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2226A - 苗移植机以及栽种方法 - Google Patents

苗移植机以及栽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2226A
CN104012226A CN201410069525.0A CN201410069525A CN104012226A CN 104012226 A CN104012226 A CN 104012226A CN 201410069525 A CN201410069525 A CN 201410069525A CN 104012226 A CN104012226 A CN 1040122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oyancy aid
seedling
mentioned
plantation
r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95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谷寿
草本英之
川田诚
黄春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122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22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苗移植机,在进行苗的栽种作业时,能够每隔多个行形成较宽宽度的栽种行间,并形成后续工序作业时供操作人员移动的作业通路。通过多行栽种的苗移植机,在每隔多个行形成较宽宽度的栽种行间的同时进行苗的栽种,该苗移植机构成为使由在左右中央部分栽种苗的一对栽种体形成的第一行间比在其他部分形成的第二行间更宽。

Description

苗移植机以及栽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农田中栽种水稻等的苗的苗移植机,以及使用该苗移植机的苗的栽种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步行型的苗移植机,已知有如下的苗移植机:站立在机体后方的操作人员进行跟随操作设置有苗载置部和苗栽种装置的苗移植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以及2)。
这种步行型苗移植机通过前进行驶确保苗彼此的前后间隔,并且通过多个栽种体的配置构成,确保苗彼此的左右间隔为等间隔。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88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387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以及2所公开的步行型苗移植机中,因为决定了苗彼此的左右间隔,所以不能设定使一部分栽种体彼此的左右间隔、即行间比其他的行间更宽。
另外,在使用步行型苗移植机的一般的栽种作业工序中,一般是苗移植机从农田的一端向另一端进行栽种行驶,并在农田端侧进行180度旋转操作朝向下一个作业行。
即,若使用这些技术,虽然能够使苗的栽种行间等间隔地一致,但是难以设置不规则的行间。
在将苗移植于农田后,需要对应苗的发育状况追加肥料,或者去除妨碍发育的其他的植物或害虫,或者排出土中对苗的发育有害的气体并在农田面上开垦出使空气变得容易进入土中的沟的作业。
因此,为了根据地域容易地进行后续工序的作业,虽然有时使一部分栽种行间做成比其他部分的栽种行间更宽的栽种行间,在苗的栽种作业时形成后续工序的作业用通路,但是如果栽种行间间隔相等,则存在后续工序的作业性以及作业效率下降,操作人员花费的时间和劳动力变得极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如下解决方法解决上述课题。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中,提供一种栽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多行栽种的苗移植机1,在每隔多个行形成较宽宽度的栽种行间的同时进行栽种。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在方案1记述的栽种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一行间S1以外的栽种行间为25cm。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在方案2记述的栽种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一行间S1为30cm至50cm的范围。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在方案3记述的栽种方法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一行间S1为50cm。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提供一种苗移植机,通过多个栽种体向多个行栽种苗,上述苗移植机的特征在于,构成为使由在左右中央部分栽种苗的一对栽种体形成的第一行间S1,比在其他部分形成的第二行间S2更宽。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在方案5记述的苗移植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驱动上述左右中央部分的栽种体的中央传动箱32,在该中央传动箱32与左右中央部分的栽种体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件35。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在方案5或方案6记述的苗移植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转动自如地设置有对形成上述第一行间S1的苗的农田栽种位置进行平整的中央浮体10,在该中央浮体10的左右两侧转动自如地设置有左右的第一侧方浮体16、16,在上述中央浮体10与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之间分别设置有在农田上行驶的行驶轮6、6,并将安装有该左右行驶轮6、6的行驶传动箱5、5分别转动自如地左右设置。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在方案5或方案6记述的苗移植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一行间S1以外的行间全部为第二行间S2。
