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15334B - 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线束以及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线束以及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15334B CN104115334B CN201380008570.9A CN201380008570A CN104115334B CN 104115334 B CN104115334 B CN 104115334B CN 201380008570 A CN201380008570 A CN 201380008570A CN 104115334 B CN104115334 B CN 1041153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portion
- pressure contact
- leading section
- mark
- electric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7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29910000881 Cu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AZDRQVAHHNSJOQ-UHFFFAOYSA-N alumane Chemical group [AlH3] AZDRQVAHHNSJOQ-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343 mnemo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510 noble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50 screen-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369 Bras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398 aluminium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1 br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13 electro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15 fa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2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using a crimping sleeve
- H01R4/20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using a crimping sleeve having an uneven wire-receiving surface to improve the contac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2—Connections between conductor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aluminium or steel-core aluminium condu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45—Cable-harnes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2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using a crimping sleev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2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using a crimping sleeve
- H01R4/20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using a crimping sleeve having an uneven wire-receiving surface to improve the contact
- H01R4/206—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using a crimping sleeve having an uneven wire-receiving surface to improve the contact with transversal grooves or threa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H01R43/05—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with wire-insulation stripp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wire processing before connecting to contact membe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R43/02 - H01R43/26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线束以及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方法,能够从该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对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的导体相对于压接端子的压接部被插入至规定的位置进行确认。一种端子连接方法,在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将前端侧的绝缘包覆件(202)剥掉而露出铝芯线(201),将该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至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利用该压接部(30)将包覆电线(200)和凹型压接端子(10)压接连接在一起,该端子连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绝缘包覆件(202)的包覆件前端部(202a)的外周面,在从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隔开与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处形成有记号(50),在将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50)的位置后,将该电线前端部(200a)和压接部(30)压接连接在一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安装在汽车用线束的连接器等这样的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线束以及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中装备的电装设备经由将包覆电线捆扎起来而成的线束而与其他电装设备或电源装置连接,从而构成电路。此时,线束和电装设备或电源装置通过各自安装的连接器连接在一起。
对于在上述的连接器中具备的压接端子,提出有多种结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压接端子也是这种压接端子的一种。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压接端子为这样的结构:将通过把包覆电线的前端侧的绝缘包覆件剥掉而使导体露出的电线前端部,插入前端侧封闭的压接部的插入孔中,并将压接部与该电线前端部压接连接。
可是,由于上述的压接部的插入孔较小且插入孔的前端侧被封闭,因此,在将电线前端部插入至压接部的插入孔时,无法从压接部的外部确认电线前端部的导体相对于压接部的插入孔是否插入了适当的深度。如果导体在插入孔插入得浅,则在压接时导体和压接部可能没有以适当的状态压接而无法得到所希望的导电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765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线束以及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方法,能够从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对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的导体相对于压接端子的该压接部被插入至规定的位置进行确认。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所述包覆电线通过绝缘包覆件包覆导体,并且具备将前端侧的所述绝缘包覆件剥掉而使所述导体露出的电线前端部,压接端子具备容许压接连接所述包覆电线的至少所述电线前端部的压接部,所述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利用所述压接端子的所述压接部将所述包覆电线和所述压接端子压接连接在一起,所述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包覆件的前端侧外周面,与所述电线前端部要插入至所述压接部的插入长度对应地具有记号,所述记号表示该电线前端部相对于所述压接部被插入了规定的长度,所述记号由比所述绝缘包覆件更具柔性的材料构成,并且在剥掉比所述压接部的内部长度短的长度的所述绝缘包覆件后,形成所述记号,以沿着所述包覆电线的长度方向形成为宽度大的方式、且以覆盖该绝缘包覆件的外周面的方式,沿周向配置所述记号,并且形成为这样的宽度:该宽度涵盖了从所述电线前端部的前端侧端面隔开与所述压接部的内部长度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并且该宽度与露出了所述导体的导体前端部和所述压接部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相对应,所述压接部与被插入至了所述记号的位置的所述电线前端部压接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能够从该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对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的导体相对于压接端子的压接部被插入至了规定的位置进行确认。
详细来说,例如,在电线前端部,将包覆电线的前端侧的绝缘包覆件剥掉而使导体露出规定的长度,在将该电线前端部插入前端侧封闭的压接部时,无法从压接部的外部确认在电线前端部露出的导体是否相对于压接部插入了适当的深度,因此,在导体的插入较浅的情况下,导体和压接部可能没有被压接成适当的状态,从而可能无法得到所希望的导电状态。
与此相对地,在本发明的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中,在绝缘包覆件的前端侧外周面上,在与电线前端部插入至压接部的插入长度相对应的位置,配置有表示电线前端部相对于压接部的插入长度的记号,因此,如果将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相对于压接端子的压接部插入至上述的记号的位置,则能够将在电线前端部露出的导体正确且可靠地插入至例如封闭桶型或开口桶型等的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
在将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例如如果插入至记号的中央与压接部的后端一致的位置,则仅通过看到从该压接部露出的记号,就能够从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电线前端部的导体已经被插入至该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从而能够防止电线前端部的导体相对于压接部插入的过少或过多。
其结果是,能够构成下述这样的端子连接结构:能够将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的导体、和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压接连接成规定的压接状态,并且,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导电状态。
另外,如果电线前端部相对于压接部插入得浅,则除去了包覆件的导体部前端部和压接部的接触面积变小,可能难以实现稳定的导电状态。
另外,在封闭桶型中,收敛绝缘包覆件的压接部的压接面积变小,包覆电线和压接端子的接触长度变短,因此,无法阻断水分从后端部向端子内部的浸入,可能导致阻水性降低。
可是,如本发明这样,如果将在电线前端部露出的导体插入至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则绝缘包覆件也相对于压接部内插入规定的长度,因此,能够确保压接所需要的面积。其结果是,可以得到维持包覆电线和压接端子的连接状态所需要的接触长度,从而能够连接成稳定的导电状态。
另外,在剥掉比所述压接部的内部长度短的长度的所述绝缘包覆件后,形成所述记号,因此,能够从该压接部的外部目视确认到电线前端部插入了与压接部的内部长度对应的长度。
详细来说,例如,在封闭桶型的压接端子的情况下,在与电线前端部压接在一起的压接部、和使该压接部的对置的内表面彼此紧密贴合而封闭起来的封闭部之间,具有坡度部分,因此,在将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从压接部的后方侧开口部插入至与前方侧封闭部抵接的情况下,由于坡度部分的倾斜而使得电线前端部的插入量容易产生偏差,从而无法压接连接成规定的压接状态。
与此相对地,在本发明的端子连接结构中,在剥掉比所述压接部的内部长度短的长度的所述绝缘包覆件后,形成记号,在从电线前端部的前端侧端面隔开与压接部的内部长度对应的距离的位置配置有记号,因此,只要将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相对于压接端子的压接部插入至上述的记号的位置,就能够将在电线前端部露出的导体正确且可靠地插入至使该电线前端部的前端侧端面到达压接部的里侧的规定的位置。
在此,上述的电线前端部包括:将包覆电线的前端侧的绝缘包覆件剥掉使导体露出而成的导体前端部;和与压接部压接在一起的绝缘包覆件的包覆件前端部。另外,压接部能够由例如在压接前具有大致筒状的封闭桶型的压接部、或者具有大致V字状的开口桶型的压接部等构成。
