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8480A - 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8480A
CN103918480A CN201410154743.4A CN201410154743A CN103918480A CN 103918480 A CN103918480 A CN 103918480A CN 201410154743 A CN201410154743 A CN 201410154743A CN 103918480 A CN103918480 A CN 1039184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dyceps sinensis
larva
meters
source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547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101547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18480A/zh
Publication of CN103918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84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寄主蝠蛾属幼虫的采集、繁殖和培养:首次采自海拔3800公尺~4200公尺的高寒灌丛草甸;在14℃~17℃的温度条件下,采用加入了蝙蝠蛾拟青霉素的混合营养粉对所述幼虫进行饲养,待其长出菌丝;在温度为5℃~7℃,湿度为40%~50%的条件下,将长出菌丝的所述幼虫放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持续对所述培养基中的所述幼虫进行光照,至其长出冬虫夏草实体。本发明的人工培养方法,可以实现冬虫夏草的产业化生产,且生长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的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是中国被毛孢侵染高寒灌丛草甸的蝠蛾属幼虫而产生的有性型。冬虫夏草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可怯痰平喘,对肝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抗肿瘤、治疗肾功能衰竭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冬虫夏草得以与人参、鹿茸齐名,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冬虫夏草是营养名贵的高原上品,正在充实人们对高端保健品的需求,由于冬虫夏草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菌类品种,生长环境未受污染,因此味道柔脆鲜美营养成分奇特,价值极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药用和保健价值极高的冬虫夏草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因此产量稀少的天然冬虫夏草已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冬虫夏草的迫切需求。
现代研究证实冬虫夏草人工培养菌丝体也具有和天然冬虫夏草相似的药理作用,因此通过冬虫夏草菌种发酵产生菌丝体以代替天然的冬虫夏草,已成为缓解人类需求对自然资源造成的压力和满足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针对这种情况,投入对冬虫夏草的人工引种驯化,栽培遗传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之中,作为一种有发展潜力的新技术新工艺,开辟药源生物发酵技术确实具有重大价值和发展前途。
但是现有的冬虫夏草人工培养方法,生长时间长,侵染成功率低,不易于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在模拟冬虫夏草生长环境的土壤中使其长出菌丝,再将该菌丝放入培养基中进行培养。这种土培与培养基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可有效缩短冬虫夏草的培养时间,提高培养成功率,适合大规模进行生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寄主蝠蛾属幼虫的采集、繁殖和培养:首次采自海拔3800公尺~4200公尺的高寒灌丛草甸;
在3800公尺~4200公尺海拔,采用全封闭环境对所述寄主蝠蛾进行化蛹、羽化、成虫、交尾、产卵、孵化、幼虫饲养,且循环进行;
步骤S102,饲养:在14℃~17℃的温度条件下,采用加入了蝙蝠蛾拟青霉素的混合营养粉对所述幼虫进行饲养,待其长出菌丝;
所述混合营养粉包括:消毒后的腐殖土;以及酵母粉、蚕蛹粉、蛋白胨和/或牛肉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步骤S103,在温度为5℃~7℃,湿度为40%~50%的条件下,将长出菌丝的所述幼虫放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持续对所述培养基中的所述幼虫进行光照,至其长出冬虫夏草实体;
所述培养基包括淀粉源150g~180g、氮源15g~40g、糖源5g~15g、复合维生素源2g~3g、磷酸二氢钾0.5g,用水定容至1000mL。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所述步骤S101中,在温度为12℃~16℃,湿度为82%~92%的条件下,对所述蛹进行羽化。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腐殖土的消毒采用如下步骤:高温蒸馏1h~3h;在照度不小于100,000lux/m2的阳光下暴晒至少8小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腐殖土的质量占所述混合营养粉质量的35%~75%。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淀粉源包括:玉米粉和/或土豆粉。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氮源包括:蛋白胨、牛肉膏和/或蚕蛹粉。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复合维生素源为酵母提取物。
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培养的冬虫夏草,与市售天然生长的冬虫夏草相比,形状相似,有效成分基本相同。氨基酸和腺苷含量较高,可以基本达到天然冬虫夏草的保健作用。本发明培养的冬虫夏草成功率高,生长周期短,利于产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发明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发明。
