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4074B - 新型杂化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新型杂化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4074B
CN103894074B CN201210584977.3A CN201210584977A CN103894074B CN 103894074 B CN103894074 B CN 103894074B CN 201210584977 A CN201210584977 A CN 201210584977A CN 103894074 B CN103894074 B CN 103894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substrate
counterdie
porous material
hybrid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49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4074A (zh
Inventor
张延风
李猛
郑冬燕
孙予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2105849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940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94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4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4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4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24Water desalination
    • Y02A20/131Reverse-osmosi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杂化膜及其制备和应用,该杂化膜包括:连续相的载体膜和在连续相的载体膜表面负载的多孔材料颗粒;其制备方法包括:1)将多孔材料负载在基板或者底膜上;2)将连续相的载体溶液涂布在负载了多孔材料的基板或底膜上,干燥(或者特定化学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处理),然后脱膜,得到杂化膜。本发明极大地提高杂化膜的分离选择性效果,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适宜大规模生产应用,如在渗透汽化分离、气体分离、汽相渗透分离、液相过滤和海水淡化等过程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新型杂化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膜及其制备和应用,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杂化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与传统的分离技术相比较,膜分离的能耗和设备成本均有大幅较低,再加上操作和维护简单,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使得膜分离在气体分离、溶剂回收、海水淡化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膜分离的主要工业应用局限于高分子膜,因为高分子膜成本低,易加工放大,且具有适中的分离性能。但高分子膜由于其结构本身的限制,难以获得即具有高渗透率,又有高分离选择性的高分子材料,这极大的限制了膜分离的进一步推广应用。1989年,Kulprathipanja等人的US专利4735193和4740219中首次提出杂化膜的概念,即将多孔材料,如分子筛,均匀的分散于连续的高分子相中形成杂化膜。通过分子筛的扩散选择性(分子筛分)和选择性吸附来进一步提高膜的分离性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无机多孔材料的加入可以提高膜的分离选择性和渗透率。此外,杂化膜还综合了聚合物膜低成本易加工的特点,有利于其工业应用。
如果通过将多孔颗粒引入到连续相聚合物中而显著改善了选择性,即大约10%或更高,那么杂化膜可以被描述为表现了“杂化效应”。所谓“杂化效应”依据以下原理:具有孔隙尺寸能够区分聚合物基质内的渗透物的高尺寸和形状选择性分子筛(如沸石或碳分子筛)的引入可以显著改进该杂化膜的选择性,比单独使用纯聚合物膜获得的选择性高。
现有很多关于杂化膜的专利公开,通常的做法是在聚合物基体的连续相中大量添加多孔材料来提高膜材料的分离选择性。实例包括Rojey等人的US专利No.4,925,459和Kulprathipanja等人的US专利No.5,127,925,这些实例所公开的杂化膜,其构成都是将多孔材料分散到连续的聚合物相中形成杂化膜,这些膜可用于从含有至少两种流体组分(通常不同有效直径)的混合物或原料流中分离所需的产物。此外,中国专利CN 101084052A公开了一种具有中孔颗粒的杂化膜的制备方法,其结构也类似于前述公开实例。
在这种结构的杂化膜中,Goh等人认为多孔颗粒的引入会显著改变颗粒附近的聚合物分子链的排布和构型【Sep.Purif.Technol.81(2011)243-264】,进而对较大尺寸渗透物的选择性有明显影响。Zimmerman认为无机颗粒与聚合物材料的相间接触严重影响膜的分离性能,即其界面存在的空隙和缺陷决定了杂化膜的分离选择性【J.Membr.Sci.137(1997)145-154】。大量的研究表明,欲提高分离选择性,需要加入大量的多孔材料,通常至少20wt%,甚至有加入70wt%。然而,如此高含量多孔材料的加入并不能显著提高分离选择性,反而会大大降低膜的机械性能和易加工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杂化膜及其制备和应用。与传统的杂化膜相比,本发明成功地弥补了传统杂化膜的缺陷,并且本发明的杂化膜能极大提高分离选择性,而且该杂化膜机械强度高,易于加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新型杂化膜,包括:连续相的载体膜和在连续相的载体膜表面负载的多孔材料颗粒。如,本发明的杂化膜可以是将多孔材料颗粒负载在连续相的载体膜表面所形成的新型杂化膜。
