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1457B - 步行式插秧机 - Google Patents

步行式插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1457B
CN103891457B CN201310738973.0A CN201310738973A CN103891457B CN 103891457 B CN103891457 B CN 103891457B CN 201310738973 A CN201310738973 A CN 201310738973A CN 103891457 B CN103891457 B CN 1038914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edling
wheelses
plantation
transmission c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3897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1457A (zh
Inventor
草本英之
根田满夫
中西康仁
川田诚
石山和宏
奥平雄右
黄春波
盐崎孝秀
佐伯正文
奥村仁
西风圣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6370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108080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0831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138559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91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1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14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 Guiding Agricultural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实现步行式插秧机操作性及安全性的提高,提高行驶性能及栽种性能,实现成本降低。本发明提供的步行式插秧机,分别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左右行驶传动箱,该左右行驶传动箱分别设置有左右车轮,设置分别与左右行驶传动箱一体转动的左右臂,在左右臂上连结左右连结杆(20)的一侧,在左右连结杆的左右之间设置支点轴(19),在支点轴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转接连杆部件(18),在转接连杆部件上分别连结左右连结杆的另一侧,通过转接连杆部件的转动来使左右行驶传动箱转动;设置有连结左右连结杆的弹性部件,设置从前方朝向后方或者从后方朝向前方地对转接连杆部件进行施力的伸缩体(22),将弹性部件做成横跨伸缩体的上方的凸形状。

Description

步行式插秧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步行式插秧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具有采用如下结构的步行式插秧机,即设置:左右车轮;在后端部支撑该车轮并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左右各行驶传动箱;与该行驶传动箱一体转动的左右各臂;追随升降缸的活塞杆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而前后移动的转接连杆部件;以及连结该转接连杆部件的左右两端与上述臂之间的左右各连结杆,转接连杆部件构成为绕配置在左右连结杆之间的上下方向的支点轴自由转动,左右连结杆通过弹簧与转接连杆部件连结,使弹簧追随机体的左右倾斜等引起的左右车轮的分担载荷的变化而伸缩来变更左右连结杆的有效长度。
另外,该步行式插秧机做成如下结构,即、将来自原动机的动力向主传动箱内传动,从该主传动箱内经由左右各行驶传动箱向左右车轮传动,从主传动箱内经由栽种传动轴向栽种传动箱内传动,从栽种传动箱内向多个苗栽种装置及载苗台传动,使载苗台左右移动的同时,苗栽种装置一株一株地刮取该载苗台上的苗栽种到农田中。
另外,该步行式插秧机将原动机及主传动箱配置在比左右车轮的各车轴更靠前侧,将具备栽种传动箱、多个苗栽种装置及载苗台的栽种部配置在比左右车轮的各车轴更靠后侧,将以机体为基准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备用载苗台配置在从侧面观察时为左右车轮的各车轴的上方。
另外,在该步行式插秧机中,载苗台做成沿苗支承板左右移动而向设置在该苗支承板上的各行取苗口一株一株地供给苗的结构,苗栽种装置做成刮取取苗口上的苗栽种到农田中的结构,在栽种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在作为下一行程的行驶标识的农田位置划线的划线器,并设置防护苗支承板的苗支承板防护框架。该划线器为通过从起立姿势切换到向侧方倒伏的倒伏姿势,从而前端部与农田面相接而在农田中划线的结构。
另外,该步行式插秧机做成如下结构,即、以绕各左右方向的转动支点轴上下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与农田面接触的多个浮体,将在前端部设有转动支点轴的各栽种深度调节臂紧固在栽种深度调节轴上,并以该栽种深度调节轴为中心使其与该栽种深度调节轴一体地上下转动,设置有使栽种深度调节轴转动的栽种深度调节杆(参照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具有如下步行式插秧机,设置:左右车轮;在后端部支撑该车轮并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左右各行驶传动箱;与该行驶传动箱一体转动的左右各臂;追随升降缸的活塞杆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而前后移动的转接连杆部件;以及连结该转接连杆部件的左右两端与上述臂之间的左右各连结杆,转接连杆部件构成为以配置在左右连结杆之间的上下方向的支点轴为中心自由转动,设置有与转接连杆部件不同地连接左右行驶传动箱的作为扭杆的弹性部件。上述弹性部件配置在机体的主框架的下侧。
该步行式插秧机设置:对配置在左右车轮之间的左右内侧的两行苗栽种装置的栽种位置进行平整的中央浮体;以及对配置在左右车轮的左右外侧的左右外侧的各一行苗栽种装置的栽种位置进行平整的侧浮体,做成侧浮体的左右宽度比中央浮体的左右宽度小的结构,在行驶传动箱的左右方向外侧配置车轮(参照专利文献2)。
并且,在步行式插秧机中,做成从设置在栽种传动箱内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传动轴经由多个栽种用传动部件向多个苗栽种装置传动的结构,并做成经由多个栽种用传动部件中的左右中央的栽种用传动部件向左右中央两行苗栽种装置传动,经由多个栽种用传动部件中的左右最外侧的栽种用传动部件向左右最外侧的各一行苗栽种装置传动,从上述传动轴经由左右移动用传动部件向使载苗台左右移动的左右移动机构传动的结构,并且具有如下结构,即、在比栽种用传动部件更靠传动下游侧而且与多个栽种用传动部件对应地设置多个因过负荷而断开传动的安全离合器。
另外,在步行式插秧机中,具有如下结构,即、左右各行驶传动箱内中,插入从主传动箱向侧方突出的行驶输出轴和车轴,设置与行驶输出轴一体旋转的主驱动链轮,设置与车轴一体旋转的主从动链轮,在行驶传动箱内的副轴上设置相互一体旋转的副从动链轮和副驱动链轮,在主驱动链轮与副从动链轮之间绕挂第一传动链,在副驱动链轮与主从动链轮之间绕挂第二传动链,在行驶传动箱内进行2级减速传动。
