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8377A - 离合器片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8377A
CN103748377A CN201280040610.3A CN201280040610A CN103748377A CN 103748377 A CN103748377 A CN 103748377A CN 201280040610 A CN201280040610 A CN 201280040610A CN 103748377 A CN103748377 A CN 1037483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ght
groove
collapsing
clutch plate
form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06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48377B (zh
Inventor
安藤淳二
铃木邦彦
松川一孝
安藤宽之
津田拓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483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83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483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83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2Clutch-bands; Clutch shoes; Clutch-dru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60Clutching elements
    • F16D13/64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 F16D13/648Clutch-plates; Clutch-lamellae for clutches with multiple lamella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3/00Details of mechanically-actuated clutches not specific for one distinct type
    • F16D23/12Mechanical clutch-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d outside the clutch as such
    • F16D2023/123Clutch actuation by cams, ramps or ball-screw mechanis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027/008Details relating to the magnetic circuit, or to the shape of the clutch parts to achieve a certain magnetic pa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16D2069/004Profiled friction surfaces, e.g. grooves, dimp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004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magnets combined with electromagnets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能够减小拖曳阻力矩的离合器片。根据的本发明的环状湿式离合器片,润滑槽包括在轴向方向的两个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的多个槽,所述端面包括润滑槽和摩擦接合面。槽包括槽形成部,该槽形成部在与周向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并且延伸方向上的正交横截面呈凹形形状,槽还包括塌角部,该塌角部在槽形成部的两侧端部处沿着槽形成部的延伸方向延伸以连接摩擦接合面与槽形成部。假定穿过槽的侧端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虚直线,在槽的包括侧端且在与虚直线正交并包括该侧端的平面处剖切的横截面上,塌角部每侧的宽度在0.12mm和0.35mm之间,塌角部的深度在25μm和50μm之间。

Description

离合器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润滑槽的湿式离合器片。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知一种通过使驱动侧上的离合器片与从动侧上的离合器片进行摩擦接合来执行动力传递的摩擦离合器。此外,还已一种电磁式摩擦离合器,该电磁式摩擦离合器使用了形成有呈弧形通孔形状的多个窗口的离合器片。需要窗口来形成磁性回路。例如在JP11-303911A中公开了电磁式摩擦离合器。
另外,例如在JP2002-213485A中也描述了使用了电磁摩擦离合器的电子控制四轮驱动(4WD)联轴器(ITCC(注册商标))。
润滑油介于离合器片之间。那么,在离合器片的轴向方向上的端面(滑动表面)上形成润滑槽以保持润滑油并在板彼此摩擦接合时从板之间释放润滑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润滑油介于离合器片之间的湿式离合器机构中,由于由介于离合器片之间的润滑油的粘性引起的接合力而导致产生所谓的拖曳阻力矩,即使当离合器处于不工作的状态时亦如此。例如,在具有主离合器机构、引导离合器(pilot clutch)机构、以及凸轮机构的驱动力传递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和2)中,当引导离合器处于不工作的状态时产生拖曳阻力矩,并且该拖曳阻力矩由凸轮机构转换并放大成轴向方向上的压力从而使主离合器进入摩擦接合。因此,这可造成如下缺点:诸如,控制时的传递扭矩无法执行,相应的离合器片之间的摩擦造成主离合器升温等等。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减小拖曳阻力矩的离合器片。拖曳阻力矩取决于润滑油的粘度并且拖曳阻力矩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即,降低低温下的拖曳阻力矩已成为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考虑到上述情况制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拖曳阻力矩的离合器片。
