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00295A -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00295A
CN103900295A CN201310737946.1A CN201310737946A CN103900295A CN 103900295 A CN103900295 A CN 103900295A CN 201310737946 A CN201310737946 A CN 201310737946A CN 103900295 A CN103900295 A CN 1039002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 storage
body portion
storage material
container body
condensate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379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鸭志田理
平山贵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hle Behr Thermal Systems Japan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002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002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25B39/022Evaporators with plate-like or laminated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24Storage receiver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2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14Collecting or removing condensed and defrost water; Drip tr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9/00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F28B9/08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collecting and remov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06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with variable shape, e.g. with modified tube ends, with different geometric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28F1/025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with variable shape, e.g. with modified tube ends, with different geometrical fe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28F1/06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crimped or corrugated in cross-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8Tubular elements crimped or corrugated in longitudinal s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F17/005Means for draining condensates from heat exchangers, e.g. from 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02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 F28F2001/027Tubular elements of cross-section which is non-circular with dimp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汽车空调中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该车辆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配置在该蒸发器的全部间隙的一部分的多个间隙中的蓄冷材料容器(15)具有与制冷剂流通管(12)接合的容器主体部(18)。在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外表面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分别从上端朝着下端逐渐降低且上下两端开口的多个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各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形成于设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上并向外侧鼓出的两个凸部(23)之间。形成一个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的两个凸部(23)中的至少一方的凸部(23)的长度,与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通风方向的宽度相比较长。

Description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汽车空调中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该车辆在停车时使作为压缩机驱动源的发动机暂时停止。
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将图2的上下、左右作为上下、左右。
背景技术
近年,以环保和汽车的油耗效率提高等为目的,提出了一种在等待信号灯等停车时使发动机自动停止的汽车。
但是,在通常的汽车空调中,一旦使发动机停止,则以发动机为驱动源的压缩机也会停止,因此,具有无法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而导致制冷能力急剧降低的问题。
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考虑对蒸发器付与蓄冷功能,在发动机停止而导致压缩机停止时,释放蓄积在蒸发器中的冷能来将车室内冷却。
作为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本申请人之前曾提出了如下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该蒸发器中,由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并且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且沿通风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构成多个管组,该多个管组沿制冷剂流通管的厚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为并列状,在相邻的管组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在全部间隙中的一部分的间隙中,以跨着管组的全部制冷剂流通管的方式配置有封入了蓄冷材料的蓄冷材料容器,蓄冷材料容器具有与制冷剂流通管接合的容器主体部,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壁上,沿通风方向隔开间隔地设有由多个凸部构成的多个凸部列,该多个凸部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且向外侧突出并且与制冷剂流通管接触,各凸部的长度比蓄冷剂容器的通风方向的宽度短,各凸部从上方朝着下方而向上风侧倾斜(参照日本特开2010-149814号公报)。
