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3935B - 合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机 - Google Patents

合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3935B
CN104023935B CN201280064760.8A CN201280064760A CN104023935B CN 104023935 B CN104023935 B CN 104023935B CN 201280064760 A CN201280064760 A CN 201280064760A CN 104023935 B CN104023935 B CN 1040239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lfnut
pull bar
closing mechanism
component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47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23935A (zh
Inventor
加藤直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 MHI Pla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o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o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o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239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39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239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39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8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hydro-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7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hydraulic
    • B29C45/6707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hydraulic without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piston and the cylinder of the clamping device during the mould opening or closing movement
    • B29C45/671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hydraulic without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piston and the cylinder of the clamping device during the mould opening or closing movement using a separate element transmitting the mould clamping force from the clamping cylinder to the mould
    • B29C45/6728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hydraulic without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piston and the cylinder of the clamping device during the mould opening or closing movement using a separate element transmitting the mould clamping force from the clamping cylinder to the mould the separate element consisting of coupling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20Accessories: Details
    • B22D17/26Mechanisms or devices for locking or opening dies
    • B22D17/263Mechanisms or devices for locking or opening dies mecha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8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hydro-mechanical
    • B29C2045/688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hydro-mechanical using tie rods as separate elements for clamping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模装置,其具备:供固定模具配置的固定模板;供与所述固定模具一并划分腔室的可动模具配置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模板移动的可动模板;克服在所述固定模板与所述可动模板之间产生的合模力的拉杆;以及把持所述拉杆且将所述可动模板与所述拉杆卡定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20),其中,所述对开螺母开闭装置(20)具备:把持所述拉杆的对开螺母(21、22);配置于所述可动模板且使所述对开螺母(21、22)相对于所述拉杆进退的致动器(30);以及将所述致动器(30)与所述对开螺母(21、22)连结为能够摆动的U形夹(32)。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合模装置,能够抑制致动器(30)的杆部(31)的弯曲破损。

