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1579A - 双层电梯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双层电梯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1579A
CN114901579A CN202080088781.8A CN202080088781A CN114901579A CN 114901579 A CN114901579 A CN 114901579A CN 202080088781 A CN202080088781 A CN 202080088781A CN 114901579 A CN114901579 A CN 1149015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load
double
unit
deck elev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887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01579B (zh
Inventor
森将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901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1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01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1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双层电梯在轿厢架内设置有上轿厢室和下轿厢室,在这样的双层电梯中存在如下的问题:在当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使一方的轿厢移动至余留乘客所在的楼层而使余留乘客乘梯的支援运转中,虽然可以消除余留乘客的长时间等待,但由于轿厢的移动和余留乘客的乘梯,到达目标楼层的所需时间变长。在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达到规定值时,对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和另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进行合计,在该合计得到的载荷为额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在一方的轿厢内进一步载运乘客。由此,改善乘客在层站为载运完的情况并且减少到达目标楼层的所需时间的延长,从而能够实现双层电梯的运行效率的提高。

Description

双层电梯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层电梯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双层电梯响应呼梯登记而在连续的两个楼层停靠,在上侧的楼层与上轿厢之间、以及下侧的楼层与下轿厢之间进行各自的乘客的乘降。但是,由于上侧的楼层与下侧的楼层的乘客数量不均等,因此,例如存在由于上轿厢满员而在层站发生乘客未载运完而下轿厢却以额定人数以下的状态出发这样的情况。这时,未能搭乘上轿厢的余留乘客要在层站长时间等待。
为了改善该乘客在层站未载运完的情况,公开了一种支援运转的技术,即,在上轿厢和下轿厢中的任意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达到规定值而另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使另一方的轿厢移动至余留乘客所在的楼层,使余留乘客乘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56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当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使一方的轿厢移动至余留乘客所在的楼层而使余留乘客乘梯的支援运转中,存在如下的问题:虽然可以消除余留乘客的长时间等待,但由于轿厢的移动和余留乘客的乘梯,到达目标楼层所需的时间变长。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当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达到规定值时对双方的轿厢内的载荷进行合计而得到的值为额定值以下的情况下,通过在一方的轿厢内进一步载运乘客而节省轿厢移动和余留乘客的乘梯时间,消除到达目标楼层的所需时间的延长,提高双层电梯的运行效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的特征在于,在双层电梯的轿厢架的内部设置有上轿厢室和下轿厢室,双层电梯控制系统具备:第1载荷检测单元,其对上轿厢室的载荷进行检测;第2载荷检测单元,其对下轿厢室的载荷进行检测;以及满员判定部,其根据将由第1载荷检测单元以及第2载荷检测单元分别检测出的载荷相加得到的相加值来判定满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对双方的轿厢内的载荷进行合计而得到的值为额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在一方的轿厢内进一步载运乘客。
由此,起到了如下的效果:改善乘客在层站未载运完的情况并且减少到达目标楼层的所需时间的延长,从而能够实现双层电梯的运行效率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3是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流程图。
图4是实施方式2的双层电梯的整体结构图。
图5是实施方式2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6是实施方式2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使用图1对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的整体结构图。
