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6663B - 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6663B
CN104056663B CN201310095358.2A CN201310095358A CN104056663B CN 104056663 B CN104056663 B CN 104056663B CN 201310095358 A CN201310095358 A CN 201310095358A CN 104056663 B CN104056663 B CN 1040566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center
ruthenium catalyst
chirality
catalyst
double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53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6663A (zh
Inventor
张万斌
刘德龙
王家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3100953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566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56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66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66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66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不仅合成简便,而且其具有的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可高效地应用于β‑氨基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最终可获得100%的转化率和超过99.9%的不对称诱导效果。本发明所述催化剂的合成操作简便,选择性和产率高,具有较好的原子经济性及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钌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尤其涉及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以及其在对β-氨基酮类化合物进行不对称氢化的应用;属于有机及药物合成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手性氨基醇类化合物在药物、农药、香料等精细化工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也是多种化合物如卤化物、氨基化合物、酯类、醚类等的重要前体,同时也可经过修饰后合成多种手性配体,运用于催化反应当中。近年来,对其各种合成方法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通过前手性氨基酮的不对称氢化是制备手性氨基醇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催化活性高,反应时间快,原子经济性好,产物分离方便,后处理简单,副反应少,因而引起广泛关注。
基于此原因,众多手性催化剂被开发应用于前手性氨基酮的不对称氢化反应;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化学家Noyori发明的Rh-BINAP类催化剂(EP0901997A1),其对多种β-氨基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均实现了很好的选择性。但是该催化剂配体的合成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也不可以稳定地保存。此外,还有很多手性催化剂被开发应用于酮的不对称氢化,如张绪穆等人发表在《Angew.Chem.,Int.Ed.》(德国应用化学会志)2005年第44卷1687-1689页上Practical Synthesis of Enantiopureγ-Amino Alcohols by Rhodium-Catalyzed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β-Secondary-Amino Ketones文章中,提到使用手性配体Rh-DuanPhos催化剂能实现对酮的不对称氢化;但此类体系并没有极好的选择性,且金属铑成本较高,难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之中。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合成简单、成本低廉并可应用于不对称氢化中的手性催化剂。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成简单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及其合成方法,以及在β-氨基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上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不仅合成简便,而且可以高效地应用于合成光学活性的醇 类化合物,从而可以广泛应用于医药卫生和精细化工等领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其结构通式(I)如下:
在通式(I)中,M为铁或钌;R表示直链式或支链式的C1-C8烷基、C1-C8环状基、C1-C8烯基、或C1-C8炔基基团,也可表示C6-C8的芳香族基团;Ar为有取代基或无取代基的C6-C10芳香族基团等,其中,取代基优选为C1-C8的烷基、C1-C8烷氧基、C1-C8卤烷基等;X为所有可以和金属钌配位的基团或阴离子。
优选地,通式(I)中,R表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苯基或苄基。
进一步优选地,通式(I)中,Ar表示苯基或苯环上有取代基的苯基,例如苯基、对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或3,5-二(三氟甲基)苯基等。
进一步优选地,通式(I)中,X为三苯基膦、苯基、或4-甲基异丙基苯基。
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方法。具体地,将手性配体与金属钌盐在溶剂中进行反应,从而得到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其中,手性配体为下述通式(II)表示的化合物,
在通式(II)中,如通式(I)所示,M为铁或钌,R表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或戊基等直链式或支链式的C1-C8的烷基、C1-C8环状基、C1-C8烯基、或C1-C8炔基基团,也可表示苯基、或苄基等C6-C8芳香族基团,Ar为苯基、对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或3,5-二(三氟甲基)苯基等有取代基或无取代基的 C6-C10的芳香族基团等。
优选地,本发明使用的金属钌盐为选自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二氯苯基钌二聚体,和二氯双(4-甲基异丙基苯基)钌二聚体中的任意一种盐。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来自金属钌盐的钌与手性配体的摩尔比例为1:0.5~0.7;更优选地,为1:0.5~0.55。
