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49564A - 可编程显示器、其制造方法、设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编程显示器、其制造方法、设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49564A
CN104049564A CN201410046674.5A CN201410046674A CN104049564A CN 104049564 A CN104049564 A CN 104049564A CN 201410046674 A CN201410046674 A CN 201410046674A CN 104049564 A CN104049564 A CN 104049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e
resin
programable display
panel
metal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667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织田贵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kk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kk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kk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kko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49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49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Programmable Controller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编程显示器制造,减少树脂壳体的体积等从而实现成本降低。树脂壳体(30)在图中上侧具有开口部。例如将由金属框(金属板)(11)、电路基板与各种电路部件(12)、显示器(LCD)(13)等构成的主体(10)以收纳于树脂壳体(30)内的方式与树脂壳体(30)连接。最后,将盖板(2)等以封闭上述开口部的方式与树脂壳体(30)接合。由此,制造在由树脂壳体(30)与盖板(2)形成的空间内收纳有主体(10)的方式的可编程显示器(1)。

Description

可编程显示器、其制造方法、设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编程显示器,特别是涉及其构造/壳体和制造方法、设置方法等。
背景技术
图6是现有的可编程显示器100的概略分解构造图。
在该图中,主体110是可编程显示器100的主体部分。以将该主体部分收纳于由图示的两个壳体形成的空间内的方式进行组装,能够制造可编程显示器100。
上述两个壳体是图示的前侧树脂壳体120和后侧树脂壳体130。此外,也能将它们看作是将一个壳体分割成两部分。
主体110例如由金属框(金属板)111、“电路基板与各种电路部件”112、显示器(LCD)113等构成。此外,金属框的材质(金属)并无特别限制。
以将该主体110最终收纳在由前侧树脂壳体120和后侧树脂壳体130形成的一个树脂壳体内的方式,制成可编程显示器100。该制造工艺可以多种多样,但例如在采用与后述的专利文献1大体相同的制造工艺的情况下,例如如下所述。
即,首先,从前侧树脂壳体120的背侧/后侧(图中为下侧;有图示的主体110的一方)将主体110与前侧树脂壳体120连接。如图所示,既可以在完成主体110后与前侧树脂壳体120连接,也可以将主体110的构成部件依次与前侧树脂壳体120连接。此外,连接方法例如是使用螺栓等的一般的方法(例如使用设置于金属框111等的未图示的螺纹孔(阴螺纹)与未图示的螺栓等),但并不限于此例。
此外,图中表示将触摸面板121和盖板122从前侧树脂壳体120的前侧(图中为上侧)固定(接合等)在前侧树脂壳体120后的状态。但是,并不限于此例,例如,也可以首先将主体110与前侧树脂壳体120连接,然后将触摸面板121和盖板122固定于前侧树脂壳体120。
接着,如上所述,在将主体110与前侧树脂壳体120连接后,将前侧树脂壳体120与后侧树脂壳体130连接。由此,成为在由前侧树脂壳体120与后侧树脂壳体130形成的一个树脂壳体内收纳有主体110的形式。
前侧树脂壳体120和后侧树脂壳体130的材质优选例如为树脂性等电绝缘的材质(由此,例如与金属框(金属板)111等同样的材质并不优选)。