另外,例如,可以在被压接于在电线前端部露出的导体上的压接部的内表面形成凹状或凸状的齿,被压接部压接于该压接部的内表面上的导体陷入齿而变形,因此,能够实现接触面积增大而使得电阻小的电连接。
并且,可以将上述的记号的位置例如对应于电线前端部要插入压接部的插入长度变更为所希望的位置。
另外,通过将所述记号配置成沿着所述包覆电线的长度方向形成为宽度大,并且形成为这样的宽度:该宽度涵盖了从所述电线前端部的前端侧端面隔开与所述压接部的内部长度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并且该宽度与露出了所述导体的导体前端部和所述压接部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相对应,仅通过看到从压接部露出到外部的记号,就能够从该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确认到电线前端部相对于压接部插入了规定的长度。
详细来说,例如在将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如果形成于电线前端部的记号隐藏于压接部,则无法看到记号,因此无法确认在电线前端部露出的导体是否已经被插入至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
与此相对地,在本发明的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中,记号包含隔开与压接部的内部长度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并且,与容许导体前端部和压接部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相对应,沿着包覆电线的长度方向配置成宽度大。
在将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如果形成为宽度大的记号的至少后端侧从压接部露出、且该记号的前端侧隐藏于压接部而无法看到,则在电线前端部露出的导体已经被插入至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
另外,如果记号的前端侧从压接部露出至外部,则导体前端部位于比容许压接部的压接连接的范围靠后方的位置,因此电线前端部相对于压接部的插入浅而插入得过少。
因此,在将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只要插入至使记号的至少后端侧从压接部露出且前端侧隐藏于压接部的位置,就能够将导体可靠地插入至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
而且,通过看到从压接部露出的记号的露出宽度,能够从该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导体已经被插入至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使上述的记号形成为与这样的范围对应的宽度:该范围为与压接部中的对应于导体前端部的部分以在整个范围内接触的方式被压接的范围,在将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只要记号的前端侧隐藏于压接部而无法看到,就能够从压接部的外部目视确认到被插入成了导体前端部的至少前端侧进入了容许压接部的压接连接的范围内的状态。
如果能够从压接部的外部看到记号的后端侧的一部分,则通过看到该露出的记号,能够从压接部的外部目视确认到被插入成了导体前端部的大致全长进入了容许压接部的压接连接的范围内的状态。
另外,通过使所述记号由比所述绝缘包覆件更具柔性的材料构成,而且以覆盖该绝缘包覆件的外周面的方式沿周向配置所述记号,作为用于目视确认电线前端部已被插入至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这一情况的记号,兼用作发挥在包覆电线和压接部的对置面之间阻水的阻水性。
详细来说,例如,在直接将电线前端部和压接部压接在一起的情况下,水分可能从绝缘包覆件与压接部之间的间隙侵入。
与此相对地,在本发明的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中,记号由比绝缘包覆件更具柔性的材料构成,且以覆盖绝缘包覆件的外周面的方式沿周向配置该记号,因此,在将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相对于压接端子的压接部插入至上述的记号的位置、并利用未图示的压接工具将压接部与电线前端部压接连接在一起时,与直接将压接部和包覆电线压接在一起的情况相比,具有高柔性的记号容易追随压接形状而变形,对形状变化的追随性优异,因此,电线前端部和压接部的对置面之间成为紧密贴合状态而可以阻水。
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水分侵入压接部的内部,从而能够确保优异的阻水性。
而且,在将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例如,如果插入至具有柔性的记号的至少一部分从压接部露出至外部且一部分被隐藏起来的位置,则通过看到该露出的记号的一部分,就能够从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导体是否已经被插入至该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
在此,上述的具有柔性的材料例如能够由橡胶、凝胶材料、粘结剂、粘接剂等构成。
另外,上述压接部的内部长度例如在封闭桶型的压接端子中对应于具有大致筒状截面的压接部的、在电线插入方向上的长度方向的内部长度。另外,在开口桶型的压接端子中对应于具有压接前的大致U字状的截面的压接部的、在电线插入方向上的长度方向的长度。
上述电线前端部的前端侧端面例如能够由导体前端部的导体前端面、或包覆件前端部的包覆件前端面等构成。
另外,被压接连接成上述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例如对应于,在电线前端部使导体露出了规定的长度的导体前端部和压接部被压接在一起的范围。即,是压接部中的与导体前端部对应的部分以在整个范围内接触的方式被压接的范围。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能够使所述压接部构成为具有容许所述电线前端部的插入的内部空间、且能够围绕该电线前端部的中空形状。
根据上述的结构,例如虽然难以从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来确认被插入封闭桶型的该压接部中的电线前端部,但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端子连接结构,能够从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对在电线前端部露出的导体已经被插入至该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进行确认。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以在所述压接部的前端具有封闭部,该封闭部是使该压接部的对置的内表面彼此紧密贴合而封闭形成的。
根据上述的结构,由于利用封闭部封闭了压接部的前端侧,因此,无法从压接部的前端侧通过目视来确认插入该压接部中的电线前端部,从而无法确认电线前端部相对于压接部是否被插入了适当的深度。
可是,通过采用本发明的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能够从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对在电线前端部露出的导体已经被插入至前端侧被封闭部封闭的该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进行确认。
而且,由于使压接部的对置的内表面彼此紧密贴合而构成了封闭部,因此能够防止水分从该压接部的前端侧浸入压接部的内部,从而能够确保稳定的导电性。
并且,可以将如上述这样使内表面彼此紧密贴合而构成的封闭部在宽度方向进行焊接固定。这样,通过在宽度方向焊接固定封闭部,能够提高封闭部的阻水性。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形态,可以是,所述导体由铝系材料构成,并且,至少所述压接部由铜系材料构成。
根据本发明,与具有铜线的导体部分的包覆电线相比,能够减轻重量,并且,通过上述的封闭部能够获得可靠的阻水性,因此能够防止所谓的异种金属腐蚀(以下称作电腐蚀)。
详细来说,在将以往包覆电线的导体所使用的铜系材料替换为铝或者铝合金等铝系材料,并将该铝系材料制的导体压接于压接端子的情况下,由于与端子材料的锡镀层、金镀层、铜合金等贵金属的接触,作为廉价金属的铝系材料会发生腐蚀,这种现象即电腐蚀会成为问题。
并且,电腐蚀是这样的现象:当水分附着于贵金属和廉价金属相接触的部位时,产生腐蚀电流,廉价金属腐蚀、溶解并消失等。由于该现象,被压接于压接端子的压接部的铝系材料制的导体会腐蚀、溶解并消失,很快会导致电阻上升。其结果是,存在无法实现充分的导电功能这样的问题。
可是,通过保持着将上述的导体插入至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的状态进行压接连接,与具有铜系材料的导体的包覆电线相比,能够减轻重量,同时能够防止所谓的电腐蚀。
其结果是,能够与构成压接端子和包覆电线的导体的金属种类无关地构成确保了稳定的导电性的连接状态。
在此,所述压接部能够由例如、铜、铜合金等铜系材料构成。另外,导体能够由例如铝制线材或者铝合金制线材等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是一种线束,其在连接器壳体内配置有上述的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中的所述压接端子。
并且,能够形成为由多个端子连接结构构成的线束、或1个端子连接结构构成的线束。
根据本发明,能够确保具备可靠的导电性的连接状态。
另外,本发明是一种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方法,在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将包覆导体的前端侧的绝缘包覆件剥掉而露出了所述导体,将所述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插入到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利用该压接部将所述包覆电线和所述压接端子压接连接在一起,该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电线前端部由导体前端部和所述绝缘包覆件的比所述导体前端部靠后方侧部分的包覆件前端部构成,在所述导体前端部,将所述包覆电线的前端侧的所述绝缘包覆件剥掉而使所述导体露出了规定的长度,在所述包覆件前端部的外周面上,以所述电线前端部的前端侧端面为基准,在隔开与所述电线前端部要插入所述压接部的插入长度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形成记号,在剥掉比所述压接部的内部长度短的长度的所述绝缘包覆件而使所述导体露出之后,形成所述记号,将插入到了所述记号的位置的所述电线前端部和所述压接部压接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发明,能够从该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对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的导体已经被插入至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进行确定,并且,能够将电线前端部和压接部压接连接成规定的压接状态。
详细来说,例如,在电线前端部,将包覆电线的前端侧的绝缘包覆件剥掉而使导体露出规定的长度,在将该电线前端部插入了前端侧封闭的压接部时,无法从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来确认在包覆电线的前端侧露出的导体是否向压接部内插入了适当的深度。
与此相对地,在本发明的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方法中,在包覆件前端部的外周面上,以电线前端部的前端侧端面为基准,在隔开与电线前端部要插入压接部的插入长度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上形成有记号,因此,如果将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相对于压接端子的压接部插入至上述的记号的位置,则能够将在电线前端部露出的导体正确且可靠地插入至例如封闭桶型或开口桶型等的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
而且,由于将被插入至规定的位置的电线前端部的导体和压接部压接在一起,因此,能够将该导体和压接部压接连接成规定的压接状态,能够得到所希望的导电状态。
在将上述的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相对于压接端子的压接部插入至记号的位置的情况下,例如只要插入至使记号的一部分从压接部露出至外部且一部分被隐藏的位置,就能够将在电线前端部露出的导体插入至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
另外,在剥掉比所述压接部的内部长度短的长度的所述绝缘包覆件而使所述导体露出之后,形成所述记号,将插入到了所述记号的位置的所述电线前端部和所述压接部压接连接在一起,因而在从电线前端部的前端侧端面隔开与压接部的内部长度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形成有记号,因此,在将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例如如果插入至记号的中央和压接部的后端一致的位置,则仅通过看到从该压接部露出的记号,就能够从该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在电线前端部露出的导体已经被插入至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从而能够将在电线前端部露出的导体正确且可靠地插入至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
能够从该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对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的导体已经被插入至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进行确认,并且,能够将电线前端部和压接部压接连接成规定的压接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下述这样的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线束以及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方法,能够从该压接部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对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的导体相对于压接端子的压接部被插入至规定的位置进行确认,并且,能够将电线前端部和压接部压接连接成规定的压接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带有凹型压接端子的电线的说明图。
