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52924B - 拍摄装置、拍摄系统和拍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拍摄装置、拍摄系统和拍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52924B
CN104052924B CN201410095612.3A CN201410095612A CN104052924B CN 104052924 B CN104052924 B CN 104052924B CN 201410095612 A CN201410095612 A CN 201410095612A CN 104052924 B CN104052924 B CN 1040529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hooting
filming apparatus
camera lens
drag op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56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52924A (zh
Inventor
国府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lympu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lympus Corp filed Critical Olympu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52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29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529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529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2Control of parameters via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7Camera operation mode switching, e.g. between still and video, sport and normal or high- and low-resolution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Details Of Cameras Including Film Mechanisms (AREA)
  • Indication In Cameras, And Counting Of Exp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拍摄装置、拍摄系统和拍摄方法,所述拍摄装置构成为具有:图像处理部,其构成为能够输出与在摄像元件的指定区域上成像的光学像对应的切出图像;图像显示装置;触摸面板,其设置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上;以及控制部,在所述拍摄装置中,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中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时,在所述触摸面板检测出拖动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使所述指定区域相对于所述光学像相对移动。

Description

拍摄装置、拍摄系统和拍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能够使摄像元件相对于光学像相对移动的光学防振机构部的拍摄装置、拍摄系统和拍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照相机等拍摄装置中,能够电动地变更拍摄用镜头的对焦距离和焦距的结构是已知的。例如在日本特开2012-208475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拍摄装置。并且,在拍摄装置中,具有通过使拍摄用镜头的一部分或摄像元件中的至少一方与摄像元件的移动对应地位移来减少或防止像摇晃的光学防振机构部的结构是已知的。
在能够电动地变更拍摄用镜头的对焦距离和焦距的情况下,能够远程操作拍摄装置进行拍摄,然而在特别是使用三脚架等使拍摄装置固定了位置的状态下,不能变更构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牢固保持的状态、使用三脚架等固定了位置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进行构图变更的拍摄装置、拍摄系统和拍摄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拍摄装置,其构成为具有:拍摄用镜头;摄像元件,其配设在所述拍摄用镜头的成像位置;机构部,其能够使所述摄像元件相对于由所述拍摄用镜头成像的光学像相对移动;图像处理部,其构成为能够输出与在所述摄像元件的指定区域上成像的光学像对应的切出图像;图像显示装置;触摸面板,其设置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上;控制部;以及外部装置通信部,其在外部装置和所述控制部之间相互进行信息收发,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上进行逐次显示从所述图像处理部输出的图像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时,在所述触摸面板检测出拖动操作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所述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使所述指定区域相对于所述光学像相对移动。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拍摄系统,其具有:所述拍摄装置;以及外部装置,其构成为具有能够与所述拍摄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部、图像显示部、设置在所述图像显示部上的触摸面板,所述外部装置的所述图像显示部能够进行如下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由所述通信部逐次接收从所述拍摄装置的图像处理部输出并从所述外部装置通信部发送的图像,将接收到的所述图像逐次显示在所述图像显示部上,在所述外部装置的触摸面板检测出拖动操作的情况下,将所述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的信息经由所述通信部发送到所述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的所述外部装置通信部接收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所述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的信息,所述拍摄装置的控制部构成为,能够根据所述外部装置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的信息,使所述指定区域相对于所述光学像相对移动。