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33203B - 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33203B
CN103933203B CN201410130048.4A CN201410130048A CN103933203B CN 103933203 B CN103933203 B CN 103933203B CN 201410130048 A CN201410130048 A CN 201410130048A CN 103933203 B CN103933203 B CN 103933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blood
effect
compound recipe
spl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3004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33203A (zh
Inventor
刘陕西
刘义国
Original Assignee
Hemophilia Academy Of Shaan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mophilia Academy Of Shaanx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mophilia Academy Of Shaan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13004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332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33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3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33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332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及制备方法,制得的该复方生血胶囊以每1000粒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成:红参:27g,海马:54g,黄芪:68g,莬丝子:68g,当归:41g,熟地:108g,淫羊藿:54g,女贞子:54g,川芎:54g,鸡血藤:54g,山楂:54g,阿胶:27g,地榆:54g甘草:27g。制备方法是以红参、当归、川芎、海马、阿胶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熟地、黄芪、山楂等九味分别以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60℃)的清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制粒,装胶囊,即得。应用于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症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头晕心悸,主治西医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等病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其制备,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属中医“虚劳”、“血症”范畴。上世纪60年代死亡率高达90%以上,被称为不治之症。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骨髓移植、免疫抑制剂和雄性激素的应用,再障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可达到60%。由于骨髓来源比较困难,治疗费用昂贵,毒副作用较大,多数患者得不到治疗,现在已被国家列为特殊慢性病。因此,研究新药、新疗法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复方生血胶囊以每1000粒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成:红参:27g,海马:54g,黄芪:68g,莬丝子:68g,当归:41g,熟地:108g,淫羊藿:54g,女贞子:54g,川芎:54g,鸡血藤:54g,山楂:54g,阿胶:27g,地榆:54g甘草:27g。
上述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红参、当归、川芎、海马、阿胶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熟地黄、黄芪、山楂等九味分别以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60℃)的清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制粒,装胶囊,即得。
本发明的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君臣佐使配伍得当,健脾补肾,补而不滞,温而不热,共奏补肾健脾、益气生血之功效,应用于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症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头晕心悸,主治西医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等病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以及各实验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一、复方生血胶囊处方组成、来源、理论依据及使用背景
本发明的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来源于申请人研发的煎剂经验方,经2005~2012年西安新城医大医院随机接诊来自全国各地再障脾肾两虚证患者53例,以生血煎剂为主,对重症患者配合骨髓输血给药,使其快速脱离危险期,经过3~6个月治疗,基本治愈缓解率达到90.57%,有效率96.23%,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因为煎剂服用有诸多的不便,改为胶囊剂型,更有利于广大患者的使用。
(一)处方组成
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每1000粒胶囊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成:红参:27g,海马:54g,黄芪:68g,莬丝子:68g,当归:41g,熟地:108g,淫羊藿:54g,女贞子:54g,川芎:54g,鸡血藤:54g,山楂:54g,阿胶:27g,地榆:54g甘草:27g。
【性状】本品为硬胶囊,内容物为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和粉末,气微、味微苦。
【功能主治】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应用于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症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头晕心悸,主治西医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等病症。
【规格】每粒装0.3g。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4粒。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制法】:以上十四味药,红参、当归、川芎、海马、阿胶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熟地黄、黄芪、山楂等九味分别以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60℃)的清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制粒,装胶囊,即得(参见图1)。
(二)理论依据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骨髓造血机能逐步衰竭,或部分停滞所引起的一种进行性贫血,以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周围血象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者均减少。本病属于祖国医学“虚劳”、“血证”等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产生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其中关键在于脾肾二脏。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若先天不足,肾精亏损,则骨髓不充,髓虚则精血不能复生。肾阳不振,则不能温养其他脏腑,使心、肝、脾三脏倶虚。心虚则不能主血,肝虚则不能藏血,脾虚则不能统血,可出现血虚、出血、血瘀等症候。
脾为后天之本,饮食须经脾的运化作用后才能化生气血,因此脾为生化气血的重要内脏。如饮食失调,劳倦内伤等因素可使脾脏亏损,生化气血功能减退,从而致气血不足,脾虚统摄无权,易产生出血。
该方红参、海马为君药。红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入脾肺经,功效:补气救脱,生津安神;
海马,味甘性温,入肾经,功效:温肾壮阳,化结清肿。君药具补脾益肾之功。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为生天之本,主骨生髓,补脾益肾而生气血,二本化源旺盛,则气血充足。
黄芪、莬丝子、当归、熟地为臣药。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莬丝子:甘、平,入肝、肾经,功效:滋补肝肾;当归:苦、温,入肝、心、脾经,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熟地:甘,微温,入心肝肾经,功效:补血滋阴。以上四药为臣药,助君药补血生血,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淫羊藿:甘、温,功效:补肾阳,祛风湿;女贞子:甘、苦、凉,入肝肾经,功效:滋补肝肾,乌发明目;川芎:辛、温,功效:活血通经,祛风止痛;鸡血藤:甘、温,入肝、肾经,功效:活血补血,舒筋活络;山楂:甘,微温,功效:消食散瘀。阿胶:甘、平,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地榆:酸,微寒,功效:凉血止血。以上七药为佐药,仙灵脾、女贞子助君臣药补肝肾而生血;川芎、鸡血藤、山楂补血活血,防止补血太过,络脉不畅;阿胶、地榆补血止血,防止气血不足,血溢脉外。甘草:甘平,入十二经,功效:补脾益气,解毒缓急,止咳祛痰,调合诸药,引药直达病所,发挥功用为使药。
以上十四味药君臣佐使配伍得当,补而不滞,温而不热,共奏补肾健脾、益气生血之功效。
二、制备工艺研究资料
1、剂型选择
复方生血胶囊处方具有健脾补肾、益气养血之功效,用于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症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头晕心悸,主治西医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等病症。本处方原以汤剂形式使用,但汤剂需现用新制,久置易霉变,不便携带,口服剂量也较大,难以满足现代制剂疗效确切、质量可控、方便生产、方便临床用药等要求,且此类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故而做成口服制剂比较适合。目前常用口服剂为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因片剂崩解时限较长,颗粒剂成型需加入大量辅料,从而增大了服用量,而胶囊剂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具有崩解快,服用剂量小的优点,又克服了片剂和颗粒剂的缺点,故选用胶囊剂较合适。
2、工艺的合理性研究及工艺设计
为了得到科学、合理的制备工艺路线,我们按照中医理论和临床用药的要求,对各味药物在处方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着重考虑各药物所含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以及制剂成型工艺的需要,并参考各药物在类似临床用途制剂的制备方法,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本制剂制备工艺设计为:
1)红参、当归、川芎、海马、阿胶粉碎成细粉入药;
2)黄芪、熟地黄、山楂、地榆、鸡血藤、女贞子、菟丝子、淫羊藿、甘草水煎煮,合并水煎液,浓缩至清膏;
3)将粉碎后的细粉与清膏混合,干燥,粉碎,制粒。
3、工艺条件筛选
