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7787A - 磁共振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7787A
CN103957787A CN201380004120.2A CN201380004120A CN103957787A CN 103957787 A CN103957787 A CN 103957787A CN 201380004120 A CN201380004120 A CN 201380004120A CN 103957787 A CN103957787 A CN 1039577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vice creeper
bed
described bed
stretcher
receiving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412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7787B (zh
Inventor
胜沼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577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77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77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77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 A61B5/055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diagnosis by means of electric currents or magnetic fields; Measuring using microwaves or radio waves  involving electronic [EMR] or nuclear [NMR] magnetic resonance, e.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13/00Operating tables; Auxiliary appliances therefor
    • A61G13/02Adjustable operating tables; Control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2Excitation or detection systems, e.g. using radio frequency signals
    • G01R33/36Electrical details, e.g. matching or coupling of the coil to the receiv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4Positioning of patients; Tiltable beds or the like
    • A61B6/0487Motor-assisted position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00/00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kind of patient or his position
    • A61G2200/30Specific positions of the patient
    • A61G2200/32Specific positions of the patient ly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03/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 A61G2203/7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with special adaptations, e.g. for safety or comfort
    • A61G2203/8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with special adaptations, e.g. for safety or comfort for connecting a trolley to a device, e.g. bed or column tabl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床躺板、床和床控制部,其中,所述床躺板具备连接接收线圈的连接器;所述床是支持所述床躺板并使所述床躺板在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移动的床,其能与具备担架躺板的担架装置连结;所述床控制部控制所述床躺板的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的移动,在连结所述担架装置时,所述担架躺板位于所述床躺板的上侧,所述床控制部根据所述床与所述担架装置的连结状态以及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的连接状态中的至少一个状态,控制所述床躺板的移动。

Description

磁共振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磁共振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磁共振摄像装置是以拉莫尔频率的高频波(RF:RadioFrequency)信号激发置于静磁场中的被检体的原子核自旋,对伴随激发而从被检体发生的磁共振信号进行重建来生成图像的摄像装置。
磁共振摄像装置具有架台和床。架台中形成圆筒状的摄像空间,患者在此摄像空间内被摄像。床与架台相邻地配置,在摄影前,患者横卧于位于床的上部的躺板之上。此时,为了患者容易横卧,躺板降低至较低的位置。床的躺板可以在上下方向移动,利用床的驱动机构来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摄像时,躺板上升,随后水平移动,将患者搬送到架台的摄像空间。利用床的驱动机构还进行躺板的水平方向的移动。
对患者的摄像使用一个或者多个接收线圈。在近来的磁共振摄像装置中,设于从接收线圈延伸出的线缆端的连接器与设于躺板的固定连接器大多可装卸。在这种用于磁共振摄像装置的床中,在床的内部布置很多线缆。用接收线圈接收的信号从躺板的固定连接器经由床内部的线缆,被引导至处于床外部的接收装置。
另一方面,对于独立步行困难的患者,通常使用独立于磁共振摄像装置设置的担架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等)。在担架装置上也设有躺板,患者以横卧于担架装置的躺板上的状态被搬送至有磁共振摄像装置的检查室。然后,在担架装置的躺板之上载有患者的状态下,使担架装置移动至担架装置的躺板与床的躺板互相重合的位置。此时,床的躺板下降至较低的位置,床的躺板与担架装置的躺板隔着规定的间隔分离。随后,床的躺板上升,与担架装置的躺板接触。进而,床的躺板设为托起担架装置的躺板那样,以担架装置的躺板重叠于床的躺板之上的状态上升,在规定的位置停止。随后,床的躺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担架装置的躺板和横卧于其上的患者都与床的躺板一起被搬送至架台的摄像空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22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床的躺板(以下称为床躺板)经由连接器与接收线圈连接。并且,在使用担架装置的情况下,床躺板由于床的驱动机构而上升时,担架装置的躺板(以下称为担架躺板)与床躺板接触,床躺板下降时则互相分离。
