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6662A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6662A
CN104076662A CN201310467237.6A CN201310467237A CN104076662A CN 104076662 A CN104076662 A CN 104076662A CN 201310467237 A CN201310467237 A CN 201310467237A CN 104076662 A CN104076662 A CN 104076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pressure
bite
image
fix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723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6662B (zh
Inventor
小室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76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66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6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6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Structural details or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pressure elements and layers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可旋转的旋转部件;管状部件,其能够在与所述旋转部件接触的同时移动;加压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并通过使所述管状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挤压接触,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管状部件之间形成的咬合部处夹持保持有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以施加用于将未定影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压力;以及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加压部件,其中,所述加压部件由弹性体制成,并且所述弹性体的与所述管状部件接触的一个表面的端部位置比所述弹性体的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另一表面的端部位置更靠近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上游侧。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和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电子照相术的诸如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呈例如鼓形的感光体(感光鼓)被均匀地充电,感光鼓基于图像信息暴露在受控光下,然后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在静电潜像形成为具有色调剂的可视图像(色调剂图像)并且色调剂图像从感光鼓转印到记录纸上之后,通过定影装置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上。
如图8所示,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900由定影辊110和加压辊120构成,定影辊110包括位于圆筒形芯部内部的热源113,并且定影辊110制造成在芯部处层压有耐热性弹性体层111以及在外周表面处层压有防粘层112,加压辊120设置成与定影辊110挤压接触,并且加压辊120制造成在芯部121处层压有耐热性弹性体层122以及在外周表面处层压有由耐热性树脂涂层或耐热性橡胶涂层制成的防粘层123。通过使保持有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图像介质经过定影辊110和加压辊120之间并对未定影色调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来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例如,记录纸)上。这样的定影装置被称为辊-咬合型、双辊型或热辊型定影装置,并被广泛使用。
顺便提及,当在热辊型定影装置中试图加速时,需要与定影速度成比例地增加形成在加压辊和定影辊之间的咬合部的咬合宽度,使得可以将足够的热量提供给色调剂和记录介质。以下方法可以作为增加咬合宽度的方法:增加定影辊和加压辊之间的载荷、增加定影辊的弹性体层的厚度、增加各个辊的直径等。
然而,在增加载荷的方法和增加弹性体层的厚度的方法中,因辊的挠曲而获得的咬合宽度的形状可能沿辊的轴线变得不均匀。因此,可能会出现不均匀的定影,可能会在记录介质上产生褶皱,以及在图像质量方面可能会出现问题。此外,在增加辊的直径的方法中还存在导致装置增大的问题以及辊的温度从室温上升到可定影温度的时间(预热时间)变长的问题。
JP-A-11-133776(专利文献1)和JP-A-2001-356625(专利文献2)公开了本申请人提出的一种关于定影装置的技术,所述定影装置包括:可旋转定影辊,该可旋转定影辊的表面可弹性形变;管状部件(在下文中称为“环形带”),该管状部件可在保持与定影辊接触的同时行进;加压部件(在下文中称为“按压垫”),该加压部件在环形带的内部设置为非旋转的状态;以及片状滑动部件,该片状滑动部件位于按压垫和环形带之间的位置并具有低摩擦阻力,所述定影装置构造成使环形带与定影辊进行挤压接触,使得通过按压垫再经由滑动部件形成与定影辊接触的接触表面,从而提供带咬合部以使片材可以通过环形带与定影辊之间,并且构造成使定影辊的位于片材出口侧的表面的咬合部发生局部弹性变形,从而基本确保彩色色调剂的显色特性或记录材料与咬合部的可分离性。