Description

合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机,该合模装置具备:注塑成型机或压铸成型机的固定模板、可动模板、将可动模板与固定模板连接起来的拉杆、以及通过把持拉杆来保持合模力的合模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以注塑成型机为代表的成型机中,存在如下结构:借助拉杆的拉伸力来保持在供固定模具配置的固定模板与供可动模具配置的可动模板间产生的成型(例如注射成形)时的合模力。
在所述结构的成型机中,广泛使用如下结构的合模装置:当可动模板与固定模板处于合模状态时,通过对开螺母等把持在拉杆上形成的卡定形状部,使可动模板保持于固定模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所述结构的成型机中,也存在如下所述的方法:在向模具填充了树脂之后取出成型品时,当从合模状态进行使固定模具和可动模具分离的开模动作时,由于需要较大的开模力,因此保持通过所述对开螺母等来把持在拉杆上形成的所述卡定形状部的状态不变,利用拉杆而借助对开螺母来驱动可动模板,使拉杆朝向可动模板打开的方向移动而开模(以下,记作脱模)。
如此,由对开螺母等把持拉杆的合模装置例如像图14所示,利用致动器(例如液压工作缸)的杆部122前端部的关节125来按压在设于对开螺母121的凸缘124,使用有将致动器固定于对开螺母的连结机构123。在该情况下,为了将杆部122无松动地固定于对开螺母121,通常利用关节125和凸缘124来设置间隙126而将杆部122与对开螺母121连结起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881850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当使所述结构的成型机长时间运转时,固定于对开螺母121的杆部122有时产生因弯曲而导致的疲劳破坏。因此,强烈需求即便将成型机长时间运转、也能够抑制在致动器的杆部产生弯曲破损的技术。
对此,本发明人以液压工作缸为例,对在杆部产生的弯曲破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获得了以下的见解。
首先,如图15所示,构成合模装置的对开螺母121中,在对开螺母121仅是关闭的状态下,拉杆115的轴线与对开螺母121的轴线如实线所示变为平行,但在脱模时,箭头P方向的力作用于对开螺母121,由此在远离固定模板的一侧,对开螺母121与拉杆分离而产生如双点划线所示那样的倾斜。
另外,虽未图示,但在合模时,利用拉杆使可动模板的四角向固定模板侧拉伸,由此可动模板的与固定模板相反的一侧面的中央部产生成为凸状的挠曲,由于该挠曲而使紧贴于可动模板的对开螺母也相对于致动器产生倾斜,该致动器固定在两根拉杆间中央部,且设置在可动模板的变形小的位置。
其结果是,如图16所示,在固定于对开螺母121的侧面的杆部122的前端部产生弯曲力而成为杆部122的弯曲破损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那样的见解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模装置,尤其是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机,所述合模装置具备:可动模板、将可动模板与固定模板连接起来的拉杆、以及通过把持拉杆而传递并保持合模力的合模保持装置,即便对开螺母在成型时相对于致动器倾斜,也能够抑制在致动器的杆部处产生弯曲破损。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
(1)合模装置具备:供固定模具配置的固定模板;供与所述固定模具一并划分腔室的可动模具配置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模板移动的可动模板;克服在所述固定模板与所述可动模板之间产生的合模力的拉杆;把持所述拉杆而卡定所述可动模板与所述拉杆的合模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模保持装置具备:把持构件,其把持所述拉杆;致动器,其配置于所述可动模板或所述固定模板且使所述把持构件相对于所述拉杆进退;以及摆动构件,其将所述致动器与所述把持构件连结为能够摆动。
根据上述(1)所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合模装置,由于利用摆动构件将致动器与把持构件连结为能够摆动,因此在成型时在把持构件处产生的相对于致动器的倾斜被吸收。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把持构件的倾斜而产生的致动器的杆部的弯曲。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致动器的杆部处产生弯曲破损。
(2)在上述(1)所述的合模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持构件具备:两组对开螺母,它们与两根拉杆对应配置,能够与各个拉杆接近或分离,并且形成有与在所述拉杆上形成的第一卡定形状部啮合的第二卡定形状部;第一把持构件和第二把持构件,它们构成为利用连结构件将所述两组对开螺母中的、与所述第二卡定形状部在相同方向上的动作相对应的对开螺母片彼此连结,第一把持构件与第二把持构件构成为配合而把持所述两根拉杆。
根据上述(2)所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合模装置,构成第一把持构件的两个对开螺母片、和构成第二把持构件的两个对开螺母片具有作为连结构造的刚性。另外,构成第一、第二把持构件的对开螺母片由连结构件连结而对彼此的倾斜造成干涉,因此彼此的对开螺母片的倾斜得以抑制。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致动器的杆部处产生弯曲破损。