双层电梯具备轿厢架3、主绳索4、对重5、曳引机6、控制装置7以及控制线缆8,其中,所述轿厢架3设置有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
轿厢架3的上端与主绳索4的一端连接。主绳索4的另一端与对重5连接。
曳引机6以使得轿厢架3和对重5向彼此相反的方向进行升降的方式设置于主绳索4的中间部。
控制装置7经由控制线缆8与设置于轿厢架3的设备之间收发信号。此外,控制装置7具备驱动部9,该驱动部9用于令曳引机6使轿厢架3升降。
轿厢架3的上轿厢室1具备上轿厢用门11、上轿厢用门开闭单元12、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5以及上轿厢通知单元16。
轿厢架3的下轿厢室2具备下轿厢用门21、下轿厢用门开闭单元22、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5以及下轿厢通知单元26。
上轿厢用门开闭单元12根据来自控制装置7的指令而对上轿厢用门11进行开闭。
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5是检测上轿厢室1内的人和物品的载荷并定期地向控制装置7发送载荷信息的单元。例如,从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5向控制装置7的发送以大约100ms的周期来进行。
上轿厢室1内部的载荷检测是通过如下方法来进行检测的:测定安装于轿厢架3与上轿厢室1之间的弹性部件的伸缩量并将其转换为载荷。
在图1中,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5位于上轿厢室1的上部,但也可以设置于上轿厢室1的下部。此外,关于载荷检测方法,也可以在上轿厢室1内部的地面安装传感器,只要是能够检测上轿厢室1内部的人和物品的载荷的手段,可以是任何手段。
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5所检测的载荷除上轿厢室1的质量外,还有上轿厢室1内部的人和物品的载荷。
在此,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5被定义为第1载荷检测单元。
下轿厢用门开闭单元22根据来自控制装置7的指令而对下轿厢用门21进行开闭。
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5是检测下轿厢室2内的人和物品的载荷并定期地向控制装置7发送载荷信息的单元。例如,从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5向控制装置7的发送以大约100ms的周期来进行。
下轿厢室2内部的载荷检测是通过如下方法来进行检测的:测定安装于轿厢架3与下轿厢室2之间的弹性部件的伸缩量并将其转换为载荷。
在图1中,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5位于下轿厢室2的上部,但也可以设置于下轿厢室2的下部。此外,关于载荷检测方法,也可以在下轿厢室2内部的地面安装传感器,只要是能够检测下轿厢室2内部的人和物品的载荷的手段,可以是任何手段。
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5所检测的载荷除下轿厢室2的质量外,还有下轿厢室2内部的人和物品的载荷。
在此,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5被定义为第2载荷检测单元。
控制装置7所具备的满员判定部10接收从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5和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5分别发送的载荷信息。
在满员判定部10与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5之间,收发信息的布线可以是独立的通信线路,也可以是用于转换为序列信息后进行收发的公共通信线路。同样地,在满员判定部10与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5之间,收发信息的布线可以是独立的通信线路,也可以是用于转换为序列信息后进行收发的公共通信线路。
上轿厢通知单元16是向上轿厢室1的乘客进行通知的装置。
通知内容只要是包含上轿厢室1的当前楼层、上轿厢室1的目的地方向、门开闭速度的状态、电梯的故障信息在内的运行状况等能够对电梯的乘客传递与电梯相关的信息的内容,可以是任何信息内容。
在此,上轿厢通知单元16被定义为第1轿厢通知单元。
下轿厢通知单元26是向下轿厢室2的乘客进行通知的装置。
通知内容只要是包含下轿厢室2的当前楼层、下轿厢室2的目的地方向、门开闭速度的状态、电梯的故障信息在内的运行状况等能够对电梯的乘客传递与电梯相关的信息的内容,可以是任何信息内容。
在此,下轿厢通知单元26被定义为第2轿厢通知单元。
使用图2对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的控制系统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
满员判定部10具备控制CPU部31、控制I/F部32以及控制存储部33。
控制CPU部31经由控制线缆8和控制I/F部32从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5取得上轿厢室1内的人和物品的载荷信息。同样地,控制CPU部31经由控制线缆8和控制I/F部32从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5取得下轿厢室2内的人和物品的载荷信息。
控制用存储部33进行控制CPU部31的控制程序的存储、控制运算的数据的保存。控制用存储部33只要是使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等来存储数据并读出该所存储的数据的单元,可以是任何单元。
控制CPU部31经由控制I/F部32向上轿厢通知单元16和下轿厢通知单元26分别发送通知指令。
使用图3对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图3是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流程图。
