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2668B - 儿童汽车 - Google Patents

儿童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02668B
CN104002668B CN201410173065.6A CN201410173065A CN104002668B CN 104002668 B CN104002668 B CN 104002668B CN 201410173065 A CN201410173065 A CN 201410173065A CN 104002668 B CN104002668 B CN 1040026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semiaxis
gear
inner housing
differential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7306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02668A (zh
Inventor
汪星
王超
陈何良
孙妮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UZHOU KESHENG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hengyuan Technology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hengyuan Technology Transmis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hengyuan Technology Transmiss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7306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0026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4002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2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02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266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儿童汽车,属于儿童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儿童汽车结构简单、功能少的问题。本儿童汽车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底部的底盘及安装在车架上的四个车轮,在车架内设有四驱传动装置、转向装置、前悬架装置及后悬架装置,前悬架装置安装在底盘的一端并与转向装置连接,后悬架装置安装在底盘的另一端并与四驱传动装置连接,四驱传动装置包括两个电机,四个车轮分别设置在两电机的两侧,至少一个电机通过差速器分别与对应两车轮相连,电机通过输入轴与差速器相连,差速器包括外壳体以及内壳体,该差速器上还设置有能将内壳体锁死并使第一半轴及第二半轴同速旋转的差速锁。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强、安全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儿童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儿童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儿童汽车。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喜欢坐在玩具汽车内玩耍,儿童玩具汽车的种类也多种多样,但是它们结构简单且功能单一,不能提高孩子们的游戏兴趣,不具备现有成人汽车的驾驶真实感。此外,由于孩子们无法驾驶成人汽车,有人设计了仿真儿童玩具汽车,它在外形上较普通玩具汽车更像成人汽车,但是内在操作依旧十分简单,仿真儿童玩具汽车驾驶时的感觉与实际的驾驶成人汽车感觉相去甚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合理、实用性强、安全性高的儿童汽车。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儿童汽车,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底部的底盘及安装在车架上的四个车轮,其特征在于,在车架内设有四驱传动装置、转向装置、前悬架装置及后悬架装置,所述前悬架装置安装在底盘的一端并与转向装置连接,所述后悬架装置安装在底盘的另一端并与四驱传动装置连接,所述四驱传动装置包括两个电机,上述四个车轮分别设置在两电机的两侧,其中至少一个电机通过差速器分别与对应两车轮相连,所述电机通过输入轴与差速器相连,所述差速器包括外壳体以及安装在外壳体内且具有从动齿轮的内壳体,该差速器上还设置有能将内壳体锁死并使第一半轴及第二半轴同速旋转的差速锁。
在上述的儿童汽车中,所述的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同轴设置且分别与输入轴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分别通过传送轴与相对应两车轮相连,所述输入轴具有主齿轮且输入轴伸入外壳体内并通过主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在内壳体内设有与第一半轴及第二半轴分别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在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上分别设有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在内壳体内通过行星轴安装有至少一对行星齿轮,每个行星齿轮均啮合连接在第一侧齿轮与第二侧齿轮之间且相对内壳体转动。
