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62885A - 图像记录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记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62885A
CN103862885A CN201310575073.9A CN201310575073A CN103862885A CN 103862885 A CN103862885 A CN 103862885A CN 201310575073 A CN201310575073 A CN 201310575073A CN 103862885 A CN103862885 A CN 1038628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wall
housing
retainer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7507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62885B (zh
Inventor
石田一仁
加藤正久
村野智史
铃木良平
樋口智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628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28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628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628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52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28Clamshell ty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包括:第一壳体,其包括记录部分和第一控制装置;第二壳体,其包括第二控制装置且构造成被第一壳体支撑,以能在接近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以旋转方式移动;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其均构造成将第一和第二控制装置电连接;保持器,其具有被第二壳体支撑的被支撑部分且构造成保持第一和第二电缆,保持器被构造成能相对于第二壳体移动,其中在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中,保持器的至少一部分在与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保持器被构造成保持第一和第二电缆,使得第一和第二电缆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使得第一和第二电缆分别被布置于在第一方向上和在第三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处,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和第二方向。

Description

图像记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记录设备,该图像记录设备包括被布置成能够相对于具有图像读取部分的第一壳体以旋转方式移动的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被布置成通过电缆被电连接到第一壳体。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包括图像读取部分和图像记录部分的多功能装置(MFD)(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的MFD中,具有图像读取部分的上单元被支撑从而能够相对于具有图像记录部分的下单元以旋转方式移动。此外,上单元和下单元通过用于传输图像数据的多个电缆、即FFC(柔性扁平电缆)和用于传输驱动电力的线束而彼此电连接。
更详细地描述,在上平面视图中看在专利文献1中的MFD的情形中,从上单元延伸的FFC经过MFD的一部分(右部分)并且被连接到下单元中的控制板。在另一方面,从上单元延伸的线束经过MFD的另一部分(左部分)并且被连接到下单元中的控制板。因此,在FFC和线束并不平行地延伸时,能够减轻由于从线束发射的电噪声而对于FFC引起的不利影响。
[专利文献1]JP2011-211595A
发明内容
然而,如在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地,在FFC和线束在上单元和下单元之间延伸的相应的路径相互显著不同的情形中,发生如下这种问题,即,相应的电缆的安装过程变得复杂。更详细地,相应的电缆的附接和分离是在当上单元在离开下单元的方向上相对于下单元以旋转方式移动时暴露的小的空间中执行的,从而引起工作效率降低和质量缺陷。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以改进将第一壳体和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以旋转方式移动的第二壳体相互电连接的多个电缆的安装性质并且减轻在所述多个电缆之间的噪声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1)提供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其包括:第一壳体,该第一壳体包括被构造成在片材上记录图像的记录部分和被构造成控制记录部分的第一控制装置;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控制装置,并且被构造成被第一壳体支撑,从而通过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以旋转方式移动而能够在接近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以旋转方式移动,在该接近位置处,第二壳体接近第一壳体,而在该离开位置处,第二壳体离开第一壳体;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每个电缆均被构造成将第一控制装置和第二控制装置相互电连接;和保持器,该保持器具有被第二壳体支撑的被支撑部分,并且被构造成保持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该保持器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第二壳体移动,其中,在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中,保持器的至少一部分在与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该保持器被构造成保持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使得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使得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分别被布置于在第一方向和在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的第三方向上的相互不同的位置处。
在以上结构中,保持器一起地保持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从而能够容易地操作电缆。例如,(1)从第二壳体延伸的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被安装在保持器中,(2)第二壳体被附接到第一壳体,并且保持器被附接在预定位置处,并且(3)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端部被分别连接到电路板,使得与每个电缆被分开地安装的情形相比较,电缆的安装过程能够得到简化。此外,因为在保持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状态中的保持器能够相对于第二壳体移动,所以能够容易地执行图像记录设备的维护。进而,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分别被布置于在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处,噪声的影响能够减轻。
被支撑部分被构造成被第二壳体支撑意味着:在已组装的图像记录设备中,被支撑部分不总是有必要实际上被第二壳体支撑,并且保持器可以具有能够被附接到第二壳体的结构。例如,在图像记录设备的组装期间,保持器可以被第二壳体支撑,并且在图像记录设备的组装完成之后,保持器可以与第二壳体分离。
(2)优选地,所述被支撑部分包括轴部和孔中的一个,其中所述轴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轴部被置于所述孔中,并且所述被支撑部分被布置在所述保持器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相对端中的一端处,并且第二壳体包括轴部和孔中的另一个,并且被构造成支撑保持器,从而能够绕第二轴线以旋转方式移动。
(3)更优选地,第二轴线与第一轴线对准。
