CN104122492A - 一种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22492A CN104122492A CN201410357332.5A CN201410357332A CN104122492A CN 104122492 A CN104122492 A CN 104122492A CN 201410357332 A CN201410357332 A CN 201410357332A CN 104122492 A CN104122492 A CN 1041224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 stress
- gstress
- time
- semiconductor devic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4
- DYCJFJRCWPVDHY-LSCFUAHRSA-N NBMPR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CO)O[C@H]1N1C2=NC=NC(SCC=3C=CC(=CC=3)[N+]([O-])=O)=C2N=C1 DYCJFJRCWPVDHY-LSCFUAHRSA-N 0.000 claims 1
- 230000007850 d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956 test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7 microelectroni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在半导体器件栅端施加应力电压以K倍增加,在应力施加过程中,栅电压在VGstress_2和VGmeasure之间循环跳转,漏电压在0和VDmeasure之间循环跳转,当栅电压为VGmeasure,漏电压为VDmeasure时监测漏电流ID;将多次应力下得到的ΔVth等效转换到VGstress_1下的阈值电压退化;计算出任意工作电压VG下的等效应力时间;对VG进行遍历,得到失效几率随VG的变化关系;对应特征失效几率的工作电压VG即满足半导体器件10年寿命的工作电压VDD;根据目标要求的特征失效几率,确定VDD的值。本发明仅用一个半导体器件并且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取目标要求的失效几率下的10年寿命对应的VDD,提供了纳米尺度半导体器件几率性VDD有效的预测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器件可靠性领域,涉及到纳米尺度半导体器件10年寿命的工作电压的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技术中,半导体器件10年寿命对应的工作电压VDD(本文中,VDD表示半导体器件10年寿命对应的工作电压)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决定着半导体器件的性能、功耗等技术指标。从另一方面来说,半导体器件在10年寿命中的可靠性问题,尤其是负偏置温度不稳定性NBTI(Negative Bias Temperature Instability),会严重影响VDD的确定。在纳米尺度下,NBTI会引入器件可靠性退化的动态涨落,包括半导体器件与半导体器件之间的涨落(Device-to-device variation,DDV)以及半导体器件在不同工作循环之间的涨落(Cycle-to-cycle variation,CCV)。在DDV和CCV的影响下,如何预测纳米尺度半导体器件10年寿命对应的工作电压VDD,是纳米尺度半导体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
在传统大尺寸半导体器件中,业界标准是采用恒定电压应力方法(Constant voltage stress,CVS)来预测10年寿命对应的工作电压VDD。在纳米尺度半导体器件中,CVS方法将不再适用,主要由于下面两个原因:(1)CVS方法需要多个完全相同的半导体器件,但是在纳米尺度下,由于DDV的影响,完全相同的两个半导体器件不再存在;(2)CVS方法通常采用的是慢速测量,由于CCV的影响,纳米尺度半导体器件在某一应力电压下性能退化随时间出现很大的涨落,导致传统的幂函数关系拟合方法不再适用,无法确定该应力电压下的寿命,进而无法外推10年寿命对应的工作电压VDD。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纳米尺度半导体器件10年寿命对应的工作电压VDD的预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应用于纳米尺度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将待测半导体器件的源电压VS与体电压VB始终置为零,然后执行如下测试步骤:
第一步,在半导体器件栅端施加电压VGmeasure,漏端施加电压VDmeasure,测量应力前半导体器件的漏端电流ID0;然后在栅端施加初始应力电压VGstress_1,漏端处于零偏置,应力时间为Δt,在应力施加过程中,栅电压在VGstress_1和VGmeasure之间循环跳转,同时漏电压在0和VDmeasure之间循环跳转;每个循环中,栅电压为VGstress_1的时间t0的最大值要小于10ms;当栅电压为VGmeasure,漏电压为VDmeasure时监测漏电流ID;上述每一次循环对应一次ID的监测,将此定义为一个测试循环;
第二步,在栅端施加的应力电压以K倍增加,K>1,即VGstress_2=K·VGstress_1,漏端仍处于零偏置,应力时间仍为Δt,在应力施加过程中,栅电压在VGstress_2和VGmeasure之间循环跳转,同时漏电压在0和VDmeasure之间循环跳转,每个循环中栅电压处于VGstress_2和VGmeasure的时间和第一步对应相同;当栅电压为VGmeasure,漏电压为VDmeasure时继续监测漏电流ID;然后再把栅端的应力电压以K倍增加,重复测试,得到N次的测试结果,其中VGstress_N=K(N-1)·VGstress_1,漏电压施加方法和第一步的施加方法相同;从第1次到第N次的过程连续进行,不存在间隔;阈值电压的退化量ΔVth由下面的公式得到:
其中,ID是施加应力后每次测量到的漏电流,Vth0是应力前半导体器件的阈值电压;
第三步,由于NBTI应力下阈值电压的退化ΔVth满足,
其中,A是前置系数,m是栅端应力电压的指数因子,VGstress是在栅端施加的应力电压,n是应力时间的指数因子,t是栅端所加的总的应力时间;
将第一步中VGstress_1下,ΔVth随应力时间t的数据,根据公式(2)进行幂函数拟合,得到对应的n值和
第四步,将第2次至第N次应力下得到的ΔVth等效(相同的阈值电压退化量)地转换到VGstress_1下的阈值电压退化,如公式(3)所示:
其中t0_i是每次应力下,第i个测试循环对应的栅电压为应力电压的时间;
把第2次至第N次应力下每个测试循环对应的应力时间t0转换到VGstress_1下的等效应力时间,如公式(4)所示:
在转换后,第j次应力第i个测试循环对应的总的应力时间tji为:
其中,C为每一次应力下测试循环的次数;这样使得原本应力逐渐增加的阈值电压退化转化成恒定应力(应力大小为VGstress_1)下总的应力时间为tji的阈值电压退化;
第五步,由转换后的总的应力时间tji,按照公式(2)计算出转换后第j次应力第i个测试循环对应的ΔVth转换后_ji:
转换前后总的ΔVth之间的误差为:
其中,C为每一次应力下测试循环的次数,ΔVth转换前_ji为转换前第j次应力第i个测试循环测到的ID按照公式(1)转换的阈值电压退化量;得到的误差Error是m的函数;对m的取值范围进行遍历,由最小的误差Error得到最优的m值;由第三步得到的计算出A值;
第六步,按照第五步得出的m值和A值及第三步得出的n值,转换到VGstress_1下总的等效应力时间为
同样,该等效应力时间根据公式(9),可以转换到任意工作电压VG下的等效应力时间:
第七步,当阈值电压退化量ΔVth转化到某一工作电压VG后,定义该半导体器件在10年寿命的失效几率为10年的ΔVth(为了反映CCV的影响,需在10年左右依次各取M个ΔVth(M值的确定,需满足刚好能反映ΔVth涨落的幅度,即CCV的水平,而不至于M值很大))大于失效判断标准的概率,以评价该VG下器件退化的程度;当阈值电压退化量ΔVth转化到其他VG后,同样可以求得对应的失效几率;对VG进行遍历,得到失效几率随VG的变化关系;对应大于等于0且小于1的特征失效几率的工作电压VG即满足半导体器件10年寿命的工作电压VDD;根据目标要求的特征失效几率,确定10年寿命对应的工作电压VDD具体值。
优选的:
所述的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每个循环的t0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栅电压处于VGmeasure和处于VGstress_1的时间的比值小于10%。
所述的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中,在半导体器件栅端施加的电压VGmeasure取值为Vth0±10mV。
所述的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中,在漏端施加的电压VDmeasure取值需满足半导体器件处于线性区。
所述的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五步中,所述的m的取值范围为0~10。
所述的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七步中所述的失效判断标准为:ΔVth=50mV。
所述的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其特征是,测试过程中,温度保持在125摄氏度。
本发明所提供的预测方法,可以很好地避免传统CVS方法的问题,仅用一个半导体器件并且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取目标要求的失效几率下的10年寿命对应的VDD。因此本发明提供了纳米尺度半导体器件几率性VDD有效的预测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四端半导体器件示意图。
图2为测试提取半导体器件10年寿命的工作电压VDD过程中半导体器件栅端与漏端所施加的时序信号的示意图,其中(a)半导体器件漏端所施加的时序信号;(b)半导体器件栅端所施加的时序信号;(c)把高应力(VGstress_2,…,VGstress_N)下的应力时间转到低应力下(VGstress_1)的等效应力时间示意图。
图3为将ΔVth转换到任意工作电压VG后,提取该VG对应的失效几率的示意图。
图4为提取的半导体器件失效几率随VG变化的示意图。由目标要求的失效几率,得到具体的VDD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预测方法。
测试部分(以下描述的测试步骤是P型半导体器件测试与提取几率性VDD的过程,测试的半导体器件如图1所示;源端和体端在测试过程中均处于零偏置;测试温度保持在业界通用的125摄氏度):
1)本步骤的目的在于得到应力前半导体器件在测试电压下的漏电流。在栅端施加测试电压VGmeasure(通常在阈值电压Vth0附近),在漏端施加测试电压VDmeasure(取值需满足半导体器件处于线性区),测量应力前半导体器件的漏电流ID0。
2)本步骤的目的在于得到第一次应力下的漏电流退化。在栅端施加初始应力电压VGstress_1,漏端处于零偏置,应力时间为Δt。在应力施加过程中,栅电压在VGstress_1和VGmeasure之间循环跳转,同时漏电压在0和VDmeasure之间循环跳转。每个循环中,栅电压为VGstress_1的时间最大要小于10ms。每个循环的t0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栅电压处于VGmeasure和处于VGstress_1的时间的比值要小于10%。当栅电压为VGmeasure,漏电压为VDmeasure时监测漏电流ID,如图2所示,因此上述每一次循环对应一次ID的监测,这定义为一个测试循环。