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拍摄装置,其构成为具有:拍摄用镜头,其能够变更焦距;摄像元件,其配设在所述拍摄用镜头的成像位置;图像处理部,其构成为能够输出与在所述摄像元件的指定区域上成像的光学像对应的切出图像;图像显示装置;触摸面板,其设置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上;控制部;以及外部装置通信部,其在外部装置和所述控制部之间相互进行信息收发,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上进行逐次显示从所述图像处理部输出的图像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时,在所述触摸面板检测出拖动操作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所述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缩短所述拍摄用镜头的焦距,并且能够使所述指定区域相对于所述光学像相对移动。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拍摄系统,其具有:所述拍摄装置;以及外部装置,其构成为具有能够与所述拍摄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部、图像显示部、设置在所述图像显示部上的触摸面板,所述外部装置的所述图像显示部能够进行如下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由所述通信部逐次接收从所述拍摄装置的图像处理部输出并从所述外部装置通信部发送的图像,将接收到的所述图像逐次显示在所述图像显示部上,所述外部装置将所述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的信息经由通信部发送到所述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的外部装置通信部接收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所述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的信息,所述拍摄装置的控制部构成为,能够根据所述外部装置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的信息,使所述指定区域相对于所述光学像相对移动。
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拍摄方法,其使用如下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构成为具有:拍摄用镜头,其能够变更焦距;摄像元件,其配设在所述拍摄用镜头的成像位置;图像处理部,其构成为能够输出与在所述摄像元件的指定区域上成像的光学像对应的切出图像;图像显示装置;触摸面板,其设置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上;控制部;以及外部装置通信部,其用于进行所述控制部与外部装置的相互信息收发,该拍摄方法具有:拍摄步骤,利用摄像元件拍摄由所述拍摄用镜头成像的光学像;图像显示步骤,将从所述图像处理部输出的图像显示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上;检测步骤,检测对所述触摸面板的拖动操作;以及控制步骤,在检测出所述拖动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缩短所述拍摄用镜头的焦距,并使所述指定区域相对于所述光学像相对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拍摄系统的概略图。
图2是说明拍摄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3是对光学像和摄像元件的有效像素区域和指定区域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说明整体图像IA的图。
图5是说明切出图像IP1的图。
图6是说明切出图像IP2的图。
图7是示出拍摄装置的主例程的流程图。
图8是说明拍摄装置的拍摄模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拍摄装置的触摸拍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拍摄装置的触摸拍摄动作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拍摄装置的触摸拍摄动作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拍摄装置的触摸拍摄动作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拍摄装置的触摸拍摄动作的示意图。
图14是用于说明拍摄装置的触摸拍摄动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说明使用的各图中,为了使各构成要素具有在附图上可识别的程度的大小,因而按各构成要素使缩尺不同,本发明并不只限定于在这些图中记载的构成要素的数量、构成要素的形状、构成要素的大小的比率、以及各构成要素的相对的位置关系。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拍摄系统1构成为包含一般被称为电子照相机、数字照相机等的方式的拍摄装置2。并且,作为一例,拍摄系统1包含作为与拍摄装置2分离的电子设备的外部装置3。另外,本发明涉及的拍摄系统1也可以不包含外部装置3。
拍摄装置2包含构成为具有拍摄用镜头11和摄像元件12的摄像部10,拍摄装置2构成为能够通过摄像元件12将由拍摄用镜头11成像的光学像(被摄体像)转换成电信号,并作为电子数据进行输出。后面说明拍摄装置2的结构。
拍摄装置2和外部装置3构成为能够经由无线通信单元和有线通信单元中的至少一方的通信单元相互进行信息收发。
在本实施方式中,拍摄装置2和外部装置3分别具有作为无线通信单元的外部装置通信部21和通信部51。外部装置通信部21和通信部51使用的无线通信的方式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基于IEEE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等公知的标准的无线LAN连接、Bluetooth(日本注册商标)、红外线通信等。并且,外部装置通信部21和通信部51可以是使用第3代移动通信系统或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等、能够经由互联网相互进行信息收发的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外部装置通信部21和通信部51具有无线LAN连接功能,能够通过自组织(Ad Hoc)连接或者基础架构(infrastructure)连接相互进行信息收发。
