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81017B - 具有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内燃机吸气管 - Google Patents

具有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内燃机吸气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81017B
CN104081017B CN201280067503.XA CN201280067503A CN104081017B CN 104081017 B CN104081017 B CN 104081017B CN 201280067503 A CN201280067503 A CN 201280067503A CN 104081017 B CN104081017 B CN 1040810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ake duct
air intake
air
closed chamber
encapsu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75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81017A (zh
Inventor
K-E.胡梅尔
U.德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ex 01 2022 LLC
Original Assignee
Mann and Humme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n and Hummel GmbH filed Critical Mann and Hummel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0810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10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810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810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F02B29/0437Liquid cooled heat exchangers
    • F02B29/0443Layout of the coolant or refrigerant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02M35/10242Devices or means connected to or integrated into air intakes; Air intakes combined with other engine or vehicle parts
    • F02M35/10268Heating, cooling or thermal insula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 F02B29/047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eat exchangers, e.g. pipes, plates, ribs, insulation, materials, or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the intake air cooler being combined with another device, e.g. heater, valve, compressor, filter or EGR cooler, or being assembled on a special engine loc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一种尤其汽车的内燃机吸气管(10),具有设置在吸气管(10)里面的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18)。一密封(84)使吸气管(10)相对于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18)密封。所述密封(84)由一种用于加入到密封室(82)里面的、开始能流动且以后固化的密封材料制成。该密封室(82)通过至少一吸气管(10)分段(80,92)和至少一与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18)连接的分段(40,44)限制。所述密封室(82)除了至少一注入孔(94)以外对于能流动的密封材料密封地封闭。

Description

具有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内燃机吸气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尤其汽车的内燃机吸气管,具有设置在吸气管里面的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和密封,它使吸气管相对于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密封。
背景技术
由DE 10 2009 050 258 B3已知一种尤其汽车的内燃机吸气管,在其中设置增压空气水冷却器。增压空气水冷却器具有连接水箱和偏转水箱,它们设置在增压空气水冷却器的对置端部上。连接水箱同时形成部分吸气管。偏转水箱外壁通过吸气管外壳的侧壁形成。增压空气水冷却器在偏转水箱一侧上的端板在其边缘部位弯曲并且插到对置的、向着热交换器延伸的偏转水箱侧壁上。侧壁侧面限制偏转水箱的偏转室。在端板的弯曲边缘部位与偏转室的侧壁之间设有冷却剂密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构成上述形式的吸气管,在该吸气管中可以进一步改善密封的密封效果。尤其要简单地实现密封。
