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9660A -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收容器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收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9660A
CN103869660A CN201310651512.XA CN201310651512A CN103869660A CN 103869660 A CN103869660 A CN 103869660A CN 201310651512 A CN201310651512 A CN 201310651512A CN 103869660 A CN103869660 A CN 103869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utter
movable link
transmission member
cover cap
devic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515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69660B (zh
Inventor
福岛辰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69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9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69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9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22Arrangements for preparing, mixing, supplying or dispensing developer
    • G03G15/0877Arrangements for metering and dispensing developer from a developer cartridge into the development unit
    • G03G15/0881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 G03G15/0886Sealing of developer cartridges by mechanical means, e.g. shutter, plu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快门的周围构造的布置自由度的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收容器,其在调色剂卡盒(50)中设有排出口(52),并通过内侧快门(22)来开闭该排出口。内侧快门的开闭是通过快门开闭机构(200)来进行的,该快门开闭机构具有可以正反移动的可动构件(202)和介于可动构件和上部罩盖(109)之间并将上部罩盖的动作传递到可动构件里的传递构件(201)。快门开闭机构通过借助于传递构件来将上部罩盖的开放动作传递到可动构件里,来使得可动构件在正方向上移动后关闭第一快门。另外,快门开闭机构在上部罩盖的开放动作结束时,将可动构件的移动方向从正方向反转到反方向里。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收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收容器。
背景技术
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门的复合机等的电子照片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会随着图像形成而消耗,所以会进行调色剂的补给以使得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不会枯竭用完。作为一个补给方法,公知的有对充填了调色剂的调色剂卡盒进行更换的方法。调色剂卡盒的更换是例如通过打开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上面里的上部罩盖,并将装置内的旧的调色剂卡盒取出后将新的调色剂卡盒安装到装置内的规定位置中而进行的。
在该调色剂卡盒中,设置有用于将调色剂供给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侧的显影装置里去的排出口。另外,为了在将调色剂卡盒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取出时不使调色剂从排出口飞散,还在排出口中设置有对其进行开放及关闭的快门。具体来说就是,在将调色剂卡盒安装到图像形成装本体里时,是将快门打开后开放排出口以使得调色剂能够对显影装置进行供给,另一方面,在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取下调色剂卡盒时,就关闭开门后封闭排出口,以防止调色剂通过排出口来飞散到外部。
作为用来对快门的开闭状态进行切换的快门开闭机构,公知的有将外壳罩盖的开闭移动来作为快门的驱动力的构成。作为其中一例可以例举有特开2008-52033号(专利文献1)公开的构成,即,将输入齿轮安装在外壳罩盖的开关轴上,并根据罩盖构件的开闭来正向或反向回转输入齿轮,同时将该回转移动借助于齿轮列来传递到快门里后,来对快门进行开闭。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快门开闭机构中,因为是根据罩盖构件的开闭角度来传得输入齿轮回转的,在罩盖构件的开放动作中,快门向开闭方向中的某一方移动,而在罩盖构件的关闭动作中,快门向另一方移动。因此,快门行程或驱动快门的构件的行程就会变大。当这些行程变大时,为了避免与周围的零件干涉,在布置上就会受到制约。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520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快门的周围构造的布置的自由度。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其具有开口部;
显影剂收容部,其借助于所述开口部后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可以装卸并收容有显影剂;
排出口,其将所述显影剂收容部内的显影剂排出到外部;
第一快门,其对所述排出口进行开闭;
罩盖构件,其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所述开口部进行开闭;
可动构件,其能够在正反方向上移动;
传递构件,其介于所述罩盖构件和所述可动构件之间,来将所述罩盖构件的动作传递到所述可动构件上,
并且,所述可动构件在正方向移动时关闭所述第一快门,同时,在反方向移动时打开所述第一快门,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盖构件的开放动作结束时,使得所述可动构件的移动方向从正方向反转到反方向里。
根据本发明,因为在罩盖构件的开放动作的结束期间是使得可动构件的移动方向从正方向反转到反方向里的,所以就能够减小对第一快门进行开关的可动构件的行程。如此,就能够提高可动构件的周围构造中的布置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的断面图。
图2所示是显影装置和调色剂卡盒的概要构成的断面图。
图3所示是调色剂卡盒的斜视图。
图4所示是从调色剂卡盒来取下上盒体和齿轮罩盖时的斜视图。
图5所示是取下调色剂卡盒的齿轮罩盖时的侧面图。
图6所示是取下调色剂卡盒的齿轮罩盖时的侧面图。
图7所示是齿轮保持的斜视图。
图8所示是在搬送螺杆的位置处将调色剂卡盒在轴方向上切断后的断面图。
图9(a)所示是开放状态下的排出口附近的断面图,图9(b)所示是关闭状态下的排出口附近的断面图。
图10所示是从齿轮罩盖侧看到的调色剂卡盒的侧面图。
图11所示是从下方看到的将调色剂卡盒安装在装置本体里时的断面图。
图12(a)、(b)、(c)所示是用于说明调色剂卡盒对装置本体进行装卸动作的侧面图。
图13所示是关闭上部罩盖时的快门开闭机构的概要构成的断面图。,
图14所示是打开上部罩盖时的快门开闭机构的概要构成的断面图。
图15所示是可动构件及导向的示意图,图15(a)是平面图,图15(b)是侧面图。
图16所示是内侧快门及其周围构造的斜视图。
图17(a)所示是内侧快门打开时的侧面图,图17(b)所示是打开状态的侧面图。
图18所示是打开上部罩盖时的传递构件的姿势变化的侧面图。
图19所示是上部罩盖开放角度和可动构件的正方向变位位移的关系图。
图20所示是打开上部罩盖时的传递构件的姿势变化的侧面图。
图21所示是打开上部罩盖时的传递构件的姿势变化的侧面图。
图22所示是关闭上部罩盖时的快门开闭机构的概要断面图。
图23所示是打开上部罩盖时的快门开闭机构的概要断面图。
图24所示是传递构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侧面图。
图25所示是可动构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侧面图。
图26所示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的断面图。
图27所示是上部罩盖打开时的断面图。
图28所示是打开上部罩盖和内部罩盖时的断面图。
