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98989B - 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和使用该彩色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和使用该彩色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98989B
CN103998989B CN201280046149.2A CN201280046149A CN103998989B CN 103998989 B CN103998989 B CN 103998989B CN 201280046149 A CN201280046149 A CN 201280046149A CN 103998989 B CN103998989 B CN 1039989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resin
carrier
coating
weight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614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98989A (zh
Inventor
泽井正幸
椿赖尚
纪川敬
纪川敬一
三田村启吾
河野友惟
福冈慎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98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8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98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98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2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03G9/1133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3/00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3/06Developing
    • G03G13/08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42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comprising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08755Polyes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5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hemical properties, e.g. acidity, molecular weight, sensitivity to reactan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Binder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8784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 G03G9/08797Macromolecular material not specially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ne of groups G03G9/08702 - G03G9/08775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viscosity, solubility, melting temperature, softening temperatur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Colouring agents for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06Organic dy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097Plasticisers; Charge controlling agents
    • G03G9/09708Inorganic compoun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6Developing structures, details
    • G03G2215/0602Developer
    • G03G2215/0604Developer solid type
    • G03G2215/0607Developer solid type two-compon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其包含调色剂和树脂涂覆的载体,该调色剂至少含有作为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作为着色剂的有机颜料和作为外部添加剂的无机细颗粒,其中该无机细颗粒具有负极性,该调色剂具有40×109至220×109Ωcm的体积电阻率以及负极性,且该载体具有90%或更大的涂覆耐久性。

Description

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和使用该彩色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和使用该双成分彩色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近来电子装置的发展,在经由电子照相术进行的图像形成领域内,需要彩色成像、高图像质量和高成像速度,并且在用于实现调色剂的彩色化、粒径降低和确保的固定能力以及调色剂和显影剂针对环境变化的确保的稳定性等的技术中存在各种发展。
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HEI11(1999)-272016号(专利文件1)公开一种电子照相调色剂,其主要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偶氮金属化合物和三苯基甲烷化合物,并具有3×1010~15×1010Ωcm的体积电阻率,其中偶氮金属化合物与三苯基甲烷化合物的重量含量比为3:97至97:3。
由此,提供一种可以应用到复印机等(包括不论荷正电和荷负点的感光器)且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摩擦电荷特性的电子照相调色剂,并且实现足够的图像密度以及具有较少本底雾(background fogging)的稳定图像特性。
此外,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5-316306(专利文件2)公开一种电子照相双成分显影剂,包括调色剂颗粒以及硅树脂涂覆的铁氧体类载体,该调色剂颗粒含有粘合树脂、着色剂和电荷控制剂,其中,相对于调色剂颗粒的总量,着色剂的含量为10重量%或更高,调色剂颗粒具有20×109~85×109Ωcm的体积电阻率,并且在经由桥接方法在6.5mm距离处施加500-V DC电场时铁氧体类载体具有2.0×1010~1.0×1012Ωcm的电阻率。
由此,提供一种电子照相双成分显影剂,其使其中的调色剂具有足量的电荷,使得即使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形成图像、由具有很高覆盖率以至于图像密度超过35%的文件形成图像时也可以稳定地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件
专利文件1: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HEI11(1999)-272016号
专利文件2: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第2005-316306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件1和2的技术没有考虑用于确保显影剂针对环境变化的稳定性的载体涂覆耐久性。
