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1944A - 一种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1944A
CN103901944A CN201210568644.1A CN201210568644A CN103901944A CN 103901944 A CN103901944 A CN 103901944A CN 201210568644 A CN201210568644 A CN 201210568644A CN 103901944 A CN103901944 A CN 103901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e
electronic equipment
gravity place
place
panel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686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01944B (zh
Inventor
李兆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686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0194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01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1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01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1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当可移动单元处于第一位置,且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位于与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重心位置时,判断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重心位置;在电子设备需要调整重心位置时,生成一调整命令;通过驱动装置执行调整命令,将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重心位置从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能够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提高,计算机产品的种类呈现多样性,相应地,计算机产品的功能也呈现多样性,以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
在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相对于电子设备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过程中,至少发现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因为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相对于电子设备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所以现有技术中存在无法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的技术问题,进而在需要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的情况下,无法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例如:用户将电子设备放置在桌子上面,其中电子设备的一部分置于桌子外面,由于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是固定的,使电子设备从高处坠落,进而损坏电子设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可移动单元和一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控制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可移动单元处于第一位置,且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位于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重心位置时,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在所述电子设备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时,生成一调整命令;通过所述驱动装置执行所述调整命令,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重心位置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
较佳的,所述可移动单元具体为:可移动电池单元和/或可移动电路板。
较佳的,所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具体包括: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用户是否有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操作;在有所述握持操作时,获得与所述握持操作相关的握持参数;基于所述握持参数,判断用户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电子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
较佳的,所述判断用户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具体为:判断所述握持方式是否在单手握持和双手握持间切换,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或判断所述握持方式对应的握持位置是否从第一握持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握持位置不同的第二握持位置,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较佳的,所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具体包括: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放置状态;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放置状态时,获得与所述放置状态相关的放置参数;基于所述放置参数,判断放置所述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是否方式改变,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电子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
较佳的,所述判断放置所述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具体包括: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是否在横屏放置和竖屏放置间切换,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或判断所述放置方式对应的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放置于一支撑面上,而所述电子设备的与所述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处于悬空状态,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较佳的,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获得与所述工作状态相关的工作状态参数;基于所述工作状态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间切换,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
较佳的,所述在所述电子设备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时,生成一调整命令,具体包括:在所述电子设备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时,获得所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参数;基于所述移动参数,生成所述调整命令。
较佳的,所述移动参数具体为: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
较佳的,所述通过所述驱动装置执行所述调整命令,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具体为:所述驱动装置执行所述调整命令,控制所述可移动单元沿着所述移动方向,移动所述移动距离,进而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所述第二位置。
较佳的,在所述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重心位置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可移动单元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置上,以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重心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二重心位置上。
