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0820A - 印刷机的侧机架 - Google Patents
印刷机的侧机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010820A CN104010820A CN201280063443.4A CN201280063443A CN104010820A CN 104010820 A CN104010820 A CN 104010820A CN 201280063443 A CN201280063443 A CN 201280063443A CN 104010820 A CN104010820 A CN 1040108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 frame
- wall
- supporting structure
- side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3/00—Common details of rotary presses or machines
- B41F13/0024—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tary Pr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单元(01)的侧机架(02),用于在端侧支承四个印刷装置(04)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所述侧机架具有靠近需支承的印刷装置滚筒的机架前壁(44),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颈(31;32)或延长所述轴颈的轴穿过所述机架前壁引导和/或能够引导到背向滚筒的机架壁侧;所述侧机架具有至少两个壁部分段(48),所述至少两个壁部分段基本上竖直地布置在机架前壁(44)的背向滚筒的机架壁侧且与机架前壁一体地构造或至少刚性地连接,其中,两个壁部分段(48)在水平方向上如下相互间隔地布置:所述四个印刷装置(04)的至少所有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穿过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延伸的竖直平面在所述两个壁部分段(48)之间延伸。所述两个壁部分段(48)在沿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向与机架前壁(44)间隔的高度上分别在至少一个位于最下面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上方且位于最上面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下方的竖直区域中与至少一个包括支架元件(53)的支承结构(43)连接,所述支承结构在所述两个壁部分段(48)之间的整个连接宽度上防止在印刷装置滚筒(06;07)轴向上的弯曲地刚性地构造,方式为,所述支承结构(43)沿至少一个在整个连接宽度上延伸的路径具有在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向上观察均匀或非均匀的、至少10mm的总材料厚度和/或至少一个支架元件(53)被构造为具有以栏板或领部形式起作用的支架壁(57),所述支架壁在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向上从支架底板(58)的平面突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印刷机的侧机架。
背景技术
DE4430693A1公开了印刷单元、特别是具有多个相叠布置的双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这些印刷单元的滚筒在两侧支承在侧机架中。
EP1644191B1公开了一种插图印刷机的I字型印刷装置,其中,两个印刷带面的两侧的印刷装置相叠布置。滚筒支承在侧机架中,其中,在对滚筒轴承在驱动侧加以支承的侧机架与可在端侧布置在该侧机架上的盖子之间能够形成润滑剂腔。用于驱动滚筒的驱动马达布置在支架板上,该支架板通过双头栓钉与侧机架壁连接。
DE102009001481A1涉及一种零星印件印刷机的印刷单元,具有两个相叠布置的、共同形成双印刷位置的印刷装置。DE102009001481A1致力于提出一种具有较小的安装及调试成本的机器。为此,在印刷单元上在交货之前就设置用于对齐的止挡且准备机组内部的介质供给装置。在与驱动装置对置的侧机架的外侧设置配电柜,在该配电柜中主要设置用于驱动马达的驱动调节器。
DE202005006919U1公开了一种印刷机的部件的驱动单元,其中,伺服驱动调节器不应布置在配电柜中,而是直接布置在马达上。驱动单元在一个示例中被设置用于驱动印刷单元的印刷装置滚筒。这里,四个印刷装置的印刷装置滚筒支承在一个侧机架中且成对地由此类驱动单元来驱动。在一个示意图中,驱动单元布置在侧机架的一种后壁上,该后壁在侧机架的两个对置的侧向悬臂或者说领部(Kragen)之间延伸。
DE10163963A1公开了一种印刷装置的驱动装置,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一个印刷单元的四个印刷装置的印刷装置滚筒分别成对地由一个驱动马达来驱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印刷机的侧机架。
按照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实现。
能够通过本发明实现的优点特别在于,通过与前壁间隔布置地起干预作用的支承结构使得侧机架特别坚固。特别是可以在这种坚固的支承结构上布置驱动马达,无需为此设置附加的平面。
在具有槽池状的凹部的该支承结构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材料强度较小的情况下实现了尽可能高的坚固性和/或驱动马达靠近需驱动的驱动连接装置布置在印刷装置滚筒之间。这种实施方式还有助于低振动及低故障的运行。
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有利的是,该支承结构多部分地构造,从而比如简化了操作和/或实现了可接近性。
在一种改进中,印刷装置滚筒的轴颈支承在轴承元件中,轴承元件的径向轴承布置在轴承元件的靠近滚筒的区域中,该区域从侧机架定线(Seitengestellflucht)延伸到印刷装置滚筒的侧面。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且在下面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被实施为H字型印刷单元的印刷单元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2示出了穿过双印刷装置的支承装置和驱动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示出了敞开的侧机架的外部视图;
图4示出了对应于图3的视图,但具有驱动元件;
图5示出了支架元件的细节视图;
图6示出了图3中的侧机架,具有置入的支架元件;
图7示出了具有驱动马达的支架元件;
图8示出了装配有驱动马达的支架元件的后视图;
图9示出了装配有支架元件、但还敞开的侧机架;
图10示出了两个装配有驱动马达的支架元件,其以相对于滚筒驱动轮的布置关系示出;
图11示出了装配有支承结构且闭合的侧机架的外部视图;
图12示出了支承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轮转印刷机(特别是报纸印刷机,如其比如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那样)的印刷单元在同一个机架02(比如侧机架02)中具有在带路径中先后排列且布置在需穿过印刷单元01引导的带03(比如纸带03)的同一带侧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和第二印刷装置04。穿过印刷单元01引导的带03能够在印刷机01中至少在该带侧至少两次地被依次印刷。带路径或被拉入的带03优选基本上竖直地穿过印刷单元01延伸。印刷装置04优选被设计为平版印刷装置04且具有第一印刷装置滚筒06(比如转印滚筒06)和与第一印刷装置滚筒在合压状态下配合的第二印刷装置滚筒07(比如印版滚筒07)。与印版滚筒07配合的是输墨装置08;08′和针对湿式平版印刷的情况的润湿装置09;09′(或者组合的输墨/润湿装置)。在针对干式平版印刷的印刷装置04的实施变型中可以弃除润湿装置09;09′。
