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0972A - 遮阳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遮阳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0972A
CN104070972A CN201410111770.3A CN201410111770A CN104070972A CN 104070972 A CN104070972 A CN 104070972A CN 201410111770 A CN201410111770 A CN 201410111770A CN 104070972 A CN104070972 A CN 104070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body portion
bracket main
dazzle device
rigging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17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0972B (zh
Inventor
后藤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70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9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09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9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遮阳挡装置。基座部件(26)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在对托架主体部(20)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引导的状态下,对托架主体部以使其能够围绕沿着其长度方向的轴线且朝向托架主体部的装配位置方向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锁止机构(34)在托架主体部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限制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的转动。此外,与托架主体部20一体形成的紧固部(36)在托架主体部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以将遮光板(12)夹入在其与基座部件之间的方式对所述遮光板进行固定。

Description

遮阳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遮阳挡装置。
背景技术
在遮阳挡装置中,已知一种遮光板的一端部侧被设为能够收卷以及拉出并且遮光板的另一端部被收纳在托架内的结构(例如,参照国际公开第2010/106767)。但是,在装配如此的遮阳挡装置时,有时会在遮光板的另一端部被收纳在托架内之后,通过该托架沿着其长度方向从柄的侧面侧沿着柄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引导,从而使托架被装配在柄上。而且,此时,托架和柄所形成的开口部的间隔被设定为大于遮光板的厚度,以使遮光板不会卡在托架与柄之间。
然而,由于当以如此的方式而设定时,在装配后遮光板向宽度方向的位移未受到限制,因此当外力作用于遮光板时遮光板的托架侧的部位有产生皱缩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考虑到上述事实,从而提供一种即使外力作用于遮光板上也能够抑制遮光板的托架侧的部位产生皱缩的遮阳挡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的遮阳挡装置具备:遮光板、托架主体部、基座部件、锁止机构以及紧固部。所述遮光板的一端部侧能够收卷以及拉出。所述托架主体部收纳有所述遮光板的另一端部,且以其长度方向对应于所述遮光板的宽度方向的方式而配置。所述基座部件在对所述托架主体部沿着所述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引导的状态下,对所述托架主体部以能够围绕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轴线且朝向所述托架主体部的装配位置方向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所述锁止机构限制所述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起进行转动。所述紧固部与所述托架主体部一体形成,且在所述托架主体部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以将所述遮光板夹入在其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方式对所述遮光板进行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方式的遮阳挡装置,遮光板的一端部侧能够收卷以及拉出,且另一端部被收纳在托架主体部中。托架主体部以遮光板的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配置。在对该托架主体部沿着其长度方向向基座部件进行滑动引导的状态下,基座部件对托架主体部以使其能够围绕沿着其长度方向的轴线且朝向装配位置方向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相对于此,锁止机构限制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起进行转动,且与托架主体部一体形成的紧固部在托架主体部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以将遮光板夹入在其与基座部件之间的方式对遮光板进行固定。因此,限制了遮光板的宽度方向的位移。
