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44542A - 头皮护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头皮护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44542A
CN103844542A CN201310525074.2A CN201310525074A CN103844542A CN 103844542 A CN103844542 A CN 103844542A CN 201310525074 A CN201310525074 A CN 201310525074A CN 103844542 A CN103844542 A CN 1038445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tation
mentioned
care device
guide rail
drive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250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44542B (zh
Inventor
山崎直树
斋藤健志
柴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445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45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445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4454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头皮护理装置,其具有:作用部(65),该作用部(65)具有被驱动部往复驱动的基台和设置于上述基台的多个作用件(67e);卡合凹部以及导轨(55),其作为限制部,沿着驱动方向引导上述基台,并且限制上述基台向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Description

头皮护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作用件与头皮接触而对头皮进行清洁的头皮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该种头皮护理装置是利用往复驱动部使具有作用件的作用部(头发用刷)往复运动,使头发用刷在头皮上滑动,从而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160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64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这样的头皮护理装置,作为使作用部往复运动的往复驱动部,考虑采用例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电动剃刀的往复驱动部。专利文献2的往复驱动部虽然是对内刀传递往复驱动力,但是在头皮护理装置中构成为用作用部代替内刀,而且不需要外刀等。
但是,在单纯地将作用部安装于往复驱动部的结构中,在实际使用中来自与往复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负荷经由作用部向驱动部施加,驱动部发生位移而与周边结构构件接触,存在产生振动、噪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使用中的噪音、振动的头皮护理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头皮护理装置。头皮护理装置具有驱动部、作用部以及限制部,该作用部包括被上述驱动部往复驱动的基台和设置于上述基台上的多个作用件,该限制部能够沿着驱动方向引导上述基台,并且限制上述基台向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由此,在自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向作用部施加负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基台向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位移,也能抑制与基台相连接的驱动部向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位移。此时,因为不限制基台向驱动方向的移动,所以能维持头皮的清洗性能。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头皮护理装置能抑制使用中的噪音、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头皮护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头皮护理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头皮护理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头皮护理装置的4-4剖视图。
图5是头皮护理装置的5-5剖视图。
图6是驱动部的立体图。
图7是驱动部的侧视图。