本发明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其针对环境变化较稳定并且能够防止调色剂飞散(scattering)和白点的生成,并且提供一种使用该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发明者已经做出大量研究来解决上述问题,结果发现,能够得到一种针对环境变化较稳定并能够防止调色剂飞散和白点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只要其是含有调色剂以及树脂涂覆的载体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即可,调色剂至少含有作为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作为着色剂的有机颜料和作为外部添加剂的无机细颗粒,其中无机细颗粒具有负极性,调色剂具有体积电阻率和负极性,且载体具有特定的涂覆耐久性。因此,发明者已经完成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调色剂以及树脂涂覆的载体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该调色剂至少含有作为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作为着色剂的有机颜料以及作为外部添加剂的无机细颗粒,其中无机细颗粒具有负极性,调色剂具有40×109~220×109Ωcm的体积电阻率以及负极性,且载体具有90%或更大的涂覆耐久性。
本发明还提供使用上述双成分彩色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针对环境变化较稳定并能够防止调色剂飞散以及白点的生成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以及使用该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当有机颜料是品红颜料或黄色颜料,且当聚酯树脂具有250×109~400×109Ωcm的体积电阻率,且当粘合树脂具有9,000~90,000的重均分子量且100,000或更高的分子量占粘合树脂的分子量分布的10~30%时,本发明的效果更加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40 固定装置
P 记录纸(记录材料)
100 图像形成装置
110Y 黄色可视图像形成单元
110M 品红可视图像形成单元
110C 青色可视图像形成单元
110B 黑色可视图像形成单元
111 感光鼓
112 荷电辊
113 曝光装置(激光辐射装置)
114 显影装置
115 传递辊
116 清洁器
120 纸供应盘
130 记录纸输送装置
131 驱动辊
132 空转辊
133 环形输送带
A 附图页的方向
Y 含有包括黄色调色剂的显影剂的显影装置
C 含有包括青色调色剂的显影剂的显影装置
M 含有包括品红调色剂的显影剂的显影装置
B 含有包括黑色调色剂的显影剂的显影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的特征在于,含有调色剂以及树脂涂覆的载体,调色剂至少含有作为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作为着色剂的有机颜料以及作为外部添加剂的无机细颗粒,其中无机细颗粒具有负极性,调色剂具有40×109至220×109Ωcm的体积电阻率和负极性,且载体具有90%或更大的涂覆耐久性。
本发明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通过公知的方法使具有上述物理特性的调色剂与载体进行混合而得到。
在下文中,将描述各个成分。
(1)调色剂
本发明的调色剂至少包含作为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作为着色剂的有机颜料以及作为外部添加剂的无机细颗粒,并且可以包含公知的添加剂例如电荷控制剂和剥离剂(release agent),其需要程度为例如不降低本发明的效果。
(粘合树脂:也称为粘合剂树脂)
作为本发明的调色剂的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通常根据公知的方法通过选自二元醇成分和三元醇或更高级醇成分的一种或多种与选自二价羧酸和三价羧酸或更高价羧酸的一种或多种的缩聚反应、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而获得。
用于缩聚反应的条件可以根据单体成分的反应性而适当确定,且反应可以在聚合物获得合适的物理特性时停止。例如,反应温度为约170~250℃,且反应压力为约5mmHg至常压。
二元醇成分的实例包括双酚A的环氧烷烃加成物,例如聚氧丙烯(2.2)-2,2-双(4-羟苯基)丙烷、聚氧丙烯(3.3)-2,2-双(4-羟苯基)丙烷、聚氧丙烯(2.0)-2,2-双(4-羟苯基)丙烷、聚氧丙烯(2.0)-聚氧乙烯(2.0)-2,2-双(4-羟苯基)丙烷和聚氧丙烯(6)-2,2-双(4-羟苯基)丙烷;二醇,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二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聚丁二醇;双酚A;双酚A的丙烯加成物;双酚A的乙烯加成物;以及氢化的双酚A。
三元醇或更高级的醇成分的实例包括山梨醇、1,2,3,6-己四醇、1,4-山梨聚糖、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蔗糖、1,2,4-丁三醇、1,2,5-戊三醇、丙三醇、2-甲基丙三醇、2-甲基-1,2,4-丁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和1,3,5-三羟基甲基苯。
在本发明中,上述二元醇成分和三元醇或更高级的醇成分中的一种可以独立使用,或其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二价羧酸的实例包括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衣康酸、戊烯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丙二酸、正十二碳烯基琥珀酸、正十二烷基琥珀酸、正辛基琥珀酸、异辛烯基琥珀酸和异辛基琥珀酸、以及这些酸的酸酐或低级烷基酯。
三价或更高价羧酸的实例包括1,2,4-苯三甲酸、1,2,5-苯三甲酸、2,5,7-萘三甲酸、1,2,4-萘三甲酸、1,2,4-丁烷三甲酸、1,2,5-己烷三甲酸、1,3-二羧基-2-甲基-2-亚甲基羧基丙烷、1,2,4-环己烷三甲酸、四(亚甲基羧基)甲烷、1,2,7,8-辛烷四甲酸、苯均四酸和empole三聚体酸、以及这些酸的酸酐或低级烷基酯。
在本发明中,上述二价羧酸和三价或更高价羧酸中的一种可以独立使用,或其两种或更多种可以组合使用。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粘合树脂具有9,000~90,000(更优选20,000~70,000)的重均分子量,且100,000或更高的分子量在其分子量分布中占10~30%(更优选为10~20%)。
对于上述范围内的重均分子量,本发明的效果更加显著。当重均分子量小于9,000时,固定时高温侧的剥离特性可能较差。当重均分子量高于90,000时,低温固定性可能较差。
重均分子量的具体实例包括9,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40,000、45,000、50,000、55,000、60,000、65,000、70,000、75,000、80,000、85,000和90,000。
当100,000或更高的分子量在分子量分布中占上述百分比时,本发明的效果更加显著。当100,000或更高的分子量小于10%时,固定时高温侧的剥离特性可能较差。当100,000或更高的分子量大于30%时,低温固定性可能较差。
100,000的分子量所占的百分比的具体实例包括10%、12.5%、15%、17.5%、20%、22.5%、25%、27.5%和30%。
(着色剂)
作为本发明调色剂的着色剂的有机颜料,可以使用多个种类和颜色的在领域内常用的有机颜料。其实例包括黄色、橙色、红色、紫罗兰、蓝色和绿色颜料。
黄色颜料的实例包括萘酚黄S、汉撒黄G、汉撒黄10G、联苯胺黄G、联苯胺黄GR、喹啉黄色淀、永固黄NCG、柠檬黄色淀、C.I.颜料黄12、C.I.颜料黄13、C.I.颜料黄14、C.I.颜料黄15、C.I.颜料黄17、C.I.颜料黄93、C.I.颜料黄94和C.I.颜料黄138。
橙色颜料的实例包括永固橙GTR、吡唑啉酮橙、耐硫化橙、阴丹士林亮橙PK、联苯胺橙G、阴丹士林亮橙GK、C.I.颜料橙31和C.I.颜料橙43。
红色颜料的实例包括永固红4R、立索尔红、吡唑啉酮红、沃其红(watching red)、色淀红C、色淀红D、亮烟脂红6B、曙红色淀、若丹明色淀B、菌素色淀、亮胭脂红3B、C.I.颜料红2、C.I.颜料红3、C.I.颜料红5、C.I.颜料红6、C.I.颜料红7、C.I.颜料红15、C.I.颜料红16、C.I.颜料红48:1、C.I.颜料红53:1、C.I.颜料红57:1、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123、C.I.颜料红139、C.I.颜料红144、C.I.颜料红149、C.I.颜料红166、C.I.颜料红177、C.I.颜料红178和C.I.颜料红222。