根据上述公报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压缩机工作的通常制冷时,在制冷剂流通管内流动的制冷剂所具有的冷能,经由凸部而传递到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并蓄积在蓄冷材料中,当压缩机停止后,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中所蓄积的冷能,经由凸部以及制冷剂流通管而传递到配置在间隙中的翅片中,并从翅片释放到在该间隙中流动的空气中,在发动机停止而压缩机停止时,能够利用蓄积在蒸发器中的冷能来将车室内冷却,从而能够抑制发动机停止时的制冷能力的急剧降低。
可是,在压缩机的工作时,具有产生在蓄冷材料容器外表面上的冷凝水会冻结的担忧,因此,需要将该冷凝水有效地排出。
但是,上述公报记载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各凸部的长度比蓄冷材料容器的通风方向的宽度短,因此,冷凝水会通过表面张力而蓄留在各凸部列的沿上下方向相邻的凸部彼此之间,而无法顺畅地排出。也就是说,若凸部的长度较短,则蓄留在沿上下方向相邻的凸部彼此之间的冷凝水的量变得比较少,而具有作用在冷凝水上的重力变得比表面张力小的情况,从而冷凝水总是蓄留在相邻的凸部彼此之间而无法顺畅地排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能够将产生在蓄冷材料容器外表面上的冷凝水顺畅地排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由以下方式构成。
1)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且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的多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沿制冷剂流通管的厚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为并列状,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在全部间隙中的一部分的多个间隙中配置有封入了蓄冷材料的蓄冷材料容器,在剩余的间隙中配置有翅片并使其与制冷剂流通管接合,蓄冷材料容器具有与制冷剂流通管接合的容器主体部,该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特征在于,
在容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壁外表面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分别从上端朝着下端逐渐降低且上下两端开口的多个冷凝水排水路径,各冷凝水排水路径形成于设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壁上并向外侧鼓出的两个凸部之间,形成一个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两个凸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凸部的长度,与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通风方向的宽度相比较长。
2)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凸部的突出端与制冷剂流通管接合,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内配置有内翅片,并且,内翅片与容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壁中的形成冷凝水排水路径的底部的部分接合,容器主体部的左侧壁的冷凝水排水路径以及凸部、和右侧壁的冷凝水排水路径以及凸部以整体上不重复的方式,在同一水平面内沿通风方向错开地设置。
3)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设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壁外表面上的全部的冷凝水排水路径中的一部分的冷凝水排水路径,在整体上从上方朝着下方而向上风侧倾斜,剩余的冷凝水排水路径由上下两倾斜部、和使上倾斜部的下端与下倾斜部的上端连通的垂直部构成,该上下两倾斜部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且从上方朝着下方而向上风侧倾斜。
4)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设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壁外表面上的全部的冷凝水排水路径,在整体上从上方朝着下方而向上风侧倾斜。
5)在上述3)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各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上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上缘或下风侧缘部上开口,上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上缘开口的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下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上风侧缘部开口,上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开口的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下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下缘开口。
6)在上述4)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各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上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上缘或下风侧缘部上开口,上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上缘开口的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下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上风侧缘部开口,上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开口的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下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下缘开口。
7)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蓄冷材料容器具有外侧伸出部,该外侧伸出部以与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或上风侧缘部相连,并与制冷剂流通管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伸出的方式设置,在该外侧伸出部上设有膨胀部,该膨胀部相对于容器主体部而向左右两个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鼓出,且左右方向的尺寸比容器主体部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该膨胀部与翅片相比位于通风方向外侧,并且,膨胀部的左右两侧壁中的至少一方是平坦的。
8)在上述7)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以如下方式设置:从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或上风侧缘部的上端具有固定的长度,且仅与该下风侧缘部或上风侧缘部的上下方向的全长中的一部分相连,并与制冷剂流通管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伸出。
9)在上述8)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外侧伸出部的下缘部朝着容器主体部而向下方倾斜。
