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6539B - 一种包含盐酸氨基乙酰丙酸的药物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含盐酸氨基乙酰丙酸的药物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6539B
CN103816539B CN201410099633.2A CN201410099633A CN103816539B CN 103816539 B CN103816539 B CN 103816539B CN 201410099633 A CN201410099633 A CN 201410099633A CN 103816539 B CN103816539 B CN 1038165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herba
powder
chinese medicine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996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6539A (zh
Inventor
林凡儒
段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 Yu Pharmaceutical Ltd Co
Original Assignee
Xiang Yu Pharmaceutical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 Yu Pharmaceutical Ltd Co filed Critical Xiang Yu Pharmaceutical Ltd Co
Priority to CN2014100996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1653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16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6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6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65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盐酸氨基乙酰丙酸的药物组合物,由溶剂和粉剂组成,其中粉剂由盐酸氨基乙酰丙酸和中药有效成分按照3:2的重量比混合制备,使用时将溶剂和粉剂混合溶配在一起。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泛,成本低廉,针对座疮治愈率高,应用前景广阔。

Description

一种包含盐酸氨基乙酰丙酸的药物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药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包含盐酸氨基乙酰丙酸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痤疮,又叫“青春痘”,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发生在青年期,多发于面部,初起多为白头粉刺和黑头粉刺,为圆锥形小丘疹,病情继续发展则变成大小不等的红色小丘疹,顶端可有米粒到绿豆大小的脓疱。可有轻度的瘙痒、触痛或压痛。炎症继续加重还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结节或囊肿,有时破溃流脓,称为结节囊肿性痤疮,是痤疮中比较严重的类型。形成中重度或结节型痤疮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皮脂腺功能亢进。皮脂腺的发育和分泌受雄性激素的支配,青春期雄性激素分泌旺盛使皮脂腺增大,引起皮脂分泌增多。有的饮食不当也可促进皮脂腺分泌。(2)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毛囊口变小或堵塞,皮脂分泌排泄不畅淤积在毛囊口,形成粉刺。(3)微生物的异常生长。皮脂分泌旺盛,如果排泄不通畅,造就了病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使丙酸杆菌属痤疮杆菌、葡萄球菌、毛囊虫等痤疮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引起炎症反应,导致红肿化脓等现象。
痤疮是一个容易复发的疾病,且本身病情轻重波动不定。影响痤疮因素很多,单一治疗往往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治疗。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少吃辛辣油腻的食品及甜食,这些食品都会刺激出油,加重痤疮;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也很重要。另外,要根据皮肤类型,选择合适的面部清洁剂和保湿剂,并养成良好的洗护习惯,不要过分去除油脂而不进行保护,导致皮肤过于干燥,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痤疮。坚持在症状较轻时外用药物治疗,症状重时加口服药物控制,以缩短痤疮的自然病程,降低其发生后遗症的可能性(痘印和痘疤)。目前治疗痤疮多采用抗雄性激素类和抗炎类药物口服或硫磺类外用,由于其不良反应大,且有色素沉着、停药后易于复发等缺点,故不能长期应用。
近年,国外学者尝试采用光动力疗法( photodynamic therapy,PDT) 治疗寻常痤疮,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ALA-PDT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是:病灶给予ALA后,靶向细胞及病菌自身将其转变为内源性卟啉并累积在细胞内,当通过一定波长的光照时,产生细胞毒而使细胞坏死、凋亡,从而抑制毛囊皮脂腺分泌、抑制毛囊皮脂腺过度角质化和杀灭毛囊内病原菌。使痤疮得到有效的治疗。ALA 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领域已用于治疗光化性角化病、痤疮等其他皮肤病,取得满意的疗效和可期待应用的前景。
祖国医学认为:痤疮多因肺热熏蒸于上,血热蕴阻肌肤;因过食辛辣厚味,则生湿热,上逆于肌肤而致。也有因脾虚不运,痰湿郁结日久气血瘀滞,痰瘀互结,凝滞于肌肤。也有因肾阴不足,肾之阴阳平衡失调,相火过旺而生粉刺。也有因冲任失调,心火亢盛等。治疗当以清理肺胃湿热,凉血解毒,化解痰瘀,养阴虚,调冲任等法。根据中医理论,针对痤疮的发病机理,以疏风清肺、清热祛湿、活血散瘀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标本兼治、无副作用、安全方便、价格低廉的复方药物。其目的是为了有效治疗和预防痤疮,克服现有技术的药物安全性差、色素沉着以及停药容易复发等缺陷。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搽剂的制备工艺。