外部装置3构成为,通过执行规定的应用软件,外部装置3的使用者能够远程操作经由通信部51可通信地连接的拍摄装置2。外部装置3的结构和远程操作在后面详细说明。
参照图2说明拍摄装置2的结构。拍摄装置2构成为具有:电源部18、控制部22、存储装置19、图像显示装置15、触摸面板16和摄像部10。
电源部18由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能够与商用电源连接的AC适配器中的至少一方构成,构成为提供用于驱动拍摄装置2的各结构的电力。电源部18可以是相对于拍摄装置2可拆装的方式。
控制部22构成为具有运算装置(CPU)、存储装置(RAM)、辅助存储装置、输入输出装置等,具有根据规定的程序控制拍摄装置2的动作的结构。控制部22构成为能够经由镜头通信部20在与拍摄用镜头11的镜头控制部11b之间进行通信。
存储装置19由闪存或硬盘驱动器等构成。存储装置19能够存储由后述的摄像部10拍摄的图像。
图像显示装置15由能够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EL显示装置等构成。图像显示装置15构成为在拍摄装置2的拍摄动作时,能够进行逐次显示由后述的摄像部10拍摄的图像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
触摸面板16配设在图像显示装置15的显示面上,构成为能够检测使用者的一个或多个手指或指示笔等的器具接触的位置或者接近的位置。触摸面板16具有被称为例如静电电容方式的方式。
摄像部10构成为具有:拍摄用镜头11、摄像元件12、图像处理部14和光学防振机构部13。
拍摄用镜头11可以是相对于拍摄装置2能够拆装的所谓的系统照相机的更换镜头的方式,也可以是相对于拍摄装置2固定的方式。并且,拍摄装置2可以是能够拆装包含更换镜头11在内的摄像部10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拍摄用镜头11具有构成为能够变更焦距的变焦镜头的方式。拍摄用镜头11具有变焦镜头驱动部11a,变焦镜头驱动部11a具有步进电动机、线性电动机等电动致动器,拍摄用镜头11构成为能够进行电动地变更焦距的所谓的电动变焦动作。
另外,以下,在拍摄装置2中,将通过变更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来使所拍摄的图像的视场角变化的动作称为光学变焦动作。所拍摄的图像的视场角还可以改称为视野、拍摄范围或者拍摄倍率等。
尽管未图示,然而拍摄用镜头11具有用于进行自动对焦动作的电动致动器、用于驱动光圈的电动致动器等。
并且,拍摄用镜头11具有:镜头控制部11b、特性存储部11c和通信部11d。镜头控制部11b构成为具有运算装置、存储装置、辅助存储装置、输入输出装置等,具有根据规定的程序控制拍摄用镜头11的动作的结构。特性存储部11c是存储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和F值等的特性值的闪存。通信部11d构成为能够与镜头通信部20连接。另外,在拍摄用镜头11上也可以设置有用于由使用者输入手动对焦动作或电动变焦动作的指示的开关。
摄像元件12是CCD、CMOS传感器等图像传感器。摄像元件12将由拍摄用镜头11成像的光学像转换成电信号。图像处理部14构成为能够进行摄像元件12的驱动控制和从摄像元件12输出的电信号的转换等。另外,图像处理部14可以是作为独立的结构安装于拍摄装置2的方式,也可以是将用于实现图像处理部14的功能的结构的一部分或全部嵌入到控制部22中的方式。
在拍摄装置2是实时取景显示动作时的情况下,从图像处理部14输出的图像逐次显示在图像显示装置15上。并且,在图像显示装置15上显示图形用户接口(GUI)。在来自使用者的拍摄指示输入到拍摄装置2的情况下,将从图像处理部14输出的图像作为电子文件存储在存储装置19中。
如图3所示,在摄像元件12中设置有排列有多个像素的有效像素区域12a。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处理部14能够输出将在摄像元件12的有效像素区域12a的全体区域上成像的光学像转换成电信号的结果图像即整体图像IA。而且,图像处理部14构成为,能够输出将在摄像元件12的有效像素区域12a内的任意大小且任意位置的矩形区域内成像的光学像转换成电信号的结果图像即切出图像IP。
以下,将摄像元件12的有效像素区域12a内的用于生成切出图像IP的区域称为指定区域R。另外,指定区域R的纵横比可以与有效像素区域12a大致相同,也可以是能够任意变更。并且,指定区域R也可以是能够相对于有效像素区域12a旋转。
能够根据来自控制部22的指示对摄像元件12的有效像素区域12a内的生成切出图像IP的指定区域R的大小、位置和角度进行变更。
例如,在拍摄装置2具有能够检测拍摄装置2自身的移动的陀螺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的情况下,通过根据拍摄装置2的移动使指定区域R移动,能够防止或减少图像的摇晃。这样,通过使生成切出图像IP的指定区域R移动来防止或减少图像摇晃的单元一般被称为电子式防振单元等。
用于使图像处理部14输出切出图像IP的具体的处理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图像处理部14是如下的方式:通过仅读出从摄像元件12的全部像素中的指定区域R内的像素输出的电信号并将其变更为图像,来生成切出图像IP并输出。并且例如,图像处理部14也可以是如下的方式:根据从有效像素区域12a内的全部像素输出的电信号一次生成整体图像IA,将切出该整体图像IA的规定的一部分区域后的结果作为切出图像IP进行输出。
作为一例,对在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被摄体的光学像由拍摄用镜头11成像的情况下的、图像处理部14输出的整体图像IA和切出图像IP的状态进行说明。另外,在图3中,示出从背面侧观察摄像元件12的情况,图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光学像是透视了摄像元件12的情况下的光学像。在摄像元件12的有效像素区域12a上由拍摄用镜头11成像的光学像是倒立像。
图4示出在图3所示的状态中图像处理部14输出整体图像IA的情况。并且,在图3所示的状态中,例如图像处理部14生成了指定区域R1的切出图像IP1的情况下,其结果如图5所示。并且,在图3所示的状态中,例如图像处理部14生成了指定区域R2的切出图像IP2的情况下,其结果如图6所示。
将图4至图6进行比较可知,即使不使光学像(被摄体像)相对于摄像元件12的有效像素区域12a的大小变化,只要使用于生成切出图像IP的指定区域R变化,则图像处理部14输出的图像中的被摄体的大小就会发生变化。即,能够在不使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变化的情况下,(虚拟地)使拍摄倍率变化。这样,通过使用于生成切出图像IP的指定区域R变化来(虚拟地)使拍摄倍率变化的动作一般被称为电子变焦动作。与此相对,通过使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变化来使拍摄倍率变化的动作一般被称为光学变焦动作。
