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0757A - 一种处理盒及包含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盒及包含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0757A
CN103760757A CN201410005326.3A CN201410005326A CN103760757A CN 103760757 A CN103760757 A CN 103760757A CN 201410005326 A CN201410005326 A CN 201410005326A CN 103760757 A CN103760757 A CN 1037607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der
storehouse
rotating shaft
developer roll
handl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053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60757B (zh
Inventor
苏成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Se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0532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607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607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075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4/089292 priority patent/WO201510108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607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07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包括粉仓,粉仓上安装有显影辊,粉仓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安装显影辊轴端的夹持部。由于将显影辊直接安装在粉仓上,提高了显影辊与粉仓的安装精度,而且不需要使用支架或者是轴承之类的部件,简化了产品的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使产品的小型化得以实现。解决了现有处理盒产品结构复杂,安装工序繁多而导致生产效率成本高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涉及包含上述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盒及包含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及包含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属于图像形成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处理盒是图像形成设备中的重要构件,用于在纸张上形成碳粉图像。处理盒包括有感光鼓、充电辊、显影辊、送粉辊、粉仓、废粉仓等构件,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充电辊在感光鼓上充电,然后激光器向感光鼓照射激光,在感光鼓的表面形成对应于所需打印图像的静电潜像。送粉辊吸附起粉仓内的显影剂,并将显影剂转载至显影辊上,显影辊再将显影剂转载至感光鼓上,使感光鼓表面的静电潜像变成可视的显影剂图像,最后,感光鼓再将显影剂图像转印至记录媒介上,记录媒介就能够记录图像。
为了提高记录媒介上的图像质量,除了各构件单品的自身品质优良之外,各构件之间的装配精度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例如,送粉辊与显影辊之间的配合,显影辊与感光鼓之间的配合等。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受到技术和打印品质的限制,都很难再在零件的数量上进行删减,因此,结构都比较复杂,具有相互装配关系的零件较多,增加了产品的装配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以解决现有处理盒产品结构更加复杂,安装工序繁多而导致生产效率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处理盒,包括粉仓,所述粉仓上安装有显影辊,所述粉仓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安装显影辊轴端的夹持部。
所述夹持部包括上夹持板以及下夹持板,所述夹持部具有使得显影辊的轴端能够被定位在所述夹持部内的一定弹性变形量。
所述上夹持板、下夹持板的安装面边缘处设置有增加夹持部与显影辊轴端的接触面积的凸台。
所述粉仓的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夹持部。
所述粉仓上安装有出粉刀,所述出粉刀固定在粉仓的壳体上。
所述粉仓的壳体包括粉仓上壳及粉仓下壳,所述粉仓上壳包括一顶壁、两端壁以及一侧壁;所述顶壁的两端分别与两端壁连接,所述侧壁与粉仓上壳的长边侧连接,所述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端壁连接。
所述侧壁设置有一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向粉仓的前方方向设置,所述凸缘部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出粉刀的出粉刀定位柱和出粉刀定位孔,所述出粉刀通过螺钉固定安装。
