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0791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0791A
CN104070791A CN201410111078.0A CN201410111078A CN104070791A CN 104070791 A CN104070791 A CN 104070791A CN 201410111078 A CN201410111078 A CN 201410111078A CN 104070791 A CN104070791 A CN 104070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alladeur train
tape deck
arm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10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0791B (zh
Inventor
田中大甫
岸上稔
水野翔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70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0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7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该记录装置具备:搭载记录头并能够往返移动的滑架;能够在弯曲了的状态下对记录头供给墨水且能够随着滑架的往返移动使弯曲姿势变化的管;能够以与由弯曲了的所述管所形成的面相交叉的方向为摆动轴的方向而摆动且能够对所述管进行支撑的臂部;和具有对所述管进行保持的保持部,用于使该管由所述臂部支撑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能够随着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而相对于所述臂部移动。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能够随着滑架的往返移动而改变弯曲姿势的墨水供给管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开了具备能够随着滑架的往返移动而改变弯曲姿势的墨水供给管的记录装置。在这样的记录装置中,随着滑架的往返移动,墨水供给管不连续地改变弯曲姿势而使曲率变化增大,由此有时会造成使滑架振动、对滑架施加设想之外的载荷等的影响。因此,公开了下述技术:抑制伴随该弯曲姿势的变化的对滑架所造成的影响。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臂部的记录装置,在该臂部设置有对该墨水供给管的垂直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和对水平方向的移动进行限制的限制部。该臂部能够以支点为轴摆动。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下述构成的记录装置:通过磁性材料对墨水供给管进行保持并且限制其位置,随着滑架的移动使该磁性材料依次吸附于在记录装置本体所设的磁体。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447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36785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记录装置中,所述限制部是与所述臂部一体的部件。即,所述限制部固定在可摆动的所述臂部的前端位置。另外,所述墨水供给管被所述限制部所夹持。因此,所述墨水供给管的所述夹持位置的部分在所述臂部的前端位置相对该臂部在夹持状态下被支撑。
在该墨水供给管随着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而改变所述弯曲姿势时,所述臂部一边绕所述支点摆动一边对所述墨水供给管进行支撑。此时,所述限制部相对于所述臂部而言位置固定,所以在该墨水供给管改变其弯曲姿势时,有时不合理的力会作用于该墨水供给管的所述夹持位置的部分。其结果是,有时所述弯曲姿势的顺畅的变化受阻,受到该力的反作用力导致所述滑架的行动紊乱。
另外,由于所述臂部的所述摆动,所述不合理的力在该墨水供给管的同一部位或范围内反复作用,所以有时导致所述夹持位置的部分磨损或劣化。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记录装置中,若磁体及磁性材料的磁力弱则有时磁体和磁性材料不吸附,另一方面,若磁体及磁性材料的磁力强则有时会对滑架施加预想之外的载荷。
这样,在以往的具备能够随着滑架的往返移动而改变弯曲姿势的墨水供给用管的记录装置中,难以抑制随着该弯曲姿势的变化的对滑架造成的影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使能随着滑架的往返移动而使弯曲姿势改变的墨水供给用的管的、随着该滑架的往返移动的所述弯曲姿势的变化顺畅地进行,以抑制对滑架行动造成的影响。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记录头,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部,能够对被记录介质排出墨水以进行记录;滑架,其搭载有所述记录头并能够往返移动;墨水收置体,其配置在所述滑架外部;柔性管,其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随动变形,向所述记录头供给所述墨水收置体的墨水;框,其形成在所述壳体内部;固定于所述框的柔性部件引导部;臂部,其设置于所述柔性部件引导部,对所述管进行支撑,并能够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摆动;和连接部,其具有对所述管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臂部移动的方式对所述管进行支撑。
这里,所谓“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臂部移动的方式对所述管进行支撑的连接部”指的是,除了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管而能够与该管一并相对于所述臂部移动的结构外,还包括所述连接部不固定于所述管而能够相对于该管及所述臂部这两方移动的结构。
根据本方式,所述连接部能够随着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而相对于所述臂部移动。因此,在随着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而随动变形(该墨水供给用的管改变其弯曲姿势)时,不会出现对该管的由所述保持部所保持的部分作用以往的固定结构那样的不合理的力的情况。其结果,能够实现所述弯曲姿势的顺畅的变化,从而能够抑制基于该管的弯曲姿势的变化的、对所述滑架的行动所造成的影响。