10)在上述7)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上,存在有通过封闭用于将蓄冷材料注入至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注入口而形成的封固部。
11)在上述10)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所述封固部从外侧伸出部的上端向上方突出地形成,该封固部相对于通风面,朝着上方而向从容器主体部离开的方向倾斜。
12)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由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且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并沿通风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所构成的管组,沿制冷剂流通管的厚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相邻的管组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
13)在上述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的间隙的左右两侧相邻的间隙中,分别配置有外翅片。
根据上述1)~13)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容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壁外表面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分别从上端朝着下端逐渐降低且上下两端开口的多个冷凝水排水路径,各冷凝水排水路径形成于设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壁上并向外侧鼓出的两个凸部之间,形成一个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两个凸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凸部的长度,与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通风方向的宽度相比较长,因此,在产生在蓄留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表面上的冷凝水,通过表面张力而沿着两个凸部从而蓄留在冷凝水排水路径内的情况下,若蓄留的冷凝水的量变多,则作用于所蓄留的冷凝水上的重力会变得比表面张力大,从而所蓄留的冷凝水在冷凝水排水路径内一气流下来。因此,冷凝水蓄留在冷凝水排水路径内的时间变短,能够将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外表面上产生的冷凝水顺畅地排出。
根据上述2)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凸部的突出端与制冷剂流通管接合,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内配置有内翅片,并且,内翅片与容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壁中的形成冷凝水排水路径的底部的部分接合,容器主体部的左侧壁的冷凝水排水路径以及凸部、和右侧壁的冷凝水排水路径以及凸部以整体上不重复的方式,在同一水平面内沿通风方向错开地设置,因此,通过适当地调节冷凝水排水路径以及凸部的通风方向的宽度、和通风方向的错开宽度,能够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左右的各侧壁上设置与内翅片接触的接触部分和不与内翅片接触的非接触部分,并且,能够在从左右任意一方观察蓄冷材料容器时容器主体部的左右的各侧壁与制冷剂流通管重叠的重叠部分中,使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左右的各侧壁中的与内翅片接触的接触部分的面积,比不与内翅片接触的非接触部分的面积大。因此,无论在蓄冷时还是在释冷时的情况下,都使蓄冷材料容器的左右两侧壁与蓄冷材料之间的经由内翅片的热传递性能优秀。
根据上述3)、4)、5)或6)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能够在通风时,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下侧部分上保持冷凝水,因此,在制冷时(蓄冷时)以及释冷时,能够通过冷凝水的作为显热的冷能,来抑制从制冷剂流通管与蓄冷材料容器之间通过的风的温度上升。
根据上述7)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压异常上升的情况下,外侧伸出部的膨胀部的左右两侧壁中的平坦的侧壁以向外侧鼓出的方式变形,从而能够防止蓄冷材料容器因内压的异常上升而破损。
根据上述8)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以从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或上风侧缘部的上端具有固定的长度,且仅与该下风侧缘部或上风侧缘部的上下方向的全长中的一部分相连,并与制冷剂流通管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伸出的方式设置,因此,能够减少存在于不与制冷剂流通管直接接触的外侧伸出部内的蓄冷材料的量,并能减少封入在蓄冷材料容器内的全部蓄冷材料中的无法有效冷却的蓄冷材料的量。即,在通常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例如-40~90℃的范围内,液相状态的蓄冷材料会发生密度变化,并且残留在蓄冷材料容器内的空气会热膨胀,从而导致内压上升。蓄冷材料容器的强度、以及所封入的蓄冷材料的体积相对于蓄冷材料容器的内部空间的内容积的比例、即蓄冷材料填充率设计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会造成破损的强度及蓄冷材料填充率。由于这种蓄冷材料填充率当然不足100%,所以在蓄冷材料容器内的偏上端的部分存在无蓄冷材料的空间,从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或上风侧缘部的上端在固定长度范围内设置的外侧伸出部内的全部空间也不再由蓄冷材料充满。该结果为,能够减少封入至蓄冷材料容器内的全部蓄冷材料中的无法有效冷却的蓄冷材料的量。
根据上述9)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在例如如上述10)所述那样,从设在外侧伸出部上的蓄冷材料注入口通过而向蓄冷材料容器内注入蓄冷材料时,蓄冷材料变得容易流到容器主体部侧,能够快速地将蓄冷材料注入至蓄冷材料容器内。
根据上述11)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提高了从蓄冷材料注入口通过而将蓄冷材料注入至蓄冷材料容器内时的作业性、以及将蓄冷材料注入口封闭时的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从通风方向下游侧观察到的表示本发明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整体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图1及图2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使用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左视图。
图4是图3的A-A线放大剖视图。
图5表示图1及图2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使用的蓄冷材料容器的上部,是将左侧的金属板切除而表示的相当于图3的一部分的图。
图6是表示图1及图2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使用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图1及图2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使用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内压异常上升的状态的、相当于图4的一部分的图。