图2是带有凹型压接端子的电线的压接部的宽度方向中央纵剖视图。
图3是将具有圆形记号的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的说明图。
图4是将第2实施方式的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的说明图。
图5是将第3实施方式的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的说明图。
图6是将第4实施方式的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的说明图。
图7是将第5实施方式的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的说明图。
图8是将第6实施方式的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的说明图。
图9是针对连接器的说明立体图。
图10是将第7实施方式的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的说明图。
图11是将第8实施方式的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的说明图。
图12是将第9实施方式的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的说明图。
图13是将第10实施方式的电线前端部插入压接部时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详细进行叙述。
(第1实施方式)
附图示出了将凹型压接端子10和包覆电线200压接连接在一起而成的端子连接结构,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带有凹型压接端子的电线1的说明图,详细来说,图1(a)是将凹型压接端子10和包覆电线200压接连接在一起的立体图,图1(b)是凹型压接端子10和包覆电线200的立体图,示出了将要把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之前的情况。
图2是带有凹型压接端子的电线1的压接部30的宽度方向中央纵剖视图,详细来说,图2(a)是示出与电线前端部200a压接连接的压接部30的压接形状的剖视图,图2(b)示出了压接连接在一起的电线前端部200a和压接部30的剖视图。
图3是将具有圆形的记号50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时的说明图,详细来说,图3(a)是示出即将把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之前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3(b)是示出刚刚把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50的中心位置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3(c)是示出将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使大致整个记号50露出的位置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如图1(a)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有凹型压接端子的电线1是将包覆电线200与凹型压接端子10连接在一起而构成的。即,将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与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压接连接在一起。
如图1所示,凹型压接端子10一体地构成有盒部20和压接部30,该盒部20容许省略图示的凸型压接端子上的插入片从该凹型压接端子10的长度方向X的前端侧即前方朝向后方插入该盒部20中,该压接部30隔着规定的长度的过渡部40配置在盒部20的后方。
详细来说,凹型压接端子10由表面镀锡(Sn镀层)的黄铜等铜合金条(未图示)构成,并且是由从长度方向X的前方侧观察时为中空四棱柱体的盒部20、和从后方侧观察时为大致筒状的压接部30构成的封闭桶型的端子,具备插入至盒部20中的插入片的凸型压接端子的压接部也以同样的结构构成。
并且,如图1所示,长度方向X是与压接连接压接部30的包覆电线200的长度方向一致的方向,宽度方向Y是相对于长度方向X在俯视平面方向上交叉的方向。另外,相对于压接部30,将盒部20侧作为前方,相反,相对于盒部20,将压接部30侧作为后方。
盒部20在内部具备弹性接触片21,该弹性接触片21朝向长度方向X的后方弯折,且与插入的凸型连接器的插入片(省略图示)接触。
另外,盒部20以使侧面部23重合的方式弯折,从长度方向X的前端侧观察时构成为大致矩形状,该侧面部23与底面部22的垂直于长度方向X的宽度方向Y的两侧部连接设置。
在压接部30,电线压接部31和封闭部32从后方侧向前方侧以该顺序配设,并且,压接部30以在整个周向上连续的连续形状形成为一体。
封闭部32通过使比电线压接部31靠前方的端部以压扁成大致平板状的方式变形而成,构成为构成凹型压接端子10的板彼此重合的扁平形状。由此,能够防止水分从该压接部30的前端侧浸入压接部30的内部。
在电线压接部31,包覆件压接部31a和导体压接部31b从后方侧朝向前方侧以该顺序连续地串联配设。另外,电线压接部31只有后方侧开口,从而能够将电线前端部200a(导体前端部201a和包覆件前端部202a)从包覆件压接部31a插入至导体压接部31b,并且,电线压接部31构成为前端侧和整个周面部不开口的中空形状(筒状)。
包覆件压接部31a是在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至电线压接部31的状态下的电线压接部31的与长度方向X上的包覆件前端部202a相当的部分,且形成为能够围绕包覆件前端部202a的中空形状。
导体压接部31b是在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电线压接部31的状态下的电线压接部31的与长度方向X上的导体前端部201a相当的部分,且形成为能够围绕导体前端部201a的中空形状。
并且,包覆件压接部31a和导体压接部31b在压接前的状态下是形成彼此大致相同的直径的筒状。
与上述的凹型压接端子10压接连接的包覆电线200构成为以绝缘包覆件202包覆将铝线材捆扎起来而成的铝芯线201,该绝缘包覆件202由绝缘树脂构成。详细来说,铝芯线201是将多根铝合金线捆扎起来而构成的,其截面为0.75mm2。
电线前端部200a是在包覆电线200的前端部分朝向前端侧依次具备绝缘包覆件202的包覆件前端部202a和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的部分。
导体前端部201a是这样的部分:使包覆电线200的前端侧的绝缘包覆件202比凹型压接端子10上的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短,将与电线压接部31的导体压接部31b相对应的规定的长度量剥掉,而使铝芯线201露出(参照图3)。
齿部分(参照图10)是导体压接部31b中的与露出该规定的长度的导体前端部201a进行电连接的部分,将以与该齿部分在整个区域内接触的方式进行压接的范围设定为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
另外,包覆件前端部202a是包覆电线200的前端部分,但却是包覆件前端面202aa的后方侧部分,并且是以绝缘包覆件202包覆着铝芯线201的部分。
在绝缘包覆件202的包覆件前端部202a的外周面上标记有圆形的记号50,该记号50标记在这样的位置:在将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了使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与压接部30内的封闭侧内壁面抵接的深度的状态下,该位置从该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隔开与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对应的距离。
记号50标记在这样的位置:从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隔开与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并且是沿着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设定的假象基准线Z和记号50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另外,记号50沿着包覆件前端部202a的外周面在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排列有3个(参照图3(a))。
并且,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被设定为这样的距离:从压接部30的与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抵接的封闭侧内壁面,至压接部30的使绝缘包覆件202的包覆件前端部202a露出的开口侧后端部的距离。
关于上述的记号50,将从未图示的激光式标记装置投射的激光以激光标记速度1000mm/s照射至绝缘包覆件202的包覆件前端部202a的外周面上,通过该激光的照射,使得包覆件前端部202a的外周面上的至少一部分的颜色变色成与记号50的周围部分的绝缘包覆件202不同的容易辨别的颜色(具体来说为黑色、灰色等),来进行标记。
并且,如果使用CO2激光作为从激光式标记装置投射的激光来进行标记,则例如与使用UV激光进行标记的情况相比,由于CO2激光的波长比UV激光长,因此能够降低对包覆电线200的绝缘包覆件202的破坏,能够确保压接状态下的阻水性。
作为代替激光式标记装置的其他例子,例如也可以将加热至规定的温度的烙铁按压在绝缘包覆件202的包覆件前端部202a的外周面上,利用该烙铁的热使包覆件前端部202a的外周面上的至少一部分的颜色变色为与记号50的周围部分不同的容易辨别的颜色,来进行标记。
另外,也可以利用喷墨式标记装置等以油墨来标记记号50,但从激光式标记装置投射激光进行标记能够使记号50的位置精度良好地进行标记。
另外,可以将记号50的个数设定为例如1个、2个、3个以上等所希望的个数。而且,可以将记号50的形状设定为例如三角形、四边形、星形、菱形、椭圆形、×形等容易辨别的形状,并不仅限定于实施例的个数或形状。
接下来,利用图3对将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与上述的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压接连接在一起的连接方法、和此时所起到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将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从后方侧朝向前方侧沿长度方向X插入,并且插入至这样的位置:记号50的大致左侧半部分隐藏在压接部30的内部、且记号50的大致右侧半部分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参照图3(a))。
由于上述的记号50被配置在从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面201aa隔开与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因此,如果将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插入至上述的记号50的位置,则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与压接部30的封闭侧内壁面抵接(参照图3(b))。
即,由于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被插入了与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对应的长度,因此,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到达了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
如果在该状态下利用未图示的压接工具对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和压接部30的电线压接部31进行压接,则如图2所示,能够相对于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将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压接连接成规定的压接状态(参照图2)。
如上所述,如果在将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插入至上述的记号50的位置时,在电线前端部200a上标记的记号50的至少一部分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且一部被隐藏,则仅通过看到该记号50的露出的一部分,就能够从该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已被插入至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
如果整个记号50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则仅通过看到该露出的整个记号50,就能够从该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的插入较浅、插入得过少(参照图3(c))。
并且,如果整个记号50隐藏于压接部30而无法看到,则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相对于压接部30被过度地插入。
因此,只要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至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与记号50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则仅通过看到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50,就能够从该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已经被插入至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