另外,分别相对于拉杆同步地接近或分离。其结果是,进一步使第一把持构件彼此及第二把持构件彼此同步且同时进行动作,因此能够抑制每个对开螺母的动作偏差,能够缩短对开螺母的接近或分离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并且能够提高生产率。
另外,进而在利用连杆等使第一把持构件与第二把持构件同步的情况下,第一把持构件及第二把持构件的全部对开螺母片同步且同时进行动作,因此能够消除每个对开螺母片的动作偏差,能够进一步缩短对开螺母片的接近或分离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并且能够提高生产率。
在本说明书中,对开螺母是指,除了在形成于壳体的孔中形成阴螺纹以外,也包括在孔中不具有构成螺纹的导线的周向凸部向孔的径向内侧突出的情况。
(3)在上述(2)所述的合模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持构件、第二把持构件分别具有两组所述连结构件,当从所述连结构件的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一把持构件的连结构件与第二把持构件的连结构件呈对角配置。
根据上述(3)所述的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合模装置,第一把持构件的连结构件与第二把持构件的连结构件呈对角配置,因此各个对开螺母片在接近或分离动作时及动作完成时相对于杆部倾斜的情况得以抑制。
其结果是,能够更稳定地抑制在致动器的杆部处产生弯曲破损。
(4)在上述(2)或(3)所述的合模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构件为连结杆部。
根据上述(4)所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合模装置,能够以简单的形状容易地提高作为连结构造的弯曲刚性。其结果是,能够更稳定地抑制在致动器的杆部处产生弯曲破损。
(5)注塑成型机具备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模装置。
根据上述(5)所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注塑成型机,能够抑制因把持构件的倾斜而产生致动器的杆部的弯曲。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致动器的杆部处产生弯曲破损。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合模装置、注塑成型机,由于致动器与把持构件可摆动地连结,因此,即使在把持构件处产生了相对于致动器的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致动器的杆部处产生弯曲。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致动器的杆部处发生弯曲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说明本发明的合模装置的应用例的注塑成型机的合模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一例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2是从可动模板侧观察图1所示的注塑成型机的合模装置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及局部俯视图,示出对开螺母打开的状态。
图5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及局部俯视图,示出对开螺母关闭的状态。
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的连结杆部的配置的图,是表示图4中的向视X-X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图6中的B-B向视图。
图8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的摆动构件的图。
图9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的球面接头的图。
图10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的万向接头的图。
图11A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的球面轴衬的图。
图11B是表示构成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的球面轴衬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图。
图14是表示现有的把持构件的连结机构的简要图。
图15是表示现有的把持构件中的对开螺母的举动的图。
图16是表示现有的把持构件的连结机构的举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例如在注塑成型机中使用的合模装置的图,附图标记1表示合模装置。另外,图3~图7是说明对开螺母开闭装置(合模保持装置)20的图。
合模装置1具备成型机主体的基台10、固定模板11、可动模板12、拉杆15、可动模板移动机构17、以及对开螺母开闭装置20。
如图1、图2所示,在基台10的一端侧设有固定模板11,可动模板12能够相对于基台10滑动并且与固定模板11对置地配置。
在固定模板11能够安装固定模具13,在可动模板12能够安装可动模具14,固定模具13与可动模具14划分出腔室。
固定模板11与可动模板12通过在水平方向及铅垂方向上彼此邻接的四根拉杆15进行连接。
四根拉杆15贯穿可动模板12地配置,可动模板12能够相对于拉杆15滑动。
拉杆15在固定模板11侧设有合模力产生用的活塞16,在固定模板11的相反侧端部形成有周向槽部(第一卡定形状部)15a。