1)仪器、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Lab Alliance型恒流泵;Waters96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活德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Millennium32色谱工作站)、Diamosil C18色谱柱(4.6×250mm,5μm)、超声波清洗机(H66025T)、BP211D型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WS70-1型红外快速干燥箱(上海市吴淞五金厂制造)、FW135型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101型电热鼓风干燥箱(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HCTP11B10架盘药物天平(北京市宣武区天平厂)。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水为纯净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淫羊藿苷对照品(供含量测定用,110737-200415),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2)药材的粉碎:
从工艺设计可知,红参、当归、川芎、海马、阿胶五味药材粉碎成细粉后与提取物混合,填充成胶囊。出粉率考察,按比例称取上述五种药材,混合粉碎成细粉,称取重量,计算出粉率(表1)。
表1:实验室粉碎出粉率考察
结果显示,三批出粉率结果接近(平均值为90.9%),说明该法稳定可行。
3)提取部分工艺筛选
3.1.试验设计
从资料分析可知,黄芪、熟地黄、山楂、地榆、鸡血藤、女贞子、菟丝子、淫羊藿、甘草九味药进行水煎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又不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将其设计为水煎部分,通过正交试验,以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含量为考察指标,并结合干浸膏得率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对提取次数,加水量和提取时间进行考察,以确定最佳提取条件。
3.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正交表的选择
影响水提取的主要因素有提取时间、加水量和提取次数,通过多因素的正交试验,优选水提取工艺的各项工艺参数。根据预试验结果,各选择三个水平,以L9(34)表安排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2。
表2:水提取工艺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3.3.试验方法
按处方比例称取黄芪15g,熟地黄24g,山楂12g,地榆12g,鸡血藤12g,银杏叶2g,女贞子12g,菟丝子15g,淫羊藿12g,甘草6g,共9份,随机编成①~⑨号,按L9(34)正交表(见表3)安排进行试验,提取液滤过,测量总体积,备用。
3.4.干浸膏制备
精密量取上述各提取液50mL,分别置于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残渣于105℃干燥3小时,取出,置于干燥器中放置30分钟,称重计算,结果见表3。
3.5.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淫羊藿项下淫羊藿苷含量测定法测定。
色谱条件:色谱柱选择Diamosil C18(4.6×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27:73);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70nm。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淫羊藿苷对照品适量,加75%甲醇制成每1ml含0.1024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每个正交试验所得的水提液5mL于10mL的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样品含量测定:
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D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见表3。
表3:正交试验安排和数据分析表
▲注:综合评分=(淫羊藿苷量/最大淫羊藿苷量)×70+(出膏率/最大出膏率)×30。
3.6.方差分析
依据表3正交试验安排和数据分析中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下表4。
表4:方差分析表
因素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比 F临界值 显著性
提取时间 893.287 2 10.294 19.000
加水量 86.774 2 1.000 19.000
提取次数 1221.832 2 14.081 19.000
误差 86.77 2
直观分析(表3)显示,影响提取效果因素顺序为提取次数(C)>提取时间(C)>加水量(A);从方差分析(表4)可知,因素A、B、C均无显著影响;为节省工时,降低能耗,并考虑到因素B和因素C水平2和水平3之间差距不大,确定最佳工艺组合为A3B2C2。即加水10倍量,煎煮2次,每次2小时。
3.7.验证试验
提取最佳工艺组合不在九个试验中,为此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见表5。
表5:验证试验结果
样品 药材量(g) 出膏率(%) 淫羊藿苷提取量(mg)
1 180 24.32 90.13
2 180 25.16 89.86
3 180 24.13 91.54
平均值 180 24.54 90.51
表5从验证结果来看,淫羊藿苷含量及干膏得率均接近于或超过正交表中最高的一次试验,说明选择的工艺相对稳定合理。
4.成型工艺筛选
4.1润湿剂的选择
本品为胶囊剂,崩解时限的长短及装量差异的大小是衡量该制剂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的重要指标,为了获得符合标准的药品,我们对其进行制粒,以增加其流动性。由于本制剂为药材提取物与药材原粉制成的制剂,故选择乙醇为润湿剂,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试验,结果见表6。
表6:润湿剂的选择结果
编号 乙醇浓度 试验结果
1 70% 物料结块,不易制粒
2 80% 颗粒松紧适宜,易于制粒
3 90% 颗粒较松,不易制粒
结果表明,选用80%乙醇做润湿剂较好。
4.2润滑剂的选择
现常用的润滑剂为硬脂酸镁,本品制成颗粒后,为保证胶囊剂的装量差异符合规定,我们通过颗粒流动性试验来确定是否加入润滑剂及其最佳用量。
同一批干颗粒,加入不同量的硬脂酸镁(%),测得颗粒的流动性(休止角α)结果见表7。
表7:硬脂酸镁用量试验结果
硬脂酸镁用量(%) 0 0.5 1 1.5 2 2.5 3
休止角(α) 36.5° 36.2° 35.7° 35.2° 34.9° 34.3° 33.8°
试验结果表明:加入硬脂酸镁后,颗粒的流动性好;但不加硬脂酸镁,颗粒的流动性也较好,可以满足生产过程中的流动性需求。为节约成本,并减少患者的服用量,确定不加润滑剂。
5、中试研究
5.1中试工艺
处方中的十四味药材,红参、当归、川芎、海马、阿胶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熟地黄、黄芪、山楂等九味分别以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60℃)的清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制粒,装胶囊,即得。
5.2中试生产数据
按上述制备工艺,进行三批中试放大试验,每批总投料量为制剂处方量(1000粒)的10倍,试制出三批中试产品,批号分别为130301,130302,130303,试验数据及中间参数见表8。
表8:三批中试试验结果
批号 130301 130302 130303
药材打粉投料量(Kg) 2.03 2.03 2.03
细粉量(Kg) 1.86 1.83 1.87
出粉率(%) 91.6 90.1 92.1
药材提取投料量(Kg) 5.41 5.41 5.41
清膏量(Kg) 2.48 2.55 2.50
颗粒量(Kg) 2.89 2.91 2.86
成品量(粒) 9730 9740 9550
成品率(%) 97.3 97.4 95.5
由三批样品中试结果可知,该工艺重复性好,收率稳定,适合工业化生产,表明该工艺是符合生产要求的。
5.3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4。
【3】郑虎占,董泽宏等,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
三、质量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根据各药味中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结合临床治疗的要求,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研究,并研究制定了一套稳定,可控的质量标准。
制剂处方中所用方药味成份复杂,其性质各不相同,现将复方生血胶囊有关的文献资料及研究资料归纳总结如下:
(一)、文献资料
1红参
1.1化学成分
1.1.1皂苷成分
红参皂苷成分的研究晚于人参皂苷的成分研究。Joseph等鉴定出红参含有人参皂苷Ro、Rb1、Rb2、Rc、Rd、Re、Rf、Rg1、Rg2、Rf11,Besso等报道红参含有人参皂苷Ra1、Ra2;其后,他们将红参的成分进行了更为系统的研究,分离出了Rh1、Rg3、Ro。
1.1.2挥发油成分
红参含有人参炔三醇,β-、γ-和δ-榄香烯,α-、β-古芸烯,反式β-金合欢烯,β-马阿里烯,β-芹子烯,α-愈创烯,十三和十四烷,δ-杜松烯,韦得醇,2,6-二特丁基-4-甲基苯酚等挥发油类成分。
1.2药理作用
1)红参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兴奋作用,而大量时反而有抑制作用。能加强动物高级神经活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并能增强机体对一切非特异性刺激的适应能力,能减少疲劳感(红参的根、茎、叶均能延长小白鼠游泳的持续时间)。
2)红参对心肌及血管有直接作用,一般在小剂量时兴奋,大剂量时抑制。10%红参浸液1毫升/公斤给猫(或兔)灌胃,对心肌无力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复温期间有相当程度的恢复。亦有抗过敏性休克及强心的作用。红参对大鼠心肌细胞膜三磷酸腺苷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3)加强机体对有害因素的抵抗力。
4)刺激造血器官,有改善贫血的作用。
5)对性机能的影响:红参对性机能有促进作用。
2黄芪
2.1化学成分
主要含有黄酮类、皂苷类及多糖等。其黄酮类化合物有黄酮、异黄酮、异黄烷及紫檀烷四大类。皂苷类化合物有黄芪皂苷及大豆皂苷。另还含有单糖、氨基酸等。刘巍等从炙黄芪中分离鉴定了5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芳香膜菊素-7-O-β-D-葡萄糖苷(1),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2),毛蕊异黄酮(3),芒柄花苷(4),2′-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5)。还分离鉴定了7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大豆皂苷Ⅰ甲酯(1)、黄芪皂苷Ⅰ(2)、黄芪皂苷Ⅱ(3)、异黄芪皂苷Ⅰ(4)、异黄芪皂苷Ⅱ(5)、黄芪皂苷Ⅲ(6)、β-胡萝卜苷(7)。
2.2药理作用
黄芪能改善动物贫血现象,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有广泛的抗菌作用。根据其所含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及黄芪在制剂中的应用习惯,拟采用将其水煎煮入药。
3当归
3.1化学成分
到目前为止,从植物当归中已分得多种类别的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涉及藁苯内酯类及其异构物、香豆素类、黄酮类以及有机酸类等。
3.1.1苯酞类化合物
当归挥发油中除含有少量香荆芥酚、苯酚、对甲苯酚、间乙苯酚、别罗勒烯、正丁烯基呋内酯、B-罗勒烯-X-棕榈酸、邻苯二甲酸酐等外,以藁苯内酯为其主要成分。
3.1.2香豆素类
近年来对当归中香豆素成分的研究增加,从当归的根及根茎中分得19种6-或8-脂代7-氧香豆素和13种二氢呋喃香豆素衍生物。从当归根中分离出的7个已知香豆素,对P-388细胞株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另据报道,从当归中还分离出2个角型呋喃香豆素、3个线型呋喃香豆素以及3个吡喃香豆素。
3.1.3黄酮类
从当归中分离出3个查尔酮衍生物,分离出的黄酮苷有木犀草素-7-O-B-D葡萄糖苷以及木犀草素-7-O-芦丁糖苷。
3.1.4有机酸类
阿魏酸是较早被分离和鉴定出的当归有效成分,也是当归有机酸部分的主要成分之一。当归的有机酸部分还含有丁二酸、烟酸、香草酸、二十四烷酸、棕榈酸等。