其结果是,如果保持着将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插入至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的状态而将压接部30与电线前端部200a压接连接在一起,则可以得到所希望的通电状态。
并且,通过将记号50的形状设置为左右对称且容易看出中央部的形状(例如,∞等),容易将位置对准成使记号50的中心和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一致。
对于将这样构成的凹型压接端子10和包覆电线200压接连接在一起而成的端子连接结构,通过封闭部32将压接部30的前端侧完全封闭,以免包覆电线200的铝芯线201露出至外部,因此,在压接后,能够防止水分从该压接部30的前端侧浸入压接部30的内部。
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水分附着于作为铜或铜合金等贵金属的铜或者铜合金制的凹型压接端子10、与作为廉价金属的铝或者铝合金制的铝芯线201的接触部分而产生的电腐蚀。
因此,能够防止铝芯线201的表面腐蚀而导致凹型压接端子10与铝芯线201之间的导电性降低,从而能够长期维持阻水状态,因此能够获得高可靠性。
即,通过保持着将上述的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规定的位置的状态进行压接连接,与具有铜系材料的导体的包覆电线相比,能够实现轻量化,同时能够防止所谓的电腐蚀。
其结果是,能够与构成凹型压接端子10和包覆电线200的铝芯线201的金属种类无关地构成确保了稳定的导电性的连接状态的端子连接结构。可是,当然也可以使用下述这样的包覆电线:利用绝缘包覆件202包覆将由铜系材料构成的线材捆扎在一起而成的芯线。
而且,由于在电线前端部200a上标记的记号50变色为与该记号50的周围部分的绝缘包覆件202不同的颜色,因此,容易辨别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50和该记号50的周围部分,从而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对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已经被插入至该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进行确认,能够防止引起误认。
而且,记号50通过使绝缘包覆件202的局部表面变色而构成,因此,能够长期维持可通过目视来确认的状态,而不会在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时导致记号50被剥离或颜色变浅。
并且,记号50的目视确认可以直接目视记号,也可以利用图像检查而通过监视器等进行确认,还可以在对检查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后进行目视。
接下来,利用图9对下述例子进行说明:将使用了如上述这样构成的带有凹型压接端子的电线1的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连接结构体1a、和使用了凸型压接端子(未图示)的压接连接结构体1b,分别安装于一对连接器壳体300中。
并且,压接连接结构体1a是使用了凹型压接端子10的连接结构体,压接连接结构体1b是使用了凸型压接端的连接结构体。
通过将上述的压接连接结构体1a、1b安装于各个连接器壳体300,能够构成具备可靠的导电性的凹型连接器3a和凸型连接器3b。
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示出了凹型连接器3a和凸型连接器3b两者都是线束301(301a、301b)的连接器的例子,但是,也可以使一方为线束的连接器,并使另一方为基板或部件等辅机的连接器。
详细来说,如图9所示,将由带有凹型压接端子的电线1的凹型压接端子10所构成的压接连接结构体1a安装于凹型的连接器壳体300中,从而构成具备凹型连接器3a的线束301a。
另外,将由凸型压接端子构成的压接连接结构体1b安装于凸型的连接器壳体300,从而构成具备凸型连接器3b的线束301b。
通过将如上述这样构成的凹型连接器3a和凸型连接器3b嵌合,能将线束301a和线束301b连接在一起。
由于在连接器壳体300内安装有压接连接结构体1a、1b,因此能够实现具备可靠的导电性的线束301的连接。
即,上述的压接连接结构体1a的凹型压接端子10和压接连接结构体1b的凸型压接端子具备这样的封闭结构:包覆电线200中的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被压接部30一体地覆盖而不会露出至外部。
因此,即使连接器壳体300的内部暴露于外部空气,也不会发生由电腐蚀引起的导电性下降,能够维持压接部30的内部的铝芯线201和凹型压接端子10的电连接状态,能够确保具备可靠的导电性的连接状态。
并且,在图9中,由多个压接连接结构体1a、1b构成了线束301,但也可以将1个压接连接结构体1a、1b安装于连接器壳体300中来构成线束301。
在下述的第2~第10实施方式中,对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在隔开与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标记1个记号5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如图4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这样,在隔开与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和比该位置靠前端侧的位置分开标记多个圆形的记号51、52。
图4是将第2实施方式的记号51、52前后配置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时的说明图,详细来说,图4(a)是示出即将把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之前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4(b)是示出刚刚把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51的位置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4(c)是示出将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52的位置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详细来说,后侧的记号51沿着从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隔开与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处的外周面,在周向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3个。
另一方面,前侧的记号52比后侧的记号51靠前端侧,并且沿着从该记号50的位置向导体前端方向隔开下述距离的位置处的外周面在周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有3个,所述距离是将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以下的距离。
而且,记号51、52在长度方向Y上隔开比容许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小的间隔地配置。
在将标记有上述的记号51、52的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51的位置时(参照图4(a)),如果整个记号51隐藏于压接部30而无法看到,则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相对于压接部30被过度地插入。
如果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至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与记号51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则仅通过看到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51,就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已经被插入至该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参照图4(b))。
在该状态下,对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和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进行压接连接,因此能够起到与所述实施方式大致同等的作用和效果。
如果记号52的至少一部分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则仅通过看到该露出的记号52的一部分,就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该压接部30的插入较浅、插入得过少(参照图4(c))。
因此,通过将记号51和记号52组合起来前后配置,能够更加可靠地判定是否是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被插入至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的优良产品。
并且,也可以将记号51、52设定为与记号51、52的周围部分的绝缘包覆件202不同的容易辨别的颜色(具体来说为蓝色、红色等),例如,如果将记号51设定为蓝色且将记号52设定为红色,则记号51、52之间以及周围部分容易辨别,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对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51、52进行目视确认。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使绝缘包覆件202的局部表面变色来标记相同形状的记号51、5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5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这样在长度方向X隔开规定的间隔来标记不同形状的圆形记号61和三角形记号62。
图5是将第3实施方式的具备不同形状的圆形记号61和三角形记号62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时的说明图,详细来说,图5(a)是示出即将把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之前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5(b)是示出刚刚把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61的位置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5(c)是示出将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62的位置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详细来说,圆形的记号61标记在从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隔开与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处的外周面上。
另一方面,三角形的记号62比记号61靠前端侧,并且标记在从该记号62的位置向导体前端方向隔开下述距离的位置处的外周面上,所述距离是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以下的距离。
而且,记号61、62在长度方向X上隔开比容许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小的间隔地配置。
在将标记有上述的记号61、62的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61的位置时(参照图5(a)),如果整个记号61隐藏于压接部30而无法看到,则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相对于压接部30被过度地插入。
如果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至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与记号61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则仅通过看到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61,就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已经被插入至该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参照图5(b))。
在该状态下,对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和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进行压接连接,因此能够起到与所述实施方式大致同等的作用和效果。
如果记号62的至少一部分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则仅通过看到该露出的记号62的一部分,就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该压接部30的插入浅、插入得过少(参照图5(c))。
因此,通过将记号61和记号62组合起来前后配置,能够更加可靠地判定是否是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被插入至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的优良产品。
另外,如果记号61、62的记号形状不同,则记号彼此以及周围部分变得容易辨别,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对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61进行目视确认。