针对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离合器片是一种呈环形形状的湿式离合器片,其中,润滑槽包括在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多个槽,并且在所述离合器片中,所述端面具有摩擦接合面和所述润滑槽;所述槽设置有槽形成部和塌角部,所述槽形成部在与周向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所述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上呈U形形状,所述塌角部在所述槽形成部的两侧上沿着所述槽形成部的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塌角部连接所述摩擦接合面与所述槽形成部;在与所述延伸方向正交的所述截面中,随着所述塌角部从所述槽的底部去往开口,所述塌角部变宽;以及选取虚直线为穿过所述槽的一侧端并且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在所述槽的具有所述一侧端并且沿与所述虚直线正交且包括所述一侧端的平面截取的截面中,所述塌角部的一侧上的宽度在0.12mm至0.35mm的范围内,所述塌角部的深度在25μm至50μm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离合器片是一种呈环形形状并且为湿式的离合器片,其中,润滑槽包括在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多个槽,并且在所述离合器片中,所述端面具有摩擦接合面和所述润滑槽;所述摩擦接合面具有由所述多个槽构造的多个凸起部,并且所述多个凸起部中的每一个限定为由至少两个不可微的点和连接所述不可微的点的多条可微的线包围;所述槽设置有槽形成部和塌角部,所述槽形成部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呈U形形状,所述塌角部在所述槽形成部的两侧上沿着所述槽形成部的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塌角部连接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槽形成部;在与所述延伸方向正交的所述截面中,随着所述塌角部从所述槽的底部去往开口,所述塌角部变宽;以及在沿与所述可微的线中的每一条线上的预定点处的切线垂直的平面截取的截面中,所述塌角部的一侧上的宽度在0.09mm至0.35mm的范围内,所述塌角部的深度在20μm至50μm的范围内,其中所述可微的线延伸成与周向方向相交叉。
根据本发明,槽具有预定尺寸的塌角部,并且因此能够减小拖曳阻力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合器片1的正视图。
图2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槽21的截面图,该截面图是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截取的。
图3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片1的放大的局部视图。
图4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片1的放大的局部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槽21的沿平面Z截取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片1的制造步骤的过程图。
图7是示出了实施例1中的表面状态的测试结果的图表。
图8是示出了塌角部212的宽度d与拖曳阻力矩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示出了塌角部212的深度c与拖曳阻力矩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中的四轮驱动车辆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了实施方式中的电子控制4WD联轴器的部分剖视的截面图。
图12是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片10的正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槽21和凸台(land)140的示意图。
图14是示出了在构型冲压步骤S3之后磨光步骤S4之前产生的状态的截面轮廓。
图15是示出了塌角部212的深度f与拖曳阻力矩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6是示出了塌角部212的深度f与宽度e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将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对下述情况作为一个示例进行描述:在该情况中,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片被用作电子控制四轮驱动(4WD)联轴器(下文中称为驱动力传递装置)中的引导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片。
(驱动力传递装置)
现在将参照图10和图11对驱动力传递装置91进行描述。首先,如图10中所示,四轮驱动车辆90主要设置有:驱动力传递装置91、驱动桥92、发动机93、一对前轮94以及一对后轮95。发动机93的驱动力通过驱动桥92输出到半轴81,从而驱动前轮94。
此外,驱动桥92通过传动轴82连接至驱动力传递装置91。之后驱动力传递装置91通过主动小齿轮轴83连接至后差速器齿轮84。后差速器齿轮84通过半轴85连接至后轮95。在传动轴82和主动小齿轮轴83通过驱动力传递装置91连接从而能够传递扭矩的情况下,发动机93的驱动力被传递至后轮95。
驱动力传递装置91连同后差速器齿轮84一起被容置在例如差速器托架86中,由差速器托架86支承,并且由车身通过差速器托架86支承。
如在图11中所示,驱动力传递装置91主要设置有:作为外旋转构件的外壳70a、作为内旋转构件的内部轴70b、主离合器机构70c、引导离合器机构70d以及凸轮机构70e。
外壳70a包括前壳体71a和后壳体71b,其中,该前壳体71a呈带底圆筒形形状,该后壳体71b固定地螺纹连接至前壳体71a的后端开口部从而覆盖开口部。输入轴60形成为从前壳体71a的前端部伸出。输入轴60连接至传动轴82。
前壳体71a和输入轴60一体地形成,该前壳体71a和后壳体71b由为磁性材料的铁制成。由为非磁性材料的不锈钢制成的套筒构件61嵌入后壳体71b的径向中间部中,该套筒构件61构成环形的非磁性部分。
外壳70a在前壳体71a的前端部的外周处由差速器托架86通过轴承或类似物(未示出)可旋转地支承。另外,外壳70a在后壳体71b的外周处由被差速器托架86支承的轭部76通过轴承或类似物(未示出)支承。
内部轴70b以流体密封的方式穿过后壳体71b的中央部以被插入前壳体71a中,并且内部轴70b以被限制轴向移动的状态而相对于前壳体71a和后壳体71b可旋转地受支承。主动小齿轮轴83的末端部分被插入内部轴70b中。在该图中,主动小齿轮轴83未示出。
主离合器机构70c为多盘湿式离合器机构,并且设置有:由铁制成的多个内部离合器片72a,每个内部离合器片72a都具有固定至其滑动面的摩擦纸材料;和由铁制成的多个外部离合器片72b。内部离合器片72a和外部离合器片72b安置在前壳体71a的底壁侧上。
构成离合器机构的各个内部离合器片72a通过花键配装至内部轴70b的外周上而被组装成使得能够沿轴向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各个外部离合器片72b通过花键配装至前壳体71a的内表面上而被组装成使得能够沿轴向方向移动。各个内部离合器片72a和各个外部离合器片72b沿轴向方向交替地布置,并且使得它们彼此接触以能够摩擦接合或者使得它们彼此分离而达到脱离接合的释放状态。
引导离合器机构70d设置有:电磁体73、摩擦离合器74和电枢75。电磁体73和电枢75构成电磁驱动装置。
轭部76由差速器托架86以承插接合的方式支承,并且相对于后壳体71b的后端部的外周可旋转地受支承。环形形状的电磁体73配装在轭部76上,并且电磁体73设置在后壳体71b的环形凹部63中。
摩擦离合器74构造为多盘摩擦离合器,该多盘摩擦离合器包括:一片由铁制成的内部引导离合器片74a;以及两片由铁制成的外部引导离合器片74b。在下文描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离合器片的示例,例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内部引导离合器片74a的情况。
内部引导离合器片74a通过借助于花键配装至构成凸轮机构70e的第一凸轮构件77的外周而轴向可移动地进行组装。另一方面,各个外部引导离合器片74b通过借助于花键配装至前壳体71a的内表面上而轴向可移动地进行组装。