3.1.5氨基酸
当归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文献报道,检出有19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所必需但又不能自行合成的氨基酸。
3.1.6多糖
当归多糖的各种不同多糖成分的基本糖单位有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阿拉伯糖、甘露糖、鼠李糖、岩藻糖以及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当归多糖因具有补血以及调节免疫和物质代谢的功能。
3.1.7微量元素、维生素及其它成分
有文献报道,当归含钾、钠、钙、镁、铝、硅、磷、铁、锰、镍、铜、锌、砷、钼、锡、硼、铼、钡、硒、镭、钛、钒、铬等23种微量元素,其中16种是人体所必需的。关于当归的维生素研究的还不多,有维生素B12(1.25~40ug/100g)、维生素A。
3.2药理作用
3.2.1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当归能改善外周循环,减少血管阻力,增加股动脉血流量,增加外周血流量,改善局部微循环,扩张皮肤血管。其扩张血管的作用与A或B受体无关,而与M-受体及组织胺H1受体兴奋有关。当归能改善脑循环,对急性脑缺血、缺氧有保护作用,其作用的物质基础可能为丁基苯酞。
3.2.2抗炎和镇痛作用
当归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性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及慢性炎性损伤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能抑制炎症后期肉芽组织增生。当归A3活性部位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当归水提物对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表现出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强度为乙酰水杨酸钠的117倍。
3.2.3清除氧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当归水提取物能抑制化学发光体系,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3.2.4补血作用
当归多糖可能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激活造血微环境中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也可刺激肌组织,促进其产生造血调控因子,进而促进多能造血干细胞和CFU-GM增殖分化,刺激骨髓粒单系造血,使外周血白细胞升高。此外当归有效成分菸酸、尿嘧啶、腺嘌呤、维生素B12,维生素E,B-谷固醇、亚叶酸、阿魏酸等也与生血造血功能有关。
3.2.5增强免疫功能
当归能增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廓清功能,增强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红细胞粘附功能,保护机体免受由环磷酰胺所诱导的突变,对细胞的再生以及染色体的修复有促进作用。有文献报道,当归对辐射损伤后的卵巢组织一方面具有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能促进卵泡细胞的增殖和分化。4川芎
4.1化学成分
川芎含有挥发油、生物碱、酚性物质、有机酸、苯酞内酯及其它成分。主要成分为藁本内酯(ligustilide)、蛇床内酯(cnidilide)、新蛇床内酯(neocnidil.ide)、洋川芎内酯(senkyunolide)、阿魏酸(ferulic acid),以及4-羟基-3-丁基酽内酯(4-hydroxy-3-butylphthalide)、川芎嗪(ehuanxiongzine)、黑麦草碱(pelolyrine)、胡萝卜苷(daucosterol)、三帖酯类化合物川芎三帖(xiongterpene)、洋川芎醌(senkyunone)、川芎酚(chuanxiongol)、瑟丹酸(sedanic acid)等。
4.2药理作用
4.2.1镇静作用
川芎挥发油对动物大脑的活动有抑制作用,而对延脑的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及脊髓反射有兴奋作用,剂量加大,则都转为抑制。川芎水煎剂灌胃,能抑制大鼠的自发活动;还能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并能拮抗咖啡因的兴奋,但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可卡因的惊厥或致死作用,也不能对抗戊四氮所致的大鼠惊厥。
4.2.2镇痛作用
川芎嗪给小鼠ig300mg/kg,有明显镇痛作用。
4.2.3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川芎嗪对离体豚鼠灌流心脏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心肌收缩和增加冠脉流量。川芎嗪对麻醉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损伤和心肌顿抑有保护作用。
川芎嗪能显著增加缺血大鼠血浆中NO含量,降低MM S总量和组织中MDA的含量,降低血比黏度,对大鼠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4.2.4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血液粘滞度的影响
川芎嗪能延长体外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时间,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作用,还有提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电荷,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流变的作用。阿魏酸能抑制血小板TXA2的释放,对其活性有直接的拮抗作用,还能升高血小板内CAMP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
5熟地
5.1化学成分
地黄的化学成分以环烯醚萜及其苷类为主。在鲜地黄和甘地黄中已经鉴别出20多种苷类:梓醇,二氢梓醇,益母草苷,桃叶珊瑚苷,单蜜力特苷,蜜力特苷,Rehmaglutin A、B、C、D,Acteoside,地黄苷A、B、C、D,Cerebrosid及含氯的Glutinoside,Rehmapicroside,PurpureasideC,海胆苷,Cistanoside A、F,筋骨草苷,Jionoside A、B,去羟栀子苷,JioglutosideA,B,乙酰梓醇苷等,熟地黄中含量较少。
从地黄中已分离鉴定出了8种糖类,15种游离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成分。
5.2药理作用
5.2.1抗炎解热作用
研究生地黄水提液对家兔阴虚热盛型发热的作用,结果表明地黄水提液可显著降低阴虚热盛型发热家兔发热高峰值,并缩短发热时间;抑制血浆cAMP含量过高及cAMP/cGMP比值升高,具有抗炎解热效应。
5.2.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用鲜地黄汁和鲜地黄水煎液给醋酸强的松龙诱导的免疫低下小鼠灌胃,能使类阴虚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碱性磷酸酶的表达能力明显增强,对于甲状腺素造成的小鼠阴虚模型,鲜地黄汁还能增强ConA诱导的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
6海马
6.1化学成分
海马含有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甘氨酸(glycine),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等17种氨基酸;钙(Ca),磷(P),钠(Na),钾(K),镁(Mg),铁(Fe),锶(Sr),硅(Si)等19种无机元素。另外还含有硬脂酸(stearic acid),胆甾醇(cholesterol)。此外还推测含有胆甾二醇(cholesterdiol)。
6.2药理作用
6.2.1性激素样作用:
海马的乙醇提取物,可延长正常雌小鼠的动情期,对去势鼠则可出现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正常小鼠)重量增加。海马(品种未注明)提取液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其效力较蛇床子、淫羊藿弱,但比蛤蚧强。
6.2.2延缓衰老作用:
海马能延长小鼠(NiH雄性小鼠)缺氧和存活时间,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显示了较好的抗应激力,增强体质和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增强动物的记忆力。海马对MAO-B(单胺氧化酶B)活性、过氧化脂质均有显著影响。海马配人参的制剂经药理实验表明,小鼠游泳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并能对抗氢化考的松引起小鼠胸腺萎缩的不良影响,表现出此制剂的补益作用。
7山楂
7.1化学成分
主要为黄酮类、低聚黄烷类、有机酸类,另外还含有三萜类、甾体类和有机胺类等。
7.2药理作用
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降压、抗心肌缺血、抗脑缺血、降低血粘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作用。
8地榆
8.1化学成分
地榆含有多种药用化学成分,主要为皂苷、鞣质和黄酮类。地榆的药理作用机制与这3类物质的生理活性密切相关。
8.1.1皂苷及其苷元
1971年,Itiroy等首次从地榆中分离出地榆皂苷Ⅰ(3β-o-阿拉伯糖基-19α-羟基-乌索-12烯-28-β-D-葡萄糖基酯)、地榆皂苷Ⅱ(3β-O-阿拉伯糖基-19α-羟基-乌索-12烯-28羧酸)和B、E;此后,从地榆中分离出Sauvissimoside R1、Polemic acid-28-O-β-D-葡萄吡喃糖苷;姜氏等分离出Pomolic acid、Suavissimoside F1(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3,28-三羧酸-28-β-D-葡萄吡喃糖基酯);曹氏等分离出地榆苷Ⅰ、Ⅱ,3β-O-阿拉伯糖基-乌苏-12,19-二烯-28-O-葡萄糖基酯;另外,《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手册》中记载地榆还含有坡模酮酸。
8.1.2鞣质等酚酸性化合物
1984年,Tanaka T等从地榆中分离出4,6-O双没食子酰之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O双没食子酰之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Ⅰ、6-O双没食子酰之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Ⅱ、2,3,4,6-O四没食子酰之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3,6-O三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之苷和3,4,6-O三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之苷;1985年,Tanaka T等又分离出1,2,3,4,6-O五没食子酰-β-D-葡萄糖、(+)-没食子酰儿茶素、没食子酰葡萄糖、丙氰定、4,6-六氢二苯-D-葡萄糖、地榆素H-6、H-11;此后,曹氏等从地榆中分离出没食子酸;秦氏等分离出3,3',4-三之氧基鞣花酸;程氏等分离出阿魏酸;还有文献报道从地榆中发现矢车菊苷和花色素苷。
8.1.3黄酮及其苷类
程氏等从地榆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出槲皮素-3-半乳糖-7-葡萄糖苷和山柰素-3,7-二鼠李糖苷;秦氏等分离出(+)-儿茶素。
8.1.4甾体及其苷类
姜氏等从地榆中分离出β-谷甾醇,其后程氏等也分离出β-谷甾醇;曹氏等分离出β-胡萝卜苷。8.1.5其他
王氏等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出地榆中含有锌、钙、铁、铜、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并发现其中钙的含量最高,认为这可能与地榆的止血作用有关。
8.2药理作用
8.2.1止血作用
南云生等给小鼠灌服生地榆煎剂10g/kg,明显缩短了出、凝血时间。但制炭后上述作用消失,认为与炒炭后鞣质减少有关。贾天柱等以烘法制备地榆炭,0.03mL/g给小鼠灌胃50%水煎液,测定出、凝血时间。烘品可明显缩短小鼠出、凝血时间,推测与钙离子对血液的促凝作用有关。王琦等比较了5个产地的地榆和地榆炭饮片的鞣质含量、水浸出物及小鼠凝血时间,结果表明,地榆炒炭存性程度、水浸出物含量和鞣质含量越低,止血作用越弱。郭淑艳等比较地榆炒炭前后的止血作用,地榆炭的止血作用优于生地榆,认为是炒炭后鞣质含量和钙离子含量大幅度增加所致。
8.2.2抗氧化作用
