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1282A - 一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1282A
CN104031282A CN201410252264.6A CN201410252264A CN104031282A CN 104031282 A CN104031282 A CN 104031282A CN 201410252264 A CN201410252264 A CN 201410252264A CN 104031282 A CN104031282 A CN 1040312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graft
filtering film
modification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5226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衍锋
刘镇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 City Qingyuan District Qing Feng Filte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 City Qingyuan District Qing Feng Filte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 City Qingyuan District Qing Feng Filte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 City Qingyuan District Qing Feng Filte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5226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31282A/zh
Publication of CN1040312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12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水性微孔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特别是一种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表面光接枝亲水改性方法,其具体实施步骤为:1)预浸渍吸附光引发体系,2)预浸渍膜吸附亲水单体液后紫外光辐照进行接枝聚合,3)光接枝改性膜的后处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效果明显、成本适宜、可以在有氧条件下实现快速光接枝的PVDF微滤膜表面改性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疏水性微孔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特别是一种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表面光接枝亲水改性方法。
背景技术
聚偏氟乙烯(PVDF)以其优越的理化性能在膜分离技术领域倍受青睐,但由于PVDF膜表面能很低、膜表面与水无氢键作用,故表现出强疏水性。强疏水性一方面导致形成的分离膜水通量较低;再则在应用于油/水分离、蛋白类药物分离等方面时,很容易吸附水中蛋白质、胶体粒子等疏水性物质而堵塞膜孔,造成膜污染,降低了膜的使用寿命,制约了其在膜分离领域的应用。为了使强疏水性PVDF分离膜更有效地应用到水处理领域并提高其耐污染性,就必须对其进行亲水改性,而膜表面改性是PVDF膜亲水改性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膜表面亲水改性是以成品膜为基体,在膜表面引入亲水基团或亲水性大分子链段,使膜的亲水性得到改善又不影响膜本体性能,主要实施方法包括表面涂敷或浸渍、表面化学改性以及等离子体、高能辐射(γ射线/电子束)、紫外光等诱导的表面接枝聚合改性等。
表面涂覆或浸渍是一种物理方法,主要是选用亲水性的材料如水溶性聚合物、亲水性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对基体膜进行涂覆或浸渍。此方法操作简单,但是这些涂层易被洗脱,膜的亲水性没有持久性,并且脱落的涂层物会污染分离介质,目前还没有更好改进方法的报道。表面化学改性是采用化学试剂对PVDF分离膜进行处理以提高膜表面亲水性是一种方法,其实质是使化学试剂与PVDF膜表层发生反应,以引入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如羧基、羟基、磺酸基等。但由于PVDF化学性质稳定,通常采用的化学试剂中都包含强酸或强碱,膜表面化学改性较困难,工艺复杂。
膜表面接枝改性是指利用等离子体、高能辐射和紫外光等诱导膜表面的高分子链生成表面自由基活性中心,继而引发亲水性单体在膜表面接枝聚合,使其表面形成疏松型复合层,使膜具有优良的亲水性和更好的抗污染性。在这些方法中,以紫外光诱导的表面接枝聚合反应具有两个突出优点:1)紫外光比高能辐射对材料的穿透力差,故接枝聚合可严格地限定在材料的表面或亚表面进行,不会损坏材料的本体性能;2)紫外光源及设备成本低、易于实现连续化操作,产物纯净,极具工业应用前景。紫外光接枝改性聚合物表面遵循自由基聚合机理,即聚合物表面受UV辐照后,引发剂夺取高分子链上氢原子而产生表面大分子自由基,再引发单体进行接枝聚合。
