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4102B -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4102B
CN103904102B CN201310613474.9A CN201310613474A CN103904102B CN 103904102 B CN103904102 B CN 103904102B CN 201310613474 A CN201310613474 A CN 201310613474A CN 103904102 B CN103904102 B CN 1039041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our filter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
organic light
diod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1347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4102A (zh
Inventor
崔万燮
林载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04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41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41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41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一方面,显示器包括:基底,具有多个像素区域;滤色器,分别设置在像素区域中;钝化层,设置在滤色器上;第一电极,设置在钝化层上。显示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极上的发光层和设置在发光层上的第二电极。滤色器的至少部分设置有形成在其上表面上的凹凸图案。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
本申请要求于2012年12月26日提交的第10-2012-0153449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器通常被分为光发射型和光接收型。扁平阴极射线管、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及电致发光装置已经被用作光发射型,并且液晶显示器已经被用作光接收型。在这些平板显示器中,由于电致发光装置具有诸如宽视角、优越的对比度、快速的响应速度等优势,所以电致发光装置已经作为下一代显示器而受到关注。根据形成发光层的材料,电致发光装置分为无机电致发光装置和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是通过电激发荧光有机化合物来发射光的自发射型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有各种优势,例如,低的驱动电压、纤薄、宽的视角、快速的响应速度等。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包括阳极、阴极以及由有机材料形成并设置在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分别将正电压和负电压施加给阳极电极和阴极电极,因此从阳极注入的空穴通过空穴传输层被传输到发光层并且从阴极注入的电子通过电子传输层被传输到发光层。空穴与电子在发光层中复合以产生激子。当激子从激发态返回到基态时激子发射释放的能量作为光。
发明内容
一个发明方面是具有高的横向亮度和改善色差的OLED显示器。
另一方面是制造该OLED显示器的方法。
另一方面是OLED显示器,所述OLED显示器包括:基底,包括多个像素区域;滤色器,分别设置在像素区域中;钝化层,设置在滤色器上;第一电极,设置在钝化层上;发光层,设置在第一电极上;以及第二电极,设置在发光层上。滤色器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形成在其上的凹凸图案。
滤色器包括显示相互不同的颜色的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并且凹凸图案设置在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中的至少一个上。
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分别显示蓝色、绿色和红色,并且凹凸图案设置成凸起或凹进。
凹凸图案设置在第一滤色器的上表面上,并且凹凸图案还设置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的至少一个上表面上。凸起的高度或凹进的深度根据红色、绿色和蓝色而不同,并且凸起的高度或凹进的深度按照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的顺序逐渐减小。基底的上表面和凸起之间的接触角按照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的顺序减小。基底的上表面和凸起之间的接触角按照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顺序减小。凸起或凹进以复数个数设置,并且凸起或凹进根据红色、绿色和蓝色具有不同的密度。
每个滤色器的折射率不同于钝化层的折射率。每个滤色器的折射率等于或者大于大约1.4,并且钝化层的折射率等于或小于大约1.2。根据实施例,每个滤色器的折射率等于或小于1.6,并且钝化层的折射率等于或大于大约1.8。根据实施例,每个滤色器的折射率是大约1.5,并且钝化层的折射率是大约1.8。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OLED显示器的电路图。
图2是示出图1中示出的像素的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三个彼此相邻的像素的剖视图。