并且,可以将记号61、62设定为与记号61、62的周围部分的绝缘包覆件202不同的容易辨别的颜色(具体来说为绿色、红色等),例如,如果将记号61设定为红色、且将记号62设定为绿色,则记号61、62的颜色和形状不同,因此,与仅通过形状进行区分相比,记号61、62彼此以及周围部分更加容易辨别,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对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61、62进行目视确认。
并且,在上述的第1~第3实施方式中,对于使绝缘包覆件202的局部表面变色来标记记号50~52,61、6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对绝缘包覆件202的外周面上的至少一部分的表面附加与记号50~52的周围部分不同的颜色的材料来构成记号50~52。
在附加上述的记号50~52的情况下,通过未图示的由丝网印刷或胶版印刷构成的标记装置或喷墨式标记装置,印刷或涂敷与记号50~52周围的部分不同的容易辨别的颜色(具体来说为红色、绿色等)的油墨来进行标记。
其结果是,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50~52和该记号50~52的周围部分容易辨别,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更加可靠地对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已经被插入至该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进行确认,从而能够防止引起误认。
另外,也可以利用混入绝缘包覆件202中的颜色不同的材料来构成记号50~52、61、62,由于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50~52和该记号50~52的周围部分容易辨别,因此,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更加可靠地对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已经被插入至该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进行确认。
而且,由于记号50~52相对于绝缘包覆件202被一体地混入,因此,能够长期维持可目视确认的状态,而不会在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时导致记号50~52被剥离或颜色变浅。
(第4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第3实施方式中,对在绝缘包覆件202的局部表面标记相同形状的记号50~52和不同形状的记号61、6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这样,在长度方向X隔开规定的间隔来印刷或涂敷不同线种类的线状记号71和虚线记号72,来进行标记。
图6是将第4实施方式的具备线状的记号71和虚线的记号72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时的说明图,详细来说,图6(a)是示出即将把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之前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6(b)是示出刚刚把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71的位置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6(c)是示出将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72的位置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详细来说,沿着从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隔开与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处的外周面,在周向上标记有线状的记号71。
另一方面,虚线的记号72比记号71靠前端侧,并且沿着绝缘包覆件202的从该记号71的位置向导体前端方向隔开下述距离的位置处的外周面在周向上进行标记,所述距离是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以下的距离。
而且,记号71、72在长度方向Y上隔开比容许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小的间隔地配置。
并且,例如可以以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和包覆件前端部202a的包覆前端面202aa为基准来设定记号71、72的位置或间隔。
利用未图示的由丝网印刷或胶版印刷构成的标记装置或喷墨式标记装置,印刷或涂敷与记号71、72的周围部分的绝缘包覆件202不同的容易辨别的颜色(具体来说为红色、绿色等)的油墨,来标记上述的记号71、72。例如,如果将记号71设定为红色且将记号72设定为绿色,则由于记号71、72的线种类和颜色不同,因此容易进行辨别。
在将标记有上述的记号71、72的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71的位置时(参照图6(a)),如果整个记号71隐藏于压接部30而无法看到,则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相对于压接部30被过度地插入。
如果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至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与记号71大致一致的位置,则仅通过看到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71,就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已经被插入至该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参照图6(b))。
在该状态下,相对于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对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进行压接连接,因此能够起到与所述实施方式大致同等的作用和效果。
如果记号72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则仅通过看到该露出的记号72,就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该压接部30的插入浅、插入得过少(参照图6(c))。
因此,通过将记号71和记号72组合起来前后配置,能够更加可靠地判定是否是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被插入至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的优良产品。
另外,由于记号71、72的线种类和颜色不同,因此,与仅通过线种类来区分相比,记号71、72彼此以及周围部分更加容易辨别,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对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71、72进行目视确认。
另外,由于沿着绝缘包覆件202的外周面在周向上进行标记而设置有虚线的记号72,因此,与记号成为水的通道而存在阻水性降低这样的担忧的、沿长度方向Y标记记号的情况相比,能够得到压接状态下的可靠的阻水性。
(第5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对在绝缘包覆件202的外周面标记有不同线种类的线状记号71和虚线记号7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7所示的第5实施方式这样,沿着绝缘包覆件202的外周面在周向上安装宽度大的记号80。
图7是将第5实施方式的具备宽度大的记号80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时的说明图,详细来说,图7(a)是示出即将把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之前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7(b)是示出刚刚把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80的后端露出的位置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7(c)是示出将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使记号80的前端被隐藏的位置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详细来说,宽度大的记号80沿着包覆电线200的长度方向X形成得宽。该记号80在长度方向X上的宽度被设定成这样的宽度:该宽度与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相对应。
即,记号80的后端侧形成在绝缘包覆件202的、包含从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隔开与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的外周面上。
记号80的前端侧比该记号80的后端侧靠前端侧,并且形成在绝缘包覆件202的、从该后端侧向导体前端方向隔开下述距离的位置处的外周面上,所述距离是与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相对应的距离。
并且,记号80由比绝缘包覆件202更具柔性的合成树脂等材料构成,并且,以沿着绝缘包覆件202的包覆件前端部202a的外周面覆盖该外周面的方式沿周向配置。
在将形成有上述的记号80的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80的后端位置时(参照图7(a)),如果记号80的后端侧隐藏于压接部30而无法看到,则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相对于压接部30被过度地插入。
如果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至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与记号80的后端侧大致一致的位置,则仅通过看到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80,就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已经被插入至该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参照图7(b))。
在该状态下,相对于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对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进行压接连接,因此能够起到与所述实施方式大致同等的作用和效果。
如果记号80的前端侧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则仅通过看到该露出的记号80,就能够从该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的插入量浅、插入得过少(参照图7(c))。
因此,根据插入成记号80的前端侧隐藏于压接部30而无法看到、且记号80的后端侧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这样的组合的插入状态,能够更加可靠地判定是否是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被插入至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的优良产品。
而且,在将压接部30与电线前端部200a压接连接在一起时,具有高柔性的记号80容易追随压接形状而变形,针对形状变化的追随性优异,因此,电线前端部200a和压接部30的对置面之间成为紧密贴合状态而能够阻水。
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水分侵入压接部30的内部,从而能够确保优异的阻水性。
另外,由于在绝缘包覆件20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着包覆电线200的长度方向X宽度大、且沿周向形成的记号80,因此,与记号成为水的通道而存在阻水性降低这样的担忧的、沿长度方向Y标记记号的情况相比,能够得到压接状态下的可靠的阻水性。
(第6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5实施方式中,对在绝缘包覆件202的外周面上安装有宽度大的记号8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8所示的第6实施方式这样沿着绝缘包覆件202的外周面在长度方向X上标记带状的记号90。
图8是将第6实施方式的具备带状的记号90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时的说明图,详细来说,图8(a)是示出即将把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之前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8(b)是示出刚刚把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90的中央位置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8(c)是示出将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使记号90的前端侧隐藏起来的位置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详细来说,带状的记号90从距离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隔开与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朝向导体前端方向,形成为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以下的长度。
另外,记号90通过烙铁等使包覆件前端部202a的外周面上的至少一部分的颜色变色为与记号90的周围部分的绝缘包覆件202不同的容易辨别的颜色来进行标记。