目前,有关PVDF分离膜进行紫外光接枝改性方法见诸以下几种:
伊朗A. Rahimpour等人研究了(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09年255卷)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在PVDF纳滤膜表面通过紫外光照射诱导接枝不同浓度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对苯二胺和乙二胺亲水性单体。在膜表面光接枝亲水性单体后大大提高膜的亲水性;膜表面改性后纯水通量下降,但膜的耐污染性能和水通量衰减能力都有所提高。该方法的光接枝反应需要在无氧下进行。
邵辉琳等人研究了聚偏氟乙烯膜表面光接枝改性:以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接枝单体、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利用紫外光照射诱导疏水性PVDF微孔滤膜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光接枝过程中溶剂、氧气、光照时间和单体浓度对PVDF膜光接枝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是溶剂的最佳选择,反应需要在无氧下进行,当单体浓度为0.1 mol/L、照射时间为45 min时膜光接枝效果最佳。
王春雅等人研究了以二苯甲酮为引发剂,在PVDF成品膜表面紫外光接枝聚合3-(甲基丙烯酰胺基)丙基-二甲基(3-磺酸)氢氧化铵单体以制备亲水性PVDF膜的方法,讨论了不同强度紫外灯、不同单体浓度、不同浓度引发剂对接枝反应的影响。但该方法紫外光照射时间比较长(即接枝反应时间比较长),而且采用的亲水性单体难以获得,故也不易实现规模工业化。
华河林等人研究了聚偏氟乙烯紫外光接枝改性及其膜的耐污染性能,但不是针对PVDF膜直接改性,而是采用非均相表面光接枝在PVDF粉料表面引入亲水性物质丙烯酸甲酯,然后采用相转移的方法把改性的PVDF粉料制成超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过程中PVDF粉料置于密闭透明容器中,同样需在通氮气/脱氧条件下进行。
CN1858090公开了一种对聚偏氟乙烯膜进行亲水改性的方法,该方法是把共混和表面接枝技术相结合,先将PVDF同另一种光敏性聚合物共混并制成微孔膜或致密膜,然后采用表面接枝方法在共混膜表面接枝亲水性单体。制得的改性膜既保持了PVDF微孔膜所具有的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又使膜的表面亲水性和抗污染性有较大的提高。这种方法一方面含光敏性基团的聚合物价格贵、不易获得;另一方面在光接枝反应过程中需要做除氧处理,而且光接枝时间长,比较难实现工业化。
利用紫外光引发单体在聚合物表面进行接枝反应根据实验过程中是否排除氧气分为有氧接枝和无氧接枝。一般物质的基态(即稳定态)是单线态,但氧分子例外,它的稳定态是三线态,有两个自旋方向相同的未成对电子,可看作一个双自由基。氧本身是比较稳定的,没有足够的能量引发自由基聚合,但它容易与相关的自由基反应相竞争,对于表面接枝体系的影响很大。光接枝过程中氧抑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酮式光引发剂的最低激发三线态向分子氧转移能量而猝灭,二是链引发和链增长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被氧气湮灭。因此紫外光接枝一般要在无氧的状态下进行,这不仅使反应过程变得复杂,也大大增加了所需成本,难以实现工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以拓展其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提供一种效果明显、成本适宜、可以在有氧条件下实现快速光接枝的PVDF微滤膜表面改性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预浸渍吸附光引发体系
将不同孔径规格的PVDF增强型微滤膜在室温下浸入一定浓度的光引发液中,1~10 min后取出,20~40℃下真空干燥除去溶剂,得到吸附有大量光引发剂的PVDF微滤膜。
所述PVDF增强型微滤膜是以聚酯无纺布作为增强骨架的工业品,孔径规格包括0.22 μm、0.45 μm、0.8 μm、1.0 μm和2.0 μm。
所述光引发液中包含光引发剂、光增感剂和溶剂。
其中,所述光引发剂是自由基Ⅱ型(也叫提氢型或夺氢型)光引发剂,包括硫杂蒽酮类化合物(2-异丙基硫杂蒽酮、2,4-二乙基硫杂蒽酮)、二苯甲酮及其衍生物(4-苯基二苯甲酮、4-甲基二苯甲酮、邻苯甲酰基苯甲酸甲酯)等。光引发剂用量2~10 wt.%,优选4~8 wt.%,用量是指占光引发剂液的质量份,以下相同。
所述光增感剂包括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EDB)、对二甲氨基苯甲酸异辛酯(EHA)、N, N-二乙基-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等。光增感剂用量2~5 wt.%,优选3~4 wt.%。
所述溶剂包括易挥发性乙醇、甲醇和丙酮等引发剂的良溶剂,优选乙醇。
