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01241A - 扁管组件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扁管组件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101241A
CN104101241A CN201410280526.XA CN201410280526A CN104101241A CN 104101241 A CN104101241 A CN 104101241A CN 201410280526 A CN201410280526 A CN 201410280526A CN 104101241 A CN104101241 A CN 104101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tube
rib
tube assembly
wall panel
top wa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805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101241B (zh
Inventor
梁欣
王美
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8052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101241B/zh
Publication of CN104101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12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101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1012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扁管组件和具有它的换热器,所述扁管组件包括:扁管,所述扁管为中空的,所述扁管的内腔构成制冷剂通道,所述扁管包括顶壁板、底壁板和两个侧壁板,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壁板中的一个壁板上设有多个贯通孔;和肋件,所述肋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一个壁板上的贯通孔插入到所述扁管内,所述肋件的第二端从所述扁管内伸出,所述肋件与所述一个壁板连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具有制造简单、成本低、风阻小、冷凝水易排掉、热阻小、换热性能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扁管组件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扁管组件和具有该扁管组件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平行流换热器,例如微通道换热器,通常包括集流管,扁管和设在扁管之间且通常具有窗口的翅片,扁管内的制冷剂通道内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将扁管的制冷剂通道分割成多个小通道。由于扁管的制冷剂通道中设有加强筋,加强筋和小通道的尺寸较小,成型困难,成本高。而且,扁管之间的翅片密集,空气流过时阻力较大,而且换热时生成的冷凝水不易排掉。另外,翅片与扁管的外壁面之间通过钎焊连接在一起,导致接触热阻太大,影响换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扁管组件,该扁管组件具有制造简单、成本低、风阻小、冷凝水易排掉、热阻小、换热性能高等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造简单、成本低、风阻小、冷凝水易排掉、热阻小、换热性能的扁管组件。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扁管组件的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扁管组件,所述扁管组件包括:扁管,所述扁管为中空的,所述扁管的内腔构成制冷剂通道,所述扁管包括顶壁板、底壁板和两个侧壁板,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壁板中的一个壁板上设有多个贯通孔;和肋件,所述肋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一个壁板上的贯通孔插入到所述扁管内,所述肋件的第二端从所述扁管内伸出,所述肋件与所述一个壁板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采用结构相对简单的肋件来代替传统换热器的翅片,保证了扁管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可以在制冷剂通道内形成多个小通道,且可以减小接触热阻和风阻、利于冷凝水排出,从而可以大幅提高扁管组件的换热性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扁管组件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另一个壁板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所述贯通孔一一对应的盲孔,所述肋件的第一端配合在所述盲孔内。由此可以提高肋件在扁管上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肋件为实心或中空的杆状,所述肋件具有圆形、矩形或三角形截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肋件为肋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肋片为波纹状且所述肋片位于所述扁管外面的部分上开设有窗口。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肋件的风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肋件与所述一个壁板焊接。这样可以加强肋件与扁管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肋件与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壁板中的另一个壁板的内壁面接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肋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另一个壁板焊接。