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2992A - 嵌件成型用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嵌件成型用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2992A
CN104072992A CN201410112819.7A CN201410112819A CN104072992A CN 104072992 A CN104072992 A CN 104072992A CN 201410112819 A CN201410112819 A CN 201410112819A CN 104072992 A CN104072992 A CN 1040729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epoxy group
epoxy
olefin copolymer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28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2992B (zh
Inventor
大西克平
小仓通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lyplas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lyplas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222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52228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olyplas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lyplast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72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2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2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2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嵌件成型用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嵌件成型用树脂组合物可实现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之间接合强度强且耐剥离性优异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一种树脂组合物,其为用于在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的嵌件金属构件上进行嵌件成型的树脂组合物,前述树脂组合物包含(A)聚芳硫醚树脂、(B)含环氧基化合物和(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前述(B)含环氧基化合物中的环氧基含量占全部组合物中的0.01~0.25质量%,前述(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中的环氧基含量占全部组合物中的0.01~0.3质量%,上述环氧基含量的总量占全部组合物中的0.02~0.40质量%。

Description

嵌件成型用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嵌件成型用树脂组合物、具备由上述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构件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以及上述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的制造方法,所述树脂构件嵌件成型在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的嵌件金属构件上。
背景技术
由金属、合金等形成的嵌件金属构件与由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构件一体化而成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一直以来用于仪表板周围的中控台盒等汽车的内饰构件、发动机周围的部件、室内装饰部件、数字照相机、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接口连接部、电源端子部等与外界接触的部件。
作为将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一体化的方法,有如下的方法:对嵌件金属构件侧的接合面实施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提高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的密合性的方法;使用粘接剂、双面胶带来粘接的方法;在嵌件金属构件和/或树脂构件中设置折回片、爪等固定构件,使用该固定构件将两者固定的方法;使用螺钉等进行接合的方法等。在这些方法中,从设计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时的自由度的方面出发,对嵌件金属构件侧的接合面实施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的方法、使用粘接剂的方法是有效的。
尤其,在不使用昂贵的粘接剂的方面,对嵌件金属构件侧的接合面实施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的方法是有利的。作为对嵌件金属构件侧的接合面实施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该方法是在嵌件金属构件的表面的期望的范围用激光形成粗糙面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74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中,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的一体化充分在实用上是必要的。因此,对于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不仅要求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的接合强度强,还要求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之间难以产生剥离。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嵌件成型用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嵌件成型用树脂组合物可实现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之间接合强度强且耐剥离性优异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反复研究。其结果发现,利用组合使用含环氧基化合物和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并将上述各成分中的环氧基含量调节为规定范围的树脂组合物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为用于在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的嵌件金属构件上进行嵌件成型的树脂组合物,前述树脂组合物包含(A)聚芳硫醚树脂、(B)含环氧基化合物和(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前述(B)含环氧基化合物中的环氧基含量占全部组合物中的0.01~0.25质量%,前述(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中的环氧基含量占全部组合物中的0.01~0.30质量%,前述(B)含环氧基化合物中的环氧基含量与前述(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中的环氧基含量的总量占全部组合物中的0.02~0.40质量%。
