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0119A - 双层电梯 - Google Patents

双层电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0119A
CN104030119A CN201410053571.1A CN201410053571A CN104030119A CN 104030119 A CN104030119 A CN 104030119A CN 201410053571 A CN201410053571 A CN 201410053571A CN 104030119 A CN104030119 A CN 1040301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enger
error state
lift car
car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5357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祺
山下幸一
杉山洋平
会田敬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301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01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双层电梯,使得在正常的电梯轿厢内有乘客存在时,除了对发生了异常的电梯轿厢进行“异常轿厢侧处理”外,还能将乘客被关闭在正常的电梯轿厢内的信息向管理中心联系,此外,在无法通过乘客来排除轻微的异常状态时,向管理中心发送该异常状态的信息,将表示发生了无法通过乘客来排除轻微的异常状态这一情况的信息告知管理员。在无法通过乘客来排除在一方的电梯轿厢中产生的轻微的异常状态时,向管理中心发送该异常状态的信息,将无法通过乘客来排除轻微的异常状态这一情况告知管理员,并在判断为没有发生异常的另一方的电梯轿厢内有乘客存在时,除了对发生了异常的电梯轿厢进行“异常轿厢侧处理”外,还向管理中心发送该异常状态的信息。

Description

双层电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所具有的双层电梯,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监视双层电梯运行状态的运行监视装置以及向乘客告知必要信息的告知装置的双层电梯。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为了确保更大的乘客运送量,将两个电梯轿厢上下成对设置,使两个电梯轿厢同时在升降通道内进行升降运行的双层电梯。此外,在双层电梯中设置有监视异常和故障的监视装置以及在发生了异常或者故障时为了让电梯轿厢内的乘客能够尽早离开电梯而告知各种信息(异常或者故障的信息和引导信息等)的告知装置等。
在上述具有监视装置和告知装置的双层电梯中还具有引导运行单元,其在检测到一方的电梯轿厢发生了异常时,使上下的电梯轿厢移动到规定的楼层,打开两个电梯轿厢的门,将乘客引导到电梯门厅。
此外,例如在特开2012-16239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梯的告知装置,当在电梯轿厢的升降运行期间发生了异常状态时,其将包括该异常状态的内容及其排除方法的信息告知电梯轿厢内的乘客,通过该告知,在异常状态属于轻微的异常状态时,能够通过电梯轿厢内的乘客自身的行为来排除该异常状态,或者由乘客来应对该异常状态。由此,即使管理员等不到现场也能够排除异常状态,从而能够尽早使电梯轿厢恢复到正常的运行模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特开2012-162390号公报
可是,已经知道在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运用到双层电梯中时会发生以下的问题。
具体来说是,在上述双层电梯中,因建筑物结构方面的原因,在一方的电梯轿厢发生了异常时,有时候可能无法使双层电梯停靠在两个电梯轿厢的门都能够打开的楼层上。
例如,在上侧的电梯轿厢停靠在最下层时,由于下侧的电梯轿厢的位置在电梯底坑内,所以会发生即使打开下侧的电梯轿厢的门,乘客也无法从电梯轿厢转移到外部的情况。此外,在下侧的电梯轿厢停靠在最上层时,由于上侧的电梯轿厢的位置在顶部空间内,所以会发生即使打开上侧的电梯轿厢的门,乘客也无法从电梯轿厢转移到外部的情况。另外,在各个楼层分别用于商店、住宅或者办公室的综合性建筑物中,由于各个楼层的层间尺寸(高度尺寸)有可能不同,所以在一方的电梯轿厢停靠在某个楼层时,另一方的电梯轿厢可能无法停靠在上侧或者下侧的楼层而位于升降通道的楼层之间的中途的壁面,此时,会发生即使打开另一方的电梯轿厢的门,乘客也无法从电梯轿厢转移到外部的情况。
此外,在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运用到双层电梯中时,即使所发生的异常状态是发生了异常的电梯轿厢内的乘客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排除的轻微的异常状态,但如果发生了异常的电梯轿厢和电梯轿厢所停靠的电梯门厅没有乘客,则会出现谁也无法排除异常状态的现象或者乘客因不得以的原因而无法排除异常状态的现象。此时,会使得电梯轿厢在长时间内无法恢复到正常模式。
因此,在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运用到双层电梯中时,如果发生了异常的电梯轿厢停靠在上述位置,则正常的电梯轿厢的位置位于电梯底坑、顶部空间或者升降通道的各个楼层之间的中途壁面处。为此,如上所述,在发生了异常的电梯轿厢以及电梯轿厢所停靠的电梯门厅内没有乘客的情况下,或者在乘客因不得以的原因而无法排除异常状态的情况下,正常的电梯轿厢内的乘客将会长时间被关闭在电梯底坑、顶部空间或者升降通道的各个楼层之间的中途壁面处。此时,正常的电梯轿厢内的乘客会因为无法离开电梯转移到外部而感到不安。