内部引导离合器片74a和相应的外部离合器片74b沿轴向方向交替地布置,并且使得内部离合器片74a和外部离合器片74b彼此接触以能够摩擦接合或者使得它们彼此分离以达到脱离接合的释放状态。
第二凸轮构件78以沿轴向方向可移动的方式通过花键配装至内部轴70b的外周上,并且第二凸轮构件78以能够与内部轴70b作为整体旋转的方式被组装。第二凸轮构件78布置成与主离合器机构70c的内部离合器片72a面对。球状凸轮从动件79置于第二凸轮构件78和第一凸轮构件77上的彼此面对的凸轮槽中。
在驱动力传递装置91中,当构成引导离合器机构70d的电磁体73的电磁线圈未被供应电流时,不形成磁路,从而使得摩擦离合器74处于非接合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中,引导离合器机构70d处于未工作的状态,并且构成凸轮机构70e的第一凸轮构件77能够通过凸轮从动件79与第二凸轮构件78一体地旋转,从而使得主离合器机构70c处于未工作的状态。因此,四轮驱动车辆90成为用于两轮驱动的驱动模式。
另一方面,当电磁体73的电磁线圈被供应电流时,形成穿过引导离合器机构70d的磁路,由此电磁体73吸引电枢75。在这种情况下,电枢75挤压摩擦离合器74从而使摩擦离合器74进入摩擦接合,并且这还造成凸轮机构70e的第一凸轮构件77连接至前壳体71a侧,由此第一凸轮构件77与第二凸轮构件78之间发生相对的旋转。因此,在凸轮机构70e中,凸轮从动件79沿彼此互相分离的方向挤压这两个凸轮构件77和78。
因此,第二凸轮构件78被压至主离合器机构70c侧上,从而根据摩擦离合器74的摩擦接合力而使主离合器机构70c进入摩擦接合,以在外壳70a与内部轴70b之间执行扭矩传递。因此,四轮驱动车辆90构成用于四轮驱动的驱动模式,在该用于四轮驱动的驱动模式中,传动轴82和主动小齿轮轴83保持没有直接联接的状态。
另外,当施加至电磁体73的电磁线圈的电流被增大到预定值时,电磁体73作用于电枢75的吸引力增大。于是,电枢75被强烈地朝向电磁体73侧吸引,从而增大摩擦离合器74的摩擦接合力,并且这造成两个凸轮构件77和78之间的相对旋转增强。因此,凸轮从动件79增大抵靠第二凸轮构件78的压力,从而使主离合器机构70c进入联接状态。因此,四轮驱动车辆90构成传动轴82与主动小齿轮轴83直接联接的驱动模式。
第一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至图9描述第一实施方式1中的离合器片1。图2和图5在为了制图方便而改变竖直方向对左右方向的比率的情况下进行图示。作为一种示例,离合器片1被应用于上述的内部引导离合器片74a。
如在图1中所示,离合器片1由环形磁性金属板构成,并且离合器片1具有形成在一个轴向端面11和另一个轴向端面(未示出)这二者上的相应的润滑槽2。另一个轴向端面形成有与所述一个轴向端面11上的润滑槽相同的润滑槽2。
端面11具有润滑槽2和摩擦接合面13,其中相应的板在摩擦接合面13上彼此摩擦接合。摩擦接合面13为端面11上的除了润滑槽2、窗口3以及空白部分A的区段并且呈平坦表面的形式。轴向方向为平行于环形形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并且可以理解为平行于输入轴60的方向。
润滑槽2构造为接收存在于上述两种引导离合器片74a和74b之间的过剩的润滑油。即,离合器片1为湿式离合器片。润滑槽2执行在离合器片之间接收润滑油和从离合器片之间排出润滑油的功能。因此,可平稳地完成离合器片的接合。
此外,在离合器片1的端面11上在径向方向上的大致中间部分处,在相同的圆上布置有多个窗口3,其中每个窗口3为沿轴向方向穿透的弧形形状的通孔。需要窗口3以便在引导离合器机构中形成适当的磁性回路(磁路)。此外,在离合器片1的内表面上形成有花键4。
如在图1和图3中所示,润滑槽2包括多个槽21。润滑槽2在两个端面11上到处延伸而从每个表面上的中间部分延伸至外周边缘和内周边缘(花键4的边缘)。润滑槽2形成在除了窗口3和窗口3之间的区域(空白部分A)之外的整个表面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润滑槽2形成为格子的形式(网格状)。槽21在外周侧上从外周边缘延伸至窗口3或空白部分A并在内周侧上从窗口3或空白部分A延伸至内周边缘(花键4的边缘)。即,润滑槽2的槽21在两个端面11上沿与周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于是,润滑槽2在各个槽21彼此接触(本文中,为相交)的位置处具有多个相交点22。
如图2中所示,每个槽21具有槽形成部211和塌角部(blunt portion)212。槽形成部211在与槽21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参照图4中的W)中呈U形的形状。由于制造原因,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槽形成部21的宽度随着其从槽21的底部到槽21的开口而变大。槽形成部211的侧壁211a、211b的每一个都形成为大致平坦的形状,并且相对于轴向方向倾斜。槽形成部211的侧壁211a、211b可形成为平行于轴向方向。
塌角部212为定位在槽形成部211的两侧(图2中的左侧和右侧)、沿槽形成部211的延伸方向延伸并且连接摩擦接合面13与槽形成部211的部分。每个塌角部212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呈具有大致预定曲率的凸的弧形形状,并且塌角部212的宽度随着其从槽21的底部到槽21的开口而变大。塌角部212的宽度变宽的程度(相对于轴向方向的倾斜度)比槽形成部211的宽度变宽的程度更大。
以此方式,端面11形成有摩擦接合面13、塌角部212、槽形成部211、窗口3以及空白部分A。
在本实施方式中,槽21的宽度a大约在0.1mm至0.5mm的范围内。如图2所示,本发明中槽21的宽度意味着沿槽形成部211的侧壁211a、211b延伸的延伸线与沿摩擦接合面13延伸的延伸线相交的两个相交点之间的空间距离。
槽21的深度b为从槽21的底部到其开口部(或包含摩擦接合面13的平坦表面)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槽21的深度大约在0.1mm至0.2mm的范围内。
这里,将对塌角部212的尺寸进行描述。在本发明中,每个塌角部212的尺寸为下文所指的截面上的尺寸。在对该截面的描述中,如图3所示,首先,将穿过槽21所在的一侧端X并且沿(平行于)离合器片1的径向方向延伸的直线作为虚线Y。之后,如图3和图4所示,规定本发明中塌角部212的尺寸的截面为沿正交于虚的直线Y并且包括一侧端X的平面Z截取的截面Z。一侧端指的是槽21的两侧中的一侧上的端部(边缘)处的点。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侧端X设定为槽21的相交点22。
如图5所示,在截面Z中,塌角部212在一侧上的宽度d的范围为0.12mm至0.35mm,塌角部212深度c的范围为25μm至50μm。待测量的目标是具有一侧端X的槽21。在截面Z中,宽度d为与轴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深度c为轴向方向上的长度。拖曳阻力矩受离合器片1的周向方向(对应于在一侧端X处的截面Z)上的凹凸形状的影响。
在离合器片1的制造方法中,使用了压力加工。如图6所示,制造方法主要包括初步冲压步骤S1、槽冲压步骤S2、构型冲压步骤S3以及磨光(lapping)步骤S4。
初步冲压步骤S1是在磁性金属板(这里是钢板)M上大体形成离合器片1的内周边缘和外周边缘的步骤。槽冲压步骤S2是在钢板M的两个端面11、12上压出润滑槽2的图案的步骤。构型冲压步骤S3是形成离合器片1的内周边缘(这里是花键4)、外周边缘以及窗口3的步骤。磨光步骤S4是在槽冲压步骤S2之后或在继步骤S2后的步骤之后执行的用于磨光摩擦接合面13以提高平整度的步骤。
塌角部212的尺寸可通过由冲压产生的压力或通过磨光步骤S4而被调节。能够通过调节压力而调节摩擦接合面13的升高量,还能够通过在磨光步骤S4中调节磨光中的磨光量以调节塌角部212的深度c和宽度d。