在本发明的方式的遮阳挡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锁止机构具备锁止部。所述锁止部被形成在所述基座部件上,且通过弹性变形而容许所述托架主体部向装配位置方向进行转动,并在所述托架主体部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弹性复位至限制所述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进行转动的位置上。
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遮阳挡装置,锁止机构的锁止部被形成在基座部件上且能够弹性变形,并通过弹性变形而容许托架主体部向装配位置方向的转动。而且,在托架主体部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锁止部弹性复位至限制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的转动的位置上。由此,在该状态下,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的转动通过弹性复位了的锁止部而被限制。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发明的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挡装置,具有如下优异的效果,即,即使外力作用于遮光板上,也能够抑制在遮光板的托架侧的部位处产生皱缩的情况。
此外,在本发明的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挡装置的锁止机构具备锁止部的情况下,具有如下优异的效果,即,仅通过使托架主体部向装配位置方向进行转动且到达装配位置处,就能够限制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的转动。
本发明所例示的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上的意义参照附图描述如下,其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挡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表示图1的遮阳挡装置的装配中途的状态的半剖面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图1的遮阳挡装置的最终装配状态的半剖面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挡装置的装配中途的状态的半剖面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图4的遮阳挡装置的最终装配状态的半剖面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利用图1~图3,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挡装置进行说明。另外,虽然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便于说明而将图中的箭头UP表示的一侧设为上侧,但是并不由此而限定遮阳挡装置相对于车身的应用方向。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挡装置10的主要部分由分解立体图表示。此外,在图2中,遮阳挡装置10的装配中途的状态由半剖面的立体图表示,在图3中,遮阳挡装置10的最终装配状态由半剖面的立体图表示。这些图所示的遮阳挡装置10被配置于,例如由玻璃等而被闭塞的车身开口部(作为一个示例的车顶的开口部)处。
如图1所示,遮阳挡装置10具备遮光板12。遮光板12为薄片状的遮光用部件,且被形成为与所述车身开口部的形状相对应的大致矩形形状。遮光板12的一端部被安装在将遮光板12的宽度方向设为轴向的轴14上。轴14被形成为长条的圆柱状。该轴14被配置在,所述车身开口部的一边侧所设置的壳体(省略图示)的内部,并将沿着所述车身开口部的一边的方向设为轴线方向,且通过轴承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壳体上。由此,遮光板12的一端部侧被设为能够收卷以及拉出。此外,轴14以将遮光板12的一端部侧收卷为卷筒状的方式而通过施力机构(省略图示)始终向围绕轴线的一侧被施力。
如图1以及图3所示,在遮光板12的另一端部处,通过被折叠且被缝合而形成有环部12A。在该环部12A中,从侧方侧(遮光板12的宽度方向外侧)插穿有芯棒16。芯棒16被形成为长条的棒状,且以遮光板12的宽度方向作为轴线方向而配置。遮光板12中环部12A的一侧的端部被装配在托架18上。
托架18被设为金属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由铝挤压材料形成。托架18具备长条状的托架主体部20,且该托架主体部20以遮光板12的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方式而配置。托架主体部20具备与作为基座部件的柄26(广义而言,作为“把持部件”而被掌握的元素。)装配的装配部24,并且具备鼓出部22,所述鼓出部22在托架主体部20的侧面观察时,从向柄26装配的装配部24起朝向柄26侧的相反侧而突出成大致C字状。