这个目的按照本发明由此实现,所述密封由一种用于加入到密封室里面的、开始能流动且以后固化的密封材料制成,该密封室通过至少一吸气管分段和至少一与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连接的分段限制并且所述密封室除了至少一注入孔以外对于能流动的密封材料密封地封闭。
按照本发明设有能流动的密封材料,它为了实现密封通过至少一注入孔加入到密封室里面。该密封室位于吸气管与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之间的部位里面。热交换器网或类似的热交换装置也包括冷流体箱属于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它们用于连接冷却剂管道或者冷却剂流转向。至少一分段可以与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一体连接。但是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零部件固定在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上。所述密封室的密封单元在加入密封材料之前可以有利地正好这样大,使开始能流动的密封材料保持在其中。所述密封室可以有利地具有不密封的位置或者开孔,它们这样小,使得它们只能用于流过比能流动的密封材料更能流动的物质、尤其气体。通过这些开孔或者不密封的位置可以在加入能流动的密封材料时使可能在密封室中含有的气体逸出。这些孔或者不密封位置的密封通过以后固化的密封材料实现。能流动的密封材料匹配于密封室的形状,由此使以后固化的密封紧密地顶靠在密封室的边界上。因此也可以简单地补偿由于零部件引起的和/或由装配引起的在限制密封室的吸气管分段与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分段之间的误差。开始能流动的密封材料也充满密封室的最小部位。所述密封材料可以有利地在固化以后保持弹性。因此可以补偿在吸气管与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之间的运动和/或补偿限制密封室的分段的变形,不会由此损害密封装置的密封功能。这种运动或变形的原因可能是振动、温度变化和/或吸气管内室与环境之间的压力差、尤其内压增高。所述密封材料可以有利地粘附在限制密封室的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和吸气管的分段上。因此可以更好地补偿吸气管外壳和/或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变形和相对运动。如果所述吸气管和顶靠在吸气管上的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分段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也可以有利地高效使用喷入的密封。不同的材料可能具有不同的热膨胀。因为密封室可以完全且无空隙地以密封材料充满,无需使吸气管和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相应密封段附加地相互顶压或者顶压在密封上。不同于由现有技术已知的预加工的密封需要附加地挤压,用于在密封与吸气管和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相应密封面之间实现足够的密封作用。能流动的密封材料的均匀分布简化了密封与密封室的配合。在按照本发明的密封中无需密封在密封室里面的定位和对准,如同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预加工的密封中那样。开始能流动的密封材料也可以分布到复杂形状的、尤其迷宫形的密封室里面,由此可以简单地实现复杂形状的密封段。因此总体上可以更灵活地实现吸气管造型和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造型。通过更大的密封造型自由度可以使不同的吸气管和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形状在密封部位相互匹配。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所述密封附加地满足适配体功能。此外通过个性化地喷入到密封室里面的密封也可以密封相当小的密封室或密封室内部的小区域。由此铸造的密封与常见的预加工密封相比减少加工费用。由此可以有利地使铸入或喷入的密封作为一次性密封,因为在拆开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时自动地损坏。由此防止,多次使用用过的密封,它可能减少或者可能有损密封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改善吸气管和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可靠性。所述吸气管的外壳可以有利地由塑料制成。限制密封室的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分段可以有利地由金属制成。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由最终在其固化态中发泡的密封材料构成。通过密封材料发泡可以改善密封效果。因此也可以加大密封弹性。通过发泡还可以以一种机械弹性预应力加载密封,它可以进一步改善密封效果。由此还可以更好地补偿在吸气管与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之间的可能的误差和/或运动。