本发明的第九方案,在方案5或方案6记述的苗移植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转动自如地设置有对形成上述第一行间S1的苗的农田栽种位置进行平整的中央浮体10,在该中央浮体10的左右两侧转动自如地设置有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设置有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该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比上述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更靠外侧并且对在机体的左右两外侧端部设置的栽种体的农田栽种位置进行平整,将上述中央浮体10与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及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通过左右方向的浮体转动支轴20连结,将上述中央浮体10与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通过第一连结部件14、14连结,将该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与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通过第二连结部件18、18连结,将上述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前端配置在比中央浮体10的前端更靠机体后侧,将上述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前端配置在比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前端更靠机体后侧。
本发明的第十方案,在方案5或方案6记述的苗移植机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转动自如地设置有对形成上述第一行间S1的苗的农田栽种位置进行平整的中央浮体10,在该中央浮体10的左右两侧转动自如地设置有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在比该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更靠机体外侧设置有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将该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前端配置在比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前端更靠机体前侧。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
方案1所记述的发明的效果为,通过用苗移植机1在每隔多个行形成栽种行间较宽的部位,从而在苗栽种后的作业时能够在农田上形成操作人员或作业机移动的通路,所以能够提高作业的作业效率。
另外,因为能够防止苗栽种后作业时操作人员踩踏苗或是作业机损伤苗等,所以能够实现苗的稳定发育,使作物的收获量增加。
并且,能够使该作业用通路在用苗移植机1栽种苗的同时形成。
方案2所记述的发明的效果为,在方案1所记述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使第一行间S1以外的栽种行间为25cm,从而能够使苗的栽种间隔均等。
方案3所记述的发明的效果为,在方案2所记述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使第一行间S1为30cm至50cm的范围,从而能够使第一行间S1作为适于操作人员或作业机移动的宽度,因此能够提高作业的作业效率,并且防止操作人员或作业机损伤苗。
方案4所记述的发明的效果为,在方案3所记述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使第一行间S1为50cm,从而能够使第一行间S1成为适于操作人员或作业机移动的宽度,因此能够提高作业的作业效率,并且能够防止操作人员或作业机损伤苗。
方案5所记述的发明,通过使由在左右中央部分栽种苗的一对栽种体形成的第一行间S1,比在其他部分形成的栽种体彼此的第二行间S2更宽,从而左右中央部分的苗的栽种间隔比其他部分的栽种间隔更宽,因此能够在苗的栽种作业的同时形成作业用的通路,从而提高作业效率。
另外,由于在苗栽种后的作业时能够防止操作人员踩踏苗或是作业机损伤苗,所以能够实现苗的稳定发育,使作物的收获量增加。
并且,能够使该作业用通路在用苗移植机1栽种苗的同时形成。
方案6所记述的发明的效果为,在方案5所记述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中央传动箱32上经由间隔件35设置左右中央部分的栽种体,从而左右中央部分的栽种体从中央传动箱32分离,所以左右中央部分的栽种体的第一行间S1变宽,能够可靠地在农田上形成作业用的通路。
方案7所记述的发明的效果为,在方案5或方案6所记述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中央浮体10与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之间设置左右行驶轮6、6,从而能够以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接受左右行驶轮6、6所产生的水流,所以能够防止水流冲走邻接的已栽种的苗,无需在没有苗的地方进行苗的栽种作业,所以能够实现减少劳动力。
另外,通过上下转动自如地设置左右的行驶传动箱5、5,从而在左右行驶轮6、6通过农田的凹凸时,能够使机体保持水平,防止因机体的倾斜而使利用多个栽种体栽种苗的栽种深度变得过浅或是过深,从而稳定苗的发育。
方案8所记述的发明的效果为,在方案5或方案6所记述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通过使第一行间S1以外的行间全部为第二行间S2,从而能够使第一行间S1成为适于操作人员或作业机的移动的宽度,因此能够提高作业的作业效率,并且防止操作人员或作业机损伤苗。
方案9所记述的发明的效果为,在方案5或方案6所记述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在比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更靠外侧设置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从而能够使中央浮体10或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产生的水流被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削弱,因此能够防止水流冲走已栽种的苗,从而使操作人员无需在没有苗的地方进行苗的栽种作业,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力。
另外,通过用第二连结部件18、18连结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与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用第一连结部件14、14连结中央浮体10与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从而能够防止中央浮体10、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以及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在与农田面接地而产生的阻力的作用下而左右方向移动,因此能够可靠地平整农田面并使苗的栽种深度稳定。