另外,在基台10设有例如电动的可动模板移动机构17,能够使可动模板12相对于固定模板11移动。此时,可动模板移动机构17是液压工作缸也没有关系。图1示出借助可动模板移动机构17而使可动模板12朝向固定模板11的方向移动、并使可动模具14与固定模具13接触的闭模状态。
对开螺母开闭装置20具备对开螺母21、对开螺母22、引导箱23、链节板25、以及连结杆部26,在可动模板12的与可动模具14相反的一侧的面上,与四根拉杆15中的、上侧的两根拉杆15、15及下侧的两根拉杆15、15对应地设为上下两层。
对开螺母21具备对开螺母片21a和对开螺母片21b,利用在对开螺母片21a及对开螺母片21b上形成的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周向凸部(第二卡定形状部)而供拉杆15的周向槽15a啮合,以把持拉杆15。
另外,对开螺母22具备对开螺母片22a和对开螺母片22b,利用在对开螺母片22a及对开螺母片22b上形成的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周向凸部(第二卡定形状部)而供拉杆15的周向槽15a啮合,以把持拉杆15。
对开螺母片21a和对开螺母片21b、对开螺母片22a和对开螺母片22b分别沿着水平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能够滑动地配置在设于可动模板12的引导箱23内,并且分别借助由引导箱23的外侧(上下表面)支承的链节板25连结,分别围绕在拉杆15的中心位置处朝上及朝下分别突出的支点销24转动。
其结果是,对开螺母片21a和对开螺母片21b、及对开螺母片22a和对开螺母片22b相对于拉杆15的进退同步。
如图4、图5所示,在对开螺母片21a和21b的上下表面,销21c分别朝上及朝下突出设置。
另外,在对开螺母片22a和22b的上下表面,销22c分别朝上及朝下突出设置。
链节板25在中心形成有圆孔25a,并且在相对于圆孔25a对称的两端部形成有两个长孔25b,向圆孔25a插入有从引导箱23向外侧突出的支点销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附图中,长孔25b由直线的长孔形状表示,但考虑到支点销24的动作曲线,也可以设为屈曲形状等曲线形状的长孔。
另外,向两端部的长孔25b分别插入有对开螺母片21a、21b的上下的销21c和对开螺母片22a、22b的上下的销22c。需要说明的是,在本附图中,虽然示出了在引导箱23的外部具备链节板25的例子,但也可以构成为在引导箱23与对开螺母之间具备链节板25。
连结杆部26具备两根第一连结杆部26a和两根第二连结杆部26b,第一连结杆部26a能够滑动地分别贯通对开螺母片21b而将对开螺母片21a与对开螺母片22a连结起来,第二连结杆部26b能够滑动地分别贯通对开螺母片22a而将对开螺母片21b与对开螺母片22b连结起来。
需要说明的是,将对开螺母片21a、对开螺母片22a、对开螺母片21a、对开螺母片22a连结起来的两根第一连结杆部26a构成使对开螺母片21a与对开螺母片22a同步动作的第一把持构件28a。
另外,将对开螺母片21b、对开螺母片22b、对开螺母片21b、对开螺母片22b连结起来的两根第一连结杆部26b构成使对开螺母片21b与对开螺母片22b同步动作的第二把持构件28b。
另外,在连结杆部26的对开螺母片21b与对开螺母片22a之间设有托架27,在托架27处安装有液压工作缸(致动器)30。另外,托架27固定在两根第一连结杆部26a上。
液压工作缸30的杆部31经由具有铅垂方向的转动轴的U形夹32而与对开螺母片21b连结,即便在对开螺母片21b产生了倾斜的情况,倾斜也被U形夹32的旋转吸收,从而能够抑制在杆部31产生弯曲力。
接下来,参照图4、图5来说明对开螺母开闭装置20的作用。
图4表示对开螺母开闭装置20打开的状态下的主视图及对开螺母21、22的俯视图,图5表示对开螺母开闭装置20关闭的状态下的主视图及对开螺母21的俯视图。
首先,当利用可动模板移动机构17进行闭模时,如图4所示,拉杆15的周向槽部15a配置在打开的对开螺母21(对开螺母片21a、21b)及对开螺母22(对开螺母片22a、22b)间。
接下来,当使液压工作缸30的杆部31前进时,使第一把持构件28a的对开螺母片21b朝向图中左侧移动,并且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经由固定有液压工作缸30的托架27及两根第一连结杆部26a而使对开螺母片21a向图中右侧移动。此时,对开螺母片22a与对开螺母片21a由两根第一连结杆部26a连结,对开螺母片22b与对开螺母片21b由两根第二连结杆部26b连结,因此对开螺母片22a、22b各自朝向与对开螺母片21a、21b相同的方向移动并靠近拉杆15、15。
此时,如图4所示,与对开螺母21、22连接的链节板25绕支点销24向箭头R方向转动,对开螺母片21a、22a与对开螺母片21b、22b同步且同时靠近拉杆15。
接着,对开螺母片21a与对开螺母片21b、对开螺母片21a与对开螺母片21b分别同步靠近拉杆15,由此对开螺母21、22与拉杆15的周向槽部15a啮合而把持拉杆15。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20,液压工作缸30与对开螺母21经由U形夹32连接,液压工作缸30能够相对于对开螺母21摆动。其结果是,即使对开螺母片21b(对开螺母21)相对于拉杆15延伸的方向倾斜,该倾斜也被以U形夹销32为轴的旋转吸收,从而抑制向液压工作缸30的杆部31作用弯曲力,并抑制在液压工作缸30的杆部31产生弯曲破损。
需要说明的是,出于降低成本等目的还能够省略基于链节板25及支承销24的对开螺母的同步机构,但通过利用链节板25使对开螺母21a与21b、22a与22b分别同步,与仅具有第一连结杆部26a及第二连结杆部26b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更可靠的同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作为将朝相同方向进行动作的对开螺母片彼此连结起来的连结构件而使用杆部构件26a、26b的情况,但也可以构成为,利用例如连杆构造分别将朝向两根拉杆间中央进行动作的对开螺母片21a与对开螺母片22b、以及从两根拉杆间中央朝向外侧进行动作的对开螺母片21b与对开螺母片22a连结起来,对开螺母21、22把持拉杆。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利用连结构件或连杆、其他机构使朝向两根拉杆间中央的对开螺母片彼此、以及从两根拉杆间中央朝向外侧的对开螺母片彼此各自同步地进行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合模装置进行说明。