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肋件与扁管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肋件包括基部和从所述基部延伸出的多个枝部,所述基部与所述扁管相连且所述枝部位于所述扁管外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扁管组件,所述扁管组件包括:扁管,所述扁管为中空的,所述扁管的内腔构成制冷剂通道,所述扁管包括顶壁板、底壁板和两个侧壁板,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壁板上分别设有多个贯通孔,所述顶壁板上的贯通孔与所述底壁板上的贯通孔一一对应;和肋件,所述肋件穿过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壁板上的贯通孔,所述肋件的至少一端从所述扁管内伸出,所述肋件与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壁板相连接。
由此可以利用肋件提高扁管的力学强度以及在制冷剂通道内分隔成多个小通道,从而可以简化扁管的生产工艺、降低扁管的生产成本低。此外,肋件相对于传统换热器中的翅片,风阻和接触热阻更小。冷凝水更易排出,由此可以大幅提高扁管组件的换热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肋件的两端分别从所述扁管内伸出。由此可以增大换热面积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肋件为实心或中空的杆状,所述肋件具有圆形、矩形或三角形截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肋件为肋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肋片为波纹状且所述肋片位于所述扁管外面的部分上开设有窗口。由此可以进一步减小肋件的风阻。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肋件与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壁板焊接。这样可以提高肋件与扁管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肋件包括基部和分别从所述基部的两端延伸出的多个枝部,所述基部与所述扁管相连,所述枝部位于所述扁管外面。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和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组件,所述多个扁管组件彼此间隔开地设置,所述扁管组件为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扁管组件,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扁管组件,降低了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了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扁管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扁管的成型过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未示出。
图6是采用根据本发明第一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未示出。
图7是采用根据本发明第二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未示出。
图8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另一视角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采用根据本发明第三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未示出。
图11是采用根据本发明第四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未示出。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扁管的成型过程示意图。
图17是采用根据发明第六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未示出。
图18是采用根据本发明第七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未示出。
图19是采用根据本发明第八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未示出。
图20是采用根据本发明第九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未示出。
图21是采用根据本发明第十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未示出。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可选实施例的扁管组件的侧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与现有换热器的性能对比图。
附图标记:换热器1、扁管组件2、扁管10、贯通孔11、顶壁板12、底壁板13、制冷剂通道14、侧壁板15、肋件20、窗口21、基部22、枝部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2。
如图2-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2包括扁管10和肋件20。
扁管10为中空的管,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术语“扁管”是指在扁管的横截面内,扁管10的宽度大于其厚度,如图2所示,扁管10的横截面为长圆形。扁管10的内腔构成制冷剂通道14。扁管10包括顶壁板12、底壁板13和两个侧壁板15(图2-图22中的箭头A所示为上下方向),如图2所示,顶壁板12和底壁板13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即扁管的宽度)大于侧壁板15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在该实施例中,侧壁板15为圆弧形,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为直板。
