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3928B - 磁共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3928B
CN103983928B CN201410046237.3A CN201410046237A CN103983928B CN 103983928 B CN103983928 B CN 103983928B CN 201410046237 A CN201410046237 A CN 201410046237A CN 103983928 B CN103983928 B CN 1039839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lining
liner
magnetic resonance
rear i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623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3928A (zh
Inventor
B.梅茜朱斯基
A.斯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Healthineer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03983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3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3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39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onators, specially adapted to M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8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 G01R33/385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using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coils
    • G01R33/3854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using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coils means for active and/or passive vibration damping or acoustical noise suppression in gradient magnet coil syste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共振设备(10),该磁共振设备具有包括高频天线单元(20)的磁体单元(11)和包围磁体单元(11)的壳体内衬单元(30),该壳体内衬单元包括侧内衬单元(31)、前内衬单元(32)和后内衬单元(33),其中侧内衬单元(31)和/或前内衬单元(32)和/或后内衬单元(33)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内衬部件(34、36、40),其中在不同的内衬部件(34、36、40)之间设有壳体内衬单元(30)的至少一个边界区域(44、45),其中壳体内衬单元(30)具有至少一个膜单元(43),该膜单元包括在声波传播和/或传递时的屏障且覆盖了两个内衬部件(34、36、40)之间的至少一个边界区域(44、45)。

Description

磁共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共振设备,该磁共振设备具有包括高频天线单元的磁体单元和包围磁体单元的壳体内衬单元,该壳体内衬单元包括侧内衬单元、前内衬单元和后内衬单元,其中侧内衬单元和/或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内衬部件,其中在不同的内衬部件之间设有壳体内衬单元的至少一个边界区域。
背景技术
在磁共振设备运行中,由于梯度线圈单元和磁体单元的主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成了很高的噪声,尤其是敲击噪声。噪声和/或声波在由磁共振设备尤其是磁体单元包围的区域内的输出和/或辐射优选通过磁体单元的端侧,尤其是后侧和/或前侧在磁共振设备的壳体内衬单元上进行。
壳体内衬件与高频天线单元一起用于降低噪声或用于衰减由磁体单元辐射的声波,其中高频天线单元使磁共振设备的尤其是患者接收区域与由磁体辐射的声波至少部分地屏蔽。壳体内衬件具有多个内衬部件,所述内衬部件相互邻接在边界区域上。单独的内衬部件之间的此边界区域和/或在内衬部件和高频天线单元之间的边界区域可具有噪声泄漏,所述噪声泄漏有利于声波的辐射和/或噪声输出。此外,在塑料内衬部件的情况中,尤其是由于有利于噪声泄漏存在的内衬部件的尺寸存在制造偏差和/或装配偏差。
此外,为降低和/或密封壳体内衬件的噪声泄漏和/或声学泄漏,尤其是就空气声波和/或结构噪声在前部区域和/或在后部区域内的传播而言,考虑其他的方面,例如设计方面和/或在售后服务时的可接近性和/或制造偏差和/或电缆引导引入和/或用于高频天线单元的紧固和/或冷却回路的引入等。但对这些其他方面的考虑使在磁共振设备的前侧和/或后侧上降低和/或密封壳体内衬件的噪声泄漏和/或声学泄漏变得困难。
为实现降低和/或密封喇叭状插入单元(Einsatztrichtereinheiten)和高频天线单元和/或环形盘形的内衬部件之间的边界区域的噪声泄漏和/或声学泄漏,已知将单独的内衬部件和/或壳体内衬件的单元重叠地构造。替代地,也将由例如PE泡沫、硅树脂等制成的密封元件用于至少部分地密封噪声泄漏和/或声学泄漏。但此解决方法的缺点是在更硬的且因此对于空气声不可通过的密封件中结构噪声传递升高。由于喇叭状插件的形状,类似于喇叭导致了结构噪声到喇叭状插件上的传递,这此外导致对于患者的不希望的噪声负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尤其在于提供一种壳体内衬单元,在该壳体内衬单元中降低和/或防止单独的内衬部件之间的噪声泄漏和/或声学泄漏。