(2)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B)含环氧基化合物为环氧树脂。
(3)根据(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B)含环氧基化合物为双酚型环氧树脂。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为包含来自α-烯烃的结构单元和来自α,β-不饱和酸的缩水甘油酯的结构单元的烯烃系共聚物。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前述(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为还包含来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烯烃系共聚物。
(6)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还包含相对于100质量份(A)聚芳硫醚树脂为1~300质量份的(D)无机填充材料。
(7)一种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其具备嵌件金属构件和由(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并嵌件成型在前述嵌件金属构件上的树脂构件,前述嵌件金属构件的与前述树脂构件相接触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
(8)一种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所述的一体化工序:将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的嵌件金属构件配置在注塑成型用模具内,将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以熔融状态注射到所述注塑成型用模具内,将前述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一体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嵌件成型用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其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所述嵌件成型用树脂组合物可实现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之间接合强度强且耐剥离性优异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的图,(a)为分解立体图,(b)为立体图,(c)为仅示出金属部的图。
图2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中进行的树脂部与金属部之间的接合强度的测定的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用于在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的嵌件金属构件上进行嵌件成型,其包含(A)聚芳硫醚树脂、(B)含环氧基化合物和(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以下,对该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各成分进行说明。
(A)聚芳硫醚树脂
作为(A)聚芳硫醚树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聚芳硫醚树脂。作为(A)聚芳硫醚树脂,优选使用聚苯硫醚(PPS)树脂。(A)聚芳硫醚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为了得到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的更良好的密合性,(A)聚芳硫醚树脂优选在310℃下测定的、剪切速度1216/秒下的熔融粘度为8~300Pa·s,特别优选为10~200Pa·s。
(B)含环氧基化合物
(B)含环氧基化合物只要是除了后述的(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以外的含环氧基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B)含环氧基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B)含环氧基化合物可以是1分子内含有1个环氧基的化合物,也可以是1分子内含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作为(B)含环氧基化合物,可大致分为环氧树脂和除此之外的含环氧基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使双酚A与表氯醇反应而得到的双酚型环氧树脂、使酚醛清漆树脂与表氯醇反应而得到的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使多羧酸与表氯醇反应而得到的多缩水甘油酯类、由脂环化合物得到的脂环化合物型环氧树脂、使具有醇性羟基的脂肪族化合物与表氯醇反应而得到的缩水甘油醚类、环氧化丁二烯、以及使具有双键的化合物与过氧化物反应而得到的环氧化合物。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出:双酚A型环氧树脂、甲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各种脂肪酸缩水甘油酯、二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六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环氧化聚丁二烯、环氧化SBS等。其中,从品质稳定性(与聚芳硫醚树脂的反应的稳定性)、良好的处理性、环境卫生(没有致突变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环氧树脂,特别优选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等双酚型环氧树脂。
(B)含环氧基化合物的含量为如下的量:(B)含环氧基化合物中的环氧基含量在全部组合物中通常为0.01~0.25质量%,优选为0.01~0.20质量%的量。上述环氧基含量低于全部组合物中的0.01质量%时,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之间的耐剥离性容易降低。尤其在嵌件成型时,在处于熔融状态的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末端容易产生界面剥离。另一方面,上述环氧基含量超过全部组合物中的0.25质量%时,嵌件成型时的脱模性容易恶化,因此从难以得到目标成型品或者生产率容易降低的方面出发是不优选的。
(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