如图3所示,在托架主体部20中,在鼓出部22的内侧形成有遮光板收纳部22A。在遮光板收纳部22A中收纳有遮光板12的环部12A侧的端部(另一端部)。遮光板收纳部22A在装配状态下而被形成为朝向柄26的下部侧开口的凹槽状,且沿着托架主体部20的长度方向而延伸,并且延伸方向的两侧被开放。遮光板收纳部22A被设定为,能够将插穿有芯棒16的环部12A从侧方侧插穿的大小。此外,在侧面观察下在朝向遮光板收纳部22A的斜下方的开口22A1的宽度被设定为,能够将遮光板12中的未插穿芯棒16的部位从侧方侧插穿的尺寸,且不能够将环部12A中插穿有芯棒16的部位从侧方侧插穿的尺寸。
托架主体部20的与柄26装配的装配部24具备圆弧槽24A,其与遮光板收纳部22A相邻且在遮光板收纳部22A的相反侧处开口呈大致C字形状。该圆弧槽24A被形成为,从托架主体部20的上部向内侧延伸设置的侧面观察为J字状的J字状肋材20A。该J字状肋材20A沿着托架主体部20的长度方向而延伸,且J字状肋材20A的纵壁部分隔了圆弧槽24A和遮光板收纳部22A。
此外,从J字状肋材20A的上端部起,形成有被延伸设置在遮光板收纳部22A侧的相反侧处的板状部24B,且在板状部24B的顶端部设置有朝下的钩爪24C。板状部24B的圆弧槽24A一侧与钩爪24C一侧的中间部被弯曲成钝角状,且顶端部侧朝斜下方倾斜。根据以上设定,托架主体部20的与柄26装配的装配部24作为整体而在装配状态下被形成为朝下侧开口的凹槽状。
另一方面,柄26被设为树脂制,且被设为用于拉出遮光板12的把手。柄26以与托架18相同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而配置。柄26在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侧端部形成有凹槽部26A。凹槽部26A在装配状态下朝向上方开口且沿着柄26的长度方向而延伸,且延伸方向的两侧被开放。该凹槽部26A将从与柄26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侧端边缘起竖立设置的第一壁部28设为一侧的侧壁,且将作为相对于该第一壁部28而设置有预定的间隔且并列设置的锁止部的第二壁部30设为另一侧的侧壁。
第一壁部28具备立起部28A,立起部28A从柄26的底壁部26B起以直立的方式而竖立设置。此外,在第一壁部28的上部,形成有从立起部28A的上端起而被弯曲,并在朝向上侧而使凹槽部26A的槽宽扩大的方向上倾斜的倾斜部28B。而且,在倾斜部28B的上端部处形成有轴状部28C。轴状部28C被设定为,使托架主体部20的圆弧槽24A的内周面整体能够面接触的形状,且沿着柄26的长度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托架主体部20的板状部24B以及钩爪24C插穿至柄26的凹槽部26A,并且能够使托架主体部20的圆弧槽24A沿着柄26的轴状部28C的外周面且在轴状部28C的轴线方向上进行滑动。而且,柄26在对托架主体部20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引导的状态下,对托架主体部20以使其能够围绕沿着其长度方向的轴线(围绕轴状部28C的轴线)且朝向装配位置方向(图2的箭头A方向)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第二壁部30在伴随着托架主体部20向装配位置方向的转动而与钩爪24C相抵接的情况下,以向图2的左侧倾倒的方式进行弹性变形而从钩爪24C的移动轨迹来上退避开。即,第二壁部30通过弹性变形而容许托架主体部20向装配位置方向的转动。
如图3所示,第二壁部30通过在侧面观察时与下部30A的板厚相比使上部30B的板厚被设定为较薄,从而在第一壁部28的相反部侧形成有高低差32。第二壁部30的高低差32的台阶部被设为,用于卡止托架主体部20的钩爪24C的被卡止部32A。由此,第二壁部30构成了限制托架主体部20从装配位置进行转动的锁止机构34的一部分。即,第二壁部30在托架主体部20被配置在装配位置的状态下,弹性复位至限制托架主体部20从装配位置起进行转动的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上。另外,在装配状态下,柄26和托架主体部20的装配部24形成封闭截面。
另一方面,在托架18上形成有紧固部36,紧固部36从托架主体部20的鼓出部22的下部向装配状态下的柄26的第一壁部28的根部侧延伸。该紧固部36与托架主体部20一体形成,并且大致被设定于J字状肋材20A的下方侧,且在托架主体部20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以将遮光板12夹入在其与柄26的第一壁部28的根部之间的方式进行固定。
在托架主体部20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柄26的第一壁部28的根部与紧固部36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遮光板12的装配前的厚度以下。
另外,托架18的侧方侧安装有罩体(省略图示)。此外,柄26以能够相对于车身侧进行位移的方式被保持,且被设为通过手动或电动,能够向与遮光板12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并且能够在任意的位置或预定位置进行锁止。
(装配顺序以及作用或效果)
接下来,对遮阳挡装置10的遮光板12的末端侧(柄26侧)的装配顺序进行说明,并且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芯棒16以其轴向作为插穿方向而从侧方侧(遮光板12的宽度方向外侧)被插穿至遮光板12的环部12A中。接下来,遮光板12的环部12A侧的端部以遮光板12的宽度方向作为插穿方向而从侧方侧(托架主体部20的宽度方向外侧)被插穿至托架主体部20的遮光板收纳部22A上。由此,遮光板12的环部12A侧的端部被收纳于托架主体部20内。