该技术问题通过一种磁共振设备解决,所述磁共振设备具有包括高频天线单元的磁体单元和包围磁体单元的壳体内衬单元,所述壳体内衬单元包括侧内衬单元、前内衬单元和后内衬单元,其中侧内衬单元和/或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内衬部件,其中在不同的内衬部件之间设有壳体内衬单元的至少一个边界区域。
建议使得壳体内衬单元具有至少一个膜单元,所述膜单元包括在声波传播和/或传递时的屏障且覆盖了两个内衬部件之间的至少一个边界区域。与之相关地,膜单元尤其理解为包括分离层的单元,所述单元构造为在声波的传播方面,尤其是空气声波的传播方面优选至少部分地不可通过,且在空气声波的传播方面尤其优选完全不可通过。优选地,膜单元形成了用于空气声波的传播的屏障。优选地,膜单元为此由噪声衰减材料形成,所述材料还形成为是磁共振相容的。例如,膜单元可由PVC(聚氯乙烯)材料形成,所述PVC材料可具有强化纤维和/或由硅树脂材料制成,尤其是由硅树脂垫制成,由PU(聚氨酯)薄膜制成,和/或由PU整体泡沫,和/或由弹性体等制成。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构造,可至少降低壳体内衬单元内的噪声泄漏和/或声学泄漏。尤其有利地,在此可降低和/或封闭壳体内衬单元的两个相互邻接的部件和/或组件之间的边界区域上的噪声泄漏和/或声学泄漏,且因此降低在包围磁体和噪声内衬单元的区域内的噪声辐射和/或声波辐射,其中沿声波的传播方向尤其是空气声波的传播方向,在屏障或膜单元后方实现了在磁共振设备运行中降低声压级优选5dB且尤其优选10dB。尤其是,如此可提供尤其降低了噪声和/或声响的磁共振设备,且因此降低了磁共振检查期间对于患者的噪声负荷。此外,可通过膜单元保护尤其是磁体单元和/或另外的部件,尤其是电子部件不被液体损坏,尤其是不被患者的体液和/或清洁液体的损坏。
内衬部件可由环形的内衬部件和/或由喇叭状插入元件和/或由盘形的内衬部件形成。边界区域包括其内内衬部件的各至少两个相互邻接的区域。
此外,建议使侧内衬单元和/或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膜单元,和/或至少一个膜单元布置在侧内衬单元和/或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之间的边界区域上。因此可实现噪声内衬件在声波传播方面的特别可靠的密封性,因为膜单元可除现有的内衬单元外附加地布置在壳体内衬单元内部。
此外建议使得至少一个膜单元沿从磁体单元发出的声波的传递路径和/或传播路径布置在磁体单元和至少一个内衬部件之间。以此,可特别地保护膜单元例如在患者支承设备引入到磁共振设备的由高频天线单元所柱形地环绕的患者接收区域内期间防止不希望的损坏。此外,膜单元可仅对于其降低噪声的功能,尤其是对于衰减空气声波的功能来构造,且因此提供了特别廉价的膜单元。此外,至少一个膜单元可与至少一个内衬部件一起形成双层内衬件,使得例如至少一个内衬部件还在密封结构噪声方面得以优化。但至少一个膜单元和至少一个内衬部件形成为相互分离。
此外建议使得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具有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其中第一边界区域布置在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的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靠近高频天线单元的边界面与高频天线单元靠近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的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的边界面之间,其中至少一个膜单元沿从磁体单元发出的声波的传递路径和/或传播路径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前方。因此会有利的是,在不希望的声波传播方面降低和/或封闭高频天线单元和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的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之间的第一边界区域上的噪声泄漏和/或声学泄漏。此外,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与高频天线单元之间的第一边界区域可形成为使得可在相互相邻的边界面之间布置缝隙,所述缝隙可能如由于制造偏差和/或安装偏差而造成,和/或由于结构噪声的传递的避免而造成。如此,在目前的磁共振设备中,此第一边界区域是大的噪声辐射的区域。
作为补充或备选,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可具有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和至少一个另外的内衬部件,其中在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靠近另外的内衬部件的边界面和另外的内衬部件靠近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的边界面之间的第二边界区域布置在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上,其中至少一个膜单元沿从磁体单元发出的声波的传递路径和/或传播路径布置在第二边界区域前方。因此会有利的是,在不希望的声波传播方面降低和/或阻断内衬部件和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之间的在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上的第二边界区域上的噪声泄漏和/或声学泄漏。此外,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的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和内衬部件之间的第二边界区域可形成为使得可在相互相邻的边界面上布置缝隙,所述缝隙可能如由于制造偏差和/或安装偏差而造成,和/或由于结构噪声传递的避免而造成。如此,在目前的磁共振设备中,此第二边界区域是大的噪声辐射的区域。