另外,在本发明中,溶剂优选为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二氯甲烷、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乙醚、甲苯,和二甲基苯中的任意一种溶剂。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反应温度为0~100℃,反应时间为0.5~2小时;更优选地,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反应温度为60~70℃,反应时间为1~1.5小时。
另外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应用,尤其是提供了上述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在用于β-氨基酮类底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中的应用。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用于β-氨基酮类底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的具体应用为:氮气氛围下,在有机溶剂中加入β-氨基酮类化合物和碱,加入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后置换为氢气氛围下,使β-氨基酮类化合物发生不对称氢化反应。
优选地,使用的有机溶剂为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二氯甲烷、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乙醚、甲苯或二甲基苯的任意一种、它们之间的混合物以及它们与水的混合溶剂。
优选地,使用的β-氨基酮类化合物是下述通式(III)表示的化合物,
在通式(III)中,R1为苯基或苯环上有取代基的苯基,其中,取代基优选为C1-C8烷基、C1-C8烷氧基,或卤素等;或是具有芳香性的杂芳基如呋喃、吡啶基团等,或是具有芳香性的稠环类基团等;也可为直链式或支链式的C1-C8的烷基、C1-C8环状基、C1-C8烯基、或C1-C8炔基基团等。R2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等直链式或支链式的C1-C8的烷基、C1-C8环状基、C1-C8烯基、或C1-C8炔基基团;也可表示苯基、苄基等C6-C8芳香族基团。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碱优选为选自叔丁醇钾、叔丁醇钠、乙醇钠、乙醇钾、甲醇钠、甲醇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钾或碳酸氢钠中的任意一种碱。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中,β-氨基酮类化合物与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 剂的摩尔比例为100~5000:1。碱与β-氨基酮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例为0.01~1:1;更优选地,为0.08~1:1。
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不对称氢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0~100℃,氢气压力为1~100大气压,反应时间为1~72小时;更优选地,不对称氢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0℃~25℃,氢气压力为20~25大气压,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
在本说明中,除非另有说明,所述术语“烷基”既包括直链烷基自由基也包括支链烷基自由基,并且可以是甲基、乙基、n-丙基、i-丙基、n-丁基、i-丁基、s-丁基、t-丁基、n-戊基、i-戊基、t-戊基、新-戊基、n-己基、i-己基、或t-己基等。
所述术语“环烷基”指选择性取代的碳环,所述碳环不含杂原子,所述碳环包括单-,和多环饱和碳环以及稠环体系。环烷基包括像螺稠环体系这样的稠环体系。环烷基的例子包括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等。
所述术语“烯基”既包括直链烯基自由基也包括支链烯基自由基。所述术语烯基指一个或多个双键的烯基自由基并且可以是,但并不限于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i-丙烯基、丁烯基、i-丁烯基、巴豆基、戊烯基、i-戊烯基和己烯基。
所述术语“烷氧基”是指含一定数量的直链或支链碳原子的烷氧基。例如,C1-6烷氧基,包括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等等。
所述术语“芳香族基团”指选择性取代的单环或双环烃环体系,所述烃环体系含有至少一个不饱和芳香环。所述术语“芳香族基团”的例子和合适的标准是苯基、萘基、1,2,3,4-四氢化萘基、吲哚基、茚基等。
所述术语“卤烷基”是指上述定义的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
所述术语“杂芳基”指选择性取代的单环或双环不饱和芳环体系,所述芳环体系含有至少一个从N、O或S中独立选择的杂原子。“杂芳基”的例子可以是,但不限于噻吩、噻吩基、吡啶基、噻唑基、异噻唑基、呋喃基、吡咯基、三唑基、咪唑基、恶二唑基、恶唑基、异恶唑基、吡唑基、咪唑啉酮基、恶啉酮基、噻恶啉酮基、四唑基和噻二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恶唑基、苯并噻唑基、四氢三唑吡啶基、四氢三唑嘧啶基、苯并呋喃基、噻萘基、吲哚基、异吲哚基、吡啶酮基、哒嗪基、吡嗪基、嘧啶基、喹啉基、酞嗪基、萘啶基、喹喔啉基、喹唑啉基、咪唑吡啶基、恶唑吡啶基、噻唑吡啶基、吡啶基、咪唑哒嗪基、恶唑哒嗪基、噻唑哒嗪基、噌啉基、喋啶基、呋吖基、苯并三唑基、吡唑吡啶基、嘌呤基等。
所述术语“卤素”是指氟、氯、溴或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使用以二茂铁或二茂钌为骨架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克服了以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本发明的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 方面:(1)钌催化剂的合成较为容易:在手性配体的基础上只需1步,即可获得该催化剂,且产率较高;(2)钌催化剂稳定:此类催化剂对水和氧气均不敏感,因而方便保存和使用;(3)由于此类面手性钌催化剂具有双中心的结构,因而一分子催化剂包含两分子钌配位反应中心,故而原子经济性高;(4)催化效果好:对多数氨基酮底物可以实现100%的转化和最高超过99.9%的立体选择性。基于以上的众多优点,本发明所采用的双反应中心面手性钌催化剂应用于β-氨基酮的不对称催化氢化的方法具有非常好的工业化前景
本发明操作简单,转化率和选择性高,成本低廉,具有原子经济性高、环境友好等优点,具有非常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其并不是以任何形式来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涉及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制备。该催化剂为金属钌盐与手性配体的配合物,并且,其中的手性配体是C2对称的面手性二茂铁或二茂钌类配体,其结构式如上述通式(II)所示。
在通式(II)中:M为铁或钌,R表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戊基等直链式或支链式的C1-C8的烷基、环状基、烯基、或炔基基团,也可表示苯基、或苄基等C6-C8芳香族基团;Ar为苯基、对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或3,5-二(三氟甲基)苯基等C6-C10的有取代基或无取代基的芳香族基团等,优选Ar表示苯基或苯环上有取代基的苯基,例如苯基、对甲基苯基、对甲氧基苯基、3,5-二甲基苯基、3,5-二叔丁基苯基、或3,5-二(三氟甲基)苯基等。
另外,金属钌盐的钌与手性配体的摩尔比例优选为1:0.5~0.7,进一步优选为1:0.5~0.55。