接下来,托架主体部20的侧面朝向柄26的侧面侧,且图2所示的托架主体部20的圆弧槽24A沿着其长度方向而被柄26的轴状部28C滑动引导。当以如此的方式被滑动引导时,柄26对托架主体部20以能够围绕沿着其长度方向的轴线且朝向装配位置方向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接下来,使托架主体部20围绕沿着其长度方向的轴线且朝向装配位置方向(箭头A方向)转动。
此时,虽然托架主体部20的钩爪24C碰触柄26的第二壁部30,但是第二壁部30通过弹性变形而容许托架主体部20向装配位置方向的转动。而且,如图3所示,当托架主体部20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时,第二壁部30弹性复位至限制托架主体部20从装配位置的转动的位置上,托架主体部20的钩爪24C碰触第二壁部30的上部30B以及被卡止部32A。由此,在该状态下,托架主体部20从装配位置的转动通过弹性复位了的第二壁部30而被限制。
另外,在该状态下,托架主体部20的J字状肋材20A的顶端部与柄26的第一壁部28的倾斜部28B相连接。即,第一壁部28的倾斜部28B作为对托架主体部20的转动角进行制限的挡块而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与托架主体部20一体形成的紧固部36在托架主体部20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以将遮光板12夹入在其与柄26之间的方式对所述遮光板进行固定。因此,使遮光板12的宽度方向的变位被限制。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挡装置10,即使因车辆的振动等而使外力作用于遮光板12上,也能够抑制在遮光板12的托架18侧的部位产生皱缩(如作为一个示例的图3中由双点划线X所示的纵皱缩)的情况。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利用图4以及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挡装置进行说明。在图4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挡装置40由装配中途的状态的半剖面的立体图(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的图)表示。此外,在图5中,遮阳挡装置40的最终装配状态由半剖面的立体图(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的图)表示。
如这些图所示,遮阳挡装置40在具备代替托架18(参照图1~图3)的托架42,并且具备代替柄26(参照图1~图3)而作为基座部件的柄50(广义而言,作为“把持部件”而被掌握的元素。)的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结构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由此,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则附加相同符号且省略说明。
在图5所示的托架42上装配有遮光板12的环部12A一侧的一端部。托架42被设为金属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示例而由铝挤压材料形成。托架42具备长条状的托架主体部44,且该托架主体部44以将遮光板12的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方式而配置。托架主体部44具备与柄50装配的装配部48,并且具备鼓出部46,鼓出部46在托架主体部44的侧面观察时,从向柄50装配的装配部48起朝向柄50的被装配部一侧的相反侧突出。
从鼓出部46的上部起形成有朝向内侧下垂的肋材46A。肋材46A沿着托架主体部44的长度方向而延伸。此外,在鼓出部46的内侧,以肋材46A作为隔壁而在柄50一侧的相反侧形成有遮光板收纳部46B。在遮光板收纳部46B中收纳有遮光板12的环部12A侧的端部(另一端部)。遮光板收纳部46B在装配状态下被形成为朝向柄50的下部侧开口的凹槽状,且沿着托架主体部44的长度方向而延伸,并且延伸方向的两侧被开放。遮光板收纳部46B被设定为,能够将插穿有芯棒16的环部12A从侧方侧插穿的大小。此外,在侧面观察下时在朝向遮光板收纳部46B的斜下方的开口46B1的宽度被设定为,能够将遮光板12中的未插穿芯棒16的部位从侧方侧插穿的尺寸、且不能够将环部12A中插穿有芯棒16的部位从侧方侧插穿的尺寸。
托架主体部44的向柄50装配的装配部48具备圆弧槽48A,圆弧槽48A在遮光板收纳部46B一侧的相反侧处开口呈大致C字形状。该圆弧槽48A跨越装配部48的上部48B和肋材48C而被形成,肋材48C从装配部48的上部48B中的鼓出部46侧的一端部向内侧延伸设置。肋材48C被形成为,在侧面观察时其下部向遮光板收纳部46B一侧的相反侧被弯曲的大致L字形状。
另一方面,柄50被设为树脂制,且被设为用于拉出遮光板12的把手。柄50以将与托架42相同的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方式而配置。在柄50上,在俯视观察时与其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一方的端部侧,形成有从底壁部50A而被竖立为块状的竖立部52。在竖立部52的上部的安装有托架42的一侧处,形成有轴状部52A。轴状部52A被设定为,使托架主体部44的圆弧槽48A的内周面整体能够面接触的形状,且沿着柄50的长度方向而延伸。
