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4767B - 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4767B
CN104074767B CN201410066990.9A CN201410066990A CN104074767B CN 104074767 B CN104074767 B CN 104074767B CN 201410066990 A CN201410066990 A CN 201410066990A CN 104074767 B CN104074767 B CN 104074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cylinder
roller
cylinder chamber
rotary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699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4767A (zh
Inventor
菊川元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arri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arri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arrier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arri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74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4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4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4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可抑制叶片的前端部发生磨损。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多个压缩机构部分别包括具有气缸室的气缸、被收容在气缸室内并接受旋转轴的旋转而作偏心运动的滚子、及抵接于所述滚子作往复运动并将所述气缸室内划分成压缩侧与吸入侧的叶片部,所述叶片部具有第1叶片及第2叶片,所述第2叶片沿所述气缸的高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1叶片重叠地配置于所述轴承侧,并且所述高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1叶片短。

Description

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具备该旋转式压缩机而构成冷冻循环(cycle)回路的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先前,提出有具备旋转式压缩机的冷冻循环装置。此种旋转式压缩机中,作为驱动部的电动机经由旋转轴连结于压缩机构部。
压缩机构部具备:气缸(cylinder),形成气缸室;滚子(roller),在气缸室内作偏心运动;以及叶片(vane),抵接于滚子,将气缸室内划分成压缩侧与吸入侧。对于1个滚子,使用1片叶片,叶片的前端滑接于滚子周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4881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由于叶片的前端部滑接于滚子,因此会发生磨损。因此,要求抑制叶片的前端部的磨损。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密闭壳体(case);驱动部,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多个压缩机构部,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旋转轴,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将所述驱动部所产生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压缩机构部;以及轴承,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轴,
所述多个压缩机构部分别包括:气缸,具有气缸室;滚子,被收容在所述气缸室内,接受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作偏心运动;以及叶片部,抵接于所述滚子进行往复运动,将所述气缸室内划分成压缩侧与吸入侧,所述叶片部包括:第1叶片;以及第2叶片,沿所述气缸的高度方向相对于所述第1叶片重叠地配置在所述轴承侧,并且所述高度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1叶片短。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包括:所述旋转式压缩机;冷凝器;膨胀装置;蒸发器;以及制冷剂管,连通所述旋转式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装置与所述蒸发器。
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可抑制叶片的前端部的磨损的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压缩机的第1气缸室及其附近的平面图。
图3是将一实施方式的所述冷冻循环装置的旋转式压缩机的第1、第2气缸的附近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密闭壳体
2:电动机部(驱动部)
3:压缩机构部
4:旋转轴
4a:旋转轴的中间部
4b:旋转轴的下端部
5a:第1气缸
5b:第2气缸
6:中间分隔板
7:主轴承
8:副轴承
9a:第1滚子
9b:第2滚子
10a:第1气缸室
10b:第2气缸室
11、13:喷出消音器
12a、12b:喷出阀机构
