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0668B - 一种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0668B
CN103980668B CN201410238086.1A CN201410238086A CN103980668B CN 103980668 B CN103980668 B CN 103980668B CN 201410238086 A CN201410238086 A CN 201410238086A CN 103980668 B CN103980668 B CN 1039806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nt
epoxy resin
amorphous carbon
preparation
composit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80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0668A (zh
Inventor
赵雯琦
李宜彬
秦余杨
赫晓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23808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8066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806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06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06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06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碳纳米复合材料合成与应用领域。所述方法步骤如下:一、碳纳米管海绵的制备;二、碳纳米管/非晶碳复合材料的制备;三、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本发明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利用其多孔性直接向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的孔隙中灌注环氧树脂,达到了增强环氧树脂的作用同时直接得到了具有均匀结构的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模量较纯环氧树脂和碳纳米管/环氧树脂都有较大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纳米复合材料合成与应用领域,涉及一种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由于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非常优异的力学性能,其超强的力学性能可以极大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用碳纳米管增强环氧树脂,制备的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热学等特性,可应用于化工、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碳纳米管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长径比以及碳纳米管之间存在很强的范德华引力,从而使碳纳米管极易发生团聚和缠绕。如果在高分子树脂中的分散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极大的影响碳纳米管对树脂的改性效果。
赵雯琦等人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纳米管表面沉积均匀的非晶碳层,可显著增强碳纳米管气凝胶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韧性、模量、弹性等。随着非晶碳沉积层厚度的增加,所增强的气凝胶其压缩模量由0.12增至4.86MPa提高了40倍,压缩强度也从0.016至0.99MPa提高了60倍。另外,这种碳纳米管/非晶碳复合材料为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对有机物有很好的亲和性,利用其多孔性,直接向孔隙中灌注其它物质,避免了碳纳米管在基体材料中的分散,这将直接得到具有均匀结构的基于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力学性能的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避免了碳纳米管的团聚现象,且有效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碳纳米管表面沉积非晶碳层以修饰碳纳米管,使基于碳纳米管/环氧树脂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得到增强,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一、碳纳米管海绵的制备:将洁净的石英基底放置于反应炉的石英管中间部位并密封石英管,设置反应炉升温程序,通氩气以排除石英管内残余空气,反应炉升温至820~940℃时在氢气/氩气混合气氛下注入二茂铁/二氯苯碳源溶液进行反应,反应后关掉氢气和二茂铁/二氯苯碳源溶液的注入,在氩气保护下随炉降温;
二、碳纳米管/非晶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将所得到的碳纳米管海绵切成一定尺寸块体,放入反应炉中,在氩气气氛下升温至一定温度时,通入乙炔气体,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乙炔气体,并在氩气气氛下随炉降温,降至室温时取出产物;
三、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将制备的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切块,并称量、记录;将环氧树脂溶解于溶剂中,配制成具有一定浓度的环氧树脂溶液,控制环氧树脂与溶剂体积比为1:3~10,加入固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样品浸入环氧树脂溶液中,浸渍15~25分钟以使环氧树脂溶液被吸入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的孔隙中;将其与环氧树脂溶液一起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并在室温下进行真空干燥以除去环氧树脂溶液中的溶剂,直至环氧树脂不再有气泡冒出,此时已除尽溶剂;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从环氧树脂溶液中取出,并于50~65℃下保温固化数小时,最终得到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所述步骤一中,为排净反应室内空气通入氩气流量为600~1000mL/min;反应时,氢气流量为100~500mL/min,氩气流量为1600~2400mL/min,同时通入;二茂铁/二氯苯碳源溶液的浓度为20~100mg/mL,进给速度为0.1~0.3mL/min;冷却时,氩气流量为600~1000mL/min。
