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2639A - 透镜单元以及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镜单元以及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2639A
CN103792639A CN201310513167.3A CN201310513167A CN103792639A CN 103792639 A CN103792639 A CN 103792639A CN 201310513167 A CN201310513167 A CN 201310513167A CN 103792639 A CN103792639 A CN 103792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ombination
lens
protuberance
peripheral end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131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2639B (zh
Inventor
小宫山忠史
白鸟敏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Dongguan Precision Corp
Nidec Instrumen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kyo Seiki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92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2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2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263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2View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G02B27/021Read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3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our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2View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G02B27/022Viewing apparatus
    • G02B27/024View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light source, e.g. for viewing photographic slides, X-ray transparancies
    • G02B27/025View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light source, e.g. for viewing photographic slides, X-ray transparancies and magnify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826Assembling or join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可靠地对通过筒状的保持架保持至少四组透镜组的结构的光轴进行调整的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透镜单元(1)的保持架(30)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具有凸部(325),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保持四组透镜组中从物体侧观察位于第二位的第二透镜组(52),所述凸部在X方向以及Y方向隔着与第二透镜组(52)的外周端部(520)之间的间隙(G)包围外周端部(520)的周围,所述凸部包括以从物体侧覆盖外周端部(520)的方式变形后的铆接部(320)。另外,在第二透镜组(52)与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之间涂抹粘接剂(321),从而通过粘接剂(321)固定第二透镜组(52)与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

Description

透镜单元以及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保持架保持至少四组透镜组的透镜单元以及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来用于监控用途或车载用途的透镜要求具有广角及高分辨率,对于构成所述广角透镜,由于为了获得高分辨率而需要修正倍率色像差,因此通过组合四组以上的透镜组来满足分辨率以及广角这两个要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846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9-63877号公报
上述广角透镜作为保持于筒状的保持架的透镜单元装设在设备中。这时,通过将透镜组压入保持架在两个方向(与光轴方向相交的X方向以及与光轴方向和X方向相交的Y方向)对透镜组定位,但是所述结构存在以下的问题:由于保持架内径尺寸的偏差和透镜外周端部的尺寸偏差等原因容易造成定位精度下降。其结果是,分辨率容易产生X方向或Y方向的偏差。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对通过筒状的保持架保持至少四组透镜组的结构的光轴进行调整的透镜单元以及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具有至少四组透镜组和保持该透镜组的筒状的保持架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包括凸部,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保持所述透镜组中从物体侧观察位于第二位的第二透镜组,所述凸部在与光轴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光轴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隔着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之间的间隙包围该外周端部的周围,该凸部包括以从物体侧覆盖所述外周端部的方式变形后的铆接部。