另外,前侧树脂壳体120和后侧树脂壳体130的连接方法可以是任意的,但是优选上述使用螺栓等的连接方法等,在连接后能够将前侧树脂壳体120和后侧树脂壳体130分离(由此,接合剂等基本上不采用)。这是因为,以后需要进行维修(主体110的修理等)。另一方面,盖板122也可以与前侧树脂壳体120接合等。
图7表示上述可编程显示器100的分解构造图。
如图所示,在前侧树脂壳体120的前侧表示触摸面板121和盖板122,如上所述,表现为对前侧树脂壳体120从其前侧接合触摸面板121和盖板122等。
另外,当分解上述主体110时,如图所示,分解成金属框(金属板)111、“电路基板与各种电路部件”112、显示器(LCD)113等。也可以将它们按例如图示的配置顺序与前侧树脂壳体120连接。即,也可以首先对树脂壳体120连接显示器(LCD)113,接着连接金属框(金属板)111,最后连接“电路部件与各种电路部件”112。当然,并不限于此例,如上所述,也可以在组装主体110后,将该主体110与前侧树脂壳体120连接。
总之,在将上述主体110和前侧树脂壳体120连接后,将前侧树脂壳体120和后侧树脂壳体130相互连接。
另外,例如还有专利文献1所述的现有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例如如图2、图4所示,公开了在由可编程显示器的壳体(前箱10和后箱40)形成的空间内收纳有显示面板组件20、主机架30、电路基板5(电路部件51)等的结构。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80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两个树脂壳体120、130。特别是考虑以后的维护(主体110的保养和修理等),采用将树脂壳体分割为两部分的构造。由此,例如在主体110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很容易从树脂壳体内取出主体110(接着,能够进行修理等)。
但是,树脂性的部件一般成本高(树脂的成本对原材料费用与体积以及装料有很大影响。另外,成品率多等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并不优选如上述方式使用两个树脂壳体。但是,如上所述,当考虑保养和更换内部部件等时,需要使用两个树脂壳体120、130。
另外,在将可编程显示器设置于车间(现场)时,在未图示的面板上安装可编程显示器的情况较多。在现有技术中,利用多个螺栓等将上述树脂壳体连接、固定在面板(盘),由此将可编程显示器安装在面板。当将可编程显示器安装在面板(盘)时,例如用螺纹紧固未图示的四角的安装部,但是,有时四角未被均匀地紧固,树脂壳体发生应变。
像这样,由于多个螺栓的紧固方法(力大小等),树脂壳体发生应变、变形的情况较多。另外,由于应变/变形在两个树脂壳体120-130之间产生缝隙,有时垃圾、尘埃等就会侵入。于是,因这些尘埃等堆积,例如有时会发生影响散热等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编程显示器,其能够削减树脂壳体的体积,并且能够削减螺纹数量和螺纹紧固工数,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减轻作业负担,而且,不会产生伴随对面板等的安装的应变/变形。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可编程显示器包括:包括金属框、显示面板和电路单元的主体部;形成收纳上述主体部的空间且形成有开口部的树脂壳体;将收纳于上述树脂壳体内的上述空间内的上述主体部与该树脂壳体连接的连接构件;和以封闭上述树脂壳体的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该树脂壳体的盖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可编程显示器、其制造方法、设置方法等,能够削减树脂壳体的体积,而且还能够削减螺纹数量和螺纹紧固工数,从而能够降低成本,减轻作业负担,而且,不会产生伴随对面板等的安装的应变/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例的可编程显示器的概略分解构造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组装过程中的情形的图。
图3是可编程显示器的分解构造图。
图4(a)、(b)表示对面板安装可编程显示器的情况。
图5(a)~(e)是在面板上安装了可编程显示器后的状态的图。
图6是现有的可编程显示器的概略分解构造图。
图7是现有的可编程显示器的分解构造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可编程显示器
1a  前面部
1b  后背部
2   盖板
3   外螺纹(螺栓)
4   触摸面板
5   面板
5a  孔
6   安装配件
6a  孔
7   安装螺母
10  主体
11  金属框(金属板)
11a 贯通孔
