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85853B - 一种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85853B
CN103785853B CN201410037963.9A CN201410037963A CN103785853B CN 103785853 B CN103785853 B CN 103785853B CN 201410037963 A CN201410037963 A CN 201410037963A CN 103785853 B CN103785853 B CN 103785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material
centrifugation
silver composite
preparation
sil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79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85853A (zh
Inventor
杨永珍
刘旭光
郝亚敏
杨维佳
闫翎鹏
许并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41003796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8585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85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5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85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85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针对碳、银的自身缺陷,采用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银为杂化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实现碳对银的包覆和负载,此技术工艺先进、迅速快捷,数据精确翔实,碳银杂化提高了物理化学性能,扩大了应用范围,产物为棕红色粉体、粉体颗粒直径≤700nm,产物纯度好,达99%,产收率高,达97.5%,此产物可与多种化学物质匹配,制成新的产物并应用,是十分理想的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碳材料包覆制备及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纳米银由于体积小、比表面积大、物理化学性能独特,在纳米电子器件、生物医药复合材料、高效催化剂领域得到了应用。
碳材料具有热稳定性好、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且导电、导热性能优越。
但纳米银、碳材料也有自身缺陷,如果将纳米银颗粒负载到碳球表面,形成杂化核壳结构,内核金属会受到壳层保护,从而可阻挡外界的氧化和腐蚀,同时核壳之间也会形成异质结构,表现出各自奇异的性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状况,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银为杂化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实现碳对银的包覆和负载,以提高碳、银的物理化学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技术方案
本发明使用的化学物质材料为:葡萄糖、硝酸银、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其组合准备用量如下:以克、毫升为计量单位
制备方法如下:
(1)精选化学物质材料
对制备使用的化学物质材料要进行精选,并进行质量、纯度控制:
(2)配制葡萄糖水溶液
称取葡萄糖22.275g±0.001g,量取去离子水250mL±1mL,加入烧杯中,搅拌溶解10min,成0.45mol/L的葡萄糖水溶液;
(3)配制硝酸银水溶液
称取硝酸银0.102g±0.001g,量取去离子水20mL±1mL,加入烧杯中,搅拌溶解10min,成0.03mol/L的硝酸银水溶液;
(4)水热合成制备杂化碳银复合材料溶液
杂化碳银复合材料溶液的制备是在加热炉、反应釜内进行的,是在加热、水热合成状态下完成的;
①配制溶液
将葡萄糖水溶液30mL±0.1mL、硝酸银水溶液2mL±0.01mL加入聚四氟乙烯容器中,边加入边搅拌,时间10min,成混合溶液;
②超声分散
将盛有混合溶液的聚四氟乙烯容器置于超声分散仪中,进行超声分散,超声功率40KHz,时间10min;
③水热合成
将超声分散后的聚四氟乙烯容器及溶液,置于反应釜中,然后置于加热炉中,并密闭;
开启加热炉,加热温度190℃±2℃,加热时间240min;
葡萄糖水溶液、硝酸银水溶液在水热合成过程中将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式如下:
式中:
C-Ag:杂化碳银复合材料
NO2:二氧化氮气体
④冷却
水热合成后,停止加热,随炉冷却至25℃;
(5)离心分离
开启反应釜,开启聚四氟乙烯容器,将容器内的混合溶液移至离心管内,进行离心分离,离心转速8000r/min,离心分离时间30min;
离心分离后,保存沉淀物,弃掉上清液;
(6)去离子水清洗,离心分离
将盛有沉淀物的离心管内加入去离子水30mL,进行离心分离清洗,离心分离转速8000r/min,离心分离时间20min,分离后留存沉淀物,弃掉上层液,重复操作3次;
(7)无水乙醇清洗,离心分离
将盛有沉淀物的离心管内加入无水乙醇30mL,进行离心分离清洗,离心分离转速8000r/min,离心分离时间20min,分离后留存沉淀物,弃掉上层液,重复操作3次;