所述粉仓上安装有送粉辊,所述粉仓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送粉辊轴端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插入送粉辊轴端的槽口。
所述安装槽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限制送粉辊轴端位移的限位结构。
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在安装槽槽口处的限位凸起。
所述粉仓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送粉辊另一轴端的通孔。
所述通孔为椭圆孔。
还包括废粉仓,所述废粉仓的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用于安装感光鼓转轴的安装壁,所述两安装壁彼此相对设置,所述两个安装壁上均设置有一个用于安装感光鼓转轴的转轴安装孔。
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显影辊轴端的显影辊安装孔和用于安装感光鼓转轴的转轴限位孔。
所述转轴限位孔内设置有凸起,所述转轴插入转轴限位孔后能够在转轴限位孔内转动,直到被凸起阻挡而停止转动。
所述粉仓壳体以及废粉仓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端盖定位柱或者是端盖定位孔,所述端盖的内侧设置有与上述端盖定位柱或者是端盖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孔或者是定位柱。
所述粉仓与废粉仓的安装面之间设置有预定位结构,所述预定位结构为一预定位柱和一与预定位柱对应的预定位孔。
所述废粉仓上安装有充电辊、感光鼓以及清洁刮刀。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可拆卸的安装有上述任一处理盒。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将显影辊直接安装在粉仓上,提高了显影辊与粉仓的安装精度,而且不需要使用支架或者是轴承之类的部件,简化了产品的结构,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使产品的小型化得以实现。解决了现有处理盒产品结构更加复杂,安装工序繁多而导致生产效率成本高的技术问题。其次,由于将出粉刀与显影辊都直接定位在粉仓上,减少了相互安装的部件,从而控制安装误差的叠加,提高了出粉刀与显影辊的安装精度,精确控制显影辊表面的碳粉层厚度,提高了显影辊的出粉精度,从而有效的提高图像形成品质。再次,由于将送粉辊与显影辊都定位在粉仓上,减少了相互安装的部件,从而控制安装误差的叠加,提高了送粉辊与显影辊的安装精度,保障送粉辊上的碳粉能够转载至显影辊上。最后,由于显影辊与感光鼓的轴端都通过端盖进行定位,减少了相互安装的部件,从而控制安装误差的叠加,降低了显影辊与感光鼓之间的安装误差,提高了感光鼓的显影品质,从而提高了图像形成设备的成像品质。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发明处理盒的一种图像形成设备;
图2为本发明处理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处理盒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齿轮组与处理盒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处理盒端部去除端盖及齿轮组件后的视图;
图6为本发明粉仓与废粉仓的安装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处理盒的转轴限位孔与转轴一种配合方式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处理盒的转轴限位孔与转轴另一种配合方式示意图;
图7c为本发明处理盒的转轴限位孔与转轴第三种配合方式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显影辊、送粉辊与粉仓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本发明粉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至3所示的一种处理盒,以及一种用于安装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可拆卸的安装在图像形成设备的框架内,以下对处理盒的工作方式进行简单的描述。
处理盒20包括粉仓21、废粉仓22、端盖23及齿轮组等构件。所述粉仓21上安装有送粉辊24、显影辊25以及出粉刀26。所述废粉仓22上安装有充电辊27、感光鼓28以及清洁刮刀29。
其中,粉仓21与废粉仓22内部都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碳粉的腔室,送粉辊24设置在粉仓腔室211的出口处,显影辊25设置在送粉辊24的外侧,送粉辊24将粉仓21内的碳粉转载至显影辊25上。出粉刀26也设置在粉仓腔室211的出口一侧,出粉刀26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较厚的出粉刀安装部261,出粉刀安装部261通过螺钉固定在粉仓21上,另一部分为较薄的出粉刀接触部262,出粉刀接触部262的端部与显影辊25的表面接触,出粉刀26固定在粉仓21之后,就能够限制显影辊25表面的碳粉的厚度。
一般的,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有送纸装置10、激光发生器50、定影装置30以及排纸装置40。图像形成设备工作时,纸张P通过送纸装置10送出,沿图中虚线及箭头所示方向移动,先经过处理盒20,处理盒20内的感光鼓28与转印辊60共同作用,将碳粉转印至纸张P上。纸张P再经过定影装置30,定影装置30通过辊轮对纸张P进行加压加热使碳粉固定在纸张P上,最后纸张P再经过排纸装置40排出图像形成设备之外。
(处理盒工作原理)