所述新型杂化膜中,负载的多孔材料(多孔材料颗粒)与连续相的载体膜表面之间的结合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静电吸附、化学键合作用或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
所述新型杂化膜中,膜的形式包括:板框式、卷式、管式和中空纤维式。
所述新型杂化膜中,杂化膜的厚度一般为50纳米~100微米,优选为200纳米~10微米。
所述连续相的载体膜,包括:高分子膜、无机膜和普通杂化膜。
其中,高分子膜可为致密或多孔的。高分子膜的材质包括:任意纯粹的改性或未改性的高分子材料,或多种不同的改性或未改性的高分子材料的混合物。如该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乙烯类聚合物、聚苯乙烯类聚合物、聚烯丙基类聚合物、聚砜、聚碳酸酯、纤维素聚合物、聚酰胺和聚酰亚胺类聚合物、聚醚、聚醚酰亚胺、聚醚酮、聚醚醚酮、聚芳醚、聚二异氰酸酯、聚氨酯、聚酯、聚硫化物、聚三唑、聚苯并咪唑、聚碳化二亚胺、以及包含有上述重复单元的共聚物、含有上述聚合物的接枝物和共混物,其中,接枝物中的典型取代基包括:卤素、羟基、低级烷基(如碳原子为1-4的烷基)、低级烷氧基(如碳原子为1-4的烷氧基)、单环芳基和低级酰基(如碳原子为1-4的酰基)。
所述聚乙烯类聚合物包括:聚乙烯醇,包括聚乙酸乙烯酯和聚丙酸乙烯酯的聚乙烯基酯,聚乙烯基吡啶,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基醚,聚乙烯基酮,包括聚乙烯基醇缩甲醛和聚乙烯基醇缩丁醛的聚乙烯基醛,聚乙烯基酰胺,聚乙烯基脲,聚氯乙烯,聚氟乙烯类及其衍生物;
聚苯乙烯类聚合物,包括:含苯乙烯的共聚物;
纤维素聚合物,包括:乙酸丁酸纤维素、丙酸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硝基纤维素;
聚酰胺和聚酰亚胺类,包括芳香族聚酰胺和芳香族聚酰亚胺;
聚芳醚,包括聚苯醚和聚二甲苯醚;
聚酯(包括聚芳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丙烯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亚苯基酯;
所述无机膜,包括:致密的无机膜和多孔的无机膜;其中,致密的无机膜包括:纯金属膜和合金膜;纯金属膜包括:钯膜;合金膜包括:钯-铜合金膜;多孔的无机膜包括:多孔氧化铝膜,二氧化钛膜,二氧化锆膜,碳化硅膜,氮化硅膜,纳米碳管膜,石墨烯膜和碳分子筛膜等;多孔的无机膜的孔道直径为0.2~100纳米。
所述多孔材料可连续或非连续相的,如为任意具有均匀孔道结构的晶态或无定型的有机、无机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其孔道直径的大小可为0.2nm~20nm,多孔材料颗粒的大小可为5纳米~100微米,厚度可为1纳米~100微米。多孔材料典型的代表包括:分子筛,碳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介孔材料,纳米碳管和石墨烯等。
其中,分子筛包括:任意天然沸石和人工合成的分子筛;该分子筛的定义参见InternationalZeolite Association的定义(http://www.iza-structure.org)。
碳分子筛:参见文献的定义(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193(2001)1–18)。
金属有机骨架(Metal organic frameworks):参见文献(Chem.Rev.2012,112,869–932)对金属有机骨架的定义。包括但不仅限于: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PCP),porouscoordination network(PCN),micro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MCP),zeolite-likemetal□organic framework(ZMOF),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ZIF),covalent-organicframeworks(COF),porous coordination polymer(PCP),metalpeptide framework(MPF),metal azolate frameworks(MAF),mesopor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mesoMOF),metal□biomolecule framework(bio-MOF or MBioF)。
介孔材料包括:无机介孔材料、有机介孔材料和官能化的介孔材料,其材质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和碳。
纳米碳管包括:单壁和多壁碳管,孔径范围为0.3~10纳米。
石墨烯:包括未经处理的石墨烯,官能化的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参见文献的定义(Chem.Rev.2012,112,6156-6214)。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型杂化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多孔材料颗粒负载在基板或者底膜上;
2)将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涂布在负载了多孔材料颗粒的基板或底膜上,干燥(或者特定化学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处理),除去溶剂,然后脱膜,得到最终的杂化膜。
所述步骤1)中,基板为致密或多孔的板,包括:玻璃基板和氧化铝基板等;底膜为致密或多孔的膜,包括:聚合物膜,该聚合物膜包括:聚砜、聚醚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亲水性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聚醚砜;负载方法包括:浸涂法和刷涂法。
