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329416U - 平行流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平行流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329416U
CN204329416U CN201420768782.9U CN201420768782U CN204329416U CN 204329416 U CN204329416 U CN 204329416U CN 201420768782 U CN201420768782 U CN 201420768782U CN 204329416 U CN204329416 U CN 204329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flat tube
heat exchanger
parallel
flow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76878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华翘
赵利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76878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329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329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329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包括:设有冷媒入口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多个背风扁管,每个背风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相连通;多个迎风扁管,多个迎风扁管位于背风扁管前侧,多个迎风扁管在上下方向分成第一扁管组至第三扁管组;第三集流管至第五集流管,第三集流管和第五集流管分别邻近第一集流管设置,第四集流管邻近第二集流管设置,第五集流管上设有冷媒出口;第一扁管组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集流管和第三集流管相连通,第二扁管组分别与第三集流管和第四集流管相连通,第三扁管组分别与第四集流管和第五集流管相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流换热器,可以使得表面温度均匀,还可以提升换热效果。

Description

平行流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行流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平行流换热器作为空调系统的冷凝器时,由于冷媒依次从上部的扁管向下部的扁管流动换热,造成整个平行流换热器的上半部分的温度高于下半部分的温度,进而平行流换热器的上半部分与空气的温差大,换热效果较好,但是平行流换热器的下半部分与空气的温差小,换热效果较差,从而影响整个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出一种平行流换热器,该平行流换热器可以使得表面温度均匀,还可以提升换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彼此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有冷媒入口;多个背风扁管,所述多个背风扁管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且每个所述背风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通;多个迎风扁管,所述多个迎风扁管分别与所述多个背风扁管一一对应且位于所述背风扁管前侧,所述多个迎风扁管在上下方向分成第一扁管组、第二扁管组和第三扁管组;第三集流管至第五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五集流管分别邻近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所述第四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二集流管设置,所述第五集流管上设有冷媒出口;所述第一扁管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和所述第三集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扁管组分别与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扁管组分别与所述第四集流管和所述第五集流管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将扁管分为背风扁管和迎风扁管,并且从第一集流管进入的高温冷媒首先通过上下间隔排布的所有背风扁管流向第二集流管内进行换热,由此,可以使整个平行流换热器的温度在上下方向上分布更加均匀,进而可以促使平行流换热器的上部和下部与空气的温差接近,由此可以提升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此外,通过将迎风扁管沿上下方向分成多个扁管组,从而可以使迎风扁管内的冷媒在平行流换热器的迎风侧进行多次流动换热,进一步可以提高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平行流换热器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可选地,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五集流管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五集流管沿上下方向形成为一体件且通过挡板间隔开。
具体地,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高度H1,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高度H2,所述第三集流管的高度H3,所述第四集流管的高度H4和所述第五集流管的高度H5满足如下关系式:H1=H2>H3>H4>H5。
可选地,所述多个背风扁管与相应的所述多个迎风扁管形成为一体结构且分别通过隔板间隔开。
可选地,所述第三集流管、所述第四集流管和所述第五集流管均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
可选地,所述冷媒入口形成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中部。
可选地,所述冷媒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五集流管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的正视图;
图2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
平行流换热器100;
第一集流管1;冷媒入口11;
第二集流管2;背风扁管3;
迎风扁管4;第一扁管组41;第二扁管组42;第三扁管组43;
第三集流管5;挡板51;
第四集流管6;第五集流管7;冷媒出口71;
