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2548B - 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12548B
CN103812548B CN201410040037.7A CN201410040037A CN103812548B CN 103812548 B CN103812548 B CN 103812548B CN 201410040037 A CN201410040037 A CN 201410040037A CN 103812548 B CN103812548 B CN 1038125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represent
damage
transceiver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003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12548A (zh
Inventor
黄永明
汪汉
何世文
杨绿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hite Box Shangha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04003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12548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125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25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125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125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所述方法根据QoS约束,将原始的非凸优化约束转换为凸优化约束的等效优化问题;同时考虑信道系数误差和收发机损伤两种不利因素,以给定用户信干噪比下最小化发射功率为优化目标,利用信道系数误差方差矩阵的埃尔米特性质及元素的独立复高斯分布的特点,根据QoS约束,将原始的非凸优化约束转换为凸优化约束的等效优化问题,最后,利用二阶锥规划方法SOCP对等效问题进行求解,从而获得对非理想条件下具有鲁棒性的协同波束成形。

Description

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理想信道条件下的单/多小区多用户多天线蜂窝系统的线性/非线性波束成形技术已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在实际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一般无法获取精确的信道系数信息,因此,确保非理想信道系数信息条件下的用户质量服务需求QoS的鲁棒波束设计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针对不同的信道系数误差模型,比如概率约束和椭球形约束,人们提出了相应的鲁棒波束成形方法。
无线通信系统中除了信道系数误差影响系统性能外,射频卡中放大器的非线性硬件的量化误差以及发射天线中失真噪声的互相关性等因素所造成的收发机损伤也是影响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A,根据收发机的硬件状况,估计出接收机损伤函数η(Pt)和发射机损伤函数υ(Pr);接收机损伤函数η(Pt)的表达式为:
其中,Pt为发射端天线的信号强度,单位为k1、k2根据具体的发射端硬件条件来确定;
发射机损伤函数υ(Pr)的表达式为:
其中,Pr表示接收端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单位为k3根据实际的接收端硬件条件来确定;
步骤B,初始化波束成形矩阵
其中,
表示用户MU(k,n)的波束成形矩阵的自相关矩阵,即
k=1,…,K表示用户编号,n=1,…,N表示基站编号;
MU(k,n)表示第n个小区的第k个用户;
表示的共轭转置;
k为用户编号,K为用户数量;
n为基站编号即小区编号,N为基站数量即小区数;
步骤C,根据发射机损伤函数,初始化发射端损伤矩阵Cn,即令:
约束条件为
其中,
为过渡变量,
为接收机损伤函数,表示单根发射天线的信号强度;
nt为发射天线的编号,Nt为基站的发射天线数;
表示求和运算;
步骤D,根据统计信息,估计出相应的信道误差方差矩阵中元素分布的方差;并且估计信道系数;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D-1,根据统计信息,估计出信道系数误差方差矩阵Δ的每个元素复高斯分布的方差,从而求得分布模型:
其中,
Δ是埃尔米特矩阵,即Δ=ΔH,信道系数误差方差矩阵Δ的每个元素独立同分布,且都符合零均值复高斯分布;
