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3782B - 电动工具用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动工具用电池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03782B CN104103782B CN201410130995.3A CN201410130995A CN104103782B CN 104103782 B CN104103782 B CN 104103782B CN 201410130995 A CN201410130995 A CN 201410130995A CN 104103782 B CN104103782 B CN 1041037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unit
- housing
- size
- unit bracket
- differ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电动工具用电池组,能良好地保持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组装的组装性,并且能抑制在壳体的内部组装电池单元托架后电池单元托架相对于壳体晃动。在电池单元托架(50)一体设置有前侧按压凸棱(541)。该前侧按压凸棱(541)通过向前侧产生推抵力而填补其与所组装的壳体(11)的内部之间的尺寸差。换言之电池单元托架(50)基于前侧按压凸棱(541)相对于壳体(11)的内部的推抵力,而在壳体(11)的内部朝向后侧被按压。前侧按压凸棱以从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不久之前开始填补上述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另外,前侧按压凸棱以在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时完全填补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电动工具的电源而相对于该电动工具的工具主体能够装卸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
背景技术
近年的电动工具中,作为电源利用相对于工具主体能够装卸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若将这样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安装于工具主体,则作为无绳化的电动工具能够提高手持式的便利性。这样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一般具备:作为外装且作为框体发挥功能的壳体;以及装置于壳体内的电池主体。壳体通过将上下分为两半的壳体组装成一体而构成。另外,电池主体具备:能够充放电的多个电池单元;以及控制多个电池单元的充放电的电路基板。该多个电池单元一般经由被称为电池单元托架的支承构造而保持于壳体的内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保持于这样的电池单元托架的电池单元的电极,通过焊接等而结合有电极部件的一端。该电极部件是能够通电的部件,其另一端通过焊接等与支承于电池单元托架的电路基板结合。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0315号公报
另一方面,上述的电池单元托架以配置于壳体的内部的方式组装于壳体的内部。因此,在该壳体的内部与电池单元托架之间,设置有用于进行配置的组装所需的间隙。
另一方面,根据这样的意图设置的间隙造成电池单元托架在壳体的内部发生晃动的原因。这样的电池单元托架的晃动经常会使电池单元的移动、和与该电池单元结合的电极部件的移动成为不同的移动。这样的不同的移动会对该结合的部位施加负载,因此希望尽可能将其排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在作为电动工具的电源而相对于该电动工具的工具主体能够装卸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中,能够良好地保持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组装的组装性,并且能够抑制在壳体的内部组装有电池单元托架之后电池单元托架相对于壳体晃动,而不增加部件件数。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采用下述手段。本发明的第1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作为电动工具的电源而相对于该电动工具的工具主体能够装卸,该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体;电池单元;以及以将该电池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状态组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电池单元托架,在该电池单元托架一体成形有尺寸差填补部件,在组装该电池单元托架时,该尺寸差填补部件产生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推抵力从而能够填补该电池单元托架与该壳体的内部之间的尺寸差。
基于该第1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在电池单元托架一体成形有尺寸差填补部件。该尺寸差填补部件能够在组装电池单元托架时产生相对于壳体的推抵力从而填补电池单元托架与壳体的内部之间的尺寸差。在此,基于该第1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不与电池单元托架成为独立部件而是通过一体成形在电池单元托架设置尺寸差填补部件。由此,能够抑制在壳体的内部组装有电池单元托架之后电池单元托架相对于壳体晃动,而不增加部件件数。
此外,以往,在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安装于电动工具的工具主体的情况下,所安装的电动工具的使用时的工具特有的振动、施加于所安装的电动工具的来自外部的冲击等会施加于该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电池单元托架与壳体的紧密性,导致电动工具侧的端子和电动工具用电池组侧的端子发生摩擦,由此产生上述端子发生磨损、端子寿命变短的问题。但是,基于本发明的第1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如上述那样能够抑制在壳体的内部组装有电池单元托架后电池单元托架相对于壳体晃动,因此能够提高电池单元托架相对于壳体的紧密性,进而能够抑制电池单元托架相对于工具主体的相对移动。由此,能够抑制因上述电动工具侧的端子和电动工具用电池组侧的端子发生摩擦而导致的磨损,能够延长上述端子彼此的端子寿命。
另外,在第1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基础上,第2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特征在于,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以从所述电池单元托架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不久之前开始填补所述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且以当所述电池单元托架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时完全填补所述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
基于该第2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尺寸差填补部件以从电池单元托架的向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不久之前开始填补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直至将电池单元托架组装于壳体的内部不久之前不以填补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由此,直至电池单元托架被组装于壳体的内部能够充分确保用于组装的间隙,能够良好地保持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组装的组装性。另外,由于尺寸差填补部件以当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时完全填补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当电池单元托架的组装完成时,能够将用于组装的间隙完全填补,能够抑制电池单元托架相对于壳体的晃动。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组装的组装性,而且抑制电池单元托架被组装于壳体的内部后电池单元托架相对于壳体晃动。
另外,在上述第1发明或上述第2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中,第3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特征在于,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托架组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方向的前端侧缘或者基端侧缘中的任一个。
基于该第3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尺寸差填补部件设置在于所述电池单元托架被组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方向的前端侧缘或者基端侧缘中的任一个,因此直至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尺寸差填补部件都不会构成阻碍妨碍。由此,直至电池单元托架被组装于壳体的内部能够充分确保用于组装的间隙,能够良好地保持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组装的组装性。
另外,在上述第1~第3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基础上,第4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特征在于,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通过将所述电池单元托架切除而设定,且以当所述电池单元托架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时基于该尺寸差填补部件自身的弹性而填补所述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
基于该第4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尺寸差填补部件通过将电池单元托架切除而设定,因此能够在电池单元托架简单地设置尺寸差填补部件。在此,该尺寸差填补部件以当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时基于尺寸差填补部件自身的弹性而填补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在电池单元托架的组装完成时,能够将用于组装的间隙完全填补从而能够抑制电池单元托架相对于壳体晃动。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组装的组装性,而且抑制电池单元托架被组装于壳体的内部后电池单元托架相对于壳体晃动。