如果将标记有上述的记号90的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至凹型压接端子10中的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与记号90的大致中央部大致一致的位置,则仅通过看到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90,就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相对于该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已经被插入至规定的位置(图8(a)(b)参照)。
在该状态下,对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和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进行压接连接,因此能够起到与所述实施方式大致同等的作用和效果。
如果记号90的前端侧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则仅通过看到该露出的记号90,就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该压接部30的插入量浅、插入得过少(参照图8(c))。
另外,如果记号90的后端侧隐藏于压接部30而无法看见,则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相对于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被过度地插入。
因此,根据插入成记号90的前端侧隐藏于压接部30而无法看到、且记号90的后端侧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这样的组合的插入状态,能够更加可靠地判定是否是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被插入至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的优良产品。
另外,例如无论是由具有厚度的材料构成记号90、还是由具有柔性的材料构成该记号90,在将压接部30与电线前端部200a压接连接在一起时,记号90都会追随其压接部分的压接形状而变形,因此不会损害压接部分的阻水性。
并且,也可以使第5实施方式的记号80和第6实施方式的记号90构成为与该记号80、90的周围部分的绝缘包覆件202不同的颜色,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80、90和该记号80、90的周围部分易于辨别,能够更加可靠地对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80、90进行目视确认。
另外,也可以使绝缘包覆件202的表面变色(组合有变质)或在该表面进行印刷、或者混入与绝缘包覆件202不同的颜色的材料等,来形成记号80、90。
(第7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对下述例子进行了说明:隔开比容许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小的间隔,来配置记号51、52,但是,也可以如图10所示的第7实施方式这样,隔开与这样压接的范围相对应的距离来配置圆形的记号51X、52X:所述压接是使导体前端部和压接部30中的与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对应的齿部分在整个范围内接触的压接。
图10是将具备第7实施方式的记号51X、52X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时的说明图,详细来说,图10(a)是示出刚刚把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51X的中心位置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0(b)是示出将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大致整个记号52X被隐藏起来的位置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在压接部30中的导体压接部31b的内周面,沿长度方向X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有3个齿33,所述齿33是在压接了铝芯线201的状态下供铝芯线201陷入的宽度方向Y上的槽。
并且,齿33以从导体压接部31b的内侧中央底面沿宽度方向Y连续至内侧两侧面的槽形状形成。
记号51X形成在绝缘包覆件202的包括下述位置的外周面上:该位置从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隔开与插入量相对应的距离,所述插入量是以该导体前端部201a与压接部30的齿部分在整个范围接触的方式进行压接的插入量。
记号52X配置在从记号51X的位置向导体前端方向隔开与下述范围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上:该范围是以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具备齿33的齿部分在整个范围内接触的方式进行压接的范围。
即,记号51X、52X在长度方向X上隔开与容许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相对应的间隔地配置。
如果将标记有上述的记号51X、52X的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至凹型压接端子10上的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与记号51X的中心一致的位置,则仅通过看到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51X,就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确认到下述情况: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已经被插入至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并且被插入成能够对压接部30的齿部分进行压接连接的范围的大致全长进入了导体末端部201a内的状态(参照图10(a))。
如果在该状态下对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和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进行压接连接,则被导体压接部31b压接在该导体压接部31b的底面上的导体前端部201a陷入凹状的齿33而变形,因此,能够以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齿部分在整个范围内接触的方式进行压接连接。
由此,能够实现接触面积增大而电阻小的电连接,能够实现与所述实施方式大致同等的作用和效果。
另外,如果整个记号52X隐藏于压接部30而无法看到、且整个记号51X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则仅通过看到该露出的记号51X,就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确认到被插入成了导体前端部201a的至少前端侧进入了能够对压接部30的齿部分进行压接连接的范围内的状态,并且,能够以导体前端部201a与压接部30的齿部分的整个范围接触的方式进行压接连接(参照图10(b))。
如上所述,通过将记号51X和记号52X组合起来进行配置,能够更加可靠地判定出是否是导体前端部201a被插入至在压接部30的齿部分进行压接的规定的位置的优良产品。
并且,上述的第7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第2实施方式的记号51、52、第3实施方式的记号61、记号62、以及第4实施方式的记号71、72。
(第8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5实施方式中,对下述例子进行了说明:使记号80形成为与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相对应的宽度,但是,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第8实施方式这样,使记号80X形成为与以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齿部分在整个范围内接触的方式进行压接连接的范围相对应的宽度。
图11是将第8实施方式的具备宽度大的记号80X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时的说明图,详细来说,图11(a)是示出刚刚把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80X的后端侧露出的位置后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1(b)是示出将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80X的前端侧被隐藏起来的位置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记号80X沿着包覆电线200的长度方向X形成为宽度大。该记号80X在长度方向X上的宽度被设定成这样的宽度:该宽度与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相对应。
即,记号80X形成在绝缘包覆件202的包括下述位置的外周面上:该位置从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隔开与以下插入量相对应的距离,该插入量是以该导体前端部201a与压接部30的齿部分在整个范围接触的方式进行压接的插入量。
记号80X的前端侧比该记号80X的后端侧靠前端侧,并且配置在从该后端侧向导体前端方向隔开与下述范围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处的外周面上:该范围是以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具备齿33的齿部分在整个范围内接触的方式进行压接的范围。
如果将形成有上述的记号80X的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至凹型压接端子10中的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与记号80X的后端侧大致一致的位置,则仅通过看到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的记号80X,就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确认到下述情况: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已经被插入至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并且被插入成了导体前端部201a的大致全长相对于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进入到了容许进行压接连接的范围内的状态(参照图11(a))。
如果在该状态下对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和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进行压接连接,则能够以导体前端部201a与压接部30的齿部分在整个范围内接触的方式进行压接连接。
由此,能够实现接触面积增大而电阻小的电连接,能够实现与所述实施方式大致同等的作用和效果。
如果记号80X的前端侧隐藏于压接部30而无法看到、且记号80X的后端侧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则仅通过看到该露出的记号80X,就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确认到被插入成了导体前端部201a的至少前端侧进入了能够对压接部30的齿部分进行压接连接的范围内的状态,并且,能够以导体前端部201a与压接部30的齿部分的整个范围接触的方式进行压接连接(参照图11(b))。
如上所述,根据插入成记号80X的前端侧隐藏于压接部30而无法看到、且记号80X的后端侧从压接部30露出至外部这样的组合的插入状态,能够更加可靠地判定是否是导体前端部201a被插入至在压接部30的齿部分进行压接的规定的位置的优良产品。
另外,由于在绝缘包覆件20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沿着包覆电线200的长度方向X宽度大、且沿周向形成的记号80X,因此,与记号成为水的通道而存在阻水性降低这样的担忧的、沿长度方向Y标记记号的情况相比,能够得到压接状态下的可靠的阻水性。
(第9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中,对沿着绝缘包覆件202的外周面在周向上标记线状的线状记号71和虚线记号7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第9实施方式这样,相对于绝缘包覆件202的外周面与该绝缘包覆件202的长度方向X交叉地斜着标记线状的记号80Z。
图12是将第9实施方式的具备线状的记号80Z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时的说明图,详细来说,图12(a)是示出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至记号80Z的长度方向X中央部与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一致的位置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2(b)是示出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至记号80Z的后端从压接部30露出于外部的位置的状态的纵剖视图,图12(c)是示出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至记号80Z的前端隐藏于压接部30的内部的位置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详细来说,对包覆电线200的绝缘包覆件202的外周面,与该绝缘包覆件202的长度方向X交叉地斜着标记有线状的记号80Z。该记号80Z的从长度方向X的前端至后端的长度被设定为与以下范围相对应的长度,该范围是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
即,被设定为与这样的范围相对应的长度,该范围是以导体压接部31b的形成有齿33的齿部分在整个范围内和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接触的方式进行压接连接的范围。