图8是驱动部的8-8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1驱动件和第2驱动件以及平衡调整物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用于说明驱动部的限制板和外壳的固定部之间的固定方法的头皮护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拆下了作用头部的状态的头皮护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12是可动头的立体图。
图13是可动头的侧视图。
图14是可动头的俯视图。
图15是自与图14相反一侧观察到的可动头的仰视图。
图16是固定头的立体图。
图17是固定头的俯视图。
图18是固定头的18-18的剖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作用件施加于头皮的作用的说明图,图19的(a)是用于说明作用件在头皮上滑动时的作用的说明图,图19的(b)是用于说明在用力推压了作用件的情况下的作用件的作用的说明图,图19的(c)是用于说明在用力推压了作用件的情况下,压力抑制部对接触压力的抑制作用的说明图。
图20是另一例的固定头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头皮护理装置具有驱动部、作用部以及限制部,该作用部包括被上述驱动部往复驱动的基台和设置于上述基台上的多个作用件,该限制部能够沿着驱动方向引导上述基台,并且限制上述基台向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由此,在自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向作用部施加负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基台向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位移,也能抑制与基台相连接的驱动部向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位移。此时,因为不限制基台向驱动方向的移动,所以能维持头皮的清洗性能。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基台具有设置有上述多个作用件的表面和与该表面相反一侧的背面,上述限制部设置于上述基台的背面侧。
由此,能够在基台的背面侧限制因向作用部加重而向驱动部侧的位移。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是,上述限制部具有导轨和滑动部,该导轨在上述基台的背面侧沿着上述基台的驱动方向设置,该滑动部设置于上述基台的背面并且装配于上述导轨而在上述导轨上滑动。
由此,即使基台被往复驱动,构成限制部的导轨和滑动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是大致恒定的。因此,不管基台往复驱动的相对位置如何,都能可靠地抑制驱动部的位移,进而能进一步抑制振动、噪音的产生。
在上述发明中,具有能收纳上述驱动部,并且能安装上述作用部的主体外壳,上述主体外壳在上述驱动部和上述作用部之间具有能安装上述导轨的安装面。
在上述发明中,优选的是,在上述基台的背面和上述导轨之间形成有间隙。
由此,能够防止基台的背面与导轨之间的接触,进而能进一步抑制振动、噪音的产生。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说明中,装置主体的长度方向和可动作用部的驱动方向称为左右方向X,将作用头部向装置主体安装的方向和使可动作用部与头皮接触时的接触方向称为上下方向Y,与左右方向X和上下方向Y正交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Z。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头皮护理装置20包含具有沿一个方向(左右方向X)延伸的较长的边的装置主体21和设置于该装置主体21的一端附近的作用头部61。
如图5所示,装置主体21包含有将多个构件组装起来而构成的中空的主体外壳22。在主体外壳2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暴露在外部并能供使用者操作的操作开关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外壳22是将例如局部暴露在外部的多个构件组装起来而构成的。
操作开关23与收纳在主体外壳22内部的开关电路23a电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主体外壳22的内部设置有驱动部31。驱动部31包含发挥驱动源作用的马达32、将马达32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往复运动的转换机构33以及借助转换机构33往复运动的第1驱动件40a和第2驱动件40b。
如图4~图6所示,马达32是利用自收纳于主体外壳22内的二次电池RB的电力供给而被驱动的。
操作开关23与开关电路23a电连接。在开关电路23a接通的情况下,开关电路23a产生驱动信号。二次电池RB构成为基于来自开关电路23a的驱动信号来使马达32通电(驱动)。因此,在开关电路23a断开的情况下,马达32处于非通电(非驱动)状态。
如图6~图8所示,马达32是以自支承台36垂下的状态安装于支承台36。支承台36包括底壁部36a和分别自底壁部36a的左侧端部、右侧端部与底壁部36a一体地立起的2个固定侧壁部36b。在各固定侧壁部36b上形成有螺栓孔36c(参照图5)。通过将螺栓S1拧入于各螺栓孔36c,能将第1驱动件40a、第2驱动件40b以及支承台36固定于装置主体21的主体外壳22。