并且,在本发明的催化剂的合成步骤中,反应温度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但是,从反应效率以及操作安全性上考虑,优选反应温度为60~70℃。
此外,在本发明的催化剂合成步骤中,从反应收率考虑,优选的反应时间为1~1.5小时。
显然,在本发明的催化剂合成步骤中,可以对上述反应温度、搅拌速度以及反应时间进行任意组合。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不对称催化氢化的β-氨基酮类化合物是如上所述的通式(III)表示的化合物。在通式(III)中,R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优选地,R1为苯基,间位的甲基、甲氧基、氟、氯、溴、碘,或对位的甲基、甲氧基、氟、氯、溴、碘,或间、对位皆有氟、氯、溴、碘取代的苯基等;R2为苄基或甲基。更具体而言,作为通式(III)表示的化合物,可以例举: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3-苄基甲氨基-1-对氯苯丙酮、3-苄基甲氨基-1-间氯苯丙酮、3-苄基甲氨基-1-间对二氯苯丙酮、3-苄基甲氨基-1-对甲氧基苯丙酮、3-苄基甲氨基-1-间甲氧基苯丙酮、3-苄基甲氨基-1-对氟苯丙酮、3-苄基甲氨基-1-对溴苯丙酮、3-苄基甲氨基-1-对甲基苯丙酮、3-苄基甲氨基-1-间甲基苯丙酮、3-苄基甲氨基-1-对苯基苯丙酮、3-二甲基氨基-1-苯丙酮、3-苄基甲氨基-1-(呋喃-2)丙酮、3-二甲基氨基-1-(呋喃-2)丙酮、3-苄基甲氨基-1-(萘-2)丙酮、或3-二甲基氨基-1-(萘-2)丙酮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碱与进行不对称催化氢化的β-氨基酮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例优选为0.01~1:1,进一步优选0.08~1:1。
另外,在本发明中进行不对称催化氢化的β-氨基酮类化合物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例优选为100~5000:1。实际上,本发明对于氨基酮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例没有任何限制,因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之高使得在使用很少量的催化剂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氨基酮的不对称氢化顺利地进行,并且能够获得很高的转化率和诱导效果。这一点从以下实施例也能知晓。
另外,在本发明对β-氨基酮类化合物进行不对称催化氢化步骤中,反应温度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但是,从反应效率以及操作安全性上考虑,反应温度为-20~50℃,进一步优选10℃~25℃。
此外,在本发明对β-氨基酮类化合物进行不对称催化氢化步骤中,对反应时间没有限制,但是从反应收率考虑,优选反应时间为6~72小时,进一步优选12~24小时。
此外,在本发明对β-氨基酮类化合物进行不对称催化氢化步骤中,对氢气压力没有限制,但是从反应收率考虑,优选反应氢气压力为3~100大气压(以下有时简称“atm”),特别优选20~25大气压。
显然,在本发明对β-氨基酮类化合物进行不对称催化氢化步骤中,可以对上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氢气压力进行任意组合。
基于上述说明,以下提供实施例:
在以下实施例中,用“mol%”表示的是该物质相对于β-氨基酮类化合物的摩尔百分比。
实施例1: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ol)和手性配体(M=Ru,R=i-Pr,Ar=4-MeC6H4-,2μmol)溶于甲醇(3mL)中,在0℃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21mg,产率92%。
从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0.4mmol)、甲醇(2.6mL)和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0.4mL,0.08M)和催化剂1.73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6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5.3%)。
实施例2: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s-Bu,Ar=C6H5-,2.8μmmol)溶于乙醇(3mL)中,在30℃条件下加热搅拌2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31mg,产率94.8%。
从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0.4mmol)、乙醇(2.6mL)和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0.4mL,0.09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4.3%)。
实施例3: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Me,Ar=3,5-(CF3)2C6H3-,2.2μmmol)溶于甲苯(3mL)中,在100℃条件下加热搅拌2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 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56mg,产率96.1%。
从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和氢氧化钾的水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10℃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大于99.9%)。
实施例4: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2.6μmmol)溶于甲苯(3mL)中,在100℃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33mg,产率96.8%。
从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和氢氧化钾的水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1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8.6%)。
实施例5: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1.9mg,2μmmol)和手性配体(M=Fe,R=n-Pr,Ar=3,5-t-Bu2C6H3-,1.3μmmol)溶于四氢呋喃(3mL)中,在60℃条件下加热搅拌0.5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55mg,产率92.9%。
从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0.4mmol)、四氢呋喃(2.6mL)、碳酸钠的水溶液(0.4mL,0.2M)和催化剂1.91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0℃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7.3%)。
实施例6: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Bn,Ar=C6H5-,2.6μmmol)溶于异丙醇(3mL)中,在70℃条件下加热搅拌1.5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35mg,产率94.1%。