所述基板、底膜,包括:干净的基板或底膜,经化学表面处理(以使其表面带固定化学基团)的基板或底膜。其中,化学表面处理包括:用硅烷偶联剂、聚乙烯亚胺(PE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基板或底膜。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该化学表面处理中,通过硅烷偶联剂,如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分子等,以共价键的方式,来实现多孔材料颗粒与连续相的载体膜表面之间的结合连接;通过聚乙烯亚胺与连续相的载体膜表面和多孔材料表面的羟基等极性基团形成氢键,以静电力的的方式,来实现多孔材料颗粒与连续相的载体膜表面之间的结合连接;通过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增加多孔材料与连续相的载体膜之间的结合力。
所述步骤1)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将干燥后的多孔材料分散于溶剂中,制成0.2~3wt%的分散体系,可用超声来分散多孔材料颗粒,如超声分散0.5~2h;用该分散体系浸泡处理干净的基板或底膜,或用该分散体系浸泡处理者经化学表面处理的基板或底膜,在室温~100℃下,以空气或惰性气氛(包括:氮气、氩气)下,浸润时间为1秒~60分钟或以超声辅助处理,再缓慢取出干燥,如此反复1~5次后,使多孔材料颗粒负载于基板或底膜表面。
所述步骤2)中,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中的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中的浓度范围为0.1~50wt%;涂布的方法包括:旋涂法、刮涂法和流延法。
所述步骤2)中,脱膜的步骤为:将带有载体膜和多孔材料颗粒的基板或底膜在100~300℃进行热处理10~60分钟进行脱膜。
再者,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新型杂化膜的应用,如在渗透汽化分离、气体分离、汽相渗透分离、液相过滤(如微滤、超滤、纳滤)和海水淡化等过程中的应用。
本发明在制备杂化膜时,采用合适的负载方式在基板或底膜上预先形成多孔材料的颗粒层(可为单层或多层),然后浇铸成膜,即本发明在连续相的载体膜表面负载多孔材料(如图1所示),负载的多孔材料对于混合物具有吸附选择性或扩散选择性或者兼而有之。进料从杂化膜的多孔材料侧,气体混合物(也可以为液体)渗透通过杂化膜可以有两种途径:①不经过多孔材料,直接扩散通过载体层;②先扩散通过多孔材料,然后再扩散通过多孔材料下面的载体层。
不同于传统杂化膜(无机多孔颗粒分散于聚合物连续相内),本发明的负载在载体膜表面的多孔材料层,不仅可以减少多孔材料颗粒的使用量,而且可以极大的提高杂化膜的分离选择性效果,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廉,适宜大规模生产应用。本发明的杂化膜,其分离选择性相对于纯聚合物膜可以提高至少30%。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新型杂化膜的结构示意图(剖面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的SAPO-34晶种的SEM(扫描电镜)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的SAPO-34晶种的XRD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新型杂化膜(表面负载了SAPO-34晶体的PVA膜)的SEM图,其中,(a)为杂化膜表面,(b)为杂化膜的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连续相的载体(载体膜)溶液的制备可如下:
称取定量的载体(如聚合物),室温或加热搅拌下,缓缓加入定量的溶剂中,充分搅拌至其均匀,过滤除杂质,静置或超声脱泡,得质量分数一定的载体溶液,即铸膜液。
传统杂化膜的制备如下:
称取定量的SAPO-34分子筛晶种,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经长时间超声处理以达到充分分散,再将此晶种悬浮液与适量如上制备的纯铸膜液混合得到传统杂化膜的铸膜液。杂化膜通过刮膜法、旋涂法、流延法等方法制备。将制备好的传统杂化膜在100~300℃进行热处理10~60分钟,经脱膜后,得到最终的传统杂化膜。
下面以更加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实施例1使用聚乙烯醇和SAPO-34分子筛制备杂化膜
步骤(1):配制铸膜液
称取适量的聚乙烯醇(PVA),缓缓加入适量的溶剂二甲亚砜(DMSO)中,加热充分搅拌至其完全溶解;过滤除去杂质,超声脱泡,得质量分数为6%的PVA溶液,即铸膜液。
步骤(2):SAPO-34晶种的制备
SAPO-34晶种的制备按照J.Membr.Sci.,2010,363,29–35中所采用的配方和合成条件。合成出的SAPO-34分子筛晶体的SEM图,如图2所示,晶种为300×300×100nm的片状晶体。SAPO-34分子筛晶种的XRD图谱,如图3所示,是纯粹的SAPO-34晶相,无杂晶。晶种在使用前需在600摄氏度下,空气气氛中焙烧6小时以除去有机模板剂。
步骤(3):SAPO-34分子筛的负载
称取经焙烧处理过的SAPO-34分子筛,加入无水乙醇制成0.7wt%的悬浊液,超声分散2h,以充分分散SAPO-34分子筛晶体。用浸涂法将分子筛晶体负载到玻璃基板上,即用该溶液浸泡处理垂直放置的干净玻璃基板,在室温条件下,浸润时间为60分钟,并以超声辅助处理,再缓慢取出干燥。以上浸涂步骤可以多次(如2-5次),使SAPO-34分子筛晶体完全覆盖玻璃基板表面。
步骤(4):新型杂化膜的制备
在步骤(3)得到的负载有SAPO-34分子筛的玻璃基板上,采用刮涂法涂好步骤(1)得到的PVA铸膜液,经烘干,除去溶剂,得到新型杂化膜。
步骤(4):新型杂化膜的后处理
将制备好的杂化膜在100℃进行热处理10分钟,得到最终的杂化膜。
步骤(5):甲醇-碳酸二甲酯的渗透蒸发分离
甲醇(MeOH)/碳酸二甲酯(DMC)混合物渗透汽化分离测试:操作温度室温~70℃,操作压力为常压,进料液即MeOH/DMC共混物的配比为90/10wt%,渗透测用真空泵抽真空,真空的绝对压力小于1000Pa,用液氮冷阱收集产物。色谱分析进料液及渗透液(渗透测冷阱收集产物)组成。膜的分离性能由分离因子α及渗透通量J两个参数评估:
分离系数α=(Ya/Yb)/(Xa/Xb),其中a表示优先透过组分,b表示随后透过组分,Y为在渗透液中组分的质量分数,X为料液中组分的质量分数;
渗透通量J=M/(A*t),其中,M为渗透过膜的渗透液质量,单位g;A为膜面积,单位m2;t为操作时间,单位h;J为渗透通量,单位g/(m2·h)。
测试结果见表1。
表1MeOH/DMC渗透汽化分离测试结果(70℃)
本实施例得到的新型杂化膜的表面和剖面SEM图,如图4所示。其中,杂化膜表面的SEM图中,可见膜的表面被方形的SAPO-34晶体完全覆盖。杂化膜的剖面SEM图中,可见有至少一层片状的SAPO-34晶体附着在膜的表面。
如表1所示,纯的PVA膜对甲醇-碳酸二甲酯的分离系数为7.5,甲醇的渗透通量为281g/(m2·h)。在PVA膜中加入5wt%的SAPO-34分子筛,分离系数提高到9.1,渗透通量降低至241g/(m2·h)。这说明SAPO-34分子筛的加入,能增加膜的选择性,原因在于甲醇分子的直径(0.36纳米)小于SAPO-34分子筛的孔径(0.38纳米),能渗透通过SAPO-34晶体孔道;而碳酸二甲酯分子直径大于SAPO-34的孔径,不能通过,从而实现了分子筛分。但随着SAPO-34的含量上升到10wt%,分离系数下降到4.0,低于纯的PVA膜,这说明过多的分子筛加入,导致了缺陷的产生,从而降低了分离系数。而将SAPO-34分子筛晶体负载在PVA膜的表面,膜的分离系数较纯PVA膜和传统杂化膜有较大提高。最好的新型杂化膜的分离系数为62.2,较纯PVA膜和5wt%传统杂化膜分别提高了提高680~830%。虽然新型杂化膜的分离系数有极大提高,但膜的渗透通量有一定程度下降。新型杂化膜的分离系数有较大幅度提高的原因在于负载在PVA膜表面的SAPO-34分子筛晶体对原料起着预筛分的作用。SAPO-34分子筛晶体对甲醇-碳酸二甲酯的分离选择性远高于纯PVA膜,顾而,SAPO-34分子筛晶体在高分子膜的表面覆盖不完全,有少量的原料直接渗透通过PVA膜,但大多数原料必须通过SAPO-34分子筛晶体的孔道,所以,总体选择性较纯PVA膜有较大幅度提高。
实施例2用硅烷偶联剂化学键合SAPO-34分子筛和玻璃基板的杂化膜
步骤(1):配制铸膜液,同实施例1。
步骤(2):SAPO-34分子筛的负载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使用硅烷偶联剂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P-TMS)来实现分子筛晶体和PVA膜的共价键合连接。用CP-TMS的甲苯溶液(浓度1wt%)的甲苯溶液预先处理玻璃基板,即将玻璃基板置于含1wt%CP-TMS的甲苯溶液中,在惰性气体气氛下,110℃下加热反应3小时,然后,再使SAPO-34分子筛规则负载分布在玻璃基板表面。
步骤(3):杂化膜的制备
在步骤(2)得到的负载有SAPO-34分子筛的玻璃基板上,采用刮涂法涂好步骤(1)得到的PVA铸膜液,经烘干,然后在将膜在纯甲苯中超声20分钟,取出洗净除去溶剂,得到杂化膜。
步骤(4):杂化膜的后处理,同实施例1。
MeOH/DMC渗透汽化分离测试同实施例1。得到的结果如表2。可见,与纯PVA膜和传统杂化膜相比较,采用共价键合法制备的新型杂化膜的分离系数更高,为21.2。
表2MeOH/DMC渗透汽化分离测试结果(70℃)
实施例3用聚乙烯亚胺氢键连接SAPO-34分子筛和玻璃基板的杂化膜
步骤(1):配制铸膜液,同实施例1。
步骤(2):SAPO-34分子筛在玻璃基板表面的负载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使用聚乙烯亚胺(PEI)预先处理玻璃基板:即1wt%PEI水溶液用旋涂或浸润的方法涂覆在玻璃基板表面,干燥后,利用手指将分子筛粉末在已经负载了PEI的玻璃基板表面按摩,使SAPO-34分子筛规则负载分布在玻璃基板表面。这是利用氢键作用使SAPO-34分子筛规则负载在玻璃基板表面。
步骤(3):杂化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
步骤(4):杂化膜的后处理,同实施例1。
MeOH/DMC渗透汽化分离测试同实施例1。得到的结果如表3。可见,与纯PVA膜和传统杂化膜相比较,采用氢键键合法制备的新型杂化膜的分离系数更高,为27.6。
表3MeOH/DMC渗透汽化分离测试结果(70℃)
实施例4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玻璃基板
步骤(1):配制铸膜液,同实施例1。
步骤(2):SAPO-34分子筛的负载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用1wt%的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水溶液浸泡玻璃基板10分钟,取出,于60摄氏度下烘干。然后,再使SAPO-34分子筛规则负载分布在玻璃基板表面。
步骤(3):杂化膜的制备,同实施例1。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水溶液处理玻璃基板使其表面带上正电,而SAPO-34晶种使带负电的,这样有利于SAPO-34晶种在载体表面的负载。
步骤(4):杂化膜的后处理,同实施例1。
MeOH/DMC渗透汽化分离测试同实施例1。得到的结果如表4。可见,与纯PVA膜和传统杂化膜相比较,采用氢键键合法制备的新型杂化膜的分离系数最高可达29.4。
表4MeOH/DMC渗透汽化分离测试结果(70℃)

Claims (12)

1.一种杂化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连续相的载体膜和在连续相的载体膜表面负载的多孔材料颗粒;所述杂化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1)将多孔材料颗粒负载在基板或者底膜上;
2)将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涂布在负载了多孔材料颗粒的基板或底膜上,干燥或化学反应处理,然后脱膜,得到杂化膜;其中,
所述基板为致密或多孔的板,包括:玻璃基板和氧化铝基板;所述底膜为致密或多孔的膜,包括:聚砜、聚醚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亲水性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和聚醚砜;负载方法包括:浸涂法和刷涂法;所述基板、底膜,包括:干净的基板或底膜,经化学表面处理的基板或底膜;其中,化学表面处理包括:用硅烷偶联剂、聚乙烯亚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基板或底膜;