如图5和图8所示,转换机构33具有以能与马达32的旋转轴32a一体旋转的方式安装的基台33a和在基台33a上自旋转轴32a偏心设置的第1偏心轴33b。
转换机构33具有第1连结臂33c和基台33d,该第1连结臂33c用于将第1偏心轴33b和第1驱动件40a之间连结起来,该基台33d在第1偏心轴33b的与基台33a相反一侧的端部处安装在第1偏心轴33b上。
另外,转换机构33还具有第2偏心轴33f和第2连结臂33e,该第2偏心轴33f在基台33d上设置为自马达32的旋转轴32a偏心,该第2连结臂33e安装于该第2偏心轴33f并用于将第2偏心轴33f和第2驱动件40b之间连结起来。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偏心轴33b和第2偏心轴33f以绕着马达32的旋转轴32a具有180°相位差的方式设置于基台33d。因此,转换机构33能使马达3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第1驱动件40a和第2驱动件40b的往复运动,第1驱动件40a的往复运动和第2驱动件40b的往复运动呈逆相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转换机构33与日本特开2012-16491号公报的转换机构为大致相同的机构。
如图8和图9所示,第1驱动件40a具有作用部安装部41,第2驱动件40b具有作用部安装部42。作用头部61的可动头65以在2个作用部安装部41、42上能装卸的方式安装于作用部安装部41、42上。
此外,如图9所示,第1驱动件40a形成为利用能够弹性变形的一对弹性腿部47将2块固定块43和支承架45连结起来,该2块固定块43配置于第1驱动件40a的左右方向的两端,该支承架45配置于2块固定块43之间,并且用于支承作用部安装部41。第2驱动件40b形成为利用能够弹性变形的一对弹性腿部48将2块固定块44和支承架46连结起来,该2块固定块44配置于第2驱动件40b的左右方向的两端,该支承架46配置于2块固定块44之间,并且用于支承作用部安装部42。
如图9所示,各固定块43具有螺栓孔43a和卡合部43b。各固定块44具有螺栓孔44a和与固定块43的卡合部43b卡合的卡合部44b。
在将固定块44载置在固定块43上,并使2个卡合部44b分别与2个卡合部43b卡合的情况下,各螺栓孔43a与对应的螺栓孔44a重合(连通)。将螺栓S1(参照图5)插进重合的2个螺栓孔43a、44a,从而使第1驱动件40a、第2驱动件40b借助支承台36(参照图5)固定于主体外壳22。
如图9所示,各支承架45、46构成为大致矩形板状。在支承架45的上部突出设有作用部安装部41。在支承架46的上部突出设有作用部安装部42。
需要说明的是,在支承架45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X)的两端上,设置有分别朝向与作用部安装部42相反一侧延伸出来的2个侧壁部45a,该侧壁部45a与支承架45的表面正交。在各侧壁部45a的端部设有延伸壁部45b,该延伸壁部45b朝向该侧壁部45a较近的固定块43并与支承架45的表面平行地延伸出来。
如图9所示,各弹性腿部47具有外侧壁部47a、内侧壁部47b以及连接部47c,该外侧壁部47a与固定块43的内侧上端部连接,该内侧壁部47b与延伸壁部45b的外侧端部连接,该连接部47c用于连接外侧壁部47a和内侧壁部47b。
外侧壁部47a及内侧壁部47b同支承架45的表面大致正交(上下方向Y)地延伸,外侧壁部47a与内侧壁部47b大致平行地延伸。连接部47c弯曲成大致字母U形状而将外侧壁部47a和内侧壁部47b连接起来。
如图9所示,各弹性腿部48具有外侧壁部48a、内侧壁部48b以及连接部48c,该外侧壁部48a与固定块44的内侧上端部连接,该内侧壁部48b与支承架46的外侧端部连接,该连接部48c用于连接外侧壁部48a和内侧壁部48b。
外侧壁部48a及内侧壁部48b同支承架46的表面大致正交(上下方向Y)地延伸,外侧壁部48a与内侧壁部48b大致平行地延伸。连接部48c弯曲成大致字母U形状而将外侧壁部48a和内侧壁部48b连接起来。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腿部47的位于固定块43侧的外侧壁部47a的厚度比内侧壁部47b的厚度薄,弹性腿部48的位于固定块44侧的外侧壁部48a的厚度比内侧壁部48b的厚度薄。
因此,弹性腿部47、48能够使支承架45、46易于沿宽度方向(左右方向X)摆动。此外,由于内侧壁部47b的厚度比外侧壁部47a的厚度厚,内侧壁部48b的厚度比外侧壁部48a的厚度厚,所以能够抑制自作用头部61受到的力导致第1驱动件40a和第2驱动件40b的变形。
如图9所示,第1驱动件40a具有自支承架45的延伸壁部45b向第2驱动件40b延伸出来的一对臂部49。第2驱动件40b具有自支承架46向第1驱动件40a延伸出来的一对臂部50。
在这里,臂部49的在上下方向Y的位置与臂部50的在上下方向Y的位置不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臂部49和臂部50以在上下方向Y上的高度不同的方式沿前后方向Z延伸设置。这样,以臂部49和臂部50在上下方向Y的高度不同的方式配置第1驱动件40a和第2驱动件40b,从而实现第1驱动件40a和第2驱动件40b的小型化。
如图9所示,2个臂部49的2个顶端借助连结部49a连结起来。在连结部49a上设有沿着臂部49延伸的方向突出的限制突起49b。2个臂部50的2个顶端借助连结部50a连结起来。在连结部50a上设有沿着臂部50延伸的方向突出的限制突起50b。