在上述的儿童汽车中,所述差速锁包括控制杆、复位件以及能将内壳体锁死的活动件,活动件包括插接块以及能将内壳体锁死的锁块,所述锁块具有环形凹槽且活动安装在第一连接轴上,所述控制杆铰接连接在插接块上且复位件卡固在控制杆与插接块之间,所述插接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能伸入环形凹槽内的插柱,且当控制杆压缩复位件时复位件带动插接块移动并使插接块带动锁块脱离内壳体。
在上述的儿童汽车中,所述前悬架装置包括前支架、前下摆臂、前上摆臂和转向件,所述前下摆臂、前上摆臂、减震器组件和转向件呈中心对称分布在前支架两侧,所述前支架固连在底盘上,所述前下摆臂和前上摆臂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前支架两端,所述前上摆臂和前下摆臂的另一端通过关节球轴承分别连接到转向件的两端,所述转向件可绕前下摆臂的关节球轴承旋转,所述后悬架装置包括后支架、后下摆臂、后上摆臂和连接件,所述后下摆臂、后上摆臂、减震器组件和连接件呈中心对称分布在后支架两侧,所述后支架固连在底盘上,所述后下摆臂和后上摆臂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后支架的两端,后上摆臂的另一端连接到连接件的一端,后下摆臂的另一端铰接到连接件的另一端。
在上述的儿童汽车中,所述前悬架装置和后悬架装置均还包括有减震器组件,减震器组件包括减震器,安装在减震器两端的盖板及套设在减震器上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抵靠在盖板上,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关节球,在后支架和前支架上分别固连有后立板和前立板,减震器通过关节球分别与前立板和前下摆臂或后立板和后下摆臂铰接。
在上述的儿童汽车中,所述转向件包括前转轴部,在前转轴部上开设有前转轴孔并在前转轴部的两端凸出形成凹槽部,在前转轴孔内安装有与车轮相连的前转轴,在凹槽部内安装有连接轴和凸出连接轴形成球状关节部组成的前下关节球,连接轴的两端固连到凹槽部,所述前下摆臂连接在关节部上,在凹槽部的一侧上凸出形成有支架部且所述关节球固连在支架部上,在转向件上还设置有垂直于支架部的转向部,且所述转向部可带动支架部绕连接轴转动。
在上述的儿童汽车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后转轴部、分别设置在后转轴部的两端铰接部和U槽部,在后转轴部上开设有后转轴孔并在后转轴孔内安装有与车轮相连的后转轴,在铰接部上开设有铰接孔,在后下摆臂上开设有凹槽且所述铰接部卡入凹槽内,所述后下摆臂和铰接部通过销轴贯穿铰接孔相连。
在上述的儿童汽车中,所述的转向装置包括第一转向器、第二转向器、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齿轮轴和操纵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安装在第一转向器与齿轮轴间,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安装在第二转向器与齿轮轴间,所述操纵机构由操纵箱、操纵杆和辅助机构构成,所述齿轮轴横向插设在操纵箱内并在齿轮轴的正面均匀分布有若干扣槽,所述操纵杆轴向插设在操纵箱内并在操纵杆上设有齿轮,且所述的齿轮均匀分布有若干与扣槽对应设置的卡齿,所述卡齿上设有啮合面且啮合面为外凸的圆弧面,相邻两卡齿之间以内凹圆弧面连接,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弹簧和辅助块,所述辅助块位于齿轮轴的反面且卡在齿轮轴侧面上,在辅助块中部设有弹簧卡嵌部且所述的弹簧安装在弹簧卡嵌部与操纵箱间。
在上述的儿童汽车中,所述第一转向器和第二转向器均由主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传动臂构成,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与主板连为一体且所述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对称平行设置在主板一侧,所述轴孔座设置在主板另一侧,所述轴孔座上沿轴向开设有贯穿主板设置的圆柱通孔,所述传动臂由延伸部和转折部组成,所述延伸部为一长方体且一端与第一挡板固连,另一端与转折部固连,所述转折部与延伸部的夹角呈90度,所述第一挡板与主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挡板与主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架,所述传动臂与第一挡板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支撑架。
在上述的儿童汽车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均设有第一换向器和第二换向器,第一换向器和第二换向器均由球座和杆座构成,所述球座内侧和球座外侧均为半球面且所述球座内侧半球面的直径稍大于旋转球的直径,所述杆座为空心圆柱且空心圆柱的内直径稍大于传动杆的直径,所述球座与杆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换向器和第二换向器的球座朝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四驱传动装置设计合理,各零部件之间布局紧凑,使得整体电机的体积比较小,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零部件装配及拆卸都比较方便;同时驾驶者能简单快捷地通过控制差速锁来实现差速器锁死功能,设计合理,使得两半轴连接的两车轮能实现同速旋转,且前轮和后轮保持同样转速,使得车辆陷入困境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脱离;而且四轮驱动可以使得儿童汽车转向尽量中性,从而提高过弯能力,并能提高儿童汽车驾驶的安全性。