另外的内衬部件可形成为使得在径向方向上在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的外部边缘区域上与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邻接。在布置在背离环形内衬部件的侧上的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的边缘区域上,所述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可与高频天线单元邻接。此外,另外的内衬部件也可包括壳体内衬单元的设计元件。优选地,另外的内衬部件形成为环形。
如果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的至少一个膜单元沿声波的传递路径和/或传播路径布置在第一边界区域和第二边界区域前方,则可实现特别紧凑且节省部件的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
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构造中建议,使得膜单元至少部分地具有截锥的形状。如此,膜单元可完全地且无缝隙地在周向方向上覆盖至少一个边界区域,使得由于制造偏差和/或安装偏差导致的边界区域的边界面之间的沿周向方向的不同的距离被膜单元屏蔽了尤其是空气声波。与之相关地,截锥形的形状尤其理解为膜单元的在端部区域上带有不同的打开面积的软管形的设计。
此外建议使得壳体内衬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单元,其中通过至少一个固定单元将至少一个膜单元布置在高频天线单元上和/或至少一个内衬部件上。如此,可有利地通过膜单元实现对于单独的内衬部件和/或至少一个内衬部件与高频天线单元之间的不同的边界区域的直接的且无缝隙的屏蔽。优选地,膜单元可拆卸地在高频天线单元上布置在内衬部件上,例如布置在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上和/或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的环形内衬部件上。
如果固定单元具有至少一个沿径向方向布置在高频天线单元的外侧上以将至少一个膜单元固定在高频天线单元上的固定元件,则可实现固定单元的特别节约空间的布置。优选地,在此固定元件布置在高频天线单元靠近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的区域上。
在本发明的有利的扩展中建议,至少一个固定单元具有至少一个布置在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的内衬部件远离磁体单元的外侧上的固定元件。如此,可以实现操作者,尤其是装配工能够接近和/或到达用于将膜单元固定在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的内衬部件上的固定元件。
作为其替代,固定元件也可布置在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的内衬部件靠近磁体单元的侧上,且例如从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的内衬部件远离磁体单元的侧上操作固定元件。在此,至少一个固定元件可布置为被保护而不受到不希望的损坏。此外,可实现特别节约空间的布置和紧凑的壳体内衬。
此外建议,固定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由形状配合元件形成的固定元件,以此可实现膜单元与高频天线单元和/或内衬部件尤其是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的构造简单的且尤其是可拆卸的固定。特别有利地,在此形状配合元件由张紧元件和/或夹紧元件形成,以此可尤其是实现在另外的部件上尤其是在高频天线单元和/或内衬部件上的布置和/或固定,所述布置和/或固定优选地不具有噪声泄漏和/或声波泄漏,和/或不具有对于声波尤其是空气声波的可通过性。
作为补充或备选,由形状配合元件形成的固定元件也可由钩元件和/或张紧弹簧和/或专业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另外的形状配合元件形成。此外,也总是可构思至少一个固定元件的与形状配合元件不同的构造,例如固定元件作为力配合元件的设计,例如在膜单元的弹性设计中所述固定元件通过高频天线单元和/或内衬部件张紧在边缘区域上,和/或所述固定元件是例如粘合元件等的材料配合元件。
附图说明
本方面的另外的优点、特点和细节从如下根据附图所述的实施例中获得。附图为:
图1是磁共振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具有前内衬单元和/或后内衬单元的磁共振设备的部分区域的截面图,和
图3是壳体内衬单元的边界区域详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意性地图示了磁共振设备10。磁共振设备10包括磁体单元11,所述磁体单元11带有用于生成强的且尤其是恒定的主磁场13的主磁体12。此外,磁共振设备10具有柱形的用于接收患者15的患者接收区域14,其中患者接收区域14在周向方向上被磁共振设备10的包围磁体单元11的壳体内衬单元30柱形地包围。患者15可通过磁共振设备10的患者支承设备17推入到患者接收区域14内。患者支承设备17为此可运动地布置在患者接收区域14内。
此外,磁体单元11具有梯度线圈18以产生磁场梯度,所述磁场梯度用于成像期间的位置编码。梯度线圈单元18通过梯度控制单元19控制。此外,磁体单元11包括高频天线单元20和用于激励极化的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1,所述极化形成在由主磁体12所生成的主磁场13中。高频天线单元20被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1控制且将高频磁共振序列发送到基本上由患者接收空间14所形成的检查空间内。