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所述步骤1)的操作步骤包括:将干燥后的多孔材料颗粒分散于溶剂中,制成0.2~3wt%的分散体系,用超声来分散多孔材料颗粒;用该分散体系浸泡处理干净的基板或底膜,或用该分散体系浸泡处理者经化学表面处理的基板或底膜,在室温~100℃下,以空气或惰性气氛下,浸润时间为1秒~60分钟或以超声辅助处理,干燥,使多孔材料颗粒负载于基板或底膜表面;
所述步骤2)中,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中的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中的浓度范围为0.1~50wt%;涂布的方法包括:旋涂法、刮涂法和流延法;脱膜的步骤为:将带有载体膜和多孔材料颗粒的基板或底膜在100~300℃进行热处理10~60分钟进行脱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杂化膜中,负载的多孔材料颗粒与连续相的载体膜表面之间的结合力包括:范德华力、氢键、静电吸附、化学键合作用或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杂化膜的形式包括:板框式、卷式、管式和中空纤维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杂化膜的厚度为50纳米~100微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相的载体膜,包括:高分子膜、无机膜和普通杂化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杂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膜的材质包括:任意的纯粹高分子材料或多种不同高分子材料的混合物;
其中,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乙烯类聚合物、聚苯乙烯类聚合物、聚烯丙基类聚合物、聚砜、聚碳酸酯、纤维素聚合物、聚酰胺和聚酰亚胺类聚合物、聚醚、聚醚酰亚胺、聚醚酮、聚醚醚酮、聚芳醚、聚二异氰酸酯、聚氨酯、聚酯、聚硫化物、聚三唑、聚苯并咪唑、聚碳化二亚胺、以及包含有上述重复单元的共聚物、含有上述聚合物的接枝物和共混物,其中,接枝物中的典型取代基包括:卤素、羟基、低级烷基、低级烷氧基、单环芳基和低级酰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杂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类聚合物包括:聚乙烯醇,包括聚乙酸乙烯酯和聚丙酸乙烯酯的聚乙烯基酯,聚乙烯基吡啶,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基醚,聚乙烯基酮,包括聚乙烯基醇缩甲醛和聚乙烯基醇缩丁醛的聚乙烯基醛,聚乙烯基酰胺,聚乙烯基脲,聚氯乙烯,聚氟乙烯类及其衍生物;
聚苯乙烯类聚合物,包括:含苯乙烯的共聚物;
纤维素聚合物,包括:乙酸丁酸纤维素、丙酸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硝基纤维素;
聚酰胺和聚酰亚胺类,包括芳香族聚酰胺和芳香族聚酰亚胺;
聚芳醚,包括聚苯醚和聚二甲苯醚;
聚酯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烷基酯,聚丙烯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亚苯基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杂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膜,包括:致密的无机膜和多孔的无机膜;
其中,致密的无机膜包括:纯金属膜和合金膜;纯金属膜包括:钯膜;合金膜包括:钯-铜合金膜;
多孔的无机膜包括:多孔氧化铝膜,二氧化钛膜,二氧化锆膜,碳化硅膜,氮化硅膜,纳米碳管膜,石墨烯膜和碳分子筛膜;多孔的无机膜的孔道直径为0.2~100纳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为任意具有孔道结构的晶态或无定型的有机、无机或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其孔道直径为0.2nm~20nm;
多孔材料颗粒的大小为5纳米~100微米,厚度为1纳米~100微米。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杂化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包括:分子筛,碳分子筛,金属有机骨架,介孔材料,纳米碳管和石墨烯;
其中,分子筛包括:任意天然沸石和人工合成的分子筛;
介孔材料包括:无机介孔材料、有机介孔材料和官能化的介孔材料,其材质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和碳;
纳米碳管包括:单壁和多壁碳管,孔径范围为0.3~10纳米;
石墨烯包括:未经处理的石墨烯,官能化的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化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将多孔材料颗粒负载在基板或者底膜上;
2)将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涂布在负载了多孔材料颗粒的基板或底膜上,干燥或化学反应处理,然后脱膜,得到杂化膜;
所述步骤1)中,基板为致密或多孔的板,包括:玻璃基板和氧化铝基板;
底膜为致密或多孔的膜,包括:聚砜、聚醚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亲水性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和聚醚砜;
负载方法包括:浸涂法和刷涂法;
所述基板、底膜,包括:干净的基板或底膜,经化学表面处理的基板或底膜;其中,化学表面处理包括:用硅烷偶联剂、聚乙烯亚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基板或底膜;