16a、16b:螺旋弹簧
17a、17b:槽
18a、18b:叶片背室
19a、19b:弹簧收容孔
20:冷凝器
21:膨胀装置
22:蒸发器
23:储液器
25:吸入用孔
26:喷出孔
30a:螺旋弹簧安装槽
41:第1偏心部
42:第2偏心部
51:第1叶片部
51a、52a:第1叶片
51b、52b:第2叶片
52:第2叶片部
60:冷冻循环装置
70:螺栓
C1、C2:中心线
F31、F32:范围
H11、H21:第1叶片的高度
H12、H22:第2叶片的高度
K:旋转式压缩机
P:制冷剂管
R:冷冻循环回路
X:第1气缸的高度方向的中心
Y:第2气缸的高度方向的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至图3来说明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与冷冻循环装置。图1是表示冷冻循环装置60的概略图。如图1所示,冷冻循环装置60具备旋转式压缩机K、冷凝器20、膨胀装置21、蒸发器22、储液器(accumulator)23及制冷剂管P。制冷剂管P依记载的顺序连通这些装置。
旋转式压缩机K是具备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具备两个气缸的双气缸型。图1中示出表示旋转式压缩机K的剖面图。旋转式压缩机K具备密闭壳体1、电动机部2、压缩机构部3、旋转轴4、主轴承7及副轴承8。
电动机部2被收容在密闭壳体1,且配置于密闭壳体1的上部。压缩机构部3被收容在密闭壳体1,且配置于密闭壳体1的下部。密闭壳体1的下部被润滑油充满,压缩机构部3的大部分位于润滑油中。
电动机部2与压缩机构部3彼此经由旋转轴4而连结。旋转轴4将电动机部2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压缩机构部3。通过电动机部2驱动旋转轴4旋转,从而压缩机构部3如后所述般吸入气体制冷剂并进行压缩且喷出。
所述压缩机构部3在上部具备第1气缸5a,在下部具备第2气缸5b。在上述第1气缸5a与第2气缸5b之间,介隔着中间分隔板6。
在第1气缸5a的上表面,重叠配置有主轴承7。主轴承7被安装于密闭壳体1内周壁。在第2气缸5b的下表面,重叠配置有副轴承8。副轴承8与第2气缸5b及中间分隔板6一同藉由螺栓(bolt)70而固定于第1气缸5a。
旋转轴4的中间部4a旋转自如地枢接于主轴承7。旋转轴4的下端部4b旋转自如地枢接于副轴承8。旋转轴4贯穿第1气缸5a、中间分隔板6与第2气缸5b。
旋转轴4具备第1偏心部41及第2偏心部42。第1偏心部41被收容在第1气缸5a的第1气缸室10a内。第2偏心部42被收容在第2气缸5b的第2气缸室10b内。第1偏心部41与第2偏心部42具有同一直径,并且具有大致180°的相位差而彼此偏离地配置。
嵌合于第1偏心部41的周面上的第1滚子9a被收容在第1气缸5a的第1气缸室10a内。嵌合于第2偏心部42的周面上的第2滚子9b被收容在第2气缸5b内的第2气缸室10b内。
第1滚子9a及第2滚子9b伴随旋转轴4的旋转,各自周壁的一部分沿着第1气缸室10a及第2气缸室10b的周壁而接触,同时作偏心运动。
第1气缸室10a是第1气缸5a内侧的空间,由主轴承7与中间分隔板6封闭地形成。第2气缸室10b是第2气缸5b内侧的空间,由中间分隔板6与副轴承8封闭地形成。
第1气缸室10a与第2气缸室10b的直径及沿着旋转轴4的轴向的长度即高度尺寸被设定为彼此相同。第1滚子9a被收容在第1气缸室10a内,第2滚子9b被收容在第2气缸室10b内。
在主轴承7上,安装有一对喷出消音器(muffler)11。这一对喷出消音器11呈双重地重叠。在各喷出消音器11上设有喷出孔。喷出消音器11覆盖主轴承7中所设的喷出阀机构12a。在副轴承8上安装有喷出消音器13。喷出消音器13覆盖副轴承8中所设的喷出阀机构12b。在喷出消音器13上未设有喷出孔。
主轴承7的喷出阀机构12a连通至第1气缸室10a,在伴随压缩作用而第1气缸室10a内的压力上升并达到规定压力值时开放,将经压缩的气体制冷剂喷出至喷出消音器11内。副轴承8的喷出阀机构12b连通至第2气缸室10b,在伴随压缩作用而第2气缸室10b内的压力上升并达到规定值时开放,将经压缩的气体制冷剂喷出至喷出消音器13。
遍及副轴承8、第2气缸5b、中间分隔板6与第1气缸5a及主轴承7而设有喷出气体引导路径。该喷出气体引导路径将经第2气缸室10b压缩并经由喷出阀机构12b而喷出至喷出消音器13的气体制冷剂引导至上部侧的双重喷出消音器11内。
在第1气缸5a中设有第1叶片部51。在第1叶片部51中,具备沿着旋转轴4的轴向即第1气缸5a的高度方向彼此配置的第1叶片51a及第2叶片51b。第2叶片51b相对于第1叶片51a而配置在主轴承7侧即图示上侧。
如后所述,1个螺旋弹簧16a的一端部抵接于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后端部。此处所述的后端部,是指在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中相对于第1滚子9a为相反侧的端部。
螺旋弹簧16a以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前端部抵接于第1滚子9a的方式,朝向第1滚子9a对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施力(赋能)。对于螺旋弹簧16a相对于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安装结构,后文将作具体说明。
在第1气缸5a中,设置有朝第1气缸室10a内开放的叶片槽17a。进而,在第1气缸5a中,在叶片槽17的后端部设置有叶片背室18a。
在叶片槽17a中,往复运动自如地收容有沿第1气缸5a的高度方向配置的所述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前端部相对于第1气缸室10a内而突出并后退自如,后端部向叶片背室18a内突出并后退自如。另外,此处所述的前端部是指第1滚子9a侧的端部。
叶片背室18a朝密闭壳体1内开放。因此,密闭壳体1内的压力作用于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后端。
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前端部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圆弧状。这些叶片的前端部在突出至第1气缸室10a的状态下,在俯视时,无论第1滚子9a的旋转角度如何,均与圆形状的第1滚子9a的周壁形成线接触。