在步骤S1中,控制CPU部31从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5接收上轿厢室1内的人和物品的载荷信息。同样地,控制CPU部31从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5接收下轿厢室2内的人和物品的载荷信息。
在步骤S2中,控制CPU部31判定从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5取得的上轿厢室1内部的载荷是否小于第1规定值。
控制CPU部31在上轿厢室1内部的载荷小于预定的第1规定值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步骤S2的“是”)。另一方面,在上轿厢室1内部的载荷在预定的第1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步骤S2的“否”)。
在此设为,双层电梯的上轿厢室1内部的载荷和下轿厢室2内部的载荷分别可以是1000kg的承载。
例如,在步骤S2中,第1规定值相对于上轿厢室1内部所能够承载的1000kg而被设为800kg。
在步骤S3中,控制CPU部31判定从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5取得的下轿厢室2内部的载荷是否小于第2规定值。
控制CPU部31在下轿厢室2内部的载荷小于预定的第2规定值的情况下结束。(步骤S3的“是”)。另一方面,在下轿厢室2内部的载荷在预定的第2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步骤S3的“否”)。
例如,在步骤S3中,第2规定值相对于下轿厢室2内部所能够承载的1000kg而被设为800kg。
在步骤S4中,控制CPU部31将从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5取得的载荷和从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5取得的载荷相加。
在步骤S5中,控制CPU部31判定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的相加得到的载荷是否在额定值以上。
控制CPU部31在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的相加得到的载荷为额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步骤S5的“是”)。另一方面,在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的相加得到的载荷小于额定值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8(步骤S5的“否”)。
例如,在步骤S5中,额定值被设为2000kg。
在步骤S6中,控制CPU部31向上轿厢用门开闭单元12和下轿厢用门开闭单元22分别输出关闭上轿厢用门11和下轿厢用门21的指令。
在步骤S7中,控制CPU部31向驱动部9输出指令,驱动部9驱动曳引机6,使轿厢架3向目标楼层移动。
在步骤S8中,控制CPU部31判定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的相加得到的载荷是否在预先设定的值以上。
控制CPU部31在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的相加得到的载荷为预先设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9(步骤S8的“是”)。另一方面,在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的相加得到的载荷小于预先设定的值的情况下结束(步骤S8的“否”)。
例如,在步骤S8中,预先设定的值被设为1600kg。
在步骤S9中,控制CPU部31判定由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5取得的上轿厢室1的载荷是否增加了。
控制CPU部31在从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5取得的上轿厢室1的载荷增加了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0(步骤S9的“是”)。另一方面,在从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5取得的上轿厢室1的载荷未增加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1(步骤S9的“否”)。
在步骤S10中,控制CPU部31使上轿厢通知单元16通知不能乘坐上轿厢的情况。例如,通知内容为“由于下轿厢满员,因此不能乘梯”、“由于下轿厢满员,因此即将关门”等通知下轿厢室2满员的情况,使得电梯的乘客不会乘入上轿厢室1。
在步骤S11中,控制CPU部31判定由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5取得的下轿厢室2的载荷是否增加了。
控制CPU部31在由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5取得的下轿厢室2的载荷增加了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2(步骤S11的“是”)。另一方面,在由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5取得的下轿厢室2的载荷未增加的情况下结束(步骤S11的“否”)。
在步骤S12中,控制CPU部31使下轿厢通知单元26通知不能乘坐下轿厢的情况。例如,通知内容为“由于上轿厢满员,因此不能乘梯”、“由于上轿厢满员,因此即将关门”等通知上轿厢室1满员的情况,使得电梯的乘客不会乘入下轿厢室2。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起到了如下的效果:在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达到规定值时,对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与另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进行合计,在该合计得到的载荷小于额定值的情况下,通过在一方的轿厢内进一步载运乘客,从而消除要乘坐到一方的轿厢内的乘客的余留。