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述的定影装置(称为自由带咬合型)中,使用按压垫而不是在现有技术的辊咬合型定影装置中的加压辊使环形带与定影辊进行挤压接触,所述按压垫设置有多个加压部,这些加压部包括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位于咬合部入口侧的挤压部和位于出口侧的极限加压部。通过采用这种构造,由定影辊和环形带形成的带咬合宽度很容易变得比定影辊与现有技术的加压辊之间的辊咬合宽度更大。与辊-咬合型的定影装置相比,在咬合部出口侧的极限加压部处施加有更均匀和更高的咬合压力。例如,可以使色调剂的量比薄纸或单色图像增加的彩色图像的定影与从定影辊上的分离以较高水平相互并存,并且可以容易地实现适合高速度与减小设备尺寸并存。
此外,在自由带咬合型的定影装置中,与定影辊进行挤压接触的环形带的热容量比较小,并且垫设置成处于非旋转状态。因此,实现了这样的构造:从定影辊传递而来的热量不容易辐射到外面。因此,即使定影辊的旋转开始,也只有少量的热量从定影辊传递输到环状带侧,当色调剂熔化时会增强热效率,并且带咬合中的温度下降的量也比较小。因此,存在这样的优点:可改善色调剂的定影性,以及将定影装置作为适合小型尺寸和高速运行的节能型彩色定影装置投入实际使用。
[专利文献1]JP-A-11-133776
[专利文献2]JP-A-2001-35662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与自由带咬合型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抑制记录介质的变形应力或褶皱的产生。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反复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之后实现了下文所示的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旋转部件;
管状部件,其能够在与所述旋转部件接触的同时移动;
加压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并通过使所述管状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挤压接触,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管状部件之间形成的咬合部处夹持保持有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以施加用于将所述未定影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压力;以及
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加压部件,
其中,所述加压部件由弹性体制成,并且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的所述咬合部的入口侧所述弹性体的与所述管状部件接触的一个表面的端部位置比在所述咬合部的入口侧所述弹性体的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另一表面的端部位置更靠近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的所述咬合部的入口侧,所述弹性体的与所述管状部件接触的一个表面的端部位置沿着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位于所述弹性体的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另一表面的端部位置的上游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
其中,所述旋转部件至少包括作为金属芯部的表面层的防粘树脂层,并且在所述表面层和所述金属芯部之间不包括弹性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
其中,在所述加压部件中,在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的所述咬合部的出口侧所述弹性体的与所述管状部件接触的一个表面的端部位置与在所述咬合部的出口侧所述弹性体的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另一表面的端部位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位于基本相同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旋转部件;
管状部件,其能够在与所述旋转部件接触的同时移动;
加压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并由弹性体制成;以及
保持部件,其通过用所述加压部件使所述管状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挤压接触,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管状部件之间形成的咬合部处夹持保持有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以向所述加压部件施加用于将所述未定影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压力,
其中,在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所述保持部件向所述加压部件施加压力的最上游位置比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管状部件接触的最上游位置更靠近下游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潜像形成单元,其在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潜像;
显影单元,其使用用于显影静电图像的显影剂对所述潜像进行显影;
转印单元,其在借助或不借助中间转印体的情况下将已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目标上;以及
定影单元,其将所述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转印目标上,