由此同样可以有利地改善用于补偿吸气管和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不同形状的密封适配功能。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至少一注入孔为了加入密封材料可以从吸气管外部接触到。由此可以在装配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以后从外面加入开始能流动的密封材料到密封室里面。这是有利的,在装配时可以首先将零部件放到其最终位置,无需注意密封。可以在零部件固定以后加入能流动的密封材料。可以有利地在加入密封材料以后封闭注入孔。为此尤其可以装配盖。所述盖可以有利地焊接或粘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简单地密封盖。也可以设有更多的注入孔,它们可以从外面接触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密封室更方便地均匀且全部地以密封材料充满。因此也可以简单且全部地以密封材料充满复杂形状的或者相当大的密封室。
所述密封室可以有利地通过至少一侧面部分和/或与冷却剂箱连接的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分段和/或吸气管的壁体至少一起限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用本来存在的零部件,由此可以降低装配费用和零部件费用。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上设置至少一短臂、尤其一连接框,用于与吸气管连接,它至少一起限制密封室。在此该短臂可以与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一部分连接并且可以是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一部分。所述短臂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零部件与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一部分固定连接,因此也属于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短臂可以简单地限制密封室。短臂可以简单地尤其设置在那里,在那里在吸气管里面和在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上不存在相应的边界段。通过连接框也可以使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简单且稳定地与吸气管连接。所述连接框可以有利地突出于热交换网和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冷却剂箱的外侧面,由此使连接框简单地与吸气管连接。所述短臂、尤其是连接框可以有利地由薄板制成。薄板可以简单地改变其形状,尤其弯曲。此外通过薄板可以实现稳定的短臂、尤其稳定的连接框。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所述吸气管可以由至少两个吸气管外壳部分一起限制并且所述密封设置在两个吸气管外壳部分之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密封附加地用于密封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也用于密封两个吸气管外壳部分的连接部位。由此可以省去附加的独立的密封。一起限制密封室的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分段可以有利地设置在两个吸气管外壳部分之间。由此通过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密封段可以附加地简单地实现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在吸气管外壳里面的稳定固定。所述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连接框架可以有利地这样构成,使它可以简单地装配在两个吸气管外壳部分之间,并且与两个吸气管外壳部分一起密封地限制用于开始能流动的密封材料的密封室。
附图说明
由下面的描述给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特征和细节,在描述中借助于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专业人员可以适宜地单独考虑在附图、描述和权利要求中组合公开的特征,并且组成有意义的其它组合。附图简示出:
图1内燃机吸气管的剖面图,具有按照第一实施例的增压空气水冷却器和发泡密封;
图2吸气管的剖面图,具有按照第二实施例的增压空气水冷却器,它与图1的第一实施例近似;
图3吸气管的剖面图,具有按照第三实施例的增压空气水冷却器,在加入发泡的密封之前;
图4图3的吸气管,具有密封;
图5按照第四实施例的吸气管剖面图,它与图3和4的吸气管近似,在加入发泡的密封之前;
图6图5的吸气管,具有密封;
图7按照第五实施例的吸气管剖面图,它与图3至6的吸气管近似,在加入密封之前;
图8按照第六实施例的吸气管剖面图,它与图3至7的吸气管近似,在加入密封之前;
图9按照第七实施例的吸气管剖面图,它与图3至8的吸气管近似,在加入密封之前;
图10按照第八实施例的吸气管剖面图,它与图3至9的吸气管近似,在加入密封之前。
在附图中相同的零部件配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汽车内燃机吸气管10的第一实施例,用于抽吸空气。吸气管10包括吸气管外壳12。吸气管外壳12具有抽吸外壳部分14(图1中的下方)和分配器外壳部分16(图1中的上方)。抽吸外壳部分14和分配器外壳部分16由塑料制成。