为此,例如,如果在保持将脊椎用的接收线圈载置于床躺板之上的状态下错误地使床躺板上升,则有接收线圈和其连接线缆被夹于床躺板和担架躺板之间而受到损伤的危险。此外,给横卧于担架躺板之上的患者戴上头部用的接收线圈、腹部或胸部用的接收线圈,如果在保持使这些接收线圈与床躺板的连接器连接的状态下使床躺板下降,则接收线圈的线缆由于床躺板的下降而相应地向下侧拉伸,也有对接收线圈、线缆带来损伤的危险。
另一方面,以往在床躺板上升而与担架躺板马上要接触之前,进行先使床躺板的上升动作暂时停止、在进行床躺板与担架躺板之间是否没有夹住患者的腕部、衣服等的安全确认之后再次使床躺板上升这样的动作。这个动作是以担架装置的使用为前提的,在不使用担架装置的情况下,不需要暂时停止的动作,这也是浪费时间。
所以,期望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磁共振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摄像装置具备:床躺板、床和床控制部,其中,所述床躺板具备连接接收线圈的连接器;所述床支持上述床躺板并使上述床躺板在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移动,该床能与具备担架躺板的担架装置连结;所述床控制部控制上述床躺板的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的移动,在连结上述担架装置时,上述担架躺板位于上述床躺板的上侧,上述床控制部根据上述床与上述担架装置的连结状态以及上述接收线圈与上述连接器的连接状态中的至少某一个状态,控制上述床躺板的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摄像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床的外观例子和能与床连结的担架装置的外观例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床控制面板的的操作部位的配置例子的图。
图4是床的功能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摄像装置的床的动作例(向摄像空间搬入时)的流程图。
图6是说明担架装置使用时的床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动作的第1图。
图7是说明担架装置使用时的床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动作的第2图。
图8是说明担架装置使用时的床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动作的第3图。
图9是说明担架装置使用时的床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动作的第4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摄像装置的床的动作例(从摄像空间搬出时)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摄像装置的床的动作例(向摄像空间搬入时)的流程图。
图12是说明不使用担架装置时的床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动作的第1图。
图13是说明不使用担架装置时的床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动作的第2图。
图1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摄像装置的床的动作例(从摄像空间搬出时)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1:磁共振摄像装置;
100:床;
102:床主体;
104:床躺板;
106:床控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1)结构及所有动作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磁共振摄像装置1的整体结构的框图。如图1所示,磁共振摄像装置1具备:形成静磁场的筒状的静磁场用磁体22、在静磁场用磁体22的内侧同轴设置的筒状的匀场线圈24、倾斜磁场线圈26、发送用或接收用的RF线圈28、控制系统30、载有被检体(患者)P的床100等。此外,磁共振摄像装置1除了全身用发送接收线圈28之外还具有一个或多个接收线圈120(包含头部用线圈)。进而,控制系统30具备:静磁场电源40、匀场线圈电源42、倾斜磁场放大单元44、RF发送器46、RF接收器48、接收线圈连接检测部32、序列控制器56、计算机58等。此外,计算机58具有运算装置60、输入装置62、显示装置64、存储装置66等作为其内部结构。
静磁场用磁体22与静磁场电源40连接,由于从静磁场电源40供给的电流而在摄像空间形成静磁场。匀场线圈24与匀场线圈电源42连接,通过从匀场线圈电源42供给的电流使静磁场均匀化。静磁场用磁体22多由超传导线圈构成,在励磁时与静磁场电源40连接而被供给电流,但一般在一旦励磁之后被置为非连接状态。另外,也可以是不设置静磁场电源40而以永磁体来构成静磁场用磁体22。
倾斜磁场线圈26具有X轴倾斜磁场线圈26x、Y轴倾斜磁场线圈26y以及Z轴倾斜磁场线圈26z,在静磁场用磁体22的内侧形成为筒状。
静磁场用磁体22、匀场线圈24、倾斜磁场线圈26、全身用发送接收线圈28等收纳于具有圆筒状摄像空间的架台200(参照图2)。
倾斜磁场放大单元44由X轴倾斜磁场放大单元44x、Y轴倾斜磁场放大单元44y以及Z轴倾斜磁场放大单元44z构成。X轴倾斜磁场线圈26x、Y轴倾斜磁场线圈26y以及Z轴倾斜磁场线圈26z分别与X轴倾斜磁场放大单元44x、Y轴倾斜磁场放大单元44y、Z轴倾斜磁场放大单元44z连接。
RF发送器46根据从序列控制器56输入的控制信息,生成用于引起核磁共振的拉莫尔频率的RF脉冲,将其向全身用发送接收线圈28(WBC:whole body coil:全身用线圈)输出。
以全身用发送接收线圈28接收的MR信号经由信号线缆而向RF接收器48供给。此外,设置于被检体P近旁的接收线圈120与设于床100、架台200的连接器可装卸地连接,以接收线圈120接收的MR信号也经由设于床100内部或架台200的框体内部的信号线缆而向RF接收器48供给。
RF接收器48通过对于接收的MR信号实施了前置放大、中间频率变换、相位检波、低频放大、滤波等各种信号处理之后,实施A/D(analog to digital,模拟/数字)变换,从而生成数字化后的复数据也即原始数据(raw data)。RF接收器48将生成的MR信号的原始数据向序列控制器56输出。
序列控制器56按照计算机58的运算装置60的控制,生成与包含所设定的脉冲序列的摄像条件对应的倾斜磁场Gx、Gy、Gz以及使RF脉冲发生的数据列、控制信息,并将这些向各倾斜磁场放大单元44x、44y、44z、RF发送器46输出。
此外,序列控制器56将响应于这些倾斜磁场Gx、Gy、Gz以及RF脉冲而被接收到的MR信号作为原始数据(raw data)从RF接收器48输入,并向运算装置60输出。
运算装置60进行磁共振摄像装置1整体的控制之外,也根据由用户操作向输入装置62输入的各种设定信息来进行包含各种脉冲序列的摄像条件的设定、改变,根据所设定或改变了的摄像条件来控制序列控制器56。此外,运算装置60对于从序列控制器56输入的原始数据进行包含逆傅里叶变换等的重建处理,生成图像数据。