11b 突起部
11-1金属框(金属板)
11-2金属框(金属板)
12  电路基板与各种电路部件
13  显示器(LCD)
30  树脂壳体
31  内螺纹(阴螺纹)
32  贯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例的可编程显示器1的概略分解构造图。
另外,图2是表示图1所示结构的组装过程中的情形。
此处,如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尤其考虑维护(修理等)采用将壳体分割为两部分的构造。但是,当前,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多数情况下是进行更换并不进行修理,这样就会降低成本。
在本方法中,着眼于这一点,基于基本上不进行保养(修理等)这样的想法,提出一种只需一个树脂壳体(换言之,能够削减整体的树脂壳体的体积)的构造。图1等中表示其一个例子。
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可编程显示器1大体由盖板2等、主体10、和树脂壳体30等构成。
盖板2等也可以与上述触摸面板121和盖板122大致相同。但是,对盖板2等进行固定(接合等)的对象是树脂壳体30。另外,盖板2的材质与现有同样,例如可以是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但并不限于该例。
主体10例如由金属框(金属板)11、“电路基板与各种电路部件”12、显示器(LCD)13等构成。该结构本身也可以与现有大致相同,但是金属框(金属板)11的形状等与现有不同。即,在本例中,金属框(金属板)11的形状例如如图2所示,为了与树脂壳体30连接,与树脂壳体30的形状(槽、螺纹孔等的位置等)一致。
此外,有时例如也将上述“电路基板与各种电路部件”12称作“电路单元”12等。
例如,如图1、图2所示,在树脂壳体30上设置有多个“内螺纹(阴螺纹)”(螺纹孔)31。这些“阴螺纹”(螺纹孔)31的形状、大小与“外螺纹(螺栓)”(螺栓等)3的形状、大小对应。另外,在主体10的金属框(金属板)11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11a。该贯通孔11a的大小是“螺栓”3的螺纹槽部分(轴)通过但螺栓头(头)部分不通过的尺寸。
根据上述结构,例如如图2所示,使各“螺栓”3的轴部分通过各贯通孔11a,并且将“螺栓”3旋转插入(螺入)“阴螺纹”31中,从而将主体10(其金属框11)与树脂壳体30连接固定。
另外,在金属框11上设置有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是4个)突起部11b,在树脂壳体30上设置有与该突起部11b对应的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四角各有一个、共计四个)贯通孔32。
此处,树脂壳体30的形状大体由形成图中上侧的开口部的框部分1a和除此之外的部分(主要是收纳主体10的部分;称作底部分1b)构成。框部分1a形成为从底部分1b的上部向外侧扩大(在此,这可以表现为框部分1a的面积比底部分1b的面积宽)。上述贯通孔32形成于框部分1a,并且位于底部分1b的外侧。
由此,如上述方式将主体10与树脂壳体30连接时,各突起部11b贯通各贯通孔32,且突出(露出)至树脂壳体30的(其底部分1b的)的外侧。即,可编程显示器1制作完成时,作为主体10(其金属框11)的一部分的上述突起部11b成为突出(露出)至树脂壳体30的外侧的状态。然后,之后在车间将可编程显示器1固定设置至面板等时,使用上述各突起部11b。详细情况在后面述说。
图3表示上述可编程显示器1的分解构造图。
此外,也可以将图3看作相当于现有的图7的附图。
图3表示将上述主体10分解而成的上述金属框(金属板)11、电路基板与各种电路部件11、显示器(LCD)13(显示面板)等。此外,在图示在例子中,上述金属框(金属板)11由图示的金属框11-1与金属框11-2两个金属框构成。而且,以在这两个金属框11-1、11-2之间夹着LCD13的方式形成主体10。但是,并不限于此例。此外,在现有技术中,根据LCD的构造等,具有一个金属框的情况和两个金属框的情况(图7中仅表示有一个的例子)。
另外,上述盖板2等例如由图示的盖板2和触摸面板4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当进行组装时,触摸面板4安装于(接合等)金属框11上,所以,也可以以从最初将触摸面板4也包含于上述主体10中的方式来制作主体10。于是,在本例中,上述盖板2等仅指图示的盖板2,上述主体10由金属框(金属板)11、电路基板与各种电路部件12、显示器(LCD)13、触摸面板4构成。此外,触摸面板4以与显示器(LCD)13重叠的方式(前侧;在图1中为图中上侧)安装于金属框11上。