从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0.4mmol)、异丙醇(2.6mL)、叔丁醇钾的异丙醇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1.78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50℃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6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8.6%)。
实施例7: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二氯苯基钌二聚体(0.5mg,1μmmol)和手性配体(M=Fe,R=Ph,Ar=4-MeOC6H4-,2.6μmmol)溶于乙醚(3mL)中,在20℃条件下加热搅拌0.5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固体2.78mg,产率91.6%。
从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0.4mmol)、乙醚(2.6mL)、碳酸钠的水溶液(0.4mL,0.3M)和催化剂1.52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0℃和H2(25atm)条件下搅拌24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7.4%)。
实施例8: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i-Pr,Ar=C6H5-,2.6μmmol)溶于四氢呋喃(3mL)中,在0℃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13mg,产率93.8%。
从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0.4mmol)、四氢呋喃(2.6mL)、乙醇钠的四氢呋喃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0.334mg(TON=20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0℃和H2(50atm)条件下搅拌24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8%)。
实施例9: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二氯双(4-甲基异丙基苯基)钌二聚体(1.2mg,2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3,5-Me2C6H3-,2μmmol)溶于异丙醇(3mL)中,在85℃条件下加热搅拌0.5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44mg,产率94.2%。
从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0.4mmol)、异丙醇(2.6mL)、乙醇钠的异丙醇溶液(0.4mL,0.01M)和催化剂0.146mg(TON=50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70℃和H2(50atm)条件下搅拌36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9.1%)。
实施例10: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i-Pr,Ar=C6H5-,2.6μmmol)溶于甲苯(3mL)中,在40℃条件下加热搅拌0.5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19mg,产率94.4%。
从3-苄基甲氨基-1-间甲基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间甲基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间甲基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氢氧化钾的水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6.76mg(TON=1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0℃和H2(100atm)条件下搅拌6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间甲基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8.1%)。
实施例11: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2.6μmmol)溶于甲苯(3mL)中,在40℃条件下加热搅拌0.5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27mg,产率95.1%。
从3-苄基甲氨基-1-间甲基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间甲基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间甲基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氢氧化钾的水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0.342mg(TON=20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间甲基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大于99.9%)。
实施例12: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2.6μmmol)溶于乙醚(3mL)中,在40℃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26mg,产率94.8%。
从3-苄基甲氨基-1-对甲基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对甲基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对甲基苯丙酮(0.4mmol)、乙醚(2.6mL)、乙醇钾的异丙醇溶液(0.4mL,1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0℃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48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对甲基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9.1%)。
实施例13: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2.6μmmol)溶于甲苯(3mL)中,在60℃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27mg,产率95.2%。
从3-苄基甲氨基-1-对甲基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对甲基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对甲基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氢氧化钾的水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0℃和H2(100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对甲基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大于99.9%)。