图5A和图5B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设置在OLED显示器的滤色器上的凹凸图案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OLED显示器中红光、绿光和蓝光根据侧视角的亮度的曲线图。
图7是示出在没有凹凸图案OLED的显示器和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由凹凸图案的OLED显示器中蓝光根据侧视角的亮度的曲线图。
图8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OLED显示器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OLED显示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理解的是,当元件或层被称作“在”另一元件或层“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该元件或层可以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层“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或层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或中间层。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如在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这里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组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是用来将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个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来。因此,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教导的情况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可被命名为第二元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下面”、“在…下方”、“下部的”、“在…上面”和“上部的”等来描述如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将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意在包含除了在图中描述的方位之外的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面”或“下方”的元件将被定位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上面”。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所述装置可以被另外定位(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并且相应地解释这里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符。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还将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说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相同的意思。将进一步理解的是,除非这里明确定义,否则术语(例如在通用的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该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的上下文中它们的意思一致的意思,而不是理想地或者过于正式地解释它们的意思。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解释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OLED显示器的电路图,图2是示出图1中的像素的平面图,以及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OLED显示器通常包括至少一个像素PXL,其中,图像显示在所述至少一个像素PXL上。像素PXL设置在像素区域PA中。像素PXL以复数设置并且像素PXL以矩阵构造布置,然而,为了便于解释,在本实施例中将仅示出一个像素PXL。每个像素PXL具有矩形形状,但是每个像素PXL应该不限于此。即,像素PXL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另外,像素PXL可以具有相互不同的面积。
像素PXL包括:线部件,具有栅极线GL、数据线DL和驱动电压线DVL;薄膜晶体管,连接到线部件;有机发光器件EL,连接到薄膜晶体管;以及电容器Cst。
栅极线GL沿着一个方向延伸。数据线DL沿着与栅极线GL交叉的另一方向延伸。驱动电压线DVL沿着与数据线DL基本平行的方向延伸。栅极线GL将扫描信号施加到薄膜晶体管,数据线DL将数据信号施加到薄膜晶体管,驱动电压线DVL将驱动电压施加到薄膜晶体管。
薄膜晶体管包括:驱动薄膜晶体管TR2,控制有机发光器件EL;开关薄膜晶体管TR1,切换驱动薄膜晶体管TR2。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一个像素PXL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TR1和TR2,其中,TR1是开关薄膜晶体管,TR2是驱动薄膜晶体管,但是薄膜晶体管的数量不应该限于两个。即,一个像素PXL可以包括一个薄膜晶体管和一个电容器,或者三个或更多个薄膜晶体管和两个或更多个电容器。