另外,不会出现因所述臂部的所述摆动而反复对该管的同一部位或范围作用所述不合理的力的情况,所以能够抑制由所述保持部所保持的部分的磨损或劣化。
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方式中,所述连接部能够随着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而改变姿势。
根据本方式,在该管随着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而改变其弯曲姿势时,该连接部除了相对于所述臂部移动外还能够改变其姿势。因此,能够实现所述弯曲姿势的进一步顺畅的变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所述滑架的行动造成的影响。
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方式或第2方式中,所述臂部相对于弯曲了的所述管设置在外侧,该记录装置具备向所述外侧对所述臂部施力的施力部。
这里,所谓“所述臂部相对于弯曲了的所述管设置在外侧”指的是,除了所述臂部的全部相对于所述管设置在外侧的构成外,还包括该臂部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管侧视位置重叠的构成和所述一部分进一步地位于内侧的构成。
根据本方式,所述臂部相对于弯曲了的所述管设置在外侧,所以抑制所述臂部随着所述管的弯曲姿势变化而与所述管干涉的情况。另外,经由所述臂部,所述管被向所述外侧施力,所以所述管的移动可靠地受到限制,能够进一步减小与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相伴的所述管的曲率变化。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与所述管的弯曲姿势变化相伴的对滑架的影响。
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方式到第3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管的支撑所述管的弯曲姿势的该管的两端的支撑部位于上下位置。
根据本方式,所述管的支撑所述管的弯曲姿势的该管的两端的支撑部位于上下位置。即,所述管沿着沿大致铅垂方向的面配置。换言之,则该管在纵面内配置。在这样地所述管沿着沿大致铅垂方向(纵向)的面弯曲而配置的记录装置中,容易受到重力的影响,与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相伴的所述管的曲率变化容易变大。
但是,根据本方式,即使在这样构成的记录装置中也能够抑制与所述管的弯曲姿势变化相伴的对滑架的影响。
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方式到第4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柔性部件引导部的能够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区域凹陷。
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柔性部件引导部碰撞则可能会产生异常噪声。但是,根据本方式,所述柔性部件引导部中的能够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区域凹陷。因此,能够抑制异常噪声的产生。
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记录头,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并能够对被记录介质排出墨水以进行记录;滑架,其搭载有所述记录头并能够往返移动;基板,其配置在所述滑架外部;缆线,其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随动变形,从所述基板向所述记录头发送信号且具有柔性;框,其形成在所述壳体内部;柔性部件引导部,其固定于所述框;臂部,其设置在所述柔性部件引导部,对所述缆线进行支撑并能够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摆动;和连接部,其具有对所述缆线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臂部移动的方式对所述缆线进行支撑。
这里,所谓“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臂部移动的方式对所述缆线进行支撑的连接部”指的是,除了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缆线而能够与该缆线一并相对于所述臂部移动的构成外,还包括所述连接部没有固定于所述缆线而能够相对于该缆线及所述臂部这两方移动的结构。
根据本方式,所述连接部能够随着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而相对于所述臂部移动。因此,在随着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而随动变形(所述缆线改变其弯曲姿势)时,不会出现对该缆线的由所述保持部所保持的部分作用以往的固定结构那样的不合理的力的情况。其结果,能够实现所述弯曲姿势的顺畅的变化,从而能够抑制基于该缆线的弯曲姿势的变化的对所述滑架的行动造成的影响。
另外,不会出现由于所述臂部的所述摆动而使所述不合理的力反复作用于该缆线的同一部位或范围的情况,所以能够抑制由所述保持部所保持的部分的磨损或劣化。
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6方式中,所述连接部能够随着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而改变姿势。
根据本方式,在该缆线随着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而改变其弯曲姿势时,该连接部除了相对于所述臂部移动外,还能够改变其姿势。因此,能够实现所述弯曲姿势的进一步顺畅的变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所述滑架行动的影响。
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6方式或第7方式中,所述臂部相对于弯曲了的所述缆线设置在外侧,该记录装置具备向所述外侧对所述臂部施力的施力部。
这里,所谓“所述臂部相对于弯曲了的所述缆线设置在外侧”指的是,除了所述臂部的全部相对于所述缆线设置在外侧的构成外,还包括该臂部的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缆线侧视位置重叠的构成和所述一部分进一步地位于内侧的构成。