在与臂部49相对的限制板51上形成的限制孔部51a供限制突起49b插入,在与臂部50相对的限制板52上形成的限制孔部52a供限制突起50b插入。限制孔部51a、52a具有沿驱动方向(左右方向X)的长孔形状。
如图10所示,各限制板51、52由固定部22a来固定,该固定部22a形成于装置主体21的外壳22。更具体而言,各固定部22a具有狭缝22b,自限制板51、52沿其宽度方向(左右方向X)延伸出来的突起51b、52b嵌入于该狭缝22b,从而限制限制板51、52在前后方向Z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突起49b、50b和限制板51、52由聚缩醛树脂成形,尤其是使用耐磨级(日语:摺動グレード)树脂作为限制板51、52。
如图9所示,在第1驱动件40a的连结部49a上使用螺栓S2固定有平衡调整物53。在第2驱动件40b的连结部50a上使用螺栓S3固定有平衡调整物54。2个平衡调整物53、54用于抑制第1驱动件40a和第2驱动件40b的并列设置方向即前后方向Z上的转矩而降低振动。
如图1~图5所示,作用头部61具有固定头70和错开180°相位地往复运动的2个可动头65。
作为作用部发挥作用的可动头65具有被驱动部31往复驱动的基台66和设置于基台66之上的多个作用件67e。头皮护理装置20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用于沿驱动方向引导基台66,并限制基台66向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优选的是,限制部具有沿基台66的驱动方向设置的导轨55和设置于基台55的背面并且能装配于导轨55而在导轨上滑动的滑动部66c。
例如,导轨55配置于主体外壳22的位于驱动部31和可动头65之间的安装面。如图11所示,在2个作用部安装部41、42之间设置有沿驱动方向(左右方向X)平行延伸的2根导轨55。导轨55直接安装于主体外壳22的安装面或者借助安装构件55a安装于主体外壳22的安装面。例如,考虑到强度、腐蚀性,利用不锈钢形成导轨55。
如图12~图15所示,可动头65含有基台66和可动作用部67,该可动作用部67含有设置于基台66的多个作用件67e。在基台66的下表面66a上具有嵌合孔部66b和多个安装部66c,该嵌合孔部66b用于与作用部安装部41的嵌合销41a、42a嵌合,该安装部66c作为用于将可动头65安装于导轨55的滑动部而发挥作用。优选各安装部66c具有凹形状。
各安装部66c配置为在基台66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Z)夹住导轨55,以防止可动头65以导轨55为轴旋转。此时,如图4所示,基台66和导轨55以在基台66的下表面66a和导轨55的之间,在基台66的高度方向(上下方向Y)上具有间隙G的方式进行配置。
如图14所示,在基台66的与下表面66a相反一侧的上表面66d上,设有用于将可动作用部67的多个作用件67e固定于基台66的多个植毛孔66e。
如图12~图15所示,可动作用部67在1个基台66具有第1可动作用部67a~第4可动作用部67d。第1可动作用部67a~第4可动作用部67d均具有多个作用件67e。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可动作用部67a~第4可动作用部67d均在驱动方向(左右方向X)上具有2行作用件67e和在作为与驱动方向(左右方向X)以及上下方向Y正交(交叉)的方向的前后方向Z上具有4行作用件67e,总计8个作用件67e。因此,1个基台66总计具有32个作用件67e。
此外,第1可动作用部67a~第4可动作用部67d中的相邻2个可动作用部之间的间隔距离L1设定为比第1可动作用部67a~第4可动作用部67d的驱动距离(=第1驱动件40a和第2驱动件40b的驱动距离)宽。即,相邻的第1可动作用部67a的作用件67e和第2可动作用部67b的作用件67e之间的间隔距离L1以比第1可动作用部67a~第4可动作用部67d的驱动距离宽的方式设定。
例如,第1可动作用部67a~第4可动作用部67d的驱动距离大约2.5mm,间隔距离L1大约5.5mm。
如图14所示,各作用件67e是通过将聚酰胺系树脂的多条细线捆扎起来而构成的。例如,各作用件67e含有大约80根细线,细线的直径为大约0.18mm。
例如,如图14所示,将40根细线在捆扎了的状态下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弯折而形成的80根线的线束插入于设在基台66的上表面66d上的植毛孔66e中。将金属制的平板(省略图示)压入弯折部分而将作用件67e固定于基台66。
此时,各作用件67e以沿长度方向的边与基台66的上表面66d大致正交的方式被固定。
如图13所示,第1可动作用部67a和第4可动作用部67d位于基台66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X)的外侧。例如,在第1可动作用部67a和第4可动作用部67d中,自作用件67e的顶端到基台66的上表面66d的长度H1a为大致12mm。
如图13所示,第2可动作用部67b和第3可动作用部67c位于基台66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X)的内侧。例如,在第2可动作用部67b和第3可动作用部67c中,自作用件67e的顶端到基台66的上表面66d的长度H1b为大致11mm。
如图13所示,各作用件67e的顶端因为由树脂材料扎成的细线构成,所以是一种将多条细线的顶端扎起来,并具有越往顶端去越细的倾斜面67f(假想面)的结构。此外,各倾斜面67f形成为在驱动方向(左右方向X)上,接近邻近的作用件67e的部分比远离邻近的作用件67e的部分要高。