图8是表示图1及图2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使用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3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说明中,以通风方向下游侧(图1~图3中用箭头X表示的方向)为前,以其相反侧为后。因此,从前方观察后方时的上下、左右成为图2的上下、左右。
进一步地,在以下说明中,“铝”这一术语,除了包含纯铝以外,还包含铝合金。
图1及图2表示本发明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整体结构,图3~图7表示其主要部分的结构。
在图1及图2中,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具有:以将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状态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铝制第一集液箱2及铝制第二集液箱3、和设在两集液箱2、3之间的热交换芯部4。
第一集液箱2具有位于前侧(通风方向下游侧)的下风侧上集液部5、和位于后侧(通风方向上游侧)且与下风侧上集液部5一体化的上风侧上集液部6。在下风侧上集液部5的左端部上设有制冷剂入口7,在上风侧上集液部6的左端部上设有制冷剂出口8。第二集液箱3具有位于前侧的下风侧下集液部9、和位于后侧且与下风侧下集液部9一体化的上风侧下集液部11。
在热交换芯部4上,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且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前后方向)的多个铝挤压型材制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12,沿左右方向(制冷剂流通管12的厚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为并列状。在此,由沿前后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两个制冷剂流通管12构成的多个组13,沿左右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在相邻的由前后的制冷剂流通管12构成的组13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14。前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2的上端部与下风侧上集液部5连接,并且,该流通管的下端部与下风侧下集液部9连接。另外,后侧的制冷剂流通管12的上端部与上风侧上集液部6连接,并且,该流通管的下端部与上风侧下集液部11连接。
在热交换芯部4的全部间隙14中的一部分的多个间隙14中且在不相邻的间隙14中,以跨着前后两个制冷剂流通管12的方式配置有封入了蓄冷材料(省略图示)的铝制蓄冷材料容器15。另外,在剩余的间隙14中,以跨着前后两个制冷剂流通管12的方式配置有波纹状的外翅片16,并使其钎焊在将形成间隙14的左右两侧的组13构成的前后两个制冷剂流通管12上,该波纹状的外翅片16由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片构成,且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波峰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波谷部、以及连结波峰部和波谷部的连结部构成。在此,在与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5的间隙14的左右两侧相邻的间隙14中分别配置有外翅片16,两个外翅片16位于沿左右方向相邻的蓄冷材料容器15之间。此外,也可以使三个以上的外翅片16位于沿左右方向相邻的蓄冷材料容器15之间。另外,在左右两端的制冷剂流通管12的组13的外侧,也配置有由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片构成的外翅片16,并使其钎焊在前后两个制冷剂流通管12上。进一步地,在左右两端的外翅片16的外侧配置有铝制侧板17,并使其钎焊在外翅片16上。
在该实施方式的蒸发器1中,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7通过而进入至蒸发器1的下风侧上集液部5内,然后从全部制冷剂流通管12通过而从上风侧上集液部6的制冷剂出口8流出。
如图3~图6所示,蓄冷材料容器15为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且将宽度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扁平中空状,并且由容器主体部18和外侧伸出部19构成,该容器主体部18与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2的前侧缘相比位于后方,且钎焊在各组13的前后两个制冷剂流通管12上,该外侧伸出部19以仅与容器主体部18的前侧缘部(下风侧缘部)的一部分、在此为上部相连,并且与前侧制冷剂流通管12的前侧缘相比向前方(通风方向外侧)伸出的方式设置。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内部,以跨着容器主体部18及外侧伸出部19的方式形成有除蓄冷材料容器15的周缘部之外均为中空状的蓄冷材料封入部。外侧伸出部19从容器主体部18的前侧缘部的上端在固定长度范围内设置,外侧伸出部19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与容器主体部18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相比较短。另外,蓄冷材料容器15的外侧伸出部19与外翅片16相比位于通风方向外侧,外侧伸出部19的下缘部19a朝着容器主体部18(通风方向上游侧)而向下方倾斜。此外,在此,容器主体部18及外侧伸出部19的左右方向的厚度相等。
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外表面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分别从上端朝着下端而逐渐变低的多个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在此,设置有:整体从上方朝着下方而向上风侧倾斜的第一冷凝水排水路径21;和第二冷凝水排水路径22,该第二冷凝水排水路径22由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且从上方朝着下方而向上风侧倾斜的上下两个倾斜部22a、和使上倾斜部22a的下端与下倾斜部22a的上端连通的垂直部22b所构成。第二冷凝水排水路径22以包含容器主体部18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方式从上部形成至下部。各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的上端在容器主体部18的上缘或下风侧缘部上开口,其中,上端在容器主体部18的上缘开口的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的下端,在容器主体部18的上风侧缘部开口,上端在容器主体部18的下风侧缘部开口的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的下端,在容器主体部18的下缘开口。各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形成于设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上而向外侧鼓出的两个凸部23之间。形成一个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的两个凸部23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凸部23的长度,与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通风方向的宽度相比较长。此外,相邻的两个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共有位于两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之间的凸部23。所有的凸部23的鼓出顶壁是平坦的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凸部23的平坦的鼓出顶壁在与制冷剂流通管12接触的状态下钎焊在制冷剂流通管12上。容器主体部18的左侧壁18a的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及凸部23、与右侧壁18a的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及凸部23以虽然一部分重复但整体上不重复的方式在同一水平面内沿通风方向多少错开地设置。