3)本步骤的目的在于得到第2次应力到第N次(N为预先设定的值)下的漏电流退化。在栅端施加的应力电压以K倍增加,即VGstress_2=K·VGstress_1,漏端仍处于零偏置,应力时间仍为Δt。在应力施加过程中,栅电压在VGstress_2和VGmeasure之间循环跳转,同时漏电压在0和VDmeasure之间循环跳转,每个循环中栅电压处于VGstress_2和VGmeasure的时间和第一步对应相同。当栅电压为VGmeasure,漏电压为VDmeasure时继续监测漏电流ID。然后再把栅端的应力电压以K倍增加,重复测试,得到N次的测试结果,其中VGstress_N=K(N-1)·VGstress_1,漏电压施加方法和第一步的施加方法相同。从1到N的过程不存在间隔,需连续进行,如图3所示。漏电流ID的退化通过公式(1)转化成阈值电压的退化ΔVth。
数据处理方法部分:
1)在测试结束之后,将VGstress_1下,ΔVth随应力时间t的数据,根据公式(2)进行幂函数拟合,得到对应的n值和
2)按照公式(4),将第2次至第N次应力下的应力时间转换成VGstress_1下的等效应力时间(是m的函数)。转换后,第j次应力第i个测试循环对应的总的应力时间tji由公式(5)可以得出。然后根据公式(6)和公式(7),计算转换前后总的ΔVth之间的误差。得到的误差Error是m的函数。对m的取值范围(0~10)进行遍历,由最小的误差Error得到最优的m值。由步骤1)得到的计算出A值。如此,公式(2)中的三个未知量,均被求出来,进而可以由公式(8)和公式(9),将VGstress_1下的等效应力时间转化到任意工作电压VG下的等效应力时间。
3)当阈值电压退化量ΔVth转化到某一VG后,失效几率可以由10年的ΔVth(为了反映CCV的影响,需在10年左右依次各取M个ΔVth(M为满足取出的ΔVth的相对标准方差等于所有应力时间下ΔVth的相对标准方差的最小个数))大于失效判断标准(通常为ΔVth=50mV)的概率求出,如图3所示。当阈值电压退化量ΔVth转化到其他VG后,同样可以求得对应的失效几率。对VG进行遍历,得到失效几率随VG的变化关系,如图4所示。对应特征失效几率(0≤特征失效几率<1)的工作电压VG即满足半导体器件10年寿命的工作电压VDD。根据目标要求的特征失效几率,确定10年寿命对应的工作电压VDD具体值。
上面描述的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各种的更动和润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视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
Claims (7)
1.一种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应用于纳米尺度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是,将待测半导体器件的源电压VS与体电压VB始终置为零,然后执行如下测试步骤:
第一步,在半导体器件栅端施加电压VGmeasure,漏端施加电压VDmeasure,测量应力前半导体器件的漏端电流ID0;然后在栅端施加初始应力电压VGstress_1,漏端处于零偏置,应力时间为Δt,在应力施加过程中,栅电压在VGstress_1和VGmeasure之间循环跳转,同时漏电压在0和VDmeasure之间循环跳转;每个循环中,栅电压为VGstress_1的时间t0的最大值要小于10ms;当栅电压为VGmeasure,漏电压为VDmeasure时监测漏电流ID;上述每一次循环对应一次ID的监测,将此定义为一个测试循环;
第二步,在栅端施加的应力电压以K倍增加,K>1,即VGstress_2=K·VGstress_1,漏端仍处于零偏置,应力时间仍为Δt,在应力施加过程中,栅电压在VGstress_2和VGmeasure之间循环跳转,同时漏电压在0和VDmeasure之间循环跳转,每个循环中栅电压处于VGstress_2和VGmeasure的时间和第一步对应相同;当栅电压为VGmeasure,漏电压为VDmeasure时继续监测漏电流ID;然后再把栅端的应力电压以K倍增加,重复测试,得到N次的测试结果,其中VGstress_N=K(N-1)·VGstress_1,漏电压施加方法和第一步的施加方法相同;从第1次到第N次的过程连续进行,不存在间隔;阈值电压的退化量ΔVth由下面的公式得到:
其中,ID是施加应力后每次测量到的漏电流,Vth0是应力前半导体器件的阈值电压;
第三步,由于NBTI应力下阈值电压的退化ΔVth满足,
其中,A是前置系数,m是栅端应力电压的指数因子,VGstress是在栅端施加的应力电压,n是应力时间的指数因子,t是栅端所加的总的应力时间;
将第一步中VGstress_1下,ΔVth随应力时间t的数据,根据公式(2)进行幂函数拟合,得到对应的n值和
第四步,将第2次至第N次应力下得到的ΔVth等效地转换到VGstress_1下的阈值电压退化,如公式(3)所示:
其中t0_i是每次应力下,第i个测试循环对应的栅电压为应力电压的时间;
把第2次至第N次应力下每个测试循环对应的应力时间t0转换到VGstress_1下的等效应力时间,如公式(4)所示:
在转换后,第j次应力第i个测试循环对应的总的应力时间tji为:
其中,C为每一次应力下测试循环的次数;这样使得原本应力逐渐增加的阈值电压退化转化成恒定应力下总的应力时间为tji的阈值电压退化;
第五步,由转换后的总的应力时间tji,按照公式(2)计算出转换后第j次应力第i个测试循环对应的ΔVth转换后_ji:
转换前后总的ΔVth之间的误差为:
其中,C为每一次应力下测试循环的次数,ΔVth转换前_ji为转换前第j次应力第i个测试循环测到的ID按照公式(1)转换的阈值电压退化量;得到的误差Error是m的函数;对m的取值范围进行遍历,由最小的误差Error得到最优的m值;由第三步得到的计算出A值;