因此,在上述双层电梯中,在正常的电梯轿厢内有乘客存在时,需要尽早与管理中心联系,此外,如果发生了轻微的异常状态的电梯轿厢内的乘客无法排除异常状态,则也需要与管理中心联系以尽早排除异常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电梯,使得在正常的电梯轿厢内有乘客存在时,除了对发生了异常的电梯轿厢进行异常处理外,还能够将乘客被关闭在正常的电梯轿厢内的信息向所述管理中心告知,此外,在虽然是轻微的异常但无法通过乘客来排除异常状态时,向管理中心发送该异常状态的信息,将表示发生了无法通过乘客来排除轻微的异常状态这一情况的信息告知管理员。
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没有发生异常的另一方的电梯轿厢内有乘客存在时,除了对发生了异常的电梯轿厢进行异常处理外,还将该异常状态的信息发送给管理中心,此外,在无法通过乘客来排除在电梯轿厢中发生的轻微的异常状态时,向管理中心发送该异常状态的信息,将表示发生了无法通过乘客来排除轻微的异常状态这一情况的信息告知管理员。
在此,管理中心是指管理电梯运行的管理中心或者建筑物的管理室等,总之是指进行电梯的维护和管理的部门,在以下的说明中统称为“管理中心”。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正常的电梯轿厢内有乘客存在时,除了对发生了异常状态的电梯轿厢进行异常处理外,还能够将异常状态告知管理中心而通过管理员来排除异常状态,由此能够尽早地解决乘客被关闭在正常的电梯内的问题。
此外,判断异常状态是否为乘客能够应对的异常状态,在判断为是乘客能够应对的异常状态时,将应对方法告知乘客,由此能够尽早地排除异常状态,另外,在该异常状态是乘客无法应对的异常状态时,通过向所述管理中心发送异常状态的信息,能够通过管理中心的管理员切实地排除异常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双层电梯的大致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双层电梯的下侧电梯轿厢发生了异常状态时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所涉及的下侧电梯轿厢发生了异常状态时的告知方法的控制流程的前半部分流程的控制流程图。
图3B是表示图3A的后半部分控制流程的控制流程图。
图4A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所涉及的下侧电梯轿厢发生了异常状态时的告知方法的控制流程的前半部分流程的控制流程图。
图4B是表示图4A的后半部分控制流程的控制流程图。
符号说明
100...双层电梯,101...上方轿厢,102...上方轿厢乘客检测单元,103...上方轿厢告知单元,104...上方轿厢门,105...上方轿厢操作盘,106...上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107...下方轿厢,108...下方轿厢乘客检测单元,109...下方轿厢告知单元,110...下方轿厢门,111...下方轿厢操作盘,112...下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201...门厅乘客检测单元,202...厅门,203...门厅告知单元,301...管理中心告知单元,400...双层电梯控制装置,401...异常信息存储部分,402...数据收集部分,403告知控制部分,404...控制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概念中各种变形例和应用例也包含在其范围中。
第一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表示双层电梯的结构,双层电梯100具有上下成对的两个电梯轿厢。
上侧的电梯轿厢(以下称为“上方轿厢”)101中至少设置有上方轿厢乘客检测单元102、上方轿厢告知单元103、上方轿厢侧电梯门104、上方轿厢操作盘105以及上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106。上方轿厢乘客检测单元102用于判断上方轿厢101内是否有乘客存在,例如可以通过传感摄像机或者重量传感器来判断有无乘客存在。上方轿厢告知单元103用于向乘客传递各种信息,优选通过语音来进行告知,可以使用扬声器等。除了语音之外,还可以使用图像信息等。作为上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106,设置有用于与管理中心联系的麦克风以及用于使麦克风起动的按钮等。
下侧的电梯轿厢(以下称为“下方轿厢”)107中至少设置有下方轿厢乘客检测单元108、下方轿厢告知单元109、下方轿厢侧电梯门110、下方轿厢操作盘111以及下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112。下方轿厢乘客检测单元108用于判断下方轿厢107内是否有乘客存在,例如可以通过传感摄像机或者重量传感器来判断有无乘客存在。下方轿厢告知单元109用于向乘客传递各种信息,优选通过语音来进行告知,可以使用扬声器等。除了语音之外,还可以使用图像信息等。作为下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112,设置有用于与管理中心联系的麦克风以及用于使麦克风起动的按钮等。
此外,在各个楼层的电梯门厅200设置有电梯门厅的乘客检测单元201、层门202以及门厅告知单元203。乘客检测单元201用于判断电梯门厅内是否有乘客存在,例如可以通过传感摄像机来判断有无乘客存在。告知单元203用于向电梯门厅内的乘客传递各种信息,优选通过语音来进行告知,可以使用扬声器等。此外还可以使用图像信息等。
在管理中心300设置有用于向管理员告知信息的告知单元301。该告知单元301用于告知从后述的双层电梯控制装置400发送来的信息,可以通过扬声器等进行语音告知,或者通过图像显示装置以显示文字、符号和画面等的方式进行告知。在此,向双层电梯控制装置400输入从搭乘在电梯轿厢101上的乘客和电梯门厅200内的乘客发送的各种信息。
电梯控制装置400用于对双层电梯100进行运行管理,以下对电梯控制装置400中的与本发明有关的功能进行说明。电梯控制装置400具有异常信息存储部分(存储单元)401、数据收集部分402、告知控制部分403以及控制部分404等。
虽然使用控制方块图对电梯控制装置400进行了说明,但电梯控制装置400由以微型计算机为主体的控制装置构成,众所周知,微型计算机具有运算部分、存储程序和运算中使用的各种数据的ROM、临时存储所获取的信息的RAM以及包括A/D转换器的输入输出电路等。