对(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没有特别限定。(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例如可列举出:包含来自α-烯烃的结构单元和来自α,β-不饱和酸的缩水甘油酯的结构单元的烯烃系共聚物,其中,尤其是从可得到特别优异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的观点出发,优选还包含来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烯烃系共聚物。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ic acid ester)也称为(甲基)丙烯酸酯((meth)acrylate)。例如,(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也称为缩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是指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两者,“(甲基)丙烯酸酯”是指丙烯酸酯与甲基丙烯酸酯两者。
作为α-烯烃,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乙烯、丙烯、丁烯等,特别优选为乙烯。α-烯烃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由于(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包含来自α-烯烃的结构单元,因此容易对树脂构件赋予挠性。通过赋予挠性而使树脂构件变软,有助于改善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之间的接合强度。
作为α,β-不饱和酸的缩水甘油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乙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thacrylicacid glycidyl ester)等,特别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α,β-不饱和酸的缩水甘油酯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由于(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包含来自α,β-不饱和酸的缩水甘油酯的结构单元,因此容易得到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之间的接合强度提高的效果。
作为(甲基)丙烯酸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正辛酯等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等甲基丙烯酸酯。其中,特别优选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来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有助于提高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之间的接合强度。
包含来自α-烯烃的结构单元和来自α,β-不饱和酸的缩水甘油酯的结构单元的烯烃系共聚物、以及还包含来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烯烃系共聚物可以通过利用以往公知的方法进行共聚来制造。例如,可以利用通常周知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来进行共聚,从而得到上述共聚物。对共聚物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另外,也可以是以下的共聚物:使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乙酯、聚丙烯酸丁酯、聚丙烯酸-2-乙基己酯、聚苯乙烯、聚丙烯腈、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共聚物等以支链状或交联结构化学键合在上述烯烃系共聚物中而得到的烯烃系接枝共聚物。
用于本发明的烯烃系共聚物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含有来自其他的共聚成分的结构单元。
更具体而言,作为(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乙烯系共聚物、缩水甘油醚改性乙烯系共聚物等,其中,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乙烯系共聚物。
作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改性乙烯系共聚物,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改性乙烯聚合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其中,尤其是从可得到优异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的观点出发,优选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特别优选为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甲基共聚物。作为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具体例,可列举出“BONDFAST”(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等。
作为缩水甘油醚改性乙烯共聚物,例如可列举出:缩水甘油醚接枝改性乙烯共聚物、缩水甘油醚-乙烯共聚物。
(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的含量为如下的量:(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中的环氧基含量在全部组合物中通常为0.01~0.30质量%、优选为0.03~0.25质量%的量。上述环氧基含量低于全部组合物中的0.01质量%时,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之间的接合强度容易降低。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之间的密合性受这些构件间的线膨胀差影响。可认为(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通过实现应力松弛而使得应变减小,由此上述接合强度得到改善。对于应力松弛而言,韧性是有效的,韧性可以通过拉伸伸长率来评价。作为弹性体发挥作用的(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的含量少时,认为拉伸伸长率小,无法得到充分的应力松弛效果。另一方面,上述环氧基含量超过全部组合物中的0.3质量%时,从嵌件成型时的脱模性容易恶化的方面、或者从有产生气体变多的倾向、模具维护的频率容易变高的方面出发是不优选的。
另外,(B)含环氧基化合物中的环氧基含量与(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中的环氧基含量的总量在全部组合物中通常为0.02~0.40质量%,优选为0.03~0.30质量%,更优选为0.035~0.25质量%。上述总量超过0.40质量%时,从所得到的成型体的脱模性容易恶化的方面出发是不优选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总量的下限是将(B)含环氧基化合物中的环氧基含量的下限与(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中的环氧基含量的下限相加的值。
(D)无机填充材料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可以包含(D)无机填充材料。若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添加(D)无机填充材料,则所得的树脂构件的机械强度容易提高。对(D)无机填充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以往公知的无机填充材料。对(D)无机填充材料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纤维状,也可以是球状、粉粒状、板状、鱗片状、不定形状等非纤维状,但优选为纤维状。作为(D)无机填充材料,例如可列举出:玻璃纤维、球状二氧化硅、玻璃微珠等,其中优选为玻璃纤维。(D)无机填充材料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