第六步,按照第五步得出的m值和A值及第三步得出的n值,转换到VGstress_1下总的等效应力时间为
同样,该等效应力时间根据公式(9),可以转换到任意工作电压VG下的等效应力时间:
第七步,当阈值电压退化量ΔVth转化到某一工作电压VG后,定义该半导体器件在10年寿命的失效几率为10年的ΔVth大于失效判断标准的概率,以评价该VG下器件退化的程度;当阈值电压退化量ΔVth转化到其他VG后,同样可以求得对应的失效几率;对VG进行遍历,得到失效几率随VG的变化关系;对应大于等于0且小于1的特征失效几率的工作电压VG即满足半导体器件10年寿命的工作电压VDD;根据目标要求的特征失效几率,确定10年寿命对应的工作电压VDD具体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每个循环的t0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栅电压处于VGmeasure和处于VGstress_1的时间的比值小于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中,在半导体器件栅端施加的电压VGmeasure取值为Vth0±10mV。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中,在漏端施加的电压VDmeasure取值需满足半导体器件处于线性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五步中,所述的m的取值范围为0~1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其特征是,第七步中所述的失效判断标准为:ΔVth=50mV。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测半导体器件寿命的工作电压的方法,其特征是,测试过程中,温度保持在125摄氏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57332.5A CN104122492B (zh) | 2014-07-24 | 2014-07-24 | 一种预测半导体器件10年寿命对应的工作电压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357332.5A CN104122492B (zh) | 2014-07-24 | 2014-07-24 | 一种预测半导体器件10年寿命对应的工作电压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22492A true CN104122492A (zh) | 2014-10-29 |
CN104122492B CN104122492B (zh) | 2016-10-05 |
Family
ID=51767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357332.5A Active CN104122492B (zh) | 2014-07-24 | 2014-07-24 | 一种预测半导体器件10年寿命对应的工作电压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122492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46180A (zh) * | 2016-11-22 | 2017-05-10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wat阈值电压测试方法及系统 |
CN112100914A (zh) * | 2020-09-08 | 2020-12-1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温度和电压应力下SiC功率管阈值电压退化模型 |
CN114019249A (zh) * | 2021-10-15 | 2022-02-08 |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 电离辐射耦合下的nbti测试方法与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52463A (ja) * | 1995-11-30 | 1997-06-10 | Hitachi Ltd | 化合物半導体装置の劣化寿命試験方法および化合物半導体装置の信頼度評価方法 |
JPH09330964A (ja) * | 1996-04-08 | 1997-12-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半導体装置の寿命推定方法 |
JP2004004049A (ja) * | 2002-04-24 | 2004-01-0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 半導体装置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
CN102262206A (zh) * | 2011-04-26 | 2011-11-30 | 北京大学 | pMOSFET器件负偏置温度不稳定性寿命预测方法 |
CN103884977A (zh) * | 2014-03-06 | 2014-06-25 | 北京大学 | 一种预测半导体器件nbti寿命及其涨落的方法 |
-
2014
- 2014-07-24 CN CN201410357332.5A patent/CN10412249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152463A (ja) * | 1995-11-30 | 1997-06-10 | Hitachi Ltd | 化合物半導体装置の劣化寿命試験方法および化合物半導体装置の信頼度評価方法 |
JPH09330964A (ja) * | 1996-04-08 | 1997-12-2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半導体装置の寿命推定方法 |
