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0251B - 基于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0251B
CN103960251B CN201410193085.XA CN201410193085A CN103960251B CN 103960251 B CN103960251 B CN 103960251B CN 201410193085 A CN201410193085 A CN 201410193085A CN 103960251 B CN103960251 B CN 1039602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n piperazine
piperazine mycin
active ingredient
bactericidal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308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0251A (zh
Inventor
唐彩乐
曹明章
张华东
王新军
陈树茂
李广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Novozon Crop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602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02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02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02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包括申嗪霉素和三唑类化合物的一种,组合物中申嗪霉素与戊唑醇的质量比例为50∶1~1∶50。该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占组合物总重量的1%~90%。该杀菌组合物可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种衣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颗粒剂、水分散粒剂。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蔬菜作物、果树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病害。

Description

基于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本申请是原申请“基于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110437600.0,申请日2011年12月18日,发明专利名称为“基于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尤其是含有申嗪霉素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种植者的不科学用药已造成许多病原菌对广泛应用的农药的高度抗性,严重降低了化学药剂控制病虫草害的防治水平。在此情况下,为了治理病虫草害,农民会加大农药的用量,增加用药的次数。这就增加了农产品的种植成本,加剧农药对食品、环境的污染。因此,高效、低毒、安全、环保的杀菌剂是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需求。
申嗪霉素是由荧光假单胞菌株M18的发酵产物,主要成分是吩嗪-1-羧酸(phenazine-l-carboxylic acid),对水稻纹枯病、黄瓜蔓枯病、西瓜枯萎病等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申嗪霉素已在上海、湖北、海南、河南、甘肃等地开展了大面积的推广试验,对水稻纹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西瓜枯萎病、甜瓜蔓枯病等表现出良好的田间防效。
目前,申嗪霉素和三唑类的复配应用未见诸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申嗪霉素和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以提高其防治效果,增加其应用范围。为了达到发明目的,发明人经过大量、广泛的复配筛选试验,意外发现申嗪霉素和三唑类化合物的适当比例组合具有突出的增效作用,其组合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能表现出优于单剂的良好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申嗪霉素和三唑类的化合物的一种复配组成。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申嗪霉素和三唑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例为50∶1~1∶50,较佳的质量百分比为30∶1~1∶30,更佳的质量百分比为20∶1~1∶20。
其中所述的三唑类化合物包括:
丙环唑(英文通用名为propiconazol)的分子式为C15H17O2N3Cl2,化学名称为1-[2-(2,4-二氯苯基)-4-丙基-1,3-二氧戊环-α-甲基]-1-氢-1,2,4-三唑;
己唑醇(英文通用名为hexaconazole)的分子式为C14H17Cl2X3O,化学名称为(RS)-2-(2,4-二氯苯基)-1-(1H-1,2,4-三唑-1-基)-己-2-醇;
苯醚甲环唑(英文通用名为difenoconazole)的分子式为C19H17Cl2N3O3,化学名称为1-(2-[4-(4-氯苯氧)-2-氯苯基]-4-甲基-1,3-二恶戊烷-2-基甲基)-H-1,2,4-三唑;
腈菌唑(英文通用名为myclobutanil)的分子式为C15H17ClN4,化学名称为2-(4-氯苯基)-2-(1H,1,2,4-三唑-1-甲基)己腈;
戊唑醇(英文通用名为tebuconazole)的分子式为C16H22ON3Cl,化学名称为(RS)-1-对-氯苯基-4,4-二甲基-3(1H-1,2,4-三唑-1-基甲基)戊醇;
烯唑醇(英文通用名为diniconazole)的分子式为C15H17Cl2N3O,化学名称为(E)-(RS)-1-(2,4-二氯苯基)-4,4-二甲基-2-(1,2,4-三唑-1-基)-1-戊烯-3-醇;
三唑酮(英文通用名为triadimefon)的分子式为C14H16ClN3O2,化学名称为1-(4-氯苯氧基)-3,3-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α-丁酮。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占杀组合物总重量的1%~9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可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种衣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颗粒剂、水分散粒剂,且可根据开发需要使用相应的溶剂、载体和助剂。