本申请发明人根据前人经验及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通过对传统中药的研究,并结合辩证论证,多方收集众家之长,寻求最佳治疗方案,从祖国医学宝库中,筛选出疏风清肺、清热祛湿、活血散瘀的天然中药,按中医理论组方,对痤疮具有治标治本的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其由粉剂和溶剂两部分组成,所述粉剂为354mg/瓶,所述溶剂为1.5ml/瓶,使用时将二者溶配在一起。
所述粉剂为盐酸氨基乙酰丙酸;
所述溶剂由乙醇621g、十二烷基硫酸钠50g、聚乙二醇400 23g、丙二醇45g以及纯水615g混合而成。
因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溶液制品不稳定,其搽剂由粉剂和溶剂两部分组成,粉剂为盐酸氨基乙酰丙酸原料药粉碎后分装,溶剂由乙醇、聚乙二醇400、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纯水组成,其中纯水是主药的良好溶剂;乙醇作为透皮促渗剂、防腐剂,能够增加药物渗透作用,从而提高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并且有一定的防腐作用;聚乙二醇400是很好的助溶剂,丙二醇有保湿、防腐的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促进药物的渗透。
优选地,
所述粉剂为盐酸氨基乙酰丙酸和中药有效成分按照3:2的重量比混合制备,
所述中药有效成分的制备方法为(以下为重量份):
取婆婆针25份、连翘22份、草果15份、赤芍18份、蒲公英12份、皂角刺10份、荆芥8份、浮萍5份加70%乙醇浸泡半小时,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g/ml的浸膏,干燥后粉碎得复合物A;
取薄荷20份、马齿苋15份、法半夏12份、威灵仙12份、山楂10份、木香8份、枇杷叶5份用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提取加10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0.5小时;第二次提取加5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2g/ml的稠膏,干燥后粉碎得复合物B;
混合复合物A和复合物B获得本申请的中药有效成分。
本发明基于祖国医学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其中药有效成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泛,成本低廉,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用法用量:粉剂和溶剂混合,涂于患处,包裹避光4小时,去铝箔封包物,用纯净水洗净患处涂抹的药物,拭干后,再用633±10nm的红光照射15分钟;每周一次,连续两周。
本发明搽剂采用中西药结合,配以纯中药,各味中药的配伍合理,治疗效果好,无毒副作用,标本兼治,疗程短,能够有效地痤疮,优于现有技术中的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其由粉剂和溶剂两部分组成,所述粉剂为354mg/瓶,所述溶剂为1.5ml/瓶,使用时将二者溶配在一起。
所述粉剂为盐酸氨基乙酰丙酸;
所述溶剂由乙醇621g、十二烷基硫酸钠50g、聚乙二醇400 23g、丙二醇45g以及纯水615g混合而成。
实施例2
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其由粉剂和溶剂两部分组成,所述粉剂为354mg/瓶,所述溶剂为1.5ml/瓶,使用时将二者溶配在一起。
其中乙醇作为透皮促渗剂、防腐剂,能够增加药物渗透作用,从而提高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并且有一定的防腐作用;聚乙二醇400是很好的助溶剂,丙二醇有保湿、防腐的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能够促进药物的渗透。
所述溶剂由乙醇621g、十二烷基硫酸钠50g、聚乙二醇400 23g、丙二醇45g以及纯水615g混合而成。
所述粉剂为盐酸氨基乙酰丙酸和中药有效成分按照3:2的重量比混合制备,
所述中药有效成分的制备方法为(以下为重量份):
取婆婆针25份、连翘22份、草果15份、赤芍18份、蒲公英12份、皂角刺10份、荆芥8份、浮萍5份加70%乙醇浸泡半小时,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g/ml的浸膏,干燥后粉碎得复合物A;
取薄荷20份、马齿苋15份、法半夏12份、威灵仙12份、山楂10份、木香8份、枇杷叶5份用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提取加10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0.5小时;第二次提取加5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2g/ml的稠膏,干燥后粉碎得复合物B;
混合复合物A和复合物B获得本申请的中药有效成分。
针对本实施例制备的粉剂,参考国外上市处方及国内辅料应用情况,对溶剂部分制定以下配比处方,用溶剂澄清度及ALA在溶剂中溶解情况进行初步筛选,结果如下表1。
                                 表1
动物学实验
应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两周,小鼠全身状况、摄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给药当天及给药后两周内,未见动物死亡,提示该药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透皮吸收率试验:
采用新西兰家兔,分为两组,每组30只;用注射器将溶剂抽出,注入粉剂中,振荡使其溶解,用适当大小浸满药液的棉球完全覆盖右耳内侧面,再用大于棉球的铝箔覆盖避光,胶布固定,避光2h后,检测吸收率;I:国外ALA搽剂上市品配方(美国上市的ALA搽剂的溶剂配方为(w/w):39.9%-48.8%乙醇,39.1%-47.8%纯水,5.9%-7.4%月桂醇,3.5%-4.3%异丙醇,1.5-1.8%聚乙二醇)以及II:本实施例搽剂配方(实施例2)的透皮吸收率测定结果如下表2:
                                       表2
时间(min) 15 30 45 60 90 120