为控制梯度控制单元19的主磁体12且为控制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1,磁共振设备10具有由计算单元形成的控制单元22。控制单元22对于磁共振设备10进行中央控制,例如执行预先确定的成像梯度回声序列。此外,控制单元22包括用于评估图像数据的评估单元,例如成像参数的控制信息以及重构的磁共振图像可为操作者显示在例如磁共振设备10的至少一个显示器的显示单元23上。此外,磁共振设备10具有输入单元24,通过所述输入单元24可在测量过程期间由操作者输入信息和/或参数。
当然,所图示的磁共振设备10可包括其所通常具有的另外的部件。此外,磁共振设备10的一般的功能对于专业人员是已知的,因此省去对于一般部件的详细描述。
壳体内衬单元30在图2和图3中详细图示且包括侧内衬单元31、前内衬单元32和后内衬单元33。前内衬单元32和后内衬单元33分别包括多个内衬部件34、36、40。内衬部件34形成为环形。前内衬单元32的内衬部件36由环盘形设计元件和/或插入元件形成,其中设计元件和/或插入元件的横向延伸小于环形内衬部件34的横向延伸。此外,环形的内衬部件34在径向方向37上在外部边缘区域38上与侧内衬单元31邻接。
此外,前内衬单元32和后内衬单元33分别包括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35。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35分别包括由喇叭状内衬元件形成的内衬部件40。在沿径向方向37的内部边缘区域39上,环形的内衬部件34与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35的喇叭状内衬元件邻接。喇叭状内衬元件以第一边缘区域41与高频天线单元20邻接且以第二边缘区域42与后内衬单元33的环形的内衬部件34邻接或在前内衬单元33上或在前内衬单元32上与两个内衬部件34、36邻接。
此外,前内衬单元31和后内衬单元33分别在壳体内衬单元30内具有对于边界区域44、45进行声波屏蔽尤其是空气声波屏蔽的膜单元43。在图3中,两个边界区域44、45例如根据前内衬单元32详细图示。壳体内衬单元30内的第一边界区域44布置在前内衬单元32的喇叭状内衬元件靠近高频天线单元20的边界面46与高频天线单元20靠近前内衬单元32的喇叭状内衬元件的边界面47之间。壳体内衬单元30内的第二边界区域45布置在喇叭状内衬元件和形成为设计元件和/或插入元件的内衬部件36之间。第二边界区域在此在喇叭状内衬元件靠近内衬部件36的边界面48和内衬部件36靠近喇叭状内衬元件的边界面49之间布置在前内衬单元32上。以相同的方式,两个边界区域44、45布置在后内衬单元33上。第一边界区域44布置在后内衬单元33的喇叭状内衬元件靠近高频天线单元20的边界面46与高频天线单元20靠近后内衬单元33的喇叭状内衬元件的边界面47之间。第二边界区域45在喇叭状内衬元件靠近环形的内衬部件34的边界面48与环形的内衬部件34靠近喇叭状内衬元件的边界面49之间布置在后内衬单元33上。
前内衬单元32的膜单元43在此沿从主磁体11辐射出的和/或发出的声波尤其是空气声波的传递路径和/或传播路径布置在前内衬单元32的第一边界区域44和第二边界区域45前方,使得两个边界区域44、45至少部分地相对于空气声波被屏蔽。此外,后内衬单元33的膜单元43在此沿从主磁体11辐射出的和/或发出的声波尤其是空气声波的传递路径和/或传播路径布置在后内衬单元33的第一边界区域44和第二边界区域45前方,使得两个边界区域44、45至少部分地相对于空气声波被屏蔽。通过膜单元43,在磁共振设备10运行中实现了在包围磁体单元11和壳体内衬单元30的区域内在患者接收区域14内的声压水平的优选地5dB的且尤其优选地10dB的降低。
此外,前内衬单元32和后内衬单元33的单独的膜单元43形成为软管形和/或具有截锥形的形状,使得通过两个膜单元43实现了对于前内衬单元32以及后内衬单元33上的各第一边界区域44和各第二边界区域45的完全的覆盖。为衰减声波,尤其是为衰减空气声波,膜单元43至少部分地由屏蔽了空气声的材料形成,例如由PVC(聚氯乙烯)材料形成,所述膜单元43还可具有强化纤维和/或由硅树脂材料尤其是由硅树脂垫形成,和/或由PU(聚氨酯)薄膜制成,和/或由PU整体泡沫,和/或由弹性体等制成。
前内衬单元32和后内衬单元33的膜单元43在此布置在壳体内衬件上,使得单独的膜单元43分别沿声波的辐射方向在磁体单元11上布置在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35的内衬喇叭元件和磁体单元11之间。如此,通过膜单元43和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35实现了在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35和两个边界区域44、45的区域内的壳体内衬单元30的双层结构,使得通过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35实现了有效的噪声衰减。此外,单独的膜单元43分别在高频天线单元20和环形的内衬部件34上布置在前内衬单元32和后内衬单元33上。
为将膜单元43固定和/或布置在高频天线单元20上且为将膜单元43固定和/或布置在前内衬单元32和后内衬单元33的环形的内衬部件34上,前内衬单元32和后内衬单元33分别具有固定单元50。为将膜单元43固定和/或布置在高频天线单元20上,前内衬单元32和后内衬单元33的固定单元50分别具有固定元件53,所述固定元件53沿径向方向37布置在高频天线单元20的外侧51上。此外,两个固定元件53分别布置在柱形高频天线单元20的边缘区域52上,其中两个固定元件53沿高频天线单元20的纵向延伸布置在对置的边缘区域52上。
用于将膜单元43固定和/或布置在高频天线单元20上的固定元件53在本实施例中包括由夹紧元件和/或张紧元件形成的形状配合元件。例如,用于将膜单元43固定和/或布置在高频天线单元20上的夹紧元件和/或张紧元件可由具有环形的夹紧面和/或张紧面的管箍类的元件形成,通过所述管箍类元件将前内衬单元32和/或后内衬单元33的膜单元43尤其是膜单元43的边缘区域与高频天线单元20靠近前内衬单元32和/或后内衬单元33的边缘区域52的外侧51夹紧和/或张紧。这尤其在膜单元43的薄膜类的构造中是有意义的。在至少一个膜单元43的带有例如PU整体泡沫的构造中,形状配合元件也可具有钩元件以用于将此膜单元43固定和/或布置在高频天线单元20上,因为PU整体泡沫由于厚度即使在钩固定时也进行了声学密封。