2、前下摆臂和前上摆臂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前支架两端,前上摆臂和前下摆臂的另一端通过关节球轴承分别连接到转向件的两端,转向件可绕前下摆臂的关节球轴承旋转,使得前上摆臂和前下摆臂到转向件的距离固定不变,转向件可以绕拉杆转动,可以实现车轮上下震动,不会左右摇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四驱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差速器去除盖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第一半轴与第二半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差速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插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锁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前悬架装置和后悬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前悬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后悬架装置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前上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前下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后上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后下摆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中转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中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转向装置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9中A-A向的剖视图。
图22是本发明转向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转向装置中另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转向装置中转向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19所示,本儿童汽车包括车架100、安装在车架100底部的底盘200及安装在车架100上的四个车轮300,在车架100内设有四驱传动装置、转向装置、前悬架装置及后悬架装置,其中前悬架装置安装在底盘200的一端并与转向装置连接,后悬架装置安装在底盘200的另一端并与四驱传动装置连接。
四驱传动系统包括两个电机500,四个车轮300分别设置在两电机500的两侧,其中至少一个电机500通过差速器501分别与对应两车轮300相连,电机500通过具有主齿轮5016的输入轴5015与差速器501相连,差速器501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半轴5020、第二半轴5021,第一半轴5020、第二半轴5021分别通过传送轴5040与对应两车轮300相连,差速器501包括外壳体5011以及安装在外壳体5011内且具有从动齿轮5018的内壳体5017,该差速器501上还设置有能将内壳体5017锁死从而实现第一半轴5020、第二半轴5021同速旋转的差速锁5028。
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中的差速器501可以选择为一个或两个,选择差速器501为单个的时候,可以选择将差速器501设置在两前轮之间,也可以将差速器501设置在两后轮之间,一般选择将差速器501设置在两前轮之间;选择差速器501为两个的时候,即是说前轮和后轮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差速器501。
在儿童汽车等适用于本案差速器501的车辆中,电机500的驱动力经由输入轴5015传入,最后驱动力分别经由第一半轴5020、第二半轴5021通过传送轴5040传送给车辆的对应车轮300。输入轴5015伸入外壳体5011内并通过主齿轮5016与从动齿轮5018啮合连接,内壳体5017内设有与第一半轴5020、第二半轴5021分别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轴5022、第二连接轴5025,第一连接轴5022、第二连接轴5025上分别设有第一侧齿轮5023、第二侧齿轮5026,内壳体5017内通过行星轴安装有至少一对行星齿轮5027,每个行星齿轮5027均啮合连接在第一侧齿轮5023与第二侧齿轮5026之间且相对内壳体5017转动。
优选地,差速锁5028包括控制杆5029、复位件5031以及能将内壳体5017锁死的活动件5032,活动件5032活动安装在第一连接轴5022上,复位件5031与活动件5032固连,控制杆5029铰接连接在活动件5032上,控制杆5029能绕活动件5032的铰接支点转动并压缩或松开复位件5031,当控制杆5029压缩复位件5031时复位件5031带动活动件5032脱离内壳体5017,当控制杆5029松开复位件5031时,复位件5031在复位回弹力作用下逐渐复位并带动活动件5032逐渐锁死内壳体5017。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外界设备与控制杆5029相连,进而实现差速锁5028的打开和关闭。