图29所示是将抵接部设置在处理单元中的构成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各图面中,对于具有同一功能或形状的构件或构成零件等的构成要素,只要能够判别,就通过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经过一次说明后省略其再次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1来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全体构成及动作。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此。本发明的构成也能够适用于黑白打印机或其他的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
如图1所示地,在彩色激光打印机的装置本体(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中可以装卸地安装了作为图像形成单元的四个处理单元1Y、1M、1C、1Bk。各处理单元1Y、1M、1C、1Bk除了收容有对应于彩色图像的颜色分解成分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Bk)等不同颜色的显影剂以外,其他的构成都是相同的。
具体来说就是,各处理单元1Y、1M、1C、1Bk是由作为潜像载置体的鼓状的感光体2,和包括对感光体2的表面进行带电的带电辊3等的带电装置,和将显影剂供给到感光体2上的潜像中的显影装置4,以及包括用于对感光体2的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刮板等的清洁装置5等。还有,在图1中,仅对黄色的处理单元1Y所具有的感光体2、带电辊3、显影装置4、清洁装置5等赋予符号,对于其他的处理单元1M、1C、1Bk则省略了其符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影剂采用的是由调色剂组成的单成分显影剂。但是,显影剂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由调色剂和载体组成的双成分显影剂。本发明的显影剂是指单独的调色剂,或调色剂和载体的混合物。
在各处理单元1Y、1M、1C、1Bk具有的四个显影装置4的上方,分别配设有调色剂卡盒50来作为收容了用于补给到各显影装置4中的调色剂的显影剂收容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显影装置4和各调色剂卡盒50之间配设有构成后述的基底构件107的隔离部108,在形成于该隔离部108上的四个安装部106中,可以装卸地安装有调色剂卡盒50。
另外,在调色剂卡盒50的上方附近,还配设有对各处理单元1Y、1M、1C、1Bk的感光体2的表面进行曝光的曝光装置6。曝光装置6包括有光源、多面镜、f-θ透镜、反射镜等,并根据图像数据来将激光照射到各感光体2的表面。
另外,在装置本体100的上部,还设置有通过以开关轴110为中心的转动而作为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开闭的罩盖构件的上部罩盖109。另外,在该上部罩盖109中安装有上述的曝光装置6。因此,在打开上部罩盖109时,就能够使得曝光装置6从调色剂卡盒50的上方附近来避让,从而能够在该状态下将调色剂卡盒50从装置本体100的开口部来装卸。
在上述各处理单元1Y、1M、1C、1Bk的下方配设有转印装置7。转印装置7包括由作为转印体的环状的带构成的中间转印带8。中间转印带8被张紧架设在驱动辊9和从动辊10上,并通过驱动辊9在图中的反时针转动方向上的回转,来构成中间转印带8在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上作环绕移动(回转)。
在与四个感光体2相向而对的位置上,配设有作为一次转印机构的四个一次转印辊11。各一次转印辊11在各自的位置处按压到中间转印带8的内周面上,并在中间转印带8被按压的部分和各感光体2接触的部位处形成了一次转印夹持。各一次转印辊11被连接到未图示的电源中,并在一次转印辊11上施加有规定的直流电压(DC)及/或交流电压(AC)。
另外,在与驱动辊9相向而对的位置里,作为二次转印构件而配设了二次转印辊12。该二次转印辊12按压中间转印带8的外周面,并在二次转印辊12和中间转印带8抵接的部位处形成了二次转印夹持。二次转印辊12与一次转印辊11同样地,是被连接到未图示的电源中,并在二次转印辊12上施加有规定的直流电压(DC)及/或交流电压(AC)。
另外,在中间转印带8的图的右端侧的外周面中,配设有对中间转印带8的表面进行清洁的带清洁装置13。从该带清洁装置13伸出的未图示的废调色剂移送管被连接到配设在转印装置7的下方的废调色剂收容器14的进口部里。
在装置本体100的下部配设有收容记录媒介S的供纸卡盒15。在供纸卡盒15中设置有对被收容的记录媒介S进行送出的供纸辊16。另一方面,在装置本体100的上部配设有用于将记录媒介排出到外部的一对排纸辊17。另外,在上部罩盖109中还设置有用于将通过排纸辊17排出的记录媒介进行堆垛的排纸盘18。还有,记录媒介除了普通纸以外,还包括有厚纸、明信片、信封、薄纸、涂敷纸(涂层纸或铜版纸等)、描图纸、OHP片材等。
在装置本体100内,配设有用于将记录媒介S从供纸卡盒15通过二次转印夹持后向排纸盘18搬送的搬送路径R。在搬送路径R中比二次转印辊12的位置更靠搬送方向上游侧中,配设有一对对位辊19来作为计算搬送时机后将记录媒介向二次转印夹持搬送的搬送机构。另外,在二次转印辊12的位置的用纸搬送方向下游侧里,配设有定影装置20。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动作如下。当成像动作开始后,各处理单元1Y、1M、1C、1Bk的感光体2就在图中的顺时针转动方向上被回转驱动,并通过带电辊3使得各感光体2的表面被均匀带电为规定的极性。根据未图示的图像读取装置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数据,从曝光装置6来将激光照射到各感光体2的带电面上后,就在各感光体2的表面上形成了静电潜像。这时,在各感光体2上曝光的图像数据是将所希望的全彩色图像分解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及黑色等颜色数据后的单色的图像数据。在如此形成在感光体2上的静电潜像中,通过从各显影装置4供给来的调色剂,静电潜像就作为调色剂像被可视图像化(显像化)了。
接着,张紧架设有中间转印带8的驱动辊9被回转驱动,并使得中间转印带8在图中的箭头方向上作环绕移动。另外,通过在一次转印辊11上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并经稳定电压或稳定电流控制了的电压,在各一次转印辊11和各感光体2之间的一次转印夹持中形成有转印电场。之后,各感光体2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形成在上述一次转印夹持中的转印电场,来依次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如此一来,中间转印带8就在其表面上载置了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了。另外,没有被完全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的各感光体2上的调色剂将通过带清洁装置5的清洁刮板被除去。
另一方面,在供纸卡盒15中,通过供纸辊16的回转,被收容的记录媒介S就被送向搬送路径R。被送出到搬送路径R中的记录媒介S通过对位辊19来被计算时机后,被送到二次转印辊12和中间转印带8之间的二次转印夹持中。这时,在二次转印辊12中施加有与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转印电压,由此就在二次转印夹持中形成了转印电场。然后,通过形成在二次转印夹持处的转印电场,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图像就被一起转印到记录媒介S上了。另外,残留在转印后的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带清洁装置13来除去,被除去的调色剂将被搬送回收到废调色剂收容器14中。
之后,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媒介S被搬送去定影装置20,并且记录媒介S上的调色剂图像在定影装置20中被定影到该记录媒介S上。然后,记录媒介S通过一对排纸辊17被排出到装置外,并被堆垛在排纸盘18上。
以上的说明虽然是在记录媒介上形成全彩色图像时的图像形成动作,但也可以是使用四个处理单元1Y、1M、1C、1Bk中的某一个来形成单色图像,或使用两个或三个的处理单元后来形成双色或三色的图像。
如图2所示地,显影装置4包括有收容调色剂的显影腔40、作为载置调色剂的显影剂载置体的显影辊41、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辊41上而作为显影剂供给构件的供给辊42、对载置在显影辊41上的调色剂量进行限制而作为限制构件的显影刮板43,以及作为搬送调色剂的搬送构件的两个搬送螺杆44、45。
显影腔40的内部通过具有连通口48a的隔离壁48来分割成图的上则的第一区域E1和图的下侧的第二区域E2。连通口48a被分别设置在隔离壁48的两端部(垂直于图2的纸面方向上的跟前侧和纸里侧)中。也就是说,第一区域E1和第二区域E2是在形成两个连通口48a的部位处相互连通的。
在第一区域E1内配置有一方的搬送螺杆44。而在第二区域E2内与该搬送螺杆44的相反方向上则设置有搬送调色剂的另一方的搬送螺杆45和供给辊42。另外,在与第二区域E2的感光体2相向而对的开口部中,设置有显影辊41及显影刮板43供给辊42与显影辊41相向而对地抵接后形成了夹持部,并通过将该供给辊42相对于显影辊41在反时针方向上回转,来使得显影腔40内的调色剂被供给到显影辊41上。显影辊41将保持在表面上的显影剂搬送到与显影刮板43及感光体2相向而对的位置去。
被载置在显影辊41上的调色剂通过显影辊41和显影刮板43的夹持部时,在调色剂层的厚度得到限制的同时被摩擦带电。当显影辊41上的调色剂被搬送到与感光体2相向而对的位置(显影区域)里时,调色剂就向感光体2上的静电潜像作静电的转移后来形成调色剂图像。