相对于100质量份(A)聚芳硫醚树脂,(D)无机填充材料的含量通常为1~300质量份,优选为25~250质量份。上述含量低于1质量份时,向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添加(D)无机填充材料所带来的效果难以显现。上述含量超过300质量份时,从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之间的接合强度容易降低、或者嵌件成型时的流动性容易降低的方面出发是不优选的。
其他成分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除了上述成分以外,在不会大幅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为了赋予期望的物性,也可以含有有机填充材料、阻燃剂、紫外线吸收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着色剂、炭黑、脱模剂、增塑剂等添加剂。
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关于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只要能够将该树脂组合物中的成分混合均匀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从以往已知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中适当选择。例如可列举出:使用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等熔融混炼装置将各成分熔融混炼并挤出,然后将所得的树脂组合物加工成粉末、碎片(flake)、颗粒等期望的形态的方法。
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
本发明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具备嵌件金属构件和由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并嵌件成型在上述嵌件金属构件上的树脂构件。上述嵌件金属构件的与上述树脂构件相接触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本发明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使用了组合使用(B)含环氧基化合物和(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并将各成分中的环氧基含量调节为规定的范围的树脂组合物,因此在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之间接合强度强,且耐剥离性优异。
由于具有如上所述的特性,因此本发明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在接合强度和耐剥离性这两方面均能够适用于要求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的密合性优异的用途中。例如,本发明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适宜作为在内部具备容易因湿度、水分而受不良影响的电气·电子部件等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特别适宜作为预计会使用于要求高水平的防水的领域例如河川、游泳池、滑雪场、浴室等中且水分、湿气的侵入会导致故障的电气或电子设备用的部件使用。另外,本发明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作为例如在内部具备树脂制的毂、保持构件等的电气·电子设备用壳体也是有用的。此处,作为电气·电子设备用壳体,除了手机以外,还可列举出相机、摄录一体化相机、数码相机等携带用影像电子设备的壳体,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计算器、电子记事本、个人数字蜂窝系统(PDC)、个人手持式电话系统(PHS)、手机等携带用信息或通信终端的壳体,迷你光盘(MD)、磁带-耳机立体声音响、收音机等携带用音响电子设备的壳体,液晶电视·显示器、电话、传真机、手持扫描仪等家用电器的壳体等。
嵌件金属构件
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嵌件金属构件而言,其与树脂构件相接触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实施过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优选其与树脂构件相接触的表面全部实施过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
对构成嵌件金属构件的金属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其例子,可列举出选自由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以及镁合金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金属材料。
在本发明中,根据用途等而使用成型为期望的形状的嵌件金属构件。例如,通过向期望的形状的模具中注入熔融的金属等,能够得到期望的形状的嵌件金属构件。另外,为了将嵌件金属构件成型为期望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利用机床等的切削加工等。
对按照上述方式得到的嵌件金属构件的表面实施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实施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的位置、处理范围的大小会考虑所要形成树脂构件的位置等来决定。
对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通过物理处理,嵌件金属构件的表面被粗糙面化,构成树脂构件的树脂组合物进入到在粗糙面化区域中形成的孔中会产生锚固效果,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的界面处的密合性变得容易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化学处理,在嵌件金属构件与所要嵌件成型的树脂构件之间会赋予共价键、氢键或分子间力等化学粘接效果,因此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的界面处的密合性变得容易提高。化学处理也可以伴有嵌件金属构件的表面的粗糙面化,此时,会产生与物理处理同样的锚固效果,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的界面处的密合性变得更加容易提高。
作为物理处理,例如可列举出:激光处理、喷砂(日本特开2001-225346号公报)等。也可以组合实施多种物理处理。
作为化学处理,例如可列举出:电晕放电等干式处理、三嗪处理(参见日本特开2000-218935号公报)、化学蚀刻(日本特开2001-225352号公报)、阳极氧化处理(日本特开2010-64496)、肼处理等。另外,构成嵌件金属构件的金属材料为铝时,还可列举出温水处理(日本特开平8-142110号公报)。作为温水处理,可列举出在100℃的水中浸渍3~5分钟。也可以组合实施多种化学处理。
树脂构件
本发明中使用的树脂构件由聚芳硫醚树脂组合物构成并嵌件成型在嵌件金属构件上。
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对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的制造方法的具体工序没有特别限定,为借助上述嵌件金属构件的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来使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密合,从而使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一体化的制造方法即可。