在此,异常信息存储部分401与ROM相对应,数据收集部分402与输入输出电路、RAM相对应,告知控制部分403与输入输出电路、RAM相对应,控制部分404与运算部分相对应。上述对应关系只是一例,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对应关系。总之,只要能够执行以下说明的功能即可。
在异常信息存储部分401中存储与双层电梯100产生的各种异常状态相关联的异常状态信息,该异常状态信息根据异常状态的重要度分成等级进行存储。也就是说,对从乘客就能够应对的轻微的异常状态到必须由管理中心的管理员应对的重大的异常状态进行分级,例如分成EA、EB、EC、ED等的等级,其中将等级EA和EB定义为基本上能够由乘客来应对的轻微的异常状态,并且将等级EC、ED定义为基本上必须由管理中心的管理员来应对的重大的异常状态。
图2示出了下方轿厢107因发生了异常而停靠在最近的楼层,上方轿厢101无法停靠在其他楼层时的状态。例如在各个楼层分别用于商店、住宅或者办公室的综合性建筑物中,由于各个楼层的层间尺寸(高度尺寸)有可能不同,所以在下方轿厢107停靠在某个楼层时,上方轿厢101无法停靠上侧的楼层而停止在升降通道的楼层之间的中途的壁面处。此时,即使打开上方轿厢101的上方轿厢门104,乘客也无法从上方轿厢101转移到外部。
因此,在数据收集部分402中收集上方轿厢101、下方轿厢107的位置信息和异常状态的信息等,并将异常状态的信息发送到控制部分404,控制部分404将该异常状态信息与存储在异常信息存储部分401中的异常状态信息进行比较,以算出异常状态的等级,在其等级为等级EA或者EB时,判断为属于乘客就能够应对的轻微的异常状态,在其等级为等级EC或者ED时,判断为属于必须由管理中心的管理员应对的重大的异常状态。
如果异常状态的等级是等级EA或者EB,控制部分404将该信息发送到告知控制部分403,告知控制部分403将异常状态的内容及其应对(排除)方法发送给下方轿厢107的告知单元109,或者发送给电梯门厅200的告知单元203,或者同时发送给下方轿厢107的告知单元103和电梯门厅200的告知单元203,由此来告知乘客。因此,下方轿厢107的乘客或者电梯门厅200的乘客能够根据该告知单元的告知内容实施异常状态的对应方法,从而能够排除异常状态。
此外,控制部分404构造成在虽然异常状态为等级EA、EB,但由于不得以的原因而无法通过乘客来排除异常状态时,将表示无法通过乘客来排除异常状态的信息发送给管理中心300,委托管理中心300的管理员来排除异常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将以上说明的处理称为“异常轿厢侧处理”。
在此,作为作出无法通过乘客来排除异常状态这一判断的条件,可以例举出下方轿厢107或者电梯门厅200内没有乘客存在的情况、下方轿厢107内的乘客有意识地提出了应对要求的情况或者异常状态发生后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等。具体的方法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说明。
此外,如果异常状态的等级是等级EC或者ED,控制部分404将该信息发送到告知控制部分403,告知控制部分403将异常状态的内容发送给管理中心300的告知单元301。在管理中心300中,将该异常状态判断为重大的异常状态,管理员在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修理用零部件后,前往发生了异常状态的双层电梯100处以排除异常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上方轿厢101内有乘客存在的情况下,由于上方轿厢101处于无法停靠在上侧的楼层而停止在升降通道的楼层之间的中途的壁面处的状态,所以即使打开上方轿厢101的上方轿厢门104,乘客也无法从上方轿厢101转移到外部去。正常的电梯轿厢内的乘客由于无法从电梯轿厢转移到外部去,所以会感到不安。
因此,这种情况下,在判断为上方轿厢101内有乘客存在时,控制部分404除了进行与上述下方轿厢107有关的“异常轿厢侧处理”外,还优选与“异常轿厢侧处理”相比,优先将表示乘客因发生了异常状态而被关闭在上方轿厢101内的信息告知管理中心300。管理中心300的管理员在接收到该信息后,前往发生了异常的双层电梯100处以排除异常状态,使上方轿厢101停靠到规定的楼层,由此能够将关闭在电梯轿厢内的乘客引导到外部。以下将上述处理称为“正常轿厢侧处理”。
在此,作为作出上方轿厢101内有乘客存在这一判断的条件,可例举出上方轿厢101发生了轿厢呼叫的情况、上方轿厢101的操作盘的按钮被进行了按压的情况或者上方轿厢101被确认为有乘客存在的情况等。具体的方法在下文中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参照图3(图3A和图3B)和图4(图4A和图4B)所示的控制流程图对上述电梯控制装置400的具体的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在此,省略了对等级EC和ED这样的直接将异常状态发送给管理中心300的重大异常事例的说明。
在图3A和图3B所示的控制流程图中示出了小石子等异物因某种原因而卡在下方轿厢门110的门导轨上,使得下方轿厢门110无法关闭而导致电梯“无法出发”这一轻微异常状态的排除方法,该控制流程图示出的控制流程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起动,以下对各个步骤的控制内容进行说明。
(步骤S101)
在电梯控制装置400中监视各种异常状态的发生,在该步骤中检测异物卡在下方轿厢门110的门导轨上,使得下方轿厢门110无法关闭而导致电梯成为“无法出发”的异常状态。在本步骤中进一步判断该异常状态是什么等级的异常状态,在上述等级是等级EA或者等级EB时,作出该异常状态能够通过下方轿厢107或者电梯门厅200内的乘客来排除的判断。在上述等级是等级EC或者等级ED时,直接将异常状态发送给管理中心300,在本实施例中省略了这一情况的说明。本次的异常状态是去除下方轿厢门110的门导轨上的异物就能够排除异常状态的轻微的异常状态。
(步骤S102)