其中,所述定影单元是根据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定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加压部件的弹性体的形状不具有这种构造的情况相比,抑制了记录介质的变形应力或褶皱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未设置本发明构造的情况相比,从所述旋转部件传递到所述管状部件侧的热量少,并且色调剂熔化时的热效率变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加压部件的弹性体的形状不具有这种构造的情况相比,咬合部的出口侧的极限加压部的压力变高,并且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的可分离性也变高。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未设置本发明构造的情况相比,抑制了记录介质的变形应力或褶皱的产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未设置本发明构造的情况相比,获得了包括这样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所述定影装置中抑制了记录介质的变形应力或褶皱的产生。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构造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2是示出了按压垫(作为本发明的加压部件)的形状的一个示例的横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按压垫(作为本发明的加压部件)的形状的另一示例的横截面图;
图4是示出了由长方形部件(长方体)制成的按压垫的形状的示例的横截面图;
图5是示出了在使用本发明的加压部件的定影装置的咬合部中沿着咬合宽度方向的压力分布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6是示出了在使用图4所示的加压部件的定影装置的咬合部中沿着咬合宽度方向的压力分布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8是示出了辊-咬合型定影装置的构造的一个示例的示意性构造图;
图9是描述了按压垫(作为本发明的加压部件)、保持部件和环形带(作为管状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描述了按压垫(作为本发明的加压部件)、保持部件和环形带(作为管状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11是描述了按压垫(作为本发明中的加压部件)、保持部件和环形带(作为管状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另一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定影装置
首先,将参考图1描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定影装置。此外,在图1中将描述这样的构造:加热定影辊(作为旋转部件)设置在与未定影色调剂接触的接触侧,并且环形带(作为管状部件)和加压部件设置在加压侧。然而,对定影辊加热的单元可以称为从定影辊外侧进行加热的外部加热单元。此外,加热单元可以在环形带侧。此外,环形带可以用作定影带并与记录介质上的色调剂表面进行接触,而旋转部件可以用作加压辊。在随后的描述中,“加热定影辊”简称为“定影辊”。
如图1所示,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90的主体部分由作为旋转部件的实例的定影辊70以及加压单元80构成,加压单元80包括:环形带81(作为管状部件);按压垫82(作为加压部件),该按压垫经由环形带81被定影辊70挤压;保持部件84,该保持部件保持按压垫82;片状或圆筒形滑动部件83,该滑动部件设置在环形带81和按压垫82之间;引导部件86,该引导部件引导环形带81的内表面并且具有外径小于环形带81的内径的形状;润滑剂供给和清洁部件87,该润滑剂供给和清洁部件在除去环形带81的内表面上的灰尘同时向环形带81的内表面供应润滑剂;以及带内固定保持件85,该保持件用于固定按压垫82的保持部件84和润滑剂供给和清洁部件87。
另一方面,定影辊70构造成防粘层72层压在金属芯部(圆筒形芯部)71的周围。此外,作为发热源的卤素加热器73设置在定影辊70的内部。此外,温度传感器(未示出)设置成接触定影辊70的表面,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器(未示出)基于温度传感器所获得的温度测量值控制卤素加热器73的照明,并进行调整,使得定影辊70的表面温度保持在预设温度(例如,160℃)。
更具体地,环形带81以可旋转的方式由设置在其中的按压垫82、引导环形带81行进的引导部件86和设置在环形带81两端处的边缘引导装置(未示出)支撑。此外,通过使定影辊70与环形带81进行挤压接触,在环形带81和定影辊70之间形成咬合部。
此外,按压垫82设置在环形带81的内部并处于按压垫经由环形带81挤压定影辊70的状态,从而在环形带81和定影辊70之间形成咬合部。在此,为确保具有比辊-咬合型定影装置更宽的咬合部,按压垫82由弹性部件制成并设置在保持部件84上。此外,为使环形带81的内周表面与按压垫82之间的滑动阻力变小,至少在咬合部中按压垫82的与环形带81接触的表面上设置由例如低摩擦片材制成的滑动部件83。
此外,引导环形带81行进的引导部件86安装在带内固定保持件85上,并构造成使环形带81平稳地旋转。此外,由于引导部件86在环形带81的内周表面上以摩擦的方式滑动,因此引导部件由静摩擦系数低的材料制成,并由导热性低的材料制成,使得难以从环形带81带走热量。
另一方面,定影辊70在驱动电机(未示出)的驱动下沿白色箭头C的方向旋转,并且环形带81也随这样的旋转而旋转。在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部中静电转印有色调剂图像T的记录介质P由定影入口引导装置(未示出)进行引导并被传送到咬合部。当记录介质经过咬合部时,咬合部的压力和定影辊70供应的热量使记录介质P上的色调剂图像T定影。
此外,作为用于分离的辅助单元的分离部件60设置在定影辊70的咬合部的下游侧。
接下来,将参考图2至图6描述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按压垫82的形状和功能。