另一方面,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可移动单元;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可移动单元处于第一位置,且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位于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重心位置时,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时,生成一调整命令;驱动装置,用于执行所述调整命令,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重心位置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
较佳的,所述可移动单元具体为:可移动电池单元和/或可移动电路板。
较佳的,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用户是否有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操作;在有所述握持操作时,获得与所述握持操作相关的握持参数;基于所述握持参数,判断用户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
较佳的,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握持方式是否在单手握持和双手握持间切换,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或判断所述握持方式对应的握持位置是否从第一握持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握持位置不同的第二握持位置,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较佳的,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放置状态;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放置状态时,获得与所述放置状态相关的放置参数;基于所述放置参数,判断放置所述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是否方式改变,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电子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
较佳的,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是否在横屏放置和竖屏放置间切换,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或判断所述放置方式对应的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放置于一支撑面上,而所述电子设备的与所述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处于悬空状态,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较佳的,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获得与所述工作状态相关的工作状态参数;基于所述工作状态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间切换,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
较佳的,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时,获得所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参数;基于所述移动参数,生成所述调整命令。
较佳的,所述移动参数具体为: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
较佳的,所述驱动装置具体用于:执行所述调整命令,控制所述可移动单元沿着所述移动方向,移动所述移动距离,进而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所述第二位置。
较佳的,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将所述可移动单元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置上,以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重心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二重心位置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当所述可移动单元处于第一位置,且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位于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重心位置时,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在所述电子设备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时,生成一调整命令,再通过所述驱动装置执行所述调整命令,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重心位置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的技术问题,能够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由于可以通过判断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是否发生改变,也可以通过判断放置所述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还可以通过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间切换,进而将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重心位置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能够在多种情况下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
更进一步,由于所述可移动单元沿着移动方向、移动所述移动距离,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所述第二位置,能够精确地将所述可移动单元调整到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重心位置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精确地调整到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
更进一步,由于在所述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重心位置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之后,还包括:将所述可移动单元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置上,以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重心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二重心位置上,能够在重心位置调整后,固定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当可移动单元处于第一位置,且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位于与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重心位置时,判断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重心位置;在电子设备需要调整重心位置时,生成一调整命令;通过驱动装置执行调整命令,将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重心位置从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的技术问题,能够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一可移动单元和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控制可移动单元移动。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当可移动单元处于第一位置,且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位于与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重心位置时,判断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重心位置;
步骤102:在电子设备需要调整重心位置时,生成一调整命令;