隔板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10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100可以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背风扁管3、迎风扁管4、第三集流管5、第四集流管6和第五集流管7。
其中需要说明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100特别适用于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以对从压缩机排出的高温冷媒进行冷凝。
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彼此间隔开设置,而且第一集流管1与第二集流管2之间通过多个背风扁管3连通。多个背风扁管3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每个背风扁管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相连通。结合图1和图2所示,多个背风扁管3的右端与第一集流管1相连通,多个背风扁管3的左端与第二集流管2相连通。而且第一集流管1上设有冷媒入口11,也就是说冷媒可以从冷媒入口11进入至第一集流管1内,然后流入多个背风扁管3中直至流至第二集流管2中。可选地,冷媒入口11形成在第一集流管1的中部。形成在第一集流管1中部的冷媒入口11可以便于冷媒在第一集流管1中均匀流入多个背风扁管3中,进一步有利于冷媒在平行流换热器100内的流动性和散热。
如图1所示,第三集流管5和第五集流管7分别邻近第一集流管1设置,第四集流管6邻近第二集流管2设置,第五集流管7上设有冷媒出口71。可选地,冷媒出口71形成在第五集流管7的下部。形成在第五集流管7的下部的冷媒出口71的设置可以便于冷媒流出,而且可以有利于提升平行流换热器100的整体结构强度。
多个迎风扁管4分别与多个背风扁管3一一对应,而且位于背风扁管3前侧。如图4所示,图4中箭头所示即为风向,迎风扁管4位于平行流换热器100的迎风侧,背风扁管3位于平行流换热器100的背风侧,也就是说位于迎风扁管4内的冷媒与外界空气换热效果较好。
多个迎风扁管4在上下方向分成第一扁管组41、第二扁管组42和第三扁管组43。第一扁管组4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集流管2和第三集流管5相连通,如图1所示,第一扁管组41的左端与第二集流管2相连通,第一扁管组41的右端与第三集流管5相连通。第二扁管组42分别与第三集流管5和第四集流管6相连通,如图1所示,第二扁管组42的左端与第四集流管6相连通,第二扁管组42的右端与第三集流管5相连通。第三扁管组43分别与第四集流管6和第五集流管7相连通,如图1所示,第三扁管组43的左端与第四集流管6相连通,第三扁管组43的右端与第五集流管7相连通。
下面根据图1详细描述一下冷媒在平行流换热器100的流动情况。冷媒从冷媒入口11流入平行流换热器100,从冷媒入口11进入至第一集流管1,第一集流管1通过多个背风扁管3与第二集流管2相连通,冷媒通过背风扁管3流至第二集流管2内。第二集流管2与第三集流管5通过第一扁管组41相连通,进而冷媒从第二集流管2通过第一扁管组41流至第三集流管5。第三集流管5与第四集流管6通过第二扁管组42相连通,冷媒从第三集流管5通过第二扁管组42流至第四集流管6。第四集流管6与第五集流管7通过第三扁管组43相连通,冷媒从第四集流管6通过第三扁管组43流至第五集流管7。第五集流管7设有冷媒出口71,冷媒通过冷媒出口71排出平行流换热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行流换热器100,将扁管分为背风扁管3和迎风扁管4,并且从第一集流管1进入的高温冷媒首先通过上下间隔排布的所有背风扁管3流向第二集流管2内进行换热,由此,可以使整个平行流换热器100的温度在上下方向上分布更加均匀,进而可以促使平行流换热器100的上部和下部与空气的温差接近,由此可以提升平行流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此外,通过将迎风扁管4沿上下方向分成多个扁管组,从而可以使迎风扁管4内的冷媒在平行流换热器100的迎风侧进行多次流动换热,进一步可以提高平行流换热器100的换热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第三集流管5和第五集流管7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设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集流管5和第五集流管7分别是单独的集流管,而且第三集流管5位于第五集流管7的上方。第三集流管5和第五集流管7可以在左右方向错开布置,但是不限于此,第三集流管5和第五集流管7也可以在左右方向上相对,即第三集流管5位于第五集流管7的正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示例中,第三集流管5和第五集流管7沿上下方向形成为一体件,而且通过挡板51间隔开。如图1所示,在上下方向上,挡板51位于第二扁管组42和第三扁管组43之间,挡板51上方即为第三集流管5,挡板51下方即为第五集流管7。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集流管5和第五集流管7的一体结构可以有利于提升平行流换热器100的整体性,而且可以降低第三集流管5和第五集流管7的生产难度,进而还可以节约平行流换热器100的制造成本。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集流管1的高度H1,第二集流管2的高度H2,第三集流管5的高度H3,第四集流管6的高度H4和第五集流管7的高度H5满足如下关系式:H1=H2>H3>H4>H5。可以理解的是,多个背风扁管3和迎风扁管4在上下方向上平行间隔布置,连通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的背风扁管3的数量相等,而且该背风扁管3的数量大于连通第三集流管5的迎风扁管4的数量,连通第三集流管5的迎风扁管4的数量大于连通第四集流管6的迎风扁管4的数量,连通第四集流管6的迎风扁管4的数量大于连通第五集流管7的迎风扁管4的数量。由此可以使背风扁管3和迎风扁管4在各个集流管之间的布置更加简单方便。
如图1所示,背风扁管3的数量为6数量分,连通第三集流管5的迎风扁管4的数量为5数量分,连通第四集流管6的迎风扁管4的数量为3数量分,连通第五集流管7的迎风扁管4的数量为1数量分。可以理解的是,图1所示的平行流换热器100内的背风扁管3与迎风扁管4的数量是为了更好且更简单地表述本实用新型,并不能作为对于该实用新型内容的限定。
可选地,第三集流管5、第四集流管6和第五集流管7均位于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扁管组41、第二扁管组42和第三扁管组43的长度小于背风扁管3的长度。而且该平行流换热器100的设置可以节约占用空间,便于在室外机或者汽车空间内灵活布置,还有利于提升平行流换热器100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多个背风扁管3与相应的多个迎风扁管4形成为一体结构,而且分别通过隔板8间隔开。一体结构的设置可以简化平行流换热器100的结构和降低平行流换热器100的生产难度,而且还可以提升平行流换热器100的结构强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彼此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有冷媒入口;
多个背风扁管,所述多个背风扁管沿上下方向间隔开设置且每个所述背风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通;