根据本方式,所述臂部相对于弯曲了的所述缆线设置在外侧,所以能够抑制所述臂部随着所述缆线的弯曲姿势的变化而与所述缆线干涉的情况。另外,经由所述臂部,所述缆线被向所述外侧施力,所以所述缆线的移动可靠地受到限制,能够进一步减小与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相伴的所述缆线的曲率变化。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伴随所述缆线的弯曲姿势变化的对滑架造成的影响。
本发明的第9方式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6方式到第8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缆线的支撑所述缆线的弯曲姿势的该缆线的两端的支撑部位于上下位置。
根据本方式,所述缆线的支撑所述缆线的弯曲姿势的该缆线的两端的支撑部位于上下位置。即,所述缆线沿着沿大致铅垂方向的面而配置。若换言之,则该缆线在纵面内配置。在这样地所述缆线沿着沿大致铅垂方向(纵向)的面弯曲地配置的记录装置中,容易受到重力的影响,与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相伴的所述缆线的曲率变化容易变大。
但是,根据本方式,即使在这样构成的记录装置中也能够抑制与所述缆线的弯曲姿势的变化相伴的对滑架的影响。
本发明的第10方式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6方式到第9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所述柔性部件引导部的能够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区域凹陷。
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柔性部件引导部碰撞则可能会产生异常噪声。但是,根据本方式,所述柔性部件引导部中的能够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区域凹陷。因此,能够抑制异常噪声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概略主视图。
图3是从下方观察本实施例的管支撑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
图5是从下方观察本实施例的管支撑部的概略图。
图6是从斜下方观察本实施例的管支撑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6中去除了管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8是从记录装置的正面侧观察本实施例的连接部的放大图。
图9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实施例的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10是从斜下方观察本实施例的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施例的连接部的侧视图且局部是剖面。
图12是说明管向本实施例的连接部的组装的侧视图且局部是剖面。
图13是示出将本实施例的连接部从记录装置拆下了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14是用于对将FFC插入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连接部中的工作进行说明的连接部的侧视图。
图15是用于对将FFC插入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连接部中的工作进行说明的连接部的概略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记录装置所具备的压板间隙调整机构的概略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所具备的压板间隙调整机构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所具备的压板间隙调整机构的概略侧视图。
图19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所具备的滑架的概略图。
图20是从侧面侧观察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所具备的滑架的概略图。
图2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22是从侧方观察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管支撑部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图13)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的记录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
首先,就实施例1涉及的记录装置1的概略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涉及的记录装置1的概略俯视图,图2是该记录装置1的概略主视图。图2的X方向是沿滑架6的扫描方向的方向,Y方向是沿输送方向A的方向而Z方向是记录装置1的高度方向。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是如下的喷墨记录装置,其具备设置墨盒2a~2d的设置部3,该墨盒作为收置墨水的墨水收置体,通过对墨水供给泵4进行驱动,从而能够从墨盒2a~2d经由管5向搭载在滑架6上的记录头7供给墨水。另外,墨盒2a~2d配置在滑架6的外部。
在记录装置1的壳体内部配置的滑架6搭载有能够对沿输送方向A输送的被记录介质排出墨水进行记录的记录头7,该滑架6能够沿与输送方向A相交叉的方向B往返移动。
管5能够在弯曲状态下从墨盒2a~2d向搭载在滑架6上的记录头7供给墨水,是能够随着滑架6的往返移动而追随变形(改变弯曲姿势)的柔性的管。而且,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设置有管支撑部10,该管支撑部10具有能够对管5进行支撑的臂部36和用于使臂部36支撑该管5的连接部9,该连接部9具有对管5进行保持的保持部21。