步骤103:通过驱动装置执行调整命令,将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重心位置从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
通过上述步骤101、步骤102,在步骤103之后,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就能够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的技术问题,能够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更清楚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方法的实现过程,下面将以平板电脑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的过程作详细的描述,其中,平板电脑包括一可移动单元和一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控制可移动单元移动。
当然,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可以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本发明不作限制。
其中,步骤101,当可移动单元处于第一位置,且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位于与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重心位置时,判断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重心位置。
例如:用户使用平板电脑浏览网页的过程中,用户握持平板电脑,此时平板电脑的可移动单元处于平板电脑中的第一位置,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位于与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重心位置,判断平板电脑是否需要调整重心位置。
步骤102,在电子设备需要调整重心位置时,生成一调整命令。
例如:平板电脑在步骤101之后,判断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在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时,生成一用于将移动单元移动至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重心位置从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的调整命令。
步骤103,通过驱动装置执行调整命令,将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重心位置从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
例如:平板电脑的驱动装置执行调整命令,通过执行调整命令,驱动装置将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重心位置从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由电机与双滑轨结构组成,其中双滑轨结构由上滑轨组和下滑轨组上下连为一体组成,由于将两组滑轨组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上滑轨组可单独滑动,适应可移动部分的主动调节需要;同时上滑轨组和下滑轨组的滑动部分一起滑动,可适应在自动调节时可移动部分位置的需要。
上滑轨组由上滑轨组外壳和上滑轨组内芯、滚子、滚子保持架组成。上滑轨组外壳为带有向内翻边的滑轨槽,上滑轨组内芯为带有向外翻边的滑轨槽,上滑轨组内芯卡接在上滑轨组外壳内,两者通过翻边配合,上滑轨组内芯与上滑轨组外壳之间可相对滑动。滚子保持架的两端设有卡口,滚子保持架通过两端的卡口卡接在内芯的翻边上,滚子通过滚子安装孔设置在滚子保持架中,从而使内芯和外壳之间的相对滑动更加的通畅。
下滑轨组由下滑轨组外壳和下滑轨组内芯、滚子、滚子保持架组成。下滑轨组外壳为带有向内翻边的滑轨槽,下滑轨组内芯为带有向外翻边的滑轨槽,下滑轨组内芯卡接在下滑轨组外壳内,两者通过翻边配合,下滑轨组内芯与下滑轨组外壳之间可相对滑动。滚子保持架的两端设有卡口,滚子保持架通过两端的卡口卡接在内芯的翻边上,滚子通过滚子安装孔设置在滚子保持架中,从而使内芯和外壳之间的相对滑动更加的通畅。上滑轨组外壳与下滑轨组内芯通过铆接或者焊接连为一体。
上滑轨组内芯和下滑轨组外壳上设有与可移动单元连接的安装孔,另外,在上滑轨组外壳与下滑轨组外壳的侧边设有多个限位孔,用于在位置调节时限位。
可移动单元与上滑轨组的内芯和下滑轨组的内芯连接,上滑轨组的外壳和下滑轨组的外壳安装在平板电脑上,通过上滑轨组和下滑轨组中安装的滚子,上滑轨组的内芯和下滑轨组的内芯相对于上滑轨组的外壳和下滑轨组的外壳滑动,带动可移动单元前后左右移动,并用限位孔限制可移动单元的位置。
其中,电机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主要包括一个用以产生磁场的电磁铁绕组或分布的定子绕组和一个旋转电枢或转子。在定子绕组旋转磁场的作用下,其在电枢鼠笼式铝框中有电流通过并受磁场的作用而使其转动,电机产生驱动转矩提供动力源,带动双滑轨结构运行。双滑轨结构获得动力源之后,上滑轨组的内芯相对于上滑轨组的外壳滑动,带动可移动单元向前后方向移动,下滑轨组的内芯相对于下滑轨组的外壳滑动,带动可移动单元向左右方向滑动,而上滑轨组外壳和下滑轨组外壳的侧边上的限位孔用于控制可移动单元的移动距离,使得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可以为其他结构,例如:驱动装置还可以由电机和转向轴组成,电机与转向轴连接,转向轴与可移动单元连接。电机带动与电机连接的转向轴运动,使得转向轴通过改变自身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从而改变可移动单元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驱动装置通过执行调整命令,使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本发明不作限制。
其中,在步骤101、步骤102和步骤103中的可移动单元具体为可移动电池单元和/或可移动电路板。
例如:平板电脑中的可移动单元具体为可移动电池单元和/或可移动电路板,可移动电池单元和/或可移动电路板在移动的过程当中,保证可移动电池单元和/或可移动电路板与平板电脑中的其他单元的连接关系保持不变,使得电子设备能够保持原来的功能。
为了在重心位置调整后,固定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在步骤103之后,还包括步骤:将可移动单元固定在第二位置上,以将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固定在第二重心位置上。
例如:双滑轨结构将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后,电机停止工作,且将双滑轨结构固定在一限位孔内,使得双滑轨结构不会移动可移动单元,以将可移动单元固定在第二位置上,以将平板电脑的重心位置固定在第二重心位置上,能够在平板电脑的重心位置调整后,固定平板电脑的重心位置。
为了能够在多种情况下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步骤101具体为: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用户是否有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操作;在有所述握持操作时,获得与所述握持操作相关的握持参数;基于所述握持参数,判断用户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电子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或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放置状态;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放置状态时,获得与所述放置状态相关的放置参数;基于所述放置参数,判断放置所述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是否方式改变,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电子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或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获得与所述工作状态相关的工作状态参数;基于所述工作状态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间切换,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其中,判断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是否发生改变具体为:判断所述握持方式是否在单手握持和双手握持间切换;或判断所述握持方式对应的握持位置是否从第一握持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握持位置不同的第二握持位置,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判断判断放置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是否发生改变具体为: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是否在横屏放置和竖屏放置间切换;或判断所述放置方式对应的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放置于一支撑面上,而所述电子设备的与所述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处于悬空状态。