图4所示的托架主体部44的圆弧槽48A被设为,能够使其沿着柄50的轴状部52A的外周面且在轴状部52A的轴线方向上滑动。而且,柄50在对托架主体部44沿着其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引导的状态下,对托架主体部44以使其能够围绕沿着其长度方向的轴线(围绕轴状部52A的轴线)且朝向装配位置方向(图4的箭头B方向)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柄50的底壁部50A具备伸出可挠部56,伸出可挠部56作为从竖立部52的根部起向图中右侧伸出的锁止部。伸出可挠部56的上部形成有爪状突出的锁止爪部56A。锁止爪部56A沿着柄50的长度方向而延伸。
伸出可挠部56在伴随着图4所示的托架主体部44向装配位置方向的转动而使肋材48C与锁止爪部56A相抵接的情况下,进行弹性变形且从肋材48C的移动轨迹上退避开。即,伸出可挠部56通过弹性变形而容许托架主体部44向装配位置方向的转动。此外,图5所示的伸出可挠部56构成了限制托架主体部44从装配位置进行转动的锁止机构54的一部分。即,伸出可挠部56在托架主体部44被配置在装配位置的状态下,弹性复位至限制托架主体部44从装配位置的转动的位置(图5所示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在托架42上形成有紧固部58,紧固部58从托架主体部44的鼓出部46的下部向装配状态下的柄50的伸出可挠部56的顶端部侧延伸出。该紧固部58与托架主体部44一体形成,并且大致被设定于肋材46A的下方侧,且在托架主体部44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以将遮光板12夹入在其与柄50的伸出可挠部56的顶端部之间的方式对所述遮光板进行固定。
在托架主体部44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柄50的伸出可挠部56的顶端部与紧固部58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遮光板12的装配前的厚度以下。
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托架42的侧方侧安装有罩体(省略图示)。此外,柄50以能够相对于车身侧进行位移的方式而被保持,且被设为能够通过手动或电动而向与遮光板12的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并且能够在任意的位置或预定位置锁止。
(装配顺序以及作用或效果)
接下来,对遮阳挡装置40的遮光板12的末端侧(柄50侧)的装配顺序进行说明,并且对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进行说明。另外,由于到遮光板12的环部12A侧的端部被收纳至托架主体部44的遮光板收纳部46B中为止的装配顺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4所示的遮光板12的环部12A侧的端部被收纳在托架主体部44的遮光板收纳部46B中之后,托架主体部44的侧面被朝向柄50的侧面侧,且托架主体部44的圆弧槽48A沿着其长度方向而被柄50的轴状部52A滑动引导。当以如此的方式被滑动引导时,柄50对托架主体部44以使其能够围绕沿着其长度方向轴线且朝向装配位置方向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接下来,使托架主体部44围绕沿着其长度方向的轴线且朝向装配位置方向(箭头B方向)转动。
此时,虽然托架主体部44的肋材48C碰触柄50的伸出可挠部56的锁止爪部56A,但是伸出可挠部56通过弹性变形而容许托架主体部44向装配位置方向的转动。而且,如图5所示,当托架主体部44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时,伸出可挠部56弹性复位至限制托架主体部44从装配位置的转动的位置上,从而使托架主体部44的肋材48C碰触伸出可挠部56的锁止爪部56A。由此,在该状态下,托架主体部44从装配位置的转动通过弹性复位了的伸出可挠部56的锁止爪部56A而被限制。
另一方面,与托架主体部44一体形成的紧固部58在托架主体部44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以将遮光板12夹入在其与柄50之间的方式对所述遮光板12进行固定。因此,使遮光板12的宽度方向的位移被限制。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遮阳挡装置40,即使因车辆的振动等而使外力作用于遮光板12,也能够抑制在遮光板12的托架42侧的部位产生皱缩(如作为一个示例的图5中由双点划线X所示的纵皱缩)的情况。
[实施方式的补充说明]
另外,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不使图3表示的柄26的第二壁部30弹性变形,而将托架主体部20的板状部24B以及钩爪24C设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结构。即可以设为,托架主体部20向装配位置方向的转动通过托架主体部20的板状部24B以及钩爪24C的弹性变形而被容许,并且通过第二壁部30与弹性复位了的钩爪24C的抵接来限制托架主体部20从装配位置起进行转动。
此外,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第二壁部30的下部30A被设定为与上部30B相同的板厚,并且钩爪24C的下表面与底壁部26B的上表面之间插穿有构成锁止机构的填缝部件,来限制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起进行转动。