并且,通过将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前端配置于比中央浮体10的前端更靠机体后侧、将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前端配置于比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前端更靠机体后侧,从而随着行驶车体2的前进而使中央浮体10产生的水流的力量被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削弱,再被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削弱后而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水流冲走已栽种于邻接位置的苗,从而使操作人员无需在没有苗的地方进行苗的栽种作业,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力。
方案10所记述的发明的效果为,在方案5或方案6所记述的发明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将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设置于比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更靠机体外侧并且使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前端比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前端更靠机体前侧,从而能够使随着行驶车体2的前进中央浮体10产生的水流由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接受并向该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左右之间引导,因此能够防止水流流向已栽种于邻接的位置的苗,使操作人员无需在没有苗的地方进行苗的栽种作业,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力。
另外,通过使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前端位于比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前端更靠机体后方,从而能够使被引导至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左右之间的水流与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接触,并在削弱流速后向机体后方流动,因此能够防止水流流向多个栽种体栽种的苗,从而使操作人员无需在没有苗的地方进行苗的栽种作业,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步行型插秧机的侧视图。
图2是步行型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3是步行型插秧机取下苗栽种部与外罩后的俯视图。
图4是中央传动箱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以及第二侧方浮体的其他构成例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6是表示横摇(ローリング)机构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7是表示横摇机构的主要部分侧视图。
图8是表示进行苗的栽种的同时形成作业用通路的作业的说明图。
图9(a)是栽种离合器机构的主要部分后视图,图9(b)是表示离合器体的爪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0(a)是栽种离合器机构的其他构成例的主要部分后视图,图10(b)是表示其他构成例的离合器体的爪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中:1—苗移植机,5—行驶传动箱,6—行驶轮,10—中央浮体,14—第一连结部件,16—第一侧方浮体,17—第二侧方浮体,18—第二连结部件,20—浮体转动支轴,32—中央传动箱,34—栽种体,35—间隔件,S1—第一行间,S2—第二行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以及栽种方法。
从图1至图7所示的苗移植机1,在苗的栽种作业时,操作人员把持机体的一部分并步行跟随前进的机体,构成为所谓的步行型苗移植机1
该苗移植机1构成为,在行驶车体2上装载作为驱动源的引擎3及将该引擎3产生的驱动力向各部传动的传动装置4,在设置于该传动机构4的左右两侧的上下转动自如的左右行驶传动箱5、5上分别设置有与农田面接地行驶的左右行驶轮6、6,在上述行驶车体2的后部上设置有朝向机体后侧成为上方倾斜姿态的装载多行量在农田栽种的苗的苗箱7,在该苗箱7的下部设置有以来自传动机构4的驱动力动作而刮取装载于苗箱7的苗并栽种于农田的苗栽种装置8,并且设置有操作人员在上述苗箱7的后侧操作行驶车体2的行驶或苗栽种装置8的栽种动作的操纵部9。
详细地说明上述的构成。此外,虽然本申请所示的苗移植机1以在左右方向栽种8行量的苗的8行型步行型苗移植机作为一个例子,但是只要没有特别的记载,并不拘泥于行数的差异。
另外,定义机体作业时的行进方向为前后、与该行进方向正交的方向为左右。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苗栽种作业时与农田面接触并整平的前后方向较长的中央浮体10上装载上述引擎3和传动装置4,使该引擎3开始运动后向传动装置4传递驱动力。该驱动力的传递通过传动带(省略图示)或传动轴(省略图示)而进行。上述传动装置4具备在机体左右方向传动驱动力的左右行驶传动轴11、11,在该左右行驶传动轴11、11上上下转动自如地安装上述左右的行驶传动箱5、5的基部侧。
此外,上述左右的行驶传动箱5、5设置于比上述中央浮体10更靠左右两侧,若中央浮体10的配置构成不妨碍左右行驶传动箱5、5的下方转动,则左右行驶传动箱5、5的下方转动量不受限制,能够配合农田的凹凸而使左右行驶传动箱5、5各自上下转动。由此,由于行驶车体2或苗栽种装置8等以农田面为基准而处于水平姿态,所以易于使机体直线前进行驶从而使操作性提高,并且苗的栽种位置难以左右错乱,从而使苗的栽种精度提高。
并且,在上述左右行驶传动箱5、5的端部分别设置左右的车轴12、12,并在该左右车轴12、12上设置上述左右行驶轮6、6。在该左右行驶轮6、6上沿圆周方向每隔规定间隔安装有比俯视时的行驶轮6的左右宽度更宽的凸耳6a...。由此,由于左右行驶轮6、6的接地面积变大,所以在水田中难以被妨碍旋转。
此外,上述左右行驶传动箱5、5一般地构成为,内装有驱动以及从动链齿轮、传动链(省略图示),向左右行驶轮6、6传动上述左右行驶传动轴11、11的旋转驱动力。
另外,在上述引擎3的上部,设置有贮存使引擎3动作的汽油等燃料的燃料箱13,并在该燃料箱13的上部拆装自如地设置有塞住燃料投入口的盖13a。
再有,如图1至图3所示,在比上述左右行驶传动轴11、11更靠机体前侧分别设置有从引擎3的左右侧部向机体左右方向突出的左右第一连结部件14、14。在该左右第一连结部件14、14的外侧端部上将在后部形成有长孔的左右转动臂15、15分别在机体后侧且朝向机体外侧设置,在该左右转动臂15、15的长孔设置左右的安装支柱16a、16a,在该左右安装支柱16a、16a上分别安装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前部,所述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与农田面接触并防止机体的沉降,并且对农田面进行平整。
该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前侧端部比上述中央浮体10的前侧端部更靠机体后侧,且位于比俯视时的左右行驶轮6、6的前端部更靠机体前侧。另外,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后侧端部配置于与中央浮体10的后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