地榆提取物(约含鞣质46.3%)大鼠灌胃给药30d后造模,低剂量组(10mg/kg)、高剂量组(20mg/kg)均能明显降低内毒素模型和肾缺血-再灌注模型血浆中3-硝基酪氨酸、尿素氮和肌酐的浓度,且有量效关系。高剂量组与对照药氨基胍效果相似。给药组肾缺血-再灌注模型的DNA断裂片段比例明显降低。提示地榆提取物能对抗ONOO-的肾损害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地榆提取物(约含鞣质46.3%)连续给药40d,能逆转老化加速SAM小鼠肾脏和肝脏中谷胱甘肽下降和二硫化谷胱甘肽上升的趋势,血清、肾脏及肝脏中丙二醛含量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提示地榆提取物具有改善氧化应激和氧化损伤的作用。
8.2.3抗炎消肿作用
大鼠腹腔注射地榆水提取液400mg/kg、醇提取液650mg/kg,连续3d,可明显抑制正常大鼠甲醛性足肿胀,48h内肿胀恢复正常。推测是降低了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了渗出,从而减轻了组织水肿。
8.2.4其他作用
文献报道地榆有增强免疫,镇吐,止泻和抗溃疡等作用,可抑制紫外线B导致的大鼠皮肤光损伤,对过氧化亚硝酸盐所致的肾损伤也有保护作用。
9鸡血藤
9.1化学成分
从鸡血藤中发现的化合物结构类型主要有黄酮类、萜类、甾醇类、蒽醌类、内酯类、苷类及其他类型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最多。此外,高玉琼等以GC-MS技术分析广西鸡血藤中的挥发性成分,确定了5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7.77%,其中量较高的有α-红没药醇(α-bisabolol)、E-茴香脑(E-anethole)、石竹烯氧化物(caryophyllene oxide)、γ-杜松烯(γ-cadinene)、1-辛烯-3-醇(1-octen-3-ol)等。
9.2药理作用
9.2.1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鸡血藤是一味活血化瘀中药,能补血、活血、通络;主治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古代本草论著中记载鸡血藤具有“去瘀血,生新血”的功效,称之为“血分之圣药”。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了鸡血藤具有补血活血的活性。刘屏等研究发现鸡血藤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芒柄花素、间苯三酚及丁香酸,具有一定的促进造血细胞增殖的作用,能够缓解其造血祖细胞内源性增殖缺陷;其中儿茶素的刺激增殖活性最强,其可通过诱导白细胞介素-6(IL-6)和GM-CSF mRNA的表达,促进正常小鼠骨髓细胞进入增殖周期,并能促进骨髓抑制小鼠的骨髓细胞跳出“G1期阻滞”,进入细胞增殖周期。梁宁等研究发现鸡血藤总黄酮可促进血虚动物模型(环磷酰胺、盐酸苯肼、60Co照射、失血性贫血)造血功能恢复,具有抗贫血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IL-3的分泌及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有关。应军等利用环磷酰胺致白细胞低下大鼠模型研究鸡血藤提取物的生白细胞作用,结果发现其生白细胞作用的有效物质是总黄酮。
9.2.2免疫调节作用
胡利平等研究发现鸡血藤水煎液能够明显提高小鼠LAK细胞(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活性,且高质量浓度(1g/mL)的鸡血藤水煎液亦能促进小鼠NK细胞活性。余梦瑶等研究发现鸡血藤煎剂不仅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骨髓细胞增殖能力,还能提高其分泌IL-1、IL-2、IL-3的能力,但鸡血藤对脾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影响。
9.2.3其他作用
此外,鸡血藤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镇静催眠等作用。Li等研究9种藤本植物的抗炎作用时发现,鸡血藤乙醇提取物(除去多酚类化合物)对除COX-2以外的与抗炎作用有关的酶均具有抑制作用,表明鸡血藤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Liao等采用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实验模型测定了45种活血化瘀中药的抗氧化活性,发现鸡血藤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ORAC值为1990μmol TE/g,在所研究的45种中药中活性最高。黄新炜等研究发现鸡血藤水提物能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戊巴比妥钠阈上剂量致小鼠睡眠时间,说明鸡血藤具有明显的镇静催眠作用,并与剂量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其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10女贞子
10.1化学成分
10.1.1萜类
10.1.1.1三萜类成分
女贞子中主要的三萜类化合物是齐墩果酸,熊果酸以及这两种物质的衍生物A-乌索酸甲酯、萎陵菜酸、乙酰齐墩果酸、19A-羟基-3-乙酰乌索酸、2A-羟基齐墩果酸、3B-反式对羟基肉桂酰氧基-2A-羟基齐墩果酸。此外还含有四环三萜类化合物:达玛-24-烯-3B-乙酰氧基-20s-醇132、达玛-24-烯-3B-乙酰氧基-20S-醇。
10.1.1.2环烯醚萜类
从女贞子中分离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主要是裂环环烯醚萜类。有女贞子苷、女贞酸、特女贞苷、女贞子苷、橄榄苦苷、女贞苷、10-羟基女贞苷、新女贞苷、橄榄苦苷酸、女贞苷酸、异女贞苷。10.1.2黄酮类
从女贞子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B-D-葡萄糖苷、芦丁、芹菜素、芹菜素-7-O-B-D-吡喃葡萄糖苷。
10.1.3苯醇类
女贞子中的苯乙醇大多以苷类存在,主要有对羟基苯乙醇-A-D-葡萄糖苷、3,4-二羟基苯乙醇-BD-葡萄糖苷、对羟基苯乙醇、3,4-二羟基苯乙醇。
10.1.4挥发油
从女贞子挥发油中分离鉴定了50多种成分,其中主要有桉油精、苯甲醇、乙酸龙脑酯、丙硫酮、A-丁基苯甲醇等酯类,醇类,醚类,烃类成分。
10.1.5其他成分
女贞子中含磷脂约0.39%,分别为磷酸脂胆碱、磷酸酰乙醇胺、磷酸酰甘油、磷脂酸、磷酸酰肌醇等。女贞子多糖也是女贞子的主要成分,毛细管电泳研究表明女贞子多糖主要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及岩藻糖4种糖组成。
10.2药理作用
10.2.1保肝作用
中医认为女贞子有保肝作用,研究表明女贞子中的齐墩果酸对CCl4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明显减轻肝细胞变性及坏死,使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肝内甘油三酯蓄积减少,糖原蓄积增加,还能拮抗溴苯、呋喃苯胺酸、秋水仙素、内毒素等诱发的肝脏毒性。女贞子中红景天苷(对羟基苯乙醇-B-葡萄糖苷)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可保护CCl4、D-GalN、NCG+LPS引起的肝脏损伤,降低血清中ALT、NO及肝组织中MDA、TG的含量。
10.2.2免疫调节作用
女贞子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调节作用。女贞子水提液能提高T淋巴细胞的功能,促进PHA、ConA和PWM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增强异种(人)淋巴细胞引起的大鼠局部抗宿主反应。女贞子多糖对正常小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造型的阴虚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促进作用,表明女贞子多糖对正常小鼠及阴虚小鼠均有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女贞子多糖还能直接刺激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或协同刺激有丝分裂原PHA或ConA促进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女贞子中分离得到的特女贞苷、对羟基苯乙基-A-D-葡萄糖苷能显著提高由环磷酰胺抑制的NK杀伤功能,减轻由地塞米松引起的NK活性低下作用。
11菟丝子
11.1化学成分
菟丝子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类、萜类、甾体类、挥发油以及木质素等化合物。其中,总黄酮的含量约为3.0%。黄酮类为菟丝子的主要有效成分,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山奈酚、槲皮素、金丝桃苷、紫云英苷等。金晓等从中分离了5种黄酮类成分,其中4种得到确认,为槲皮素、紫云英苷、金丝桃苷、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葡萄糖。此外,菟丝子中还含有大量的糖苷,16种氨基酸以及钙、镁、铁、锰、铜、锌等微量元素。
11.2药理作用
11.2.1抗衰老、抗氧化作用
蔡曦光等采用D-半乳糖小鼠,采取灌胃给药的方式观察菟丝子多糖对衰老模型小鼠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菟丝子多糖可以降低小鼠肝、肾组织中MDA及脑组织中LF含量,提高SOD、GSH-PX活力,证明了菟丝子多糖可以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具有抗衰老作用。临床观察也表明,菟丝子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可以抑制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具有抗氧化作用。《太平圣惠方》中所收载的抗衰益寿方剂中出现概率最多的药物中就含有菟丝子,研究表明,菟丝子是通过延长细胞生存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机体代谢,改善内脏机能以及提高机体应激能力而实现抗衰延寿作用的。
11.2.2生殖作用
菟丝子作为一种温补肾阳的中药,通过对应激性大鼠灌胃给药后发现,作为菟丝子的主要有效成分菟丝子黄酮能够促进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高垂体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反应性,促进卵泡发育,提高应激大鼠雌二醇、黄体酮的水平,同时也能提高垂体促黄体生成素以及下丘脑β-内啡肽的水平。经过研究发现,菟丝子对精子活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明显提高精子的运动速度,活力指数及毛细血管穿透值,而对精子的膜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
11.2.3免疫调节作用
菟丝子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能够参与体内多种免疫调节。胸腺和脾脏作为中枢和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发现,菟丝子可以增加小鼠脾和胸腺重量,以及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但是对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不明显,此外菟丝子还能够诱导IL-1、IL-2、IL-3的释放。集落刺激因子(CSF)是一种糖蛋白,是刺激和调控造血祖细胞及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熟主要调节因子,能够刺激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反应。通过研究菟丝子对小鼠血清CSF的影响,发现腹腔注射菟丝子提取物后小鼠血清CSF水平明显提高,而CSF是刺激和调控造血祖细胞及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的主要调控因子,能刺激产生多种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反应。
12淫羊藿
12.1化学成分
主要含淫羊藿苷等黄铜苷以及甾醇、多糖、生物碱、挥发油、维生素E等成分。其中多糖和黄铜类成分为淫羊藿的主要有效成分。
12.2药理作用
12.2.1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淫羊藿总黄酮能拮抗异丙肾上腺素(ISO)对心房肌的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的作用,表明淫羊藿总黄酮选择性阻断离体及整体动物心肌的β1受体,而对气管β2受体和血管平滑肌a受体无阻断作用。实验结果证明,淫羊藿苷还可通过扩张血管平滑肌而增加实验动物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保护脑缺血损伤。