另外,在步行式插秧机中,具有如下结构,即、将设置在机体后端部的操作手柄设置为能够上下转动调节,从而能够与操作员的身高对应地变更操作手柄的高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532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387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为,在步行式插秧机中,实现操作性及安全性的提高,提高行驶性能及栽种性能,实现成本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步行式插秧机,在机体上分别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左右行驶传动箱4、4,该左右行驶传动箱4、4分别设置有左右车轮5、5,设置分别与该左右行驶传动箱4、4一体转动的左右臂21、21,在该左右臂21、21上连结左右连结杆20、20的一方侧,在该左右连结杆20、20的左右之间设置支点轴19,在该支点轴19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转接连杆部件18,在该转接连杆部件18上分别连结左右连结杆20、20的另一方侧,通过上述转接连杆部件18的转动来使左右行驶传动箱4、4转动,该步行式插秧机的特征在于,设置有连结该左右连结杆20、20的弹性部件80,且设置从前方朝向后方、或者从后方朝向前方地对上述转接连杆部件18进行施力的伸缩体22,将上述弹性部件80做成横跨该伸缩体22的上方的凸形状。
方案2的发明根据方案1所述的步行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限制上述转接连杆部件18的转动范围的突起体79a。
方案3的发明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步行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升降缸16,该升降缸16通过使上述转接连杆部件18前后移动而使左右连结杆20、20前后移动,从而使上述左右行驶传动箱4、4上下转动而使上述左右车轮5、5一起上下运动,分别在上述左右连结杆20、20上设置左右限制部件26、26,该左右限制部件26、26通过在使该升降缸16工作而使左右车轮5、5向下运动时与机体的框架25接触,从而限制上述左右车轮5、5进行上下运动,并且将上述弹性部件80设置在以框架25为基准与设置有上述左右限制部件26、26的一侧前后方向相反的一侧。
方案4的发明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步行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左右行驶传动箱4、4上分别形成:收纳受到驱动力而旋转的副轴71的副轴收纳部76;收纳向副轴71传动驱动力的第一传动链73的第一传动链收纳部75;以及收纳从上述副轴71向左右车轮5、5传动驱动力的第二传动链104的第二传动链收纳部77,在比上述第一传动链收纳部75更靠机体左右方向外侧配置上述第二传动链收纳部77,并且在该第二传动链收纳部77的机体左右方向外侧分别配置上述左右车轮5、5。
方案5的发明根据方案3所述的步行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左右车轮5、5的左右之间设置对左右内侧的两行栽种位置进行平整的中央浮体12a,在上述左右车轮5、5的左右外侧设置分别对左右外侧的各一行栽种位置进行平整的左右侧浮体12b、12b,使左右侧浮体12b、12b的左右宽度比上述中央浮体12a的左右宽度窄地构成,在上述左右车轮5、5的后方设置分别整平该左右车轮5、5的行驶痕迹的左右耙子78、78。
方案6的发明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步行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分别接通或断开向上述左右车轮5、5的传动的左右侧离合器61、61,该左右侧离合器61、61包括:以旋转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输入侧部件63;进入设置于该输入侧部件63的槽64的滚珠65;以及在该滚珠65进入槽64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输入侧部件63进行旋转,从而经由该滚珠65传动而以上述旋转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输出侧部件66,通过使该输出侧部件66向沿上述旋转轴心的方向移动,从而断开上述滚珠65与输入侧部件63或输出侧部件66之间的传动,将上述滚珠65每隔以旋转轴心为中心的旋转相位角60度地配置,设置六个。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1的发明,通过用弹性部件80连结左右连结杆20、20,能够防止对左右车轮5、5的相反的上下运动施加阻力而使机体剧烈地左右倾斜,因此使机体的姿势稳定,可实现操作性及安全性的提高,并且提高行驶性能及栽种性能。
另外,通过弹性部件80伴随左右车轮5、5的上下运动而前后移动,从而能够减小弹性部件80的移动空间的上下宽度,可实现机体的低重心化,提高操作性及安全性,并且提高行驶性能及栽种性能。
另外,通过弹性部件80横跨伸缩体22,能够将弹性部件80配置尽量高的位置,可防止农田的泥土附着而导致弹性部件80的功能下降。
另外,由于能够防止弹性部件80与其他部件干涉,因此能够确保机体横摆的对应宽度,提高行驶性能。
根据方案2的发明,除了方案1的发明的效果以外,通过设置限制转接连杆部件18的转动范围的突起体79a,能够防止过度的横摆,因此能够确保机体的姿势的稳定性。
根据方案3的发明,除了方案1或2的发明的效果以外,在使机体在路上行驶时或将机体装入到货车时,若使左右车轮5、5下降而使机体上升,则利用限制部件26限制左右车轮5、5的上下运动,因此能够使机体的姿势稳定地行驶,提高操作性及安全性。
另外,通过在以框架25为基准与限制部件26前后方向相反侧配置弹性部件80,从而将限制部件26和弹性部件80分开配置在框架25的前后,因此可实现机体的小型化。
根据方案4的发明,除了方案1或2的发明的效果以外,由于第一传动链收纳部75位于比第二传动链收纳部77更靠机体左右方向的内侧,因此能够将左右行驶传动箱4、4尽量配置在机体左右方向的内侧,可抑制由左右行驶传动箱4、4产生的向左右外侧的泥土推压,能够提高栽种性能。
根据方案5的发明,除了方案3的发明的效果以外,即使是左右侧浮体12b、12b对左右外侧的各一行苗栽种装置10的栽种位置进行平整的左右宽度小的结构,也能够用左右耙子78、78对苗的栽种位置附近进行平整,因此提高苗的栽种性能。
根据方案6的发明,除了方案1或2的发明的效果以外,能够切断回转内侧的侧离合器61而使机体回转,并且能够利用每隔旋转相位角60度地配置的多数(六个)滚珠65,减小使输出侧部件66向沿上述旋转轴心的方向移动的移动阻力,因此能够减小侧离合器61的操作载荷,提高操作性,能够立即切断侧离合器61而适当地进行小转弯回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步行式插秧机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步行式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侧离合器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转接连杆部件及连结杆和其周边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转接连杆部件及连结杆和其周边部件的剖面侧视图。
图6是表示转接连杆部件及连结杆和其周边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主框架及栽种传动箱的侧视图。
图8是表示栽种传动箱的剖面俯视图。