图8是俯视观察将致动器的杆部31与对开螺母片21b连结起来的连结器33的图。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U形夹32而使用具备凸缘33A和配置在凸缘33A内的关节33B的连结器33,除此之外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20相同的结构。
连结器33在凸缘33A与关节33B的、拉杆15的延伸方向的两侧及杆部31的进退方向上设定有间隙G、H。其结果是,凸缘33A能够朝向箭头R1方向转动,即使在对开螺母片21b处产生倾斜,该倾斜也被间隙G、H吸收,从而抑制凸缘33A向杆部31作用弯曲力。
需要说明的是,当在关节33B的前端侧设置图8所示那样的倒角部33C或拐角R时,由于能够顺畅地进行在关节33B的前端角部处的旋转,因此与凸缘33A之间的接触进一步缓和,更为优选。
接下来,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合模装置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U形夹32而使用球面接头34,除此之外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如图9所示,球面接头34具备凸缘34A和与杆部31连接的关节34B,在凸缘34A的内侧形成有由球面的一部分构成的凹部34C。关节34B具备能够与凹部34C滑动且具有与凹部34C的球半径相同或比凹部34C的半径略小的球半径的球面的一部分,关节34B插入凹部34C,由此关节34B无需在规定范围内选择方向就能够相对于凸缘34A转动。
其结果是,即使对开螺母片21b因复杂的动作倾斜,该倾斜也被球面接头34处的旋转吸收,从而抑制在杆部31处产生弯曲力。
接下来,参照图10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合模装置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U形夹32而使用万向接头35,除此之外,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如图10所示,万向接头35具备第一凸缘35A、与杆部31连接的第二凸缘35B、以及将第一凸缘35A与第二凸缘35B连接起来的连接构件35C,第一凸缘35A与连接构件35C绕轴线O1转动自如,第二凸缘35B与连接构件35C绕轴线O2转动自如。
其结果是,即使对开螺母片21b因复杂的动作而倾斜,该倾斜也被连接构件35C处的旋转吸收,从而抑制在杆部31产生弯曲力。
接下来,参照图11A、图11B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合模装置进行说明。
第五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在U形夹32之外还使用球面轴衬40,除此之外,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球面轴衬40具备:在外周形成有球面的一部分且向孔40b嵌插有U形夹32的轴部32J的外周球面构件40a;凹构件40c,其形成有与杆部31连接而能够在内侧与球面部40a滑动且具有与外周球面构件40a的球半径相同或比外周球面构件40a略大的球半径的球面的一部分。如图11A所示,向球面轴衬40的孔40b嵌插U形夹32的轴部32J,外周球面构件40a插入凹构件40c,因此凹构件40c无需在规定范围内选择方向而能够相对于外周球面构件40a转动。
其结果是,即使对开螺母片21b因复杂的动作倾斜,该倾斜也被球面轴衬40处的旋转吸收,从而抑制在杆部31处产生弯曲力。
另外,如图11B所示,也可以在球面轴衬40的上下具备盘形弹簧等弹性体41a、41b。另外,也可以代替图11B所示的盘形弹簧41a、41b而使用螺旋弹簧、板簧、空气弹簧、液体弹簧等其他弹簧构件。另外,也可以不是在上下而在上下的任一方具备上述弹性体41a、41b。在该情况下,进而在对开螺母21b产生倾斜、U形夹32的轴部32J从作为功能方面最优选的位置的设计中心位置偏离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弹性体41a、41b来赋予使U形夹32的轴部32J返回设计中心位置的反作用力。
接下来,参照图12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20A进行说明。
第六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将液压工作缸30与两根第一连结杆部26a连接起来的托架27而使用托架27A,托架27A能够将液压工作缸30支承为绕向液压工作缸30的长边中央附近突出的支承销30A转动自如,除此之外,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根据对开螺母开闭装置20A,液压工作缸30在杆部31前端处经由U形夹32而与对开螺母片21b连结,并且液压工作缸30自身能够在长边方向中央处转动,因此即便在对开螺母片21b处产生较大的倾斜,该倾斜也被支承销30A处的旋转吸收,从而抑制在杆部31处产生弯曲力。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优选具备U形夹32与30A这两者,但也可以省略U形夹32而仅利用U形夹30A对液压工作缸30进行摆动支承也没有问题。
接下来,参照图13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对开螺母开闭装置20B进行说明。
第七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代替将液压工作缸30与两根第一连结杆部26a连接起来的托架27而使用托架27B,托架27B借助U形夹32A而将液压工作缸30的后端部支承为转动自如,除此之外,采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