此外,用于将膜单元43固定和/或布置在高频天线单元20的边缘区域52上的夹紧元件和/或张紧元件的另外的构造,例如夹元件总是可行的。作为补充或备选,固定单元50可具有用于将膜单元43固定和/或布置在高频天线单元20的边缘区域52上的另外的固定元件53,所述固定元件53包括摩擦配合元件和/或材料配合元件,例如粘合层等。例如,也可构思弹性的膜单元43在高频天线单元20的边缘区域52上的张紧,以用于将膜单元43固定在高频天线单元20上。
此外,固定单元50具有用于将膜单元43固定和/或布置在前内衬单元32和后内衬单元33的环形的内衬部件34上的另外的固定元件55。用于将膜单元43固定和/或布置在前内衬单元32和后内衬单元33的环形的内衬部件34上的固定元件55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形状配合元件,所述形状配合元件可包括夹紧元件和/或张紧元件。夹紧元件和/或张紧元件单独地或一起包括环形的夹紧面和/或张紧面,通过所述夹紧面和/或张紧面将膜单元43尤其是膜单元43的边缘区域与前内衬单元32和/或后内衬单元33的环形的内衬部件34夹紧和/或张紧。夹紧元件和/或张紧元件可例如包括管箍类元件和/或偏心张紧元件和/或另外的对于专业人员有意义的夹紧元件和/或张紧元件。此外,用于膜单元43固定和/或布置在前内衬单元32和后内衬单元33的环形的内衬部件34上的夹紧元件和/或张紧元件的另外的构造总是可行的,例如夹元件。作为补充或备选,固定单元50可具有用于膜单元43固定和/或布置在前内衬单元32和后内衬单元33的环形的内衬部件34上的另外的固定元件55,所述固定元件55包括摩擦配合元件和/或材料配合元件,例如粘合层。
固定元件55在环形的内衬部件34上布置在靠近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35的边缘区域39上(图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单独的固定元件55布置在环形的内衬部件34靠近磁体单元11的侧54上。单独的内衬部件34的操作在此可由操作者从环形的内衬部件34的外侧进行。为此,例如环形的内衬部件34具有未详细图示的操作元件。例如,可通过按压布置在环形的内衬部件34靠近磁体单元11的侧54上的操作元件将夹紧元件置于不夹紧的状态,以用于引入和/或引出膜单元43之一。
作为备选,固定元件55也可布置在环形的内衬部件34远离磁体单元11的侧上,其中在此有利地将固定元件55的布置隐藏在壳体内衬单元30尤其是前内衬单元32和/或后内衬单元33的另外的单元和/或部件内,且因此固定元件55和/或膜单元43在壳体内衬单元30的安装状态中对于使用者不可见。例如,可构思将固定元件55布置在环形的内衬部件34被壳体内衬单元30的设计元件和/或插入元件遮盖的区域内。
此外,环形的内衬部件34在第二边界区域45内具有突出到内衬通道元件后方的隆起,所述隆起在壳体内衬单元30的安装状态中被内衬喇叭元件至少部分地覆盖。也可在环形的内衬部件34的隆起上或在此区域中布置固定元件55,且因此也可固定和/或布置膜单元43。在此,固定单元50且因此膜单元43在环形的内衬部件34上的固定和/或布置在环形的内衬部件34的外侧上布置,且尽管如此仍被另外的部件例如被设计元件和/或插入元件或喇叭状内衬元件遮盖。此外,在环形的内衬部件34上的用于布置固定元件55且因此在环形的内衬部件34上的用于固定和/或布置膜单元43的另外的位置对于专业人员可以是有意义的。
膜单元43在壳体内衬单元30内部的布置在图2和图3中例如根据膜单元43在前内衬单元32和在后内衬单元33上的布置图示。至少一个膜单元43在侧内衬单元31的单独的内衬部件之间的边界区域上和/或在侧内衬单元31和前内衬单元32之间的边界区域上的和/或在侧内衬单元31和后内衬单元33之间的边界区域上和/或在侧内衬单元31和另外的内衬部件之间的边界区域上的布置总是可行的,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即可。在此也可构思膜单元43的替代的形式,例如柱形形状和/或帆形形状,其中专业人员将膜单元43的构造和/或形状与边界区域进行匹配。
虽然本发明在细节上通过优选实施例进一步图示和描述,但本发明不受公开的实施例限制,且专业人员可由此推导出另外的变型,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即可。

Claims (14)

1.一种磁共振设备(10),所述磁共振设备具有包括高频天线单元(20)的磁体单元(11)和包围所述磁体单元(11)的壳体内衬单元(30),所述壳体内衬单元包括侧内衬单元(31)、前内衬单元(32)和后内衬单元(33),其中,所述侧内衬单元(31)和/或所述前内衬单元(32)和/或所述后内衬单元(33)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内衬部件(34、36、40),其中,在不同的所述内衬部件(34、36、40)之间设有所述壳体内衬单元(30)的至少一个边界区域(44、45),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衬单元(30)具有至少一个膜单元(43),所述膜单元包括在声波传播和/或传递时的屏障且覆盖了两个内衬部件(34、36、40)之间的所述至少一个边界区域(44、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内衬单元(31)和/或所述前内衬单元(32)和/或所述后内衬单元(33)包括所述至少一个膜单元(43),和/或所述至少一个膜单元(43)布置在所述侧内衬单元(31)和/或所述前内衬单元(32)和/或后内衬单元(33)之间的边界区域上。