另外,第5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作为电动工具的电源而相对于该电动工具的工具主体能够装卸,该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特征在于,具有:壳体;电池单元;以及以将该电池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状态组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电池单元托架,在该壳体一体成形有尺寸差填补部件,在组装该电池单元托架时,该尺寸差填补部件产生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推抵力从而能够填补该电池单元托架与该壳体的内部之间的尺寸差。
基于该第5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在壳体一体成形有尺寸差填补部件。当组装电池单元托架时,该尺寸差填补部件产生相对于壳体的推抵力从而能够填补电池单元托架与壳体的内部之间的尺寸差。由此,能够抑制电池单元托架被组装于壳体的内部后电池单元托架相对于壳体晃动。
另外,在上述第5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基础上,第6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特征在于,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以从所述电池单元托架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不久之前开始填补所述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且以当所述电池单元托架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时完全填补所述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
基于该第6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尺寸差填补部件以从电池单元托架的向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不久之前开始填补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直至将电池单元托架组装于壳体的内部不久之前不以填补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由此,直至电池单元托架被组装于壳体的内部能够充分确保用于组装的间隙,能够良好地保持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组装的组装性。另外,由于尺寸差填补部件以当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时完全填补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当电池单元托架的组装完成时,能够将用于组装的间隙完全填补,能够抑制电池单元托架相对于壳体晃动。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组装的组装性,而且抑制电池单元托架被组装于壳体的内部后电池单元托架相对于壳体晃动。
另外,在上述第5或第6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基础上,第7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特征在于,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托架组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方向的前端侧缘或者基端侧缘中的任一个。
基于该第7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尺寸差填补部件设置于电池单元托架组装于壳体的内部的组装方向的前端侧缘或者基端侧缘中的任一个,因此直至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尺寸差填补部件都不会构成妨碍。由此,直至电池单元托架被组装于壳体的内部能够充分确保用于组装的间隙,能够良好地保持电池单元托架向壳体的内部组装的组装性。
另外,在上述第1~第7任一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基础上,第8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特征在于,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仅设置于沿与所述电池单元的延伸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端的至少任一方。基于该第8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尺寸差填补部件仅设置于沿与电池单元的延伸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端的至少任一方,因此能够通过在该一方侧产生推抵力而将电池单元托架与壳体的内部之间的尺寸差填补,能够将另一方侧设定为供电池单元托架固定的基准面。由此,能够确定组装于壳体的内部的电池单元托架的位置,从而高精度地进行生产。
另外,在上述第1~第8任一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基础上,第9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特征在于,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仅设置于沿所述电池单元的延伸轴线方向的两侧端的至少任一方。基于该第9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尺寸差填补部件仅设置于沿电池单元的延伸轴线方向的两侧端的至少任一方,因此能够通过在该一方侧产生推抵力而将电池单元托架与壳体的内部之间的尺寸差填补,能够将另一方侧设定为供电池单元托架固定的基准面。由此,能够确定组装于壳体的内部的电池单元托架的位置,从而高精度地进行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主要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上表面的外观的外观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池组的前侧的外观的外观图。
图3是将图1的电池组的整体分解表示的整体分解立体图。
图4是相对于电池主体组装的图3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在下侧壳体中收容了电池主体的图3的电池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电池主体取下的下侧壳体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收容了电池主体的下侧壳体的内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VIII)-(VIII)剖面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立体地表示图8的电池组的剖面的剖面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将图9的电池组沿中心左右方向剖切的剖面的剖面立体图。
图11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托架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的电池单元托架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1的电池单元托架的后视图。
图14是图11的电池单元托架的右视图。
图15是图11的电池单元托架的左视图。
图16是图11的电池单元托架的仰视图。
图17是表示安装有电路基板的图11的电池单元托架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在图17的电池单元托架中插入电池单元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9是立体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主体的下侧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将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沿中心前后方向剖切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21是图19的电池单元托架的右视图。
图22是图19的电池单元托架的左视图。
图23是立体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主体的上侧的立体图。
图24是立体表示图23的电池主体的下侧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将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沿中心前后方向剖切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26是表示将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沿中心左右方向剖切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27是图23的电池单元托架的右视图。
图28是图23的电池单元托架的左视图。
图29是立体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电池主体的上侧的立体图。
图30是立体表示图29的电池主体的下侧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将第4实施方式的电池组沿中心前后方向剖切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32是图29的电池单元托架的俯视图。
图33是图29的电池单元托架的右视图。
图34是图29的电池单元托架的左视图。
