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7800B - 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7800B
CN103847800B CN201210508068.1A CN201210508068A CN103847800B CN 103847800 B CN103847800 B CN 103847800B CN 201210508068 A CN201210508068 A CN 201210508068A CN 103847800 B CN103847800 B CN 1038478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gging
flange
behind
rear crossbeam
leaf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080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7800A (zh
Inventor
杨回
黎海
曾蔚
陆毅初
劳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0806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478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47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7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78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78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尤其涉及汽车车身中的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包括中部后撑板、板簧前支座、后大梁中部隔板、后大梁和中部后撑板加强板,其中,所述后大梁设有内腔,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设置在所述内腔内,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与所述后大梁的侧面连接,所述板簧前支座与所述后大梁的侧面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与所述板簧前支座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C柱下部接头结构的扭转刚度,有效消除开裂缺陷。

Description

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尤其涉及汽车车身中的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
背景技术
C柱在后座头枕的两侧。一般微型面包车车身有四类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A柱、B柱、C柱、D柱。立柱除了支撑作用,也起到门框的作用。
目前,现有的C柱下部接头结构的结构较为简单,存在扭转刚度不足、易开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扭转刚度足、不易开裂的C柱下部接头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包括中部后撑板、板簧前支座、后大梁中部隔板、后大梁和中部后撑板加强板,其中,所述后大梁设有内腔,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设置在所述内腔内,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与所述后大梁的侧面连接,所述板簧前支座与所述后大梁的侧面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与所述板簧前支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部后撑板的顶部设有与后地板连接的第一翻边,所述中部后撑板的内侧设有与所述板簧前支座连接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板簧前支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翻边上设有安装带安装孔,所述中部后撑板的中部设有减轻重量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口部设有第三翻边,所述中部后撑板的外侧中部设有与中门下导轨连接的第四翻边,所述中部后撑板的外侧下部设有与前护板、C柱下内板连接的第五翻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C柱下部接头结构还包括安装带、中门下导轨、前护板和C柱下内板,其中,所述中部后撑板的第一翻边通过所述安装带安装孔与所述安装带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的第四翻边与所述中门下导轨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的第五翻边与所述前护板、C柱下内板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簧前支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后大梁的侧面连接,所述板簧前支座的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至少二条第二加强筋,所述中部后撑板包括中部后撑底板和自所述中部后撑底板的两侧延伸并折弯的二个中部后撑侧板,所述第二翻边设置在所述中部后撑侧板的顶部,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板簧前支座的第二加强筋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簧前支座的底部设有用于底盘零件安装的板簧安装孔和增强强度的第六翻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大梁的内腔为U形腔,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为与所述后大梁的内腔形状相似的U形板,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设有下翻边和侧翻边,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的下翻边与所述后大梁的内腔的底面连接,所述述后大梁中部隔板的侧翻边与所述后大梁的内腔的侧面连接,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的侧部设有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的顶部设有与后地板连接的第七翻边,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的内侧部设有与所述后大梁的侧面连接的第八翻边,所述第八翻边与所述后大梁的侧面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的外侧部设有与侧围连接的第九翻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C柱下部接头结构还包括后地板和侧围,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七翻边与所述后地板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九翻边与所述侧围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三加强筋,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后大梁的侧面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方案,提高了C柱下部接头结构的扭转刚度,有效消除开裂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的中部后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的板簧前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的后大梁中部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的中部后撑板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号为:中部后撑板1;第一翻边11;第三翻边12;第二翻边13;安装带安装孔14;第四翻边15;第五翻边16;板簧前支座2;连接板21;第一加强筋22;第二加强筋23;第六翻边24;板簧安装孔25;后大梁中部隔板3;下翻边31;侧翻边32;横向加强筋33;竖向加强筋34;后大梁4;内腔41;中部后撑板加强板5;第七翻边51;第八翻边52;第三加强筋53;第九翻边54;凸起部55。