作用头部61的固定头70具有框部81和与框部81一体成型(双色成型)的多个压力抑制部82。
框部81设置于作用头部61的可动头65(可动作用部67)的四周,并且构成为相对于装置主体21可装卸。例如,框部81是椭圆环状。框部81具有在长度方向(左右方向X)上设置于内周面的第1卡合部81a和第2卡合部81b。第1卡合部81a与装置主体21的卡合部22c卡合。第2卡合部81b与设置于装置主体21的解除按钮100的卡合部100a卡合。
在这里,解除按钮100是被施力弹簧101在装置主体2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X)上向装置主体21的外侧施力。即,因为解除按钮100被向装置主体21的外侧施力,所以解除按钮100的卡合部100a与第2卡合部81b卡合,并且装置主体21的卡合部22c与第1卡合部81a卡合,从而将固定头70安装于装置主体21。
此外,由使用者沿着对抗施力弹簧101的方向按压解除按钮100而解除卡合部100a与第2卡合部81b之间的卡合状态,能自装置主体21拆下固定头70。
如图16和图17所示,多个(本实施方式为10个)压力抑制部82是在框部81的上表面81c上,沿着上表面81c的外周以彼此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
如图18所示,例如,各压力抑制部82是大致圆锥台形状。各压力抑制部82以自框部81的上表面81c与该上表面81c正交(上下方向Y)并突出的方式设置。
压力抑制部82以沿着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剖开的截面的直径比作用件67e的直径大的方式构成。例如,压力抑制部82由弹性体构成。
因此,压力抑制部82具有比可动作用部67的作用件67e高的刚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自压力抑制部82的长轴方向的顶点到框部81的上表面81c的高度H2设为8.5mm。优选的是,像上面所述那样,压力抑制部82构成为比作用件67e低。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20的一个工作例子(作用)。
首先,在使用者按下了设置于装置主体21的操作开关23的情况下,马达32旋转驱动,该驱动力借助第1驱动件40a以及第2驱动件40b和驱动部31的转换机构33转换为往复直线运动。使安装于第1驱动件40a的作用部安装部41和安装于第2驱动件40b的作用部安装部42的可动作用部67往复运动。
当使用者将具有可动作用部67的可动头65按压于头皮时,如图19的(a)所示,能进行往复运动的可动作用部67的作用件67e在头皮th之上滑动,从而能将头皮th的表面的污垢、皮脂擦去从而对头皮th进行清洁。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9的(a)~图19的(c)中,简略地表示作用头,因此详细形状与其他附图不同。
此时,如图19的(b)所示,像以往结构那样,若只有单一种类的作用件67e,使用者将作用部用力按压于头皮并使可动作用部67的作用件67e在头皮th之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较大时,存在作用件67e发生弯曲的问题。由此,无法将往复运动的驱动力传递到作用件67e的顶端,存在作用件67e无法在头皮th之上滑动的问题。
因此,如图19的(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20中,压力抑制部82具有比可动作用部67的作用件67e的刚性高的刚性,以及比可动作用部67的作用件67e的高度低的高度。
由此,在由于摩擦力而使作用件的顶端的滑动停止前,使压力抑制部82与头皮接触,从而将与头皮接触的压力向可动作用部67和压力抑制部82分散。因此,通过缓解可动作用部67的与头皮接触的压力,缓解作用件67e的顶端在头皮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能使可动作用部67的作用件67e在头皮之上滑动,从而进行头皮清洁。
此外,自作为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上下方向Y或者前后方向Z对驱动状态下的可动头65的可动作用部67施加负荷时,无论可动作用部67怎样,都能用导轨55和作为滑动部的安装部66c限制可动作用部67的位移。
其结果,能够抑制驱动部31的位移,防止驱动部与各周边构成构件的接触,进而能抑制噪音产生、抑制振动产生。此外,由于在导轨55和基台66之间设有间隙G,能够防止由基台66向与下表面66a垂直的方向(上下方向Y)位移而引起的基台66的下表面66a与导轨55的接触。
本实施方式的头皮护理装置具有以下效果。
(1)在自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向可动头65的可动作用部67施加负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基台66向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位移,还能抑制与基台66相连接的驱动部31向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位移。因此,能防止驱动部31与周边构成构件的接触,进而能抑制噪音产生、抑制振动产生。此时,因为不限制向驱动方向的移动,所以能维持头皮的清洗性能。
(2)能够在基台66的下表面66a限制因向可动作用部67加重而向驱动部31的位移。
(3)因为即使基台66被往复驱动,构成限制部的导轨55和滑动部之间的位置关系也是大致恒定的,因此,不管往复驱动的相对位置如何,都能可靠地抑制驱动部31的位移,进而能进一步抑制振动、噪音的产生。