为了将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从第一位置精确地调整至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步骤102具体包括:在电子设备需要调整重心位置时,获得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参数;基于移动参数,生成调整命令,其中移动参数具体为: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
步骤103具体包括:驱动装置执行调整命令,控制可移动单元沿着移动方向,移动移动距离,将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根据判断用户握持平板电脑的握持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进而判断平板电脑是否需要调整重心位置。例如当用户利用平板电脑上网时,用户单手握持平板电脑的一侧,这时若用户从单手握持平板电脑的一侧改变为双手握持平板电脑的两侧,获得用户单手握持平板电脑的一侧的相关的握持参数和用户双手握持平板电脑的两侧的相关的握持参数,基于用户单手握持平板电脑的一侧的相关的握持参数和用户双手握持平板电脑的两侧的相关的握持参数,判断用户握持平板电脑的握持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获得一判断结果,基于判断结果,判断出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
平板电脑的表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握持位置的变化,就可以检测到用户从单手握持平板电脑改变为双手握持平板电脑,用户从单手握持平板电脑改变为双手握持平板电脑满足用户握持平板电脑的方式发生改变,为了方便用户握持,平板电脑判断出用户需要调整重心位置。在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时,通过平板电脑中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用户的两个握持点,平板电脑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的两个握持点,通过计算获得平板电脑的最佳重心位置,其中,最佳重心位置为两个握持点的中间位置,当重心位置越靠近最佳重心位置,越方便用户握持平板电脑,于是平板电脑需要将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将平板电脑的当前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对应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方向:平板电脑两侧的中间位置,将平板电脑的当前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对应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距离:2cm,平板电脑基于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生成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对应的调整命令。双滑轨结构执行调整命令,通过解析调整命令获得移动方向:平板电脑两侧的中间位置,移动距离:2cm,双滑轨结构控制与双滑轨结构连接的可移动单元沿着调整命令对应的移动方向:平板电脑两侧的中间位置,移动调整命令对应的移动距离:2cm,以将平板电脑的重心位置调整至最佳重心位置,能够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方便用户握持平板电脑。
实施例二:根据判断用户握持平板电脑的握持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进而判断平板电脑是否需要调整重心位置。例如当用户利用平板电脑阅读小说时,用户双手握持平板电脑的两侧,这时若用户从双手握持平板电脑的两侧改变为单手握持平板电脑的一侧,获得用户双手握持平板电脑的两侧的相关的握持参数和用户单手握持平板电脑的一侧的相关的握持参数,基于用户双手握持平板电脑的两侧的相关的握持参数和用户单手握持平板电脑的一侧的相关的握持参数,判断用户握持平板电脑的握持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获得一判断结果,基于判断结果,判断出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
平板电脑的表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握持位置的变化,就可以检测到用户从双手握持平板电脑改变为单手握持平板电脑,用户从双手握持平板电脑改变为单手握持平板电脑满足用户握持平板电脑的方式发生改变,为了方便用户握持,平板电脑判断出用户需要调整重心位置。在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时,通过平板电脑中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用户的握持点,平板电脑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的握持点,通过计算获得平板电脑的最佳重心位置,其中,最佳重心位置为握持点,当重心位置越靠近最佳重心位置,越方便用户握持平板电脑,于是平板电脑需要将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将平板电脑的当前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对应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方向:靠近平板电脑的第一侧,将平板电脑的当前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对应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距离2cm,平板电脑基于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生成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对应的调整命令。双滑轨结构执行调整命令,通过解析调整命令获得移动方向:靠近平板电脑的第一侧,移动距离:2cm,双滑轨结构控制与双滑轨结构连接的可移动单元沿着调整命令对应的移动方向:靠近平板电脑的第一侧,移动调整命令对应的移动距离:2cm,以将平板电脑的重心位置调整至最佳重心位置,能够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方便用户握持平板电脑。
实施例三:根据判断用户握持平板电脑的握持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进而判断平板电脑是否需要调整重心位置。例如当用户利用平板电脑办公时,用户单手握持平板电脑,且用户握持在平板电脑的靠近平板电脑原始重心的位置,这时若用户握持平板电脑的位置从靠近平板电脑的原始重心的位置改变为远离平板电脑的原始重心的位置,获得用户单手握持平板电脑的靠近平板电脑的原始重心的位置的相关的握持参数和用户单手握持平板电脑的远离平板电脑的原始重心的位置的相关的握持参数,基于用户单手握持平板电脑的靠近平板电脑的原始重心的位置的相关的握持参数和用户单手握持平板电脑的远离平板电脑的原始重心的位置的相关的握持参数,判断用户握持平板电脑的握持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获得一判断结果,基于判断结果,判断出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
平板电脑的表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握持位置发生改变,就可以检测到用户握持平板电脑的位置从靠近平板电脑的原始重心的位置改变为远离平板电脑的原始重心位置,用户握持平板电脑的位置从靠近平板电脑的原始重心的位置改变为远离平板电脑的原始重心位置满足用户握持平板电脑的方式发生改变,为了方便用户握持,平板电脑判断出用户需要调整重心位置。在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时,通过平板电脑中的压力传感器检测用户的握持点,平板电脑基于检测到的用户的握持点,通过计算获得平板电脑的最佳重心位置,其中,最佳重心位置为握持点,当重心位置越靠近最佳重心位置,越方便用户握持平板电脑,于是平板电脑需要将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将平板电脑的当前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对应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方向:远离平板电脑的原始重心的方向,将平板电脑的当前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对应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距离:1cm,平板电脑基于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生成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对应的调整命令。双滑轨结构执行调整命令,通过解析调整命令获得移动方向:远离平板电脑的原始重心的方向,移动距离:1cm,双滑轨结构控制与双滑轨结构连接的可移动单元沿着调整命令对应的移动方向:远离平板电脑的原始重心的方向,移动调整命令对应的移动距离:1cm,以将平板电脑的重心位置调整至最佳重心位置,能够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方便用户握持平板电脑。