光学防振机构部13构成为,能够通过根据拍摄装置2的移动使由拍摄用镜头11成像的光学像(被摄体像)与摄像元件12的相对位置移动,来防止或减少图像的摇晃。光学防振机构部13具有能够检测拍摄装置2的移动的陀螺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光学防振机构部13的结构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光学防振机构部13可以是如下的方式:通过使摄像元件12沿着与拍摄用镜头11的光轴大致正交的平面移动,使光学像(被摄体像)和摄像元件12的相对位置移动。并且例如,光学防振机构部13也可以是如下的方式:通过使拍摄用镜头11的一部分透镜在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移动来使光学像(被摄体像)和摄像元件12的相对位置移动。
并且,拍摄装置2具有释放开关17、电源开关23和外部装置通信部21。
释放开关17例如是按钮开关,是用于由使用者输入拍摄指示的开关。电源开关23例如是按钮开关或滑动杆开关,用于由使用者输入拍摄装置2的起动和关机的指示的开关。如上所述,外部装置通信部21构成为能够在与外部装置3之间经由无线通信单元和有线通信单元中的至少一方的通信单元相互进行信息收发。
下面,对外部装置3的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外部装置3是具有便携通信终端的方式的电子设备。另外,外部装置3也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数字媒体播放器、游戏机等其它方式的电子设备。
外部装置3构成为具有电源部51、控制部50、通信部51、图像显示部53和触摸面板54。
电源部51由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能够与商用电源连接的AC适配器中的至少一方构成,构成为提供用于驱动外部装置3的各结构的电力。电源部51也可以是相对于外部装置3能够拆装的方式。
控制部50构成为具有运算装置、存储装置、辅助存储装置、输入输出装置等,具有根据规定的程序控制外部装置3的动作的结构。如上所述,通信部51构成为能够在与拍摄装置2的外部装置通信部21之间进行通信。
图像显示部53由能够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EL显示装置等构成。触摸面板54配设在图像显示部53的显示面上,构成为能够检测使用者的一个或多个手指或指示笔等器具接触的位置或者接近的位置。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外部装置3构成为,能够通过执行规定的应用软件,来远程操作拍摄装置2。例如,如图1所示,通过在外部装置3中执行规定的应用软件,在图像显示部53上显示用于远程操作拍摄装置2的GUI。在图1中,在图像显示部53上显示有与拍摄装置2的图像显示装置15相同的图像作为克隆显示53a。并且,在图像显示部53上显示有作为释放开关执行功能的释放图标53b。
在进行了这样的显示的外部装置3中,例如在使用者在图像显示部53上显示有释放图标53b的位置处进行了轻击操作(接触触摸面板54之后,不滑动而离开的动作)的情况下,与按下了释放开关17的情况同样地,将拍摄指示输入到拍摄装置2。并且,在克隆显示53a的区域中使用者接触了触摸面板54的情况下,输入与使用者接触了拍摄装置2的触摸面板16的情况相同的指示。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拍摄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假定使用者的指示由使用者直接接触拍摄装置2而被输入来进行说明,然而,如上所述,即使在使用者的指示是经由外部装置3被输入的情况下,拍摄装置2也同样地进行动作。
图7的流程图是操作电源开关23并将拍摄装置2从电源断开状态转移到接通状态时执行的主例程。
首先,在步骤S01中,执行光学变焦机构部11a和光学防振机构部13的原点恢复动作等的构成拍摄装置2的各部位的起动所需要的初始化动作。
然后,在步骤S02中,判定是否输入了使拍摄装置2的电源断开的指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使拍摄装置2的电源断开的指示是在由使用者操作了电源开关23的情况下被输入的。另外,也可以通过由使用者操作外部装置3,来输入使拍摄装置2的电源断开的指示。
在步骤S02中,在判定为输入了使拍摄装置2的电源断开的指示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7,执行使拍摄装置2的电源断开的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02中判定为未输入使拍摄装置2的电源断开的指示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3。在步骤S03中,判定是否选择了拍摄模式作为拍摄装置2的动作模式。
在步骤S03中判定为选择了拍摄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5,执行后述的拍摄模式例程。另一方面,在步骤S03中判定为未选择拍摄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4。
在步骤S04中,判定是否选择了再现模式作为拍摄装置2的动作模式。在步骤S04中判定为选择了再现模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06,执行将存储在存储装置19内的图像再现显示在图像显示装置15上的图像再现动作。另外,在步骤S06中,也可以将存储在存储装置19中的图像显示在外部装置3的图像显示部53上。
在步骤S04中判定为未选择再现模式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02。
下面,参照图8的流程图说明拍摄模式例程的动作。
在拍摄模式例程中,首先,在步骤S11中执行摄像元件11的驱动开始等的初始化动作。
然后,在步骤S12中判定是否输入了将拍摄装置2的动作模式变更为拍摄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指示。在步骤S12中判定为输入了将拍摄装置2的动作模式变更为拍摄模式以外的模式的指示、即结束拍摄模式的指示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1,执行停止摄像元件11的驱动等的结束处理,之后回到主例程。
在步骤S12中判定为未输入结束拍摄模式的指示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3。在步骤S13中,取得存储在拍摄用镜头11中的镜头特性值、作为变焦镜头的拍摄用镜头11的当前的焦距信息。
然后,在步骤S14中,开始将从图像处理部14输出的图像逐次显示在图像显示装置15上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
然后,在步骤S15中,判定是否从使用者输入了变更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的指示。即,在步骤S15中,判定是否输入了变焦指示。
在步骤S15中判定为输入了变更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的指示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1,根据所输入的指示对光学变焦机构部11a进行驱动,变更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在步骤S31执行后,回到步骤S21。