进而,在第1气缸5a的外周壁,设置有弹簧收容孔19a。弹簧收容孔19a经由叶片背室18而设置到第1气缸室10a的跟前为止。
螺旋弹簧16a被收容在弹簧收容孔19a内。并且,当螺旋弹簧16a作为压缩机构部3而组装时,螺旋弹簧16a的一端部抵接于密闭壳体1的内周壁。螺旋弹簧16a的另一端部与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均抵接,同时按压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而朝向第1滚子9a施力(赋能)。
在第2气缸5b中,设置有第2叶片部52。第2叶片部52具备沿着旋转轴4的轴向即第2气缸5b的高度方向而配置的所述第1叶片52a及第2叶片52b。第2叶片52b相对于第1叶片52a而配置在副轴承8侧即图示下侧。
如后所述,1个螺旋弹簧16b的一端部抵接于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后端部。此处所述的后端部是指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中相对于第2滚子9b为相反侧的端部。螺旋弹簧16b以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前端部抵接于第2滚子9b的方式,朝向第2滚子9b对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施力(赋能)。对于螺旋弹簧16b相对于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安装结构,后文将作具体说明。
在第2气缸5b中,设置有朝第2气缸室10b开放的叶片槽17b。进而,在第2气缸5b中,在叶片槽17b的后端部设置有叶片背室18b。
在叶片槽17b中,往复运动自如地收容有沿第2气缸5b的高度方向配置的所述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前端部相对于第2气缸室10b内而突出并后退自如,后端部向叶片背室18b内突出并后退自如。另外,此处所述的前端部是指第2滚子9b侧的端部。
叶片背室18b朝密闭壳体1内开放。因此,密闭壳体1内的压力作用于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后端。
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前端部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圆弧状。这些叶片的前端部在突出至第2气缸室10b的状态下,在俯视时,无论第2滚子9b的旋转角度如何,均会与圆形状的第2滚子9b的周壁形成线接触。
进而,在第2气缸5b的外周壁,设置有弹簧收容孔19b。弹簧收容孔19b经由叶片背室18b而设置到第2气缸室10b的跟前为止。
螺旋弹簧16b被收容在弹簧收容孔19b内。并且,当螺旋弹簧16b作为压缩机构部3而组装时,螺旋弹簧16b的一端部抵接于密闭壳体1的内周壁。螺旋弹簧16b的另一端部与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均抵接,同时按压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而朝向第2滚子9b施力(赋能)。
在密闭壳体1内的压力低的状态下,仅以密闭壳体1内的压力无法将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充分按压至第1滚子9a,因此,无法将第1气缸室10a内划分成吸入侧与压缩侧,在此情况下,为了辅助施力而设置有螺旋弹簧16a。螺旋弹簧16b也同样如此。
喷出用的制冷剂管P连接于密闭壳体1的上端部。冷凝器20、膨胀装置21与蒸发器22及储液器23以依次连通于该制冷剂管P的方式而设置。
从储液器23延伸出2根吸入用的制冷剂管P、P,该制冷剂管P、P贯穿旋转式压缩机K的密闭壳体1而连接于第1气缸室10a及第2气缸室10b。这样,构成冷冻循环装置的冷冻循环回路R。
图2是表示第1气缸室10a及其附近的平面图。第2气缸室10b的平面形状及其附近也同样,因此在图2中,用括号表示配置在第2气缸室10b及其附近的结构的符号,并与第1气缸室10a及其附近的结构的符号并列记载,从而也将图2用于第2气缸室10b及其附近的结构的说明。
如图2所示,从密闭壳体1与第1气缸5a的外周壁遍及第1气缸室10a而设有吸入用孔25。同样,从密闭壳体1与第2气缸5b的外周壁遍及第2气缸室10b而设有吸入用孔25。
从储液器23分支的吸入用的制冷剂管P插入并固定于两吸入用孔25。在第1气缸5a、第2气缸5b中,隔着第1叶片部51、第2叶片部52与槽17a、17b而在第1气缸5a、第2气缸5b的圆周方向一侧设置有吸入用孔,在另一侧设置有连通于喷出阀机构12a、12b的喷出孔26。
以此方式构成的旋转式压缩机K在对电动机部2通电而旋转轴4受到旋转驱动时,在第1气缸室10a中,密闭壳体1内的压力与螺旋弹簧16a的施力作用于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后端,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弹性地抵接于第1滚子9a的周壁,并且第1滚子9a进行偏心运动。
同样,在第2气缸室10b中,密闭壳体1内的压力与螺旋弹簧16b的施力作用于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后端,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弹性地抵接于第2滚子9b的周壁,第2滚子9b进行偏心运动。
伴随第1滚子9a、第2滚子9b的偏心运动,气体制冷剂从吸入用的制冷剂管P被吸入至由第1叶片部51、第2叶片部52所划分的第1气缸室10a、第2气缸室10b的吸入侧。进而,气体制冷剂朝向由第1叶片部51、第2叶片部52所划分的第1气缸室10a、第2气缸室10b的压缩侧移动并受到压缩。当压缩侧的容积变小而气体制冷剂的压力上升到规定压力时,气体制冷剂从喷出孔26喷出至喷出阀机构12a、12b。
在压缩机构部3的上部侧重叠配置的2个喷出消音器11内,从第1气缸室10a喷出的气体制冷剂与从第2气缸室10b喷出的气体制冷剂汇流。然后,该汇流的气体制冷剂被放出至密闭壳体1内。
放出至密闭壳体1内的气体制冷剂经由在构成电动机部2的零件彼此间所设的气体引导路径而充满密闭壳体1上端部,并从制冷剂管P喷出至旋转式压缩机K的外部。