由于无纺布多孔骨架以及微滤膜本身较大的孔隙率,使得PVDF微滤膜表面积很大,能够附着大量的引发剂分子,提高了引发剂浓度,使引发剂浓度最优化,可大大缓解氧阻聚作用,有利于实现高的反应速率和接枝率。
(2)、预浸渍膜吸附亲水单体液后UV辐照进行接枝聚合
室温下把预浸渍膜引入一定浓度的亲水单体液中,充分浸润10~90 s后离开亲水单体液;吸附适量亲水单体液的膜直接进入到与UV光固化机灯管一定距离处辐照一定时间进行光接枝聚合反应。
所述亲水单体液包含亲水性接枝单体、除氧剂、链转移剂、润湿渗透剂和溶剂。
其中,所述亲水性接枝单体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丙)酯、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咯烷酮和苯乙烯磺酸钠等,亲水性接枝单体的用量为20~50 wt.%,优选35~45 wt.%,用量指占亲水单体液的质量份,以下相同。
所述除氧剂包括叔胺、葡萄糖及其氧化酶、硫醇等,如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葡萄糖及其氧化酶其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除氧剂的用量为1~8 wt.%,优选2~6 wt.%。除氧剂作为活泼的氢供体,可与过氧自由基迅速反应,使活性自由基再生。同时过氧自由基夺氢生成烷基过氧化氢,进一步产生的烷氧自由基RO·和羟基自由基OH·都具有引发作用。
所述链转移剂为硫醇类巯基乙醇、巯基丙酸、十二烷基硫醇、3-巯基丙酸异辛酯等,也有一定的除氧作用。链转移剂用量为0.02~0.5 wt.%,优选0.05~0.3 wt.%。
所述润湿渗透剂包括非离子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系列、吐温类、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烷基多苷类。润湿渗透剂用量为0.5~3 wt.%,优选1~2 wt.%。
所述溶剂包括去离子水、甲醇、乙醇和丙酮等,优选去离子水。
所述紫外光源是UV光固化机,其功率为1~10 KW,要求功率密度不低于60~120 W/cm,光谱主峰为365 nm。
所述辐照时间为3~30 s,优选5~20 s;所述UV辐照距离(即膜表面与灯管间距离)为5~30 cm,优选10~20 cm。
(3)光接枝改性膜的后处理
光接枝反应结束后,光接枝改性膜先在室温下用乙醇浸洗除去未消耗引发剂、光增感剂等,再用自来水搅拌洗涤除去未反应单体、表面生成的非接枝均聚物和其他水溶性物质。其中,乙醇浸洗时间3~12 min,水洗温度40℃/时间5~10 min,水洗温度30~60℃,然后在40~60℃下干燥后得成品,取样检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效果明显、成本适宜、可以在有氧条件下实现快速光接枝的PVDF微滤膜表面改性方法。采用本发明进行表面亲水改性的PVDF微滤膜适用于医药工业、生物工程、食品饮料、水体净化和污水废水处理等诸多领域,对比疏水性PVDF微滤膜,大大拓展了其作为高分子分离膜的应用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予以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对于获得的表面光接枝改性PVDF微滤膜所采取的性能测试包括:
1)接枝率测试
采用称重法测试PVDF膜材料的接枝效果,按下式计算膜的接枝率:DG=(W2-W1)/W1,其中Wl为接枝前PVDF膜质量,W2为接枝后PVDF膜质量。
2)纯水接触角的测试
采用上海中晨数字技术设备有限责任公司JC2000C接触角测量仪,进行接枝前后PVDF膜接触角测试。测量在20℃、相对湿度60%下进行,每个样品测定5个点,取平均值。
3)纯水通量测试
用自制的过滤系统测定改性膜的水通量,先将试样膜(有效面积12.56 cm2)在无水乙醇中润湿,在20℃恒定温度下将膜在0.1 MPa下预压30 min后,在0.1 MPa压力下测其水通量(mL.cm-2 .min-1),重复测定3次至水通量稳定。
实施例1:
(1)、预浸渍吸附光引发体系
将0.22 μm孔径规格的PVDF增强型微滤膜在室温下浸入光引发液中,5 min后取出,35℃下真空干燥除去溶剂,得到吸附有大量光引发剂的PVDF微滤膜。
其中,光引发液中包含6 wt.%的光引发剂2-异丙基硫杂蒽酮、3 wt.%的光增感剂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其余为95乙醇。
(2)、预浸渍膜吸附亲水单体液后UV辐照进行接枝聚合
室温下把预浸渍膜引入一定浓度的亲水单体液中,充分浸润60 s后离开亲水单体液;吸附适量亲水单体液的膜直接进入到与UV光固化机灯管距离15 cm处辐照10 s进行光接枝聚合反应。
其中,亲水单体液包含40 wt.%的丙烯酸、3 wt.%的除氧剂三乙醇胺、0.2 wt.%的链转移剂巯基丙酸、1 wt.%的渗透剂JFC-S,其余为去离子水。UV光固化机功率为2 KW,功率密度80 W/cm,光谱主峰为365 nm。
(3)光接枝改性膜的后处理
光接枝改性膜先在室温下用乙醇浸洗除去未消耗引发剂、光增感剂等,再用自来水搅拌洗涤除去未反应单体、表面生成的非接枝均聚物和其他水溶性物质。其中,浸洗时间10 min,水洗温度40℃/时间10 min,然后在50℃下干燥后得成品,取样检测。
测得改性膜接枝率为3.2%,纯水接触角从改性前的121°减小为改性后的61°,纯水通量从改性前的13.3 mL.cm-2 .min-1变为改性后为12.6 mL.cm-2 .min-1
实施例2:
步骤(1)根据实施例1,改变光引发液中的光引发剂为5 wt.%的二苯甲酮。
