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6982B - 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6982B
CN103906982B CN201380003699.0A CN201380003699A CN103906982B CN 103906982 B CN103906982 B CN 103906982B CN 201380003699 A CN201380003699 A CN 201380003699A CN 103906982 B CN103906982 B CN 1039069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heat exchanger
port wall
side port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6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6982A (zh
Inventor
上原雄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06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6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6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6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24F1/007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良好的空气调节机。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从在构成机箱(1)的前面面板(9)的前面吸入口(3)的上侧口壁和下侧口壁之间形成的上下方向的间隙,将室内空气沿前后方向水平地导入前面侧热交换器,并且从上侧口壁和比其靠后的下侧口壁之间形成的前后方向的具有高度差的开口,将室内空气导入前面侧热交换器。由此,使前面吸入口(3)的上侧口壁与下侧口壁在主视图中不重叠、而能看到开口,因此,风还能够直接从前面吸入口(3)流到前面热交换器的下部,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

Description

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构成机箱的前面面板上设有前面吸入口和顶面吸入口的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空气调节机,如专利文献1所示,公开有如下内容:在机箱内设有将前面侧热交换器和背面侧热交换器配置成倒V字状的室内热交换器,在机箱的顶面面板上形成有顶面吸入口,在前面面板上形成有前面吸入口,前面吸入口在前面面板的中央稍靠下部、朝向下方形成有开口,在相当于前面吸入口的下侧的前面面板上形成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朝向上方且朝向机箱内侧平滑地倾斜、到达前面吸入口。
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通过导流板抑制从前面吸入口向所述前面侧热交换器形成气流,使整个室内热交换器上形成均匀的气流。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专利3521813号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空气调节机中,前面吸入口以在主视图中看不到开口、且使开口的下端进入到内侧的方式配置,并且设有引导风的流向的导流板,因为导流板,所以风难以流到前面侧热交换器的下部,从而有可能降低热交换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效率良好的空气调节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在机箱内安装有具备前面侧热交换器和背面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所述机箱上设置有前面吸入口以及顶面吸入口,从两个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所述空气调节机的特征在于,以覆盖所述机箱的前面开口的方式在所述机箱的前侧设置能开闭的前盖,利用前盖的下端形成前面吸入口的上侧口壁,所述前面吸入口的下侧口壁为所述机箱的前面开口的下侧口壁,在前面吸入口的上侧口壁和比其靠后的所述下侧口壁之间形成有前后方向的具有高度差的开口,所述前面吸入口与前面侧热交换器的下部相对、且在主视图中能看到开口,并且从所述开口将室内空气导入前面侧热交换器,在所述机箱中收容有能装拆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与两个吸入口相对,对吸入到机箱内的室内空气进行除尘,在所述过滤器处于收容状态时所述过滤器的位于所述下侧口壁的上侧的部分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进行过滤器的装拆操作,在所述前盖的背面设置有过滤器按压肋,在所述前盖的关闭姿势下,所述过滤器按压肋与所述过滤器的把手抵接。