如图2、图3所示,在本例的8行型步行型苗移植机1中,在比该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更靠机体外侧设置有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该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和设置于上述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机体前侧位置的左右两侧的安装凸部17a、17a,在该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前端部分别通过左右第二连结部件18、18连结安装。
再有,在上述中央浮体10、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以及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上分别设置后部支撑支柱19...,用左右方向较长的浮体转动支轴20连结该多个后部支柱19...。
由此,由于能够通过接地阻力等防止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以及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机体后部侧左右地移动,所以能够提高机体的直进性,并且由于可靠地平整了苗的栽种位置,所以能够提高苗的栽种精度。
并且,在上述中央浮体10、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以及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上部上,分别设置有支撑上述苗箱7的侧视为L字形状的箱支撑臂22...,在该多个箱支撑臂22...的机体前侧左右方向移动自如地接受苗箱7,并且遍及机体左右方向地设置有接受装载于苗箱7的垫状培育的苗的下端部的前板23。在8行型步行型苗移植机1中,该前板23的左右宽度比上述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机体外侧端部更向外侧突出。
另外,左右移动自如地载置于该前板23的上方的苗箱7由以下部件构成:将多个在本例中为8行量的苗沿左右方向每隔一行量地装载的载苗台24...;接受从该24的上端部伸出的苗的各行的苗导引件25...;在多个载苗台24...的下部使苗箱7沿前板23左右方向移动的横向搬运装置26;以及,在该横向搬运装置26使苗箱7移动至左或右端部后动作,使装载的苗分别向下方移动的苗传送带27...。
并且,在上述多个载苗台24...的下部上分别切割形成构成上述苗栽种装置8的刮取各行栽种体34...装载的苗时通过的取苗空间部24a...,在堵住苗导引件25的左右两侧的位置设置防止载苗台24装载的苗向相邻的载苗台24或者机体左右外侧落下的多个围栏28...。
并且,如图2、图3所示,在比上述苗箱7更靠机体前侧沿机体左右方向朝向长度方向设置构成上述苗栽种装置8的栽种传动箱29,在该栽种传动箱29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安装有从上述传动装置4朝向机体后方突出的栽种传动轴30,成为接受来自传动装置4的驱动力的构成。
再有,在上述栽种传动箱29上,在左右两端部设置左右外侧栽种传动箱31a、31a,在比该左右外侧栽种传动箱31a、31a更靠机体的左右内侧设置左右内侧栽种传动箱31b、31b。该左右外侧栽种传动箱31a、31a设置于上述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上方,左右内侧栽种传动箱31b、31b设置于上述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上方。
此时,在上述左右外侧栽种传动箱31a、31a上,各自向机体外侧突出地设置有左右外侧栽种旋转轴33a、33a,所述左右外侧栽种旋转轴33a、33a安装有通过上述各行载苗台24...的各取苗空间部24a...刮取规定量的苗并栽种于农田的栽种体34,在左右内侧栽种传动箱31b、31b上分别向左右两侧突出设置有左右内侧栽种旋转轴33b、33b。另外,在上述中央浮体10的上方且栽种传动箱29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上,设置有图4所示的T字形状的中央传动箱32,在该中央传动箱32的下部向左右两侧突出设置有中央栽种旋转轴33c。
分别设置于上述左右外侧栽种旋转轴33a、33a的栽种体34、34的配置构成为在上述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外侧位置栽种苗。并且,分别设置于左右内侧栽种旋转轴33b、33b的左右栽种体34、34的配置构成为在上述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左右两侧栽种苗。并且,设置于中央栽种旋转轴33c的栽种体34的配置构成为在上述中央浮体10的左右两侧栽种苗。
在安装多个栽种体34...并沿左右方向同时栽种多行量的作物的苗的苗移植机中,为了防止苗相互夺取养分或病虫害的产生,一般的作业方法是空出苗彼此的间隔地移植。前后方向的间隔、即株距由栽种体34...从苗箱7取苗时所划的椭圆轨迹所决定,左右方向的间隔、即行距由多个栽种体34...彼此的安装位置所决定。
除此之外,在栽种苗后,为了进行向生长的苗供给肥料的作业、或除去害虫或杂草的作业、挖沟作业(在苗与苗的左右间挖沟,排出土中的有害气体并易于摄取空气的作业)等,有时在苗的栽种作业时形成操作人员在农田内不踩踏苗地移动的通道。
在本构成中,例示了使栽种体34...彼此的左右间隔、即第二行间S2为25cm,并且为了形成农田内的移动通道,使机体中央部的栽种体34、34的第一行间S1为30cm至50cm的构成。
从上述外侧栽种传动箱31a朝向机体外侧设置外侧栽种旋转轴33a,从内侧栽种传动箱31b朝向左右两侧设置内侧栽种旋转轴33b,在该外侧栽种旋转轴33a的外侧端部设置栽种体34,并且通过使内侧栽种旋转轴33b的机体外侧比机体内侧更长地突出且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栽种体34、34,从而能够使机体最外侧的栽种体34与第二外侧的栽种体34的第二行间S2以及第二与第三栽种体34的第二行间S2左右宽度相同,本申请为25cm。
并且,如图4所示,在上述中央传动箱32的中央栽种旋转轴33c上,中央传动箱32的左右宽度以30cm至50cm构成,各自拆装自如地设置间隔件35、35,靠在机体左右外侧地配置有安装于中央栽种旋转轴33c的栽种体34、34。在本例中,通过使上述左右间隔件35、35的左右宽度为5cm,从而能够使从外侧起位于第三个的栽种体34与位于机体最内侧的栽种体34的第二行间S2为25cm,并且使位于机体的最内侧的左右栽种体34、34彼此的第一行间S1为至少25cm以上,在本例中为30cm至50cm。
此外,此时对于在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以及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中至少在栽种体34...栽种苗的地方,使左右宽度构成为比栽种体34...彼此的左右间隔即25cm更窄。另外,即使对于中央浮体10,在机体最内侧的左右栽种体34、34的苗的栽种位置的左右宽度也构成为比30cm至50cm更窄。
由此,如图2、图8所示,能够使左右4行的栽种体34、34...的第二行间S2分别为25cm,并且使最内侧左右栽种体34、34彼此的第一行间S1为25cm以上,由于能够在进行苗的栽种作业的同时确保苗栽培中的各作业时操作人员通过的作业空间部,所以使作业效率大幅度地上升。