作为显影剂收容器的调色剂卡盒50包括了内部具有收容调色剂的显影剂收容部51的容器本体70。在容器本体70中设置有将显影剂收容部51内的调色剂向外部排出的排出口52,和将显影剂收容部51内的调色剂向排出口52搬送而作为搬送构件的搬送螺杆53,以及对显影剂收容部51内的显影剂进行搅拌而作为搅拌构件的搅拌器54等。排出口52被设置在显影剂收容部51的下部。另一方面,在安装有调色剂卡盒50的隔离部108的各安装部106中,形成有与调色剂卡盒50的排出口52连结的补给口49。
在该实施方式中,调色剂卡盒相对于装置本体100构成为是可以与处理单元分别单独地装卸的。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将调色剂卡盒50和包括感光体2、带电装置3、显影装置4、清洁装置5等的处理单元一体后,将它们相对于装置本体100来一起装卸。或者,也可以调色剂卡盒50和显影装置4一体后,将它们作为显影单元构成为相对于装置本体100是可以装卸的。
接着,说明对显影装置4的调色剂补给动作。调色剂对显影装置4的补给是在显影腔40内的调色剂量低于规定的基准值时进行的。当调色剂量低于基准值时,调色剂卡盒50内的搬送螺杆53及搅拌器54就开始回转。调色剂通过搬送螺杆53的回转朝向排出口52被搬送,并从排出口52被补给到显影腔40的第一区域E1内。另外,通过搅拌器54的回转,调色剂卡盒50内的调色剂被搅拌,并进一步被移送到调色剂搬送螺杆53的回转区域中。当显影腔40内的调色剂量多于规定的基准值时,就停止搬送螺杆53和搅拌器54的回转驱动后来结束调色剂的补结。
另一方面,在显影装置4中,当调色剂有补给时,设置在第一区域E1内的搬送螺杆44和设置在第二区域E2内的搬送螺杆45就回转,并在各区域E1、E2处将调色剂朝互为相反的方向搬送。,通过各搬送螺杆44、45被搬送到各区域E1、E2的搬送方向下游端为止的调色剂经过形成在隔离壁48的两端部处的各连通口48a后,被送入到另一方的区域内(从区域E1到区域E2、或从区域E2到区域E1)。然后,被送入到另一方区域内的调色剂在各自的区域内通过搬送螺杆44、45被搬送后,经过与上述相反侧的连通口48a返回到原来的区域内。通过反复进行该动作,调色剂就在第一区域E1和第二区域E2之间循环,并且因为补给来的新的调色剂和显影腔40内已有的调色剂混合,就能够使得调色剂的状态(调色剂中的新的调色剂的比例)均一,并能够防止颜色不均或底面污染等的问题的发生。
图3所示是上述调色剂卡盒50的外观的斜视图。
如图3所示,调色剂卡盒50包括了由上盒体55和下盒体56构成的容器本体70,和对容器本体70的一端侧的侧面进行罩盖的齿轮罩盖57以及被配置在器本体70的一端侧里的快门60。容器本体70是通过焊接或粘接等的方法来对上盒体55和下盒体56的开口部的边缘部进行相互接合后求制作的。在容器本体70的内部空间里收容有调色剂或搬送螺杆53及搅拌器54。另外,在齿轮罩盖57内,作为用于将来自于装置本体侧的驱动力传递到搬送螺杆53或搅拌器54中的扭矩传递机构而配置有多个的齿轮。
在容器本体70的长边方向的一端侧中,设置有开关排出口52而作为第二快门的外侧快门60。外侧快门60沿着容器本体70的部分圆筒状的外周面可以回转,并通过该回转,使得外侧快门60在图2所示排出口52被开放的开放位置和排出口52被关闭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
图4所示是从调色剂卡盒50取下上盒体55和齿轮罩盖57后的斜视图。在图4中,符号62、63、64是收容在上述齿轮罩盖57内的多个的齿轮。这些齿轮之中,符号62是搬送驱动齿轮,符号63是搅拌驱动齿轮。两齿轮62、63被安装在从下盒体56的侧面突出到外部的搬送螺杆53及搅拌器54的各自的回转轴上。另外,符号64所示的齿轮是与搬送驱动齿轮62及搅拌驱动齿轮63啮合后来传递回转扭矩的扭矩传递齿轮。
在装置本体100中如后所述地设置有本体侧驱动齿轮105(参照图11、图12)。当调色剂卡盒50安装到装置本体100的安装部106里时,搬送驱动齿轮62和本体侧驱动齿轮105啮合。在该状态下,回转驱动本体侧驱动齿轮105时,搬送驱动齿轮62、扭矩传递齿轮64及搅拌驱动齿轮63就分别在图4箭头所示方向上回转,并且搬送螺杆53和搅拌器54回转。本实施方式中的搬送驱动齿轮62是由具有大口径的齿轮部和小口径的齿轮部的两级齿轮来构成的,其中,大口径的齿轮部与扭矩传递齿轮64啮合,小口径的齿轮部与本体侧驱动齿轮105啮合。
图5及图6所示是取下调色剂卡盒50的齿轮罩盖57时的侧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扭矩传递齿轮64如图5所示地,被构成为在与其他的齿轮62、63啮合后进行扭矩传递的动作位置,和如图6所示地避让至与其他的齿轮62、63的啮合被解除的位置为止的避让位置的之间可以移动。具体来说就是,扭矩传递齿轮64如图7所示地,被保持在以搬送螺杆53(或搬送驱动齿轮62)的回转轴530为中心被支持为可以回转的齿轮保持71上,并通过该齿轮保持71在正反方向上的回转,来使得扭矩传递齿轮64在图5所示的动作位置和图6所示的避让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如图7所示地,在齿轮保持71中一体地设置有外侧快门60(第二快门)。当齿轮保持71以回转轴530为中心回转时,外侧快门60就随之以搬送螺杆53的回转轴530为中心来回转。这时,如图5所示地,在扭矩传递齿轮64处于动作位置的状态下,排出口52通过外侧快门60被开放,并如图6所示地,当扭矩传递齿轮64处于避让位置的状态下,排出口52通过外侧快门60被关闭。
如图5及图6所示地,在齿轮保持71和容器本体70之间配置有拉伸弹簧72。拉伸弹簧72的一端部被安装于设置在齿轮保持71上的卡止部71a中,拉伸弹簧72的另一端部则被安装于设置在上盒体55的侧面上的卡止部70a中。通过该拉伸弹簧72的拉伸力(施力),齿轮保持71在使得扭矩传进齿轮64从搅拌驱动齿轮63离开的方向上被施力。因此,在齿轮保持71中没有作用外力的状态下,通过拉伸弹簧72的拉伸力,扭矩传递齿轮64就如图6所示地移动到了避让位置处。
另外,如图7所示地,在齿轮保持71中设置有齿轮保持突起71b。该齿轮保持突起71b在将调色剂卡盒50向装置本体100的安装部106安装时,与设置在装置本体100中的快门控制构件102的上端抵接。在将调色剂卡盒50从装置本体100取下时,齿轮保持突起71b就背离快门控制构件102。
图8所示是在搬送螺杆的位置处将调色剂卡盒在轴方向上切断后的断面图。如图8所示地,在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卡盒50中采用的是,除了已经说明的外侧快门60(第二快门)以外还包括作为第一快门的内侧快门22的二重快门构造。内侧快门22和外侧快门60在直径方可上被重叠地配置,并且,外侧快门60用于开闭排出口52的外侧开口部,而内侧快门22用于开闭排出口52的内侧开口部。
内侧快门22形成为圆筒状,并在其周壁中设置有显影剂出口23。内侧快门22通过在其轴心周围的回转,就可以切换到显影剂出口23和排出口52重合的开放状态,和内侧快门22的圆周壁与排出门52重合(显影剂出口23不与排出口52重合)的关闭状态中。在内侧快门22的内口径部里插入有搬送螺杆53。
另外,在内侧快门22中还设置有用于将借助于显影剂出口23没有从排出口52排出的调色剂从内侧快门22内返回到显影剂收容部51内的返回口24。返回口24位于比显影剂出口23更靠调色剂搬送方向的下游侧。
在内侧快门22的外口径侧中配设有半圆筒状的帽檐部65。内侧快门22可以回转地被保持在该帽檐部65和容器本体70的内壁面之间。
还有,在不设置帽檐部65的情况下,虽然可以通过容器本体70来对内侧快门22的一端部进行悬臂地支持为可以回转,但通过设置帽檐部65就能够发挥其内筒面的轴承作用,并能够使得内侧快门22的回转姿势稳定化。在帽檐部65中对应于内侧快门22的返回口24的位置处,设有另外的返回口67。
在内侧快门22的外周面和帽檐部65的内周面之间以及内侧快门22的外周面和容器本体70的内壁面之间,配设有用于防止调色剂从其间泄漏到外部的圆筒状的密封构件25。
图9(a)所示是图8的I-I断面图(省略外侧快门60的图示),是内侧快门22的显影剂出口23和排出口52重合时的开放状态。另一方面,图9(b)所示是显影剂出口23不与排出口52重合时的关闭状态。如图9(a)所示地,设置在内侧快门22上的返回口24被形成为在内侧快门22的圆周方向上延伸,返回口24比显影剂出口23在圆周方向的开口要大。如此,通过形成内侧快门22的返回口24,无论是图9(a)所示的开放状态,还是图9(b)所示的关闭状态,内侧快门22的返回口24的一部分都与帽檐部65的返回口67重叠。
图10所示是从齿轮罩盖57侧看到的调色剂卡盒50的侧面图,图11所示是从下侧看到的安装在装置本体100里的调色剂卡盒的断面图。如图10及图11所示地,齿轮罩盖57的外面(正面侧的面)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槽73(参照图3)。另外,在装置本体100的各安装部中,形成有在水平方向上突出的突起部101。在将调色剂卡盒50安装到装置本体100里时,突起部101被插入到槽73中。通过槽73和突起部101协作,就可以获得相对于装置本体100来引导容器本体72的装卸方向的作用,和相对于装置本体100来对容器本体70进行位置确定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槽73中从先端部开始到朝向上方的宽度变窄的部分的跟前为止是具有导向功能的导向部73a,所述宽度变窄的部分是具有位置确定功能的位置确定部73b。导向部73a的下端部是朝下开口的。导向部73a除去上端以外具有相等的宽度,并在上端中朝着容器侧的位置确定部73b慢慢地变窄其宽度。在图10中,以虚线来表示设置有槽73的齿轮罩盖57的外面中各齿轮62、63、64的投影区域。另外,以符号J表示的区域是位于动作位置中的扭矩传递齿轮64的投影区域,符号U表示的区域是位于避让位置中的扭矩传递齿轮64的投影区域。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将槽73的导向部73a的一部分配设在位于动作位置的扭矩传递齿轮64的投影区域J内的。还有,也可以将导向部73a的全部都配设在位于动作位置的扭矩传递齿轮64的投影区域J内。另一方面,槽73的宽度变窄的位置确定部73b需要被配设在位于动作位置中的扭矩传递齿轮64的投影区域J外。
