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0375B -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0375B
CN103890375B CN201280051333.6A CN201280051333A CN103890375B CN 103890375 B CN103890375 B CN 103890375B CN 201280051333 A CN201280051333 A CN 201280051333A CN 103890375 B CN103890375 B CN 1038903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ypass valve
sliding part
opening
byp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13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0375A (zh
Inventor
稻垣大地
森田绅郎
森田绅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ihin D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ihin D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ihin Dock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90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0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0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03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69/00Low-pressure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 Apparatus with both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injection; Apparatus inj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 F02M69/30Low-pressure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 Apparatus with both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injection; Apparatus inj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starting-up or idling of engines or by means for enriching fuel charge, e.g. below operational temperatures or upon high power demand of engines
    • F02M69/32Low-pressure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 Apparatus with both continuous and intermittent injection; Apparatus injecting different types of fuel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starting-up or idling of engines or by means for enriching fuel charge, e.g. below operational temperatures or upon high power demand of engines with an air by-pass around the air throttle valve or with an auxiliary air passage, e.g. with a variably controlled valve therei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9/00Controlling engines by throttling air or fuel-and-air induction conduits or exhaust conduits
    • F02D9/08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 F02D9/10Throttle valv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Arrangements of such valves in conduits having pivotally-mounted flaps
    • F02D9/1035Details of the valve housing