紫色颜料的实例包括固紫B和甲基紫色淀。
蓝色颜料的实例包括碱性蓝色淀、维多利亚蓝色淀、酞菁蓝、无金属酞菁蓝、部分氯化的酞菁蓝、耐晒天蓝、阴丹士林蓝BC、C.I.颜料蓝15、C.I.颜料蓝15:2、C.I.颜料蓝15:3、C.I.颜料蓝16和C.I.颜料蓝60。
绿色颜料的实例包括颜料绿B、品绿色淀、终黄绿G和C.I.颜料绿7。
在本发明中,上述着色剂中的一种可以独立使用,或者其两种可以组合使用,并且相同颜色或不同颜色的着色剂可以组合。
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着色剂可以以复合颗粒的形式使用。
复合颗粒可以通过例如向两种或更多种着色剂中添加合适量的水、低级醇等,用常见的造粒机器例如高速研磨机使混合物粒化并且使颗粒干燥而制得。
此外,着色剂可以以母料的形式使用,以使着色剂均匀分散在粘合树脂中。
复合颗粒和母料与调色剂组合物在干式混合中混合。
待混合的着色剂的量没有特别限定,且优选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树脂为0.1~2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2~10重量份。
当待混合的着色剂的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形成高密度和非常高质量的图像而不破坏调色剂的物理特性。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树脂,待混合的着色剂的量的具体实例包括0.1、0.2、0.5、1、2.5、5、7.5、10、12.5、15、17.5和20重量份。(电荷控制剂)
作为可以添加到本发明调色剂中的电荷控制剂,可以使用领域内常用的电荷控制剂,并优选能够向调色剂提供负极性的用于负电荷控制的电荷控制剂。
用于负电荷控制的电荷控制剂的实例包括油溶性染料例如油黑和斯皮隆黑(spilon black)、含有金属的偶氮化合物、偶氮复合染料、环烷酸皂、水杨酸的金属复合物和金属盐及其衍生物(金属:铬、锌、锆等)、硼化合物、脂肪酸皂、长链烷基羧酸酯、和树脂酸皂。
在本发明中,上述电荷控制剂中的一种可以独立使用,或其两种或更多种可以组合使用。
待混合的电荷控制剂的量没有特别限定,且优选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树脂为0.5~3重量份,特别优选为1~2重量份。
当待混合的电荷控制剂的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形成高密度和非常高质量的图像而不破坏调色剂的物理特性。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树脂,待混合的电荷控制剂的量的具体实例包括0.5、0.75、1、1.25、1.5、2、2.25、2.5和3重量份。
(剥离剂)
作为可以添加到本发明的调色剂中的剥离剂,可以使用领域内常用的剥离剂。
剥离剂的实例包括石油类蜡例如石蜡和微晶蜡及其衍生物;烃类合成蜡例如费-托蜡、聚烯烃蜡(聚乙烯蜡、聚丙烯蜡)、低分子量聚丙烯蜡和聚烯烃类聚合蜡(低分子量聚乙烯蜡)及其衍生物;植物类蜡例如巴西棕榈蜡、米蜡和小烛树蜡及其衍生物,以及日本蜡;动物类蜡例如蜂蜡和鲸蜡;油脂类合成蜡例如脂肪酰胺和苯酚脂肪酸酯;长链羧酸及其衍生物;长链醇及其衍生物;硅酮类聚合物;和高级脂肪酸。
衍生物包括氧化物、蜡与乙烯单体的嵌段共聚物、以及蜡与乙烯单体的接枝改性产物。
在本发明中,上述剥离剂的一种可以独立使用,或其两种或更多种可以组合使用。
优选地,剥离剂是熔点为70℃或更低的烃剥离剂。其下限为约60℃。当熔点为70℃或更低时,本发明的效果更加显著,且特别是针对低温固定性,其是优选的。
剥离剂的熔点的具体实例包括70℃、69℃、68℃、67℃、66℃、65℃、64℃、63℃、62℃、61℃和60℃。
待混合的剥离剂的量没有特别限定,且优选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树脂为0.2~20重量份,更优选为0.5~10重量份,且特别优选为1.0~8.0重量份。
当待混合的剥离剂的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形成高密度和非常高质量的图像而不破坏调色剂的物理特性。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树脂,待混合的剥离剂的量的具体实例包括0.2、0.5、1、2.5、5、7.5、8、10、12.5、15、17.5和20重量份。(外部添加剂)
作为本发明调色剂的外部添加剂,使用无机细颗粒来改善调色剂的可运输性和荷电率、以及当调色剂处于双成分显影剂形式时与载体的可混合性。
作为外部添加剂,可以使用领域内常用的任何外部添加剂。其实例包括无机细颗粒例如二氧化硅和氧化钛,且优选经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硅酮树脂、硅烷偶联剂等进行表面处理(疏水处理)的那些。
无机细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且可以是约5~300nm,其与领域内使用的外部添加剂的体积平均粒径相等。
可以使用两种或更多种具有不同粒径的无机细颗粒。
待混合的外部添加剂的量优选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调色剂为1~10重量份,且更优选为2~5重量份。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调色剂,待混合的外部添加剂的量的具体实例包括1、2、3、4、5、6、7、8、9和10重量份。
优选地,无机细颗粒具有负极性。当无机细颗粒具有正极性时,在调色剂的荷电量分布中会存在很多具有零至正电荷的调剂色颗粒,以至于很可能出现调色剂飞散和本底雾。
(用于制备调色剂的方法)
本发明的调色剂是通过经常见的调色剂颗粒制备方法制备调色剂颗粒并使用混合器经公知方法从外部添加并混合作为外部添加剂的无机细颗粒而得到的,例如,这些公知的调色剂颗粒制备方法如包括粉碎法的干法;以及包括悬浮聚合法、乳化聚结法、分散聚合法、熔融悬浮法和熔融乳化法的湿法。
在调色剂颗粒制备方法中,特别优选粉碎法,因为该方法涉及比湿法更少的步骤并需要更少的资本投入。
在下文中,将描述怎样通过粉碎法来制备调色剂颗粒。
在通过粉碎法进行的调色剂制备中,将至少包括粘合树脂和着色剂,以及任选地包括电荷控制剂和剥离剂的调色剂材料进行混合、熔融和捏合,以提供捏合产物。随后,使捏合产物冷却、固化并粉碎,之后按需使其进行粒径控制例如分级,以提供调色剂颗粒。
优选干式混合,且可以使用领域内常用的公知装置作为混合器。混合器的实例包括亨舍尔(Henschel)型的混合装置,例如亨舍尔混合器(商品名,Mitsui Mining Co.,Ltd的产品)、Super Mixer(高速混合器)(商品名,KAWATA MFG Co.,Ltd.的产品)和Mechanomill(商品名,OKADA SEIKO CO.,LTD.的产品);以及其他混合装置例如Angmill(商品名,Hosokawa Micron Corporation的产品)、Hybridization System(杂化体系)(商品名,Nara Machinery Co.,Ltd.的产品)和Cosmosystem(商品名,Kawasaki HeavyIndustries,Ltd.的产品)。
作为捏合机器,可以使用领域内常用的公知装置,且其实例包括常见的捏合机器,例如双螺杆挤压机、三辊式研磨机和实验高分子混炼机(laboblast mill)。例如,可以提及的是单螺杆挤压机或双螺杆挤压机例如TEM-100B(型号,Toshiba Machine Co.,Ltd.的产品)以及PCM-65/87和PCM-30(型号,Ikegai Corporation的产品);和开放辊捏合机例如Kneadex(商品名,Mitsui Mining Co.,Ltd.的产品),其中优选开放辊捏合机,因为它们在捏合过程中表现出高剪切力,并能够使剥离剂和例如颜料的着色剂(着色材料)高度分散。
作为粉碎机,可以使用领域内常用的公知装置,且其实例包括使用超音速射流来进行粉碎的喷射型粉碎机以及在高速转动的旋转体(转子)与定子(衬垫)之间形成的空间中引入固化产物以进行粉碎的冲击型粉碎机。
对于分级,可以使用领域内常用的公知分级器例如特别是旋转式气动分级器(旋转气动分级器),其能够使用离心力和风力去除过粉碎的基底调色剂颗粒。
所得的调色剂颗粒优选具有3~10μm的体积平均粒径,且更优选为5~8μm。
当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长时间稳定地形成高清的图像。当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小于3μm时,调色剂颗粒的粒径太小,以至于调色剂高度荷电且流动性降低。结果,不可以向感光器稳定地供应调色剂,且可能出现本底雾和图像密度降低。另一方面,当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大于10μm时,调色剂颗粒的粒径太大,以至于可能得不到高清的图像。