本差速器501在初始状态下,驾驶者通过外界(拉绳等)组件操控控制杆5029一直处于压缩复位件5031的状态,此时的活动件5032与内壳体5017处于脱离状态,差速器501并未锁死,即是说差速器501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驾驶者需要将差速器501调整至锁死状态(即失去差速功能)时,只需松开控制杆5029,使得复位件5031自然回弹并带动活动件5032锁死内壳体5017,此时的差速器501就失去了差速作用,上述差速器501结构设计简单,操作过程便捷,给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优选地,活动件5032包括插接块5033以及能将内壳体5017锁死的锁块5035,锁块5035具有环形凹槽5036且活动安装在第一连接轴5022上,控制杆5029铰接连接在插接块5033上且复位件5031卡固在控制杆5029与插接块5033之间,插接块503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能伸入环形凹槽5036内的插柱5034,当控制杆5029压缩复位件5031时,复位件5031带动插接块5033移动,同时插接块5033带动锁块5035脱离内壳体5017,当控制杆5029松开复位件5031时,复位件5031在复位回弹力作用下带动插接块5033逐渐复位并带动锁块5035逐渐锁死内壳体5017。
插接块5033与锁块5035的设计,结构布局紧凑严密且固定牢靠,既防止了工作过程中活动件5032的滑落,又保证了差速器501工作的稳定性。此外,环形凹槽5036和插柱5034的配合,设计合理且不会占用比较大的空间,在第一连接轴5022转动中,锁块5035随着第一连接轴5022一起转动,插柱5034一直停留在环形凹槽5036内,并不影响本差速器501的正常运作。
优选地,内壳体5017面朝第一半轴5020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凸块5019,锁块5035面朝内壳体5017的端面上设有与凸块5019一一对应的多个卡槽5037,这样的结构设计,布局合理且能有效防止内壳体5017和锁块5035的周向窜动,锁块5035还对内壳体5017起到一定的稳固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差速锁5028的“锁死效果”。
当驾驶者需要将差速器501调整至锁死状态时,只需松开控制杆5029,使得复位件5031自然回弹并带动插接块5033移动,插接块5033带动锁块5035锁死内壳体5017,此时凸块5019一一卡固在对应的卡槽5037内,结构设计简单且固定牢靠。凸块5019数量为四个且均匀环绕分布在内壳体5017面朝第一半轴5020的端面上,加工方便且能满足差速器501实际工作需求。此外,设计卡槽5037的宽度略大于凸块5019的宽度,使得锁块5035锁死内壳体5017的同时具有一定缓冲间隙。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抖动,期间产生的微小位移可能会使凸块5019与对应的卡槽5037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些许偏移,如果卡槽5037的宽度设计与凸块5019的宽度相等的话,则可能会导致凸块5019无法准确卡入对应卡槽5037的情况,影响工作效率。
优选地,第一连接轴5022中部设置有同步外齿轮5024,锁块5035中部开设有中心通孔5038,中心通孔5038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与同步外齿轮5024相啮合的同步内齿条5039,锁块5035通过同步内齿条5039活动安装在第一连接轴5022上且能沿第一连接轴5022轴向平移。这样的结构设计合理,使得锁块5035与第一连接轴5022紧密贴合,有效地防止了锁块5035的周向窜动,对第一连接轴5022也起到稳固作用,更进一步保证了差速器501锁死后两半轴之间的同速旋转。
优选地,外壳体5011由盖板5012和底壳5013构成,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底壳501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筋5014,使得外壳体5011固定更加牢靠,提高了外壳体5011内的各零部件的工作稳定性。控制杆5029设置在盖板5012外,插接块5033部分伸出盖板5012外,控制杆5029一端铰接连接在插接块5033上,另一端设置有一拉环5030。初始状态下,驾驶者可以通过拉绳等外界设备穿过拉环5030,进而操控控制杆5029一直处于压缩复位件5031的状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优选地,第一半轴5020和第二半轴5021同轴设置,第一半轴5020、第二半轴5021分别与输入轴5015垂直设置,布局合理,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本案中差速器501在车辆直线行驶过程中,电机500的驱动力经由输入轴5015上的主齿轮5016转向90°传递到从动齿轮5018(环形齿轮)上,从动齿轮5018带动两个行星齿轮5027一起旋转(和车轮300旋转方向一致),并带动两侧齿轮旋转,从而车轮300前进。此时由于是直线行驶,左右两个车轮300所受到的阻力一样,因此,两个行星齿轮5027并不自转。
在车辆转弯过程中,由于左右车轮300受到的阻力不同,左右两个侧齿轮之间就会产生阻力差,这便使得两个行星齿轮5027在绕半轴旋转的同时还要产生自转,从而吸收阻力差,使得左右车轮300能够以不同的速度旋转,从而让车辆顺利完成转弯。此外,在不需要使用差速器501的情况下,驾驶者能简单快捷地控制差速锁5028将差速器501锁死,使得两个半轴连接的两车轮300能实现同速旋转,且前轮和后轮保持同样转速,使得车辆陷入困境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脱离。
前悬架装置包括前支架11、前下摆臂13、前上摆臂12、减震器组件15和转向件14,前下摆臂13、前上摆臂12、减震器组件15和转向件14呈中心对称分布在前支架11两侧。前支架11呈矩形且有两个,前支架11相对设置且底部固连在底盘50上,前支架11的顶上固连有前连接板17,前连接板17与底盘50平行,前连接板17上设置有垂直于前连接板17的前立板16,前立板16固连在前三角架61上,前三角架61通过螺栓紧固到前连接板17上,前支架11的四角上均固连有前拉杆18a,前拉杆18a包括前上拉杆181和前下拉杆182,前立板16设置有两前支脚161a,前支脚161a套设到前上拉杆181上。前支架11、底盘50和前连接板17构成一个立方体形状的骨架,整体稳定;前立板16固连在前三角架61,前三角架61固连到前连接板17上,方便的调节了前立板16位于前支架11上的位置;前立板16设置前支脚161a套设在前上拉杆181上,整体形成三点确定平面的特点,保证前立板16与前上拉杆181垂直,位置确定。
