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56104B - 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及吸氧性树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及吸氧性树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56104B
CN103756104B CN201310656781.5A CN201310656781A CN103756104B CN 103756104 B CN103756104 B CN 103756104B CN 201310656781 A CN201310656781 A CN 201310656781A CN 103756104 B CN103756104 B CN 1037561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oxygen
thermoplastic resin
copolymer
trigg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567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56104A (zh
Inventor
石原隆幸
后藤弘明
太田芳弘
山口裕司
齐藤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C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C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C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C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56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56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56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56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12Powdering or granul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0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 C08J3/22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using masterbatch techniq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3/00Processes of treating or compound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3/20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 C08J3/22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using masterbatch techniques
    • C08J3/226Compounding polymers with additives, e.g. colouring using masterbatch techniques using a polymer as a carri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07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only containing more than three carbon atoms
    • C08L23/0815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iphatic 1-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3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4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5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5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of 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525/00Synthetic resins or natural rubbers -- part of the class 520 series
    • Y10S525/902Core-shel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82Particulate matter [e.g., sphere, flake, etc.]
    • Y10T428/2991Coated
    • Y10T428/2998Coated including synthetic resin or polym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高品质吸氧性树脂组合物而不发生树脂的焦烧。本发明提供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其含有热塑性树脂(A)和氧化催化剂,通过在与触发树脂和热塑性树脂(C)混合时上述触发树脂成为触发剂,使热塑性树脂(A)和(C)的氧化进行,从而吸收氧气。

Description

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及吸氧性树脂组合物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原申请的国际申请号是PCT/JP2006/314231,中国国家申请号是200680034475.6,申请日为2006年7月19日,发明名称为“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及吸氧性树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氧气的存在下易于劣化的内容物、特别是饮料、食品和药品等的包装材料中使用的氧化副产物少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包装容器,由于具有轻量、透明且易成形性等优点,因此使用各种塑料容器。
塑料容器与金属容器和玻璃容器相比,由于阻氧性差,因此具有填充于容器内的内容物变质、风味降低的问题。
为了防止该问题,在塑料容器中容器壁采用多层结构,将至少一层设置成阻氧性优异的树脂、例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层。另外,为了除去残存于容器内部的氧气和由容器外部侵入的氧气,有设置吸氧层的容器。吸氧层所用的吸氧剂(脱氧剂)例如有以铁粉等还原性物质为主剂的吸氧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使用由烯属不饱和烃和过渡金属催化剂构成的氧气清除剂的吸氧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4)。
但是,将铁粉等吸氧剂配合在树脂中而用于包装材料的器壁中的方法虽然在氧气吸收能力大的方面可以满足,但由于将树脂着色为固有色泽,因此具有不能在要求透明性的包装领域中使用的用途上的限制。另外,使用由烯属不饱和烃和过渡金属催化剂构成的氧气清除剂的方法由于烯属不饱和烃本身吸收氧气而达成阻氧性,因此必须某种程度地增多配合量,但当增多配合量时产生成形性和透明性降低的问题。因此,由于可以有效地吸收氧气的期间收限定,因此不能说充分应对长期保存的要求。而且,由于吸收氧气,还产生了着色、臭味。
为了解决这些课题,本发明人发现了一种吸氧性树脂组合物,其为在热塑性树脂中配合有特定量的成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氧化的触发剂的树脂和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树脂组合物,通过上述成为触发剂的树脂成为触发剂,使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氧化进行,从而吸收氧气(参照专利文献5和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2-1824号公报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3947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5-11577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平8-502306号公报