开关薄膜晶体管TR1包括第一栅电极GE1、第一源电极SE1和第一漏电极DE1。第一栅电极GE1连接到栅极线GL,第一源电极SE1连接到数据线DL。第一漏电极DE1连接到驱动薄膜晶体管TR2的栅电极(即,第二栅电极GE2)。开关薄膜晶体管TR1响应于施加到栅极线GL的扫描信号,将施加到数据线DL的数据信号传输到驱动薄膜晶体管TR2。
驱动薄膜晶体管TR2包括第二栅电极GE2、第二源电极SE2和第二漏电极DE2。第二栅电极GE2连接到开关薄膜晶体管TR1,第二源电极SE2连接到驱动电压线DVL,第二漏电极DE2连接到有机发光器件EL的第一电极EL1。
有机发光器件EL包括发光层EML、第一电极EL1和第二电极EL2,其中,第二电极EL2面向第一电极EL1,同时发光层EML置于第一电极EL1和第二电极EL2之间。第一电极EL1连接到驱动薄膜晶体管TR2的第二漏电极DE2。第二电极EL2接收共电压,并且发光层EML响应从驱动薄膜晶体管TR2输出的输出信号发射光,从而显示图像。
电容器Cst连接在驱动薄膜晶体管TR2的第二栅电极GE2和第二源电极SE2之间并且充有施加到驱动薄膜晶体管TR2的第二栅电极GE2的数据信号以维持施加到第二栅电极GE2的数据信号。
基底SUB包括像素区域PA以设置像素PXL。基底SUB可以是但不限于由玻璃、塑料、晶体等形成的绝缘基底。
缓冲层BFL设置在基底SUB上。缓冲层BFL防止杂质扩散到开关薄膜晶体管TR1和驱动薄膜晶体管TR2中。缓冲层BFL可以由氮化硅(SiNx)、氧化硅(SiOx)或氮氧化硅(SiOxNy)形成,并且可以根据基底SUB的材料和工艺条件省略缓冲层BFL。
第一半导体层SM1和第二半导体层SM2设置在缓冲层BFL上。第一半导体层SM1和第二半导体层SM2由半导体材料形成并且用作开关薄膜晶体管TR1的有源层和驱动薄膜晶体管TR2的有源层。第一半导体层SM1和第二半导体层SM2中的每个包括源极区域SA、漏极区域DA和设置在源极区域SA与漏极区域DA之间的沟道区域CA。第一半导体层SM1和第二半导体层SM2中的每个可以由无机半导体材料或有机半导体材料形成。例如,第一半导体层SM1和第二半导体层SM2可以包括氧化物半导体、非晶硅半导体、晶体硅半导体或多晶硅半导体。氧化物半导体包括具有铟(In)、镓(Ga)、锌(Zn)和锡(Sn)中的至少一种的氧化物材料。例如,第一半导体层SM1和第二半导体层SM2可以包括诸如氧化锌、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铟锌、氧化铟锡、氧化铟镓锌、氧化锌铟锡、氧化铟镓锌锡等的氧化物半导体。源极区域SA和漏极区域DA掺杂有n型杂质或p型杂质。
栅极绝缘层GI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层SM1和第二半导体层SM2上。
连接到栅极线GL的第一栅电极GE1和第二栅电极GE2设置在栅极绝缘层GI上。形成第一栅电极GE1以与对应于第一半导体层SM1的沟道区域CA的区域叠置,形成第二栅电极GE2以与对应于第二半导体层SM2的沟道区域CA的区域叠置。
内绝缘层IL设置在第一栅电极GE1和第二栅电极GE2上,以覆盖第一栅电极GE1和第二栅电极GE2。
第一源电极SE1、第一漏电极DE1、第二源电极SE2和第二漏电极DE2设置在内绝缘层IL上。第一源电极SE1和第一漏电极DE1通过穿过栅极绝缘层GI和内绝缘层IL形成的接触孔分别接触第一半导体层SM1的源极区域SA和漏极区域DA。第二源电极SE2和第二漏电极DE2通过穿过栅极绝缘层GI和内绝缘层IL形成的接触孔分别接触第二半导体层SM2的源极区域SA和漏极区域DA。
同时,第二栅电极GE2的部分和驱动电压线DVL的部分分别对应于第一电容器电极CE1和第二电容器电极CE2,以与设置在第二栅电极GE2的部分和驱动电压线DVL的部分之间的内绝缘层IL合作形成电容器Cst。
滤色器CF设置在第一源电极SE1、第一漏电极DE1、第二源电极SE2、第二漏电极DE2和内绝缘层IL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滤色器CF以一一对应的方式对应于像素区域PA。滤色器CF包括显示相互不同的颜色的滤色器。例如,滤色器CF包括显示相互不同的颜色的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第一滤色器对应于显示蓝色的蓝色滤色器B_CF,第二滤色器对应于显示绿色的绿色滤色器G_CF,以及第三滤色器对应于显示红色的红色滤色器R_CF。滤色器CF还可以包括显示青色、酒红色、黄色、白色等的滤色器。
图3示出了作为代表性示例的分别布置在两个彼此相邻的像素区域PA中的绿色滤色器G_CF和蓝色滤色器B_CF。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凸图案CCP设置在滤色器CF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上。将在后面详细描述凹凸图案CCP。
钝化层PSV设置在滤色器CF上。钝化层PSV可以包括诸如氮化硅、氧化硅等的无机材料。
钝化层PSV保护开关薄膜晶体管TR1和驱动薄膜晶体管TR2,并且钝化层PSV起平坦化层的作用以使滤色器CF的上表面平坦化。
第一电极EL1设置在钝化层PSV上作为发光器件EL的阳极。第一电极EL1通过穿过钝化层PSV形成的接触孔连接到驱动薄膜晶体管TR2的第二漏电极DE2。第一电极EL1可以用作阴极,然而,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极EL1将被描述为阳极。
第一电极EL1可以由具有高的功函数的材料形成。在图像朝着基底SUB的下部方向显示的情况下,第一电极EL1可以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氧化铟锡锌(ITZO)等透明导电层形成。
像素限定层PDL设置在形成有第一电极EL1的基底SUB上,以将像素区域PA划分为分别对应于像素的多个区域。像素限定层PDL沿着像素的外围从基底SUB突出以暴露第一电极EL1的上表面。
发光层EML设置在由像素限定层PDL围绕的像素区域PA中,并且第二电极EL2设置在发光层EML上。