在步骤S15中判定为未输入变更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的指示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6,判定是否使用者通过按下释放开关17或轻击释放图标53b的操作而输入了拍摄指示。
在步骤S16中判定为使用者通过按下释放开关17或轻击释放图标53b的操作而输入了拍摄指示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1,进行自动对焦(AF)动作和自动曝光决定(AE)动作,之后,执行将从图像处理部14输出的图像作为电子文件存储在存储装置19中的拍摄动作。在步骤S41执行后,回到步骤S21。
在步骤S16中,判定为使用者未通过按下释放开关17或轻击释放图标53b的操作而输入拍摄指示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7。
在步骤S17中,判定是否使用者进行了对触摸面板16的触摸动作、或者对外部装置3的进行了克隆显示53a的区域的触摸操作。
在步骤S17中判定为使用者进行了对触摸面板16的触摸动作、或者对外部装置3的进行了克隆显示53a的区域的触摸操作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0,执行后述的触摸拍摄动作例程。
另一方面,在步骤S17中判定为使用者未进行对触摸面板16的触摸动作、或者对外部装置3的进行了克隆显示53a的区域的触摸操作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21。
下面,参照图9的流程图说明触摸拍摄动作例程的动作。
在拍摄模式例程中,首先在步骤S51中,对由使用者触摸的点(触摸点)进行AF动作和AE动作。这里,触摸点是在步骤S17的判定中检测出使用者对触摸面板16的触摸操作的位置、或者检测出对外部装置3的进行了克隆显示53a的区域的触摸操作的位置。
例如,如图10所示,在使用者的手指U触摸了触摸面板16的由网格表示的点S1的情况下,对在图像显示装置15的点S1的位置显示的被摄体进行AF动作和AE动作。
然后,在步骤S52中,判定使用者是否开始了拖动操作。这里,拖动操作是指使用者使手指U不离开触摸面板16(54)、并使手指U的接触位置移动规定的距离以上的动作。换句话说,判定触摸面板16(54)检测的触摸位置是否移动了规定的距离以上。另外,拖动操作也被称为滑动操作。并且,拖动操作如一般被称为轻拂操作那样,可以是快速的动作。
在步骤S52中判定为未开始拖动操作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3。在步骤S53中,判定使用者的手指U是否离开了触摸面板16(54)。即,判定触摸面板16(54)检测的触摸位置是否消失。
在检测出使用者的手指U离开触摸面板16(54)、或者拖动操作开始之前,重复步骤S52和步骤S53。然后,在步骤S53中检测出使用者的手指U离开了触摸面板16(54)的情况下,在步骤S54中,将从图像处理部14输出的图像作为电子文件存储在存储装置19中。这里,在步骤S53中,检测出使用者的手指U离开了触摸面板16(54)的情况是指在使用者的手指U触摸了点S1之后没有进行滑动移动而离开的情况。在步骤S54执行后,回到图8所示的拍摄模式例程。
另一方面,在步骤S52中判定为开始了拖动操作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0。
在步骤S60中,计算触摸面板16(54)上的从拖动操作的开始点S1到当前的触摸位置SC的方向和距离。如图11所示,下面将在该步骤S60中计算出的从拖动操作的开始点S1到当前的触摸位置SC的方向和距离称为拖动操作矢量VD。
在随后的步骤S61中,计算用于在图像显示装置15的显示上使显示于拖动操作开始点S1的被摄体显示于当前的触摸位置SC所需要的摄像元件12相对于光学像(被摄体像)的相对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图12示出在图像显示装置15的显示上,在拖动操作开始点S1显示的被摄体显示于当前的触摸位置SC的状态。
如图10所示,为了使在拖动操作开始点S1拍摄到的被摄体如图12所示在从图像处理部14输出的图像上移动到当前的触摸位置SC,使有效像素区域12a上的指定区域R相对于由拍摄用镜头11成像的光学像(被摄体像)移动即可。因此,在步骤S61中,计算表示指定区域R相对于该光学像的相对移动的方向和距离的图像移动矢量VI。
通过将由图像显示装置15上的坐标表示的拖动操作矢量VD转换成由拍摄用镜头11的像面上的坐标表示,能够计算出图像移动矢量VI。拍摄用镜头11的像面与包含摄像元件12的有效像素区域12a的平面大致一致。这里,从拖动操作矢量VD向图像移动矢量VI的转换能够使用拍摄用镜头11的镜头特性值和当前的焦距的信息、摄像元件12的有效像素区域12a的大小的信息来进行。
然后,在步骤S62中,通过光学防振机构部13和电子式防振单元中的至少一方的动作,不变更指定区域R的大小,而使指定区域R沿着图像移动矢量VI相对于光学像相对移动。
持续在该步骤S62中开始的指定区域R相对于光学像的相对移动,直到如步骤S63和步骤S64所示指定区域R相对于光学像的相对移动如图像移动矢量VI那样完成时(步骤S63),或者在指定区域R相对于光学像的相对移动达到可移动范围的极限而不能再进行时(步骤S64的“是”)。
在指定区域R相对于光学像的相对移动如图像移动矢量VI那样完成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5,判定拖动操作是否结束。即,判定使用者的手指U是否离开了触摸面板16(54)。在使用者的手指U未离开触摸面板16(54)、即拖动操作在继续中的情况下,回到步骤S60。
在步骤S65中,判定为使用者的手指U离开了触摸面板16(54)而拖动操作结束的情况下,执行将从图像处理部14输出的图像作为电子文件存储在存储装置19中的拍摄动作。在步骤S66执行后,回到图8所示的拍摄动作例程。
这里,在步骤S66中存储于存储装置19的图像如图13所示。
另一方面,如步骤S64的“否”所示,在判定为不能使指定区域R如图像移动矢量VI那样相对于光学像相对移动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0。例如,如图11的矢量VD2所示,在由使用者的手指U进行的拖动操作还在继续的情况下,图像移动矢量VI不再收于基于光学防振机构部13和电子式防振单元的指定区域R的可移动范围内。在该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0。
在步骤S70中,判定拖动操作矢量VD(+VD2)是否接近图像显示装置15的显示画面的中央。即,在步骤S70中,判定当前进行的拖动操作是否是从图像显示装置15的外周部朝向内侧进行的。
在步骤S70的判定中,判定为拖动操作矢量VD(+VD2)是从图像显示装置15的显示画面的中央远离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5。即,不进一步进行指定区域R相对于光学像的相对移动。
另一方面,在步骤S70的判定中,判定为拖动操作矢量VD(+VD2)是向图像显示装置15的显示画面的中央接近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1。