    • F02D9/1055Details of the valve housing having a fluid by-p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Actuation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其具备:开口有计量孔(18c)的阀引导孔(20);用于开闭计量孔(18c)的旁通阀(30);与该旁通阀连结的滑动件(34);螺合于该滑动件的螺纹孔(42)的螺纹轴(35);和驱动该螺纹轴(35)的马达(27),其中,在滑动件(34)上直接加工有螺纹孔(42),在滑动件(34)上设置有横孔(36),螺纹孔(42)的内端在该横孔(36)中开口,在旁通阀(30)上配设有滑动件(34)和螺旋弹簧(38),该螺旋弹簧(38)对滑动件(34)向一个方向施力,利用在该螺旋弹簧(38)的一部分上形成的紧密贴合卷绕部(38a)覆盖横孔(36)。由此,能够在滑动件上形成高精度的螺纹孔,而且,能够在不使用特别的罩的情况下防止侵入旁通阀内的异物向所述螺纹孔侵入。

Description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已知这样的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149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其不需要对沿轴向将滑动件和旁通阀之间连结起来的螺旋弹簧的固定端进行支承的专用的保持部件,从而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和结构的简化,并且,箱形的旁通阀的敞开面被阀引导孔的上侧面封闭,因此不需要用于滑动件的特别的防脱构件,能够使组装性良好,并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而且,能够实现旁通阀的紧凑化并能够容易地将螺旋弹簧和滑动件收纳于阀内。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为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具备:进气道,其设置于节气门体,通过节气门进行开闭;旁路,其在两端部具有入口孔和出口孔,所述入口孔在比节气门靠上游的进气道开口,所述出口孔在比节气门靠下游的进气道开口;阀引导孔,其是该旁路的一部分,并且在一个内侧面具有阀座面,与所述出口孔连接的计量孔在所述阀座面上开口;旁通阀,其以能够滑动且不能旋转的方式嵌合安装于该阀引导孔,来开闭所述计量孔;滑动件,其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沿轴向与该旁通阀连结;螺纹轴,其螺合于该滑动件的螺纹孔;和马达,其通过驱动该螺纹轴旋转,来使所述滑动件沿轴向移动,从而开闭所述旁通阀,其第1特征在于,所述旁通阀具有:具有平面状的外表面的底壁;从该底壁的两侧端立起的两个侧壁;以及从所述底壁的两端立起的第1端壁和第2端壁,并且所述旁通阀构成为以与所述底壁对置的面为敞开面的箱形,所述阀引导孔的开口有所述计量孔的内侧面形成为平面状的阀座面,并且所述旁通阀的底壁的平面状的外表面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该阀座面接触,以阻止所述滑动件相对于所述阀引导孔的旋转,所述滑动件和螺旋弹簧从所述敞开面收纳于所述旁通阀内,所述螺旋弹簧被所述第1端壁支承,并且对所述滑动件向与所述第2端壁抵接的抵接方向施力。
另外,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于,在第1特征的基础上,在所述滑动件上直接加工而设置有所述螺纹孔,在所述滑动件上设置有横孔,所述螺纹孔的内端在所述横孔中开口,所述螺旋弹簧配置成围绕所述滑动件,并且,利用在该螺旋弹簧的一部分形成的紧密贴合卷绕部覆盖所述横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沿轴向将滑动件和旁通阀之间连结起来的螺旋弹簧的固定端被旁通阀的第1端壁支承,因此也不需要支承该固定端的专用的保持部件,从而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和结构的简化。另外,能够通过阀引导孔的阀座面和旁通阀的平面接触来简单地阻止旁通阀在阀引导孔内的旋转。另外,通过阀引导孔的阀座面和旁通阀的平面接触,即使旁通阀在阀引导孔内沿宽度方向移动,通过旁通阀调节后的计量孔的开度也不会产生变动。而且,在将旁通阀嵌合安装于阀引导孔时,箱形的旁通阀的敞开面被阀引导孔的上侧面封闭,因此能够防止滑动件从旁通阀的敞开面脱离,因此不需要用于滑动件的特别的防脱构件,能够使组装性良好,并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而且,以上侧面作为敞开面的箱形的旁通阀内的收纳空间与将上侧面作为敞开面相对应地具有较大的横截面,因此,能够实现旁通阀的紧凑化,并且能够容易地将螺旋弹簧和滑动件收纳于该收纳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滑动件上直接加工而设置有螺纹孔,在该滑动件上设置有横孔,螺纹孔的内端在横孔中开口,因此,在滑动件上直接加工螺纹孔时,在此之前先进行钻孔加工以使螺纹孔的下孔和横孔交叉,然后在上述下孔上铰孔加工出螺纹孔,不仅能够可靠地防止螺纹孔的加工不足,还能够将此时产生的切屑从横孔顺畅地排出,另外,在清洗螺纹孔时,能够将残留的切屑从横孔顺畅地排出,因此能够得到高精度的螺纹孔。