专利文献5:国际公开2004/18556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5/420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已知,想要通过熔融混炼来制作由热塑性树脂、成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氧化的触发剂的树脂、和过渡金属催化剂配合而成的树脂组合物时,发生树脂的焦烧,在品质上不优选。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高品质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而不发生树脂的焦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对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将热塑性树脂和过渡金属催化剂制成母料后,进一步加入热塑性树脂和触发树脂进行熔融混炼,从而可以提供高品质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而不会产生树脂的焦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提供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其为含有热塑性树脂(A)和氧化催化剂的颗粒,通过在与触发树脂和热塑性树脂(C)混合时上述触发树脂成为触发剂,使热塑性树脂(A)和(C)的氧化进行,从而吸收氧气。
另外,本发明提供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其为具有含有热塑性树脂(A)和氧化催化剂的核部、和含有热塑性树脂(B)的包覆部的多层颗粒,通过在与触发树脂和热塑性树脂(C)混合时上述触发树脂成为触发剂,使热塑性树脂(A)、(B)和(C)的氧化进行,从而吸收氧气。
另外,本发明提供吸氧性树脂组合物,其可通过混合上述颗粒、热塑性树脂(C)和成为氧化的触发剂的触发树脂而获得。
另外,本发明提供吸氧性树脂组合物,其为可通过将含有热塑性树脂(A)和氧化催化剂的母料、热塑性树脂(C)和成为氧化的触发剂的触发树脂混合而获得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通过上述触发树脂成为触发剂,使热塑性树脂(C)的氧化进行,从而吸收氧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颗粒含有热塑性树脂(A)和氧化催化剂。另外,在其它方式中,本发明的颗粒具有含有热塑性树脂(A)和氧化催化剂的核部和含有热塑性树脂(B)的包覆部。
热塑性树脂(A)优选为分子结构中具有乙烯结构的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举出低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线性超低密度聚乙烯等聚乙烯,全同立构或间同立构聚丙烯等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1-丁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乙烯系共聚物,丙烯-1-丁烯共聚物等丙烯系共聚物,离子交联烯烃共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等。优选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系共聚物和丙烯系共聚物。
另外,还可以将以上述树脂为基础聚合物并被不饱和羧酸或它们的衍生物接枝改性的酸改性烯烃系树脂作为分子结构中具有乙烯结构的热塑性树脂使用。
另外,上述热塑性树脂优选为由C2~C20的单体聚合的基本不含烯属不饱和键的树脂。而且,上述热塑性树脂优选为侧链由0.003eq/g以下的直链状烃构成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者优选为脂肪族性侧链由总量为0.005eq/g以下的与主链共享一部分环结构的环状烃、或者上述环状烃和直链状烃构成的树脂。这里,侧链是指从主链分支的分子链,在直链状烃中,当相对于主链有1个分支时,侧链数为1个。但是,化学式1这样的环状烃的情况中,相对于主链的分支数存在2个,但以环状化合物整体作为侧链,侧链数为1个。另外,侧链由0.003eq/g以下的直链状烃构成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的eq/g是求出1g树脂中的侧链数、并除以阿伏加德罗常数而获得的值,当用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表示1g树脂中的侧链数时,可以通过n/N计算eq/g(以下相同)。
上述本发明的颗粒中使用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通过选择可以形成直链状侧链的共聚单体、并与乙烯共聚,从而获得侧链为0.003eq/g以下的直链状烃。通过使侧链为直链状烃,可以防止在侧链上具有分支时的分支部分的分子断裂,可以抑制低分子挥发成分的产生。另外,通过有意地将易被氧化的叔碳部位引入到分子链中,可以控制氧化的进行,可以避免伴随仲碳部位等的氧化发生的无序的分子断裂。
在上述聚合中,无论使用以往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还是使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只要是具有所需的分子结构的,均可以适当地选择,通过使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进行聚合,可以可靠地防止在各分子量成分范围下的共聚组成比的变动。结果,分子结构变均匀,氧化在各分子链间均匀地进行,从而可以抑制过剩的副反应、抑制无意义的分子断裂所导致的氧化副产物的产生,所以优选。作为优选的催化剂,可以举出茂金属系催化剂。作为其它的催化剂,被定位为后茂金属系催化剂(Postmetalloceen)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特别是苯氧基亚胺催化剂(FI催化剂)是合适的。另一方面,当使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以外的催化剂、例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等多活性中心催化剂进行聚合时,发生乙烯与共聚单体的共聚比在各分子链间难以统一、氧化集中在局部等不优选的状况。另外,当从主链分支的侧链超过0.003eq/g时,易于发生选择性的氧化的、相当于侧链键合点的叔碳在主链中变多,主链断裂导致低分子的生成频率增加,还导致对风味等造成不良影响的低分子成分的产生。侧链的合适范围为0.0003~0.003eq/g、特别为0.0005~0.003eq/g,通过处于该范围,除了减少氧化副产物之外,还会确保稳定的氧气吸收性、热稳定性,因此优选。
上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例如优选为使用茂金属系催化剂作为聚合催化剂的乙烯和1-丁烯的共聚物、乙烯和1-己烯的共聚物、乙烯和1-辛烯的共聚物等乙烯和α-烯烃的共聚物。
这些树脂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另外,上述利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树脂的聚合只要是工业上可能的方法,则可以是任何方法,从使用范围最为广的方面出发,优选用液相法进行。
另一方面,在上述本发明颗粒中使用的、脂肪族性侧链由总量为0.005eq/g以下的与主链共享一部分环结构的环状烃、或者上述环状烃和直链状烃构成的树脂可以如下获得:将乙烯与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脂环族烃共聚而获得,或者将乙烯、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脂环族烃和可以形成直链状侧链的共聚单体共聚而获得。
该树脂由于在主链上结合有与主链共享一部分环结构的环状烃,因此若主链状的叔碳不同时在两个位置发生断裂,就不会发生环状部分的分离,因而与氧气吸收量相比,还是不易产生氧化副产物的。
另外,若形成化学式1所示形状的侧链,则当侧链中的叔碳部分被氧化时,如路线1所示,不会产生低分子成分。
化学式1
路线1
具有这些脂肪族性环状侧链的树脂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高的倾向,但若玻璃化转变温度高,则常温下分子链的运动性不充分,有氧气吸收速度降低的倾向,在该意义上,通过将共聚有适度乙烯的树脂或将乙烯以外的直链状共聚单体共聚,设置直链状烃的侧链,可以适度地降低玻璃化转变点。此时的侧链,优选上述直链状烃的侧链为C4以上。优选的玻璃化转变点为50℃以下。
在脂肪族性侧链由总量为0.005eq/g以下的与主链共享一部分环结构的环状烃、或者上述环状烃和直链状烃构成的树脂中,具有环状侧链的单体可以是嵌段共聚、或者是无规共聚、也可以是交替共聚,脂肪族性环状侧链部位由于分子运动性易于降低,因此优选采取无规共聚或交替共聚的形态。
当结合在主链上的上述脂肪族性侧链超过0.005eq/g时,主链中的叔碳密度变得过高,主链断裂导致的低分子的生成频率增加,仍然导致对风味等造成不良影响的低分子成分的产生。