图35是图29的电池单元托架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电池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11...壳体;12...下侧壳体;121...内部底面;13...螺钉孔;14...排水孔;15...支承凸棱;16...抑制凸棱;171...前侧内表面;172...后侧内表面;173...右侧内表面;174...左侧内表面;19...螺钉部件;21...上侧壳体;22...螺钉凸起;231、232...滑动引导部;233...凹部;241...充放电端子用狭缝;242...信号端子用狭缝;243、244...引导狭缝;261...钩用开口部;262...操作用开口部;30...电池主体;31...电池部;33...电池单元;330...电池单元的外周面;331...第1电池单元;332...第2电池单元;333...第3电池单元;334...第4电池单元;335...第5电池单元;34...正电极;35...负电极;36...绝缘片;37...导线板(电极部件);371...第1导线板;372...第2导线板;373...第3导线板;374...第4导线板;375...第5导线板;376...第6导线板;38...缓冲垫;41...控制部;42...电路基板;44...充放电端子;421...电路基板的前侧端缘;422...电路基板的后侧端缘;441...正连接用端子;442...负连接用端子;46...信号端子;461...第1信号端子;462...第2信号端子;463...第3信号端子;464...第4信号端子;50...电池单元托架;51...外缘体;52...基板合体部;521...前侧卡定钩;522...后侧卡定钩;53...内表面抵接部;54...前侧壁部;541...前侧按压凸棱(尺寸差填补部件);55...后侧壁部;56...右侧壁部;561...间隙部;57...左侧壁部;571...间隙部;60...电池单元收容部;601...第1电池单元收容部;602...第2电池单元收容部;603...第3电池单元收容部;604...第4电池单元收容部;605...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1...收容划分部(引导部);611...侧面收容划分部;612...上表面收容划分部;62...开口闭塞部;621...第1开口闭塞部;622...第2开口闭塞部;623...第3开口闭塞部;624...第4开口闭塞部;625...第5开口闭塞部;63...电池单元保持部;631...右侧电池单元保持部;632...左侧电池单元保持部;64...抵接弯曲部;65、66...支承弯曲部;67...延伸脚部(延伸部);671...右侧延伸脚部;672...中侧延伸脚部;673...左侧延伸脚部;70...凸形钩机构;71...钩形构造体;72...钩部;73...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第1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18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10是与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相当的电池组。该电池组10是通过在例如以电动驱动器为代表的各种电动工具的工具主体滑动而能够装卸地构成的充电式电池。安装于工具主体的电池组10作为电动工具的电源发挥功能。因此,对于电池组10而言,若充电量减少则将其从工具主体取下并安装于专用充电器进行充电。由该专用充电器完成了充电的电池组10作为电动工具的驱动电源而再次安装于工具主体。此外,这些工具主体、专用充电器相当于本发明的设备主体。即,图1是表示主要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的上表面的外观的外观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池组10的前侧的外观的外观图。图3是将图1的电池组10的整体分解表示的整体分解立体图。图4是相对于电池主体30组装的图3的电池组10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在下侧壳体12收容电池主体30的图3的电池组10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表示电池主体30被取下的下侧壳体12的内部的俯视图。图7是表示收容了电池主体30的下侧壳体12的内部的俯视图。此外,附图中规定的电池组10的前侧,是以基于该电池组10的滑动安装方向的方向设定的。另外,附图中规定的电池组10的上侧,是以基于该电池组10安装于未图示的工具主体的方向的方向设定的。
如图1~图7所示,电池组10大致具备壳体11、装置于该壳体11的内部的电池主体30(参照图4等)。壳体11作为构成电池组10的外装并内置电池主体30的框体发挥功能。该壳体11构成为具有上下分割为两半的构造。该壳体11是将下侧壳体12和上侧壳体21在上下方向上合体而构成的。合体后的下侧壳体12和上侧壳体21经由图3所示的螺钉部件19而保持为合体状态。这样合体而成的壳体11在内部形成能够装置电池主体30的箱形空间。
如图3以及图4所示,下侧壳体12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大致箱形。该下侧壳体12呈主要收容下文进行说明的电池主体30的电池部31的大致箱形。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下侧壳体12形成为具有能够将沿前后方向并列的五个电池单元33收容的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的尺寸。换句话说,下侧壳体12形成为:相对于电池主体30的电路基板42(控制部41)从下侧壳体12的收容区域向上侧突出。
如图4以及图6所示,在该下侧壳体12的侧面角缘,设置有用于固定螺钉的螺钉孔13。另外,如图4以及图6所示,在该下侧壳体12的底面角缘,设置有用于将内部的水排至外部的排水孔14。另外,在左右两侧的内部侧面,设置有支承凸棱15和抑制凸棱16。支承凸棱15形成为以大致矩形突出的形状。该支承凸棱15设定于与下文中进行说明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间隙部561、571嵌合来限制下侧壳体12的内部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前后方向的移动的部分。另外,抑制凸棱16形成为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凸条突出的形状。该抑制凸棱16是以将导线板37朝向电池单元33侧压紧的方式与导线板37抵接的凸棱。该抑制凸棱16设定为随着朝向下侧而与导线板37抵接的范围扩大。此外,下文中也进行说明,配置于电池部31的上侧的控制部41收容于接下来进行说明的上侧壳体21。
如图3所示,上侧壳体21配置于下侧壳体12的上侧。该上侧壳体21通过螺钉部件19而被螺旋固定从而与下侧壳体12成为一体。换句话说,在上侧壳体21,设置有供穿过下侧壳体12的螺钉孔13的螺钉部件19旋合的螺钉凸起22。该上侧壳体21形成为能够将下文中进行说明的电池主体30的控制部41收容的下表面开口的大致箱形。
上侧壳体21构成使电池组10滑动安装于设备主体(电动工具的工具主体、专用充电器)时的连接侧的外装。在上侧壳体21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左右成对的滑动引导部231、232。该滑动引导部231、232引导该电池组10相对于工具主体等设备主体的滑动安装。因此,滑动引导部231、232形成为以沿能够滑动安装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朝向左右两侧伸出的凸缘形状。在该滑动引导部231、232分别设置有凹部233。该凹部233具有下述功能:在将电池组10安装于电动工具的情况下,缓冲因电动工具驱动而产生的振动向电池单元33传递。另外,在上侧壳体21,以能够与设备主体侧的端子电连接的方式形成有下文中进行说明的充放电端子44以及信号端子46。即,在上侧壳体21设置有充放电端子用狭缝241和信号端子用狭缝242。这些狭缝241、242以能够供呈板形的凸形外部端子插入的方式形成。另外,在该上侧壳体21设置有用于使电池组10滑动安装于设备主体的引导狭缝243、244。
另外,在该上侧壳体21设置有钩用开口部261以及操作用开口部262。钩用开口部261是能够使凸形钩机构70的钩部72向外部突出的开口部。从钩用开口部261突出的钩部72相对于外部的未图示的电动工具或者专用充电器的凹形部卡合。操作用开口部262是使上述凸形钩机构70的操作部73能够向外部露出的开口部。能够从操作用开口部262被操作的操作部73能够通过用户对从钩用开口部261向外部突出的钩部72的卡合进行解除操作。
凸形钩机构70具有在使电池组10相对于设备主体滑动安装的情况下相对于该设备主体能够取下地卡定的构造。即,如图3等所示,凸形钩机构70具备:具备钩形状以及搭指形状的钩形构造体71;以及将该钩形构造体71向卡定方向施力的施力弹簧75。该钩形构造体71具备上述的钩部72和操作部73。这样构成的凸形钩机构70基于施力弹簧75的作用力而自动地使钩部72卡定于设备主体的凹形部分。另外,若克服施力弹簧75的作用力对操作部73进行拉下操作,则能够解除钩部72相对于设备主体的凹形部分的卡定,能够使电池组10滑动而从设备主体取下。
将配置于上侧的上侧壳体21通过螺钉部件19螺旋固定于如上述那样形成的下侧壳体12而构成壳体11。对于这样与下侧壳体12合体的上侧壳体21和下侧壳体12之间的关系,设置有使相互的合体状态更稳固的构造。即,如图8~图10中的空心圆的图所示,在下侧壳体12的朝向上侧开口的开口端缘18,沿该开口端缘18设置有嵌合凹槽181。该嵌合凹槽181在开口端缘18的板厚方向的中央位置沿开口端缘18设置。因此,该嵌合凹槽181以遍及下侧壳体12的前后左右的开口端缘18的全部的方式设置。该嵌合凹槽181的凹槽宽度以开口端缘18的板厚的大致3分之1设定。另外,嵌合凹槽181的凹槽深度设定为与开口端缘18的板厚大致相同。
与此相对,在上侧壳体21的朝向下侧开口的开口端缘28,设置有相对于该嵌合凹槽181嵌合的嵌合凸条部281。该嵌合凸条部281遍及该上侧壳体21的前后左右的开口端缘28的全部而设置,形成为具有与设置于下侧壳体12的嵌合凹槽181的深度相对应的突出宽度和突出长度。具体而言,该嵌合凸条部281的突出宽度以开口端缘28的板厚的大致3分之1设定。另外,嵌合凸条部281的突出长度设定为与开口端缘28的板厚大致相同。
因这样的设定特征而嵌合的嵌合凹槽181与嵌合凸条部281的关系使相互的开口端缘18、28彼此稳固地结合。换句话说,即使上侧壳体21对下侧壳体12相对地施加负载、或下侧壳体12对上侧壳体21相对地施加负载,也能够较强地抑制相互的相对错位。
接下来,对装置于上述壳体11的内部的电池主体30进行说明。电池主体30装置于上述壳体11的内部。该电池主体30具有作为成为充电式电池的电池组10的各种功能。如图4等所示,该电池主体30具备电池部31和控制部41。如图3所示,电池部31具备5节电池单元33(331、332、333、334、335)。该电池单元33是广泛利用的能够充放电的电池单元,外形形成为圆柱形状。该电池单元33从前侧起按顺序为第1电池单元331、第2电池单元332、第3电池单元333、第4电池单元334、第5电池单元335。该5节电池单元33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置方式在前后方向并列。因此,5节电池单元33的正电极34和负电极35配置于左右两侧端。此外,如图3所示,在各个正电极34安装有绝缘片36。
在该5节电池单元33的左右两端的电极34、35,设置有用于将相互的电极34、35彼此电连接的导线板37(371、372、373、374、375、376)。即,如图3所示,在电池单元33的左右两端的电极34、35,分别通过焊接结合有第1导线板371、第2导线板372、第3导线板373、第4导线板374、第5导线板375、第6导线板376。这些导线板37(371、372、373、374、375、376)相当于本发明的电极部件。此外,该5节电池单元33由下文中详述的电池单元托架50保持。另外,图示的附图标记38是敷设于成为下侧壳体12的内表面的内部底面121的缓冲垫。该缓冲垫38具有由具有弹性的树脂成形而成的片形状。该缓冲垫38以达到电池单元33并列的前后方向的范围的方式形成。该缓冲垫38以留出下文中详述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电池单元保持部63的配设位置的方式具有适当的间隔而设置。
控制部41配置于电池部31的上侧。该控制部41具有进行各种控制处理的电路基板42。对于电路基板42而言,装备有微机,经由所结合的导线板37来监视电池单元33的状态并进行与充放电相关的控制。因此,该电路基板42与安装于5节电池单元33的左右两端的电极34、35的导线板37的上端电连接。具体而言,这些导线板37(371、372、373、374、375、376)的上端通过焊接与电路基板42结合。这些导线板37通过焊接而与电池单元33的电极34、35和电路基板42结合。
在电路基板42的上表面,设置有充放电端子44和信号端子46。这些充放电端子44和信号端子46是与作为设备主体的未图示的工具主体、专用充电器电连接的端子。这些充放电端子44和信号端子46通过使板簧形的金属端子对置配置而形成。该充放电端子44在将电池组10作为电源安装于工具主体的情况下作为放电用端子发挥功能。另外,该充放电端子44在将电池组10安装于专用充电器的情况下作为充电用端子发挥功能。因此,该充放电端子44具备:例如与工具主体侧的正端子连接的正连接用端子441;和例如与工具主体侧的负端子连接的负连接用端子442。这些正连接用端子441以及负连接用端子442两者都是使两个端子沿前后方向并列设置。