另外,由于能够在作业时防止踩踏生长中的苗,所以能够防止苗在生长途中枯萎而无法发育,从而能够维持作物的收获量。
此外,通过使左右间隔件35、35在左右方向移动并以销或螺栓固定于规定的位置,从而机体最内侧的左右栽种体34、34的第一行间S1能够变更为30cm、40cm、50cm的构成,这样一来,由于能够配合苗的栽种量或栽种后的各作业所使用的道具或进行作业的人数等条件而形成作业空间部,所以使作业效率较大地提高。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左右行驶传动轴11、11的外周部分别设置有左右轴罩51、51,在该左右轴罩51、51转动自如地设置左右连结杆52、52的基部,将该左右连结杆52、52的端部设置于以机体上下方向的转动轴为中心前后转动自如的连杆臂53的左右两侧。该转动轴设置于覆盖上述栽种传动轴30的传动罩30a上,在该传动罩30a上设置有使上述左右行驶传动箱5、5上下转动的升降液压缸54。
通过在上述上下转动自如的左右行驶传动箱5、5上上下转动自如地设置左右连结杆52、52的基部,从而该左右连结杆52、52在使左右行驶传动箱5、5上下转动的同时也上下转动。
并且,如从图1至图3、图6、图7所示,使上述连杆臂53的左右两侧向机体前侧弯曲,在该左右弯曲部上安装上述左右连结杆52、52的端部,并且在上述升降工作缸54的伸缩移动侧的外周部且连杆臂53的前方设置有具有从前方向后方按压的方向的作用力的弹簧55。
根据上述构成,在左右行驶轮6、6的任意一方或双方通过农田凹凸部时,则行驶传动箱5、5向上方或下方转动,该转动量在超过弹簧55的作用力时,通过左右连结杆52、52使连杆臂53转动,从而能够使左右行驶轮6、6的上下位置在左右一致,因此能够防止在苗的栽种作业中行驶车体2或苗箱7倾斜、苗的栽种深度在左右方向错乱、行驶车体2向左右方向弯曲的同时前进而使苗的栽种行列变成蛇行弯曲,从而提高苗的栽种精度。
当通过农田的凹凸部后,则通过弹簧55的作用力而使连杆臂53转动,通过行驶传动箱5、5在左右连结杆52、52的作用下向上方或下方转动,从而能够使左右行驶轮6、6在农田面上可靠地接地,因此操作人员无需进行修正左右行驶轮6、6的接地位置的作业。
并且,当通过以下述的液压操作杆41使升降液压缸54伸缩后,则左右行驶传动箱5、5自动地上下转动,由于能够调节农田面与栽种体34...的间隔,所以能够栽种与农田的深度一致的适当的苗,从而提高苗的栽种精度。
另外,在使苗移植机1在农田外移动时,由于使升降液压缸54伸出而使上述中央浮体10、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以及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从地上浮起,所以能够防止上述中央浮体10、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以及左右第二侧方17、17与地面接触而损伤,因此能够适当地整平农田面并稳定苗的栽种深度,并且防止接地时行驶车体2倾斜。
除此之外,如图6、图7所示,上述左右连结杆52、52由在主视时为门(コ)形状的连结臂56连结。该连结臂56配置为横跨上述升降液压缸54以及弹簧55的上方。
该连结臂56由受力时能够扭曲的板簧等原材料构成,通过上述左右连结杆52、52的前后移动或连杆臂53的转动,构成为可以扭曲或者复原。
再有,在行驶车体2上,具备抑制机体的横摇的锁定机构。具体来说,在上述连杆臂53的下部不可转动地配设有横摇锁定机构57。该横摇锁定机构57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附近与连杆臂53重叠地配设,并以不可转动的状态配设。
在该横摇锁定机构57的前部设置有限制连杆臂53的转动范围的限制突起58。具体来说,横摇锁定机构57位于横摇锁定机构57左右方向的靠一端,以上下方向延伸的转动轴为中心可转动地构成,限制突起58通过横摇锁定机构57的转动,配置构成为与连杆臂53重叠、或者不重叠。
即,由于设置于横摇锁定机构57的前部,所以上述限制突起58配置构成为,在使横摇锁定机构57向朝向前方的方向转动时不与连杆臂53重叠,在使横摇锁定机构57向朝向后方的方向转动时与连杆臂53重叠。
如上所述地设置的限制突起58,在与连杆臂53重叠的状态下的与连杆臂53的距离比横摇锁定机构57的限制突起58以外的部分与连杆臂53的距离更小。即,限制突起58从横摇锁定机构57向接近连杆臂53的方向突出地形成。另外,如上所述地形成的限制突起58配设于以连杆臂53左右方向的中央部附近为中心的左右两侧。
在上述的构成中,通过使左右连结杆52、52的左右间由横摇时动作量较大的连结臂56连结,从而能够正确地选出左右行驶轮6、6的上下移动的相位差,因此能够防止左右中任一方或双方的行驶轮6、6成为浮起的状态,能够使行驶性提高。
另外,通过以可扭曲的材质构成连结臂56,从而能够在横摇时容易地在左右行驶轮6、6间传递左右行驶轮6、6的上下移动,因此易于反应在农田的凹凸上,从而使行驶性能或苗的栽种精度提高。
并且,通过横跨升降液压缸54以及弹簧55的上方地配置连结臂56,从而能够防止连结臂56与其他的部件干涉,因此能够确保足够的应对横摇的宽度,从而提高行驶性能。
再有,由于连结臂56成为升降液压缸54以及弹簧55的上方以及左右侧方的防护,所以能够防止升降液压缸54以及弹簧55与石或泥等接触而破损,能够实现耐久性的提高。
另外,通过设置具有限制突起58的横摇锁定机构57而可以限制连杆臂53的转动范围,从而能够抑制过度的横摇,因此能够确保在路上行驶时的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栽种传动箱29的后部,在侧视中以后上倾斜姿态设置左右手柄架36、36,使该左右手柄架36、36的机体后部侧弯曲,并分别设置有在作业时供操作机体的操作人员抓握的左右手柄37、37。在该左右手柄37、37的下部上,分别设置有将内装于上述左右行驶传动箱5、5的行驶传动离合器(省略图示)进行切换操作的左右离合器杆38、38,停车时抓握左右两侧的离合器杆38、38,在旋转时等欲使左右任一方行驶轮6停止时,抓握对应侧的离合器杆38,使左右行驶传动箱5、5的任一方或双方处于非传动状态。
并且,在上述左右手柄37、37中,在左右任一侧上设置使上述引擎3的转速增减的油门杆39。再有,在左右手柄37、37的左右间设置有操作嵌板(パネル)40,在该操作嵌板40的左右一侧上设置进行上述升降液压缸54的伸缩操作的液压操作杆41。
该液压操作杆41在使升降液压缸54伸缩之外,还能使其在伸出或收缩的任意位置停止动作而进行所谓的液压锁定,若成为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固定苗的栽种作业高度并使苗的栽种深度稳定,因此能够防止在凹凸较小的农田产生不必要的横摇或在凹凸较多的农田进行横摇进而导致栽种深度错乱,从而使苗的栽种精度提高。
另外,由于能够防止在路上的移动行驶中中央浮体10、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以及左右第二侧方17、17与地面接触,所以能够防止中央浮体10、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以及左右第二侧方17、17的底部的破损,使耐久性提高,并且使农田面的土地平整性提高,从而使苗的栽种精度提高。
在设置上述液压操作杆41一侧的相反侧上设置有切换一并包括行驶车体2的行驶以及苗栽种装置8的动作等各作业机的动作的通断在内的主离合器杆42。若该主离合器杆42进行断开操作,则在该情况下行驶车体2停车,并且中断苗栽种装置8的苗的栽种。
另一方面,若主离合器杆42进行接通操作,则开始行驶车体2的行驶以及苗栽种装置8的苗的栽种,但能够同时地进行行驶开始与苗栽种的开始,所以在苗的栽种作业中停车、重启作业时等,能够防止苗的栽种开始较迟而导致株距变得比设定的宽,并且能够防止行驶开始较迟而在相同的地方栽种苗,从而能够抑制苗的不必要的浪费。