根据上述结构,前面吸入口从在上侧口壁和比其靠后的下侧口壁之间形成的前后方向的具有高度差的开口,将室内空气导入前面侧热交换器,此外,使前面吸入口的上侧口壁和下侧口壁在主视图中不重叠、而能够看到开口,因此,也能使风直接从前面吸入口流到前面热交换器的下部,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
此时,能够将前面吸入口的下侧口壁作成垂直面。通过将下侧口壁作成垂直面,能够扩大前面吸入口的开口,并且由于废除了如专利文献1那样朝向内部的导流板,相应地减小了整个机箱的前后方向的宽度。
作为形成前面吸入口的方式,能够利用前盖,所述前盖用于安装能装拆的过滤器等。即,能够采用如下方式:以覆盖所述机箱的前面开口的方式设置能开闭的前盖,利用前盖的下端形成前面吸入口的上侧口壁。这里,机箱形成为箱型,在其前表面设置前面开口,在其前面开口上设置能开闭的前盖。此外,机箱能够由前面敞开的箱型的背面板和背面开口的箱状的前面面板相互组合构成。此时,前盖以能够开闭形成在前面面板的前表面上的前面开口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结构,为了将过滤器等安装成能装拆的方式,可以利用能开闭的前盖,将其下端作为前面吸入口的上侧口壁,并将前后方向上位于其后侧的前面面板作为下侧口壁。
此外,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机箱中收容能装拆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与两个吸入口相对,对吸入到机箱内的室内空气进行除尘,在所述过滤器的收容状态下,其下端框构件被隐藏在前面吸入口的下侧口壁的背面侧。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下端框构件被配置成隐藏在前面吸入口的下侧口壁的背面侧,所以从前面吸入口直进的风不会被下端框构件遮挡,而能够碰到前面侧热交换器,因此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
此外,设置有将过滤器的下端框构件卡止在前面吸入口的下侧口壁部的背面侧的卡止装置,所述卡止装置具备:卡止肋,在过滤器的下端框构件的左右两端向前后方向突出;以及卡止接受件,形成在下侧口壁上,以能卡止/脱离的方式卡止所述卡止肋。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卡止肋与形成于下侧口壁的卡止接受件卡止,所以能够防止因吸入到热交换器下部的风的流动而使具有弯曲性的过滤器上浮、离开下侧口壁。
此外,可以在所述过滤器的、在所述过滤器处于收容状态时位于所述下侧口壁的上侧的部分设置把手,所述把手用于进行过滤器的装拆操作。
根据该结构,由于过滤器的把手位于前面吸入口的下侧口壁的上侧,所以在拆下过滤器时容易把持把手,能够容易对过滤器进行装拆操作。此时,优选将把手配置在不遮挡从前面吸入口直进的风的位置,具体而言,配置在上下方向上前面吸入口的上侧,从而将风高效地导入前面侧热交换器。
此外,在所述前盖的背面设置有过滤器按压肋,在所述前盖的关闭姿势下,过滤器按压肋与过滤器的把手抵接。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前盖成为关闭姿势,而使前盖的背面的按压肋与过滤器的把手抵接,因此能够防止具有弯曲性的过滤器浮起。
此外,能够将机箱的前表面和前面侧热交换器设定为,其间的距离越朝向前面侧热交换器的下部越宽。
根据该结构,从前面吸入口吸入的空气容易绕过下侧口壁遍及到前面侧热交换器的下部,从而能够提高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前面吸入口从在上侧口壁和比其靠后的下侧口壁之间形成的前后方向的具有高度差的开口,将室内空气导入前面侧热交换器,此外,使前面吸入口的上侧口壁和下侧口壁在主视图中不重叠而形成间隙、从而能够看到开口,因此,也能使风直接从前面吸入口流到前面热交换器的下部,从而能够提高室内热交换器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中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室内机中把前盖敞开并拆下过滤器的状态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室内机的侧面断面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前面吸入口部的放大侧面断面图。
图5是过滤器单体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表示过滤器收容在前面面板上的收容状态的过滤器卡合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室内机的前面吸入口的放大侧面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分离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为例进行说明。这种空气调节机,由冷媒管连接收容在室内机内部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收容在未图示的室外机中的压缩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节流装置(都未图示)而构成制冷循环系统,能够执行制冷、制热、除湿等各种运转模式。
如图1~图3所示,室内机在机箱1的上表面形成有吸入室内空气的顶面吸入口2,此外,在机箱1的前面中央部分形成有吸入室内空气的前面吸入口3,此外在机箱1的前面下方的开口上形成有吹出口4。另外,从正面观察机箱1,将宽度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机箱1的进深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机箱的高度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如图1~图3所示,机箱1是由前面敞开的箱型的背面板8和背面开口的箱状的前面面板9相互组合而构成封装。
