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7357A - 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7357A
CN104107357A CN201410346730.7A CN201410346730A CN104107357A CN 104107357 A CN104107357 A CN 104107357A CN 201410346730 A CN201410346730 A CN 201410346730A CN 104107357 A CN104107357 A CN 104107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nule
medicine
medical material
parts
principal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467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玉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34673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073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107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73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由主药和副药混合而成,其中,主药由瓜蒌、鱼腥草、天南星、金银花、连翘、玉米须、白菜根、半夏、柴胡和夏枯草制成,副药由枇杷叶、银杏叶、无花果和杏仁制成。本发明通过选用对止咳化痰有疗效的多种中药材,并通过选用恰当的副药物从而对药效进行调理增效,从而大大提高了药物发挥的治疗效果,而且选用的药材比较普通低廉,煎熬和服用方法也很简易,普遍适用于各种人群。经临床实验证明,对痰多咳嗽的治疗效果达到95%以上,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Description

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疾病治疗领域用到的药物,具体的说是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痰热咳嗽为邪犯气道、肺失宣肃而致痰热蕴肺证患者,若表邪未解可兼见表症。临床表现为咳嗽、痰黄稠、咯吐不爽,鼻塞流浊涕,咽痛声哑,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滑数;西医诊断为支气管炎,多有受凉感染或接触史,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患者不停的咳嗽发出异声,不仅自身难受异常,而且也严重影响周围人的生活。
发明内容
为了消除痰热咳嗽患者的病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按照疗程服用该药丸,不仅可以快速有效缓解症状、治愈患者,而且也具有防止复发的功效。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止咳化痰颗粒,由主药和副药混合而成,其中,主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瓜蒌7-8份、鱼腥草4-5份、天南星8-9份、金银花3-5份、连翘2-3份、玉米须5-7份、白菜根8-9份、半夏6-8份、柴胡3-4份和夏枯草2-3份,副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枇杷叶9-10份、银杏叶12-13份、无花果8-9份和杏仁7-9份。
所述主药的组成原料还包括葵花盘4-5份和桔梗2-3份;所述副药的组成原料还包括丝瓜藤5-6份、桑叶3-5份和竹叶3-4份。
上述用于止咳化痰的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上述的要求选用并称量制取主药的药材,将白菜根烘干后与其它的药材混合,然后磨成细度为80-120目的细粉,备用;
2)采用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对步骤a中的药材细粉进行回流提取,合并得到的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得到膏状提取物,备用;
其中,回流提取时乙醇的加入量为药材细粉重量的10-20倍,回流提取2-4次,每次3-5小时;
3)按照上述的要求选用并称量制取副药的药材,然后将其放入到煎药容器中,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进行熬煮,直至煎药容器内物质的总重量变为药材重量的2-3倍,过滤掉药渣得到的滤液作为药液,备用;
4)将步骤2)得到的主药粉末提取物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药液中,减压浓缩得到膏状物后制粒;
5)将步骤4)制得的颗粒在30-35℃的条件下烘干即制得本产品。
本发明步骤4)中的减压浓缩是在0.2-0.4个标准大气压、温度为80-95℃的条件下加热浓缩。
本发明中,在熬煮制取副药剂时,可以在副药剂的药材中加入1-2份的葡萄籽,同时熬煮时加入药材重量1-2%的食醋。
本发明中,各药材的药理药效如下:
瓜蒌:性味 性寒,味甘,微苦。具有润肺、化痰、散结、润肠之功效,主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
鱼腥草:性微寒,味苦;归肺经、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之功效;主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哦、热痢、痈肿疮毒、热淋;
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和破伤风;
金银花:甘、微苦、清香,性辛、寒;归肺、胃、心、大肠经;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证,均效果显著;
连翘:味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斑疹、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和热淋等症;
玉米须:甘,平,归膀胱、肝、胆经;具有利尿、泄热、平肝、利胆之功效,主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白菜根:味甘、微苦,性平,具有清热利湿的功效,主治热淋;
半夏:辛,温,有毒;入脾、胃经;用于痰多咳嗽、胸脘痞闷、胸痹、结胸;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胆经;具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主治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夏枯草:性寒,味甘、辛、微苦,具有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乳痈、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血崩、带下、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及细菌性痢疾等;
枇杷叶:苦,微寒;归肺、胃经;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吐和哕逆等症;
银杏叶:甘、苦、涩,平;归心、肺经;具有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抗凝固,有一定概率提高记忆力;
无花果:味甘、微辛,性平,有小毒;具有润肺止咳、清热润肠之功效,用于咳喘、咽喉肿痛、便秘、痔疮;
杏仁:苦,微温;有小毒,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可治疗肺病、咳嗽等疾;
葵花盘:向日葵秋收后脱掉葵花籽的花盘;