此外,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不使图5所示的柄50的伸出可挠部56弹性变形,而将托架主体部44的肋材48C设为能够弹性变形的结构。即可以设为,托架主体部44向装配位置方向的转动通过肋材48C的弹性变形而被容许,并且通过锁止爪部56A与弹性复位了的肋材48C的抵接来限制托架主体部44从装配位置起进行转动。
此外,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改变例,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即,在托架主体部20、44上,代替圆弧槽24A、48A而形成相当于轴状部28C、52A的部位,并且在柄26、50上代替轴状部28C、52A而形成相当于圆弧槽24A、48A的部位。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上述的多个改变例能够适当组合来实施。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一个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除上述方式以外,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

Claims (4)

1.一种遮阳挡装置(10、40),其特征在于,具备:
遮光板(12、42),其一端部侧能够收卷以及拉出;
托架主体部(20、44),其上收纳有所述遮光板的另一端部,且以其长度方向对应于所述遮光板的宽度方向的方式而配置;
基座部件(26、56),其在对所述托架主体部沿着所述长度方向进行滑动引导的状态下,对所述托架主体部以能够围绕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轴线且朝向所述托架主体部的装配位置方向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锁止机构(34、54),其限制所述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起进行转动;
紧固部(36、58),其与所述托架主体部一体形成,且在所述托架主体部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以将所述遮光板夹入在其与所述基座部件之间的方式对所述遮光板进行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挡装置,其中,
所述锁止机构具备锁止部,
并且,所述锁止部被形成在所述基座部件上,且通过弹性变形而容许所述托架主体部向装配位置方向进行转动,并在所述托架主体部被配置在装配位置上的状态下,弹性复位至限制所述托架主体部从装配位置进行转动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阳挡装置,其中,
所述托架主体部具有圆弧槽(24A、48A),
所述基座部件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具有轴状部(28C、52A),
并且,所述圆弧槽能够沿着所述轴状部的外周面滑动,且能够在所述轴状部的轴线方向上滑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阳挡装置,其中,
所述基座部件具有圆弧槽,
所述托架主体部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具有轴状部,
并且,所述圆弧槽能够沿着所述轴状部的外周面滑动,且能够在所述轴状部的轴线方向上滑动。
CN201410111770.3A 2013-03-26 2014-03-24 遮阳挡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709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4517A JP5853979B2 (ja) 2013-03-26 2013-03-26 サンシェード装置
JP2013-064517 2013-03-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972A true CN104070972A (zh) 2014-10-01
CN104070972B CN104070972B (zh) 2016-11-23

Family

ID=51592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177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70972B (zh) 2013-03-26 2014-03-24 遮阳挡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53979B2 (zh)
CN (1) CN1040709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7063A (zh) * 2017-01-23 2017-05-1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遮阳帘组件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9891A (ja) * 1983-07-13 1985-02-01 ト−ソ−株式会社 スクリ−ン吊り下げバ−
US4521937A (en) * 1982-06-25 1985-06-11 Britax Weathershields Limited Hinge comprising an arcuate spade member and an arcuate socket