在步骤S71中,判定是否能够将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从当前的值进一步缩短。在步骤S71中判定为不能缩短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5。即,不进一步进行指定区域R相对于光学像的相对移动。
另一方面,在步骤S71中判定为能够缩短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2。
在步骤S72中,缩短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并且在针对指定区域R保持纵横比的状态下进行缩小。这里,变更指定区域R的大小的倍率与变更了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的倍率大致相同。即,在使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为0.8倍的情况下,指定区域R缩小成使得1边的长度为0.8倍。这样,通过与缩短了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的比率对应地缩小指定区域R,使得从图像处理部14输出的图像上的被摄体的大小成为大致相同。另一方面,通过缩小指定区域R,使得在有效像素区域12a上产生用于使指定区域R移动的空白。因此,能够进一步使指定区域R沿着图像移动矢量VI相对于光学像相对移动(图14)。
因此,能够在不使从图像处理部14输出的图像上的被摄体的外观上的拍摄倍率变化的情况下,使在拖动操作开始点S1拍摄到的被摄体在如图12所示从图像处理部14输出的图像上移动到当前的触摸位置SC。在步骤S72执行后,回到步骤S60。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拍摄系统1的拍摄装置2构成为具有:拍摄用镜头11;摄像元件12;光学防振机构部13,其能够使摄像元件12相对于由拍摄用镜头11成像的光学像相对移动;图像处理部14,其输出由摄像元件12拍摄的图像;图像显示装置15;触摸面板16;以及控制部22。并且,拍摄系统1构成为具有所述拍摄装置2和能够与该拍摄装置2通信的外部装置3。外部装置3具有对拍摄装置2的图像显示装置15的显示进行克隆显示的图像显示部53和触摸面板54。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拍摄装置2构成为,在实时取景显示动作时,在触摸面板16或54检测出拖动操作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该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使指定区域|R相对于光学像相对移动。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在牢固保持了拍摄装置2的状态、或者使用三脚架等固定了位置的状态下,使用者通过在触摸面板16或54上进行拖动操作,可容易变更要进行拍摄的构图。
另外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光学防振机构部13使摄像元件12的指定区域R相对于光学像相对移动,然而拍摄装置2也可以是不具有光学防振机构部13的结构。即使在该情况下,如步骤S72所示,在触摸面板16或54检测出拖动操作的情况下,通过缩短拍摄用镜头11的焦距,并缩小指定区域R,也能够使指定区域R沿着图像移动矢量VI相对于光学像相对移动。
即,本发明涉及的拍摄装置2只要具有能够变更焦距的拍摄用镜头11和能够使摄像元件12的指定区域R在有效像素区域12a内移动和缩放的图像处理部14,就能够取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光学防振机构部13使摄像元件12的指定区域R相对于光学像相对移动,但是,构成为能够使拍摄装置2具有的摄像元件12移动的机构部也可以并非是设置来用于发挥防振功能的部件。即,拍摄装置2只要具有能够使摄像元件12相对于光学像相对移动的机构部即可。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违背从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整体读取的发明的宗旨或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变更,伴随这样的变更的拍摄装置和拍摄系统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例如,只要相对于使设备整体或一部分运动的位置对准的粗调能够进行基于触摸操作的微调,本发明就是有效的,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内窥镜、显微镜那样的产业用、医疗用的光学设备。当然还能够应用于观察装置、望远镜、带追踪的监视照相机。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实施阶段中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并且,通过将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适当组合,可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中删除若干构成要素。而且,也可以将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适当组合。
另外,关于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动作流程,为了方便起见使用“首先”、“然后”等作了说明,然而并不意味着必须按该顺序实施。并且,构成这些动作流程的各步骤针对对发明本质没有影响的部分,当然也能够适当省略。
并且,这里说明的技术中,主要以流程图说明的控制和功能大多可通过程序设定,通过由计算机读出并执行该程序,可以实现上述的控制和功能。该程序可以作为计算机程序产品,能够在软盘、CD-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等可移动介质、硬盘、易失性存储器等存储介质内记录或存储其整体或一部分,能够在产品出厂时或者经由可移动介质或者通信线路流通或提供。利用者通过经由通信网络下载该程序并安装到计算机内、或者从记录介质安装到计算机内等,可以容易实现本实施方式的拍摄设备。
本发明不限于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数字照相机的方式,还能够应用于具有拍摄功能的录音设备、手机、PDA、个人计算机、游戏机、数字媒体播放器、电视机、GPS、钟表等电子设备。

Claims (4)

1.一种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构成为具有:
拍摄用镜头;
摄像元件,其在所述拍摄用镜头的成像位置处配设有包括有效像素区域和指定区域的拍摄面;
机构部,其能够使所述摄像元件相对于由所述拍摄用镜头成像的光学像相对移动;
图像处理部,其构成为能够输出与在所述摄像元件的所述指定区域上成像的光学像对应的切出图像;
图像显示装置;
触摸面板,其设置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上;
控制部;以及
外部装置通信部,其在外部装置和所述控制部之间相互进行信息收发,
