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4323B - 一种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伸缩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伸缩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4323B
CN103964323B CN201410231289.8A CN201410231289A CN103964323B CN 103964323 B CN103964323 B CN 103964323B CN 201410231289 A CN201410231289 A CN 201410231289A CN 103964323 B CN103964323 B CN 1039643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width
tail
sectio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312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4323A (zh
Inventor
王小强
曹立峰
佟雪峰
李利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312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43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4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43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43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43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伸缩式起重臂及起重机,其中,所述伸缩式起重臂包括至少三节伸缩臂,第二节臂设置在所述第一节臂内,第三节臂设置在所述第二节臂内,依次类推,第一节臂固定;最末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n=(L1-L0)/(n-1);除第一节臂和最末节臂外,其他各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x=Px+1+ΔT(x,x+1),x=2,3,4,…,n-1;其中:n表示伸缩臂的节数,大于等于3;L0表示全缩臂时的长度;L1表示全伸臂时的长度;ΔT(x,x+1)由第x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x+1)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本发明各节伸缩臂的行程均不相同,在全缩臂长度一定时,尽可能增加全伸臂的长度。

Description

一种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伸缩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采用该设置方法设置的伸缩式起重臂,以及具有该伸缩式起重臂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起重臂是移动式起重机的最主要工作部件,其中伸缩式起重臂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如图1所示)。随着大吨位起重机的发展,尤其是百吨级以上产品,受臂节数及全伸臂长的限制,单杠插销式伸缩系统得到普遍应用。就行业现状而言,为实现控制逻辑的一致性,各节臂的行程都保持一致;当产品最大吊重量满足需求,但有更高的全伸臂长度要求时,增加全缩臂长度成为唯一途径。
例如:以现有单杠插销式起重机中,六节臂产品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为现有单缸插销式伸缩式起重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
L0表示全缩臂时的长度;
L1表示全伸臂时的长度;
L2表示全缩臂时,第二节臂的臂尾2到第六节臂的臂尾6的中心距;
如图3所示,L2=L32+L43+L54+L65,其中:
L32表示全缩臂时第三节臂的臂尾到第二节臂的臂尾的距离;
L43表示全缩臂时第四节臂的臂尾到第三节臂的臂尾的距离;
L54表示全缩臂时第五节臂的臂尾到第四节臂的臂尾的距离;
L65表示全缩臂时第六节臂的臂尾到第五节臂的臂尾的距离;
L21表示全缩臂时第二节臂的臂尾到第一节臂的臂尾的距离。
如图4所示,为现有单杠插销式伸缩式起重臂中的单节伸缩臂的结构示意图,根据现有技术的设计要求,各单节伸缩臂的行程:L=(L1-L0)/(n-1);n为伸缩臂的节数。且现有技术中,各节伸缩臂的行程保持设计一致性。
在伸缩过程中,伸缩油缸的缸杆固定于第一节臂(基本臂)的尾部,通过伸缩油缸的缸筒伸缩带动各节伸缩臂运动。由于伸缩油缸的长度、行程的限制,在全伸伸缩臂时,只能按第六、五、四、三、二节臂的顺序伸出;在全缩伸缩臂时,则是按照第二、三、四、五、六节臂的顺序缩回。
伸缩臂全缩时,伸缩油缸的缸筒位于第二节臂的臂尾位置,当第六节臂需要全伸时,伸缩油缸首先要把缸筒移动并连接到第六节臂的臂尾位置。这就使得伸缩油缸的实际行程要远大于单节伸缩臂的行程,即:
L=L+L32+L43+L54+L65
也就是说在伸第二节臂至第五节臂时并未充分利用伸缩油缸的固有行程。
同时,臂尾结构中包含缸臂销结构,缸臂销结构的宽度大于等于臂销的直径;臂销的直径由起吊重量决定,即吨位越大的起重机,其臂尾的宽度越宽。而臂头结构的作用是固定臂头滑块,防止筒体焊缝开裂,其宽度值远远小于臂尾的宽度。由于各节臂臂尾的宽度大于臂头的宽度,并且从全缩臂长度L0及伸缩臂总重量方面考虑,使得第二节臂至第六节臂的臂长是依次减小的。当各节臂行程一致化设计时,第六节臂至第二节臂的搭接长度是依次递增的;若以第六节臂的搭接长度为基准的话,第六节臂至第二节臂的可伸出长度是递增的。换而言之,就是现有的单杠插销式起重臂的全伸臂长没有达到极致,还有余量。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伸缩式起重臂及起重机,其能够保证起重臂在全缩臂的长度一定时,将全伸臂的长度尽可能增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所述伸缩式起重臂包括至少三节伸缩臂,第二节臂设置在所述第一节臂内,第三节臂设置在所述第二节臂内,依次类推,设置方法包括:
第一节臂固定;