在本步骤中,使用下方轿厢107的告知单元109以语音方式告知“因异物卡在轿厢门的门导轨上,使得轿厢门无法关闭而导致电梯无法出发”这一含义的信息。通过将电梯无法出发的理由向乘客说明,能够预防给乘客带来不必要的不安感。此外,在本步骤中,无论下方轿厢107内是否搭乘有乘客,均控制成以语音方式进行告知。
(步骤S103)
在本步骤中,使用电梯门厅200的告知单元203以语音方式告知“因异物卡在轿厢门的门导轨上,使得轿厢门无法关闭而导致电梯无法出发”这一含义的信息。通过将电梯无法出发的理由向电梯门厅内的乘客进行说明,能够解消乘客对“电梯为什么不出发”的疑念。此外,在本步骤中,控制成无论电梯门厅200内是否有乘客存在,均以语音方式进行告知。
(步骤S104)
在本步骤中,作为判断上方轿厢101内是否有乘客存在的条件,判断上方轿厢101是否发生了轿厢呼叫。在发生了轿厢呼叫时,判断为上方轿厢101内有乘客存在,进入步骤S113。步骤S113的情况在下文中说明。在本步骤中判断为没有轿厢呼叫发生时,进入步骤S105。
(步骤S105)
在本步骤中,作为判断上方轿厢101内是否有乘客存在的条件,判断上方轿厢101的上方轿厢操作盘105的按钮是否被进行了操作。在上方轿厢操作盘105的按钮被进行了操作时,判断为上方轿厢101内有乘客存在,进入步骤S113。在本步骤中判断为上方轿厢操作盘105的按钮没有被进行操作时,进入步骤S106。
(步骤S106)
在本步骤中,作为判断上方轿厢101内是否有乘客存在的条件,通过上方轿厢乘客检测单元102直接判断上方轿厢101内是否有乘客存在。在通过上方轿厢乘客检测单元102判断为上方轿厢101内有乘客存在时,进入步骤S113,在本步骤中判断为上方轿厢101内没有乘客存在时,进入步骤S107。
如上所述,在步骤S104至步骤S106以及步骤S113中,在以下说明的下方轿厢107的“异常轿厢侧处理”之前进行“正常轿厢侧处理”,也就是说,与“异常轿厢侧处理”相比,优先进行“正常轿厢侧处理”。在该“正常轿厢侧处理”中,通过步骤S104至步骤S106来判断上方轿厢101内是否有乘客存在,也就是判断是否有乘客被关闭在上方轿厢101内,在判断为有乘客被关闭在上方轿厢101内时,进入步骤S113,将表示乘客因发生了异常状态而被关闭在电梯轿厢内的信息告知管理中心。上述步骤S104至步骤S106的顺序彼此可以更换。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06为止判断为没有乘客被关闭在上方轿厢101内时,执行下述下方轿厢107的“异常轿厢侧处理”。
(步骤S107)
在本步骤中,判断下方轿厢107内有无乘客存在。该判断可以根据来自下方轿厢乘客检测单元108的信息进行。在判断为下方轿厢107内没有乘客存在时,进入下一个步骤S108,在判断为下方轿厢107内有乘客存在时,进入下一个步骤S109。
(步骤S108)
在进入步骤S109之前,在步骤S108中进行附加判断,以判断电梯门厅200内是否有等候电梯的乘客存在。也就是说,如果电梯门厅200内有乘客存在,则具有能够排除异常状态的环境。因此,在本步骤S108中判断电梯门厅200内是否有等候电梯的乘客存在。该判断可以根据来自电梯门厅200的乘客检测单元201的信息进行。在判断为电梯门厅200内没有乘客存在时,进入步骤S113,在判断为电梯门厅200内有乘客存在时,进入步骤S109。
执行步骤S108的理由是,如果电梯门厅200内不存在乘客,则无法执行通过乘客来去除异物这一异常状态的排除方法,此时需要与管理中心300进行联系。因此,在通过步骤S107和步骤S108判断为下方轿厢107和电梯门厅200内均没有乘客存在时,由于没有人能够执行去除异物这一排除方法,所以与管理中心300取得联系。另一方面,如果电梯门厅200内存在乘客,由于能够执行去除异物这一排除方法,所以进入步骤S109中。本步骤S108是附加处理,也可以设置成在步骤S107中判断为电梯轿厢内不存在乘客时直接选择告知管理中心300。
(步骤S109)
在本步骤中,通过步骤S107和步骤S108,已经知道处于下方轿厢107或者电梯门厅200内有乘客存在这一环境。由于能够通过乘客来排除异常状态,所以在本步骤S109中使用下方轿厢107的告知单元109或者电梯门厅200的告知单元203或者同时使用告知单元109和告知单元203以语音方式进行告知处理,将排除异常状态的对应方法(例如“有异物卡在轿厢门的门导轨上,请去除门导轨上的异物”)告知乘客。下方轿厢107或者电梯门厅200内的乘客在听到该告知后,能够采取去除门导轨上的异物的行动。
可是,在进行该告知后,也有可能发生乘客因不得以的原因而无法将异物去除的情况。为了能够应对这一情况,构造成执行后述的步骤S111和步骤S112。
(步骤S110)
在本步骤中,判断乘客是否通过执行由步骤S109告知的异常状态的排除方法而排除了异常状态。该判断可以通过监视在步骤S101中检测到的异常状态信息的变化状态来进行。例如,可以设置成在步骤S101中,在发生了异常状态后,将异常状态标识设定为“1”,在异常状态排除后,将异常状态标识变更为“0”。由此,通过在本步骤S110中监视该异常状态标识,能够判断异常状态的排除情况。
在本步骤S110中判断为异常状态已经被排除时,使控制流程结束。此时,进入通常的运行程序,使电梯进行通常的运行。另一方面,在异常状态还没有被排出时,进入下一个步骤。
(步骤S111)
在本步骤中,在下方轿厢107的乘客因不得以的原因而无法去除异物时,判断乘客是否按压了下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112的按钮。在乘客按压了下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112的按钮时,可以认为下方轿厢107的乘客因无法去除异物而提出了希望管理中心300来进行处理的要求。因此,在检测为乘客按压了下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112的按钮时,进入步骤S113。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乘客没有按压下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112的按钮时,进入下一个步骤S112。
(步骤S112)
在本步骤中,与步骤S111一样,判断为下方轿厢107的乘客因不得以的原因而无法去除异物。当在步骤S111中判断为乘客没有按压下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112的按钮时,在本步骤判断从异常发生起是否经过了规定的时间。将该规定时间设定为在异常状态发生后通常的乘客去除异物所需的平均时间,在该规定的时间过去后,如果在步骤S112中还是没有检测到异常状态被排除,进入步骤S113。此外,在规定时间还没有过去,并且异常状态也没有能够被排除时,每隔规定时间反复执行本控制流程。