记号80Z的后端形成在绝缘包覆件202的、包括下述位置的外周面上:该位置以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为基准,从该导体前端面201aa隔开与压接部30的内部长度L相对应的距离。
记号80Z的前端比该记号80Z的后端靠前端侧,并且形成在绝缘包覆件202的、从该后端向导体前端方向隔开与下述范围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处的外周面上,所述范围是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和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
在将标记有上述的记号80Z的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进行插入时,插入至记号80Z与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交叉的位置,并且插入至记号80Z的长度方向X中央部和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一致的位置。
由此,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的插入不会过浅或过深,能够将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相对于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可靠地插入至可适当地进行压接连接的位置(参照图12(a))。
即,如果插入至在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的绝缘包覆件202上形成的记号80Z、和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相交叉的位置,则记号80Z的前端侧在成为压接部30的内部的位置隐藏于该内部,并且,记号80Z的后端侧从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露出至外部。
因此,如果看到从压接部30露出的记号80Z,则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已经相对于该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被插入至规定的位置。
由于在该状态下相对于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的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对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的导体压接部31b进行压接连接,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压接连接成规定的压接状态,从而能够起到与所述实施方式大致同等的作用和效果。
在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时,如果整个记号80Z隐藏于压接部30而无法看见,则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80Z的插入较深而过度插入。另外,如果整个记号80Z从压接部80Z露出,则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80Z的插入浅、插入得过少。
因此,在将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时,只要插入成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位于与记号80Z的长度方向X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相对应的范围内,就能够以良好的状态压接连接。
例如,如果插入至记号80Z的后端从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露出至外部的位置(参照图12(b))、或者插入至记号80Z的前端隐藏于压接部30的内部的位置(参照图12(c)),则记号80Z的后端侧必然从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露出至外部。
因此,如果看到从压接部30露出的记号80Z,则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的至少前端侧进入到了能够对导体压接部31b的齿部分进行压接连接的范围内。因此,能够压接连接成导体前端部201a与导体压接部31b的齿部分的整个范围接触。
(第10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对标记有记号5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该记号50用于对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已经被插入至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进行确认,但是,也可以如图13所示的第10实施方式这样,在绝缘包覆件202的从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露出至外部的露出侧外周面上标记线状的辅助记号100。
图13是将第10实施方式的具备线状的辅助记号100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压接部30时的说明图,详细来说,是示出将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压接部30插入至记号50被隐藏起来的位置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详细来说,在通过上述的激光式标记装置标记记号50时,沿着绝缘包覆件202的从压接部30的开口侧后端部露出至外部的露出侧外周面在周向上标记线状的辅助记号100。
即,即使将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相对于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插入得较深而导致标记在绝缘包覆件202上的记号50隐藏于压接部30无法看到,只要看到附设在绝缘包覆件202的露出侧外周面上的辅助记号100,就能够从压接部50的外部确认到在隐藏于压接部30而无法看到的部分上附设有记号50。
因此,即使没有将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从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拔出,也能够从压接部30的外部通过目视可靠地确认到已经标记了上述的记号50。
并且,辅助记号100也可以标记在绝缘包覆件202的露出侧外周面的一部分。
在本发明的结构与所述实施方式的对应关系中,
本发明的压接端子对应于实施方式的凹型压接端子10,
以下同样地,
压接部对应于封闭桶型的压接部30,
导体对应于铝芯线201,
后侧记号对应于记号51、51X、61、71,
前侧记号对应于记号52、52X、62、72,
连接结构体对应于压接连接结构体1a、1b,
连接器对应于凹型连接器3a和凸型连接器3b,
电线前端部200a的前端侧端面对应于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和包覆件前端部202a的包覆前端面202aa。
本发明并不是仅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基于权利要求所示的技术思想来应用,从而能够得到大量的实施方式。
并且,在将凹型压接端子10的压接部30与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压接在一起时,由于作用于压接部30的压接压力,绝缘包覆件200向长度方向X上的后方延伸,因此,例如标记在电线前端部200a上的记号50会相对于压接部30向后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在将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插入至压接部30内的规定的位置时,应该位于压接部30内部的记号50由于压接所引起的绝缘包覆件200的伸长而可能从压接部30的后端露出。
因此,优选使记号50形成在以下述方式确定的位置:根据由未图示的规定的解析手段进行的压接部30的压接时的动作解析,考虑了基于估计的绝缘包覆件200向后方的伸长的移动量。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确定记号位置的基准,以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作为了基准,但是,由于将前端侧的绝缘包覆件202除去规定的量,因此从导体前端部201a的导体前端面201aa至包覆件前端部202a的包覆前端面202aa的距离固定。因此,也可以以包覆前端面202aa作为基准。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凹型压接端子10构成,该凹型压接端子10由盒部20和压接部30构成,但只要是具有压接部30的压接端子,可以是由插入上述的凹型压接端子10的盒部20中进行连接的插入片和压接部30所构成的凸型压接端子,也可以是仅由压接部30构成、且用于捆扎多个包覆电线200的铝芯线201进行连接的压接端子。
另外,本发明的包覆电线200的端子连接结构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将开口桶型的压接部与包覆电线200的电线前端部200a压接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结构。
即,由于能够从该压接部的外部目视对铝芯线201的导体前端部201a已经被插入至未图示的开口桶型的压接部内的规定的位置进行确认,因此能够起到与所述实施方式大致同等的作用和效果。
另外,在将电线前端部插入开口桶型的压接部的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的记号标记于在包覆电线的前端侧露出的铝芯线的导体前端部。
另外,例如也可以通过光学传感器或图像读取装置等来读取记号。
另外,在上述的说明中,照射从激光式标记装置投射的激光、或者通过标记装置或喷墨式标记装置印刷或涂敷油墨来标记记号,但是也可以在包覆电线200上盖章来标记记号。可是,在对包覆电线200盖章来标记记号的情况下,是在生产线上临时停止包覆电线200的流动,利用印章将所述包覆电线夹入来标记记号,因此,通过可在保持着包覆电线200流动的状态下进行标记的激光或涂敷油墨而实现的标记的生产率更高。
标号说明
1:带有凹型压接端子的电线;
1a、1b:压接连接结构体;
3a:凹型连接器;
3b:凸型连接器;
10:凹型压接端子;
20:盒部;
30:压接部;
31:电线压接部;
31b:导体压接部;
32:封闭部;
33:齿;
50、51、51X、52、52X:记号;
61、62、71、72:记号;
80、80X、80Z、90:记号;
100:辅助记号;
200:包覆电线;
200a:电线前端部;
201:铝芯线;
201a:导体前端部;
201aa:导体前端面;
202:绝缘包覆件;
202a:包覆件前端部;
202aa:包覆件前端面;
300:连接器壳体。
Claims (6)
1.一种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方法,在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将包覆导体的前端侧的绝缘包覆件剥掉而露出了所述导体,将所述包覆电线的电线前端部插入到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利用该压接部将所述包覆电线和所述压接端子压接连接在一起,其中,
所述电线前端部由导体前端部和所述绝缘包覆件的比所述导体前端部靠后方侧部分的包覆件前端部构成,在所述导体前端部,将所述包覆电线的前端侧的所述绝缘包覆件剥掉而使所述导体露出了规定的长度,
在所述包覆件前端部的外周面上,以所述电线前端部的前端侧端面为基准,在隔开与所述电线前端部要插入所述压接部的插入长度相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形成记号,
在剥掉比所述压接部的内部长度短的长度的所述绝缘包覆件而使所述导体露出之后,形成所述记号,
将插入到了所述记号的位置的所述电线前端部和所述压接部压接连接在一起。
2.一种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包覆电线通过绝缘包覆件包覆导体,并且具备将前端侧的所述绝缘包覆件剥掉而使所述导体露出的电线前端部,压接端子具备容许压接连接所述包覆电线的至少所述电线前端部的压接部,所述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利用所述压接端子的所述压接部将所述包覆电线和所述压接端子压接连接在一起,其中,
在所述绝缘包覆件的前端侧外周面,与所述电线前端部要插入所述压接部的插入长度对应地具有记号,所述记号表示该电线前端部相对于所述压接部被插入了规定的长度,
所述记号由比所述绝缘包覆件更具柔性的材料构成,并且在剥掉比所述压接部的内部长度短的长度的所述绝缘包覆件后,形成所述记号,
以沿着所述包覆电线的长度方向形成为宽度大的方式、且以覆盖该绝缘包覆件的外周面的方式,沿周向配置所述记号,并且形成为这样的宽度:该宽度涵盖了从所述电线前端部的前端侧端面隔开与所述压接部的内部长度对应的距离的位置,并且该宽度与露出了所述导体的电线前端部和所述压接部被压接连接成所希望的导电状态的范围相对应,
所述压接部与被插入至了所述记号的位置的所述电线前端部压接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压接部构成为具有容许所述电线前端部的插入的内部空间、且能够围绕该电线前端部的中空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其中,
在所述压接部的前端具有封闭部,该封闭部是使该压接部的对置的内表面彼此紧密贴合而封闭形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其中,
所述导体由铝或铝合金构成,并且,至少所述压接部由铜或铜合金构成。
6.一种线束,其中,
在连接器壳体内配置有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的压接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33403 | 2012-10-23 | ||
JP2012233403 | 2012-10-23 | ||
JP2013-033993 | 2013-02-23 | ||
JP2013033993 | 2013-02-23 | ||