调色剂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的具体实例包括3μm、4μm、5μm、6μm、7μm、8μm、9μm和10μm。
(调色剂的物理特性)
本发明的调色剂具有40×109~220×109Ωcm的体积电阻率以及负极性。
当调色剂的体积电阻率在上述范围内时,可以长时间稳定地形成高清的图像。当调色剂的体积电阻率小于40×109Ωcm时,在高湿环境下,调色剂的荷电下降显著,且可能出现调色剂飞散。另一方面,当调色剂的体积电阻率大于220×109Ωcm时,在低湿环境下,调色剂的荷电升高显著,且破坏显影特性,因此需要将显影剂中调色剂的浓度调整为更高。由此,所施用调色剂或外部添加剂在载体表面上的污染增加,且荷电量显著降低,并可能出现调色剂飞散。
优选地,调色剂具有负极性。当调色剂具有正极性时,很可能出现调色剂飞散和本底雾。
调色剂的体积电阻率的具体实例包括40×109、50×109、75×109、100×109、125×109、150×109、200×109和220×109Ωcm。
在本发明中,优选地,作为着色剂的有机颜料是品红颜料或黄色颜料,且聚酯树脂具有250×109~400×109Ωcm的体积电阻率。
当作为着色剂的有机颜料是品红颜料或黄色颜料但是聚酯树脂具有高于400×109Ωcm的体积电阻率时,需要加入具有显著导电作用的另一材料,以将调色剂的体积电阻率调节至220×109Ωcm或更低。在彩色显影剂的情况下,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添加对色调具有较小影响的无色材料例如二氧化钛和氧化铝。为使材料发挥其导电效果,期望材料存在于调色剂的表面。尽管从外部添加材料较为常见,但从外部添加的材料可能不发挥导电效应,因为其可能埋在基底调色剂颗粒中或与基底调色剂颗粒分开。另一方面,当聚酯树脂具有小于250×109Ωcm的体积电阻率时,调色剂的体积电阻率太低以至于无法充分荷电,因此可能很容易出现调色剂飞散。从而,优选聚酯树脂具有上述范围内的体积电阻率。
聚酯树脂的体积电阻率的具体实例包括250×109、275×109、300×109、325×109、350×109和400×109Ωcm。
(2)载体
本发明的树脂涂覆的载体可以是领域内常用的任何载体。其实例包括通过用作为涂覆材料的树脂对作为载体核颗粒(核颗粒)的铁、铜、锌、镍、钴、锰、铬、锶等的单一或复合铁氧体进行表面涂覆而得到的那些。
(核颗粒)
对于核颗粒,可以使用公知的磁颗粒,并且优选含有铁氧体成分的颗粒(铁氧体类颗粒)。铁氧体类颗粒具有较高的饱和磁化,并允许形成低密度涂覆的载体。因此,用在显影剂中,涂覆的载体不太可能粘合至感光器,并形成软的磁刷,从而提供具有较高的点再现的图像。
可以使用公知的铁氧体类颗粒,且其实例包括锌铁氧体、镍铁氧体、铜铁氧体、镍锌铁氧体、锰镁铁氧体、铜镁铁氧体、锰锌铁氧体、锰铜锌铁氧体和锰镁锶铁氧体的颗粒。
铁氧体类颗粒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制备。例如,将铁氧体材料例如Fe2O3和Mg(OH)2混合,并将混合的粉末加热,并在加热炉中预烘烤。将所得的预烘烤的产物冷却,然后用振动研磨机粉碎成尺寸约1μm的颗粒。之后,向粉碎的粉末中加入分散剂和水,以得到浆料。将浆料用湿式球磨机进行湿磨,并将所得的混悬液用喷雾干燥器进行干式造粒,以提供铁氧体类颗粒。
优选核颗粒具有20~60μm的体积平均粒径,且更优选为30~50μm。
核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的具体实例包括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55μm和60μm。
优选地,当用桥接法测量时,核颗粒具有1×106~1×1011Ωcm的体积电阻率。具有该范围内体积电阻率的铁氧体类颗粒常被使用,因为较为价廉。
当体积电阻率太低时,由于较差的电绝缘特性,在调色剂图像中可能出现雾化。另一方面,当体积电阻率太高时,由于留在载体表面的反电荷,在固态图像的外部可能出现边缘效应和图像密度降低。更优选地,体积电阻率在1×108~5×1010Ωcm的范围内。
核颗粒的体积电阻率的具体实例包括1×106、1×107、1×108、1×109、1×1010和1×1011Ωcm。
(涂层)
在本发明中,树脂涂覆的载体(涂覆载体)的树脂层(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且优选为1~5μm。
涂层的厚度的具体实例包括1μm、2μm、3μm、4μm和5μm。
可用于涂层的任意树脂例如丙烯酸树脂和硅酮树脂可以用作形成本发明涂层的树脂。
丙烯酸树脂的实例包括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含有聚氟的丙烯酸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
市售产品的实例包括由Mitsubishi Rayon Co.,Ltd.制造的型号Dianal SE-5437、由Sekisui Chemical Co.,Ltd.制造的型号S-LECPSE-0020、由Sanyo ChemicalIndustries Ltd.制造的型号HIMER ST95和由Mitsui Chemicals,Inc.制造的型号FM601。
硅酮树脂的实例包括硅漆(型号KR-271,由Shin-Etsu Chemical Co.,Ltd.制造;以及型号TSR115,由Toshiba silicone Co.,Ltd.(现在为Momentive PerformanceMaterials Inc.)制造)、醇酸树脂改性的硅漆(型号TSR184,由Toshiba silicone Co.,Ltd.制造)、环氧树脂改性的硅漆(型号TSR194,由Toshiba silicone Co.,Ltd.制造)、聚酯改性的硅漆(型号TSR187,由Toshiba silicone Co.,Ltd.制造)、丙烯基改性的硅漆(型号TSR170,由Toshiba silicone Co.,Ltd.制造)、聚氨酯改性的硅漆(型号TSR175,由Toshibasilicone Co.,Ltd.制造)以及反应性的硅酮树脂(型号KA1008,由Shin-Etsu ChemicalCo.,Ltd.制造)。
特别地,优选具有直链硅酮树脂(烷基取代的硅酮树脂)层的涂覆载体,因为其表面较少经受调色剂成分(粘合树脂)的粘合(成膜),因此可以长时间保持调色剂的荷电能力。
此外,可以使用领域内常用的任何可固化树脂。在可固化树脂中,可固化的硅酮树脂是通过由与Si原子连接的羟基之间或羟基与-OX基团之间的热脱水反应等引起的交联而固化的硅酮树脂,例如,如下所示。
[路线1]
在路线中,R相同或不同,各自表示单价有机基团,且-OX基团表示乙酰氧基、氨氧基、烷氧基、肟基等。
使热固性硅酮树脂交联的方法包括将树脂加热至约200~250℃的方法以及将树脂加热至约100~200℃的方法,该温度低于前一温度,使用催化剂例如有机酸或二丁基锡。
在可交联的硅酮树脂中,优选由R表示的单价有机基团为甲基的那些。因为R为甲基的可交联硅酮树脂具有微小的交联结构,由这样的可交联硅酮树脂形成的涂层提供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和湿蒸汽耐性的涂覆载体。
然而,当交联结构太小时,涂层趋向于较脆,因此对可热交联的硅酮树脂的分子量的选择很重要。
除热固性硅酮树脂以外的热固性树脂的实例包括酚树脂、尿素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聚氨酯树脂和聚酰胺树脂。
优选地,硬颗粒对于核颗粒表面的覆盖率为30%~70%。当覆盖率小于30%时,涂层很可能具有不均匀的膜厚度。当覆盖率大于70%时,用于涂覆硬颗粒的涂层很可能具有空隙,引起降低的强度。例如,可以通过合适地设定涂覆条件例如添加量、搅拌片的转动频率和套罩(jacket)温度来调整覆盖率。
硬颗粒的覆盖率的具体实例包括30%、35%、40%、45%、50%、55%、60%、65%和70%。
(用于制备涂覆载体的方法)
用于制备本发明的涂覆载体的方法包括在核颗粒的表面上形成树脂层的树脂层形成步骤。
作为用于在核颗粒的表面上形成树脂层的方法,可以采用用于形成被涂覆的载体的涂层的公知方法。其实例包括:浸渍法,其中通过将树脂和添加剂(按需)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而制备用于形成树脂层的涂覆溶液,并将核脂颗粒浸没在涂覆溶液中;喷洒法,其中将用于形成树脂层的涂覆溶液喷洒到核颗粒上;流化床法,其中在通过流动空气使核颗粒浮动时,喷洒用于形成树脂层的涂覆溶液;以及捏合机和涂覆机法,其中核颗粒和用于形成树脂层的涂覆溶液在捏合机和涂覆机中混合,并去除溶剂。在这些方法中,优选浸渍法,因为膜形成较为简单。
用于形成树脂层的涂覆溶液的溶剂没有特别限定,只要其能够使所使用的树脂溶解即可,其实例包括:有机溶剂,包括芳香烃例如甲苯和二甲苯;酮,例如丙酮和甲基乙基酮;醚,例如四氢呋喃和二噁烷;以及高级醇。这些溶剂可以独立使用,或两种或更多种可以用作混合溶剂。