脂肪族性侧链的优选范围为0.0005~0.005eq/g、特别为0.001~0.005,通过处于该范围,除了氧化副产物的减少,还会确保稳定的氧气吸收性、热稳定性,因此优选。
由与主链共享一部分环结构的环状烃、或者上述环状烃和直链状烃构成的树脂,在使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进行聚合时可以获得各种共聚物,进而可以控制共聚物的微结构,因此优选。作为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可以适合使用上述茂金属催化剂或被定位为后茂金属系催化剂的烯烃聚合用催化剂。具体地说并非局限于此,可列举出中心金属使用Ti或Zr、作为配位体具有2个茚基的物质或具有环戊二烯基和苯并茚基的物质等。还适合使用将环戊二烯基型配位体和苯氧基配位体组合的苯氧基钛系催化剂等。使用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具有环状侧链的树脂的例子,可以举出环状烯烃共聚物(APEL:三井化学(株))等。
上述由与主链共享一部分环结构的环状烃、或者由上述环状烃和直链状烃构成的树脂,可以通过例如使用以锆为中心金属的茂金属系的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将乙烯与环丁烯、乙烯与环戊烯、乙烯与环己烯、乙烯与环辛烯等共聚而获得。另外,通过在上述2元体系中进一步使用1-丁烯、1-己烯、1-辛烯等共聚单体,可以导入直链状的脂肪族性的侧链。另外,通过选择催化剂的种类,共聚物的结构也如上所述可以获得嵌段、无规等各种形态的结构。
通过控制上述共聚物的组成比,可以获得具有本发明的侧链数的树脂。
上述环状烃中构成其的部分氢原子还可以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原子团可以举出烷基、醛基、羧基、羟基等。例如为环己烯时,3-环己烯-1-甲醛、3-环己烯-1-羧酸、3-环己烯-1-甲醇等单体作为试剂可以容易地获得。原子团对氢原子的取代优选每一个由环状烃构成的侧链为1个以下。
当取代原子团具有极性时,可以根据分子的体积、极性的程度等适当选择中心金属和配位体。作为乙烯与作为极性单体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催化剂,已知以Sm作为中心金属、具有2个环戊二烯基的茂金属系催化剂。
树脂中也可以有脂肪族性以外的例如苯基这样的芳香族性的侧链,此时具有芳香族性侧链的部分可以以例如苯乙烯嵌段这样的形态存在于树脂中。
而且,上述侧链由0.003eq/g以下的直链状烃构成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树脂、和脂肪族性侧链由总量为0.005eq/g以下的与主链共享一部分环结构的环状烃、或者上述环状烃和直链状烃构成的树脂,还可以混合后使用。
从副产物生成的减少、成形性的提高和氧气吸收特性的提高的观点出发,上述热塑性树脂优选组合使用2种以上聚乙烯。特别优选至少1种聚乙烯为将乙烯和4重量%以上碳数3~6的1-烯烃共聚而成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当使用2种以上将乙烯与4重量%以上碳数3~6的1-烯烃共聚而成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时,优选组合使用分子量不同的至少2种聚乙烯。分子量的差别以数均分子量计优选为5.0×102以上、更优选为5.0×102~3.0×104、进一步优选为5.0×102~2.0×104。上述1-烯烃可以使用1-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和它们的混合物。优选为1-丁烯、1-戊烯、1-己烯。共聚的碳数3~6的1-烯烃优选为4~30重量%、更优选为4~20重量%。上述热塑性树脂还可以使用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当使用分子量不同的2种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时,高分子量聚乙烯与低分子量聚乙烯的混合比例优选为5:5~9:1、更优选为6:4~8:2、进一步优选为6:4~7:3。另外,当使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时,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与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比例优选为5:5~9:1、更优选为6:4~9:1、进一步优选为6:4~8:2。另外,上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的碳-碳双键量虽然不是品质管理项目,但优选为0.4×10-4eq/g以下。
特别优选在加热熔融时不会滞留在挤出机中、易于挤出、并且热稳定性良好的热塑性树脂。热稳定性良好是指热重量减少率低的树脂,在升温速度10℃/分钟、测定温度范围30℃~300℃下进行热重量分析时,250℃下的热重量减少率优选为0%~10%、更优选为0%~5%。作为热塑性树脂,可以举出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线性超低密度聚乙烯(LVLDPE)等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聚1-丁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离子交联烯烃共聚物(离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
另外,热塑性树脂(B)与上述热塑性树脂(A)同样。可以使用与热塑性树脂(A)相同的物质作为热塑性树脂(B)来制作本发明的颗粒,或者还可以使用与热塑性树脂(A)不同的树脂作为热塑性树脂(B)来制作本发明的颗粒。
氧化催化剂优选为过渡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例如优选铁、钴、镍等周期表第VIII族金属成分,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出铜、银等第I族金属,锡、钛、锆等第IV族金属,钒等第V族金属、铬等第VI族金属、锰等第VII族金属成分。这些金属成分中,钴成分的氧气吸收速度大、特别适于本发明的目的。
过渡金属催化剂通常以上述过渡金属的低价数无机酸盐或有机酸盐或络合物盐的形式使用。
无机酸盐可以举出氯化物等卤化物、硫酸盐等硫的含氧酸盐、硝酸盐等氮的含氧酸盐、磷酸盐等磷氧酸盐、硅酸盐等。
另一方面,有机酸盐可以举出羧酸盐、磺酸盐、膦酸盐等,羧酸盐适于本发明的目的,其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乙酸、丙酸、异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己酸、庚酸、异庚酸、辛酸、2-乙基己酸、壬酸、3,5,5-三甲基己酸、癸酸、新癸酸、十一烷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珠光脂酸、硬脂酸、花生酸、天台乌药酸、苧酸、岩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甲酸、草酸、氨基磺酸、环烷酸等的过渡金属盐。优选新癸酸、硬脂酸等的过渡金属盐,特别优选硬脂酸钴。
另外,过渡金属的络合物使用与β-二酮或β-酮酸酯的络合物,β-二酮或β-酮酸酯可以使用例如乙酰丙酮、乙酰乙酸乙酯、1,3-环己二酮、亚甲基双-1,3-环己二酮、2-苄基-1,3-环己二酮、乙酰基四氢萘酮、棕榈酰基四氢萘酮、硬脂酰基四氢萘酮、苯甲酰基四氢萘酮、2-乙酰基环己酮、2-苯甲酰基环己酮、2-乙酰基-1,3-环己二酮、苯甲酰基-对-氯苯甲酰基甲烷、双(4-甲基苯甲酰基)甲烷、双(2-羟基苯甲酰基)甲烷、苯甲酰丙酮、三苯甲酰甲烷、二乙酰基苯甲酰甲烷、硬脂酰基苯甲酰甲烷、棕榈酰基苯甲酰甲烷、月桂酰基苯甲酰甲烷、二苯甲酰甲烷、双(4-氯苯甲酰基)甲烷、双(亚甲基-3,4-二氧苯甲酰基)甲烷、苯甲酰基乙酰苯甲烷、硬脂酰(4-甲氧基苯甲酰基)甲烷、丁酰丙酮、二硬脂酰基甲烷、乙酰丙酮、硬脂酰丙酮、双(环己酰基)甲烷和二特戊酰甲烷等。
本发明的颗粒中,相对于热塑性树脂(A)优选含有1~20重量%、特别是2~10重量%的氧化催化剂。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作为氧化催化剂时,相对于热塑性树脂(A),优选以过渡金属量计为1000~20000ppm、特别是2000~10000ppm的量含有氧化催化剂。过渡金属催化剂的量为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均匀地混合氧化催化剂,另外,可以制造上没有问题地成形。
本发明的颗粒为用于制备下述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的颗粒,所述吸氧性树脂组合物为所述颗粒与触发树脂和热塑性树脂(C)混合,上述触发树脂成为触发剂而使热塑性树脂的氧化进行,从而吸收氧气。本发明的颗粒在本发明的性质上尤其其形状并无限定。具体的形状可以举出球形、半球形、圆柱形、棱柱形、圆筒形、棋盘形、橄榄球形等形状。从制造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球形。另外,本发明的颗粒的大小在本发明的性质上并无特别限定。从制造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10mm的颗粒、更优选为3~8mm的颗粒。
