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39939U - 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39939U
CN206739939U CN201720406072.5U CN201720406072U CN206739939U CN 206739939 U CN206739939 U CN 206739939U CN 201720406072 U CN201720406072 U CN 201720406072U CN 206739939 U CN206739939 U CN 206739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heat exchange
heat exchanger
micro
exchang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0607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0607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39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39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39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微通道换热器由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个换热扁管组成,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间隔设置,多个换热扁管间隔开地设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每个换热扁管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通,每个换热扁管内具有多个介质流道,每个换热扁管形成为螺旋形形状以限定出螺旋形的介质流道。本实用新型的微通道换热器,无需设置翅片作为换热部件,可利于冷凝水的排出,相比于现有管翅式换热器,无翅片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避免积灰脏堵等问题;另外,换热扁管内的螺旋形的介质流道可使换热介质在流动时产生纵向旋转和二次旋涡,增强了介质流道内换热介质的扰动,极大地提高了传热系数,换热效果好。

Description

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背景技术
一般地,除湿机所用换热器为传统的管翅式换热器。除湿机采用管翅式换热器存在以下一些缺陷:1、冷凝水无法及时排出,堵塞风道,造成除湿机实际运行过程中性能衰减;2、管翅式换热器翅片间容易出现积灰脏堵等问题;3、管翅式换热器加工相对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当该微通道换热器应用在除湿机上时,能够有效改善冷凝水排出和积灰脏堵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除湿机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除湿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由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个换热扁管组成,其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换热扁管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每个所述换热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每个所述换热扁管内具有多个介质流道,每个所述换热扁管形成为螺旋形形状以限定出螺旋形的所述介质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由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个间隔开地设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之间的换热扁管组成,无需设置翅片作为换热部件,这样不但利于冷凝水的排出,避免风道被堵塞,而且加工简单,相比于现有管翅式换热器,无翅片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避免积灰脏堵等问题;另外,通过将换热扁管设置成螺旋形形状,不但有利于增大换热扁管的表面积,提高换热效果,而且换热扁管内的螺旋形的介质流道可使换热介质在流动时产生纵向旋转和二次旋涡,增强了介质流道内换热介质的扰动,极大地提高了传热系数,换热效果好,大幅提升了除湿机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换热扁管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换热扁管的旋向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换热扁管的长度方向上,每个所述换热扁管的螺距保持不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换热扁管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换热扁管的端部的宽度方向与对应的所述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和所述换热扁管均为铝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包括上述的微通道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通过设置上述的微通道换热器,不但利于冷凝水的排出,避免风道被堵塞,而且加工简单,相比于现有管翅式换热器,无翅片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避免积灰脏堵等问题;同时换热扁管内的螺旋形的介质流道可使换热介质在流动时产生纵向旋转和二次旋涡,增强了介质流道内换热介质的扰动,极大地提高了传热系数,大幅提升了除湿机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图1所示的A-A方向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图3所示的B-B方向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图4所示的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根据图3所示的C-C方向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图6所示的F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微通道换热器100;
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换热扁管3;介质流道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100,该微通道换热器100可用在制冷设备例如空调、冰箱或除湿机上以用于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换热。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100,可由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和多个换热扁管3组成。也就是说,微通道换热器100仅由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和多个换热扁管3构成,微通道换热器100不包括翅片。由此,当微通道换热器100用在除湿机上时,可利于冷凝水的排出,避免风道被堵塞,相比于现有管翅式换热器,无翅片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避免积灰脏堵等问题,有效地提高除湿机的工作性能。
具体地,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间隔设置。具体地,参照图1-图4所示,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平行且间隔开设置。例如,如图1-图4所示,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分别水平设置且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平行且间隔开设置。又如,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分别竖直设置且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平行且间隔开设置。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同一个平面内,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也可以不平行设置。
多个换热扁管3间隔开地设在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之间。例如,每个换热扁管3分别焊接在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上。从而将每个换热扁管3固定在第一集流管2和第二集流管3上。
具体地,每个换热扁管3与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连通,每个换热扁管3内具有多个介质流道31。具体而言,例如,第一集流管1具有介质入口(未示出)和多个分流口(未示出),第二集流管2具有介质出口(未示出)和多个集流口(未示出),多个分流口、多个换热扁管3和多个集流口分别一一对应设置且每个换热扁管3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相应的集流口和分流口。从而,从介质入口进入到第一集流管1内的换热介质例如冷媒,可分别经过多个分流口流向对应的换热扁管3的介质流道31内,随后经过相应的集流口流向第二集流管2,冷媒流向第二集流管2后从介质出口排出。可选地,介质入口可位于第一集流管1的轴向一端,多个分流口设在第一集流管1的侧壁上且沿第一集流管1的轴向间隔开设置,介质出口可位于第二集流管2的轴向一端,多个集流口可设在第二集流管2的侧壁上且沿第二集流管2的轴向间隔开设置。
如图1-图4以及图7所示,每个换热扁管3形成为螺旋形形状以限定出螺旋形的介质流道31,由此,螺旋形的换热扁管3不但有利于增大换热扁管3的表面积,提高换热效果,而且换热扁管3内的螺旋形的介质流道31可使换热介质在流动时产生纵向旋转和二次旋涡,增强了介质流道31内换热介质的扰动,极大地提高了传热系数,大幅提升了除湿机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100,由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和多个间隔开地设在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之间的换热扁管3组成,无需设置翅片作为换热部件,这样不但利于冷凝水的排出,避免风道被堵塞,而且加工简单,相比于现有管翅式换热器,无翅片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避免积灰脏堵等问题;另外,通过将换热扁管3设置成螺旋形形状,不但有利于增大换热扁管3的表面积,提高换热效果,而且换热扁管3内的螺旋形的介质流道31可使换热介质在流动时产生纵向旋转和二次旋涡,增强了介质流道31内换热介质的扰动,极大地提高了传热系数,大幅提升了除湿机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换热扁管3平行设置。由此,有利于优化微通道换热器100的结构,简化对微通道换热器100的加工。
可选地,多个换热扁管3的旋向相同。也就是说,多个换热扁管3按照相同的方向产生螺旋。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有利于优化微通道换热器100的外观。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换热扁管3的旋向还可以是不同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换热扁管3为规则的螺旋形形状。例如,在换热扁管3的长度方向上,每个换热扁管3的螺距保持不变。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有利于优化微通道换热器100的外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每个换热扁管3的端部的宽度方向与对应的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垂直。也就是说,当每个换热扁管3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连通时,每个换热扁管3的位于第一集流管1上的一端的端部的宽度方向与第一集流管1的轴向方向垂直,每个换热扁管3的位于第二集流管2上的一端的端部的宽度方向与第二集流管2的轴向方向垂直。由此,可便于将换热扁管3设在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之间,而且有利于保证换热扁管3内的每个介质流道31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和换热扁管3中的至少一个为铝件。可选地,微通道换热器100为铝件。由此,不但简单易生产,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制造成本。
下面参考图1-图7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100的结构。
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微通道换热器100,由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和多个换热扁管3组成。微通道换热器100为铝件。
具体地,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平行且间隔开设置。多个换热扁管3彼此平行,且间隔开地设在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之间。每个换热扁管3分别焊接在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上。
具体地,每个换热扁管3与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连通,每个换热扁管3内具有多个介质流道31。每个换热扁管3形成为螺旋形形状以限定出螺旋形的介质流道31。多个换热扁管3的旋向相同且每个换热扁管3的螺距保持不变。每个换热扁管3的端部的宽度方向与对应的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包括上述的微通道换热器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除湿机,通过设置上述的微通道换热器100,不但利于冷凝水的排出,避免风道被堵塞,而且加工简单,相比于现有管翅式换热器,无翅片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避免积灰脏堵等问题;同时换热扁管3内的螺旋形的介质流道31可使换热介质在流动时产生纵向旋转和二次旋涡,增强了介质流道31内换热介质的扰动,极大地提高了传热系数,大幅提升了除湿机的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由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个换热扁管组成,其中,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换热扁管间隔开地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之间,每个所述换热扁管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每个所述换热扁管内具有多个介质流道,每个所述换热扁管形成为螺旋形形状以限定出螺旋形的所述介质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扁管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扁管的旋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换热扁管的长度方向上,每个所述换热扁管的螺距保持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扁管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换热扁管的端部的宽度方向与对应的所述集流管的轴向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和所述换热扁管均为铝件。
9.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
CN201720406072.5U 2017-04-17 2017-04-17 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Active CN206739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6072.5U CN206739939U (zh) 2017-04-17 2017-04-17 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06072.5U CN206739939U (zh) 2017-04-17 2017-04-17 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39939U true CN206739939U (zh) 2017-12-12

