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0651B - 一种口腔真菌抑菌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口腔真菌抑菌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0651B
CN103830651B CN201410069332.5A CN201410069332A CN103830651B CN 103830651 B CN103830651 B CN 103830651B CN 201410069332 A CN201410069332 A CN 201410069332A CN 103830651 B CN103830651 B CN 1038306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ortion
weight
weight portions
parts
sem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93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30651A (zh
Inventor
左渝陵
金钊
赵娟
周琳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4100693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3065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30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0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306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06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口腔真菌抑菌剂,该真菌抑菌剂是由以下原料及重量比组成:茯苓10-45重量份,蒲公英5-40重量份,薏苡仁5-40重量份,杏仁5-40重量份,白蔻仁5-40重量份,法半夏5-40重量份,淡豆豉3-30重量份,厚朴3-30重量份,川芎3-30重量份,竹叶1-10重量份,通草1-10重量,白花蛇舌草1-30重量份。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真菌抑菌剂的制备方法和具体用途。经过试验证明该真菌抑菌剂对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口腔真菌感染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疗效好、刺激性小、且用药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范围推广使用,具有较好的医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口腔真菌抑菌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菌抑菌剂,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和缓解口腔真菌感染的真菌抑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真菌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结构比较完整,有典型的细胞核和完善的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的分化。少数为单细胞真菌,多数为多细胞真菌,典型者兼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各种形态的孢子。真菌比细菌大几倍至几十倍。可分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如酵母菌、白假丝酵母菌(白色念球菌)、新生隐球菌。单细胞真菌以出芽方式繁殖,芽生孢子成熟后脱落成独立个体。多细胞真菌由孢子出芽繁殖形成。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称丝状菌,又称霉菌。各种丝状菌长出的菌丝与孢子形态不同,这是鉴别真菌的重要标志。口腔真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假丝酵母菌属,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的致病力最强,也是假丝酵母菌属最常见的致病菌。
口腔真菌感染可发生于口腔的任何部位,如唇部、舌部、软腭、硬腭、扁桃体、腭垂、牙龈和咽部。常表现为炎症局部的肿胀疼痛不适、溃疡和红斑以及味觉异常和口腔黏膜增生等。真菌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可广泛流行,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和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口腔真菌感染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口腔真菌感染西医常选用口服抗真菌药物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和氟胞嘧啶等,除口服药物之外常常配合碳酸氢钠、龙胆紫溶液进行局部治疗。上述药物虽然对口腔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易引起肠胃道功能障碍、白细胞、血小板降低及转氨酶升高等,而新型抗真菌药如新型三哇类药物伊曲康哇、氟代三哇类药物氟康唑等克服了副作用问题,但价格均较为昂贵。因此,临床需要疗效确切而成本又较为低廉的新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成本低廉的口腔真菌抑菌剂,该口腔真菌抑菌剂是由以下原料及重量比组成:
茯苓10-50重量份,蒲公英10-40重量份,薏苡仁10-40重量份,杏仁5-35重量份,白蔻仁5-35重量份,法半夏5-35重量份,厚朴5-35重量份,淡豆豉3-30重量份,川芎3-30重量份,竹叶3-30重量份,通草3-30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30重量份。
优选地,茯苓15-45重量份,蒲公英15-35重量份,薏苡仁15-35重量份,杏仁10-30重量份,白蔻仁10-30重量份,法半夏10-30重量份,厚朴10-30重量份,淡豆豉5-25重量份,川芎5-25重量份,竹叶5-25重量份,通草5-25重量份,白花蛇舌草3-25重量份。
优选地,茯苓20-40重量份,蒲公英20-30重量份,薏苡仁20-30重量份,杏仁15-25重量份,白蔻仁15-25重量份,法半夏15-25重量份,厚朴15-25重量份,淡豆豉10-20重量份,川芎10-20重量份,竹叶10-20重量份,通草10-20重量份,白花蛇舌草5-20重量份。