原则上,在印刷单元01的一个实施变型中,印刷装置04的转印滚筒06还能够与压印滚筒形成印刷位置11。这里,多个转印滚筒06能够与同一个压印滚筒配合且形成卫星印刷单元。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印刷装置04的转印滚筒06分别与同样这些印刷装置04(特别是平版印刷装置04)的转印滚筒06配合且与这些印刷装置分别形成一个所谓的双印刷装置12,该双印刷装置12在转印滚筒06的接触区域中在被拉入的带03的两侧形成印刷位置11(即双印刷位置11)。优选这些双印刷装置12中的两个竖直地相叠支承在同一个侧机架02中。
这些双印刷装置12原则上可以全部构造在平的布置方式中(即四个印刷装置滚筒的转轴在合压状态下位于同一个平面中)、构造在n形的布置方式中(即以向下敞开的多边边线(Polygonzug)的形状)、以u形布置方式构造(即以向上敞开的多边边线的形状)或者以z形形状构造(即具有两个配合的、其滚筒轴线平行的印刷装置,但位于相间隔的平面中)。
在印刷单元01的两个在带路径中先后布置的印刷位置11之间的间距尽可能小,为了尽管如此还能确保能够接近印刷装置滚筒06;07和/或印刷位置11,印刷单元01优选以所谓的“H字型构造方式”比如被设计为H字型印刷单元01。该H字型构造方式特别狭窄地构造。在H字型构造方式中,转印滚筒对相互间尽可能紧密地放置,其中,两个双印刷装置12中上面的双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07分别与转印滚筒06在位于平分转印滚筒06的水平面上方的外罩区域中配合,两个双印刷装置12中下面的双印刷装置的印版滚筒07分别与转印滚筒06在位于平分转印滚筒06的水平面下方的外罩区域中配合。从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端侧观察,两个双印刷装置12中下面的双印刷装置n形地设计且上面的双印刷装置u形地设计。概括来说,位于合压状态下的、两个双印刷装置12中上面的双印刷装置的转印滚筒和印版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形成了向下凹入的多边边线P1,而下面的双印刷装置12的转印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形成向上凸起的多边边线P2。
如比如在图1中仅示意性示出的那样,每一个双印刷装置12中的两个转印滚筒06中的至少一个(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为两个转印滚筒06)为了进行贴合及移开运动借助于虚线示出的偏心轴承13可枢转地支承在侧机架02上。印版滚筒07在涉及径向运动方向方面优选在运行中与机架固定地支承在侧机架02上,但印版滚筒07在必要时能够在安装或维护中通过比如支承在未示出的调校偏心轮中得到在径向上的调整。
印刷单元01的印版滚筒07在第一实施变型中可以是“双圆的”,即以如下一种圆周设计(比如示例性地参见图1右侧):该圆周在圆周方向上相应于两个先后的有效面。比如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两个竖式的报纸页面或四个横式的小开本报纸页面(比如杂志页面)的印刷样先后地布置或能够布置在印版滚筒07上。优选在这里,在圆周方向上先后在印版滚筒07上布置或能够布置两个印版。在另一个实施变型中(比如示例性地参见图1左侧),印刷单元01的印版滚筒07是“单圆的”,即以如下一种圆周设计:该圆周在圆周方向上仅相应于一个有效面。比如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竖式的报纸页面或两个横式的小开本报纸页面(比如杂志页面)的印刷样先后地布置或能够布置在印版滚筒07上。在这里,优选在圆周方向上在印版滚筒07上仅布置或能够布置一个印版。与该示例性的描述不同,印刷单元01的印版滚筒07全部被设计为双圆的或全部被设计为单圆的。
在印刷单元01的这两种实施变型中,单圆的或双圆的印版滚筒07比如与“双圆的”转印滚筒06配合。换句话说,在第一实施变型中,转印滚筒06的有效圆周基本上相当于印版滚筒07的有效圆周,在第二实施变型中,转印滚筒06的有效圆周基本上相当于配合的印版滚筒07的有效圆周的两倍。
在图1的左侧,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输墨及润湿装置08;09,在右侧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输墨及润湿装置08′;09′,但优选对于印刷单元01的所有印刷装置04设置同一个实施方式,即:或者是第一是实施方式,或者是第二实施方式。
输墨装置08;08′具有至少两个(在输墨装置08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为两个以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三个)与印版滚筒07在合压状态下配合的辊16(比如着墨辊16)和比如至少两个在墨流中并联或串联布置的辊17;19(比如摩擦辊17;19,特别是串墨辊17;19或串墨滚筒17;19,其具有比如坚硬且优选亲水的表面)。
在输墨装置08的、在更有利于接近印刷装置滚筒方面具有优点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两个辊16逆墨流向上与可往复移动或者说来回运动或者说闪动式(changierbar)的串墨滚筒17配合,该串墨滚筒包括在如下辊列中,该辊列由辊18(比如输墨辊18)、第二串墨滚筒19以及最后的另一个辊21(比如输墨辊21)组成。辊21从输墨系统获得油墨,该输墨系统比如在将输墨装置08设计为油膜输墨装置08的情况下包括辊22(比如油膜辊22)、通过间隙与油膜辊22配合的辊23(比如墨盒辊23)和墨盒24。在输墨装置08′的、在更好的着墨质量方面和/或结合双圆的印版滚筒07具有优点的实施方式中,两个串墨滚筒17;19在辊列或墨流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不是串联地,而是并联地布置。串墨滚筒17;19中的一个如第一示例中那样与第二着墨辊16配合,串墨滚筒17;19中的另一个与第三着墨辊16配合。两个串墨滚筒17;19并联地(即平行地)从共同的输墨辊21获得油墨,该输墨辊本身与输墨系统配合,输墨系统比如在油膜输墨装置08′的情况下包括油膜辊22、通过间隙与油膜辊22配合的墨盒辊23和墨盒24。
润湿装置09;09′具有与印版滚筒07配合的辊26(比如着水辊26)和至少一个与着水辊逆水流向上配合的第二辊27(比如串水辊27,特别是具有比如坚硬且优选亲水的表面的串水辊27)。优选该润湿装置09;09′被设计为是三辊式的,其中,第二辊27与第三辊28(特别是与弹性的外罩面)配合。在润湿装置09(比如被设计为喷洒润湿装置09)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三辊28通过润湿剂输送系统29(比如喷洒系统29)获得润湿剂。原则上还可以设置润湿剂池作为润湿剂输送系统29,这样,辊28浸入润湿剂池中。在润湿装置09′(比如被设计为喷洒润湿装置09′)的第二实施方式中,润湿剂输送系统29(比如喷洒系统29)与从印版滚筒07观察的第二辊27配合,其中,第三辊28不是位于直接的流体流中,而是仅作为游标辊(Reiterwalze)有助于均匀润湿剂。
印刷装置滚筒06;07在端侧(至少在其端侧中的一个端侧)具有滚筒轴颈31;32,简称为轴颈31;32(参见比如图2,其示意性示出了相应于图1中的视角II-II的结构),印刷装置滚筒通过轴颈在相应的支承装置33;34中支承在侧机架02中或上,和/或印刷装置滚筒能够在轴颈上旋转地被强制驱动。轴颈31;32的驱动在这里(必要时通过延伸轴颈31;32且与轴颈31;32抗扭连接的轴)优选由驱动装置39实现,该驱动装置具有:印刷装置滚筒06;07(至少滚筒对中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驱动联接装置、驱动马达38以及优选与马达轴(或抗扭连接的延长部)抗扭连接且与以驱动列36(比如传动装置36)形式的驱动联接装置配合的小齿轮37。
印刷单元01的两个布置在带路径的同一侧的印刷装置04的至少印刷装置滚筒06;07在机械上相互独立地由驱动装置39、特别是机械上相互独立的驱动马达38驱动。
在印刷单元01及其驱动装置的首先描述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四个印刷装置04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分别在机械上独立于其他印刷装置04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驱动地由驱动装置39(特别是机械上独立的驱动马达38)驱动。