Family

ID=60561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06072.5U Active CN206739939U (zh) 2017-04-17 2017-04-17 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399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1808A (zh) * 2017-04-17 2017-07-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US11326807B2 (en) 2019-05-31 2022-05-10 Carrier Corporation Condensate receptor for vertical mounted v-coil heat exchang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1808A (zh) * 2017-04-17 2017-07-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US11326807B2 (en) 2019-05-31 2022-05-10 Carrier Corporation Condensate receptor for vertical mounted v-coil heat exchange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1522C (zh) 分液式空气冷凝器
CN206440153U (zh) 一种管翅型微通道换热器
CN107388861A (zh) 热壁式换热器
CN201368619Y (zh) 一种热泵型平行流换热器
CN204421697U (zh) 一种仿迷宫形折流板管壳式换热器
CN105890408A (zh) 多路多程管壳式气液换热器
KR101710088B1 (ko) 코일 및 코일을 구비하는 열교환기
CN206739939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CN101776357B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105135753A (zh) 热泵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CN206514572U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04896985B (zh) 用于空调器的翅片式换热器
CN209101854U (zh) 一种冷凝换热器
CN106931808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除湿机
CN203249530U (zh) 一种微通道扁管及具有该扁管的换热器
CN101975520A (zh) 椭圆连续扭曲管同轴换热器
CN205066240U (zh) 热泵空调用微通道换热器
WO2018040036A1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CN106969545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热泵热水器
CN106871499A (zh) 一种结构灵活且易于拆装清洗的翅片式冷凝器
CN206160567U (zh) 一种冷凝器
CN104296383A (zh) 一种高效冷凝换热器
CN108954983A (zh) 一种均流换热器
WO2018040037A1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CN204227701U (zh) 一种高效冷凝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