具有核部和包覆部的本发明颗粒的情况下,优选为芯-鞘结构或核-壳结构。另外,构成颗粒的芯(核):鞘(壳)的重量比优选为10:90~90:10、更优选为50:50~90:10。
本发明的颗粒可以通过将氧化催化剂和热塑性树脂干式混合,通过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来制造,挤出机可以是单螺杆挤出机还可以是双螺杆挤出机。
另外,具有核部和包覆部的本发明颗粒在为芯鞘结构时,分别通过各不同的挤出机将成为芯的含有氧化催化剂的热塑性树脂与成为鞘的热塑性树脂加热熔融的状态下供至多层线料模头(multilayerstranddie)进行挤出,实施切断来制造。为核-壳结构时,可以在使成为壳的热塑性树脂以加热熔融状态流动的主挤出流路内间歇地挤出成为核的加热熔融状态的含有氧化催化剂的热塑性树脂,生成核树脂在壳内隔一定间隔被基本围绕的复合树脂流,实施切断来制造。
本发明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为可通过混合上述颗粒、热塑性树脂(C)和成为氧化触发剂的触发树脂而获得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另外,本发明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为可通过将含有热塑性树脂(A)和氧化催化剂的母料、热塑性树脂(C)和成为氧化的触发剂的触发树脂混合而获得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触发树脂成为触发剂,使热塑性树脂(C)的氧化进行,从而吸收氧气。
热塑性树脂(C)可以举出与上述热塑性树脂(A)和(B)相同的热塑性树脂。热塑性树脂(C)可以使用与热塑性树脂(A)和/或(B)相同的树脂制作本发明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或者还可以使用与热塑性树脂(A)和(B)不同的树脂制作本发明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
上述成为触发剂的树脂为上述热塑性树脂以外的树脂,是成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氧化的触发剂的树脂。上述成为触发剂的树脂优选具有较亚甲基链更易脱氢的碳-氢键的树脂,可列举出例如主链或侧链具有碳-碳双键的树脂、主链含有叔碳原子的树脂、主链具有活性亚甲基的树脂、具有醛基的树脂。这些树脂可以单独含有在上述热塑性树脂中,也可以以2种以上的组合含有。
作为主链或侧链具有碳-碳双键的上述成为触发剂的树脂,可以举出含有由链状或环状的共轭或非共轭多烯衍生的单元的树脂。作为这样的单体,可以举出例如丁二烯、异戊二烯等共轭二烯;1,4-己二烯、3-甲基-1,4-己二烯、4-甲基-1,4-己二烯、5-甲基-1,4-己二烯、4,5-二甲基-1,4-己二烯、7-甲基-1,6-辛二烯等链状非共轭二烯;甲基四氢茚、5-亚乙基-2-降冰片烯、5-亚甲基-2-降冰片烯、5-异亚丙基-2-降冰片烯、5-亚乙烯基-2-降冰片烯、6-氯甲基-5-异丙烯基-2-降冰片烯、二环戊二烯等环状非共轭二烯;2,3-二异亚丙基-5-降冰片烯、2-亚乙基-3-异亚丙基-5-降冰片烯、2-丙烯基-2,2-降冰片二烯等三烯等。具体的聚合物可以举出聚丁二烯、聚异戊二烯、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多萜烯、二环戊二烯树脂等。在触发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在烯丙基位具有叔碳的树脂,其中,在氧化副产物少的方面出发,优选在分子中具有在烯丙基位有叔碳的环状烯烃结构的树脂。
作为主链含有叔碳原子的上述成为触发剂的树脂,优选使用含有由碳数3~20的α-烯烃衍生的单元的聚合物或共聚物、或者侧链具有苯环的聚合物或共聚物。上述α-烯烃具体可以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4-甲基-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三碳烯、1-十四碳烯、1-十五碳烯、1-十六碳烯、1-十七碳烯、1-十九碳烯、1-二十碳烯、9-甲基-1-癸烯、11-甲基-1-十二碳烯、12-乙基-1-十四碳烯等。具体的聚合物特别可以举出聚丙烯、聚-1-丁烯、聚-1-己烯、聚-1-辛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1-丁烯共聚物。另外,上述侧链具有苯环的单体可以举出苯乙烯、3-苯基丙烯、2-苯基-2-丁烯等烯基苯。具体的聚合物可以举出聚苯乙烯或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这些苯乙烯聚合物的芳香环还可以具有取代基。特别优选使用与芳香环形成共振结构的取代基,例如具有非共用电子对的取代基或具有极性多重键的取代基或可以超共轭的取代基。
主链具有活性亚甲基的上述成为触发剂的树脂是主链具有吸电子基团、特别具有羰基和与其相邻的亚甲基的树脂,具体可以举出一氧化碳和烯烃的共聚物、特别是一氧化碳-乙烯共聚物等。
具有醛基的树脂是将丙烯醛、甲基丙烯醛作为单体实施自由基聚合的树脂,还优选使用与苯乙烯的共聚物。
作为上述成为触发剂的树脂,从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氧化的触发剂的功能方面出发,特别优选侧链具有苯环的聚苯乙烯或苯乙烯共聚物(本说明书中也称为“苯乙烯系树脂”)。
从触发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苯乙烯共聚物具有二烯来源的部位。
二烯来源的部位优选含有异戊二烯单元、丁二烯单元,特别优选作为苯乙烯和异戊二烯或丁二烯的共聚物的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共聚物的形态既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但从触发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嵌段共聚物,特别优选分子末端部分具有苯乙烯嵌段的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特别优选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上述三嵌段共聚物的化学结构既可以为线状也可以为辐射状。
将上述具有二烯来源部位的苯乙烯共聚物的二烯来源部位适度氢化的共聚物由于可以抑制成形时的劣化或着色,因此特别优选。二烯来源的部位优选为异戊二烯单元或丁二烯单元,特别优选作为苯乙烯和异戊二烯或丁二烯的共聚物的氢化物的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或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共聚物的形态既可以为无规共聚物也可以为嵌段共聚物,从触发效果的方面出发更优选嵌段共聚物,特别优选分子末端部分具有苯乙烯嵌段的苯乙烯-异戊二烯嵌段共聚物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更优选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上述三嵌段共聚物的化学结构既可以为线状也可以为辐射状,另外,氢化前的二烯部位的碳-碳双键既能够以次亚乙烯基的形式存在于主链中,也能够以乙烯基的形式存在于侧链中。另外,无规共聚物可以举出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无规共聚物或氢化苯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
另外,作为将二烯来源部位适度氢化的苯乙烯共聚物的其它形式,氢化苯乙烯-二烯-烯烃(结晶)三嵌段共聚物也有用,在抑制氧化副产物的方面出发,特别优选氢化苯乙烯-丁二烯-烯烃(结晶)三嵌段共聚物。其中优选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聚乙烯三嵌段共聚物。
另外,作为上述成为所述触发剂的树脂所列举的主链或侧链具有碳-碳双键的树脂、主链含有叔碳原子的树脂、主链具有活性亚甲基的树脂中,从成形中的热稳定性以及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氧化的触发剂发挥功能的方面出发,上述成为触发剂的树脂在碳-碳双键的量过剩时,有抑制热塑性树脂氧化的倾向。另外,苯环的碳-碳键并不能称为碳-碳双键。
本发明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在碳-碳双键过剩存在时,反而有抑制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氧化的倾向。另外,还成为成形中的吸氧树脂组合物着色的原因。
另外,上述成为触发剂的树脂的分子量并无特别限定,从在上述热可塑性树脂中的分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数均分子量为1000~500000的范围、更优选为10000~250000的范围。