前上摆臂12包括前上本体部121、分别设置在前上本体部121两端的前上安装部122和前上连接部123,前上本体部121上开设有贯穿前上本体部121的减料口124,减震器组件15穿过减料口124连接到前下摆臂13上,前上安装部122上设置有前上安装孔125,前上安装孔125套设在前上拉杆181上,前上安装部122上开设有前切槽126,前立板16上的前支脚161a套设在前上拉杆181的位置位于前切槽126内且前支脚161a滑设在前上安装部122的前切槽126内,前上连接部123上固连关节球轴承外环191,转向件14上固连关节球内圈192,关节球内圈192可在关节球轴承外环191内转动。转向件14与前上摆臂12的接触端通过关节球轴承25连接,转动幅度大,有保证两点间的距离不变;减震器组件15穿过减料口124连接到前下摆臂13上,可以使前下摆臂13产生的振动沿减震器组件15传递减震,减震器组件15位于中心位置,减震效果好,受力均匀。
前下摆臂13包括前下本体部131、分别设置在前下本体部131两端的前下安装部132和前下连接部133,前下本体部131的中心面上开设有贯穿前下本体部131的前下安装口135,减震器组件15的一端铰接在前下安装口135内,前下安装部132上设置有前下安装孔136,前下安装孔136套设在前下拉杆182上,前下连接部133上开设有关节球轴承孔134,转向件14上固连有前下关节球,前下关节球包括连接轴147和凸出连接轴147形成球状的关节部146,关节球轴承孔134可绕前下关节球的关节部146转动。前下摆臂13铰接在前下拉杆182上,另一端通过设置关节球轴承孔134与前下关节球连接,保证前下摆臂13的长度不变,转动灵活;减震器组件15固连在前下安装口135,安装简单,受力性能好。
转向件14包括前转轴部141,在前转轴部141的两端凸出形成凹槽部142,前转轴部141上开设有前转轴孔145,前转轴孔145内安装有前转轴60a,前转轴60a的轴径垂直于前上拉杆181和前下拉杆182的轴线所处的平面,前转轴60a与车轮300相连,前下关节球安装在凹槽部142内,连接轴147的两端固连到凹槽部142,前下连接部133连接到关节部146上,凹槽部142的一侧上凸出形成支架部143,关节球内圈192固连在支架部143上,转向件14上还设置有转向部144,转向部144垂直于支架部143,并与支架部143位于同一侧,转向部144连接到转向系统,可在转向系统的带动下使转向件14绕连接轴147转动,从而带动车轮300转动。前下连接部133连接到关节部146位于凹槽部142内,结构简单,空间小;关节球内圈192固连在支架部143,与前上摆臂12连接,可以实现一定幅度的转动,使转向件14保持上下移动。
后悬架装置包括后支架21、后下摆臂23、后上摆臂22、减震器组件15和连接件24,后下摆臂23、后上摆臂22、减震器组件15和连接件24呈中心对称分布在后支架21两侧。后支架21呈矩形且有两个,后支架21相对设置且底部固连在底盘50上,后支架21的顶部固连有后连接板27,后连接板27与底盘50平行,后连接板27上设置有垂直于后连接板27的后立板26,后立板26固连在后三角架62上,后三角架62固连到后连接板27上,后支架21的四角上均固连有后拉杆18b,后拉杆18b还包括后上拉杆281和后下拉杆282,后立板26上设置有两后支脚161b,两后支脚161b上开设有支脚孔,支脚孔套设在后上拉杆281上。后支架21、底盘200和后连接板27构成一个立方体形状的骨架,整体稳定;后立板26固连在后三角架62,后三角架62固连到后连接板27上,方便的调节了后立板26位于后支架21上的位置;后立板26设置两后支脚161b套设在后拉杆18b上,整体形成三点确定平面的特点,保证后立板26与后拉杆18b垂直,位置确定。
后上摆臂22包括后上本体部221、分别设置在后上本体部221两端的后上安装部222和后上连接部223,后上本体部221呈三角形或者是梯形,后上安装部222位于后上本体部221的一边且设置有后上安装孔224,后上安装孔224套设在后上拉杆281上,后上安装部222上开设有后切槽225,后立板26上的后支脚161a套设在后上拉杆281上,位于后切槽225外且后上安装部222可抵靠到后支脚161a上,后上连接部223位于后上安装部222相对的尖角上,后上连接部223上固连关节球轴承25,连接件24的一端设置有圆柱销贯穿关节球轴承25的安装孔,关节球轴承25可绕关节球转动并可沿圆柱销转动。后上本体部221设置成三角形或梯形,且后上安装部222可抵靠到支脚161上,可以给减震器组件15提供安装空间,使结构紧凑;后上连接部223上固连关节球轴承25,可以是后上摆臂22摆动角度大。
后下摆臂23包括后下本体部231、分别设置在后下本体部231两端的后下安装部232和后下连接部233,后下本体部231的侧边凸出设置有贯穿后下本体部231的后下安装口234,减震器组件15的一端铰接在后下安装口234内,后下安装部232上设置有后下安装孔236,后下安装孔236套设在后下拉杆282上,后下连接部233上开设有铰接口235并通过销轴铰接到连接件24的一端。后下摆臂23侧边凸出设置后下安装口234,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后下连接部233铰接到连接件24上,后下摆臂23绕销轴和后拉杆18b转动,只有上下转动,运动轨迹稳定。
连接件24包括后转轴部241、分别设置在后转轴部241的两端铰接部243和U槽部242,U槽部242上开设有U形槽246,圆柱销贯穿关节球轴承25并安装在U形槽246内,后转轴部241上开设有贯穿连接件24的转轴孔244,转轴孔244内安装有后转轴60a,后转轴60a的轴径垂直于后上拉杆281和后下拉杆282的轴线所处的平面,后转轴60a垂直于后转轴部241,后转轴60a凸出连接件24的一端安装车轮300,另一端向内连接到传动系统30,在铰接部243上开设铰接孔245,后下连接部233开设有凹槽237,铰接部243卡入凹槽237内,销轴穿过后下连接部233的铰接口235和在凹槽237内的铰接部243,将连接件24铰接到后下连接部233上。