实施例14: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2.6μmmol)溶于异丙醇(3mL)中,在85℃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23mg,产率93.9%。
从3-苄基甲氨基-1-间氯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间氯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间氯苯丙酮(0.4mmol)、异丙醇(2.6mL)、甲醇钾的异丙醇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100℃和H2(5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间氯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8%)。
实施例15: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2.6μmmol)溶于甲苯(3mL)中,在85℃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28mg,产率95.4%。
从3-苄基甲氨基-1-间氯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间氯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间氯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氢氧化钾的水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7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间氯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9.3%)。
实施例16: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Fe,R=n-Pr,Ar=C6H5-,2.6μmmol)溶于甲苯(3mL)中,在80℃条件下加热搅拌2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17mg,产率93.8%。
从3-苄基甲氨基-1-对氯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对氯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对氯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氢氧化钾的水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1.69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1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对氯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7%)。
实施例17: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2.6μmmol)溶于甲苯(3mL)中,在85℃条件下加热搅拌0.5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18mg,产率93.9%。
从3-苄基甲氨基-1-对氯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对氯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对氯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氢氧化钾的水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6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对氯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大于99.9%)。
实施例18: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二氯苯基钌二聚体(1.0mg,2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2.6μmmol)溶于甲苯(3mL)中,在140℃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30mg,产率96.1%。
从3-苄基甲氨基-1-间甲氧基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间甲氧基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间甲氧基苯丙酮(0.4mmol)、二甲苯(2.6mL)、氢氧化钾的水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间甲氧基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9.2%)。
实施例19: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二氯苯基钌二聚体(1.0mg,2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2.6μmmol)溶于甲苯(3mL)中,在140℃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30mg,产率96.1%。
从3-苄基甲氨基-1-间甲氧基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间甲氧基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间甲氧基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氢氧化钾的水溶液(0.4mL,1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间甲氧基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9.9%)。
实施例20: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1.9mg,2μmmol)和手性配体(M=Fe,R=i-Pr,Ar=3,5-Me2C6H3-,1.3μmmol)溶于四氢呋喃(3mL)中,在65℃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23mg,产率92.5%。
从3-苄基甲氨基-1-对甲氧基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对甲氧基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对甲氧基苯丙酮(0.4mmol)、四氢呋喃(2.6mL)、碳酸氢钠的水溶液(0.4mL,0.05M)和催化剂1.8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1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对甲氧基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8.8%)。
实施例21: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n-Pr,Ar=C6H5-,2.6μmmol)溶于乙醇(3mL)中,在80℃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18mg,产率94.1%。