例如可列举出如下方法:将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的嵌件金属构件配置在注塑成型用模具内,将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以熔融状态注射到上述注塑成型用模具内,制造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一体化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对注塑成型的条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聚芳硫醚树脂的物性等设定适当、优选的条件。另外,使用传递成型、压缩成型等的方法也是形成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一体化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的有效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上述嵌件金属构件的与上述树脂构件相接触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优选与上述树脂构件相接触的表面的全部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
作为其他的例子,可列举出如下方法:预先通过注塑成型法等通常的成型方法制造树脂构件,将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的嵌件金属构件与上述树脂构件在期望的接合位置抵接,通过对抵接面加热而使树脂构件的抵接面附近熔融,从而制造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一体化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在该方法中,也是上述嵌件金属构件的与上述树脂构件相接触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优选与上述树脂构件相接触的表面的全部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
将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的示意图示于图1。(a)为分解立体图,(b)为立体图,(c)是仅示出金属部的图。用以下方法制作该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尺寸的单位为mm。
树脂组合物的制备
将下述原料成分干混以后,投入机筒温度320℃的双螺杆挤出机并熔融混炼,得到颗粒化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各成分的配混量(质量份)如表1~表4所示。
·聚苯硫醚树脂
A-1:FORTRON KPS W214A(制品名)、熔融粘度:130Pa·s(剪切速度:1216/秒、温度:310℃)、Kureha Corporation制造
·含环氧基化合物
B-1:双酚A型环氧树脂、jER(旧“EPICOAT”,均为注册商标)1004K(制品名)、环氧基含量:4.6质量%、环氧当量925、分子量:1650、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造
·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
C-1: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甲基共聚物、BONDFAST 7L(制品名)、环氧基含量:3质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造
C-2: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甲基共聚物、BONDFAST 7M(制品名)、环氧基含量:6质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造
C-3: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BONDFAST E(制品名)、环氧基含量:12质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造
·不含环氧基的聚合物
C’-1:乙烯-辛烯共聚物、Engage 8440(制品名)、Dow Chemical JapanCo.,Ltd.制造
C’-2: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NUC-6570(制品名)、Nippon UnicarCompany Limited制造
C’-3:聚硅氧烷弹性体、DY33-315(制品名)、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
·无机填充材料
D-1:玻璃纤维、ECS03T747(制品名)、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制造
此外,熔融粘度的测定方法如以下所述。
熔融粘度
使用东洋精机株式会社制造的CAPIROGRAPH,使用1mmφ×20mmL/平模作为毛细管,测定料筒温度310℃、剪切速度1216/秒下的熔融粘度。
<嵌件金属构件的物理处理或化学处理>
作为嵌件金属构件,使用由铜(C-1100P、厚度2mm)或铝(A5052、厚度2mm)构成并如下所述地实施了物理处理或化学处理的板状物。这些板状的嵌件金属构件在图1的(a)的斜线所示的部分具有接合面。需要说明的是,表1~表4中,“物理”、“化学1”以及“化学2”分别指下述的物理处理、化学处理1以及化学处理2。
物理处理
使用市售的液体珩磨装置,在铝制的嵌件金属构件上以浓度20%、表压0.4Mpa的条件吹送粒度为#1000(中心粒径:14.5~18μm)的氧化铝研磨剂,进行粗糙化处理。
化学处理1
将铜制的嵌件金属构件的表面在下述组成的蚀刻液A(水溶液)中浸渍1分钟,进行防锈皮膜的去除,接着在下述组成的蚀刻液B(水溶液)中浸渍5分钟,蚀刻金属部件表面。
·蚀刻液A  (温度20℃)
过氧化氢  26g/L
硫酸    90g/L
·蚀刻液B  (温度25℃)
过氧化氢  80g/L
硫酸    90g/L
苯并三唑  5g/L
氯化钠    0.2g/L
化学处理2
将铝制的嵌件金属构件的表面在下述组成的碱脱脂液(水溶液)中浸渍5分钟,进行脱脂处理,接着在下述组成的蚀刻液C(水溶液)中浸渍3分钟,蚀刻金属部件表面。
·碱脱脂液(温度40℃)
AS-165F(Ebara Udylite Co.,Ltd.制造)  50ml/L
·蚀刻液C(温度40℃)
OF-901(Ebara Udylite Co.,Ltd.制造)  12g/L
氢氧化镁         25g/L
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的制作
将实施了物理处理或化学处理的嵌件金属构件配置在模具中,进行将该嵌件金属构件与由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12中的任一者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构件一体化的一体化工序。成型条件如以下所述。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的形状如图1所示。
成型条件
成型机:SODICK TR-40VR(立式注塑成型机)
机筒温度:320℃
模具温度:150℃
注塑速度:70mm/s
保压压力:80MPa×5秒
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的评价
对于用上述的方法制作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评价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剥离后的破坏方式以及耐剥离性。具体评价方法如以下所述。
接合强度