所述硅烷偶联剂,包括: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所述步骤1)的操作步骤包括:
将干燥后的多孔材料颗粒分散于溶剂中,制成0.2~3wt%的分散体系,用超声来分散多孔材料颗粒;用该分散体系浸泡处理干净的基板或底膜,或用该分散体系浸泡处理者经化学表面处理的基板或底膜,在室温~100℃下,以空气或惰性气氛下,浸润时间为1秒~60分钟或以超声辅助处理,干燥,使多孔材料颗粒负载于基板或底膜表面;
所述步骤2)中,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中的溶剂包括: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连续相的载体膜溶液中的浓度范围为0.1~50wt%;涂布的方法包括:旋涂法、刮涂法和流延法;
脱膜的步骤为:将带有载体膜和多孔材料颗粒的基板或底膜在100~300℃进行热处理10~60分钟进行脱膜。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化膜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杂化膜在渗透汽化分离、气体分离、汽相渗透分离、液相过滤和海水淡化过程中的应用。
CN201210584977.3A 2012-12-28 2012-12-28 新型杂化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Active CN1038940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4977.3A CN103894074B (zh) 2012-12-28 2012-12-28 新型杂化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4977.3A CN103894074B (zh) 2012-12-28 2012-12-28 新型杂化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4074A CN103894074A (zh) 2014-07-02
CN103894074B true CN103894074B (zh) 2017-09-29

Family

ID=50985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4977.3A Active CN103894074B (zh) 2012-12-28 2012-12-28 新型杂化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940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90270B (zh) * 2014-08-29 2017-01-25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混合基质膜、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258744A (zh) * 2014-09-10 2015-01-07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碳纳米管/聚氨酯气体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4226127A (zh) * 2014-09-10 2014-12-24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石墨烯/聚氨酯杂化气体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04725596B (zh) * 2015-03-26 2017-06-20 浙江工商大学 一种纳米银/碳纳米管/聚氨酯杂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39923B (zh) * 2015-04-16 2020-12-22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一种氧化石墨烯骨架材料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92658B (zh) * 2015-09-08 2019-02-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纤维有机气体分离膜的制备方法
CA2998153C (en) * 2015-09-10 2021-12-1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Selectively permeable graphene oxide/ polyvinyl alcohol membrane for dehydration
CN105413485B (zh) * 2015-11-10 2017-08-11 北京工商大学 一种杂化有机硅膜的制备方法
TW201733915A (zh) * 2015-11-13 2017-10-01 艾克頌美孚研究工程公司 逆滲透膜及分離
CN105597565B (zh) * 2016-03-11 2018-02-27 天津工业大学 聚四氟乙烯电催化多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79704A (zh) * 2016-03-26 2016-08-24 上海大学 一种含有类沸石咪唑框架材料的混合基质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US11377574B2 (en) 2016-08-23 2022-07-05 Basf Se Composite materials
CN106621864B (zh) * 2016-10-09 2019-03-01 南京工业大学 MOFs-交联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混合基质膜及制备和应用