发光层EML发射白光。发光层EML可以由包括基质和掺杂剂的各种发光材料形成。作为掺杂剂,可以使用荧光掺杂剂和磷光掺杂剂。作为基质,例如,Alq3C、CBP(4,4′-N,N′-二咔唑联苯)、9,10-二(萘-2-基)蒽(ADN)或DSA(双芪类),然而,其不应该限于此。
第二电极EL2包括具有低的功函数的材料,诸如金属、合金、导电化合物及它们的混合物。例如,第二电极EL2包括锂(Li)、镁(Mg)、铝(Al)、铝-锂(Al-Li)、钙(Ca)、镁-铟(Mg-In)、镁-银(Mg-Ag)等。
同时,空穴注入层HIL和空穴传输层HTL设置在第一电极EL1和发光层EML之间,并且电子注入层EIL和电子传输层ETL设置在发光层EML和第二电极EL2之间。当第一电极EL1作为阳极时,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ML、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和第二电极EL2顺序地堆叠在第一电极EL1上。
密封层SL设置在第二电极EL2上以覆盖第二电极EL2。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上述结构的OLED显示器通过以下步骤来制造:在基底上形成滤色器,其中,滤色器具有形成在其上表面的至少部分上的凹凸图案;在滤色器上形成钝化层;在钝化层上形成第一电极;在第一电极上形成发光层;以及在发光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滤色器可以根据它的颜色利用掩模通过光刻工艺来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在设置有薄膜晶体管的基底上形成光刻胶,并且对光刻胶执行曝光和显影工艺,来形成每个滤色器。在形成滤色器之后可以通过另外的光刻工艺来形成凹凸图案,但是其不应该限于此。即,凹凸图案可以通过形成滤色器所应用的同一工艺基本且同时与滤色器一起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半色调掩模或狭缝掩模在滤色器上形成凹凸图案。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OLED显示器中,从发光层发射的光在穿过钝化层、滤色器、内绝缘层、栅极绝缘层、缓冲层和基底之后被用户的眼睛感知。从发光层发射的白光在穿过滤色器时被转换为彩色光。
图4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OLED显示器的三个相邻像素的剖视图。在图4中,为了便于解释,省略了设置在基底SUB和滤色器CF之间的元件,例如,薄膜晶体管、绝缘层。
参照图4,滤色器CF设置在基底SUB上。滤色器CF可以显示诸如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各种颜色。在下文中,为了便于解释,设置红色滤色器R_CF的像素区域被称作红色像素区域R_PA,设置绿色滤色器G_CF的像素区域被称作绿色像素区域G_PA,以及设置蓝色滤色器B_CF的像素区域被称作蓝色像素区域B_PA。此外,设置在红色像素区域R_PA的像素被称作红色像素R_PXL,设置在绿色像素区域G_PA的像素被称作绿色像素G_PXL,以及设置在蓝色像素区域B_PA的像素被称作蓝色像素B_PXL。红色像素R_PXL、绿色像素G_PXL和蓝色像素B_PXL组成一个显示一个彩色图像的最小单元的主像素。
在图4中,红色像素R_PXL、绿色像素G_PXL和蓝色像素B_PXL彼此相邻布置,然而,红色像素R_PXL、绿色像素G_PXL和蓝色像素B_PXL的排列顺序不限于此。
参照图4,红色滤色器R_CF、绿色滤色器G_CF和蓝色滤色器B_CF布置在基底SUB上,并且凹凸图案CCP设置在滤色器CF的部分上,即,蓝色滤色器B_CF的上表面上。凹凸图案CCP从蓝色滤色器B_CF的上表面突出,或者凹凸图案CCP以从蓝色滤色器B_CF的上表面凹进去的凹进形式设置。
使用凹凸图案CCP以使穿过滤色器CF和设置在滤色器CF上的钝化层PSV的光分散至各个角度。凹凸图案CCP具有半球形状、半椭球形状或者其一部分。凹凸图案CCP以压花形式或以凹纹(intaglio)形式设置在滤色器CF的上表面上。
钝化层PSV设置在滤色器CF上。钝化层PSV是具有与滤色器CF的折射率不同的折射率的绝缘层,从而在滤色器CF和钝化层PSV之间的界面处发生光折射。在钝化层PSV的折射率等于或者近似于滤色器CF的折射率的情况下,穿过滤色器CF和钝化层PSV的光的折射角度变小,因此减小了光的散射角度。这里,钝化层PSV的折射率比滤色器CF的折射率大大约0.2或小大约0.2。例如,当滤色器CF包括有机材料时,滤色器CF的折射率等于或大于大约1.4或等于或小于大约1.6在这种情况下,钝化层PSV的折射率等于或小于大约1.2或等于或大于大约1.8。
图5A和图5B是示出设置在蓝色滤色器B_CF的上表面上的凹凸图案CCP的剖视图。详细地讲,图5A示出了作为凹凸图案CCP的凸起,以及图5B示出了作为凹凸图案CCP的凹进。在本实施例中,凹凸图案CCP或者是凸起或者是凹进,然而,其不限于此。凹凸图案CCP可被构造为包括以规则的顺序或随机的顺序彼此交替地布置的凸起和凹进。在图5A和图5B中,凹凸图案CCP具有对应于球形或椭球形状的部分的形状。
参照图5A和图5B,凹凸图案CCP在横截面中具有对应于球形或椭球形状的部分的形状。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是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凹凸图案CCP可以具有圆形形状或者椭圆形形状。
当凸起的直径被称作第一直径D1并且凸起从滤色器CF的上表面起的高度被称作第一长度H1时,凸起的形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直径D1和第一长度H1的比率以不同方式变化。这里,凸起和滤色器CF的上表面之间的接触角θ1根据第一直径D1和第一长度H1之间的比率而变化。通过调整第一直径D1、第一长度H1和/或接触角θ1控制透射穿过滤色器CF和钝化层PSV之间的界面的光的折射方向,因此,提供给基底SUB的侧面的光的数量增加。
按照相同的方式,当凹进的直径被称作第二直径D2并且凹进从滤色器CF的上表面起的深度被称作第二长度H2时,凹进的形状可以通过控制第二直径D2和第二长度H2的比率以不同的方式变化。这里,凹进和滤色器CF的上表面之间的接触角θ2根据第二直径D2和第二长度H2的比率而变化。通过调整第二直径D2、第二长度H2和/或接触角θ2控制透射穿过滤色器CF和钝化层PSV之间的界面的光的折射方向,因此,提供给基底SUB的侧面的光的数量增加。在本实施例中,接触角在大约45度至大约70度范围内。