对印刷装置04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39包括抗扭地支承在轴颈31;32(或延长该轴颈的轴,其在下面被同义地理解,但不再单独提及)上的驱动轮41;42(比如与转印滚筒06或其轴颈31对应的第一滚筒驱动轮41、特别是第一齿轮41,以及与印版滚筒07或其轴颈32对应的第二滚筒驱动轮42、特别是第二齿轮42)。两个滚筒驱动轮41;42相互之间处于有效连接或者说作用连接中,比如相互间处于齿啮合中。优选滚筒驱动轮41;42具有直齿。两个布置在带路径的同一侧的印刷装置04的驱动列36或在装配印刷单元01的可变性方面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印刷单元01的所有印刷装置04的驱动列36在机械上不相互关联,即在机械上独立地且通过在机械上相互分开或独立的驱动马达38来驱动。
如果双印刷装置12的印刷装置04在机械上相互独立地被驱动,则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两个印刷装置04的驱动轮41;42在轴颈31;32的轴向上观察布置在两个相互间不同的定线(Flucht)F1;F2(比如驱动定线F1;F2)中。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为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联接的齿轮41;42中的一个配设附属轮41′,该附属轮间接或直接与同一个轴颈31;32抗扭连接且与另一个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相同的另一个齿轮42啮合。附属轮41′的齿轮定线布置在对应的齿轮41;42的齿轮定线旁且相对于该齿轮在齿轮相位方面被扭转地布置或能够布置或者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旋转方向上弹性地且相对于对应的齿轮41;42的相位被预紧地支承在轴颈31;32上。较小地相位错开或预紧地布置的附属轮41′被用于在对应的驱动列36中可能发生波动或变换的阻力距时避免齿面变换。齿轮41和附属轮41′可以被设计为相互分开的构件,但也可以被设计为构造单元。优选的方式是,在这里为转印滚筒06的滚筒驱动轮41配设附属轮41′。
驱动马达38优选布置在于后壁一侧加固侧机架02的、下面描述的支承结构43上。
侧机架02(特别是至少在驱动一侧设置的侧机架02)被设计用于在端侧支承需布置在该侧机架02上的比如至少两个印刷装置04(优选上述四个印刷装置04)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侧机架具有靠近有待支承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机架前壁44,机架前壁具有开孔46,有待驱动的轴颈31;32穿过开孔46引导或有待引导到背向滚筒一侧的机架侧。
为了加固机架前壁44和/或有助于在侧部限定出空腔47,在关于机架宽度偏心的区域中且优选关于机架高度与必要时由横向支架和/或带束加固的底部区域67和/或顶部区域68相间隔地设置至少两个相互间水平地间隔的壁部分段48,所述壁部分段基本上竖直地布置在机架前壁44的背向滚筒的机架一侧。这些壁部分段48可以与机架前壁44一体地构造或至少刚性地与机架前壁44连接。两个壁部分段48优选在水平方向上如下相互间隔地布置:至少两个印刷装置04(特别是所有支承在该侧机架02中的印刷装置04)的至少所有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穿过转轴R06;R07延伸的竖直平面在这两个壁部分段48之间延伸。
在竖直方向上,这两个壁部分段48至少在最下面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上方的高度上以及在最上面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下方的高度上抗压地相互连接。但这两个壁部分段是不同的且与必要时在底部区域67和/或顶部区域68中加固侧机架02的横向支架和/或环围的轴环(比如下面将要阐述的支承壁部49的轴环)相间隔。
这两个壁部分段48在与机架前壁44轴向地(即在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向上观察)间隔的高度上(比如间隔至少100mm、特别是至少200mm)关于沿机架宽度延伸的方向抗压和/或抗拉地通过特别是不易弯曲和/或不易扭曲的支承结构43可拆开地相互连接。
因此,与单纯比如在侧机架02的整个背侧上延伸的盖子不同地,两个壁部分段48不是在侧机架02的从底部区域67到顶部区域68的总高度上、而是仅在一个高度分段上(即机架高度的一个区域,其竖直地与横向支架和/或领部加固的侧机架02的底部区域67和顶部区域68相间隔)通过以角撑部形式的坚固的支承结构43来连接。该高度分段优选围出位于最下面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上方且位于最上面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下方的竖直区域,即:一个在竖直方向上观察位于印刷单元01的中央的区域中的区域。支承结构43在这里在沿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向与机架前壁44相间隔的高度上与各分段48连接。该支承结构在两个壁部分段48之间的整个连接宽度上防止弯曲地在轴向上刚性地和/或在侧机架02的横向上抗压和/或抗拉地构造。为此,该支承结构比如沿至少一个在整个连接宽度上延伸的路径具有在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向上观察均匀的或不均匀的、至少10mm(优选15mm)的总材料厚度,和/或该支承结构43的至少一个支架元件53利用以栏板或领部的形式作用的支架壁57构造,该支架壁在轴向上从支架底面58的平面突起。优选支承结构43在其内部结构上包括至少一个槽状的凹部。
如比如在图6或9中可以看到的那样,支承结构43将两个侧部的栏板在其壁部分段48的区域中以在中央的(即与侧机架02的底部区域67和顶部区域68竖直间隔的)区域中的横向支架的形式连接起来。底部区域或顶部区域67;68比如通过设置空腔47上方或下方的机架分段89;91(比如伸出段89;91)形成。底部区域67在这里比如通过至少一个(优选两个)比如通过侧机架02的形状设计来构造的基座89形成,所述一个或两个基座布置在空腔47的下方和/或通过中间壁与空腔47分开地布置。同样地,顶部区域68比如通过至少一个顶部件91(优选两个顶部件91)比如通过侧机架02的形状设计来形成,所述一个或两个顶部件布置在空腔47的上方和/或通过相应的中间壁与空腔47分开地布置。以横向支架的形式设计的支承结构43在中央区域中加固机架,其中,在位于支承结构下方及上方的区域中,可以通过较轻的且易于安装的遮盖元件62(比如板材)来封闭或能够封闭背侧。支承结构43整体上具有比侧机架02的高度更小(特别是比为驱动列36提供的空腔47或比顶部区域与底部区域67;68之间的间距更小)的竖直高度。
支承结构43可以比如单件式(一体式)或多件式地构造,其中,在多件式的构造方式中,在安装好的状态下,必须在壁部分段48的整个宽度上得到抗压性和/或抗拉性以及优选得到防止弯曲和/或防止扭曲的刚度。对于支承结构43沿机架宽度防止轴向负荷方向上的变形的刚度,比如通过在机架02的横向上在具有5*104mm4(优选至少5*105mm4)的轴向的平面惯性矩I的两个壁部分段48之间构造支承结构43来实现。在下面描述的多件式的实施方式中,两个支架元件53在机架宽度的方向上观察分别具有至少5*104mm4(优选至少5*105mm4)的此类轴向的平面惯性矩I。优选所述单件式或多件式构造的支承结构43至少沿在整个连接宽度上延伸的路径具有在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向上观察至少10mm(优选至少15mm)的总材料厚度。