扁管10的顶壁板12和扁管10的底壁板13中的一个壁板上设有多个贯通孔11。每个肋件20的第一端穿过贯通孔11插入到扁管10内,且每个肋件20的第二端从扁管10内伸出。肋件20与形成有贯通孔11的壁板连接。
举例而言,多个贯通孔11可以设在扁管10的顶壁板12上,每个肋件20的下端穿过贯通孔11插入到扁管10内且与扁管10的顶壁板12连接,每个肋件20的上端从扁管10向上伸出,可以理解的是,肋件20的下端可以与底壁板13的内表面相焊接。
可选地,多个贯通孔11也可以设在扁管10的底壁板13上,每个肋件20的上端穿过贯通孔11插入到扁管10内且与扁管10的底壁板13连接,每个肋件20的下端从扁管10向上伸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2,通过设置结构相对简单的肋件20来代替传统换热器的翅片,这样不仅可以利用肋件20提高扁管10的力学强度,而且肋件20插入扁管10内的部分可以将制冷剂通道14分成多个小通道。由此无需在扁管10的制冷剂通道14内设置加强筋,就可以保证扁管10的结构强度以及形成多个小通道,相比现有的扁管组件,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2的扁管10成型更加方便、成本更低,从而扁管组件2的制造更加容易,成本也进一步降低。
并且,由于肋件20的结构相对简单,所以空气流过肋件20时的风阻较小,且利于冷凝水排出。
此外,通过肋件20和扁管10与空气进行换热,肋件20与制冷剂通道14内的冷媒直接接触进行传热,可以减小接触热阻。接触热阻的减小以及风阻的减小和冷凝水方便排出均可以大幅提高扁管组件2的换热性能。
因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2具有制造简单、成本低、风阻小、冷凝水易排掉、热阻小、换热性能高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扁管组件2。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2包括扁管10和肋件20。
扁管10包括顶壁板12、底壁板13和两个侧壁板15。扁管10的顶壁板12和底壁板13为平板且彼此平行,两个侧壁板15为向外凸出的半圆形。扁管10的顶壁板12、底壁板13和两个侧壁板15之间限定出两端敞开的制冷剂通道14。
扁管10的顶壁板12上设有多个贯通孔11,每个肋件20的下端穿过贯通孔11插入到扁管10内并与扁管10的顶壁板12连接,而每个肋件20的上端从扁管10内向上伸出。
下面举例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2的生产过程。如图4所示,在制造扁管10的板材的一半面积上开设多个贯通孔11,然后将板材绕其纵向方向折弯,将板材的两个纵向侧边焊接在一起。最后将肋件20插入贯通孔11,并将肋件20与扁管10钎焊在一起。
可选地,制造扁管10的板材的厚度与成型后扁管10的整体厚度的比值可以大于0且小于0.5。扁管组件2的整体高度与成型后扁管10的厚度的比值可以大于0且小于10。扁管10的宽度与在扁管10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贯通孔11的距离的比值可以大于1且小于10。肋件20的外径与成型后扁管10的厚度的比值可以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在扁管10长度方向上相邻两个贯通孔11的距离与在扁管10宽度方向上相邻两个贯通孔11的距离的比值可以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3。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肋件20与形成贯通孔11的壁板可以通过焊接相连,且肋件20与扁管10的顶壁板12和底壁板13中未设置贯通孔11的一个壁板接触,优选地,肋件20分别与扁管10的顶壁板12和底壁板13焊接相连。
为了提高肋件20在扁管10上的稳定性,可以在扁管10的顶壁板12和底壁板13中未设置贯通孔11的一个壁板的内表面上设置多个盲孔(图中未示出),多个所述盲孔在上下方向上分别与多个贯通孔11一一对应。肋件20的插入扁管10内的一端配合在所述盲孔内,以便对肋件20进行定位。
举例而言,扁管10的顶壁板12上设有多个贯通孔11,而扁管10的底壁板13上设有与贯通孔11分别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盲孔,肋件20的下端从贯通孔11插入扁管10内且配合在对应的所述盲孔内,肋件20分别与扁管10的顶壁板12和底壁板13焊接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6所示,肋件20贯通扁管10的顶壁板12,肋件20可以为实心或中空的杆状,且肋件20的截面为矩形。当然,肋件20的截面也可以为圆形或三角形,或者其他多边形,例如正多边形等。
如图7-图9所示,肋件20的伸出扁管10的部分相对竖直方向倾斜,且多个肋件20的倾斜方向一致,肋件20的配合在贯通孔11内的部分的外径大于倾斜部分的外径。例如,肋件20可以相对竖直方向倾斜0-45°,肋件20的倾斜部分的外径与配合在贯通孔11内的部分的外径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0.9。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肋件20为贯通扁管10的顶壁板12的肋片,其横截面可以为波纹形、锯齿形、正弦波形或梯形波形等。肋件20伸出扁管10的部分上均布有若干窗口21,吹向肋件20的风可以从窗口21穿过,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扁管组件2的风阻。
其中,制造肋片的板材的厚度与制造扁管10的板材的厚度的比值可以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2,成型后肋片的整体宽度与成型后肋片的整体厚度的比值可以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10。
可选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片状的肋件20的上下两端可以相对扭转呈预定角度。肋件20下端插入扁管10的部分沿竖直方向定向,以减小冷媒压降。而肋件20位于扁管10外部的部分与扁管10成一定角度,空气经过肋件20时,可最大程度减小风阻。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1和图12所示,肋件20包括基部22和从基部22延伸出的多个枝部23。换言之,肋件20大体呈树枝状。基部22贯通扁管10的顶壁板12且与扁管10的顶壁板12连接,而多个枝部23位于扁管10的上方。
下面参考图15-22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扁管组件2。