在吸气管10里面设置增压空气水冷却器18。增压空气水冷却器18在对置的端部上具有连接水箱20和偏转水箱22,两者由塑料制成。连接水箱20和偏转水箱22分别基本六面体形地构成。连接水箱20和偏转水箱22属于增压空气水冷却器18。它们最好是增压空气水冷却器18的集成组成部分。
在连接水箱20与偏转水箱22之间固定两个在这里不再感兴趣的、分别总体上基本六面体形的增压空气水冷却器18的热交换网24。热交换网24在图1的实施例中示例地上下设置。备选地它们也可以例如并排地设置。
连接水箱20利用隔壁26分成入口室28和出口室30。入口室28设置在以冷却水流动方向为基准前面的热交换网24的冷却水入口一侧上、即图1中的下方。出口室30设置在冷却水流动方向上后面的热交换网24的冷却水出口一侧上,即图1中的上方。入口室28具有在图1中未示出的通到在图1中下方的热交换网24的孔,穿过它们冷却水可以从入口室28到达热交换网24。在图1中通过箭头32表示冷却水到入口室28里面的流动方向。出口室30具有通到在图1中上方的热交换网24的孔,穿过它们冷却水可以从热交换网24到达出口室30。在图1中通过箭头34表示冷却水从出口室30流出的流动方向。
在连接水箱20上设置进入管36,它通到入口室28。通过进入管36冷却水可以输送到增压空气水冷却器18。进入管36与未详细示出的内燃机冷却水循环连接。冷却水循环可以是内燃机的集中冷却水循环。但是也可以是独立的冷却水循环,它专门适配于吸入空气的冷却。但是冷却水循环也可以以任意的方式与内燃机的集中冷却水循环连接。从出口室30引出排出管38,用于从增压空气水冷却器18排出冷却水。排出管38与内燃机的冷却水循环连接。进入管36和排出管38分别具有90度弯曲并且通过图1中上方的分配器外壳部分16从吸气管外壳12引出来。在图1中排出管38的一部分被进入管36遮盖。
增压空气水冷却器18还具有由薄板制成的基本平面的连接板40。连接板40位于面对分配器外壳部分16的一侧上。连接板40也设置在以冷却水流动方向为基础后面的、在图1中上方的热交换网24的空气出口一侧上。在图1中通过箭头41表示通过热交换网24的空气流动。连接板40分别与连接水箱20和偏转水箱22固定连接。连接板40在连接水箱20与偏转水箱22之间的部位具有空气孔42。空气孔42通过空气出口部位覆盖在后面的热交换网24的空气出口一侧上。由此使通流热交换网24的吸入空气可以无阻碍地通流空气孔42。
连接板40通过固定段43以箭头41为基准径向向外突出于连接水箱20、偏转水箱22以及热交换网24。在固定段43里面设有环绕的短臂44。在与短臂44对置的连接板40一侧上存在相应的凹下。短臂44例如可以通过冲压或者挤压实现。在连接水箱20相邻的一侧上连接板40具有以空气孔42为基准径向突出的分段46。在分段46里面存在两个用于进入管36和排出管38的开孔48。在开孔48里面分别设置环密封凸缘50,它使进入管36以及排出管38密封在各自的开孔48里面。
抽吸外壳部分14具有用于吸入空气的空气进入管52,它位于与分配器外壳部分16对置的一侧上、即图1中的下方。在图1中通过箭头54表示吸入空气到空气进入管52的流动。空气进入管52导引到空气进入室56,它通过空气入口58与在冷却水流动方向上前面的、在图1中下方的热交换网24的空气入口一侧连接。
在空气入口58的对置一侧上抽吸外壳部分14具有用于偏转水箱22的第一支承槽60和用于连接水箱20的第二支承槽62。支承槽60与62之间的距离对应于连接水箱20与偏转水箱22之间的距离。在第一支承槽60里面设置板状的橡胶轴承64,在其上松动地、即以箭头41为基准径向在第一支承槽60边界内部可移动地支承偏转水箱22。在第二支承槽62里面设置U形轮廓的橡胶轴承66,在其中在与连接板40对置的一侧上固定地、即以箭头41为基准径向和轴向只能在橡胶轴承66的弹性范围里移动地支承连接水箱20。在此U形橡胶轴承66包围连接水箱20的边缘。支承槽60和62和橡胶轴承64和66分别U形地沿着连接水箱20和偏转水箱22的三个自由侧面延伸。U形橡胶轴承64和66的侧腿分别指向连接水箱20和偏转水箱22的与连接板40连接的那个侧面。U形橡胶轴承64和66的侧腿一直达到连接板40。
在背离偏转水箱22的连接水箱20一侧上抽吸外壳部分14扩大到连接室68。进入管36和排出管38位于连接室68里面。
抽吸外壳部分14在其面对分配器外壳部分16的一侧上具有安装孔70,穿过它可以将增压空气水冷却器18在图1中以箭头72表示的安装方向上安装到抽吸外壳部分14里面。安装孔70被定位边缘74包围,在定位边缘上放置增压空气水冷却器18的连接板40。定位边缘74以箭头41为基准径向向外被抽吸侧的连接法兰76包围,它用于连接分配器外壳部分16的分配器侧的连接法兰78。连接法兰76径向在定位边缘74外部构成抽吸侧的、沿着周边封闭的用于密封室82的室边界80。室边界80具有基本U形的轮廓。在密封室82里面存在由发泡密封材料制成的密封84。抽吸侧的室边界80通过用于分配器侧连接法兰78的相应定位面的沿着周边封闭的定位面86包围。
分配器外壳部分16在其面对抽吸外壳部分14的一侧上具有空气出口88。空气出口88在图1上方的热交换网24的空气出口侧和连接板40的空气孔42上延伸。空气出口88被分配器侧的连接法兰78封闭地包围。
分配器侧的连接法兰78在其面对抽吸侧的连接法兰76一侧上具有沿着周边延伸的凹下90。在抽吸外壳组装到一起时连接板40的短臂44浸入到凹下90里面。连接板40与短臂44形成用于密封室82的另一室边界。以箭头41为基准径向外部的连接板40边缘伸进到密封室82里面。
径向在凹下90外部形成与密封室82连接侧的室边界92的连接法兰78。室边界92在轮廓上基本是U形的。径向在室边界92外部存在用于抽吸侧连接法兰76的定位面86的分配器侧的定位面。
分配器侧的连接法兰78在面对连接水箱20一侧上具有两个开孔94,穿过开孔导引进入管36和排出管38。开孔94向着密封室82敞开。它们可以从吸气管10外部接触到。因此开孔94用于附加地作为密封84的能流动的密封材料的注入孔。密封室82除了用于加入密封84的开始能流动的密封材料的开孔94以外密封地封闭。但是密封室82可以具有不密封的位置或开孔,它们尽管对于能流动的密封材料是密封的,但是例如对于空气是通透的。因此在加入能流动的密封材料时在密封室82里面含有的空气可以逸出。而密封材料保持在密封室82里面。
密封84一方面密封抽吸侧连接法兰76与分配器侧连接法兰78的连接,由此使吸气管外壳12在连接位置对外密封。此外密封84使增压空气水冷却器18相对于吸气管外壳12密封。通过这种方式防止,吸入空气在热交换网24旁边从空气进入室56进入到分配器外壳部分16里面。