而且,利用在收纳于旁通阀内的螺旋弹簧的一部分上形成的紧密贴合卷绕部,能够防止侵入旁通阀内的异物向横孔侵入,因此能够在不使用特别的罩的情况下防止异物侵入螺纹孔与螺纹轴的螺合部,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和螺纹轴的顺畅的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以安装于发动机的安装状态示出的图,(A)是侧视图,(B)是将空气滤清器拆除后示出的后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2是沿图1的(A)的2-2线的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3是沿图2的3-3线的剖视图。(第1实施方式)
图4是图2的重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第1实施方式)
标号说明
2:节气门体;
3:进气道;
7:节气门;
18:旁路;
18a:入口孔;
18c:计量孔;
18d:出口孔;
20:阀引导孔;
20a:阀座面;
27:马达(电动马达);
30:旁通阀;
30a:第1端壁(前端壁);
30b:第2端壁(后端壁);
30c:侧壁;
30d:底壁;
30e:敞开面;
33:螺纹机构;
34:滑动件;
34c:止转突起;
35:螺纹轴;
36:横孔;
37:限制槽;
38:螺旋弹簧;
38a:紧密贴合卷绕部;
42: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在图1中,节气门体2经由进气管1安装于发动机E,该发动机E搭载于机动二轮车的车体。该节气门体2在中心部具有穿过进气管1与发动机E的进气口连通的进气道3。在节气门体2的上游端连接有空气滤清器4,在进气管1上安装有能够朝向发动机E的进气口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5。节气门体2在安装于发动机E的安装状态下倾斜地配置成,进气道3的轴线A相对于水平面H形成使上游侧向上的角度θ。
在节气门体2的中间部,与进气道3的轴线A垂直且水平配置的阀轴6被支承成能够自由旋转,在该阀轴6上固定安装有用于开闭进气道3的蝶形的节气门7。在阀轴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节气门鼓8,该节气门鼓8用于连接与节气门操作部件(未图示)相连的操作线,在节气门体2的与该节气门鼓8相反的一侧的侧面安装有传感器盒9。在该传感器盒9中收纳有:节气门传感器10,其检测节气门7的开度;负压传感器11,其检测进气道3的下游侧的增压负压;以及电子控制单元12,其得到这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发动机E的其他的运转信息并控制电动马达27的动作。
在图1和图2中,在节气门体2的上侧壁一体地形成有支承座15。在该支承座15上形成有与进气道3的轴线A平行的向上的安装面15a,阀体16与该安装面15a重合,并且被螺栓17紧固于支承座15。
在支承座15和阀体16上形成有旁路18,该旁路18绕开节气门7将进气道3的上游部和下游部之间连通。该旁路18由下述部分构成:入口孔18a,其以在比节气门7靠上游的进气道3开口的方式从支承座15设置至阀体16;计量孔18c,其以与该入口孔18a相邻的方式从阀体16设置至支承座15;连通孔18b,其以将入口孔18a和计量孔18c之间连通的方式设置于阀体16;和出口孔18d,其以将计量孔18c与比节气门7靠下游的进气道3连通的方式设置于支承座15。并且,在节气门7全闭时,在旁路18中流动的发动机E的进气依次通过入口孔18a、连通孔18b、计量孔18c和出口孔18d。在安装面15a与阀体16的下表面之间夹装有密封部件19,该密封部件19围绕旁路18的各部分。
而且,在阀体16上设置有阀引导孔20,该阀引导孔20横穿计量孔18c的上游侧开口端,并且该阀引导孔20的一部分与连通孔18b的下游端部重合。在图示例中,阀引导孔20配置成与所述阀轴6平行,但也可以配置成与所述进气道3的轴线A平行。
另外,在阀体16的一端部一体地连续设置有圆筒状的马达壳体21,在该马达壳体21上设置有:马达安装孔23,其经由环状阶梯部22与阀引导孔20的敞开端连接;和环状的密封凹部24,其与该马达安装孔23的敞开端连接,并且直径比该马达安装孔23的直径大。
在图2~图4中,旁通阀30从马达安装孔23侧滑动自如地嵌合安装于阀引导孔20。这些阀引导孔20和旁通阀30的截面形成为方形,旁通阀30不能在阀引导孔20内旋转。
该方形截面的阀引导孔20的前端在所述连通孔18b的中间位置终止,该阀引导孔20的各个边的长度比圆形截面的连通孔18b的内径长。因此,阀引导孔20的前端壁形成为从连通孔18b的中间部内周立起的肩部20b。
在马达安装孔23中嵌合安装有电动马达27的固定圆筒部27a,在密封凹部24中安装有与固定圆筒部27a的基端外周面紧密接触的O型环28。此时,在固定圆筒部27a的端面与环状阶梯部22之间夹持着圆板状的密封部件29,该密封部件29与从固定圆筒部27a的端面突出的旋转输出轴27b的外周面紧密接触。并且,电动马达27通过螺栓32紧固于马达壳体21。电动马达27具备向其侧方突出的连接器31。