(步骤S113)
在本步骤中示出了在上方轿厢101内有乘客存在的情况下,在无法通过下方轿厢107或者电梯门厅200的乘客来排除异常状态时的处理方法,在步骤S104至步骤S107中判断为在上方轿厢101内有乘客存在的情况下、在步骤S108中判断为下方轿厢107或者下方轿厢107以及电梯门厅200不存在乘客的情况下、在步骤S111中判断为下方轿厢107的乘客提出了希望管理中心采取应对措施的要求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112中判断为经过了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执行本步骤。在本步骤中,向管理中心300的告知单元301发送异常状态的信息,并且通过语音或者显示等方式将异常状态告知管理中心300的管理员。
在管理中心300中,根据该异常状态,派遣管理员前往发生了异常状态的双层电梯100处以排除异常状态。此外,在管理中心300中,根据需要在准备工具和修理用零部件后,派遣管理员前往发生了异常状态的双层电梯100处以排除异常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正常的电梯轿厢内有乘客存在时,除了对发生了异常状态的电梯轿厢进行“异常轿厢侧处理”外,还优选与“异常轿厢侧处理”相比,优先执行“正常轿厢侧处理”,由此能够将异常状态告知管理中心,能够通过管理员来排除异常状态,从而能够尽早解决乘客被关闭在正常的电梯轿厢内的状态。
此外,通过执行“异常轿厢侧处理”来判断异常状态是否为乘客能够应对的异常状态,在判断为是乘客能够应对的异常状态时,将应对方法告知乘客,由此能够尽早排除异常状态,在判断为是乘客无法应对的异常状态时,将异常状态发送给管理中心,由此能够通过管理中心的管理员切实地排除异常状态。
第二实施例
以下参照图4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的功能性结构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同。两者在控制流程方面略有不同,但目的相同。
图4A和图4B所示的控制流程图中示出了异物因某种原因而卡在下方轿厢门110的门导轨上,使得下方轿厢门110无法关闭而导致电梯“无法出发”这一异常状态的排除方法。该控制流程图示出的控制流程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起动,以下对各个步骤的控制内容进行说明。
(步骤S201)
在电梯控制装置400中监视各种异常状态的发生,在该步骤中检测到了因异物卡在下方轿厢门110的门导轨上,使得下方轿厢门110无法关闭而导致电梯“无法出发”的异常状态。在该步骤中进一步判断该异常状态是什么等级的异常状态,在上述等级是等级EA或者等级EB时,作出该异常状态能够通过下方轿厢107或者电梯门厅200内的乘客来排除的判断。在上述等级是等级EC或者等级ED时,直接将异常状态发送给管理中心300,在本实施例中省略了这一情况的说明。
(步骤S202)
在本步骤中,判断下方轿厢107内有无乘客存在。该判断可以根据来自下方轿厢乘客检测单元108的信息进行。在判断为下方轿厢107内没有乘客存在时,进入下一个步骤S204,在判断为下方轿厢107内有乘客存在时,进入下一个步骤S203。
执行步骤S202的理由是,如果下方轿厢107内不存在乘客,由于无法执行通过乘客来去除异物这一异常状态的排除方法,所以需要进入下一个步骤S204判断电梯门厅200内是否有乘客在等待电梯。也就是说,如果电梯门厅200内有乘客存在,则具有能够排除异常状态的环境。另一方面,如果电梯门厅200内有乘客存在,则由于能够执行去除异物这一排除方法而进入步骤S203。
(步骤S203)
在本步骤中,使用下方轿厢107的下方轿厢告知单元109以语音方式告知“因异物卡在轿厢门的门导轨上,使得轿厢门无法关闭而导致电梯无法出发”这一含义的信息。通过将电梯无法出发的理由向乘客进行说明,能够预防给乘客带来不必要的不安感。此外,在本步骤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控制成只在下方轿厢107内搭乘有乘客的情况下以语音方式进行告知。
(步骤S204)
在本步骤中,判断电梯门厅200内有无乘客存在。该判断可以根据来自门厅乘客检测单元201的信息进行。在判断为电梯门厅200内没有乘客存在时,进入步骤S206,在判断为电梯门厅200内有乘客存在时,进入下一个步骤S205。
(步骤S205)
在本步骤中,使用电梯门厅200的告知单元203以语音方式告知“因异物卡在轿厢门的门导轨上,轿厢门无法关闭而使得电梯无法出发”这一含义的信息。通过将电梯无法出发的理由向电梯门厅内的乘客进行说明,能够消除乘客对“电梯为什么不出发”的疑念。此外,在本步骤中,控制成只在电梯门厅200内有乘客的情况下以语音方式进行告知。
(步骤S206)
在本步骤中,作为判断上方轿厢101内是否有乘客存在的条件,判断上方轿厢101是否发生了轿厢呼叫。在发生了轿厢呼叫时,判断为上方轿厢101内有乘客存在,进入步骤S214。关于步骤S214在下文中说明。在本步骤中判断为没有轿厢呼叫发生时,进入步骤S207。
(步骤S207)
在本步骤中,作为判断上方轿厢101内是否有乘客存在的条件,判断上方轿厢101的上方轿厢操作盘105的按钮是否被进行了操作。在上方轿厢操作盘105的按钮被进行了操作时,判断为上方轿厢101内有乘客存在,进入步骤S214。在本步骤中判断为上方轿厢操作盘105的按钮没有被进行操作时,进入步骤S208。
(步骤S208)
在本步骤中,作为判断上方轿厢101内是否有乘客存在的条件,通过上方轿厢乘客检测单元102直接判断上方轿厢101内是否有乘客存在。在通过上方轿厢乘客检测单元102判断为上方轿厢101内有乘客存在时,进入步骤S214,在本步骤中判断为上方轿厢101内没有乘客存在时,进入步骤S209。
如上所述,在步骤S206至步骤S208以及步骤S214中,在以下说明的下方轿厢107的“异常轿厢侧处理”之前进行“正常轿厢侧处理”,也就是说,与“异常轿厢侧处理”相比,优先进行“正常轿厢侧处理”。在该“正常轿厢侧处理”中,通过步骤S206至步骤S208判断上方轿厢101内是否有乘客存在,也就是判断是否有乘客被关闭在上方轿厢101内,在判断为有乘客被关闭在上方轿厢101内时,进入步骤S214,将表示乘客因发生了异常状态而被关闭在电梯轿厢内的信息告知管理中心。上述步骤S206至步骤S208的顺序彼此可以更换。