具有上述槽21的离合器片1可通过传统制造方法形成,该传统制造方法例如为以如下顺序执行相应冲压的方法:初步冲压步骤S1→槽冲压步骤S2→整平冲压步骤→构型冲压步骤S3→磨光步骤S4。整平冲压步骤是冲压凸起的摩擦接合面13以使得该摩擦接合面13平整的步骤。在现有技术中,塌角部在磨光步骤S4被去除,而在本发明中,进行磨光以使得留下合适量的塌角部,从而可形成塌角部212。
(实施例1)
在离合器片1中,塌角部212的宽度d为大约0.14mm,塌角部212的深度c为大约32μm。塌角部212呈凸的弧形形状,该弧形的曲率半径为大约0.86mm。
槽21的深度b为0.13mm。在制造中,槽21的深度b大体与塌角部21的尺寸相关地变化。一个作为摩擦接合面13的一部分的凸台14(被槽21包围的部分)的面积是大约3.3mm2。所测量的槽21(相交点22)定位在相对于窗口3的内周侧上。用于测量尺寸的测量装置是“ZYGO New View(注册商标)7300”。测量条件的细节如下。测量装置为前述的“ZYGO New View(注册商标)7300”,构造为白光干涉仪型的,物镜为放大10倍的,变焦透镜具有相同的放大比,相机拍摄模式具有640×480的像素,扫描系统是电机扫描,并且合成图像是9×9的图像。作为参照,测量结果在图7中示出,在图7中,横坐标轴的单位是毫米,纵坐标轴的单位是微米。
测量了低温下(-20℃-40℃)实施例1中离合器片1上的拖曳阻力矩。用于测量拖曳阻力矩的装置是由神钢造机株式会社(ShinkoEngineering Co.,Ltd.)制造的联轴器性能测试仪。测量条件为通常使用条件,其中,测量在两个离合器片1以交替的方式放置在三个外部引导离合器片之间的状态中进行。测量的拖曳阻力矩的值包括交替布置在主离合器机构70c中的六个内部离合器片72a和六个外部离合器片72b以及存在于这些离合器片之间的润滑油所产生的拖曳阻力矩的值。使用专用于四轮驱动(4WD)联接装置的ATF(自动传动液)基的流体作为润滑油。所使用的专用于四轮驱动(4WD)联接装置的ATF基流体的运动粘度如下。运动粘度在-40℃为4833mm2/s,在40℃为23.13mm2/s,以及在100℃为4.8mm2/s。电磁体73中未供应电流。
润滑油填充到驱动力传递装置91中用于润滑油的待填充空间的大约80%。用于润滑油的待填充空间是由前壳体71a、油封65(O形密封圈)、后壳体71b、套筒构件61、油封66(X形密封圈)、内部轴70b、以及油封67(密封帽)所限定的空间。
拖曳阻力矩的测试仪安装在冷间中。在冷间设定为-20℃的情况下,驱动力传递装置91静置直到其温度变为-20℃。在驱动力传递装置91的温度变为-20℃之后,当内部轴70b相对于固定至拖曳阻力矩测试仪的外壳70a旋转时,测量拖曳阻力矩。
拖曳阻力矩是在内部轴70b相对于外壳70a的旋转速度在一秒内以固定的加速度从0(min-1)加速至300(min-1)并且立即在一秒内以固定的加速度从300(min-1)减速至0(min-1)时所产生的最大拖曳阻力矩值。
此外,同样地,在冷间的室温设定为-40℃的情况下,驱动力传递装置91静置直到其变为-40℃。在驱动力传递装置91的温度变为-40℃之后,当内部轴70b相对于固定至拖曳阻力矩测试仪的外壳70a旋转时,测量拖曳阻力矩。
测量结果为-2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312Nm。另外,-4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517Nm。在不具有塌角部或塌角部几乎从离合器片被去除的常规离合器片中,-2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400-500Nm,-4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600-700Nm。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的离合器片1中,塌角部212的宽度d为大约0.24mm,塌角部212的深度c为大约47μm。塌角部212呈凸的弧形形状,该弧形的曲率半径为大约1mm。槽21的深度为0.15mm。在实施例2中,对尺寸的测量和对拖曳阻力矩的测量在与实施例1中条件的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结果为在-2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264Nm。另外,在-4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463Nm。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的离合器片1中,塌角部212的宽度d为大约0.28mm,塌角部212的深度c为大约49μm。塌角部212呈凸的弧形形状,其曲率半径为大约1.2mm。槽21的深度为0.16mm。在实施例3中,对尺寸的测量和对拖曳阻力矩的测量在与实施例1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结果为-2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240Nm。另外,-4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450Nm。
(参考例1)
在具有与离合器片1的构造相同的构造(除尺寸外)的参考例1中,塌角部212的宽度d为大约0.1mm,塌角部212的深度c为大约21μm。塌角部212呈凸的弧形形状,其曲率半径为大约0.15mm。槽21的深度为0.09mm。在参考例1中,对尺寸的测量和对拖曳阻力矩的测量在与实施例1中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结果为在-2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398Nm。另外,在-4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663Nm。
(参考例2)
在具有与离合器片1的构造相同的构造(除尺寸外)的参考例2中,塌角部212的宽度d为大约0.05mm,塌角部212的深度c为大约10μm。塌角部212呈凸的弧形形状,其曲率半径为大约0.05mm。槽21的深度为0.2mm。在参考例2中,对尺寸的测量和对拖曳阻力矩的测量在与实施例1中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结果为在-2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410Nm。另外,在-4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680Nm。
图8和图9示出了表示前述实施例1-3以及参考例1和参考例2中的结果的图表。如图8和图9所示,从参考例1变至实施例1时拖曳阻力矩急剧下降。即,塌角部212的宽度d优选地为在参考例1与实施例1之间的0.12mm到实施示例3中的0.28mm的范围内。同样地,塌角部212的深度c优选地为在25μm到50μm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例如,拖曳阻力矩变为在-20℃下小于400Nm,在-40℃下小于600Nm,从而能够减小低温下的拖曳阻力矩。即使在温度高于-20℃的情况下,由于润滑油的粘度降低因此拖曳阻力矩会进一步减小。
在包括实施例1-3的优选形式中,塌角部212的曲率半径在从0.5mm到1.3mm的范围内,并且槽21的深度c在从0.12mm到0.18mm的范围内。在槽21的深度c增大的情况中,拖曳阻力矩在该深度超过特定值时变得更大。例如,当槽21的深度c设定为大约0.2mm的情况下,拖曳阻力矩增加。也就是说,没有掌握槽21的深度c与拖曳阻力矩之间的相关性,并且掌握了塌角部212的尺寸与拖曳阻力矩之间的相关性。此外,还了解到即使在诸如离合器片的数目等测量条件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也只是拖曳阻力矩的绝对值有变化并且比率(图表中的曲线)为相同的变化。
(改型)