图9是表示栽种深度调节机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设置有横摆抑制用板簧的结构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11是表示由圆轴构成的弹性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振动子及横摆驱动装置和其周边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毕竟是一个实施方式,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图1及图2是作为苗移植机的步行式插秧机1的整体侧视图及俯视图。该步行式插秧机1具备:设置在机体的前端部的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2;设置在该发动机2的后侧的主传动箱3;分别设置在该主传动箱3的左右的作为行驶支撑部件的左右行驶传动箱4、4;通过来自该左右行驶传动箱4、4的动力进行驱动的作为左右各行驶体的车轮5、5;从主传动箱3的后侧面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6;紧固在主框架6的后端的栽种传动箱7;从该栽种传动箱7的后侧面弯曲地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后部框架8;以及安装在该后部框架8的后端的操作手柄9。
此外,操作手柄9为固定在后部框架8且不能变更位置的结构。在栽种传动箱7的下部安装多个(四个)苗栽种装置10,在后部框架8的前侧设置以能够在左右移动的方式支撑在该框架8上的左右载苗台11。
因此,该步行式插秧机1为一边行驶一边在农田中同时栽种四行量的苗的四行栽的结构。此外,由上述发动机2、主传动箱3、左右行驶传动箱4、4以及左右车轮5、5等构成行驶部行驶车体,由栽种传动箱7、苗栽种装置10以及载苗台11等构成栽种部。
此外,该步行式插秧机1在作为下一行程的行驶的标识的农田位置不设置划线的划线器,而是取代它设置作为邻接栽种行的位置的标识的侧划线器60、60。该侧划线器60、60安装在后述的侧浮体12b、12b的前部,成为从侧浮体12b、12b向作为邻接栽种行的位置的左右外侧突出的结构。
另外,在机体的下部设置作为与农田面接触的多个(三个)的接地体的浮体12,该浮体12通过机体的行驶在农田面滑行而平整土地。浮体12中,机体的左右中央的中央浮体12a对左右内侧的两行苗栽种装置10的栽种位置进行平整,机体的左右两外侧的侧浮体12b、12b对左右外侧的各一行苗栽种装置10的栽种位置进行平整。中央浮体12a做成如下结构,即、前端位于比侧浮体12b、12b的前端靠前侧,前后长度比侧浮体12b、12b长,左右宽度比侧浮体12b、12b宽,接地面积比侧浮体12b、12b宽。
此外,中央浮体12a及侧浮体12b、12b以绕从侧面观察时配置在相同位置的各左右方向的转动支点轴13上下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成为前部追随农田面的凹凸而上下运动的结构。另外,左右车轮5、5分别配置在左右内侧的苗栽种装置10的栽种位置与左右外侧的苗栽种装置10的栽种位置之间的行间的左右中央位置。因此,成为在左右车轮5、5之间配置中央浮体12a,在左右车轮5、5的左右外侧配置侧浮体12b、12b的结构。
发动机2的输出轴向主传动箱3内突入,来自发动机2的动力向主传动箱3内传递。在主传动箱3内设置:能够断开向左右车轮5、5、苗栽种装置10及载苗台11的全部的传动的主离合器;将来自该主离合器的动力分支为向左右车轮5、5的传动路径和向苗栽种装置10及载苗台11的传动路径的动力分支部;在向上述苗栽种装置10及载苗台11的传动路径上能够断开向该苗栽种装置10及载苗台11的传动的栽种离合器;在向上述左右车轮5、5的传动路径上通过啮合的齿轮的切换而能够切换为路上行驶用的前进高速状态、栽种作业用的前进低速状态、齿轮不啮合而成为非传动的中立状态及后退状态这四种状态并变速的变速部;以及在该变速部的传动下游侧能够将向左右车轮5、5的传动切换为非传动状态的左右各侧离合器61。
因此,通过上述变速部及侧离合器61传动到从主传动箱3向左右突出的左右各行驶输出轴101。此外,行驶输出轴101成为使左右行驶传动箱4、4上下转动的转动轴心。成为通过左右行驶传动箱4、4向上下方向的转动,来使设置在左右行驶传动箱4、4的后端部的车轴14上下移动而使左右车轮5、5上下运动的结构。
上述侧离合器61具备:与主传动箱3内的中心齿轮62一体旋转的筒状的输入侧部件63;从旋转外周侧进入设置在输入侧部件63的槽64的滚珠(球体)65;以及覆盖滚珠65的外侧的输出侧部件66。在中心齿轮62的左右配置左右各侧离合器61的输入侧部件63,左右的输入侧部件63成为以插入到内部的左右各行驶输出轴101为旋转轴心进行旋转的结构。输出侧部件66通过花键与左右各行驶输出轴101连接,为与行驶输出轴101一体旋转的结构并且成为能够沿行驶输出轴101向左右移动的结构。在输出侧部件66形成收纳从输入侧部件63的槽64脱落的滚珠65的内径较大的滚珠收纳部67,在滚珠收纳部67的紧靠左右内侧,形成从外侧向上述槽64推入滚珠65的滚珠推入部68。
而且,构成为滚珠推入部68的内径比滚珠收纳部67的内径小。另外,在左右分别设置利用后述的侧离合器杆41操作的侧离合器转换臂69、69,做成通过该侧离合器转换臂69、69的动作而使输出侧部件66向左右移动,切换为使滚珠收纳部67位于与滚珠65对置的位置的侧离合器切断位置、和使滚珠推入部68位于与滚珠65对置的位置的侧离合器接通位置的结构。
也就是,在侧离合器切断位置,通过利用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滚珠收纳在滚珠收纳部67,滚珠65脱离输入侧部件63的槽64,因此不会从输入侧部件63向输出侧部件66传递动力。
另一方面,在侧离合器接通位置,滚珠推入部68强制性地将滚珠65推入输入侧部件63的槽64,因此从输入侧部件63经由滚珠65向输出侧部件66传递动力,输出侧部件66与输入侧部件63一体旋转。此外,输出侧部件66利用复位用压缩弹簧70向侧离合器61成为接通状态的一侧(左右方向外侧)施力。
此外,虽然上述的结构是使输出侧部件66向左右移动而使侧离合器61通断的结构,但也能够做成使输入侧部件向左右移动而使侧离合器通断的结构。输入侧部件63的槽64及滚珠65每隔输入侧部件63及输出侧部件66的旋转相位角60度配置,设置有六个。因此,通过设置多个滚珠65,能够降低侧离合器61的操作载荷,并且能够立即切断侧离合器。
行驶输出轴101插入左右行驶传动箱4、4内,在左右行驶传动箱4、4的前后中间部设置副轴71,在左右行驶传动箱4、4的后端部,以向机体的左右方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车轴14。在左右行驶传动箱4、4内,在设于行驶输出轴101的第一驱动链轮102与设于副轴71的第一从动链轮72之间绕挂第一传动链73,利用第一传动链73从行驶输出轴101向副轴71传动。此外,第一从动链轮72的齿数比第一驱动链轮102的齿数多,第一从动链轮72的直径比第一驱动链轮102的直径大,成为利用第一传动链73减速地传动的结构。
另外,在副轴71上,在设于第一从动链轮72的左右方向外侧的第二驱动链轮74与设于车轴14的第二从动链轮103之间绕挂第二传动链104,利用第二传动链104从副轴71向车轴14传动,左右车轮5、5驱动旋转。此外,第二从动链轮103的齿数比第二驱动链轮74的齿数多,第二从动链轮103的直径比第二驱动链轮74的直径大,成为利用第二传动链104减速而传动的结构。
并且,左右行驶传动箱4、4具备:收纳第一传动链73的第一传动链收纳部75;收纳副轴71的副轴收纳部76;以及收纳第二传动链104的第二传动链收纳部77,以第一传动链73及第一传动链收纳部75为基准使第二传动链104及第二传动链收纳部77位于左右方向外侧,成为后部位于左右方向外侧的俯视时弯曲成曲柄状的形状,在第二传动链104及第二传动链收纳部77的左右方向外侧配置左右车轮5、5。
另外,在左右车轮5、5的后方,在左右分别设置对形成于农田中的左右车轮5、5的行驶痕迹进行平整的耙子(レーキ)78。该耙子78通过紧固在苗支承板27上的耙子安装部件而安装在机体上。
另外,通过栽种离合器的传动,经由从主传动箱3向后侧延伸的栽种传动轴15向栽种传动箱7内传动。此外,将发动机2及主传动箱3配置在比左右车轮5、5的各车轴14更靠前侧,将具备栽种传动箱7、多个苗栽种装置10及载苗台11的栽种部配置在比左右车轮5、5的各车轴14更靠后侧。
在主传动箱3的左侧的侧部紧固液压泵,在主传动箱3的后部紧固液压阀单元,在该液压阀单元的后侧紧固单动式的升降缸(液压升降缸)16。该升降缸16在后部具备作为向前后方向移动的移动部件的活塞杆17,配置在主框架6的上方。因此,当通过液压阀单元的切换而向升降缸16供给来自液压泵的液压时,活塞杆17向后方移动。