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包括中部后撑板1、板簧前支座2、后大梁中部隔板3、后大梁4和中部后撑板加强板5,其中,所述后大梁4设有内腔41,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3设置在所述后大梁4的内腔41内,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5与所述后大梁4的侧面连接,所述板簧前支座2与所述后大梁4的侧面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1与所述板簧前支座2连接。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中部后撑板1的顶部设有与后地板连接的第一翻边11,所述中部后撑板1的内侧设有与所述板簧前支座2连接的第二翻边13,所述第二翻边13与所述板簧前支座2焊接。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翻边11上设有安装带安装孔14,所述中部后撑板1的中部设有减轻重量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口部设有第三翻边12,所述中部后撑板1的外侧中部设有与中门下导轨连接的第四翻边15,所述中部后撑板1的外侧下部设有与前护板、C柱下内板连接的第五翻边16。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C柱下部接头结构还包括安装带、中门下导轨、前护板和C柱下内板,其中,所述中部后撑板1的第一翻边11通过所述安装带安装孔14与所述安装带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1的第四翻边15与所述中门下导轨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1的第五翻边16与所述前护板、C柱下内板连接,其中,所述安装带的力可直接传递到所述中部后撑板1,从而传递到下车架,提高了安全带安装强度,保证乘员安全;通过所述中部后撑板1的第四翻边15提高了中门下导轨的支撑强度,消除中门颠簸路况脱离的风险,通过所述中部后撑板1的第五翻边16提高侧围与下车体的连接强度,提高了白车身的抗扭能力。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板簧前支座2设有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与所述后大梁4的侧面连接,所述板簧前支座2的连接板21上设有第一加强筋22和至少二条第二加强筋23,所述中部后撑板1包括中部后撑底板和自所述中部后撑底板的两侧延伸并折弯的二个中部后撑侧板,所述第二翻边13设置在所述中部后撑侧板的顶部,所述第二翻边13与所述板簧前支座2的第二加强筋23连接。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板簧前支座2的底部设有用于底盘零件安装的板簧安装孔25和增强强度的第六翻边24,其中,所述第六翻边24可增强所述板簧前支座2的强度和稳定性,也有利于冲压加工,所述板簧安装孔25则可用于安装底盘零件。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后大梁4的内腔41为U形腔,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3为与所述后大梁4的内腔41形状相似的U形板,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3设有下翻边31和侧翻边32,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3的下翻边31与所述后大梁4的内腔41的底面连接,所述述后大梁中部隔板3的侧翻边32与所述后大梁4的内腔41的侧面连接,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3的侧部设有横向加强筋33和竖向加强筋34,所述横向加强筋33可提高侧向抗变形能力,所述竖向加强筋34可消除零件过定位问题,提高零件焊接工艺性。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5的顶部设有与后地板连接的第七翻边51,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5的内侧部设有与所述后大梁4的侧面连接的第八翻边52,所述第八翻边52与所述后大梁4的侧面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5的外侧部设有与侧围连接的第九翻边54。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C柱下部接头结构还包括后地板和侧围,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5通过所述第七翻边51与所述后地板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5通过所述第九翻边54与所述侧围连接,其中,所述第七翻边51可增强后地板与车架的连接强度,消除焊点开裂问题,所述第九翻边54可提高白车身的抗扭能力。
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5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三加强筋53,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5上设有凸起部55,所述凸起部55为鱼嘴状,所述凸起部55与所述后大梁4的侧面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三加强筋53可提高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5的侧向抗变形能力,所述凸起部55可保证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5与后大梁4底部连接时,底部有足够的强度传力。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A、提高整车的扭转刚度约6%,提高整车稳定性;
B、消除C柱下部接头区域后地板焊点容易开裂问题,提高零件的耐久性;
C、解决了车辆碰撞时乘员安全带安装螺母焊接强度不足问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后撑板、板簧前支座、后大梁中部隔板、后大梁和中部后撑板加强板,其中,所述后大梁设有内腔,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设置在所述内腔内,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与所述后大梁的侧面连接,所述板簧前支座与所述后大梁的侧面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与所述板簧前支座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的顶部设有与后地板连接的第一翻边,所述中部后撑板的内侧设有与所述板簧前支座连接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板簧前支座连接,所述第一翻边上设有安装带安装孔,所述中部后撑板的中部设有减轻重量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口部设有第三翻边,所述中部后撑板的外侧中部设有与中门下导轨连接的第四翻边,所述中部后撑板的外侧下部设有与前护板、C柱下内板连接的第五翻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柱下部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下部接头结构还包括安装带、中门下导轨、前护板和C柱下内板,其中,所述中部后撑板的第一翻边通过所述安装带安装孔与所述安装带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的第四翻边与所述中门下导轨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的第五翻边与所述前护板、C柱下内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柱下部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前支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后大梁的侧面连接,所述板簧前支座的连接板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至少二条第二加强筋,所述中部后撑板包括中部后撑底板和自所述中部后撑底板的两侧延伸并折弯的二个中部后撑侧板,所述第二翻边设