如图10及图11所示地,在齿轮罩盖57的正面侧中,作为相对于装置本体100的另外的导向部及位置确定部,设置有将外周面形成为圆筒面状的凸部79(参照图3)。该凸部79被插入到设置在装置本体100中的导向槽103里。通过凸部79和导向槽103的协作,就可以获得相对于装置本体100来将容器本体70在上下方向上引导的作用,和相对于装置本体100来对容器本体70进行位置确定的作用。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本体70对装置本体100的位置确定是通过图11所示的槽73的位置确定部73b和凸部79等两处来进行的。
在齿轮罩盖57的背面,在槽73的容器侧的位置确定部73b的里侧,突出地设置有未图示的位置确定用的突起(boss)。该突起在将齿轮罩盖57安装到各盒体55、56上时,被插入到设置在上盒体55的侧面中的长孔77(参照图5及图6)里。由此,齿轮罩盖57就相对于上盒体55被位置确定了。
如图11所示地,在齿轮罩盖57的背面形成有与凸部79同轴的孔部78。在该孔部78中插入有从搬送螺杆53的下盒体56突出的回转轴530的一端部。通过该孔部78来保持搬送螺杆53的回转轴530后,齿轮罩盖57相对于下盒体56就被位置确定了。
如图11所示地,在装置本体100的内面上的每一个安装部106上,都设有前述的突起部101和导向槽103。导向槽103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其上端部开口。在安装调色剂卡盒50时,是从其开口部来插入设置在调色剂卡盒50上的凸部79的。在导向槽103的下端部形成有接受凸部79的承受部。
在隔离部108(参照图1)中的各导向槽103的下端部附近,设置有本体侧驱动齿轮105。该本体侧驱动齿轮105是通过设置在装置本体100中的未图示的驱动源来被回转驱动的。本体侧驱动齿轮105在将调色剂卡盒50安装到装置本体100中的状态下,来与上述搬送驱动齿轮62(参照图5)啮合的。
另外,在装置本体100的内面上的每一个安装部106中,还设置了由对调色剂卡盒50施力的板簧等构成的施力构件107。通过该施力构件107使得调色剂卡盒50被按压到齿轮罩盖57侧上,并且凸部79的先端抵接到导向槽103的槽底。由此,调色剂卡盒50在长边方向(图11的上下方向)上向移动就得到限制,并可以防止凸部79从导向槽103的脱落,或突起部101从容器侧的位置确定部73b的脱落。
以下,参照图12(a)至(c)来说明上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卡盒50对装置本体100的装卸。在将调色剂卡盒50安装到装置本体100中时,使用者首先使得装置本体100的上部罩盖109(参照图1)为开放状态。接着,通过使用者借助装置本体100的上部开口部来进行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操作。
随着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如图13(b)所示地,设置在调色剂卡盒50中的凸部79就被插入到导向槽103的上端里了。安装操作中,由于调色剂卡盒50的插入方向是由导向槽103来引导的,所以就能够将调色剂卡盒50没有别扭地顺利地引导到安装部106中。
如图12(c)所示地,当调色剂卡盒50处于被安装在安装部106中的状态下时,调色剂卡盒50的凸部79与导向槽103的下端部(承受部)抵接,并进行调色剂卡盒50的位置确定。
另外,随着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操作,突起部101被插入到槽73里。如图12(c)所示地,当调色剂卡盒50被安装到安装部106中时,突起部101在槽73中位于宽度变窄的容器侧的位置确定部73b里。
该安装操作中,进一步的是在齿轮保持71的齿轮保持突起71b中抵接有设置在装置本体100中的快门控制构件102。由此,齿轮保持71就在抵抗拉伸弹簧72的拉伸力(施力)后在图12(c)所示箭头的方向上被回转,并且,扭矩传递齿轮64被配设在与搅拌驱动齿轮63啮合的动作位置中。另外,通过齿轮保持71的回转,与齿轮保持71一体地设置的外侧快门60也回转,并且排出口52的外周侧处于被开放的状态。然而,即使在这时(调色剂卡盒50被载置在本体里时),内侧快门22任然是被关闭的。在外侧快门60开放的一系列动作中,具有调色剂卡盒50的排出口52没有连结到本体侧的补给口49中的瞬间。这时,虽然调色剂会从下方漏出,但因为内侧快门22是关闭的,所以就不会发生调色剂的泄漏。
还有,当扭矩传递齿轮64向动作位置移动时,在扭矩传递齿轮64接近到槽73的时候,因为突起部101已经通过了与槽73上的动作位置重叠的区域,所以扭矩传递齿轮64和突起部101就不会干涉。
扭矩传递齿轮64移动到动作位置后与搅拌驱动齿轮63啮合时,调色剂卡盒50内的上述搬送螺杆53和搅拌器54就被连结来进行联动。另外,与此同时地,被一体地设置在齿轮保持71中的外侧快门60也从图12(b)所示的为置向该图(c)所示的位置转动,并使得排出口52处于被开放的状态。然后,被开发的排出口52就与装置本体100侧的补给口49连结。
之后,上述的内侧快门22进入开放状态。具体来说就是,以上部罩盖109的开关作为触发信号,并与该关闭动作联动后,借助于后述的快门开闭机构200,内侧快门22就进入开放状态了。由此,内外双方的快门22、60部变为开放状态,调色剂就能够从排出口52来排出了。
另外,如图12(c)所示地,在将调色剂卡盒50安装到安装部106中的状态中,搬送驱动齿轮62和本体侧驱动齿轮105啮合。在该状态下,本体侧驱动齿轮105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源被回转驱动后,该驱动力就会借助于搬送驱动齿轮62、扭矩传递齿轮64、搅拌驱动齿轮63来传递到上述的搬送螺杆53和搅拌器54中,使得它们被回转驱动。由此,调色剂就从上述被开发的排出口52借助于补给口49来补给到显影装置中了。
接着,在将调色剂卡盒50从装置本体取下时,首先是开放上部罩盖109(参照图1)。与该上部罩盖109的开放动作联动后,通过后述的快门开闭机构200,内侧快门22就进入关闭状态了。接着,就通过用户来进行将调色剂卡盒50从装置本体100取下的操作。
如图12(b)所示地,在将调色剂卡盒50拉起时,齿轮保持71相对于齿轮保持突起71b而通过装置本体100侧的快门控制构件102的抵接被解除,并且齿轮保持71通过拉伸弹簧72的拉伸力(施力)回转后返回到原来的位置里。随着该齿轮保持71的回转,扭矩传递齿轮64就被配设在与搅拌驱动齿轮63离开的避让位置里。还有,这时,突起部101虽然通过了与槽73上的动作位置重叠的区域,但在突起部101到达该区域时,因为扭矩传递齿轮64已经从槽73上避让了,所以突起部101和扭矩传递齿轮64是不干涉的。
另外,如图12(b)所示地,当齿轮保特71回转到原来的位置里时,外侧快门60也随之回转后来关闭排出口52。由此,因为与补给口49的连接而使得表面容易污染的内侧快门22就会进一步由外侧快门60来遮蔽。其结果是,即使用户的手碰触到快门部,也能够减轻可能的污染。由于内外双方的快门22、60都处于关闭状态,从排出口52来防止调色剂飞散的性能也大幅度提高了。
如上所述,在安装调色剂卡盒50时,外侧快门60是与安装动作联动后打开的。这时,上部罩盖109还处于打开的状态,而内侧快门22仍是关闭的。因此,在排出口52与补给口49连结之前,就能够防止内部的调色剂的飞散。之后,通过关闭上部罩盖109来打开内侧快门22后,就能够借助于排出口52来将调色剂供给到显影装置4里了。还有,如果将打开外侧快门60的时机选在调色剂卡盒50的安装结束之前,就能够避免安装时外侧快门60和补给口49的干涉了。
另外,在取下调色剂卡盒50时,首先是通过打开上部罩盖109来关闭内侧快门22,然后,外侧快门60与取下动作联动后关闭。因此,即使调色剂附着在排出口52的内侧,该调色剂也不会飞散。如此,通过具有内侧快门22和外侧快门60的二重快门构造,就能够切实地防止在调色剂卡盒50装卸时,调色剂从排出口52的飞散了。
以下,根据图13至图17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构成之快门开闭机构200的构成。图13及图14是快门开闭机构200的概要构成的侧面图。另外,图15所示是快门开闭机构200的可动构件,图15(a)是具侧面图,图15(b)是其平面图。图16所示是快门开闭机构200的要部的斜视图。图17所示是快门开闭机构200的要部的侧面图,图17(a)所示是打开内侧快门22时的状态,图17(b)所示是关闭内侧快门22时的状态。还有,如图1所示地,虽然在上部罩盖109中安装有曝光装置6,但在图13及图14中省略了曝光装置6的图示。
快门开闭机构200是与作为图1所示罩盖构件的上部罩盖109的开关动作联动后来使得内侧快门22开关的,如图13所示地,是以传递构件201、可动构件202、作为第一施力构件的第一弹簧203以及作为第二施力构件的第二弹簧204为主要构成的。
上部罩盖109以开关轴110的中心为回转中心O,在图13所示的关闭位置C1和图14的双点划线所示的最大开放为置C3之间可以自由开闭。如图1所示地,上部罩盖109的回转中心O被设置在最远离装置本体100时上部且用纸的搬送路径R的位置里。位于关闭位置C1中的上部罩盖109通过锁定机构来相对于装置本体100被锁定,而上部罩盖109的开放动作是在解除该锁定机构后进行的。另外,位于最大开放位置C3中的上部罩盖109也通过锁定机构来相对于装置本体100处于被锁定的状态里。在将上部罩盖109开放到最大开放位置C3为止的状态下,能够借助于装置本体100的上开口部来相对于装置本体100进行调色剂卡盒50的装卸了。在将上部罩盖109从最大开放位置C3关闭时,是将超过该锁定机构的束缚力的外力施加到上部罩盖109上后,来解除上部罩盖109的锁定的。
传递构件201介于上部罩盖109和可动构件202之间。该传递构件201是很具可挠性的长尺寸材料,例如可以由金属制钢丝来构成。钢丝201的材料不作特别限定,除了金属制以外也可以是树脂制的。另外,钢丝除了单根使用,也可以使用多根或捻线。除了钢丝也可以使用带状物。