而且,经压缩而变成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在第1叶片部51、第2叶片部52中,作用于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与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后端,该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导至冷凝器20而冷凝,变成液体制冷剂。该液体制冷剂被导至膨胀装置21而隔热膨胀,并被导至蒸发器22而蒸发,从而变成气体制冷剂。在蒸发器22中,从周围的空气夺取蒸发潜热,起到冷冻作用。
旋转式压缩机K被搭载于空调机中,起到冷气作用。进而,也可在冷冻循环中的旋转式压缩机K的喷出侧设置四向切换阀以构成热泵(heatpump)式冷冻循环回路。若采用切换四向切换阀而将制冷剂的流动切换为反向,将从旋转式压缩机K喷出的气体制冷剂直接导向室内热交换器的结构,则起到暖气作用。
而且,通过旋转式压缩机K的运转,随着密闭壳体1内的压力变高,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对第1滚子9a的按压力变大。同样,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对第2滚子9b的按压力变大。
此处,对螺旋弹簧16a相对于第1叶片部51的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安装结构与螺旋弹簧16b相对于第2叶片部52的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安装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图3是将第1气缸5a、第2气缸5b的附近放大表示的剖面图。对第1叶片部51中的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高度H11、H12进行说明。
第1叶片51a的高度H11是第1叶片51a中沿着旋转轴4的轴线的长度。第2叶片51b的高度H12是第2叶片51b中沿着旋转轴4的轴线的长度。第2叶片51b的高度H12小于第1叶片51a的高度H11,为H12<H11。
换言之,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中配置在支撑旋转轴4的主轴承7侧的叶片的高度比配置在其他侧的叶片的高度低。
如在图3中的范围F31内放大所示,对第1叶片部51的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进行施力(赋能)的螺旋弹簧16a以其中心线C1较第1气缸5a的高度方向的中心X而位于第2叶片51b侧的方式而配置。另外,范围F31是将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中安装螺旋弹簧16a的部分放大表示。
在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后端部,分别形成有以螺旋弹簧16a的一端嵌入的方式而形成的螺旋弹簧安装槽30a。当螺旋弹簧16a嵌入螺旋弹簧安装槽30a内时,螺旋弹簧16a的中心线C1相对于第1气缸5a的高度方向的中心X而偏靠第2叶片51b侧地配置。
因此,弹簧收容孔19a以螺旋弹簧16a配置在上述位置的方式而形成,但即使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的高度尺寸不同,也能够用卷径小的1根螺旋弹簧16a来稳定地施力(赋能)。
接下来,对第2叶片部52中的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高度H21、H22进行说明。
第1叶片52a的高度H21是第1叶片52a中沿着旋转轴4的轴线的长度。第2叶片52b的高度H22是第2叶片52b中沿着旋转轴4的轴线的长度。第2叶片52b的高度H22小于第1叶片52a的高度H21,为H22<H21。
换言之,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中配置在支撑旋转轴4的副轴承8侧的叶片的高度比配置在其他侧的叶片的高度低。
如图3中的范围F32内放大所示,对第2叶片部52的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进行施力(赋能)的螺旋弹簧16b以其中心线C2较第2气缸5b的高度方向的中心Y而位于第2叶片52b侧的方式而配置。
另外,在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后端部,分别形成有以螺旋弹簧16b的一端嵌入的方式而形成的螺旋弹簧安装槽30b。当螺旋弹簧16b嵌入螺旋弹簧安装槽30b内时,螺旋弹簧16b的中心线C2相对于第2气缸5b的高度方向的中心Y而偏靠第2叶片52b侧地配置。
因此,弹簧收容孔19b以螺旋弹簧16b配置在上述位置的方式而形成,但即使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高度尺寸不同,也能够用卷径小的1根螺旋弹簧16a来稳定地施力(赋能)。
在以此方式构成的旋转式压缩机K中,可抑制在第1叶片部51、第2叶片部52中配置于轴承侧的第2叶片51b(主轴承侧)及第2叶片52b(副轴承侧)的磨损程度比配置在另一侧(反轴承侧)的第1叶片51a及第1叶片52a严重的现象。
下面具体说明此点。
由于第1气缸5a、第2气缸5b的结构等各种因素,当沿气缸的高度方向设置有2个叶片时,配置在轴承侧的叶片会局部接触至滚子,因此,存在磨损程度比另一侧(反轴承侧)的叶片严重的倾向。
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气缸5a中,配置在主轴承7侧的第2叶片51b的高度H12比另一第1叶片51a的高度H11低。因此,作用于第2叶片51b的朝向第1滚子9a的按压力比作用于第1叶片51a的朝向第1滚子9a的按压力小。
这是因为,通过使高度H12低于高度H11,从而第2叶片51b后端的面积小于第1叶片51a后端的面积。通过面积变小,从而密闭壳体1内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所作用的面积变小,因此,作用于第2叶片51b的按压力比作用于第1叶片51a的按压力小。