电动马达27的旋转输出轴27b经由螺纹机构33与旁通阀30连结。螺纹机构33由下述部分构成:滑动件34,其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旁通阀30,并且在其中心部具有螺纹孔42;和螺纹轴35,其与所述旋转输出轴27b一体地连续设置,并且螺合于滑动件34的螺纹孔42。并且,如果使旋转输出轴27b即螺纹轴35旋转,则不能旋转的滑动件34沿轴向进给,该滑动件34能够使旁通阀30在全闭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沿轴向移动。旁通阀30的全闭位置是旁通阀30与所述肩部20b抵接而将计量孔18c的上游端封闭的前进位置,旁通阀30的全开位置是旁通阀30使计量孔18c的上游端全开的后退位置。
如图2和图4所明示的那样,在滑动件34的前端部贯穿设置有沿宽度方向贯穿滑动件34的横孔36,所述螺纹孔42的前端在该横孔36开口并终止。
另一方面,所述螺纹轴35的前端部形成为球状端部35a,通过使该球状端部35a抵接于横孔36的圆筒状内表面,由此限制旁通阀30的所述全开位置。
旁通阀30由与所述肩部20b对置的前端壁30a、电动马达27侧的后端壁30b、将该两端壁30a、30b之间连结成一体且对置的侧壁30c、30c、以及底壁30d构成,旁通阀30形成为以上表面为敞开面30e的箱形。该底壁30d的下表面形成为平坦面,在后端壁30b上设置有沿轴向和上下方向贯穿后端壁30b的限制槽37。
另一方面,滑动件34由圆筒部34a、止动凸缘34b和止转突起34c构成,所述圆筒部34a配置在旁通阀30内,所述止动凸缘34b形成于该圆筒部34a的后端且与所述后端壁30b的内表面抵接,所述止转突起34c突出设置于该止动凸缘34b的后端面,且以滑动自如的方式与限制槽37面接触,在止转突起34c和限制槽37的对置面之间设置有间隙44。因此,滑动件34和旁通阀30能够沿上下方向Y和宽度方向X相对移位。
另外,在所述前端壁30a与止动凸缘34b之间压缩设置有围绕滑动件34的圆筒部34a的螺旋弹簧38。该螺旋弹簧38是通过其设定载荷将旁通阀30保持在止动凸缘34b与后端壁30b抵接的抵接位置的部件,由此将滑动件34和旁通阀30之间总是沿轴向没有晃动地连结起来。
另外,在旁通阀30和阀引导孔20中,为了防止旁通阀30从阀座面20a浮起,在能够使旁通阀30滑动的范围内将上下方向Y的间隙39管理得尽量小,但是,由于旁通阀30的宽度方向X的移位不会对旁通阀30从阀座面20a的浮起产生影响,因此能够对宽度方向X的间隙40进行比较随意的管理。
所述止动凸缘34b与后端壁30b的抵接面41、41′以朝向下方靠近螺旋弹簧38侧的方式倾斜,因此,当两个抵接面41、41′由于螺旋弹簧38的设定载荷而互相被按压时,在两个抵接面41、41′之间产生将后端壁30b即旁通阀30向下方按压的分力,由此将旁通阀30按压至阀引导孔20的阀座面20a,计量孔18c的上游端在阀引导孔20的阀座面20a开口。而且,对于阀引导孔20和旁通阀30,由于它们的横截面形成为方形,且它们各自的下侧面成为平面,因此,即使旁通阀30在阀引导孔20和旁通阀30之间的所述间隙40的范围内沿与其轴线垂直的宽度方向X移动,通过旁通阀30调节的计量孔18c的开度也不会产生变动。
在围绕滑动件34的圆筒部34a的螺旋弹簧38上形成有覆盖所述横孔36的紧密贴合卷绕部38a。
接下来,对该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节气门7全闭时,在节气门体2的一个侧面安装的传感器盒9内的电子控制单元12基于与节气门开度、发动机的进气负压、进气温度、发动机温度、发动机转速等发动机的运转条件相关的信息,控制对电动马达28的通电,使电动马达27的旋转输出轴27b正转或反转,以获得与发动机起动时、快怠速时、通常怠速时、发动机制动时等发动机的运转条件相对应的旁通阀25的最优开度。当转子28a旋转或反转时,其旋转通过螺纹机构27减速,并且经由滑动件34被作为轴向位移传递至旁通阀25,因此能够非常精细地进行旁通阀25的开度调节。
并且,螺纹机构33的螺纹轴35将旁通阀30向后方拉近,使得其前端的球状端部35a与旁通阀30的横孔36的内表面抵接,由此旁通阀30的全开位置(参照图2)被限制,此时,计量孔18c变为全开。另外,螺纹机构33的螺纹轴35将旁通阀30向前方送出,使旁通阀30的前端抵接于阀体16的肩部20b,由此旁通阀30的全闭位置被限制,此时,计量孔18c成为全闭。并且,利用旁通阀30的上述全开位置和全闭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来调节计量孔18c的开度。根据该计量孔18c的开度,在旁路15中流动的进气量被非常精细地控制,从而能够应对发动机起动、快怠速、通常怠速、发动机制动等。
如果使节气门7敞开,则与其开度相对应的量的进气通过进气道3被供给至发动机,发动机转移至输出运转域。
另外,滑动件34和旁通阀30通过螺旋弹簧38被沿轴向没有晃动地连结,旁通阀30能够没有延迟地追随滑动件34的轴向移动。而且,由于滑动件34和旁通阀30在止转突起34c与限制槽37的面接触部处能够沿上下方向Y和宽度方向X相对移位,因此,即使电动马达27的旋转输出轴27b由于制作误差而相对于在阀引导孔20内与阀座面20a紧密贴合的旁通阀30偏心,也能够通过滑动件34相对于旁通阀30在上下方向Y和宽度方向X上的移位来吸收上述偏心。因此,即使不使用结构复杂的十字接头,也能够防止偏载荷作用于电动马达27的旋转输出轴27b和旁通阀30,因此,能够使旁通阀30以紧密贴合于阀座面20a的恰当的姿势顺畅地滑动。
另外,沿轴向将滑动件34和旁通阀30之间连结起来的螺旋弹簧38的固定端被旁通阀30的前端壁30a支承,因此也不需要支承该固定端的专用的保持部件,根据以上内容,能够实现进气控制装置的部件数量的削减和结构的简化。