在以上结构中,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从第二壳体延伸,从而经过第一轴线的附近。结果,能够降低使得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以旋转方式移动所需的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弯曲量。
(4)优选地,第二壳体包括接合部分,该接合部分被构造成与保持器的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端中的另一端接合,从而能够被附接到第二壳体和能够与第二壳体分离。
在以上结构中,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能够在保持器的相对端被固定到第二壳体的状态中被安装在保持器中,使得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的可安装性能够被进一步提高。
(5)优选地,保持器包括:被接合部分,该被接合部分设置在保持器的相对端中的另一端处,并且被构造成与接合部分接合;和弹性支撑部分,该弹性支撑部分被构造成支撑被接合部分,从而能够在被接合部分延伸的方向上相对于保持器移位。
以上结构便于被接合部分与接合部分的接合。
(6)优选地,保持器包括:被构造成保持第一电缆的第一保持部分、被构造成保持第二电缆的第二保持部分和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被构造成将第一保持部分和第二保持部分彼此分开的分隔壁。第一保持部分包括第一保持壁,该第一保持壁从分隔壁的相对的壁表面之一突出并且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该第一保持壁被构造成保持第一电缆从而在第二方向上沿着第一保持壁的壁表面延伸,并且第二保持部分包括第二保持壁,该第二保持壁在不同于第一保持壁突出的位置的位置处从分隔壁的相对的壁表面中的另一个壁表面突出并且在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该第二保持壁被构造成保持第二电缆从而在第二方向上沿着第二保持壁的壁表面延伸。
如上所述,在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之间存在分隔壁,从而在电缆之间的噪声的影响能够进一步减轻。
(7)作为一个实例,第二壳体包括被构造成读取在片材上记录的图像的读取部分。此外,第一电缆包括扁平电缆,该扁平电缆具有带的形状,并且被构造成将由读取部分读取的图像数据从第二控制装置传输到第一控制装置。第一保持部分保持由第一保持壁的壁表面和布置成与第一保持壁的壁表面相对的夹持部分夹持的扁平电缆的平坦表面。
(8)优选地,第一电缆包括作为扁平电缆的第一扁平电缆和第二扁平电缆。第一保持部分保持由第一保持壁的第一壁表面和布置成与第一壁表面相对的第一夹持部分夹持的第一扁平电缆的平坦表面,并且保持由第一保持壁的与第一保持壁的第一壁表面相对的第二壁表面和布置成与第二壁表面相对的第二夹持部分夹持的第二扁平电缆的平坦表面。
如上所述,在两个扁平电缆之间存在第一保持壁,从而能够减轻噪声的影响。
(9)更优选地,第一夹持部分和第二夹持部分中的每个夹持部分被布置于在第二方向上相互离开的多个位置处。
在以上结构中,与第一夹持部分和第二夹持部分中的每个夹持部分在第二方向上连续地布置的情形相比较,安装扁平电缆的可操作性能够得以提高。
(10)作为另一个实例,第二壳体包括被构造成读取在片材上记录的图像的读取部分。第二电缆包括驱动电缆,该驱动电缆在与第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具有大体上圆形形状,并且被构造成将用于驱动包括在读取部分中的马达的驱动电流从第一控制装置传输到第二控制装置。第二保持部分保持在由第二保持壁的后表面和一对夹持壁限定的空间中的驱动电缆,所述一对夹持壁从第二保持壁的后表面突出并且在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保持壁的所述后表面是所述第二保持壁的相对的表面中的更远离所述第一保持壁突出的所述分隔壁的一部分的一个表面。
(11)作为另一个实例,第二电缆进一步包括控制电缆,该控制电缆在与第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具有大体上圆形形状,并且被构造成将包括在读取部分中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从第二控制装置传输到第一控制装置。第二保持部分也在保持空间中保持控制电缆。
(12)优选地,第一控制装置包括被构造成连接到第一电缆的第一端子和被构造成连接到第二电缆的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被布置在比保持器更接近第一壳体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位置处。第一保持壁被布置在分隔壁的相对的表面中的面对第一壳体的在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表面处,并且第一保持壁的相对端中的更接近第一控制装置的一端位于比第二保持壁的相对端中的更接近第一控制装置的一端更接近第一轴线的位置处。第一端子位于比第二端子沿着第二方向上更接近第一轴线的位置处。
在以上结构中,第一电缆在朝向第一壳体的中部比第二电缆更接近第一轴线的位置处弯曲并且被连接到第一端子。在另一方面,第二电缆在朝向第一壳体的中部比第一电缆更远离第一轴线的位置处弯曲并且被连接到第二端子。相应地,第一电缆并不与第二电缆交叉,从而能够进一步减轻噪声的影响。
(13)优选地,第一控制装置包括在电路板的上表面上的至少一个电子构件,该上表面沿着包括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平面延伸。第一保持部分在高于电路板的上表面的位置处保持第一电缆,而第二保持部分在低于电路板的上表面的位置处保持第二电缆。
从用于传输图像数据的扁平电缆发射的噪声是相对小的,而从驱动电缆发射的噪声是相对大的。因此,如上所述,包括产生相对大的噪声的电缆的第二电缆离开板的安装表面(即,上表面),使得由于从第二电缆发射的噪声引起的对于电子构件的不利影响能够减轻。
(14)作为一个实例,保持器被构造成使得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在与第一保持壁的壁表面垂直的方向上能够被附接到保持器和与保持器分离。
(15)作为另一个实例,保持器被构造成使得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在与和第一保持壁的壁表面垂直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能够被附接到保持器和与保持器分离。
(16)优选地,位于接近位置处的第二壳体的下表面与第一壳体的上表面相对。第一壳体包括盖部件,该盖部件布置在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处并且被构造成覆盖保持器上方的区域。
在以上结构中,即使当第二壳体被移动到离开位置时,保持器也不向外侧暴露,从而能够防止与电缆的意外接触。此外,当第二壳体被以旋转方式移动到离开位置时,防止了尘土和水滴落在由保持器保持的电缆上。其不限于与位于接近位置处的第二壳体相对的第一壳体的上表面。
在本发明中,能够改进所述多个电缆的安装性质,所述多个电缆将第一壳体和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以旋转方式移动的第二壳体相互电连接,并且能够提供减轻了在电缆之间的噪声的影响的图像记录设备。
附图说明
通过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阅读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详细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
图1是示出在扫描仪壳体在接近位置处的状态下的作为本发明所应用到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装置(MFD)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在扫描仪壳体在离开位置处的状态下的MFD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MFD的功能的框图;
图4A和图4B是在多个电缆被安装在图4A中的保持器中的状态下和在所述多个电缆未被安装在图4B中的保持器中的状态下沿着向上方向看到的MFD的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5A和图5B是在所述多个电缆被安装在图5A中的保持器中的状态下和在所述多个电缆未被安装在图5B中的保持器中的状态下沿着向下方向看到的保持器的透视图;
图6是沿着图4A中的线VI-VI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示出保持器离开扫描仪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8是示出保持器接近扫描仪壳体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MFD的第一控制装置的板及其附近的透视图;并且
图10是示出在保持器和电路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示意的实施例。应该理解本发明可以在不偏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带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各种改变和变型地实施。此外,在下文中,基于在使用中安设MFD(多功能装置)10的状态(图1所示状态)定义了上下方向7,前后方向8被定义为使得布置操作面板13的部分是MFD10的前部,并且左右方向9被定义为是从前部看MFD10的方向。