CN(·)表示复高斯分布,其中,0为复高斯分布的均值,α2为复高斯分布的方差;
步骤D-2,根据当前的接收机反馈到发射机的信息,估计出信道系数:
其中,表示基站n到MU(k,m)的估计信道系数,m为小区编号;
表示估计信道系数方差矩阵;
的共轭转置;
步骤E,固定用户的信干噪比和中断概率阈值,并采用凸优化方法求出波束成形矩阵:
对于问题:
表示最小化的目标为y,最小化的变量为
Pr[·]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
表示信道估计系数方差矩阵;
表示的信道系数误差方差矩阵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i=1,...,Nt,j=1,...,Nt
表示目标SINR;
表示非中断概率;
表示目标SINR实现的比例阈值;
为信干噪比;
为半正定矩阵;
其中:
σ2表示热噪声系数;
给定α2令:
其中,Cm表示发射端损伤矩阵,m表示小区编号;
则所述问题转换为以下优化方程:
其中,为过渡变量;tr(·)表示对括号内的矩阵对角线元素之和;
步骤F,根据求解出的的秩,如果的主特征向量就是最优解;如果则构造一个秩为1的矩阵进而获得最优解;
其中,满足:
其中||·||fro表示frobenius范数;表示近似于的矩阵。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所述收发机的硬件状况,包括收发机硬件的非线性放大程度、IQ不平衡比例和天线耦合程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所述方法根据QoS约束,将原始的非凸优化约束转换为凸优化约束的等效优化问题;同时考虑信道系数误差和收发机损伤两种不利因素,以给定用户信干噪比下最小化发射功率为优化目标,利用信道系数误差方差矩阵的埃尔米特性质及元素的独立复高斯分布的特点,根据QoS约束,将原始的非凸优化约束转换为凸优化约束的等效优化问题,最后,利用二阶锥规划方法SOCP对等效问题进行求解,从而获得对非理想条件下具有鲁棒性的协同波束成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的应用场景。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波束成形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固定目标SINR和损伤系数时,信道误差矩阵方差与实际SINR的对比图。
图4是固定目标SINR和信道误差矩阵方差时,损伤系数k1与目标SINR实现比例对比图。
图5是固定目标SINR和信道误差矩阵方差时,损伤与最小发射功率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1给出了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通过图1可以完成步骤B中初始化波束成形矩阵k=1,…,K,表示用户编号,n=1,…,N表示基站编号;
表1给出了本实施例中的具体仿真参数,通过表1可以完成步骤D中根据当前的接收机反馈到发射机的信息,估计出信道系数k=1,…,K,表示用户编号,n=1,…,N表示基站编号,m=1,…,N表示小区编号;
表1仿真参数
参数 参数
小尺度衰落分布 CN(0,I) 阴影衰落的标准偏差 8dB
接收天线增益 0dB 距离d(Km)的路径损失 128.1+37.6log10(d)
载频/下行链路带宽 2GHz/10MHz 穿入损失(室内用户) 20dB
子载波数/带宽 1/15kHz 噪声功率σ2 -127dBm
多址方式 OFDMA 复用方式 满频率复用
图3是第一个实施例的仿真结果,在仿真之前,先要根据,实际的硬件条件估计出损伤系数和信道误差方差的范围。本实施例中的仿真参考了相关的文献,在范围内,设定损伤系数k1=k2=k3=5,且固定目标SINR为2dB。本实施例再通过给定的损伤系数,根据发射机损伤函数,初始化发射端损伤矩阵Cn,从而得到优化方程,再利用凸优化算法,得到最优解。在仿真中,给出了在不同的中断概率阈值p下,信道误差矩阵的方差与最小发射功率的对比图。在本实施例的仿真中,所有的解都是秩为1的,所以无须采用标准随机化方法。由仿真图可以得出以下四点:
1)随着信道误差矩阵方差的增加,所需最小发射功率也随之增加;
2)考虑损伤的算法比不考虑损伤的算法需要更多的发射功率,这也体现了考虑损伤的算法的鲁棒性;
3)在给定信道误差矩阵方差情况下,最小发射功率随着中断概率阈值p的增加而增加;
4)当信道误差矩阵方差增加到一定程度,系统将无解,即不存在满足要求的解。
图4是第二个实施例的仿真结果。其中,所谓目标SINR实现比例:是在给定目标SINR情况下,对于不同的信道误差的实现,根据本文提出的算法所求的波束成形矩阵,求得的实际SINR达到目标SINR的比例。仿真中,同样固定损伤系数k1=k2=k3=5,且固定误差矩阵的方差σ2=-10dB。本实施例通过给定的损伤系数,根据发射机损伤函数,初始化发射端损伤矩阵Cn,从而得到优化方程,再利用凸优化算法,得到最优解。在仿真中,给出了在不同的中断概率阈值p下,目标SINR与最小发射功率的对比图。在本实施例的仿真中,所有的解都是秩为1的,所以无须采用标准随机化方法。由仿真图可以得出以下三点:
1)随着目标SINR的增加,所需最小发射功率也随之增加;
2)在给定目标SINR情况下,最小发射功率随着中断概率阈值p的增加而增加;
3)当目标SINR增加到一定程度,系统将无解,即不存在满足要求的解。
图5是第三个实施例的仿真结果。仿真中只固定了损伤系数k2=5,而k1和k3从0递增到15,这是实际系统中的合理范围。仿真还固定了误差矩阵方差σ2=-10dB和目标SINR为2dB。本实施例通过给定的损伤系数,根据发射机损伤函数,初始化发射端损伤矩阵Cn,从而得到优化方程,再利用凸优化算法,得到最优解。仿真图给出了不同中断概率阈值p时,在考虑损伤和不考虑损伤的算法都有解的情况下,实际达到目标SINR的比例。在本实施例的仿真中,所有的解都是秩为1的,所以无须采用标准随机化方法。由仿真图可以得出以下两点:
1)考虑损伤的算法的实际SINR达到目标SINR的比例跟中断概率完全吻合,体现了该算法的鲁棒性;
2)不考虑损伤的算法的实际SINR达到目标SINR的比例随着损伤的增加而减少,说明该算法存在缺陷。
下面对优化方程P1给出相应的说明和推导:
考虑有N个小区的蜂窝网络,其中每小区包含一个Nt根发射天线的基站和K个单天线用户。不妨假设,MU(k,m)表示第m个小区的第k个用户;BS(m)表示第m个小区的基站。MU(k,m)接收信号表示为:
其中表示发送给MU(l,n)的零均值、单位方差的信号,表示相应的波束成形向量;表示MU(k,m)和BS(n)之间信道;是发射机损伤所造成的加性“发射失真”,“失真”是由符合高斯分布或者累加和为高斯分布的残余损伤组成。通常,人们将其每个元素的分布模拟成循环对称复高斯分布,且其方差与相应的发射能量相关,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Cn的复高斯分布,即其中:
其中为第n个基站的波束成形矩阵;||·||F表示Frobenius范数;矩阵表示除了第nt个对角线元素为1外、其余所有元素均为0的矩阵;所以这里利用SOCP的技巧,将Cn重新定义为:
假设基站只能获得不精确信道系数方差信息,即基站所获得的信道系数方差信息存在一定误差(主要是受反馈链路限制的量化误差、信道系数误差等因素引起)。令表示MU(k,m)和BS(n)之间精确信道系数方差矩阵,表示MU(k,m)和BS(n)之间的估计信道系数方差矩阵,他们之间的相应关系表示为:
其中,表示MU(k,m)和BS(n)之间的信道系数误差方差矩阵且 表示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i=1,...,Nt,j=1,...,Nt,k=1,...,K,表示用户编号;m=1,…,N,表示小区编号;n=1,…,N表示基站编号;
这样,MU(k,m)的SINR表示为:
其中:
I1(k,m)和I2(k,m)分别是MU(k,m)的小区内干扰和小区间干扰;I3(k,m)和I4(k,m)分别是MU(k,m)的发射端损伤和接收端损伤。
其中:
约束条件为
表示发射端损伤矩阵。
本发明采用满足一定用户QoS要求的最小化总下行发射功率为优化目标;即数学表达式描述为以下形式:
优化问题(5)中的非凸鲁棒约束条件使这优化问题成为非凸优化问题,而且是NP优化问题,通常人们很难获得其最优解。为了有效求解上述问题,下面,先将上述优化问题中的非凸约束转换成凸约束,然后将原始优化问题转换成相对比较容易求解的形式。
优化问题(5)中的优化目标是在确保达到目标SINR的用户达到一定的比例时最小化发射功率,同时考虑了的半正定性。定义并且利用等式wHAw=tr(AwwH),优化目标可以改写为优化问题(5)的QoS约束可以写成如下:
方程(6)可以写成如下:
其中:
令:
引入新的变量:
则:
为了继续简化(7)引用以下引理:
引理1:如果X∈CN×N是随机埃尔米特矩阵,并且里面的实对角线元素和上三角或者下三角元素符合独立的零均值、方差为的循环复高斯分布,对于任意正定矩阵A∈CN×N,有:
由上述引理可知,
其中:
非中断概率表示为:
借助高斯误差函数erf(·),式(10)可以重写如下:
在可靠的通信系统中,非中断概率接近于1。从(11)式可得,只有(a)式才能使中断概率大于0.5。经整理,式(10)可重写如下:
即:
其中
由于式(13)可进一步简化为:
优化问题(5)等价于以下问题:
成立。
虽然上述优化问题(15)中的QoS约束是凸约束,但秩约束仍是非凸约束,即优化问题(15)也是非凸优化问题。为了有效求解上述优化问题,我们通过释放秩约束把优化问题(15)转化成如下凸优化问题:
这样,优化问题(16)可以利用经典的二阶锥规划方法(SOCP:Second Order ConicProgramming)求解,此求解方法即为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如果利用SOCP求解所获得的解秩不为1,则需要利用标准随机化法构造一个秩为1并且近似于的矩阵,进而获得原始优化问题(16)的解;如果利用SOCP求解所获得的解秩为1,则的主特征向量就是原始优化问题(5)的最优解。
综上所述,如图2所示,本发明方法的步骤概括如下:
步骤A,根据收发机的硬件状况,估计出接收机损伤函数η(Pt)和发射机损伤函数υ(Pr);接收机损伤函数η(Pt)的表达式为:
其中,Pt为发射端天线的信号强度,单位为k1、k2根据具体的发射端硬件条件来确定;
发射机损伤函数υ(Pr)的表达式为:
其中,Pr表示接收端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单位为k3根据实际的接收端硬件条件来确定。
步骤B,初始化波束成形矩阵k=1,…,K,表示用户编号,n=1,…,N表示基站编号;
其中,表示用户MU(k,n)的波束成形矩阵的自相关矩阵,即
MU(k,n)表示第n个小区的第k个用户;表示的共轭转置;
k为用户编号,K为用户数量;n为基站编号即小区编号,N为基站数量即小区数。
步骤C,根据发射机损伤函数,初始化发射端损伤矩阵Cn,即令:
约束条件为
其中,为过渡变量,为接收机损伤函数,表示单根发射天线的信号强度;nt为发射天线的编号,Nt为基站的发射天线数;表示求和运算。
步骤D,根据统计信息,估计出相应的信道误差方差矩阵中元素分布的方差;并且估计信道系数;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D-1,根据统计信息,估计出信道系数误差方差矩阵Δ的每个元素复高斯分布的方差,从而求得分布模型:
其中,Δ是埃尔米特矩阵,即Δ=ΔH,信道系数误差方差矩阵Δ的每个元素独立同分布,且都符合零均值复高斯分布;CN(·)表示复高斯分布,其中,0为复高斯分布的均值,α2为复高斯分布的方差;
步骤D-2,根据当前的接收机反馈到发射机的信息,估计出信道系数:
其中,表示基站n到MU(k,m)的估计信道系数,m为小区编号;
表示估计信道系数方差矩阵;的共轭转置。
步骤E,固定用户的信干噪比和中断概率阈值,并采用以下凸优化方法求出波束成形矩阵:
对于问题:
表示最小化的目标为y,最小化的变量为
Pr[·]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
表示信道估计系数方差矩阵;
表示的信道系数误差方差矩阵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i=1,...,Nt,j=1,...,Nt
表示目标SINR;
表示非中断概率;
表示目标SINR实现的比例阈值;
为信干噪比;
为半正定矩阵;
其中:
σ2表示热噪声系数;
给定α2令:
其中,Cm表示发射端损伤矩阵,m表示小区编号;
则所述问题转换为以下优化方程:
其中,为过渡变量;tr(·)表示对括号内的矩阵对角线元素之和。
步骤F,根据求解出的的秩,如果的主特征向量就是最优解;如果则构造一个秩为1的矩阵进而获得最优解;
其中,满足:
其中||·||fro表示frobenius范数;表示近似于的矩阵。
所述收发机的硬件状况,包括收发机硬件的非线性放大程度、IQ不平衡比例和天线耦合程度。
所述构造一个秩为1并且近似于的矩阵,其采用的方法是标准随机化方法。

Claims (2)

1.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其特征如下,其步骤如下:
步骤A,根据收发机的硬件状况,估计出接收机损伤函数η(Pt)和发射机损伤函数υ(Pr);接收机损伤函数η(Pt)的表达式为:
其中,Pt为发射端天线的信号强度,单位为k1、k2根据具体的发射端硬件条件来确定;
发射机损伤函数υ(Pr)的表达式为:
其中,Pr表示接收端天线所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单位为k3根据实际的接收端硬件条件来确定;
步骤B,初始化波束成形矩阵
其中,表示用户MU(k,n)的波束成形矩阵的自相关矩阵,即 k=1,…,K,k为用户编号,K为用户数量;n=1,…,N,n为基站编号,N为基站数量;MU(k,n)表示第n个基站所在小区的第k个用户;表示的共轭转置;
步骤C,根据发射机损伤函数,初始化发射端损伤矩阵Cn,即令:
约束条件为
其中,为过渡变量,Nt为基站的发射天线数,nt为发射天线的编号,nt=1,…,Nt为接收机损伤函数,表示单根发射天线的信号强度;表示求和运算;
步骤D,根据统计信息,估计出相应的信道误差方差矩阵中元素分布的方差;并且估计信道系数;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D-1,根据统计信息,估计出信道系数误差方差矩阵Δ的每个元素复高斯分布的方差,从而求得分布模型:
其中,Δ是埃尔米特矩阵,即Δ=ΔH,信道系数误差方差矩阵Δ的每个元素独立同分布,且都符合零均值复高斯分布;CN(·)表示复高斯分布,其中,0为复高斯分布的均值,α2为复高斯分布的方差;
步骤D-2,根据当前的接收机反馈到发射机的信息,估计出信道系数:
其中,表示基站n到MU(k,m)的估计信道系数,m为小区编号;
表示估计信道系数方差矩阵;的共轭转置;
步骤E,固定用户的信干噪比和中断概率阈值,并采用以下凸优化方法求出波束成形矩阵:
对于问题:
其中,表示最小化的目标为y,最小化的变量为Pr[·]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表示信道估计系数方差矩阵;表示的信道系数误差方差矩阵的第i行、第j列的元素,i=1,...,Nt,j=1,...,Nt表示目标SINR;表示非中断概率;表示目标SINR实现的比例阈值;