信号端子46设置有4个。上述3个信号端子46的各个在电池组10安装于设备主体时,作为与该设备主体之间发送接收相互的信息的端子而构成。即,第1信号端子461是对所连接的专用充电器发送充电结束信号的信号端子。具体而言,在电路基板42判断为电池单元33的电压成为任意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该第1信号端子461以使所连接的专用充电器的充电控制强制停止的方式,向所连接的专用充电器发送充电结束信号。另外,第2信号端子462是始终向专用充电器发送电池单元33的温度的监视电压信息的信号端子。具体而言,在电池单元33的温度达到异常温度的情况下,该第2信号端子462判断为电池单元33的温度达到异常温度而以使专用充电器的充电控制停止的方式向所连接的专用充电器发送监视电压信息。另外,第3信号端子463是对所连接的专用充电器发送过充电防止信号的信号端子。具体而言,在无法通过上述的第1信号端子461使专用充电器的充电控制停止的情况下,该第3信号端子463以使专用充电器的充电控制停止以便电池组10不会过充电的方式,向与该第3信号端子463连接的专用充电器发送过充电防止信号。另外,第4信号端子464是对所连接的工具主体发送过放电防止信号的信号端子。具体而言,在电路基板42判断为电池单元33的电压成为任意的阈值以下的情况下,该第4信号端子464以使所连接的工具主体的放电控制强制停止的方式,向所连接的工具主体发送放电停止信号。此外,在上述的6个并列配置的信号端子46彼此之间,以越是不希望电连接的信号端子46彼此之间越尽可能远离的方式排列。另外,利用上述信号端子46发送接收的信息不限定为上述内容,只要是与电池组10、设备主体相关的适当的信息便可以。另外,所发送接收的信号是基于电路基板42的控制处理的信息。
接下来,参照图8图18对保持上述电池单元33的电池单元托架50进行说明。即,图8是表示图1的(VIII)-(VIII)剖面方向的剖视图。图9是立体地表示图8的电池组10的剖面的剖面立体图。图10是表示对图9的电池组10沿中心左右方向剖切的剖面的剖面立体图。图11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俯视图。图12是图11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主视图。图13是图11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后视图。图14是图11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右视图。图15是图11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左视图。图16是图11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仰视图。图17是表示安装有电路基板42的图11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侧视图。图18是表示在图17的电池单元托架50插入电池单元33的状态的侧视图。
电池单元托架50作为为了使5节电池单元33(331、332、333、334、335)收容保持于下侧壳体12的内部而将该5节电池单元33汇集为一个的托架而构成。此外,该电池单元托架50以将电池单元33中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状态组装于下侧壳体12的内部。换句话说,该电池单元托架50具有以能够在下侧壳体12的内部配置电池单元33的方式对该下侧壳体12的内部进行划分的功能。该电池单元托架50由适当的塑料树脂成形。该电池单元托架50大致具备:成为作为电池单元托架50的骨架的外缘体51;和被该外缘体51支承并收容电池单元33的电池单元收容部60(601、602、603、604、605)。
外缘体51具有承受来自壳体11的支承的构造,并具有支承电池单元收容部60的构造。即,外缘体51大致具有基板合体部52和内表面抵接部53。基板合体部52是电池单元托架50相对于上述电路基板42卡定的部分。具体而言,基板合体部52由用于与上述电路基板42卡定的前侧卡定钩521以及后侧卡定钩522这两部分构成。上述两个前侧卡定钩521以及后侧卡定钩522以相对于从外缘体51朝中心延伸的侧面收容划分部611朝上侧突出的方式与外缘体51一体设置。上述两个前侧卡定钩521以及后侧卡定钩522设置于在电池单元托架50的左右方向的中心轴线上分别沿前后方向错开的位置。具体而言,在电池单元托架50的左右方向的中心轴线上的前侧设置有前侧卡定钩521,在电池单元托架50的左右方向的中心轴线上的后侧设置有后侧卡定钩522。此外,如图8所示,前侧卡定钩521相对于电路基板42的前侧端缘421以朝上侧突出的方式卡定。卡定的前侧卡定钩521与下文中进行说明的电池单元收容部60的上表面收容划分部612一同将电路基板42夹住。另外,后侧卡定钩522从上侧相对于电路基板42的后侧端缘422卡定,卡定的后侧卡定钩522与下文中进行说明的电池单元收容部60的上表面收容划分部612一同将电路基板42夹住。这样,具有前侧卡定钩521和后侧卡定钩522的基板合体部52以电池单元托架50与电路基板42成为一体的方式使它们合体。若这样通过基板合体部52使电池单元托架50和电路基板42以成为一体的方式合体,则能够废除用于将上述电池单元托架50和电路基板42固定的小螺钉等螺钉部件,因而生产性优秀。另外,若通过基板合体部52将电池单元托架50和电路基板42汇集为一个,则还能够使组装工序时的作业性提高。
内表面抵接部53主要形成为与下侧壳体12的内表面抵接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外缘形状。即,内表面抵接部53具有前侧壁部54、后侧壁部55、右侧壁部56、以及左侧壁部57。前侧壁部54具有能够与下侧壳体12的前侧内表面171通过面接触而抵接的外表面形状。该前侧壁部54具有能够与图6所示的下侧壳体12的前侧内表面171通过面接触而抵接的外表面形状。后侧壁部55具有能够与图6所示的下侧壳体12的后侧内表面172通过面接触而抵接的外表面形状。
另外,右侧壁部56具有能够与图6所示的下侧壳体12的右侧内表面173通过面接触而抵接的外表面形状。在该右侧壁部56设置有间隙部561,该间隙部561供设置于上述下侧壳体12的支承凸棱15嵌合。另外,与其相同地,左侧壁部57具有能够与图6所示的下侧壳体12的左侧内表面174通过面接触而抵接的外表面形状。在该左侧壁部57也设置有间隙部571,该间隙部571供设置于上述下侧壳体12的支承凸棱15嵌合。这样,下侧壳体12的内部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被前侧壁部54以及后侧壁部55抵接限制,由此电池单元托架50支承于下侧壳体12。此外,下侧壳体12的内部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被嵌合于间隙部561、571的支承凸棱15抵接限制,进而被将导线板37朝电池单元33侧压紧的抑制凸棱16抵接限制,由此电池单元托架50支承于下侧壳体12。
另外,电池单元托架50相对于壳体11朝上方向的相对移动的限制,通过下文中进行说明的电池单元收容部60的收容划分部61从下侧抵接电路基板42而实现。另外,电池单元托架50相对于壳体11朝下方向的相对移动的限制,通过将收容于下文中进行说明的电池单元收容部60的状态下的电池单元33朝缓冲垫38推抵而实现。
然而,在上述电池单元托架50的前侧壁部54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虽然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宽度微小,但设置有前侧按压凸棱541。该前侧按压凸棱541相当于本发明的尺寸差填补部件。即,该前侧按压凸棱541是当在下侧壳体12的内部组装电池单元托架50时与前侧内表面171抵接以对下侧壳体12的该前侧内表面171产生推抵力的部分。
具体而言,前侧按压凸棱541形成为:从电池单元托架50组装于下侧壳体12的内部不久之前开始与下侧壳体12的前侧内表面171抵接,以便填补该下侧壳体12的内部与电池单元托架50的前侧壁部54的尺寸差。换句话说,当在下侧壳体12的内部组装了电池单元托架50时,下侧壳体12的内部与电池单元托架50的前侧壁部54的尺寸差被完全填补。此时,通过前侧按压凸棱541与下侧壳体12的前侧内表面171抵接,从而对下侧壳体12的前侧内表面171产生良好的推抵力。此外,前侧按压凸棱541以与该前侧壁部54成为一体的方式相对于电池单元托架50一体成形。具体而言,该前侧按压凸棱541具有一边朝上侧突出一边向前侧倾斜的形状。另外,设置该前侧按压凸棱541的位置是上述下侧壳体12的前侧内表面171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且作为与该前侧内表面171的上端对置的部分而设定。因此,该前侧按压凸棱541是相对于将电池单元托架50组装于下侧壳体12的内部时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组装方向的基端侧的边缘(基端侧缘)而设置的。此外,将电池单元托架50组装于下侧壳体12的内部时的前侧按压凸棱541的上侧端缘以与对置的下侧壳体12的前侧内表面171的上侧端缘一致的方式设定。这样设定的前侧按压凸棱541仅设置于成为沿着与上述电池单元33的延伸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端侧的前端侧。
接下来,对设置于电池单元托架50的电池单元收容部60进行说明。该电池单元收容部60是电池单元托架50中收容电池单元33的部分。该电池单元收容部60即电池单元收容部60具有:划分用于收容电池单元33的中空构造的收容划分部61;和用于保持所收容的电池单元33的电池单元保持部63。收容划分部61以被区分为沿前后方向并列的第1~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1~605的方式设置。该收容划分部61基本上通过使侧面收容划分部611与上表面收容划分部612连接而形成。上述侧面收容划分部611和上表面收容划分部612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划分壁状形成,划分出沿前后方向并列的第1~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1~605。具体而言,侧面收容划分部611形成为以隔开前后方向的方式设置的划分壁状。另外,上表面收容划分部612形成为以隔开上下方向的方式设置的划分壁状。这样设置的侧面收容划分部611和上表面收容划分部612以确保第1~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1~605的方式划分电池单元托架50。这样设置的侧面收容划分部611和上表面收容划分部612相当于本发明的引导部。换句话说,上述侧面收容划分部611和上表面收容划分部612形成为具有大致C形的曲面,该大致C形的曲面具有对用于将第1电池单元331~335收容于电池单元托架50的第1~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1~605的插入进行引导的功能。
这样划分设置的第1~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1~605设置有左右两侧开口的形状。这样的第1~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1~605的开口的形状如图11的空心箭头所示那样设定为只能在相对于上述第1~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1~605的左右两侧的任意一方的开口形状插入电池单元33。即,在相对于这些第1~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1~605的左右两侧的任意另一方的开口形状,设置有将该开口形状闭塞来限制电池单元33插入的开口闭塞部62。该开口闭塞部62包括从前侧起按顺序排列的第1开口闭塞部621、第2开口闭塞部622、第3开口闭塞部623、第4开口闭塞部624以及第5开口闭塞部625。即,第1开口闭塞部621以将第1电池单元收容部601的右侧的开口形状局部闭塞的方式从右侧壁部56伸出设置。因此,将电池单元33收容于第1电池单元收容部601时只能收容从左侧进行的插入。另外,第2开口闭塞部622以将第2电池单元收容部602的左侧的开口形状局部闭塞的方式从左侧壁部57伸出设置。因此,将电池单元33收容于第2电池单元收容部602时只能收容从右侧进行的插入。