最末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n=(L1-L0)/(n-1)
除第一节臂和最末节臂外,其他各节臂的行程设置为:
Px=Px+1+ΔT(x,x+1),x=2,3,4,…,n-1
其中:
n表示伸缩臂的节数,大于等于3;
L0表示全缩臂时的长度;
L1表示全伸臂时的长度;
ΔT(x,x+1)由第x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x+1)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
ΔT(x,x+1)=(第x节臂臂尾的宽度+第(x+1)节臂臂尾的宽度-第x节臂臂头的宽度-第(x+1)节臂臂头的宽度)/2。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
n=6,则:
第六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6=(L1-L0)/5
第五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5=P6+ΔT(5,6),其中,ΔT(5,6)由第五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六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
第四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4=P5+ΔT(4,5),其中,ΔT(4,5)由第四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五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
第三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3=P4+ΔT(3,4),其中,ΔT(3,4)由第三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四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
第二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2=P3+ΔT(2,3),其中,ΔT(2,3)由第二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三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
ΔT(5,6)=(第五节臂臂尾的宽度+第六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五节臂臂头的宽度-第六节臂臂头的宽度)/2;
ΔT(4,5)=(第四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五节臂臂尾的宽度-第四节臂臂头的宽度-第五节臂臂头的宽度)/2;
ΔT(3,4)=(第三节臂臂尾的宽度+第四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三节臂臂头的宽度-第四节臂臂头的宽度)/2;
ΔT(2,3)=(第二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三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二节臂臂头的宽度-第三节臂臂头的宽度)/2。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伸缩式起重臂,其包括至少三节伸缩臂,第二节臂设置在所述第一节臂内,第三节臂设置在所述第二节臂内,依次类推,第一节臂到第(n-1)节臂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位于其内的伸缩臂的臂销盘,其中,n表示主臂节数,大于等于3;
第(n-1)节臂上,距离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臂尾之间的设置距离为:
Sn-1=(L1-L0)/(n-1)
除第n节臂和第(n-1)节臂外,其他各节臂上距离其自身的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自身的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x=Sx+1+ΔT(x+1,x+2),x=1,2,3,…,n-2
L0表示全缩臂时的长度;
L1表示全伸臂时的长度;
ΔT(x+1,x+2)由第(x+1)节臂的臂头和臂尾宽度,以及第(x+2)节臂的臂尾和臂头宽度共同决定。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
ΔT(x+1,x+2)=(第(x+1)节臂臂尾宽度+第(x+2)节臂臂尾宽度-第(x+1)节臂臂头宽度-第(x+2)节臂臂头宽度)/2。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
共有六节臂,即n=6,则:
第五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5=(L1-L0)/5
第四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4=S5+ΔT(5,6)
第三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3=S4+ΔT(4,5)
第二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2=S3+ΔT(3,4)
第一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1=S2+ΔT(2,3)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
ΔT(5,6)=(第五节臂臂尾的宽度+第六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五节臂臂头的宽度-第六节臂臂头的宽度)/2;
ΔT(4,5)=(第四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五节臂臂尾的宽度-第四节臂臂头的宽度-第五节臂臂头的宽度)/2;
ΔT(3,4)=(第三节臂臂尾的宽度+第四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三节臂臂头的宽度-第四节臂臂头的宽度)/2;