然而,凹凸图案CCP的形状不限于上面提到的形状凹凸图案CCP的形状可被确定为允许穿过凹凸图案的光在界面处沿着各个方向传播,并且凹凸图案CCP可以具有不规则的界面。
在图4中,凹凸图案设置在蓝色滤色器的上表面上,但是其不限于此。凹凸图案可以形成在在滤色器之间具有相对低的横向亮度(lateral brightness)的滤色器的上表面上。例如,在像素包括显示第一色彩的第一彩色像素、第二色彩的第二彩色像素和第三色彩的第三彩色像素的情况下,凹凸图案设置在对应于在第一彩色像素至第三彩色像素之间具有最低的横向亮度的彩色像素的滤色器的上表面上。因此,在红色像素、绿色像素和蓝色像素之间,当红色像素具有最低的横向亮度时,凹凸图案设置在红色滤色器的上表面上而不设置在蓝色滤色器的上表面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凹凸图案仅包括凸起。然而,其不限于此,并且凹凸图案可以仅包括凹部。另外,凹凸图案可以包括凸起和凹部,并且凸起和/或凹部可以以复数设置。在凸起和/或凹部可以以复数设置的情况下,当在平面图中观看时,凸起或凹部以规则或不规则距离布置。
与没有包括凹凸图案的OLED显示器的横向亮度相比,具有上述结构的OLED显示器具有相对高的横向亮度,参照图7和图7将更详细的描述。
图6是根据在OLED显示器中的侧部观察角度的红色光、绿色光和蓝色光的亮度曲线图。侧部观察角度指的是基于在OLED显示器中的基底的后表面的法线,使用者在法线和基底的表面之间观看图像的角度。
参照图6,随着侧部观察角度变的更大,所有的红光R、绿光G和蓝光B的亮度减弱。详细地讲,随着侧部观察角度变大,所以绿色光的亮度比红色光的亮度更加减弱,并且蓝色光的亮度比绿色光的亮度更加减弱。当侧部观察角度大约60度时,蓝色光的亮度不足红色光和绿色光的亮度的一半。因此,在相同的图像中根据侧部观察角度不同图像的色彩变的不同,并且随着侧部观察角度变大,观察者看到的图像变得淡黄。
图7是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示出根据在OLED显示器中的侧部观察角度的蓝色光的亮度和在OLED显示器中的蓝色光的亮度的曲线图。在图7中,“Ref”表示的曲线显示了根据包括没有形成凹凸图案的蓝色滤波器的OLED显示器中的侧部观察角度的蓝色光的亮度,并且由45度表示的曲线显示了在OLED显示器中当凹凸图案和滤色器的上表面之间的接触角度大约是45度时根据侧部观察角度的蓝光的亮度,由55度表示的曲线显示了在OLED显示器中当凹凸图案和滤色器的上表面之间的接触角度大约是55度时根据侧部观察角度的蓝光的亮度,以及由65度表示的曲线显示了在OLED显示器中当凹凸图案和滤色器的上表面之间的接触角度大约是65度时根据侧部观察角度的蓝光的亮度,其中,上述OLED显示器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在滤色器上形成的凹凸图案。
参照图7,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在包括形成在滤色器上的凹凸图案的OLED显示器中,即使侧部观察角度变大,蓝光的亮度的减小也小于在没有凹凸图案的OLED显示器中的蓝光的亮度的减小。例如,当侧部观察角度大约60度时,与在不具有凹凸图案的OLED显示器中的蓝色光的亮度相比,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OLED显示器中的蓝色光的亮度增加了大约32%。此外,当侧部观察角度等于或大于大约65度时,与在不具有凹凸图案的OLED显示器中的蓝色光的亮度相比,蓝色光的亮度增加高于大约32%。此外,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OLED显示器中,随着接触角度的增加,根据侧部观察角度的亮度变强。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即使侧部观察角度增大,蓝色光的亮度的减弱变得更小,从而防止淡黄色现象。
图8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OLED显示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8,凹凸图案CCP设置在对应于整个像素区域PA的滤色器CF的上表面上。即,在本实施例中,凹凸图案CCP不仅设置在蓝色像素B_PXL上而且也设置在红色像素R_PXL和绿色像素R_PXL上。
凹凸图案CCP包括凸起和/或凹进,其中,在每个像素PXL中,根据亮度相对于侧视角的减弱,凸起和/或凹进具有不同值的高度和/或深度。例如,如图6中所示,在按照红光、绿光和蓝光的顺序亮度的减小变大(红光<绿光<蓝光)的情况下,蓝色滤色器B_CF的上表面上的凹凸图案CCP的高度和/或深度最大,并且红色滤色器R_CF的上表面上的凹凸图案CCP的高度和/或深度最小。这里,可以调节凸起的高度和/或凹进的深度以对应于蓝光、绿光和红光的亮度的减小。
图9是示出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OLED显示器的剖视图。
参照图9,凹凸图案CCP设置在对应于整个像素区域PA的滤色器CF的上表面上,并且由于根据侧部观察角度的亮度的减小在每个像素PXL中凸起和/或凹部具有不同的密度。即,在预定的区域中设置的凸起和/或凹部的个数可以不同,或者在预定的区域中设置的凸起和/或凹部的面积可以不同。在图9中,设置在每个滤色器CF的上表面上的凸起个数不同。
根据与侧部观察角度相关的亮度的减小,凹凸图案CCP可以具有不同的密度。即,可以控制凸起和凹部的密度以对应于蓝光、绿光和红光的亮度的减小。
虽然参照附图已经描述了以上实施例,但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应该限于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如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
基底,包括多个像素区域;