[MFD10的总体结构]
MFD10(作为图像记录设备的一个实例)是一种一体地具有打印机功能和扫描仪功能的多功能装置。如在图1中所示,通过打印机壳体11和在打印机壳体11上堆叠的扫描仪壳体12,MFD10整体上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此外,在MFD10的前表面(更详细地,打印机壳体11的前表面)上,布置了包括各种操作按钮和液晶显示器部分的操作面板13。打印机壳体11是第一壳体的一个实例,并且扫描仪壳体12是第二壳体的一个实例。
打印机壳体11包括在记录片材(片材的一个实例)上记录图像的打印机部分。打印机部分(记录部分的一个实例)在从片材供应托盘14供给的记录片材上记录图像并且将已经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材排放到片材排出盘15上。片材供应托盘14和片材排出盘15被以可分离方式附接到布置在打印机壳体11的前表面上的开口16。例如,能够采用喷墨打印机作为打印机部分,喷墨打印机包括:滑架23(图3中示出),该滑架23在与记录片材的供给方向垂直的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和记录头24(图3中示出),该记录头24由滑架23携带,并且将墨水从喷嘴喷射到记录片材。
如在图3中所示,打印机壳体11包括控制打印机部分的操作的第一控制装置20。如在图9中所示,第一控制装置20包括例如电路板40、安装在电路板40的上表面上的多个电子构件和多个电缆所连接的多个端子41、42、43、44。第一控制装置20控制作为打印机部分的构成元件的实例的供给马达21、滑架马达22、记录头24等的操作。供给马达21是产生用于使供给记录片材的各种辊旋转的驱动力的马达。滑架马达22是产生用于使滑架23在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的驱动力的马达。此外,第一控制装置20被连接到电源,从而向MFD10的各种部分供电。
作为一个实例,基于通过操作面板13从使用者获取的图像记录指令,第一控制装置20驱动供给马达21将在片材供应托盘14上的记录片材供给到记录位置,驱动滑架马达22将滑架23移动到预定位置,驱动记录头24将墨水喷射到被供给到记录位置的记录片材,并且进一步驱动供给马达21将已经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材排放到片材排出盘15。因此,图像被记录在记录片材上。
[扫描仪壳体12]
扫描仪壳体12在打印机壳体11的上表面的后端处被打印机壳体11支撑,从而能够绕旋转轴线C1(第一轴线的实例)以旋转方式移动。更详细地描述,在打印机壳体11和扫描仪壳体12的在左右方向9上的相对的端部处布置两个铰链部件19。每个铰链部件19包括能够绕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旋转轴线C1相对于彼此旋转的、被附接到打印机壳体11的第一部件19A和被附接到扫描仪壳体12的第二部件19B。相应地,扫描仪壳体12能够在接近位置(图1所示)和离开位置(图2所示)之间以旋转方式移动,在接近位置处,扫描仪壳体12接近打印机壳体11的上表面,而在离开位置处,扫描仪壳体12离开打印机壳体11的上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接近位置意味着打印机壳体11的上表面与扫描仪壳体12的下表面相对并且不能从MFD10的外侧达到在彼此相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空间的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在接近位置处彼此相对的、打印机壳体11的上表面和扫描仪壳体12的下表面至少在上表面的一部分和下表面的一部分上保持相互接触,并且扫描仪壳体11从打印机壳体12的下部支撑该打印机壳体12。在本实施例中,位于接近位置处的打印机壳体11和扫描仪壳体12在打印机壳体11和扫描仪壳体12的相应的外周部分处保持相互接触。然而,打印机壳体11和扫描仪壳体12沿着打印机壳体11和扫描仪壳体12的整个外周部分保持相互接触不总是有必要的。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在接近位置处的打印机壳体11和扫描仪壳体12可以处于不能从MFD10的外侧达到在打印机壳体11和扫描仪壳体12之间的空间的状态下,并且允许在打印机壳体11和扫描仪壳体12之间实现不能达到在打印机壳体11和扫描仪壳体12之间的内部空间的小的空间。
在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的离开位置意味着如下状态,在该状态中,在接近位置处彼此相对的、打印机壳体11的上表面和扫描仪壳体12的下表面变得相互离开,并且能够从MFD10的外侧达到在打印机壳体11和扫描仪壳体12之间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扫描仪壳体12以旋转方式移动大致45度以离开打印机壳体11。因此,使用者能够从MFD10的前表面达到在打印机壳体11和扫描仪壳体12之间的空间。
扫描仪壳体12包括FBS(平板扫描仪)17和堆叠在FBS17上的ADF(自动文件供给器)18。
如在图3中所示,FBS17包括放置原始文件的接触玻璃(未示出)和布置在接触玻璃下面从而能够往复运动的CIS(接触图像传感器)单元32。CIS单元32包括图像传感器33,该图像传感器33读取原始文件上记录的图像,原始文件放置在接触玻璃上或者由ADF18供给。
ADF18被FBS17支撑,从而能够在接近位置(图1所示)和离开位置之间以旋转方式移动,在接近位置处,ADF18与布置在FBS17的上表面上的接触玻璃相对,而在离开位置处,ADF18离开FBS17使得接触玻璃向外侧暴露。ADF18将原始文件供给到CIS单元32的读取位置并且将图像已经由CIS单元32读取的原始文件排放到排出盘。
如在图3中所示,扫描仪壳体12包括控制FBS17和ADF18的操作的第二控制装置30。第二控制装置30包括电路板、安装在电路板的上表面上的多个电子构件和多个电缆被所连接的多个端子。第二控制装置30控制作为FBS17的构成元件的实例的CIS马达31和图像传感器33、作为ADF18的构成元件的实例的ADF马达34和传感器35等的操作。CIS马达31是产生用于使CIS单元32往复运动的驱动力的马达。ADF马达34是产生用于使供给原始文件的各种辊旋转的驱动力的马达。传感器35是用于检测在ADF18中的原始文件的位置的传感器。
作为一个实例,基于通过操作面板13从使用者获取的图像读取指令,第二控制装置30驱动ADF马达34将在文件托盘上的原始文件供给到读取位置,驱动CIS马达31将CIS单元32移动到读取位置,控制图像传感器33读取在供给到读取位置的原始文件上记录的图像,并且然后驱动ADF马达34将已经读取图像的原始文件排放到排出盘。在原始文件上的图像因此得以被读取。
如在图3中所示,由打印机壳体11携带的第一控制装置20和由扫描仪壳体12携带的第二控制装置30通过包括扁平电缆45、驱动电缆46和控制电缆47的多个电缆而相互电连接。这些电缆在第一控制装置20和第二控制装置30之间的延伸路径处被保持器50(图4到图6所示)保持。将在以后描述保持器50。
扁平电缆45是所谓的FFC(柔性扁平电缆)并且是柔性带状电缆。FFC将由FBS17(更具体地,图像传感器33)读取的图像数据从第二控制装置30传输到第一控制装置20。扁平电缆45是第一电缆的一个实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在图4到图6中所示,第一控制装置20和第二控制装置30被两个扁平电缆45A、45B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在构成扁平电缆45的四个表面中,每个均具有大的表面面积的两个表面被示意为“平坦表面”,而每个均具有比平坦表面小的表面面积的另外两个表面被示意为“端表面”。换言之,扁平电缆45由彼此相对的一对平坦表面和彼此相对的一对端表面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传感器33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图像传感器。由第一图像传感器读取的图像数据通过扁平电缆45A而被传输到第一控制装置20,并且由第二图像传感器读取的图像数据通过扁平电缆45B而被传输到第一控制装置20。图像传感器可以由一个传感器构成,并且在该情形中,可以使用一个扁平电缆。
驱动电缆46和控制电缆47是在与电缆46、47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每个均具有大致圆形形状的电缆。驱动电缆46将驱动电流从第一控制装置20传输到第二控制装置30以驱动由扫描仪壳体12携带的CIS马达31和ADF马达34。控制电缆47将由扫描仪壳体12携带的传感器35的检测信号从第二控制装置30传输到第一控制装置20。驱动电缆46和控制电缆47是第二电缆的实例。在本实施例中,如在图6中所示,第一控制装置20和第二控制装置30通过两个驱动电缆46A、46B和两个控制电缆47A、47B相互电连接。
[保持器50]
如在图4到图6中所示,保持器50是由分隔壁51、保持扁平电缆45A、45B的第一保持部分60和保持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的第二保持部分70构成的细长部件。分隔壁51是与第一方向57和第三方向59相比较在第二方向58上较长的细长板状部件。第一保持部分60在分隔壁51的在第一方向57上的相对侧中的一侧处形成,而第二保持部分70在分隔壁51的在第一方向57上的相对侧中的另一个侧处形成。即,第一保持部分60和第二保持部分70被分隔壁51分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57、第二方向58和第三方向59相互交叉。