ΔT(2,3)=(第二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三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二节臂臂头的宽度-第三节臂臂头的宽度)/2。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伸缩式起重臂。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伸缩式起重臂采用单杠插销式伸缩系统,各节臂的行程均不相同,充分利用伸缩油缸的固有行程及各节臂的臂节长度,打破传统臂节一致性设计理念,对各个臂节实施差异化设计;通过深入优化各单节伸缩臂的行程,保证起重臂在全缩臂长度一定时,尽可能增加全伸臂的长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移动式起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伸缩式起重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伸缩式起重臂的臂尾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伸缩式起重臂的单节伸缩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伸缩式起重臂的单节伸缩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首先对本发明用到的技术术语进行解释。
伸缩式起重臂:为箱型伸缩臂,筒形结构,分节套装在一起,各节之间可相对运动,是伸缩臂式起重机的主要工作部件,也称“起重臂”、“吊臂”和“主臂”等。
伸缩油缸:装配于起重机的伸缩臂内部,固定于第一节臂(基本臂)的尾部,带动各节伸缩臂伸缩运动的关键液压元件。
行程:工作时,伸缩油缸的缸杆伸出缸筒的最大长度。
本发明提供的伸缩式起重臂采用单杠插销式伸缩系统,其包括至少三节伸缩臂,第二节臂设置在第一节臂内,第三节臂设置在第二节臂内,依次类推,伸缩油缸固定于第一节臂(基本臂)的尾部,用于带动各节伸缩臂伸缩运动。
本发明提供的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包括:
第一节臂固定;
最末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n=(L1-L0)/(n-1)
除第一节臂和最末节臂外,其他各节臂的行程设置为:
Px=Px+1+ΔT(x,x+1),x=2,3,4,…,n-1
其中:
n表示伸缩臂的节数,大于等于3;
L0表示全缩臂时的长度;
L1表示全伸臂时的长度;
Px表示第x节臂的行程;
Px+1表示第(x+1)节臂的行程;
ΔT(x,x+1)由第x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x+1)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ΔT(x,x+1)=(第x节臂臂尾的宽度+第(x+1)节臂臂尾的宽度-第x节臂臂头的宽度-第(x+1)节臂臂头的宽度)/2。
伸缩式起重臂的第一节臂到第(n-1)节臂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位于其内的伸缩臂的臂销盘,采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第一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对应第二节臂的行程;第二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对应第三节臂的行程,依次类推,第(n-1)节臂上,距离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臂尾之间的设置距离对应第n节臂的行程,则:
第n-1节臂上,距离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臂尾之间的设置距离为
Sn-1=Pn=(L1-L0)/(n-1)
除第n节臂和第(n-1)节臂外,其他各节臂上距离其自身的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自身的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x=Px+1=Sx+1+ΔT(x+1,x+2),x=1,2,3,…,n-2
L0表示全缩臂时的长度;
L1表示全伸臂时的长度;
Sx表示第x节臂上,距离其自身的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自身的臂尾之间的距离;
Sx+1表示第(x+1)节臂上,距离其自身的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自身的臂尾之间的距离;
ΔT(x+1,x+2)由第(x+1)节臂的臂头和臂尾宽度,以及第(x+2)节臂的臂尾和臂头宽度共同决定。
在一优选或可选实施例中,ΔT(x+1,x+2)=(第(x+1)节臂臂尾宽度+第(x+2)节臂臂尾宽度-第(x+1)节臂臂头宽度-第(x+2)节臂臂头宽度)/2。
下面列举采用上述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形成的伸缩式起重臂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以六节臂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即伸缩式起重臂共有六节伸缩臂,n=6,则:
第六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6=(L1-L0)/5
第五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5=P6+ΔT(5,6),其中,ΔT(5,6)由第五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六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
第四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4=P5+ΔT(4,5),其中,ΔT(4,5)由第四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五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
第三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3=P4+ΔT(3,4),其中,ΔT(3,4)由第三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四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