为了加工吸气管10,吸气管外壳部分14和分配器外壳部分16由独立的部分制成。橡胶轴承64和66穿过安装孔70装配到抽吸外壳部分14的支承槽60和62里面。接着将增压空气水冷却器18通过其背离连接板40的一侧从前面在安装方向72上穿过安装孔70插到抽吸外壳部分14里面。在此偏转水箱22支承在橡胶轴承64上并且连接水箱20支承在橡胶轴承66上。然后使连接板40通过其径向外部边缘顶靠在抽吸外壳部分14的定位边缘74上。接着分配器外壳部分16通过空气出口88从前面这样定位在抽吸侧的连接法兰76上,使进入管36和排出管38穿过相应的开孔94伸出。在此短臂44浸入到分配器侧连接法兰78的凹下90里面。现在连接法兰76和78固定地相互连接。这一点例如可以利用螺栓连接或者粘接实现。备选地也可以使连接法兰76和78相互焊接或粘接。接着将开始能流动的密封材料通过开孔94喷到密封室82里面。密封材料分配到整个密封室82里面。密封材料发泡,由此也使连接法兰76与78之间的最小空隙相互间并且相对于连接板40封闭。在此密封材料粘附在密封室82的所有边界上。密封材料固化成弹性密封84。开孔94在喷入密封材料以后例如通过相应的封闭体封闭。
在内燃机运行时吸入空气在箭头54方向上通过吸气管12的空气进入管52抽吸或吹到空气进入室56里面。从那里吸入空气通过空气入口58流到热交换网24并且在箭头41方向上通过热交换网。在此在吸入空气与冷却水之间在热交换网24里面产生热交换。吸入空气通过连接板40的空气孔42和空气出口88进入到分配器外壳部分16。利用分配器外壳部分16使吸入空气以在这里不再感兴趣的方式分配到内燃机的相应燃烧室上。
在内燃机运行时冷却水还从冷却水循环通过进入管36进入到连接水箱20的进入室28。从那里冷却水以在这里不再感兴趣的方式通流空气进入侧(图1中下方)的热交换网24并且进入到偏转水箱22。在偏转水箱22里面冷却水(通过箭头96表示)导引到空气出口侧的热交换网24的水入口,在图1中上方。冷却水也通流这个热交换网24并且进入到连接水箱20的出口室30。从那里冷却水通过箭头34表示流到排出管38。从排出管38冷却水引回到冷却水循环。
在图2中示出按照第二实施例的吸气管10局部剖面图。与图1的第一实施例近似的那些部件配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是,连接板40具有许多定位孔198。定位孔198在连接水箱、偏转水箱和热交换网24外部在周边方向上分布地设置。连接水箱和偏转水箱在图2中由于与图1不同的透视未示出。穿过定位孔198伸出抽吸外壳部分14的定位钩199。为了更加清晰在图2中只示出吸气管外壳12的一侧。定位钩199位于抽吸外壳部分14的定位边缘74以外。
此外在分配器侧的连接法兰78里面设有用于密封84的开始能流动的密封材料的独立注入孔194。在第二实施例中省去在连接板40里面的短臂44和在分配器侧连接法兰78里面的相应凹下。取而代之,在第二实施例中分配器外壳部分16径向在连接法兰78内部具有分配器侧的定位边缘175。分配器侧的定位边缘175径向在抽吸侧的定位边缘74内部在与定位边缘对置的一侧上顶靠在连接板40上。
此外分配器侧的室边界92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不是U形的,而是基本L形的。在第二实施例中分配器外壳部分16的连接法兰76、抽吸外壳部分14的连接法兰78和增压空气水冷却器18的连接板40限制密封室82。
在图3和4中示出按照第三实施例的吸气管210的局部剖面图。图3示出在加入密封284之前的吸气管210。在图4中示出在加入密封284以后的吸气管210。在第三实施例中通过侧面部分240、吸气管外壳212的吸气管壁280、短臂244和外壳侧的短臂245限制用于密封284的密封室282。侧面部分280例如可以是水箱的壁体或者增压空气水冷却器218的连接板。短臂244最好由金属制成。但是也可以由其它材料、例如塑料制成。短臂244最好与侧面部分240一体连接。但是短臂244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零部件与侧面部分240固定连接并且属于侧面部分。外壳侧的短臂245优选与吸气管壁280一体连接。它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零部件固定在吸气管壁280上。在短臂244与吸气管壁280之间存在注入孔294,通过它们可以充满能流动的密封材料。密封室282除了用于开始能流动的密封材料的注入孔294以外是密封的。如同在两个第一实施例中一样,密封材料在充满以后在密封室282里面发泡并且固化成弹性密封284。
在图5和6中示出按照第四实施例的吸气管210的局部剖面图。与图3和4的第三实施例近似的那些部件配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是,在吸气管壁280里面设置注入孔394,用于充满开始能流动的密封材料。注入孔394可以从吸气管212外部接触到。在第四实施例中短臂244从增压空气水冷却器218的侧面部分240一直到吸气管壁280。在图6中示出充满密封284以后的吸气管210。在那里注入孔394在充满密封材料以后通过盖395封闭。盖395例如与吸气管壁280粘接或焊接。代替盖395也可以使用其它形式的封闭部件、例如塞堵。
在图7中示出按照第五实施例的吸气管210的局部剖面图。与图3和4的第三实施例近似的那些部件配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第五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是,在与增压空气水冷却器218的短臂244对置的外壳侧短臂245一侧上设置另一短臂447。第二短臂447最好由金属制成。但是它也可以由其它材料、例如塑料制成。短臂447固定在增压空气水冷却器218的侧面部分240上。短臂447最好与侧面部分240一体连接。但是它也可以作为独立的部件与侧面部分240固定连接。短臂447一直延伸到吸气管壁280。取而代之吸气管壁280的外壳侧的短臂245与侧面部分240间隔地终结。该间隔这样大,使开始能流动的密封材料通过那里的空隙可以分配到外壳侧的短臂245两侧。总体上能够迷宫式地构造密封室282并因此构造喷入到那里的、在图7中未示出的密封。因此可以改善密封效果。