树脂在用于形成树脂层的涂覆溶液中的量可以考虑涂覆可行性而适当确定,例如,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涂覆溶液,在5~50重量份的范围内,且优选在10~30重量份的范围内。当树脂的量太小时,要花费较长时间来在核颗粒的表面上形成树脂层。另一方面,当树脂的量太大时,树脂的分散性较差。
固化树脂层的工艺可以根据树脂和溶剂的种类而适当确定。在热固性树脂的情况下,根据树脂的种类,将树脂在例如约200~250℃加热,或使用固化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例如,约100~200℃)加热。在冷固性树脂的情况下,加热不是必须的,但是可以将树脂在约150~280℃加热,例如出于改善所形成树脂层的机械强度、缩短固化期等的目的。
(涂覆载体的物理特性)
涂覆载体的体积平均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且优选为20~60μm,更优选为30~50μm。
当体积平均粒径太小时,涂覆载体容易在显影期间从显影辊移动到感光鼓,并且可能在所得的图像中生成空白点。另一方面,当体积平均粒径太大时,点再现性较差,且所得的图像可能较为粗糙。
涂覆载体的体积平均粒径的具体实例包括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55μm和60μm。
本文所用的载体的体积平均粒径是指各自包括核颗粒与涂层两者的颗粒的直径,且体积平均粒径的具体定义与以上给出的调色剂颗粒与核颗粒的体积平均粒径的定义相同。
涂覆载体的饱和磁化越小,待与感光鼓接触的磁刷越软,且所得的图像越忠实于静电潜像。然而,当饱和磁化太小时,涂覆载体粘合至感光鼓的表面,且容易生成空白点。另一方面,当饱和磁化太大时,磁刷变得刚硬,且难以获得忠实于静电潜像的图像。因此,涂覆载体的饱和磁化优选在30~100emu/g的范围内,更优选在50~80emu/g的范围内。
涂覆载体的饱和磁化的具体实例包括30、40、50、60、70、80、90和100emu/g。
涂覆载体的体积电阻率没有特别限定,且优选在3×109~5×1012Ωc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2×1010~5×1011Ωcm的范围内。
当体积电阻率低于3×109Ωcm时,载体粘合至感光器,且很可能在所得图像中出现雾化。另一方面,当体积电阻率高于5×1012Ωcm时,调色剂的荷电量增加,且图像密度很可能降低。
体积电阻率的具体定义与核颗粒的体积电阻率的定义相同。
涂覆载体的体积电阻率的具体实例包括3×109、1×1010、5×1010、1×1011、5×1011、1×1012和5×1012Ωcm。
涂覆载体的涂覆耐久性为90%或更大,且其上限为约95%。
当载体的涂覆耐久性小于90%时,涂层随着显影剂的使用时间推移而脱落并更新受污染的涂层表面,在此期间荷电保持稳定。然而,在使用寿命的后面阶段,载体的核表面的更多区域被暴露,且可能出现由于对暴露核表面的电荷注入而将载体自身显影的现象。结果,很容易在显影的载体的周围出现不充分的传递,且可能造成如白点的图像缺陷。此外,当核表面暴露太多时,载体很容易被所用调色剂污染,造成荷电量的降低。
涂覆载体的涂覆耐久性的具体实例包括90%、91%、92%、93%、94%和95%。
(3)双成分彩色显影剂
本发明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通过使用混合器经上述公知方法使(1)调色剂与(2)载体混合而得到。混合器的实例包括V形混合器和诺塔(Nauta)混合器。
通常而言,优选将3~15重量份的调色剂与100重量份的载体混合。更优选该范围为4~10重量份。
具体而言,例如将3、4、5、6、7、8、9、10、11、12、13、14或15重量份的调色剂与100重量份的载体混合。
本发明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即含有调色剂以及树脂涂覆的载体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对环境变化不敏感且能够提供贯穿其寿命的稳定图像,其中调色剂至少含有作为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作为着色剂的有机颜料和作为外部添加剂的无机细颗粒,其中无机细颗粒具有负极性,调色剂具有40×109~220×109Ωcm的体积电阻率以及负极性,且载体具有90%或更大的涂覆耐久性。
另一方面,在不满足上述要求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中,从基底调色剂颗粒分离的无机细颗粒随着显影剂的使用时间而积聚在载体涂层表面上。结果,荷电率降低,且很可能出现调色剂飞散。具体而言,当调色剂在低湿环境下具有较高体积电阻率时,调色剂容易荷电,且基底调色剂颗粒与无机细颗粒之间的电排斥增加。结果,无机细颗粒容易与基底调色剂颗粒分离,因此促成对载体的粘合。另一方面,当调色剂具有太低的体积电阻率时,调色剂自身荷电难,因此很可能出现调色剂飞散。
(4)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其中使用本发明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参考图1进行详细描述,图1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实例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中的方向A是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方到后方的方向。
图像形成装置100是电子照相印刷机。图像形成装置100是所谓的串联印刷机,其中四个可视图像形成单元(黄色可视图像形成单元110Y、品红可视图像形成单元110M、青色可视图像形成单元110C和黑色可视图像形成单元110B:这些可以统称为“可视图像形成单元110”)沿着记录纸输送路径而布置。
具体而言,四个可视图像形成单元110沿着记录纸P的输送路径而布置,其中记录纸P形成在用于向可视图像形成单元110供应记录纸P(被加热的材料,记录介质)的纸供应盘120与固定装置40之间。可视图像形成单元110在经记录纸输送装置130的环形输送带133输送的记录纸P上传递并叠加各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随后,固定装置40在记录纸P上固定调色剂图像。因此,形成全色图像。
输送带133布置成绕驱动辊131和空转辊132循环,并控制成以预定圆周速度(约150~400mm/秒,例如220mm/秒)旋转。在记录纸P经静电吸引而保持在旋转输送带130上的同时进行输送。
可视图像形成单元110各自包括感光鼓111以及绕感光鼓111布置的荷电辊112、曝光装置(激光辐射装置)113、显影装置114、传递辊115和清洁器116。
可视图像形成单元110Y的显影装置Y含有包括黄色调色剂的显影剂,可视图像形成单元110M的显影装置M含有包括品红调色剂的显影剂,可视图像形成单元110C的显影装置C含有包括青色调色剂的显影剂,且可视图像形成单元110B的显影装置B含有包括黑色调色剂的显影剂。
显影剂可以是单成分显影剂或双成分显影剂。
包括在单成分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可以是任何磁性调色剂,且包括在双成分显影剂中的载体可以是任何磁性载体。
调色剂图像在各个可视图像形成单元110中传递到记录纸P上。传递如下进行。首先,荷电辊112均匀地使感光鼓111的表面荷电,然后根据图像信息使感光鼓111的表面暴露于激光辐射装置113发出的激光,以形成静电潜像。之后,将调色剂经显影装置114供应至感光鼓111表面上的静电潜像。由此,使静电潜像显影(使其可视),以提供调色剂图像。形成在各个感光鼓11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各个传递辊115按顺序传递到经输送带(输送装置)130输送的记录纸P上,其中对各个传递辊115施加极性与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
之后,将记录纸P与输送带133在输送带133的弯曲点(驱动辊131周围的部分)分离并输送至固定装置40。此外,在固定装置40中,通过加热至预定温度的固定带向记录纸P提供适度的温度和压力。由此,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被熔融且固定在记录纸P上,从而在记录纸P上形成坚固的图像。
实施例
在下文中,本发明将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方式进行详细描述;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调色剂的制备]
(调色剂1)