第一保持部分60包括第一保持壁61、相对壁62、多个第一夹持部分63和多个第二夹持部分64。类似于分隔壁51,第一保持壁61和相对壁62是在第二方向58上比在第一方向57和第三方向59上更长的细长板状部件。第一保持部分60保持扁平电缆45A、45B从而在第二方向58上延伸。更详细地描述,第一保持部分60沿着作为在第三方向59上的相对的壁表面之一的第一壁表面61A保持扁平电缆45A从而在第二方向58上延伸,并且沿着作为相对壁表面中的在第三方向59上与第一壁表面61A相对的另一个壁表面的第二壁表面61B保持扁平电缆45B从而在第二方向58上延伸。
第一保持壁61从分隔壁51的在第一方向57上的相对的壁表面之一突出,并且在第二方向58上延伸。此外,第一保持壁61从分隔壁51的在第三方向59上的大致中部突出。进而,在第一保持壁61的相对的端部中的更远离轴部分52的一个端部处,形成倾斜部分65,该倾斜部分65沿着第三方向59在离开第二保持壁71的方向上倾斜。
相对壁62被布置成在第一保持壁61的突出端处与分隔壁51相对。换言之,第一保持壁61从分隔壁51朝相对壁62突出。此外,分隔壁51在第三方向59的两个方向上、在第一保持壁61的在第一方向57上的相对端之一处突出,而相对壁62在第三方向59的两个方向上、在第一保持壁61的在第一方向57上的另一端处突出。
所述多个第一夹持部分63在第三方向59上与第一壁表面61A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持壁61在沿着第三方向59与所述多个第一夹持部分63相对的位置处被切削。即,第一夹持部分63与通过使第一壁表面61A在第二方向58上延伸而获取的平坦表面相对,并且在下文中,这个状态示意第一夹持部分63与第一壁表面61A相对。此外,在第三方向59的在第一壁表面61A和第一夹持部分63之间的间隙被确定为稍微大于扁平电缆45A的厚度。因此,扁平电缆45A被第一壁表面61A和第一夹持部分63夹持。换言之,扁平电缆45A由第一保持部分60保持,并且在第二方向58上延伸,使得扁平电缆45A的相对的平坦表面之一与第一壁表面61A相对,并且其相对的平坦表面中的另一个平坦表面与第一夹持部分63相对。
第一夹持部分63中的一些第一夹持部分从与相对壁62相对的分隔壁51的相对的壁表面之一(即,第一保持壁61所连接的分隔壁51的相对的壁表面之一)朝向相对壁62突出。此外,第一夹持部分63中的另外的第一夹持部分从与分隔壁51相对的相对壁62的相对的壁表面之一朝向分隔壁51突出。在第一方向57上延伸的第一夹持部分63的长度被确定为等于或者小于在第一方向57上在分隔壁51和相对壁62之间的距离的一半。此外,在分隔壁51和相对壁62中的每个中,所述多个第一夹持部分63被布置于在第二方向58上相互离开的多个位置(在图4A中为两个位置)处。进而,在分隔壁51中的第一夹持部分63和在相对壁62中的第一夹持部分63在第二方向58上相互移位。所述多个第一夹持部分63在第二方向58上从一端到另一端被交替地布置在分隔壁51中和相对壁62中。
所述多个第二夹持部分64与作为第一保持壁61的在第三方向59上的相对的壁表面中的另一个壁表面的第一保持壁61的第二壁表面61B(图6中的下表面)相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持壁61在第三方向59上与所述多个夹持部分64相对的位置处被切削。即,第二夹持部分64与通过使第二壁表面61B在第二方向58上延伸而获取的平坦表面相对。在下文中,上述状态示意第二夹持部分64与第二壁表面61B相对。扁平电缆45B被第二壁表面61B和第二夹持部分64夹持。换言之,扁平电缆45B由第一保持部分60保持并且在第二方向58上延伸,使得扁平电缆45B的相对的平坦表面之一与第二壁表面61B相对而其相对的平坦表面中的另一个平坦表面与第二夹持部分64相对。第二夹持部分64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夹持部分63的结构相同,从而省略了再次的进一步的说明。
第二保持部分70包括第二保持壁71和夹持壁72、73、74。第二保持壁71和夹持壁72、73、74中的每个是与第一方向57和第三方向59相比较在第二方向58上更长地延伸的细长板状部件。第二保持部分70保持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从而在第二方向58上延伸。更详细地描述,第二保持部分70保持在由后表面71A和夹持壁72、73、74限定的保持空间中的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后表面71A是第二保持壁71的在第三方向59上的相对的壁表面之一,并且是第二保持壁71的面对与布置第一保持壁61的位置相对的位置的相对的壁表面之一(即,在图6中第二保持壁71的下壁表面)。
第二保持壁71从分隔壁51的在第一方向57上的相对的壁表面中的另一个壁表面(图6中的分隔壁51的左壁表面)突出,并且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第二保持壁71还从分隔壁51的在第三方向59上的相对的端部之一突出。即,第二保持壁71从分隔壁51的在第三方向59上的如下部分突出,该部分不同于分隔壁51的第一保持壁61突出的部分。
夹持壁72、73、74从第二保持壁71的在第三方向59(图6中的向下方向)上的后表面71A突出,并且在第二方向58上延伸。而且,夹持壁72、73、74在第一方向57上彼此相对。在第一方向57上,夹持壁72位于第二保持壁71的一个端部(距分隔壁51最远的位置)处,夹持壁74位于第二保持壁71的另一个端部(最接近分隔壁51的位置)处,并且夹持壁73位于夹持壁72、74之间。
驱动电缆46A被保持在由第二保持壁71的后表面71A和夹持壁72、73限定的保持空间中,并且驱动电缆46B和控制电缆47A、47B被保持在由第二保持壁71的后表面71A和夹持壁73、74限定的保持空间中。夹持壁72、73是一对夹持壁的一个实例,并且夹持壁73、74是一对夹持壁的实例。
这里,驱动电缆46A的直径大于在第一方向57上的在夹持壁72、73之间的空间。因此,驱动电缆46A被挤压到在夹持壁72、73之间的空间中。在另一方面,驱动电缆46B和控制电缆47A、47B各自的直径小于在第一方向57上的在夹持壁73、74之间的空间。相应地,第二保持部分70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窄部,优选地在第二方向58上相互离开的多个窄部,在该窄部中,在第一方向57上的在夹持壁73、74之间的空间小于驱动电缆46B和控制电缆47A、47B各自的直径。
在如上所述的保持器50中,第一保持部分60和第二保持部分70关于分隔壁51在第一方向57上彼此相对。此外,第二保持壁71的后表面71A与第一保持壁61的第一壁表面61A和第二壁表面61B并不在第三方向59上相互对齐。换言之,在包括第一方向57和第二方向58的平坦表面上延伸的、构成第一保持壁61的壁表面中的一些壁表面位于在第三方向59上不同于在包括第一方向57和第二方向58的平坦表面上延伸的、构成第二保持壁71的壁表面之一的位置处。结果,扁平电缆45A、45B被保持器50保持于在第一方向57和第三方向59上不同于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被保持器50保持的位置的位置处,并且扁平电缆45A、45B、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在第二方向58上延伸。
如上所述的保持器50被如此构造,使得在保持器50位于如在图2中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中,保持器50的至少一部分在打印机壳体11的内部空间中在第二方向58上延伸。保持器50还位于打印机壳体11的内部空间中和在扫描仪壳体12位于离开位置处的状态中能够从打印机壳体11的上表面达到的空间中。此外,保持器50在打印机壳体11的在左右方向9上的左部分处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换言之,保持器50将扁平电缆45A、45B保持于在上下方向7和左右方向9上不同于保持器50保持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的位置的位置处,并且保持器50保持扁平电缆45A、45B、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从而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即,在本实施例中,图4A到图6所示第一方向57与左右方向9相一致。此外,在保持器50位于如在图2中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中,图4A到图6所示第二方向58对应于前后方向8,并且第三方向59与上下方向7相一致。
如在图2中所示,打印机壳体11的上表面的与保持器50相对的区域(即,打印机壳体11的位于保持器50上方的区域)被盖部件80覆盖。当扫描仪壳体12以旋转方式移动到离开位置时保持器50所位于的空间直接地向外侧暴露并不总是有必要的。换言之,为了使得保持器50所位于的空间向外侧暴露,至少扫描仪壳体12应该以旋转方式移动到离开位置,并且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盖部件80应该被移除。
如在图4A、图4B、图5A和图5B中所示,一对轴部分52(被支撑部分的一个实例)被布置在保持器50的沿其长度方向的相对的端部之一处,并且沿相反的方向在第一方向57上离开保持器50延伸。在该一对轴部分52的突出方向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状态中,该一对轴部分52被附接到布置在扫描仪壳体12中的一对轴孔82(图8所示)。保持器50在接近铰链部件19的位置处被附接到扫描仪壳体12。此外,在保持器50被附接到扫描仪壳体12的状态中保持器50的旋转轴线C2(即,与轴部分52的突出方向平行的线)与扫描仪壳体12的旋转轴线C1平行。优选的是扫描仪壳体12的旋转轴线C1至少与保持器50的旋转轴线C2平行,更优选地旋转轴线C1接近旋转轴线C2,并且最优选的是旋转轴线C1与旋转轴线C2对准。