如图3所示,在机箱1的内部形成有从顶面吸入口2以及前面吸入口3至吹出口4的空气通道5,在该空气通道5上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6和风扇7。
室内热交换器6由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和背面侧热交换器6c这三个热交换器以倒V字状配置而成。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具有上侧的热交换器6a和下侧的热交换器6b,上侧的热交换器6a被配置成其上端向后方倾斜,与其下端连续的下侧的热交换器6b被配置成大体垂直。上侧的热交换器6b配置在与背面侧热交换器6c相同的高度,两个热交换器在侧视图中成倒V字状。
另外,热交换器的个数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3个热交换器,可以例举在前面侧和背面侧分别配置1个的方式、或者在背面侧再增加辅助热交换器而总计配置4个热交换器的方式。
风扇7是横流风扇,配置在空气通道5的下游侧的、由室内热交换器6包围的空间内。
在空气通道5中风扇7的下游侧、且在前后两侧形成有送风引导壁,从吹出口4将来自风扇7的风引导至机箱1的前面下部的开口。
构成机箱1的背面板8是前面敞开的箱状的背面板,在其背面侧形成有用于安装到室内墙面的平坦面。在背面板8的前侧具有以凹状曲面形成的后侧的送风引导壁10,所述后侧的送风引导壁10将来自风扇7的风引导到前方。此外,背面板8的顶面具有形成顶面吸入口2的一部分的格子状的吸入格栅11。
前面面板9是背面敞开的箱状的面板,其顶面的几乎全部区域开口,在其开口部上形成有格子状的吸入格栅13。格子状的吸入格栅13与背面板8侧的吸入格栅11并列设置,通过两个吸入格栅11、13构成顶面吸入口2。
在前面面板9的前面形成有前面开口9a,与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相对。前盖14以覆盖所述前面开口9a的方式、且以能绕其上端的轴开闭转动的方式被支承在前面面板9上。
前盖14是平板状的盖,左右方向的宽度与机箱1的横向宽度大致相等,此外,高度与机箱1的前面垂直部B(参考图1)的高度大致相等。在前盖14的左右下端的背面形成有用于与前面面板9卡合的卡合突起(省略图示),在与该卡合突起对应的前面面板位置上,如图2以及图6所示,形成有用于对前盖卡止的卡合接受部45。
前面面板9的前侧下部,在侧视图中比前盖14的下侧以圆弧状后退并到达底壁部16。在形成在该圆弧面上的开口上嵌入排气单元17,构成吹出口4。
排气单元17构成风向变更装置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所述排气单元17具有:周缘构件18,在中央部形成吹出口4;导风面板19,在吹出口4的前方以能绕横轴开闭转动的方式设置;多个纵排气窗20,在导风面板19的后侧以能摇动的方式配置于吹出口4。此外在本例中,在位于导风面板19的内侧的导风面上配置有横排气窗21。
周缘构件18的上侧的周缘构件形成为断面成开放コ字状,构成排水盘22,用于接收从热交换器滴下的水。在排水盘22的内部粘贴有隔热材料23,在该隔热材料的上侧配置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中的下侧热交换器6b的下端部。
通过排水盘22的后壁面以及底壁面构成空气通道5的前侧的送风引导壁。在该排水盘22的后壁面和背面板8侧的后引导壁10之间,隔着间隙配置有风扇7。
此外,在前面面板9的顶面吸入口2的背面、前面面板的前侧开口的背面侧和室内热交换器6之间配置有能装拆的过滤器15。通过敞开前盖14,能够从前面面板9的前面拆下过滤器15。
在本例中,过滤器15被设置成左右一对。如图2以及图5所示,各过滤器15由周围的框构件24、呈格子状配置在所述框构件24内部的纵横的条构件25、以及张紧设置在所述框构件和条构件上的网构件26整体形成为长方形,在前面面板9的顶面吸入口2和前面开口的边界部弯曲成R状,在侧视图中形成为L字状。所述过滤器15由合成树脂制成并具有可弯曲性。
过滤器15沿过滤器导向件27安装,所述过滤器导向件27形成在前面面板9的前面开口9a的后方,在收容状态下,过滤器15的下端框构件24a被配置成隐藏在前面面板9的前面开口9a的下侧口壁35的背面。
过滤器导向件27形成在前面开口9a的左右两端部以及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中央的过滤器导向件27在其两面引导左右的过滤器15、15。在左右的过滤器导向件27之间,在顶面吸入口2和前面开口9a的边界部分架设形成用于支承过滤器15的背面侧的支承构件37(参考图3)。
此外,为了防止过滤器15因从前面吸入口3吸入的风而上浮,在前面开口9a的下侧口壁35上设有用于对过滤器15的下端框构件24a进行卡止的卡止装置28。
卡止装置28具备:卡止肋29,在过滤器15的下端框构件24a的左右两端向前后方向(在本例中为向前方)突出;以及卡止接受件30,形成在下侧口壁35的与卡止肋对应的位置,以能够卡止脱落的方式对该卡止肋29进行卡止,通过将卡止肋29卡止在卡止接受件30上,来防止过滤器15的脱落。
如图6所示,卡止肋29在主视图中呈倒L字形、突出形成于过滤器15的下端框构件24的左右两端部上,作为卡止肋29的水平部分的水平肋29a放置在卡止接受件30上,防止过滤件15落到下方。此外,作为卡止肋29的垂直部分的垂直肋29b能够进入到卡止接受件30的下方,左右的垂直肋29b的间隔被设定成与左右的卡止接受件30的内端之间的间隔大致相等。