(4)能够防止基台66的下表面66a与导轨55的接触,进而能够进一步抑制振动、噪音的产生。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如下改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利用旋转驱动的马达32,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进行直线运动的线性马达的结构。此外,不限定为直线运动,也可以采用使可动作用部67旋转运动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10个压力抑制部82,但并不限于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作为第1可动作用部67a~第4可动作用部67d的驱动方向的左右方向X上设置有2个作用件67e,但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或者1个作用件67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作为与第1可动作用部67a~第4可动作用部67d的驱动方向正交(交叉)的方向的前后方向Z上设置有4个作用件67e,但也可以设置5个以上或者1个~3个作用件67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作为突起的压力抑制部82,但也可以省略该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对可动头65构成为向彼此相反的方向驱动,但也可以向相位差为0的相同方向进行驱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用件67e使用聚酰胺系树脂,但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树脂材料形成线束。另外,作用件67e并不限于树脂线束,也可以采用可塑性构件(橡胶等弹性材料)。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压力抑制部82采用弹性体系材料,但也可以采用其他可塑性构件(弹性材料)。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压力抑制部82的形状为大致圆锥台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图20所示的扁平状。此时,为了不阻碍分开头发的作用,优选压力抑制部83设置于框部81的长度方向(驱动方向和左右方向X)的两端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滑动部的安装部66c与基台66一体构成,但也可以与基台66分开构成。此时,尤其是对卡合凹部(滑动部)的材料选择的限制变少,能使用滑动性较高的材料、耐久性较高的材料,从而能够容易地制定限制部的磨耗对策。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头皮护理装置即使在对驱动部施加自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负荷的情况下,也能防止驱动部与驱动部的周边构成构件的接触,进而能够抑制噪音产生、振动产生,所以不限于头皮,也可以应用在牙刷、能够进行全身清洗的刷子以及以清洗家具、汽车为目的的刷子等的用途中。

Claims (5)

1.一种头皮护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驱动部;
作用部,其包括被上述驱动部往复驱动的基台和设置于上述基台上的多个作用件;以及
限制部,其能够沿着驱动方向引导上述基台,并且限制上述基台向与驱动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皮护理装置,其中,
上述基台具有设置有上述多个作用件的表面和与该表面相反一侧的背面,
上述限制部设置于上述基台的背面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头皮护理装置,其中,
上述限制部具有导轨和滑动部,该导轨在上述基台的背面侧沿着上述基台的驱动方向设置,该滑动部设置于上述基台的背面并且装配于上述导轨而在上述导轨上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头皮护理装置,其中,
上述头皮护理装置具有能收纳上述驱动部,并且能安装上述作用部的主体外壳,
上述主体外壳在上述驱动部和上述作用部之间具有能安装上述导轨的安装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头皮护理装置,其中,
在上述基台的背面和上述导轨之间形成有间隙。
CN201310525074.2A 2012-11-30 2013-10-30 头皮护理装置 Active CN1038445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2887 2012-11-30
JP2012262887A JP5958910B2 (ja) 2012-11-30 2012-11-30 頭皮ケ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44542A true CN103844542A (zh) 2014-06-11
CN103844542B CN103844542B (zh) 2016-08-24

Family