步骤(2)根据实施例1,改变亲水单体液中的亲水单体为45 wt.%的丙烯酸羟乙酯,改变UV光辐照时间为15 s。
步骤(3)与实施例1相同。
测得改性膜接枝率为3.0%,纯水接触角从改性前的121°减小为改性后的62°,纯水通量从改性前的13.3 mL.cm-2 .min-1变为改性后为12.9 mL.cm-2 .min-1
实施例3:
(1)、预浸渍吸附光引发体系
将0.45 μm孔径规格的PVDF增强型微滤膜在室温下浸入光引发液中,15 min后取出,35℃下真空干燥除去溶剂,得到吸附有大量光引发剂的PVDF微滤膜。
其中,光引发液中包含6 wt.%的光引发剂2-异丙基硫杂蒽酮、3 wt.%的光增感剂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其余为95乙醇。
(2)、预浸渍膜吸附亲水单体液后UV辐照进行接枝聚合
室温下把预浸渍膜引入一定浓度的亲水单体液中,充分浸润45 s后离开亲水单体液;吸附适量亲水单体液的膜直接进入到与UV光固化机灯管距离15 cm处辐照10 s进行光接枝聚合反应。
其中,亲水单体液包含40 wt.%的丙烯酸、3 wt.%的除氧剂三乙醇胺、0.2 wt.%的链转移剂巯基丙酸、1 wt.%的渗透剂JFC-S,其余为去离子水。UV光固化机与实施例1相同。
步骤(3)根据实施例1,改变水洗时间为9 min。
测得样品接枝率为4.1%,纯水接触角从改性前的118°减小为改性后的58°,纯水通量从改性前的19.3 mL.cm-2 .min-1变为改性后为18.9 mL.cm-2 .min-1
实施例4:
步骤(1)根据实施例3,改变光引发液中的光引发剂为5 wt.%的二苯甲酮。
步骤(2)根据实施例3,改变亲水单体液中的亲水单体为45 wt.%的甲基丙烯酸,除氧剂为4 wt.%的三异丙醇胺,改变UV光辐照时间为12 s。
步骤(3)与实施例3相同。
测得改性膜接枝率为3.7%,纯水接触角从改性前的118°减小为改性后的60°,纯水通量从改性前的19.3 mL.cm-2 .min-1变为改性后为18.0 mL.cm-2 .min-1
实施例5:
步骤(1)根据实施例3,改变光引发液中的光引发剂为6 wt.%的4-苯基二苯甲酮。
步骤(2)根据实施例3,改变亲水单体液中的亲水单体为45 wt.%的丙烯酸羟乙酯,改变UV光辐照时间为12 s。
步骤(3)与实施例3相同。
测得改性膜接枝率为3.6%,纯水接触角从改性前的118°减小为改性后的61°,纯水通量从改性前的19.3 mL.cm-2 .min-1变为改性后为17.6 mL.cm-2 .min-1
实施例6:
步骤(1)根据实施例3,改变光引发液中的光引发剂为6 wt.%的4-甲基二苯甲酮,光增感剂为3 wt.%的对二甲氨基苯甲酸异辛酯。
步骤(2)根据实施例3,改变亲水单体液中的亲水单体为45 wt.%的丙烯酰胺,除氧剂为5 wt.%的葡萄糖,改变UV光辐照时间为15 s。
步骤(3)与实施例3相同。
测得改性膜接枝率为3.8%,纯水接触角从改性前的118°减小为改性后的65°,纯水通量从改性前的19.3 mL.cm-2 .min-1变为改性后为17.4 mL.cm-2 .min-1
实施例7:
(1)、预浸渍吸附光引发体系
将0.8 μm孔径规格的PVDF增强型微滤膜在室温下浸入光引发液中,10 min后取出,35℃下真空干燥除去溶剂,得到吸附有大量光引发剂的PVDF微滤膜。
其中,光引发液中包含6 wt.%的光引发剂2,4-二乙基硫杂蒽酮、3 wt.%的光增感剂N, N-二乙基-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其余为95乙醇。
(2)、预浸渍膜吸附亲水单体液后UV辐照进行接枝聚合
室温下把预浸渍膜引入一定浓度的亲水单体液中,充分浸润40 s后离开亲水单体液;吸附适量亲水单体液的膜直接进入到与UV光固化机灯管距离15 cm处辐照10 s进行光接枝聚合反应。
其中,亲水单体液包含40 wt.%的丙烯酸、3 wt.%的除氧剂甲基二乙醇胺、0.2 wt.%的链转移剂巯基丙酸、1 wt.%的渗透剂JFC-6,其余为去离子水。UV光固化机与实施例1相同。
步骤(3)根据实施例1,改变水洗时间为9 min。
测得样品接枝率为4.7%,纯水接触角从改性前的113°减小为改性后的59°,纯水通量从改性前的28.3 mL.cm-2 .min-1变为改性后为26.9 mL.cm-2 .min-1
实施例8:
步骤(1)根据实施例7,改变光引发液中的光引发剂为6 wt.%的4-甲基二苯甲酮,光增感剂为3 wt.%的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
步骤(2)根据实施例7,改变亲水单体液中的亲水单体为45 wt.%的丙烯酰胺,除氧剂为3 wt.%的三乙醇胺,改变UV光辐照时间为12 s。
步骤(3)与实施例7相同。
测得改性膜接枝率为4.4%,纯水接触角从改性前的113°减小为改性后的63°,纯水通量从改性前的28.3 mL.cm-2 .min-1变为改性后为26.1 mL.cm-2 .min-1
实施例9:
(1)、预浸渍吸附光引发体系
将1.0 μm孔径规格的PVDF增强型微滤膜在室温下浸入光引发液中,8 min后取出,35℃下真空干燥除去溶剂,得到吸附有大量光引发剂的PVDF微滤膜。
其中,光引发液中包含5 wt.%的光引发剂二苯甲酮、3 wt.%的光增感剂N, N-二乙基-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其余为95乙醇。
(2)、预浸渍膜吸附亲水单体液后UV辐照进行接枝聚合
室温下把预浸渍膜引入一定浓度的亲水单体液中,充分浸润35 s后离开亲水单体液;吸附适量亲水单体液的膜直接进入到与UV光固化机灯管距离15 cm处辐照9 s进行光接枝聚合反应。