多个迎风扁管,所述多个迎风扁管分别与所述多个背风扁管一一对应且位于所述背风扁管前侧,所述多个迎风扁管在上下方向分成第一扁管组、第二扁管组和第三扁管组;
第三集流管至第五集流管,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五集流管分别邻近所述第一集流管设置,所述第四集流管邻近所述第二集流管设置,所述第五集流管上设有冷媒出口;
所述第一扁管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集流管和所述第三集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二扁管组分别与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四集流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扁管组分别与所述第四集流管和所述第五集流管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五集流管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集流管和所述第五集流管沿上下方向形成为一体件且通过挡板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高度H1,所述第二集流管的高度H2,所述第三集流管的高度H3,所述第四集流管的高度H4和所述第五集流管的高度H5满足如下关系式:H1=H2>H3>H4>H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背风扁管与相应的所述多个迎风扁管形成为一体结构且分别通过隔板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集流管、所述第四集流管和所述第五集流管均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入口形成在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行流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五集流管的下部。
CN201420768782.9U 2014-12-08 2014-12-08 平行流换热器 Active CN204329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68782.9U CN204329416U (zh) 2014-12-08 2014-12-08 平行流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768782.9U CN204329416U (zh) 2014-12-08 2014-12-08 平行流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329416U true CN204329416U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65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768782.9U Active CN204329416U (zh) 2014-12-08 2014-12-08 平行流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32941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6925A1 (zh) * 2015-12-10 2017-06-15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108344210A (zh) * 2018-03-14 2018-07-31 东莞市丰瑞德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换热效率的平行流换热系统
CN109724235A (zh) * 2017-10-30 2019-05-07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96925A1 (zh) * 2015-12-10 2017-06-15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换热器
CN109724235A (zh) * 2017-10-30 2019-05-07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CN109724235B (zh) * 2017-10-30 2022-02-25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换热系统和空调器
CN108344210A (zh) * 2018-03-14 2018-07-31 东莞市丰瑞德温控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换热效率的平行流换热系统
CN108344210B (zh) * 2018-03-14 2023-10-24 深圳市丰瑞德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换热效率的平行流换热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2558B (zh) 换热装置
CN203810795U (zh) 换热器和换热装置
CN205279403U (zh) 换热器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04329416U (zh) 平行流换热器
CN105020940A (zh) 一种可均匀分配制冷剂流量的微通道换热器
CN102967088B (zh) 用于冰箱的翅片蒸发器、制造方法和具有其的冰箱
CN104896985B (zh) 用于空调器的翅片式换热器
CN104296424A (zh) 换热器
CN103206885A (zh) 集流管、平行流换热器及空调装置
CN204787444U (zh) 一种双排平行流蒸发器
CN203132140U (zh) 换热器
CN203848558U (zh) 蒸发器芯体
CN104344607B (zh) 一种换热器
CN207317318U (zh) 换热模块、换热器及冰箱
CN206739939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CN102297547B (zh) 换热器
CN109340930A (zh) 一种接水盘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
CN204786816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其换热器
CN104848515B (zh) 空调换热器及挂壁式空调室内机
CN203657278U (zh) 用于冰箱的板管蒸发器和具有其的冰箱
WO2018040037A1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CN203501556U (zh) 平行流换热器
CN204153978U (zh) 热交换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204255159U (zh) 换热单元扁管结构
CN204006380U (zh) 除湿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