在本发明中,保持架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具有凸部,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保持从物体侧观察位于第二位的第二透镜组,所述凸部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隔着与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之间的间隙包围外周端部的周围,所述凸部包括以从物体侧覆盖外周端部的方式变形后的铆接部。因此,即使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或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存在尺寸偏差等,也能够在将第二透镜组配置在凸部的内侧之后调整第二透镜组在第二透镜组的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调整光轴,从而能够减小分辨率的偏差。此外,由于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与凸部之间还存在间隙且凸部被铆接,因此即使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或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存在尺寸偏差等,也能够将第二透镜组合理地保持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的内侧。并且,如果使比第二透镜组靠光轴方向后侧(与物体侧相反的一侧)的透镜组移动来进行光轴调整的话,灵敏度过高,从而需要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调整,但是如果通过第二透镜组来调整的话,灵敏度不会过高,从而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粘接剂来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与所述第二透镜组。根据所述结构,能够可靠地固定调整后的第二透镜组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例如,在所述透镜组中从物体侧观察位于第三位以后的透镜组中包括玻璃透镜的接合透镜以及塑料透镜的接合透镜。
本发明能够采用视角为170°以上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凸部沿周向配置多处。根据所述结构,能够分别对多个凸部进行铆接,从而使铆接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以下结构:所述保持架具有:位于所述光轴方向最后侧的底板部;从该底板部的外周缘向前侧、即物体侧延伸的筒状主体部;从该筒状主体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环状的凸缘部;以及比所述筒状主体部的直径大且从所述凸缘部向前侧延伸的直径大的筒部,且以比所述凸缘部的内侧向前侧突出的方式形成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的所述凸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凸部包括:比所述凸缘部向前侧突出的厚壁部分;以及从该厚壁部分向前侧延伸的薄壁部分,所述厚壁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薄壁部分的内表面构成连续的面且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外周端部形成为同心形状,且铆接所述薄壁部分从而形成所述铆接部。如果使所述凸部的所述薄壁部分加热融化从而塑性变形的话,能够容易地形成在前侧覆盖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的铆接部。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以下结构:所述筒状的保持架从物体侧依次保持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的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且所述第一透镜组被定位固定于所述直径大的筒部,所述第三透镜组与所述第四透镜组被定位保持在所述筒状主体部。
此外,本发明为具有至少四组透镜组以及保持该透镜组的筒状的保持架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架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配置有凸部,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保持所述透镜组中从物体侧观察位于第二位的第二透镜组,所述凸部在与光轴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光轴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隔着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之间的间隙包围该外周端部的周围,并进行以下工序:将所述第二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凸部的内侧的装配工序;在该装配工序之后调整所述第二透镜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的调整工序;以及在该调整工序之后使所述凸部塑性变形、从而形成在物体侧覆盖所述外周端部的铆接部的铆接工序。
在本发明中,保持架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具有凸部,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保持从物体侧观察位于第二位的第二透镜组,所述凸部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隔着与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之间的间隙包围外周端部的周围,所述凸部包括以从物体侧覆盖外周端部的方式变形后的铆接部。因此,即使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和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存在尺寸偏差等,也能够在将第二透镜组配置在凸部的内侧之后调整第二透镜组在第二透镜组的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调整光轴,从而能够减小分辨率的偏差。此外,由于在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与凸部之间存在间隙且凸部被铆接,因此即使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和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存在尺寸偏差等,也能够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的内侧合理地保持第二透镜组。并且,如果使比第二透镜组靠光轴方向后侧(与物体侧相反的一侧)的透镜组移动来进行光轴的调整的话,灵敏度过高,从而需要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调整,但是如果通过第二透镜组来调整的话,灵敏度不会过高,从而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所述铆接工序之后进行通过粘接剂来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粘接工序。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为具有至少四组透镜组以及保持该透镜组的筒状的保持架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架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配置有凸部,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保持所述透镜组中从物体侧观察位于第二位的第二透镜组,所述凸部在与光轴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光轴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隔着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之间的间隙包围该外周端部的周围,且进行以下工序:将所述第二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凸部的内侧的装配工序;在该装配工序之后以能够在所述凸部的内侧调整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方式使所述凸部塑性变形、从而形成在物体侧覆盖所述外周端部的铆接部的铆接工序;以及在所述铆接工序之后调整所述第二透镜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的调整工序。