另外,当切换为使升降缸16内的液压返回作为液压箱的主传动箱3内的状态时,活塞杆17通过机体的自重而向前方移动。因此,升降缸16及活塞杆17成为驱动器。在活塞杆17的后端部,通过上下方向的支点轴19转动自如地连结作为转接部件的转接连杆部件18。转接连杆部件18在左右中央连结在上下方向的支点轴19,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
此外,在转接连杆部件18的左右中央部设置弹簧支架部18b,设置在活塞杆17上的成为第一施力装置的伸缩体22与弹簧支架部18b接触。因此,通过伸缩体22施加转接连杆部件18绕支点轴19的转动阻力,成为在无负荷状态下转接连杆部件18向中立位置转动而复位的结构。
另外,在活塞杆17的后端部的支点轴19设置横摆限制部79。该横摆限制部79具备在支点轴19的左右两侧向转接连杆部件18的前方突出的左右各突起体79a,成为转接连杆部件18以支点轴19为中心转动规定角度以上时与左右一方的突起体79a接触的结构,由此限制转接连杆部件18以支点轴19为中心的转动的角度,不会极端地产生左右车轮5、5的高低差,实现机体的稳定性。
在转接连杆部件18的左右两端部,通过左右各上下方向的连结轴23连结左右各连结杆20、20的后端部。左右连结杆20、20的前端与紧固在左右行驶传动箱4、4的上侧的左右各臂21、21连结。因此,将左右车轮5、5的接地载荷经由左右行驶传动箱4、4、左右臂21、21以及左右连结杆20、20而由转接连杆部件18承受。
右侧的连结杆20的中途部构成对该右侧的连结杆20的有效长度进行变更的伸缩部24。伸缩部24由形成于右侧的连结杆20的前部的外螺纹和形成于右侧的连结杆20的后部的内螺纹构成,在内螺纹嵌合外螺纹。因此,成为通过使右侧的连结杆20的前部和后部绕该右侧的连结杆20的轴心相对旋转,来变更右侧的连结杆20的长度而进行调节的结构。
此外,设置进行固定的锁紧螺母24a,以免在将右侧的连结杆20设定为所希望的长度的状态下,右侧的连结杆20的前部和后部相对旋转。另一方面,左侧的连结杆20由一体的轴部件构成,成为没有伸缩部24且不能变更长度的结构。在左右连结杆20、20的中途部紧固成为限制部件的板状的限制件26。此外,右侧的连结杆20的限制件26设置在该右侧的连结杆20的前部。
另外,设置由连接左右连结杆20、20的后部的板簧构成的弹性部件80。该弹性部件80成为如下结构,即、通过安装螺栓82紧固在安装板81上,该安装板81的左右两端部紧固在左右各连结杆20、20的下侧,该弹性部件80的左右中央部成为高位的从机体正面观察或背面观察时的山形状,在弹性部件80的左右中央部的下方配置伸缩体22及活塞杆17。
因此,通过弹性部件80,对左右连结杆20、20的相反的前后移动施加阻力,在无负荷状态下,产生转接连杆部件18向中立位置转动而复位的作用。另外,由于弹性部件80的左右中央部为高位的山形状,因此成为弹性部件80不与伸缩体22及活塞杆17干涉的结构。
而且,成为弹性部件80与左右车轮5、5的上下运动位置即左右连结杆20、20的前后移动位置无关地、位于比限制件26及框架25更靠后侧的结构。此外,还能够做成将弹性部件80配置在靠前的位置,并配置在升降缸16的上侧的结构。
因此,当为了将来自液压泵的液压向升降缸16内供给而切换液压阀单元时,活塞杆17向后方移动,转接连杆部件18向后侧移动,该转接连杆部件18通过连结轴23而将左右连结杆20、20向后侧拉,使左右臂21、21向后侧转动,由此左右行驶传动箱4、4向下侧转动,左右车轮5、5向下运动,机体相对低于农田上升。
反之,当为了使升降缸16内的液压返回主传动箱3内而切换液压阀单元时,利用左右车轮5、5的接地载荷,并通过左右臂21、21、左右连结杆20、20以及转接连杆部件18等使活塞杆17向前方返回,左右车轮5、5向上运动,机体相对于农田下降。
另外,成为如下结构,即、在为了使左右车轮5、5最大程度地向下运动而使机体最大程度地上升而使活塞杆17向后方移动到动作行程端时,左右的限制件26从前侧接触机体的框架25,限制转接连杆部件18绕支点轴19的转动,限制左右车轮5、5相反地进行上下运动。
左右车轮5、5为了追随农田的犁底层的左右倾斜或农田的犁底层的凹凸,使转接连杆部件18抵抗伸缩体22及弹性部件80而以支点轴19为中心欲暂时转动,但通过伸缩体22及弹性部件80使转接连杆部件18以向中立位置复位的方式转动,由此维持机体的左右横摆姿势,防止机体的左右倾斜姿势变得不稳定。此外,通过利用伸缩部24对右侧的连结杆20的长度进行变更调节,从而能够对机体的左右倾斜姿势进行调节。
苗栽种装置10及载苗台11通过来自栽种传动箱7的动力进行动作。载苗台11从向栽种传动箱7的左右突出并左右移动的左右移动轴29的左右两端经由左右各连结部件30支撑,沿苗支承板27左右往复移动,向设置在苗支承板27上的各行的取苗口28一株一株地供给苗。
此外,在载苗台11的上部紧固地设置左右移动用轨道34,该左右移动用轨道34被从后部框架8的上部支撑的支撑辊33引导而能够左右移动地支撑。因此,载苗台11在下部能够左右移动地支撑在苗支承板27上,在上部能够左右移动地支撑在支撑辊33上,成为利用来自栽种传动箱7的动力通过左右移动轴29而左右往复移动的结构。另外,在载苗台11具备在左右移动端向取苗口28侧下侧移送苗的各行的苗输送带35。该苗输送带35通过来自栽种传动箱7的动力而动作,在载苗台11的左右移动端将垫状苗移送一株的量而将苗向取苗口28供给。
苗栽种装置10安装在栽种传动箱7的下部,是通过来自该栽种传动箱7的动力动作的曲柄式,分离爪31刮取取苗口28上的苗,推出件32将刮取的苗朝向农田面推出而将苗栽种在农田中。
另外,在苗支承板27的左右外侧设置对苗支承板27进行防护的左右各苗支承板防护框架105。苗支承板防护框架105弯曲成俯视时为U字形而形成。并且,左右的苗支承板防护框架105的左右端成为机体的左右最外端。此外,为了使机体的左右宽度变窄,也可以做成不装配左右的苗支承板防护框架105的结构。
对栽种传动箱7内的传动结构进行说明,通过栽种传动轴15上的安全离合器106向锥齿轮107传动。安全离合器106是因过负荷而断开传动的离合器,成为通过调节离合器的弹簧载荷来调节离合器被切断时的负荷的结构。经由锥齿轮107向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传动轴108传动,从传动轴108经由多组(三组)栽种用驱动链轮109、栽种用链110及栽种用从动链轮111构成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2向多个苗栽种装置10传动。经由多个栽种用传动部件112中的左右中央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2向左右中央的两行苗栽种装置10传动,经由多个栽种用传动部件112中的左右最外侧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2向左右最外侧的各一行苗栽种装置10传动。
另外,从传动轴108经由多对(两对)左右移动用驱动齿轮113及左右移动用从动齿轮114构成的左右移动用传动部件115向使载苗台11左右移动的左右移动机构116传动。此外,左右移动用传动部件115成为从由多对左右移动用驱动齿轮113及左右移动用从动齿轮114构成的多对齿轮组择一地选择进行传动的齿轮组,且能够切换传动比的结构。
左右移动机构116具备:通过来自左右移动用传动部件115的动力驱动的与左右移动用从动齿轮114一体旋转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导程凸轮轴117;通过导程凸轮轴117的旋转而左右移动的导程凸轮118;以及与导程凸轮118一体左右移动的左右移动轴29。导程凸轮轴117是具有斜导槽的众所周知的结构。左右移动轴29的左右两端部向栽种传动箱7的左右外侧突出,通过连结部件30而与载苗台11连结。因此,成为伴随左右移动轴29的左右移动,载苗台11与左右移动轴29一体地左右往复移动的结构。而且,成为经由与导程凸轮轴117一体旋转的苗输送驱动轴向各行苗输送带35传动的结构。
并且,栽种传动轴15配置在左右中央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2的紧靠右侧,左右移动用传动部件115配置在左右中央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2的左侧。并且,栽种传动轴15和左右移动用传动部件115配置在多个栽种用传动部件112中最靠近左右中央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2的左右方向的位置。