参照附图3,首先,充电辊27需要向感光鼓28施加电荷,接着激光器50向感光鼓28表面发射包含有图像信息的激光束,使感光鼓28表面形成与所要打印的图像对应的静电潜像。与此同时,送粉辊24通过轴端的导电片接收来自图像形成设备的电荷,从而能够吸附起粉仓21内的碳粉,将碳粉转载至显影辊25上。显影辊25也被施加了电荷,以能够吸附碳粉,出粉刀26能够限制显影辊25表面的碳粉厚度,由于显影辊25与感光鼓28接触,显影辊25就将碳粉转载至感光鼓28表面,感光鼓28表面带有静电的区域就能够将显影辊25上的碳粉吸附起来,从而形成可视的与需要打印的图像相对应的碳粉图像。
处理盒20一侧设置有转印辊60与感光鼓28对应,纸张P通过感光鼓28与转印辊60之间的间隙,转印辊60使纸张P与感光鼓28紧密接触,将感光鼓28表面的碳粉转载至纸张P上。不过经过转印后的感光鼓28的表面依然会有一些碳粉残留,该残留的碳粉在经过清洁刮刀29时,清洁刮刀29将感光鼓28表面残留的碳粉刮下,并落入废粉仓腔室223内储存。
在处理盒20内部各构件的协同工作下,最终从感光鼓28上输出碳粉图像,由此可见,各构件之间的安装精度对碳粉图像的的品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以下结合附图对处理盒20内构件的配合关系做进一步的描述。
(显影辊与出粉刀的安装定位)
参照附图3至附图8,粉仓21的壳体包括两部分,由粉仓下壳212及安装在粉仓下壳212上的粉仓上壳213构成。其中,所述粉仓下壳212基本呈一板状,其一长边侧上翘,与另一长边侧形成一夹角。所述粉仓上壳213具有一顶壁2131、两端壁2132以及一侧壁2133;顶壁2131的两端分别与两端壁2132连接,该侧壁2133与粉仓上壳213的长边侧连接,并且侧壁2133的两端又分别与上述两端壁2132连接,侧壁2133上设置有碳粉出口2134,送粉辊24位于该碳粉出口2134的外侧。
上述端壁2132及侧壁2133都向粉仓21的底部方向设置,与粉仓下壳212结合形成了粉仓21的壳体,并且在壳体内围合形成一个容纳碳粉的粉仓腔室211,所述粉仓腔室211内设置有碳粉搅拌架214,碳粉搅拌架214的端部与齿轮组连接,通过齿轮组提供动力转动,搅动粉仓腔室211内的碳粉,使碳粉不断向碳粉出口2134输出。
上述侧壁2133设置有一凸缘部2135,该凸缘部2135向粉仓21的前方方向设置。两端壁2132上沿粉仓21的前方方向分别设置有夹持部2136用于夹持安装显影辊25的轴端,上述凸缘部213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个夹持部2136上。
显影辊25的轴端是直接与粉仓21定位的,该轴端上并没有安装支架或者是轴承等构件,上述夹持部2136包括上夹持板2136a以及下夹持板2136b,夹持部2136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量,更具体的说,夹持部2136的开口较小于显影辊25的轴端直径,使得显影辊25拆装时都受到夹持部2136的阻力,显影辊25的轴端可以卡入夹持部2136内,安装完成后,其轴端又能够被很好的定位在夹持部2136内,不容易从夹持部2136内脱出,如此,完成显影辊25与粉仓21的安装。
凸缘部213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定位出粉刀26的出粉刀定位柱2135a以及用于安装固定出粉刀26的出粉刀安装孔2135b。出粉刀安装部261首先通过定位柱2135a预定位,再通过螺钉被固定在凸缘部2135上,如此,完成了出粉刀26与粉仓21的安装。显影辊25与出粉刀26都共同定位在粉仓21的壳体上,不需要安装额外的零件,减少安装尺寸链及配合公差,从而增加了显影辊25与出粉刀26的配合精度,不仅简化了产品结构,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显影辊25的碳粉层厚度精度,保证显影质量。
上述上夹持板2136a、下夹持板2136b的安装面边缘处设置有凸台2136c,该凸台2136c能够增加夹持部2136与显影辊25轴端的接触面积,提高夹持部2136的耐磨性,从而克服了去除支架或者是轴承之后所产生的摩擦损耗,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
(显影辊与送粉辊的安装定位)
参照附图3至附图9,送粉辊24安装在碳粉出口2134外侧,送粉辊24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端壁2132上,送粉辊24的一端与齿轮组连接,通过齿轮组提供动力转动。送粉辊24的轴端也是直接安装定位在粉仓21上的,不使用支架或者是轴承,如附图4、附图5所示,端壁2132上设置有安装槽2132a用于定位送粉辊24轴端,该安装槽2132a的侧面设置有槽口使轴端能够插入安装槽2132a内。由于送粉辊24与显影辊25的长度相当,因此,送粉辊24安装时,需避开安装显影辊25的夹持板2136,与上述安装槽2132a位于同一侧的夹持部2136需要设置一个插入通道2136d使送粉辊24的轴端能够通过夹持部2136,插入安装槽2132a内。
由于处理盒工作时,齿轮组内的齿轮处于转动状态,处理盒内的辊轮如果没有完全定位,就会受到来自齿轮组的外力作用而产生小量位移,辊轮之间会相互挤压。所述齿轮组包括接收外部驱动力的感光鼓驱动齿轮282、与感光鼓驱动齿轮282连接的显影辊驱动齿轮251、与显影辊驱动齿轮251连接的第一惰轮252以及与第一惰轮252连接的送粉辊驱动齿轮241。
由上述送粉辊24的安装结构可知,送粉辊24的轴端没有轴承或者是支架的约束,在齿轮外力的作用下,送粉辊24的位移量会更大。如果送粉辊24向显影辊25一侧移动,就会进一步与显影辊25挤压,导致出粉量不稳定,最终影响显影效果,进一步还可能会出现第一惰轮252与送粉辊驱动齿轮241卡死的情况,直接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如果送粉辊24向远离显影辊25一侧移动,也会导致出粉量不稳定。当送粉辊24背向显影辊25移动时,安装槽2132a的内壁充当了限位结构的作用;限位结构是设置在安装槽2132a开口处的限位凸起2132c,当送粉辊24向显影辊25移动,送粉辊24的轴端作用在限位凸起2132c上时,限位凸起2132c能够产生一个力,削弱或者是抵消第一惰轮252向送粉辊驱动齿轮241施加的力,进而限制送粉辊24继续向安装槽2132a外移动。