12.2.2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研究证明淫羊藿苷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脑脊液(CSF)样活性。CSF是促进人体或动物骨髓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存活的一类糖蛋白,可促进机体造血并刺激诱导成熟细胞的功能,对机体造血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淫羊藿苷可以协同诱生IL-2、3、6,IL-3可作用于骨髓多能干细胞促进多种血细胞的分化增殖,IL-6协同IL-3支持多能干细胞的增殖,因而可促进造血的功能。12.2.3免疫系统
巨噬细胞是具有多种功能的重要免疫细胞,可通过处理抗原和释放可溶性因子对免疫功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淫羊藿多糖可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淫羊藿及其提取物可以通过影响巨噬细胞因子的分泌而调节免疫功能,对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在免疫调节环路中,T细胞具有重要作用,淫羊藿多糖对小鼠T淋巴细胞具有有丝分裂原样作用。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并分泌免疫球蛋白,担负着体液免疫作用。淫羊藿多糖能增加裸鼠脾细胞的3H-TdR掺入,说明它对B细胞有刺激增殖的作用。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除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外,更多的是免疫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淫羊藿多糖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研究表明,淫羊藿总黄酮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有良好免疫促进作用。
13阿胶
13.1化学成分
阿胶含有明胶、蛋白质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氨酸、苯丙氨酸、Na、Mg、Cu、Al、Mn、Cr、Pb、Mo等。
13.2药理作用
13.2.1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李宗锋报道,采用不给药对照期、铁剂治疗期和阿胶治疗贫血犬,实验结果表明阿胶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增长速度明显优于铁剂,证明阿胶有强大的补血作用。用同法致家兔贫血,具有相同的作用。姜恩魁等报道,给大鼠连续口服阿胶一个月,其血小凝血时间明显缩短,表明阿胶具有促进凝血作用。陈子渊等报道,以阿胶为主药制成补益剂阿胶当归补血精,用于失血性血虚小鼠,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造血功能损伤的小鼠和对由苯引起的再障贫血小鼠均可升高外周血液的WBC、RBC、Hb和PL的值;可对抗骨髓造血功能损伤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下降的作用。李宗铎等观察了复方阿胶膏对贫血动物模型的作用,通过灌胃复方阿胶膏后,测定其对各种贫血动物模型的作用,结果复方阿胶膏对贫血动物模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王红林等报道,阿胶制剂阿胶益寿晶对失血所致小鼠血虚模型,可显著提高Hb和RBC(P<0.01),尤以升高Hb水平为好,而具有良好的补血作用。张若英报道,用阿胶888超级口服液能升高贫血小鼠Hb含量(P<0.05),对RBC和网织红细胞也有一定的升高趋势。李宗铎等采用复方阿胶膏对贫血动物模型进行治疗,收到满意结果。赵新年等观察阿胶补血口服液对血虚模型小鼠进行治疗,实验结果表明WBC、PLT、RBC、Hb水平显著提高。
13.2.2对造血系统的作用
魏东等报道,大剂量阿胶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后引起的外周血血小板减少症中能提高骨髓髓外造血功能。潘登善报道,对小鼠实验发现阿胶对骨髓造血系统的造血功能有促进和保护作用。阿胶在治疗贫血、咯血、恢复血色素、妇女崩漏带下总有效率为79.7%。阿胶具有显著的抗贫血作用,对骨髓造血系统的造血功能有促进和保护作用陪引。阿胶对缺血性动物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剂量的阿胶均有明显的升白细胞作用。
13.2.3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路承彪等报道,阿胶能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对NK细胞有促进作用。李宗锋等报道,阿胶溶液对脾脏有明显的增重作用,可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苗明三等观察了阿胶益寿颗粒对衰老模型小鼠的抗衰作用,结果明显拮抗衰老模型小鼠胸腺及脾脏的萎缩,使皮质厚度增加,皮质细胞数增加,脾小节增大及淋巴细胞数增加,促进脑神经细胞的发育。
13.2.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姚定方等报道,用口服阿胶治疗灵杆菌内毒素复制狗内毒素性休克模型,发现阿胶能使微循环障碍改善,动脉血压较快恢复、稳定。程孝慈等报道,阿胶对兔耳烫伤后的血管通透性能防止烫伤性“渗漏”,对油酸造成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14甘草
14.1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研究表明:根和根茎主含三萜皂甙。甘草甜素(glycyrrhizin)系甘草的甜味成分,是1分子的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c acid)和2分子的葡萄醛酸(glucuronic acid)结合生成的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的钾盐和钙盐。其他的三萜皂甙有:乌拉尔甘草皂甙(uralsaponin)A、B和甘草皂甙(licoricesaponin)A3、B2、C2、D3、E2、F3、G2、H2、J2、K2。又含黄酮素类化合物: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甘草甙(liquirit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亲异甘草甙(neoisoliquiritin),甘草西定(licoricidin),甘草利酮(licoricone),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5-O-甲基甘草本定(5-O-methyllicoricidin),甘草甙元-4'-芹糖葡萄糖甙[liquiritigenin-4'-qpiofur-anosyl(1→2)glucopyranoside,apioliquiritin],甘草甙元-7,4'-二葡萄糖甙(liquiritigenin-7,4'-diglucoside),新西兰牡荆甙Ⅱ(viceninⅡ)即是6,8-二-葡萄糖基芹菜素、芒柄花甙(ononin),异甘草黄酮醇(isolicoflanonol),异甘草甙元-4'-芹糖葡萄甙。还含香豆精类化合物:甘草香豆精(glycycoum-arim),甘草酚(glycyrol),异甘草酚(isoglycyrol)甘草香豆精-7-甲醚(glycyrin),新甘草酚(neoglycyrol),甘草吡喃香豆精(licopyranocoumarin),甘草香豆酮(licocoumarione)等。又含生物碱:5,6,7,8-四氢-4-甲基喹啉(5,6,7,8-teTCMLIBahydro-4-methylquinoline),5,6,7,8-四氢-2,4-二甲基喹啉(5,6,7,8-teTCMLIBahydro-2,4-dimethylquinoline),3-甲基-6,7,8-三氢吡咯并[1,2-a]嘧啶-3-酮(3-methyl-6,7,8-TCMLIBihydropyrrolo[1,2-]pyrimidin-3-one)。还含甘草苯并呋喃(licobenzofuran),又名甘草新木脂素(liconeolignan),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正二十三烷(n-TCMLIBicosane),正二十六烷(n-hexacos-ane),正二十七烷(n-heptacosane)等。另含甘草葡聚糖GBW(glucan GBW),三种中性的具网状内皮活性的甘草多糖(glycyrrigan)UA、UB、UC,多种具免疫兴奋作用的多糖(polysaccharide)GR-2a、GR-2Ⅱb、GR-2ⅡC和多糖GPS等。
14.2药理作用
14.2.1抗菌与抗病毒活性
细菌和病毒的耐药性促使人们不断地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抗菌和抗病毒药物。甘草多年临床应用与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肝炎、呼吸系统感染、口腔溃疡等多种细菌或病毒性疾病,提示甘草可能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现代试验表明,甘草的水提取部位、甲醇提取部位、超临界提取物都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均表现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甘草具有开发成为抗结核药物、防治龋齿、牙周病药物和治疗消化系统溃疡药物的潜力。此外,试验还发现甘草体外可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SARS)、呼吸系统病毒、水泡性口膜炎病毒等多种病毒的增殖。
14.2.2抗炎活性
甘草的水提取部位与甲醇提取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Rackova等对甘草提取物的抗炎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甘草提取物的抗炎活性与抑制氧化应激直接并无直接联系,提示甘草酸可能不是甘草抗炎的活性成分。Kim等研究比较了炙甘草的乙醇提取部位、水部位和生甘草的乙醇提取部位、水部位的抗炎活性,结果发现炙甘草的乙醇提取部位可降低NO和前列腺素E2的生产,抑制致炎细胞因子和CD14的表达,具有更强的抗炎活性。
(二)、研究资料
1、仪器、试剂与试药:
超声波清洗机(H66025T)、BP211D型分析天平(德国赛多利斯)、WS70-1型红外快速干燥箱(上海市吴淞五金厂制造)、FW135型粉碎机(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四孔水浴锅(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所用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薄层所用硅胶G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对照药材红参(批号:121045-200604)、黄芪(批号:120974-200609)、当归(批号:120927-200613)、川芎(批号:120918-200809)、女贞子(批号:121041-200302)、淫羊藿(批号:121032-200501)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样品由西安新城医大医院制剂中心提供,批号(130301、130302、130303)。
2、红参的薄层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10g(批号:130301、130302、130303),研细,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弃去滤液,药渣挥干乙醚,加水1mL搅拌润湿,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5mL,超声处理30分钟,取正丁醇液,加3倍量氨试液,摇匀,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红参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另外,同法制备缺红参的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5μL、供试品和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条形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3:8:4:2)10℃以下放置50分钟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饱和15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日光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无相同颜色的斑点出现。说明本法专属性较好,经研究此法专属性好、重复性好,收入标准。