其中,亲水单体液包含36 wt.%的丙烯酸、3 wt.%的除氧剂三乙醇胺、0.2 wt.%的链转移剂巯基乙醇、1 wt.%的渗透剂JFC-5,其余为去离子水。UV光固化机与实施例1相同。
步骤(3)根据实施例1,改变水洗时间为8 min。
测得样品接枝率为5.1%,纯水接触角从改性前的106°减小为改性后的57°,纯水通量从改性前的40.2 mL.cm-2 .min-1变为改性后为37.7 mL.cm-2 .min-1
实施例10:
(1)、预浸渍吸附光引发体系
将2.0 μm孔径规格的PVDF增强型微滤膜在室温下浸入光引发液中,5 min后取出,35℃下真空干燥除去溶剂,得到吸附有大量光引发剂的PVDF微滤膜。
其中,光引发液中包含6 wt.%的光引发剂2-异丙基硫杂蒽酮、3 wt.%的光增感剂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其余为95乙醇。
(2)、预浸渍膜吸附亲水单体液后UV辐照进行接枝聚合
室温下把预浸渍膜引入一定浓度的亲水单体液中,充分浸润30 s后离开亲水单体液;吸附适量亲水单体液的膜直接进入到与UV光固化机灯管距离15 cm处辐照8 s进行光接枝聚合反应。
其中,亲水单体液包含36 wt.%的丙烯酸、3 wt.%的除氧剂三乙醇胺、0.2 wt.%的链转移剂巯基丙酸、1.5 wt.%的渗透剂吐温-20,,其余为去离子水。UV光固化机与实施例1相同。
步骤(3)根据实施例1,改变水洗时间为8 min。
测得样品接枝率为6.6%,纯水接触角从改性前的99°减小为改性后的53°,纯水通量从改性前的61.8 mL.cm-2 .min-1变为改性后为56.3 mL.cm-2 .min-1

Claims (10)

1.一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是具体步骤如下:
(1)、预浸渍吸附光引发体系
将不同孔径规格的聚偏氟乙烯增强型微滤膜在室温下浸入一定浓度的光引发液中,5~15 min后取出,真空干燥除去溶剂,得到吸附有大量光引发剂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
(2)、预浸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吸附亲水单体液后UV辐照进行接枝聚合
室温下把预浸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引入一定浓度的亲水单体液中,充分浸润30~60 s后离开亲水单体液;吸附适量亲水单体液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直接进入到与UV光固化机灯管一定距离处辐照一定时间进行光接枝聚合反应;
(3)、光接枝改性膜的后处理
光接枝反应结束后,光接枝改性聚偏氟乙烯微滤膜先在室温下用乙醇浸洗除去未消耗引发剂、光增感剂,再用自来水搅拌洗涤除去未反应单体、表面生成的非接枝均聚物和其他水溶性物质,然后干燥后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所述的光引发液中包含光引发剂、光增感剂和溶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是自由基Ⅱ型光引发剂,是硫杂蒽酮类化合物或二苯甲酮及其衍生物;所述光引发剂用量5~6 wt.%,用量是指占光引发剂液的质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光增感剂包括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EDB)、对二甲氨基苯甲酸异辛酯(EHA)或N, N-二乙基-对二甲氨基苯甲酰胺;所述光增感剂用量3 wt.%,用量是指占光引发剂液的质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所述的亲水单体液包含亲水性接枝单体、除氧剂、链转移剂、润湿渗透剂和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亲水性接枝单体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丙)酯、丙烯酰胺、乙烯基吡咯烷酮或苯乙烯磺酸钠,亲水性接枝单体的用量为36~45 wt.%,用量是指占亲水单体液的质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除氧剂是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葡萄糖及其氧化酶其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除氧剂的用量为3~5 wt.%,用量是指占光引发剂液的质量份。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链转移剂为硫醇类巯基乙醇、巯基丙酸、十二烷基硫醇或3-巯基丙酸异辛酯,链转移剂用量为0.2 wt.%,用量是指占光引发剂液的质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湿渗透剂是非离子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JFC系列、吐温类、脂肪酸聚氧乙烯酯或烷基多苷类,润湿渗透剂用量为1~1.5 wt.%,用量是指占光引发剂液的质量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其特征是辐照时间为8~15 s,所述UV辐照距离为15 cm。