JP2005186893A (ja) * 2003-12-26 2005-07-14 Ashimori Ind Co Ltd 巻取式シェード装置
CN101042011A (zh) * 2007-04-28 2007-09-26 圣象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不同舌槽结构的锁扣地板
CN201721291U (zh) * 2010-06-22 2011-01-26 浙江天鸿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下拉式汽车遮阳挡
WO2012046287A1 (ja) * 2010-10-04 2012-04-12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CN102712239A (zh) * 2010-01-20 2012-10-03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遮阳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22546C1 (de) * 2000-05-10 2001-11-08 Webasto Vehicle Sys Int Gmbh Rollo-Anordnung zum Abdecken einer transparenten Fahrzeug-Karosseriefläch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1937A (en) * 1982-06-25 1985-06-11 Britax Weathershields Limited Hinge comprising an arcuate spade member and an arcuate socket
JPS6019891A (ja) * 1983-07-13 1985-02-01 ト−ソ−株式会社 スクリ−ン吊り下げバ−
JP2005186893A (ja) * 2003-12-26 2005-07-14 Ashimori Ind Co Ltd 巻取式シェード装置
CN101042011A (zh) * 2007-04-28 2007-09-26 圣象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不同舌槽结构的锁扣地板
CN102712239A (zh) * 2010-01-20 2012-10-03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遮阳装置
CN201721291U (zh) * 2010-06-22 2011-01-26 浙江天鸿汽车用品有限公司 下拉式汽车遮阳挡
WO2012046287A1 (ja) * 2010-10-04 2012-04-12 豊和化成株式会社 アシストグリッ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7063A (zh) * 2017-01-23 2017-05-10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及其遮阳帘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972B (zh) 2016-11-23
JP5853979B2 (ja) 2016-02-09
JP2014189075A (ja) 2014-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10742U (zh) 可折叠移动终端
CN206993161U (zh) 可折叠移动终端
CN207010741U (zh) 可折叠移动终端
JP4727547B2 (ja) 車両用ウインドウレギュレータ装置
US9696051B2 (en) Air conditioner
ITTO20130470A1 (it) Plancia di veicolo provvista di un alloggiamento per supportare un dispositivo elettronico portatile
KR102443073B1 (ko) 개폐체의 잠금장치
JP2009511332A5 (zh)
JP5855301B1 (ja) フィルタ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フィルタ押付ユニット
CN207117712U (zh) 可折叠移动终端
CN207010740U (zh) 可折叠移动终端
US20150107876A1 (en) Electric wire routing device
EP1826308B1 (en) Device for closing and opening the access to a compartment
CN104070972A (zh) 遮阳挡装置
KR20170084072A (ko) 와이퍼 암
CN208089051U (zh) 车用外侧手柄装置
JP4650636B2 (ja) 電気機器収納用キャビネット
US8590412B2 (en) Driving apparatus with a vibration limiter for worm gear
CN104395130B (zh) 具有优化的同轴性的控制装置
JP2013225957A (ja) グロメット
JP5005118B2 (ja) 表示機器
JP6535277B2 (ja) カーテン開閉装置
JP2015010401A (ja) 床見切り材
KR200464479Y1 (ko) 에어클리너 힌지 구조
JP4808671B2 (ja) 嵌め殺し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