如图5所示,卡止肋29的水平肋29a配置在下端框构件24a的上方位置,垂直肋29b形成在比下端框构件24a的左右两端边缘的、左右方向上的内侧。而且,在下端框构件24a的前面形成有左右方向上连续的、且与垂直肋29b连接的上下两条增强肋31。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卡止接受件30在前面开口9a的下端口壁35的左右两端上,以与下端口壁35相同的水平向后方突出,以放置过滤器15的卡止肋29。
进而,卡止肋29和其后方的下端框构件24a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能够通过由下侧口壁35和后方的过滤器导向件27进行夹持来确定。
此外,在过滤器15的左右方向中央位置上、且在最下层的横条位置上,向前方突出形成有用于对过滤器15进行装拆操作的把手34。该把手34是平板状,在过滤器15的收容状态下位于下侧口壁35的上侧。如图3所示,最下层的横条位置位于前面吸入口3的上方。另外,为了增强把手34,形成有肋34a,所述肋34a与把手34连续、并与下端框构件24a的增强肋31相连。
此外,在前盖14的背面突出形成有过滤器按压肋38,用于防止过滤器的上浮。该按压肋38在前盖14的关闭姿势下与过滤器15的把手34抵接。
如图2以及图6所示,前面面板9的前面开口9a的下侧口壁35为垂直壁,在垂直壁的下端设有向后方突出的、能够放置过滤器15的下端框构件24a的接受部39。
此外,在前面开口9a的下侧口壁35的下端以向机箱1的内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凹状的曲面部40。该凹状曲面部40的下端以相对于从排水盘22的底壁向前方延长的延长壁的前端后退的方式配置,由此形成台阶41。通过该台阶41以及凹状曲面部40,防止从吹出口4排出的风从上方的前面吸入口3返回到机箱1内。
前面吸入口3与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相对,在主视图中能看见开口,并且,从在前面吸入口3的上侧口壁和比其靠后的下侧口壁之间形成的前后方向的具有高度差的开口,将室内空气引导至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
在本例中,前面吸入口3的上侧口壁3a为以覆盖前面面板9的前面开口9a的方式设置的前盖14的下端,前面吸入口3的下侧口壁为前面面板9的前面开口9a的下侧口壁35。
前盖14配置在前面开口9a的前侧,因此前盖14的下端配置在前面开口9a的下侧口壁35的前方,由此,形成前后方向的具有高度差的开口。从前方吸入的空气绕过前盖14的下端,从前后方向的具有高度差的开口碰到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
此外,在前盖14的下端和前面开口9a的下侧口壁35的上端之间、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有间隙A,在主视图中通过该间隙A能从前方看到内部的前面侧热交换器6b的一部分。而且,使通过间隙A从前方吸入的空气沿水平方向直进,碰到前面侧热交换器6b。
此外,在间隙A的正面设有构成前面侧热交换器的冷媒配管。此时,优选使冷媒配管的直径的一半以上位于间隙A的正面。因此,通过间隙A沿水平方向直进的、从前方吸入的空气直接碰到冷媒配管。由于吸入的空气直接碰到冷媒配管,所以容易进行与冷媒的热交换,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
此外,与前面开口9a的下侧口壁35连续、且在其下侧形成有凹状曲面部40,但是在该凹状曲面部40的下方嵌入有所述排气单元17。此外,在凹状曲面40的内侧配置有排水盘22。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风扇7的驱动,室内空气从机箱1的顶面吸入口2以及形成在所述前盖14的下端的前面吸入口3经由过滤器15被导入到室内热交换器6,与在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冷媒之间进行热交换,并通过机箱1内的空气通道5,进行了热交换的风从吹出口4排出到室内。
此时,在前面吸入口3中,从上侧口壁3a与比其靠后的前面开口9a的下侧口壁35之间形成的前后方向的具有高度差的开口,将室内空气导入到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此外,使前面吸入口3的上侧口壁3a和前面开口9a的下侧口壁35在主视图中不重叠、而形成间隙A,因此,也会有风从前面吸入口3直接流到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的下部,所以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
此时,通过将前面吸入口3的下侧口壁35作为垂直面,能够扩大由与前盖14的高度差而产生的开口。
此外,与前面吸入口3相对的过滤器15,在其收容状态下,下端框构件24a被隐藏到前面开口9a的下侧口壁35的背面侧,因此,下端框构件24a不会遮挡从前面吸入口3直进的风,因此能够直接碰到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因此,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
此外,为了将过滤器15的下端框构件24a卡止在前面开口9a的下侧口壁35上,从而防止过滤器15因从前面吸入口3吸入的风而上浮,设置了由卡止肋29和卡止接受件30构成的卡止单元28,通过将卡止肋29卡止在卡止接受件30,防止过滤器15的脱落。