计算机58的运算装置60具备处理器等而构成,通过执行存储装置66中保存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上述的各功能。
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摄像装置1具有可与担架装置300连结的床100,床100如图1所示具有床主体102、床躺板104、床控制部106、床控制面板108等。
(2)床的结构
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床100的外观例子和能与床100连结的担架装置300的外观例子的立体图。
床100置于地面,具有:床主体102、床躺板104、床支持部105。床主体102由床躺板水平驱动部110、床躺板上下驱动部112、床控制部106等(参照图4)构成,将它们由蛇腹状的覆盖材料覆盖。床躺板104根据床躺板水平驱动部110而在水平方向上可移动,在摄像时,向前方(在图2中将左侧称为前方)移动,将横卧于床躺板104之上的患者搬入架台200的摄像空间。摄像后,使床躺板104向后方(在图2中将右侧称为后方)移动,将患者从摄像空间搬出。
图2示出床躺板104从摄像空间被完全拉出的状态,将床躺板104的该状态的位置作为称为水平方向的原始位置的位置。在床躺板104位于水平方向的原始位置时,床躺板104可通过床躺板上下驱动部112在上下方向移动。在后文对床躺板10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上升、下降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床支持部105位于床主体102与床躺板104之间,支持着床躺板104。
在架台200的侧壁配设有床控制面板108,用户通过操作床控制面板108的操作按钮等,能够控制床躺板104的水平方向的移动、上下方向的移动。
担架装置300是在使独立步行困难的患者横卧的状态下进行搬送的装置。图2所示的担架装置300成为能与磁共振摄像装置1的床100连结的构造,具有担架躺板302和担架装置主体304。担架装置主体304能够支持担架躺板302并且通过设于下部的轮子而使之在地板上自由地移动。
患者以横卧于担架躺板302之上的状态被搬送至具有磁共振摄像装置1的检查室,在担架躺板302的长边方向与床躺板104的长边方向大致平行的位置放置担架装置300。从后方看时,担架装置主体304具有大致コ字状的形状,面向床100的方向是敞开的。为此,如果使床躺板104下降至规定的位置,则能以从上覆盖床躺板104的方式移动担架装置300直到担架躺板302和床躺板104在上下方向重合的位置(图2的空白箭头的方向)。
在担架装置主体304的下部,用于与床100连结的连结部设于以图2的虚线椭圆所示的位置。在担架躺板302与床躺板104重叠的位置,担架装置300与床100通过连结部而互相连结固定。
另一方面,担架躺板302只是载置于担架装置主体304之上,而在担架躺板302与担架装置主体304之间并未被固定。为此,如果使床躺板104上升,则床躺板104的上表面与担架躺板302的下表面接触之后,床躺板104将担架躺板302托起,随后在互相接触的状态、也即双重躺板的状态下,床躺板104和担架躺板302都上升,在可输送至架台200的摄像空间的位置停止。随后,如果使床躺板104在水平方向移动,则担架躺板302与床躺板104一起被搬送至架台200的摄像空间。
如此,用担架装置300搬送来检查室的患者在保持横卧于担架躺板302之上的状态下,搬送至架台200的摄像空间。在摄像后以相反的次序进行患者的搬出。患者保持横卧于担架躺板302之上的状态而从摄像空间拉出,随后在床躺板104下降时,担架躺板302与床躺板104分离,被担架装置主体304接住。然后,在担架装置300与床100的连结解除之后,患者直接用担架装置300搬送出检查室之外。
如前所述,磁共振摄像装置1能够使用多个接收线圈120。通常,根据摄像部位准备接收线圈120,除了对头部进行摄像的头部用的接收线圈120a、对脊椎进行摄像的脊椎用接收线圈120b之外,还有胸部摄像用、腹部摄像用的接收线圈120等。
其中,脊椎用接收线圈120b预先铺在床躺板104、担架躺板302之上,患者以仰面的状态横卧于脊椎用接收线圈120b之上。
另一方面,在床躺板104的前方及后方的位置设有用于连接这些多个接收线圈120的多个连接器130。
图3是示出配设于架台200的侧壁的床控制面板108的操作按钮等的配置例子的图。床控制面板108具有用于使床躺板104上升的“上升”按钮132、用于使床躺板104下降的“下降”按钮134。另外,“上升”按钮132兼作用于搬入床躺板104的“搬入”按钮,“下降”按钮134兼作用于搬出床躺板104的“搬出”按钮。此外,床控制面板108具有显示床100与担架装置300的连结状态的“STRETCHEROFF”灯136、显示错误代码等的显示器138。
图4是与床100的动作相关的功能框图。如前所述,床100具有床主体102、床躺板104及床支持部105,床主体102具有床躺板水平驱动部110、床躺板上下驱动部112及床控制部106。床控制部106将后述的各种功能用未图示的处理器和软件实现。另外,床控制部106的功能也可以代替软件而由硬件实现,还可以组合软件和硬件来实现。
床躺板104上设有多个连接器130,但在图4中示出了这其中的两个。连接器130上连接有接收线圈120。更具体而言,位于从各接收线圈120延伸的线缆的端部的线圈侧连接器与床躺板104的连接器130连接。
如果接收线圈120连接于床躺板104上的连接器130,则表示接收线圈120的类别等的控制信号经由磁共振摄像装置1的控制部30的RF接收器48,到达接收线圈连接检测部32。在接收线圈连接检测部32中,能够根据控制信号检测接收线圈120与床躺板104上的连接器130的连接及非连接的连接状态。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的连接状态传递至床100的床控制部106。
另一方面,关于检测担架装置300与床100的连结状态,床100具有担架装置连结检测部114,担架装置连结检测部114通过微型开关等检测担架装置300与床100的连结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床控制部106除了基于用户的驱动控制面板108的操作信号以外,还根据担架装置300与床100的连结状态、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的连接状态来控制床躺板104的上下方向的驱动。以下,说明包含该上下方向的驱动控制的床100的动作。
(3)床的动作(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床100的动作是使用担架装置300的情况下的床100的动作,其中,图5是示出将横卧于担架躺板302的患者搬送至架台200的摄像空间为止的动作例子的流程图。此外,图6至图9是上述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床躺板104的上下方向的停止位置的例子的图。下限位置是床躺板104下降至最低的位置,在不使用担架装置300的情况下等,使床躺板104移动至下限位置,使患者横卧于床躺板104。另一方面,上限位置是床躺板104上升至最高的位置,通常使床躺板104到达该位置之后,使床躺板104在水平方向移动,进行患者向摄像空间的搬入和从摄像空间的搬出。
此外,安全确认位置、担架装置安装位置是在使用担架装置300时进行暂时停止的位置。
图5所示的流程图的初始状态设为床躺板104如图7(a)所示那样位于上限位置的状态,此外,设为担架装置300与床100未连结的状态。如图7(b)所示,患者在横卧于担架装置300的担架躺板302的状态下被搬送来到检查室。此时,在使用脊椎用的接收线圈120b的情况下,预先在担架躺板302之上载置椎用的接收线圈120b,让患者在其上横卧。此外,即使在使用头部用的接收线圈120a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7(b)所示在担架躺板302上戴在患者的头部。