减震器组件15均包含有减震器151,安装在减震器151两端的端盖152及套设在减震器上的减震弹簧153,减震弹簧153的两端抵靠在端盖152上,端盖152上设置有关节球,减震器组件15通过关节球分别与前立板16和前下摆臂13或后立板26和后下摆臂23铰接。
本儿童汽车在初始状态下,底盘200水平放置,前悬架装置安装在底盘200的前端,后悬架装置安装在底盘200的尾端,当前轮震动时,前轮的震动传递到前转轴60a上,安装前转轴60a的转向件14整体震动,由于前上摆臂12和前下摆臂13均与转向件14通过关节球轴承25的形式连接,整体构成四边形结构,前上拉杆181和前下拉杆182的位置固定不变,因而转向件14只会随着前上摆臂12和前下摆臂13的转动而上下移动,不会左右摆动,因而车轮300只会上下震动,同时减震器组件15通过减震弹簧153减震,可以快速消弭车轮300的震动,使行驶稳定,当需要转向时,转向装置拉动转向件14,转向件14绕连接轴147转动;
当后轮震动时,后轮的震动传递到后转轴60b上,安装后转轴60b的连接件24整体震动,后上摆臂22通过关节球轴承25连接到连接件24上,后下摆臂23铰接到连接件24,整体构成四边形结构,后上拉杆281和后下拉杆282的位置固定不变,因而转向件14只会随着后上摆臂22和后下摆臂23的转动而上下移动,不会左右摆动,因而车轮300只会上下震动,同时减震器组件15通过减震弹簧153减震,可以快速消弭车轮300的震动,使行驶稳定,同时,后轮的后转轴60b连接到四驱传动装置,给后轮提供驱动力,使车辆前行。
转向装置包括第一转向器400、第二转向器4019、第一传动机构4020、第二传动机构4029、齿轮4035轴4030和操纵机构4032,第一传动机构4020安装在第一转向器400与齿轮4035轴4030间,第二传动机构4029安装在第二转向器4019与齿轮4035轴4030间,操纵机构4032由操纵箱4033、操纵杆4034和辅助机构4038构成,齿轮4035轴4030横向插设在操纵箱4033内并在齿轮4035轴4030的正面均匀分布有多个扣槽4031,操纵杆4034轴向插设在操纵箱4033内并在操纵杆4034上设有齿轮4035,且齿轮4035均匀分布有多个与扣槽4031对应设置的卡齿4036,儿童汽车在转向过程中,齿轮4035轴4030因为运动可能导致偏离齿轮4035,但因为齿轮4035轴4030插设在操纵箱4033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齿轮4035轴4030与齿轮4035能贴合在一起,保证转向的正常运作,卡齿4036上设有啮合面4037且啮合面4037为外凸的圆弧面,相邻两卡齿4036之间以内凹圆弧面连接,在啮合过程中,卡齿4036与扣槽4031能紧密啮合,同时又因为啮合面4037为外凸的圆弧面,使得卡齿4036与扣槽4031能顺利分离,使得齿轮4035与齿轮4035轴4030之间能顺利地运作,使得驾驶更舒适,辅助组件包括弹簧4039和辅助块4040,辅助块4040位于齿轮4035轴4030的反面且卡在齿轮4035轴4030侧面上,在辅助块4040中部设有弹簧卡嵌部4041且的弹簧4039安装在弹簧卡嵌部4041与操纵箱4033间,齿轮4035与齿轮4035轴4030由于长时间的运作可能有扣槽4031与卡齿4036不再紧密贴合的现象,但由于增加了辅助组件,尤其是辅助组件中的弹簧4039迫使卡齿4036与扣槽4031紧密啮合,提高了操纵机构4032的使用年限。
优选地,第一转向器400和第二转向器4019均由主板4010、第一挡板4012、第二挡板4013和传动臂4015构成,第一挡板4012、第二挡板4013与主板4010连为一体且第一挡板4012、第二挡板4013对称平行设置在主板4010一侧,轴孔座设置在主板4010另一侧,在换向时,第一挡板4012、第二挡板4013和主板4010将控制汽车的转向,期间这三者的固定强度将直接影响换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第一挡板4012、第二挡板4013和主板4010一体化的设计,在转向时产生的压力均匀分布在整个换向器上,使换向器更为稳固,增加了行驶的安全性,轴孔座上沿轴向开设有贯穿主板4010设置的圆柱通孔,传动臂4015由延伸部4016和转折部4017组成,延伸部4016为一长方体且一端与第一挡板4012固连,另一端与转折部4017固连,转折部4017与延伸部4016的夹角呈90度,在换向时,传动臂4015起主要作用,作用于传动臂4015的力传递到第一挡板4012、第二挡板4013和主板4010上,从而达到换向的目的,因此传动臂4015的强度尤为重要,将传动臂4015与第一挡板4012一体化,加强了其强度,换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换向器的结构简单,且换向多元化。
优选地,第一挡板4012与主板401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支撑架4011,第一支撑架4011为三角形板,第二挡板4013与主板4010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架4014,第二支撑架4014为三角形板,传动臂4015与第一挡板401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支撑架4018,第三支撑架4018为三角形板,转向器在驾驶过程使用较为频繁,再增加了支撑架,且支撑架为三角形板,在节约材料的同时,对加强第一挡板4012、第二挡板4013、主板4010和传动臂4015之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增加了换向器的稳固性,能起到支撑转向器各结构的稳定,增加了驾驶安全系数。
优选地,第一挡板4012、第二挡板4013分别与主板4010垂直设置,转折部4017与第一挡板4012平行设置,第一挡板4012、第二挡板4013和主板4010之间在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的同时,使三者之间形成的空间最大,方便衔接儿童汽车的其他零部件,转折部4017与第一挡板4012平行设置,不会产生角度偏差,导致转向器磨损,且能在不损失其功能的情况下,节约了换向器占位空间。