为信干噪比; 为半正定矩阵;令σ2表示热噪声系数;其中:
式中,I1(k,m)、I2(k,m)、I3(k,m)以及I4(k,m)为中间变量,
给定α2令:
其中,Cm表示发射端损伤矩阵,m表示小区编号;
则所述问题转换为以下优化方程:
其中,为过渡变量;tr(·)表示对括号内的矩阵对角线元素之和;
步骤F,根据求解出的的秩,如果的主特征向量就是最优解;如果则构造一个秩为1的矩阵进而获得最 优解;
其中,满足:
其中||·||fro表示frobenius范数;表示近似于的矩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其特征如下,所述收发机的硬件状况,包括收发机硬件的非线性放大程度、IQ不平衡比例和天线耦合程度。
CN201410040037.7A 2014-01-27 2014-01-27 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 Active CN1038125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0037.7A CN103812548B (zh) 2014-01-27 2014-01-27 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40037.7A CN103812548B (zh) 2014-01-27 2014-01-27 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2548A CN103812548A (zh) 2014-05-21
CN103812548B true CN103812548B (zh) 2017-02-15

Family

ID=50708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0037.7A Active CN103812548B (zh) 2014-01-27 2014-01-27 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125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0183B (zh) * 2014-09-26 2017-08-11 清华大学 基于中断概率的微小网络传输优化方法及装置
CN104581780B (zh) * 2014-12-18 2018-09-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预处理的分枝剪枝联合网络优化和波束成形方法
CN106972876B (zh) * 2017-04-17 2020-04-24 东南大学 一种适用于无线通信公共信道的数模混合波束成形方法
CN108566238B (zh) * 2018-01-23 2021-07-06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波束赋形鲁棒性的自适应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8631840A (zh) * 2018-07-05 2018-10-09 东南大学 基于中断概率约束的多波束卫星通信系统鲁棒预编码方法
CN112054830B (zh) * 2020-08-13 2021-07-13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针对硬件损伤的Massive MIMO信能同传系统优化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9585A (zh) * 2013-04-28 2013-08-21 东南大学 基于收发机损耗的下行链路波束成形方法及其系统
CN103441789A (zh) * 2013-09-06 2013-12-11 东南大学 一种用于多小区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的波束成形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4200B2 (en) * 2006-02-24 2010-02-16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nimizing effects of transmitter impairments in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beamforming communication system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9585A (zh) * 2013-04-28 2013-08-21 东南大学 基于收发机损耗的下行链路波束成形方法及其系统