传递构件201在其一端被连结到上部罩盖109中的同时。另一端被连结到可动构件202中。传递构件201对这些构件的连结方法是任意的,例如也能够通过焊接或铆接等方法来固定这些构件。由此,就能够防止传递构件201和上部罩盖109或可动构件202的连结部在使用中分离的事态。此外,也能够将传递构件201安装为相对于上部罩盖109或可动构件202是自由回转(以在图13的纸面垂直方向上延伸的轴为中心来自由回转)的。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地,是将连结传递构件201和上部罩盖109的第一连结点208配置在比连结传递构件201和可动构件202的第二连结点209更靠回转中心O侧里。由此,在打开上部罩盖109后将上部罩盖109侧的牵引力作用到传递构件201上时,就能够以水平方向的分力来使得可动构件202朝着回转中心O侧滑动。当上部罩盖109处于关闭位置C1的状态下时,就如虚线所示地,以在传递构件201中设置稍许的作为余量的松弛佘量201a为好。
在传递构件201的表面,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由低摩擦膜被等构成的涂敷。如此,即使对传递构件201的表面进行涂敷,因为对第一连结点208或第二连结点209的位置没有影响,所以就不会妨碍快门开闭机构200的动作性能。
可动构件202形成为由金属等刚体构成的长条形状。如图15(a)所示地,可动构件202的下面在其全长度上由下导向211引导,而可动构件202的上面是由在长边方向上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图15(a)中是两个)的上导向212来引导的。另外,如图15(b)所示地,可动构件202的两侧面是通过在其长边方向上间隔地配置的多组(图15(a)中是两组)的侧面导向213、214来引导的。通过这些导向211、212、213、214的引导,可动构件202就可以相对于装置本体100在水平方向(图13的纸面的左右方向)上作往复滑动移动了。如图13所示地,使可动构件202在水平方向上滑动时的第二连结点209的移动轨迹的延长线和回转中心O之间,设置有垂直方向的偏移F。
在可动构件202中,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202(a)被形成为与安装在装置本体100中的调色剂卡盒50的数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四个)。另外,在可动构件202中还形成有弹簧安装部202b,并在该弹簧安装部202b和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之间配置有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203。通过第一弹簧203的施力,可动构件202就在水平方向且离开回转中心O的方向上被一直按压了。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可动构件202通过第一弹簧203被施力的方向的相反方向称为“正方向”,并将第一弹簧203施力的方向称为“反方向”。
为了规定可动构件202向反方向的最大变位位移,是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中设置了与可动构件202卡止的第一止挡206。在图13及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得第一止挡206和弹簧安装部202b卡止的构成。
如图16及图17所示地,在内侧快门22中形成有作为抵接部的突起27。该突起27被设置在从下盒体56露出的内侧快门22的端部中,并朝着内侧快门22的轴方向突出。在该突起27和设置在下盒体56的侧面上的安装部70b之间,安装有处于拉伸状态的第二弹簧204。通过该第二弹簧204的施力,内侧快门22在关闭其的方向上被一直施力。设置在各调色剂卡盒50中的第二弹簧204的合计施力要小于第一弹簧203的施力。
以下,对上述的快门开闭机构200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13所示地,在上部罩盖109处于关闭位置C1的状态下,通过第一弹簧203的施力,可动构件202在反方向(图面左侧)上被施力。因此,可动构件202的突出部202a与突起27抵接,并且与第二弹簧204的施力相抗地内侧快门22被保持在开放状态里。因此,排出口52就如图9(a)所示地处于打开的状态。
从关闭位置C1来开放上部罩盖109时,连结传递构件201和罩盖构件109的第一连结点208和回转中心O之间的距离所形成是以回转半径为r的圆弧状的轨迹。在开放动作的初期,设置在传递构件201中的松弛210a消失后,传递构件201进入紧张状态。如此,传递构件201变为紧张状态为止,即使开放上部罩盖109,可动构件202也不会移动,因此,内侧快门22的关闭状态就得到维持。如此,当上部罩盖109处于关闭位置C1中时,通过在传递构件201中设置松弛210a,就能够吸收构成快门开闭机构200的各要素的制造误差,即使是批量生产时,也能够使得快门开闭机构200稳定地动作。
从传递构件201进入紧张状态后再进一步开放上部罩盖109时,上部罩盖109的开放动作借助于传递构件201被传递到可动构件202里,并通过作用在传递构件201中的牵引力的水平分力,来使得可动构件202在正方向(图面右侧)上滑动。当传递构件201处于紧张状态时,能够将传递构件201看作为刚体。在该状态下,快门开闭机构200构成为由三个回转件和一个滑动件组成,并以上部罩盖109为主动件的往复滑块曲柄机构。如此,作为快门开闭机构200来采用往复滑块曲柄机构后,就能够如后所述地,能够容易地进行上部罩盖109的开放动作结束时的可动构件202的运动方向的反转。
随着该可动构件202的正方向的带动,第一弹簧203被压缩,并在第一弹簧203中施力得到积蓄。另外,通过可动构件202在正方向上的滑动,因为突出部202a对突起27的按压力消失,内侧快门22就通过第二弹簧204的施力在图中的反时针转动方向上回转。其结果是,显影剂出口23就如图17(b)所示地朝向右侧,并因此而使得排出口52如图9(b)所示地处于被关闭的状态。
从排出口52被内侧快门22关闭开始来将上部罩盖109开放至图14的实线所示的中间位置C2为止时,时动构件202到达正方向上的最大变位位移Xmax。之后,在将上部罩盖109开放至双点划线所示的最大开放位置C3期间,因为传递构件201具有可挠性,所以上部罩盖109的开放动作没有传递到可动构件202中。这时,可动构件202通过积蓄在第一弹簧203中的施力而在反方向上滑动。如此,在上部罩盖109从中间位置C2至最大开放位置C3为止的移动期间,可动构件202的移动方向从正方向反转到反方向,并且,可动构件202仅在反方向上滑动距离δ。
在该可动构件202向反方向上的反转移动中,内侧快门22被维持在关闭状态中。为此,在上部罩盖109处于最大开放位置C3时,是在突出部202a和突起27之间形成有适当的宽度(以在δ以上的宽度为好)的间隙,以使得反转移动中可动构件202抵接到突起27上后,内侧快门22不会打开。
图18所示是在上述的上部罩盖109的开放动作中,并且传递构件201变为紧张状态后的传递构件201的姿势变化。还有,在该图中所示的是将传递构件201的长度L设定为与回转中心O的偏移量F和第一连结点208的回转半径r的和相等的值(L=F+r)的情况。
开放上部罩盖109时,第一连结点208依次从A1的位置向A2-A5的位置移动。在第一连结点208从A1移动到A4为止的期间,处于紧张状态的传递构件201慢慢地变化到竖立姿势里,并当第一连结点208到达其回转轨迹的最上部时(A4点),传递构件201通过回转中心O而朝向垂直方向。这时,可动构件202到达正方可上的最大变位位移Xmax。之后,进一步开放上部罩盖109时,第一连结点208在从A4点至A5点为止的期间,可动构件202通过第一弹簧203的施力在反方向上仅滑动距离6,并且传递构件201再次返回到倾斜姿势里。
图19所示是上述快门开闭机构200中的上部罩盖109的开放角度θ(参照图14)和可动构件202的正方向的变位位移量之间的关系。如该图所示地,具有松弛210a的传递构件201在进入紧张状态为止的期间,例如,在上部罩盖109的开放角度从0°(度)到达10°(度)为止的期间s,可动构件202处于静止状态。之后,随着开放角度θ的增加,可动构件202朝着正方向滑动,并在开放角度θ到达例如70度左右时可动构件202到达最大变位位移Xmax里。之后,开放角度到达90度为止的期间t,可动构件202在反方向上仅滑动距离δ。
接着,对于将上部罩盖109从图14的最大开放位置C3来关闭时的快门开闭机构20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上部罩盖109处于最大开放位置C3中时,如上所述地,上部罩盖109是被锁定机构锁定后来使得上部罩盖109能够与第一弹簧203的施力相抗地保持其位置的。在上部罩盖109的关闭期间,例如用户在将超过锁定机构的束缚力的关闭方向上向力施加到上部罩盖109中时,锁定机构就得到解除。
在关闭上部罩盖109的过程中,由于传递构件201具有可挠性,所以上部罩盖109的关闭动作不传递到可动构件202中,可动构件202是通过积蓄在第一弹簧203中的施力在反方向上滑动的。通过可动构件202在反方向上的滑动,可动构件202的突出部202a抵接到突起27上,并且可动构件202在与第二弹簧204的施力相抗的同时进一步在反方向上滑动。因此,内侧快门22移动到开放位置里,并且排出口52变为开放了的状态而返回到图13所示的状态里。
如上所述,在开放及关闭上部罩盖109的过程中,传递构件201的形状、姿势及位置是逐渐变化的。在装置本体100的内部设置有能够包括传递构件201的移动轨迹的大的空间,以使得传递构件201即使在该过程中也不会与配置在装置本体100的内部的各机器相干涉。
在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地,在上部罩盖109的开放动作的结束期间,是使得可动构件202的移动方向从正方向反转到反方向里的。区此,就能够减小随着上部罩盖109的开闭的可动构件202的往复行程。如此,通过能够防止可动构件202的超行程,就能够提高可动构件202或内侧快门22周围的布置的自由度,从而能够提高图像形成装置的设计自由度。另外,还能够增大上部罩盖109的最大开放角度,并可以提高将调色剂卡盒50相对于装置本体100来装卸时的操作性。