如上所述,将主体10连接固定于树脂壳体30后,将盖板2固定(接合等)在树脂壳体30。以封闭树脂壳体30的开口部的方式将盖板2固定(接合等)在树脂壳体30。例如用双面胶带等进行接合。例如,盖板2的背面的外周部分与形成于树脂壳体30的上述框部分1a上的图示的周边部33接合。于是,本例的可编程显示器1制作完成。本例的可编程显示器1也可以看作在由盖板2和树脂壳体30形成的空间内收纳主体10而形成。
如上所述,对于本例的可编程显示器1,树脂壳体1仅需一个(换言之,整个树脂壳体的体积被削减),所以,能够获得成本削减的效果。另外,在现有技术中,因伴随对面板的设置的应变/变形,在两个树脂壳体之间产生缝隙,有时垃圾、尘埃等会侵入,但在本例中树脂壳体是一个,所以,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另外,如后述那样,应变/变形原本就非常少。
但是,如上所述,基本上是以不进行维修(修理等)为前提。
根据上述的可编程显示器1,除了上述效果外,还能获得下述效果。
·部件数量减少,所以,能够削减管理部件时所产生的费用。
·不需要用于连接两个树脂壳体彼此的螺栓,所以,能够减少螺栓的费用与制造时的工数。
·树脂部件成形性的成品率多,但是树脂部件减少,所以,能够降低成品率。
下面,参照图4、图5,对例如将在制造厂侧等制造的上述可编程显示器1设置在各个用户端的PLC系统等中的设置场所的面板等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
图4(a)、(b)表示对面板安装可编程显示器1的情况。
图5(a)~(e)表示在面板上安装了可编程显示器1的状态。
此外,图4(a)是表示从前面侧所看到的情形,图4(b)是表示从背面侧所看到的情形,仅这一点不同,所以,在以下的说明中,并不特别区别对待,作为图4统一进行说明。
此外,图5(a)是正视图,图5(b)是侧视图,图5(c)是后视图,图5(d)是俯视图。另外,图5(e)是图5(c)所示的A-A′间的截面图。
首先,如上所述,上述可编程显示器1在外观上由上述框部分1a与底部分1b构成。另外,如已经述说的那样,具有“框部分1a的面积>底部分1b的面积”的关系。
另一方面,在作为可编程显示器1的设置位置的面板5上设置有孔5a。该孔5a的大小(面积)比框部分1a小,比底部分1b稍大。即,具有“框部分1a的面积>孔5a的面积>底部分1b的面积”的关系。于是,底部分1b能够通过孔5a,但框部分1a不能通过孔5a。于是,使可编程显示器1从底部分1b侧通过孔5a时,框部分1a的背侧在与面板5抵接的状态下停止。
像这样,在可编程显示器1的底部分1b通过孔5a、框部分1a的背侧与面板5抵接的状态下,使用安装配件6和安装螺母7,将可编程显示器1固定在面板5上。
此处,在本例中,通过对上述各突起部11b连接各个“一对安装配件6和安装螺母7”等,将可编程显示器1固定在面板5。即,如现有技术的那样,并不使用树脂壳体而使用金属框的一部分,来实现对面板5的安装。当然,金属框与树脂壳体相比应变少(在螺纹紧固的情况下,则几乎不会应变),所以能够消除上述现有的问题。
此外,从上述可知,安装配件6和安装螺母7的形状/构造等并不特别重要,图4、图5仅表示一个例子,并不限于此例。对它们进行简单的说明。
首先,在使可编程显示器1的底部分1b通过孔5a的状态下,上述四个突起部11b位于孔5a的四个角。由此,如图4和图5(c)所示,将四个上述“一对安装配件6和安装螺母7”在上述孔5a的四个角分别与上述四个突起部11b连接。该连接方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但是此处,对图5(e)所示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图5(e)所示的一例中,首先,在安装配件6设置有能够使突起部11b贯通的孔6a。例如,在考虑将作为接近正方形的形状的安装配件6分割成田字型的四个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在该四个分割区域中的一个区域设置孔6a,但并不限于此例。
而且,例如,如图5(c)所示,以使上述突起部11b贯通上述孔6a并且另外的三个分割区域与面板5主体(孔5a以外的部分)抵接的方式配置安装配件6。而且,在此状态下,例如如图5(e)所示,对突起部11b连接安装螺母7。例如如图5(c)所示,以突起部11b被插入安装螺母7的图示的孔7a中并且安装螺母7的顶端与安装配件6抵接的方式连接安装螺母7。
特别是以利用安装螺母7将安装配件6(上述另外的三个分割区域)压(按压)在面板5主体上的方式,将安装螺母7和突起部11b连接。由此,以金属框11被向图示的背面侧牵拉的方式(由此,以将树脂壳体30的框部分1a按压在面板5(其前面侧)的方式),可编程显示器1被安装在面板5上。
此外,图中并未特别表示,但是作为一例,也可以是在安装螺母7的上述孔7a中切出未图示的“阴螺纹”,并且在突起部11b上切出与“阴螺纹”对应的未图示的“螺栓”的结构(即,也可以是螺纹紧固的结构。当然,并不限于此例。此外,在本例中,安装螺母7例如也可以是“六角螺母”等)。