根据对开螺母开闭装置20B,即使在对开螺母片21b产生较大的倾斜,该倾斜也被在U形夹32及32A处的旋转吸收,从而抑制在杆部31产生弯曲力。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优选具备U形夹32与32A这两者,但省略U形夹32而仅利用U形夹32A对液压工作缸30进行摆动支承也没有问题。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优选的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例子。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想到各种变更例或修正例是不言自明的,上述变更例或修正例当然也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致动器为液压工作缸3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代替液压工作缸而使用例如以气缸、滚珠丝杠式的电动或液压驱动的马达为代表的各种致动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合模装置1具备四根拉杆和对开螺母开闭装置20、20A、20B而在注塑成型机中使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代替注塑成型机而应用于压铸成型机。另外,连结杆部(连结构件)也可以设为将三个以上的对开螺母连结起来的结构,应用于具备超过四根数量的拉杆的合模装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利用U形夹32、连结器33、球面接头34、万向接头35、U形夹32与球面轴衬40、U形夹32与托架27A、U形夹32与托架27B使液压工作缸30与对开螺母21能够摆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使用其他摆动构件。另外,在第六、第七实施方式中,虽然设为利用U形夹32将液压工作缸30的杆部31与对开螺母片21b连接起来的结构,但也可以采用不设置U形夹32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对开螺母片21a与对开螺母片22a、对开螺母片21b与对开螺母片22b分别由链节板25连结、第一把持构件28a与第二把持构件28b的动作同步的情况,但是否使用链节板25可以任意地设定。例如,也可以设为利用液压工作缸30来驱动第一把持构件28a、利用液压工作缸30以外的致动器来驱动第二把持构件28b的结构。另外,也可以通过电控制来代替链节板25对第一把持构件28a和第二把持构件28b各自的动作进行同步控制。
另外,虽然对液压工作缸30固定于第一连结杆部26a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液压工作缸30也可以安装于可动模板12、或即使对开螺母21a动作也不会移动的引导箱23等固定构件、或能够支持对开螺母21a的动作反作用力的对开螺母22a等构件。
另外,也可以代替对开螺母21、22而使用能够分割为三个以上的构件来把持拉杆15。
另外,虽然将安装于U形夹32的构件设为杆部31,但只要U形夹32的周边空间充裕,则也可以使支承于U形夹32的构件不是杆部31,在液压工作缸30的主体端面部设置未图示的U形夹支承构造而支承U形夹32,将杆部31组装于托架27。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如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即,第一把持构件28a、第二把持构件28b分别具有两根连结杆部26a、26b,第一把持构件28a的连结杆部26a、第二把持构件28b的连结杆部26b从连结杆部26的轴线方向观察呈对角配置,但连结杆部26的数量、结构、是否呈对角配置可以任意地设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第一把持构件28a、第二把持构件28b沿着水平方向配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第一把持构件28a、第二把持构件28b也可以沿着上下方向配置。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对拉杆15配置于固定模板11而使可动模板12相对于拉杆15移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例如使拉杆15能够相对于固定模板11移动的成型机。在该情况下,本发明设于固定模板11。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合模保持装置,对开螺母与致动器可摆动地连结,能够抑制在拉杆处产生的弯曲破损,因此能够在工业上应用。
附图标记说明:
1 合模装置
11 固定模板
12 可动模板
13 固定模具
14 可动模具
15 拉杆
15a 周向槽部(第一卡定形状部)
20 对开螺母开闭装置(合模保持装置)
21、22 对开螺母
21a、21b、22a、22b 对开螺母片
26、26a、26b 连结杆部
27A 托架(摆动构件)
28a 第一把持构件(把持构件)
28b 第二把持构件(把持构件)
30 液压工作缸(致动器)
32、32A U形夹(摆动构件)
33 连结器(摆动构件)
34 球面接头(摆动构件)
35 万向接头(摆动构件)
30A 支承销(摆动构件)
40 球面轴衬(摆动构件)

Claims (6)

1.一种合模装置,具备:供固定模具配置的固定模板;可动模板,其供与所述固定模具一并划分腔室的可动模具配置,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模板移动;拉杆,其克服在所述固定模板与所述可动模板之间产生的合模力;以及合模保持装置,其把持所述拉杆而卡定所述可动模板与所述拉杆,所述合模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合模保持装置具备:
把持构件,其把持所述拉杆;
致动器,其配置于所述可动模板或所述固定模板,且使所述把持构件相对于所述拉杆进退,并且该致动器具有沿所述把持构件相对于所述拉杆的进退方向延伸的杆部;以及
摆动构件,其具有与所述拉杆的轴线及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杆部的轴线这双方正交的方向上的旋转轴,