第二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2=P3+ΔT(2,3),其中,ΔT(2,3)由第二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三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
第一节臂固定。
其中,
ΔT(5,6)=(第五节臂臂尾的宽度+第六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五节臂臂头的宽度-第六节臂臂头的宽度)/2;
ΔT(4,5)=(第四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五节臂臂尾的宽度-第四节臂臂头的宽度-第五节臂臂头的宽度)/2;
ΔT(3,4)=(第三节臂臂尾的宽度+第四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三节臂臂头的宽度-第四节臂臂头的宽度)/2;
ΔT(2,3)=(第二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三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二节臂臂头的宽度-第三节臂臂头的宽度)/2。
如图5所示,为单节伸缩臂10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知,第一节臂到第六节臂的结构形式一样,只是各节臂的长度不一样,臂头20和臂尾30之间均设置有若干臂销盘40和拆装工艺孔50,因此:
第一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对应第二节臂的行程;
第二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对应第三节臂的行程;
第三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对应第四节臂的行程;
第四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对应第五节臂的行程;
第五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对应第六节臂的行程。
第六节臂的行程P6=L=(L1-L0)/5,因此:
第五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5=P6=(L1-L0)/5
第四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4=P5=S5+ΔT(5,6)
第三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3=P4=S4+ΔT(4,5)
第二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2=P3=S3+ΔT(3,4)
第一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1=P2=S2+ΔT(2,3)
由于伸缩油缸的实际行程L=L+L32+L43+L54+L65,远大于现有技术中单节伸缩臂的行程;且现有技术中第六节臂至第二节臂的可伸出长度是递增的;因此,第五节臂至第二节臂的行程满足加大条件。
本发明中,全缩臂的长度为L0的六节伸缩臂可以使全伸臂的长度达到:
L实际=L0+P5+P4+P3+P2+P1
=L1+ΔT(5,6)+ΔT(4,5)+ΔT(3,4)+ΔT(2,3)
其中,
L0表示全缩臂时的长度;
L1表示全伸臂时的长度;
L32表示全缩臂时第三节臂的臂尾到第二节臂的臂尾的距离;
L43表示全缩臂时第四节臂的臂尾到第三节臂的臂尾的距离;
L54表示全缩臂时第五节臂的臂尾到第四节臂的臂尾的距离;
L65表示全缩臂时第六节臂的臂尾到第五节臂的臂尾的距离;
本发明可以通过调整现有技术中各节伸缩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实现单节伸缩臂的差异化设置,或者,可以不调整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靠近臂头的臂销盘)的位置,直接在近臂头的位置额外增加一个臂销盘即可。
例如:将距离臂尾10m处的臂销盘调整到距离臂尾10.5m位置;可选的,保持距离臂尾10m处的臂销盘位置不变,于距离臂尾10.5m处新增加一个臂销盘,也能实现增加单节伸缩臂的行程。
本发明中涉及到的臂销盘是固定其内的伸缩臂用的,可以采用厚板材经气割、车加工而成。拆装工艺孔的作用为: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拆装工艺孔伸进长螺栓拆装臂销,拆装工艺孔与臂销盘的位置由臂销结构及直径尺寸决定。当工艺孔与臂销盘布局重叠时,必须在臂销盘上开孔,影响臂销盘强度,及机加工过程。本发明采用单节伸缩臂行程差异化设计可以避免因拆装工艺孔与臂销盘布局重叠,而在臂销盘上额外开工艺孔的现象,简化臂销盘的加工过程,保证臂销盘周围结构的强度。
本发明提供的起重机,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伸缩式起重臂。
本发明提供的采用伸缩式起重臂的起重机,在不改变主臂全缩臂长度、不改变伸缩油缸固有行程及自身重量、制造成本的前提下,有效利用伸缩油缸的固有行程及各节伸缩臂的长度;打破传统臂节一致性设计理念,实施差异化设计;通过深入优化各单节伸缩臂的行程,保证起重臂在全缩臂长度一定时,将全伸臂长度做到最大,提高主臂的性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所述伸缩式起重臂包括至少三节伸缩臂,第二节臂设置在第一节臂内,第三节臂设置在所述第二节臂内,依次类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臂固定;
最末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n=(L1-L0)/(n-1)
除第一节臂和最末节臂外,其他各节臂的行程设置为:
Px=Px+1+ΔT(x,x+1),x=2,3,4,...,n-1
其中:
n表示伸缩臂的节数,大于等于3;
L0表示全缩臂时的长度;
L1表示全伸臂时的长度;
ΔT(x,x+1)由第x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x+1)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ΔT(x,x+1)=(第x节臂臂尾的宽度+第(x+1)节臂臂尾的宽度-第x节臂臂头的宽度-第(x+1)节臂臂头的宽度)/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n=6,则:
第六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6=(L1-L0)/5
第五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5=P6+ΔT(5,6),其中,ΔT(5,6)由第五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六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
第四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4=P5+ΔT(4,5),其中,ΔT(4,5)由第四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五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
第三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3=P4+ΔT(3,4),其中,ΔT(3,4)由第三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四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
第二节臂的行程设置为:P2=P3+ΔT(2,3),其中,ΔT(2,3)由第二节臂的臂头和臂尾的宽度,以及第三节臂的臂尾和臂头的宽度共同决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ΔT(5,6)=(第五节臂臂尾的宽度+第六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五节臂臂头的宽度-第六节臂臂头的宽度)/2;
ΔT(4,5)=(第四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五节臂臂尾的宽度-第四节臂臂头的宽度-第五节臂臂头的宽度)/2;
ΔT(3,4)=(第三节臂臂尾的宽度+第四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三节臂臂头的宽度-第四节臂臂头的宽度)/2;
ΔT(2,3)=(第二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三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二节臂臂头的宽度-第三节臂臂头的宽度)/2。
5.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设置而成的伸缩式起重臂,其包括至少三节伸缩臂,第二节臂设置在所述第一节臂内,第三节臂设置在所述第二节臂内,依次类推,其特征在于:第一节臂到第(n-1)节臂上均设置有用于固定位于其内的伸缩臂的臂销盘,其中,n表示主臂节数,大于等于3;
第(n-1)节臂上,距离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臂尾之间的设置距离为:Sn-1=(L1-L0)/(n-1)
除第n节臂和第(n-1)节臂外,其他各节臂上距离其自身的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自身的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x=Sx+1+ΔT(x+1,x+2),x=1,2,3,...,n-2
L0表示全缩臂时的长度;
L1表示全伸臂时的长度;
ΔT(x+1,x+2)由第(x+1)节臂的臂头和臂尾宽度,以及第(x+2)节臂的臂尾和臂头宽度共同决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伸缩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
ΔT(x+1,x+2)=(第(x+1)节臂臂尾宽度+第(x+2)节臂臂尾宽度-第(x+1)节臂臂头宽度-第(x+2)节臂臂头宽度)/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伸缩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共有六节臂,即n=6,则:
第五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5=(L1-L0)/5
第四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4=S5+ΔT(5,6)
第三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3=S4+ΔT(4,5)
第二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2=S3+ΔT(3,4)
第一节臂上,距离其臂尾最远的臂销盘与其臂尾之间的距离为:
S1=S2+ΔT(2,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伸缩式起重臂,其特征在于:
ΔT(5,6)=(第五节臂臂尾的宽度+第六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五节臂臂头的宽度-第六节臂臂头的宽度)/2;
ΔT(4,5)=(第四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五节臂臂尾的宽度-第四节臂臂头的宽度-第五节臂臂头的宽度)/2;
ΔT(3,4)=(第三节臂臂尾的宽度+第四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三节臂臂头的宽度-第四节臂臂头的宽度)/2;
ΔT(2,3)=(第二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三节臂臂尾的宽度-第二节臂臂头的宽度-第三节臂臂头的宽度)/2。
9.一种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伸缩式起重臂。
CN201410231289.8A 2014-05-28 2014-05-28 一种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伸缩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Active CN1039643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1289.8A CN103964323B (zh) 2014-05-28 2014-05-28 一种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伸缩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31289.8A CN103964323B (zh) 2014-05-28 2014-05-28 一种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伸缩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4323A CN103964323A (zh) 2014-08-06