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膜单元(43)沿从所述磁体单元(11)发出的声波的传递路径和/或传播路径布置在所述磁体单元(11)和所述至少一个内衬部件(34、36、40)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内衬单元(32)和/或所述后内衬单元(33)具有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35),其中,所述壳体内衬单元(30)的第一边界区域(44)布置在所述前内衬单元(32)和/或后内衬单元(33)的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35)的靠近高频天线单元(20)的边界面(46)与高频天线单元(20)的靠近所述前内衬单元(32)和/或后内衬单元(33)的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35)的边界面(47)之间,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膜单元(43)沿从所述磁体单元(11)发出的声波的传递路径和/或传播路径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44)前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内衬单元(32)和/或所述后内衬单元(33)具有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35)和至少一个另外的内衬部件(34),其中,在所述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35)的靠近所述另外的内衬部件(34)的边界面(48)和所述另外的内衬部件(34)的靠近所述喇叭状内衬插入单元(35)的边界面(49)之间的第二边界区域(45)布置在所述前内衬单元(32)和/或所述后内衬单元(33)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膜单元(43)沿从所述磁体单元(11)发出的声波的传递路径和/或传播路径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45)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内衬单元(32)和/或后内衬单元(33)的至少一个膜单元(43)沿从所述磁体单元(11)发出的声波的传递路径和/或传播路径布置在所述第一边界区域(44)前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项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单元(43)至少部分地具有截锥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衬单元(30)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单元(5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膜单元(43)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单元(50)布置在所述高频天线单元(20)上和/或至少一个内衬部件(34、36、4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50)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53),所述固定元件(53)沿径向方向(37)布置在所述高频天线单元(20)的外侧(51)以便将所述至少一个膜单元(43)固定在所述高频天线单元(2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单元(50)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55),所述固定元件(55)布置在所述前内衬单元(32)和/或后内衬单元(33)的内衬部件(34)远离所述磁体单元(11)的外侧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单元(50)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元件(55),所述固定元件(55)布置在所述前内衬单元(32)和/或所述后内衬单元(33)的内衬部件(34)的靠近所述磁体单元(11)的侧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单元(50)具有至少一个由形状配合元件形成的固定元件(53、55)。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配合元件由夹紧元件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共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内衬单元(32)和/或后内衬单元(33)的至少一个膜单元(43)沿从所述磁体单元(11)发出的声波的传递路径和/或传播路径布置在所述第二边界区域(45)前方。
CN201410046237.3A 2013-02-11 2014-02-10 磁共振设备 Active CN1039839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02163.1 2013-02-11
DE102013202163.1A DE102013202163A1 (de) 2013-02-11 2013-02-11 Magnetresonanz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3928A CN103983928A (zh) 2014-08-13
CN103983928B true CN103983928B (zh) 2016-12-07

Family

ID=51226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6237.3A Active CN103983928B (zh) 2013-02-11 2014-02-10 磁共振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06202B2 (zh)
KR (1) KR101581108B1 (zh)
CN (1) CN103983928B (zh)
DE (1) DE10201320216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70217B1 (en) 2010-04-14 2015-03-03 Hypr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oise reduction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102011082410B4 (de) * 2011-09-09 2015-02-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agnetresonanzvorrichtung