另外,因为是通过可动构件202在其正方向上的滑动移动时积蓄在第一弹簧203里的施力来进行关闭罩盖构件109时的可动构件202在反方向上的滑动移动的,所以使用者能够以较轻的力来关闭罩盖构件109。在此之上,通过具有可挠性的钢丝等来形成传递构件201后,就能够以更轻的力来关闭罩盖构件109。在不需要重视上述效果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刚体来形成传递构件201。这时,也能够省略第一弹簧203。
尤其是,如上所述地,在使得传递构件201的长度L与回转中心O的偏移量F和连结点208的回转半径r的和相等的构成中,如图18所示地,在第一连结点208从其移动轨迹的最上部A4到比此稍许下将的位置A5为止的区间中,能够使得可动构件202反转。这时,第一连结点208的最初位置A1和最终位置A5的位置关系与图13及图14所示的上部罩盖109的关闭位置C1和最大开放位置C3的位置关系基本对应。因此,就能够将上部罩盖109的最大开放位置C3设定在图14所示的适当的位置(例如是最大开放角度90度)里。
传递构件201的长度L与偏移量F和回转半径r的和(F+r)并不一定要相等,也可以是某一方大于另一方。图20所示是L>F+r的实施方式中的传递构件201的姿势变化,图21所示是L<F+r的实施方式中的传递构件201的姿势变化。
如图20所示地,在前者的实施方式中,随着上部罩盖109的开放,第一连结点208以与图18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方式来移动。一方面,第一连结点208在比图18的实施方式更为下将的时候,发生了可动构件202的移动方向上的反转。这时,将上部罩盖109的最大开放位置C3对应于第一连结点208的最终位置A5时,上部罩盖109就以比图14的最大开放位置C3更为倒向开放方向的姿势来迎接最大开放状态了。因此,就会存在最大开放角度θ变大的问题。另外,如图21所示地,在后者的实施方式中,因为可动构件202的滑动方向是从与图18及图20相反的反方向的滑动移动反转到正方向的滑动移动里的,所以就需要使得用于开放及关闭内侧快门22的可动构件202的移动方向与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反。因此,快门开闭机构200的构成就有可能复杂化。
传递构件201的长度L、回转中心O的偏移量F以及第一连结点208的回转半径r虽然可以定位任意的值,但基于上述的理由,以定在L≥F+r里为好,更进一步地,以定在L=F+r里更好。
图22及图23所示是快门开闭机构200的其他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是将传递构件201卷绕在由带轮等构成的方向变更机构216上后,在其前后处变化传递构件201的延伸方向的这一点是与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的。根据这种构成,在上部罩盖109的关闭状态下,就能够减小第一连结点208和第二连结点209之间的水平方向的距离,或者使得第一连结点208和第二连结点209的水平方向的位置关系与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反转。因此,就能够进一步提高各构件的布置的自由度。
在图22及图23中,虽然例示的是将带轮216的支持部固定到装置本体100上的情况,但也可以使得带轮216的支持部相对于装置本体100为可以相对移动(前者的带轮相对于定滑轮,后者的带轮相当于动滑轮)。由此,在上部罩盖109开放时,即使借助于传递构件201在带轮上作用有过大的负荷的条件下,也能够防止所述的问题来顺利地开放上部罩盖109。作为方向变更机构216,在带轮以外也可以使用转动轴承或滑动轴承。这时,是在这些轴承的外周面上卷绕传递构件201的。
图24所示是将传递构件201分割成多个的要索201a后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考虑有将传递构件201形成为连接多个的环状要素201a那样的锁状的构成,并采用在各要素201a之间可以分离的构成。根据这种构成,在维护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分解时,除了将传递构件201的两端从上部罩盖109或可动构件202来取下以外,因为还可以在中间部分来分断传递构件201,所以就能够提高分解自由度。
图25所示是将可动构件202在其长边方向的多个部位处分割后的实施方式。可动构件202是一体地构成的构件时,因为其的长尺寸,所以有时会产生加工或操作困难的情况。相对于此,如该图所示地,通过将可动构件分割成多个的要素221、222,并在各个连结部分里设置钩挂221a、222a等后来使得要素221、222成为可以分离和结合的构成,就能够提高可动构件202的加工性或分解操作时的操作性。
图26至图29所示是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的实施方式。以下,仅对这些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26所示地,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设置在装置本体100的上部里的上部罩盖109、和通过打开上部罩盖109可以装卸调色剂卡盒50的容器安装部120、和可以开闭地被设置在该容器安装部120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内侧上的罩盖116,以及通过打开该罩盖116可以对处理单元1Y、1M、1C、1Bk进行装卸的单元安装部130。图27所示是打开上部罩盖109时的状态,进一步地,图28所示是打开内部罩盖116时的状态。
具体来说就是,内部罩盖116通过相对于装置本体100以支点117为中心来摇动,来被安装为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开闭。在内部罩盖116上可以安装有收容了各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卡盒50。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该内部罩盖116的上面,也和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有用于安装各调色剂卡盒50的多个的安装部106。调色剂卡盒50如图27所示地,在打开上部罩盖109的状态下可以装卸。
各色的处理单元1Y、1M、1C、1Bk被收容在内部罩盖116的内侧(下方)里。因此,在装卸处理单元1Y、1M、1C、1Bk时,就如图28所示地,是将上部罩盖109和内部罩盖116的双方都处于打开状态的。另外,对各感光体2进行曝光的多个的曝光装置6(LED单元)可以摇动地安装在内部罩盖116的下面。由此,各曝光装置6就与内部罩盖116的开关动作联动后,通过未图示的导向机构来避免与处理单元1Y、1M、1C、1Bk的干涉的同时,在接近于感光体2的位置和由此避让到上方里的位置之间移动。
通过上述构成来打开内部罩盖116时,因为能够在安装有调色剂卡盒的情况下来从处理单元的上方进行避让,所以即使不取下调色剂卡盒,也能够对处理单元进行装卸。由此,在提高处理单元的更换操作时的操作性的同时,还能够抑制这时候从调色剂卡盒向装置内的调色剂飞散的风险。还有,在以上构成中,调色剂卡盒50的内侧快门22是借助于快门开闭机构200并与上部罩盖109的开关动作联动后来使其开闭的。
一方面,在关闭内部罩盖116的状态下,因为不能够对处理单元进行视觉确认,在同时进行多种颜色的处理单元的更换时,就有可能在安装一部分处理单元后忘记的情况下来关闭上部罩盖109和内部罩盖116。然后,万一在安装处到单元后忘记的情况下,对应于该安装后忘记的部位的调色剂卡盒的排出口52被开放时,就会发生调色剂飞散到装置内的事态。
于是,为了防止这样的调色剂的飞散,在这里是如图29所示地,是将用于打开外侧快门60的快门控制构件102设置在处理单元1Y、1M、1C、1Bk上的。然后,伴随与此,还在内部罩盖116中形成有用于插通快门控制构件102的插通孔118。由此,在安装处理单元1Y、1M、1C、1Bk并使得内部罩盖116变为关闭状态后,快门控制构件102被插通到内部罩盖116的插通孔118里,并在容器安装部120内突出有快门控制构件102。
在上述构成中,在没有安装处理单元的部位中,因为不存在用于关闭外侧快门60的快门控制构件102,所以外侧快门60就不会打开。因此,在没有安装处理单元的情况下,即使关闭内部罩盖116,在没有安装处理单元的部位中外侧快门60也不会打开,所以就能够防止调色剂的飞散。
以上,根据图26至图29来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对于和前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构成部分,可以获得与前述同样的作用和效果。
还有,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对于各构成构件的数量、形状、配置、功能等,毋庸赘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增加各种变更。例如,在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对通过由内侧快门22和外侧快门60组成的双重快门来开闭排出口5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以单一的快门来开闭排出口52的情况。这时,是通过上述的快门开闭机构200来开闭单一的快门的。另外,在将调色剂卡盒50和显影装置4及感光体2等一体地构成并作为处理单元而可以更换的类型中,虽然是在处理单元的腔体(显影剂收容器)里设置了从感光体除去的废调色剂的排出口并通过快门来开闭该排出口的情况,但也能够通过上述的快门开闭机构200来开闭该废调色剂的排出口的快门。