另外,阀引导孔20的下侧面成为阀座面20a,与比节气门7靠下游的进气道3连接的计量孔18c在该阀座面20a上开口,因此,旁通阀30能够在处于中间开度或全闭的位置时借助于重力和发动机E的进气负压的作用而可靠地紧密贴合于阀座面20a。
而且,滑动件34的止动凸缘34b与旁通阀30的后端壁30b的抵接面41、41′以朝向下方靠近螺旋弹簧38侧的方式倾斜,在抵接面41、41′受到螺旋弹簧38的设定载荷时,会产生将旁通阀30向下方按压的分力,因此,由此也能够将旁通阀30向阀座面20a按压,从而使其更加可靠地紧密贴合于阀座面20a,因此能够防止因振动所引起的旁通阀30的浮起,从而能够精确地进行计量孔18c的开度调节。
另外,对旁通阀30的全开位置的限制是通过使螺纹轴35的球状端部35a与在旁通阀30自身设置的横孔36的圆筒状内周面抵接来限制的,因此,无需在旁通阀30上设置该限制专用的止动部件,能够有助于部件数量的削减和结构的简化,从而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而且,螺纹轴35的球状端部35a与横孔36的圆筒状内周面的抵接部成为接触面积比较大的面接触,因此,能够将该抵接部的面压抑制得较低而提高其耐磨损性,从而能够长期且恰当地维持旁通阀30的全开位置精度。
当在滑动件34上直接加工供上述螺纹轴35螺合的螺纹孔42时,在此之前先进行钻孔加工以使螺纹孔42的下孔和横孔36交叉,然后,在上述下孔上铰孔加工出螺纹孔42,由此,不仅能够可靠地防止螺纹孔42的加工不足,还能够将此时产生的切屑从横孔36顺畅地排出,另外,在清洗螺纹孔42时,能够将残留的切屑从横孔36顺畅地排出,因此能够得到高精度的螺纹孔42。并且,不一定需要在下孔的全长的范围内加工螺纹孔42。因此,本发明的螺纹孔42是还包括其下孔在内的螺纹孔。
由于在围绕滑动件34的圆筒部34a的螺旋弹簧38上形成有覆盖横孔36的紧密贴合卷绕部38a,因此能够通过该紧密贴合卷绕部38a防止侵入至旁通阀30内的异物向横孔36侵入,因此能够在不使用特别的罩的情况下防止异物侵入螺纹孔42与螺纹轴35的螺合部,从而保证了螺纹机构33的顺畅的动作。
在组装该进气控制装置时,首先,一边压缩螺旋弹簧38,一边将安装有螺旋弹簧38的滑动件34从旁通阀30的敞开面30e收纳于旁通阀30内,在使滑动件34的止转突起34c卡合于旁通阀30的限制槽37的同时,使止动凸缘34b抵接于旁通阀30的后端壁30b的内表面。然后,将安装有密封部件29和O型环28的电动马达27侧的螺纹轴35螺合于滑动件34的螺纹孔42,构成电动马达27和旁通阀30的组装体。并且,也可以是,最初将螺纹轴35螺合于滑动件34的螺纹孔42,然后,将滑动件34和螺旋弹簧38一起从敞开面收纳于旁通阀30内。无论是哪种方式,旁通阀30和滑动件34相互的组装都很容易,进而电动马达27和旁通阀30的组装体的组装性提高。
接下来,将上述组装体的旁通阀30嵌合安装于阀体16的阀引导孔20。此时,旁通阀30的敞开面30e被阀引导孔20的上侧面封闭,因此能够防止滑动件34从旁通阀30的敞开面30e脱离,因此不需要用于滑动件34的特别的防脱构件,能够使组装性良好,并且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而且,以上侧面作为敞开面30e的箱形的旁通阀30内的收纳空间与将上侧面作为敞开面30e相对应地具有较大的横截面,因此,能够实现旁通阀30的紧凑化,并且能够容易地将螺旋弹簧38和滑动件34收纳于该收纳空间。
接下来,在将电动马达27嵌合安装于马达壳体21的马达安装孔23后,利用螺栓32将电动马达27紧固于马达壳体21,构成阀体16和电动马达27的组装体。
然后,将该组装体的阀体16载置于节气门体2的支承座15的向上的安装面15a,并利用螺栓17将其紧固于支承座15。这些支承座15和阀体16的紧固面成为与重力方向交叉的配置,因此,即使在搭载有发动机E的车辆的行驶过程中对节气门体2和阀体16施加有剧烈的上下振动,在所述支承座15与阀体16的紧固面、和紧固用的螺栓17上也几乎不会作用有剪切载荷,由此能够防止阀体16偏移,实现阀体16系统的耐久性的提高。
另外,支承作为重量物的电动马达27的阀体16被安装在节气门体2的上侧壁的支承座15上,由此,节气门鼓8、传感器盒9和阀体16被分散配置在节气门体2的两个侧面和上表面上,能够实现施加于节气门体2的重量的平衡,由此能够避免偏载荷作用于节气门体2与进气管1的连结部。
在发动机E的运转过程中,存在窜漏气体或EGR气体中的油、水分等异物侵入旁路18的情况,即使该异物欲通过阀引导孔20向电动马达27侧侵入,也能够利用在电动马达27和马达壳体21之间夹装的密封部件29防止异物侵入电动马达27。因此,能够防止下述情况于未然:电动马达28由于异物的冻结或堆积而引起动作不良。
对于方形截面的阀引导孔20,其前端在所述连通孔18b的中间位置终止,其各个边的长度比圆形截面的连通孔18b的槽宽和深度长,阀引导孔20的前端壁形成为从连通孔18b的中间部内周立起来限制旁通阀30的全闭位置的肩部20b,因此,无需在阀体16上设置用于限制旁通阀30的全闭位置的特别的止动部件即可,从而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而且,由于旁通阀30和阀引导孔20的横截面是方形,因此,与采用将上述方形的一边的长度作为直径的圆形截面的旁通阀和阀引导孔的情况相比,能够确保所述肩部20b与旁通阀30的抵接面积较大,从而能够有助于旁通阀30的耐久性的提高。