DE102013218475B4 (de) * 2013-09-16 2015-10-2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Geräuschsoptimierung einer Magnetresonanz-Sequenz durch Anhebung einer Pulsbandweite
DE102017217021B4 (de) * 2016-09-30 2023-01-05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Medizinische Bildgebungsvorrichtung mit einer Gehäuseeinheit aufweisend eine Versteifungsgittereinheit mit trapezförmigen Gitterzwischenräumen und eine elastische Verkleidungsschich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838390A1 (de) * 1998-08-24 2000-03-02 Siemens Ag Lärmreduziertes diagnostisches Magnetresonanzgerät
CN1298487A (zh) * 1998-03-07 2001-06-06 彼得·曼斯菲尔德 对于磁共振成像梯度线圈结构中声音产生的有效控制
CN1791805A (zh) * 2003-05-22 2006-06-2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声音吸收装置的磁共振成像设备
CN101796425A (zh) * 2007-09-07 2010-08-0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声噪声降低的磁共振检查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3068A (en) * 1994-09-26 1995-08-22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echanical positioner for magnetic resonance guided ultrasound therapy
US7047059B2 (en) * 1998-08-18 2006-05-16 Quantum Magnetics, Inc Simplified water-bag technique for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s on the human body and other specimens
US6157276A (en) * 1998-08-14 2000-12-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RI magnet assembly with non-conductive inner wall
US6252404B1 (en) * 1999-08-18 2001-06-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duced noise RF coil apparatus for MR imaging system
US6556012B2 (en) * 2000-01-21 2003-04-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EP1348135B1 (en) * 2000-12-22 2006-05-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dical examination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magnet and noise-absorbing material
DE10101072C1 (de) * 2001-01-11 2002-07-25 Siemens Ag Magnetresonanzgerät mit einer Schallschutzstruktur
DE10229491C2 (de) * 2001-07-23 2003-05-22 Siemens Ag Kernspin-Tomographiegerät mit dämpfenden Schichtblechen zur Schwingungsreduktion
AU2003233920A1 (en) * 2002-04-11 2003-10-2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ncapsulation of a 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 device for attenuation of low sound frequencies
DE102007037102B4 (de) * 2007-08-07 2017-08-03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Kombinierte MR-/PET-Vorrichtung auf mobiler Basis
US7980356B2 (en) * 2008-04-17 2011-07-1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ladding part for component
DE102010029472B4 (de) * 2010-05-28 2013-08-0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Magnetresonanzvorrichtung mit einer Gradientenspuleneinheit, einer Gehäuseabdeckung und einer Lärmschutzeinheit, ein Befestigungselement zu einer Befestigung eines Dämmelements sowie ein Befestigungsverfahren zu einem Befestigen eines Dämmelements