侧机架02通过支承结构43比如防止剪切或扭曲的加固优选如下实现:壁部分段48在至少两个竖直地以间距V相互间隔的点上通过防止在至少一个沿机架宽度延伸的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的型面配合和/或摩擦配合与支承结构43连接。此类在横向上抗压的连接方式可以比如原则上以型面配合地匹配在两个壁部分段48之间的支承结构43的形式来设计,其中,为了确保这种连接可以额外地设置螺栓连接方式。在另一个、比如在构件公差方面不太敏感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壁部分段48与支承结构43之间的抗拉和/或抗压的连接方式可以分别通过在各至少两个连接位置51上的螺栓连接装置69实现,这两个连接位置竖直地以间距V相互间竖直间隔。至少两个连接位置51的竖直间距V相当于在侧机架02中最远竖直间隔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之间的最大的竖直间距Z的比如至少十分之一、优选至少三分之一,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至少相当于在两个在印刷单元01的带路径上先后布置的印刷位置11之间的间距D。两个在最远间隔的点或连接位置51上的竖直间距V在下面还被称作:针对在机架宽度的方向上抗压和/或抗拉地(但至少抗压地)设计的、在支承结构43与壁部分段48之间的连接或者说连接部的连接长度V。
较高的不易扭曲性比如如下实现:支承结构43或各支架元件53还在竖直方向上至少在下面还要详细阐述的、将间距V或连接长度V与壁部分段48相对应的长度上被设计为具有5*104mm4(优选5*105mm4)的轴向平面惯性矩I。
在壁部分段48与支承结构43之间的连接或者说连接部的竖直布置方式优选为:竖直的连接长度V在竖直的视角中至少与印刷单元01的两个印刷位置11之间的竖直间距D的分段交叠。
至少在壁部分段48的包含该连接长度V的长度上,壁部分段在有待接收的负荷方面刚性地设计且在其高度的至少一部分上连贯地(但优选在连接到前机架与连接到支承结构43之间的总高度上)具有如下壁厚,该壁厚相当于在侧机架02中最远竖直间隔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之间的最大竖直间距Z的至少百分之一(优选至少百分之三)。优选针对在报纸印刷中采用的、比如被设计为H字型印刷单元01的印刷单元01,该壁厚为比如至少10mm(特别是至少20mm)。
壁部分段48可以被设计为端部的分段且比如直线地、折弯地(abknickend)和/或曲线状地在机架前壁44的背向滚筒的机架壁侧延伸。与一个个单独分布的接板或螺栓不同,壁部分段(比如独立于其线条走向)在侧机架02的竖直方向上比如在一个长度上延伸(该长度大于侧机架平行于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向延伸的高度),特别是至少在前述连接长度V上延伸。在有利的方式中,壁部分段(比如独立于其线条走向)在侧机架02的竖直方向上在如下一个长度上延伸,该长度至少与至少两个印刷装置04(特别是所有支承在侧机架02中的印刷装置04)的至少所有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穿过转轴R06;R07延伸的水平面相交。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壁部分段48是布置在机架前壁44的背向滚筒的机架壁侧的、连贯或者说完全环围的壁部49(比如支承壁部49,还被称作栏板或领部),该壁部优选被用于加固机架前壁44和/或有助于侧向地界定出空腔47。环围的支承壁部49沿曲线状和/或在一些分段中为直线或多边边线的线延伸,该线围绕至少两个印刷装置04(特别是所有支承在侧机架02中的印刷装置04)的至少所有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这样,上述支承结构43(优选相应于上述壁部分段48和/或其连接长度V)介入到该环围的支承壁部49的侧部区域中。
环围的支承壁部49和/或壁部分段48可以优选与机架前壁44一体地比如通过浇铸制造。
支承结构43可以在侧机架02的横向上一体地构造或者包括至少一个一体地在横向上连贯地在与壁部分段48的连接装置之间延伸的、产生抗压和/或抗拉的连接的构件。在该构件上,可以布置另一个、比如用于其他目的的构件。此类支承结构43可以在壁部分段48之间的宽度上自由支承地布置,或者比如额外地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撑元件52在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向上出于额外加固侧机架02的目的支撑在机架前壁44上和/或与机架前壁44抗压和/或抗拉地连接。在支承结构43的刚度足够高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过大的重量,支承结构43在有利的改进中可以在至少沿侧机架02的横向延伸的侧面上(但优选环围地)设计有以栏板或领部的形式起作用的支架壁57,该支架壁在轴向上从支架底板58的平面上突起且在边缘区域加固该支架底板。
但对壁部分段48之间的特别是至少压力进行吸收的支承结构43可以在另一个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在横向上观察多件式地设计,即在侧机架02的横向上通过多个、相互间至少在印刷单元01或其侧机架02的横向上抗压和/或抗拉地连接的支架元件53(比如机架接头53)设计。即使是在这里,支承结构43也可以额外地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承件52在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向上为了额外加固侧机架02而支撑在机架前壁44上和/或与机架前壁44抗压和/或抗拉地连接。这样,此类支撑位置(即此类支撑元件52)可以比如同时被设计为在横向上抗压和/或抗拉地进行连接两个支架元件53的支架元件52(比如连接元件52)或承担其功能。
对于支架元件53相互间直接连接的连接位置74或支架元件53与布置在其间的支架元件52的连接位置74来说,关于这些连接位置74的竖直连接长度的技术方案适用针对连接位置51所述的技术方案,换句话说,优选设置相应地间隔的连接位置74。
在侧机架02或印刷单元01的有利的设计中,支承结构被设计为,支承一个或多个用于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驱动的驱动马达38。在安装好的状态下,支承结构43或由多部分构成的支承结构43的支架元件53在其背向机架前壁44的一侧(比如外侧)支承至少一个(优选多个)驱动马达38或驱动马达的定子54。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马达轴56穿过支承结构43的开孔引导且具有抗扭地与支承结构连接的小齿轮37。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驱动马达38的径向支承装置和/或额外地布置在定子54与小齿轮37之间的径向轴承被构造为,在马达轴的远离马达的一端不设置或不必设置马达轴56的支承装置,或者在支承结构43的支承定子54的区域与需由小齿轮37驱动的滚筒驱动轮41;42之间的轴向间距的尺寸被设计得小到:在马达轴的远离马达的一端不设置或不必设置马达轴56的支承装置。
在支承驱动马达38的支承结构43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为了缩短驱动马达38与滚筒驱动轮41;42之间的轴向间距和/或为了加固在上述意义上一体式的支承结构43或由多部分组成的支承结构43的支架元件53,支承结构43或支承至少一个驱动马达38的支架元件53至少在沿侧机架02的横向延伸的侧面上(但优选环围地)构造有边缘57或以栏板或领部的形式起作用的支架壁57,该支架壁在轴向上从支架底板58的平面上突起。在优选的方式中,支承结构43或支架元件53如下定向地布置:通过边缘57或支架壁57产生的槽状的凹部或支架底板58指向机架前壁44的方向。支承结构43或支架元件53与壁部分段48和/或其他支架元件53(52)的连接在相对于支架底板58突起的边缘57上比如通过布置在边缘57上的固定鱼尾板59实现。因此,能够以相对于驱动马达38的布置方式更大的、与机架前壁44的间距来实现与壁部分段48和/或与其他支架元件53(52)的连接。在通过较高的壁部分段48和/或支承结构43的作用点和/或加铸达到较大的加固效应时,能够实现在驱动马达38与滚筒驱动轮41;42之间的较小的间距,而无需不必要且不利地采用较长的轴颈31;32。支架壁57的高度(进而比如还有槽状的凹部的深度)比如被加到至少50mm(有利地为至少100mm),从而得到了明显的加固效应和/或从而足够地缩短了轴或轴颈31;32的长度。
在安装和/或维护方面有利的设计方式中,在侧机架02的横向上设置两个支架元件53作为支承结构43,这两个支架元件分别在壁部分段48中的一个上且相互间或者直接地或者(如图所示)通过另一个支架元件52在侧机架02的横向上抗压和/或抗拉地相互连接。这种通过其他(比如竖直相互间隔的)支架元件53的连接可以在这里通过布置在边缘上的固定鱼尾板66实现。这两个支架元件53比如分别支承两个驱动马达38,驱动马达与印刷单元01的两个竖直地相叠布置的印刷装置04对应。