另一方面,当进行至步骤S208而判断为没有乘客被关闭在上方轿厢101内时,执行下述下方轿厢107的“异常轿厢侧处理”。
(步骤S209)
在本步骤中,根据步骤S202和步骤S204的判断结果判断下方轿厢107和电梯门厅200内有无乘客存在。在判断为两处都没有乘客时,进入步骤S214,在判断为两处中有一处或者两处都有乘客时,进入步骤S210。
在此,执行步骤S209的理由是,如果下方轿厢107和电梯门厅200内不存在乘客,由于无法执行通过乘客来去除异物这一异常状态的排除方法,所以需要与管理中心300取得联系。因此,在通过本步骤判断为下方轿厢107和电梯门厅200内均没有乘客时,由于没有人能够执行去除异物这一排除方法,所以与管理中心300取得联系。另一方面,如果下方轿厢107和电梯门厅200内存在乘客,则由于能够执行去除异物这一排除方法,所以进入步骤S210中。
(步骤S210)
在本步骤中,通过步骤S209,已经知道处于在下方轿厢107或者电梯门厅200内有乘客存在的环境。由于能够通过乘客来排除异常状态,所以在本步骤中使用下方轿厢107的告知单元109或者电梯门厅200的告知单元203或者同时使用告知单元109和告知单元203以语音方式告知乘客“有异物卡在轿厢门的门导轨上,请去除门导轨上的异物”。由此,下方轿厢107或者电梯门厅200内的乘客在听到该信息后能够采取从门导轨去除异物的行动。
可是,在进行该告知后,也有可能发生乘客因不得以的原因而无法将异物去除的情况。为了能够应对这一情况,构造成执行后述的步骤S212和步骤S213。
(步骤S211)
在本步骤中,判断乘客是否通过执行由步骤S210告知的异常状态的排除方法而排除了异常状态。该判断可以通过监视在步骤S201中检测到的异常状态信息的变化状态来进行。例如,可以设置成在步骤S201中,在发生了异常状态后,将异常状态标识设定为“1”,将异常状态排除后,将异常状态标识变更为“0”。由此,通过在本步骤中监视该异常状态标识,能够判断异常状态的排除情况。
在本步骤中判断为异常状态已经被排除时,使控制流程结束。此时,进入通常的运行程序,使电梯进行通常的运行。另一方面,在异常状态还没有被排除时,进入下一个步骤。
(步骤S212)
在本步骤中,在下方轿厢107的乘客因不得以的原因而无法去除异物时,判断乘客是否按压了下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112的按钮。在乘客按压了下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112的按钮时,可以认为下方轿厢107的乘客因无法去除异物而提出了希望管理中心300来进行处理的要求。因此,在检测为乘客按压了下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112的按钮时,进入步骤S214。另一方面,在检测为乘客没有按压下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112的按钮时,进入下一个步骤S213。
(步骤S213)
在本步骤中,与步骤S212一样,判断为下方轿厢107的乘客因不得以的原因而无法去除异物。当在步骤S212中判断为乘客没有按压下方轿厢内部通话装置112的按钮时,在本步骤中判断从异常发生起是否经过了规定的时间。将该规定时间设定为在异常状态发生后通常的乘客去除异物所需的平均时间,在该规定的时间过去后,如果在步骤S112中还是没有检测到异常状态被排除,进入步骤S214。此外,在规定时间还没有过去,并且异常状态也没有能够被排除时,每隔规定时间反复执行本控制流程。
(步骤S214)
在本步骤中示出了在上方轿厢101内有乘客存在的情况下、无法通过下方轿厢107或者电梯门厅200的乘客来排除异常状态时的处理方法,在步骤S206至步骤S208中判断为在上方轿厢101内有乘客存在的情况下、在步骤S209中判断为下方轿厢107或者下方轿厢107以及电梯门厅200不存在乘客的情况下、在步骤S212中判断为下方轿厢107的乘客提出了希望管理中心采取应对措施的要求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213中判断为经过了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执行本步骤。在本步骤中,向管理中心300的告知单元301发送异常状态的信息,并且通过语音或者显示等方式将异常状态告知管理中心300的管理员。
在管理中心300中,根据该异常状态,派遣管理员前往发生了异常状态的双层电梯100处以排除异常状态。此外,在管理中心300中,根据需要准备工具和修理用零部件,并且派遣管理员前往发生了异常状态的双层电梯100处以排除异常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在正常的电梯轿厢内有乘客存在时,与发生了异常的电梯轿厢的“异常轿厢侧处理”相比,能够优先执行“正常轿厢侧处理”,将异常状态告知管理中心,通过管理员来排除异常状态,从而能够尽早解决乘客被关闭在正常的电梯轿厢内的问题。
另外,判断异常状态是否为乘客能够应对的异常状态,在判断为是乘客能够应对的异常状态时,将应对方法告知乘客,由此能够尽早排除异常状态,在判断为是乘客无法应对的异常状态时,将异常状态发送给管理中心,由此能够通过管理中心的管理员切实地排除异常状态。
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中,以下方轿厢107发生了异常状态的情况为例作了说明,而在上方轿厢101发生了异常状态时,也能够进行相同的动作。

Claims (11)