CN103964323B true CN103964323B (zh) 2015-12-30

Family

ID=51234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31289.8A Active CN103964323B (zh) 2014-05-28 2014-05-28 一种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伸缩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432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0984A (zh) * 2009-09-29 2010-03-17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单缸插销式伸缩臂轨迹的优化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2070089A (zh) * 2010-12-29 2011-05-25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具有单缸插销式工作臂的起重机及其臂长测量方法和装置
CN201901544U (zh) * 2010-12-09 2011-07-20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及其箱形起重臂
CN103588120A (zh) * 2013-11-27 2014-02-19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伸缩臂装置及工程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824453U1 (de) * 1997-05-28 2001-03-01 Mannesmann Ag Kran mit einem Teleskopauslege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70984A (zh) * 2009-09-29 2010-03-17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单缸插销式伸缩臂轨迹的优化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201901544U (zh) * 2010-12-09 2011-07-20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起重机及其箱形起重臂
CN102070089A (zh) * 2010-12-29 2011-05-25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具有单缸插销式工作臂的起重机及其臂长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03588120A (zh) * 2013-11-27 2014-02-19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伸缩臂装置及工程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4323A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51235U (zh) 一种新型五节臂伸缩机构
CN103407912A (zh) 一种单缸插销式伸缩臂、起重机及其伸缩方法
CN103485714A (zh) 一种钻进机构及钻装机
FI3345857T3 (fi)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työkoneen puomiston ohjaamiseksi kärkiohjauksella
CN205399429U (zh) 一种可变化并调整垂直度的导向架
CN204525441U (zh) 一种基于并联机构的三自由度摇摆台
CN204212196U (zh) 连续墙成槽机及其连续墙抓斗
CN103964323B (zh) 一种伸缩式起重臂的设置方法、伸缩式起重臂及起重机
CN102817384B (zh) 滑移转向装载机工作装置
CN201228218Y (zh) 双伸缩油缸控制的能稳定、柔和伸缩的四节臂工作臂架
CN203779705U (zh) 一种双轮铣槽机的进给装置及双轮铣槽机
FI125917B (fi) Sovitelma puomistossa
CN102878148A (zh) 防偏转多级油缸
CN108840258B (zh) 一种组合伸缩臂系统及工程机械
CN203767895U (zh) 多节臂架伸缩机构及起重机
CN103663194B (zh) 伸缩臂和工程机械
CN205346686U (zh) 带有回缩机构的伸缩臂结构及起重机
CN205151592U (zh) 岸边起重机的大梁拉杆
CN202779837U (zh) 一种机床尾座改进结构
CN204512024U (zh) 机器和用于机器的液压管路布置结构
CN102852175A (zh) 一种伸缩臂组件和深挖机
CN202913432U (zh) 滑移转向装载机工作装置
CN202346652U (zh) 伸缩式桁架臂和工程机械
CN205173088U (zh) 一种卷筒胀缩液压控制回路
CN202833412U (zh) 防偏转多级油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21000 Jiangsu city of Xuzhou Province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of High Road No. 68

Patentee after: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21004 No. 165 Copper Mountain Road, Jiangsu, Xuzhou

Patentee before: Xuzhou Heavy Machiner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