不论如何,结果为,以可编程显示器1的树脂壳体30压接在面板5(其前面侧)的方式将可编程显示器1固定于面板5上,但是与安装螺母7等的连接对象是作为金属框的一部分的突起部11b。因此,即使例如将各安装螺母7与各突起部11b连接(螺纹紧固等)时的力大小略有不均,树脂壳体30也不会应变(金属框的应变会非常少)。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上述“一对安装配件6与安装螺母7”,将金属框11以被向面板5的背面侧牵拉的方式安装,由此,金属框11变成将树脂壳体30(其框部分1a)压(按压)在面板5(其前面侧)上的状态。即,以树脂壳体30的一部分(框部分1a)被压接在面板5上的方式,将可编程显示器1固定于面板5。将可编程显示器1安装在面板5后,主体10与树脂壳体30也可以不用上述“螺栓”3连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即,实际上主体10与树脂壳体30通过上述按压力连接,也能变成同样的状态。
由此,作为变形例,也采用不用上述“螺栓”3连接主体10与树脂壳体30的结构。但是,在该变形例的情况下,将可编程显示器1安装在面板5上后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此前的阶段有可能发生一些问题。
即,在从制造厂侧向各客户侧(设置场所)运输等中,在由树脂壳体30和盖板2围成的空间内,主体10有可能发生转动。由此,可能发生一些问题(主体10受到冲击发生故障,或者主体10破坏盖板2而突出至树脂壳体30之外等)。
为了解决该问题,(虽然并未说明)例如如图1、图2所示,也可以在树脂壳体30的内表面形成多个钩34。此外,在将树脂壳体30看作由两个长边和两个短边构成的矩形的情况下,在图示的例子中,在长边侧设置有两个钩34,在短边侧设置有一个钩34。此外,图1、图2是立体图,因此,对于长边、短边一样,仅在各自的两边中的一边表示钩34,当然,在另一边也形成有钩34。
另外,在图1等中,当将主体10从图中上侧插入树脂壳体30内时,钩34以稍有阻力钩34自身稍微变形的方式允许主体10的插入。但是,如果主体10被插入树脂壳体30内,则钩34的爪钩挂在主体10的某处(并未特别表示)。这也可以说是主体10缓慢地与树脂壳体30连接(被预固定)。因此,在成为该状态后,即便使用者等将主体10向图中上方举起,也无法将主体10从树脂壳体30中取出。这样就能防止/抑制在运输等情况下发生上述问题。
而且,在利用上述结构将可编程显示器1安装在面板5后的状态下,如上所述,以主体10的金属框11将树脂壳体30(其框部分1a)按压在面板5的方式被牢固地固定。
像这样,也可以以主体10的各部分钩挂在各个钩34的方式,将主体10预固定在树脂壳体30。此外,这种结构也可以是已有的一般结构的沿用,所以,此处并不做更详细的图示和说明。但是,在本例的情况下,并不特别需要(也可以进行)“螺栓”3等及其安装作业,所以,能够获得削减成本的效果和减轻作业负担的效果(能够削减螺纹数量和螺纹紧固工数)。
根据以上说明可知,本例的可编程显示器1也可以看作例如具有下述的各个结构。
·包括金属框(11)、显示面板(13)和电路单元(12)的主体部(10);
·形成收纳主体部(10)的空间且形成有开口部的树脂壳体(30);
·将收纳于树脂壳体(30)内的空间内的主体部(10)与该树脂壳体(30)连接的连接构件(例如上述“螺栓”3与“阴螺纹”31等、或者上述多个钩34等);
·以封闭树脂壳体(30)的开口部的方式与该树脂壳体(30)接合的盖板(上述盖板2等);
而且,例如,上述金属框(11)具有多个突起部(11b)。
另外,树脂壳体(30)具有与该多个突起部(11b)对应的多个孔(32)。各突起部(11b)贯通各孔(32)露出至树脂壳体(30)的外侧。
由此,当将上述可编程显示器1安装于任意的面板(5)时,利用上述各突起部(11b)。即,如上所述,上述可编程显示器1能够用与露出至树脂壳体(30)外侧的各突起部(11b)连接的各个第二连接构件(例如,“一对安装配件6和安装螺母7”)固定于面板(5)。
例如,上述各个第二连接构件在面板(5)的背面侧与各突起部(11b)连接,由此在面板(5)的前面侧隔着金属框(11)将树脂壳体(30)压接到该面板(5),能够将该可编程显示器1固定到面板(5)。
根据上述可编程显示器1及其制造方法、设置方法等,能够削减树脂壳体的体积,并且能削减螺纹数量和螺纹紧固工数,因而能够降低成本,减轻作业负担,并且不会产生伴随对面板等的安装的应变/变形等。

Claims (8)

1.一种可编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括金属框、显示面板和电路单元的主体部;
形成收纳所述主体部的空间且形成有开口部的树脂壳体;
将收纳于所述树脂壳体内的所述空间内的所述主体部与该树脂壳体连接的连接构件;和
以封闭所述树脂壳体的开口部的方式固定于该树脂壳体的盖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框具有多个突起部,
所述树脂壳体具有与该多个突起部对应的多个孔,