另外,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虽然是通过第二弹簧204的施力来进行第一快门22的关闭,并通过可动构件202和突起27的抵接来进行第一快门22的开放,与此相反地,也可以将快门开闭机构200构成为通过可动构件202和突起27的抵接来进行第一快门22的关闭,并通过第二弹簧204的施力来进行第一快门22的开放。
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12年12月07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2-268450,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

Claims (14)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其具有开口部;
显影剂收容部,其借助于所述开口部后相对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可以装卸并收容有显影剂;
排出口,其将所述显影剂收容部内的显影剂排出到外部;
第一快门,其对所述排出口进行开闭;
罩盖构件,其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所述开口部进行开闭;
可动构件,其能够在正反方向上移动;
传递构件,其介于所述罩盖构件和所述可动构件之间,来将所述罩盖构件的动作传递到所述可动构件上,
并且,所述可动构件在正方向移动时关闭所述第一快门,同时,在反方向移动时打开所述第一快门,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盖构件的开放动作结束时,使得所述可动构件的移动方向从正方向反转到反方向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所述罩盖构件的开放动作借助于所述传递构件来传递到所述可动构件里,在使得可动构件在正方向上移动后来关闭所述第一快门,并通过所述可动构件的正方向移动来积蓄施力,并在所述罩盖构件关闭时通过该积蓄的施力来使得所述可动构件在反方向上移动后打开所述第一快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传递构件分别连结到所述罩盖构件及所述可动构件中并在使得所述罩盖构件回转运动的同时来使得所述可动构件滑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开放所述罩盖构件时,是当所述罩盖构件和所述传递构件的连结点到达其回转轨迹的最上部后,来使得所述可动构件的移动方向从正方向反转到反方向里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递构件是由具有可挠性的长尺寸材料来构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有方向变更机构,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将所述传递构件卷绕在方向变更机构上后,所述传递构件在所述方向变更机构的前后处变化延伸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传递构件分割为多个的要素。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可动构件分割为多个的要素。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空间,该空间包含了所述罩盖构件从关闭位置到达最大开放位置之间的所述传递构件的移动轨迹。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快门以外还具有开闭所述排出口的第二快门,并在将所述显影剂收容部安装到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时打开所述第二快门,而在将所述显影剂收容部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卸下时关闭所述第二快门。
11.一种显影剂收容器,其包括:
显影剂收容部,其收容有显影剂;
排出口,其将所述显影剂收容部内的显影剂排出到外部;
第一快门,其对所述排出口进行开闭;
并能够借助于开口部来装卸到具有所述开口部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并且,借助于传递构件被连结到对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所述开口部进行开关的罩盖构件上的可以正反移动的可动构件在正方向上移动时关闭所述第一快门,而在反方向上移动时则打开所述第一快门,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盖构件的开放动作结束时,使得所述可动构件的移动方向从正方向反转到反方向里,并在通过该反转的所述可动构件的反方向移动中,将所述第一快门维持在关闭的状态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快门中设置有可以与所述了动构件抵接并通过与所述可动构件的抵接来开放或关闭所述第一快门的抵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剂包括调色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显影剂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影剂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混合物。
CN201310651512.XA 2012-12-07 2013-12-03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收容器 Active CN1038696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8450 2012-12-07
JP2012268450A JP6066284B2 (ja) 2012-12-07 2012-12-07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9660A true CN103869660A (zh) 2014-06-18
CN103869660B CN103869660B (zh) 2017-03-01

Family

ID=50881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51512.XA Active CN103869660B (zh) 2012-12-07 2013-12-03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收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48653B2 (zh)
JP (1) JP6066284B2 (zh)
CN (1) CN10386966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7167A (zh) * 2016-01-22 2017-08-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8628128A (zh) * 2017-03-15 2018-10-0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单元
CN110850695A (zh) * 2013-05-30 2020-02-28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13552785A (zh) * 2016-03-31 2021-10-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调色剂盒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8438B2 (ja) * 2014-01-27 2016-02-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6315328B2 (ja) 2014-05-27 2018-04-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粉体収容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66783B2 (ja) * 2015-08-24 2019-08-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65471B2 (ja) * 2015-09-04 2018-08-0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コンテナのシャッター開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85402A (ja) * 2020-11-27 2022-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97116A (ja) * 2021-12-27 2023-07-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2376A (zh) * 2006-10-13 2008-04-16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US20080286014A1 (en) * 2007-05-15 2008-11-20 Fuji Xerox Co., Ltd. Developer storage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170870A1 (en) * 2009-08-28 2013-07-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tachable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5041B2 (ja) 1988-11-08 1999-10-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240878A (ja) 1991-01-25 1992-08-28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装置のトナー飛散防止構造