结果,保持器50被扫描仪壳体12支撑,从而能够绕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轴部分52以旋转方式移动。更详细地,如在图7和图8中所示,在扫描仪壳体12在离开位置处的状态中(或者在扫描仪壳体12与打印机壳体11分离的状态中),保持器50被构造成能够在离开位置(图7所示)和接近位置之间以旋转方式移动,在该离开位置处,保持器50离开扫描仪壳体12的下表面,而在该接近位置处,保持器50接近扫描仪壳体12的下表面(保持与其接触)。在保持器50位于如在图8中所示的位置的状态中,第二方向58和第三方向59分别地不与前后方向8和上下方向7一致。
进而,如在图4A、图4B、图5A和图5B中所示,第一被接合部分53被布置在保持器50的在其长度方向(即,第二方向58)上的另一端处并且沿着在第一方向57上离开保持器50的方向延伸。更详细地描述,第一被接合部分53通过弹性支撑部分54而被连接到保持器50。弹性支撑部分54以如此方式形成,使得板状部件被弯曲成大致U形并且支撑第一被接合部分53从而能够在第一被接合部分53的延伸方向(即,第一方向57)上相对于保持器50移位。
对应于以上结构,如在图7中所示,接合部分81被布置在扫描仪壳体12的下表面上。接合部分81被以如此方式实现,使得板状部件被弯曲成马蹄形状,并且接合部分81的相对的端部被连接到扫描仪壳体12的下表面,使得大致长方体空间形成在接合部分81和扫描仪壳体12的下表面之间并且该空间在左右方向9上开口。接合部分81位于当保持器50被移动到保持器50接近扫描仪壳体12的下表面的接近位置时对应于第一被接合部分53的位置处。即,如在图8中所示,在保持器50被以旋转方式移动到接近位置之后,第一被接合部分53在接近保持器50的方向上弹性地移位并且然后再次沿着离开保持器50的方向弹性地移位,使得第一被接合部分53与接合部分81接合。
进而,第二被接合部分55被布置在保持器50的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被接合部分55在第三方向59上从保持器50的在第二方向58上的另一端突出并且具有在第二被接合部分55的突出端上的爪部分56。第二被接合部分55还被构造成能够弹性地变形,使得爪部分56能够基于第二被接合部分55被连接到保持器50的部分在第二方向58上移位。第二被接合部分55的爪部分56与布置在打印机壳体11中的接合部分85(图9和图10所示)接合。
[MFD10的组装]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7到图10描述MFD10的组装。虽然未示出,但是首先,打印机壳体11和扫描仪壳体12被分开地组装。此时,扁平电缆45A、45B、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处于在扫描仪壳体12的旋转基础部分处在轴孔82的附近分离地延伸的状态中。
然后,保持器50的轴部分52被附接到扫描仪壳体12的轴孔82。并且然后,如在图7中所示,在保持器50以旋转方式移动到保持器50离开扫描仪壳体12的下表面的离开位置的状态中,扁平电缆45A被安装在第一保持部分60中。更详细地,扁平电缆45A在沿着旋转表面(旋转保持器50能够通过的平坦表面)的方向上、例如在第三方向59上、即在上下方向7上从在保持器50上方的上部被安装在第一壁表面61A上。换言之,扁平电缆45A在与保持器50的第一保持壁60的第一壁表面61A垂直的方向上被安装在第一壁表面61A上。
然后,如在图8中所示,保持器50以旋转方式移动到保持器50接近扫描仪壳体12的下表面的接近位置,使得第一被接合部分53与接合部分81接合。因此,处于图8所示状态中的保持器50在保持器50的在第二方向58上的相对的端部处被扫描仪壳体12支撑。并且然后,扁平电缆45B、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被安装在第一保持部分60和第二保持部分70中。更详细地,电缆45B、46A、46B、47A、47B分别在沿着保持器50的旋转表面的方向上,例如,在第三方向59上,即,在从倾斜的前下部朝向倾斜的后上部的方向上安装在第二壁表面61B和后表面71A上。换言之,扁平电缆45B、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分别在与第一保持壁61的第二壁表面61B垂直的方向上被安装在第二壁表面61B和后表面71A上。
接着,如在图2中所示,扫描仪壳体12被附接到打印机壳体11。然后,保持器50以旋转方式向离开扫描仪壳体12的下表面的方向移动,使得保持器50在前后方向8上沿着打印机壳体11的上表面延伸。此时,第二被接合部分55的爪部分56与布置在打印机壳体11的内部空间中的接合部分85接合。相应地,处于图2所示状态中的保持器50在保持器50的在第二方向58上的相对端之一(保持器50的接近轴部分52的端部)处被扫描仪壳体12支撑,而在保持器50的在第二方向58上的另一端(保持器50的接近第二被接合部分55的端部)被打印机壳体11支撑。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器50被如此布置,使得在左右方向9上,第一保持部分60位于接近打印机壳体11的中部的位置处(在图10中的右侧上)而第二保持部分70位于接近打印机壳体11的外侧的位置处(在图10中的左侧上)。
位于如在图2中所示位置的保持器50和第一控制装置20的电路板40的上表面(电子构件的安装表面)在其间具有例如图6所示位置关系。第一保持壁61的第一壁表面61A和第二壁表面61B位于高于由单点划线示意的电路板40的上表面的位置的位置处。在另一方面,第二保持壁71的后表面71A位于低于电路板40的上表面的位置的位置处。即,第一保持部分60在高于电路板40的上表面的位置处保持扁平电缆45A、45B。在另一方面,第二保持部分70在低于电路板40的上表面的位置处保持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
进而,如在图10中所示,在保持器50的接近电路板40的另一端中,第一保持壁61的端部位于第一位置83处并且第二保持壁71的端部位于第二位置84处。即,第一保持壁61的相对的端部中的接近电路板40的端部比第二保持壁71的相对的端部中的接近电路板40的端部更接近保持器50的旋转基部(旋转轴线C2)。结果,在前后方向8上,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在打印机壳体11中比扁平电缆45A、45B更向前延伸。
第一控制装置20的电路板40在打印机壳体11的上表面的前部处沿着水平表面延伸。电路板40还位于比保持器50更接近打印机壳体11的中部的位置处(在图10中的右侧上)。此外,在电路板40的上表面上,布置扁平电缆45A、45B所分别连接的端子41、42,驱动电缆46A所连接的端子43,和控制电缆47A所连接端子44。端子41、42是第一端子的实例,并且端子43、44是第二端子的实例。省略了驱动电缆46B和控制电缆47B所分别连接的端子的说明。
在左右方向9上,端子41、42位于比端子43在打印机壳体11中更接近保持器50的位置处(打印机壳体11的外侧,或者在图10中的左侧上)。此外,在前后方向8上,端子41、42位于比端子44在打印机壳体11中更接近旋转轴线C1的位置处(打印机壳体11的后端)。扁平电缆45A、45B在第一位置83处朝向电路板40弯曲从而连接到端子41、42。驱动电缆46A在第二位置84处朝向电路板40弯曲并且延伸通过打印机壳体11的比端子41、42更向前的端部,并且进一步延伸通过打印机壳体11的在左右方向9上比端子41、42更处于中间的部分,从而连接到端子43。进而,控制电缆47A在第二位置84处朝向电路板40弯曲以连接到端子44。
扁平电缆45A、45B在比第一位置83更接近轴部分52的位置处被倾斜部分65向上提升。即,在第三方向59上在扁平电缆45A、45B与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之间的距离在沿着第二方向58接近电路板40的位置处是相对大的而在沿着第二方向58离开电路板40(接近旋转轴线C2)的位置处是相对小的。
[本实施例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器50同时保持扁平电缆45A、45B、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从而能够容易地操作电缆45A、45B、46A、46B、47A、47B。此外,因为处于保持电缆45A、45B、46A、46B、47A、47B的状态中的保持器50能够相对于扫描仪壳体12以旋转方式移动,所以电缆45A、45B、46A、46B、47A、47B能够在MFD10的组装期间或者在维护操作期间被容易地附接到保持器50和与保持器50分离。扫描仪壳体12的旋转轴线C1接近保持器50的旋转轴线C2(最优选地,旋转轴线C1与旋转轴线C2相一致),从而能够降低使得扫描仪壳体12相对于打印机壳体11以旋转方式移动所需的每个电缆的弯曲量。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在扁平电缆45A、45B在第一方向57上和第三方向59上的位置不同于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在第一方向57上和第三方向59上的位置的状态中扁平电缆45A、45B、驱动电缆46A、46B和控制电缆47A、47B在第二方向58上延伸,所以能够减轻在电缆45A、45B、46A、46B、47A、47B之间的噪声的影响。分隔壁51、第一保持壁61、夹持壁73等被布置在电缆45A、45B、46A、46B、47A、47B之间,使得能够进一步减轻噪声的影响。而且,因为电缆45A、45B、46A、46B、47A、47B被弯曲的位置(图10中的第一位置83和第二位置84)和相应的端子41、42、43、44的位置被布置成不关于每个电缆相互交叉,所以能够更进一步减轻噪声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产生相对大的噪声的驱动电缆46A、46B位于比产生相对小的噪声的扁平电缆45A、45B更远离电路板40的位置处,所以能够减轻由于从驱动电缆46A、46B发射的噪声而对于安装在电路板40上的电子构件的不利影响。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因为在保持器50上方的上部被盖部件80覆盖,所以能够防止与电缆的意外接触,而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尘土、水滴等侵入保持器50所位于的空间中。