塌角部212可不采取凸的弧形形状,并且可采取平坦的形状。此外,每个槽21可采取当其在周向方向上伸出(凸出)的同时总体上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波纹(锯齿)形状。另外,每个槽21可在没有弯曲的情况下在径向方向上延伸。另外,润滑槽2上可不具有相交点22。另外,本实施方式可适用于其它湿式离合器片,并且可适用于例如外部引导离合器片74b和主离合器机构70c的离合器片70a、70b。即使在这些构造中,也可达到与本实施方式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另外,虚的直线Y认为是如下直线:该直线正交于环形形状的(离合器片1)的中心轴线O并且穿过槽21的一侧端X。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片10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片的构造及用途相同并且由环形的磁性金属板构成,其中润滑槽2在包括一个轴向端面11和另一轴向端面(未示出)的两个端面上形成。另一轴向端面上形成有与所述一个轴向端面11上的润滑槽相同的润滑槽2。离合器片10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制造方法相同的制造方法而制造。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槽2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槽一样沿着中心在离合器片10内(花键4内)的虚圆(或虚球形)的轨迹形成以便与离合器片10的周向方向(旋转方向)相交叉。多个槽21对应于彼此中心不同的多个虚圆形成。更具体地,虚圆的中心以固定间隔定位在以离合器片10的中心为中心的第二虚圆上。
端面11具有润滑槽2和摩擦接合面13,在摩擦接合面13处离合器片彼此摩擦接合。摩擦接合面13为端面11上的除去润滑槽2、窗口3以及空白部分A的区段,并且摩擦接合面13采取平坦表面的形式。
摩擦接合面13具有多个凸台140(相当于“凸起部”)。每个凸台140是被定义为由多个槽21所包围的部分。在限定凸台140时,多个槽21构成至少两个不可微的点和连接不可微点的多个可微的线。在本发明中,限定凸台140的上述点和线规定为假设每个槽21为穿过每个槽21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线(下文中,称为“槽中心线”)。换言之,在限定本发明中的凸台140时,槽21被限定为均没有宽度的线。不可微的点指的是其切线确定为不是一条的点,可微的线指的是在该线上任意点处其切线都确定为一条的线。
具体地,如图13所示,多个槽21的槽中心线上的相交点(22)为不可微点p1-p4,其中,可微的线q1连接点p1和p2,可微的线q2连接点p2和p3,可微的线q3连接点p3和p4以及可微的线q4连接点p4和p1。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凸台140被限定为由四个不可微的点p1-p4和四条可微的线q1-q4所包围。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线q1-q4长度大致相同。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每个槽2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槽构造相同,并且如图14所示具有槽形成部211和塌角部212。塌角部212沿每个凸台140的整个周长形成。这里,假设选择了限定每个凸台140的可微的线q1-q4中的一条线q1,并且假设采用与通过线q1上预定点r1的切线R正交的平面作为平面S(参照图13)。沿着平面S截取的槽21的截面对应于与槽2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该截面中的槽21的形状变为如图14所示。即,沿平面S截取的槽21的截面指除相交点22或不可微的点p1-p4处的那些截面外的与槽21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沿平面S截取的槽21的截面形成为使得塌角部212的一侧上的宽度e在0.09mm至0.35mm的范围内,并且使得塌角部212的深度f在20μm到50μm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塌角部212在相交点22处的深度c与塌角部212在除相交点22外的其它位置处的深度f不同。
这里,将对用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塌角部212的宽度e和深度f的测量方法进行描述。图14是示出了在构型冲压步骤S3之后磨光步骤S4之前所产生的状态的截面轮廓。在图14的截面轮廓中,首先画出基准线T。如下所述绘制基准线T。在槽底部一侧画出圆R,另一侧也画出圆R。存在指定的其中一侧上的圆R与一侧上的槽底部线一致的边界和其中另一侧上的圆R与另一侧上的槽底部线一致的边界。之后,穿过以下两点画出基准线T:这两点包括一侧边界中的槽底部侧上的边界点和另一侧边界中的槽底部侧上的边界点。
随后,在槽21的侧表面21a、21b上指定拐点G。拐点G是这样的点:在每一个拐点G处曲率都发生改变并且拐点G成为槽形成部211的侧面与塌角部212之间的界限。例如,当由直线表示槽形成部211的一个侧面21a的倾斜度时,该直线与槽21的所述一个侧面21a在开口侧上分开的位置成为拐点G。
下文中,画出平行线U,该平行线U穿过磨光步骤S4之前的凸台(140)的顶点(顶部)并且该平行线U平行于基准线T。之后,获得拐点G与平行线U之间的距离。最后,从所获得的距离中减去磨光深度(通过磨光而去除的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5μm),从而将减去之后的值作为塌角部212的深度f。
为了计算塌角部212的宽度e,首先考虑磨光余量画出线V,该线V平行于平行线U而从平行线U向下隔开15μm。之后,计算一侧上线V和塌角部212的相交点v1与拐点G之间在基准线T的方向上的分离距离,并将该分离距离作为塌角部212的宽度e。塌角部212的深度f也理解为拐点G与线V之间的分离距离。塌角部212的深度f和宽度e基于磨光步骤S4之后的凸台140的表面——即离合器片成为成品之后的凸台140的表面——进行计算。
(实施例4)
在离合器片10中,塌角部212的宽度e为大约0.155mm,塌角部212的深度f为大约23μm。塌角部212呈凸的弧形形状。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每个实施例中,在多个测量点处测量塌角部212的宽度e和深度f,并且采用这些测量值的相应的平均值来计算宽度e和深度f。在每个实施例中,每个平均值通过指定十六个位置作为测量点而测量。选择如下点作为测量点:该点在关于纤维方向(参照图12中的箭头)处于0度位置和90度位置的凸台140中的每个凸台处的两个相邻(或相对)的槽21上。纤维方向是纤维流的延伸方向,纤维流由在加工钢板作为形成离合器片10的材料时通过滚轧形成。图12中的点标记表示测量点。如图12所示,测量点选择为在一个端面11上取八处并且同样地在另一端面上取八处。每个测量点设定为由所选的相应的槽21构成的凸台140的侧边(可微的线)上的中点。即,如图13所示,测量点(预定点)r1设定在线q1的中点处。在槽21上的彼此相对的测量点r1、r2中的每一个测量点处的测量方向是如下的方向:从凸台140走向槽21,并且在测量点处与槽21的切线正交,并且平行于凸台140的表面(参照图13中的箭头)。
在实施例4中磨光前的槽21的深度为大约0.142mm。一个凸台140的面积为大约3.3mm2。用于尺寸测量的测量装置是形状测量装置(品牌名称:SURFCOM1500DX3(注册商标))。使用了具有30度顶锥角的触针(蓝宝石制成)作为探针。测量条件为进给速度是0.15mm/s,测量间隔是0.002mm。
对实施例4中的离合器片10,测量了低温下(-20℃、-40℃)的拖曳阻力矩。拖曳阻力矩的测量装置和测量条件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1-3中的测量装置及条件相同。测量结果为在-2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260Nm。另外,在-4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460Nm。在不具有塌角部或塌角部几乎被从离合器片去除的常规离合器片中,在-20℃下的拖曳阻力矩在400Nm至500Nm的范围内,在-40℃下的拖曳阻力矩在600Nm至700Nm的范围内。