(I)透皮吸收率 6.1 25.9 36.5 55.3 71.2 83.3
实施例2透皮吸收率 7.7 30.3 42.5 61.4 79.5 89.7
结果表明,两种配方的透皮吸收情况都比较好,本发明实施例2的吸收效果更优于对照组,证明本发明研制的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的处方组成是合理的。
实施例3
临床资料
1.入选标准:
1) 年龄18~45岁,男女均可。2) 青春期开始发病,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背部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皮损为毛囊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黑头粉刺和疤痕,伴有皮脂溢出,呈慢性经过。.3) 患者能够完成试验,并在试验开始前自愿签署书面知情同意。 4) 治疗前30日内未用过于本病相关的内服药或光敏药物者;
本次试验在国内4个临床中心开展,总随机入组115例受试者。受试者的中位年龄是22.5岁,随机分为1组35人,2组40人,3组40人。各剂量组基本均衡。其它如个人史、生命体征、既往病史(包括银屑病史)及用药、实验室检查等研究观察指标的基线值,均显示组间基本平衡,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2.研究分组:
1组:本申请实施例1组,2组:实施例2组,3组:申请号为201310374599实施例2组;
3.给药方法:
粉剂和溶剂混合,振荡使其溶解,仔细将药液涂于皮损处(药液涂抹不得超出皮损周边正常皮肤10mm),包裹避光4小时,去铝箔封包物,用纯净水洗净患处涂抹的药物,拭干后,再用633±10nm的红光照射15分钟;每周一次,连续两周。在临床研究期间,受试者被要求不得使用任何可能影响痤疮疗效的药物或治疗。包括不能使用各种全身性治疗药物,及局部治疗药物或治疗,如BPO、类维生素A、壬二酸、皮质激素、抗生素、氢醌、间苯二酚、水杨酸、磺胺乙酰钠及其衍生物、草药、植物提取物、精油、曲酸或抗氧化剂、或其他光疗等。以及某些光敏剂如灰黄霉毒、磺酰脲类、噻嗪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吩噻嗪类、磺胺类药物等。
每次治疗时、治疗后和随访时详细记录瘙痒、疼痛、水肿性红斑、色素沉着、脱屑、皮损加重等不良反应,包括出现和消退时间、严重度、采取措施、转归情况等。
症状评分标准:
治疗前仔细清点和记录病人痤疮皮损数目、形态、部位。
1个丘疹:评分1分。
1个粉刺:评分1分。
1个脓疱:评分2分。
1个结节:直径≤0.5cm,评分3分;0.5cm<直径≤lcm,评分5分;直径>lcm,评分7分。
1个囊肿:直径≤1cm,评分8分;1cm<直径≤1.5cm,评分10分;直径>1.5cm,评分12分。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旧皮损积分减少≥95%;无新出皮损;
显效:旧皮损积分减少≥70%;
好转:旧皮损积分减少≥30%;
无效:旧皮损积分减少<30%。
结果如下:
患者没有因不能耐受而退出治疗。7 例患者于每次光动力治疗后第2 天出现皮损加重和颜面部红肿,1~ 2 d 后可自行缓解。治疗区域无色沉、水疱、结痂等不良反应;见表3。
                              表3
组别 痊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1组 6 12 9 8 77.1%
2组 16 18 5 1 97.5%
3组 9 15 11 5 87.5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2组较之其它组无论在痊愈率还是总有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效果。
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最佳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微小变化,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 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的药物组合物,其由粉剂和溶剂两部分组成,所述粉剂为354mg/瓶,所述溶剂为1.5ml/瓶,使用时将二者溶配在一起;
所述溶剂由乙醇621g、十二烷基硫酸钠50g、聚乙二醇400 23g、丙二醇45g以及纯水615g混合而成;
所述粉剂为盐酸氨基乙酰丙酸和中药有效成分按照3:2的重量比混合制备,
所述中药有效成分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药制备而成:
婆婆针25份、连翘22份、薄荷20份、马齿苋15份、草果15份、
赤芍18份、蒲公英12份、法半夏12份、威灵仙12份、山楂10份、
皂角刺10份、荆芥8份、木香8份、枇杷叶5份、浮萍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有效成分的制备方法为:
取婆婆针25份、连翘22份、草果15份、赤芍18份、蒲公英12份、皂角刺10份、荆芥8份以及浮萍5份,加70%乙醇浸泡半小时,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成密度为1.2g/ml的浸膏,干燥后粉碎得复合物A;
取薄荷20份、马齿苋15份、法半夏12份、威灵仙12份、山楂10份、木香8份以及枇杷叶5份,用水煎煮提取2次,第一次提取加10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0.5小时;第二次提取加5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2g/ml的稠膏,干燥后粉碎得复合物B;
将复合物A和复合物B混合均匀即得所述中药有效成分。
CN201410099633.2A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包含盐酸氨基乙酰丙酸的药物组合物 Active CN1038165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9633.2A CN103816539B (zh)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包含盐酸氨基乙酰丙酸的药物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99633.2A CN103816539B (zh)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包含盐酸氨基乙酰丙酸的药物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6539A CN103816539A (zh) 2014-05-28
CN103816539B true CN103816539B (zh) 2015-07-22