在本发明中,保持架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具有凸部,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保持从物体侧观察位于第二位的第二透镜组,所述凸部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隔着与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之间的间隙包围外周端部的周围,所述凸部包括以从物体侧覆盖外周端部的方式变形后的铆接部。因此,即使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和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存在尺寸偏差等,也能够在将第二透镜组配置在凸部的内侧之后调整第二透镜组在第二透镜组的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调整光轴,从而能够减小分辨率的偏差。此外,由于在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与凸部之间存在间隙且凸部被铆接,因此即使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和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存在尺寸偏差等,也能够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的内侧合理地保持第二透镜组。并且,如果使比第二透镜组靠光轴方向后侧(与物体侧相反的一侧)的透镜组移动来进行光轴的调整的话,灵敏度过高,从而需要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调整,但是通过第二透镜组来调整的话,灵敏度不会过高,从而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所述调整工序之后进行通过粘接剂来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粘接工序。
在本发明中,保持架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具有凸部,所述凸部在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隔着与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之间的间隙包围外周端部的周围,所述凸部包括以从物体侧覆盖外周端部的方式变形后的铆接部。因此,即使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和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存在尺寸偏差等,也能够在将第二透镜组配置在凸部的内侧之后调整第二透镜组在第二透镜组的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调整光轴,从而能够减小分辨率的偏差。此外,由于在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与凸部之间存在间隙且凸部被铆接,因此即使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和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存在尺寸偏差等,也能够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的内侧合理地保持第二透镜组。并且,如果使比第二透镜组靠光轴方向后侧(与物体侧相反的一侧)的透镜组移动来进行光轴的调整的话,灵敏度过高,从而需要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调整,但是通过第二透镜组来调整的话,灵敏度不会过高,从而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调整。因此,能够减小分辨率的偏差。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说明图。
图2为应用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  透镜单元
10 广角透镜
30 保持架
32 第二透镜组保持部
51 第一透镜组
52 第二透镜组
53 第三透镜组
54 第四透镜组
320 铆接部
321 粘接剂
325 凸部
326 厚壁部分
327 薄壁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应用本发明的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除特别指出以外,单位均为毫米。
(透镜单元的结构)
图1为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说明图,且图1(a)、图1(b)为透镜单元的剖视图以及面编号的说明图。并且,在图1(b)中,在面编号之后附加的“*”表示带“*”的面为非球面。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1具有:四组以上的广角透镜10;以及由聚碳酸酯等构成的树脂制的保持架30。在本实施方式中,广角透镜10包括四组透镜组。更具体地说,广角透镜10从物体侧(拍照的对象侧/前侧)依次具有: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组51;具有负的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52;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组53;以及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四透镜组54,且在第三透镜组53与第四透镜组54之间具有光圈21。此外,在比第四透镜组54靠后侧(影像侧/与拍照的对象侧相反的一侧)具有红外线滤波器22。此外,在第二透镜组52与第三透镜组53之间配置遮光板23。
在此,广角透镜10共计具有6片透镜。更具体地说,第一透镜组51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凹凸单透镜11构成,第二透镜组52由具有负的光焦度的凹凸单透镜12构成。第三透镜组53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13与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14的接合透镜构成,第四透镜组54由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15与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16的接合透镜构成。在此,透镜13、14为玻璃透镜,第三透镜组53为玻璃透镜的接合透镜。此外,透镜15、16为塑料透镜,第四透镜组54为塑料透镜的接合透镜。