在上述液压操作杆41与主离合器杆42的左右间,设置有可使引擎3开始动作的启动开关43和在引擎3开始运动时调节摄取空气的活门(省略图示)的打开程度的活门调节杆44,由此构成操纵部9。
如上所述,操作人员能够一边跟随在机体的后方一边配合作业状况而调节行驶或苗的栽种、栽种深度,所以没有必要根据操作而在机体的周围移动,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力。
另外,在上述左右手柄架36、36的下部分别配置有进行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以及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上下转动操作的浮体操作杆45、45。
若操作该浮体操作杆45、45,则能够使上述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以及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上下转动,因此在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以及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一方陷入泥中的状态时,能够通过变更上下位置移动至不陷入泥的位置,泥块不会压垮已种植的苗,能够使苗稳定生长,从而增加作物的收获量。
在侧视时以门(コ)形状的保持臂46、46分别连结上述升降液压缸54的左右两侧与上述栽种传动箱29的上部且左右两侧,在该左右保持臂46、46的上部,设置有装载多个补充用苗的预备载苗台47。该预备载苗台47构成为,通过沿前后方向滑动的滑动架48设置在左右保持臂46、46的上部,若操作设置于该滑动架48的前后操作杆48a,则在前后方向移动。
此外,预备载苗台47的左右两侧端部,为位于上述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左右宽度内的上方的左右长度。
该预备载苗台47并排地装载有多个垫状地培育的苗,或是装载多个卷起较长垫状的苗而形成的滚筒状的苗。由此,在从构成苗箱7的多个载苗台24...没有苗时,能从这里补充苗。
当操作上述前后操作杆48a使滑动架48向机体后方滑动时,则预备载苗台47接近操纵部9侧,所以操作人员能够将苗从预备载苗台47取出而容易地补充至各行的载苗台24...,从而使作业效率提高。
此外,若前后操作杆48a的后端部预先向上方弯曲,则立于操纵部9附近进行作业的操作人员的手易于够到,从而能够进一步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力。
在上述左右保持臂46、46的机体后部上朝向机体后方配置有起动机保持部件49a,在该起动机保持部件49a上设置有操作使引擎3开始运动的反冲起动机(省略图示)的操作柄49。在该操作柄49上连接有与反冲起动机相连的线缆49b的端部,操作人员把持操作柄49拉伸该线缆49b,进行引擎3开始启动操作。在低温时等,在仅通过操作柄49的操作不能进行引擎3的开始启动时,操作上述活门调节杆44改变调节开度,通过改变空气的吸入量来促进引擎3的开始启动。
再有,在上述起动机保持部件49a的下方设置有作业操作杆50,所述作业操作杆50对上述传动装置4进行切换操作,阶段性地进行行驶车体2的行驶速度或行进方向、苗栽种操作的接通关闭。该作业操作杆50的操作人员操作的握柄部50a设置于操作柄49的附近,并通过杆部50b与传动装置4连结。
上述作业操作杆50是沿左右方向旋转操作的杆,能够进行以下操作:“路上行驶”,不进行栽种作业而仅行驶;“栽种”,进行苗的栽种的同时在农田内行驶;以及“倒车”,使行驶车体2倒车。
通过使作业操作杆50的握柄部50a朝向机体后部侧,从而操作人员能够几乎不移动地通过操纵部9进行作业的切换或行进方向的切换,所以能够使操作性提高,并且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力。
另外,在上述左右手柄架36、36的下部,各自地在机体左右外侧方向转动自如安装有左右拉线划线器62、62,该左右拉线划线器62、62在接下来的工序中与栽种苗的地方的农田面接触,形成作为行驶基准的线。
该左右拉线划线器62、62预先挂在非作业时设置于左右手柄架36、36的保持钩(省略图示)上,防止因机体的振动等而转动并与地面接触。另一方面,作业时操作人员使左右任一侧的拉线划线器62下降至与进行栽种作业的作业行相邻的行,使另一侧的拉线划线器62挂在保持钩上不动,并使拉线划线器62通过苗栽种的前工序侧,防止破坏或拔出苗,并防止没有栽种苗的地方的产生。
在上述左右拉线划线器62、62的接触部分别设置有左右拉线体62a、62a。该左右拉线体62a、62a可以在圆盘的外周设置多个圆弧状的板体而形成水车形状。
另外,在上述引擎3以及传动装置4的前侧,设置有防止苗移植机1与前方的障碍物接触的防撞器63。该防撞器63正视为门形地构成,操作人员用手抓住防撞器63,或者在防撞器63上缠卷绳索等牵引部件,使苗移植机1可以从前侧拉拽移动。
由此,在使苗移植机1移动时,由于操作人员能够从易于操作的方向使苗移植机1移动,所以能够使将苗移植机1收纳于仓库或装载于卡车等移动单元时的作业效率提高。
另外,即使农田距犁低层的深度较深、操作人员无法通过手动作业使苗移植机1移动,也能够通过在防撞器63上系紧绳索等由卡车或牵引机等牵引而从农田脱出,从而能够减轻苗移植机1的回收作业所需的劳动力。
并且,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上述引擎3、传动装置4以及燃料箱13的上方设置有上部罩64。在该上部罩64上构成有露出上述燃料箱13的盖13a的孔部,并且在机体后方形成有延长部64a,该延长部64a覆盖升降液压缸54或弹簧55的上方。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能够不取下上部罩64地打开燃料箱13的盖13a进行燃料的补充,所以能够缩短燃料的补充作业所需时间,从而使作业效率提高。
另外,在上部罩64的后部形成延长部64a,通过该延长部64a覆盖升降液压缸54或弹簧55的上方,即使构成装载于预备载苗台47的苗的培土等夹杂物向下方落下,也能够防止升降液压缸54或弹簧55接受培土等夹杂物,因此能够使升降液压缸54或弹簧55的伸缩不被夹杂物阻碍地以与农田深度或凹凸无关的稳定的姿态行驶以及进行苗的栽种作业,从而使苗的栽种精度或操作性提高。
此外,在上述的构成中,虽然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设置于机体内侧,但是如图5所示,也可以将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设置于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与中央浮体10之间。此时,安装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左右第一连结部件14、14的左右宽度较长,能够维持左右各4行的栽种体34...的第二行间S2即25cm以及机体最内侧的左右栽种体34、34的第一行间S1即30cm至50cm。
在上述的构成中,通过使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前部位于比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前部更靠机体外侧,从而与中央浮体10接触并被刮分向左右的水流或泥土易于与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前部接触,所以能够防止水流或泥土向已经栽种了苗的前工序的作业行移动,无需在苗被冲走或冲走而产生的无苗的地方操作人员手动作业进行苗栽种,从而使操作人员的劳动力减轻。