在图5的步骤ST10中,监视担架装置300与床100的连结状态,在未连结的情况下(步骤ST10为“是”),床控制面板108的“STRETCHER OFF”灯136点亮(步骤ST12)。接下来,通过“下降”按钮134的按下,使床躺板104下降到担架装置300能够连结的高度(步骤ST14)。
随后,使担架装置300移动,连结担架装置300与床100(步骤ST16)。担架装置连结检测部114在检测出连结时(步骤ST18为“是”),“STRETCHER OFF”灯136熄灭(步骤ST22)。另一方面,在仅两个连结部中的一个连结部连结的情况等连结不可靠的情况下(步骤ST18为“否”),“STRETCHER OFF”灯136闪烁(步骤ST20),以唤起用户的注意。
图8(a)是通过直到步骤ST22为止的处理,使担架装置300与床100的连结结束了的时间点的概念图。
接下来,如果用户按下床控制面板108的“上升”按钮132(步骤ST24),则在进入上升动作之前,床控制部106对接收线圈120与床躺板104的连接器130的连接状态进行确认(步骤ST26)。
在通常正确的操作步骤中,接收线圈120的连接是在床躺板104上升至上限位置之后进行的。因此,在步骤ST26阶段检测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的连接是由于接收线圈120被错误地遗置在床躺板104之上的可能性高的缘故。于是,在实施方式的床100的动作中,检测到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连接着的情况下(步骤ST26为“是”),设为不使床躺板104上升,而进行错误显示(步骤ST28)。在床控制面板108的显示器138上显示规定的错误代码等而进行错误显示。
用户根据错误显示确认在床躺板104与担架躺板302之间有没有接收线圈120的遗置等,在有接收线圈120的情况下将其去掉(步骤ST30)。随后,返回步骤ST24,再次按下“上升”按钮132。
在接收线圈120未连接于连接器130的情况下(步骤ST26为“是”),床躺板104上升(步骤ST32),在比托起位置稍低的位置(安全确认位置)暂时停止(步骤ST34)(参照图7(b))。
技师等用户通过在安全确认位置使床躺板104的上升暂时停止,能够进行患者的手指、衣服等有没有夹在床躺板104与担架躺板302之间等的安全确认(步骤ST36)。
如果安全被确认,则再次按下“上升”按钮132(步骤ST38),再次使床躺板104开始上升。随后,床躺板104的上表面与担架躺板302的下表面抵接,床躺板104托起担架躺板302而上升(步骤ST40),在规定的上限位置停止(步骤ST42)(参照图9(a))。
当床躺板104在上限位置停止时,用户将接收线圈120与床躺板104的连接器130连接(步骤ST44)。随后,操作床控制面板108,使床躺板104与患者横卧的担架躺板302一起向水平后方移动,向架台200的摄像空间搬送(步骤ST46)(参照图9(b))。
根据上述的动作,即使在床躺板104上遗置了接收线圈120的状态下按下“上升”按钮132,床躺板104也不上升,能防止遗置的接收线圈120夹在床躺板104与担架躺板302之间而破损。
图10是示出将患者从摄像空间搬出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在摄像中,担架装置300也保持着连结于床100的状态,所以“STRETCHER OFF”灯136熄灭(步骤ST50)。当摄像结束时,用户(技师等)操作床控制面板108,使床躺板104与患者横卧的担架躺板302一起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而将患者从摄像空间搬出(步骤ST52)。床躺板104在水平方向的规定位置(上下方向上的上限位置)停止(步骤ST54)。在该位置,用户从床躺板104的连接器130拆下接收线圈120(步骤ST56)。
接下来,用户如果按下床控制面板108的“下降”按钮134(步骤ST58),则在进入下降动作之前,床控制部106确认接收线圈120与床躺板104的连接器130的连接状态(步骤ST60)。
在通常的正确的操作步骤中,接收线圈120的拆下在床躺板104处于上限位置时进行。因此,在步骤ST60的阶段检测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的连接意味着关于至少一个以上的接收线圈120忘记将接收线圈120从连接器130拆下。于是,在实施方式的床控制部106检测到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的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T60为“是”),设为不使床躺板104下降,而是进行错误显示(步骤ST62)。错误显示与前述的图5的步骤ST28同样地,在床控制面板108的显示器138上显示规定的错误代码等而进行。
用户根据错误显示,确认有没有忘记拆下接收线圈120,在忘记拆下的情况下,将该接收线圈120从连接器130拆下(步骤ST64)。随后,返回步骤ST58,再次按下“下降”按钮134。
在未进行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的连接的情况下(步骤ST60为“否”),床躺板104与担架躺板302开始下降(步骤ST66)。在下降的途中,担架躺板302与担架装置主体304的支持构件抵接,在该位置停止,而另一方面,床躺板104持续下降(步骤ST68)。而后,床躺板104在规定的高度(图6所示的担架装置安装位置、或下限位置)停止(步骤ST70)。
随后,如果用户解除床100与担架装置300的连结,则担架装置连结检测部114检测出该情况,床控制面板108的“STRETCHEROFF”灯136点亮。
通过上述的动作,即使在保持着接收线圈120连接于床躺板104的状态下按下“下降”按钮134,床躺板104也不下降。为此,能将担架躺板302上的患者佩戴的接收线圈120的线缆由于床躺板104的下降而被牵拉、接收线圈120的线缆和接收线圈120的损伤防患于未然。此外,由于进行表示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被连接的情况的错误显示,所以能让用户马上意识到忘记卸下接收线圈120,而进行恰当的处置。
(4)床的动作(第2实施方式)
第2实施方式的床100的动作是不使用担架装置300的情况下的床100的动作,其中,图11是示出将横卧于床躺板104的患者搬送至架台200的摄像空间的动作例子的流程图。此外,图12及图13是上述的动作的说明图。
在图11的步骤ST100中,监视担架装置300与床100的连结状态,在未连结的情况下(步骤ST100为“是”),床控制面板108的“STRETCHER OFF”灯136点亮(步骤ST102)。
在不使用担架装置300的情况下,床躺板104下降至患者容易横卧的位置、例如下限位置,在该位置,患者横卧于床躺板104之上(参照图12(a))。
接下来,用户将接收线圈120与床躺板104的连接器130连接(步骤ST104)(图12(b))。
随后,当用户按下床控制面板108的“上升”按钮132时(步骤ST106),床控制部106确认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的连接。当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的连接被确认了时(步骤ST108为“是”),床控制部106不使床躺板104在途中暂时停止而是使其上升直到上限位置(步骤ST110),在上限位置使床躺板104停止(步骤ST112)(图13(a))。随后,操作床控制面板108将床躺板104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而将患者搬入摄像空间(步骤ST124)(图13(b))。
另一方面,在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的连接未被确认的情况下(步骤ST108为“否”),在使床躺板104的上升开始之后(步骤ST114),在担架装置安装位置使之暂时停止(步骤ST116)。此处,用户对不使用担架装置300的情况进行再确认,当再次按下“上升”按钮132时(步骤ST118),床躺板104再次开始上升,在上限位置停止(步骤ST120)。随后,连接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步骤ST122),进入步骤ST124。