CN106731885A (zh) * 2016-12-19 2017-05-31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金属有机骨架/金属纳米离子复合过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EP3638408A1 (en) * 2017-05-05 2020-04-22 NX Filtration Holding B.V. Polyelectrolyte multilayer (pem) membranes and their use
CN108854580A (zh) * 2017-05-11 2018-11-23 苏州赛比膜分离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磺化聚醚砜/多孔聚砜有机膜支撑的无机微孔硅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07349807B (zh) * 2017-07-20 2020-05-2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Fe(BTC)镶嵌的大通量聚酰胺纳米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499534B (zh) * 2018-03-30 2021-03-16 南宁学院 一种含石墨烯金属有机骨架致密气体分离杂化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8744997A (zh) * 2018-05-31 2018-11-06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制备分子筛膜的静电自组装晶种涂覆方法
CN108722209A (zh) * 2018-06-13 2018-11-02 贵州永合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杂化膜的加工工艺
CN108786484A (zh) * 2018-06-19 2018-11-13 贵州永合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杂化膜的制备方法
CN108905654B (zh) * 2018-07-11 2021-06-22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一种用于沼气净化脱碳的聚酰亚胺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87653B (zh) * 2018-08-01 2022-10-11 孝感市思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复合膜及制备方法
CN108913196A (zh) * 2018-08-08 2018-11-30 盐城市锦瑞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原油脱硫设备
CN109896775B (zh) * 2019-03-19 2021-12-24 黑龙江大学 一种含有还原氧化石墨烯和聚合物的复合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124536B (zh) * 2019-06-04 2021-01-29 泰州禾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无机双功能层反渗透膜
CN111439472A (zh) * 2020-03-26 2020-07-24 河北迪纳兴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子筛包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602332B (zh) * 2020-12-09 2023-05-16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新概念分子筛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642304B (zh) * 2020-12-10 2022-06-21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聚乙烯亚胺油水分离复合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2915815A (zh) * 2021-01-25 2021-06-08 齐齐哈尔大学 乙基纤维素与沸石复合基质膜及其制备与应用方法
CN112933997B (zh) * 2021-01-27 2022-04-1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原位还原的无机改性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178602B (zh) * 2021-04-25 2022-12-27 长春工业大学 Zif-8/聚醚醚酮和zif-8@go/聚醚醚酮阴离子复合膜的制备
CN114522549A (zh) * 2022-01-19 2022-05-24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sapo-34/pva渗透汽化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CN115138344A (zh) * 2022-06-24 2022-10-04 苏州凯清碳中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mof材料中空纤维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0243A (zh) * 2011-11-17 2012-06-20 常州大学 一种分子筛/有机复合渗透汽化膜的制备方法
CN102580566A (zh) * 2012-03-16 2012-07-1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原位生成无机纳米粒子-聚电解质杂化膜的方法
CN102743981A (zh) * 2012-07-18 2012-10-24 盐城工学院 一种海藻酸钠渗透汽化杂化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00243A (zh) * 2011-11-17 2012-06-20 常州大学 一种分子筛/有机复合渗透汽化膜的制备方法