图4示出了由长方形部件制成的按压垫82c的示例。这里,图4的右侧对应于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咬合部的入口侧,而图4的左侧对应于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咬合部的出口侧。
如图4所示,按压垫82c的边821是按压垫82c的在咬合部的入口侧(即,记录介质的进入侧)与环形带接触的端部,按压垫82c的边822是被保持部件84保持的按压垫82c的咬合部的入口侧端部。此外,边821和边822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此外,按压垫82c的边823是按压垫82c的在咬合部的出口侧(即,记录介质的排出分离侧)与环形带接触的端部,按压垫82c的边824是被保持部件84保持的按压垫82c的咬合部的出口侧端部。此外,边823和边824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图6中示出了在使用具有图4所示形状的按压垫82c对定影辊70进行加压以形成咬合部时的压力分布。
如图6所示,就压力分布而言,结果表明在咬合宽度方向(记录材料的通过方向)被定义为水平轴线的情况下,咬合部的入口侧和出口侧的边缘部分变得极其高。结果表明这是一种在如下两种情况下出现的现象:相对于具有图4形状的按压垫82c而言定影辊70的表面的弹性层薄的情况,或定影辊70没有弹性层但在芯部上具有防粘树脂层的情况。由于在这种压力分布情况下咬合入口侧的压力高,因此可以推断出记录介质不容易进入咬合部并且记录介质在进入咬合部时很容易受到加压保持位置的轴向变化的影响,以及记录介质从咬合部的近侧进入的行为会发生波动。可以推断出在记录介质的行为发生波动的情况下记录介质很容易发生褶皱,并且还能观察到在进入咬合部的入口侧之后因巨大的压降而引起的传送性能的变差。
另一方面,在图2中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按压垫82a的形状的示例。这里,图2的右侧对应于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咬合部的入口侧,而图2的左侧对应于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咬合部的出口侧。
如图2所示,按压垫82a的边821是按压垫82a的在咬合部的入口侧(即,记录介质的进入侧)与环形带接触的端部,按压垫82a的边822是被保持部件84保持的按压垫82a的咬合部的入口侧端部。此外,边821的位置比边822的位置更靠近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
此外,按压垫82a的边823是按压垫82a的在咬合部的出口侧(即,记录介质的排出分离侧)与环形带接触的端部,按压垫82a的边824是被保持部件84保持的按压垫82a的咬合部的出口侧端部。此外,边823和边824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
在图5中示出了在使用具有图2所示形状的按压垫82a对定影辊70进行加压以形成咬合部时的压力分布。
在图2所示按压垫82a的形状的情况下,就压力分布而言,在咬合宽度方向(记录材料的通过方向)被定义为水平轴线的情况下,咬合部的入口侧的边缘部分的压力比咬合部的出口侧的边缘部分的压力下降更大。可以相信的是,这是由以下事实引起的:边821(作为按压垫82a与咬合部接触的表面的位于记录介质进入侧的端部)附近的形状变形的自由度增加了,结果,按压垫82a的位于咬合部的入口侧的部分相对于咬合部中的加压更容易变形。因此,与图4的按压垫82c的形状相比,记录介质进入咬合部变得容易并且在记录介质进入时不易受到加压保持位置的轴向变化的影响。结果,可以推断出记录介质从咬合部的入口的近侧进入的行为是稳定的,从而通过使咬合部的入口侧的压力和咬合部的入口侧之后的压力之间的压差变小来抑制褶皱的产生,从而改进了记录介质在咬合部中的传送性能。
另一方面,因为按压垫82a的边823和边824设置在大致竖直的方向上,因此如图5的压力分布所示,压力在咬合部的出口侧变高,其上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的可分离性也变高。
在此,在图2的按压垫82a中,以角度θ斜切长方形部件的右侧表面。斜切面可以是平面或曲面。此外,尽管考虑相对于按压垫的材质与咬合部的载荷的变形自由度和耐久性而适当地选择角度θ,但约1°至60°的角度是优选的,约15°至50°的角度是更优选的。
此外,在图3中示出了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按压垫的形状的另一示例。在此,图3的右侧对应于咬合部的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入口侧,而图3的左侧对应于咬合部的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的出口侧。
如图3所示,按压垫82b的边821是按压垫82b的在咬合部的入口侧(即,记录介质的进入侧)与环形带接触的端部,按压垫82b的边822是被保持部件84保持的按压垫82b的咬合部的入口侧端部。此外,边821的位置比边822的位置更靠近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此外,图3所示的按压垫82b具有这样的形状:长方形部件的与咬合部的入口侧对应的右侧表面的下部被局部切直到与保持部件84接触的整个接触表面,按压垫82b和环形带之间的接触面积大于按压垫82b和保持部件84之间的保持面积。在此,考虑相对于按压垫的材质与咬合部的载荷的变形自由度和耐久性而适当地选择按压垫82b下部的局部切除部分的体积。
此外,按压垫82b的边823和边824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位于大致相同的位置,并且在使用具有图3所示形状的按压垫82b对定影辊70进行加压以形成咬合部时的压力分布基本上是图5所示的分布。
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中,如图9至图11进一步所示,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与按压垫82a、82b或82d(作为加压部件)和环形带81(作为管状部件)接触的最上游位置相比,保持部件84向按压垫82a、82b或82d(作为加压部件)施加压力的上游侧位置(最上游位置)更朝向(靠近)下游侧。
接下来,将描述构成定影装置的各个部件。