3、黄芪的薄层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5g(批号:130301、130302、130303),研细,加乙酸乙酯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另外,同法制备缺黄芪的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对照药材溶液5μL、供试品和阴性对照溶液各10μL,分别条形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8.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碳酸钠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无相同颜色的斑点出现。说明本法专属性较好,故该鉴别方法收入标准正文。
4、当归和川芎的薄层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5g(批号:130301、130302、130303),研细,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及川芎对照药材粉末各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另外,同法制备缺当归和川芎的双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无相同颜色的斑点出现。说明本法专属性较好,故该鉴别方法收入标准正文。
5、女贞子的薄层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3g(批号:130301、130302、130303),加三氯甲烷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女贞子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另外,同法制备缺女贞子的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40:1:1)为展开剂,饱和15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但斑点不集中。故暂不列入标准正文中。
6、淫羊藿的薄层鉴别
方法(1):取本品内容物5g(批号:130301、130302、130303),研细,加70%乙醇50mL,超声处理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3次,每次25mL,合并正丁醇液,用1%氢氧化钠溶液洗涤3次,每次20mL,弃去洗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次,每次20mL,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淫羊藿对照药材5g,加水100mL,煮沸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同法制备缺失淫羊藿药材的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3Ul,1uL,3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丁酮-甲醇-甲酸-水(6:6:4:0.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105℃加热数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该条件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故暂不纳入标准。
方法(2):取本品内容物5g(批号:130301、130302、130303),研细,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淫羊藿对照药材5g,加水100mL,煮沸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同法制备缺失淫羊藿药材的阴性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uL,1uL,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甲酸-水(13:10:10)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上层液为展开剂,展开箱预平衡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在105℃加热数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该条件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故暂不纳入标准。
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ⅠL剂项下有关要求对三批样品进行了水分、崩解时限、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见表1。
表1:三批样品检查结果
重金属检查:
重金属铅在人体内可引起蓄积中毒,故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IX E第二法,作重金属检查,其方法为:分别精密称取三批样品各2.000g,置已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缓慢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加硫酸适量,使恰润湿,用低温加热至硫酸除尽后,加硝酸0.5mL,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放冷,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2mL,置水浴上蒸干后加水15mL,滴加氨试液至酚肽指示液显中性,再加醋酸盐缓冲溶液(pH=3.5)2mL,微热溶解后,移置纳氏比色管中,加水稀释成25mL,即得供试液。用同法制备的空白液及4个铅标准液(含铅10μg、15μg、20μg、30μg标准铅溶液)。再在处理好供试液及标准液管中,分别加入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放置2分钟,同置白纸上,自上向下透视(空白检查无色),结果三批样品的颜色均比标准铅溶液浅。其结果见表2。
表2:重金属检查结果
结果表明,本品中重金属含量甚微,故未列入正文。
砷盐检查:
砷盐是原生质素,能导致细胞死亡,引起一系列严重的中毒症状。故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IX F第一法对砷盐进行了检查。
方法:分别精密称取三批样品各1.000g,加氢氧化钙1g,混合,置已炽灼至恒重的坩埚中,缓缓炽灼至完全炭化,放冷,加硫酸恰使润湿,低温加热至硫酸蒸气挥尽后,加硝酸0.5mL,蒸干,至氧化氮蒸气除尽后,放冷,加盐酸5mL与水21mL,置检砷瓶中,按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附录IX F砷盐检查项下第一法检查。三批样品砷斑均浅于标准砷斑的颜色,结果见表3。
表3:砷盐检查结果
由于本品中砷盐含量甚微,故未列入标准正文。
7、参考文献:
【1】杨秀伟,红参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进展[J]中成药研究,1984,(5)30~33。
【2】刘巍,王志成等,蜜炙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8,04(18):142~146。
【3】陈慧珍,当归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J],2008,20(8):83~85。
【4】杨立娟,川芎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0,23(4):599~600。
【5】李宏霞,韦升坚,地黄化学成分与药理药化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7):116~117。
【6】王海峰,海马的现代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2):44~45。
【7】刘荣华,邵峰,邓雅琼等,山楂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8,31(7):1100~1102。
【8】刘家兰,徐晓玉,山楂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9,40(增刊)63~65。
【9】夏红旻,孙立立,孙敬勇等,地榆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食品与药品,2009,11(7)67~69。
【10】符影,程悦,陈建萍等,鸡血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1,42(6):1229~1234。
【11】邱蓉丽,李璘,中药女贞子化学与药理研究进展,[J].中药材,2007,30(7):891~893。
【12】李建平,王静,张跃文等,菟丝子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3)5~6。
【13】冯晶,淫羊藿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9):74~75。
【14】金绍擎,孙大昱,阿胶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24,278。
【15】高雪岩,王文全,魏胜利等,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1):2695~2700。
【16】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一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17】苗明三,李振国主编,中药质量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三、复方生血胶囊的稳定性试验资料
药品的稳定性是其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是确定药品有效期的重要依据。本方由红参、黄芪、当归、川芎等十四味药材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具有健脾补肾、益气养血,应用于脾肾两虚、气血不足,症见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头晕心悸,主治西医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等病症。
为保证本品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根据复方生血胶囊质量标准(草案),结合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要求,对本药品进行了稳定性考察,分述如下:
1、仪器设备、试剂、试药
仪器:202V1型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实验仪器厂),PB1502-S千分之一天平、BP211D型电子分析天平(德国塞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BP610S型电子分析天平(德国塞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KQ-250DE型超声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ZF-C型三用紫外仪(上海康禾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试剂:硅胶G由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对照药材红参(批号:121045-200604)、黄芪(批号:120974-200609)、当归(批号:120927-200613)、川芎(批号:120918-200809)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试验用样品:复方生血胶囊,批号130301、130302、130303,规格:45粒/瓶,0.3g/粒,塑料瓶包装。每批各留样60瓶。
2、方法:
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将三批样品(130301、130302、130303)按市售包装,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放置。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个月、3个月、6个月末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检测。现已考察6个月,申请人还将继续进行考察。
3、检测项目及结果
检查: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ⅠL剂项下有关要求对三批样品进行了性水分、崩解时限、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表1:复方生血胶囊稳定性长期试验报告