所述致动器的所述杆部借助所述摆动构件而与所述把持构件连结为能够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持构件具备:
两组对开螺母,它们与两根拉杆对应配置,能够与各个拉杆接近或分离,并且形成有与在所述拉杆上形成的第一卡定形状部啮合的第二卡定形状部;以及
第一把持构件和第二把持构件,它们构成为利用连结构件将所述两组对开螺母中的、朝相同方向进行动作的对开螺母片彼此连结,
第一把持构件与第二把持构件构成为进行配合而把持所述两根拉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把持构件、第二把持构件分别具有两组所述连结构件,
当从所述连结构件的轴向观察时,所述第一把持构件的连结构件与第二把持构件的连结构件呈对角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构件为连结杆部。
5.一种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塑成型机具备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模装置。
6.一种注塑成型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塑成型机具备权利要求4所述的合模装置。
CN201280064760.8A 2012-01-31 2012-01-31 合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机 Active CN1040239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52061 WO2013114551A1 (ja) 2012-01-31 2012-01-31 型締装置及び射出成形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3935A CN104023935A (zh) 2014-09-03
CN104023935B true CN104023935B (zh) 2016-10-19

Family

ID=48904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4760.8A Active CN104023935B (zh) 2012-01-31 2012-01-31 合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96008B2 (zh)
JP (1) JP5781630B2 (zh)
CN (1) CN104023935B (zh)
WO (1) WO20131145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50793A (zh) 2013-02-19 2015-11-11 赫斯基注塑系统有限公司 用于模制系统的致动器
US9358711B2 (en) * 2014-05-29 2016-06-07 Milacron Llc Apparatus for injection molding
JP6177217B2 (ja) * 2014-11-05 2017-08-09 日精樹脂工業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KR102241140B1 (ko) * 2015-06-18 2021-04-16 엘에스엠트론 주식회사 취출기의 간섭 방지 구조를 가지는 하프너트 고속 체결장치, 그 하프너트 고속 체결장치를 구비하는 이동형판
JP6805405B2 (ja) * 2016-12-21 2020-12-23 宇部興産機械株式会社 割ナット開閉装置
PL3486003T3 (pl) * 2017-11-17 2020-11-02 Nemak, S.A.B. De C.V. Urządzenie do odlewania przeznaczone do wytwarzania odlewów z metalicznego materiału roztopionego
CN110696391B (zh) * 2019-10-15 2021-11-16 常州市新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铁设备舱支撑槽拉挤预成型工艺
CN111890291A (zh) * 2020-07-31 2020-11-06 杭州鼎樊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用于注塑模具的拆卸装置及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4186A (ja) * 2001-03-09 2002-09-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型締装置における電動割ナット開閉装置
CN201346836Y (zh) * 2009-01-08 2009-11-18 浙江大学 一种二板注塑机抱闸装置
EP2199056A1 (de) * 2008-12-16 2010-06-23 ENGEL AUSTRIA GmbH Schließeinheit für eine Spritzgießmaschi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20039A (en) * 1959-08-06 1964-02-04 Albert Stubbe Maschf Die mold closure mechanism for die casting an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s
JPS60159613U (ja) 1984-04-03 1985-10-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射出ユニツト旋回装置
CA1250781A (en) * 1985-11-12 1989-03-07 Hepburn (John T.) Limited Hydraulic press