(实施例5)
在实施例5的离合器片10中,塌角部212的宽度e为大约0.214mm,塌角部212的深度f为大约37μm。塌角部212采取凸的弧形形状。磨光前的槽21的深度为0.209mm。在实施例5中,对于尺寸的测量和对于拖曳阻力矩的测量在与实施例4中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结果为在-2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195Nm。另外,在-4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410Nm。
(实施例6)
在实施例6的离合器片10中,塌角部212的宽度e为大约0.244mm,塌角部212的深度f为大约44μm。塌角部212采取凸的弧形形状。磨光前的槽21的深度为0.240mm。在实施例6中,对于尺寸的测量和对于拖曳阻力矩的测量在与实施例4中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结果为在-2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180Nm。另外,在-4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350Nm。
(实施例7)
在实施例7的离合器片10中,塌角部212的宽度e为大约0.248mm,塌角部212的深度f为大约45μm。塌角部212采取凸的弧形形状。磨光前的槽21的深度为0.242mm。在实施例7中,对于尺寸的测量和对于拖曳阻力矩的测量在与实施例4中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结果为在-2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175Nm。另外,在-4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280Nm。
(参考例3)
在与离合器片10的构造相同(除了尺寸)的参考例3中,塌角部212的宽度e为大约0.118mm,塌角部212的深度f为大约14μm。塌角部212采取凸的弧形形状。磨光前的槽21的深度为0.106mm。在参考例3中,对于尺寸的测量和对于拖曳阻力矩的测量在与实施例4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结果为在-2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305Nm。另外,在-4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510Nm。
(参考例4)
采用其中将离合器片10修改为使得塌角部212不是形成在除了相交点22外的槽21上(即,可微的线q1-q4上)的示例作为参考例4。磨光前的槽21的深度为大约0.100mm。在参考例4中,对于尺寸的测量和对于拖曳阻力矩的测量在与实施例4中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结果为在-2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400Nm。另外,在-40℃下的拖曳阻力矩为620Nm。
图15是在其上图示出前述实施例4-7以及参考例3-4中的结果的图表。其中,塌角部212的深度f小于20μm,难以获得流体楔效应,并且难以产生液压反作用力,这使得存在不能充分地实现降低拖曳阻力矩效果的风险。因此,期望的是塌角部212的深度f为20μm或更大。另外,由于当塌角部212的深度f超过50μm时,滑动面(滑动面积)减小从而会造成不能保证足够的扭矩特性的忧虑,因此优选的是塌角部212的深度f等于50μm或更小。滑动面指的是接触与该面相面对的离合器片并在扭矩传递中起作用的表面,滑动面对应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摩擦接合面13。离合器片10形成为使得端面11上的摩擦接合面13的比率(滑动面积比)达到55%到90%的范围。
如图15所示,当塌角部212的深度f设定在20μm到50μm的范围中时,能够使拖曳阻力矩降低至-20℃下小于300Nm且-40℃下小于500Nm。特别地,当塌角部212的深度f在35μm到50μm的范围中时,还能够在维持扭矩特性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拖曳阻力矩。
拖曳阻力矩对应于离合器片(外部离合器片与内部离合器片)之间的剪切力τ(剪切阻力)。剪切力τ表示为τ=η×(U/h)并且受离合器片之间的间隙h影响。η是润滑油粘度,U是离合器片之间的相对速度。由于塌角部212在槽21上,因此液压反应力产生为阻止流体流入并且影响离合器片之间的间隙h。即,与离合器片10的周向方向(旋转方向)交叉的、槽上的塌角部212的深度f很大程度上与拖曳阻力矩相关。
此外,除了实施例4-7中的离合器片外,还制造了许多离合器片10,并且就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塌角部212的深度f与宽度e之间的相关性对这些离合器片进行了检测。制造方法和测量方法与实施例4-7中的方法相同。如图16所示,可理解塌角部212的深度f与宽度e之间的相关性。为了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20μm到50μm的塌角部212的深度f的范围成比例,使塌角部212的宽度e大约在0.09mm到0.35mm的范围。即,在塌角部212形成为深度f大约在20μm到50μm范围内且宽度e在0.09mm到0.35mm的范围内时可达到上述效果。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片10,能够减小低温下的拖曳阻力矩。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片10不限于前述形式并且可采用像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改型那样的改型。此外,凸台140的形状可为多边形。塌角部212的深度f也可理解为凸面量。此外,通过结合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能够可靠地进一步降低拖曳阻力矩。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离合器片10中,众多凸台(凸起部)中的每一个被限定为由四个不可微的点和四条可微的线包围。但是,每个凸台可限定为由两个不可微的点和两条可微的线包围。另外,每个凸台可限定为由三个不可微的点和三条可微的线包围。另外,每个凸台可限定为由五个或更多个不可微的点和与不可微的点相同数目的可微的线包围。
附图标记描述:
1、10:离合器片,11:一个轴向端面,13:摩擦接合面,14、140:凸台(凸起部),2:润滑槽,21:槽,22:相交点,211:槽形成部,212:塌角部,3:窗口,4:花键,91:驱动力传递装置,X:一侧端,Y:虚的直线,S、Z:平面(截面),p1、p2、p3、p4:不可微的点,q1、q2、q3、q4:可微的线。

Claims (2)

1.一种离合器片,所述离合器片呈环形形状并且为湿式离合器片,在所述离合器片中,润滑槽包括在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多个槽,并且在所述离合器片中,所述端面具有摩擦接合面和所述润滑槽;
其中,
所述槽设置有槽形成部和塌角部,所述槽形成部在与周向方向相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与所述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上呈U形形状,所述塌角部在所述槽形成部的两侧上沿着所述槽形成部的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塌角部连接所述摩擦接合面与所述槽形成部;