实施例四:根据判断用户放置平板电脑的放置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进而判断平板电脑是否需要调整重心位置。例如用户在办公过程中将平板电脑横屏放置在办公桌上,当用户结束办公后,这时若用户将平板电脑从横屏放置改变为竖屏放置在办公桌上,平板电脑的重心位置升高,容易出现平板电脑放置不稳当的技术问题,获得与平板电脑的横屏放置的相关放置参数和与平板电脑的竖屏放置的相关放置参数,基于与平板电脑的横屏放置的相关放置参数和与平板电脑的竖屏放置的相关放置参数,判断用户放置平板电脑的放置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获得一判断结果,基于判断结果,判断出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
平板电脑的表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放置位置的变化,就可以检测到用户放置平板电脑从横屏放置改变为竖屏放置在办公桌上,用户放置平板电脑从横屏放置改变为竖屏放置满足用户放置平板电脑的方式发生改变,为了使平板电脑在放置过程中更加稳当,平板电脑判断出用户需要调整重心位置。在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时,通过平板电脑中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平板电脑的放置面,平板电脑基于检测到的放置面,通过计算获得平板电脑的最佳重心位置,其中,最佳重心位置与放置面处于同一平面,当重心位置越靠近最佳重心位置,平板电脑放置得越稳当,于是平板电脑将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将平板电脑的当前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对应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方向:向下移动,将平板电脑的当前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对应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距离:2cm,平板电脑基于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生成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对应的调整命令。双滑轨结构执行调整命令,通过解析调整命令获得移动方向:向下移动,移动距离:2cm,双滑轨结构控制与双滑轨结构连接的可移动单元沿着调整命令对应的移动方向:向下移动,移动调整命令对应的移动距离:2cm,以将平板电脑的重心位置调整至最佳重心位置,能够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使平板电脑在放置过程中更稳当。
实施例五:根据判断用户放置平板电脑的放置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进而判断平板电脑是否需要调整重心位置。例如用户在办公结束后,这时用户将平板电脑放置在办公桌上,平板电脑的第一部分放置于办公桌上,平板电脑的与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处于悬空状态,平板电脑的表面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放置位置的变化,就可以检测到用户将平板电脑放置在办公桌上,平板电脑的第一部分放置于办公桌上,平板电脑的第二部分处于悬空状态满足用户放置平板电脑的方式发生改变,为了使平板电脑在放置过程中更加稳当,平板电脑判断出用户需要调整重心位置,获得平板电脑的第一部分放置于办公桌上,平板电脑的与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处于悬空状态的相关放置参数,基于平板电脑的第一部分放置于办公桌上,平板电脑的与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处于悬空状态的相关放置参数,判断用户放置平板电脑的放置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获得一判断结果,基于判断结果,判断出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
在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时,通过平板电脑中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平板电脑的放置面,平面电脑基于检测到的放置面,通过计算获得平板电脑的最佳重心位置,其中,最佳重心位置与放置面处于同一平面且最佳重心位置处于平板电脑的第一部分的中间位置,当重心位置越靠近最佳重心位置,平板电脑放置得稳当,于是平板电脑将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将平板电脑的当前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对应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方向:向第一部分方向,将平板电脑的当前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对应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距离:3cm,平板电脑基于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生成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对应的调整命令。双滑轨结构执行调整命令,通过解析调整命令获得移动方向:向第一部分的中间位置方向,移动距离:3cm,双滑轨结构控制与双滑轨结构连接的可移动单元沿着调整命令对应的移动方向:向第一部分的中间位置方向,移动调整命令对应的移动距离:3cm,以将平板电脑的重心位置调整至最佳重心位置,能够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使平板电脑在放置过程中更加稳当,不会跌落到桌子下面。
实施例六:根据判断平板电脑是否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间切换进而判断平板电脑是否需要调整重心位置。例如当平板电脑从浏览网页进入到飞车游戏时,在车子朝左方向翻倒时,平板电脑检测到平板电脑从浏览网页进入飞车游戏时满足平板电脑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为了调整平板电脑的重心位置,平板电脑判断出需要调整重心位置,获得与平板电脑处于浏览网页状态的相关的工作状态参数和与平板电脑处于飞车游戏状态的相关的工作状态参数,基于与平板电脑处于浏览网页状态的相关的工作状态参数和与平板电脑处于飞车游戏状态的相关的工作状态参数,判断平板电脑的工作的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间切换,获得一判断结果,基于判断结果,判断出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
当用户在飞车游戏中,车子朝左方向翻倒时,即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时,平板电脑检测到车子朝左方向翻到,平板电脑通过计算获得最佳重心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将重心左移,于是平板电脑将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将平板电脑的当前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对应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方向:向左移动,将平板电脑的当前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对应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距离:4cm,平板电脑基于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生成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对应的调整命令。双滑轨结构执行调整命令,通过解析调整命令获得移动方向:向左移动,移动距离:4cm,双滑轨结构控制与双滑轨结构连接的可移动单元沿着调整命令对应的移动方向:向左移动,移动调整命令对应的移动距离:4cm,以将平板电脑的重心位置调整至最佳重心位置,能够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以使用户在游戏过程中有车子翻到时重心改变的体验,达到更加逼真的效果。
实施例七:根据判断平板电脑是否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间切换进而判断平板电脑是否需要调整重心位置。例如当用户将平板电脑从不开启调整重心位置的工作状态切换为开启调整重心位置的工作状态时,平板电脑检测到电子设备从不开启调整重心位置的工作状态切换为开启调整重心位置的工作状态,为了调整平板电脑的重心位置,平板电脑判断出需要调整重心位置。获得与平板电脑处于不开启调整重心位置的工作状态的相关的工作状态参数和与平板电脑处于开启调整重心位置的工作状态的相关的工作状态参数,基于与平板电脑处于不开启调整重心位置的工作状态的相关的工作状态参数和与平板电脑处于开启调整重心位置的工作状态的相关的工作状态参数,判断平板电脑的工作的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间切换,获得一判断结果,基于判断结果,判断出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