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内,在上下方向的大致整体范围内配置有偏置(offset)状的铝制内翅片24。内翅片24是通过使波状带板25沿上下方向排列多个并相互连结为一体而形成的,该波状带板25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波峰部25a、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波谷部25b、以及连结波峰部25a和波谷部25b的连结部25c构成,沿上下方向相邻的两个波状带板25的波峰部25a彼此以及波谷部25b彼此,沿前后方向错开。内翅片24钎焊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内表面上、即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的未形成有凸部23的部分上。凸部23的鼓出顶壁虽与制冷剂流通管12相接触,但并不与内翅片24接触,因此,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各侧壁18a上,设有与内翅片24相接触的接触部分、和不与内翅片24接触的非接触部分。
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外侧伸出部19上,除了靠近通风方向内侧(靠近后侧)的窄幅部分之外,还设有膨胀部26,该膨胀部26向左右两个方向鼓出,且左右方向的尺寸与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相比较大,膨胀部26与外翅片16相比位于通风方向外侧(通风方向下游侧),并且,膨胀部26的左右两侧壁26a是平坦的。
作为向蓄冷材料容器15内填充的蓄冷材料,使用凝固点调整为5~10℃左右的石蜡类潜热蓄冷材料。具体地说,使用正十五烷、正十四烷等。所封入的蓄冷材料的体积相对于蓄冷材料容器15的内部空间的内容积的比例即蓄冷材料填充率优选为70~90%。蓄冷材料从设在外侧伸出部19的上端部且向上方开口的蓄冷材料注入口27通过而被注入到蓄冷材料容器15内。蓄冷材料注入口27设在圆筒状注入部件32的内部,该圆筒状注入部件32固定于外侧伸出部19的上端部并使外侧伸出部19与外部连通。在向蓄冷材料容器15内注入蓄冷材料之后,通过将注入部件32的上部压溃而将蓄冷材料注入口27封闭。该结果为,在外侧伸出部19的上端部,存在有通过封闭蓄冷材料注入口27而形成的封固部28。封固部28从外侧伸出部19的上端向上方突出,相对于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的通风面F(与通风方向正交的面,在此为热交换芯部4的前表面),朝着上方而向从容器主体部18离开的方向、在此为向下风侧倾斜(参照图3)。
在通常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例如-40~90℃的范围内,液相状态的蓄冷材料会发生密度变化,并且残存在蓄冷材料容器15内的空气会热膨胀,从而导致内压上升。蓄冷材料容器15的强度设计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会破损的强度。
如图6具体所示,蓄冷材料容器15由两片大致纵长方形的铝板29、31构成,该铝板29、31是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片施加冲压加工而形成的,且使周缘部彼此相互钎焊。在各铝板29、31上,通过使除了带状周缘部之外的部分向外侧鼓出,而设有:形成容器主体部18及外侧伸出部19的、鼓出高度相等的第一鼓出部29a、31a;形成在第一鼓出部29a、31a中的成为容器主体部18的部分的鼓出顶壁上且成为凸部23的第二鼓出部29b、31b;形成在第一鼓出部29a、31a中的成为外侧伸出部19的部分的鼓出顶壁上且成为膨胀部26的第三鼓出部29c、31c;和以与第三鼓出部29c、31c的上端相连而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且使第三鼓出部29c、31c内与外部连通的半圆筒状的第四鼓出部29d、31d。在此,若使用由上模、下模、和中模构成的多开模对各铝板29、31实施冲压加工,则能够通过仅更换中模而形成高度不同的铝板,该上模形成与第二冷凝水排水路径22的垂直部22b相比存在于上方的第一冷凝水排水路径21、以及第二冷凝水排水路径22的上倾斜部22a和垂直部22b的上部,该下模形成第二冷凝水排水路径22的下倾斜部22a和垂直部22b的下部,该中模形成第二冷凝水排水路径22的垂直部22b的剩余部分。
而且,将内翅片24夹在中间而使第一鼓出部29a、31a的开口彼此相对,并且在第四鼓出部29d、31d之间夹着设在注入部件32下部的小径部32a,在该方式下使两片铝板29、31组合,在该状态下,对两片铝板29、31的周缘部彼此、以及两片铝板29、31与注入部件32进行钎焊,由此形成蓄冷材料容器15。蓄冷材料从上部被压溃之前的注入部件32内的蓄冷材料注入口27通过而被注入到蓄冷材料容器15内,蓄冷材料注入口27通过压溃注入部件32的上部而被密封,由此形成封固部28。从蓄冷材料注入口27通过而被注入到蓄冷材料容器15内的蓄冷材料在进入到外侧伸出部19内之后,进入至容器主体部18。而且,由于外侧伸出部19的下缘部19a朝着容器主体部18而向下方倾斜,所以从蓄冷材料注入口27通过而被注入到蓄冷材料容器15的外侧伸出部19内的蓄冷材料容易流到容器主体部18侧。
上述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与以车辆的发动机为驱动源的压缩机、对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进行冷却的冷凝器(制冷剂冷却器)、对通过冷凝器后的制冷剂进行减压的膨胀阀(减压器)一同构成冷冻循环,并作为汽车空调而搭载在当停车时使压缩机的驱动源即发动机临时停止的车辆例如汽车上。而且,当压缩机工作的情况下,由压缩机压缩并从冷凝器及膨胀阀中通过后的低压的气液混相的双相制冷剂从制冷剂入口7通过而进入至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1的下风侧上集液部5内,然后从全部制冷剂流通管12通过而从上风侧上集液部6的制冷剂出口8流出。而且,制冷剂在制冷剂流通管12内流动期间,与从间隙14中通过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制冷剂变为气相而流出。
在压缩机工作时,在制冷剂流通管12内流动的制冷剂所具有的冷能,经由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上的钎焊在制冷剂流通管12上的凸部23的鼓出顶壁而直接传递到蓄冷材料容器15内的蓄冷材料中,并且,从凸部23的鼓出顶壁,经由左右两侧壁18a的未钎焊在制冷剂流通管12上的部分以及内翅片24而传递到蓄冷材料容器15内的蓄冷材料整体中,从而使冷能蓄积在蓄冷材料中,。
这时,在蓄冷材料容器15表面上产生的冷凝水进入至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内,并通过表面张力而沿着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的两侧的凸部23蓄留在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内。若蓄留的冷凝水的量变多,则作用于所蓄留的冷凝水上的重力会变得比表面张力大,从而所蓄留的冷凝水在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内一气流下来。因此,冷凝水蓄留在冷凝水排水路径21、22内的时间变短,能够将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外表面上产生的冷凝水顺畅地排出。
在压缩机停止的情况下,蓄积在蓄冷材料容器15内的蓄冷材料中的冷能,经由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的钎焊在制冷剂流通管12上的凸部23的鼓出顶壁而直接传递到制冷剂流通管12,并且,从内翅片24经由左右两侧壁18a的未钎焊在制冷剂流通管12上的部分以及凸部23的鼓出顶壁而传递到制冷剂流通管12,进一步地,从制冷剂流通管12通过而传递到该制冷剂流通管12上的钎焊在与蓄冷材料容器15相反一侧的外翅片16上。然后,经由外翅片16而传递到从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15的间隙14的相邻两侧的间隙14中通过的空气中。因此,即使从蒸发器1中通过的风的温度上升了,也能够使该风冷却,因此能够防止制冷能力的急剧降低。