在与所述延伸方向正交的所述截面中,随着所述塌角部从所述槽的底部去往开口,所述塌角部变宽;以及
选取虚直线为穿过所述槽的一侧端并且在径向方向上延伸的直线,在所述槽的具有所述一侧端并且沿与所述虚直线正交且包括所述一侧端的平面截取的截面中,所述塌角部的一侧上的宽度在0.12mm至0.35mm的范围内,所述塌角部的深度在25μm至50μm的范围内。
2.一种离合器片,所述离合器片呈环形形状并且为湿式离合器片,在所述离合器片中,润滑槽包括在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面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的多个槽,并且在所述离合器片中,所述端面具有摩擦接合面和所述润滑槽;
其中,
所述摩擦接合面具有由所述多个槽构造的多个凸起部,并且所述多个凸起部中的每一个限定为由至少两个不可微的点和连接所述不可微的点的多条可微的线包围;
所述槽设置有槽形成部和塌角部,所述槽形成部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呈U形形状,所述塌角部在所述槽形成部的两侧上沿着所述槽形成部的所述延伸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塌角部连接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槽形成部;
在与所述延伸方向正交的所述截面中,随着所述塌角部从所述槽的底部去往开口,所述塌角部变宽;以及
在沿与所述可微的线中的每一条线上的预定点处的切线垂直的平面截取的截面中,所述塌角部的一侧上的宽度在0.09mm至0.35mm的范围内,所述塌角部的深度在20μm至50μm的范围内,其中所述可微的线延伸成与周向方向相交叉。
CN201280040610.3A 2011-08-24 2012-08-24 离合器片 Active CN1037483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82766 2011-08-24
JP2011-182766 2011-08-24
PCT/JP2012/071483 WO2013027834A1 (ja) 2011-08-24 2012-08-24 クラッチプレ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8377A true CN103748377A (zh) 2014-04-23
CN103748377B CN103748377B (zh) 2016-07-06

Family

ID=47746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0610.3A Active CN103748377B (zh) 2011-08-24 2012-08-24 离合器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88168B2 (zh)
EP (2) EP2749784A4 (zh)
JP (1) JP5708810B2 (zh)
CN (1) CN103748377B (zh)
WO (1) WO201302783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9388A (zh) * 2014-10-28 2015-02-04 重庆长兴工业有限公司 快分组合式摩擦片
CN104343865A (zh) * 2014-10-28 2015-02-11 重庆长兴工业有限公司 组合式摩擦片
CN105946389A (zh) * 2016-06-20 2016-09-21 宿州学院 一种脚动乐谱翻页器
CN108700130A (zh) * 2016-03-15 2018-10-23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摩擦板和流体传动装置
CN113153942A (zh) * 2020-01-22 2021-07-23 加特可株式会社 湿式摩擦联接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8377B (zh) 2011-08-24 2016-07-06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离合器片
JP2014098436A (ja) 2012-11-14 2014-05-29 Jtekt Corp クラッチプレート、クラッチ装置、及び駆動力伝達装置
JP2016023754A (ja) 2014-07-23 2016-02-08 Nskワーナー株式会社 摩擦板及び摩擦板を備えた湿式多板クラッチ
JP6519310B2 (ja) * 2015-05-13 2019-05-2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電磁式摩擦係合装置
CN108138860B (zh) * 2016-02-16 2020-08-14 吉凯恩传动系统日本株式会社 多片离合器
US10458482B1 (en) 2016-03-09 2019-10-29 Keystone Powdered Metal Company Surface roughening of powder metal parts
JP6695721B2 (ja) * 2016-03-23 2020-05-2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クラッチ装置
US10850352B2 (en) 2017-12-21 2020-12-0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of laser cutting grooves in a friction clutch plate
DE102018008782A1 (de) * 2018-11-08 2020-05-14 Borgwarner Inc. Lamelle für eine Lamellenkupplung oder -bremse, Lamellenkupplung oder -bremse mit einer solchen Lamell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olchen Lamelle
JP2020128771A (ja) * 2019-02-08 2020-08-2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駆動力伝達装置及び四輪駆動車
DE102019116682A1 (de) * 2019-06-19 2020-12-24 Hoerbiger Antriebstechnik Holding Gmbh Endlamelle einer Lamellenkupplung, Baugruppe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augruppe
US10989258B1 (en) 2019-10-25 2021-04-27 The Hilliard Corporation Flexible armature plate for an electro-magnetic overrunning clutch
JP7441150B2 (ja) 2020-09-23 2024-02-2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湿式摩擦ディスク及び摩擦係合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49303A (ja) * 1986-08-13 1988-03-02 Aichi Steel Works Ltd 溝付きクラツチ板の製造方法
US20020046912A1 (en) * 2000-10-20 2002-04-25 Nsk-Warner K.K. Friction plate
US20030106758A1 (en) * 2001-10-23 2003-06-12 Tochigi Fuji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Wet-type friction clutch and electromagnetic friction clutch