通过使作用于第2叶片51b的按压力比作用于第1叶片51a的按压力小,从而即使第2叶片51b如上所述般局部接触第1滚子9a,由于作用于该局部接触部分的负荷变小,因此仍能够抑制磨损的产生。
换言之,可抑制叶片的前端部发生磨损,在第2气缸5b中也同样如此,因此,可抑制在第2气缸5b中配置于副轴承8侧的第2叶片52b的磨损程度相对于第1叶片52a更严重的现象。换言之,可抑制叶片的前端部发生磨损。
而且,为了在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尚未上升的状态下将第1叶片部51的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按压至第1滚子9a,而使用1个螺旋弹簧16a,但由于共用1个螺旋弹簧16,因此能够削减零件个数。同样,在第2叶片部52中,也对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共用1个螺旋弹簧16b,由此能够削减零件个数。
而且,在第1叶片部51中,螺旋弹簧16的中心线C1相对于第1气缸5a的高度方向的中心X而偏靠第2叶片51b侧。
由此,即使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的高度尺寸不同,也能够利用卷径小的1根螺旋弹簧16a来稳定地施力(赋能)。
这样,能够抑制第2叶片51b的磨损程度相对于第1叶片51a更严重的现象。
在第2叶片部52中也同样如此。因此,在第2叶片部52中,能够抑制第2叶片部52b的磨损程度相对于第1叶片52a更严重的现象。
本实施方式中,朝密闭壳体1内开放的叶片背室18a是将密闭壳体1内的压力导至第1叶片51a、第2叶片51b中相对于第1滚子9a为相反侧端部的压力供给单元的一例。同样,朝密闭壳体1内开放的叶片背室18b是将密闭壳体1内的压力导至第1叶片52a、第2叶片52b中相对于第2滚子9b为相反侧端部的压力供给单元的一例。
本实施方式中,电动机部为驱动部的一例。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叶片的前端部发生磨损的旋转式压缩机。
对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为例示,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以其他的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闭壳体;
驱动部,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
多个压缩机构部,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
旋转轴,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将所述驱动部所产生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多个压缩机构部;以及
轴承,被收容在所述密闭壳体内,可旋转地支撑所述旋转轴,
所述多个压缩机构部分别包括:
气缸,具有气缸室;
滚子,被收容在所述气缸室内,接受所述旋转轴的旋转而作偏心运动;以及
叶片部,抵接于所述滚子进行往复运动,将所述气缸室内划分成压缩侧与吸入侧,
所述叶片部包括:
第1叶片;以及
第2叶片,沿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相对于所述第1叶片重叠地配置在所述轴承侧,并且所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第1叶片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1根螺旋弹簧,抵接于所述第1叶片、所述第2叶片的后端部,以所述第1叶片、所述第2叶片的前端部抵接于所述滚子的方式朝所述滚子方向对所述第1叶片、所述第2叶片施力,
所述螺旋弹簧的中心相对于所述气缸的高度方向的中心而位于所述轴承侧。
3.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及2中任一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
冷凝器;
膨胀装置;
蒸发器;以及
制冷剂管,连通所述旋转式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装置与所述蒸发器。
CN201410066990.9A 2013-03-27 2014-02-26 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Active CN104074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5923A JP6078393B2 (ja) 2013-03-27 2013-03-27 回転式圧縮機、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13-065923 2013-03-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4767A CN104074767A (zh) 2014-10-01
CN104074767B true CN104074767B (zh) 2016-06-22

Family

ID=51596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6990.9A Active CN104074767B (zh) 2013-03-27 2014-02-26 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78393B2 (zh)
CN (1) CN1040747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8553B2 (ja) * 2017-02-21 2020-10-1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回転式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7288884B (zh) * 2017-07-18 2020-05-05 宁波奇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制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6487A (ja) * 1984-08-10 1986-03-06 Nippon Air Brake Co Ltd 回転ピストン型圧縮機