参考图1,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步骤S101,寄主蝠蛾属幼虫的采集、繁殖和培养:首次采自海拔3800公尺~4200公尺的高寒灌丛草甸。我国西南、西北3800公尺~4200公尺的高原环境下,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非常适宜天然冬虫夏草的生长。低于3800公尺和高于4200公尺的高原环境,虽然也会有一些冬虫夏草生长,但是由于环境的差异,这些冬虫夏草的品质不适宜作为本发明公开的人工培养方法所需要的冬虫夏草的采集。
因此,优选在3800公尺~4200公尺海拔,采用全封闭环境对所述寄主蝠蛾进行化蛹、羽化、成虫、交尾、产卵、孵化、幼虫饲养,且循环进行。
化蛹期的温度一般保持在12℃~16℃,湿度在50%左右,大概持续25天~45天。值得注意的是,在化蛹期,一定要保持温度和湿度事宜,温度过低,会延长化蛹期;而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化蛹失败。
羽化的温度与化蛹期的温度相当,但是湿度要更高,基本上空气湿度要在82%~92%之间,例如:82%、88%或92%。羽化后的成虫可以进行交尾,交尾后雌虫即可产卵。为了提高交尾率,可进行人工干预。将卵粒收集保护好,在12℃~16℃的温度下进行孵化。孵化湿度保持在65%~90%。在上述孵化条件下,大概经过25天~50天即可孵化成功。
对孵化成功的幼虫进行饲养,即执行步骤S102,饲养:在14℃~17℃的温度条件下,采用加入了蝙蝠蛾拟青霉素的混合营养粉对所述幼虫进行饲养,待其长出菌丝。蝙蝠蛾拟青霉素用于对幼虫进行侵染,侵染后的幼虫才会长出菌丝体。
对于幼虫的培养,温度、湿度和混合营养粉是非常重要的三个因素,一旦其中之一出了问题,会导致幼虫饲养失败。温度要控制在14℃~17℃之间,如:14℃、15℃或17℃。湿度控制在50%左右。
所述混合营养粉包括:消毒后的腐殖土;以及酵母粉、蚕蛹粉、蛋白胨和/或牛肉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所述腐殖土的质量占所述混合营养粉质量的35%~75%,例如:35%,50%或者75%。
下面举例对本发明所用的混合营养粉进行说明:
例一,所述混合营养粉为:消毒后的腐殖土、酵母粉和牛肉膏;
例二,所述混合营养粉为:消毒后的腐殖土、酵母粉、蛋白胨和牛肉膏;
例三,所述混合营养粉为:消毒后的腐殖土和酵母粉。
优选的,腐殖土的消毒采用如下步骤:高温蒸馏1h~3h,例如:1h,2h或者3h;整流后,继续在照度不小于100,000lux/m2的阳光下暴晒至少8小时,以便彻底对腐殖土进行消毒。
等幼虫长出菌丝后,可以继续将其放入蝙蝠幼虫在腐殖土中,使用混合营养粉继续培养。但是由于在冬虫夏草的生长过程中混合营养粉中各种组分的含量变化不易控制,腐殖土内的营养物质会随着冬虫夏草的吸收而变少等因素的存在,因此为了提高冬虫夏草的生产效率,提高生长成功率,本发明选择对长出菌丝的幼虫继续执行步骤S103,在温度为5℃~7℃,湿度为40%~50%的条件下,将长出菌丝的所述幼虫放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持续对所述培养基中的所述幼虫进行光照,至其长出冬虫夏草实体。优选的,所述温度为5℃、6℃或者7℃。优选的所述湿度为40%,45%或者50%。
所述培养基包括淀粉源150g~180g、氮源15g~40g、糖源5g~15g、复合维生素源2g~3g、磷酸二氢钾0.5g,用水定容至1000mL。即在1000mL水中,所述淀粉源为150g、175g或者180g;氮源为15g、30g或者40g;糖源为5g、10g或者15g;复合维生素源为2g、2.5g或者3g;磷酸二氢钾0.5g。
优选的,所述淀粉源包括但不限于玉米粉和/或土豆粉。优选的,所述氮源包括但不限于蛋白胨、牛肉膏和/或蚕蛹粉。优选的,所述糖源为单糖和/或多糖。优选的,所述复合维生素源为酵母提取物。
举例对本发明所用的培养基进行说明:
例一,所述培养基为:1000mL中的水中含有150g玉米粉,35g牛肉膏和蚕蛹粉,8g单糖,2g酵母粉和0.5g磷酸二氢钾;
例二,所述培养基为:1000mL中的水中含有165g土豆粉,40g牛肉膏,10g单糖,2.6g酵母粉和0.5g磷酸二氢钾;
例三,所述培养基为:1000mL中的水中含有180g玉米粉和土豆粉,15g牛肉膏,15g多糖,3g酵母粉和0.5g磷酸二氢钾。
虽然既可以单独采用混合营养粉对冬虫夏草进行人工培养;又可以单独采用培养基对冬虫夏草进行人工培养,但是上述两种方法单独使用时效果均不够理想。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先用混合营养粉对对幼虫进行培养,使其长出菌丝,之后再使用培养基对其进行培养。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再配合适当的温度、湿度条件,可以显著提高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成功率,有效缩短其生长周期,有利于产业化发展。
虽然关于示例实施例及其优点已经详细说明,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化、替换和修改。对于其他例子,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容易理解在保持本发明保护范围内的同时,工艺步骤的次序可以变化。
此外,本发明的应用范围不局限于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定实施例的工艺、机构、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及步骤。从本发明的公开内容,作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容易地理解,对于目前已存在或者以后即将开发出的工艺、机构、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或步骤,其中它们执行与本发明描述的对应实施例大体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大体相同的结果,依照本发明可以对它们进行应用。因此,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将这些工艺、机构、制造、物质组成、手段、方法或步骤包含在其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寄主蝠蛾属幼虫的采集、繁殖和培养:首次采自海拔3800公尺~4200公尺的高寒灌丛草甸;
在3800公尺~4200公尺海拔,采用全封闭环境对所述寄主蝠蛾进行化蛹、羽化、成虫、交尾、产卵、孵化、幼虫饲养,且循环进行;
b)饲养:在14℃~17℃的温度条件下,采用加入了蝙蝠蛾拟青霉素的混合营养粉对所述幼虫进行饲养,待其长出菌丝;
所述混合营养粉包括:消毒后的腐殖土;以及酵母粉、蚕蛹粉、蛋白胨和/或牛肉膏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c)在温度为5℃~7℃,湿度为40%~50%的条件下,将长出菌丝的所述幼虫放入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持续对所述培养基中的所述幼虫进行光照,至其长出冬虫夏草实体;