JP2004004049A (ja) * | 2002-04-24 | 2004-01-08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 半導体装置の検査方法及び検査装置 |
CN102262206A (zh) * | 2011-04-26 | 2011-11-30 | 北京大学 | pMOSFET器件负偏置温度不稳定性寿命预测方法 |
CN103884977A (zh) * | 2014-03-06 | 2014-06-25 | 北京大学 | 一种预测半导体器件nbti寿命及其涨落的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46180A (zh) * | 2016-11-22 | 2017-05-10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wat阈值电压测试方法及系统 |
CN106646180B (zh) * | 2016-11-22 | 2019-05-03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wat阈值电压测试方法及系统 |
CN112100914A (zh) * | 2020-09-08 | 2020-12-18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温度和电压应力下SiC功率管阈值电压退化模型 |
CN114019249A (zh) * | 2021-10-15 | 2022-02-08 | 中国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中国赛宝实验室)) | 电离辐射耦合下的nbti测试方法与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22492B (zh) | 2016-10-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92545B (zh) | 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变压器温升异常监测诊断方法 | |
CN105224782B (zh) | 一种基于故障模式的变电设备故障概率计算方法 | |
CN104237764B (zh) | Mos器件热载流子注入寿命退化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 |
CN103941172B (zh) | 半导体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
CN111999610A (zh) | 一种基于活化能的干式绝缘设备老化评估与寿命预测方法 | |
CN102252898A (zh) | 基于“寿命-应力”模型的电子产品加速寿命试验方法 | |
CN103808426B (zh) | 电缆线芯温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 |
CN103424654A (zh) | 一种敏感设备电压暂降敏感度的评估方法 | |
CN104374988B (zh) | 一种考虑相位跳变的电压暂降分类方法 | |
CN102169869B (zh) | 用于检测mos器件晶向相关性的可靠性测试结构及方法 | |
CN103258103A (zh) |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戴维南等值参数辨识方法 | |
CN104008288A (zh) | 一种变压器寿命仿真估计方法 | |
CN103728570B (zh) | 一种基于电池热特性的健康状态检测方法 | |
CN104122492B (zh) | 一种预测半导体器件10年寿命对应的工作电压的方法 | |
CN104297586A (zh) | 宇航元器件地面与在轨寿命结合性试验评估方法 | |
CN104808035A (zh) | 一种基于广义双曲s变换的电压暂降检测方法 | |
CN104215669A (zh) | 变压器绝缘系统的含水量测量方法 | |
CN106407555A (zh) | 基于加速因子不变原则的加速退化数据分析方法 | |
CN1988124A (zh) | 硅片级金属测试结构电迁移测试中的温度修正方法 | |
CN103324837B (zh) | 多种时变应力作用下变压器使用寿命的计算方法 | |
CN105807136A (zh) | 一种基于加权支持向量机的谐波发射水平估计方法 | |
CN107942220B (zh) | 一种应用于mos器件的偏压温度不稳定性的测试方法 | |
CN103884977B (zh) | 一种预测半导体器件nbti寿命及其涨落的方法 | |
CN102156783B (zh) | 电力系统仿真精度综合评估方法 | |
CN105424200A (zh) | 一种热电堆探测器的快速响应实现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17 Address after: 201210 room 122, building 1, No. 200, Jichuang road and No. 491, Yindong Road, China (Shanghai) pilot Free Trade Zon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un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871 No. 5, the Summer Palace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Peking University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