从提高氧气吸收速度的观点出发,上述苯乙烯系树脂优选组合使用苯乙烯含量不同的树脂(A)和树脂(B)。树脂(A)的苯乙烯含量优选为60~90重量%、更优选为60~70重量%。树脂(B)的苯乙烯含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0~4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0~30重量%。而且,树脂(A)和树脂(B)的苯乙烯含量之差优选为2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20~6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30~60重量%。树脂(A)优选为作为苯乙烯和异戊二烯或丁二烯的共聚物的氢化物的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或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特别优选为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树脂(B)优选为作为苯乙烯和异戊二烯或丁二烯的共聚物的氢化物的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或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特别优选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氢化苯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和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聚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树脂(A)和树脂(B)的混合比例优选为1:9~9:1、更优选为2:8~8:2、进一步优选为3:7~5:5。
上述热塑性树脂优选多比例地含有,使得可以形成基体、且通过氧化可以吸收多量的氧气,本发明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中,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总含量更优选为90~99重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92.5~97.5重量%的范围。另外,上述成为触发剂的树脂优选少比例地含有,使得可以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的氧化的触发剂充分地发挥功能,当考虑到制成薄膜、片材或杯子、盘子、瓶子、管子、盖子时的成形性,上述成为触发剂的树脂的含量优选为1~10重量%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2.5~7.5重量%的范围。
本发明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中,过渡金属催化剂相对于吸氧性树脂组合物总重量,以过渡金属量计优选含有10~1000ppm、特别优选含有50~500ppm的量。当过渡金属催化剂的量为上述范围内时,可以得到良好的阻气性,可以抑制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的混炼成形时的劣化倾向。
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的配合中可以使用各种方法,优选使用具有侧向加料装置的双螺杆挤出机的方法。在利用双螺杆挤出机进行混炼时,为了将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的劣化最小化,可以在非氧化性气氛下实施。另外,在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的性能维持中,极为重要的是缩短滞留时间、尽量降低成形温度。
本发明中使用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中,虽然通常并非必要,但可以根据需要配合其本身公知的活化剂。活化剂的适当例子并非限定于此,有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各种离聚物等含有羟基和/或羧基的聚合物。
本发明所用吸氧性树脂组合物中,还可以根据其本身公知的配方配合填充剂、着色剂、耐热稳定剂、耐候稳定剂、磷系抗氧化剂以外的抗氧化剂、防老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金属皂或石蜡等润滑剂、改质用树脂或橡胶等公知的树脂配合剂。
例如,通过配合润滑剂,树脂向螺旋桨的啮入得到改善。润滑剂通常使用硬脂酸镁、硬脂酸钙等金属皂,流动、天然或合成石蜡、微晶蜡、聚乙烯蜡、氯化聚乙烯蜡等烃系,硬脂酸、月桂酸等脂肪酸系,硬脂酰胺、棕榈酰胺、油酰胺、乙磺酰胺、甲撑双硬脂酰胺、乙撑双硬脂酰胺等脂肪酸单酰胺系或双酰胺系,硬脂酸丁酯、固化蓖麻油、乙二醇单硬脂酸酯等酯系,鲸蜡醇、硬脂醇等醇系以及它们的混合系。
这些添加剂中也有阻碍氧化反应、延长诱导周期的物质,添加应该为必要的最低限。作为阻碍本发明氧化反应的物质,可以举出碱性化合物。
本发明的吸氧性组合物为粉末、粒状或薄片等形状,可以用于密封包装体内的氧气吸收中。另外,还可以配合在垫圈、密封垫用或包覆形成用的树脂或橡胶中,用于包装体内的残留氧气的吸收中。而且,还能够以薄膜、薄片的形态制成包装材料,以杯子、盘子、瓶子、管容器等的盖子形态制成包装容器用于包装体的制造中。
本发明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优选以由含有该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的至少一层(以下称为吸氧性层)与其它树脂层所构成的多层结构体的形态使用。另外,含有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包括仅由上述吸氧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层、以及以其它树脂等作为基材配合吸氧性树脂组合物而形成的层的两种情况。
构成多层结构体的、吸氧性层以外的树脂层可以根据其使用方式或所要求的功能,从热塑性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中适当地选择。例如可以举出烯烃系树脂、热塑性聚酯树脂、阻氧性树脂等。
烯烃树脂可以举出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线性超低密度聚乙烯(LVLDPE)等聚乙烯(PE),聚丙烯(PP),乙烯-丙烯共聚物,聚1-丁烯,乙烯-1-丁烯共聚物,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离子交联烯烃共聚物(离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等。
另外,热塑性聚酯树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以聚乙醇酸为主体的聚酯树脂、或者它们的共聚聚酯、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
作为阻氧性树脂,可以举出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例如使用对乙烯含量为20~60摩尔%、优选25~50摩尔%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实施皂化达到皂化度为96摩尔%以上、优选99摩尔%以上的共聚物皂化物。
该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皂化物具有能够形成薄膜的分子量。一般来说,在苯酚:水的重量比为85:15的混合溶剂中、30℃下测定,具有0.01dl/g以上、优选0.05dl/g以上的粘度。
作为阻氧性树脂的其它例子,可以使用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MXD6)等聚酰胺树脂,以聚乙醇酸为主体的聚酯树脂、或者该聚酯树脂与其它聚酯树脂的混合树脂。
上述多层结构体的结构可以根据使用方式、所要求的性能适当地选择。例如将吸氧性层表示为OAR,具有以下结构。
二层结构:PET/OAR、PE/OAR、PP/OAR
三层结构:PE/OAR/PET、PET/OAR/PET、PE/OAR/OPP、EVOH/OAR/PET、PE/OAR/COC、PP/OAR/PET、PP/OAR/PP、PP/OAR/COC
四层结构:PE/PET/OAR/PET、PE/OAR/EVOH/PET、PET/OAR/EVOH/PET、PE/OAR/EVOH/COC、PE/OAR/EVOH/PE、PP/PET/OAR/PET、PP/OAR/EVOH/PET、PP/OAR/EVOH/COC、PP/OAR/EVOH/PE、PP/OAR/EVOH/PE
五层结构:PET/OAR/PET/OAR/PET、PE/PET/OAR/EVOH/PET、PET/OAR/EVOH/COC/PET、PET/OAR/PET/COC/PET、PE/OAR/EVOH/COC/PET、PE/EVOH/OAR/EVOH/PE、PP/PET/OAR/EVOH/PET、PP/OAR/EVOH/COC/PET、PP/EVOH/OAR/EVOH/PP
六层结构:PET/OAR/PET/OAR/EVOH/PET、PE/PET/OAR/COC/EVOH/PET、PET/OAR/EVOH/PET/COC/PET、PE/EVOH/OAR/PE/EVOH/PE、PP/PET/OAR/COC/EVOH/PET、PP/EVOH/OAR/PP/EVOH/PP
七层结构:PET/OAR/COC/PET/EVOH/OAR/PET