所述步骤二中,一定尺寸块体为长20~50mm、宽5~10mm、高2~5mm,氩气流量为200~400mL/min,乙炔流量为10~50mL/min,降温时氩气流量不变,仍为200~400mL/min。
所述步骤三中,溶剂为丙酮,固化剂为聚酰胺,环氧树脂与固化剂质量比为3~1:1,50~65℃下保温时间为8~12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这种碳纳米管/非晶碳复合材料为三维多孔网状结构,对有机物有很好的亲和性,利用其多孔性,直接向孔隙中灌注其它物质,避免了碳纳米管在基体材料中的分散,这将直接得到具有均匀结构的基于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
2、本发明所制备的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强度和模量较纯环氧树脂和碳纳米管/环氧树脂都有较大提高。
3、本发明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出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利用其多孔性直接向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的孔隙中灌注环氧树脂,达到了增强环氧树脂的作用同时直接得到了具有均匀结构的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4、本发明制备的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特性,可应用于化工、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
一、将洁净的石英基底放置于高温炉的石英反应室中间部位,接着密封石英反应室,调节升温程序并开始升温;升温过程中通入800mL/min的氩气排除反应室中的空气保持气氛稳定;当温度升至820~940℃后,调整氩气流量为2000mL/min,并通入100~500mL/min的氢气,开启精密注射泵,向反应室内注入浓度为20~100mg/mL的二茂铁/二氯苯碳源反应溶液,进给速度为0.1~0.3mL/min,反应时间为0.5~4h。随后,停止进给二茂铁/二氯苯碳源反应溶液并关掉氢气,使反应炉在气流量为800mL/min的氩气气氛保护下冷却降温。
二、将制备的碳纳米管海绵切成尺寸为长20~50mm、宽5~10mm、高2~5mm的块体,放置于反应炉中,在氩气保护下升温,其中氩气流量为200~400mL/min,升温至650~750℃时保温并通入流量为10~50mL/min的乙炔气体进行非晶碳沉积,5min后停止通入乙炔,反应炉在氩气气氛下开始自然降温。
三、将制备的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切成形状规则的样品,并称量、记录;将环氧树脂溶解于丙酮中,配制成具有一定浓度的环氧树脂溶液,加入聚酰胺固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其中环氧树脂与固化剂质量比为2:1;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样品浸入环氧树脂溶液中,浸渍约20分钟以使环氧树脂溶液被吸入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的孔隙中;将其与环氧树脂溶液一起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并在室温下进行真空干燥以除去环氧树脂溶液中的丙酮,直至环氧树脂不再有气泡冒出,此时已除尽丙酮;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从环氧树脂溶液中取出,并于60℃下保温固化8~12h,最终得到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本实施例所得到的一种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和模量较纯的环氧树脂和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均有较大的提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
一、将洁净的石英基底放置于高温炉的石英反应室中间部位,接着密封石英反应室,调节升温程序并开始升温;升温过程中通入800mL/min的氩气排除反应室中的空气保持气氛稳定;当温度升至880℃后,调整氩气流量为2000mL/min,并通入300mL/min的氢气,开启精密注射泵,向反应室内注入浓度为60mg/mL的二茂铁/二氯苯碳源反应溶液,进给速度为0.1mL/min,反应时间为2h。随后,停止进给二茂铁/二氯苯碳源反应溶液并关掉氢气,使反应炉在气流量为800mL/min的氩气气氛保护下冷却降温。
二、将制备的碳纳米管海绵切成尺寸为长20~50mm,宽5~10mm,高2~5mm的块体,放置于反应炉中,在氩气保护下升温,其中氩气流量为200~400mL/min,升温至650~750℃时保温并通入流量为10~50mL/min的乙炔气体进行非晶碳沉积,5min后停止通入乙炔,反应炉在氩气气氛下开始自然降温。
三、将制备的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切成形状规则的样品,并称量、记录;将环氧树脂溶解于丙酮中,配制成具有一定浓度的环氧树脂溶液,加入聚酰胺固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其中环氧树脂与固化剂质量比为2:1;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样品浸入环氧树脂溶液中,浸渍约20分钟以使环氧树脂溶液被吸入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的孔隙中;将其与环氧树脂溶液一起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并在室温下进行真空干燥以除去环氧树脂溶液中的丙酮,直至环氧树脂不再有气泡冒出,此时已除尽丙酮;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从环氧树脂溶液中取出,并于60℃下保温固化8~12h,最终得到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经机械性能测试表明,与相同组成、加入未沉积非晶碳层的碳纳米管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相比,固化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10%和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
一、将洁净的石英基底放置于高温炉的石英反应室中间部位,接着密封石英反应室,调节升温程序并开始升温;升温过程中通入800mL/min的氩气排除反应室中的空气保持气氛稳定;当温度升至880℃后,调整氩气流量为2000mL/min,并通入300mL/min的氢气,开启精密注射泵,向反应室内注入浓度为60mg/mL的二茂铁/二氯苯碳源反应溶液,进给速度为0.1mL/min,反应时间为2h。随后,停止进给二茂铁/二氯苯碳源反应溶液并关掉氢气,使反应炉在气流量为800mL/min的氩气气氛保护下冷却降温。
二、将制备的碳纳米管海绵切成尺寸为长20~50mm,宽5~10mm,高2~5mm的块体,放置于反应炉中,在氩气保护下升温,其中氩气流量为200~400mL/min,升温至650~750℃时保温并通入流量为10~50mL/min的乙炔气体进行非晶碳沉积,10min后停止通入乙炔,反应炉在氩气气氛下开始自然降温。