首先,在定影辊70中,芯部(基材)71由诸如铁、铝和SUS(不锈钢)等高导热性的金属形成的圆筒形部件构成。就芯部71的外径和厚度而言,与图8所示的辊定影装置相比,在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中,芯部的直径减小和厚度减小,以使按压垫82的挤压力变小并确保在咬合部中的预定咬合宽度。通常,外径约为15mm至50mm,对于不同的材料而言,在铝的情况下,厚度约为1mm至3mm,在SUS或铁的情况下,厚度约为0.4mm至1.5mm。
可以使用任何种类的耐热性树脂作为防粘层72。例如,使用有机硅树脂、氟树脂等,但从色调剂相对于防粘层72的剥离性和耐磨性的观点来看,氟树脂比较合适。对于氟树脂,可以使用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它们的复合材料、或通过将诸如碳化硅、氧化铝和硫酸钡等填料与这些树脂进行混合而获得的材料。对于防粘层72的厚度,从导热性、制造成本和耐久性的观点来看,5μm至50μm是优选的,10μm至40μm是更优选的。
环形带81是没有接缝的环形带,它的初始形状呈直径为15mm至40mm的圆筒形形状,使得在输出图像中不会产生因接缝而导致的任何缺陷,环形带81由基层和防粘层构成,防粘层涂覆在该基层的位于定影辊70侧的表面上或涂覆在环形带的两个表面上。基层由诸如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亚胺酰胺等聚合物或诸如SUS和镍合金等薄膜金属形成,在聚合物的情况下,基层的厚度约为30μm至200μm,优选地为40μm至125μm,更优选地为50μm至100μm,在薄膜金属的情况下,基层的厚度约为10μm至100μm,优选地为20μm至50μm。涂覆在基层的表面上的防粘层由氟树脂(例如,PFA、PTFE、FEP、它们的复合材料、或通过将诸如碳、氧化铝和硫酸钡等填料与这些树脂进行混合而获得的材料)形成,防粘层的厚度约为5μm至100μm,优选地为10μm至40μm。
如上所述,加压单元80由按压垫82和保持部件84构成,保持部件84由带内固定保持件85支撑。
使用诸如硅橡胶和氟橡胶等耐热橡胶作为按压垫82。保持部件84可由具有可以支撑按压垫82的刚性材料形成,并由诸如聚苯硫醚(PPS)等耐热树脂或诸如SUS和铝等金属材料形成。
尽管由按压垫82对与环形带接触的接触表面进行加压,但如上所述,按压垫82的材料是诸如橡胶等滑动性较差的材料。为了弥补这一点,在环形带81的内周表面与按压垫82之间设置有由低摩擦片材制成的滑动部件83以减小这二者之间的滑动阻力(摩擦阻力)。在此,使环形带81的内周表面与按压垫82之间的滑动表面的摩擦系数变小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耐热性的材料适合作为滑动部件83的材料。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烧结成型的PTFE树脂片材、浸渍有氟树脂的玻璃纤维片材、由氟树脂制成的薄膜片材被加热、熔接在玻璃纤维上并被夹住的层压片材等。
此外,由于引导部件86如上所述在环形带81的内周表面上摩擦滑动,因此具有低摩擦系数并具有低导热性使得不易从环形带81上带走热量的材料是比较适合的,并且可以使用诸如PFA和PPS等耐热性树脂。
带内固定保持件85设置为遍及环形带81的主轴线(长轴),带内固定保持件85的一端设置有按压垫82和保持部件84,并且带内固定保持件85的另一端设置有润滑剂供给和清洁部件87。润滑剂供给和清洁部件87设置成与环形带81的内周表面接触,并向环形带81的内周表面供应适量的润滑剂(例如,氨基改性的硅油和氟油)。因此,润滑剂被供应至环形带81和滑动部件83之间的滑动部分,通过滑动部件83进一步减小在环形带81的咬合部中的滑动阻力,并促进环形带81的平滑旋转。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描述了一个按压垫82(作为加压部件)的情况,但是也可通过多个按压垫形成咬合部。在多个按压垫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各个按压垫的弹性材料的硬度。
[图像形成装置]
在图7中示出了应用有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滑动片材和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构造。在此,将以中间转印型(通常被称为串联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例进行描述。
图7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通过电子照相术形成各个颜色成分的色调剂图像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作为由潜像形成单元和显影单元组成的图像形成部分的实例)。接下来,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一次转印部10和二次转印部20(作为转印单元的实例),一次转印部10将由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形成的各个颜色成分的色调剂图像依次转印(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图像保持部件)15上,二次转印部20将转印在中间转印带15上的叠加色调剂图像共同转印(二次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P(记录材料(转印目标))的片材上。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将二次转印的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的上述定影装置90(作为定影单元的实例)。此外,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控制各个装置(各个部分)的操作的控制器40。
如图7所示,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中的每一个图像形成单元都具有:感光鼓11,其在箭头A的方向上旋转;充电器12,其对感光鼓11进行充电;激光曝光单元13,其将静电潜像写入在感光鼓11上;以及显影单元14,其容纳各个颜色成分的色调剂并利用色调剂将感光鼓11上的静电潜像形成为可见图像。此外,每个图像形成单元都具有一次转印辊16和鼓清洁器17,一次转印辊16在一次转印部10中将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各个颜色成分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鼓清洁器17清除感光鼓11上的残余色调剂。从中间转印带15的上游侧开始按照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以及黑色(K)的顺序大致成直线地设置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