若周围的温度与通常的使用环境温度范围相比变成高温、例如100℃的话,则液相状态的蓄冷材料的密度变化以及残存在蓄冷材料容器15内的空气的热膨胀会愈加明显,并且蓄冷材料容器15的内压会异常上升,但这种情况下,如图7所示,设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外侧伸出部19上的膨胀部26的左右两侧壁26a会以向外侧鼓出的方式变形,从而能够防止蓄冷材料容器15因内压上升而破损。而且,因为与外翅片16相比向下风侧伸出的外侧伸出部19的强度,与钎焊在制冷剂流通管12上的容器主体部18的强度相比较低,所以当周围的温度进一步变为高温的情况下,具有在外侧伸出部19中蓄冷材料容器15会发生破损而使蓄冷材料泄漏的情况。但是,由于制冷剂流通管12不受蓄冷材料容器15的破损的影响,所以能够防止制冷剂流通管12破损。而且,由于蓄冷材料的泄漏位置已经确定,所以能够比较简单地想出应对所泄漏的蓄冷材料的对策。
图8表示本发明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中使用的蓄冷材料容器的变形例。
在图8所示的蓄冷材料容器40的情况下,在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外表面上,隔开间隔地形成且从上端向下端逐渐降低的多个冷凝水排水路径41,整体从上方朝着下方而向上风侧倾斜。各冷凝水排水路径41的上端在容器主体部18的上缘或下风侧缘部上开口,各冷凝水排水路径41的上端在容器主体部18的上缘或下风侧缘部上开口,上端在容器主体部18的上缘开口的冷凝水排水路径41的下端,在容器主体部18的上风侧缘部开口,上端在容器主体部18的下风侧缘部开口的冷凝水排水路径41的下端,在容器主体部18的下缘开口。各冷凝水排水路径41形成于设在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左右两侧壁18a上且向外侧鼓出的两个凸部42之间。形成一个冷凝水排水路径41的两个凸部42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凸部42的长度,与蓄冷材料容器15的容器主体部18的通风方向的宽度相比较长。此外,相邻的两个冷凝水排水路径41共有位于两冷凝水排水路径41之间的凸部42。所有的凸部42的鼓出顶壁是平坦的,并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凸部42的平坦的鼓出顶壁在与制冷剂流通管12接触的状态下钎焊在制冷剂流通管12上。虽省略了图示,但容器主体部18的左侧壁18a的冷凝水排水路径41及凸部42、与右侧壁18a的冷凝水排水路径及凸部以虽然一部分重复但整体上不重复的方式在同一水平面内沿通风方向多少错开地设置。
其他结构与上述蓄冷材料容器15相同,对于同一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此外,蓄冷材料容器40也由两片大致纵长方形的铝板29、31构成,该铝板29、31是通过对两面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硬钎焊片施加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并且使周缘部彼此相互钎焊。在各铝板29、31上具有:形成容器主体部18及外侧伸出部19的、鼓出高度相等的第一鼓出部29a、31a;设在第一鼓出部29a、31a中的形成容器主体部18的部分的鼓出顶壁上且成为凸部42的第二鼓出部29b、31b;设在第一鼓出部29a、31a中的形成外侧伸出部19的部分的鼓出顶壁上且形成膨胀部26的第三鼓出部29c、31c;和以与第三鼓出部29c、31c的上端相连而向上方延伸的方式设置且使第三鼓出部29c、31c内与上方连通的半圆筒状的第四鼓出部29d、31d。

Claims (13)

1.一种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中,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且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的多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沿制冷剂流通管的厚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为并列状,在相邻的制冷剂流通管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在全部间隙中的一部分的多个间隙中配置有封入了蓄冷材料的蓄冷材料容器,在剩余的间隙中配置有翅片并使其与制冷剂流通管接合,蓄冷材料容器具有与制冷剂流通管接合的容器主体部,该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特征在于,
在容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壁外表面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分别从上端朝着下端逐渐降低且上下两端开口的多个冷凝水排水路径,各冷凝水排水路径形成于设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壁上并向外侧鼓出的两个凸部之间,形成一个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两个凸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凸部的长度,与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通风方向的宽度相比较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凸部的突出端与制冷剂流通管接合,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内配置有内翅片,并且,该内翅片与容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壁中的形成冷凝水排水路径的底部的部分接合,容器主体部的左侧壁的冷凝水排水路径以及凸部、和右侧壁的冷凝水排水路径以及凸部以整体上不重复的方式,在同一水平面内沿通风方向错开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设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壁外表面上的全部的冷凝水排水路径中的一部分的冷凝水排水路径,在整体上从上方朝着下方而向上风侧倾斜,剩余的冷凝水排水路径由上下两倾斜部、和使上倾斜部的下端与下倾斜部的上端连通的垂直部构成,该上下两倾斜部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且从上方朝着下方而向上风侧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设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容器主体部的左右两侧壁外表面上的全部的冷凝水排水路径,在整体上从上方朝着下方而向上风侧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各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上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上缘或下风侧缘部上开口,上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上缘开口的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下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上风侧缘部开口,上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开口的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下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下缘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各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上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上缘或下风侧缘部上开口,上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