另外,第3开口闭塞部623以将第3电池单元收容部603的右侧的开口形状局部闭塞的方式从右侧壁部56伸出设置。因此,将电池单元33收容于第3电池单元收容部603时只能收容从左侧进行的插入。另外,第4开口闭塞部624以将第4电池单元收容部604的左侧的开口形状局部闭塞的方式从左侧壁部57伸出设置。因此,将电池单元33收容于第4电池单元收容部604时只能收容从右侧进行的插入。另外,第5开口闭塞部625以将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5的右侧的开口形状局部闭塞的方式从右侧壁部56伸出设置。因此,将电池单元33收容于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5时只能收容从左侧进行的插入。这样,相对于第1~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1~605收容电池单元33时,左侧和右侧交替地插入电池单元33。换句话说,第1~第5开口闭塞部621~625具有以相对于第1~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1~605插入的电池单元33的插入方向仅从任意的左右一侧开始的方式将任意的左右另一侧封闭的功能。此外,电池单元33相对于上述第1~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1~605的插入方向以电池单元33的正电极始终位于插入方向前端侧的方式设定。
另外,在电池单元托架50设置有以将电池单元33的圆柱形状的外周面330夹住的方式进行抵接而保持电池单元33的电池单元保持部63。该电池单元保持部63针对上述每个第1~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1~605各设置有两个。电池单元保持部63以成对的方式设置于相对于电池单元托架50的左右方向的中心轴线左右对称的位置。换句话说,该电池单元保持部63在电池单元33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于电池单元33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的对称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具体而言,相对于电池单元托架50的左右方向的中心轴线在右侧配置有右侧电池单元保持部631。另外,相对于电池单元托架50的左右方向的中心轴线在左侧配置有左侧电池单元保持部632。
该电池单元保持部63以与上述收容划分部61(侧面收容划分部611以及上表面收容划分部612)将电池单元33的圆柱形状的外周面330夹住的方式保持电池单元33。换言之,电池单元保持部63以相对于上述电池单元收容部60的形成为大致C形的曲面的收容划分部61推抵电池单元33的方式与圆柱形状的外周面330抵接。此时,该电池单元保持部63以相对于侧面收容划分部611以及上表面收容划分部612推抵电池单元33的方式作用。换句话说,电池单元保持部63与收容划分部61所抵接的抵接间隔尺寸设定为比电池单元33的圆柱形状的外周面330的直径尺寸小。更详细地说,通过电池单元保持部63和收容划分部61而形成的内径设定为比电池单元33的外周面330的周径小。因此,电池单元保持部63和收容划分部61能够将电池单元33夹住而保持。此外,通过电池单元保持部63和收容划分部61(侧面收容划分部611以及上表面收容划分部612)而形成的内径相当于本发明的抵接间隔尺寸。
该电池单元保持部63的抵接间隔尺寸设定为当保持电池单元33时扩大。具体而言,电池单元保持部63以相对于收容划分部61(侧面收容划分部611以及上表面收容划分部612)相对接近或分离的方式形成。即,电池单元保持部63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由此,能够使电池单元保持部63以相对于该收容划分部61接近分离的方式弹性变形。换句话说,通过电池单元保持部63相对于收容划分部61的相对位置变化,从而相当于上述抵接间隔尺寸的、通过电池单元保持部63和收容划分部61(侧面收容划分部611以及上表面收容划分部612)形成的内径进行伸缩。
这样,通过电池单元保持部63和收容划分部61而形成的抵接间隔尺寸(内径)在保持电池单元33时扩大,利用该电池单元保持部63的弹性使电池单元保持部63抵接于电池单元33的圆柱形状的外周面330并通过电池单元保持部63与收容划分部61将其夹住。换句话说,电池单元保持部63以将保持住时的电池单元33的圆柱形状的外周面330朝向收容划分部61压紧的方式作用。
这里,电池单元保持部63由适当的塑料树脂能够弹性变形地成形,以具有下述构成的方式形成。即,电池单元保持部63具备:与电池单元33的圆柱形状的外周面330相抵的一个抵接弯曲部64;以及设置于该一个抵接弯曲部64的延伸方向两端的两个支承弯曲部65、66。抵接弯曲部64形成为具有与电池单元33的外周面330的形状对应的平缓的弯曲形状。该抵接弯曲部64主要与电池单元33的外周面330对应,但能够稍微弹性变形。换句话说,抵接弯曲部64能够使平缓的弯曲形状挠曲为直线形状。这样挠曲的抵接弯曲部64以欲从该挠曲的直线形状再次复原至原本的平缓的弯曲形状来弹性恢复的方式发挥作用。
另外,两个支承弯曲部65、66从该抵接弯曲部64的延伸方向两端,以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方式与抵接弯曲部64连接而设置。该支承弯曲部65、66以成对的方式形成,具有相互相对于抵接弯曲部64对称的形状。该支承弯曲部65、66形成为具有以比抵接弯曲部64急的角度弯曲的弯曲形状。具体而言,支承弯曲部65、66以从抵接弯曲部64的端部以大致180度折返的方式描绘圆弧而形成。因此,该支承弯曲部65、66形成为与抵接弯曲部64相比能够更加柔软地弹性变形。这样形成的支承弯曲部65、66能够对抵接弯曲部64进行弹性支承。换句话说,若以扩大上述抵接间隔尺寸(内径)的方式对抵接弯曲部64进行按压,则该支承弯曲部65、66优先挠曲。这样挠曲的支承弯曲部65、66以欲再次复原至原本的弯曲形状来弹性恢复的方式发挥作用。基于该支承弯曲部65、66的弹性恢复作用成为欲将抵接弯曲部64返回至原本的抵接弯曲部64的位置的作用。换句话说,抵接弯曲部64欲以使上述抵接间隔尺寸(内径)缩小的方式返回至原本的位置,从而对扩大的电池单元33的外周面330进行推压。
另外,在上述电池单元托架50设置有朝向成为下侧壳体12的内表面的内部底面121延伸的延伸脚部67。该延伸脚部67相当于本发明的延伸部。对该延伸脚部67而言,相对于下侧壳体12的内部底面121抵接、进而对延伸脚部67施力的情况下,使该延伸脚部67的形状挠曲。该挠曲的延伸脚部67具有以欲返回至原本的方式恢复的弹性。另外,作为设置有该延伸脚部67的前后方向的位置,设置在第1~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1~605的各个之间。另外,作为设置有该延伸脚部67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设置于在左右方向上断开而被区分为右、中、左的3处位置。换句话说,在第1~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1~605的各个之间,设置有右侧延伸脚部671、中侧延伸脚部672、左侧延伸脚部673。此外,这些右侧延伸脚部671、中侧延伸脚部672、左侧延伸脚部673还相对于前侧壁部54以及后侧壁部55设置。这些右侧延伸脚部671、中侧延伸脚部672、左侧延伸脚部673以在设置有电池单元保持部63的位置断开的方式,从电池单元托架50的外缘体51朝向下侧延伸。此外,在右侧延伸脚部671与中侧延伸脚部672之间配置有右侧电池单元保持部631,在中侧延伸脚部672与左侧延伸脚部673之间配置有左侧电池单元保持部632。另外,右侧延伸脚部671和左侧延伸脚部673分别设置在电池单元33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于电池单元33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的对称位置。该延伸脚部67以能够弹性变形的板状延伸而形成。该延伸脚部67与上述外缘体51连接而设置,而被该外缘体51支承。
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电池组10,能够起到如下的作用效果。即,根据上述电池组10,电池单元保持部63与收容划分部61的抵接间隔尺寸设定为比电池单元33的圆柱形状的外周面330的直径尺寸小,因此电池单元保持部63以对电池单元33的圆柱形状的外周面330进行把持的方式进行抵接。由此,电池单元保持部63能够在电池单元收容部60以与电池单元托架50成为一体的方式保持电池单元33。这里,由于电池单元托架50被壳体11支承,因此即使在从外部对电池组10施加冲击、振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支承于壳体11的电池单元托架50与电池单元33一体地移动。因此,能够抑制电池单元33相对于壳体11的相对移动。另外,根据上述电池组10,对于电池单元保持部63与收容划分部61的抵接间隔尺寸而言,在保持电池单元33时扩大,在保持住电池单元33时压紧电池单元33。由此,能够使基于电池单元保持部63的电池单元33的保持成为弹性的保持。因此,即使在从外部对电池组10施加冲击、振动的情况下,支承于壳体11的电池单元托架50也能够成为弹性支承电池单元33的一体的移动,能够越发抑制电池单元33相对于壳体11的相对的移动。另外,根据上述电池组10,在电池单元托架50设置有用于对用于收容电池单元33的插入进行引导的收容划分部61,因此将电池单元33收容于电池单元托架50时的插入容易进行。由此,能够提高电池单元33相对于电池单元托架50的组装性。另外,根据上述电池组10,收容划分部61具有大致C形的曲面而形成,因此能够提高与电池单元33的外周形状对应地将电池单元33相对于电池单元托架50插入时的引导性能。
另外,根据上述电池组10,电池单元保持部63能够通过被两个支承弯曲部65、66的弯曲形状弹性支承的一个抵接弯曲部64来对电池单元33进行抵接支承。由此,使电池单元保持部63的电池单元33的保持为弹性的保持,能够通过成形良好地形成该电池单元保持部63的弹性功能。因此,能够抑制设置电池单元保持部63的弹性功能时的制造成本。另外,根据上述电池组10,延伸脚部67构成为具有弹性并且能够相对于下侧壳体12的内部底面121抵接。因此,能够使经由延伸脚部67从下侧壳体12的内部底面121对电池单元托架50进行支承时的支承成为具有缓冲作用的支承。由此,即使在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振动的情况下,电池单元托架50也能够可靠地相对于壳体11支承,能够进一步强化电池单元托架50与壳体11的一体化。此外,上述延伸脚部67只要以在受到冲击、振动的情况下具有缓冲作用地对电池单元托架50进行支承的方式构成即可,因此只要以具有弹性并且能够相对于壳体11的内表面抵接的方式构成即可。换句话说,该延伸脚部67无需始终相对于壳体11的内表面抵接。另外,根据上述电池组10,由于延伸脚部67作为电池单元保持部63的一部分而设置,因此能够减小用于设置延伸脚部67的空间。由此,能够尽量不增大电池组10本身的大小而高效地设置延伸脚部67。另外,根据上述电池组10,由于电池单元保持部63分别设置在电池单元33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于电池单元33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的对称位置,因此能够平衡良好地保持电池单元33。另外,根据上述电池组10,由于延伸脚部67分别设置在电池单元33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于电池单元33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对称的对称位置,因此能够平衡良好地支承电池单元33。