在有利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支架元件52且被设计为支撑元件52的支架元件52与机架前壁44一体地构造,比如通过浇铸制造。优选下面的支架元件52与环围的支承壁部49的下分段连接且上面的支架元件52与环围的支承壁部49的上分段连接且比如T形地构造在连接支架元件53的区域中。
槽状设计的支承结构43或槽状设计的支架元件53与其边缘57及其支架底板58优选一体地比如通过浇铸制造。为了进行额外的加固,比如同样也比较合适地,可以比如将三角形的支撑元件73布置在边缘57与支架底板58之间的顶碰位置的内边棱中。
在支承结构43的由多部分组成或者说被分开的实施方式中,在支承驱动马达38的支架元件53之间(比如水平地在两个支架元件53之间且竖直地在两个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另一个支架元件52在横向上抗压和/或抗拉地连接支架元件53的连接装置之间)设置凹口61,该凹口能够比如通过不起支承作用的比如由板材制成的盖子62(比如一个或多个遮盖元件62)可拆开地封闭。
支承结构43可以比如与必要时设置的凹口61的盖子62和其他遮盖元件63一起是由多部分组成的后壁64的一部分,该后壁与机架前壁44和环围的侧壁一起形成封闭的空腔47(比如润滑剂腔47)。在侧部封闭空腔47的壁部在这里原则上可以通过多个起支承作用和/或不起支承作用的分段得到。优选在侧部封闭空腔47的壁部通过连贯地环围的支承壁部49得到,该支承壁部在其壁部分段48的区域中通过支承结构43抗压和/或抗拉地(以及通过各连接长度V抗扭曲地)连接。
因此,在印刷单元01或侧机架02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中,侧机架02在机架前壁44的背向滚筒的一侧具有优选环围的支承壁部49,其中,侧部的壁部分段48与机架前壁44隔开轴向间距地直接通过起支承作用的、抗压和/或抗拉设计的支承结构43连接且由此被加固。优选在支承结构43上布置用于印刷装置04的驱动马达38,其中,马达轴56穿过优选被设计为机架后壁的一部分的支承结构43且与驱动轮41;42啮合。优选支承结构43被设计为具有槽状的凹部,在这些凹部中,驱动马达38尽可能靠近印刷装置滚筒布置。
在侧机架02的有利的改进中(在该改进中,比如壁部分段48是环围的支承壁部49的一部分),环围的支承壁部49机身缩腰地设计,从而使其在与支承结构43的连接区域中具有比位于上方和下方的区域中更小的间距。在这种机身扎紧或者说机身缩腰的区域中,支承壁部49与另一个侧壁分段71形成了空腔72,该空腔在流体技术上与润滑剂腔47分开地构造。在该空腔72中,比如能够布置用于控制印刷单元01的部件的电子构件。侧壁分段71还有助于在中央的竖直高度上加固侧机架02。在空腔72的区域中,可以设置未示出的、在机架前壁44中的打断部,该打断部比如引导到在印刷装置滚筒一侧布置在机架前壁44上的横梁的内部,该横梁本身将该侧机架02与布置在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另一端侧的侧机架02相连接。由此,信号导线能够在两个侧机架之间的短路径上引导。
在振动较小地实施侧机架02方面有利的改进中,容纳轴颈31;32的支承装置33;34被实施为,使得至少一个容纳轴颈31;32的径向轴承76设置在布置于侧机架02中或上的轴承壳体79的、从侧机架02的机架定线向印刷装置滚筒06;07一侧突出的区域中。可枢转的印刷装置滚筒06(特别是转印滚筒06)的支承装置33优选被设计为,使得至少一个容纳轴颈31的径向轴承76设置在布置于侧机架02中或上的轴承壳体79的、从侧机架02的机架定线向印刷装置滚筒06一侧突出的区域中(参见比如图12)。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实现枢转运动的偏心轴承13(即偏心的中间环77以及布置在轴承壳体79与中间环77之间的径向轴承78)也布置在这种从侧机架定线突出的区域中。具有优点的是,径向轴承76和径向轴承78的布置方式为:其接收径向力的支撑区域与同一个垂直于径向轴承76;78的轴向的平面相交(参见比如图12)。轴承壳体79在有利的改进中同时被用作外环79,该外环比如以套筒79的形式穿过机架开孔突出。轴承壳体79比如在远离滚筒的端部上具有领部81,该领部在侧机架02上通过比如螺栓连接来固定。
取代成对地驱动每一个印刷装置04中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还可以设置成:印刷单元01的所有印刷装置滚筒06;07通过一个共同的驱动马达38来驱动,或者每一个双印刷装置11的四个印刷装置滚筒06;07通过一个驱动马达38来驱动。如果双印刷装置11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通过一个共同的驱动马达38来驱动,则可以将对应的驱动轮41;42全部布置在同一个定线中。这样,替代比如两个并排布置的支架元件53可以将比如两个分别在支承壁部48之间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支架元件53竖直地相叠布置。
除了在上述以成对的方式或双印刷装置的宽度上的实施方式中驱动印刷装置滚筒06;07之外,还优选使得输墨装置08:08′的至少一个辊16;17;18;19;21;22;23(特别是至少一个摩擦辊17;19)被实施为以旋转方式被强制驱动。
在成本方面有利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辊17;19的驱动通过与该输墨装置08;08′对应的印版滚筒07实现。必要时,这种驱动无需润滑剂地比如通过皮带传动由与印版滚筒07的轴颈32间接或直接抗扭连接的驱动轮实现。在可替换的、在驱动灵活性方面有利的输墨装置08;08′的变型中,设置在机械上与印刷装置滚筒06;07独立的、输墨装置08;08′的至少一个辊16;17;18;19;21;22;23(特别是摩擦辊17;19)的驱动装置。输墨装置08;08′和印刷装置滚筒06;07在这里不处于机械上的驱动连接中。在该实施方式的改进中,在摩擦辊17;19上针对轴向驱动设置将旋转转化为往复或者说来回或者说闪动式轴向运动的传动装置。可替换地,可以为了提高灵活性设置成:设置用于产生一个或两个摩擦辊17;19的升降运动的驱动马达。
在牢固且低成本的实施方式中,在印版滚筒07与辊16;17;18;19;21;22;23之间设置齿轮列82;83作为输墨装置08;08′的至少一个辊16;17;18;19;21;22;23(特别是输墨装置08;08′的至少一个摩擦辊17;19)的驱动机制。该驱动从与印版滚筒07连接的驱动轮82比如通过中间轮82实施到与摩擦辊17;19连接的一个驱动轮83上且从该驱动轮83优选通过另一个中间轮实施到另一个摩擦辊的驱动轮上。往复运动或者说来回运动或者说闪动运动比如通过将旋转转化成轴向运动的传动装置84(比如曲柄传动机构84)来实现。
同样地,针对输墨装置08;08′的摩擦辊17;19的驱动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在多个实施变型中还被应用于润湿装置09;09′的辊26;27;28(特别是摩擦辊27)的驱动中。在从印版滚筒07出发通过齿轮列86;87驱动的实施方式中,该驱动由与印版滚筒07连接的驱动轮42经中间轮86实施到与摩擦辊27连接的驱动轮87上。即使是在这里,往复驱动也优选通过将旋转转化成轴向运动的传动装置88(比如曲柄传动机构88)实现。
输墨及润湿装置08;08′;09;09′的驱动轮和中间轮82;83;86;87优选全部与滚筒驱动轮41;42一起布置在同一个上述空腔47中。
附图标记列表
01 印刷单元、H字型印刷单元
02 机架、侧机架
03 带、纸带
04 印刷装置、平版印刷装置
05 -
06 (第一)印刷装置滚筒、转印滚筒
07 (第二)印刷装置滚筒、印版滚筒
08 输墨装置、油膜输墨装置
09 润湿装置、喷洒润湿装置
10 -
11 印刷位置、双印刷位置
12 双印刷装置
13 偏心轴承
14 -
15 -
16 辊、着墨辊
17 辊、摩擦辊、串墨辊、串墨滚筒
18 辊、输墨辊
19 辊、摩擦辊、串墨辊、串墨滚筒
20 -
21 辊、输墨辊
22 辊、油膜辊
23 辊、墨盒辊
24 墨盒
25 -
26 辊、着水辊
27 第二辊、串水辊、串水滚筒
28 第三辊
29 润湿剂输送系统、喷洒系统
30 -
31 滚筒轴颈、轴颈(06)
32 滚筒轴颈、轴颈(07)
33 支承装置
34 支承装置
35 -
36 驱动列、传动装置
37 小齿轮
38 驱动马达
39 驱动装置
40 -
41 驱动轮、滚筒驱动轮、齿轮
42 驱动轮、滚筒驱动轮、齿轮
43 支承结构
44 机架前壁
45 -
46 开孔
47 空腔、润滑剂腔
48 壁部分段
49 壁部、支承壁部
50 -
51 连接位置
52 支撑元件、支架元件、连接元件