三、将制备的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切成形状规则的样品,并称量、记录;将环氧树脂溶解于丙酮中,配制成具有一定浓度的环氧树脂溶液,加入聚酰胺固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其中环氧树脂与固化剂质量比为2:1;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样品浸入环氧树脂溶液中,浸渍约20分钟以使环氧树脂溶液被吸入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的孔隙中;将其与环氧树脂溶液一起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并在室温下进行真空干燥以除去环氧树脂溶液中的丙酮,直至环氧树脂不再有气泡冒出,此时已除尽丙酮;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从环氧树脂溶液中取出,并于60℃下保温固化8~12h,最终得到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经机械性能测试表明,与相同组成、加入未沉积非晶碳层的碳纳米管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相比,固化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20%和15%。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
一、将洁净的石英基底放置于高温炉的石英反应室中间部位,接着密封石英反应室,调节升温程序并开始升温;升温过程中通入800mL/min的氩气排除反应室中的空气保持气氛稳定;当温度升至880℃后,调整氩气流量为2000mL/min,并通入300mL/min的氢气,开启精密注射泵,向反应室内注入浓度为60mg/mL的二茂铁/二氯苯碳源反应溶液,进给速度为0.1mL/min,反应时间为2h。随后,停止进给二茂铁/二氯苯碳源反应溶液并关掉氢气,使反应炉在气流量为800mL/min的氩气气氛保护下冷却降温。
二、将制备的碳纳米管海绵切成尺寸为长20~50mm,宽5~10mm,高2~5mm的块体,放置于反应炉中,在氩气保护下升温,其中氩气流量为200~400mL/min,升温至650~750℃时保温并通入流量为10~50mL/min的乙炔气体进行非晶碳沉积,20min后停止通入乙炔,反应炉在氩气气氛下开始自然降温。
三、将制备的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切成形状规则的样品,并称量、记录;将环氧树脂溶解于丙酮中,配制成具有一定浓度的环氧树脂溶液,加入聚酰胺固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其中环氧树脂与固化剂质量比为2:1;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样品浸入环氧树脂溶液中,浸渍约20分钟以使环氧树脂溶液被吸入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的孔隙中;将其与环氧树脂溶液一起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并在室温下进行真空干燥以除去环氧树脂溶液中的丙酮,直至环氧树脂不再有气泡冒出,此时已除尽丙酮;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从环氧树脂溶液中取出,并于60℃下保温固化8~12h,最终得到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经机械性能测试表明,与相同组成、加入未沉积非晶碳层的碳纳米管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相比,固化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27%和20%。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
一、将洁净的石英基底放置于高温炉的石英反应室中间部位,接着密封石英反应室,调节升温程序并开始升温;升温过程中通入800mL/min的氩气排除反应室中的空气保持气氛稳定;当温度升至880℃后,调整氩气流量为2000mL/min,并通入300mL/min的氢气,开启精密注射泵,向反应室内注入浓度为60mg/mL的二茂铁/二氯苯碳源反应溶液,进给速度为0.1mL/min,反应时间为2h。随后,停止进给二茂铁/二氯苯碳源反应溶液并关掉氢气,使反应炉在气流量为800mL/min的氩气气氛保护下冷却降温。
二、将制备的碳纳米管海绵切成尺寸为长20~50mm,宽5~10mm,高2~5mm的块体,放置于反应炉中,在氩气保护下升温,其中氩气流量为200~400mL/min,升温至650~750℃时保温并通入流量为10~50mL/min的乙炔气体进行非晶碳沉积,30min后停止通入乙炔,反应炉在氩气气氛下开始自然降温。
三、将制备的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切成形状规则的样品,并称量、记录;将环氧树脂溶解于丙酮中,配制成具有一定浓度的环氧树脂溶液,加入聚酰胺固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其中环氧树脂与固化剂质量比为2:1;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样品浸入环氧树脂溶液中,浸渍约20分钟以使环氧树脂溶液被吸入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的孔隙中;将其与环氧树脂溶液一起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并在室温下进行真空干燥以除去环氧树脂溶液中的丙酮,直至环氧树脂不再有气泡冒出,此时已除尽丙酮;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从环氧树脂溶液中取出,并于60℃下保温固化8~12h,最终得到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经机械性能测试表明,与相同组成、加入未沉积非晶碳层的碳纳米管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相比,固化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35%和27%。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
一、将洁净的石英基底放置于高温炉的石英反应室中间部位,接着密封石英反应室,调节升温程序并开始升温;升温过程中通入800mL/min的氩气排除反应室中的空气保持气氛稳定;当温度升至880℃后,调整氩气流量为2000mL/min,并通入300mL/min的氢气,开启精密注射泵,向反应室内注入浓度为60mg/mL的二茂铁/二氯苯碳源反应溶液,进给速度为0.1mL/min,反应时间为2h。随后,停止进给二茂铁/二氯苯碳源反应溶液并关掉氢气,使反应炉在气流量为800mL/min的氩气气氛保护下冷却降温。
二、将制备的碳纳米管海绵切成尺寸为长20~50mm,宽5~10mm,高2~5mm的块体,放置于反应炉中,在氩气保护下升温,其中氩气流量为200~400mL/min,升温至650~750℃时保温并通入流量为10~50mL/min的乙炔气体进行非晶碳沉积,45min后停止通入乙炔,反应炉在氩气气氛下开始自然降温。