所述结构的广角透镜10的各透镜数据以及非球面系数为如表1以及表2所示的那样,第二面(2)、第三面(3)、第四面(4)、第九面(9)、第十面(10)以及第十一面(11)这共计六个面为非球面。并且,表2所示的非球面系数相当于以下非球面函数中的各系数A、B、C、D。
X=(1/R)Y2/﹛1+√[1-(K+1)(1/R)2Y2]﹜+AY4+BY6+CY8+DY10
【表1】
Figure BDA0000402127430000071
【表2】
面编号 K A B C C
(2*) -1.100E-01 0 0 0 0
(3*) 2.000E+00 1.000E-03 -1.220E-04 -3.000E-07 0
(4*) -6.080E-O1 2.650E-02 -9.770E-03 7.870E-03 1.800E-04
(9*) 2.360E+00 -1.150E-02 -5600E-03 -3.960E-03 8337E-01
(10*) -7.750E-01 2.340E-01 2.840E-01 2.300E-01 -1.000E-01
(11*) -1.080E+00 9.700E-03 2.255E-02 1.580E-04 -5.000E-05
这种结构的广角透镜10的视角为190°、即为170°以上。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组54为非球面的塑料透镜的接合透镜,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小倍率色像差。此外,第三透镜组53为玻璃透镜的接合透镜,因此温度特性好。
(保持架1的结构)
对于使用上述广角透镜10(透镜组)构成的透镜单元1,采用通过筒状的保持架30保持广角透镜10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30为树脂制,且具有:在光轴L方向位于最后侧的底板部39;从底板部39的外周缘向前侧(物体侧)延伸的筒状主体部38;在筒状主体部38的前端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环状的凸缘部37;以及比筒状主体部38直径大且从凸缘部37的外周缘向前侧(物体侧)延伸的直径大的筒部36。
在所述保持架30的底板部39的后端面保持红外线滤波器22。保持架30的筒状主体部38内部的后侧部分为保持第四透镜组54的第四透镜组保持部34。在所述第四透镜组保持部34,第四透镜组54与底板部39的内表面抵接,从而在光轴L方向被定位。在第四透镜组54的前侧配置环状的框体42,从而通过将所述框体42的一部分配置在第四透镜组54与筒状主体部38之间在X方向以及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对第四透镜组54进行定位,并通过框体42的前侧端面对光圈21进行定位。
保持架30的筒状主体部38的前侧部分为保持第三透镜组53的第三透镜组保持部33。在所述第三透镜组保持部33配置第三透镜组53。在第三透镜组53的周围配置环状的框体41,从而通过将所述框体41配置在第三透镜组53与筒状主体部38之间在X方向以及Y方向对第三透镜组53进行定位。此外,通过使框体41与光圈21抵接在光轴L方向对第三透镜组53进行定位。
在保持架30中,在筒部36的内侧与筒状主体部38在前侧邻接的地方为保持第二透镜组52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更具体地说,筒状主体部38构成比凸缘部37的内缘稍微向前侧突出的圆筒状的筒部35,且相对所述筒部35在前侧构成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之后参照图2对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筒部36的内表面形成台阶部360,比所述台阶部360靠前侧的位置为保持第一透镜组51的第一透镜组保持部31。在所述第一透镜组保持部31,第一透镜组51通过与台阶部360抵接而在光轴L方向被定位。此外,在第一透镜组保持部31的内表面与第一透镜组51之间只有微小的间隙,因此在将第一透镜组51配置在第一透镜组保持部31的内侧的状态下,能够在X方向以及Y方向对第一透镜组51进行定位。在通过这种方式定位的状态下,通过粘接或铆接等方法固定第一透镜组51。
(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的结构)
图2为应用本发明的透镜单元1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的说明图,且图2(a)、图2(b)为从光轴方向前侧(物体侧/拍照的对象侧)观察透镜单元1的说明图以及保持架30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的立体图。并且,在图2(a)中示出了安装第一透镜组51之前的状态。此外,示出了对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的凸部进行热铆接等铆接前的状态。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1中,保持架30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包括在周向延伸的凸部325,所述凸部325在X方向以及Y方向隔着与第二透镜组52的外周端部520之间的间隙G包围外周端部520的周围。在此,间隙G的宽度尺寸为第二透镜组52的位置调整范围尺寸的两倍以上,例如,单侧为0.05毫米。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325在周向形成有多处。例如,凸部325等角度间隔地形成有四处。在此,凸部325从图1(a)所示的筒部35向前侧突出。此外,凸部325包括:与筒部35连接的厚壁部分326;以及从厚壁部分326向前侧延伸的薄壁部分327,薄壁部分327比第二透镜组52的外周端部520向前侧突出。并且,凸部325的厚壁部分326的内表面与薄壁部分327的内表面构成连续的面,且厚壁部分326的内表面及薄壁部分327的内表面与第二透镜组52、即凹凸单透镜12的外周端部520形成为同心形状。根据所述结构,凸部325具有薄壁部分327,因此在凸部325能够容易地进行热铆接等铆接。此外,凸部325具有厚壁部分326,因此在薄壁部分327进行铆接时能够得到高强度,且即使在树脂成型保持架30时使用流动性低的树脂材料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薄壁部分327成型为合理的形状。
对于将第二透镜组52保持在这样构成的保持架30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架30为树脂制,在凸部325形成铆接部320(图2(a)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部分),所述铆接部320是通过使薄壁部分327加热融化并以在前侧覆盖第二透镜组52的外周端部520的方式塑性变形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325在周向形成有四处,因此分别在四个凸部325形成铆接部320。
此外,如图2(a)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通过粘接剂321固定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与第二透镜组52。在此,以横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和第二透镜组52的方式配置粘接剂321。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横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的铆接部320和第二透镜组52的外周端部520的方式配置粘接剂321。