从3-苄基甲氨基-1-对溴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对溴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对溴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氢氧化钠的水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1.69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10atm)条件下搅拌6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纯品1-对溴苯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7%)。
实施例22: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2.6μmmol)溶于甲苯(3mL)中,在80℃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28mg,产率95.4%。
从3-苄基甲氨基-1-对溴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对溴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对溴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氢氧化钠的水溶液(0.4mL,0.05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10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纯品1-对溴苯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7.3%)。
实施例23: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二氯双(4-甲基异丙基苯基)钌二聚体(1.2mg,2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2.6μmmol)溶于1,4-二氧六环(3mL)中,在100℃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2.94mg,产率95.1%。
从3-苄基甲氨基-1-对氟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对氟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对氟苯丙酮(0.4mmol)、1,4-二氧六环(2.6mL)、碳酸钠的1,4-二氧六环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1.5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对氟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8.3%)。
实施例24: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二氯苯基钌二聚体(1.0mg,2μmmol)和手性配体(M=Fe,R=s-Bu,Ar=C6H5-,2.6μmmol)溶于异丙醇(3mL)中,在85℃条件下加热搅拌0.5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2.78mg,产率94.2%。
从3-苄基甲氨基-1-(3,4-二氯)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3,4-二氯)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3,4-二氯)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叔丁醇钾的水溶液(0.4mL,0.01M)和催化剂1.48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7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3,4-二氯)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5%)。
实施例25: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2.6μmmol)溶于甲苯(3mL)中,在80℃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3mg,产率96.1%。
从3-苄基甲氨基-1-(3,4-二氯)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3,4-二氯)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3,4-二氯)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氢氧化钠的水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3,4-二氯)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大于99.9%)。
实施例26: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1.9mg,2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1.3μmmol,0.33mol%)溶于甲苯(3mL)中,在85℃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3mg,产率96.2%。
从3-苄基甲氨基-1-对苯基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对苯基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对苯基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氢氧化钾的水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6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对苯基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9.2%)。
实施例27: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3,5-t-Bu2C6H3-,2.6μmmol)溶于二氯甲烷(3mL)中,在40℃条件下加热搅拌0.5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98mg,产率91.8%。
从3-二甲基氨基-1-(萘-2)丙酮制备3-二甲基氨基-1-(萘-2)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二甲基氨基-1-(萘-2)丙酮(0.4mmol)、甲苯(2.6mL)、氢氧化钾的水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2.17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36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二甲基氨基-1-(萘-2)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8.8%)。
实施例28: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2.6μmmol)溶于甲苯(3mL)中,在80℃条件下加热搅拌2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3mg,产率96.1%。