另外,PE是指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线性超低密度聚乙烯(LVLDPE)。使用PE、PP作为中间层时,PE、PP还可以是含有本发明多层结构体的二次粉碎树脂组合物的层。上述二次粉碎树脂组合物包括进行本发明多层容器成形等时所产生的废料树脂(scrapresin),通常从成形性等的观点出发,含有废料树脂与构成多层容器的烯烃树脂等纯树脂(virginresins)的混合树脂。另外,还可以在二次粉碎树脂组合物中配合除臭剂或吸附剂。
这些结构中,为了可以提高吸氧层的寿命,优选具有至少一层阻氧层的结构。
在该层叠体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在各树脂层之间夹设粘合剂树脂。这种粘合剂树脂可以举出在主链或侧链中以1~70毫当量(meq)/100g树脂、优选10~500meq/100g树脂的浓度含有羧酸、羧酸酐、羧酸的聚合物。
作为粘合剂树脂,例如有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离子交联烯烃共聚物、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丙烯酸接枝聚烯烃、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共聚聚酯、共聚聚酰胺等,还可以为2种以上的组合。
这些粘合剂树脂对于利用同时挤出或三明治层压等进行的层叠有效。另外,在预先形成的阻气性树脂薄膜和耐湿性树脂薄膜的粘合层叠中还可以使用异氰酸酯系或环氧系等热固化型粘合剂树脂。
使用本发明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叠体中,为了捕获吸收氧气时产生的副产物,优选在上述层的任一层中、特别是比氧气吸收材料层处于更内层侧的层中使用除臭剂或氧化副产物的吸附剂(本说明书中也称为“氧化副产物捕获剂”)。
作为氧化副产物捕获剂,可以使用其本身公知的物质,例如天然沸石、合成沸石、硅胶、活性炭、浸渍活性炭、活性白土、活性氧化铝、粘土、硅藻土、高岭土、滑石、膨润土、海泡石、硅镁土、氧化镁、氧化铁、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氢氧化铁、硅酸镁、硅酸铝、合成水滑石、胺负载多孔质二氧化硅。其中,胺负载多孔质二氧化硅在与作为氧化副产物的醛的反应性方面优选,另外,从对各种氧化副产物显示优异的吸附性、且为透明的方面出发,优选二氧化硅/氧化铝之比大的所谓高硅沸石。作为高硅沸石,优选二氧化硅/氧化铝之比(摩尔比)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700。这种二氧化硅/氧化铝之比的沸石在使二氧化硅/氧化铝之比低的沸石的吸附性降低的高湿度条件下,反而具有氧化副产物的捕获性能提高的性质,当用于包装含有水分的内容物的包装体中时,特别有效。高硅沸石的交换阳离子必需为钠、锂、钾等碱金属,钙、镁等碱土金属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此时,优选至少含有钠离子作为交换阳离子,特别优选基本上所有的交换阳离子为钠。作为这种高硅沸石,特别优选例为ZSM-5型沸石。另外,重要的是高硅沸石具有微粒聚集的石榴状结构,通过石榴状结构,吸附表面积增大,对于超过可从单纯沸石孔预想的大小的有机化合物也有效地发挥作用。本发明所用沸石优选平均粒径为0.5~10μm。
本发明中,作为优选的多层结构体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从外层侧开始为最外层/粘合层/阻气性树脂层/吸氧性层/含有氧化副产物捕获剂的层/粘合层/阻气性树脂层/粘合层/最内层的10层构成的多层结构体。进而,含有氧化副产物捕获剂的层优选为含有二次粉碎树脂组合物的多层结构体。
上述多层结构体可以通过本身公知的方法制造。例如,可以使用对应树脂种类的数量的挤出机,使用多层多重模头进行通常的挤出成形。
另外,制造本发明多层结构体时,可以使用对应树脂种类的个数的注射成型机,通过共注射法或依次注射法制造多层注射成型体。
而且,制造使用本发明多层结构体的薄膜或片材时,可以使用挤出涂覆法或三明治层压法,另外,还可以通过预先形成的薄膜的干式层压来制造多层薄膜或片材。
薄膜等包装材料可以作为各种形态的包装袋使用,该制袋可以通过本身公知的制袋法进行,可以举出三侧密封或四侧密封的通常袋类、带有角撑板的袋类、直立袋类、枕式包装袋等,但并非局限于此。
使用本发明多层结构体的包装容器作为可以防止氧气所导致的内容物香味降低的容器有效。
作为可以填充的内容物,在饮料中可以举出啤酒、葡萄酒、果汁、碳酸软饮料、乌龙茶、绿茶等,在食品中可以举出水果、坚果、蔬菜、肉制品、幼儿食品、咖啡、果酱、蛋黄酱、蕃茄酱、食用油、调味品、酱汁、油炸品、乳制品等,作为其它可以举出药品、化妆品、汽油等在氧气存在下易于引起劣化的内容物等,并非局限于这些例子。
上述包装容器还可以制成被外包装体包装的包装体。
接着,示出实施例和比较例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
(树脂的配合)
[多层颗粒的制作]
作为核部将表1所示树脂与作为氧化催化剂的片剂状硬脂酸钴(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干式混合,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在180℃下熔融混炼,供至多层线料模头装置。同时,作为包覆部,将表1所示树脂在180℃下从单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供至多层线料模头装置。将通过模头挤出的丝水冷、切割,制作目标的多层颗粒。核·包覆部的比例为核部:包覆部=70重量%:30重量%,硬脂酸钴浓度按照达到整个多层颗粒的6.26重量%的量配合。为了防止混炼时的氧化·热劣化,由两挤出机的加料斗下连续地吹氮气,对于核部的双螺杆挤出机,使用真空排气孔抽真空。
[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的制作]
将4.17重量%由多层线料模头获得的多层颗粒、2.51重量%作为触发树脂的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TUFTECP2000:AsahiKaseiChemicalsCo.,Ltd.)(触发树脂1)、2.51重量%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DYNALON8601P:JSRCo.,Ltd.(触发树脂2)、19.80重量%作为基底树脂的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NEO-ZEX20201J:三井化学(株)(LLDPE-A)以及71.01重量%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EVOLUESP0511:三井化学(株)(LLDPE-B)干式混合,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在200℃熔融混炼,制作目标吸氧性树脂组合物。以吐出量70kg/h进行4小时采样,为了防止混炼时的氧化·热劣化,由挤出机的加料斗下吹氮气,利用真空泵通过排风孔将挤出机内抽真空。另外,作为筛子使用200目。
(评价项目)
[氧气吸收能力的评价]
在内容积85cc的不透氧容器[HighRetoflex:HR78-84东洋制罐(株)制聚丙烯/钢箔/聚丙烯制杯子状层压层叠容器]中放入3.0g吸氧性树脂组合物,利用聚丙烯(内层)/氧化铝箔/聚酯(外层)的盖材料进行热密封。在50℃下保管24小时,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容器内的氧气浓度。将每1g树脂吸收0.4cc以上氧气者评价为○、将小于0.44cc者评价为×。
[烧焦镀层混入率的评价]
利用目视确认所得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的烧焦镀层(burntdeposit),将混入率小于0.5%者评价为○、将0.5%以上~小于1.5%者评价为△、将1.5%以上者评价为×。
[实施例1]
作为核部、包覆部的树脂,使用LLDPE-A制作上述记载的多层颗粒。接着,使用所得多层颗粒制作上述记载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评价氧气吸收能力和烧焦镀层混入率。
该吸氧性树脂组合物吸收氧气,是颗粒中的烧焦镀层混入率也低的良好颗粒。
[实施例2]
除了作为核部的树脂使用LLDPE-A、作为包覆部的树脂使用LLDPE-B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
该吸氧性树脂组合物在制作多层颗粒时LLDPE-B的树脂压和转矩高,但可以没有特别问题地制粒。另外具有良好的氧气吸收性,颗粒中的烧焦镀层混入率也低。
[实施例3]
将6.26重量%片剂状的硬脂酸钴(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和93.7重量%LLDPE-A干式混合,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在180℃下熔融混炼,制作单层颗粒。接着,将4.17重量%所得的单层颗粒、2.51重量%的触发树脂1、2.51重量%的触发树脂2、71.01重量%的作为基底树脂的LLDPE-B、19.80重量%的LLDPE-A干式混合,使用双螺杆挤出机在200℃下熔融混炼,制作目标的吸氧性树脂组合物。以吐出量70kg/h采样4小时,为了防止混炼时的氧化·热劣化,由挤出机的加料斗下吹氮气,利用真空泵通过排气孔将挤出机内抽真空。另外,作为筛子使用200目。评价所得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的氧气吸收能力和烧焦镀层混入率。