所述各突起部贯通所述各孔露出至所述树脂壳体的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编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能够用与露出至所述树脂壳体的外侧的各突起部连接的各个第二连接构件固定于任意的面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编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各个第二连接构件在所述面板的背面侧与所述各突起部连接,在所述面板的前面侧隔着所述金属框将所述树脂壳体压接到该面板,能够将该可编程显示器固定到所述面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树脂壳体的多个螺纹孔;设置于所述金属框的多个贯通孔;和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多个螺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程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构件通过将所述主体部的各部分钩挂于设置于所述树脂壳体的多个钩而进行预固定。
7.一种可编程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制造包括金属框、显示面板和电路单元的主体部,
将所述主体部收纳于形成收纳所述主体部的空间且形成有开口部的树脂壳体并将该主体部和树脂壳体连接,
以封闭所述树脂壳体的开口部的方式将盖板固定于该树脂壳体。
8.一种可编程显示器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编程显示器中,包括具有多个突起部的金属框的主体部被收纳于由树脂壳体和盖板形成的空间内,并且所述突起部露出至所述树脂壳体的外侧,
通过与所述各突起部连接的各个第二连接构件,以隔着所述金属框将所述树脂壳体压接于任意的面板的方式固定所述可编程显示器。
CN201410046674.5A 2013-03-14 2014-02-10 可编程显示器、其制造方法、设置方法 Pending CN1040495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2229 2013-03-14
JP2013052229A JP6176956B2 (ja) 2013-03-14 2013-03-14 プログラマブル表示器、その製造方法、設置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49564A true CN104049564A (zh) 2014-09-17

Family

ID=515025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6674.5A Pending CN104049564A (zh) 2013-03-14 2014-02-10 可编程显示器、其制造方法、设置方法
CN201420060889.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50162U (zh) 2013-03-14 2014-02-10 可编程显示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60889.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50162U (zh) 2013-03-14 2014-02-10 可编程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76956B2 (zh)
CN (2) CN104049564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76956B2 (ja) * 2013-03-14 2017-08-09 発紘電機株式会社 プログラマブル表示器、その製造方法、設置方法
CN105904722A (zh) * 2016-05-25 2016-08-31 安徽利华塑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塑胶产品压合组装生产线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6053A (ja) * 2001-06-05 2002-12-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5173194A (ja) * 2003-12-11 2005-06-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機器の表示装置
CN101247703A (zh) * 2007-02-16 2008-08-20 雅马哈株式会社 音响控制器的壳体结构