将具有图1所示的形状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如图2所示那样地配置在台座(夹具)上,以1mm/分钟的速度移动夹具,从而使得在箭头方向上将树脂构件从嵌件金属构件上按压剥离。测定将树脂构件从嵌件金属构件剥离时刻的强度作为接合强度。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测定装置,使用TENSILONUTA-50kN(ORIENTEC Co.,Ltd.制造)。将测定结果示于表1~表4(其值为3次试验的平均值)。
破坏方式
在接合强度测定之后,以目视观察原本为接合部分的区域,评价是仅在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的界面产生了破坏(界面剥离、用×表示)还是至少在树脂构件中产生了破坏(内聚破坏、用◎表示)。结果示于表1~表4。
耐剥离性
在接合强度测定之后,以目视观察原本为接合部分的区域的嵌件金属构件侧,求出附着在嵌件金属构件上的树脂构件所占的面积与原本为接合部分的区域整体的面积之比,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表4。
○:上述比为50%以上,耐剥离性为良好。
×:上述比为20%以上且低于50%,耐剥离性为不良。
××:上述比低于20%,耐剥离性为极度不良。
其他评价
脱模性
按照以下基准对制作上述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时从模具的脱模性进行评价。结果示于表1~表4。
○:从模具的脱模没有问题,脱模性为良好。
×:从模具的脱模困难,脱模性为不良。无法评价接合部分的接合强度、剥离后的破坏方式以及耐剥离性。
拉伸破坏应变
对于实施例1~10和比较例1~12的任一者所制备的树脂组合物,根据ISO527-1,2测定拉伸破坏应变。结果示于表1~表4。
表1
表2
表3
表4
如表1和表2所示,对于组合使用(B)含环氧基化合物和(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并将这些各成分中的环氧基含量调节为规定的范围的实施例1~10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而言,在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之间,接合强度强,且耐剥离性优异。
如表3所示,对于(B)含环氧基化合物和(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均未使用的比较例2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而言,与实施例1~10相比接合强度和耐剥离性差。
如表3和表4所示,对于使用了(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而未使用(B)含环氧基化合物的比较例1、3、6以及7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而言,与实施例1~10相比耐剥离性差。
如表3和表4所示,对于使用了(B)含环氧基化合物而未使用(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的比较例4、5以及8~11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而言,与实施例1~10相比接合强度和耐剥离性差。
需要说明的是,如表4所示,对于虽然组合使用(B)含环氧基化合物和(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但这些各成分中的环氧基含量的总量超过全部组合物中的0.4质量%的比较例12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而言,脱模性差。

Claims (8)

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为用于在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的嵌件金属构件上进行嵌件成型的树脂组合物,
所述树脂组合物包含(A)聚芳硫醚树脂、(B)含环氧基化合物和(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
所述(B)含环氧基化合物中的环氧基含量占全部组合物中的0.01~0.25质量%,
所述(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中的环氧基含量占全部组合物中的0.01~0.30质量%,
所述(B)含环氧基化合物中的环氧基含量与所述(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中的环氧基含量的总量占全部组合物中的0.02~0.40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B)含环氧基化合物为环氧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B)含环氧基化合物为双酚型环氧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为包含来自α-烯烃的结构单元和来自α,β-不饱和酸的缩水甘油酯的结构单元的烯烃系共聚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C)含环氧基的烯烃系共聚物为还包含来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的烯烃系共聚物。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还包含相对于100质量份(A)聚芳硫醚树脂为1~300质量份的(D)无机填充材料。
7.一种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其具备嵌件金属构件和由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形成并嵌件成型在所述嵌件金属构件上的树脂构件,所述嵌件金属构件的与所述树脂构件相接触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
8.一种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所述的一体化工序:将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实施了物理处理和/或化学处理的嵌件金属构件配置在注塑成型用模具内,将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以熔融状态注射到所述注塑成型用模具内,将所述嵌件金属构件与树脂构件一体化。
CN201410112819.7A 2013-03-26 2014-03-24 嵌件成型用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072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5270 2013-03-26
JP2013065270 2013-03-26
JP2014022211A JP6522280B2 (ja) 2013-03-26 2014-02-07 インサート成形用樹脂組成物、それを用いた金属樹脂複合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022211 2014-0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2992A true CN104072992A (zh) 2014-10-01
CN104072992B CN104072992B (zh) 2019-04-09

Family