实施方式2
使用图4对实施方式2的双层电梯的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4是实施方式2的双层电梯的整体结构图。另外,在图4的说明中,对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的整体结构图的部分标注与图1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双层电梯具备控制装置7、满员判定部10、上轿厢阴影发送单元17、上轿厢用照明器具18、下轿厢阴影发送单元27以及下轿厢用照明器具28。
上轿厢阴影发送单元17具备感光元件(未图示),该感光元件铺设于上轿厢室1内部的地面。
上轿厢阴影发送单元17针对来自作为光源的上轿厢室1内部的上轿厢用照明器具18的光,取得由设置于上轿厢室1内部的地面的感光元件检测出的阴影。阴影除了通过白色和黑色这两种颜色表达外,还通过作为白色与黑色混合的非彩色来表达。
上轿厢阴影发送单元17检测乘客投影的影子,将阴影的图像发送给控制装置7的满员判定部10。
在此,上轿厢阴影发送单元17作为第1阴影发送单元,由上轿厢阴影发送单元17检测出的阴影被定义为第1阴影。
下轿厢阴影发送单元27具备感光元件(未图示),该感光元件铺设于下轿厢室2内部的地面。
下轿厢阴影发送单元27针对来自作为光源的下轿厢室2内部的下轿厢用照明器具28的光,取得由设置于下轿厢室2内部的地面的感光元件检测出的阴影。阴影除了通过白色和黑色这两种颜色表达外,还通过作为白色与黑色混合的非彩色来表达。
下轿厢阴影发送单元27检测乘客投影的影子,将阴影的图像发送给控制装置7的满员判定部10。
在此,下轿厢阴影发送单元27作为第2阴影发送单元,由下轿厢阴影发送单元27检测出的阴影被定义为第2阴影。
利用轿厢室内的阴影的目的在于,当在轿厢室内累放有货物的情况下,虽然载荷增加,但供人乘入的位置并没有减少,因此,能够根据轿厢室内的阴影来判定在空余空间中是否能够进一步载运人和货物。
使用图5对实施方式2的双层电梯的控制系统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实施方式2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另外,在图5的说明中,对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的功能框图的部分标注与图2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控制CPU部31经由控制I/F部32接收从上轿厢阴影发送单元17和下轿厢阴影发送单元27分别发送的阴影图像。
使用图6对实施方式2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图6是实施方式2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流程图。另外,在图6的说明中,对相当于实施方式1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的动作流程的步骤标注与图3相同的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S20中,控制CPU部31判定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的相加得到的内部载荷是否小于额定值。
控制CPU部31在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的相加得到的载荷小于额定值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2(步骤S20的“是”)。另一方面,在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相加得到的载荷为额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步骤S20的“否”)。
在步骤S21中,控制CPU部31判定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的相加得到的内部载荷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值。
控制CPU部31在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的相加得到的载荷小于预先设定的值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2(步骤S21的“是”)。另一方面,在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的相加得到的载荷为预先设定的值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6(步骤S21的“否”)。
例如,在步骤S21中,预先设定的值被设为1500kg。
在步骤S22中,控制CPU部31从上轿厢阴影发送单元17取得上轿厢室1的地面的阴影图像。同样地,控制CPU部31从下轿厢阴影发送单元27取得下轿厢室2的地面的阴影图像。
由于阴影图像是人和物品的影子投影而得的图像,因此,没有阴影的部分则为空余位置。
控制CPU部31也可以在多次读入由上轿厢阴影发送单元17采集的阴影之后,实施图像的平均化处理。在位于上轿厢室1内部的乘客稍微移动了的情况下,会对空余位置的计算产生影响,因此,控制CPU部31通过图像的平均化处理来提高空余位置的检测精度。
同样地,控制CPU部31也可以在多次读入由下轿厢阴影发送单元27采集的阴影之后,实施图像的平均化处理。在位于下轿厢室2内部的乘客稍微移动了的情况下,会对空余位置的计算产生影响,因此,控制CPU部31通过图像的平均化处理来提高空余位置的检测精度。
接下来,控制CPU部31根据从上轿厢阴影发送单元17取得的上轿厢室1的地面的阴影图像来计算空余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同样地,控制CPU部31根据从下轿厢阴影发送单元27取得的下轿厢室2的地面的阴影图像来计算空余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