另外,根据上述电池组10,由于在电池单元托架50一体地设置有前侧按压凸棱541,因此能够通过在前侧产生推抵力而填补电池单元托架50与所组装的壳体11的内部之间的尺寸差。换句话说,电池单元托架50基于前侧按压凸棱541相对于壳体11的内部的推抵力而在壳体11的内部朝向后侧被按压。由此,在该壳体11的内部,能够填补其与电池单元托架50之间的尺寸差。这里,根据该电池组10,不与电池单元托架50成为独立部件而是通过一体成形在电池单元托架50设置前侧按压凸棱541。这样,根据该电池组10,能够抑制在壳体11的内部组装有电池单元托架50之后电池单元托架50相对于壳体11晃动,而不会增加部件件数。另外,根据上述电池组10,由于前侧按压凸棱541以从电池单元托架50向壳体11的内部的组装完成不久之前开始填补上述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直至将电池单元托架50组装于壳体11的内部不久之前不以填补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由此,直至在壳体11的内部组装电池单元托架50能够充分确保用于组装的间隙,能够良好地保证电池单元托架50向壳体11的内部组装的组装性。另外,由于前侧按压凸棱541以当电池单元托架50向壳体11的内部的组装完成时完全填补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在电池单元托架50的组装完成时,能够将用于组装的间隙完全填补从而抑制电池单元托架50相对于壳体11晃动。因此,能够良好地保证电池单元托架50向壳体11的内部组装的组装性,并且能够抑制在壳体11的内部组装有电池单元托架50后电池单元托架50相对于壳体11晃动。另外,根据上述电池组10,由于前侧按压凸棱541设置在电池单元托架50组装于壳体11的内部的组装方向的基端侧的边缘,因此直至电池单元托架50向壳体11的内部的组装完成为止前侧按压凸棱541都不会成为妨碍。由此,直至将电池单元托架50组装于壳体11的内部为止都能够充分确保用于组装的间隙,能够良好地保持电池单元托架50向壳体11的内部组装的组装性。另外,根据上述电池组10,由于前侧按压凸棱541通过与电池单元托架50一体成形而设置于电池单元托架50,因此能够简单地设置前侧按压凸棱541。另外,根据上述电池组10,由于前侧按压凸棱541设置在沿与电池单元33的延伸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前侧端,因此能够通过在该前侧产生推抵力来填补电池单元托架50与壳体11的内部之间的尺寸差,能够将后侧设定为供电池单元托架50固定的基准面。由此,能够确定被组装于壳体11的内部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位置而高精度地进行生产。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9~图22对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A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进行说明的第2~第4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A~10C是使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构成局部变形的变形例。因此,对于以下进行说明的第2~第4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A~10C,对该电池单元托架50A~50C之中与上述电池单元托架50不同地构成的部分重点进行说明。换句话说,在以下进行说明的第2~第4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A~10C中,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相同地构成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图19是立体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主体30A的下侧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将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A沿中心前后方向剖切的剖面的剖视图。图21是图19的电池单元托架50A的右视图。图22是图19的电池单元托架50A的左视图。
如图19~图22所示,该第2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托架50A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托架50相比,支承弯曲部65A、66A的弯曲形状不同。即,该第2实施方式的支承弯曲部65A、66A的弯曲形状以更向下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该支承弯曲部65A、66A从抵接弯曲部64的端部以大致180度折返时,更深地描绘圆弧而形成。另外,该支承弯曲部65A、66A向下侧较深地描绘圆弧直至就位于成为下侧壳体12的内表面的内部底面121。这样形成的支承弯曲部65A、66A发挥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延伸脚部67那样的功能。
另外,该支承弯曲部65A、66A向下侧较深地描绘圆弧直至就位于下侧壳体12的内部底面121。因此,该支承弯曲部65A、66A挠曲时的挠曲极限量设定为比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支承弯曲部65、66挠曲时的挠曲极限量大。换句话说,就位于下侧壳体12的内部底面121的支承弯曲部65A、66A受到来自该下侧壳体12的支承力,从而电池单元托架50本身被弹性支承。因此,成为该电池单元保持部63的一部分的支承弯曲部65A、66A相当于本发明的延伸部,该支承弯曲部65A、66A的弹性恢复基于具有该弯曲的形状的支承弯曲部65A、66A的挠性复原。即,即使在支承弯曲部65A、66A对电池单元托架50施力而挠曲的情况下,基于该支承弯曲部65A、66A的弹性恢复力,电池单元托架50也容易复原至原本的状态。换句话说,电池单元托架50利用该支承弯曲部65A、66A的弹性恢复作用,被下侧壳体12的内部底面121弹性支承。
根据该电池组10A,作为本发明的延伸部设置有电池单元保持部63的支承弯曲部65A、66A,所以因设置这样的延伸部故无需增加其它的成形部分,而能够实现电池单元托架50的成形的简单化。另外,该支承弯曲部65A、66A的弹性恢复基于挠性复原,因此能够基于支承弯曲部65A、66A的成形的形状而获得弹性。由此,能够将作为本发明的延伸部发挥功能的支承弯曲部65A、66A尽可能简单地设置于电池单元托架50。另外,这样形成的支承弯曲部65A、66A当然能够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支承弯曲部65、66相同地、对抵接弯曲部64进行弹性支承,而且也能够弹性支承电池单元托架50A本身。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3~图28对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B进行说明。图23是立体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主体30B的上侧的立体图。图24是立体表示图23的电池主体30B的下侧的立体图。图25是表示将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B沿中心前后方向剖切的剖面的剖视图。图26是表示将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B沿中心左右方向剖切的剖面的剖视图。图27是图23的电池单元托架50B的右视图。图28是图23的电池单元托架50B的左视图。
如图23~图28所示,该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托架50B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托架50相比,本发明的尺寸差填补部件的配设构造不同。即,作为第1实施方式的尺寸差填补部件,相对于电池单元托架50仅设置有仅成为前侧的一方向的前侧按压凸棱541。与此相对,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尺寸差填补部件,相对于电池单元托架50设置在前侧后侧右侧左侧四个方向的位置。即,该第3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托架50B在前侧壁部54设置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前侧按压凸棱541。另外,与该前侧按压凸棱541相同地,在后侧壁部55也设置有后侧按压凸棱551。另外并且,与该前侧按压凸棱541相同地,在右侧壁部56也设置有右侧按压凸棱563,在左侧壁部57也设置有左侧按压凸棱573。这样设置的后侧按压凸棱551、右侧按压凸棱563、左侧按压凸棱573起到与上述前侧按压凸棱541大致相同的功能。即,这些前侧按压凸棱541、后侧按压凸棱551、右侧按压凸棱563、左侧按压凸棱573能够填补电池单元托架50B与壳体11的内部之间的尺寸差。
此外,这样设置的按压凸棱541、551、563、573也可以通过将电池单元托架50B的各壁部54、55、56、57的一部分切除而设定。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在电池单元托架50简单地设置按压凸棱541、551、563、573。另外,可以构成为:以当这样设置的按压凸棱541、551、563、573的电池单元托架50向壳体11的内部的组装完成时基于自身的弹性来填补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在具有这样的作用的情况下,当电池单元托架50B的组装完成时,能够将用于组装的间隙完全填补从而能够抑制电池单元托架50B相对于壳体11晃动。因此,能够良好地保持电池单元托架50B向壳体11的内部组装的组装性,并且能够抑制在壳体11的内部组装有电池单元托架50B后电池单元托架50B相对于壳体11晃动。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9~图35对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C进行说明。图29是立体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电池主体30C的上侧的立体图。图30是立体表示图29的电池主体30C的下侧的立体图。图31是表示将第4实施方式的电池组10C沿中心前后方向剖切的剖面的剖视图。图32是图29的电池单元托架50C的俯视图。图33是图29的电池单元托架50C的右视图。图34是图29的电池单元托架50C的左视图。图35是图29的电池单元托架50C的仰视图。
如图29~图35所示,该第4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托架50C与第1实施方式的电池单元托架50相比,在第1实施方式的延伸脚部67的一半被置换为挠性脚部68这一点不同。例如如图35所示,在右侧延伸脚部671中,与前侧壁部54连接的部分(图示附图标记680)、设置于第2电池单元收容部602与第3电池单元收容部603之间的部分(图示附图标记681)、设置于第3电池单元收容部603与第4电池单元收容部604之间的部分(图示附图标记682)、以及与后侧壁部55连接的部分(图示附图标记683)被置换为挠性脚部68。另外,在中侧延伸脚部672中,设置于第1电池单元收容部601与第2电池单元收容部602之间的部分(图示附图标记684)、与设置于第4电池单元收容部604与第5电池单元收容部605之间的部分(图示附图标记685)被置换为挠性脚部68。另外,在左侧延伸脚部673中,与右侧延伸脚部671相同地,与前侧壁部54连接的部分(图示附图标记686)、设置于第2电池单元收容部602与第3电池单元收容部603之间的部分(图示附图标记687)、设置于第3电池单元收容部603与第4电池单元收容部604之间的部分(图示附图标记688)、以及与后侧壁部55连接的部分(图示附图标记689)被置换为挠性脚部68。