优选地,第一传动机构4020和第二传动机构4029均设有第一换向器4025和第二换向器4028,换向器由球座4026和杆座4027构成,球座4026内侧和球座4026外侧均为半球面,球座4026内侧半球面的直径稍大于旋转球4022的直径,杆座4027为空心圆柱,空心圆柱的内直径稍大于传动杆的直径,球座4026与杆座4027固定连接,第一换向器4025和第二换向器4028的球座4026朝向相反。
优选地,第一换向器4025和第二换向器4028均设有球形活动销4021,球形活动销4021由旋转球4022、轴销4023和连接部4024,连接部4024的形状为圆台,连接部4024台面与旋转球4022固定连接,底面与轴销4023固定连接,底面直径大于轴销4023的直径。
优选地,弹簧卡嵌部4041形状为圆环形,因市面上的弹簧4039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弹簧卡嵌部4041的形状设计,可适应大部分的弹簧4039,在转向运动中,齿轮4035与齿轮4035轴4030之间进行啮合运动,此时可保证弹簧4039不会发生位置改变,可一直作用于辅助块4040,同时间接保证了齿轮4035轴4030与齿轮4035的紧密结合,从而保证转向顺利进行。
本儿童汽车转向装置在初始状态下,驾驶者转动操纵杆4034,使得操纵杆4034上的齿轮4035转动,齿轮4035上的卡齿4036与齿轮4035轴4030的扣槽4031啮合,又因为啮合面4037为外凸的圆弧面,使得扣槽4031能顺着圆弧面滑出,带动了齿轮4035轴4030水平移动,完成了由旋转运动到直线运动(或近似直线运动),齿轮4035轴4030的运动,将力传递到第一传动机构4020和第二传动机构4029,第一转向器400也随着第一传动机构4020的移动而变换方向,第二转向器4019也随着第二传动机构4029的移动变换方向,且第一转向器400和第二转向器4019的方向变化一致。

Claims (1)

1.一种儿童汽车,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底部的底盘及安装在车架上的四个车轮,其特征在于,在车架内设有四驱传动装置、转向装置、前悬架装置及后悬架装置,所述前悬架装置安装在底盘的一端并与转向装置连接,所述后悬架装置安装在底盘的另一端并与四驱传动装置连接,所述四驱传动装置包括两个电机,上述四个车轮分别设置在两电机的两侧,其中至少一个电机通过差速器分别与对应两车轮相连,所述电机通过输入轴与差速器相连,所述差速器包括外壳体以及安装在外壳体内且具有从动齿轮的内壳体,差速器上对称设置有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该差速器上还设置有能将内壳体锁死并使第一半轴及第二半轴同速旋转的差速锁;所述的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同轴设置且分别与输入轴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半轴和第二半轴分别通过传送轴与相对应两车轮相连,所述输入轴具有主齿轮且输入轴伸入外壳体内并通过主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在内壳体内设有与第一半轴及第二半轴分别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在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上分别设有第一侧齿轮和第二侧齿轮,在内壳体内通过行星轴安装有至少一对行星齿轮,每个行星齿轮均啮合连接在第一侧齿轮与第二侧齿轮之间且相对内壳体转动;所述差速锁包括控制杆、复位件以及能将内壳体锁死的活动件,活动件包括插接块以及能将内壳体锁死的锁块,所述锁块具有环形凹槽且活动安装在第一连接轴上,所述控制杆铰接连接在插接块上且复位件卡固在控制杆与插接块之间,所述插接块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能伸入环形凹槽内的插柱,且当控制杆压缩复位件时复位件带动插接块移动并使插接块带动锁块脱离内壳体;内壳体面朝第一半轴的端面上设有多个凸块,锁块面朝内壳体的端面上设有与凸块一一对应的多个卡槽;卡槽的宽度略大于凸块的宽度;所述前悬架装置包括前支架、前下摆臂、前上摆臂和转向件,所述前下摆臂、前上摆臂、减震器组件和转向件呈中心对称分布在前支架两侧,所述前支架固连在底盘上,所述前下摆臂和前上摆臂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前支架两端,所述前上摆臂和前下摆臂的另一端通过关节球轴承分别连接到转向件的两端,所述转向件可绕前下摆臂的关节球轴承旋转;所述前悬架装置还包括有减震器组件,减震器组件包括减震器,安装在减震器两端的盖板及套设在减震器上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抵靠在盖板上,所述盖板上设置有关节球,在前支架上固连有前立板,减震器通过关节球分别与前立板和前下摆臂铰接;所述转向件包括前转轴部,在前转轴部上开设有前转轴孔并在前转轴部的两端凸出形成凹槽部,在前转轴孔内安装有与车轮相连的前转轴,在凹槽部内安装有连接轴和凸出连接轴形成球状关节部组成的前下关节球,连接轴的两端固连到凹槽部,所述前下摆臂连接在关节部上,在凹槽部的一侧上凸出形成有支架部且所述关节球固连在支架部上,在转向件上还设置有垂直于支架部的转向部,且所述转向部可带动支架部绕连接轴转动。
CN201410173065.6A 2014-04-25 2014-04-25 儿童汽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026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3065.6A CN104002668B (zh) 2014-04-25 2014-04-25 儿童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3065.6A CN104002668B (zh) 2014-04-25 2014-04-25 儿童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2668A CN104002668A (zh) 2014-08-27
CN104002668B true CN104002668B (zh) 2017-09-12

Family