三、将制备的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切成形状规则的样品,并称量、记录;将环氧树脂溶解于丙酮中,配制成具有一定浓度的环氧树脂溶液,加入聚酰胺固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其中环氧树脂与固化剂质量比为2:1;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样品浸入环氧树脂溶液中,浸渍约20分钟以使环氧树脂溶液被吸入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的孔隙中;将其与环氧树脂溶液一起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并在室温下进行真空干燥以除去环氧树脂溶液中的丙酮,直至环氧树脂不再有气泡冒出,此时已除尽丙酮;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从环氧树脂溶液中取出,并于60℃下保温固化8~12h,最终得到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经机械性能测试表明,与相同组成、加入未沉积非晶碳层的碳纳米管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相比,固化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50%和35%。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中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
一、将洁净的石英基底放置于高温炉的石英反应室中间部位,接着密封石英反应室,调节升温程序并开始升温;升温过程中通入800mL/min的氩气排除反应室中的空气保持气氛稳定;当温度升至880℃后,调整氩气流量为2000mL/min,并通入300mL/min的氢气,开启精密注射泵,向反应室内注入浓度为60mg/mL的二茂铁/二氯苯碳源反应溶液,进给速度为0.1mL/min,反应时间为2h。随后,停止进给二茂铁/二氯苯碳源反应溶液并关掉氢气,使反应炉在气流量为800mL/min的氩气气氛保护下冷却降温。
二、将制备的碳纳米管海绵切成尺寸为长20~50mm,宽5~10mm,高2~5mm的块体,放置于反应炉中,在氩气保护下升温,其中氩气流量为200~400mL/min,升温至650~750℃时保温并通入流量为10~50mL/min的乙炔气体进行非晶碳沉积,60min后停止通入乙炔,反应炉在氩气气氛下开始自然降温。
三、将制备的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切成形状规则的样品,并称量、记录;将环氧树脂溶解于丙酮中,配制成具有一定浓度的环氧树脂溶液,加入聚酰胺固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其中环氧树脂与固化剂质量比为2:1;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样品浸入环氧树脂溶液中,浸渍约20分钟以使环氧树脂溶液被吸入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的孔隙中;将其与环氧树脂溶液一起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并在室温下进行真空干燥以除去环氧树脂溶液中的丙酮,直至环氧树脂不再有气泡冒出,此时已除尽丙酮;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从环氧树脂溶液中取出,并于60℃下保温固化8~12h,最终得到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经机械性能测试表明,与相同组成、加入未沉积非晶碳层的碳纳米管的环氧树脂固化物相比,固化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80%和50%。

Claims (9)

1.一种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步骤如下:
一、碳纳米管海绵的制备:将洁净的石英基底放置于反应炉的石英管中间部位并密封石英管,设置反应炉升温程序,通氩气以排除石英管内残余空气,反应炉升温至820~940℃时在氢气/氩气混合气氛下注入二茂铁/二氯苯碳源溶液反应0.5~4h,二茂铁/二氯苯碳源溶液的浓度为20~100mg/mL,进给速度为0.1~0.3mL/min,反应后关掉氢气和二茂铁/二氯苯碳源溶液的注入,在氩气保护下随炉降温;
二、碳纳米管/非晶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将所得到的碳纳米管海绵切成块体,放入反应炉中,在氩气气氛下升温至650~750℃时,通入乙炔气体,反应5~60min后关闭乙炔气体,并在氩气气氛下随炉降温,降至室温时取出产物;
三、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将制备的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切块,并称量、记录;将环氧树脂溶解于溶剂中,配制成环氧树脂溶液,加入固化剂,搅拌混合均匀;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样品浸入环氧树脂溶液中,浸渍15~25分钟以使环氧树脂溶液被吸入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的孔隙中;将其与环氧树脂溶液一起转移至真空干燥箱中并在室温下进行真空干燥以除去环氧树脂溶液中的溶剂;将碳纳米管/非晶碳气凝胶从环氧树脂溶液中取出,并于50~65℃下保温固化8~12h,最终得到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为排净反应室内空气通入氩气流量为600~1000mL/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反应时氢气流量为100~500mL/min,氩气流量为1600~2400mL/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冷却时氩气流量为600~1000mL/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块体长为20~50mm、宽为5~10mm、高为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氩气流量为200~400mL/min,乙炔流量为10~50mL/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环氧树脂与溶剂体积比为1:3~1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溶剂为丙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固化剂为聚酰胺。
CN201410238086.1A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9806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8086.1A CN103980668B (zh)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8086.1A CN103980668B (zh)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0668A CN103980668A (zh) 2014-08-13