53 支架元件、机架接头
54 定子
55 -
56 马达轴
57 支架壁、边缘
58 支架底板
59 固定鱼尾板
60 -
61 凹口
62 盖子、遮盖元件
63 遮盖元件
64 后壁
65 -
66 固定鱼尾板
67 底部区域
68 顶部区域
69 螺栓连接装置
70 -
71 侧壁分段
72 空腔
73 支撑元件
74 连接位置
75 -
76 径向轴承
77 中间环(偏心的)
78 径向轴承
79 轴承壳体、外环、套筒
80 -
81 领部
82 中间轮
83 驱动轮
84 传动装置、曲柄传动机构
85 -
86 中间轮
87 驱动轮
88 传动装置、曲柄传动机构
89 机架分段、伸出段、基座
90 -
91 机架分段、伸出段、顶部件
08′ 输墨装置
09′ 润湿装置、喷洒润湿装置
41′ 附属轮
F1 定线、驱动定线
F2 定线、驱动定线
P1 多边边线
P2 多边边线
R06 转轴
R07 转轴
D 间距
Z 间距
V 间距、连接长度
Claims (19)
1.一种印刷单元(01)的侧机架(02),用于在端侧支承四个印刷装置(04)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所述侧机架具有靠近需支承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机架前壁(44),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颈(31;32)或延长所述轴颈的轴穿过所述机架前壁引导和/或能够引导到背向滚筒的机架壁侧;所述侧机架具有至少两个壁部分段(48),所述至少两个壁部分段基本上竖直地布置在机架前壁(44)的背向滚筒的机架壁侧且与机架前壁一体地构造或至少刚性地连接,其中,两个壁部分段(48)在水平方向上如下相互间隔地布置:所述四个印刷装置(04)的至少所有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穿过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延伸的竖直平面在所述两个壁部分段(48)之间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壁部分段(48)在沿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向与机架前壁(44)间隔的高度上分别在至少一个位于最下面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上方且位于最上面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下方的竖直区域中与至少一个包括支架元件(53)的支承结构(43)连接,所述支承结构在所述两个壁部分段(48)之间的整个连接宽度上防止在轴向上的弯曲地刚性地构造,方式为,所述支承结构(43)沿至少一个在整个连接宽度上延伸的路径具有在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向上观察均匀或非均匀的、至少10mm的总材料厚度和/或至少一个支架元件(53)被构造为具有以栏板或领部形式起作用的支架壁(57),所述支架壁在轴向上从支架底板(58)的平面突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分段(48)在竖直地与侧机架(02)的底部区域(67)和顶部区域(68)间隔的区域中与支承结构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43)在其构造上包括至少一个槽状的凹部。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分段(48)投影到竖直线上的长度至少相当于其在轴向上延伸的壁部高度,比如100mm,和/或所述壁部分段(48)至少在与支承结构(43)的连接长度(V)上具有至少10mm的壁厚。
5.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壁部分段(48)在投影到竖直线上的连接长度(V)上通过防止在至少一个沿机架宽度延伸的方向上的相对运动的型面配合和/或摩擦配合与支承结构(43)连接,所述连接长度至少为在侧机架(02)中竖直地相隔最远的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之间的最大竖直间距(Z)的十分之一,其中,竖直的连接长度(V)优选通过至少两个连接位置(51)的竖直间距(V)得出。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支承结构(43)上,在背向印刷装置滚筒的外侧布置和/或能够布置至少一个用于驱动一个或多个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驱动马达(38),特别是驱动马达(38)的马达轴(56)穿过支承结构(43),在支承结构处,马达轴支承小齿轮(37),所述小齿轮与滚筒驱动轮(41;42)配合。
7.如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43)在其面对机架前壁(44)的一侧界定出空腔(47),特别是与机架前壁(44)、环围的侧壁(49)以及一个或多个后壁一侧的遮盖元件(62;63)一起构成润滑剂腔(47)。
8.如权利要求3以及4、5、6或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状的凹部通过在支架底板(58)中环围地布置的支架壁(57)构成,所述支架壁在轴向上从支架底板(58)的平面突起且特别是在边缘区域加固所述支架底板。
9.如权利要求1、2、3、4、5、6、7或8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43)被构造为在整个连接宽度上延伸的支架元件(53),所述支架元件在两侧直接与壁部分段(48)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2、3、4、5、6、7或8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宽度上延伸的支承结构(43)被构造成由所部分组成,其中,两个优选分别支承至少一个驱动马达(38)的支架元件(53)分别直接与壁部分段(48)且分别在至少两个相互间竖直间隔的连接位置(74)上相互间直接或利用同一个或多个布置在连接位置之间的连接元件(52)在机架宽度的方向上至少抗压地连接。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各支架元件(48)支承两个相叠布置在印刷单元(01)中的、特别是与被拉入带(03)的同一带面配合的印刷装置(04)的驱动马达。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元件(53)自支承地构造,其方式为:所述支架元件至少沿在至少一个与第一壁部分段(48)的连接位置(51)同至少一个间接或直接地与另一个壁部分段(48)连接的连接位置(74)之间的不中断的路径具有在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轴向上观察均匀或非均匀的至少为10mm的总材料厚度。
13.如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元件(53)槽形地构造,方式为:所述支架元件包括在支架底板(58)上环围地布置的支架壁(57),所述支架壁在轴向上从支架底板(58)的平面突出且在边缘区域加固支架底板。
14.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或12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两个壁部分段(48)是布置在机架前壁(44)的、背向滚筒的机架壁侧的支承壁部(49),特别是加固机架前壁(44)的栏板的一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两个壁部分段(48)是连贯地环围的支承壁部(49)的一部分,所述支承壁部沿一条线延伸,该线围绕支承在侧机架(02)中的印刷装置(04)的至少所有印刷装置滚筒(06;07)的转轴(R06;R07)。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竖直地相叠地设置两个支架元件(53),其分别支承至少一个驱动马达(38),所述支架元件分别在两侧直接与两个壁部分段(48)能够拆开地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0或16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支架元件(53)在其相互面对的侧面之间围出凹口(61),所述凹口能够通过盖子(62)能够拆开地对外封闭。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结构(43)在机架宽度的方向上观察在沿机架宽度的方向相互间隔的连接位置(51;74)之间具有至少为5*104mm4的轴向的平面惯性矩I。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侧机架,其特征在于,两个在壁部分段(48)上直接作用且直接或间接相互连接的支架元件(53)在机架宽度的方向上观察在沿机架宽度的方向相互间隔的连接位置(51;74)之间具有至少为5*104mm4的轴向的平面惯性矩I。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1089197.8 | 2011-12-20 | ||