在平板电脑需要调整重心位置时,平板电脑检测到的用户开启调整重心位置,平板电脑通过计算获得平板电脑的最佳重心位置,于是平板电脑将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将平板电脑的当前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对应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方向:向左移动,将平板电脑的当前重心位置移动到最佳重心位置,对应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距离:2cm,平板电脑基于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生成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对应的调整命令。双滑轨结构执行调整命令,通过解析调整命令获得移动方向为:向左移动,移动距离:2cm,双滑轨结构控制与双滑轨结构连接的可移动单元沿着调整命对应的移动方向:向左移动,移动调整命令对应的移动距离:2cm,以将平板电脑的重心位置调整至最佳重心位置,能够调整平板电脑的重心位置。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实现图1及其具体实施例中的方法,请参考图2,图为2本实施例电子设备的架构图。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
可移动单元201;第一判断单元202,用于当可移动单元201处于第一位置,且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位于与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重心位置时,判断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重心位置;处理单元203,在电子设备需要调整重心位置时,生成一调整命令;驱动装置204,用于执行调整命令,将可移动单元201移动至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重心位置从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
其中,可移动单元201具体为:可移动电池单元和/或可移动电路板。
其中,第一判断单元202具体用于:判断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方式是否发生改变。
其中,第一判断单元202具体用于:判断用户是否从单手握持或双手握持电子设备改变为双手握持或单手握持电子设备;或判断用户握持在电子设备上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
其中,第一判断单元202具体用于:判断放置电子设备的方式是否发生改变。
其中,第一判断单元202具体用于:判断电子设备是否由横屏放置或竖屏放置改变为竖屏放置或横屏放置;或判断是否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放置于一支撑面上,而电子设备的第二部分处于悬空状态。
其中,第一判断单元202具体用于:判断电子设备是否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至第二工作状态。
其中,处理单元203具体用于:在电子设备需要调整重心位置时,获得可移动单元201需要移动的移动参数;基于移动参数,生成调整命令。
其中,移动参数具体为: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
其中,驱动装置204具体用于:执行调整命令,获得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控制可移动单元201沿着移动方向,移动移动距离,将可移动单元201移动至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
其中,驱动装置还用于:将可移动单元201固定在第二位置上,以将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固定在第二重心位置上。
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通过前述对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实施方法,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当所述可移动单元处于第一位置,且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位于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重心位置时,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在所述电子设备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时,生成一调整命令,再通过所述驱动装置执行所述调整命令,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重心位置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的技术问题,能够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由于可以通过判断用户握持电子设备的方式是否发生改变,也可以通过判断放置所述电子设备的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还可以通过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进而将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重心位置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能够在多种情况下调整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
更进一步,由于所述可移动单元沿着移动方向、移动所述移动距离,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所述第二位置,能够精确地将所述可移动单元调整到与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重心位置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精确地调整到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
更进一步,由于在所述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重心位置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之后,还包括:将所述可移动单元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置上,以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重心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二重心位置上,能够在重心位置调整后,固定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2)

1.一种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可移动单元和一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控制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可移动单元处于第一位置,且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位于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重心位置时,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
在所述电子设备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时,生成一调整命令;
通过所述驱动装置执行所述调整命令,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重心位置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单元具体为:可移动电池单元和/或可移动电路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用户是否有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操作;
在有所述握持操作时,获得与所述握持操作相关的握持参数;
基于所述握持参数,判断用户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电子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用户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具体为:
判断所述握持方式是否在单手握持和双手握持间切换,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或
判断所述握持方式对应的握持位置是否从第一握持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握持位置不同的第二握持位置,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放置状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放置状态时,获得与所述放置状态相关的放置参数;