CN201410252264.6A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 Pending CN1040312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2264.6A CN104031282A (zh)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52264.6A CN104031282A (zh)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1282A true CN104031282A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62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52264.6A Pending CN104031282A (zh) 2014-06-09 2014-06-09 一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31282A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9132A (zh) * 2015-10-14 2015-12-30 江南大学 一种化学清洗后修复膜亲水性的方法
CN107641963A (zh) * 2017-09-22 2018-01-30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聚乳酸纤维膜表面可控性亲水改性方法
CN107998897A (zh) * 2017-11-29 2018-05-08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表面亲水化改性方法
CN108392987A (zh) * 2018-03-12 2018-08-14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水凝胶改性的抗蛋白质污染超滤膜及制备方法
CN108840976A (zh) * 2018-07-03 2018-11-20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一种延胡索乙素分子印迹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749115A (zh) * 2017-11-02 2019-05-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亲水性聚氨酯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079142A (zh) * 2019-05-23 2019-08-02 深圳市力达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保护水溶性保护剂及方法、5g通信电子产品
CN110241629A (zh) * 2019-06-19 2019-09-17 中电保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相防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04569A (zh) * 2021-02-09 2021-06-22 深圳华源再生医学有限公司 多孔膜的改性方法、改性多孔膜及其应用
CN113457449A (zh) * 2021-07-26 2021-10-01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具有多价/单价盐选择性的聚酰胺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03762A (zh) * 2022-09-29 2022-11-29 安徽大学 亲水改性剂及其增强聚四氟乙烯膜亲水性的方法
CN116903202A (zh) * 2023-09-14 2023-10-20 上海联风气体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废水处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7773A (zh) * 2007-01-24 2007-08-01 吴建龙 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CN102304333A (zh) * 2011-07-18 2012-01-04 上海乘鹰新材料有限公司 单组分紫外光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压敏胶粘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3418256A (zh) * 2013-05-27 2013-12-04 镇江高鹏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对羟基苯甲酸分子印迹膜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7773A (zh) * 2007-01-24 2007-08-01 吴建龙 对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方法