ID=51594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2819.7A Active CN104072992B (zh) 2013-03-26 2014-03-24 嵌件成型用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7299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0623A (zh) * 2015-05-11 2015-09-16 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ps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6101692A1 (zh) * 2014-12-26 2016-06-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组合物和金属-树脂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电子产品外壳
WO2017161537A1 (en) * 2016-03-24 2017-09-28 Ticona Llc Polyarylene sulfide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adhesion to metal component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60A (zh) * 1995-03-17 1996-11-06 通用电气公司 含有环氧官能基的聚亚苯基醚/聚亚芳基硫醚、有环氧官能基的α烯烃弹性体、弹性体嵌段共聚物组合物
JP2002235002A (ja) * 2001-02-08 2002-08-23 Polyplastics Co エポキシ樹脂との接着性改良ポリアリーレンサルファイ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エポキシ樹脂との複合成形品
US6579936B1 (en) * 1998-07-30 2003-06-17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Inc. Composition of polyarylenesulfide, epoxy resin and oxazoline polymer
JP2005306926A (ja) * 2004-04-19 2005-11-04 Toray Ind Inc 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CN1798807A (zh) * 2003-06-05 2006-07-05 汎塑料株式会社 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和涂覆成型品
JP2013035950A (ja) * 2011-08-09 2013-02-21 Tosoh Corp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よりなる複合体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60A (zh) * 1995-03-17 1996-11-06 通用电气公司 含有环氧官能基的聚亚苯基醚/聚亚芳基硫醚、有环氧官能基的α烯烃弹性体、弹性体嵌段共聚物组合物
US6579936B1 (en) * 1998-07-30 2003-06-17 Dainippon Ink And Chemicals, Inc. Composition of polyarylenesulfide, epoxy resin and oxazoline polymer
JP2002235002A (ja) * 2001-02-08 2002-08-23 Polyplastics Co エポキシ樹脂との接着性改良ポリアリーレンサルファイ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エポキシ樹脂との複合成形品
CN1798807A (zh) * 2003-06-05 2006-07-05 汎塑料株式会社 聚亚芳基硫醚树脂组合物和涂覆成型品
JP2005306926A (ja) * 2004-04-19 2005-11-04 Toray Ind Inc ポリフェニ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JP2013035950A (ja) * 2011-08-09 2013-02-21 Tosoh Corp ポリアリーレンスルフィ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よりなる複合体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01692A1 (zh) * 2014-12-26 2016-06-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树脂组合物和金属-树脂复合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及电子产品外壳
CN104910623A (zh) * 2015-05-11 2015-09-16 深圳华力兴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pps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7161537A1 (en) * 2016-03-24 2017-09-28 Ticona Llc Polyarylene sulfide composition with improved adhesion to metal components
CN108884319A (zh) * 2016-03-24 2018-11-23 提克纳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对金属部件的改进的粘合性的聚芳硫醚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2992B (zh) 2019-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31627A (zh) 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98898A (zh) 嵌件成型用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JP6225297B1 (ja) 液晶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インサート成形品
JP5876624B1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サルファイ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インサート成形品
KR102134322B1 (ko) 인서트 성형용 수지 조성물, 그것을 이용한 금속 수지 복합 성형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17115757A1 (ja)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金属複合部品
WO2015086492A1 (en) Mobile electronic parts
CN104072992A (zh) 嵌件成型用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TWI625227B (zh) 金屬樹脂複合成形體及其製造方法
CN111954597B (zh) 复合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27930A (zh) 金属树脂复合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JP2016124884A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サルファイ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インサート成形品
JP2016124885A (ja) ポリアリーレンサルファイド樹脂組成物及びインサート成形品
JP6429018B2 (ja) シール層含有構造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7836111A (zh) 成型物的制造方法
CN113692326A (zh) 电子设备壳体、其制造方法及金属树脂复合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