上缘开口的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下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上风侧缘部开口,上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开口的冷凝水排水路径的下端,在容器主体部的下缘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蓄冷材料容器具有外侧伸出部,该外侧伸出部以与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或上风侧缘部相连,并与制冷剂流通管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伸出的方式设置,在该外侧伸出部上设有膨胀部,该膨胀部相对于容器主体部而向左右两个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鼓出,且左右方向的尺寸比容器主体部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该膨胀部与翅片相比位于通风方向外侧,并且,膨胀部的左右两侧壁中的至少一方是平坦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以如下方式设置:从容器主体部的下风侧缘部或上风侧缘部的上端具有固定的长度,且仅与该下风侧缘部或上风侧缘部的上下方向的全长中的一部分相连,并与制冷剂流通管相比向通风方向外侧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外侧伸出部的下缘部朝着容器主体部而向下方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蓄冷材料容器的外侧伸出部上,存在有通过封闭用于将蓄冷材料注入至蓄冷材料容器内的蓄冷材料注入口而形成的封固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固部从外侧伸出部的上端向上方突出地形成,该封固部相对于通风面,朝着上方而向从容器主体部离开的方向倾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由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且宽度方向朝向通风方向、并沿通风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所构成的管组,沿制冷剂流通管的厚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在相邻的管组彼此之间形成有间隙。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在配置有蓄冷材料容器的间隙的左右两侧相邻的间隙中,分别配置有外翅片。
CN201310737946.1A 2012-12-27 2013-12-26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Pending CN1039002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3875 2012-12-27
JP2012283875A JP6088818B2 (ja) 2012-12-27 2012-12-27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0295A true CN103900295A (zh) 2014-07-02

Family

ID=5092871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37946.1A Pending CN103900295A (zh) 2012-12-27 2013-12-26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201320866186.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58095U (zh) 2012-12-27 2013-12-26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66186.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58095U (zh) 2012-12-27 2013-12-26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04680B2 (zh)
JP (1) JP6088818B2 (zh)
CN (2) CN103900295A (zh)
DE (1) DE10201322717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6826A (zh) * 2016-09-12 2018-03-20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4971A (ja) * 2012-12-25 2014-07-07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6088818B2 (ja) * 2012-12-27 2017-03-0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USD738996S1 (en) * 2013-12-06 2015-09-15 Keihin Therm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vaporator with cool storage function
US9643468B2 (en) 2014-08-13 2017-05-09 Fca Us Llc Regenerative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104154682B (zh) * 2014-08-20 2016-05-25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蓄冷式蒸发器
JP6578169B2 (ja) * 2015-09-15 2019-09-18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6596327B2 (ja) * 2015-12-24 2019-10-23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6605338B2 (ja) * 2016-01-21 2019-11-13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2017155969A (ja) * 2016-02-29 2017-09-07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2017159856A (ja) * 2016-03-11 2017-09-14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6722549B2 (ja) * 2016-08-30 2020-07-15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2018095239A (ja) * 2016-12-14 2018-06-21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6975656B2 (ja) * 2018-02-08 2021-12-01 マーレベーア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2019182085A (ja) * 2018-04-05 2019-10-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蒸発器
JP7180244B2 (ja) 2018-09-27 2022-1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可塑化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87A (zh) * 1992-04-03 1994-01-05 昭和铝株式会社 层叠型蒸发器
CN101907378A (zh) * 2009-06-05 2010-12-08 株式会社电装 蓄冷热交换器