ID=51363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3065.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002668B (zh) 2014-04-25 2014-04-25 儿童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0026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1225B (zh) * 2015-07-08 2017-07-14 江苏大学 一种温室智能移动检测平台
CN108263820A (zh) * 2016-12-31 2018-07-10 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轮轨式输送机用小半径转弯输送小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3276U (zh) * 1989-09-02 1990-02-21 许长钰 具有差速锁的汽车驱动桥
CN201070977Y (zh) * 2007-07-09 2008-06-11 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
CN203902283U (zh) * 2014-04-25 2014-10-29 宁波莱姆格迪童车科技有限公司 儿童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2668A (zh)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38823U (zh) 滑板车的套件以及滑板车
CN104002668B (zh) 儿童汽车
CN106394761A (zh) 一种四轮平衡电动车体
CN102167113B (zh) 可摇摆电动童车
CN205440689U (zh) 休闲摇摆车摇摆机构
CN203902283U (zh) 儿童汽车
CN106627381B (zh) 一种重卡前挡风玻璃清洁踏板机构
CN207311714U (zh) 一种儿童三轮车
CN206124759U (zh) 低重心车体及高空作业平台
CN214029000U (zh) 一种结构稳定的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12766598U (zh) 一种自行车
CN211156781U (zh) 一种轮履复合式轮椅
CN208774953U (zh) 避震结构及其滑板车
CN205627075U (zh) 一种太阳能差动转向三轮玩具车
CN205853884U (zh) 儿童四轮驱动车及其底盘
CN102501916B (zh) 筒式电动微型客车
CN203916071U (zh) 一种差速器
CN105923038A (zh) 一种摇摆车
CN205269048U (zh) 一种变形大巴机器人
CN207311713U (zh) 一种儿童侧倾车
CN209270815U (zh) 一种特技玩具车
CN201951635U (zh) 可摇摆电动童车
CN210229136U (zh) 竞速性遥控模型车
CN212447911U (zh) 一种多功能滑板车
CN214606971U (zh) 一种汽车悬架底盘总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614

Address after: 315192 Ningbo, Yinzhou District Zhong Gong Temple Street, Temple Road, No. 285

Applicant after: Ningbo Shengyuan Technology Transmission Co., Ltd.

Address before: Jiang Town Fengxian Bridge Village 315195 Zhejiang province Ningbo city Yinzhou District

Applicant before: Ningbo lime Ge Di perambula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17

Address after: 453000 Building 401, No. 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1018 Xinfei Avenue, Xinxiang High-tech Zone,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xiang Wan Chuang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192 No. 285 Zhonggongmiao Road, Zhonggongmiao Street,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Shengyuan Technology Transmission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4

Address after: 239000 hatching workshop 806, 3 building, 82 West Garden Road, Chuzhou, Anhui.

Patentee after: CHUZHOU KESHENG MEDICAL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453000 Building 401, No. 4,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1018 Xinfei Avenue, Xinxiang High-tech Zone, He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NXIANG WANCHUANG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4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