CN102304333A (zh) * 2011-07-18 2012-01-04 上海乘鹰新材料有限公司 单组分紫外光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压敏胶粘剂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03418256A (zh) * 2013-05-27 2013-12-04 镇江高鹏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对羟基苯甲酸分子印迹膜的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邵辉琳,等: ""聚偏氟乙烯膜表面光接枝改性的研究"",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99132A (zh) * 2015-10-14 2015-12-30 江南大学 一种化学清洗后修复膜亲水性的方法
CN105199132B (zh) * 2015-10-14 2018-08-28 江南大学 一种化学清洗后修复膜亲水性的方法
CN107641963A (zh) * 2017-09-22 2018-01-30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聚乳酸纤维膜表面可控性亲水改性方法
CN109749115A (zh) * 2017-11-02 2019-05-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亲水性聚氨酯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998897A (zh) * 2017-11-29 2018-05-08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的表面亲水化改性方法
CN108392987A (zh) * 2018-03-12 2018-08-14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水凝胶改性的抗蛋白质污染超滤膜及制备方法
CN108392987B (zh) * 2018-03-12 2019-07-09 天津工业大学 一种水凝胶改性的抗蛋白质污染超滤膜及制备方法
CN108840976A (zh) * 2018-07-03 2018-11-20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一种延胡索乙素分子印迹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079142A (zh) * 2019-05-23 2019-08-02 深圳市力达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表面保护水溶性保护剂及方法、5g通信电子产品
CN110241629A (zh) * 2019-06-19 2019-09-17 中电保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相防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41629B (zh) * 2019-06-19 2020-12-25 中电保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相防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04569A (zh) * 2021-02-09 2021-06-22 深圳华源再生医学有限公司 多孔膜的改性方法、改性多孔膜及其应用
CN113457449A (zh) * 2021-07-26 2021-10-01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具有多价/单价盐选择性的聚酰胺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57449B (zh) * 2021-07-26 2022-05-24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具有多价/单价盐选择性的聚酰胺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03762A (zh) * 2022-09-29 2022-11-29 安徽大学 亲水改性剂及其增强聚四氟乙烯膜亲水性的方法
CN115403762B (zh) * 2022-09-29 2023-12-01 安徽大学 亲水改性剂及其增强聚四氟乙烯膜亲水性的方法
CN116903202A (zh) * 2023-09-14 2023-10-20 上海联风气体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废水处理方法
CN116903202B (zh) * 2023-09-14 2023-11-24 上海联风气体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废水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1282A (zh) 一种聚偏氟乙烯微滤膜表面光接枝改性方法
Bhattacharya et al. Grafting: a versatile means to modify polymers: techniques, factors and applications