所述培养基包括淀粉源150g~180g、氮源15g~40g、糖源5g~15g、复合维生素源2g~3g、磷酸二氢钾0.5g,用水定容至1000m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在温度为12℃~16℃,湿度为82%~92%的条件下,对所述蛹进行羽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殖土的消毒采用如下步骤:高温蒸馏1h~3h;在照度不小于100,000lux/m2的阳光下暴晒至少8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殖土的质量占所述混合营养粉质量的35%~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淀粉源包括:玉米粉和/或土豆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源包括:蛋白胨、牛肉膏和/或蚕蛹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维生素源为酵母提取物。
CN201410154743.4A 2014-04-11 2014-04-11 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Pending CN1039184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4743.4A CN103918480A (zh) 2014-04-11 2014-04-11 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4743.4A CN103918480A (zh) 2014-04-11 2014-04-11 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8480A true CN103918480A (zh) 2014-07-16

Family

ID=51137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4743.4A Pending CN103918480A (zh) 2014-04-11 2014-04-11 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1848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6540A (zh) * 2018-05-22 2019-04-05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一种利用昆虫培育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方法
CN110810120A (zh) * 2019-11-21 2020-02-21 杨琴 一种家庭式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0228A (zh) * 2004-02-27 2005-01-05 俞永信 冬虫夏草的全人工培养方法
CN101412968A (zh) * 2007-10-20 2009-04-22 朱斗锡 青藏高原冬虫夏草增加产量的新方法
CN102487905A (zh) * 2011-12-21 2012-06-13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卵的孵化方法
CN102960183A (zh) * 2012-10-31 2013-03-13 贵州神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及冬虫夏草产物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0228A (zh) * 2004-02-27 2005-01-05 俞永信 冬虫夏草的全人工培养方法
CN101412968A (zh) * 2007-10-20 2009-04-22 朱斗锡 青藏高原冬虫夏草增加产量的新方法
CN102487905A (zh) * 2011-12-21 2012-06-13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冬虫夏草寄主蝙蝠蛾卵的孵化方法
CN102960183A (zh) * 2012-10-31 2013-03-13 贵州神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及冬虫夏草产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66540A (zh) * 2018-05-22 2019-04-05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 一种利用昆虫培育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方法
CN110810120A (zh) * 2019-11-21 2020-02-21 杨琴 一种家庭式培育冬虫夏草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7275B (zh) 富硒蛹虫草培养方法
JP6143245B2 (ja) 冬虫夏草の子実体の人工培養方法
CN106947702B (zh) 一种侧耳属一级菌种复合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60962A (zh) 一种玉米秸秆栽培竹荪的方法
CN103650914B (zh) 一种奥德蘑的无土栽培方法
CN110301291B (zh) 一种羊肚菌菌种的培育方法
CN103598006B (zh) 一种提高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菌素含量的方法
CN103688759A (zh) 一种以蚕蛹为载体培养人工虫草的方法
CN105474994A (zh) 一种灵芝原生态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3299826A (zh) 可提高虫草素含量的北虫草培养方法
CN105309750A (zh) 一种高含量牛樟芝真菌活性多糖和三萜精粉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生产工艺
CN104350952A (zh) 一种提高银耳多糖含量的栽培方法
CN104206169A (zh) 利用蛹虫草培养基制备营养麦片的方法
CN103708921A (zh) 一种香菇种植基质料及其处理的方法
CN102342218A (zh) 固态发酵生产冬虫夏草菌丝的方法
CN104885787A (zh) 活性物含量高的蛹虫草子实体种植方法
CN104938210A (zh) 榆黄蘑的栽培方法
CN102318544A (zh) 一种北虫草水培方法
CN103563649A (zh) 一种北虫草栽培方法
CN104823716A (zh) 一种菌类共生菌丝粉的培养及制备方法
CN103005437B (zh) 一种固体培养制备富硒麦麸食用菌营养粉的方法
CN103918480A (zh) 一种冬虫夏草的人工培养方法
CN104303845A (zh) 一种利用荆条屑培养灵芝的方法
CN103843580A (zh) 一种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71818A (zh) 袖珍菇的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