而且,通过使旁通阀30和阀引导孔20的横截面形成为方形,由此,在旁通阀30占据全开位置时,与采用将上述方形的一边的长度作为直径的圆形截面的旁通阀和阀引导孔的情况相比,在阀引导孔20中,通过旁通阀30的前端面划分出与连通孔18b连通的较大容积的膨胀室,在进气通过连通孔18b后,能够通过上述膨胀室有效地使该进气的气流衰减,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进气中含有的异物侵入至旁通阀30侧。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例如,所述横孔36相对于滑动件34的外周面不一定需要使其两端开口,可以仅使其一端开口。另外,可以将具有螺纹孔42的管材埋设于滑动件34。另外,能够使用步进马达或其他形式的马达来代替所述电动马达27。

Claims (2)

1.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具备:进气道(3),其设置于节气门体(2),通过节气门(7)进行开闭;旁路(18),其在两端部具有入口孔(18a)和出口孔(18d),所述入口孔(18a)在比节气门(7)靠上游的进气道(3)开口,所述出口孔(18d)在比节气门靠下游的进气道(3)开口;阀引导孔(20),其是该旁路(18)的一部分,并且在一个内侧面具有阀座面(20a),与所述出口孔(18d)连接的计量孔(18c)在所述阀座面(20a)上开口;旁通阀(30),其以能够滑动且不能旋转的方式嵌合安装于该阀引导孔(20),来开闭所述计量孔(18c);滑动件(34),其以不能旋转的方式沿轴向与该旁通阀(30)连结;螺纹轴(35),其螺合于该滑动件(34)的螺纹孔(42);和马达(27),其通过驱动该螺纹轴(35)旋转,来使所述滑动件(34)沿轴向移动,从而开闭所述旁通阀(30),
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旁通阀(30)具有:具有平面状的外表面的底壁(30d);从该底壁(30d)的两侧端立起的两个侧壁(30c、30c);以及从所述底壁(30d)的两端立起的第1端壁和第2端壁(30a、30b),并且所述旁通阀(30)构成为以与所述底壁(30d)对置的面为敞开面(30e)的箱形,
所述阀引导孔(20)的开口有所述计量孔(18c)的内侧面形成为平面状的阀座面(20a),并且所述旁通阀(30)的底壁(30d)的平面状的外表面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该阀座面(20a)接触,以阻止所述滑动件(34)相对于所述阀引导孔(20)的旋转,
所述滑动件(34)和螺旋弹簧(38)从所述敞开面(30e)收纳于所述旁通阀(30)内,所述螺旋弹簧(38)被所述第1端壁(30a)支承,并且对所述滑动件(34)向与所述第2端壁(30b)抵接的抵接方向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件(34)上直接加工而设置有所述螺纹孔(42),在所述滑动件(34)上设置有横孔(36),所述螺纹孔(42)的内端在所述横孔(36)中开口,所述螺旋弹簧(38)配置成围绕所述滑动件(34),并且,利用在该螺旋弹簧(38)的一部分形成的紧密贴合卷绕部(38a)覆盖所述横孔(36)。
CN201280051333.6A 2011-10-20 2012-10-17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Active CN1038903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30973 2011-10-20
JP2011230973 2011-10-20
PCT/JP2012/076802 WO2013058272A1 (ja) 2011-10-20 2012-10-17 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0375A CN103890375A (zh) 2014-06-25
CN103890375B true CN103890375B (zh) 2016-09-14

Family

ID=481409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1333.6A Active CN103890375B (zh) 2011-10-20 2012-10-17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5727620B2 (zh)
CN (1) CN103890375B (zh)
BR (1) BR112014009204B1 (zh)
IN (1) IN2014CN02724A (zh)
WO (1) WO20130582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3788B2 (ja) * 2014-03-14 2017-09-06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バイパスバルブ装置
DE102014213372A1 (de) * 2014-07-09 2016-01-14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Klappeneinrichtung
CN104131901B (zh) * 2014-08-10 2016-04-20 安徽省宁国新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传动怠速控制阀
KR101490815B1 (ko) * 2014-08-13 2015-02-06 주식회사 산청 우회 유로가 마련된 밸브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호흡기용 압력조절기