多个滤色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多个像素区域中;
钝化层,设置在所述多个滤色器上;
第一电极,设置在钝化层上;
发光层,设置在第一电极上;以及
第二电极,设置在发光层上,
其中,凹凸图案形成在所述多个滤色器中的至少两个滤色器上,
其中,凹凸图案包括凸起或凹进,
其中,凸起的高度或凹进的深度或者以复数设置的凸起或凹进的密度根据滤色器中每个的颜色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滤色器包括显示相互不同颜色的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并且其中,凹凸图案设置在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中的至少两个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分别显示蓝色、绿色和红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滤色器的上表面和凸起之间的接触角或滤色器的上表面和凹进之间的接触角在45度至70度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凹凸图案设置在第一滤色器的上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凹凸图案还设置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的至少一个上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凸起的高度或凹进的深度按照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的顺序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滤色器的上表面和凸起之间的接触角按照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的顺序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密度按照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的顺序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滤色器的折射率不同于钝化层的折射率。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滤色器的折射率等于或者大于1.4,并且钝化层的折射率等于或小于1.2。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滤色器的折射率等于或小于1.6,并且钝化层的折射率等于或大于1.8。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还包括设置在基底上以划分基底的显示区域的像素限定层,其中,发光层设置在显示区域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第一电极由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并且其中,第二电极由金属材料形成。
CN201310613474.9A 2012-12-26 2013-11-27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 Active CN1039041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153449 2012-12-26
KR1020120153449A KR102014885B1 (ko) 2012-12-26 2012-12-26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4102A CN103904102A (zh) 2014-07-02
CN103904102B true CN103904102B (zh) 2018-04-06

Family

ID=50973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13474.9A Active CN103904102B (zh) 2012-12-26 2013-11-27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84418B2 (zh)
KR (1) KR102014885B1 (zh)
CN (1) CN103904102B (zh)
TW (1) TWI6085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48952B1 (ko) * 2013-02-06 2019-11-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M471031U (zh) * 2013-08-13 2014-01-21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氧化物半導體薄膜電晶體基板
TWI535034B (zh) * 2014-01-29 2016-05-2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畫素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KR102178863B1 (ko) * 2014-06-27 2020-11-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640192B1 (ko) 2014-08-05 2016-07-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12713B1 (ko) * 2015-04-20 2023-03-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1808715B1 (ko) 2015-09-23 2017-12-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US9978814B2 (en) 2015-10-30 2018-05-22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KR20170052455A (ko) * 2015-10-30 2017-05-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WO2017111929A1 (en) * 2015-12-22 2017-06-29 Intel Corporation P-channel oxide semiconductor thin film transistor