JPH11282233A (ja) * 1998-03-27 1999-10-15 Minolta Co Ltd トナー容器およびこのトナー容器を使用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1578A (ja) 2002-09-04 2004-04-02 Kyocer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4432455B2 (ja) 2003-10-28 2010-03-1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トナー補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2033A (ja) 2006-08-24 2008-03-06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034409B2 (ja) 2006-09-22 2012-09-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34526A (ja) 2006-11-29 2008-06-1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トナー補給機構、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11403B2 (ja) * 2010-01-29 2012-08-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シャッタ開閉機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811336B2 (ja) 2010-11-08 2015-11-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ES2771927T3 (es) 2011-07-27 2020-07-07 Ricoh Co Ltd Recipiente de revelador, dispositivo de revelado, unidad de proceso y aparato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JP6047852B2 (ja) 2012-04-10 2016-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2376A (zh) * 2006-10-13 2008-04-16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及处理卡盒
US20080286014A1 (en) * 2007-05-15 2008-11-20 Fuji Xerox Co., Ltd. Developer storage cas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30170870A1 (en) * 2009-08-28 2013-07-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tachable toner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0695A (zh) * 2013-05-30 2020-02-28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容器、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106997167A (zh) * 2016-01-22 2017-08-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06997167B (zh) * 2016-01-22 2020-12-2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
CN113552785A (zh) * 2016-03-31 2021-10-2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调色剂盒
US11940743B2 (en) 2016-03-31 2024-03-26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Toner cartridge including casing having opening and shutter
CN113552785B (zh) * 2016-03-31 2024-05-10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调色剂盒
CN108628128A (zh) * 2017-03-15 2018-10-0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单元
CN108628128B (zh) * 2017-03-15 2021-01-15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48653B2 (en) 2015-02-03
US20140161491A1 (en) 2014-06-12
JP2014115400A (ja) 2014-06-26
JP6066284B2 (ja) 2017-01-25
CN103869660B (zh) 2017-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9660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显影剂收容器
US941126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eveloping agent cartridge
JP51198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A3111737A1 (en)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1095578A (ja) 現像ユニット
JP20080268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16282A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8155567B2 (en) Developing device,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10182612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having retaining member that can be pulled out therefrom
US80458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a remaining developer circulation mechanism
JP2011257692A (ja) トナー搬送装置、それを備えた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
WO2016164659A2 (en) Toner inlet port alignment features for a developer unit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device
US979827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oner storing container
JP50864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5848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収容容器着脱方法
US10042317B2 (en) Photoconductor lubricant assembly
AU2015201827B2 (en) Powder Container, Powder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126637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166044U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16300357A (zh) 粉体输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80074436A1 (en) Powder container, develop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1786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