在图8中示出按照第六实施例的吸气管210的局部剖面图。与图3和4的第三实施例近似的那些部件配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第六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是,省去侧面部分240上的短臂244和吸气管壁280上的外壳侧的短臂245。取而代之,为了实现用于在图8中未示出的密封的密封室282,增压空气水冷却器218的侧面部分240在其面对吸气管壁280的一侧上波浪形地构成。密封室282通过两个相邻波峰544之间的波谷限制。位于吸气管壁280里面的注入孔394通到密封室282里面。注入孔394可以从吸气管210外部接触到。在加入密封材料以后例如可以通过盖封闭注入孔394。
在图9中示出按照第七实施例的吸气管210的局部剖面图。与图3和4的第三实施例近似的那些部件配有相同的附图标记。第七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是,面对增压空气水冷却器218的吸气管壁280的内侧配有U形槽,其一个侧壁形成短臂245。槽的另一侧壁645通过吸气管212横截面收缩实现。增压空气水冷却器218侧面部分240的短臂244伸进到这个槽里面。密封室282通过短臂244和短臂245和位于其间的吸气管壁280和侧面部分240的分段限制。注入孔294与第三实施例一样位于短臂244与吸气管壁280之间。
在图10中示出按照第八实施例的吸气管210的局部剖面图。与图9的第七实施例近似的那些部件配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与第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是,在第八实施例中另一短臂747与侧面部分240连接。短臂747最好由金属制成。但是它也可以由其它材料、例如塑料制成。短臂747优选与侧面部分240一体连接。但是它也可以作为独立部件固定在侧面部分240上。短臂747基本垂直于短臂244离开增压空气水冷却器218延伸。短臂747的自由边缘对于能流动的密封材料密封地顶靠在与短臂245对置的吸气管壁280的U形槽侧壁645上。因此短臂747可以作为止挡。在槽侧壁645与第一短臂244之间的部位注入孔394通到密封室282。注入孔394位于吸气管壁280里面。它可以从吸气管210外部接触到。在短臂244与吸气管壁280之间存在空隙,能流动的密封材料可以通过它们流动。通过这种方式迷宫式地形成密封室282并由此形成在图10中未示出的密封。
所有上述的吸气管10;210的实施例能够实现下列变化:
本发明不局限于汽车内燃机的吸气管10;210。而是也可以在其它形式的内燃机、例如在工业发动机中使用。
代替塑料可以由其它材料、例如由金属制成吸气管外壳12;212、尤其抽吸外壳部分14和分配器外壳部分16。
吸气管外壳12也可以由多于两个部分组成。也可以由唯一的外壳部件组成。
代替增压空气水冷却器18;218也可以设有其它形式的冷流体空气冷却器,代替冷却水可以以其它、尤其液体或气体的冷却剂通流冷却器。
在图1的第一实施例中代替两个热交换网24也可以设有少于或多于两个的热交换网。热交换网24也可以以其它方式设置。
代替塑料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制成连接水箱20和偏转水箱22。
代替六面体形也可以以其它形状、例如圆柱形构成连接水箱20和/或偏转水箱22。
代替由薄板也可以由其它材料、例如塑料制成连接板40。
代替冲压或挤压也可以以其它方式实现短臂44。例如也可以在连接板40上固定独立的短臂,例如粘接、焊接或钎焊。
代替为了弹性密封284而固化的密封材料也可以使用为了非弹性密封而固化的密封材料。
也可以使用密封材料,它在加入到密封室82;282里面以后不发泡。

Claims (7)

1.一种内燃机吸气管(10;210),具有设置在吸气管(10;210)里面的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18;218)和密封(84;284),它使吸气管(10;210)相对于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18;218)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84;284)由一种用于加入到密封室(82;282)里面的、开始能流动且以后固化的密封材料制成,该密封室通过至少一吸气管(10;210)分段(80,92;280,245,;645)和至少一与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18;218)连接的分段限制并且所述密封室(82;282)除了至少一注入孔(94;194;294;394)以外对于能流动的密封材料密封地封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84;284)由最终在其固化态中发泡的密封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气管,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注入孔(94;194;394)为了加入密封材料可以从吸气管(10;210)外部接触到。
4.如上述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室(82;282)通过至少一侧面部分(240)和/或与冷却剂箱(20,22)连接的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18;218)的分段(40)和/或吸气管(10;210)的壁体(80,92;280)至少部分限制。