在本例中,如图8所示,作业通路8行形成一个,在使机体最内侧的左右栽种体34、34的第一行间S1为30cm至50cm的苗移植机1中,若从农田的一端到另一端进行栽种行驶,则在中央形成作业通路,并且左右各4行地栽种苗。随后,在农田端扫过半圆地旋转、即180度旋转,当在与前工序的栽种位置邻接的位置进行苗的栽种行驶后,则在移动至农田端而结束时,在农田形成4行栽种行列、作业通路、4行与4行并列的8行、作业通路、4行的栽种行列。
反复进行该作业工序后,除了农田端部的畦头外,在左右两端各形成4行栽种行列,在该4行的栽种行列的左右间交替地形成作业通路与8行栽种行列。
此外,在农田端的苗的栽种作业即所谓的畦头栽种中,根据畦头设定的行数而改变行件。例如,若畦头为8行,则在畦头形成左右各4行的栽种行列和其之间的作业通路;若畦头为16行,则形成左右各4行的栽种行列、中央8行的栽种行列和两条作业通路。
栽种于上述的作业通路的左右的苗的栽种间隔P1为比其他的苗的栽种间隔P2更宽。
如图9(a)所示,在上述栽种传动箱29的内部,设置有接通断开来自传动装置4的驱动力的传动的栽种离合器机构66。该栽种离合器机构66由以下部件构成:与设置于上述栽种传动轴30的端部的输出锥齿轮68a啮合的输入锥齿轮68b;安装有第一离合器体69a的第一栽种轴67a;与该第一离合器体69a啮合的第二离合器体69b;安装有离合器弹簧70的第二栽种轴67b,该离合器弹簧70使上述第二离合器体69b向第一离合器体69a侧加力;以及与该第一离合器体69a和第二离合器体69b接触并解除啮合状态的离合器断开销(切ピン)71。
上述第一离合器体69a与第二离合器体69b,为了防止在栽种作业中解除啮合状态,使苗的栽种在操作人员无意识的时间点中断,而如上所述将第二离合器体69b通过离合器弹簧70向第一离合器体69侧加力,但为了使相互的接触面更易于相互啮合,而分别形成有大致四边形的第一爪部72a和第二爪部72b。
由此,虽然能够防止栽种离合器机构66在栽种作业中突然断开,但是在解除第一离合器体69a和第二离合器体69b的连结时,由于第一爪部72a和第二爪部72b相互为四边形并且第一栽种轴67a旋转,所以第一爪部72a和第二爪部72a分离时因相互接触而金属彼此摩擦产生刺耳的声音即杂音,存在使操作人员产生不舒服感觉的问题。
另外,由于第一爪部72a与第二爪部72b的接触而施加多余的负载,所以存在栽种离合器机构66的耐久性变得容易下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9(b)所示,使上述第二离合器体69b上形成的第二爪部72b的端部的形状形成为,从第一栽种轴67a以及第一离合器体69a的旋转方向上游侧越向下游侧,左右宽度越变宽。
由此,由于能够在栽种离合器机构66进行断开操作使第二离合器体69b从第一离合器体69a分离时,使第二爪部72b难以与第一爪部72a接触,或是即便接触也立刻退避,所以能够防止产生杂音,从而使操作人员镇定地进行作业。
另外,由于能够防止第一爪部72a与第二爪部72b强制地啮合而产生负载,所以能够使栽种离合器机构66的耐久性提高。
除此之外,如图10(a)、(b)所示,作为防止栽种离合器机构66断开时产生杂音或耐久性下降的构成,也可以采用将上述第一爪部72a与第二爪部72b的端面各自加工成圆弧面的方法。
由此,在进行栽种离合器机构66的断开操作时,由于第一爪部72a与第二爪部72b即使接触也是圆弧面彼此相互接触,所以接触时间较短或接触时的阻力变小,能够防止产生杂音使操作人员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并且能够维持栽种离合器机构66的耐久性。

Claims (10)

1.一种栽种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多行栽种的苗移植机(1),在每隔多个行形成较宽宽度的栽种行间即第一行间(S1)的同时进行栽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种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第一行间(S1)以外的栽种行间为25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种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第一行间(S1)为30cm至50cm的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栽种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第一行间(S1)为50cm。
5.一种苗移植机,通过多个栽种体向多个行栽种苗,
上述苗移植机的特征在于,
构成为使由在左右中央部分栽种苗的一对栽种体形成的第一行间(S1),比在其他部分形成的第二行间(S2)更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驱动上述左右中央部分的栽种体的中央传动箱(32),在该中央传动箱(32)与左右中央部分的栽种体之间分别设置有间隔件(35)。
7.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转动自如地设置有对形成上述第一行间(S1)的苗的农田栽种位置进行平整的中央浮体(10),在该中央浮体(10)的左右两侧转动自如地设置有左右的第一侧方浮体(16、16),在上述中央浮体(10)与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之间分别设置有在农田上行驶的行驶轮(6、6),并将安装有该左右行驶轮(6、6)的行驶传动箱(5、5)分别转动自如地左右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第一行间(S1)以外的行间全部为第二行间(S2)。
9.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转动自如地设置有对形成上述第一行间(S1)的苗的农田栽种位置进行平整的中央浮体(10),在该中央浮体(10)的左右两侧转动自如地设置有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设置有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该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比上述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更靠外侧并且对在机体的左右两外侧端部设置的栽种体的农田栽种位置进行平整,
将上述中央浮体(10)与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及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通过左右方向的浮体转动支轴(20)连结,将上述中央浮体(10)与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通过第一连结部件(14、14)连结,将该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与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通过第二连结部件(18、18)连结,
将上述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前端配置在比中央浮体(10)的前端更靠机体后侧,
将上述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前端配置在比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前端更靠机体后侧。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权利要求6所述的苗移植机,其特征在于,