如图15-图22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2包括扁管10和肋件20。
扁管10为中空的,扁管10的内腔构成制冷剂通道14,扁管10包括顶壁板12、底壁板13和两个侧壁板15。扁管10的顶壁板12和扁管10的底壁板13上分别设有多个贯通孔11,位于顶壁板12上的贯通孔与位于底壁板13上的贯通孔11分别一一对应。肋件20穿过顶壁板12和底壁板13上的贯通孔11,且肋件20分别与扁管10的顶壁板12和底壁板13相连。肋件20的至少一端从扁管10内伸出。
由此可以利用肋件20提高扁管10的力学强度以及在制冷剂通道14内分隔成多个小通道,从而可以简化扁管10的生产工艺、降低扁管10的生产成本低。此外,肋件20相对于传统换热器中的翅片,风阻和接触热阻更小。冷凝水更易排出,由此可以大幅提高扁管组件2的换热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扁管10的顶壁板12和底壁板13为平板且彼此平行,两个侧壁板15为向外凸出的半圆形。扁管10的顶壁板12和底壁板13上分别设有多个贯通孔11。
每个肋件20的上端穿过扁管10的顶壁板12上的贯通孔11且下端穿过扁管10的底壁板13上的贯通孔11,且扁管10分别与扁管10的顶壁板12和底壁板13焊接在一起。肋件20的两端分别从扁管10内伸出,以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2的扁管10的成型过程。相比上述实施例中单个壁板上开设贯通孔11的扁管10,双壁板上开设贯通孔11的扁管10的成型过程的区别在于,折弯扁管10的板材前需要在整个板材上开设贯通孔11。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18所示,肋件20贯通扁管10的顶壁板12和底壁板13,肋件20可以为实心或中空的杆状,且肋件20的截面为矩形。当然,肋件20的截面也可以为圆形、三角形或正多边形等。
如图19所示,肋件20的伸出扁管10的部分相对竖直方向倾斜,且多个肋件20的弯曲方向一致。例如,肋件20的向上伸出扁管10的部分相对竖直方向倾斜,倾斜部分可以相对竖直方向倾斜0-45°。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肋件20为贯通扁管10的顶壁板12和底壁板13的肋片,其横截面可以为波纹形、锯齿形、正弦波形或梯形波形等。肋件20伸出扁管10的部分上均布有若干窗口21,例如窗口21可以设在肋件20向上伸出扁管10的部分上。吹向肋件20的风可以从窗口21穿过,从而可以进一步减小扁管组件2的风阻。
其中,制造肋片的板材的厚度与制造扁管10的板材的厚度的比值可以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2,成型后肋片的整体宽度与成型后肋片的整体厚度的比值可以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10。
可选地,如图22所示,片状的肋件20的上下两端可以相对扭转呈预定角度。肋件20中部插入扁管10的部分沿竖直方向定向,以减小冷媒压降。而肋件20位于扁管10外部的部分(例如上部)与扁管10成一定角度,空气经过肋件20时,可最大程度减小风阻。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21所示,肋件20包括基部22和从基部22延伸出的多个枝部23。换言之,肋件20大体呈树枝状。基部22贯通扁管10的顶壁板12和底壁板13且与扁管10的顶壁板12和底壁板13连接,而多个枝部23位于扁管10的外部,如位于扁管10的上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换热器1包括第一集流管(图中未示出)、第二集流管(图中未示出)和多个扁管组件,所述扁管组件可以为参考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扁管组件2,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多个扁管组件2彼此间隔开地设置,扁管1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相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扁管组件2,降低了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了换热性能。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图23所示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2与现有换热器的性能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相比现有换热器,其风阻降低了40%、接触热阻降低了15%、传热性能提高了20%、排水性能提高了35%。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器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换热器1的多个扁管组件2的连接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示例中,多个扁管组件2均采用单壁开设贯通孔11的扁管10。相邻两个扁管组件2中,位于下方的扁管组件2的肋件20的上端可以焊接在位于上方的扁管组件2的扁管10的下表面上。或者多个扁管组件2中位置对应的肋件20可以采用一体结构,即多个肋件20中的每一个同时穿过多个扁管组件2中除了最下方的一个的多个扁管10,且每个肋件20的下端穿过位于最下方的扁管组件2的扁管10的顶壁板12并焊接在位于最下方的扁管组件2的扁管10的底壁板13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示例中,多个扁管组件2均采用双壁开设贯通孔11的扁管10。相邻两个扁管组件2中,位于下方的扁管组件2的肋件20的上端可以与位于上方的扁管组件2的肋件20的下端焊接在一起。或者多个扁管组件2中位置对应的肋件20可以采用一体结构,即多个肋件20中的每一个同时穿过多个扁管组件2的扁管10。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具体示例中,多个扁管组件2同时采用单壁开设贯通孔11的扁管10和双壁开设贯通孔11的扁管10。相邻两个扁管组件2中,肋件20与肋件20之间或肋件20与扁管1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相连。或者多个扁管组件2中位置对应的肋件20可以采用一体结构,即位于最下方的扁管组件2采用单壁开设贯通孔11的扁管10,上方的多个扁管组件2均采用双壁开设贯通孔11的扁管1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扁管组件2,采用结构相对简单的肋件20来代替传统换热器的翅片,保证了扁管10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可以在制冷剂通道14内形成多个小通道,且可以减小接触热阻和风阻、利于冷凝水排出,从而可以大幅提高扁管组件2的换热性能。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7)