JP2017147146A (ja) * 2016-02-18 2017-08-2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並びに照明装置、面状光源及び表示装置
CN108885848B (zh) 2016-03-31 2021-05-04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0008483B2 (en) * 2016-04-05 2018-06-26 X-Celeprint Limited Micro-transfer printed LED and color filter structure
KR101857868B1 (ko) 2016-08-26 2018-06-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6646711A (zh) * 2016-09-19 2017-05-10 深圳市核高基科技有限公司 微型显示器件和在彩色滤光膜表面形成微结构的方法
KR102582466B1 (ko) * 2016-09-21 2023-09-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TWI626497B (zh) 2017-02-15 2018-06-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主動元件陣列基板及應用其之顯示裝置
KR102317419B1 (ko) * 2017-06-30 2021-10-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383928B1 (ko) 2017-08-31 2022-04-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CN108319066B (zh) * 2018-02-11 2022-03-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彩膜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US11825683B2 (en) * 2018-04-20 2023-11-21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oratio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ncluding thin film encapsulatio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KR102655476B1 (ko) * 2018-05-03 2024-04-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10581011B2 (en) * 2018-06-01 2020-03-03 Int Tech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different light emitting material overlapping width
CN109599425B (zh) * 2018-12-07 2020-10-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KR20200092533A (ko) * 2019-01-24 2020-08-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1584573B (zh) * 2020-05-13 2024-02-09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69148B (zh) * 2020-06-30 2022-09-1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038369A (zh) * 2020-08-20 2020-12-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267704A (zh) * 2021-12-14 2022-04-01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移动终端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8271A (zh) * 2005-01-21 2006-07-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案形成方法、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
CN1929706A (zh) * 2005-09-05 2007-03-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75754B (en) * 2000-06-20 2004-02-11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Liquid-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4306231B2 (ja) 2002-11-19 2009-07-29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並びに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KR100776907B1 (ko) * 2004-04-30 2007-11-19 산요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발광 디스플레이