合适的溶剂、助剂包括:甲苯、二甲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石蜡、煤油、柴油、甲醇、乙醇、丙醇、丁醇、戊醇、环己醇、苯甲醇、环己酮、异佛尔酮、吡咯烷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二醇二乙酸酯、二甲亚砜等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载体如粘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硫酸钙、轻质碳酸钙、蔗糖、工业几丁质、硅胶、滑石粉、白炭黑、绢云母粉等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可选用的助剂包括磷酸盐类、盐酸盐类、木素磺酸盐类、萘磺酸盐类、苯酚磺酸盐类、琥珀酸磺酸盐类、多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EO/PO嵌段共聚物、分子量为20000-30000的高分子接枝共聚物、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多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多苯乙烯基聚氧乙烯醚类、烷基萘磺酸盐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烷基丁二酸磺酸盐类、支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烷基聚氧乙烯醚类、羧烷基纤维素类、羟烷基纤维素类、硅酸铝镁、黄原胶、聚烷基硅环氧乙烷类、磷酸、冰醋酸、柠檬酸、顺丁烯二酸、二丁基羟基甲烷、丁基羟基茴香醚、特丁基对苯二酚、没食子酸丙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蔬菜作物、果树作物和粮食作物的病害。杀菌组合物主要防治对象包括:黄瓜蔓枯病(Mycosphaerella melonis(Pass.)Chiuet Walker)、西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FON)、辣椒根腐病(Fusarium solani(Mart.)App.et woll.〕)、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Leonian)、梨黑星病(Venturiapirina(Cooke)Adh.)、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alternata f.sp.mali)、草坪枯萎病(Pythium spp.P.aultimum,P.aphanidermatum)、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稻曲病(Ustilaginoidea oryzae(Patou.)Bref=U.virens(Cooke)Tak.)、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等。
具体实施方式
将不同化合物进行组合应用,是治理病虫害抗病问题的有效管理措施之一。具有增效作用的组合可明显地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通过大量具体的复配试验,得知申嗪霉素和三唑类的化合物中的一种混合使用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下面提供的实施例用于详细阐述本发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实施例所用到的试验方法,若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实施例中的百分含量,若无特殊说明,均为质量百分含量。
生物测定实例1:申嗪霉素和丙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由田间采集,经室内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即菌丝生长速率法。用丙酮溶解原药,0.1%吐温80水稀释,制备成6个系列质量浓度。在无菌条件下,取配置好的药液5mL与75mL培养基混合均匀,制成4个含药平板,以等量无菌水与培养基混合作为对照。将培养好的黄瓜蔓枯病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5mm的灭菌打孔器自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器将菌饼接种于含药平板中央,菌丝面朝下,置于25℃培养箱中。视空白对照生长情况调查结果,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菌丝生长抑制率=(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100/空白对照菌落增长直径。
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表1申嗪霉素和丙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申嗪霉素 0.082 100.00 / /
丙环唑 0.026 315.38 / /
申嗪霉素50:丙环唑1 0.06 136.67 104.22 131.13
申嗪霉素30:丙环唑1 0.042 195.24 106.95 182.55
申嗪霉素20:丙环唑1 0.034 241.18 110.26 218.74
申嗪霉素10:丙环唑1 0.004 2050.00 119.58 1714.33
申嗪霉素1:丙环唑1 0.006 1366.67 207.69 658.02
申嗪霉素1:丙环唑10 0.009 911.11 295.80 308.01
申嗪霉素1:丙环唑20 0.011 745.45 305.13 244.31
申嗪霉素1:丙环唑30 0.016 512.50 308.44 166.16
申嗪霉素1:丙环唑50 0.02 410.00 311.16 131.76
生物测定实例2:申嗪霉素和己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由田间采集,经室内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即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方法同生物测定实例1,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表2申嗪霉素和己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处理 EC50(μg/mL) ATI TTI 共毒系数CTC
申嗪霉素 0.081 100.00 / /
己唑醇 0.034 238.24 / /
申嗪霉素50:己唑醇1 0.058 139.66 102.71 135.97
申嗪霉素30:己唑醇1 0.039 207.69 104.46 198.83
申嗪霉素20:己唑醇1 0.021 385.71 106.58 361.89
申嗪霉素10:己唑醇1 0.011 736.36 112.57 654.16
申嗪霉素1:己唑醇1 0.002 4050.00 169.12 2394.78
申嗪霉素1:己唑醇10 0.008 1012.50 225.67 448.67
申嗪霉素1:己唑醇20 0.01 810.00 231.65 349.66
申嗪霉素1:己唑醇30 0.017 476.47 233.78 203.81
申嗪霉素1:己唑醇50 0.022 368.18 235.52 156.32
生物测定实例3:申嗪霉素和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由田间采集,经室内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即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方法同生物测定实例1,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