本发明通过在安装槽2132a内侧设置一个限位结构,限制送粉辊24的位移,使送粉辊24不会进一步向受力方向移动,导致送粉辊24与显影辊25之间的配合精度降低,保障处理盒20的显影质量,实现了使送粉辊24在轴端减少轴承或者支架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很好的工作的目的,而且减少了零件数,就减少了尺寸链、减少装配误差,提高产品的加工品质。进一步的,还能够简化产品的组装工艺,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一般的,上述安装槽2132a以及插入通道2136d只需要设置在一个端壁2132上,另外一个端壁2132采用的是通孔2132b的结构来安装送粉辊24的另一个轴端,该通孔2132b可为圆孔或者是椭圆孔,送粉辊24的端部露出通孔2132b,以可以与导电片接触通电。安装时,操作者先将送粉辊24的一端插入通孔2132b的,由于送粉辊24是倾斜插入通孔2132b的,因此优选采用椭圆形的通孔2132b,以便于送粉辊24轴端插入,然后,操作者将送粉辊24的另一端沿插入通道2136d插入安装槽2132a内。当然,根据产品设计的实际需要,可以在两个端壁2132上都设置安装槽2132a以及插入通道2136d。
(感光鼓、清洁刮刀与废粉仓的安装定位)
参照附图3、附图4、附图5、图6及附图7a~7c,废粉仓22由两部分壳体组成,包括一废粉仓上壳221和安装在废粉仓上壳221底部的废粉仓下壳222,废粉仓上壳221与废粉仓下壳222组合后,在废粉仓22内部形成一个废粉仓腔室223用于存储感光鼓28上的废粉。上述废粉仓上壳2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用于安装感光鼓28轴端的安装壁221a,上述一对安装壁221a彼此相对设置,从而在两个安装壁221a的中间形成一个用于安装感光鼓28的安装空间,两个安装壁221a上都设有一个用于安装感光鼓28的转轴安装孔221b。
安装时,废粉仓22先通过夹具固定,操作者再将感光鼓28放置在上述安装空间内,并使上述两转轴安装孔221b分别与感光鼓28两端的孔对齐,然后操作者将一根转轴281插入转轴安装孔221b,并贯穿感光鼓28,转轴281从另外一端的转轴安装孔221b伸出,从而将感光鼓28定位在废粉仓上壳221。为了防止转轴281随感光鼓28一起转动,造成感光鼓28跳动幅度增加,在端盖23上与转轴281的端部配合的转轴限位孔231内设置有用于阻挡转轴281转动的阻挡结构。
参照附图7a~7c,示出了三种转轴限位孔231与转轴281的实施方式。
其中,附图7a中所示的转轴281轴端为D型,转轴限位孔231也设置成D型,与转轴281的轴端完全匹配。上述实施方式虽然结构简单,不过转轴281安装时,需要使其轴端与转轴限位孔231完全对位,才能够插入转轴限位孔231内,如果没有完全对位,操作者需要转动转轴281进行调整。
附图7b中所示的转轴281设置成齿轮形状,转轴限位孔231内均匀设置有若干个与转轴281齿轮外形对应的凸起,此种实施方式中的转轴281与转轴限位孔231也是完全匹配的。相对于附图7a中的实施方式,此种结构便于转轴281与转轴限位孔231对位,即使发生了干涉无法安装,转轴281只需要转动很小的角度,就能够插入转轴限位孔231内。
进一步的,如附图7c所示,本发明提供第三种实施方式,在转轴限位孔231内只设置一个凸起,当转轴281插入转轴限位孔231之后,还留有较多的空间,使得转轴281能够在该空间内移动,直到转轴281碰触到凸起停止移动,感光鼓28也随之停止转动。基于上述原理,转轴281的轴端可以设置成各种形状,并不进行限制,例如,可以设置成一字型,或者是一字型的一半大小,还可以是D型,三角形等等,只要能够与上述凸起接触,被凸起阻挡即可。这种实施方式给予转轴281更多的安装空间,其轴端不容易与凸起干涉,组装更容易,不仅结构简单,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
如附图3所示,清洁刮刀29通过螺钉安装固定在废粉仓上壳221的底面,位于废粉仓腔室223的出口处,清洁刮刀29的自由端与感光鼓28表面接触。以图示方向为基准,感光鼓28做顺时针转动,依附在感光鼓28表面的碳粉就会被清洁刮刀29刮下,碳粉落入废粉仓腔室223内部。感光鼓28与清洁刮刀29都同时定位在废粉仓上壳221,从而提高了感光鼓28与清洁刮刀29的配合精度,确保感光鼓28表面的残留碳粉能够被完全刮下,否则多余的碳粉将会影响图像转印的效果。
充电辊27同样安装在废粉仓22的底面,沿顺时针方向,位于清洁刮刀29的下游一侧,当感光鼓28表面的碳粉被清洁刮刀29刮下后,充电辊27将会对感光鼓28的表面进行充电,以进行下一步的打印循环。充电辊27的端部通过弹簧装置271安装在废粉仓上壳221,该弹簧装置271包括一安装座271a,充电辊27的轴端定位在安装座271a上,废粉仓上壳221设有一滑轨221c用于滑动安装安装座271a,安装座271a的底部与滑轨221c底部之间设有弹簧件271b,弹簧件271b向安装座271a施加力,使得充电辊27能够始终保持与感光鼓28接触。当感光鼓28转动时,带动充电辊27一起转动,因此,充电辊27的轴端不需要连接到齿轮组上。
(粉仓与废粉仓的安装)
当粉仓21与废粉仓22都各自组装完成后,再合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处理盒20主体,通常的,按照处理盒20的结构特点,粉仓21先固定在夹具上,然后废粉仓22再放置在粉仓21上,最后将端盖23盖合在粉仓21和废粉仓22的两端。上述端盖23安装的过程中,如果粉仓21与废粉仓22合体的误差较大,将导致端盖23无法安装在粉仓21和废粉仓22上,原因是,端盖23的内侧设置有各种定位孔用于与各辊轮的轴端和齿轮转轴定位,如果粉仓21与废粉仓22错位较多,则端盖23内侧的定位孔就无法与各辊轮的轴端和齿轮转轴配合。
为此,本发明在粉仓21与废粉仓22的安装面之间设置有预定位结构,参照附图5、附图6,所述预定位结构为一预定位柱224和一与预定位柱224对应的预定位孔215,预定位柱224和预定位孔215分别设置在废粉仓22和粉仓21上,不过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种方式,根据产品的具体结构设计,可以将预定位柱224和预定位孔215的位置互换。上述预定位柱224与预定位孔215主要起到预定位的作用,因此,预定位孔215的口径可稍大于预定位柱224。为了实现更好的预定位效果,该预定位结构优选是最少设置两个,分别位于处理盒20的两端。
(感光鼓、显影辊与端盖的安装定位)