US7443005B2 (en) * 2004-06-10 2008-10-28 Tia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Lens structures suitable for use in image sensor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KR100703158B1 (ko) * 2005-10-24 2007-04-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와 그 제조방법
US7482186B2 (en) * 2006-04-07 2009-01-27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structure of such device
KR101326135B1 (ko) 2006-11-27 2013-11-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090089151A (ko) * 2008-02-18 2009-08-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00030865A (ko) * 2008-09-11 2010-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8271A (zh) * 2005-01-21 2006-07-2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图案形成方法、滤色器及其制造方法、电光学装置
CN1929706A (zh) * 2005-09-05 2007-03-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08598B (zh) 2017-12-11
US9184418B2 (en) 2015-11-10
CN103904102A (zh) 2014-07-02
KR102014885B1 (ko) 2019-08-28
KR20140083557A (ko) 2014-07-04
US20140175399A1 (en) 2014-06-26
TW201426983A (zh) 2014-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4102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
Oh et al. 21.1: Invited pape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OLED TV
CN104752482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
CN103915577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72835C (zh) 发光型显示装置
US9966551B2 (en)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KR102066090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8074958A (zh) 显示设备
KR101826432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2403334A (zh)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
CN102456846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7887516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包含该二极管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20150100459A (ko) 복합형 박막 트랜지스터를 갖는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1588660A (zh) 发光装置
KR20140126568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4751796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935654A (zh) 用于显示设备的薄膜晶体管
KR102511045B1 (ko) 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20120047003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CN103715224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258132A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TW200308178A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CN105826478B (zh) 发光元件
KR20210130686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6098725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