DE102011089197A DE102011089197A1 (de) | 2011-12-20 | 2011-12-20 | Seitengestell einer Druckmaschine |
PCT/EP2012/068405 WO2013091915A1 (de) | 2011-12-20 | 2012-09-19 | Seitengestell einer druckmaschin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010820A true CN104010820A (zh) | 2014-08-27 |
CN104010820B CN104010820B (zh) | 2016-01-13 |
Family
ID=47008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63443.4A Active CN104010820B (zh) | 2011-12-20 | 2012-09-19 | 印刷机的侧机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2744660B1 (zh) |
CN (1) | CN104010820B (zh) |
DE (1) | DE102011089197A1 (zh) |
WO (1) | WO2013091915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78742A (zh) * | 2019-12-24 | 2020-04-10 | 佛山市必硕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纸塑包装盒平面图案印刷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85084A1 (en) | 2014-06-02 | 2015-12-10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Media handling system assembly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47887A (en) * | 1945-01-12 | 1948-08-24 | Goss Printing Press Co Ltd | Printing press frame |
US4620480A (en) * | 1980-08-04 | 1986-11-04 | Publishers Equipment Corporation | Conversion of letterpress to offset printing |
CN1158295A (zh) * | 1995-11-29 | 1997-09-03 |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轮转胶印机中的印刷设备的侧壁结构 |
CN1531483A (zh) * | 2001-08-03 | 2004-09-22 | �����ɷ� | 印刷机滚筒的设置 |
US20050126413A1 (en) * | 2002-06-10 | 2005-06-16 | Tabor Gregory F.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wspaper press cut-off reduction |
US20070095225A1 (en) * | 2003-07-11 | 2007-05-03 | Bernard Andreas E H | Printing machine and printing machine system |
DE202006020087U1 (de) * | 2006-11-22 | 2007-10-25 |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 Handhabungsvorrichtung einer Druckmaschine |
DE102006054381A1 (de) * | 2006-11-17 | 2008-05-21 |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 Druckeinheit einer Druckmaschine mit zwei übereinander angeordneten Doppeldruckwerken |
US20090007806A1 (en) * | 2007-07-04 | 2009-01-08 | Manroland Ag | Functional unit for a rotary printing press and rotary printing press with such a functional unit |
CN101678669A (zh) * | 2007-09-27 | 2010-03-24 |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至少两个相叠设置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塔以及用于运行这种印刷塔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4430693B4 (de) | 1994-08-30 | 2005-12-22 |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 Antriebe für eine Rollenrotations-Offsetdruckmaschine |
DE19740129C2 (de) * | 1997-09-12 | 2003-08-14 | Roland Man Druckmasch | Rotationsdruckmaschine mit stirnseitig freilegbaren Zylindern |
DE10163963B4 (de) * | 2001-12-23 | 2006-06-08 | Koenig & Bauer Ag | Antrieb eines Druckwerkes |
DE202005006919U1 (de) * | 2005-04-30 | 2005-07-21 |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 Antriebseinheit einer Komponente einer Druckmaschine |
DE102009001481B4 (de) * | 2009-03-11 | 2014-03-13 |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 Druckmaschine mit mehreren in Transportrichtung eines durch diese Druckmaschine führbaren Bedruckstoffs aneinandergereiht angeordneten Maschineneinheiten |
-
2011
- 2011-12-20 DE DE102011089197A patent/DE102011089197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
- 2012-09-19 CN CN201280063443.4A patent/CN104010820B/zh active Active