Family

ID=50752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99633.2A Active CN103816539B (zh) 2014-03-18 2014-03-18 一种包含盐酸氨基乙酰丙酸的药物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165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229756B1 (pl) 2014-11-12 2018-08-31 Tarchominskie Zaklady Farmaceutyczne Polfa Spólka Akcyjna Krem do stosowania w diagnostyce i terapii z zastosowaniem metody fotodynamicznej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7966A (zh) * 2013-08-23 2013-12-04 林凡友 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及其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17966A (zh) * 2013-08-23 2013-12-04 林凡友 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及其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6539A (zh) 2014-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3539B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938759B (zh) 一种治疗手足综合征的药物或者日化用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963234A (zh) 一种祛痘面膜
CN102920915A (zh) 治疗痔疮的软膏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796640A (zh) 具有祛痘功能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剂
CN102988781B (zh) 一种抑制癌肿及止痛的中药擦剂
CN103816539B (zh) 一种包含盐酸氨基乙酰丙酸的药物组合物
CN103417966B (zh) 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3181944A (zh) 葫芦素在制备用于治疗痤疮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2872158B (zh) 一种治疗湿疹的外用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0535B (zh) 一种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
WO2022047726A1 (zh) 一种治疗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84893B (zh) 一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物
CN105362382A (zh) 一种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856479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10025705A (zh) 一种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999111A (zh)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37006B (zh) 一种治疗痤疮粉刺的复合擦剂
CN103908508B (zh) 一种脚气康复药剂
CN116570700B (zh) 一种具有抑菌、消炎、祛痘功效的中药制剂及其应用
CN108578549B (zh) 治疗痤疮的药物及其应用
CN107496708B (zh) 一种治疗痤疮的中药面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57449B (zh) 治疗痔疮的软膏制剂
CN105560837A (zh) 治疗皮肤损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0010A (zh)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软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76023 No. 30, Hangzhou Road, Liny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Linyi, Shandong

Applicant after: Xiang Yu Pharmaceutical limited company

Address before: 276023 Liny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No. 30 Hangzhou Road

Applicant before: Shandong Xiangyu Health Pharmaceutical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SHANDONG XIANGYU HEALTH PHARMACEUTICAL CO., LTD. TO: XIANGYU PHARMACEUTIC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