因此,栽种传动轴15和左右移动用传动部件115分开配置在左右中央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2的左右。另外,构成为左右中央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2和栽种传动轴15之间的左右方向的间隔比左右中央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2和左右移动用传动部件115之间的左右方向的间隔小。
在操作手柄9的前侧且载苗台11的后侧设置:能够切断向左右车轮5、5、苗栽种装置10及载苗台11的传动的主离合器杆36;以及切断向苗栽种装置10及载苗台11的传动、或为了使升降缸16工作而切换液压阀单元的油路的栽种升降杆37。上述主离合器杆36为能够操作到接通位置和切断位置这两个操作位置的结构,对主传动箱3内的主离合器进行操作而切换为传动状态和非传动状态。上述栽种升降杆37为能够操作到栽种位置、下降位置、中立位置以及上升位置这四个操作位置的结构,对主传动箱3内的栽种离合器进行操作而将栽种传动轴15切换为驱动状态和非驱动状态,并且使升降缸16工作而使左右车轮5、5上下运动。
即、若操作到上述栽种位置,则使栽种离合器处于传动状态而使苗栽种装置10及载苗台11工作,并且因机体的自重而左右车轮5、5受到接地载荷,由此使升降缸16内的液压返回主传动箱3内而使左右车轮5、5向上运动,使机体下降而浮体12成为接地状态。若操作到上述下降位置,则如上所述,在使机体下降的状态下,使栽种离合器处于非传动状态而使苗栽种装置10及载苗台11的工作停止。若操作到上述中立位置,则如上所述,在使苗栽种装置10及载苗台11的工作停止的状态下,断开向升降缸16的油路而使升降缸16的工作固定,使左右车轮5、5在任意的上下位置固定并使机体的升降停止。若操作到上述上升位置,则如上所述,在使苗栽种装置10及载苗台11的工作停止的状态下,向升降缸16内供给液压而使左右车轮5、5向下运动,使机体上升而浮体12成为非接地状态。
而且,成为通过中央浮体12a的上下运动而经由与该中央浮体12a的前部连结的杆切换液压阀单元的油路的结构,并成为当中央浮体12a的前部向上运动时向升降缸16内供给液压而使左右车轮5、5向下运动的结构。因此,成为进行如下升降控制的结构,即、在栽种升降杆37处于上述栽种位置及下降位置时,通过中央浮体12a与农田面接触而上下运动,从而左右车轮5、5进行上下运动以使该中央浮体12a成为所希望的前后姿势,机体达到规定的对地高度。
在操作手柄9及载苗台11的前侧,设置用于对主传动箱3内的变速部进行操作的变速杆38、和用于起动发动机2的反冲旋钮(リコイルノブ)39。此外,处于机体的前端部的发动机2和反冲旋钮39由反冲绳索40连结。在操作手柄9的左右的手柄把手9a的下方设置左右各侧离合器杆41,成为通过该侧离合器杆41对主传动箱3内的左右各侧离合器61进行操作的结构。
在操作手柄9的斜前下侧且后部框架8的左侧设置栽种深度调节杆42,成为通过该栽种深度调节杆42的操作来使与该栽种深度调节杆42一体转动的左右方向的栽种深度调节轴53转动,经由与栽种深度调节轴53一体转动的各栽种深度调节臂54来变更各浮体12的转动支点轴13的上下位置,从而能够对苗栽种装置10的苗的栽种深度进行变更调节的结构。
此外,转动支点轴13紧固于栽种深度调节臂54。在操作手柄9的斜前下侧且后部框架8的右侧设置苗取量调节杆65,成为通过该苗取量调节杆65的操作来变更苗支承板27相对于苗栽种装置10的上下位置,能够对苗栽种装置10的每一株的取苗量进行变更而调节的结构。
在发动机2及主传动箱3的上方设置机罩43。另外,在发动机2的上方设置燃料箱44。在从机罩43的后部的上方至栽种传动箱7的前部的上方的位置,设置载置备用的苗的备用载苗台45。该备用载苗台45由组合棒材而成的框体构成,固定地支撑于备用载苗台支撑框架46。因此,成为备用载苗台45不前后移动的结构。
在备用载苗台45的前后左右的四方设置立起部47,成为通过该立起部47,所搭载的苗不会脱落的结构。备用载苗台45构成为前后宽度大约为60cm、左右宽度大约为120cm的宽度,以便能够载置四张长边方向大约为60cm、短边方向大约为30cm的垫状苗。因此,备用载苗台45能够左右排列四张使长边方向朝向前后方向的垫状苗来载置。
另外,为了容易搬运苗,有时以卷起垫状苗的卷苗的状态处理苗,还能够将该卷苗载置在备用载苗台45。此时,由于将四方的立起部47设定得比较高,因此能够防止载置在备用载苗台45上的卷苗滚动而脱落。此外,将备用载苗台45配置在从侧面观察时为左右车轮5、5的各车轴14的上方,将车轴14设定在与备用载苗台45的前后中央相同的前后位置。
上述备用载苗台支撑框架46配置在机罩43与栽种传动箱7之间。在主框架6固定备用载苗台支撑框架46的固定部件49上紧固为了支撑机罩43的后部而向斜前上方延伸的机罩支撑部件50。由此,提高机罩支撑部件50的支撑强度,能够可靠地牢固地支撑机罩43。
此外,即使做成不通过上述固定部件49而是由主框架6支撑机罩支撑部件50的结构,只要做成将机罩支撑部件50支撑在固定部件49的附近的结构,也能够提高机罩支撑部件50的支撑强度。另外,只要做成由备用载苗台支撑框架46支撑机罩支撑部件50的结构,便能够提高机罩支撑部件50的支撑强度,并且能够缩短机罩支撑部件50而能够小型化,实现轻量化及成本降低。
在机体的前部设置防护发动机2、主传动箱3以及机罩43等的防护框架51,以免受到机体的前方的障碍物的影响。该防护框架51具备:从主传动箱3的左右侧面向前侧延伸的左右各安装部51a、和连结该左右的安装部51a的作为机体前端部的防护部51b。该防护部51b构成为向左右笔直延伸的水平状。
成为如下结构,即、在将机体装入货车的车厢并固定时,分别将绳索挂在上述防护部51b的左右中央部分的左右两端,并且将绳索挂在紧固于后部框架8的上部的钩52上,固定机体的三个部位而牢固地固定在车厢上。
在该步行式插秧机1中,作业者把持操作手柄9的左右的手柄把手9a,将栽种升降杆37操作到栽种位置,使机体下降,并且使栽种部处于能够工作的状态,将主离合器杆36操作到接通位置,一边使机体行驶一边使栽种部工作,由此在农田中同时栽种四行量的苗。当到达农田的田头时,将栽种升降杆37操作到上升位置,使栽种部的工作停止并且使机体上升,对回转内侧的侧离合器杆41进行操作而断开回转内侧的左右车轮5、5的侧离合器61,使机体回转。该机体回转时,通过栽种升降杆37的向上升位置的操作,机体进行上升动作,在机体上升到所希望的高度时,如果将栽种升降杆37向中立位置操作,则能够将机体固定在该高度,作业者容易进行机体的回转操作。
以下,同样地,将栽种升降杆37操作到栽种位置,进行一下行程的栽种作业,在农田中进行苗的栽种。此外,在路上行驶时等,使机体上升,对变速杆38进行适当操作而行驶。
以上,作为第一施力装置对使用了伸缩体22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做成代替伸缩体22而设置横摆抑制用板簧83的结构。该横摆抑制用板簧83安装在紧固于活塞杆17的后端部及支点轴19的板簧安装用部件84上,分别设置在支点轴19的左右两侧。
另一方面,在转接连杆部件18上,与左右的横摆抑制用板簧83对应地左右分别紧固地设置接触部件85,该接触部件85在与横摆抑制用板簧83接触的位置由上下方向的销构成,因此,通过左右的横摆抑制用板簧83与左右的接触部件85接触,左右的横摆抑制用板簧83向中立侧对转接连杆部件18施力。
由此,能够使机体的左右倾斜姿势稳定,提高机体的直进性。此外,也可以代替上述横摆抑制用板簧83,而使用扭转式弹簧。
另外,也可以做成在左右连结杆20、20的中途部,左右分别设置伸缩部,在伸缩部设置对伸缩进行施力的第二施力装置的结构。伸缩部由使左右连结杆20、20的前后的杆部相互滑动的弹簧壳体构成,成为利用设置在弹簧壳体的内部的伸缩用压缩弹簧而与左右车轮5、5的接地载荷相应地伸缩的结构。并且,伸缩部的缩小的伸缩用压缩弹簧的载荷设定为与上述伸缩部的缩小量相同的量且比使左右连结杆20、20前后移动时的第一施力装置、例如伸缩体22的载荷小。
因此,通过伸缩部的快速伸缩动作,能够与农田的局部的凹凸对应地使左右车轮5、5独立地上下运动,抑制机体因农田的局部的凹凸而向左右倾斜。
此外,也可以代替弹簧壳体而由液压式或空气式阻尼器构成伸缩部。由此,能够效率良好地吸收冲击,因此还提高伸缩部的耐久性。另外,在由阻尼器构成伸缩部时,通过设置阻尼器的液压或空气等的流量调节阀,从而能够进行左右车轮5、5的上下运动的速度调节(向农田的追随响应性的调节),得到与农田条件对应的良好的行驶性能。
此外,弹性部件80也可以不用上述的板簧构成,而是用截面为圆形的圆轴构成。并且,设置从升降缸16向上方延伸的支撑件86,能够做成由该支撑件86以不向前后移动的方式支撑弹性部件80的左右中间部的结构。在由圆轴构成弹性部件80时,圆轴以左右轴心为中心转动自如支撑在设于支撑件86的上端部的筒体内。