图14是示出在不使用担架装置300时将患者从摄像空间搬出的动作例子的流程图。
在步骤ST200中患者从摄像空间被搬出。此外,监视担架装置300与床100的连结状态,在未连结的情况下(步骤ST202为“是”),床控制面板108的“STRETCHER OFF”灯136点亮(步骤ST204)。
在该状态下床控制面板108的“下降”按钮134被按下时(步骤ST206),床控制部106确认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的连接。当确认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的连接时(步骤ST208为“是”),床控制部106使床躺板104不在途中暂时停止而下降直到下限位置(步骤ST210),在下限位置使床躺板104停止(步骤ST220)。
另一方面,在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的连接未被确认的情况下(步骤ST208为“否”),在使床躺板104的下降开始之后(步骤ST212),在担架装置安装位置使其暂时停止(步骤ST214)。随后,在再次按下“下降”按钮134时(步骤ST216),床躺板104再次开始下降(步骤ST218),在下限位置停止(步骤ST220)。
根据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在床控制部106不检测担架装置300与床100的连结的情况下,即、在不使用担架装置300而进行摄像的情况下,在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已经连接的情况下,床控制部106从下限位置到上限位置、或从上限位置到下限位置,不在途中暂时停止地使床躺板104在上下方向移动。
为此,节省暂时停止的时间,进而,也不需要用于再次开始上升或者下降的操作,能改善床躺板10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作业的效率。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摄像装置1,在使用担架装置300的情况下,能对接收线圈120的线缆、接收线圈120的损伤防患于未然,在不使用担架装置300的情况下,能不浪费躺板10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地高效进行。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与床躺板104的上下方向的移动相关的控制,但也可以是除了上下方向以外、或者代替上下方向,根据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的连接状态、接收线圈120被连接的连接器130的位置、接收线圈120的种类或担架装置300的连结状态而进行床躺板104的水平方向的移动的控制。例如,在将本来不应该连接的不恰当的接收线圈120连接于连接器130的情况下、或本来应该连接的接收线圈120未连接于连接器130的情况下等,通过禁止或限制床躺板104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能够对患者搬入操作等的重复防患于未然。此外,例如,在床100的前侧和后侧存在连接器130的情况下,本来应该连接于前侧的连接器130的接收线圈120连接于后侧的连接器130的情况下、或相反地本来应该连接于后侧的连接器130的接收线圈120连接于前侧的连接器130的情况下,也可以禁止或限制床躺板104的水平方向的移动。
此外,在连结担架装置300的情况下,患者横卧的担架躺板302的位置比通常的床躺板104的位置高。为此,通常也认为在使用大尺寸的接收线圈120的情况下,将患者搬入膛(架台的摄像空间)内时,接收线圈120会对膛的上部机械性地妨碍。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根据接收线圈120与连接器130的连接状态、担架装置300的连结状态而禁止或限制床躺板104的水平方向的移动,而对架台、接收线圈的损伤防患于未然。例如,可连接接收线圈120的连接器130处于床100的前侧和后侧两处,当将接收线圈120连接于前侧的连接器130时对膛的上部产生妨碍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仅限于接收线圈120连接于后侧的连接器130的情况下,允许床躺板104的水平方向的移动。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设为接收线圈120连接于床躺板104的连接器130,但接收线圈120所连接的连接器的位置不限于床躺板104上。例如,也可以设为在架台200的侧壁的一个区域设置接收线圈120的连接目标的连接器的结构。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进行提示用的,不意图要对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这些实施方式可以以其它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改变。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与包含于发明的范围、要旨相同地,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与其等同的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磁共振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床躺板,具备连接接收线圈的连接器;
床,支持所述床躺板、并且使所述床躺板在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移动,该床能够与具备担架躺板的担架装置连结;以及
床控制部,控制所述床躺板的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的移动,
其中,在连结所述担架装置时,所述担架躺板位于所述床躺板的上侧,
所述床控制部根据所述床与所述担架装置的连结状态以及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的连接状态中的至少某一个状态来控制所述床躺板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控制部控制所述床躺板的上下方向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控制部在所述担架装置与所述床被连结着的情况下,在使所述床躺板上升而要托起所述担架躺板时,在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被连接着的情况下,即使进行使所述床躺板上升的操作也不立即使所述床躺板上升,而是在再次进行了所述上升的操作时,使所述床躺板上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控制部在进行了使所述床躺板上升的操作时,进行规定的错误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控制部在所述担架装置与所述床被连结着的情况下,在使所述床躺板上升而要托起所述担架躺板时,在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未被连接的情况下进行了使所述床躺板上升的操作时,使所述床躺板上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控制部在所述床躺板开始上升之后,在所述床躺板与所述担架躺板接触之前在规定的位置使上升暂时停止,通过再次使所述床躺板上升的操作,使所述床躺板上升而托起所述担架躺板。