优选地,茯苓30重量份,蒲公英25重量份,薏苡仁25重量份,杏仁20重量份,白蔻仁20重量份,法半夏20重量份,厚朴20重量份,淡豆豉15重量份,川芎15重量份,竹叶15重量份,通草15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5重量份。
优选地,茯苓20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薏苡仁15重量份,杏仁10重量份,白蔻仁10重量份,法半夏10重量份,厚朴10重量份,淡豆豉5重量份,川芎5重量份,竹叶5重量份,通草5重量份,白花蛇舌草3重量份。
一种制备上述任一口腔真菌抑菌剂的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上述组分及重量比称取各原料;
S2: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加入原料用5~6倍量的水浸泡1.5~2小时,浸泡完成后用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水煎液;
S3:加入5~6倍量的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二次水煎液;
S4:将第一次水煎液与第二次水煎液混合浓缩成浸膏,将浸膏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干膏;
S5:将S4步骤的干膏粉碎,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药物制剂。
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根据制药领域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述的剂型;药物组合物可以通过口服、吸入或肠外给药等方式施用于患者。所述的药学上常用的药物制剂类型包括:口服给药时使用的片剂、胶囊剂、丸剂、散剂、颗粒剂、糖浆、口服液等;在肠外给药时使用的冻干粉针及注射液等。
为使上述剂型能够实现,可在制备这些剂型时加入药学可接受的辅料,例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粘合剂、甜味剂、矫味剂、防腐剂、基质等。填充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壳素、微晶纤维素、蔗糖等;崩解剂包括:淀粉、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羧甲基淀粉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润滑剂包括:硬脂酸镁、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悬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纤维素、蔗糖、琼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粘合剂包括,淀粉浆、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甜味剂包括:糖精钠、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矫味剂包括:甜味剂及各种香精;防腐剂包括:尼泊金类、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苯扎溴铵、醋酸氯乙定、桉叶油等;基质包括:PEG6000,PEG4000,虫蜡等。
本发明所述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作用;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清热利湿的作用;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成熟种仁,具有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的作用;杏仁为蔷薇科杏树的种仁,具有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作用;白蔻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果实,具有理气宽中、燥寒湿的作用;法半夏为半夏的炮制品,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作用;厚朴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具有燥湿行气平喘的作用;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发酵加工品,具有解肌发表、宣郁除烦的作用;川芎为伞形科川芎的根茎,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叶,具有清热生津、清心除烦利尿的作用;通草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茎髓,具有利尿通淋下乳的作用;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草本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经过药学验证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口腔真菌感染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在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实验和小鼠扭体镇痛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止泻和镇痛的治疗作用,可以应用于腹泻疼痛患者的治疗。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疗效好、刺激性小、且用药成本低廉,适用于大范围推广使用,具有较好的医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实施例1
称取原料茯苓10g,蒲公英10g,薏苡仁10g,杏仁5g,白蔻仁5g,法半夏5g,淡豆豉3g,厚朴5g,川芎3g,竹叶3g,通草3g,白花蛇舌草1g,加入辅料淀粉50g制粒,硬脂酸镁5g,糊精25g、微晶纤维素25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2
称取原料茯苓15g,蒲公英15g,薏苡仁15g,杏仁10g,白蔻仁10g,法半夏10g,淡豆豉5g,厚朴10g,川芎5g,竹叶5g,通草5g,白花蛇舌草3g,加入辅料淀粉70g制粒,硬脂酸镁8g,糊精50g,微晶纤维素5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3
称取原料茯苓20g,蒲公英20g,薏苡仁20g,杏仁15g,白蔻仁15g,法半夏15g,淡豆豉10g,厚朴15g,川芎10g,竹叶10g,通草10g,白花蛇舌草5g,加入辅料淀粉90g制粒,硬脂酸镁12g,糊精60g,微晶纤维素6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4