样品:复方生血胶囊                                             批号:130301
表2:复方生血胶囊稳定性长期试验报告
样品:复方生血胶囊                                             批号:130302
表3:复方生血胶囊稳定性长期试验报告
样品:复方生血胶囊                                      批号:130303
4、结论:复方生血胶囊三批样品,在室温条件下,考察6个月,各检测项目均符合制定的质量标准,药品性质稳定。申请人还将继续考察,直至24个月,以确定有效期。
5、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国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中药新药研究指南。
四、复方生血胶囊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复方生血胶囊按40%的浓度及0.4ml/10g的给药容量,24小时给昆明种小鼠灌胃2次,小鼠无一只死亡,也无明显中毒反应,测得复方生血胶囊最大受试药物量为32g/kg,相当生药79.04g/kg,为临床人拟用量的533倍。
实验方法:24小时内给药2次,观察小鼠接受过量复方生血胶囊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实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临床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1.实验条件
1.1动物品系: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各半,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0022491,许可证号:SCXK(军)2012-007。
1.2饲养管理:实验动物购回后适应性喂养2-3天后方可使用,实验动物分组后标记样品名称、实验动物种类、性别及组别。净化室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45-70%。保持门窗密闭,使用空气净化系统,送新风全口开启,送风机隔日换机一次,人流、物流和废弃物按照规定的方向运行,不得逆转。饲料和垫料由钴60照射处理,每天清扫地面、笼具架和墙壁,并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实验前后认真洗手和用75%酒精棉球消毒。试验结束后,对处死动物的尸体、垃圾应袋装后及时清理和焚烧。
1.3受试药物:
1.3.1.名称:复方生血胶囊。
1.3.2.来源:西安新城医大医院
1.3.3.批号:20130301
1.3.4.规格含量:每粒0.3g,含生药0.74g,每g含生药2.47g。
1.3.5.临床用量:每日3次,每次4粒,人日用量为0.06g/kg(体重按60kg计)。
1.4药液制备:实验时取复方生血胶囊药粉,用去离子水作溶剂,配成40%复方生血胶囊悬液。
2.实验方法
2.1预试:取昆明种小鼠4只,给药前禁食12小时,按40%的最大给药浓度,按0.4ml/10g的最大给药体积,24小时内灌药2次,给药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见给药后,4只小鼠大便正常,无死亡,活动自如,进食、饮水正常,也无明显中毒反应,提示本品难以测出LD50,故选择最大受试药物量实验。
2.2最大受试药物量实验及给药组,每组各20只小鼠(♀♂各半),给药前禁食12小时,给药组以40%浓度的复方生血胶囊悬液,按0.4ml/10g,24小时内2次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与同体积去离子水,连续观察14天,详细记录小鼠行为活动、状态、饮食、大小便及毛色、分泌物等。
3.实验结果
给药后,小鼠大便正常呈湿润颗粒状,无死亡,活动自如,进食、饮水均正常,皮毛光洁,口、鼻、眼及肛门清洁无分泌物,连续观察两周,体重有增加,给药前体重、第7日、第14日体重见表1,给药组体重与对照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解剖所见:胸腔,腹腔未见异常液体,肠管未见胀气,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未见颜色、形态异常,没有出血点或其它病理改变,胃粘膜颜色红润,无出血点或溃疡,尸检无异常。
表1:急毒小鼠体重n=20
注: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4、实验结论
给昆明种小鼠灌胃未测出LD50,24小时内给药2次,观察14天,小鼠死亡。其最大受试药物量为32g/kg,相当生药79.04g/kg,约为临床人拟用量的533倍。在此剂量下未观察到的急性毒性反应。
5、参考资料
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00五年七月。
五、生血煎剂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两虚证)临床总结报告
2005年~2012年53例脾肾两虚证再障以生血煎剂为主,对重症患者配用骨髓输血给药,使其快速脱离危险期,经3~6个月治疗,基本治愈、缓解率达到90.57%,有效率达96.23%,无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实现了快速、高效、经济、安全的目的,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由2005年2月至2012年2月随机收治来自全国各地再障(脾肾两虚证)患者53例,男性25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31.8(3~62)岁。其中急性再障5例(9.43%)、慢性再障43例(81.14%)、纯红再障5例(9.43%)。入院时:主要临床证候及舌、脉象表见表3。血红蛋白(Hb)(66.0±27.43)g/L、白细胞WBC(3.0±1.33)×109/L、血小板PLT(43.7±31.51)×109/L。骨髓穿刺检查:增生明显活跃0例(0%)、增生活跃9例(16.98%)、增生不良25例(47.17%),增生极度不良19例(35.85%)。
2)诊断标准
采用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分为急性再障、慢性再障和纯红再障。
3)纳入标准
对随机收治,采用以生血合剂为主,疗程3~6个月,随访1年,资料完整的再障(脾肾两虚证)病例,纳入观察、统计范围。
4)排除标准
通过血象、骨髓穿刺及活检、溶血检查等,能排除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陈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自身抗体介导的全血细胞减少症、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等。
5)治疗方法
服用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1日3次,一次4粒,早晚空腹服用。对7例急性再障配用骨髓输血给药:重组人促红素10000u,重组人粒细胞生成剌激因子450ug;重组人白介素-114.5mg,骨髓腔注射,1周1次,共4次。疗程1月,观察近期效果,出院后巩固治疗3月~6月,观察远期疗效,随访1年以上。
6)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分基本治愈、缓解、明显进步及无效四级。
基本治愈: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Hb120g/L(男),110g/L(女),WBC4.0x109/L,PLT100x109/L,随访1年以上未复发。
缓解:贫血和出血症状消失。Hb120g/L(男),100g/L(女),WBC3.5x109/L左右,PLT有一定程度增加,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或继续进步。
明显进步:贫血和出血症状明显好转,不输血,Hb较治疗前一个月内常见值增长30g/L以上,并能维持3个月。
以上三项疗效判定标准,均应3个月内不输血。
无效:经充分治疗后,症状、血象未达明显进步。
7)不良反应
通过治疗前、后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血糖、血、尿常规等检查,观察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8)统计学分析
以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X2检验及秩和检验。
9)结果
1、疗效观察:
1)53例再障(脾肾两虚证)治疗1月后,基本治愈组40/53例(75.47%),Hb、WBC、PLT均明显好转,P﹤0.01。基本治愈及稳定组48/53例(90.58%),Hb明显恢复,P﹤0.01(表1)。骨髓增生程度(表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骨髓增生正常者46例(86.79%),与治疗前9例(16.89%)相比,有差异,p<0.05。
2)53例再障(脾肾两虚证)出院后巩固治疗3月~6月,主要临床表现及舌脉象治疗后恢复正常者均值50.33例(94.97%),与治疗前17.67(33.3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3)。疗效判定(表4):有效率96.23%(51/53),基本治愈、缓解率达到90.57%(48/53例)。
表1:53例再障(脾肾两虚证)治疗1个月血象变化
2、不良反应:
53例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复查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血糖、血、尿常规等,除3例ALT轻度升高外,其余检查均无异常变化(表5)。
3、随访结果:
3例随访1年,基本治愈40例、缓解8例、明显进步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3%(51/53例),基本治愈缓解率90.57%(48/53例)。说明复方生血胶囊对再障(脾肾两虚证)治疗有良好效果。
表2:53例再障(脾肾两虚证)治疗1个月骨髓增生程度变化
*骨髓增生正常者包括明显活跃及增生活跃;△增生减低者包括增生不良和极度不良。
表3:53例再障治疗(脾肾两虚证)3月~6月主要证候及舌脉象变化
表4:53例再障(脾肾两虚证)治疗3月~6月疗效观察
表5:53例再障(脾肾两虚证)治疗前后安全性检测结果
*示心电图(ECG)S-TT改变
典型病例1:纯红再障输血维持生命三年,治疗两月痊愈
患儿小宝,男,3岁,黑龙江籍。现年26岁,已大学毕业工作。
1987年3月5日,患儿以面色苍白,确诊纯红再障3年之主诉就诊。3年来面色苍白,倦怠无力,当地骨髓穿刺确诊为纯红再障贫血,靠输血维持生命。1995年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半年,病情无明显好转,出院时Hb40g/L,WBC4.5×10g/L,PLT126×10g/L,全家人着急无奈、四处奔走求医。采用复方生血胶囊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2月血象恢复正常(见表),带药巩固治疗。随访至2012年无复发,现已大学毕业,健康的工作在工作岗位。
小宝:纯红再障生血煎剂为主治疗前后血象变化
典型病例2:重型再障贫血治疗3月痊愈已上班工作
患者利利,女,23岁,陕西籍。
2010年10月19日以面色苍白、无力、胸闷、心悸半年之主诉住西安新城医大医院。检查:重度贫血,三系细胞重度减少(表),骨髓增生重度减低,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以复方生血胶囊为主,骨髓输血给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经3个月治疗血象恢复正常(表)。经2年巩固治疗,病情稳定。无反复,上班工作。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
4、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中医“虚劳”“血证”,被国家列入难治的“特殊慢性疾病”,是医学界研究的课题。复方生血胶囊具有健脾益肾,益气养血之功效。适应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两虚所致的面色不华、倦怠无力、气短懒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而虚之气血两虚证。
复方生血胶囊的理论依据是辩证立方,治病求本,标本兼治。再障患者倦怠无力、气短懒言、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属脾气虚、面色萎黄、爪甲苍白、舌质淡红、脉细数属血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属肾虚。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脾为后天之源,益气养血。二本旺盛,则气血充足。因此该立方原则为健脾补肾、益气养血。
复方生血胶囊中红参健脾益气,海马滋肾壮阳,二者为君药、具健脾益肾功效。黄芪补气健脾,菟丝子滋补肝肾,当归补血调经,熟地补血滋阴,四者为臣药,助君补肾健脾、益气养血。仙灵脾补肾阳,女贞子滋肝补肾,川芎活血通络,鸡血藤活血补血,山楂消食化瘀,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地榆凉血止血,七者为佐药。其中仙灵脾、女贞子佐助君、臣补肝肾、益气血;川芎、鸡血藤、山楂补血活血,防止补血太过,脉络不畅;阿胶、地榆补血止血,防气血不足,血溢脉外。甘草味甘平,入十二经,补脾益气,解毒缓急,调和诸药,是引药直达病所,发挥作用的使药[5]。以上十四味药,君臣佐使,配伍得当,补而不滞,温而不热,共奏补肾健脾、益气养血之功效。