使用亨舍尔混合器(流化床混合器,型号FM20C,Mitsui Mining Co.,Ltd.(现在为Nippon Coke&Engineering.Co.,Ltd.)的产品)将以下调色剂材料预混合3分钟,然后使用双螺杆挤压机(型号PCM-30,Ikegai Corporation的产品)使其在设定为110℃的圆筒温度、300rpm的筒转动频率以及20kg/小时的进料速度下熔融并捏合,以提供熔融且捏合的产物。
将以下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进行初步熔融和捏合,以制备母料。
将所得的熔融且捏合的产物在冷却带上冷却,使用具有2mm目径的筛的粉碎(粗粉碎)机(型号VM-16,THE ORIENT CO.,LTD.的产品)进行粗粉碎,使用喷射型粉碎机(型号IDS-2,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的产品)进行细粉碎,然后使用弯道喷射分级器(型号EJ-LABO,Nittetsu Mining Co.,Ltd.的产品)进行分级,以提供调色剂1。
聚酯树脂A 42重量份
聚酯树脂B 42重量份
品红母料(聚酯树脂B+颜料红269,重量比=60:40)9重量份
电荷控制剂(型号LR147,Japan Carlit Co.,Ltd.的产品)1重量份
石蜡(型号HNP-11,Nippon Seiro Co.,Ltd.的产品)6重量份
(调色剂2)
以与调色剂1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2,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以下调色剂材料。
聚酯树脂A 42重量份
聚酯树脂B 42重量份
品红母料(粘合剂树脂B+颜料红57:1,重量比=60:40)9重量份
电荷控制剂(型号LR147,Japan Carlit Co.,Ltd.的产品)1重量份
石蜡(型号HNP-11,Nippon Seiro Co.,Ltd.的产品)6重量份
(调色剂3)
以与调色剂1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3,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以下调色剂材料。
聚酯树脂A 42重量份
聚酯树脂B 42重量份
黄色母料(粘合剂树脂B+颜料黄74,重量比=60:40)9重量份
电荷控制剂(型号LR147,Japan Carlit Co.,Ltd.的产品)1重量份
石蜡(型号HNP-11,Nippon Seiro Co.,Ltd.的产品)6重量份
(调色剂4)
以与调色剂1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4,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以下调色剂材料。
聚酯树脂A 42重量份
聚酯树脂B 42重量份
黄色母料(聚酯树脂B+颜料黄185,重量比=60:40)9重量份
电荷控制剂(型号LR147,Japan Carlit Co.,Ltd.的产品)1重量份
石蜡(型号HNP-11,Nippon Seiro Co.,Ltd.的产品)6重量份
(调色剂5)
以与调色剂1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5,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以下调色剂材料。
聚酯树脂A 42重量份
聚酯树脂B 42重量份
青色母料(粘合剂树脂B+颜料蓝15:3,重量比=60:40)9重量份
电荷控制剂(型号LR147,Japan Carlit Co.,Ltd.的产品)1重量份
石蜡(型号HNP-11,Nippon Seiro Co.,Ltd.的产品)6重量份
(调色剂6)
以与调色剂1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6,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以下调色剂材料。
聚酯树脂C 42重量份
聚酯树脂D 42重量份
品红母料(聚酯树脂D+颜料红269,重量比=60:40)9重量份
电荷控制剂(型号LR147,Japan Carlit Co.,Ltd.的产品)1重量份
石蜡(型号HNP-11,Nippon Seiro Co.,Ltd.的产品)6重量份
(调色剂7)
以与调色剂1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7,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以下调色剂材料。
聚酯树脂C 42重量份
聚酯树脂D 42重量份
品红母料(粘合剂树脂D+颜料红57:1,重量比=60:40)9重量份
电荷控制剂(型号LR147,Japan Carlit Co.,Ltd.的产品)1重量份
石蜡(型号HNP-11,Nippon Seiro Co.,Ltd.的产品)6重量份
(调色剂8)
以与调色剂1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8,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以下调色剂材料。
聚酯树脂C 42重量份
聚酯树脂D 42重量份
黄色母料(粘合剂树脂D+颜料黄74,重量比=60:40)9重量份
电荷控制剂(型号LR147,Japan Carlit Co.,Ltd.的产品)1重量份
石蜡(型号HNP-11,Nippon Seiro Co.,Ltd.的产品)6重量份
(调色剂9)
以与调色剂1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9,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以下调色剂材料。
聚酯树脂C 42重量份
聚酯树脂D 42重量份
黄色母料(粘合剂树脂D+颜料黄185,重量比=60:40)9重量份
电荷控制剂(型号LR147,Japan Carlit Co.,Ltd.的产品)1重量份
石蜡(型号HNP-11,Nippon Seiro Co.,Ltd.的产品)6重量份
(调色剂10)
以与调色剂1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10,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以下调色剂材料。
聚酯树脂C 42重量份
聚酯树脂D 42重量份
青色母料(粘合剂树脂D+颜料蓝15:3,重量比=60:40)9重量份
电荷控制剂(型号LR147,Japan Carlit Co.,Ltd.的产品)1重量份
石蜡(型号HNP-11,Nippon Seiro Co.,Ltd.的产品)6重量份(调色剂11)
以与调色剂1相同的方式得到调色剂11,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以下调色剂材料。
聚酯树脂E 84重量份
青色母料(粘合剂树脂D+颜料蓝15:3,重量比=60:40)9重量份
电荷控制剂(型号LR147,Japan Carlit Co.,Ltd.的产品)1重量份
石蜡(型号HNP-11,Nippon Seiro Co.,Ltd.的产品)6重量份
[荷负电调色剂的制备]
向100重量份的各个所得的调色剂中添加0.8重量份的二氧化硅颗粒A(体积平均粒径:110nm,表面用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处理)、1.5重量份的二氧化硅颗粒B(体积平均粒径:12nm,表面用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处理)以及0.5重量份的氧化钛颗粒(体积平均粒径:40nm),使用亨舍尔混合器(流化床混合器,型号FM20C,MitsuiMining Co.,Ltd.(现在为Nippon Coke&Engineering.Co.,Ltd.)的产品)将混合物在搅拌片梢速度为35m/秒的搅拌下混合4分钟,以提供荷负电的调色剂1~11。
[树脂和调色剂的体积电阻率的测量]
测量用于制备调色剂的树脂A~E以及所得的荷负电的调色剂1~11的体积电阻率。
使用介电损耗测量装置(型号TR-10C,Ando Electric Co.,Ltd.(现为YokogawaElectric Corporation)的产品)以1kHz的频率在常温常湿(25℃和50%)环境下对树脂和调色剂的体积电阻率进行测量。对于测量样品,将各个树脂或所制备的调色剂进行研磨,并使用压片机(型号TB-50H,NPa System Co.,Ltd.的产品)模制成具有25mm的外径和约2mm的厚度。
表1和表2示出所得的结果。表1还示出作为树脂A~E的聚酯树脂的物理特性。
[表1]
[表2]
[涂覆载体的制备]
作为铁氧体材料,将50mol%的氧化铁、35mol%的氧化锰、14.5mol%的氧化镁和0.5mol%的氧化锶(均由KDK制造)用球磨机粉碎4小时,将所得的浆料用喷雾干燥器干燥,并将所得的具有真球形的颗粒用回转窑在930℃预烘烤2小时。将所得的预烘烤的粉末用湿式粉碎机(粉碎介质:钢球)细粉碎成具有2μm或更小的平均粒径。