5.如上述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气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18;218)上设置至少一短臂(40,44;244;447;747),它至少部分限制密封室(82;28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气管,其中所述短臂是连接框(40),用于与吸气管(10)连接。
7.如上述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10)由至少两个吸气管外壳部分(14,16)一起限制并且所述密封(84)设置在两个吸气管外壳部分(14,16)之间。
CN201280067503.XA 2012-01-19 2012-11-13 具有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内燃机吸气管 Active CN1040810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000875.9 2012-01-19
DE102012000875.9A DE102012000875B4 (de) 2012-01-19 2012-01-19 Saugrohr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Kühlfluidladeluftkühler
PCT/EP2012/072476 WO2013107536A1 (de) 2012-01-19 2012-11-13 Saugrohr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mit einem kühlfluidladeluftkühl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1017A CN104081017A (zh) 2014-10-01
CN104081017B true CN104081017B (zh) 2016-08-24

Family

ID=47257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7503.XA Active CN104081017B (zh) 2012-01-19 2012-11-13 具有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内燃机吸气管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49717B2 (zh)
CN (1) CN104081017B (zh)
DE (1) DE102012000875B4 (zh)
WO (1) WO20131075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02448A1 (de) * 2013-02-14 2014-08-14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Frischluftanlage
DE102013205316A1 (de) * 2013-03-26 2014-10-02 Behr Gmbh & Co. Kg Frischluftanlage
JP6437358B2 (ja) * 2015-03-23 2018-12-12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吸気マニホールド装置
DE102015005047A1 (de) 2015-04-21 2016-10-27 Neander Motors Ag Sauganlage mit integriertem Ladelüftkühler
JP6520477B2 (ja) * 2015-06-30 2019-05-2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JP6394680B2 (ja) * 2016-11-04 2018-09-26 マツダ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クーラ付き多気筒エンジンの吸気装置
JP2020051271A (ja) * 2018-09-25 2020-04-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前部構造
DE102019121494A1 (de) 2019-08-09 2021-02-11 Mann+Hummel Gmbh Wärmetauscheranordnun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Wärmetauscheranordnung und Brennkraftmaschine mit Wärmetauscheranordnung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3868A (en) * 1988-05-26 1989-04-25 Deere & Company Intercool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DE102009012024A1 (de) * 2009-03-10 2010-09-16 Behr Gmbh & Co. Kg Ladeluftkühler zur Anordnung in einem Saugrohr
CN102042135A (zh) * 2009-10-21 2011-05-04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内燃机的进气歧管和冷却液增压空气冷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728827B2 (de) * 1977-06-27 1979-05-03 Ford-Werke Ag, 5000 Koeln Wärmetauscher,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DE3133665C2 (de) * 1981-08-26 1984-06-07 Süddeutsche Kühlerfabrik Julius Fr. Behr GmbH & Co KG, 7000 Stuttgart Verbindung von Rohren eines Wärmetauscherblocks mit einem Anschlußkasten,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Verdampfer