由于复方生血胶囊药物配伍得当,因而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5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两虚证)服用生血煎剂3~6个月,基本治愈、缓解率90.57%(48/53例),p<0.01,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96.23%(51/53例)。
2、5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两虚证)服用生血煎剂3~6个月,临床证候及舌脉象恢复正常者94.97%。与治疗前33.33%相比,p<0.01,有显著性差异。
3、5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两虚证)服用复方生血胶囊1个月复查骨髓,骨髓增生正常者(明显活跃及增生活跃)46例(86.79%),与治疗前9例(16.98%)相比,有差异,p<0.05;增生不良者7例(13.21%),与治疗前增生不良(增生不良及极度不良)44例(83.02%)相比,有差异,p<0.05。
4、5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两虚证)安全性监测结果:除3例治疗后,转氨酶ALT稍增高外,其余病例肝肾功、心电图、血糖、尿常规等均正常。
5、参考文献
【1】阮长耿,等主编,现代血液病诊断治疗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56~162。
【2】张之南,沈悌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9~23。
【3】柴田昭,三浦亮等编,ESSENTIALS OF HEMATOLOGY[M].日本医藥出版株式会社,1987:1~5。

Claims (2)

1.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复方生血胶囊以每1000粒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成:
红参:27g,海马:54g,黄芪:68g,莬丝子:68g,当归:41g,熟地:108g,淫羊藿:54g,女贞子:54g,川芎:54g,鸡血藤:54g,山楂:54g,阿胶:27g,地榆:54g,甘草:27g;
制备方法是以红参、当归、川芎、海马、阿胶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熟地黄、黄芪、山楂等九味分别以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的清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制粒,装胶囊,即得。
2.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的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
CN201410130048.4A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9332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0048.4A CN103933203B (zh)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30048.4A CN103933203B (zh)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3203A CN103933203A (zh) 2014-07-23
CN103933203B true CN103933203B (zh) 2015-10-28

Family

ID=51181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30048.4A Active CN103933203B (zh)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332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85214A1 (en) * 2017-04-05 2018-10-11 Oriflame Cosmetics Ag Plant extract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06504A (zh) * 2015-10-16 2017-05-03 四川英路维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地榆皂苷元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663319A (zh) * 2016-03-16 2016-06-15 石药集团河北永丰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贫血的中药组合物、颗粒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40345A (zh) * 2017-07-27 2017-11-10 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参茸酒中菟丝子的含量测定方法
CN107238671B (zh) * 2017-08-09 2020-07-31 吉林省现代中药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贞芪扶正制剂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
CN110007031B (zh) * 2019-04-30 2021-06-18 南京海昌中药集团有限公司 甘草汁炙女贞子的指纹图谱检测方法
CN110907580B (zh) * 2019-12-20 2022-02-25 厦门中药厂有限公司 一种保元汤的hplc特征图谱的检测方法
CN113288907B (zh) * 2021-05-27 2022-05-20 五邑大学 环烯醚萜化合物在制备抗冠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0040A (zh) * 2006-01-18 2006-10-04 刘玉森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CN103083541A (zh) * 2013-02-02 2013-05-08 徐美玲 一种治疗贫血的药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0040A (zh) * 2006-01-18 2006-10-04 刘玉森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及其制作方法
CN103083541A (zh) * 2013-02-02 2013-05-08 徐美玲 一种治疗贫血的药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85214A1 (en) * 2017-04-05 2018-10-11 Oriflame Cosmetics Ag Plant extracts
CN110494124A (zh) * 2017-04-05 2019-11-22 欧瑞莲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 植物提取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33203A (zh) 2014-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33203B (zh) 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Singhuber et al. Aconitu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 valuable drug or an unpredictable risk?
Zhao et al. Polygalae Radix: A review of its traditional uses, 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y, toxicology, and pharmacokinetics
Oliynyk et al. Actoprotective effect of ginseng: improving mental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WO2007020382A2 (en) Plant-based medica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
EP1732578A1 (en) Plant-based medica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hepatitis c
CN106967147B (zh) C27螺甾烷型甾体皂苷化合物与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应用
CN103961521A (zh) 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血液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8524814A (zh) 一种用于降低血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avis et al. Ginseng: a qualitative review of benefits for palliative clinicians
CN104288245B (zh) 抗衰老和增强体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8186877A (zh) 用于气虚血瘀证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中药组合物
CN103479963A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47479B (zh) 一种抗肿瘤壮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82970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lbricht et al. An evidence-based systematic review of yin yang huo (Epimedium spp.) by the natural standard research collaboration
CN108452009A (zh) 一种包含叶下珠、云芝、丹参和紫草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肝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Garg et al. Pharmacology of Polygala tenuifolia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N103933386B (zh) 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的复方血友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95912B (zh) 治疗风湿骨病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
CN105327115B (zh) 一种防治ⅱ型糖尿病桑黄通泻配方及制备工艺
CN104435658B (zh) 一种用于缺血性脑中风预防和治疗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3887A (zh) 一种刺五加提取物及其抗氧化用途
CN102302542A (zh) 一种治疗癌症的中药口服液
Aramwit et al. Overview of commonly used Chinese herb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14

Address after: 710061 No.5, 29th floor, building 1, high rise, No.74 Xiaozhai West Road, Yanta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u Yiguo

Address before: 710032 No. 33 Huaqing East Road, Shaanxi, Xi'an

Patentee before: SHAANXI UNIVERSITY'S INSTITUTE OF HEMOPHILI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