向浆料中加入2重量%的PVA,粒化,并用喷雾干燥器进行干燥,在电炉中于1100℃的温度和0体积%的氧浓度下烘烤4小时。之后,进行开裂和分级,从而提供体积平均粒径为38μm且经桥接法测量的体积电阻率为2×109Ωcm的铁氧体核颗粒。
将以下材料溶解或分散在甲苯(320重量份)中,以提供用于形成树脂层的第二涂覆溶液。
热固性硅酮树脂:硅酮树脂(商品名SR2411,Dow Corning Toray Co.,Ltd.的产品)80重量份
导电剂:导电炭黑(商品名VULCANXC72,Cabot Corporation的产品)5重量份
电荷控制剂:负电荷控制剂(商品名LR-147,Japan Carlit Co.,Ltd.的产品)20重量份
偶联剂:硅烷偶联剂(商品名SH6020,Dow Corning Toray Co.,Ltd.的产品)1重量份
具体而言,使用分散剂将导电剂(导电颗粒)分散在甲苯溶剂中,以初步得到分散液,并制备电荷控制剂的溶液以及偶联剂的溶液。之后,将分散液和这些溶液与已溶解有硅酮树脂的甲苯混合,并分散其中,并用three one电动机进一步搅拌5分钟,以得到涂覆溶液。
将进行硬颗粒涂覆步骤的上述核颗粒(1000重量份)与上述用于形成树脂层的涂覆溶液(426重量份)放置在设有加热套罩和搅拌片的搅拌器中,并通过使搅拌片以每分钟30转的速度转动来进行混合。在减压加热下去除甲苯,从而形成树脂层。
通过分别在250℃加热2小时、1.5小时和1小时来固化树脂层,之后经100目筛对颗粒进行筛选,以得到涂覆载体1~3。
所得的载体具有40μm的体积平均粒径、100%的覆盖率、2×1011Ωcm的体积电阻率以及68emu/g的饱和磁化。
[载体涂覆耐久性]
将规定量(200g)的各个显影剂放置在市售的改进成用于评估的全色复印机(型号MX-3610FN,Sharp Corporation的产品)的显影单元中,并用转动测试机以300rpm的磁辊转动频率进行24小时的空转。在空转过程中,将磁辊用纸等堵塞,以防止调色剂飞散。
在硅酮类涂覆材料的情况下,使用扫描型荧光X射线分析仪(型号ZSX Primus,Rigaku Corporation的产品)来测量通过将调色剂从显影剂中分离而得到的载体中Si和Fe的强度。根据空转前后的Si/Fe比率来计算涂覆耐久性(残余率)。
在丙烯基类涂覆材料的情况下,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型号Agilent7890GC/5975MSD,Agilent Technologies Inc.的产品)在设定为500℃的加热温度下测量源自涂覆材料的峰面积。根据空转前后的峰面积之间的比率来计算涂覆耐久性(残余率)。
表3示出所得的结果。
[表3]
涂覆耐久性%
载体1 94
载体2 90
载体3 88
[双成分显影剂的制备]
根据表4中所示的荷负电调色剂1~11与涂覆载体1~3的组合,使用V型混合器(型号V-5,TOKUJU Co.,Ltd.的产品)在搅拌下使7重量份的各个荷负电调色剂与93重量份的各个涂覆载体混合20分钟,从而得到实施例1~11和比较例1~11的双成分显影剂。
[调色剂飞散和白点的评估]
使用市售的改造成用于评估的全色复印机(型号MX-3610FN,Sharp Corporation的产品),在70,000张纸上以15%的覆盖率在常温低湿(25℃,5%:N/L)环境以及常温高湿(25℃,85%:N/H)环境下进行使用各个色彩(青色:C,品红:M,黄色:Y)的印刷,并根据以下标准评估调色剂飞散和白点。
(调色剂飞散)
好:调色剂没有从显影单元中飞散,没有弄脏感光器处理单元或复印机的内部,且没有引起有缺陷的图像。
差:调色剂从显影单元中飞散,弄脏感光器处理单元或复印机的内部,且引起有缺陷的图像。
“差”情况的具体实例包括以下:
·飞散的调色剂弄脏主要荷电部,并在弄脏区域中出现异常放电。结果,载体在感光器上显影,并且显影剂减少。
·飞散的调色剂弄脏复印机中的图像调节传感器部,造成故障。结果,得不到合适的图像。
·飞散的调色剂粘合至非潜像区域,传递并固定在纸张上,引起有缺陷的图像。
(白点)
好:在A3纸张的整个区域上的固态图像或半色调图像中观察不到白点。
差:在A3纸张的整个区域上的固态图像或半色调图像中观察到一个或多个白点。
表4示出所得的结果。
[表4]
表4表明,本发明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实施例1~11)针对环境变化较稳定,并且能够防止调色剂飞散和白点的生成。另一方面表明,比较例1~11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有缺陷,在常温低湿环境和常温高湿环境下引起调色剂飞散和白点中的任意一种。

Claims (4)

1.一种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其包含调色剂和树脂涂覆的载体,所述调色剂至少含有作为粘合树脂的聚酯树脂、作为着色剂的有机颜料和作为外部添加剂的无机细颗粒,所述调色剂具有40×109~220×109Ωcm的体积电阻率,
所述双成分彩色显影剂的特征在于:
所述无机细颗粒和所述调色剂具有负极性,并且所述载体具有90%或更大的涂覆耐久性,
其中所述涂覆耐久性是在将规定量的200g的所述显影剂放置在全色复印机的显影单元中,磁辊被堵塞并使用转动测试机以300rpm的磁辊转动频率进行24小时空转之后,通过以下描述的两种不同方式得到的值:
在所述树脂涂覆的载体具有由硅酮类涂覆材料制成的树脂层的情况下,所述值是通过使用扫描型荧光X射线分析仪测量从所述显影剂中分离所述调色剂而获得的载体中的Si和Fe的强度并通过计算空转前后的Si/Fe比率而得到的;或者
在所述树脂涂覆的载体具有由丙烯基类涂覆材料制成的树脂层的情况下,所述值是通过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在设定为500℃的加热温度下测量源自所述涂覆材料的峰面积并通过计算空转前后的峰面积之间的比率而得到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其中所述有机颜料是品红颜料或黄色颜料,并且所述聚酯树脂具有250×109~400×109Ωcm的体积电阻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所述粘合树脂具有9,000~90,000的重均分子量,并且100,000或更大的分子量在所述粘合树脂的分子量分布中占10~30%。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中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成分彩色显影剂。
CN201280046149.2A 2011-09-22 2012-07-25 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和使用该彩色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39989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7676 2011-09-22
JP2011207676A JP5645785B2 (ja) 2011-09-22 2011-09-22 二成分カラー現像剤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CT/JP2012/068860 WO2013042453A1 (ja) 2011-09-22 2012-07-25 二成分カラー現像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8989A CN103998989A (zh) 2014-08-20
CN103998989B true CN103998989B (zh) 2017-05-10

Family

ID=47914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6149.2A Active CN103998989B (zh) 2011-09-22 2012-07-25 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和使用该彩色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74447B2 (zh)
JP (1) JP5645785B2 (zh)
CN (1) CN103998989B (zh)
WO (1) WO20130424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02814A (ja) * 2013-04-02 2014-10-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2成分系現像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方法