由此,左右连结杆20、20的相反的前后移动的阻力进一步变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左右车轮5、5的相反的上下运动。此外,也可以由弹性材料构成支撑件86,使支撑件86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于左右车轮5、5的上下运动的结构。
另外,作为不同的结构,做成从主传动箱3经由副壳体向左右行驶传动箱4、4传动的结构,也可以做成根据副壳体的安装姿势来调节左右车轮5、5的高度的结构。
具体地说明,将副壳体做成利用一对齿轮从输入轴向输出轴传动的结构,若以输出轴比输入轴高的姿势将副壳体安装在主传动箱3上,则左右车轮5、5设定在高的位置上,反之,若以输出轴比输入轴低的姿势将副壳体安装在主传动箱3上,则左右车轮5、5设定在低的位置上。若这样设定左右车轮5、5的高低位置,能够与农田的犁底层的深度对应,例如将左右车轮5、5设定在低的位置上,则能够与湿地对应。
此外,副壳体向主传动箱3的安装凸缘部分构成为,即使以传动轴为中心旋转180度,多个螺栓插入用孔的配置也为相同的位置,成为为了切换上述输出轴的高度而使副壳体旋转180度也能够向主传动箱3安装的结构。
另外,作为不同的结构,还能够做成如下结构,即、在左右一方的连结杆20、20设置伸缩驱动器等,设置使左右车轮5、5的上下位置强制性地不同的横摆驱动装置87,设置检测机体的左右倾斜姿势的振动子88,基于该振动子88的动作而控制横摆驱动装置87,以使机体的左右倾斜姿势为所希望的姿势。
此时,做成如下结构,即、在机体的横摆控制中,因凹凸严重的农田等而产生摇动时,能够固定为防止振动子88向左右摆动,不使横摆驱动装置87工作。如果做成通过使橡胶板等摩擦板89从下侧上升并接触振动子88的底面来进行该振动子88的固定的结构,则即使在振动子88稍微向左右摆动的状态下也能够固定振动子88,振动子88的固定变得容易。以往,由于是在振动子上插入固定销等来固定振动子,因此需要使振动子与固定位置一致后插入固定销,振动子的固定也存在困难。
根据以上结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步行式插秧机1设有:左右车轮5、5;在后端部支撑该左右车轮5、5并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左右各行驶传动箱4、4;与该左右行驶传动箱4、4一体地转动的左右各臂21、21;追随升降缸16的活塞杆17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而前后移动的转接连杆部件18;以及连结该转接连杆部件18的左右两端与上述左右臂21、21之间的左右各连结杆20、20,转接连杆部件18构成为绕配置在左右连结杆20、20之间的上下方向的支点轴19自由转动,左右一方连结杆20、20为通过伸缩部24伸缩而以调节后的长度固定的结构,左右另一方连结杆20、20为不能够变更长度的结构。
因此,转接连杆部件18追随农田的犁底层的左右倾斜或农田的犁底层的凹凸,绕上下方向的支点轴19转动,左右车轮5、5相反地上下运动,将机体的左右倾斜姿势维持为所希望的姿势。并且,由于能够利用伸缩部24来调节左右一方连结杆20、20的长度,因此不论转接连杆部件18、左右连结杆20、20、左右臂21、21等的左右车轮5、5的上下运动机构的组装误差或者上述上下运动机构的逐年变化如何,都能够均匀地连接左右车轮5、5,平衡良好地进行左右车轮5、5的上下运动,适当地进行机体的左右横摆,适当地维持苗的栽种姿势及栽种深度。
另外,由于左右另一方连结杆20、20为不能变更长度的结构,且为仅调节左右一方连结杆20、20的长度的结构,因此容易进行左右车轮5、5的相对的上下位置调节,并且仅在左右一方连结杆20、20上设置伸缩部24,由此结构变得简单,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做成如下结构,即、在左右连结杆20、20上分别设置限制部件26,伴随使升降缸16工作而使左右车轮5、5下降,左右各限制部件26与机体的框架25接触,限制左右车轮5、5相反地进行上下运动。
因此,在使机体在路上行驶时或将机体装载入到货车上时,如果使左右车轮5、5下降而使机体上升,则通过限制部件26限制左右车轮5、5的上下运动,因此能够使机体的姿势稳定地行驶,提高操作性及安全性。
另外,做成如下结构,即、将来自原动机2的动力向主传动箱3内传动,从该主传动箱3内经由栽种传动轴15向栽种传动箱7内传动,从设于栽种传动箱7内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传动轴108经由多个栽种用传动部件112向多个苗栽种装置10传动的结构;并做成如下结构,即、经由多个栽种用传动部件112中的左右中央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2向左右中央的两行苗栽种装置10传动,经由多个栽种用传动部件112中的左右最外侧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2向左右最外侧的各一行苗栽种装置10传动,从上述传动轴108经由左右移动用传动部件115向使载苗台11左右移动的左右移动机构116传动;做成苗栽种装置10将载苗台11上的苗刮取一株量栽种到农田中的结构,将栽种传动轴15和左右移动用传动部件115配置在多个栽种用传动部件112中最靠近左右中央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2的左右方向的位置,并且分开配置在左右中央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2的左右,将因过负荷而断开传动的安全离合器106设置在栽种传动轴15上。
因此,通过共用的安全离合器106能够防止在多个苗栽种装置10上产生机械锁定。另外,共用的安全离合器106配置在向左右中央两行苗栽种装置10传动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2的附近,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承受多个苗栽种装置10的驱动阻力,实现动作的可靠性的同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多个苗栽种装置10以及向多个苗栽种装置10传动的传动机构的破损。
另外,做成左右中央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5与栽种传动轴15之间的左右方向的间隔比左右中央的栽种用传动部件112与左右移动用传动部件115之间的左右方向的间隔小的结构。因此,能够进一步效率良好地承受多个苗栽种装置10的驱动阻力,实现动作的可靠性。
另外,做成如下结构,即、将来自原动机2的动力向主传动箱3内传动,从该主传动箱3内经由左右各行驶传动箱4、4向左右车轮5、5传动,从主传动箱3内经由栽种传动轴15向栽种传动箱7内传动,通过来自栽种传动箱7内的传动向多个苗栽种装置10及载苗台11传动;并做成使载苗台11左右移动的同时,苗栽种装置10将该载苗台11上的苗刮取一株量栽种到农田中的结构,将原动机2及主传动箱3配置在比左右车轮5、5的各车轴14更靠前侧,将具备栽种传动箱7、多个苗栽种装置10及载苗台11的栽种部配置在比左右车轮5、5的各车轴14更靠后侧,将以机体为基准在前后方向上不移动的备用载苗台45配置在从侧面观察时为左右车轮5、5的各车轴14的上方。
因此,将作为重量物的原动机2及主传动箱3和栽种部分开配置在车轴14的前后,将放置苗而变重的备用载苗台45配置在从侧面观察时为车轴14的上方,因此能够使机体的前后重量平衡变得良好,能够提高左右车轮5、5的行驶推进力。而且,备用载苗台45以机体为基准在前后方向上不移动,因此能够防止破坏机体的前后重量平衡,实现行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做成在左右各行驶传动箱4、4内插入从主传动箱3向侧方突出的行驶输出轴101和车轴14,将第二传动链104绕挂在设于行驶输出轴101上的驱动链轮102与设于车轴14上的从动链轮103之间的结构。
因此,提高左右车轮5、5的行驶推进力,因此在左右行驶传动箱4、4内,能够以利用了单一的第二传动链104的较小的减速比向左右车轮5、5传动,能够使传动结构简单,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也可以做成将设于机体后端部的操作手柄9固定在机体上而不能进行位置变更的结构。