[变型实例]
在本实施例中,轴部分52被布置在保持器50中并且轴部分52分别地被置于其中的轴孔82被布置在扫描仪壳体12中,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轴孔可以被布置在保持器50中并且轴部分可以被布置在扫描仪壳体12中。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器50被支撑从而能够相对于扫描仪壳体12以旋转方式移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为了使得电缆能够被容易地附接到保持器50和与保持器50分离,保持器50可以是能够相对于扫描仪壳体12移动的。进而,保持器50的保持器50被支撑的被支撑部分不限于保持器50在第二方向58上的相对的端部之一,而是可以是在保持器50中的任何位置。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器50被如此构造使得每个电缆在沿着旋转表面的方向上被附接到保持器50和与保持器50分离,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保持器50可以被如此构造,使得每个电缆在与旋转表面交叉的方向(例如,在第一方向57)上被附接到保持器50和与保持器50分离。即,对应于保持器50相对于扫描仪壳体12移动的方向,每个电缆能够在适当方向上被附接到保持器50和与保持器50分离。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保持器50可以被如此构造,使得每个电缆能够在与第一保持壁61的第一壁表面61A垂直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附接到保持器50和与保持器50分离。
此外,扫描仪壳体12可以并不总是保持保持器50。例如,保持器50可以在MFD10的组装期间由扫描仪壳体12保持,并且在MFD10得以组装之后,保持器50可以与扫描仪壳体12分离并且由打印机壳体11保持。即,保持器50可以具有能够被附接到扫描仪壳体12的相应的部分(支撑部分)的被支撑部分,并且在已经完成(组装)的MFD10中,保持器50实际上被附接到扫描仪壳体12并不总是有必要的。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的保持器50中,第一保持部分60被布置在分隔壁51的在第一方向57上的相对的部分之一处,并且第二保持部分70在分隔壁51的在第一方向57上的另一部分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保持部分60可以被布置在分隔壁51的在第三方向59上的相对的部分之一处,而第二保持部分70可以在分隔壁51的在第三方向59上的相对的部分中的另一个部分处,并且第一保持部分60和第二保持部分70从分隔壁51突出的位置在第一方向57上可以是相互不同的。即,在图7和图8中,保持器50可以在沿着第二方向58延伸的轴线是旋转轴线的这种条件下保持器50旋转90度的状态中被附接到扫描仪壳体12。
进而,在本实施例中,在接近位置处的扫描仪壳体12的下表面与打印机壳体12的上表面相对,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打印机壳体11和扫描仪壳体12在前后方向8或者左右方向9上被彼此相邻地布置。即,扫描仪壳体12能够以如此方式相对于打印机壳体11以旋转方式移动,使得扫描仪壳体12接近或者离开打印机壳体11的侧表面。打印机壳体11和扫描仪壳体12在上下方向7上的相应的位置可以颠倒。
进而,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二壳体的一个实例描述了包括FBS17和ADF18的扫描仪壳体12,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二壳体可以是数据接收部分等,该数据接收部分通过近场通信(NFC)诸如红外线、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等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数据。

Claims (16)

1.一种图像记录设备,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被构造成在片材上记录图像的记录部分和被构造成控制所述记录部分的第一控制装置;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控制装置,并且所述第二壳体被构造成被所述第一壳体支撑,以便通过绕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以旋转方式移动而能够在接近位置和离开位置之间以旋转方式移动,在所述接近位置处,所述第二壳体接近所述第一壳体,而在所述离开位置处,所述第二壳体离开所述第一壳体;
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所述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每个均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二控制装置相互电连接;和
保持器,所述保持器具有被所述第二壳体支撑的被支撑部分,并且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第一电缆和所述第二电缆,所述保持器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移动,
其中,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中,所述保持器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保持器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第一电缆和所述第二电缆,使得所述第一电缆和所述第二电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使得所述第一电缆和所述第二电缆分别被布置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和在第三方向上相互不同的位置处,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被支撑部分包括轴部和孔中的一个,其中所述轴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所述轴部被置于所述孔中,并且所述被支撑部分被布置在所述保持器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相对端中的一端处,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所述轴部和所述孔中的另一个,并且所述第二壳体被构造成支撑所述保持器,以便能够绕第二轴线以旋转方式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第一轴线对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接合部分,所述接合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保持器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相对端中的另一端接合,以便能够被附接到所述第二壳体且能够从所述第二壳体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保持器包括:被接合部分,所述被接合部分设置在所述保持器的相对端中的另一端处,并且所述被接合部分被构造成与所述接合部分接合;以及弹性支撑部分,所述弹性支撑部分被构造成支撑所述被接合部分,以便能够在所述被接合部分延伸的方向上相对于所述保持器移位。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保持器包括:第一保持部分,所述第一保持部分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第一电缆;第二保持部分,所述第二保持部分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第二电缆;以及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分隔壁被构造成将所述第一保持部分和所述第二保持部分彼此分开,
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部分包括第一保持壁,所述第一保持壁从所述分隔壁的相对的壁表面中的一个壁表面突出,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一保持壁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第一电缆以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着所述第一保持壁的壁表面延伸,并且,所述第二保持部分包括第二保持壁,所述第二保持壁在不同于所述第一保持壁突出的位置的位置处、从所述分隔壁的相对的壁表面中的另一个壁表面突出,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第二保持壁被构造成保持所述第二电缆以便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沿着所述第二保持壁的壁表面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读取部分,所述读取部分被构造成读取在片材上记录的图像,