在步骤S23中,控制CPU部31判定上轿厢室1的地面的阴影面积是否为预定的比例。
控制CPU部31在上轿厢室1的地面的阴影面积为预定的规定面积值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5(步骤S23的“是”)。另一方面,在上轿厢室1的地面的阴影面积小于预定的规定面积值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4(步骤S23的“否”)。
例如,设在上轿厢室1的地面的面积为4.0m2时,规定面积值为3.2m2
在步骤S24中,控制CPU部31判定下轿厢室2的地面的阴影面积是否为预定的比例。
控制CPU部31在下轿厢室2的地面的阴影面积为预定的规定面积值以上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5(步骤S24的“是”)。另一方面,在下轿厢室2的地面的阴影面积小于预定的规定面积值的情况下结束(步骤S24的“否”)。
例如,设在下轿厢室2的地面的面积为4.0m2时,规定面积值为3.2m2
在步骤S25中,由于在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各自的地面没有空余,因此,控制CPU部31使得从上轿厢通知单元16和下轿厢通知单元26通知不能乘梯的情况。例如,通知内容为“不能再进一步乘梯了。”、“由于满员,因此不能乘梯。”、“即将关门”等。
控制CPU部31也可以使得从上轿厢通知单元16或下轿厢通知单元26向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中的、地面的阴影面积为预定的规定面积值以上的轿厢室通知不能乘梯的情况。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2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在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达到规定值时,对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和另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进行合计,根据该合计得到的载荷是否小于额定值,来改变双层电梯的动作。
在合计得到的轿厢的载荷小于额定值的情况下,使电梯的乘客乘入轿厢,直到计算从上轿厢的阴影发送单元16以及下轿厢的阴影发送单元26分别取得的阴影面积,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各自的地面的空余面积率变为预定的规定面积值以上为止。
其结果是,起到了消除要乘坐一方的轿厢的乘客的余留的效果。
此外,双层电梯控制系统在合计得到的轿厢内的载荷为额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在上轿厢的载荷检测单元15以及下轿厢的载荷检测单元25检测出载荷的增加时,从上轿厢室1的上轿厢通知单元16和下轿厢室2的下轿厢通知单元26对之后乘入轿厢的乘客通知另一方的轿厢满员的情况。
其结果是,双层电梯控制系统起到了通知不能乘入轿厢的情况,以避免电梯的乘客怀有不信任感的效果。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发明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中,在双层电梯的轿厢架3的内部设置有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在所述双层电梯中,具备:第1载荷检测单元,其对上轿厢室1的载荷进行检测;第2载荷检测单元,其对下轿厢室2的载荷进行检测;以及满员判定部,其根据将从第1载荷检测单元以及第2载荷检测单元分别检测出的载荷相加得到的相加值来判定满员。
由此,起到了如下的效果:即使在当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达到规定值时,另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较低的情况下,通过使另一方的轿厢进一步载运乘客,使得双层电梯缩短移动到目标楼层的移动时间。
此外,根据本发明,起到了如下的效果:在当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达到规定值时,另一方的轿厢内的载荷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在一方的轿厢内进一步载运乘客,来消除要乘坐到一方的轿厢内的乘客的余留。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轿厢通知单元,其通知上轿厢室1的满员;以及第2轿厢通知单元,其通知下轿厢室2的满员,满员判定部10在相加值为预先设定的值以上时,在由第1载荷检测单元检测出上轿厢室1的载荷的增加时,输出使第1轿厢通知单元通知上轿厢室1的满员的指令,在由第2载荷检测单元检测出下轿厢室2的载荷的增加时,输出使第2轿厢通知单元通知下轿厢室2的满员的指令。
由此,起到了如下的效果:通知根据将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各自的内部载荷相加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满员检测的情况,避免之后乘入轿厢室的利用者对于由于另一方的轿厢室满员而因此不能乘梯这一情况怀有不信任感。
此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阴影发送单元,其检测上轿厢室1的内部所投影的地面阴影,作为第1阴影发送给满员判定部10;以及第2阴影发送单元,其检测下轿厢室2的内部所投影的地面阴影,作为第2阴影发送给满员判定部10,满员判定部10在相加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值时第1阴影的面积为预定的规定面积值以上的情况和第2阴影的面积为预定的规定面积值以上的情况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输出使第1轿厢通知单元和第2轿厢通知单元中的至少一方通知满员的指令。