JP6963516B2 (ja) * 2018-01-26 2021-11-10 株式会社ミクニ スロットル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1674A (zh) * 2005-02-04 2008-01-23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CN102362062A (zh) * 2009-03-23 2012-02-22 株式会社京浜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13966B2 (ja) * 2000-08-10 2007-05-09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エンジン用吸気制御装置
JP3966807B2 (ja) * 2002-12-02 2007-08-29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エンジンのアイドル吸気量制御装置
JP3975159B2 (ja) * 2002-12-02 2007-09-12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エンジン用スロットルボディ装置
JP4767933B2 (ja) * 2007-11-07 2011-09-07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バイパス吸気量制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1674A (zh) * 2005-02-04 2008-01-23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吸气装置
CN102362062A (zh) * 2009-03-23 2012-02-22 株式会社京浜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4009204B1 (pt) 2021-07-13
JP5727620B2 (ja) 2015-06-03
CN103890375A (zh) 2014-06-25
WO2013058272A1 (ja) 2013-04-25
IN2014CN02724A (zh) 2015-07-03
BR112014009204A8 (pt) 2017-06-20
BR112014009204A2 (pt) 2017-06-13
JPWO2013058272A1 (ja)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90375B (zh)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CN100376772C (zh) 内燃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JP2007064014A (ja) エンジン用吸気装置
JP2019019800A (ja) 低圧ループ式egr装置を備えた過給機付きエンジンにおけるブローバイガス還元装置の異常診断装置
CN104066962B (zh) 具有新鲜气体分配器的内燃机
JP4924640B2 (ja) 搭載部品の呼吸孔防水構造
JP5147768B2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CN102486146B (zh) 具有双空气流路的滤油罐
JP4759552B2 (ja) 燃料噴射弁の取付構造
JP2017040224A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浄化装置
CN107013371A (zh) 电动车增程动力改良型膜片式化油器
JP5228820B2 (ja) 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JP2013087733A (ja) エンジンの吸気制御装置
CN103890374B (zh) 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
KR101318833B1 (ko) 비틀림을 방지하는 형상을 가진 커플러 구조체
JP2007064170A (ja) エンジン用吸気装置
JP2007332829A (ja) エンジン用吸気装置
CN110486482A (zh) 阀装置
JP7409126B2 (ja) バルブ装置
CN201062545Y (zh) 改进的机械式节气门体
JP4541320B2 (ja) 内燃機関のスロットル装置
JP2007211736A (ja) エンジンのインテークマニホールド
JP2009243382A (ja) 制御弁の作動検出装置
JP2007332827A (ja) エンジン用吸気装置
JP2012225208A (ja) バルブ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7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KEIHIN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