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控制部在所述担架装置与所述床被连结着的情况下,在使所述床躺板下降而要使所述担架躺板与所述床躺板分离时,在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被连接着的情况下,即使进行使所述床躺板下降的操作,也不立即使所述床躺板下降,而是在再次进行了所述下降的操作时,使所述床躺板下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控制部在进行了使所述床躺板下降的操作时,进行规定的错误显示。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控制部在所述担架装置与所述床被连结着的情况下,在使所述床躺板下降而要使所述担架躺板与所述床躺板分离时,在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未被连接的情况下进行了使所述床躺板下降的操作时,使所述床躺板下降,在能够解除所述担架装置与所述床的连结的位置使所述床躺板停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控制部在所述担架装置与所述床未被连结的情况下,在要使所述床躺板上升时,在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被连接着的情况下进行了使所述床躺板上升的操作时,使所述床躺板不在途中暂时停止而上升到所述床躺板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控制部在所述担架装置与所述床未被连结的情况下,在要使所述床躺板下降时,在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被连接着的情况下进行了使所述床躺板下降的操作时,使所述床躺板不在途中暂时停止而下降到所述床躺板的下限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床控制部根据连接所述连接器的位置或者所述接收线圈的种类,控制所述床躺板的水平方向的移动。
13.一种磁共振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架台,具备连接接收线圈的连接器;
床躺板;
床,支持所述床躺板、并且使所述床躺板在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移动,该床能够与具备担架躺板的担架装置连结;以及
床控制部,控制所述床躺板的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的移动,
其中,在连结所述担架装置时,所述担架躺板位于所述床躺板的上侧,
所述床控制部根据所述床与所述担架装置的连结状态及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的连接状态中的至少某一个状态,控制所述床躺板的移动。
14.一种磁共振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共振摄像装置具备:床躺板,具备连接接收线圈的连接器;床,支持所述床躺板、并且使所述床躺板在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移动,该床能够与具备担架躺板的担架装置连结;以及床控制部,控制所述床躺板的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的移动,其中,在连结所述担架装置时,所述担架躺板位于所述床躺板的上侧,
该磁共振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检测所述床与所述担架装置的连结状态,
检测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的连接状态,
根据所述床与所述担架装置的所述连结状态以及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的所述连接状态中的至少某一个状态来控制所述床躺板的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担架装置与所述床被连结着的情况下,在使所述床躺板上升而要托起所述担架躺板时,在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被连接着的情况下,即使进行使所述床躺板上升的操作也不立即使所述床躺板上升,而是在再次进行了所述上升的操作时,使所述床躺板上升。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担架装置与所述床被连结着的情况下,在使所述床躺板上升而要托起所述担架躺板时,在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未被连接的情况下进行了使所述床躺板上升的操作时,使所述床躺板上升。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床躺板开始上升之后,在所述床躺板与所述担架躺板接触之前在规定的位置使上升暂时停止,通过再次使所述床躺板上升的操作,使所述床躺板上升而托起所述担架躺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担架装置与所述床被连结着的情况下,在使所述床躺板下降而要使所述担架躺板与所述床躺板分离时,在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被连接着的情况下,即使进行使所述床躺板下降的操作,也不立即使所述床躺板下降,而是在再次进行了所述下降的操作时,使所述床躺板下降。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担架装置与所述床被连结着的情况下,在使所述床躺板下降而要使所述担架躺板与所述床躺板分离时,在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未被连接的情况下进行了使所述床躺板下降的操作时使所述床躺板下降,在能够解除所述担架装置与所述床的连结的位置使所述床躺板停止。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记载的磁共振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担架装置与所述床未被连结的情况下,在要使所述床躺板上升时,在所述接收线圈与所述连接器被连接着的情况下进行了使所述床躺板上升的操作时,使所述床躺板不在途中暂时停止而上升到所述床躺板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的位置。
CN201380004120.2A 2012-11-22 2013-11-20 磁共振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9577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6782 2012-11-22
JP2012256782 2012-11-22
PCT/JP2013/081283 WO2014080944A1 (ja) 2012-11-22 2013-11-20 磁気共鳴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7787A true CN103957787A (zh) 2014-07-30
CN103957787B CN103957787B (zh) 2017-02-22