(透镜单元1的制造方法)
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1的制造工序中的将第二透镜组52固定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的工序,对第二透镜组52进行位置调整之后将第二透镜组52固定于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
首先,在将第四透镜组54以及第三透镜组53按这个顺序装设于保持架30之后,且装设第一透镜组51之前,先在装配工序将第二透镜组52配置在凸部325的内侧。
接下来,如图2(b)中的箭头SX1、SY1所示的那样,在调整工序调整第二透镜组52在X方向以及Y方向的位置。
接下来,在铆接工序,使凸部325的薄壁部分327加热融化并以在前侧覆盖第二透镜组52的外周端部520的方式塑性变形,从而构成铆接部320。其结果是,第二透镜组52被铆接部320临时固定。
之后,在粘接工序,以横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和第二透镜组52的方式涂抹粘接剂321之后使粘接剂321固化。粘接剂321具有紫外线固化性和湿固化性,因此涂抹粘接剂321并照射紫外线,之后放置在室温环境下,粘接剂321就会固化。
并且,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铆接工序之后进行了粘接工序,但在只通过铆接工序便足以固定第二透镜组52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粘接工序。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1中,保持架30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具有凸部325,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保持从物体侧观察位于第二位的第二透镜组52,所述凸部在X方向以及Y方向隔着与第二透镜组52的外周端部520之间的间隙G包围外周端部520的周围,所述凸部325包括以从物体侧覆盖外周端部520的方式变形后的铆接部320。因此,即使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凸部325)和第二透镜组52的外周端部520存在尺寸偏差等,也能够在将第二透镜组52配置在凸部325内侧之后调整第二透镜组52在X方向以及Y方向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调整第二透镜组52的光轴L,因此能够减小X方向以及Y方向的分辨率的偏差。特别是在视角为170°以上的情况下,容易产生X方向以及Y方向的分辨率的偏差,但是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且可靠地消除所述分辨率的偏差。
此外,由于在第二透镜组52的外周端部520与凸部325之间存在间隙G且凸部325被铆接,因此即使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和第二透镜组52的外周端部520存在尺寸偏差等,也能够将第二透镜组52合理地保持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的内侧。
并且,如果使比第二透镜组52靠光轴方向后侧(与物体侧相反的一侧)的透镜组(第三透镜组53以及第四透镜组54)移动来进行光轴L的调整的话,灵敏度过高,从而需要高精度的位置调整,但是通过第二透镜组52调整的话,灵敏度不会过高,从而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调整。
此外,铆接工序之后进行通过粘接剂321将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与第二透镜组52固定的粘接工序,因此能够可靠地将第二透镜组52固定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325在周向设置有多处。因此,能够分别对多个凸部325进行铆接,从而使铆接变得容易。
(其他的制造方法)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是按照装配工序、调整工序、铆接工序以及粘接工序的顺序进行的,但也可以按照装配工序、铆接工序、调整工序以及粘接工序的顺序进行。即,在装配工序将第二透镜组52配置在凸部325的内侧之后,在铆接工序使凸部325的薄壁部分327加热融化从而使其以在前侧覆盖第二透镜组52的外周端部520的方式塑性变形,进而形成铆接部320。这时,在铆接工序之后也在X方向以及Y方向保证第二透镜组52的外周端部520与凸部325之间的间隙G。接下来,如以图2(b)中的箭头SX1、SY1表示的那样,在调整工序调整第二透镜组52在X方向以及Y方向的位置。之后,在粘接工序以横跨第二透镜组保持部32和第二透镜组52的方式涂抹粘接剂321之后使粘接剂321固化。
(其他的位置调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调整工序如图2(b)中的箭头SX1、SY1所示的那样调整第二透镜组52在X方向以及Y方向的位置,但还可以在调整工序如图2(b)中的箭头SX2、SY2所示的那样,对第二透镜组52进行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倾斜调整以及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倾斜调整。
(凸部325的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凸部325在周向配置有多处,但凸部325也可以形成为周向连续的环状。

Claims (24)

1.一种透镜单元,具有至少四组透镜组以及保持该透镜组的筒状的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架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包括凸部,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保持所述透镜组中从物体侧观察位于第二位的第二透镜组,所述凸部在与光轴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光轴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隔着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之间的间隙包围该外周端部的周围,
所述凸部包括以从物体侧覆盖所述外周端部的方式变形后的铆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通过粘接剂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与所述第二透镜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组中从物体侧观察位于第三位以后的透镜组包括玻璃透镜的接合透镜以及塑料透镜的接合透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单元的视角为170°以上。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在周向设置多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架具有:位于所述光轴方向最后侧的底板部;从该底板部的外周缘向前侧、即物体侧延伸的筒状主体部;从该筒状主体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环状的凸缘部;以及比所述筒状主体部直径大且从所述凸缘部向前侧延伸的直径大的筒部,