桔梗:归肺经;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之功效;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等症;
丝瓜藤: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茎,植物形态像"丝瓜"条,夏、秋季采取;苦,微寒,小毒,入心、脾、肾三经;具有舒筋、活血、健脾、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腰膝四肢麻木、月经不调、水肿、齿露、鼻渊、牙宣;
桑叶:味苦、甘;性寒,归肺经、肝经;具有清肝养肝、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等症;
竹叶:味甘淡,性寒;入心、肺、胆、胃经;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主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选用对止咳化痰有疗效的多种中药材,并通过选用恰当的副药物从而对药效进行调理增效,从而大大提高了药物发挥的治疗效果,而且选用的药材比较普通低廉,煎熬和服用方法也很简易,普遍适用于各种人群。经临床实验证明,对痰多咳嗽的治疗效果达到95%以上,深受广大患者的好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本发明所用到的中草药组分均可以从各中草药店获得。
实施例1
一种止咳化痰颗粒,由主药和副药混合而成,其中,主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瓜蒌7份、鱼腥草4份、天南星8份、金银花3份、连翘2份、玉米须5份、白菜根8份、半夏6份、柴胡3份和夏枯草2份,副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枇杷叶9份、银杏叶12份、无花果8份和杏仁7份。
上述用于止咳化痰的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上述的要求选用并称量制取主药的药材,将白菜根烘干后与其它的药材混合,然后磨成细度为80目的细粉,备用;
2)采用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对步骤a中的药材细粉进行回流提取,合并得到的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得到膏状提取物,备用;
其中,回流提取时乙醇的加入量为药材细粉重量的10倍,回流提取2次,每次5小时;
3)按照上述的要求选用并称量制取副药的药材,然后将其放入到煎药容器中,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进行熬煮,直至煎药容器内物质的总重量变为药材重量的2-3倍,过滤掉药渣得到的滤液作为药液,备用;
4)将步骤2)得到的主药粉末提取物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药液中,减压浓缩得到膏状物后制粒;
5)将步骤4)制得的颗粒在30-35℃的条件下烘干即制得本产品。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或限定:
可以在上述主药的组成原料基础上再添加葵花盘4份和桔梗2份;在上述副药的组成原料基础上再添加丝瓜藤5份、桑叶3份和竹叶3份。
实施例2
一种止咳化痰颗粒,由主药和副药混合而成,其中,主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瓜蒌8份、鱼腥草5份、天南星9份、金银花5份、连翘3份、玉米须7份、白菜根9份、半夏8份、柴胡4份和夏枯草3份,副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枇杷叶10份、银杏叶13份、无花果9份和杏仁9份。
上述用于止咳化痰的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上述的要求选用并称量制取主药的药材,将白菜根烘干后与其它的药材混合,然后磨成细度为120目的细粉,备用;
2)采用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对步骤a中的药材细粉进行回流提取,合并得到的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得到膏状提取物,备用;
其中,回流提取时乙醇的加入量为药材细粉重量的20倍,回流提取4次,每次3小时;
3)按照上述的要求选用并称量制取副药的药材,然后将其放入到煎药容器中,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进行熬煮,直至煎药容器内物质的总重量变为药材重量的2-3倍,过滤掉药渣得到的滤液作为药液,备用;
4)将步骤2)得到的主药粉末提取物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药液中,减压浓缩得到膏状物后制粒;
5)将步骤4)制得的颗粒在30-35℃的条件下烘干即制得本产品。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或限定:
可以在上述主药的组成原料基础上再添加葵花盘5份和桔梗3份;在上述副药的组成原料基础上再添加丝瓜藤6份、桑叶5份和竹叶4份。
实施例3
一种止咳化痰颗粒,由主药和副药混合而成,其中,主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瓜蒌7.5份、鱼腥草4.5份、天南星8.5份、金银花4份、连翘2.5份、玉米须6份、白菜根8.5份、半夏7份、柴胡3.5份和夏枯草2.5份,副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枇杷叶9.5份、银杏叶12.5份、无花果8.5份和杏仁8份。
上述用于止咳化痰的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上述的要求选用并称量制取主药的药材,将白菜根烘干后与其它的药材混合,然后磨成细度为100目的细粉,备用;
2)采用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对步骤a中的药材细粉进行回流提取,合并得到的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得到膏状提取物,备用;
其中,回流提取时乙醇的加入量为药材细粉重量的15倍,回流提取3次,每次4小时;
3)按照上述的要求选用并称量制取副药的药材,然后将其放入到煎药容器中,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进行熬煮,直至煎药容器内物质的总重量变为药材重量的2-3倍,过滤掉药渣得到的滤液作为药液,备用;
4)将步骤2)得到的主药粉末提取物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药液中,减压浓缩得到膏状物后制粒;
5)将步骤4)制得的颗粒在30-35℃的条件下烘干即制得本产品。
以上为本发明的基本实施方式,可在以上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进或限定:
可以在上述主药的组成原料基础上再添加葵花盘4.5份和桔梗2.5份;在上述副药的组成原料基础上再添加丝瓜藤5.5份、桑叶4份和竹叶3.5份。
试验调查数据
将本产品作为实验样品,在10个月内对153名患者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每天服用三次,每次20ml,每三天为一个疗程;
效果标准:
痊愈:五个疗程内病症完全消失,且停药两个月内无复发;
显效:在三个疗程内病症明显消除;
有效:在三个疗程内病症明显减轻;
无效:超过五个疗程病症未消除的;
经统计,结果为:显效79例,占总患者的51.6%;有效67例,占总患者的43.8%;无效7例,总患者的4.6%,痊愈的患者为146例,占总患者的95.4%,在显效和有效的病例中只有3例未治愈;
综上所述,本产品的治愈率在95%以上。
典型病例:
1、王某某,男,49岁,2012年8月出现咳嗽症状,并伴有黄色痰液;服用两个疗程痊愈;
2、郑某某,男,67岁,2013年初开始出现咳嗽症状,并伴有粘痰咳不出来;服用四个疗程痊愈;
3、梁某,女,72岁,2012年底开始痰多咳嗽,久治不愈;服用五个疗程痊愈;
4、肖某某,女,70岁,2012年6月开始痰多咳嗽;服用三个疗程痊愈;
5、张某,男,46岁,2012年12月开始痰多咳嗽;服用两个疗程痊愈。