即,如图6所示,在将过滤器15卡止在前面开口9a的下侧口壁35的背面时,卡止肋29的水平肋29a放置在卡止接受件30上,防止过滤器15向下下降。此外,卡止肋29的垂直肋29b进入到卡止接受件30的下方,阻止过滤器15在左右的卡止接受件30之间沿左右方向移动。进而,利用下侧口壁35和后方的过滤器导向件27夹持卡止肋29和其后方的下端框构件24a的前后方向宽度,所以还能够进行过滤器15的前后方向的定位。
此外,将对过滤器15进行装拆操作的把手34配置在下端框构件的上方、且不妨碍从前面吸入口3沿水平方向直进的风的位置,所以在拆下过滤器15时能够容易把持把手34,因此容易装拆过滤器15。
此外,在安装了过滤器15后、关闭前盖14时,位于前盖14的背面的按压肋38碰到把手34,因此能够阻止具有弯曲性的过滤器15浮起。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表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组合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例如,如图7所示,如果前面侧热交换器6b倾斜(倾斜角度θ),把下部比上部向后方配置,则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和前面面板9之间的间隔,下部变宽。
根据该结构,从前面吸入口3吸入的空气容易绕过下侧口壁35遍布前面侧热交换器的下部,从而能够提高室内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例举了在前盖14的下端和前面面板9的前面开口9a的下侧口壁35的上端之间形成前面吸入口的方式,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没有前盖14的结构的前面面板上,在前面面板上形成与前面侧热交换器6a、6b相对的缝隙状的前面吸入口。
此外,在图5中,例举了将过滤器15的把手34配置在横条25中央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在横条的左右方向的全长上形成把手34,只要使前面吸入口3位于该把手34的下侧,则从前面吸入口3吸入的风会被上方的把手34遮挡,就能使风几乎都流到下侧,从而能够高效地向前面侧热交换器的下部送风。
附图标记
1 机箱
2 顶面吸入口
3 前面吸入口
4 吹出口
5 空气通道
6 室内热交换器
6a、6b 前面侧热交换器
6c 背面侧热交换器
7 风扇
8 背面板
9 前面面板
9a 前面开口
10 后侧的送风引导壁
11 吸入格栅
13 吸入格栅
14 前盖
15 过滤器
16 底壁部
17 排气单元
18 周缘构件
19 导风面板
20 纵排气窗
21 横排气窗
22 排水盘
23 隔热材料
24 框构件
24a 下端框构件
25 条构件
26 网构件
27 过滤器导向件
28 卡止装置
29 卡止肋
29a 水平肋
29b 垂直肋
30 卡止接受件
31 增强肋
34 把手
35 下侧口壁
37 支承构件
38 按压肋
39 接受部
40 凹状曲面部

Claims (4)

1.一种空气调节机,在机箱内安装有具备前面侧热交换器和背面侧热交换器的室内热交换器,所述机箱上设置有前面吸入口以及顶面吸入口,从两个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所述室内热交换器,所述空气调节机的特征在于,
以覆盖所述机箱的前面开口的方式在所述机箱的前侧设置能开闭的前盖,利用前盖的下端形成前面吸入口的上侧口壁,所述前面吸入口的下侧口壁为所述机箱的前面开口的下侧口壁,在前面吸入口的上侧口壁和比其靠后的所述下侧口壁之间形成有前后方向的具有高度差的开口,
所述前面吸入口与前面侧热交换器的下部相对、且在主视图中能看到开口,并且从所述开口将室内空气导入前面侧热交换器,
在所述机箱中收容有能装拆的过滤器,所述过滤器与两个吸入口相对,对吸入到机箱内的室内空气进行除尘,
在所述过滤器处于收容状态时所述过滤器的位于所述下侧口壁的上侧的部分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进行过滤器的装拆操作,
在所述前盖的背面设置有过滤器按压肋,在所述前盖的关闭姿势下,所述过滤器按压肋与所述过滤器的把手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器的收容状态下,过滤器的下端框构件被隐藏在前面吸入口的下侧口壁的背面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将过滤器的下端框构件卡止在前面吸入口的下侧口壁部的背面侧的卡止装置,所述卡止装置具备:卡止肋,在过滤器的下端框构件的左右两端向前后方向突出;以及卡止接受件,形成在下侧口壁上,以能卡止/脱离的方式卡止所述卡止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的前表面和所述前面侧热交换器之间的距离,越朝向前面侧热交换器的下部越宽。
CN201380003699.0A 2012-01-17 2013-01-08 空气调节机 Active CN1039069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07258 2012-01-17
JP2012007258A JP5956163B2 (ja) 2012-01-17 2012-01-17 空気調和機
PCT/JP2013/050096 WO2013108660A1 (ja) 2012-01-17 2013-01-08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6982A CN103906982A (zh) 2014-07-02