Family

ID=50776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4120.2A Active CN103957787B (zh) 2012-11-22 2013-11-20 磁共振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68779B2 (zh)
JP (1) JP6505360B2 (zh)
CN (1) CN103957787B (zh)
WO (1) WO20140809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55010C2 (ru) * 2013-06-17 2018-05-23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Н.В. Опора субъекта для магнитно-резонансной томографии
CN106137197B (zh) * 2015-01-30 2020-05-22 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垂直升降构造、升降床及成像设备
DE102019214061A1 (de) * 2019-09-16 2021-03-18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Magnetresonanzvorrichtung mit einer Patientenlagerungsvorrichtun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16555A (ja) * 1987-03-05 1988-09-08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共鳴イメ−ジング装置
JP2009082614A (ja) * 2007-10-02 2009-04-23 Toshiba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09165728A (ja) * 2008-01-18 2009-07-30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101669822A (zh) * 2008-09-09 2010-03-17 株式会社东芝 磁共振成像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1143020A (ja) * 2010-01-13 2011-07-28 Toshiba Corp 寝台装置及び搬送器材
JP2012213626A (ja) * 2011-03-30 2012-11-08 Toshiba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用の天板、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の天板セット用のフレーム及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13153A (en) * 1974-08-09 1975-10-21 Hill Rom Co Inc Electronic controls for a hospital bed
DE4423374C2 (de) * 1994-07-04 2000-01-05 Maquet Ag Verbindungseinrichtung zum wahlweisen Verbinden einer Patientenlagerfläche mit der Stützsäule eines Operationstisches
DE10113855B4 (de) * 2001-03-21 2004-04-29 Siemens Ag Medizinische Untersuchungs- und/oder Behandlungseinrichtung mit einem Transportwagen für eine Patientenliege und Transportwagen
DE10119453B4 (de) * 2001-04-20 2004-04-15 Siemens Ag Patientenlagerungsvorrichtung mit einem Patiententrolley
JP2005536861A (ja) * 2002-08-30 2005-12-02 ペメアス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薄膜材料を有するデバイスの製造を容易にするための取付け具および方法
JP4142488B2 (ja) * 2003-05-02 2008-09-03 ジーイー・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グローバル・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被検体撮影装置および磁気共鳴撮影装置
DE10342014B4 (de) * 2003-09-11 2012-08-30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Ansteuern einer Einheit einer technischen Vorrichtung
US8125318B2 (en) * 2004-09-10 2012-02-28 Hill-Rom Services, Inc. Wireless control system for a patient-support apparatus
US9038217B2 (en) * 2005-12-19 2015-05-26 Stryker Corporation Patient support with improved control
US20070039101A1 (en) * 2005-06-03 2007-02-22 Sentinelle Medical, Inc. Specialized tabletops for medical imaging
WO2007067874A2 (en) * 2005-12-05 2007-06-14 Ahlman Scott M Patient single surface system
JP5091542B2 (ja) * 2006-06-08 2012-12-05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7940047B2 (en) * 2007-11-23 2011-05-10 Sentinelle Medical, Inc. Microcontroller system for identifying RF coils in the bore of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ystem
DE102008063629B4 (de) * 2008-12-18 2012-05-24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Lokalspulenanordnung für Magnetresonanzanwendungen und Patientenliege für eine Magnetresonanzanlage mit integrierten elektrischen Schnittstellen
US8245335B2 (en) * 2009-03-30 2012-08-21 Imns Inc. Support component for use in imaging by magnetic resonance and x-ray