感光鼓28与显影辊25之间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打印质量,感光鼓28将碳粉转印至纸张P上,形成图像。为了保证感光鼓28与显影辊25之间的安装精度,本发明在两个端盖23内侧都设置有转轴限位孔231用于插装感光鼓28的转轴281,同时还设置有用于插装显影辊25轴端的显影辊安装孔232,显影辊安装孔232为通孔,以使得外部电接触部件能够与显影辊的轴端接触,进行导电。
经过上述粉仓21与废粉仓22的预定位安装之后,端盖23更容易与感光鼓28、显影辊25的轴端配合,安装完成后,感光鼓28与显影辊25的两端都定位在端盖23上,再通过螺钉将端盖23分别与粉仓21、废粉仓22固定,从而保证了感光鼓28与显影辊25的安装精度。
(粉仓、废粉仓与端盖的安装)
由上可知,粉仓21和废粉仓22的预定位只是为了能够使端盖23更容易的与粉仓21、废粉仓22配合,如果要使粉仓21、废粉仓22与端盖23精确地配合,还需要在粉仓21、废粉仓22的端部以及端盖23的内侧都设置端盖定位柱23a和端盖定位孔23b。
一般而言,粉仓21或者废粉仓22分别需要两个定位点才能够与端盖23定位;如果只有一个定位点,端盖23还能够绕该定位点旋转;如果有三个定位点,则可能产生过定位的问题,即,只有两个定位点能够匹配,第三个定位点就可能由于误差而无法匹配。传统的处理盒20就是分别在粉仓21和废粉仓22设置两个端盖定位柱23a和端盖定位孔23b。
不过,本发明的处理盒采用了更加简单的结构,基于上述感光鼓28以及显影辊25的安装结构特点可知,感光鼓28上的转轴281是定位在废粉仓22上的,其作用相当于端盖定位柱23a,可以作为其中一个定位点,因此,在废粉仓22的壳体上只需要再设置一个端盖定位柱23a或者是端盖定位孔23b作为定位点即可。
另外,在粉仓21上,由于显影辊25的轴端是直接定位在粉仓21上的,其作用也相当于端盖定位柱23a,可以作为其中一个定位点,因此,在粉仓21的壳体上只需要再设置一个端盖定位柱23a或者是端盖定位孔23b即可。
如此,通过上述结构就可以简化处理盒20的结构,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实现处理盒20的小型化。
感光鼓28的转轴281以及显影辊25的轴端与端盖23的配合精度较高,已经能够保证感光鼓28与显影辊25的配合精度,而粉仓21与废粉仓22的配合精度不需要十分精确,因此,上述端盖定位孔23b与端盖定位柱23a的定位精度可适当降低。如附图所示,可将端盖定位孔23b作成椭圆孔,这样端盖定位柱23a可以在端盖定位孔23b内有一定的活动量。

Claims (18)

1.一种处理盒,包括粉仓,所述粉仓上安装有显影辊,其特征是,所述粉仓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夹持安装显影辊轴端的夹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夹持部包括上夹持板以及下夹持板,所述夹持部具有使得显影辊的轴端能够被定位在所述夹持部内的弹性变形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上夹持板、下夹持板的安装面边缘处设置有增加夹持部与显影辊轴端的接触面积的凸台。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一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粉仓的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夹持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粉仓上安装有出粉刀,所述出粉刀固定在粉仓的壳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粉仓的壳体包括粉仓上壳及粉仓下壳,所述粉仓上壳包括一顶壁、两端壁以及一侧壁;所述顶壁的两端分别与两端壁连接,所述侧壁与粉仓上壳的长边侧连接,所述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端壁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侧壁设置有一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向粉仓的前方方向设置,所述凸缘部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出粉刀的出粉刀定位柱和出粉刀定位孔。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粉仓上安装有送粉辊,所述粉仓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送粉辊轴端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侧面设置有用于插入送粉辊轴端的槽口。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槽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限制送粉辊轴端位移的限位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限位结构为设置在安装槽槽口处的限位凸起。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粉仓的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送粉辊另一轴端的通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通孔为椭圆孔。