称取原料茯苓30g,蒲公英25g,薏苡仁25g,杏仁20g,白蔻仁20g,法半夏20g,淡豆豉15g,厚朴20g,川芎15g,竹叶15g,通草15g,白花蛇舌草15g,加入辅料淀粉90g制粒,硬脂酸镁12g,糊精80g,微晶纤维素8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5
称取原料茯苓20g,蒲公英15g,薏苡仁15g,杏仁10g,白蔻仁10g,法半夏10g,淡豆豉5g,厚朴10g,川芎5g,竹叶5g,通草5g,白花蛇舌草3g,加入辅料淀粉80g制粒,硬脂酸镁10g,糊精80g,微晶纤维素80g,均匀制得颗粒,压片,得到片剂。
实施例6
称取原料茯苓40g,蒲公英30g,薏苡仁25g,杏仁25g,白蔻仁25g,法半夏25g,淡豆豉20g,厚朴25g,川芎20g,竹叶20g,通草20g,白花蛇舌草20g,加入辅料淀粉100g制粒,硬脂酸镁12g,糊精100g、微晶纤维素100g,均匀制得颗粒,装入胶囊,得到胶囊剂。
实施例7
称取原料茯苓50g,蒲公英40g,薏苡仁40g,杏仁35g,白蔻仁35g,法半夏35g,淡豆豉30g,厚朴35g,川芎30g,竹叶30g,通草30g,白花蛇舌草25g,加入辅料淀粉300g制粒,硬脂酸镁50g,糊精150g、微晶纤维素150g,均匀制得颗粒,装入胶囊,得到胶囊剂。
实施例8
称取原料茯苓10g,蒲公英10g,薏苡仁10g,杏仁5g,白蔻仁5g,法半夏5g,淡豆豉3g,厚朴5g,川芎3g,竹叶3g,通草3g,白花蛇舌草1g,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丸剂。
实施例9
称取原料茯苓15g,蒲公英15g,薏苡仁15g,杏仁10g,白蔻仁10g,法半夏10g,淡豆豉5g,厚朴10g,川芎5g,竹叶5g,通草5g,白花蛇舌草3g,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口服液。
实施例10
称取原料茯苓20g,蒲公英20g,薏苡仁20g,杏仁15g,白蔻仁15g,法半夏15g,淡豆豉10g,厚朴15g,川芎10g,竹叶10g,通草10g,白花蛇舌草5g,按照常规工艺加入常规辅料,制备成颗粒剂。
实施例11
称取原料茯苓30g,蒲公英25g,薏苡仁25g,杏仁20g,白蔻仁20g,法半夏20g,淡豆豉15g,厚朴20g,川芎15g,竹叶15g,通草15g,白花蛇舌草15g,按照常规工艺制备成汤剂。
实施例12
称取原料茯苓10g,蒲公英10g,薏苡仁10g,杏仁5g,白蔻仁5g,法半夏5g,淡豆豉3g,厚朴5g,川芎3g,竹叶3g,通草3g,白花蛇舌草1g,按照常规工艺制备成汤剂。
实施例13
称取原料茯苓15g,蒲公英15g,薏苡仁15g,杏仁10g,白蔻仁10g,法半夏10g,淡豆豉5g,厚朴10g,川芎5g,竹叶5g,通草5g,白花蛇舌草3g,按照常规工艺制备成汤剂。
实施例14
称取原料茯苓20g,蒲公英20g,薏苡仁20g,杏仁15g,白蔻仁15g,法半夏15g,淡豆豉10g,厚朴15g,川芎10g,竹叶10g,通草10g,白花蛇舌草5g,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加入原料用5~6倍量的水浸泡1.5~2小时,浸泡完成后用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水煎液;加入5~6倍量的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二次水煎液;将第一次水煎液与第二次水煎液混合浓缩成浸膏,将浸膏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干膏;将干膏粉碎,加入常规药用辅料制备成丸剂。
实施例15
称取原料茯苓30g,蒲公英25g,薏苡仁25g,杏仁20g,白蔻仁20g,法半夏20g,淡豆豉15g,厚朴20g,川芎15g,竹叶15g,通草15g,白花蛇舌草15g,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加入原料用5~6倍量的水浸泡1.5~2小时,浸泡完成后用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水煎液;加入5~6倍量的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二次水煎液;将第一次水煎液与第二次水煎液混合浓缩成浸膏,将浸膏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干膏;将干膏粉碎,加入常规药用辅料制备成颗粒剂。
实施例16
称取原料茯苓20g,蒲公英15g,薏苡仁15g,杏仁10g,白蔻仁10g,法半夏10g,淡豆豉5g,厚朴10g,川芎5g,竹叶5g,通草5g,白花蛇舌草3g,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加入原料用5~6倍量的水浸泡1.5~2小时,浸泡完成后用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水煎液;加入5~6倍量的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二次水煎液;将第一次水煎液与第二次水煎液混合浓缩成浸膏,将浸膏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干膏;将干膏粉碎,加入常规药用辅料制备成片剂。
实施例17
称取原料茯苓40g,蒲公英30g,薏苡仁25g,杏仁25g,白蔻仁25g,法半夏25g,淡豆豉20g,厚朴25g,川芎20g,竹叶20g,通草20g,白花蛇舌草20g,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加入原料用5~6倍量的水浸泡1.5~2小时,浸泡完成后用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水煎液;加入5~6倍量的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二次水煎液;将第一次水煎液与第二次水煎液混合浓缩成浸膏,将浸膏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干膏;将干膏粉碎,加入常规药用辅料制备成胶囊剂。
实施例18
称取原料茯苓50g,蒲公英40g,薏苡仁40g,杏仁35g,白蔻仁35g,法半夏35g,淡豆豉30g,厚朴35g,川芎30g,竹叶30g,通草30g,白花蛇舌草30g;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加入原料用5~6倍量的水浸泡1.5~2小时,浸泡完成后用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水煎液;加入5~6倍量的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二次水煎液;将第一次水煎液与第二次水煎液混合浓缩成浸膏,将浸膏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干膏;将干膏粉碎,加入常规药用辅料制备成胶囊剂。
下面通过具体的试验来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体外抗菌实验