然而,设置有未被置换为挠性脚部68的延伸脚部67的位置与第1实施方式的延伸脚部67相同地形成。因此,从电池单元托架50设置为此前的延伸脚部67和置换后的挠性脚部68朝下侧突出。如图35所示,这样配置的挠性脚部68以在左右方向不邻接配置的方式左右交替地配置。换句话说,挠性脚部68以所谓交错配置的方式设定。
该挠性脚部68通过比延伸脚部67向下侧延伸而形成。另外,挠性脚部68以随着趋向成为前端的下端而成为前端细的方式形成。在该挠性脚部69的成为前端的下端,设置有用于带有所谓弯曲倾向的弯曲倾向部691、692。该弯曲倾向部691、692形成为在该挠性脚部68的下端以弯曲的方式被按压的情况下,对该下端的弯曲方向(挠曲方向)进行引导。具体而言,该弯曲倾向部691、692通过朝向前侧或后侧平缓地弯曲而形成。即,弯曲倾向部691、692具有前侧弯曲倾向部691和后侧弯曲倾向部692这两种。
前侧弯曲倾向部691以挠性脚部68的下端的弯曲方向朝向前侧的方式形成,以朝向前侧的方式引导该下端的弯曲方向。与此相对地,后侧弯曲倾向部692以挠性脚部68的下端的弯曲方向朝向后侧的方式形成,以朝向后侧的方式引导该下端的弯曲方向。这些弯曲倾向部691、692以前后方向上的并列的挠性脚部68彼此朝相互对置的方向弯曲的方式设定。具体而言,挠性脚部68之中的附图标记680、附图标记682、附图标记684、附图标记686、附图标记688设定为后侧弯曲倾向部692。另外,相对于设定为后侧弯曲倾向部692的挠性脚部68位于后侧的挠性脚部68(附图标记681、附图标记683、附图标记685、附图标记687、附图标记689)设定为前侧弯曲倾向部691。
这样形成的挠性脚部68分别对置地均等设置有前侧弯曲倾向部691和后侧弯曲倾向部692。由此,即使在由于挠性脚部68弯曲而带来的反作用,而移动电池单元托架50的情况下,也能够抵消上述移动的力。换句话说,挠性脚部68设置有针对移动电池单元托架50良好的缓冲功能。此外,在这样设定挠性脚部68的情况下,未被置换为该挠性脚部68的延伸脚部67具有防止电池单元33触底的功能。换句话说,在电池单元托架50因挠性脚部68上下移动的情况下,在该电池单元托架50的下端位置处,在电池单元33到达下侧壳体12的内部底面121之前,延伸脚部67的下端到达下侧壳体12的内部底面121。由此,防止电池单元33触底。
此外,本发明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如下述那样适当地变更位置而构成。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池单元的个数设定为5个,但作为本发明的电池单元的个数并不限定为此,可以设置适当的个数。另外,可以与这样配设的电池单元的个数相应地确定导线板的配设数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前侧按压凸棱541是相对于将电池单元托架50组装于下侧壳体12的内部时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组装方向的基端侧的边缘(基端侧缘)而设置的。然而,作为本发明的尺寸差填补部件,也可以相对于电池单元托架50的组装方向的前端侧的边缘(前端侧缘)设置,只要是直到在壳体11的内部组装有电池单元托架50为止都能够充分确保用于组装的间隙并且能够良好地保持电池单元托架50向壳体11的内部组装的组装性的配置位置,便能够设置于适当的位置。进一步而言,作为本发明的尺寸差填补部件,不限定于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设置于电池单元托架50的例子,也可以相对于壳体11设置。在该情况下,可以设置在壳体11中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组装方向的前端侧的范围、壳体11中的电池单元托架50的组装方向的基端侧的范围等任意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充放电端子44在将电池组10作为电源安装于工具主体的情况下作为放电用端子发挥功能,在将电池组10安装于专用充电器的情况下作为充电用端子发挥功能。换句话说,充放电端子44是作为充电和放电这双方在用途方面共用的端子。然而,本发明的充放电端子并不限定为这样的共用端子的例子,作为各个放电用端子和充电用端子,也可以构成为区分各个用途的个体。
Claims (9)
1.一种电动工具用电池组,作为电动工具的电源而相对于该电动工具的工具主体能够装卸,
所述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特征在于,
具有:壳体;电池单元;以及以将该电池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状态组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电池单元托架,
在该电池单元托架一体成形有尺寸差填补部件,在该电池单元托架的组装完成时,该尺寸差填补部件产生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推抵力从而能够填补该电池单元托架与该壳体的内部之间的尺寸差,
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通过将所述电池单元托架的壁部的一部分切除而设定,且以当所述电池单元托架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时基于该尺寸差填补部件自身的弹性而填补所述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以在所述电池单元托架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即将完成时开始填补所述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且以当所述电池单元托架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时完全填补所述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托架组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方向的前端侧缘或者基端侧缘中的任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托架组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方向的前端侧缘或者基端侧缘中的任一个。
5.一种电动工具用电池组,作为电动工具的电源而相对于该电动工具的工具主体能够装卸,
所述电动工具用电池组的特征在于,
具有:壳体;电池单元;以及以将该电池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状态组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电池单元托架,
在该壳体一体成形有尺寸差填补部件,在该电池单元托架的组装完成时,该尺寸差填补部件产生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推抵力从而能够填补该电池单元托架与该壳体的内部之间的尺寸差,
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设置于所述电池单元托架组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方向的前端侧缘或者基端侧缘中的任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以在所述电池单元托架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即将完成时开始填补所述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且以当所述电池单元托架向所述壳体的内部的组装完成时完全填补所述尺寸差的方式发挥作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仅设置于沿与所述电池单元的延伸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侧端的至少任一方。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仅设置于沿所述电池单元的延伸轴线方向的两侧端的至少任一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工具用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尺寸差填补部件仅设置于沿所述电池单元的延伸轴线方向的两侧端的至少任一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78794A JP6133103B2 (ja) | 2013-04-04 | 2013-04-04 | 電動工具用電池パック |
JP2013-078794 | 2013-04-0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03782A CN104103782A (zh) | 2014-10-15 |
CN104103782B true CN104103782B (zh) | 2017-01-04 |
Family
ID=504340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30995.3A Active CN104103782B (zh) | 2013-04-04 | 2014-04-02 | 电动工具用电池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12982B2 (zh) |
EP (1) | EP2787558B1 (zh) |
JP (1) | JP6133103B2 (zh) |
CN (1) | CN10410378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893329B2 (en) | 2014-07-04 | 2018-02-13 | Makita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power supply device |
JP6284841B2 (ja) * | 2014-07-04 | 2018-02-28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源装置 |
USD790453S1 (en) * | 2015-08-06 | 2017-06-27 |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 Battery pack |
KR102640144B1 (ko) * | 2016-08-25 | 2024-02-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청소기 |
USD819562S1 (en) * | 2017-03-09 | 2018-06-05 | 7Rdd Limited | Battery pack |
USD818948S1 (en) * | 2017-03-09 | 2018-05-29 | 7Rdd Limited | Battery pack |
JP7216530B2 (ja) * | 2018-11-30 | 2023-02-01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池パック |
JP7247735B2 (ja) * | 2019-04-26 | 2023-03-29 |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電気機器システム及び第2の電池パック |