该吸氧性树脂组合物显示良好的氧气吸收性。与使用实施例1的多层颗粒的情况相比,硬脂酸钴来源的氧化物或热劣化物稍微附着于挤出机的螺杆或桶上,但并非是成为问题的水平。
[比较例1]
除了在核部不配合硬脂酸钴之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的评价。
该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由于不配合作为氧化催化剂的硬脂酸钴,因此不表现氧气吸收能力。另外,颗粒中的烧焦镀层混入率低。
[比较例2]
将由片剂状的硬脂酸钴粉碎制成的粉末状物、触发树脂和基底树脂干式混合,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吸氧性树脂组合物。配合比如下:作为基底树脂的LLDPE-A为66.5重量%、LLDPE-B为28.5重量%、触发树脂1为2.5重量%、触发树脂2为2.5重量%、粉末状的硬脂酸钴相对于全部树脂以钴金属换算为150ppm。接着,评价所得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的氧气吸收能力和烧焦镀层混入率。
该吸氧性树脂组合物显示良好的氧气吸收性,但硬脂酸钴来源的氧化物或热劣化物附着于挤出机的螺杆或桶上,结果作为烧焦镀层混入到颗粒中。
表1示出实施例、比较例的结果,由表1可知,通过将作为氧化催化剂的硬脂酸钴制成母料或者将具有作为氧化催化剂的硬脂酸钴的核部和包覆部构成的多层颗粒制成母料使用,可以防止硬脂酸钴来源的烧焦镀层,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的烧焦镀层混入率的评价中具有明显差别。
表1
*LLDPE-A: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B: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Claims (7)

1.一种防止在熔融混炼吸氧性树脂组合物时所述组合物焦烧的方法,
该方法包括形成具有含有热塑性树脂A和氧化催化剂的核部、和含有热塑性树脂B的包覆部的多层颗粒,以及混合多层颗粒和热塑性树脂C和触发树脂,
该吸氧性树脂组合物混合有(i)热塑性树脂A、B和C;和(ii)成为热塑性树脂A、B和C氧化的触发剂的触发树脂,所述触发树脂选自主链或侧链具有碳-碳双键的树脂、主链含有叔碳原子的树脂、主链具有活性亚甲基的树脂、具有醛基的树脂;和(iii)氧化催化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多层颗粒为芯-鞘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多层颗粒为核-壳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氧化催化剂为过渡金属催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过渡金属催化剂为硬脂酸钴。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A含有聚乙烯。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A含有将乙烯和4重量%以上碳数3~6的1-烯烃共聚而成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CN201310656781.5A 2005-07-19 2006-07-19 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及吸氧性树脂组合物 Active CN103756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09112A JP5268014B2 (ja) 2005-07-19 2005-07-19 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用ペレット及び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
JP2005-209112 2005-07-19
CN200680034475.6A CN101268122B (zh) 2005-07-19 2006-07-19 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及吸氧性树脂组合物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4475.6A Division CN101268122B (zh) 2005-07-19 2006-07-19 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及吸氧性树脂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56104A CN103756104A (zh) 2014-04-30
CN103756104B true CN103756104B (zh) 2016-05-18

Family

ID=376687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4475.6A Active CN101268122B (zh) 2005-07-19 2006-07-19 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及吸氧性树脂组合物
CN201310656781.5A Active CN103756104B (zh) 2005-07-19 2006-07-19 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及吸氧性树脂组合物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34475.6A Active CN101268122B (zh) 2005-07-19 2006-07-19 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及吸氧性树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20080152915A1 (zh)
EP (1) EP1914265B1 (zh)
JP (1) JP5268014B2 (zh)
KR (1) KR101295768B1 (zh)
CN (2) CN101268122B (zh)
AU (1) AU2006270859A1 (zh)
WO (1) WO20070109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8014B2 (ja) * 2005-07-19 2013-08-21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用ペレット及び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
US8809465B2 (en) 2007-02-19 2014-08-19 Toyo Seikan Kaisha, Ltd Thermoplastic resin pellets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JP5311343B2 (ja) * 2009-02-09 2013-10-09 株式会社クラレ 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WO2011019408A1 (en) * 2009-08-14 2011-02-17 Milliken & Company Multilayer composite useful as a polymer additive
KR20130137625A (ko) * 2010-09-03 2013-12-17 바스프 에스이 시클로올레핀 공중합체로 이루어진 차단 코팅
KR20140021682A (ko) * 2011-05-25 2014-02-20 폴리원 코포레이션 낮은 전단 조건하에 성형 가능한 열가소성 엘라스토머
CN104603195B (zh) * 2012-09-07 2016-09-21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吸氧性树脂组合物和使用其的吸氧性多层体
CN111410798B (zh) * 2020-04-10 2023-06-09 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pb管的阻氧材料和制备方法以及阻氧pb管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6644A (en) * 1991-04-02 1994-09-13 W. R. Grace & Co.-Conn. Compositions, articles & methods for scavenging oxygen
JPH08502202A (ja) * 1992-10-01 1996-03-12 ダブリユ・アール・グレイス・アンド・カンパニー・コネテイカツト 低温において使用するための改良された酸素掃去組成物