- 2012-09-19 WO PCT/EP2012/068405 patent/WO2013091915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09-19 EP EP12770022.7A patent/EP2744660B1/de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447887A (en) * | 1945-01-12 | 1948-08-24 | Goss Printing Press Co Ltd | Printing press frame |
US4620480A (en) * | 1980-08-04 | 1986-11-04 | Publishers Equipment Corporation | Conversion of letterpress to offset printing |
CN1158295A (zh) * | 1995-11-29 | 1997-09-03 |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轮转胶印机中的印刷设备的侧壁结构 |
CN1531483A (zh) * | 2001-08-03 | 2004-09-22 | �����ɷ� | 印刷机滚筒的设置 |
US20050126413A1 (en) * | 2002-06-10 | 2005-06-16 | Tabor Gregory F.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wspaper press cut-off reduction |
US20070095225A1 (en) * | 2003-07-11 | 2007-05-03 | Bernard Andreas E H | Printing machine and printing machine system |
EP1644191B1 (de) * | 2003-07-11 | 2009-02-18 |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 Rollenrotationsdruckmaschine |
DE102006054381A1 (de) * | 2006-11-17 | 2008-05-21 | Koenig & Bauer Aktiengesellschaft | Druckeinheit einer Druckmaschine mit zwei übereinander angeordneten Doppeldruckwerken |
DE202006020087U1 (de) * | 2006-11-22 | 2007-10-25 | Man Roland Druckmaschinen Ag | Handhabungsvorrichtung einer Druckmaschine |
US20090007806A1 (en) * | 2007-07-04 | 2009-01-08 | Manroland Ag | Functional unit for a rotary printing press and rotary printing press with such a functional unit |
CN101678669A (zh) * | 2007-09-27 | 2010-03-24 | 柯尼格及包尔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至少两个相叠设置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塔以及用于运行这种印刷塔的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78742A (zh) * | 2019-12-24 | 2020-04-10 | 佛山市必硕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纸塑包装盒平面图案印刷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744660A1 (de) | 2014-06-25 |
WO2013091915A1 (de) | 2013-06-27 |
DE102011089197A1 (de) | 2013-06-20 |
EP2744660B1 (de) | 2015-04-08 |
CN104010820B (zh) | 2016-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13513B2 (en) | Printing group pertaining to a printing machine having a linearly displaceable transfer cylinder | |
US7752964B2 (en) | Printing unit on a web-fed rotary printing press | |
US7699000B2 (en) | Device for mounting a cylinder in a printing unit, and method for adjustment of a print on-position | |
US7779757B2 (en) | Printing units on a web-fed rotary printing press | |
BRPI0708538A2 (pt) | grupos de impressão de uma impressora | |
CN105745078A (zh) | 凹版印刷机以及具有凹版印刷机的印刷设备 | |
US7114439B2 (en) | Printing groups of a printing press | |
US7032510B2 (en) | Mounting for cylinders of a printing machines | |
CN104010820A (zh) | 印刷机的侧机架 | |
CN102666102B (zh) | 具有端面上的侧机架的印刷机的印刷单元 | |
US20050188865A1 (en) | Slide-in print unit for a variable format in offset printing | |
CN102026812A (zh) | 印刷机的印刷装置中的设备 | |
CN104245320A (zh) | 具有至少两个机械上被彼此独立地驱动的、构成双印刷装置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单元 | |
US6474232B1 (en) | Rotary offset printing machine | |
US6363848B1 (en) | Printing unit with cylinders arranged in the shape of a “V” and “W” | |
US9216567B2 (en) | Printing press with several inking units | |
CN210062346U (zh) | 机组式商业票据轮转印刷机跳印张力同步补偿恒定装置 | |
US20040231535A1 (en) | Printing groups of a printing press | |
JP5505885B2 (ja) | オフセット輪転印刷機の製作方法 | |
US20080000366A1 (en) | Printing Unit Pertaining to a Multi-Color Roller Rotary Pres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the Same | |
US7484458B2 (en) | Printing group including cylinders supported for movement | |
EP2418084A1 (en) | Printing cylinder device and rotary printing press provided with printing cylinder device | |
JP4608635B2 (ja) | 印刷機 | |
JPH08174786A (ja) | オフセット印刷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Wuerzburg, Germany Patentee after: Koenig & Bauer-Albert AG Address before: Wuerzburg,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Koenig & Bauer-Albert 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