JP7434726B2 (ja) | 2019-05-24 | 2024-02-21 | 工機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機器本体及び電気機器 |
US20210098757A1 (en) | 2019-09-30 | 2021-04-01 | Makita Corporation | Battery pack |
WO2021087719A1 (en) * | 2019-11-05 | 2021-05-14 | Techtronic Cordless Gp | Battery interface for electrical device |
CN113681518A (zh) * | 2020-05-18 | 2021-11-23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电动工具 |
US20210196563A1 (en) * | 2021-03-12 | 2021-07-01 | SiChang Sheng | Releasable battery assembly of massage gun |
USD1001728S1 (en) * | 2022-12-05 | 2023-10-17 | Shenzhen Binghuo Electronic Commerce Co., Ltd. | Power tool battery pack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7033A (zh) * | 2007-02-02 | 2008-08-06 | 广州市展辉电子有限公司 | 抗震防潮动力电池组 |
CN101308919A (zh) * | 2007-05-16 | 2008-11-19 | 索尼株式会社 | 电池组 |
CN101752590A (zh) * | 2008-12-19 | 2010-06-23 | 株式会社牧田 | 电动工具的电池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69152B2 (ja) * | 1998-10-15 | 2004-09-22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DE10002142B4 (de) * | 1999-01-28 | 2004-04-29 | Sanyo Electric Co., Ltd., Moriguchi | Stromversorgung enthaltend wiederaufladbare Batterien |
JP3742261B2 (ja) * | 1999-11-10 | 2006-02-01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用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JP3679284B2 (ja) * | 1999-11-11 | 2005-08-03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JP3741359B2 (ja) * | 1999-11-11 | 2006-02-01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JP2002124306A (ja) * | 2000-10-12 | 2002-04-26 | Makita Corp |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DE102004030037B4 (de) * | 2003-11-19 | 2012-01-12 |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 | Akkumulator |
JP2005197192A (ja) * | 2004-01-09 | 2005-07-2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パック電池およびその組立方法 |
JP4953678B2 (ja) * | 2006-03-30 | 2012-06-13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パック電池 |
JP5102982B2 (ja) | 2006-06-29 | 2012-12-19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手持式電動工具用電池パック |
US20090061302A1 (en) * | 2007-09-04 | 2009-03-05 | Scott John S | Battery pack including an electric harnes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JP2009224072A (ja) * | 2008-03-13 | 2009-10-01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パック電池 |
JP5476769B2 (ja) * | 2009-03-31 | 2014-04-23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バッテリー装置 |
JP5450115B2 (ja) * | 2010-01-12 | 2014-03-26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 |
JP5583538B2 (ja) * | 2010-10-01 | 2014-09-03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電池パック |
JP2012094475A (ja) * | 2010-10-01 | 2012-05-17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電池パック |
JPWO2012164730A1 (ja) * | 2011-06-02 | 2014-07-31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電池ケース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池パック |
JP2013078794A (ja) | 2012-09-07 | 2013-05-02 | Fujifilm Corp | 平版印刷版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該製造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平版印刷版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および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 |
JP6246483B2 (ja) * | 2013-04-04 | 2017-12-13 | 株式会社マキタ | 電動工具用電池パック |
-
2013
- 2013-04-04 JP JP2013078794A patent/JP6133103B2/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4-01 US US14/242,049 patent/US9412982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4-02 CN CN201410130995.3A patent/CN104103782B/zh active Active
- 2014-04-03 EP EP14163447.7A patent/EP2787558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7033A (zh) * | 2007-02-02 | 2008-08-06 | 广州市展辉电子有限公司 | 抗震防潮动力电池组 |
CN101308919A (zh) * | 2007-05-16 | 2008-11-19 | 索尼株式会社 | 电池组 |
CN101752590A (zh) * | 2008-12-19 | 2010-06-23 | 株式会社牧田 | 电动工具的电池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203661A (ja) | 2014-10-27 |
US9412982B2 (en) | 2016-08-09 |
EP2787558B1 (en) | 2017-12-06 |
EP2787558A1 (en) | 2014-10-08 |
US20140302376A1 (en) | 2014-10-09 |
JP6133103B2 (ja) | 2017-05-24 |
CN104103782A (zh) | 2014-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03782B (zh) | 电动工具用电池组 | |
CN104103783B (zh) | 电动工具用电池组 | |
JP7037007B2 (ja) | 拡張型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構造を有す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
EP3389113B1 (en) |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including battery module, and vehicle including battery pack | |
CN203013831U (zh) | 电池组 | |
EP2787557B1 (en) | Battery packs for electric tools | |
EP3637501B1 (en) | Bus bar assembly for electrode lead bonding and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same | |
CN104466078B (zh) | 具有保持件的电池模块 | |
CN202004488U (zh) | 电气设备系统及其使用的转接器 | |
JP6227420B2 (ja) | 電動工具用電池パック | |
CN104134767A (zh) | 电池组和电气装置 | |
JP2013093973A (ja) | 充電式電気機器用ホルダ装置 | |
CN103782474A (zh) | 电动剃刀和充电器之间的保持构造 | |
CN109565004A (zh) | 电池组 | |
CN110176563A (zh) | 车用蓄电池及其电芯支撑组件 | |
CN109643772A (zh) | 二次电池 | |
CN206163577U (zh) | 常通电池连接装置 | |
JP2023500543A (ja) |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含む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 |
KR20200054755A (ko) | 모듈 하우징을 포함한 배터리 모듈 | |
JP2010063318A (ja) | 充電台 | |
KR101495775B1 (ko) | 범용으로 사용 가능한 휴대단말기 배터리용 충전장치 | |
KR101495227B1 (ko) | 휴대용 배터리 장치 | |
CN206770086U (zh) | 内燃机 | |
EP4064430A1 (en) |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and vehicle | |
CN210744016U (zh) | 一种搬运车及其新型电池插拔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