以比所述凸缘部的内侧向前侧突出的方式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的所述凸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包括:比所述凸缘部向前侧突出的厚壁部分;以及从该厚壁部分向前侧延伸的薄壁部分,
所述厚壁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薄壁部分的内表面构成连续的面,且所述厚壁部分的内表面及所述薄壁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外周端部形成为同心形状,所述薄壁部分被铆接而成为所述铆接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通过使所述凸部的所述薄壁部分加热融化而塑性变形,从而形成在前侧覆盖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外周端部的所述铆接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状的保持架从物体侧依次保持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所述第二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所述第三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所述第四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
所述第一透镜组被定位固定在所述直径大的筒部,
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被定位保持在所述筒状主体部。
10.一种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透镜单元具有至少四组透镜组以及保持该透镜组的筒状的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架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配置有凸部,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保持所述透镜组中从物体侧观察位于第二位的第二透镜组,所述凸部在与光轴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光轴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隔着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之间的间隙包围该外周端部的周围,
进行以下工序:
装配工序,将所述第二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凸部的内侧;
调整工序,在所述装配工序之后调整所述第二透镜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以及
铆接工序,在所述调整工序之后使所述凸部塑性变形,从而形成在物体侧覆盖所述外周端部的铆接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铆接工序之后,进行通过粘接剂将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与所述第二透镜组固定的粘接工序。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架具有:位于所述光轴方向最后侧的底板部;从该底板部的外周缘向前侧、即物体侧延伸的筒状主体部;从该筒状主体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环状的凸缘部;以及比所述筒状主体部直径大且从所述凸缘部向前侧延伸的直径大的筒部,
以比所述凸缘部的内侧向前侧突出的方式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的凸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包括:比所述凸缘部向前侧突出的厚壁部分;以及从该厚壁部分向前侧延伸的薄壁部分,
所述厚壁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薄壁部分的内表面构成连续的面,且所述厚壁部分的内表面及所述薄壁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外周端部形成为同心形状,
在所述铆接工序铆接所述薄壁部分。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铆接工序,通过使所述凸部的所述薄壁部分加热融化而塑性变形,从而以覆盖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外周端部的前侧的方式铆接所述薄壁部分。
15.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组中从物体侧观察位于第三位以后的透镜组包括玻璃透镜的接合透镜以及塑料透镜的接合透镜。
16.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单元的视角为170°以上。
17.如权利要求10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在周向设置多处。
18.一种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所述透镜单元具有至少四组透镜组以及保持该透镜组的筒状的保持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架的第二透镜组保持部配置有凸部,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保持所述透镜组中从物体侧观察位于第二位的第二透镜组,所述凸部在与光轴方向相交的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光轴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隔着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外周端部之间的间隙包围该外周端部的周围,
进行以下工序:
装配工序,将所述第二透镜组配置在所述凸部的内侧;
铆接工序,在所述装配工序之后使所述凸部以能够在所述凸部的内侧调整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方式塑性变形,从而形成在物体侧覆盖所述外周端部的铆接部;以及
调整工序,在所述铆接工序之后调整所述第二透镜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的位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调整工序之后,进行通过粘接剂固定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粘接工序。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架具有:位于所述光轴方向最后侧的底板部;从该底板部的外周缘向前侧、即物体侧延伸的筒状主体部;从该筒状主体部向径向外侧扩展的环状的凸缘部;以及比所述筒状主体部直径大且从所述凸缘部向前侧延伸的直径大的筒部,