CN102580566A (zh) * 2012-03-16 2012-07-1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原位生成无机纳米粒子-聚电解质杂化膜的方法
CN102743981A (zh) * 2012-07-18 2012-10-24 盐城工学院 一种海藻酸钠渗透汽化杂化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4074A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4074B (zh) 新型杂化膜及其制备和应用
Shahid et al. MOF-mixed matrix membranes: Precise dispersion of MOF particles with better compatibility via a particle fusion approach for enhanced gas separation properties
Gomes et al. Membranes for gas separation based on poly (1-trimethylsilyl-1-propyne)–silica nanocomposites
US20130313193A1 (en) Metal-organic framework supported on porous polymer
Jomekian et al. Fabrication or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modified MCM-41/PSf nanocomposite membrane coated by PDMS
Vatanpour et al.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membranes with ZIF-8 nanoparticles layer using interfacial method for BSA separation and dye removal
KR102201876B1 (ko) 메탄 선택적 작용기가 도입된 유무기 복합 다공체를 포함하는 메탄 선택성 복합 분리막, 이의 용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7658784B2 (en) Composite material, in particular composite membrane, and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same
Wang et al. Tuning properties of silicalite-1 for enhanced ethanol/water pervaporation separation in its PDMS hybrid membrane
Yan et al. Sonication-enhanced in situ assembly of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embranes: Evolution of nanoparticle distribution and pervaporation performance
EP2915577B1 (en) Zeolite membrane regeneration method
CN105642133A (zh) 一种聚酰胺/COFs杂化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Kiadehi et al. The effect of functionalized carbon nano-fiber (CNF) on gas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polysulfone (PSf) membranes
KR20130128686A (ko) 기체 분리막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2139188A (zh) 分子筛/有机复合渗透汽化分离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WO2012159224A1 (en) Membranes
JP2004514546A (ja) 熱分解炭素ふるい粒子を混合したマトリックス膜及びその製法と使用法
Vatani et al. Mixed matrix membrane of ZSM-5/poly (ether-block-amide)/polyethersulfone for pervaporation separation of ethyl acetate from aqueous solution
CN102824856A (zh) 一种自组装技术原位生成无机纳米粒子杂化膜的制备方法
Wang et al. Facilitated transport membranes by incorporating self-exfoliated covalent organic nanosheets for CO2/CH4 separation
Wu et al. ZIF-8/GO sandwich composite membranes through a precursor conversion strategy for H2/CO2 separation
CN102500243A (zh) 一种分子筛/有机复合渗透汽化膜的制备方法
Jomekian et al. Gas transport behavior of DMDCS modified MCM-48/polysulfone mixed matrix membrane coated by PDMS
Wu et al. Separation of ethyl acetate (EA)/water by tubular silylated MCM-48 membranes grafted with different alkyl chains
Su et al. Vapor linker exchange of partially amorphous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s for ultra‐selective gas sepa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