因此,能够适当地维持施加在操作手柄9的操作荷重,提高操作性。另外,能够省略对操作手柄9进行位置变更的机构,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载苗台11做成沿苗支承板27左右移动地向设置在该苗支承板27上的各行的取苗口28一株一株地供给苗的结构,苗栽种装置10做成刮取取苗口28上的苗栽种到农田中的结构,做成不设置在成为下一行程的行驶标识的农田位置划线的划线器,而是使苗支承板27的左右端或者防护苗支承板27的苗支承板防护框架105的左右端成为机体的左右最外端的结构。
因此,即使在以往一般无法发挥划线作用的起立状态下也能够省略位于机体的左右最外侧的划线器,因此能够减小机体的左右宽,实现机体的紧凑化,并且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载苗台11做成沿苗支承板27左右移动而向设置在该苗支承板27上的各行的取苗口28一株一株地供给苗的结构,苗栽种装置10做成刮取取苗口28上的苗而栽种到农田中的结构,做成不设置防护苗支承板27的苗支承板防护框架105而是使苗支承板27的左右端成为机体的左右最外端的结构。
因此,能够省略防护苗支承板27的苗支承板防护框架105,因此能够减小机体的左右宽度,实现机体的紧凑化,并且实现成本降低。
另外,做成如下结构,即、以绕各左右方向的转动支点轴13在上下转动自如的方式支撑与农田面接触的多个浮体12,将在前端部以焊接方式紧固有转动支点轴13的各栽种深度调节臂54紧固在栽种深度调节轴53上,并使其以该栽种深度调节轴53为中心与该栽种深度调节轴53一体地上下转动,设置使栽种深度调节轴53转动的栽种深度调节杆42。
因此,由于将转动支点轴13以焊接方式紧固在栽种深度调节臂54上,因此可实现结构的简化,并实现成本降低。
并且,步行式插秧机1设置有:左右车轮5、5;在后端部支撑该左右车轮5、5并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左右各行驶传动箱4、4;与该左右行驶传动箱4、4一体转动的左右各臂21、21;追随升降缸16的活塞杆17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而前后移动的转接连杆部件18;以及连结该转接连杆部件18的左右两端与上述左右臂21、21之间的左右各连结杆20、20,转接连杆部件18构成为以配置在左右连结杆20、20之间的上下方向的支点轴19为中心自由转动,设置与转接连杆部件18不同地连接左右连结杆20、20的弹性部件80。
因此,转接连杆部件18追随农田的犁底层的左右倾斜或农田的犁底层的凹凸而绕上下方向的支点轴19转动,左右车轮5、5相反地进行上下运动,将机体的左右倾斜姿势维持为所希望的姿势。另外,利用弹性部件80对左右车轮5、5的相反的上下运动施加阻力,防止机体剧烈地左右倾斜,使机体的姿势稳定,实现操作性及安全性的提高,从而能够提高行驶性能及栽种性能。
而且,弹性部件80安装在伴随左右车轮5、5的上下运动而前后移动的左右连结杆20、20上,伴随左右车轮5、5的上下运动而前后移动,因此能够减小弹性部件80在移动空间的上下宽度,进而实现机体的低重心化,实现操作性及安全性的提高,从而能够提高行驶性能及栽种性能。
另外,将弹性部件80配置在升降缸16或活塞杆17的上侧。
因此,能够将弹性部件80配置在尽量高的位置,能够防止农田的泥土附着而导致弹性部件80的功能下降、或者弹性部件80与平整农田的浮体干涉而导致平整性变差的不良状况。
另外,在左右连结杆20、20分别设置限制部件26,做成伴随使升降缸16工作而使左右车轮5、5下降,左右各限制部件26与机体的框架25接触,限制左右车轮5、5相反地进行上下运动的结构,将弹性部件80配置在以上述框架25为基准与限制部件26前后方向相反侧。
因此,在使机体在路上行驶时或将机体装入到货车上时,如果使左右车轮5、5下降而使机体上升,则通过限制部件26限制左右车轮5、5的上下运动,因此能够使机体的姿势稳定地行驶,提高操作性及安全性。并且,由于将弹性部件80配置在以框架25为基准与限制部件26前后方向相反侧,因此能够将限制部件26和弹性部件80分开配置在框架25的前后,实现机体的小型化。
另外,设置配置在左右车轮5、5之间的中央浮体12a、和配置在左右车轮5、5的左右外侧的侧浮体12b、12b,做成侧浮体12b、12b的左右宽度比中央浮体12a的左右宽度小的结构,左右行驶传动箱4、4做成利用第一传动链73向左右方向的副轴71传动,并从该副轴71经由第二传动链104向左右车轮5、5的车轴14传动的结构,具备收纳第一传动链73的第一传动链收纳部75、收纳副轴71的副轴收纳部76、以及收纳第二传动链104的第二传动链收纳部77,以第一传动链73及第一传动链收纳部75为基准使第二传动链104及第二传动链收纳部77位于左右方向外侧,在第二传动链104及第二传动链收纳部77的左右方向外侧配置左右车轮5、5。
因此,能够利用第一传动链73及第二传动链104阶段性地减速传动,从而能够将左右车轮5、5的旋转速度设定为所希望的速度。并且,由于第一传动链收纳部75以第二传动链收纳部77为基准位于左右方向内侧,因此能够以左右车轮5、5为基准将左右行驶传动箱4、4整体地尽量配置在机体的左右方向内侧,从而能够抑制由左右行驶传动箱4、4产生的向左右外侧的泥土推压,即使在左右宽度小的侧浮体12b、12b也能够抑制向机体的左右外侧的泥土推压,能够提高栽种性能。
另外,做成中央浮体12a对左右内侧的两行苗栽种装置10的栽种位置进行平整,侧浮体12b、12b对左右外侧的各一行苗栽种装置10的栽种位置进行平整的结构,在左右车轮5、5的后方配置对农田进行平整的耙子78。
因此,即使是侧浮体12b、12b对左右外侧的各一行苗栽种装置10的栽种位置进行平整的左右宽度小的结构,也能够利用耙子78对上述栽种位置的附近进行良好地平整,能够提高栽种性能。
另外,设置接通或断开向左右车轮5、5的传动的左右各侧离合器61,侧离合器61具备:以旋转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输入侧部件63;进入设置于该输入侧部件63的槽64的滚珠65;以及在该滚珠65进入槽64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输入侧部件63进行旋转,从而经由该滚珠65传动而以上述旋转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输出侧部件66,做成通过使输出侧部件66向沿上述旋转轴心的方向移动,从而断开滚珠65与输入侧部件63或输出侧部件66之间的传动的结构,将上述滚珠65每隔以上述旋转轴心为中心的旋转相位角60度地配置,设置六个。
因此,能够切断回转内侧的侧离合器61而使机体回转。
另外,通过每隔旋转相位角60度地配置的多个(六个)滚珠65,能够减小使输出侧部件66向沿上述旋转轴心的方向移动的移动阻力,因此能够减小侧离合器61的操作载荷,提高操作性,能够立即切断侧离合器61而适当地进行拐小弯回转。
另外,在活塞杆17与转接连杆部件18之间设置第一施力装置,该第一施力装置对以转接连杆部件18的支点轴19为中心的转动施力。
因此,利用第一施力装置对转接连杆部件18向抑制左右车轮5、5的高低差的一侧施力,可抑制机体较大地左右倾斜,实现操作性及安全性的提高,从而能够提高行驶性能及栽种性能。
另外,将左右连结杆20、20构成为能够利用各伸缩部伸缩,并且在伸缩部设置对伸缩施力的第二施力装置,做成利用第二施力装置对左右连结杆20、20施力的作用力比利用第一施力装置对左右连结杆20、20施力的作用力小的结构。
因此,能够与农田的局部的凹凸对应地使左右车轮5、5独立地上下运动,可抑制机体因农田的局部的凹凸而向左右倾斜,提高机体的稳定性,实现操作性及安全性的提高,从而能够提高行驶性能及栽种性能。
另外,设置以前后不移动的方式支撑弹性部件80的左右中间部的支撑件86。
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左右车轮5、5的相反的上下运动,防止机体剧烈地左右倾斜,使机体的姿势稳定,实现操作性及安全性的提高,从而能够提高行驶性能及栽种性能。

Claims (6)