中间转印带15通过各种辊在图7所示的箭头B的方向上被循环驱动。所述各种辊包括:驱动辊31,其驱动中间转印带15;支撑辊32,其支撑中间转印带15;张紧辊33,其向中间转印带15施加恒定的张力以防止蛇行;支承辊25,其设置在二次转印部20处;以及清洁支承辊34,其设置在刮除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余色调剂的清洁部分处。
一次转印部10具有隔着中间转印带15而面向感光鼓11的一次转印辊16。二次转印部20包括:二次转印辊(转印部件)22,其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5的色调剂图像保持表面一侧;支承辊25,其设置在中间转印带15的背面一侧并作为二次转印辊22的相对电极;以及供电辊26,其向支承辊25施加二次转印偏压。
在二次转印部20的下游侧设置有清除中间转印带15上的残余色调剂或纸粉的中间转印带清洁器35。在黄色图像形成单元1Y的上游侧设置有基准传感器(原位置传感器)42,该基准传感器42产生作为获得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的图像成形定时的基准的基准信号。此外,在黑色图像形成单元1K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调整图像质量的图像浓度传感器43。
记录介质传送系统具有:记录介质容纳部50;拾取辊51,其取出并传送记录介质容纳部50中的记录介质P;传送辊52,其传送记录介质P;传送斜槽53,其将记录介质P供应到二次转印部20;传送带55,其将由二次转印辊22二次转印的记录介质P传送到定影装置90;以及定影入口引导装置56,其将记录介质P引导至定影装置90。
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基本的图像形成过程。在如图7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在对从图像读取器(未示出)等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之后,图像数据转换成四种颜色Y、M、C和K的色材灰度数据,并输出到激光曝光单元13。根据输入的色材灰度数据,激光曝光单元13使用例如从半导体激光器射出的曝光光束Bm照射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的在箭头A的方向上旋转的各个感光鼓11。在充电器12对各个感光鼓11的表面进行充电之后,激光曝光单元13扫描表面并使这些表面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形成的静电潜像由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Y、1M、1C和1K显影成具有各个颜色Y、M、C和K的色调剂图像。
接下来,形成在感光鼓11上的色调剂图像在一次转印部10中被依次叠加在中间转印带15的表面上并进行一次转印。中间转印带15在箭头B的方向上移动,并将色调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部20。记录介质传送系统根据叠加的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二次转印部20的时间从记录介质容纳部50供应记录介质P。在二次转印部20中,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5上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被静电转印到夹持在中间转印带15和二次转印辊22之间的记录介质P上。之后,其上静电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传送带55传送到定影装置90,定影装置90通过热量和压力处理记录介质P上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并使未定影色调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P上。其上形成有定影图像的记录介质P被传送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排出部处的排出片材放置部。
实例
在下文中,虽然将根据实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下述实例。此外,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下述制造例、实例、比较例所述的评价。
评价方法
在图1所示的定影装置中,环形带81和定影辊70之间的表面压力通常设定在0.15MPa至0.3MPa之间。因此,在下面的评价中,表面压力设定为高于正常表面压力的0.35MPa,片材以低于正常片材通过速度(0.2m/S)的速度(0.07m/S)通过,使用普通纸("Ncolor104ZGAA0239":富士施乐制造)作为记录介质,并且在比正常打印更为严格的条件下双面打印20张纸之后,目视检查是否存在任何褶皱。
实例1
在JIS K7312软质橡胶的硬度测试方法中,制造具有图2所示形状并由C硬度为20°Hc的硅橡胶制成的按压垫82a。在实例1中,斜切橡胶(作为长方形部件)的右侧表面,使得角度θ为30度。
实例2
在JIS K7312软质橡胶的硬度测试方法中,制造具有图3所示形状并由C硬度为30°Hc的硅橡胶制成的按压垫82b。在实例2中,进行成型,使得橡胶(作为长方形部件)右侧表面的下部(对应于1/2的橡胶厚度)被切掉,并使按压垫82b与环形带之间的接触面积:按压垫82b与保持部件84之间的保持面积为7:5。
参考实例
在JIS K7312软质橡胶的硬度测试方法中,制造具有图4所示长方体形状并由C硬度为20°Hc的硅橡胶制成的按压垫82c。
表1示出了基于上述评价方法对实例1、实例2和参考实例进行评价而获得的结果。
[表1]
对于本发明的应用示例,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多种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使用电子照相术的复印机和打印机。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旋转部件;