1.一种双层电梯,具有上下成对的上侧电梯轿厢和下侧电梯轿厢、检测所述上侧电梯轿厢和下侧电梯轿厢的运行上的异常的异常检测单元、向所述上侧电梯轿厢和下侧电梯轿厢的乘客告知信息的告知单元、以及在所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到异常时通过所述告知单元将包括该异常的内容的信息告知给所述上侧电梯轿厢和下侧电梯轿厢的乘客的控制单元,所述双层电梯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判断在一方的电梯轿厢中产生的异常状态是否为乘客能够应对的异常状态,在判断为是乘客能够应对的异常状态时,将该异常状态的应对方法告知乘客,并且,在即使是乘客能够应对的异常状态,但规定的条件成立时,执行将异常状态发送给管理中心的异常轿厢侧处理,在判断为没有发生异常的另一方的电梯轿厢内有乘客时,除了对发生了异常的电梯轿厢进行所述异常轿厢侧处理外,还进行向所述管理中心发送异常状态的信息的正常轿厢侧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异常轿厢侧处理相比,优先执行所述正常轿厢侧处理。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常轿厢侧处理中执行的、判断为正常的电梯轿厢内有乘客存在的条件是所述正常的电梯轿厢内发生了轿厢呼叫这一条件,所述控制单元在检测为所述正常的电梯轿厢内发生了轿厢呼叫时,将异常状态的内容发送给管理中心。
4.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常轿厢侧处理中执行的、判断为正常的电梯轿厢内有乘客存在的条件是所述正常的电梯轿厢的操作盘的按钮被进行了按压这一条件,所述控制单元在检测为所述正常的电梯轿厢的操作盘的按钮被进行了按压时,将异常状态的内容发送给管理中心。
5.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常轿厢侧处理中执行的、判断为正常的电梯轿厢内有乘客存在的条件是通过乘客检测单元确认为所述正常的电梯轿厢内有乘客存在这一条件,所述控制单元在确认为所述正常的电梯轿厢内有乘客存在时,将异常状态的内容发送给管理中心。
6.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存储异常状态、异常状态的等级以及该异常状态的应对方法的存储单元,在检测到的异常状态为乘客能够应对的等级的异常状态时,所述控制单元将该异常状态的应对方法以语音方式告知乘客,并且在规定的条件成立时,执行将异常状态发送给管理中心的所述异常轿厢侧处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条件是指设置在电梯轿厢上的乘客检测单元检测为所述电梯轿厢内没有乘客存在这一条件,在所述乘客检测单元检测为所述电梯轿厢内没有乘客存在时,所述控制单元将异常状态的内容发送给管理中心。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条件是指设置在电梯轿厢上的乘客检测单元检测为所述电梯轿厢内没有乘客存在,并且设置在电梯门厅内的乘客检测单元检测为所述电梯门厅内没有乘客存在这一条件,在检测为所述电梯轿厢内和所述电梯门厅内均没有乘客存在时,所述控制单元将异常状态的内容发送给管理中心。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条件是指异常发生后经过了规定的时间这一条件,在经过了所述规定的时间时,所述控制单元将异常状态的内容发送给管理中心。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的条件是指乘客按压了电梯轿厢内的内部通话装置这一条件,在检测为乘客按压了所述内部通话装置时,所述控制单元将异常状态的内容发送给管理中心。
11.如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双层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异常状态发生后判断所述异常状态是否已经被排除,在判断为所述异常状态还没有被排除时,判断是否经过了所述规定的时间,或者判断所述内部通话装置是否被进行了按压。
CN201410053571.1A 2013-03-06 2014-02-17 双层电梯 Pending CN1040301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3593 2013-03-06
JP2013043593A JP2014172666A (ja) 2013-03-06 2013-03-06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0119A true CN104030119A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61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53571.1A Pending CN104030119A (zh) 2013-03-06 2014-02-17 双层电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72666A (zh)
CN (1) CN10403011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0226A (zh) * 2015-11-26 2017-06-06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远程监视系统
CN108382940A (zh) * 2018-03-16 2018-08-10 深圳市敢为特种设备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电梯运行安全监控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01579A (zh) * 2020-01-14 2022-08-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双层电梯控制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89480A (ja) * 2001-09-18 2003-03-2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530315A (zh) * 2003-02-10 2004-09-22 奥蒂斯电梯公司 双层电梯控制装置
CN101357726A (zh) * 2007-08-01 2009-02-04 株式会社日立建筑系统 电梯轿厢内的异常监视装置
CN102471032A (zh) * 2009-07-17 2012-05-23 奥的斯电梯公司 门障碍物装置的健康检查