臂部36能够随着滑架6的往返移动而以与弯曲的管5所形成的面相交叉的方向(本实施例中为沿输送方向A的方向)为摆动轴11的方向而沿方向C摆动。而且,连接部9构成为容许臂部36随着滑架6的往返移动的摆动。具体而言,连接部9构成为,能够随着滑架6的往返移动而相对于臂部36沿方向D移动。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设置有压板间隙调整机构27,该压板间隙调整机构27能够通过调整主轴26的位置从而对压板间隙(PG)进行调整,该压板间隙(PG)为被记录介质的支撑面即压板12与记录头7中的设置有将墨水排出的喷嘴的喷嘴面之间的距离。
下面就各构成部件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管支撑部、臂部、连接部
首先,基于从图3到图7就本实施例的管支撑部10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3是从下方观察本实施例的管支撑部10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图5是从下方观察本实施例的管支撑部10的概略图,图6是从斜下方观察本实施例的管支撑部的概略图,图7是示出在图6中去除了管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本实施例的管支撑部10的臂部36能够以摆动轴11为支点而摆动。该臂部36是将圆棒8按图示的形状弯曲所形成的大致U形状的部件。此外,不限定于圆棒,也可以使用棱棒和/或长板等。
连接部9具有一对安装部14、14,并经由安装部14、14能够滑动地安装在臂部36的圆棒8上。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4、14形成为大致U槽形状,为臂部36的圆棒8部分在该U槽形状的安装部14、14内通过的结构。由此,连接部9能够随着臂部36的所述摆动而沿方向D移动。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由于具备上述那样的结构的管支撑部10,从而能够在管5改变所述弯曲姿势时,一边使管5和臂部36相对移动一边能够限制管5的移动以减小与滑架6的往返移动相伴的管5的曲率变化。
而且,通过保持部21来保持该管5的连接部9,在使安装部14、14接合于臂部36的一对圆棒8的状态下沿圆棒8的长度方向滑动。由此,能够抑制施加到管5上的载荷并顺畅地实现与滑架6的往返移动相伴的该管5的弯曲姿势的变化,从而能够抑制对滑架6的行动造成的影响。
另外,如图2到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管支撑部10中,臂部36相对于弯曲的管5设置在外侧,而且设置有扭簧13(图3),该扭簧13作为将臂部36向所述外侧即方向E施力的施力部。因此,构成为,能够抑制臂部36随着管5的弯曲姿势的变化而与管5干涉的情况,并且管5的移动可靠地受到限制,能够进一步减小与滑架6的往返移动相伴的管5的曲率变化。
如图1~图4所示,在记录装置1的壳体内部,设置有与形成记录装置的基座的未图示的基座框一体的主框46,相对于主框46固定有柔性部件引导部47。在柔性部件引导部47固定有后述的对管进行支撑的支撑部33。另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管5沿由滑架6的往返移动方向B和铅垂方向所形成的面(纵面)弯曲。若换一种说法,则弯曲的管5所形成的面是由滑架6的往返移动方向B和铅垂方向所形成的面,对管5的弯曲姿势进行支撑的管5的两端的支撑部33、34位于上下位置。即,管5沿着沿大致铅垂方向的面配置。另外,支撑部33位于滑架6的往返移动方向的中央部,所以管5不会由于滑架6的移动而过载、弯曲。
这样构成的记录装置1,由于重力的影响,与滑架6的往返移动相伴的管5的曲率变化容易变大,但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构成为,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管支撑部10,从而能够抑制与管5的弯曲姿势的变化相伴的对滑架6的影响。另外,管5由于管支撑部10而仅能沿着沿大致铅垂方向的面移动,所以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构成为,限制管5沿铅垂方向移动并且限制管5沿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A移动。
连接部
接着,就本实施例的连接部9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8是从记录装置1的正面侧观察本实施例的连接部9的放大图,图9是从斜上方观察本实施例的连接部的立体图,图10是从斜下方观察本实施例的连接部的立体图,图11是本实施例的连接部的侧视图且局部是剖面。图12是对管向本实施例的连接部的组装进行说明的侧视图且局部是剖面。图13是示出将本实施例的连接部从记录装置上拆下了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部9的姿势可随着所述滑架6的往返移动而变化。具体而言,通过在U槽形状的所述安装部14、14的相对的内面对称地设置突曲面35、35而构成所述可变结构。该突曲面35、35形成为,使得该连接部9能够通过在图8中沿符号K的方向转动、换言之则是通过头部摆动的移动,来改变该连接部9相对于臂部36的姿势。此外,该可变结构不限定于由所述突曲面35、35实现的结构。
根据本可变结构,在该管5随着滑架6的往返移动而改变其弯曲姿势时,该连接部9除了相对于臂部36沿D方向移动外,还能够沿K方向转动以改变其姿势。因此,能够实现所述弯曲姿势的进一步顺畅的变化,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对滑架6的行动造成的影响。
如图9、图11、图12及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部9具有:供臂部36通过的安装部14、14;管5的保持部21;和供作为电信号线的柔性扁平缆线(FFC)17通过的保持部15。
管5在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墨水是4色的情况而包括4条。4条各管彼此接合而成为一体的带状的管5。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在滑架6外部配置的未图示的基板,FFC17是随着滑架6的移动而随动变形、从所述基板向记录头7发送信号的具有柔性的缆线。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臂部36及连接部9,与对管5同样地对FFC17进行支撑,所以能够考虑将那些对于管5的作用置换成对于FFC17的作用。
管5的保持部21具有与该管5接触的一对接触部16、16。该连接部9构成为,通过以可变形部18为支点将盖部37沿方向F转动从而开闭保持部21。即,如图12所示,构成为,通过在打开了盖部37的状态下将基体部38安装到该管5,接着将盖部37关闭,从而能够将连接部9安装到管5。