1.一种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扁管,所述扁管为中空的,所述扁管的内腔构成制冷剂通道,所述扁管包括顶壁板、底壁板和两个侧壁板,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壁板中的一个壁板上设有多个贯通孔;和
肋件,所述肋件的第一端穿过所述一个壁板上的贯通孔插入到所述扁管内,所述肋件的第二端从所述扁管内伸出,所述肋件与所述一个壁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个壁板的内壁面上设有与所述贯通孔一一对应的盲孔,所述肋件的第一端配合在所述盲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件为实心或中空的杆状,所述肋件具有圆形、矩形或三角形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件为肋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片为波纹状且所述肋片位于所述扁管外面的部分上开设有窗口。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件与所述一个壁板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件与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壁板中的另一个壁板的内壁面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另一个壁板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件包括基部和从所述基部延伸出的多个枝部,所述基部与所述扁管相连且所述枝部位于所述扁管外面。
10.一种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扁管,所述扁管为中空的,所述扁管的内腔构成制冷剂通道,所述扁管包括顶壁板、底壁板和两个侧壁板,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壁板上分别设有多个贯通孔,所述顶壁板上的贯通孔与所述底壁板上的贯通孔一一对应;和
肋件,所述肋件穿过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壁板上的贯通孔,所述肋件的至少一端从所述扁管内伸出,所述肋件与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壁板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件的两端分别从所述扁管内伸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件为实心或中空的杆状,所述肋件具有圆形、矩形或三角形截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件为肋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片为波纹状且所述肋片位于所述扁管外面的部分上开设有窗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中任一项所述的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件与所述顶壁板和所述底壁板焊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扁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件包括基部和分别从所述基部的两端延伸出的多个枝部,所述基部与所述扁管相连,所述枝部位于所述扁管外面。
17.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和第二集流管;
多个扁管组件,所述多个扁管组件彼此间隔开地设置,所述扁管组件为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扁管组件,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相连。
CN201410280526.XA 2014-06-20 2014-06-20 扁管组件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Active CN1041012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0526.XA CN104101241B (zh) 2014-06-20 2014-06-20 扁管组件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80526.XA CN104101241B (zh) 2014-06-20 2014-06-20 扁管组件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1241A true CN104101241A (zh) 2014-10-15
CN104101241B CN104101241B (zh) 2016-08-24

Family

ID=51669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80526.XA Active CN104101241B (zh) 2014-06-20 2014-06-20 扁管组件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10124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8340A (zh) * 2016-11-04 2017-04-19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空气换热器及干衣机
CN109779762A (zh) * 2017-11-14 2019-05-21 波音公司 树枝状热交换器及利用其的方法
CN116182616A (zh) * 2023-02-10 2023-05-30 浙江康盛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637A (zh) * 1996-04-09 1997-11-12 Lg电子株式会社 扁管式换热器