PCT/JP2013/078666 WO2014065307A1 (ja) | 2012-10-23 | 2013-10-23 | 被覆電線の端子接続構造、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被覆電線の端子接続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15334A CN104115334A (zh) | 2014-10-22 |
CN104115334B true CN104115334B (zh) | 2015-11-25 |
Family
ID=50544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8570.9A Active CN104115334B (zh) | 2012-10-23 | 2013-10-23 | 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线束以及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80235B2 (zh) |
JP (2) | JP5554460B1 (zh) |
KR (1) | KR101488465B1 (zh) |
CN (1) | CN104115334B (zh) |
WO (1) | WO201406530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69415B (zh) * | 2013-02-23 | 2018-05-29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压接端子、压接端子的制造方法、电线连接结构体和电线连接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
JP6147232B2 (ja) * | 2014-08-25 | 2017-06-14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 |
JP5931228B1 (ja) | 2015-01-06 | 2016-06-08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巻線を備える電機子及び電機子の巻線端末を端子に接続する方法 |
JP2016139473A (ja) * | 2015-01-26 | 2016-08-0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端子付電線製造方法及び端子付電線 |
JP6549923B2 (ja) * | 2015-07-14 | 2019-07-24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端子付き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2018006160A (ja) * | 2016-07-01 | 2018-01-11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端子付き電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774627B2 (ja) * | 2016-11-11 | 2020-10-28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線の接合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DE102019215642A1 (de) * | 2019-10-11 | 2021-04-15 | Schäfer Werkzeug- und Sondermaschinenbau GmbH | Kennzeichnungselement, Verarbeitungssystem sowie Verfahren |
JP7421751B2 (ja) * | 2020-03-30 | 2024-01-25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7091009B2 (ja) * | 2020-05-19 | 2022-06-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及び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装置 |
JP2023078928A (ja) * | 2021-11-26 | 2023-06-0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CN118380196B (zh) * | 2024-05-14 | 2024-09-13 | 湖北洪乐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稀土铝合金电力电缆及生产工艺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4325A (zh) * | 2005-06-14 | 2008-06-04 | 空中客车法国公司 | 带有外部标记的电缆及将套筒镶接到带有外部标记的电缆上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197554A (en) * | 1961-09-01 | 1965-07-27 | Gene W Baker | Multi-wire electrical system with identifying means |
JPS5613685A (en) * | 1979-07-11 | 1981-02-10 |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 Method of mounting terminal of aluminum wire |
US4781619A (en) * | 1987-09-18 | 1988-11-01 | Yazaki Corporation |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wires thereto |
US5142105A (en) * | 1989-12-05 | 1992-08-25 | Cooper Industries, Inc. | Electrical cab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H03245413A (ja) * | 1990-02-21 | 1991-11-01 | Yamaha Corp | 被覆線材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
US5281764A (en) * | 1992-05-18 | 1994-01-25 | Cooper Industries, Inc. |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lor coded twisted pairs |
DE4435124A1 (de) * | 1994-09-30 | 1996-04-04 | Siemens Ag | Elektrisches und/oder optisches Kabel mit einer Prägung auf dem Kabelmantel |
US5862774A (en) * | 1996-07-11 | 1999-01-26 | Moss; Kurt A. | Electrical wire identification marking methods and systems |
EP1037080A1 (de) * | 1999-03-10 | 2000-09-20 | NORDDEUTSCHE SEEKABELWERKE GMBH & CO. KG | Kabel, insbesondere Unterwasserkabel |
WO2003034449A1 (fr) * | 2001-10-12 | 2003-04-24 | Yazaki Corporation |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e cable, appareil de fabrication de cable, et cable |
JP3994822B2 (ja) * | 2002-08-08 | 2007-10-24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アース端子と電線の防水接続構造 |
EP1585143B1 (en) * | 2002-12-27 | 2014-11-05 | Yazaki Corporation | Electric wire |
JP4522053B2 (ja) * | 2003-05-07 | 2010-08-1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線、電線の接続方法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2005339850A (ja) * | 2004-05-25 | 2005-12-08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アルミ線ケーブル用端子の防水構造 |
JP5072098B2 (ja) | 2008-01-24 | 2012-11-1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圧着端子 |
JP5416358B2 (ja) * | 2008-04-10 | 2014-02-12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ワイヤハーネス |
CN102859795B (zh) * | 2010-03-30 | 2015-08-19 |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压接端子、连接构造体和连接器 |
-
2013
- 2013-10-23 KR KR1020147021136A patent/KR10148846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0-23 CN CN201380008570.9A patent/CN104115334B/zh active Active
- 2013-10-23 WO PCT/JP2013/078666 patent/WO201406530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0-23 JP JP2014506658A patent/JP5554460B1/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4-07 JP JP2014078835A patent/JP5639296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4-21 US US14/692,399 patent/US968023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94325A (zh) * | 2005-06-14 | 2008-06-04 | 空中客车法国公司 | 带有外部标记的电缆及将套筒镶接到带有外部标记的电缆上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065307A1 (ja) | 2014-05-01 |
KR20140131506A (ko) | 2014-11-13 |
KR101488465B1 (ko) | 2015-01-30 |
JP5554460B1 (ja) | 2014-07-23 |
US9680235B2 (en) | 2017-06-13 |
JPWO2014065307A1 (ja) | 2016-09-08 |
JP2014187024A (ja) | 2014-10-02 |
US20150229039A1 (en) | 2015-08-13 |
JP5639296B2 (ja) | 2014-12-10 |
CN104115334A (zh) | 2014-10-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15334B (zh) | 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结构、线束以及包覆电线的端子连接方法 | |
CN103155287B (zh) | 连接器端子的电线连接结构 | |
US7329151B2 (en)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train relief member | |
US8192224B2 (en) |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with strand guide | |
US7481675B2 (en)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avity sealing plug | |
CN101521321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04040792B (zh) | 压接端子、连接结构体、线束以及连接器 | |
CN101904058A (zh) | 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的电线短路方法 | |
US1013520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auxiliary contact | |
CA2300000C (en) | Splice-absorbing connector | |
CN101171723A (zh) | 可插接的无螺丝的线连接器系统 | |
CN102696151B (zh) | 连接器 | |
US10141691B2 (en) | Connector | |
CN102834987A (zh) | 接头连接器和用于识别接头连接器中的汇流条图案的方法 | |
CN102610939A (zh) | 扁平电缆连接器组装体 | |
WO2011096431A1 (ja) | 配線ケーブル接続システム | |
CN110034450B (zh) |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 |
US7985104B2 (en) | Shield sleeve for a plug connector | |
KR102322494B1 (ko) | 솔더용 터미널 고정 구조 | |
JP2007123104A (ja) |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
JP2006331972A (ja) | 電線中継コネクタ− | |
JP2005149784A (ja) |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 |
JP2024016865A (ja) | コネクタ | |
WO2019159763A1 (ja) | 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 |
KR20210033200A (ko) | 커넥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