以比所述凸缘部的内侧向前侧突出的方式构成所述第二透镜组保持部的所述凸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包括:比所述凸缘部向前侧突出的厚壁部分;以及从该厚壁部分向前侧延伸的薄壁部分,
所述厚壁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薄壁部分的内表面构成连续的面,且所述厚壁部分的内表面及所述薄壁部分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所述外周端部形成为同心形状,
在所述铆接工序铆接所述薄壁部分。
22.如权利要求18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组中从物体侧观察位于第三位以后的透镜组包括玻璃透镜的接合透镜以及塑料透镜的接合透镜。
23.如权利要求18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单元的视角为170°以上。
24.如权利要求18至2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在周向设置多处。
CN201310513167.3A 2012-10-30 2013-10-25 透镜单元以及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26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9512 2012-10-30
JP2012239512A JP6050087B2 (ja) 2012-10-30 2012-10-30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2639A true CN103792639A (zh) 2014-05-14
CN103792639B CN103792639B (zh) 2016-04-13

Family

ID=50546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13167.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2639B (zh) 2012-10-30 2013-10-25 透镜单元以及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16345B2 (zh)
JP (1) JP6050087B2 (zh)
CN (1) CN103792639B (zh)
TW (1) TWI47282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3523A (zh) * 2017-06-27 2019-01-04 日本电产三协(东莞)工机有限公司 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09581612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10320630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10320629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55473A4 (en) 2015-02-06 2018-09-26 Sony Corporation Imaging lens and imaging device
CN106896463B (zh) * 2015-12-17 2020-07-31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车载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学镜头
JP6758170B2 (ja) * 2016-12-08 2020-09-23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US11659263B2 (en) 2017-03-24 2023-05-23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Split lens and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7450161A (zh) * 2017-09-15 2017-12-08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新型鱼眼镜头
US20210018715A1 (en) * 2018-03-30 2021-01-21 Kyocera Corporation Image lens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0616A (zh) * 2005-09-30 2007-04-04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块、保持其的透镜保持件及使用其的投影机
WO2008093752A1 (ja) * 2007-01-30 2008-08-07 Kyocera Corporation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情報コード読取装置
US20100140459A1 (en) * 2008-12-10 2010-06-10 Tamron Co., Ltd. Optical apparatus, imag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optical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72678A (ja) * 1997-08-28 1999-03-16 Canon Inc レンズ保持枠及び該レンズ保持枠へのレンズ保持方法
JP2001051175A (ja) * 1999-08-05 2001-02-23 Sony Corp レンズ鏡筒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レンズ玉の位置決め装置
US6865034B1 (en) * 2003-04-01 2005-03-08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iminating alignment error in an optical system
JP2006119368A (ja) * 2004-10-21 2006-05-11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広角光学系、撮像レンズ装置、モニタカメラ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JP4662335B2 (ja) * 2004-12-13 2011-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
JP2006171597A (ja) * 2004-12-20 2006-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広角レンズ
JP4625711B2 (ja) * 2005-03-31 2011-02-02 日本電産ニッシン株式会社 広角レンズ
US7929223B2 (en) * 2005-09-30 2011-04-19 Fujinon Corporation Lens block, lens, holder for holding the lens block, and projector using the lens holder
ES2360243T3 (es) * 2006-05-08 2011-06-02 Boston Scientific Limited Conjunto óptico para dispositivos de imágenes médicas.