JPH01247786A (ja) * 1988-03-29 1989-10-03 Toshiba Corp 2シリンダ型ロータリ式圧縮機
KR100466621B1 (ko) * 2002-09-02 2005-01-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용량가변형 로터리압축기
JP4343627B2 (ja) * 2003-03-18 2009-10-1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式密閉形圧縮機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JP2004360619A (ja) * 2003-06-06 2004-12-24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ベーン型圧縮機
JP2008184978A (ja) * 2007-01-30 2008-08-14 Calsonic Kansei Corp ベーンロータリー圧縮機
CN101187370B (zh) * 2007-12-12 2010-07-14 李东林 曲面滑片式旋转压缩机
JP4488104B2 (ja) * 2008-01-23 2010-06-2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圧縮機
JP2010031690A (ja) * 2008-07-25 2010-02-12 Daikin Ind Ltd ロータリ圧縮機
JP2012202236A (ja) * 2011-03-23 2012-10-22 Fujitsu General Ltd ロータリ圧縮機
BR112015015926B1 (pt) * 2013-03-27 2022-06-28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Compressor rotativo e dispositivo de ciclo de refrigeração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4767A (zh) 2014-10-01
JP2014190224A (ja) 2014-10-06
JP6078393B2 (ja) 2017-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010025A1 (en) Compressor For A Refrigeration Circuit Of A Domestic Refrigerator, Domestic Refrigerator With A Compresso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ompressor Of A Domestic Refrigerator
JP4875484B2 (ja) 多段圧縮機
CN102678547B (zh) 涡旋压缩机
WO2013057946A1 (ja) 2つのシリンダを持ったロータリ圧縮機
JP5433354B2 (ja) 多気筒ロータリ式圧縮機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203463285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CN103635696B (zh) 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CN103189653B (zh) 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US20100054978A1 (en) Injectible two-stage compression rotary compressor
CN104074767B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JP6071190B2 (ja) 多気筒回転式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US9574561B2 (en) Scroll compressor and air conditioner including a scroll compressor
US10502210B2 (en) Variable-capacity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having same
KR100620044B1 (ko) 로터리 압축기의 용량 가변 장치
CN103582762B (zh) 密闭型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JP2007146747A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4884807B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CN102410222A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7407282B (zh) 螺旋压缩机
CN102575675B (zh) 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CN105339666A (zh) 多级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CN102852794B (zh) 多气缸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JP5738036B2 (ja) ロータリ式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5008721B (zh) 多气缸旋转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JP5588903B2 (ja) 多気筒回転圧縮機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