(8)真空干燥
将分离后的沉淀物置于石英容器中,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50℃,真空度10Pa,干燥时间480min,干燥后为粉体颗粒产物;
(9)检测、分析、表征
对制备的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色泽、形貌、成分、化学物理性能进行检测、分析、表征;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材料形貌分析;
用X射线衍射进行材料成分分析;
用红外光谱仪进行表面官能团分析;
结论:杂化碳银复合材料为棕红色粉体,粉体颗粒直径≤700nm,产物纯度99%;
(10)产物储存
对制备的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粉末储存于棕色透明的玻璃容器中,密闭避光储存,要防潮、防晒、防酸碱盐侵蚀,储存温度20℃,相对湿度≤10%。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技术背景相比具有明显的先进性,是针对碳、银的自身缺陷,采用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银为杂化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实现碳对银的包覆和负载,此技术工艺先进、迅速快捷、数据精确翔实,碳银杂化后提高了物理化学性能,扩大了应用范围,产物为棕红色粉体、粉体颗粒直径≤700nm,产物纯度好,达99%,产收率高,达97.5%,此产物可与多种化学物质匹配,制成新的产物并应用,是十分理想的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杂化碳银复合材料溶液水热合成状态图
图2为杂化碳银复合材料透射电镜图
图3为杂化碳银复合材料衍射图谱
图4为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红外谱图
图中所示,附图标记清单如下:
1、加热炉,2、炉盖,3、电控箱,4、工作台,5、反应釜,6、聚四氟乙烯容器,7、混合溶液,8、显示屏,9、指示灯,10、电源开关,11、加热温度控制器,12、加热时间控制器,13、炉腔,14、釜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杂化碳银复合材料溶液水热合成状态图,各部位置、联接关系要正确,按量配比,按序操作。
制备使用的化学物质的量值是按预先设置的范围确定的,以克、毫升为计量单位。
杂化碳银复合材料溶液的水热合成是在加热炉、反应釜内进行的,是在加热状态下完成的;加热炉为竖式,加热炉1的上部为炉盖2、下部为电控箱3,在加热炉1内为炉腔13,在炉腔13底部为工作台4,在工作台4上放置反应釜5,反应釜5内放置聚四氟乙烯容器6,聚四氟乙烯容器6内为混合溶液7,反应釜5由釜盖14封盖;在电控箱3上设置显示屏8、指示灯9、电源开关10、加热温度控制器11、加热时间控制器12。
图2所示,为杂化碳银复合材料透射电镜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银不仅被包覆到碳层中心,还被负载到了碳层表面。
图3所示,为杂化碳银复合材料衍射图谱,由图可知XRD谱图中20~30°的馒头峰对应碳的(002)晶面,表明水热法制备的碳银复合材料中碳的石墨化程度较低;在38.15°、44.30°、64.45°和77.30°处出现衍射峰,对比PDF卡片可知这四个峰分别对应Ag的(111)、(200)、(220)和(311)晶面,表明所得复合材料中银纳米粒子为标准面心立方结构,其中(111)面衍射峰最强,表明银纳米粒子沿[111]方向上优先生长。
图4所示,为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红外谱图,由图可知复合材料表面含有大量含氧官能团,3423cm-1处的峰对应于O-H伸缩振动,2924和2866cm-1处的峰对应于C-H伸缩振动,1701cm-1处的峰对应于C=O振动。

Claims (2)

1.一种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的化学物质材料为:葡萄糖、硝酸银、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其组合准备用量如下:以克、毫升为计量单位
制备方法如下:
(1)精选化学物质材料
对制备使用的化学物质材料要进行精选,并进行质量、纯度控制:
(2)配制葡萄糖水溶液
称取葡萄糖22.275g±0.001g,量取去离子水250mL±1mL,加入烧杯中,搅拌溶解10min,成0.45mol/L的葡萄糖水溶液;
(3)配制硝酸银水溶液
称取硝酸银0.102g±0.001g,量取去离子水20mL±1mL,加入烧杯中,搅拌溶解10min,成0.03mol/L的硝酸银水溶液;
(4)水热合成制备杂化碳银复合材料溶液
杂化碳银复合材料溶液的制备是在加热炉、反应釜内进行的,是在加热、水热合成状态下完成的;
①配制溶液
将葡萄糖水溶液30mL±0.1mL、硝酸银水溶液2mL±0.01mL加入聚四氟乙烯容器中,边加入边搅拌,时间10min,成混合溶液;
②超声分散
将盛有混合溶液的聚四氟乙烯容器置于超声分散仪中,进行超声分散,超声功率40KHz,时间10min;
③水热合成
将超声分散后的聚四氟乙烯容器及溶液,置于反应釜中,然后置于加热炉中,并密闭;
开启加热炉,加热温度190℃±2℃,加热时间240min;
葡萄糖水溶液、硝酸银水溶液在水热合成过程中将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式如下:
式中:
C-Ag:杂化碳银复合材料
NO2:二氧化氮气体
④冷却
水热合成后,停止加热,随炉冷却至25℃;
(5)离心分离
开启反应釜,开启聚四氟乙烯容器,将容器内的混合溶液移至离心管内,进行离心分离,离心转速8000r/min,离心分离时间30min;
离心分离后,保存沉淀物,弃掉上清液;
(6)去离子水清洗,离心分离