13.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还包括废粉仓,所述废粉仓的壳体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用于安装感光鼓转轴的安装壁,所述两安装壁彼此相对设置,所述两个安装壁上均设置有一个用于安装感光鼓转轴的转轴安装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显影辊轴端的显影辊安装孔和用于安装感光鼓转轴的转轴限位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转轴限位孔内设置有凸起,所述转轴插入转轴限位孔后能够在转轴限位孔内转动,直到被凸起阻挡而停止转动。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粉仓壳体以及废粉仓壳体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端盖定位柱或者是端盖定位孔,所述端盖的内侧设置有与上述端盖定位柱或者是端盖定位孔相对应的定位孔或者是定位柱。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粉仓与废粉仓的安装面之间设置有预定位结构,所述预定位结构为一预定位柱和一与预定位柱对应的预定位孔。
18.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框架,其特征是,所述框架内可拆卸的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至17所述的任一处理盒。
CN201410005326.3A 2014-01-04 2014-01-04 一种处理盒及包含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37607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5326.3A CN103760757B (zh) 2014-01-04 2014-01-04 一种处理盒及包含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PCT/CN2014/089292 WO2015101086A1 (zh) 2014-01-04 2014-10-23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05326.3A CN103760757B (zh) 2014-01-04 2014-01-04 一种处理盒及包含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0757A true CN103760757A (zh) 2014-04-30
CN103760757B CN103760757B (zh) 2017-11-10

Family

ID=50528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05326.3A Active CN103760757B (zh) 2014-01-04 2014-01-04 一种处理盒及包含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6075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0271A (zh) * 2014-12-31 2015-03-25 珠海展望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胶件及制备方法
WO2015101086A1 (zh) * 2014-01-04 2015-07-09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7991852A (zh) * 2017-11-22 2018-05-04 珠海市汇威打印机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WO2018103393A1 (zh) * 2016-12-09 2018-06-14 珠海市汇威打印机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14137808A (zh) * 2021-06-16 2022-03-04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及电子成像设备
CN107991852B (zh) * 2017-11-22 2024-06-04 珠海市汇威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处理盒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704B2 (ja) * 1988-03-18 1996-03-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728010A (zh) * 2004-07-29 2006-02-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处理盒、成像装置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CN201673369U (zh) * 2010-03-15 2010-12-15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设备的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CN103345137A (zh) * 2013-07-02 2013-10-0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3704B2 (ja) * 1988-03-18 1996-03-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728010A (zh) * 2004-07-29 2006-02-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显影装置、处理盒、成像装置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CN201673369U (zh) * 2010-03-15 2010-12-15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成像设备的处理盒及成像设备