Nasef et al. Radiation-grafted copolymers for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purposes: Statu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Zhou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ano-TiO2/chitosan/poly (N-isopropylacrylamide) composite hydrogel and its application for removal of ionic dyes
Hu et al. Enhancing the hydrophilicity of polypropylene microporous membranes by the grafting of 2-hydroxyethyl methacrylate via a synergistic effect of photoinitiators
CN103304820B (zh) 一种高效聚乙烯亚胺改性纤维素基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CN103861466B (zh) 一种亲水性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KR101580702B1 (ko) 복합 분리막
EP3517201B1 (en) Preparation method, regene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for chelating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Zhai et al. Metal ion-small molecule complex imprinted polymer membranes: Preparation and separation characteristics
US20060102556A1 (en) Porous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embranes
CN1803265A (zh) 一种辐照表面共聚接枝技术制备纳滤膜的方法
Jiang et al. Effect of solvent/monomer feed ratio on the structure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Cu2+-imprinted microporous polymer particles
CN110652890B (zh) 一种聚丙烯腈分离膜表面亲水化改性方法
CN104804130A (zh) 一种可用于海水淡化的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Tasselli et al. Evaluation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membranes based on different acrylic copolymers
CN108031452B (zh) 表面由多羧酸表达的多孔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ou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ovel RAFT-UV grafting technique to modify polypropylene membrane used for NOM removal
CN103709434A (zh) 一种青蒿素分子印迹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ui et al. Bio‐inspired synthesis of molecularly imprinted nanocomposite membrane for selective recognition and separation of artemisinin
Gebru et al. Humic acid removal using cellulose acetate membranes grafted with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aminated using tetraethylenepentamine
CN103480286A (zh) 一种紫外接枝荷电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其产品及应用
He et al. Direct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nanodiamonds with ionic copolymers for fast adsorptive removal of copper ions with high efficiency
WO2018211389A1 (en)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selective adsorption of urea for dialysis
KR101759998B1 (ko) 카테콜 그룹을 갖는 이온교환고분자,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응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