表3申嗪霉素和苯醚甲环唑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生物测定实例4:申嗪霉素和腈菌唑复配对花生叶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花生叶斑病(Phoma arachidicola Marass),由田间采集,经室内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即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方法和统计方法同生物测定实例1,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4。
表4申嗪霉素和腈菌唑复配对花生叶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生物测定实例5:申嗪霉素和戊唑醇复配对花生叶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花生叶斑病(Phoma arachidicola Marass),由田间采集,经室内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即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方法和统计方法同生物测定实例1,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5。
表5申嗪霉素和戊唑醇复配对花生叶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生物测定实例6:申嗪霉素和烯唑醇复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 mali Roberts),由田间采集,经室内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即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方法和统计方法同生物测定实例1,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6。
表6申嗪霉素和烯唑醇复配对花生叶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生物测定实例7:申嗪霉素和三唑酮复配对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苹果斑点落叶病(Alternaria mali Roberts),由田间采集,经室内分离纯化。
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即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方法和统计方法同生物测定实例1,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毒力测定结果见表7。
表7申嗪霉素和三唑酮复配对花生叶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表1到表7指出,申嗪霉素和三唑类化合物在配比50∶1~1∶50,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尤其在20∶1~1∶20之间,体现出更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均在200以上。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种衣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颗粒剂、水分散粒剂。以下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配方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比。本申请文件中活性成分申嗪霉素和三唑类化合物以不同比例的复配组合,单个实施例中的三唑类化合物均可被其它的三唑类化合物替代或替换,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51%申嗪霉素·丙环唑悬浮剂
申嗪霉素50%,丙环唑1%,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8%,木素磺酸钠15%,黄原胶3%,硅油5%,丙三醇8%,其余水补足至100%。将原药、润湿分散剂、增稠剂、载体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研磨或高速剪切后得到51%申嗪霉素·丙环唑悬浮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将51%申嗪霉素·丙环唑悬浮剂按有效成分250克/公顷(申嗪霉素的有效浓度约为245克/公顷,丙环唑的有效浓度约为5克/公顷)稀释喷雾,每隔7天施药一次,连续施药三次,防治效果分别为93.6%。1%申嗪霉素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300克/公顷、125克/公顷以同样方法处理,药后的防效分别为86.6%、80.1%。申嗪霉素与丙环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既减少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又表现出优于单剂的田间效果。
实施例2:62%申嗪霉素·己唑醇可湿性粉剂
申嗪霉素60%,己唑醇2%,拉开粉0.5%,十二烷基硫酸钠2%,白炭黑5%,凹凸棒土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粹后即得62%申嗪霉素·己唑醇可湿性粉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将62%申嗪霉素·己唑醇可湿性粉剂按有效成分200克/公顷(申嗪霉素的有效浓度约为194克/公顷,己唑醇的有效浓度约为6克/公顷)稀释喷雾,每隔7天施药一次,连续施药三次,药后的防治效果为96.8%。1%申嗪霉素悬浮剂、5%己唑醇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300克/公顷、65克/公顷以同样方法处理,药后的防效分别为82.3%、71.9%。申嗪霉素与己唑醇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既减少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又表现出了优于单剂的田间效果。
实施例3:42%申嗪霉素·苯醚甲环唑种衣剂
申嗪霉素40%,苯醚甲环唑2%,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8%,木素磺酸钠10%,黄原胶3%,羧甲基纤维素钠3%,丙三醇8%,聚乙烯吡咯烷酮2%,酸性大红0.5%,其余水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分散剂和增稠剂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砂磨机中处理,再送入均质混合器中,经剪切搅拌均匀,调节PH值,制得42%申嗪霉素·苯醚甲环唑种衣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将42%申嗪霉素·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按按每100千克种子用有效成分2克的比例拌种,药后的防治效果为95.6%。1%申嗪霉素种衣剂、25%苯醚甲环唑种衣剂分别每100千克种子用有效成分3克、2克的比例拌种,药后的防效分别为70.9%、69.8%。申嗪霉素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既减少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又表现出了优于单剂的田间效果。