将盛有沉淀物的离心管内加入去离子水30mL,进行离心分离清洗,离心分离转速8000r/min,离心分离时间20min,分离后留存沉淀物,弃掉上层液,重复操作3次;
(7)无水乙醇清洗,离心分离
将盛有沉淀物的离心管内加入无水乙醇30mL,进行离心分离清洗,离心分离转速8000r/min,离心分离时间20min,分离后留存沉淀物,弃掉上层液,重复操作3次;
(8)真空干燥
将分离后的沉淀物置于石英容器中,然后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温度50℃,真空度10Pa,干燥时间480min,干燥后为粉体颗粒产物;
(9)检测、分析、表征
对制备的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色泽、形貌、成分、化学物理性能进行检测、分析、表征;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材料形貌分析;
用X射线衍射进行材料成分分析;
用红外光谱仪进行表面官能团分析;
结论:杂化碳银复合材料为棕红色粉体,粉体颗粒直径≤700nm,产物纯度99%;
(10)产物储存
对制备的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粉末储存于棕色透明的玻璃容器中,密闭避光储存,要防潮、防晒、防酸碱盐侵蚀,储存温度20℃,相对湿度≤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杂化碳银复合材料溶液的水热合成是在加热炉、反应釜内进行的,是在加热状态下完成的;加热炉为竖式,加热炉(1)的上部为炉盖(2)、下部为电控箱(3),在加热炉(1)内为炉腔(13),在炉腔(13)底部为工作台(4),在工作台(4)上放置反应釜(5),反应釜(5)内放置聚四氟乙烯容器(6),聚四氟乙烯容器(6)内为混合溶液(7),反应釜(5)由釜盖(14)封盖;在电控箱(3)上放置显示屏(8)、指示灯(9)、电源开关(10)、加热温度控制器(11)、加热时间控制器(12)。
CN201410037963.9A 2014-01-24 2014-01-24 一种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7858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7963.9A CN103785853B (zh) 2014-01-24 2014-01-24 一种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7963.9A CN103785853B (zh) 2014-01-24 2014-01-24 一种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5853A CN103785853A (zh) 2014-05-14
CN103785853B true CN103785853B (zh) 2016-03-09

Family

ID=50662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7963.9A Active CN103785853B (zh) 2014-01-24 2014-01-24 一种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858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1147B (zh) * 2014-12-30 2016-09-07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发蓝光和绿光的碳量子点的快速制备方法
CN105063580B (zh) * 2015-09-10 2018-03-0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电磁屏蔽材料导电橡胶用镍包覆石墨粉的制备方法
CN105717091B (zh) * 2016-01-29 2019-01-18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持久高效的sers基底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16709A (zh) * 2016-08-26 2016-12-14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制备o‑羧甲基壳聚糖包裹纳米银的方法
CN114160806A (zh) * 2021-12-02 2022-03-11 深圳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 生物质还原制备的核壳式结构银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39792B (zh) * 2022-07-29 2024-05-03 深圳市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化碳包覆纳米银抗菌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00725A (zh) * 2013-02-28 2013-05-15 江苏大学 一种银/碳量子点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128305A (zh) * 2011-11-28 2013-06-05 同济大学 一种制备Ag/Co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3232057A (zh) * 2013-04-26 2013-08-07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树枝状硫化铜微晶的制备方法
CN103302301A (zh) * 2012-03-12 2013-09-18 吴伟 一种制备Ag包覆层厚度可控的C/Ag复合纳米材料的新方法