KR101235846B1 (ko) * 2010-08-16 2013-02-21 주식회사 엘지생명과학 자기저항센서를 이용한 비접촉식 검출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검출방법
US20120313643A1 (en) * 2011-06-13 2012-12-13 Edelstein William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device noise dampening system
US8779773B2 (en) * 2011-08-17 2014-07-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hermoacoustic RF body coil liner for reduced acoustic noise in an M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8487A (zh) * 1998-03-07 2001-06-06 彼得·曼斯菲尔德 对于磁共振成像梯度线圈结构中声音产生的有效控制
DE19838390A1 (de) * 1998-08-24 2000-03-02 Siemens Ag Lärmreduziertes diagnostisches Magnetresonanzgerät
CN1791805A (zh) * 2003-05-22 2006-06-2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声音吸收装置的磁共振成像设备
CN101796425A (zh) * 2007-09-07 2010-08-0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声噪声降低的磁共振检查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3202163A1 (de) 2014-08-14
CN103983928A (zh) 2014-08-13
US20140225616A1 (en) 2014-08-14
KR101581108B1 (ko) 2015-12-29
US9606202B2 (en) 2017-03-28
KR20140101676A (ko)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3928B (zh) 磁共振设备
CN102998637B (zh) 磁共振设备
CN102998638B (zh) 磁共振设备
US9500729B2 (en) Double shell noise reducing magnetic resonance apparatus
US9910110B2 (en) Medical imaging device comprising a housing unit that has a casing shel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asing shell of the medical imaging device
US9404981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apparatus with a noise prevention element and a mol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e noise prevention element
CN207382567U (zh) 一种发声装置以及移动终端
KR101712222B1 (ko) 자기 공명 장치
JP4366614B2 (ja)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および嵌め込み装置
CN101449975B (zh) 用于重叠的磁共振断层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装置
KR101345960B1 (ko) 스피커부를 구비하는 단말기
KR20150105143A (ko) 방수 전자 장치
US20150201258A1 (en) Speaker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2998639A (zh) 磁共振设备
EP2191287A1 (en) Magnetic resonance examination system with reduced acoustic noise
US20140210476A1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vice
JP6453047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10120046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CN109979420A (zh) 音响设备以及电子乐器
JP5190150B1 (ja) スピーカユニット内蔵品
US10571534B2 (en) Medical imaging apparatus with a housing
JP6697289B2 (ja) キャビネット及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218128531U (zh) 具有壳体单元的磁共振设备
CN219070344U (zh) 搭接结构及医疗设备的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07

Address after: Erlangen

Patentee after: Siemens Healthineers AG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