JPH11108584A (ja) * 1997-10-09 1999-04-23 Daikin Ind Ltd 偏平管と連絡管の接続構造
JPH11347625A (ja) * 1998-06-01 1999-12-21 Mitsubishi Alum Co Ltd 熱交換用チューブ及び熱交換用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CN1590925A (zh) * 2003-09-04 2005-03-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扁管的热交换器
JP2006162126A (ja) * 2004-12-06 2006-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94730A (zh) * 2008-04-01 2009-03-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分形散热器
JP2011085355A (ja) * 2009-10-19 2011-04-28 Daikin Industries Ltd 熱交換器
CN202915790U (zh) * 2012-11-28 2013-05-01 无锡鸿声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换热扁管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637A (zh) * 1996-04-09 1997-11-12 Lg电子株式会社 扁管式换热器
JPH11108584A (ja) * 1997-10-09 1999-04-23 Daikin Ind Ltd 偏平管と連絡管の接続構造
JPH11347625A (ja) * 1998-06-01 1999-12-21 Mitsubishi Alum Co Ltd 熱交換用チューブ及び熱交換用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CN1590925A (zh) * 2003-09-04 2005-03-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扁管的热交换器
JP2006162126A (ja) * 2004-12-06 2006-06-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394730A (zh) * 2008-04-01 2009-03-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分形散热器
JP2011085355A (ja) * 2009-10-19 2011-04-28 Daikin Industries Ltd 熱交換器
CN202915790U (zh) * 2012-11-28 2013-05-01 无锡鸿声铝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换热扁管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8340A (zh) * 2016-11-04 2017-04-19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空气换热器及干衣机
CN106568340B (zh) * 2016-11-04 2019-02-01 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空气换热器及干衣机
CN109779762A (zh) * 2017-11-14 2019-05-21 波音公司 树枝状热交换器及利用其的方法
CN109779762B (zh) * 2017-11-14 2022-11-11 波音公司 树枝状热交换器及利用其的方法
CN116182616A (zh) * 2023-02-10 2023-05-30 浙江康盛热交换器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101241B (zh) 2016-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41858B1 (en) Bended heat exchanger
CN206459389U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微通道换热器组
EP2865980A1 (en) Heat exchanger
CN103196259A (zh) 折弯式换热器
CN101619950A (zh) 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CN103411446A (zh) 换热器
CN104101241A (zh) 扁管组件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CN203132214U (zh) 折弯式换热器
US20180356166A1 (en) Fin and heat exchanger having same
CN101672554B (zh) 具有改善排水性能的换热器
CN204043463U (zh) 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折弯式换热器
CN103492826A (zh) 热交换器
CN102967088A (zh) 用于冰箱的翅片蒸发器、制造方法和具有其的冰箱
CN203100483U (zh) 换热器
CN205784786U (zh) 一种扁管翅片式换热器
JP2009097805A5 (zh)
JP6050958B2 (ja) 扁平状熱交換管
CN103913088B (zh) 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折弯式换热器
US10451352B2 (en)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204329416U (zh) 平行流换热器
CN104296424A (zh) 换热器
CN205784783U (zh) 翅片、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和空调机组
CN203615553U (zh) 用于空调器的电加热组件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3851944A (zh) 一种翅片结构、加工方法、换热器及组装方法
CN201837147U (zh) 微通道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