US20030217904A1 (en) * 2002-05-24 2003-11-27 Toyoda Koki Kabushiki Kaisha Clutch plate, friction clutch, and coupling device
CN1849464A (zh) * 2003-09-12 2006-10-18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摩擦衬层-摩擦片
CN101398051A (zh) * 2007-08-20 2009-04-01 爱信化工株式会社 湿式摩擦件
JP2010019365A (ja) * 2008-07-11 2010-01-28 Dainatsukusu:Kk 湿式摩擦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62480A (en) * 1933-03-17 1936-12-01 Raybestos Manhattan Inc Reenforced toothed friction disk
JPH0818092B2 (ja) * 1986-08-08 1996-02-28 愛知製鋼株式会社 溝付きクラツチ板の製造方法
US4958712A (en) * 1987-06-29 1990-09-25 Taiho Kogyo Co. Ltd. Wet clutch device
JP3834419B2 (ja) 1998-04-15 2006-10-18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クラッチプレ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磁式摩擦クラッチ
JP2002213485A (ja) 2001-01-18 2002-07-31 Toyoda Mach Works Ltd 駆動力伝達装置
DE10313755A1 (de) * 2002-04-02 2003-10-16 Zf Sachs Ag Reibungskupplungsanordnung
CN103748377B (zh) 2011-08-24 2016-07-06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离合器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49303A (ja) * 1986-08-13 1988-03-02 Aichi Steel Works Ltd 溝付きクラツチ板の製造方法
US20020046912A1 (en) * 2000-10-20 2002-04-25 Nsk-Warner K.K. Friction plate
US20030106758A1 (en) * 2001-10-23 2003-06-12 Tochigi Fuji Sangyo Kabushiki Kaisha Wet-type friction clutch and electromagnetic friction clutch
US20030217904A1 (en) * 2002-05-24 2003-11-27 Toyoda Koki Kabushiki Kaisha Clutch plate, friction clutch, and coupling device
CN1849464A (zh) * 2003-09-12 2006-10-18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摩擦衬层-摩擦片
CN101398051A (zh) * 2007-08-20 2009-04-01 爱信化工株式会社 湿式摩擦件
JP2010019365A (ja) * 2008-07-11 2010-01-28 Dainatsukusu:Kk 湿式摩擦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29388A (zh) * 2014-10-28 2015-02-04 重庆长兴工业有限公司 快分组合式摩擦片
CN104343865A (zh) * 2014-10-28 2015-02-11 重庆长兴工业有限公司 组合式摩擦片
CN108700130A (zh) * 2016-03-15 2018-10-23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摩擦板和流体传动装置
CN105946389A (zh) * 2016-06-20 2016-09-21 宿州学院 一种脚动乐谱翻页器
CN105946389B (zh) * 2016-06-20 2017-08-01 宿州学院 一种脚动乐谱翻页器
CN113153942A (zh) * 2020-01-22 2021-07-23 加特可株式会社 湿式摩擦联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49784A1 (en) 2014-07-02
JP5708810B2 (ja) 2015-04-30
US20140182995A1 (en) 2014-07-03
WO2013027834A1 (ja) 2013-02-28
CN103748377B (zh) 2016-07-06
JPWO2013027834A1 (ja) 2015-03-19
EP2749784A4 (en) 2016-05-11
EP3418599A1 (en) 2018-12-26
US9188168B2 (en) 2015-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8377A (zh) 离合器片
EP2733374B1 (en) Clutch plate, clutch unit and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system
CN104791395B (zh) 湿式离合器及车辆
US9010512B2 (en) Dog clutch for automated transmission
JP6044754B2 (ja) クラッチプレ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60265601A1 (en) Powertrain axle rotational disconnect assembly
CN103842679B (zh) 分离装置
CN103195827B (zh) 在花键上具有倒置切角的轴组件
JP2014001853A (ja) シンクロナイザ・リング
CN107178564A (zh) 用于换挡变速器的同步设备的滑动套筒以及用于制造这种滑动套筒的方法
CN108138922A (zh) 凸轮机构及使用了该凸轮机构的离合器装置
CN205013555U (zh) 摩擦元件组件
CN103225655B (zh) 惯性同步式变速器的换挡传动器
DE102012201507A1 (de) Kupplungsanordnung
CN202867626U (zh) 一种新型摩擦副脱环结构同步器总成
CN105952852A (zh) 用于变速器的同步单元的同步环
CN103562602B (zh) 变速箱的换挡操作构件
US20190257362A1 (en) Tripod roller for a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CN103842680A (zh) 电磁离合器及电磁离合器的电枢制造方法
US20180223914A1 (en) Multi-plate clutch
JP6428846B2 (ja) クラッチプレート、クラッチ装置、及び駆動力伝達装置
CN103557308B (zh) 一种汽车变速器双向离合器式换挡传动机构
CN103615473B (zh) 滚珠摩擦式机械离合器
CN206816697U (zh) 轴传动装置
EP2873885A1 (en) Tripod-type constant-velocity joi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