US20090266041A1 (en) * 2003-12-22 2009-10-29 Donaldson Company, Inc. Seal arrangement for filter element; Filter element assembly; and, methods
DE102005053500B3 (de) * 2005-11-09 2007-05-10 Siemens Ag Ansaugrohr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motor
DE102007030464A1 (de) * 2007-06-29 2009-01-08 Volkswagen Ag Saugrohr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DE102009025282A1 (de) * 2009-06-15 2010-12-16 Behr Gmbh & Co. Kg Saugrohr mit integriertem Ladeluftkühler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3868A (en) * 1988-05-26 1989-04-25 Deere & Company Intercool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DE102009012024A1 (de) * 2009-03-10 2010-09-16 Behr Gmbh & Co. Kg Ladeluftkühler zur Anordnung in einem Saugrohr
CN102042135A (zh) * 2009-10-21 2011-05-04 曼·胡默尔有限公司 内燃机的进气歧管和冷却液增压空气冷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81017A (zh) 2014-10-01
DE102012000875A1 (de) 2013-07-25
WO2013107536A1 (de) 2013-07-25
US9249717B2 (en) 2016-02-02
DE102012000875B4 (de) 2015-10-08
US20140326222A1 (en) 2014-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81017B (zh) 具有增压空气冷流体冷却器的内燃机吸气管
US9598994B2 (en) Cooling device for connection piece
KR101982138B1 (ko) 과급 공기 냉각 장치
US9709342B2 (en) Heat exchanger arrangement in a housing
US20120167860A1 (en) Intake System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7614860B (zh) 车辆用egr冷却器
JP6233611B2 (ja) 第2の流体を用いて第1の流体を温度調節するための熱交換器
US10794265B2 (en) Venting tank and automotive vehicle comprising such a tank
US10422273B2 (en) Fresh air supply device of an internatio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3504555A (ja) 中空構造体における高温流体の流体導管
US9689353B2 (en) Charge air cooler device
CN109424476A (zh) 进气装置
CN107078366A (zh) 电池温控单元以及使用该电池温控单元的电池组
CN110199107A (zh) 发动机装置
US8978371B2 (en) Cooling adapter
CN105464780A (zh) 发动机的水冷装置
CN107725145B (zh) 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
CN103726959A (zh) 内燃发动机的进气系统
CN108180768A (zh) 一种闭式横流冷却塔
CN204572269U (zh) 一种egr冷却装置
KR101830475B1 (ko) 통합형 서모스탯 밸브 및 과급 공기 쿨러 덮개 조립체
CN207976003U (zh) 一种闭式横流冷却塔
US20100126704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Direct Flow Path Modules
CN206221097U (zh) 一种汽车用egr冷却器
CN105927431B (zh) 一种冷却器内置且具有高密封性的发动机进气歧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7

Address after: Bad Harzburg Germany

Patentee after: Modex 01-2022 LLC

Address before: Germany Ludwigsburg

Patentee before: Mann Humme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