由此,使一方的轿厢进一步载运乘客直到上轿厢室1和下轿厢室2各自的地面的空余面积率变为预定的规定面积值以上为止,由此起到了消除要乘坐一方的轿厢的乘客的余留的效果。
标号说明
1:上轿厢室;2:下轿厢室;3:轿厢架;4:主绳索;5:对重;6:曳引机;7:控制装置;8:控制线缆;9:驱动部;10:满员判定部;11:上轿厢用门;12:上轿厢用门开闭单元;15:上轿厢载荷检测单元;16:上轿厢通知单元;17:上轿厢阴影发送单元;18:上轿厢用照明器具;21:下轿厢用门;22:下轿厢用门开闭单元;25:下轿厢载荷检测单元;26:下轿厢通知单元;27:下轿厢阴影发送单元;28:下轿厢用照明器具;31:控制CPU部;32:控制I/F部;33:控制存储部。

Claims (3)

1.一种双层电梯控制系统,在双层电梯的轿厢架的内部设置有上轿厢室和下轿厢室,其中,
所述双层电梯控制系统具备:
第1载荷检测单元,其对所述上轿厢室的载荷进行检测;
第2载荷检测单元,其对所述下轿厢室的载荷进行检测;以及
满员判定部,其根据将由所述第1载荷检测单元以及所述第2载荷检测单元分别检测出的载荷相加得到的相加值来判定满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双层电梯控制系统具备:
第1轿厢通知单元,其通知所述上轿厢室的满员;以及
第2轿厢通知单元,其通知所述下轿厢室的满员,
所述满员判定部在所述相加值为预先设定的值以上时,在由所述第1载荷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上轿厢室的载荷增加时,输出使所述第1轿厢通知单元通知所述上轿厢室满员的指令,在由所述第2载荷检测单元检测出所述下轿厢室的载荷增加时,输出使所述第2轿厢通知单元通知所述下轿厢室满员的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电梯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双层电梯控制系统具备:
第1阴影发送单元,其检测所述上轿厢室的内部所投影的地面阴影,作为第1阴影发送给所述满员判定部;以及
第2阴影发送单元,其检测所述下轿厢室的内部所投影的地面阴影,作为第2阴影发送给所述满员判定部,
所述满员判定部在所述相加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值时所述第1阴影的面积为预定的规定面积值以上的情况和所述第2阴影的面积为预定的规定面积值以上的情况中的至少一方的情况下,输出使所述第1轿厢通知单元和所述第2轿厢通知单元中的至少一方通知满员的指令。
CN202080088781.8A 2020-01-14 2020-01-14 双层电梯控制系统 Active CN1149015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00831 WO2021144832A1 (ja) 2020-01-14 2020-01-14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1579A true CN114901579A (zh) 2022-08-12
CN114901579B CN114901579B (zh) 2024-06-18

Family

ID=76863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88781.8A Active CN114901579B (zh) 2020-01-14 2020-01-14 双层电梯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01579B (zh)
WO (1) WO2021144832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64950U (zh) * 1971-11-26 1973-08-17
JPH04201953A (ja) * 1990-11-30 1992-07-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KR20000043083A (ko) * 1998-12-28 2000-07-15 이종수 더블데크 엘리베이터의 운전 제어장치
JP2005145681A (ja) * 2003-11-18 2005-06-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運転装置
JP2005154070A (ja) * 2003-11-26 2005-06-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転装置
JP2006016127A (ja) * 2004-06-30 2006-01-19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かご内満員検出装置
CN101100257A (zh) * 2006-07-07 2008-01-0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轿厢电梯
JP2010241546A (ja) * 2009-04-03 2010-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かご乗車状況検出装置
CN102085987A (zh) * 2009-12-07 2011-06-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双层电梯以及双层电梯的控制方法
CN104030119A (zh) * 2013-03-06 2014-09-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双层电梯
CN108975103A (zh) * 2018-09-28 2018-12-11 珠海大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控制系统
CN109095329A (zh) * 2018-09-27 2018-12-28 宋明屿 一种为提高运行效率双厢连体结构智能控制组合电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58545A (zh) * 1971-11-24 1973-08-16