所述拍摄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构成为,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上进行逐次显示从所述图像处理部输出的图像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时,在所述触摸面板检测出拖动操作的情况下,能够根据所述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通过驱动所述机构部使所述摄像元件移动,从而使所述指定区域相对于所述光学像相对移动,
所述控制部在对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时,在所述触摸面板检测到拖动操作并根据所述拖动操作使所述指定区域相对于所述光学像相对移动时,在所述指定区域与所述有效像素区域的端部相接而不能继续所述相对移动的情况下,使所述指定区域与缩短所述拍摄用镜头的焦距的比率对应地缩小,并进一步使所述指定区域在所述有效像素区域上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拍摄用镜头构成为能够电动地变更焦距,
所述控制部与缩小所述指定区域的比率对应地缩短所述拍摄用镜头的焦距。
3.一种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拍摄系统具有:
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以及
外部装置,其构成为具有能够与所述拍摄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部、图像显示部、设置在所述图像显示部上的触摸面板,
所述外部装置的所述图像显示部能够进行如下的实时取景显示动作:由所述通信部逐次接收从所述拍摄装置的图像处理部输出并从所述外部装置通信部发送的图像,将接收到的所述图像逐次显示在所述图像显示部上,
在所述外部装置的触摸面板检测出拖动操作的情况下,将所述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的信息经由所述通信部发送到所述拍摄装置,
所述拍摄装置的所述外部装置通信部接收从所述外部装置发送的所述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的信息,
所述拍摄装置的控制部构成为,能够根据所述外部装置通信部接收到的所述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的信息,使所述指定区域相对于所述光学像相对移动。
4.一种拍摄方法,该拍摄方法使用如下拍摄装置,该拍摄装置构成为具有:拍摄用镜头,其能够变更焦距;摄像元件,其在所述拍摄用镜头的成像位置处配设有包括有效像素区域和指定区域的拍摄面;机构部,其能够使所述摄像元件相对于由所述拍摄用镜头成像的光学像相对移动;图像处理部,其构成为能够输出与在所述摄像元件的指定区域上成像的光学像对应的切出图像;图像显示装置;触摸面板,其设置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上;控制部;以及外部装置通信部,其用于进行所述控制部与外部装置的相互信息收发,所述拍摄方法的特征在于,该拍摄方法具有:
拍摄步骤,利用摄像元件拍摄由所述拍摄用镜头成像的光学像;
图像显示步骤,将从所述图像处理部输出的图像显示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上;
检测步骤,检测对所述触摸面板的拖动操作;以及
控制步骤,当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动作时,在检测出所述拖动操作的情况下,根据所述拖动操作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通过驱动所述机构部使所述摄像元件移动,在使所述指定区域相对于所述光学像相对移动,以及所述指定区域与所述有效像素区域的端部相接而不能继续所述相对移动的情况下,缩短所述拍摄用镜头的焦距,并使所述指定区域与所述拍摄用镜头的焦距的比率对应地缩小,使所述缩小的所述指定区域相对于所述光学像在所述有效像素区域上相对移动。
CN201410095612.3A 2013-03-15 2014-03-14 拍摄装置、拍摄系统和拍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529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4256 2013-03-15
JP2013054256A JP6222951B2 (ja) 2013-03-15 2013-03-15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及び撮像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52924A CN104052924A (zh) 2014-09-17
CN104052924B true CN104052924B (zh) 2018-05-25

Family

ID=51505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561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52924B (zh) 2013-03-15 2014-03-14 拍摄装置、拍摄系统和拍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15367B2 (zh)
JP (1) JP6222951B2 (zh)
CN (1) CN1040529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02474B (zh) * 2013-11-28 2015-10-01 Acer Inc 使用者介面的操作方法與電子裝置
JP6415286B2 (ja) 2014-12-08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4580898A (zh) * 2014-12-26 2015-04-29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和成像装置
JP7129244B2 (ja) * 2018-06-29 2022-09-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CN112839171B (zh) * 2020-12-31 2023-02-10 上海米哈游天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画面拍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040120B (zh) * 2022-01-06 2022-04-12 深圳思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面板元件检测的拍摄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01129B2 (ja) * 2002-09-30 2008-06-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編集方法、画像編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US7454707B2 (en) * 2002-09-30 2008-11-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editing method, image editing apparatus, program for implementing image edit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recording program