CN102109254A (zh) * 2009-12-25 2011-06-29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JP2011133127A (ja) * 2009-12-22 2011-07-07 Showa Denko Kk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CN102264564A (zh) * 2008-12-26 2011-11-30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2374705A (zh) * 2010-08-23 2012-03-14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JP2012154595A (ja) * 2011-01-28 2012-08-16 Showa Denko Kk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CN103868285A (zh) * 2012-12-17 2014-06-18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3900294A (zh) * 2012-12-25 2014-07-02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203758095U (zh) * 2012-12-27 2014-08-06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64632B2 (ja) * 1999-03-31 2005-06-29 株式会社栗本鐵工所 熱交換装置
JP3870865B2 (ja) * 2001-08-08 2007-01-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熱交換器
US6595273B2 (en) * 2001-08-08 2003-07-22 Denso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JP3669337B2 (ja) * 2002-02-25 2005-07-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空調ユニット
JP5624761B2 (ja) * 2009-12-25 2014-11-12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サーマル・テクノロジー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87A (zh) * 1992-04-03 1994-01-05 昭和铝株式会社 层叠型蒸发器
CN102264564A (zh) * 2008-12-26 2011-11-30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1907378A (zh) * 2009-06-05 2010-12-08 株式会社电装 蓄冷热交换器
JP2011133127A (ja) * 2009-12-22 2011-07-07 Showa Denko Kk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CN102109254A (zh) * 2009-12-25 2011-06-29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2374705A (zh) * 2010-08-23 2012-03-14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JP2012154595A (ja) * 2011-01-28 2012-08-16 Showa Denko Kk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CN103868285A (zh) * 2012-12-17 2014-06-18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203704454U (zh) * 2012-12-17 2014-07-09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3900294A (zh) * 2012-12-25 2014-07-02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203758094U (zh) * 2012-12-25 2014-08-06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203758095U (zh) * 2012-12-27 2014-08-06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6826A (zh) * 2016-09-12 2018-03-20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7816826B (zh) * 2016-09-12 2020-11-03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04680B2 (en) 2016-08-02
CN203758095U (zh) 2014-08-06
JP2014126307A (ja) 2014-07-07
DE102013227171A1 (de) 2014-07-03
US20140182330A1 (en) 2014-07-03
JP6088818B2 (ja)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58095U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203758094U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203704454U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202885350U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2264564B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202274681U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202648032U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冷却单元
CN203518743U (zh) 带蓄热功能热交换器
JP5868088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のクーリングユニット
CN102109254B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4613681B (zh) 带蓄热功能的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3100505U (zh) 蓄热材料容器及热交换器
CN202757352U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3252628A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JP2011133182A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5501494B2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JP2014083911A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CN107131682A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206648353U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107816826A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CN203443178U (zh) 蒸发器
JP5501493B2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CN107606822A (zh) 带蓄冷功能的蒸发器
JP2015175588A (ja) エバポレータ
JP2015129597A (ja) エバポレ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