管状部件,其能够在与所述旋转部件接触的同时移动;
加压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并通过使所述管状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挤压接触,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管状部件之间形成的咬合部处夹持保持有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以施加用于将所述未定影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压力;以及
保持部件,其保持所述加压部件,
其中,所述加压部件由弹性体制成,并且在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的所述咬合部的入口侧所述弹性体的与所述管状部件接触的一个表面的端部位置比在所述咬合部的入口侧所述弹性体的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另一表面的端部位置更靠近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方向的上游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
其中,所述旋转部件至少包括作为金属芯部的表面层的防粘树脂层,并且在所述表面层和所述金属芯部之间不包括弹性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
其中,在所述加压部件中,在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的所述咬合部的出口侧所述弹性体的与所述管状部件接触的一个表面的端部位置与在所述咬合部的出口侧所述弹性体的由所述保持部件保持的另一表面的端部位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位于基本相同的位置。
4.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可旋转的旋转部件;
管状部件,其能够在与所述旋转部件接触的同时移动;
加压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管状部件的内部并由弹性体制成;以及
保持部件,其通过用所述加压部件使所述管状部件与所述旋转部件挤压接触,在所述旋转部件与所述管状部件之间形成的咬合部处夹持保持有未定影色调剂图像的记录介质,以向所述加压部件施加用于将所述未定影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压力,
其中,在所述记录介质传送方向上,所述保持部件向所述加压部件施加压力的最上游位置比所述加压部件与所述管状部件接触的最上游位置更靠近下游侧。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潜像形成单元,其在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潜像;
显影单元,其使用用于显影静电图像的显影剂对所述潜像进行显影;
转印单元,其在借助或不借助中间转印体的情况下将已显影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目标上;以及
定影单元,其将所述色调剂图像定影在所述转印目标上,
其中,所述定影单元是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310467237.6A 2013-03-26 2013-10-09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0766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5155 2013-03-26
JP2013065155A JP5867434B2 (ja) 2013-03-26 2013-03-26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6662A true CN104076662A (zh) 2014-10-01
CN104076662B CN104076662B (zh) 2018-09-21

Family

ID=51598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7237.6A Active CN104076662B (zh) 2013-03-26 2013-10-09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28436B2 (zh)
JP (1) JP5867434B2 (zh)
CN (1) CN1040766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44485B2 (ja) * 2017-09-27 2021-03-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97317A (ja) * 2007-02-13 2008-08-28 Nitto Denko Corp 画像定着装置および摺動シート
CN101430530A (zh) * 2005-06-21 2009-05-1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
CN101526790A (zh) * 2008-03-03 2009-09-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008684A (ja) * 2008-06-26 2010-01-14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8354B2 (ja) * 1995-03-24 2002-07-0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定着装置