从3-二甲基氨基-1-(萘-2)丙酮制备3-二甲基氨基-1-(萘-2)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二甲基氨基-1-(萘-2)丙酮(0.4mmol)、甲苯(2.6mL)、氢氧化钠的水溶液(0.4mL,1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100℃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二甲基氨基-1-(萘-2)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9.9%)。
实施例29: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0.38mg,0.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0.26μmmol)溶于甲苯(3mL)中,在120℃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28mg,产率95.6%。
从3-苄基甲氨基-1-(3,4-二甲氧基)苯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3,4-二甲氧基)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4-二甲氧基3-苄基甲氨基-1-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碳酸钠的水溶液(0.4mL,1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24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3,4-二甲氧基)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9.7%)。
实施例30: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二氯苯基钌二聚体(1.0mg,2μmmol)和手性配体(M=Fe,R=t-Bu,Ar=4-MeOC6H4-,2.6μmmol,0.13mol%)溶于异丙醇(15mL)中,在85℃条件下加热搅拌0.5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26mg,产率90.9%。
从3-苄基甲氨基-1-(呋喃-2)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呋喃-2)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呋喃-2)丙酮(0.4mmol)、异丙醇(2.6mL)、甲醇钾的异丙醇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1.79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呋喃-2)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8.1%)。
实施例31: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2.6μmmol)溶于甲苯(2.6mL)中,在85℃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26mg,产率94.9%。
从3-苄基甲氨基-1-(呋喃-2)丙酮制备3-苄基甲氨基-1-(呋喃-2)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苄基甲氨基-1-(呋喃-2)丙酮(0.4mmol)、甲苯醇(2.6mL)、氢氧化钾的水溶液(0.4mL,1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苄基甲氨基-1-(呋喃-2)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8.7%)。
实施例32:
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合成
将三(三苯基膦)二氯化钌(3.8mg,4μmmol)和手性配体(M=Ru,R=t-Bu,Ar=C6H5-,2.6μmmol)溶于甲苯(3mL)中,在120℃条件下加热搅拌2小时。冷却至室温,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5),得深绿色固体3.31mg,产率96.7%。
从3-二甲基氨基-1-苯丙酮制备3-二甲基氨基-1-苯丙醇
氮气氛围下,加入3-二甲基氨基-1-苯丙酮(0.4mmol)、甲苯(2.6mL)和氢氧化钾的水溶液(0.4mL,0.1M)和催化剂1.715mg(TON=400)。将反应体系置于高压釜中,在25℃和H2(20atm)条件下搅拌12小时。减压除去溶剂,柱层析分离(采取硅胶柱,洗脱剂:乙酸乙酯/石油醚=1/1),得纯品3-二甲基氨基-1-苯丙醇,产物经HPLC分析,测得ee值(ee=99.6%)。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在β-氨基酮类底物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反应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结构通式(I)如下:
其中,M为铁或钌;R表示C1-C8的直链式、支链式烷基、环状基、烯基、或炔基基团,或者表示C6-C8芳香族基团;Ar为有取代基或无取代基的C6-C10的芳香族基团,其中,取代基为C1-C8的烷基、烷氧基或卤烷基;X为所有可以和金属钌配位的基团或阴离子;
所述β-氨基酮类化合物的的结构通式(III)如下,
其中,R1为苯基或苯环上有取代基的苯基,或为具有芳香性的杂芳基,或为具有芳香性的稠环类基团,或为C1-C8的直链式、支链式的烷基、环状基、烯基、或炔基基团;其中,取代基为C1-C8的烷基、烷氧基,或卤素;
R2为C1-C8的直链式、支链式的烷基、烯基、环状基、或炔基基团,或者为C6-C8芳香族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氮气氛围下,在有机溶剂中加入β-氨基酮类化合物和碱,在加入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后置换为氢气氛围下,使β-氨基酮类化合物发生不对称氢化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为选自甲醇、乙醇、异丙醇、二氯甲烷、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乙醚、甲苯、和二甲基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为选自叔丁醇钾、叔丁醇钠、乙醇钠、乙醇钾、甲醇钠、甲醇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钾,和碳酸氢钠中的任意一种碱。
5.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与所述β-氨基酮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例为0.01~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碱与所述β-氨基酮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例为0.08~1:1。
7.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β-氨基酮类化合物与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摩尔比例为100~5000:1。
8.根据权利要求3-4任一项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对称氢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20~100℃,氢气压力为1~100大气压,反应时间为1~72小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对称氢化反应的反应温度为10℃~25℃,氢气压力为20~25大气压,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