CN103441789A (zh) * 2013-09-06 2013-12-11 东南大学 一种用于多小区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的波束成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夏灿峰.考虑收发机损耗的多小区多用户下行链路波束成形算法.《通信学报》.2013,第34卷(第12期),104-1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12548A (zh)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2548B (zh) 一种考虑信道高斯误差和收发机损伤的波束成形方法
CN104320219B (zh) 多用户信能同传系统低复杂度收发机设计方法
CN101807978B (zh) 基于收发机天线校准误差的多点协作鲁棒预编码方法
CN103248461B (zh) 基于波束成形的多小区干扰对齐迭代算法
CN110190879A (zh) 基于低精度adc大规模mimo系统的能效优化方法
Li et al. Joint precoding and load balancing optimization for energy-efficient heterogeneous networks
CN101517922A (zh) 利用非理想信道状态信息的波束形成
CN104320174A (zh) 一种基于部分信道信息的卫星多波束协作传输方法
CN101867462A (zh) 一种基于最小总误码率的多基站协作线性预编码方法
CN102026259A (zh) 一种LTE-A系统中针对CoMP技术的系统级仿真方法
EP318543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beamforming
CN104601257B (zh) 一种时分双工通信模式下多天线系统的互易性校准方法
CN104869626A (zh) 基于低复杂度接收机的上行大规模mimo系统功率控制方法
CN102547955B (zh) 基于信漏噪比的分布式干扰消除方法
CN105450274A (zh) 基于能效最优的大规模多天线中继系统用户数优化方法
CN102186178B (zh) 一种用于协作多点系统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
CN103441789A (zh) 一种用于多小区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的波束成形方法
CN104039005A (zh) 基于slnr波束赋形的考虑用户需求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02118754B (zh) 一种CoMP中动态协作集的划分方法
CN102291727B (zh) 一种分布式协作波束成形设计方法
CN106788934B (zh) 一种大规模mimo系统中多小区联合的导频分配方法
CN103944620A (zh) 一种tdd系统的下行联合波束成形和功率控制方法
CN103347283B (zh) 一种自适应的协作多点传输方法
CN104717035A (zh) 一种基于d2d通信的蜂窝网络的干扰对齐方法
CN104320170B (zh) 大规模mimo系统中导频污染抑制波束赋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6

Address after: 201306 building C, No. 888, Huanhu West 2nd Road, Lingang New Area,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anx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rtnership (L.P.)

Address before: 210096 No. four archway, 2, Jiangsu, Nanjing

Patentee before: SOUTHEAST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3

Address after: 201615 room 301-6, building 6, no.1158, Jiuting Central Road, Jiuti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White box (Shanghai)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06 building C, No. 888, Huanhu West 2nd Road, Lingang New Area,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anx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rtnership (L.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