转动自如地设置有对形成上述第一行间(S1)的苗的农田栽种位置进行平整的中央浮体(10),在该中央浮体(10)的左右两侧转动自如地设置有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在比该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更靠机体外侧设置有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
将该左右第一侧方浮体(16、16)的前端配置在比左右第二侧方浮体(17、17)的前端更靠机体前侧。
CN201410069525.0A 2013-03-01 2014-02-27 苗移植机以及栽种方法 Pending CN1040122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0691A JP2014168392A (ja) 2013-03-01 2013-03-01 苗移植機及び植付作業方法
JP2013-040691 2013-03-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2226A true CN104012226A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29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9525.0A Pending CN104012226A (zh) 2013-03-01 2014-02-27 苗移植机以及栽种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68392A (zh)
CN (1) CN10401222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3865A (zh) * 2019-03-26 2019-06-11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椭圆—组合式凹凸共轭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9311A (ja) * 1993-06-01 1994-12-13 Iseki & Co Ltd 歩行型田植機の操作レバ−装置
JPH10248332A (ja) * 1997-03-14 1998-09-22 Kubota Corp 多条植え用の田植機
JP2001161122A (ja) * 1999-12-06 2001-06-19 Iseki & Co Ltd 歩行型の多条植田植機
JP2001346413A (ja) * 2000-06-05 2001-12-1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移植作業機
CN1823563A (zh) * 2005-02-25 2006-08-30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机
CN101796905A (zh) * 2010-03-19 2010-08-11 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苗箱有宽隔板的宽窄行手扶插秧机
KR20120119680A (ko) * 2011-04-22 2012-10-31 대동공업주식회사 이앙기의 묘탑재대 위치 조절구조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39311A (ja) * 1993-06-01 1994-12-13 Iseki & Co Ltd 歩行型田植機の操作レバ−装置
JPH10248332A (ja) * 1997-03-14 1998-09-22 Kubota Corp 多条植え用の田植機
JP2001161122A (ja) * 1999-12-06 2001-06-19 Iseki & Co Ltd 歩行型の多条植田植機
JP2001346413A (ja) * 2000-06-05 2001-12-1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移植作業機
CN1823563A (zh) * 2005-02-25 2006-08-30 株式会社久保田 水田作业机
CN101796905A (zh) * 2010-03-19 2010-08-11 南通富来威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苗箱有宽隔板的宽窄行手扶插秧机
KR20120119680A (ko) * 2011-04-22 2012-10-31 대동공업주식회사 이앙기의 묘탑재대 위치 조절구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3865A (zh) * 2019-03-26 2019-06-11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椭圆—组合式凹凸共轭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
CN109863865B (zh) * 2019-03-26 2023-10-20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椭圆—组合式凹凸共轭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68392A (ja) 2014-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0859B (zh) 花生植物挖根机
CN204652962U (zh) 大马力推动式地下块茎作物履带收获机的挖掘输送装置
CN210900260U (zh) 全自动移栽联合作业机
CN104012226A (zh) 苗移植机以及栽种方法
JP2003204708A (ja) 水田除草機
CN204653002U (zh) 前置推动式地下块茎作物收获履带机的作物挖掘输送装置
JP2000300006A (ja) 水田除草機
JP2002045002A (ja) 水田除草機
CN204796158U (zh) 前推滚动支撑式地下块茎作物收获输送履带机
CN204796160U (zh) 前推双支撑式地下块茎作物履带收获机
CN204652965U (zh) 前推滚动支撑式地下块茎作物履带收获机
CN103355049A (zh) 套种蒜挖蒜机
CN204796159U (zh) 前推式地下块茎作物履带收获机的双支撑结构
CN204652959U (zh) 大马力推动式地下块茎作物履带收获机的前挖掘输送总成
JP2003204707A (ja) 水田除草機
CN203554905U (zh) 苗移植机
CN108834493A (zh) 一种农业种植开沟机
CN204796164U (zh) 前推式地下块茎作物履带收获机的双支撑式收获装置
CN203575063U (zh) 苗移植机
CN204652963U (zh) 大马力前置推动式地下块茎农作物履带收获机
CN204652961U (zh) 前置推动式地下块茎农作物收获履带机的动力驱动履带车
CN204653001U (zh) 前置推动式地下块茎农作物收获履带机的前挖掘输送总成
CN204652960U (zh) 前置推动式地下块茎农作物收获履带机的农作物收获装置
JP2015195742A (ja) 苗移植機
CN204652993U (zh) 大马力推动式地下块茎作物履带收获机的作物收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