其中,所述第一电缆包括扁平电缆,所述扁平电缆具有带的形状,并且所述扁平电缆被构造成将由所述读取部分读取的图像数据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传输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部分保持由所述第一保持壁的壁表面和夹持部分夹持的所述扁平电缆的平坦表面,其中所述夹持部分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一保持壁的壁表面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电缆包括作为所述扁平电缆的第一扁平电缆和第二扁平电缆,
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部分保持由所述第一保持壁的第一壁表面和第一夹持部分夹持的所述第一扁平电缆的平坦表面,并且保持由与所述第一保持壁的所述第一壁表面相反的所述第一保持壁的第二壁表面和第二夹持部分夹持的所述第二扁平电缆的平坦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分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壁表面相对,所述第二夹持部分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壁表面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夹持部分和所述第二夹持部分中的每个夹持部分被布置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互离开的多个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读取部分,所述读取部分被构造成读取在片材上记录的图像,
其中,所述第二电缆包括驱动电缆,所述驱动电缆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具有大体上圆形形状,并且所述驱动电缆被构造成将用于驱动包括在所述读取部分中的马达的驱动电流从所述第一控制装置传输到所述第二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保持部分在保持空间中保持所述驱动电缆,所述保持空间由所述第二保持壁的后表面和一对夹持壁限定,所述一对夹持壁从所述第二保持壁的所述后表面突出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所述第二保持壁的所述后表面是所述第二保持壁的相对的表面中的更远离所述第一保持壁突出的所述分隔壁的一部分的一个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电缆进一步包括控制电缆,所述控制电缆在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横截面中具有大体上圆形形状,并且所述控制电缆被构造成将包括在所述读取部分中的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从所述第二控制装置传输到所述第一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第二保持部分也在所述保持空间中保持所述控制电缆。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包括被构造成连接到所述第一电缆的第一端子和被构造成连接到所述第二电缆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被布置在比所述保持器更接近所述第一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部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第一保持壁被布置在所述分隔壁的相对的表面中的面对所述第一壳体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中部的一个表面处,并且,所述第一保持壁的相对端中的更接近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一端位于比所述第二保持壁的相对端中的更接近所述第一控制装置的一端更接近所述第一轴线的位置处,
其中,所述第一端子位于比所述第二端子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更接近所述第一轴线的位置处。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装置包括在电路板的上表面上的至少一个电子构件,所述上表面沿着包括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平面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保持部分在高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的位置处保持所述第一电缆,而所述第二保持部分在低于所述电路板的上表面的位置处保持所述第二电缆。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保持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电缆和所述第二电缆在与所述第一保持壁的壁表面垂直的方向上能够被附接到所述保持器且能够从所述保持器分离。
1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所述保持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电缆和所述第二电缆在与垂直于所述第一保持壁的壁表面的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能够被附接到所述保持器且能够从所述保持器分离。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记录设备,
其中,位于所述接近位置处的所述第二壳体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相对,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盖部件,所述盖部件被布置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处,并且所述盖部件被构造成覆盖所述保持器上方的区域。
CN201310575073.9A 2012-12-14 2013-11-15 图像记录设备 Active CN1038628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3895 2012-12-14
JP2012273895A JP6065571B2 (ja) 2012-12-14 2012-12-14 画像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62885A true CN103862885A (zh) 2014-06-18
CN103862885B CN103862885B (zh) 2016-06-22

Family

ID=50902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75073.9A Active CN103862885B (zh) 2012-12-14 2013-11-15 图像记录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34805B2 (zh)
JP (1) JP6065571B2 (zh)
CN (1) CN1038628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0506A (zh) * 2015-12-22 2019-01-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柔性扁平电缆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9251B2 (ja) * 2014-12-25 2018-06-27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シート状導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10005B2 (ja) * 2015-05-29 2019-11-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740063B2 (ja) 2016-09-09 2020-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59044B2 (ja) 2016-10-11 2020-09-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21378B2 (ja) 2016-10-11 2021-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49378B2 (ja) 2016-10-11 2021-03-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38922B2 (ja) 2016-10-11 2021-03-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21377B2 (ja) * 2016-10-11 2021-0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542168B2 (en) 2016-10-11 2020-0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855265B2 (ja) * 2017-01-30 2021-04-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配線構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43108B2 (ja) * 2018-04-24 2022-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及び電子装置