基于所述放置参数,判断放置所述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是否方式改变,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电子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放置参数,判断放置所述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是否方式改变,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是否在横屏放置和竖屏放置间切换,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或
判断所述放置方式对应的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放置于一支撑面上,而所述电子设备的与所述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处于悬空状态,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具体包括: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获得与所述工作状态相关的工作状态参数;
基于所述工作状态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间切换,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电子设备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时,生成一调整命令,具体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时,获得所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参数;
基于所述移动参数,生成所述调整命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参数具体为: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驱动装置执行所述调整命令,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具体为:
所述驱动装置执行所述调整命令,
控制所述可移动单元沿着所述移动方向,移动所述移动距离,进而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所述第二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重心位置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可移动单元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置上,以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重心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二重心位置上。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可移动单元;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可移动单元处于第一位置,且所述电子设备的重心位置位于与所述第一位置对应的第一重心位置时,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
处理单元,在所述电子设备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时,生成一调整命令;
驱动装置,用于执行所述调整命令,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重心位置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重心位置不同的第二重心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单元具体为:可移动电池单元和/或可移动电路板。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对应的用户是否有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操作;
在有所述握持操作时,获得与所述握持操作相关的握持参数;
基于所述握持参数,判断用户握持所述电子设备的握持方式是否发生改变,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握持方式是否在单手握持和双手握持间切换,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或
判断所述握持方式对应的握持位置是否从第一握持位置调整到与所述第一握持位置不同的第二握持位置,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放置状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放置状态时,获得与所述放置状态相关的放置参数;
基于所述放置参数,判断放置所述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是否方式改变,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电子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放置方式是否在横屏放置和竖屏放置间切换,获得第一判断结果;或
判断所述放置方式对应的所述电子设备是否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部分放置于一支撑面上,而所述电子设备的与所述第一部分不同的第二部分处于悬空状态,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电子设备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工作状态时,获得与所述工作状态相关的工作状态参数;
基于所述工作状态参数,判断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状态是否在第一工作状态和第二工作状态间切换,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判断所述电子设备是否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电子设备需要调整所述重心位置时,获得所述可移动单元需要移动的移动参数;
基于所述移动参数,生成所述调整命令。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参数具体为: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具体用于:
执行所述调整命令,控制所述可移动单元沿着所述移动方向,移动所述移动距离,进而将所述可移动单元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所述第二位置。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于:
将所述可移动单元固定在所述第二位置上,以将所述电子设备的所述重心位置固定在所述第二重心位置上。
CN201210568644.1A 2012-12-24 2012-12-24 一种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039019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8644.1A CN103901944B (zh) 2012-12-24 2012-12-24 一种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68644.1A CN103901944B (zh) 2012-12-24 2012-12-24 一种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1944A true CN103901944A (zh) 2014-07-02
CN103901944B CN103901944B (zh) 2017-11-28

Family

ID=50993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68644.1A Active CN103901944B (zh) 2012-12-24 2012-12-24 一种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01944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7979A (zh) * 2015-02-03 2015-05-06 西安三星电子研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用于保护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4715210A (zh) * 2015-03-30 2015-06-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重心调整装置及其调整重心的方法
CN105912078A (zh) * 2016-06-15 2016-08-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6033235A (zh) * 2015-03-09 2016-10-19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模块化手持设备的布局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7179830A (zh) * 2017-05-25 2017-09-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体感应用的信息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465237A (zh) * 2018-03-27 2018-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及其改变质心的方法