实施例4:11%申嗪霉素·腈菌唑水乳剂
申嗪霉素10%,腈菌唑1%,N-甲基吡咯烷酮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农乳600#5%,水补足至100%。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制得11%申嗪霉素·腈菌唑水乳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将11%申嗪霉素·腈菌唑水乳剂按有效成分200克/公顷(申嗪霉素的有效浓度约为182克/公顷,腈菌唑的有效浓度约为18克/公顷)稀释喷雾,每隔7天施药一次,连续施药三次,药后的防治效果为97.2%。1%申嗪霉素悬浮剂、12.5%腈菌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300克/公顷、50克/公顷以同样方法施用,药后的防效分别为89.6%、71.7%。申嗪霉素与腈菌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既减少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又表现出了优于单剂的田间效果。
实施例5:2%申嗪霉素·戊唑醇微乳剂
申嗪霉素1%,戊唑醇1%,N-甲基吡咯烷酮10%,异丙醇10%,农乳500#5%,农乳1601#5%,水补足至100%。将原药、溶剂、助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搅拌下,将油相与水混合均匀,制得2%申嗪霉素·戊唑醇微乳乙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葡萄白腐病。将2%申嗪霉素·戊唑醇微乳剂按有效成分150克/公顷(申嗪霉素的有效浓度为75克/公顷,戊唑醇的有效浓度为75克/公顷)稀释喷雾,每隔7天施药一次,连续施药三次,药后的防治效果为97.1%。1%申嗪霉素悬浮剂、43%戊唑醇悬浮剂分别按有效成分300克/公顷、100克/公顷以同样方法施用,药后的防效分别为81.4%、80.6%。申嗪霉素与戊唑醇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既减少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又表现出了优于单剂的田间效果。
实施例6:22%申嗪霉素·烯唑醇乳油
申嗪霉素2%,烯唑醇20%,N-甲基吡咯烷酮8%,农乳1601#5%,农乳500#5%,二甲苯补足至100%。将活性成分、乳化剂和助剂按配方的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制得22%申嗪霉素·烯唑醇乳油。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梨黑星病。将22%申嗪霉素·烯唑醇乳油按有效成分30克/公顷(申嗪霉素的有效浓度约为3克/公顷,烯唑醇的有效浓度约为27克/公顷)稀释喷雾,每隔7天施药一次,连续施药三次,药后的防治效果为98.1%。1%申嗪霉素悬浮剂、12.5%烯唑醇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300克/公顷、40克/公顷以同样方法施用,药后的防效分别为81.2%、70.9%。申嗪霉素与烯唑醇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既减少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又表现出了优于单剂的田间效果。
实施例7:2.1%申嗪霉素·三唑酮水乳剂
申嗪霉素0.1%,三唑酮2%,N-甲基吡咯烷酮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农乳600#3%,水补足至100%。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制得2.1%申嗪霉素·三唑酮水乳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苹果轮纹病。将2.1%申嗪霉素·三唑酮水乳剂按有效成分80克/公顷(申嗪霉素的有效浓度约为4克/公顷,三唑酮的有效浓度约为76克/公顷)稀释喷雾,每隔7天施药一次,连续施药三次,药后的防治效果为98.3%。1%申嗪霉素悬浮剂、20%三唑酮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300克/公顷、100克/公顷以同样方法施用,药后的防效分别为82.9%、70.6%。申嗪霉素与三唑酮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既减少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又表现出了优于单剂的田间效果。
实施例8:3.1%申嗪霉素·丙环唑颗粒剂
配方为:申嗪霉素0.1%,丙环唑3%,淀粉5%,木素磺酸钠3%,十二烷基硫酸铵0.5%,炉渣颗粒补足至100%。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黄瓜蔓枯病。将3.1%申嗪霉素·丙环唑颗粒剂按有效成分40克/公顷(申嗪霉素的有效浓度约为1克/公顷,丙环唑的有效浓度约为39克/公顷)的用量撒施于根部,每隔7天施药一次,连续施药三次,防治效果分别为97.5%。1%申嗪霉素颗粒剂、2.5%丙环唑颗粒剂分别按有效成分300克/公顷、50克/公顷以相同方式处理,药后的防效分别为73.2%、71.1%。申嗪霉素与丙环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既减少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又表现出了优于单剂的田间效果。
实施例9:51%申嗪霉素·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申嗪霉素1%,苯醚甲环唑50%,木质素磺酸钠6%,十二烷基磺酸钠1%,硅酸铝镁3%,白炭黑3%,海藻酸钠1%,膨润土补足100%。将活性成分、分散剂、润湿剂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添加10~30%的水,然后经捏合、造粒、干燥制得51%申嗪霉素·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该实施例应用于防治大麦云纹病。将51%申嗪霉素·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按有效成分90克/公顷(申嗪霉素的有效浓度约为2克/公顷,苯醚甲环唑的有效浓度约为88克/公顷)稀释喷雾,每隔7天施药一次,连续施药三次,药后的防治效果为86.1%。1%申嗪霉素悬浮剂、30%苯醚甲环唑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300克/公顷、100克/公顷以同样方法施用,药后的防效分别为80.6%、76.8%。申嗪霉素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后增效作用明显,既减少有效成分的使用量,又表现出了优于单剂的田间效果。

Claims (5)