JP2021063862A (ja) * 2019-10-10 2021-04-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400650B2 (ja) 2020-07-15 2023-12-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3732A (en) * 1991-03-05 1997-05-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having a partition module between an image sensor module and a heat source
US6717702B1 (en) * 1999-09-06 2004-04-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548298A (zh) * 2003-05-23 2004-11-24 诚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分离控制装置的打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6048A (en) 1994-06-02 1996-10-15 Hewlett-Packard Company Hinge assembly for a device having a display
JPH10257251A (ja) 1997-03-11 1998-09-25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のキャリア駆動用モータの配置構造
JP2003051683A (ja) 2001-08-06 2003-02-21 Canon Inc 電気ケーブル取り付け装置及び該装置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00352A (ja) 2006-04-28 2007-11-15 Murata Mach Ltd 画像読取装置
JP4977630B2 (ja) * 2007-01-30 2012-07-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US7824200B2 (en) 2009-03-30 2010-11-02 Assa Abloy, Inc. Data transfer hinge
JP5251915B2 (ja) 2010-03-30 2013-07-3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605698B2 (ja) 2010-10-07 2014-10-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20789B2 (ja) * 2010-10-28 2014-11-05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線処理部材及びこの電線処理部材を備えた駆動ユニット並びにこの電線処理部材又は駆動ユニット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3071A (ja) 2011-01-27 2012-08-16 Kyocera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JP5605385B2 (ja) * 2012-03-29 2014-10-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33732A (en) * 1991-03-05 1997-05-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having a partition module between an image sensor module and a heat source
US6717702B1 (en) * 1999-09-06 2004-04-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548298A (zh) * 2003-05-23 2004-11-24 诚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分离控制装置的打印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30506A (zh) * 2015-12-22 2019-01-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柔性扁平电缆
CN109130506B (zh) * 2015-12-22 2020-08-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柔性扁平电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34805B2 (en) 2015-01-13
JP6065571B2 (ja) 2017-01-25
US20140169823A1 (en) 2014-06-19
CN103862885B (zh) 2016-06-22
JP2014120887A (ja) 2014-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62885A (zh) 图像记录设备
US975793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035973B (zh) 图像处理装置
CN103376691A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5978942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02209175B (zh) 图像读取设备
US20080292296A1 (en) Vibration compensation for image capturing device
CN112965318A (zh) 基于图像传感器的防抖模组、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672028A (zh) 防抖装置、摄像模组与电子设备
US20230393369A1 (en)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including same
KR20210031140A (ko) 3축 흔들림 보정 기능을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CN203813850U (zh) 能够提供改善布线电缆布局的图像读取设备
JP2017152975A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7809409B2 (en) Multi-function device for performing at least telephone communication and facsimile functions
EP3276934A1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210038301U (zh) 镜头驱动装置以及潜望式镜头机构
US20160352927A1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including reading unit coupled with flat cable
JP5927828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WO2008133356A1 (en) An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vibration of camera
US9467539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20001993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7273663A (ja) 電子機器
JP6232885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213023794U (zh) 光学防抖装置及其摄像模块和电子设备
US10924618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