CN103980668B true CN103980668B (zh) 2016-05-18

Family

ID=51272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8086.1A Active CN103980668B (zh) 2014-05-30 2014-05-30 一种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806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48239B (zh) * 2014-10-11 2017-02-22 浙江大学 一种高强度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61420B (zh) * 2015-05-06 2018-02-16 西安理工大学 碳纳米管增韧双马来/环氧混合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086367B (zh) * 2015-08-21 2017-03-01 成都鲁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耐高温复合材料树脂的预浸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99535B (zh) * 2017-09-30 2021-06-04 天津大学 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的氟化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海绵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55736A (zh) * 2020-07-21 2022-01-21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多功能碳纳米管海绵体的制备方法
CN112174115B (zh) * 2020-09-16 2022-04-1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分级结构碳纳米管干胶及制备与作为粘接剂的应用
CN112898101A (zh) * 2021-02-01 2021-06-04 常州大学 一种碳纳米管掺杂奥克托金复合柔性炸药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07704B (zh) * 2009-07-14 2011-06-29 清华大学 一种碳纳米管绵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94250B (zh) * 2011-05-27 2013-01-23 北京大学 一种三维碳纳米管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241722B (zh) * 2013-05-16 2014-10-22 中山大学 一种具有渐变结构的碳纳米管宏观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50682B (zh) * 2013-08-23 2016-01-13 清华大学 一种碳纳米管/聚吡咯复合海绵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0668A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0668B (zh) 一种碳纳米管/非晶碳/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456277B (zh)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146147B (zh) 一种增韧环氧树脂/玻璃纤维预浸料及制备方法
CN105006375B (zh) 一种氮、磷共掺杂多孔碳纳米管、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433564B (zh) 石墨烯气凝胶复合强化的石蜡型相变蓄热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5217616B (zh) 多孔石墨烯负载碳纳米洋葱三维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04262953A (zh) 一种石墨烯涂覆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WO2015131505A1 (zh) 一种制备管式石墨烯材料复合膜的方法
Li et al. One‐step preparation of highly durable superhydrophobic carbon nanothorn arrays
CN104804204A (zh) 一种石墨烯/热塑性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121594A1 (zh) 一种纳米纤维/MOFs基优先透醇型渗透汽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60293B (zh) 碳纳米管三维网络宏观体、其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41711A (zh) 一种三维结构CNTs增强Cu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435239B (zh) 一种多尺度增韧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96491A (zh) 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原位制备方法
CN106044753A (zh) 一种高取向石墨烯膜的制备方法
Lian et al. Improved CO2 separation performance and interfacial affinity of composite membranes by incorporating amino acid-based deep eutectic solvents
CN108929521B (zh) 一种高导热高导电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Aramid-based aerogels for driving water evaporation through both photo-thermal and electro-thermal effects
CN105255154A (zh) 一种热固性树脂物基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329431B (zh) 一种石英纤维表面原位生长碳纳米管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Maddocks et al. Biotemplated synthesis of novel porous SiC
CN109680505B (zh) 表面改性芳纶及其表面改性方法和应用
CN107986261B (zh) 制备超大尺寸碳纳米管三维多孔块体的装置和方法
CN108559456A (zh) 一种导热储热石墨烯定型相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