JPH11133776A (ja) 1997-10-30 1999-05-21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56625A (ja) 2001-04-09 2001-12-26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84476A (ja) * 2002-11-29 2004-07-02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548042B2 (ja) * 2004-08-19 2010-09-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119774B2 (ja) * 2007-07-11 2013-01-16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ベルト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01447B2 (en) * 2009-08-24 2013-03-19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98004B2 (ja) * 2010-02-01 2014-10-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44920B2 (ja) * 2010-02-19 2014-07-0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456521B2 (ja) * 2010-03-08 2014-04-02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用ベルト
US8843045B2 (en) * 2011-08-26 2014-09-2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Fuser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that use endless bel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0530A (zh) * 2005-06-21 2009-05-13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设备
JP2008197317A (ja) * 2007-02-13 2008-08-28 Nitto Denko Corp 画像定着装置および摺動シート
CN101526790A (zh) * 2008-03-03 2009-09-0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0008684A (ja) * 2008-06-26 2010-01-14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91113A (ja) 2014-10-06
US20140294457A1 (en) 2014-10-02
US9128436B2 (en) 2015-09-08
JP5867434B2 (ja) 2016-02-24
CN104076662B (zh) 2018-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5582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89009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2007272035A (ja) 画像加熱装置
EP2098917A1 (en)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ix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655846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方法
JP2005284013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3468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15882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97658B2 (ja) 定着装置、摺動部材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9764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84484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53925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7872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076662A (zh)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9377735B2 (en) Fixing apparatus
JP2008185682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91182A (ja) 定着装置、ベルト管状体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66806B2 (ja) 定着部材、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2653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21652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26467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74888A (ja) 定着装置、ベル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6671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04893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27612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