JPH10212078A (ja) * 1997-01-29 1998-08-11 Toshiba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群管理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64950U (zh) * 1971-11-26 1973-08-17
JPH04201953A (ja) * 1990-11-30 1992-07-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KR20000043083A (ko) * 1998-12-28 2000-07-15 이종수 더블데크 엘리베이터의 운전 제어장치
JP2005145681A (ja) * 2003-11-18 2005-06-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の運転装置
JP2005154070A (ja) * 2003-11-26 2005-06-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運転装置
JP2006016127A (ja) * 2004-06-30 2006-01-19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かご内満員検出装置
CN101100257A (zh) * 2006-07-07 2008-01-09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多轿厢电梯
JP2010241546A (ja) * 2009-04-03 2010-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かご乗車状況検出装置
CN102085987A (zh) * 2009-12-07 2011-06-0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双层电梯以及双层电梯的控制方法
CN104030119A (zh) * 2013-03-06 2014-09-1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双层电梯
CN109095329A (zh) * 2018-09-27 2018-12-28 宋明屿 一种为提高运行效率双厢连体结构智能控制组合电梯
CN108975103A (zh) * 2018-09-28 2018-12-11 珠海大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1579B (zh) 2024-06-18
WO2021144832A1 (ja) 2021-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38412B2 (en) Brake operation management in elevators
TWI394703B (zh) 用於將升降設備現代化之方法及系統
JP5244965B2 (ja) 揺れ軽減用のエレベータ運行制御
JP493106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装置
JP6125842B2 (ja) エレベータ運転制御装置
US20200180910A1 (en) Method and an elevator system for defining an elongation of an elevator car suspension means
JP6321075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
CN110775744A (zh) 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控制方法
CN114901579A (zh) 双层电梯控制系统
US2020034689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an elevator
CN112938666A (zh) 电梯运行调度方法、系统及电梯设备
CN114955805B (zh) 电梯控制装置以及楼宇系统
CN205257685U (zh) 一种应用于电梯满载直驶的控制系统
EP3650384B1 (en) System for monitoring lobby activity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cancel elevator service
WO2021090623A1 (ja)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装置、エレベーター制御方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N113816229A (zh) 电梯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JP6898578B2 (ja) 利用者検知装置及び昇降移動システム
JP2007308220A (ja) エレベータ
JP7369668B2 (ja) エレベータ制御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制御方法
JP2020011833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のドア点検装置
JP7311008B1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連携装置、連携方法、および連携プログラム
WO2024069797A1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中継装置、第二中継装置、中継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709294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N110775745B (zh) 多轿厢电梯以及多轿厢电梯控制方法
KR200250566Y1 (ko) 승강기 모니터링 및 호출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