CN201310095358.2A 2013-03-22 2013-03-22 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 Active CN1040566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5358.2A CN104056663B (zh) 2013-03-22 2013-03-22 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5358.2A CN104056663B (zh) 2013-03-22 2013-03-22 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6663A CN104056663A (zh) 2014-09-24
CN104056663B true CN104056663B (zh) 2016-12-28

Family

ID=51544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5358.2A Active CN104056663B (zh) 2013-03-22 2013-03-22 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566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1240B (zh) * 2023-02-17 2024-04-09 扬州奥锐特药业有限公司 布立西坦中间体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合成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1919A (en) * 1968-09-09 1981-04-14 Monsanto Company Catalytic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CN1842523A (zh) * 2003-09-01 2006-10-04 隆萨股份公司 β-氨基酮的不对称氢化方法
CN102627572A (zh) * 2004-02-19 2012-08-08 隆萨股份公司 对映异构体纯的1-取代-3-氨基醇的制备方法
CN102951981A (zh) * 2011-08-22 2013-03-0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1919A (en) * 1968-09-09 1981-04-14 Monsanto Company Catalytic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CN1842523A (zh) * 2003-09-01 2006-10-04 隆萨股份公司 β-氨基酮的不对称氢化方法
CN102627572A (zh) * 2004-02-19 2012-08-08 隆萨股份公司 对映异构体纯的1-取代-3-氨基醇的制备方法
CN102951981A (zh) * 2011-08-22 2013-03-0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酮类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fficient Ru(II)-catalyzed 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of simple ketones with C2-symmetric planar chiral metallocenyl phosphinooxazoline ligands;Hui Guo et al;《Tetrahedron》;20120305;第68卷;第1节、第4.1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6663A (zh) 2014-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62839B2 (en) Chiral spiro-pyridylamidophosphine ligand compound, synthesis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Farrar-Tobar et al. Metal-catalysed selective transfer hydrogenation of α, β-unsaturated carbonyl compounds to allylic alcohols
JP5477557B2 (ja) エステル又はラクトン類の水素還元によるアルコール類の製造方法
Xu et al. Knoevenagel condensation catalyzed by novel Nmm-based ionic liquids in water
JP6190886B2 (ja) 新規なルテニウム錯体ならびにメタノールおよびジオールの製造方法
Burkhardt et al. Reductive amination with 5-ethyl-2-methylpyridine borane
JP5902577B2 (ja) ケトン類化合物を不斉水素添加する方法
CN104628548B (zh) 一种仿生催化乙苯氧化制备苯乙酮的方法
JP2015536922A5 (zh)
Alonso et al. Hydrogen-transfer reductive amination of aldehydes catalysed by nickel nanoparticles
WO2013018573A1 (ja) α-フルオロアルデヒド類の製造方法
CN104056663B (zh) 一种面手性双反应中心钌催化剂及其合成与应用
CN104311424A (zh) 一种光学纯β-硝基醇类衍生物及合成方法
CN103232324B (zh) 一种(r)-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的制备方法
CN104230880B (zh) 2-((4r,6r)-6-氨乙基-2,2-二甲基-1,3-二氧六环-4-基)乙酸酯的简便制备方法
CN113979982A (zh) 一种手性二氢色酮-2-羧酸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heng et al. ZnCl2-catalyzed hydrodefluorination of gem-difluoromethylene derivatives with lithium aluminum hydride
CN111377850A (zh) 一种手性n-取代-3,3-二氟-4-羟基哌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76338A (zh) Salan配体、金属-Salan配合物及制备手性α-羟基-β-酮酸酯化合物的方法
TWI830181B (zh) 作為烯丙醇加氫甲醯化溶劑的甲基環己烷
CN107445879B (zh) 拉曲替尼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JP2002030048A (ja) 光学活性α−メチル−ビス−3,5−(トリフルオロメチル)ベンジルアミンの製造方法
CN105884574B (zh) 一种脱除羟基的对甲氧基苄基保护基的方法
CN107188786B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光学纯环戊烯醇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Synthesis of Planar‐Chiral [2.2] Paracyclophane‐Based Oxazole‐Pyrimidine Ligands and Application in Nickel‐Catalyzed 1, 2‐Reduction of α, β‐Unsaturated Keton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