1.一种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由申嗪霉素和三唑类化合物的一种复配组成,其中申嗪霉素和三唑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例为50∶1~1∶50,所述的三唑类化合物为戊唑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申嗪霉素和三唑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例为30∶1~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申嗪霉素和三唑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例为20∶1~1∶20。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占组合物总重量的1%~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种衣剂、水乳剂、微乳剂、乳油、颗粒剂或水分散粒剂。
CN201410193085.XA 2011-12-18 2011-12-18 基于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Active CN1039602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37600.0A CN103155926B (zh) 2011-12-18 2011-12-18 基于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7600.0A Division CN103155926B (zh) 2011-12-18 2011-12-18 基于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0251A CN103960251A (zh) 2014-08-06
CN103960251B true CN103960251B (zh) 2015-09-09

Family

ID=4857985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7600.0A Active CN103155926B (zh) 2011-12-18 2011-12-18 基于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201410193085.XA Active CN103960251B (zh) 2011-12-18 2011-12-18 基于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37600.0A Active CN103155926B (zh) 2011-12-18 2011-12-18 基于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31559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47716B (zh) * 2013-06-29 2016-02-24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硅噻菌胺的组合物
CN103404534B (zh) * 2013-08-16 2014-10-22 陕西绿盾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含戊唑醇和尼可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04285945B (zh) * 2014-09-26 2016-07-06 郑州大学 一种申嗪霉素水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2138A (zh) * 2014-09-30 2014-12-24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57145B (zh) * 2014-09-30 2017-04-05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396963A (zh) * 2014-10-23 2015-03-11 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农药组合物
CN111096325B (zh) * 2015-01-08 2021-06-04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39180B (zh) * 2015-01-12 2017-01-18 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580813A (zh) * 2015-12-18 2016-05-18 广东中迅农科股份有限公司 含有氟啶胺和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7212007A (zh) * 2016-03-22 2017-09-29 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
CN107306962A (zh) * 2016-04-26 2017-11-03 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申嗪霉素-脱氢乙酸复配悬浮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7306963A (zh) * 2016-04-26 2017-11-03 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申嗪霉素-脱氢乙酸复配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818775A (zh) * 2017-02-28 2017-06-13 佛山市瑞生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吩乙霉素和苯醚甲环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7410326A (zh) * 2017-05-25 2017-12-01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透明液体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1475A (zh) * 2018-06-24 2018-10-16 合肥红佳科技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含申嗪霉素和灭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11213658A (zh) * 2020-03-03 2020-06-02 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申嗪霉素和联苯三唑醇的复配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820226A (zh) * 2020-07-14 2020-10-27 邢慧君 含有戊菌唑与申嗪霉素的复配增效组合物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0609A (zh) * 2000-08-31 2002-03-20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农药促生拮抗菌m18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4620A (zh) * 2007-12-21 2008-06-11 张少武 一种含有戊唑醇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1554168A (zh) * 2009-04-08 2009-10-14 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戊唑醇与井冈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WO2011003533A2 (en) * 2009-07-07 2011-01-13 Bayer Cropscience Ag Process for improving seedling growth and/or early emergence of crops