置在所述中部后撑侧板的顶部,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板簧前支座的第二加强筋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C柱下部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前支座的底部设有用于底盘零件安装的板簧安装孔和增强强度的第六翻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柱下部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大梁的内腔为U形腔,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为与所述后大梁的内腔形状相似的U形板,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设有下翻边和侧翻边,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的下翻边与所述后大梁的内腔的底面连接,所述述后大梁中部隔板的侧翻边与所述后大梁的内腔的侧面连接,所述后大梁中部隔板的侧部设有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柱下部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的顶部设有与后地板连接的第七翻边,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的内侧部设有与所述后大梁的侧面连接的第八翻边,所述第八翻边与所述后大梁的侧面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的外侧部设有与侧围连接的第九翻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柱下部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下部接头结构还包括后地板和侧围,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七翻边与所述后地板连接,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通过所述第九翻边与所述侧围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C柱下部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三加强筋,所述中部后撑板加强板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后大梁的侧面相连接。
CN201210508068.1A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 Active CN1038478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08068.1A CN103847800B (zh)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08068.1A CN103847800B (zh)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7800A CN103847800A (zh) 2014-06-11
CN103847800B true CN103847800B (zh) 2016-06-01

Family

ID=50856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08068.1A Active CN103847800B (zh) 2012-12-03 2012-12-03 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478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5887B (zh) * 2016-05-24 2023-11-1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带安装组件
CN107554610B (zh) * 2016-07-01 2024-02-1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加强型后大梁组件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4434A (en) * 1979-03-19 1981-12-08 Toyota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Hard top automobile body with a reinforcing pillar
CN201457476U (zh) * 2009-04-24 2010-05-12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汽车车身c柱连接结构
DE102010015734A1 (de) * 2010-04-21 2010-11-04 Daimler Ag Einlegeblech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201737056U (zh) * 2010-06-04 2011-02-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c柱加强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3825B2 (ja) * 1994-07-22 1999-11-08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リヤピラーの下部結合構造
JP5063757B2 (ja) * 2010-08-17 2012-10-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04434A (en) * 1979-03-19 1981-12-08 Toyota Jidosh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Hard top automobile body with a reinforcing pillar
CN201457476U (zh) * 2009-04-24 2010-05-12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汽车车身c柱连接结构
DE102010015734A1 (de) * 2010-04-21 2010-11-04 Daimler Ag Einlegeblech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N201737056U (zh) * 2010-06-04 2011-02-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c柱加强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7800A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54440U (zh) 一种适用于轻型卡车的独立悬架
CN103303332B (zh) 70%低地板轻轨无动力转向架
CN204020994U (zh) 一种底盘车架及使用该底盘车架的车辆
CN203754187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主机的减震安装结构
CN103847800B (zh) 一种c柱下部接头结构
CN202186397U (zh) 转向架构架齿轮箱吊杆座结构
CN201956450U (zh) 一种天线安装装置
CN103847794B (zh) 一种车架后部结构
CN202624375U (zh) 汽车机舱纵梁的副车架安装支架总成处强度加强结构
CN202358175U (zh) 承载式车身前置前驱副车架总成
CN203715037U (zh) 电梯组装式减震轿架
CN203581105U (zh) 高强度车架及其三轮车
CN102107677A (zh) 上控制臂支架总成
CN201703433U (zh) 一种新型副车架结构
CN103847802B (zh) 一种b柱下部接头结构
CN208897171U (zh) 一种长途客车车身结构
CN206615057U (zh) 发动机悬置软垫总成
CN204895014U (zh) 一种板簧前支撑座安装组件
CN205836423U (zh) 一种商用车桥壳与悬架的连接结构
CN218892607U (zh) 一种工程卡车用管梁装置
CN203391924U (zh) 一种骑式摩托车车架
CN102717834B (zh) 汽车的安装支撑装置
CN203946105U (zh) 铁路货车底架及其制动阀吊座
CN201580440U (zh) 上控制臂支架总成
CN104554551B (zh) 电动三轮车的一体式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