CN103906982B true CN103906982B (zh) 2016-10-12

Family

ID=48799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3699.0A Active CN103906982B (zh) 2012-01-17 2013-01-08 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956163B2 (zh)
CN (1) CN103906982B (zh)
WO (1) WO20131086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1233B2 (ja) * 2013-12-25 2016-08-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21187650A (ja) * 2020-06-03 2021-12-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乗客コンベア及び乗客コンベアのリニューアル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748A (zh) * 2001-08-28 2003-03-19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9366Y2 (zh) * 1986-09-24 1992-05-01
JP3213569B2 (ja) * 1997-08-29 2001-10-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2364908A (ja) * 2001-06-05 2002-12-18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4257620A (ja) * 2003-02-25 2004-09-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4674460B2 (ja) * 2004-11-09 2011-04-2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552654B2 (ja) * 2005-01-11 2010-09-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07120789A (ja) * 2005-10-25 2007-05-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03748A (zh) * 2001-08-28 2003-03-19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48239A (ja) 2013-08-01
JP5956163B2 (ja) 2016-07-27
WO2013108660A1 (ja) 2013-07-25
CN103906982A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91415B1 (ko) 건조기 및 세탁건조 복합기
CN107327992B (zh) 窗式蒸发冷气机
CN104024759B (zh) 空气调节机
CN105020791B (zh) 一种立式空调器
KR20160133496A (ko) 중첩식 열교환기
CN106287948A (zh) 双贯流空调室内机以及双贯流空调
CN106196288A (zh) 双贯流空调室内机以及双贯流空调
CN103906982B (zh) 空气调节机
CN204084607U (zh) 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571752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3946639B (zh) 风向变更装置及具备该风向变更装置的空气调节装置
EP3673212B1 (en) Evaporative cooler with pressurized water distribution
CN108870625A (zh) 一种吊顶式功能转换的空气清洁器
CN205860239U (zh) 双贯流空调室内机以及双贯流空调
CN20926316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6656428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4911876A (zh) 一种热交换器的冲洗结构
CN104911881A (zh) 一种空气冷凝结构
CN207334926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8507023A (zh) 空调设备
CN215909387U (zh) 壳体组件和壁挂式空调器
JP5780986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及びこの室内機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CN208704096U (zh) 一种吊顶式功能转换的空气清洁器
CN207881012U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JP3213545B2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