JPH08502306A (ja) * 1992-10-01 1996-03-12 ダブリユ・アール・グレイス・アンド・カンパニー・コネテイカツト 改良された物理的性質を有する酸素を掃去する組成物、物品および方法
JP2000515466A (ja) * 1996-08-02 2000-11-21 クライオバツク・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ツド 容器内の壁成分としての酸素捕獲材料の作動化方法
JP2004262552A (ja) * 1996-08-02 2004-09-24 Cryovac Inc 酸素捕獲フィルムを作動化するための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36454A (en) * 1983-08-26 1985-08-20 Pdi, Inc. Flexible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method of applying same
US5211875A (en) * 1991-06-27 1993-05-18 W. R. Grace & Co.-Conn.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oxygen scavenging
EP0546546A1 (en) 1991-12-11 1993-06-1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Resin composition having oxygen barrier qualit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H05156095A (ja) * 1991-12-11 1993-06-2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酸素バリヤー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包装材料
US5776361A (en) * 1995-02-15 1998-07-07 Chevron Chemical Company Multi-component oxygen scavenging composition
US6233907B1 (en) * 1997-07-30 2001-05-22 Cryovac,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ggering oxygen scavenging material as a wall component in a container
US6287481B1 (en) * 1997-08-01 2001-09-11 Cryovac, In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iggering oxygen scavenging films
JP4278738B2 (ja) * 1998-09-02 2009-06-17 住化カラー株式会社 マスターバッチ樹脂ペレ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A2299934C (en) * 1999-03-03 2006-09-19 Kuraray Co., Ltd. Oxygen absorptive resin composition
JP4646349B2 (ja) * 1999-03-03 2011-03-09 株式会社クラレ 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
JP2001039475A (ja) * 1999-07-27 2001-02-13 Toyo Seikan Kaisha Ltd 樹脂組成物、積層体、容器及び容器蓋
US6610772B1 (en) * 1999-08-10 2003-08-26 Eastman Chemical Company Platelet particle polymer composite with oxygen scavenging organic cations
US6514357B1 (en) * 1999-10-22 2003-02-04 Kawasaki Steel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for metal surface treatment and surface treated metallic material
CN1312207C (zh) * 2002-08-23 2007-04-25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吸氧树脂组合物和层压体
JP4399860B2 (ja) * 2003-06-06 2010-01-20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多層容器
EP1672019B1 (en) * 2003-07-10 2010-03-24 Toyo Seikan Kaisya, Ltd. Oxygen-absorbing resin composition
JP4671161B2 (ja) * 2003-07-10 2011-04-13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
JP4941873B2 (ja) * 2004-02-23 2012-05-30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
JP5019248B2 (ja) * 2004-11-24 2012-09-05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
JP5268014B2 (ja) * 2005-07-19 2013-08-21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用ペレット及び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6644A (en) * 1991-04-02 1994-09-13 W. R. Grace & Co.-Conn. Compositions, articles & methods for scavenging oxygen
JPH08502202A (ja) * 1992-10-01 1996-03-12 ダブリユ・アール・グレイス・アンド・カンパニー・コネテイカツト 低温において使用するための改良された酸素掃去組成物
JPH08502306A (ja) * 1992-10-01 1996-03-12 ダブリユ・アール・グレイス・アンド・カンパニー・コネテイカツト 改良された物理的性質を有する酸素を掃去する組成物、物品および方法
JP2000515466A (ja) * 1996-08-02 2000-11-21 クライオバツク・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ツド 容器内の壁成分としての酸素捕獲材料の作動化方法
JP2004262552A (ja) * 1996-08-02 2004-09-24 Cryovac Inc 酸素捕獲フィルムを作動化するため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295768B1 (ko) 2013-08-12
US8232347B2 (en) 2012-07-31
JP5268014B2 (ja) 2013-08-21
AU2006270859A1 (en) 2007-01-25
US20080152915A1 (en) 2008-06-26
KR20080048460A (ko) 2008-06-02
JP2007023193A (ja) 2007-02-01
WO2007010920A1 (ja) 2007-01-25
CN101268122B (zh) 2015-01-07
CN103756104A (zh) 2014-04-30
EP1914265B1 (en) 2012-05-16
CN101268122A (zh) 2008-09-17
EP1914265A4 (en) 2010-04-14
EP1914265A1 (en) 2008-04-23
US20100133468A1 (en) 2010-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56104B (zh) 吸氧性树脂组合物用颗粒及吸氧性树脂组合物
EP1553137B1 (en) Oxygen-absorbing resin composition and layered product
EP1816157B1 (en) Oxygen-absorbing resin compositions
JP4993405B2 (ja) 酸素吸収性樹脂物品形成用ペレ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U2004255626B2 (en) Oxygen-absorbing resin composition
JP5822184B2 (ja) 熱可塑性樹脂ペレット
JP4671161B2 (ja) 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
JP5585795B2 (ja) 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
JP7127257B2 (ja) 酸素吸収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