Claims (3)

1.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其特征在于:由主药和副药混合而成,其中,主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瓜蒌7-8份、鱼腥草4-5份、天南星8-9份、金银花3-5份、连翘2-3份、玉米须5-7份、白菜根8-9份、半夏6-8份、柴胡3-4份和夏枯草2-3份,副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枇杷叶9-10份、银杏叶12-13份、无花果8-9份和杏仁7-9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药的组成原料还包括葵花盘4-5份和桔梗2-3份;所述副药的组成原料还包括丝瓜藤5-6份、桑叶3-5份和竹叶3-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咳化痰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要求选用并称量制取主药的药材,将白菜根烘干后与其它的药材混合,然后磨成细度为80-120目的细粉,备用;
2)采用体积浓度为95%的乙醇对步骤a中的药材细粉进行回流提取,合并得到的提取液,减压蒸馏后得到主药粉末提取物,备用;
其中,回流提取时乙醇的加入量为药材细粉重量的10-20倍,回流提取2-4次,每次3-5小时;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要求选用并称量制取副药的药材,然后将其放入到煎药容器中,向其中加入药材重量10倍的水进行熬煮,直至煎药容器内物质的总重量变为药材重量的2-3倍,过滤掉药渣得到的滤液作为药液,备用;
4)将步骤2)得到的主药粉末提取物加入到步骤3)得到的药液中,减压浓缩得到膏状物后制粒;
5)将步骤4)制得的颗粒在30-35℃的条件下烘干即制得本产品。
CN201410346730.7A 2014-07-21 2014-07-21 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1073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6730.7A CN104107357A (zh) 2014-07-21 2014-07-21 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46730.7A CN104107357A (zh) 2014-07-21 2014-07-21 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7357A true CN104107357A (zh) 2014-10-22

Family

ID=51704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46730.7A Pending CN104107357A (zh) 2014-07-21 2014-07-21 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0735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2413A (zh) * 2015-07-09 2015-09-23 张鑫 一种止咳化痰中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347A (zh) * 1996-11-14 1997-09-17 戚嘉和 金浆咳宝中药制剂
CN101011494A (zh) * 2007-01-26 2007-08-08 广东药学院 一种用于治疗哮喘咳嗽的滴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347A (zh) * 1996-11-14 1997-09-17 戚嘉和 金浆咳宝中药制剂
CN101011494A (zh) * 2007-01-26 2007-08-08 广东药学院 一种用于治疗哮喘咳嗽的滴丸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谢文英: "《奇效偏方速查宝典》", 31 March 2012,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2413A (zh) * 2015-07-09 2015-09-23 张鑫 一种止咳化痰中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3947A (zh) 用于治疗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27531A (zh) 一种治疗肠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77487A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3405A (zh) 用于治疗气血两虚型烧伤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4952A (zh) 一种治疗丹痧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05834B (zh) 一种治疗胃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27751A (zh) 一种治疗痰湿犯肺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6267028A (zh) 一种治疗肺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0934B (zh) 一种治疗咽炎的中药
CN104107357A (zh) 一种止咳化痰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9174A (zh) 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中药药酒
CN105535730A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新型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23615A (zh) 一种治疗哮喘的药物
CN104353043A (zh) 一种治疗五更泻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77484A (zh) 一种治疗慢性肠炎的中药口服液
CN104107358A (zh) 一种用于止咳化痰的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63586A (zh) 一种治疗肺脓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27029A (zh) 一种医治鼻息肉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3657A (zh) 一种可有效治疗阴虚火旺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7321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痰热咳嗽的汤剂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05412679A (zh) 一种治疗肺脓肿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56933A (zh) 一种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27578A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56093B (zh) 用于治疗猪血痢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07356A (zh) 一种止咳化痰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