CN103332671A (zh) * 2013-06-18 2013-10-0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多孔印迹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CN103447546A (zh) * 2012-05-28 2013-12-18 南京大学 同轴电缆结构Ag/C纳米互连线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76905A (ja) * 1985-05-31 1986-12-06 Tanaka Kikinzoku Kogyo Kk 銀微粒子の製造方法
US9744593B2 (en) * 2012-03-07 2017-08-29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Silver powde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28305A (zh) * 2011-11-28 2013-06-05 同济大学 一种制备Ag/Co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3302301A (zh) * 2012-03-12 2013-09-18 吴伟 一种制备Ag包覆层厚度可控的C/Ag复合纳米材料的新方法
CN103447546A (zh) * 2012-05-28 2013-12-18 南京大学 同轴电缆结构Ag/C纳米互连线的制备方法
CN103100725A (zh) * 2013-02-28 2013-05-15 江苏大学 一种银/碳量子点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232057A (zh) * 2013-04-26 2013-08-07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树枝状硫化铜微晶的制备方法
CN103332671A (zh) * 2013-06-18 2013-10-02 太原理工大学 一种多孔印迹碳纳米球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葡萄糖水热碳化制备表面分子印迹基质材料多孔碳微球;赵慧君 等;《中国科技论文》;20121231;第7卷(第12期);898-903 *
银/碳微球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许并社 等;《中国材料进展》;20090228;第28卷(第2期);35-3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85853A (zh) 2014-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85853B (zh) 一种杂化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4531147B (zh) 一种发蓝光和绿光的碳量子点的快速制备方法
CN105399150B (zh) 一种钴酸镍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061482B (zh) 一种利用均苯三甲酸直接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il-100a1的方法
CN105510390B (zh) 一种多级结构纳米In2O3/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57753B (zh) 一种载银氧化钛壳聚糖复合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4117329A (zh) 一种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2239888A (zh) 一种载银碳纳米管抗菌剂的制备方法
CN104502413B (zh) 氧化铜掺杂的二氧化锡基硫化氢气敏材料及制备和应用
CN105665734A (zh) 一种检测氢的金负载氧化锡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712361A (zh) 一种食品添加剂白炭黑的生产方法
CN106946283B (zh) 一种检测低浓度丙酮气体的锡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298042A (zh) 球形有序介孔氧化硅基质色谱固定相及制备方法
CN102921418B (zh) 一种立方块状氧化亚铜可见光催化剂的合成方法
CN103599781A (zh) 一种核壳型碳包覆纳米铜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4324757B (zh) 一种核壳型碳包覆纳米铜催化剂的快速制备方法
CN104332272A (zh) 一种稀土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67217B (zh) 一种珊瑚状纳米二氧化锡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3772630B (zh) 一种磁性温敏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CN104310402B (zh) 农业废弃生物质制备碳化硅纳米颗粒的方法
CN105271421A (zh) 一种钨基纳米球粒子粉体的制备方法
CN105645425A (zh) 一种以白炭黑为硅源快速合成介孔Silicalite-1分子筛的方法
CN109279656A (zh) 微纳介孔球型Mn2O3的制备方法
CN104576027A (zh) 一种核壳型磁性碳微球的快速制备方法
CN109621889A (zh) 介孔磁性硅基微囊藻毒素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