JP2012162390A (ja) * 2011-02-09 2012-08-3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音声報知装置
JP2012171722A (ja) * 2011-02-18 2012-09-10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2765642A (zh) * 2012-07-23 2012-11-07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梯故障分级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89480A (ja) * 2001-09-18 2003-03-25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530315A (zh) * 2003-02-10 2004-09-22 奥蒂斯电梯公司 双层电梯控制装置
CN101357726A (zh) * 2007-08-01 2009-02-04 株式会社日立建筑系统 电梯轿厢内的异常监视装置
CN102471032A (zh) * 2009-07-17 2012-05-23 奥的斯电梯公司 门障碍物装置的健康检查
JP2012162390A (ja) * 2011-02-09 2012-08-3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音声報知装置
JP2012171722A (ja) * 2011-02-18 2012-09-10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02765642A (zh) * 2012-07-23 2012-11-07 广州日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电梯故障分级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0226A (zh) * 2015-11-26 2017-06-06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远程监视系统
CN106800226B (zh) * 2015-11-26 2019-06-0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远程监视系统
CN108382940A (zh) * 2018-03-16 2018-08-10 深圳市敢为特种设备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电梯运行安全监控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82940B (zh) * 2018-03-16 2020-04-03 深圳市敢为特种设备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 电梯运行安全监控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01579A (zh) * 2020-01-14 2022-08-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双层电梯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72666A (ja) 2014-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38040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피난시 관리 장치
JP580691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
CN104291196B (zh) 电梯控制装置
CN106809708A (zh) 电梯的群管理系统
JP4932855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663791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および、その乗かご内異常検出装置の診断システム、診断方法
US11440773B2 (en) Automatic rescue operation in an elevator system
TW201706199A (zh) 電梯裝置及電梯的復原方法
KR20120084959A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EP2497738B1 (en) Notification device of elevator
CN104030119A (zh) 双层电梯
JP6480045B1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JP6404406B1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CN104030115B (zh) 电梯
KR102348615B1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JP2004359405A (ja) エレベータの地震時遠隔救出方法
CN107207197A (zh) 电梯控制系统
JP7377466B2 (ja) エレベータ
JP7128235B2 (ja) エレベータの遠隔監視システム
JPH0524759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自動点検装置
JP2024008696A (ja) 異常通知システムおよび異常通知方法
CN116331965A (zh) 电梯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KR20200088691A (ko) 적외선 센서를 이용한 승강기 안전사고 예방 장치
CN115943115A (zh) 电梯系统
KR20240000612A (ko) 보수 관리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