JPH0759369B2 (ja) 1989-06-20 1995-06-28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JPH06154989A (ja) 1992-11-26 1994-06-03 Kobe Steel Ltd 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JP3524621B2 (ja) 1995-03-28 2004-05-1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JP3524622B2 (ja) 1995-03-28 2004-05-1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半割ナット装置
JP3595367B2 (ja) 1995-04-04 2004-12-02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型厚調整装置
JP2989116B2 (ja) 1995-04-07 1999-12-13 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 型締装置のハーフナット駆動方法及び装置
AT3639U1 (de) * 1999-04-12 2000-06-26 Engel Gmbh Maschbau Spritzgiesseinrichtung
US6231329B1 (en) * 1999-06-04 2001-05-15 Milacron Inc. Locking apparatus for a movable platen
JP3927066B2 (ja) * 2002-04-25 2007-06-06 株式会社名機製作所 型締装置
CN101332662B (zh) * 2007-06-26 2010-12-22 震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注塑机
JP4976995B2 (ja) 2007-11-30 2012-07-18 三菱重工プラスチッ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型締装置
JP4854768B2 (ja) * 2009-06-30 2012-01-18 株式会社名機製作所 型締装置
JP5380183B2 (ja) 2009-07-06 2014-01-08 三菱重工プラスチック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射出圧縮成型機の型締装置、および、射出圧縮成型装置
CN102582045A (zh) 2011-01-17 2012-07-18 三菱重工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注塑成型机的合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4186A (ja) * 2001-03-09 2002-09-1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型締装置における電動割ナット開閉装置
EP2199056A1 (de) * 2008-12-16 2010-06-23 ENGEL AUSTRIA GmbH Schließeinheit für eine Spritzgießmaschine
CN201346836Y (zh) * 2009-01-08 2009-11-18 浙江大学 一种二板注塑机抱闸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96008B2 (en) 2015-08-04
US20150044325A1 (en) 2015-02-12
WO2013114551A1 (ja) 2013-08-08
CN104023935A (zh) 2014-09-03
JPWO2013114551A1 (ja) 2015-05-11
JP5781630B2 (ja) 2015-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3935B (zh) 合模装置及注塑成型机
EP2022618B1 (en) Injection stretching blow molding machine
CN101690960B (zh) 高柔性多头拉形机
CN103101184B (zh) 用于吹制或拉伸吹塑聚合物材料的瓶子或容器的装置
CN102582045A (zh) 注塑成型机的合模装置
CN102491087A (zh) 电子元件夹送机构
CN106457632B (zh) 注塑成型装置
CN103347667A (zh) 轮胎加硫机
US20120288584A1 (en) Toggle type mold clamping device
CN107921681A (zh) 经注射成型的部件、接头、注射成型装置以及用于制造经注射成型的部件的方法
BR112012001135B1 (pt) Molde de injeção para elementos com frisos rebaixados para corte posterior feitos de material plástico com um sistema de ejeção integrado
CN204090877U (zh) 一种饺子机及其包合装置
CN106180354A (zh) 一种汽车驱动桥桥壳本体切长切边方法
CN103770294B (zh) 用于注塑机的夹具
CN201026666Y (zh) 塑料拉吹机的开合模机构
CN200988067Y (zh) 波纹管成型机
CN109263023A (zh) 一种用于吹瓶机模架联动的连杆机构
WO2018116481A1 (ja) バルジ加工用の金属管ベローズ成形方法、及び、その金属管ベローズ成形装置
CN109195772B (zh) 吹塑成形模具
CN104368738B (zh) 楔式热模锻压力机偏心套调整装置
CN206998370U (zh) 夹具
CN203170837U (zh) 一种组合模具
WO2014101329A1 (zh) 无托板自适应调模的液压式轮胎硫化机
CN110203681A (zh) 夹持装置及带有该夹持装置的桁架
CN109201810B (zh) 一种拉压结合式型材柔性三维拉弯成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