在图11到图13中,附图标记19为盖部37侧的接合止动部(有接合止动用孔部),附图标记20为基体部38侧的接合止动部(有接合止动用凸部),两个接合止动部19、20通过成为接合止动状态从而维持盖部37关闭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连接部9中,与管5接触的接触部16、16和包括安装部14、14、基体部38及盖部37的部分通过不同材料进行二色成形。具体而言,与管5接触的接触部16由弹性体构成,其他部分由聚丙烯构成。当然也不限定于这些材料的组合。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能够不损伤管5且可靠地保持管5的基础上,还能够容易地进行相对于臂部36的相对移动且结构牢固。但是,也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
另外,本实施例的连接部9固定于管5从而能够与该管5一起相对于臂部36进行相对移动。由此,能够一边使管5处的目标位置由臂部36支撑一边对该管5的移动进行限制,因此是优选的结构。这里,所谓“目标位置”,虽然是重复的说明,但指的是,在该管5由臂部36及连接部9支撑的基础上,根据该管5的重量平衡等而实现所述弯曲姿势的顺畅变化所优选的位置。
但是,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是连接部9不固定于管5而是该管5相对于连接部9能够相对移动的结构。
FFC的保持部
如图9和从图11到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部9构成为,所述FFC17的保持部15具有宽幅的开口39,能够经由该开口39将FFC17插入保持部15内。
由此,无需将FFC17从长度方向的端部插入,不管从该FFC的哪个部位都能够插入保持部15内,所以能够简单地进行组装。另外,也能够减低在对该FFC17的端部的端子进行组装作业时造成损伤的风险。
实施例2
接着,基于图14及图15对实施例2的连接部9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连接部9中,在基体部38的两端部设置有薄壁部22。这些薄壁部22比其他部分薄,所以成为容易弹性变形的结构。
接下来,对在该连接部9的保持部15中插入FFC17的工作进行说明。
图14示出在将FFC17插入保持部15前、仅展开管5的支撑部21的连接部9的状态。图15示出将FFC17插入时的连接部9的状态。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部9,在将FFC17插入时,以在基体部38所设置的薄壁部22为支点使连接部9的两端部分沿方向G变形。这样,通过扩大开口39从而能够容易地将FFC17沿方向H插入。
通过该结构,就能够将开口39的尺寸设定得比不具有该薄壁部22的结构小,所以能够使得插入了的FFC17的插入状态稳定。
当然也可以将该薄壁部22设置在上述实施例1的连接部9的基体部38。
此外,本实施例在安装部14的U槽是浅槽这一点上也与实施例1不同。设置有与该浅槽相对应的结构的臂部(未图示)36。
另外,在保持部21不是二色成形这一点上也与实施例1不同。也可以用于:在管5的预定位置不固定连接部9的设计的情况下。
实施例3
接着,基于图21以及图22就实施例3的管支撑部110进行说明。图21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概略俯视图,图22是从侧方观察管支撑部110的立体图。另外,省略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部件的说明。
在记录装置100的壳体内部设置有柔性部件引导部147。在柔性部件引导部147固定有对后述的管进行支撑的支撑部133。而且,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00中设置有管支撑部110,该管支撑部110具备能够对管105进行支撑的臂部136和用于使该管105由臂部136支撑的连接部109,该连接部109具有对管105进行保持的保持部121。
臂部136能够随着滑架106的往返移动而沿方向L摆动。而且,连接部109构成为,容许臂部136随着滑架106的往返移动而摆动的结构。具体而言,连接部109构成为,能够随着滑架106的往返移动而相对于臂部136沿方向M移动。
本实施例的管支撑部110中,臂部136能够以摆动轴111为支点而摆动。臂部136是将圆棒108弯曲成图示形状而形成的大致U形状的部件。此外,不限定于圆棒而可以使用棱棒和/或长板等。
连接部109具备一对安装部114、114,经由安装部114、114能够滑动地安装于臂部136的圆棒108。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114、114形成为大致U槽形状,并构成为,臂部136的圆棒118部分在该U槽形状的安装部114、114内通过。由此,连接部109能够随着臂部136的所述摆动而沿方向M移动。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00,通过具备上述构成的管支撑部110,在管105改变弯曲姿势时,能够一边使管105和臂部136相对移动,一边限制管105的移动以减小与滑架106的往返移动相伴的管105的曲率变化。
而且,通过保持部121来保持管105的连接部109,在使安装部114、114接合于所述臂部136的一对圆棒108的状态下沿该圆棒108的长度方向滑动。由此,能够一边抑制施加在管105上的载荷一边顺畅地实现与滑架106的往返移动相伴的管105的弯曲姿势的变化,从而抑制对滑架106的行动造成的影响。
另外,本实施例的管支撑部110中,臂部136相对于弯曲了的管105设置在外侧,还设置有作为施力部的扭簧113,该施力部对臂部136向所述外侧即方向N施力。因此,能够抑制臂部136随着管105的弯曲姿势的变化而与管105干涉的情况,并且管105的移动可靠地受到限制,能够进一步减小与滑架106的往返移动相伴的管105的曲率变化。
与实施例1中的管5不同,图21中的管105沿由输送方向A和水平方向所形成的面(横面)而弯曲。若换言之,则管105的两端的支撑部133、134位于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也就是,管105沿着沿大致水平方向的面配置。另外,支撑部133位于滑架106的往返移动方向的中央部,所以管105不会由于滑架106的移动而过载、弯曲。
这样构成的记录装置100能够防止:由于重力的影响导致的、与滑架106的往返移动相伴的管105容易相对于重力方向下落的情况,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00由于具有上述构成的管支撑部110,从而能够抑制与管105的弯曲姿势的变化相伴而生的对滑架106的影响。另外,管105由于管支撑部110而仅能沿着沿大致水平方向的面移动,所以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00对水平方向的管105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对铅垂方向的管105的移动进行限制。