JP2008216857A (ja) * 2007-03-07 2008-09-18 Olympus Corp レンズ固定装置およびレンズの固定方法
JP5064154B2 (ja) * 2007-09-07 2012-10-31 日本電産ニッシン株式会社 超広角レンズ
JP2009282070A (ja) * 2008-05-19 2009-12-03 Fujinon Corp レンズ組立体の組立方法、分解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0128100A (ja) * 2008-11-26 2010-06-10 Kyocera Corp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撮像モジュール
JP2010224306A (ja) * 2009-03-24 2010-10-07 Sony Corp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6000802B2 (ja) * 2012-10-25 2016-10-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広角レン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0616A (zh) * 2005-09-30 2007-04-04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块、保持其的透镜保持件及使用其的投影机
WO2008093752A1 (ja) * 2007-01-30 2008-08-07 Kyocera Corporation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情報コード読取装置
US20100140459A1 (en) * 2008-12-10 2010-06-10 Tamron Co., Ltd. Optical apparatus, imag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optical apparatu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3523A (zh) * 2017-06-27 2019-01-04 日本电产三协(东莞)工机有限公司 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09143523B (zh) * 2017-06-27 2024-02-09 日本电产三协(东莞)工机有限公司 透镜单元及其制造方法
CN109581612A (zh) * 2017-09-29 2019-04-0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10320630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10320629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CN110320630B (zh) * 2018-03-30 2022-04-05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透镜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89348A (ja) 2014-05-15
US20140118852A1 (en) 2014-05-01
JP6050087B2 (ja) 2016-12-21
TW201416750A (zh) 2014-05-01
TWI472824B (zh) 2015-02-11
CN103792639B (zh) 2016-04-13
US9116345B2 (en) 2015-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2639A (zh) 透镜单元以及透镜单元的制造方法
JP6150535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02449524B (zh) 车辆摄相机和透镜组装
EP3129815A1 (en) Miniature lens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679337A (zh) 一种视网膜阵列复合照相机系统
CN107861215B (zh) 一种具有放气结构的空间透射镜头
CN106125251A (zh) 固定式非制冷长波红外混合型无热化镜头及其安装方法
US11314076B2 (en) Rigid scope
CN103605200A (zh) 一种光学镜头
CN106154505A (zh) 一种长波红外机械被动式无热化车载镜头及其安装方法
CN105259651A (zh) 一种能够产生多种像差的变形镜装置
CN109324384B (zh) 光学镜头
WO2021066118A1 (ja) 撮像装置、移動体、および撮像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5319802A (zh) 相机模块
CN104253936A (zh) 用于摄像机的成像器模块、摄像机和用于制造摄像机模块的方法
KR20150127392A (ko) 위성탑재 전개형 광학구조체의 광학정렬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6125249A (zh) 高分辨率非制冷型红外长波短焦镜头及其安装方法
CN101482647A (zh) 非制冷热成像仪大变倍比红外连续变焦镜头
US20220308305A1 (en) Lens Retainer Ring with Compliant Element
CN107255860B (zh) 适用于密封装置的内聚焦式无热化长波红外连续变焦镜头
CN105676432A (zh) 一种光学补偿式长波红外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CN106896484B (zh) 一种大口径机械被动无热化红外长焦镜头及其使用方法
JP2020098310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及び車両用撮像装置
CN112817134B (zh) 一种短波红外宽光谱四组元远摄连续变焦光学系统
JP6694287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11

Address after: No. 213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Changan BBK Jiang Bei Zhen Wu Sha Management Development Zone Avenue

Co-patentee after: NIDEC SANKYO Corp.

Patentee after: NIDEC SANKYO (DONGGUAN) PRECISION Corp.

Address before: Nagano

Patentee before: NIDEC SANKYO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