JP2009060417A (ja) * 2007-08-31 2009-03-19 Canon Inc 雲台制御装置、雲台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50766A (ja) * 2009-04-20 2010-11-04 Olympus Imaging Corp 操作制御装置、操作制御方法および操作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JP5791256B2 (ja) * 2010-10-21 2015-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
US8830230B2 (en) * 2011-01-31 2014-09-09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Sensor placement and analysis using a virtual environment
JP5678324B2 (ja) * 2011-02-10 2015-03-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表示方法
JP5906435B2 (ja) 2011-03-16 2016-04-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カメラシステム、カメラ本体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
US20130077932A1 (en) * 2011-09-26 2013-03-28 David James Cornell Digital video camera system having two microphones
US10337830B2 (en) * 2012-12-31 2019-07-02 Talon Precision Optics, LLC Portable optical device with interactive wireless remote capabilit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79941A (ja) 2014-09-25
CN104052924A (zh) 2014-09-17
US9215367B2 (en) 2015-12-15
US20140267873A1 (en) 2014-09-18
JP6222951B2 (ja) 2017-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2924B (zh) 拍摄装置、拍摄系统和拍摄方法
JP5613187B2 (ja)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撮像装置の制御をコンピュータに行わせるためのコードを備える持続性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JP5489572B2 (ja) 加速度検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948645B2 (ja) レンズ制御装置およびレンズ制御装置を備えた交換レンズ
KR101795603B1 (ko)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8988535B2 (en) Photograph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ccording to motion of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CN103813093B (zh) 摄像装置及其摄像方法
CN101802705A (zh) 相机本体和摄影装置
CN105045420B (zh) 操作终端和操作方法
EP2461570A1 (en) Control device, image-capturing system,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583325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2012095167A (ja) 撮像装置
JP2009222921A (ja) 画像表示装置、撮影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JP2019146022A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JP2016197150A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ならびに記憶媒体
JP2014007516A (ja) 撮影機器及び撮影方法
JP6332401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1234310A (ja) 撮像装置
US20230281768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713473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1945028B1 (ko) 카메라를 구비한 단말기 및 그 단말기에서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KR101798019B1 (ko) 카메라를 구비한 단말기 및 그 단말기에서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JP6686996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755520B1 (ko) 카메라를 구비한 단말기 및 그 단말기에서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JP2022183656A (ja)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Imaging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ozhixin Digit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OLYMPUS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