另外,作为管105的两端支撑部133、134的位置关系,既可以是两端支撑部134侧与两端支撑部133相比位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构成,也可以是相反的构成。也就是,既可以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到下游侧,将管105相对于滑架106引绕,也可以从输送方向的下游侧到上游侧将管105相对于滑架106引绕。
另外,除了管105外也可以一并保持:随着滑架106的移动而随动变形的、从基板向记录头7发送信号的具有柔性的缆线即FFC17,也可以仅保持FFC17。
压板间隙调整机构
接着,就本实施例涉及的记录装置所具备的压板间隙调整机构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6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所具备的压板间隙调整机构的概略立体图,图17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所具备的压板间隙调整机构的剖视图,图18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所具备的压板间隙调整机构的概略侧视图。
本实施例中的压板间隙调整机构27是根据被记录介质的种类(厚度不同)和/或记录模式的不同而自动对压板间隙PG进行调整的机构。
压板间隙调整机构27具有:通过沿I方向(图16、图18)对旋转量进行调整从而设定作为基本间隙的压板间隙PG的PG调整凸轮23;与该PG调整凸轮23的偏心凸轮40的外周相接地设置的圆筒形状的旋转部(bush,衬套)24;和安装在主轴26的两端部、与旋转部24相接地设置的APG凸轮(偏心凸轮)25。PG调整凸轮23及旋转部24也设置在与主轴26的两端部对应的位置。
如图16及图17所示,在主轴26的两端部设置有齿轮41。该齿轮41、主轴26及APG凸轮15一体地旋转。
若旋转力从未图示的动力源传递到齿轮41,则主轴26旋转、APG凸轮25也一体地旋转。通过使APG凸轮25沿J方向(图18)旋转,从而主轴26的位置能够沿PG调整方向(在实施例中为高度方向)变更,通过该APG凸轮25的旋转能够改变压板间隙PG。即,通过使该APG凸轮25旋转,从而能够与被记录介质的厚度等相对应地变更所述压板间隙PG。
本实施例中的压板间隙调整机构27构成为,旋转部24随着APG凸轮25的旋转而随动旋转,旋转部24相对于PG调整凸轮23滑动。
该随动旋转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摩擦力的调整来实现。
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通过使APG凸轮25与旋转部24的外周面接触的接触部42在主轴26的长度方向上的接触长度,比PG调整凸轮23的偏心凸轮40与旋转部24的内周面接触的接触部43在与所述方向相同的方向上的接触长度长,来实现该随动旋转结构。所述接触长度较长的一方摩擦力大,所以能够实现所述随动旋转。
此外,实现所述从动旋转的结构,既可以通过各构成部件的材质来调整摩擦力从而进行,也可以通过在APG凸轮25与旋转部24之间夹有摩擦部件(橡胶等弹性部件)的结构来进行,还可以通过使APG凸轮与旋转部24的接触部渐开线连接的结构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其他结构来进行。
通过所述随动旋转结构,能够抑制APG凸轮25的凸轮轮廓部的局部磨损。例如,能够抑制:在多使用一定厚度的被记录介质、很少使APG凸轮25旋转到预定位置以外的位置等情况下所产生的该APG凸轮25的偏磨损。由此,能够抑制由于部件磨损所导致的装置的工作不良的产生和/或记录品质的降低。
滑架背面侧的编码器罩
接着,就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所具备的滑架6的背面侧所设置的编码器罩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9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所具备的滑架6的概略图,图20是从侧面侧观察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所具备的滑架6的概略图。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在滑架6的背面侧设置有编码器29,还设置有用于抑制墨雾(ink mist)向编码器29附着的编码器罩32。编码器29从设置在线性标尺28的缝隙44读取位置信息。
在本实施例的编码器罩32设置有:在将线性标尺28插入线性标尺插入部31时起到引导的作用的引导部30。该引导部30设置在与线性标尺28的两侧缘部45相对应的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上下位置)。即,在难以与缝隙44接触的位置设置有该引导部30。
因此,在将线性标尺28插入线性标尺插入部31中时,线性标尺28的两侧缘部45与该引导部30接触受其引导,所以能够抑制该线性标尺28的变形等,并且能够抑制缝隙44与编码器罩32接触。但是,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
另外,若连接部9与柔性部件引导部47碰撞则可能会产生异常噪声,所以柔性部件引导部47中的与连接部9相对应的区域(能够相对的区域)也可以设为凹陷形状、设置消音材料。由此,能够抑制异常噪声的产生。
另外,从记录头7排出的液体即墨水的供给来源也可以不是设置部3而是在收置记录头7的壳体外所设置的墨水收置体。如果这样,则能够与设置部3相比使墨水的容量大容量化。
另外,在从壳体外部向记录头7供给墨水时,需要将用于供给墨水的墨水供给管在壳体内部引绕。因此,只要在壳体设置孔和/或缺口并使墨水供给管通过该孔和/或缺口即可。或者,也可以立起凸起等使得相对于壳体可开闭地设置的扫描单元和/或罩等开闭体相对于壳体不会完全关闭,利用由凸起所形成的间隙将管在壳体内部引绕。如果这样,则能够确保墨水供给管的流路中的墨水的供给。

Claims (12)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记录头,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部,能够对被记录介质排出墨水以进行记录;
滑架,其搭载所述记录头,能够往返移动;
墨水收置体,其配置在所述滑架外部;
柔性管,其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随动变形,向所述记录头供给所述墨水收置体的墨水;
框,其形成在所述壳体内部;
柔性部件引导部,其固定于所述框;
臂部,其设置于所述柔性部件引导部,对所述管进行支撑,能够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摆动;和