1.一种步行式插秧机,在机体上分别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左右行驶传动箱(4、4),该左右行驶传动箱(4、4)分别设置有左右车轮(5、5),设置分别与该左右行驶传动箱(4、4)一体转动的左右臂(21、21),在该左右臂(21、21)上连结左右连结杆(20、20)的一方侧,在该左右连结杆(20、20)的左右之间设置支点轴(19),在该支点轴(19)上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设置转接连杆部件(18),在该转接连杆部件(18)上分别连结左右连结杆(20、20)的另一方侧,通过上述转接连杆部件(18)的转动来使左右行驶传动箱(4、4)转动,该步行式插秧机的特征在于,
设置有连结该左右连结杆(20、20)的弹性部件(80),
且设置从前方朝向后方、或者从后方朝向前方地对上述转接连杆部件(18)进行施力的伸缩体(22),将上述弹性部件(80)做成横跨该伸缩体(22)的上方的凸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行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限制上述转接连杆部件(18)的转动范围的突起体(79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步行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升降缸(16),该升降缸(16)通过使上述转接连杆部件(18)前后移动而使左右连结杆(20、20)前后移动,从而使上述左右行驶传动箱(4、4)上下转动而使上述左右车轮(5、5)一起上下运动,
分别在上述左右连结杆(20、20)上设置左右限制部件(26、26),该左右限制部件(26、26)通过在使该升降缸(16)工作而使左右车轮(5、5)向下运动时与机体的框架(25)接触,从而限制上述左右车轮(5、5)进行上下运动,并且,
将上述弹性部件(80)设置在以框架(25)为基准与设置有上述左右限制部件(26、26)的一侧前后方向相反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步行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左右行驶传动箱(4、4)上分别形成:收纳受到驱动力而旋转的副轴(71)的副轴收纳部(76);收纳向副轴(71)传动驱动力的第一传动链(73)的第一传动链收纳部(75);以及收纳从上述副轴(71)向左右车轮(5、5)传动驱动力的第二传动链(104)的第二传动链收纳部(77),
在比上述第一传动链收纳部(75)更靠机体左右方向外侧配置上述第二传动链收纳部(77),并且在该第二传动链收纳部(77)的机体左右方向外侧分别配置上述左右车轮(5、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步行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左右车轮(5、5)的左右之间设置对左右内侧的两行栽种位置进行平整的中央浮体(12a),在上述左右车轮(5、5)的左右外侧设置分别对左右外侧的各一行栽种位置进行平整的左右侧浮体(12b、12b),使左右侧浮体(12b、12b)的左右宽度比上述中央浮体(12a)的左右宽度窄地构成,
在上述左右车轮(5、5)的后方设置分别整平该左右车轮(5、5)的行驶痕迹的左右耙子(78、78)。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步行式插秧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分别接通或断开向上述左右车轮(5、5)的传动的左右侧离合器(61、61),该左右侧离合器(61、61)包括:以旋转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输入侧部件(63);进入设置于该输入侧部件(63)的槽(64)的滚珠(65);以及在该滚珠(65)进入槽(64)的状态下,通过使上述输入侧部件(63)进行旋转,从而经由该滚珠(65)传动而以上述旋转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输出侧部件(66),
通过使该输出侧部件(66)向沿上述旋转轴心的方向移动,从而断开上述滚珠(65)与输入侧部件(63)或输出侧部件(66)之间的传动,将上述滚珠(65)每隔以旋转轴心为中心的旋转相位角60度地配置,设置六个。
CN201310738973.0A 2012-11-30 2013-11-29 步行式插秧机 Active CN1038914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3700 2012-11-30
JP2012263700A JP2014108080A (ja) 2012-11-30 2012-11-30 苗移植機
JP2013008311A JP2014138559A (ja) 2013-01-21 2013-01-21 歩行型田植機
JP2013-008311 2013-01-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457A CN103891457A (zh) 2014-07-02
CN103891457B true CN103891457B (zh) 2017-03-01

Family

ID=50983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38973.0A Active CN103891457B (zh) 2012-11-30 2013-11-29 步行式插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914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04394B (zh) * 2015-06-16 2017-03-22 江苏大学 一种伸缩臂式植苗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11515Y (zh) * 2001-11-30 2002-09-18 王宪武 机动三轮车前轮减震器
DE10205932A1 (de) * 2002-02-12 2003-08-21 Zf Lemfoerder Metallwaren Ag Querstabilisator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4704774B2 (ja) * 2005-03-03 2011-06-22 株式会社クボタ 水田作業機
CN201290228Y (zh) * 2008-10-12 2009-08-19 陈邦仁 一种水稻钵苗移栽机
JP5293720B2 (ja) * 2010-10-04 2013-09-1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乗用型田植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1457A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8622B (zh) 苗移植机
CN202889931U (zh) 步行式插秧机
CN101347068B (zh) 植苗机
JP6590151B2 (ja) 苗移植機
CN103891457B (zh) 步行式插秧机
CN101642012B (zh) 步行式插秧机
JP5221944B2 (ja) 歩行型田植機
CN203575063U (zh) 苗移植机
CN101284496B (zh) 作业机的行驶车体
JP2004275059A (ja) 水田作業機
CN203554905U (zh) 苗移植机
CN203575064U (zh) 苗移植机
JP6372589B2 (ja) 苗移植機
JP2015195742A (ja) 苗移植機
JP6132008B2 (ja) 苗移植機
CN218316927U (zh) 一种单轴连接的拱形四驱车
JP2014138559A (ja) 歩行型田植機
JP5880150B2 (ja) 移植機
JP5736842B2 (ja) クラッチ
JP6229353B2 (ja) 苗移植機
JP2007261579A (ja) 水田作業機
JP2009113806A (ja) 乗用作業機
JP4066093B2 (ja) 苗植装置
JP5862817B2 (ja) 苗移植機
JP2016136933A (ja) 苗植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