CN101247704A (zh) * 2007-02-16 2008-08-20 雅马哈株式会社 音响控制器的壳体结构
JP2010175963A (ja) * 2009-01-30 2010-08-12 Nec Corp 表示デバイスフレーム保持構造及び方法
CN101930131A (zh) * 2009-06-24 2010-12-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JP2011238027A (ja) * 2010-05-11 2011-11-24 Keyence Corp 携帯型プログラマブル表示器
CN102315199A (zh) * 2010-07-08 2012-01-11 索尼公司 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CN203950162U (zh) * 2013-03-14 2014-11-19 发纮电机株式会社 可编程显示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66053A (ja) * 2001-06-05 2002-12-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05173194A (ja) * 2003-12-11 2005-06-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機器の表示装置
CN101247703A (zh) * 2007-02-16 2008-08-20 雅马哈株式会社 音响控制器的壳体结构
CN101247704A (zh) * 2007-02-16 2008-08-20 雅马哈株式会社 音响控制器的壳体结构
JP2010175963A (ja) * 2009-01-30 2010-08-12 Nec Corp 表示デバイスフレーム保持構造及び方法
CN101930131A (zh) * 2009-06-24 2010-12-29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
JP2011238027A (ja) * 2010-05-11 2011-11-24 Keyence Corp 携帯型プログラマブル表示器
CN102315199A (zh) * 2010-07-08 2012-01-11 索尼公司 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CN203950162U (zh) * 2013-03-14 2014-11-19 发纮电机株式会社 可编程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76956B2 (ja) 2017-08-09
JP2014178869A (ja) 2014-09-25
CN203950162U (zh) 2014-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50162U (zh) 可编程显示器
CN102998821A (zh) 显示装置及其弹性外框
AU2002210774A1 (en) Intelligent container
CN103822059A (zh) 龙骨架及其龙骨架组合体
CN203115593U (zh) 照明器具
CN104048268A (zh) 用于机动车的前照灯护栅组件
CN202194496U (zh) 厚度可调的组合门框
CN206826569U (zh) 铰接式矿用自卸车电气柜
CN206558155U (zh) 立体led显示装置
CN102263917B (zh) 装载结构及使用此装载结构的平板电视
CN204623317U (zh) 扶手箱结构和车辆
CN205160958U (zh) 一种线控器
CN201662961U (zh) Led箱体和led显示模组
CN102967955A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224773U (zh) 一种报警柱
CN203787818U (zh) 强电配电柜
CN104290980B (zh) 压标机
CN203595237U (zh) 一种空调箱体和一种空调机组
CN202444557U (zh) 平板电视装配结构
CN201853964U (zh) 一种大型的箱式变电站结构
CN215622275U (zh) 一种公交车司机顶的组装结构
CN213904753U (zh) 一种环境保护用警示牌
CN204424716U (zh) 一种便于组合安装的连体式低压配电柜结构
CN205168306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汽车车灯装配结构
CN207450035U (zh) 汽车及其前罩盖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