CN103345137A (zh) * 2013-07-02 2013-10-0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激光打印机用处理盒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01086A1 (zh) * 2014-01-04 2015-07-09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4460271A (zh) * 2014-12-31 2015-03-25 珠海展望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碳粉胶件及制备方法
WO2018103393A1 (zh) * 2016-12-09 2018-06-14 珠海市汇威打印机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US10802439B2 (en) 2016-12-09 2020-10-13 Huiwei Corporation Process cartridge
CN107991852A (zh) * 2017-11-22 2018-05-04 珠海市汇威打印机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07991852B (zh) * 2017-11-22 2024-06-04 珠海市汇威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处理盒
CN114137808A (zh) * 2021-06-16 2022-03-04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处理盒及电子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0757B (zh) 2017-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39952U (zh) 一种处理盒
US8787794B2 (en) Cartridg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drum attaching method
CN103760757A (zh) 一种处理盒及包含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US8295731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3122489A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ユニット
US918890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covered retracting mechanism
JP2007086482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感光体ユニット
CN103513555A (zh) 处理盒
CN1677268A (zh) 飞翔显影剂限制部件、显影装置以及显影装置的组装方法
US906351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900989B (zh) 处理盒及成像装置
JP526332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13184A (ja)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の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こ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7321745B2 (en) Developer supply roller and developing unit
JP528523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スコロトロン帯電器
JP2005222055A (ja) 分離型現像器
JP2009116221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組立方法、側板保持治具、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121684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377022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74112B2 (ja) シール構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395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121729A1 (en) Charg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02649683U (zh) 通用处理盒
JP2018155867A (ja) 潜像担持体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10666362U (zh) 处理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06

Address after: 519060 Central District A, Building 3, 01, 3883 Zhuhai Avenu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PANTUM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75 No. 63 Mingzhu North Road,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hai Saine Printing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