US8193811B2 (en) * 2009-05-29 2012-06-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ual-frequency coil array for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ystem
US8467847B2 (en) * 2010-09-08 2013-06-18 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 Usa, Inc. Hybrid MR/PET scanner with patient table split cable feed
DE102011079565B4 (de) * 2011-07-21 2022-09-15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Direkt- Verbindungs- Kopfspule mit Höhenverstellung für z.B. Bechterew- Patiente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16555A (ja) * 1987-03-05 1988-09-08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共鳴イメ−ジング装置
JP2009082614A (ja) * 2007-10-02 2009-04-23 Toshiba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09165728A (ja) * 2008-01-18 2009-07-30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101669822A (zh) * 2008-09-09 2010-03-17 株式会社东芝 磁共振成像装置以及磁共振成像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1143020A (ja) * 2010-01-13 2011-07-28 Toshiba Corp 寝台装置及び搬送器材
JP2012213626A (ja) * 2011-03-30 2012-11-08 Toshiba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用の天板、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の天板セット用のフレーム及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36500A1 (en) 2014-11-13
CN103957787B (zh) 2017-02-22
WO2014080944A1 (ja) 2014-05-30
US10368779B2 (en) 2019-08-06
JP2014121584A (ja) 2014-07-03
JP6505360B2 (ja) 2019-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7787A (zh) 磁共振摄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10267874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bed device
US7443165B2 (en) Wireless MR receiving coil system
US8080802B2 (en) Radia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radiographic image capturing system, and radiographic image capturing method
US8179136B2 (en) Radio frequency (RF) coil array with double asymmetric saddle coil pairs
CN103578682B (zh) 可伸缩电流引线组件
CN101278837B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rf线圈系统以及磁共振成像方法
US7592813B2 (en) Wireless RF coil power supply
WO2014192451A1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8334516B2 (en) Radia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radiographic image capturing system, and radiographic image capturing method
CN101146476B (zh) 被检体内信息获取系统
CN102988044A (zh) 磁共振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6463608B2 (ja) 磁気共鳴トモグラフィシステムおよび該磁気共鳴トモグラフィシステムを用いたmriイメージング方法
US8654926B2 (en) Radiation detecting apparatus, radiographic image capturing system, and radiographic image capturing method
JP2016052357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40070809A1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a power control method of 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JP4532145B2 (ja) Mri装置
US2005003108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ducting medical procedures on multiple patients respectively at different locations
JPH09201346A (ja) 高周波コイ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磁気共鳴検査装置
WO2009150575A1 (en) Power supply for radio frequency coils in magnetic resonance systems
GB2394776A (en) Magnetic resonance machine with gradient coil coupled to support
US11786181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apparatus with a patient positioning apparatus
JP2016144551A (ja) 医用画像撮像装置、医用画像撮像装置用寝台及びペダルユニット
JP7451138B2 (ja) 寝台制御方法
CN219331647U (zh) 磁共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21

Address after: Japan Tochigi

Applicant after: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Corp

Applicant before: Toshiba Medical System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