连接部,其具有对所述管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臂部移动的方式对所述管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能够随着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而改变姿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相对于弯曲了的所述管设置在外侧,
该记录装置具备向所述外侧对所述臂部施力的施力部。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中,支撑所述管的弯曲姿势的该管的两端的支撑部,位于上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中,支撑所述管的弯曲姿势的该管的两端的支撑部,位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6.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部件引导部的能够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区域凹陷。
7.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记录头,其配置在所述壳体内部,能够对被记录介质排出墨水以进行记录;
滑架,其搭载所述记录头,能够往返移动;
基板,其配置在所述滑架外部;
缆线,其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随动变形,从所述基板向所述记录头发送信号且具有柔性;
框,其形成在所述壳体内部;
柔性部件引导部,其固定于所述框;
臂部,其设置在所述柔性部件引导部,对所述缆线进行支撑,能够随着所述滑架的移动而摆动;和
连接部,其具有对所述缆线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臂部移动的方式对所述缆线进行支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能够随着所述滑架的往返移动而改变姿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记载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臂部相对于弯曲了的所述缆线设置在外侧,
该记录装置具备向所述外侧对所述臂部施力的施力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到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中,支撑所述缆线的弯曲姿势的该缆线的两端的支撑部,位于上下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7到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缆线中,支撑所述缆线的弯曲姿势的该缆线的两端的支撑部,位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
12.根据权利要求7到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部件引导部的能够与所述连接部相对的区域凹陷。
CN201410111078.0A 2013-03-29 2014-03-24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40707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1602 2013-03-29
JP2013-071602 2013-03-29
JP2013-192660 2013-09-18
JP2013192660A JP6286964B2 (ja) 2013-03-29 2013-09-18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791A true CN104070791A (zh) 2014-10-01
CN104070791B CN104070791B (zh) 2017-04-12

Family

ID=51592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1078.0A Active CN104070791B (zh) 2013-03-29 2014-03-24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62504B2 (zh)
JP (1) JP6286964B2 (zh)
CN (1) CN10407079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9659A (zh) * 2014-10-16 2016-04-2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线卡具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6965562A (zh) * 2015-12-21 2017-07-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10791B2 (en) * 2015-05-05 2017-04-04 Océ-Technologies B.V. Print head mounting structure
JP6797711B2 (ja) * 2017-02-17 2020-12-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キャリッジ装置及びプリント装置
JP7069925B2 (ja) * 2018-03-26 2022-05-1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7275604B2 (ja) 2019-01-31 2023-05-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移動体、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JP7215197B2 (ja) * 2019-02-06 2023-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0240A (zh) * 2005-12-28 2007-07-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CN201214306Y (zh) * 2008-06-05 2009-04-01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供墨管支撑装置
CN201214307Y (zh) * 2008-06-06 2009-04-01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供墨管支撑装置