ID=50852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25074.2A Active CN103844542B (zh) 2012-11-30 2013-10-30 头皮护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58910B2 (zh)
CN (1) CN1038445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08158A (ja) * 2012-11-30 2014-06-12 Panasonic Corp 頭皮ケア装置
US20160135582A1 (en) * 2014-11-13 2016-05-19 Jen-Yen Yen Palm-held electric bath massage brus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6026A (ja) * 1993-10-26 1995-05-09 Meito:Kk 毛髪用ブラシアタッチメント
CN1202126A (zh) * 1995-11-18 1998-12-16 布劳恩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干式剃须装置
JP2001276156A (ja) * 2000-01-24 2001-10-09 Masao Ikeo 頭皮マッサージ具
CN1410044A (zh) * 2001-09-28 2003-04-16 朴灿硕 电动头皮按摩器
CN102085147A (zh) * 2009-12-03 2011-06-08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头皮护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17235A (en) * 1967-08-04 1970-06-23 Sperry Rand Corp Portable electrical appliance
AU2004271822B8 (en) * 2003-09-12 2009-01-15 Ya-Man Ltd. Treatment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6026A (ja) * 1993-10-26 1995-05-09 Meito:Kk 毛髪用ブラシアタッチメント
CN1202126A (zh) * 1995-11-18 1998-12-16 布劳恩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干式剃须装置
JP2001276156A (ja) * 2000-01-24 2001-10-09 Masao Ikeo 頭皮マッサージ具
CN1410044A (zh) * 2001-09-28 2003-04-16 朴灿硕 电动头皮按摩器
CN102085147A (zh) * 2009-12-03 2011-06-08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头皮护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08156A (ja) 2014-06-12
CN103844542B (zh) 2016-08-24
JP5958910B2 (ja) 2016-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68505B (zh) 电动牙刷
JP7053660B2 (ja) パーソナルケア用の電気器具
JP4417388B2 (ja) 電動歯ブラシ
JP4503658B2 (ja)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CN108368916B (zh) 直动伸缩机构
CN103844542A (zh) 头皮护理装置
WO2017086134A1 (ja) 長尺物の案内装置及びガイドレール
CN106510522A (zh) 电动清洁装置
JP2017530812A (ja) 歯の全体面を同時に磨くことができる歯ブラシ
US9827080B2 (en) Head structure of a brush appliance
JP2013533088A (ja) 破損性ブラシヘッド
CN106794058B (zh) 用于具有壳体的电动牙刷的壳体互锁件以及电动牙刷
CN104827494B (zh) 电动剃须刀
KR102206207B1 (ko) 긴 물체의 안내 장치
JP3547881B2 (ja) ケーブルチェーン
EP3659761A1 (en) Oscillating razor
CN103845192A (zh) 头皮护理装置
WO2020022370A1 (ja) 長尺物の案内装置及びローラアタッチメント
JP5958909B2 (ja) 頭皮ケア装置
JP2014108157A (ja) 頭皮ケア装置
KR20140120135A (ko) 전동 퍼프
CN101711707A (zh) 刷毛一,二维;三维全方位运动的牙刷
KR20210059831A (ko) 전동칫솔
KR101326589B1 (ko) 직선이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청소기
KR101266285B1 (ko) 직선이동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청소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