称取原料茯苓20g,蒲公英15g,薏苡仁15g,杏仁10g,白蔻仁10g,法半夏10g,淡豆豉5g,厚朴10g,川芎5g,竹叶5g,通草5g,白花蛇舌草3g;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加入原料用5~6倍量的水浸泡1.5~2小时,浸泡完成后用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水煎液;加入5~6倍量的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二次水煎液;将第一次水煎液与第二次水煎液混合浓缩成浸膏,将浸膏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干膏。
标准菌株采用ATCC90029,将标准菌株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37℃条件下培养18h,然后将标准菌株接种至含有培养基的灭菌平皿中,每个平皿中接种一环,在37℃条件下培养24h。称取本发明原料组合物干膏0.1g,以无菌水溶解干膏,摇匀稀释配制成0.01%的药液,取10ml加入1号管,然后从1号管中吸取5ml加入2号管,按此顺序加入下一只试管。用接种环取标准菌液加入各试管,在37℃条件下培养24h。取培养后的试管进行目测,无明显浑浊即为无菌生长。通过实验测定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白色念珠菌的MIC平均浓度为76μg/ml,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配方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
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预防口腔真菌感染的实验研究
将42例肿瘤放疗后病人按随机数据表进行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试验组给予本发明药物配方,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对比试验。本发明药物配方为:茯苓2kg,蒲公英1.5kg,薏苡仁1.5kg,杏仁1kg,白蔻仁1kg,法半夏1kg,淡豆豉0.5kg,厚朴1kg,川芎0.5kg,竹叶0.5kg,通草0.5kg,白花蛇舌草0.3kg;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加入原料用5~6倍量的水浸泡1.5~2小时,浸泡完成后用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水煎液;加入5~6倍量的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二次水煎液;将两次水煎液合并浓缩至生药材1g/ml的药液。
试验组和对照组每日分3次漱口,每次30ml,每次含漱药液5mim。连续使用3日,检测口腔酸碱度及口腔真菌感染率。给药结束后试验组口腔pH值呈中性,pH值为6.6~7.1,对照组口腔pH值呈弱酸性,pH值为5.5~6.5。试验组有2例感染真菌,感染率为9.5%,对照组有11例感染真菌,感染率为52.38%。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配方能有效保持肿瘤放疗后患者口腔的pH值,对照组呈弱酸性则有利于真菌的生长,说明本发明药物配方能明显抑制真菌的滋生。
3.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3.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溃疡患者46例,年龄20~60岁,男22例,女24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入选标准。
3.2实验方法
将46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别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本发明配方干膏粉末,对照组采用制霉素粉末。本发明配方比例为:称取原料茯苓20g,蒲公英15g,薏苡仁15g,杏仁10g,白蔻仁10g,法半夏10g,淡豆豉5g,厚朴10g,川芎5g,竹叶5g,通草5g,白花蛇舌草3g;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加入原料用5~6倍量的水浸泡1.5~2小时,浸泡完成后用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水煎液;加入5~6倍量的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二次水煎液;将第一次水煎液与第二次水煎液混合浓缩成浸膏,将浸膏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干膏,将干膏粉碎成细粉即可。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先用生理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后,将细末涂抹到溃疡表面,每日均使用3次,连续使用5日。
3.3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病损发红区或白色绒膜完全消失,萎缩的舌背乳头恢复,自觉症状完全消失,白色念珠菌检查为阴性;
显效:病损发红区或白色绒膜大部分消失,自觉症状减轻,白色念珠菌转阴或可疑阳性;
有效:病损区缩小、症状减轻,白色念珠菌转阴或可疑阳性;
无效:病损及症状无变化,白色念珠菌检查阳性。
3.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5试验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1.3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6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在番泻叶致小鼠腹泻模型实验和小鼠扭体镇痛实验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止泻和镇痛的治疗作用,可以应用于腹泻疼痛患者的治疗。

Claims (6)

1.一种口腔真菌抑菌剂,其特征在于:该真菌抑菌剂是由以下原料及重量比组成:茯苓10-50重量份,蒲公英10-40重量份,薏苡仁10-40重量份,杏仁5-35重量份,白蔻仁5-35重量份,法半夏5-35重量份,厚朴5-35重量份,淡豆豉3-30重量份,川芎3-30重量份,竹叶3-30重量份,通草3-30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3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真菌抑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茯苓15-45重量份,蒲公英15-35重量份,薏苡仁15-35重量份,杏仁10-30重量份,白蔻仁10-30重量份,法半夏10-30重量份,厚朴10-30重量份,淡豆豉5-25重量份,川芎5-25重量份,竹叶5-25重量份,通草5-25重量份,白花蛇舌草3-25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真菌抑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