US20090244216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8801A (en) * 1996-09-30 1999-11-23 Hewlett-Packard Company High performance tubing for inkjet printing systems with off-board ink supply
JP2002011891A (ja) * 2000-06-30 2002-01-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36785A (ja) 2005-11-16 2007-06-07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7144776A (ja) * 2005-11-28 2007-06-14 Ricoh Co Ltd インク供給チューブ支持機構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160872A (ja) * 2005-12-16 2007-06-28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775629B2 (en) 2005-12-28 2010-08-1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JP4797626B2 (ja) * 2005-12-28 2011-10-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135751B2 (ja) 2006-06-08 2008-08-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2051145A (ja) * 2010-08-31 2012-03-15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43065B2 (ja) * 2011-02-24 2015-07-0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帯状ケーブルの支持装置、記録装置、電子機器
JP5874902B2 (ja) 2011-09-30 2016-03-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0240A (zh) * 2005-12-28 2007-07-04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记录设备
US20090244216A1 (en) * 2008-03-31 2009-10-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CN201214306Y (zh) * 2008-06-05 2009-04-01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供墨管支撑装置
CN201214307Y (zh) * 2008-06-06 2009-04-01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供墨管支撑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29659A (zh) * 2014-10-16 2016-04-27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电线卡具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6965562A (zh) * 2015-12-21 2017-07-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791B (zh) 2017-04-12
JP2014208429A (ja) 2014-11-06
US20140292927A1 (en) 2014-10-02
JP6286964B2 (ja) 2018-03-07
US9162504B2 (en) 2015-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70791A (zh) 记录装置
CN101670794B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座椅设备
JP2009119566A (ja) 吊り型ロボット
RU2014129533A (ru) Выдач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листовых изделий
JP2017530046A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機構、外部ミラー装置および車両
JP6093958B2 (ja) 充電ケーブルの自動巻取装置
CN1067623C (zh) 直角坐标型机器人
CN104870194B (zh) 喷墨记录装置
US7216970B2 (en) Mounting assembly for a print head of an ink jet printer
CN101454917B (zh) 压电传动系统
JP2007153251A (ja) 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20090059182A (ko) 벤딩장치
CN212120746U (zh) 一种冶金用震动装置
JP20050885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1747960A3 (de) Eisenbahnwagen-Kuppelstange
CN109058699B (zh) 一种云台平衡装置及监控设备
CN201362295Y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和长度的转向柱
CN216001889U (zh) 一种打印机供墨管支撑装置
US20090097082A1 (en) Document carrying apparatus
CN211759136U (zh) 离子束刻蚀机专用广角度偏移焊接波纹管组件
CN114704876A (zh) 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JP2012051145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4870259A (zh) 用于机动车内部空间中至少大体上为方形的容器的容纳装置
CN201296280Y (zh) 转向柱的偏转调节装置
JP2019055724A (ja) バックルリフ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