CN108720713A (zh) * 2018-07-23 2018-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109496089A (zh) * 2018-11-23 2019-03-1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壳、电子设备组件和电子设备组件的跌落控制方法
CN109525723A (zh) * 2018-11-09 2019-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重心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17568A2 (de) * 1995-11-09 1997-05-15 Arno Mende Höhenverstellbare vorrichtung für bildschirme
CN1804772A (zh) * 2005-01-14 2006-07-19 张原荣 可调整重心的鼠标
US20080026892A1 (en) * 2006-07-26 2008-01-31 Ergotron, Inc. Balanced moment lift system and method
CN201429785Y (zh) * 2009-06-18 2010-03-2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防跌落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1849083U (zh) * 2010-10-21 2011-06-01 杜硕 防摔钢笔
CN102348349A (zh) * 2010-08-05 2012-02-0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手持行动电子装置
CN103176478A (zh) * 2011-12-26 2013-06-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调整电子设备重心位置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7017568A2 (de) * 1995-11-09 1997-05-15 Arno Mende Höhenverstellbare vorrichtung für bildschirme
CN1804772A (zh) * 2005-01-14 2006-07-19 张原荣 可调整重心的鼠标
US20080026892A1 (en) * 2006-07-26 2008-01-31 Ergotron, Inc. Balanced moment lift system and method
CN201429785Y (zh) * 2009-06-18 2010-03-2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防跌落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2348349A (zh) * 2010-08-05 2012-02-08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手持行动电子装置
CN201849083U (zh) * 2010-10-21 2011-06-01 杜硕 防摔钢笔
CN103176478A (zh) * 2011-12-26 2013-06-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调整电子设备重心位置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7979A (zh) * 2015-02-03 2015-05-06 西安三星电子研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用于保护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4597979B (zh) * 2015-02-03 2020-09-01 西安三星电子研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用于保护电子设备的方法
CN106033235A (zh) * 2015-03-09 2016-10-19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模块化手持设备的布局确定方法和装置
WO2016155026A1 (zh) * 2015-03-30 2016-10-0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重心调整装置及其调整重心的方法
CN104715210A (zh) * 2015-03-30 2015-06-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重心调整装置及其调整重心的方法
CN105912078B (zh) * 2016-06-15 2019-11-2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5912078A (zh) * 2016-06-15 2016-08-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7179830A (zh) * 2017-05-25 2017-09-1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体感应用的信息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179830B (zh) * 2017-05-25 2020-06-02 广东智慧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体感应用的信息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8465237A (zh) * 2018-03-27 2018-08-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及其改变质心的方法
US10928266B2 (en) 2018-03-27 2021-02-23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hanging centroid thereof
CN108465237B (zh) * 2018-03-27 2022-09-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设备及其改变质心的方法
CN108720713A (zh) * 2018-07-23 2018-11-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109525723A (zh) * 2018-11-09 2019-03-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重心的调整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9525723B (zh) * 2018-11-09 2021-08-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重心的调整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496089A (zh) * 2018-11-23 2019-03-19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保护壳、电子设备组件和电子设备组件的跌落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1944B (zh) 2017-1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01944A (zh) 一种调整重心位置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13047557A1 (ja) 充電器と制御方法及び端末装置
CN108390468A (zh) 一种自动控制充电的人工智能无线充电器
CN107863473A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上的电动智能控制的锂电池固定装置
CN104163368A (zh) 一种智能散热电梯控制柜
CN109309400B (zh) 一种多功能电子产品充电器
CN109660027A (zh) 一种融合红外导航及磁导航的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及方法
CN203553863U (zh) 电动绞线盘
CN209233570U (zh) 一种融合红外导航及磁导航的机器人自动充电系统
CN209913514U (zh) 无线充电座和充电系统
CN205686093U (zh) 可伸缩的电器设备脚轮机构
CN103457014A (zh) 天线支架
CN206490508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CN208762055U (zh) 一种靶材搬运车
CN204929470U (zh) 一种系统控制柜
CN103752677B (zh) 一种液压冲孔设备
CN208788597U (zh) 一种机械手用转运机构
CN207810743U (zh) 一种磁性元件自动叠层刷粉排坯机
CN203374024U (zh) 一种车库
CN105654823A (zh) 抽拉柜体式电力营销实训装置
CN105350464A (zh) 一种无人飞行器的停靠站台
CN110649681A (zh) 智能调控无线快速充电器
CN205706217U (zh) 一种整体落地式的电动车交流充电桩
CN205566155U (zh) 一种集成电力线载波通讯的直流变频风机驱动器
CN219946103U (zh) 一种电动旋转工作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