茯苓20-40重量份,蒲公英20-30重量份,薏苡仁20-30重量份,杏仁15-25重量份,白蔻仁15-25重量份,法半夏15-25重量份,厚朴15-25重量份,淡豆豉10-20重量份,川芎10-20重量份,竹叶10-20重量份,通草10-20重量份,白花蛇舌草5-20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真菌抑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茯苓30重量份,蒲公英25重量份,薏苡仁25重量份,杏仁20重量份,白蔻仁20重量份,法半夏20重量份,厚朴20重量份,淡豆豉15重量份,川芎15重量份,竹叶15重量份,通草15重量份,白花蛇舌草15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真菌抑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原料的重量份数比为:茯苓20重量份,蒲公英15重量份,薏苡仁15重量份,杏仁10重量份,白蔻仁10重量份,法半夏10重量份,厚朴10重量份,淡豆豉5重量份,川芎5重量份,竹叶5重量份,通草5重量份,白花蛇舌草3重量份。
6.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口腔真菌抑菌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上述组分及重量比称取各原料;
S2:将原料混合均匀后,加入原料用5~6倍量的水浸泡1.5~2小时,浸泡完成后用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一次水煎液;
S3:加入5~6倍量的水煎煮1~1.5小时,煎煮完成后过滤得到第二次水煎液;
S4:将第一次水煎液与第二次水煎液混合浓缩成浸膏,将浸膏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干膏;
S5:将S4步骤的干膏粉碎,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药学上常用的药物制剂。
CN201410069332.5A 2014-02-27 2014-02-27 一种口腔真菌抑菌剂及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3065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9332.5A CN103830651B (zh) 2014-02-27 2014-02-27 一种口腔真菌抑菌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9332.5A CN103830651B (zh) 2014-02-27 2014-02-27 一种口腔真菌抑菌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0651A CN103830651A (zh) 2014-06-04
CN103830651B true CN103830651B (zh) 2014-11-12

Family

ID=50794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933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830651B (zh) 2014-02-27 2014-02-27 一种口腔真菌抑菌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306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5209A (zh) * 2015-03-20 2015-05-27 倪春仙 治疗鱼鳞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2705A (zh) * 2011-08-13 2012-01-04 于进香 一种治疗口疮的中药组合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0651A (zh) 201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3985A (zh) 一种具有清肺止咳作用的药物
CN111317798A (zh) 解毒化湿利咽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28108B (zh) 治疗外感风寒的中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30674B (zh) 一种治疗脂肪瘤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147905A (zh) 一种用于养心安神的药物制剂
CN103830651B (zh) 一种口腔真菌抑菌剂及制备方法
CN1969940A (zh) 一种抗病毒药用组合物
CN105395600A (zh) 一种青钱柳提取物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1843804A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中药
CN102274353B (zh) 治疗溃疡的中药制剂
CN103800885B (zh) 一种治疗口腔真菌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625887B (zh) 包含肉苁蓉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126034A (zh)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制剂
CN104840703A (zh) 一种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药物制剂
CN105031439A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药物制剂
CN101884762B (zh) 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
CN103251845A (zh) 用于清咽润喉的组合物
CN101396468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中药
CN101721437A (zh) 用于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418661A (zh) 治疗肝炎的中药制剂
CN105311065A (zh) 一种通经草提取物在制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CN104055886A (zh) 一种治疗慢性咳嗽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843830B (zh) 一种治疗肺心病的中药
CN102178757A (zh) 一种原料含有发酵虫草菌粉和梨的药物组合物
CN109771558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