JP6383219B2 (ja) * 2014-08-21 2018-08-29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57591A (ja) * 2014-09-12 2016-04-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二成分系の現像剤及び一成分系の現像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72016A (ja) 1998-03-25 1999-10-08 Tomoegawa Paper Co Ltd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2000284523A (ja) * 1999-03-31 2000-10-13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方法
JP2001260235A (ja) 2000-03-22 2001-09-25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ゴムと金属との接着方法、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構造体
JP2003241436A (ja) 2002-02-20 2003-08-27 Sharp Corp 電子写真用イエロートナ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938890B2 (ja) * 2002-07-15 2007-06-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マゼンタトナー、マゼンタ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191627B2 (ja) 2004-02-19 2008-12-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現像剤
JP2005316306A (ja) * 2004-04-30 2005-11-10 Sharp Corp 電子写真用二成分現像剤
JP2006047697A (ja) * 2004-08-04 2006-02-16 Fuji Xerox Co Ltd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静電潜像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8090028A (ja) * 2006-10-03 2008-04-17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535102B2 (ja) 2007-08-28 2010-09-0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010496B2 (ja) * 2008-02-13 2012-08-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2成分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090202935A1 (en) 2008-02-13 2009-08-13 Yoshihiro Moriya Carrie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containing carrier and ton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300361B2 (ja) 2008-07-29 2013-09-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現像方法
US8481239B2 (en) 2009-10-13 2013-07-09 Ricoh Company Limited Carrier for two-component developer
JP5617464B2 (ja) * 2009-12-17 2014-1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潜像現像剤用キャリア、二成分現像剤、現像剤入り容器、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98989A (zh) 2014-08-20
JP2013068817A (ja) 2013-04-18
US20140242510A1 (en) 2014-08-28
US9274447B2 (en) 2016-03-01
WO2013042453A1 (ja) 2013-03-28
JP5645785B2 (ja) 2014-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32779B1 (en) Toner and developer providing offset lithography print quality
CN101546139B (zh) 静电荷显影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盒、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JP4549259B2 (ja) カラートナー
JP4850924B2 (ja) カプセル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CN107615176A (zh) 载体、显影剂、图像形成设备、显影剂存储单元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14134636A (ja) トナーセ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5204204A (en) Carri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CN109696807A (zh) 带正电性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98989B (zh) 双成分彩色显影剂和使用该彩色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2591162A (zh) 品红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设备和方法
JP2007058137A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115070A (zh) 静电显影用调色剂及使用该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02736453B (zh)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
CN103105747B (zh) 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及静电潜像显影用调色剂制备方法
CN102004401B (zh) 调色剂组、显影剂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2419522B (zh) 黄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设备和方法
CN103019056B (zh) 品红色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7239015B (zh) 双组分显影剂用载体、双组分显影剂和该载体的制备方法
JP5227929B2 (ja) カプセル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5004665A (en) Toner containing polymeric-magnetic coordination complex
CN101782729B (zh) 树脂包覆载体、双组分显影剂、显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279400A (ja) 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6997160A (zh) 调色剂
JP2003186236A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用現像剤、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864807B2 (ja) 二成分現像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