CN102249799A (zh) * 2011-04-27 2011-11-23 上海农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申嗪霉素防治作物病害的方法及申嗪霉素制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69566A (zh) * 2002-02-08 2002-09-18 上海交通大学 吩嗪-1-羧酸生产菌培养基及吩嗪-1-羧酸制备方法
CN100411521C (zh) * 2006-01-19 2008-08-20 上海交通大学 利用促生拮抗菌m18衍生菌株制备杀菌剂的方法
US9216455B2 (en) * 2010-05-10 2015-12-22 Abdulaziz A. Alkhedhairy Methods for producing silver nanoparticles
CN101973946B (zh) * 2010-10-15 2012-12-12 上海交通大学 吩嗪-1-羧酸系列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0609A (zh) * 2000-08-31 2002-03-20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农药促生拮抗菌m18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4620A (zh) * 2007-12-21 2008-06-11 张少武 一种含有戊唑醇的杀菌剂组合物
CN101554168A (zh) * 2009-04-08 2009-10-14 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 含有戊唑醇与井冈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WO2011003533A2 (en) * 2009-07-07 2011-01-13 Bayer Cropscience Ag Process for improving seedling growth and/or early emergence of crops
CN102249799A (zh) * 2011-04-27 2011-11-23 上海农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申嗪霉素防治作物病害的方法及申嗪霉素制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0251A (zh) 2014-08-06
CN103155926B (zh) 2014-04-23
CN103155926A (zh) 2013-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60251B (zh) 基于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60244B (zh) 含有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2017954B (zh) 一种含有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CN103155936B (zh) 一种含有申嗪霉素的植物病害防治组合物
CN101690483B (zh) 一种含有三唑类化合物的杀菌组合物
CN101595882B (zh) 一种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
CN105432625B (zh) 双唑锌与甾醇脱甲基抑制剂类(DMIs)杀菌剂的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4222138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662096A (zh) 一种含氨基寡糖素与氟唑菌酰胺的农药组合物
CN105961399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782641A (zh) 含中生菌素的生物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027937A (zh) 一种含叶菌唑与三唑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0393212C (zh) 一种杀菌、杀虫组合物
CN103947663A (zh) 含有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3960245B (zh) 含有申嗪霉素的杀菌组合物
CN104106575B (zh) 一种含辛菌胺和烯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CN101019536B (zh) 含2-氰基-3-氨基-3-苯基丙烯酸乙酯与丙环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9548787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957152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113489B (zh) 一种含有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CN105766937B (zh) 一种井冈霉素和种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55761A (zh) 基于氟喹唑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CN103563971A (zh) 一种含硅氟唑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CN104542648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247709B (zh) 一种增效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02 No. 113 Reservoir Road, Bao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Xixia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Novozon Crop Scien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102 No. 113 Reservoir Road, Bao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Xixia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NOPOSION AGROCHEMICAL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